📖 ZKIZ Archives


比特幣的秘密:權力重建!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30/56726.html

高熵鬧劇

挖礦曾是網絡技術人士和普通人的有效身份區隔。在看似毫無意義的巨額計算背後,是對虛擬世界影響力的重新分配:身居要職的服務器看守者、肉雞遍佈的網絡黑客、或者僅僅是擁有了一台較高配置電腦的個人玩家,都根據他們能夠支配的運算能力初步獲得了依次不等的重建權力。

摩爾定律也是被考慮在內的因素,因此挖掘者們一開始面臨的就是看似毫無意義的設備競賽——一定程度上計算能力的實現被比特幣運動給稍微推動了——更關鍵的是,基礎的服務器空間、網絡甚至是電費支出現在看起來都極其龐大。

很多人都一直想不明白曾經只在密碼界小範圍流行的比特幣是如何突破人群孤島限制的。更確切點說,人們一直驚異的是比特幣看似粗糙的計劃被精確無比地執行了。如今,耗費了大量計算資源的比特幣熱潮看起來是一個高熵鬧劇;然而設計者縝密的發行量部署完美地消解了參與者們對於「零和博弈」的疑慮。從經濟學上來說,比特幣的核心價值就來源於基礎設施的費用、量化寬鬆以及稀缺性的意外損耗。

陰謀論調

詭異的計算與P2P聯網特徵讓比特幣計劃一開始就蒙上了種種陰謀的論調。最著名的論調是壟斷傳播論和竊取計算論。

比特幣即時互聯的特徵、神秘的32位字符地址以及交易者自定的交易標籤給了傳播威脅論者足夠的論據:在上述特徵下的比特幣系統像是一個完美的信息傳播介質,可以直接替代所有的密碼網絡甚至是成為一種新型的公眾傳播介質(比彭博終端機走得更遠)。

更大的擔心則來自於對於挖礦計算的深入猜測。雖然比特幣的整個體系是發佈在開源平台上,所有人都可以查看每一行運算指令,但是他們並不一定能夠參透整體運算背後的意義;正如人類發明的所有計算程序都是0和1的加減運算為基礎一樣,人們懷疑挖礦的計算是新型的「0和1」,計算背後顯然隱藏著未知的恐懼:是為了破解所羅門的寶藏,還是妄圖建立現實中Matrix或者環世界?抑或是,外星生命對於地球資源的一種另類掠奪?

數字秘密

傾向於科幻浪漫主義的猜測者們可能忽略的一個重要細節:總計預計產生的2100萬枚比特幣總數目。為什麼是2100萬而不是2100個或者是2100億個?在熱門問答網站中的提問中,暫時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從技術的層面去理解,而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才能略窺一二。

以全球70億人口計算,2100萬相當於每個比特幣代表333個人;而以一個稍高的基尼係數計算,擁有超過1個比特幣的人數可能僅僅只有100萬甚至10萬人,以這樣的情況計算,實現每個持幣者大約可以代表1萬人。1比10000,正是一種身份替代工具的理想目標。

2100萬正是破解比特幣這種身份標示特性的一把鑰匙。雖然在實際交易中比特幣可以被無限細分(暫時細分到一億分之一),但是一個單位的意義依然重大:擁有1比特幣和未擁有1比特幣將有著本質的差距。

權力重建

通過一個工具將全球人口進行有效代表旨在重建社會權力,重塑物種秩序。過去對於這種篩選方法的嘗試一直存在於小說家和電影導演的作品中:無論是《2012》中可以登船的富豪還是ELYSIUM中得以安享極樂空間的高階人類,都是簡單地利用財富的手段去進行身份識別。

中田聰的比特幣顯然走得更遠。最初的電子貨幣特徵讓比特幣在一定時期內可以與實體經濟的財富進行轉換;但顯然比特幣將拋離國界匯率限制,完成全球通用貨幣的目標(或許已經完成),在未來必要的時候可以與傳統貨幣斬斷聯繫。

虛擬的比特幣已經顯示出了對於現實世界的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目前這種控制是由高幣值實現),從而完成了過去那些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反饋的項目的未竟目標。《第二人生》曾經憑藉林登幣與現實社會發生了聯繫——但可惜的是其建立的虛擬世界遭遇了通貨膨脹的問題,而創始人的隨意性難以給予整個體系以神聖色彩。

偉大判斷

與谷歌的PageRank算法一樣,比特幣體系建立的基石是一個偉大的判斷:現實中不再有一個人或者統一性的組織可以佔據51%以上的網絡節點(參見比特幣51%攻擊問題);但是可以有人佔據51%以上的比特幣。

185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精選費用未超過2.5萬美元,這個數字在2013年膨脹為了58億美元,這就是現有貨幣體系的核心問題;而比特幣將不再是貨幣,而是貨幣背後所代指的選舉席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徵正符合一個「絕對公正」的全世界選舉。

在比特幣體系完成之後,那些希望成為全球人類共同領袖的政治家們,可以不必擔心在虛擬世界的政治宣言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持率反饋;人們不再以網絡經驗的長短或者是操控的水軍數量作為網絡話語權的判斷標誌,比特幣解決了長久以來的網絡身份確認問題。

豪賭未來

與「20世紀精彩的營銷騙局——鑽石」一樣,比特幣可能是21世紀最大的政治騙局。但是毫無疑問,曾經成功地利用媒介的宣傳獲得了最多關注與支持的比特幣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虛擬貨幣。真正推高比特幣價格的不是所謂「挖礦電費」或者「中國大媽」,而是投資者的一場豪賭:在不遠的未來,誰控制了比特幣誰就可以控制網絡和真實世界的真正權力。

當然,從目前的比特幣幣值來看,比特幣的投資資本規模可能看起來暫時不值一提;但是所謂比特幣投資分析師們永遠不會告訴你的是,現階段投資比特幣是無論富豪、企業、組織甚至是國家都應採取的防守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60

【經濟坐標·迷局】新股改革,何時向審批權力下刀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397

新股改革無疑是國內資本市場目前阻力最大,也是觸動既得利益者最大的一場變革,是對改革者勇氣和魄力的巨大挑戰。發審制度凝結了太多人的利益,這也是新股改革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

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制定並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不少市場人士為此歡呼:股票發行將從核准制向註冊制過渡,並認為這吹響了「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的號角。

2013年12月,IPO各項配套措施也陸續發佈,新股重啟進入倒計時。IPO開閘也讓市場參與者的命運出現了轉機,本來面臨裁員降薪風波的券商投行精英們,在年末突然身價倍增。急於分享IPO大餐的券商們,對投行保代重新開出高薪,在各大招聘網站的投行保代類職位上,不少券商開出的最高年薪達到80萬,最低有60萬,准保代職位也有30萬-50萬的年薪。

但緊接著,2013年12月20日股市出現暴跌,浙能電力新股(由B股轉A股)上市後跌停,給正在衝刺的IPO重啟蒙上了一層陰影。招商證券一位保薦代表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如果股市持續下跌,IPO即使重啟也會面臨首日破發的尷尬局面。」

新股改革已成中國股市難解之謎。從1990年代至今,新股發行體制進行過八輪重大改革。然而,圍繞新股的各種問題,依然不能有效解決。一批批質量低劣的上市公司被「保送」到A股市場,IPO財務造假、上市欺詐也時常曝光於媒體,A股多年來惡性圈錢等積弊,依然苦求改革良方。

誰來問責發審委?

證監會在《意見》中明確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是「向註冊制過渡」。這也被市場認為是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標誌。

不過,也有不少證券市場人士對《意見》持保留態度。這些保留態度人士的觀點是:《意見》依然迴避了最核心的發審制度改革,發審制度不改,市場化改革只能流於形式。

發審制度是現行股票上市發行核准制度的核心一環。在現有發審制度下,發行權和審核權高度集中在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和發審委。發審委委員由證監會的專業人員和證監會外的有關專家組成,由證監會聘任。這些專業人士主要是會計師和律師。

多年來,證監會的審批權力和發審委一直被市場人士詬病為「股市毒瘤」。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曾出現王小石之流的貪腐官員。

審批權力過大,也給發審委和證監發行部門提供諸多尋租貪腐空間。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就炮轟,「證券市場已經變成了權貴尋租的理想場所」。

最近發生的發審委員顏克兵被解職事件,是最新的案例。2013年12月10日,證監會網站掛出一則公告,稱第十五屆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顏克兵因個人原因辭職,證監會決定解除顏克兵擔任的第十五屆主板發審委委員職務。

雖然證監會沒有說明解除顏克兵職務的具體原因,但細心的投資者還是從公開信息裡發現不少蛛絲馬跡。顏克兵是北京市天銀律師事務所律師,連續兩屆擔任證監會主板發審委委員,均為專職委員。顏克兵還承辦多家上市公司的證券業務。其中,華誼嘉信上會時在招股說明書涉嫌隱藏關聯股東,存在關聯股東代持股份的嫌疑。河南新大新材,也存在諸多問題。上述兩個項目,均由顏克兵擔任簽字律師。

顏克兵所在的北京市天銀律師事務所,也承攬諸多上市公司業務,其中,2010年因虛假陳述和隱瞞「喪失核心專利權」被撤銷IPO的蘇州恆久,以及財務造假、虛增利潤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海聯訊,兩家「問題」公司的IPO法律業務均為天銀律師所負責。

事實上,對發審委和發審委員的責任認定,一直處於模糊和空白地帶。事後追責也流於形式,對造假上市公司投贊成票的發審委員,僅僅受到證監會解聘的處理。以2012年財務造假的新大地為例,參與新大地首發審核的7名發審委委員中,6名投贊成票的委員孫小波、李文祥、李建輝、陳靜茹、龔牧龍、譚紅旭,僅僅未能留任下屆發審委員,來自深交所的孔翔因為投了新大地的唯一一張反對票,而得以留任。

創業板首家造假欺詐上市的萬福生科,其IPO首發審核的7位發審委委員也均未受到任何事後追責。

發審委權力過大,為發審委員提供了可能的尋租空間,形成一長串的隱秘利益鏈條。仍以萬福生科為例,中磊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其財務報表審計,中磊所鄒宏文擔任簽字會計師,鄒在此期間正是創業板發審委委員。

「觸及靈魂深處的革命」

「發審委和證監會屬於同一層級,證監會很難問責發審委,若要處罰發審委的話,證監會等於『自己打自己耳光』。」深圳一位資深證券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證監會監審分離的第一步,是把發審權力下放給交易所。發審委可以設在滬深兩家交易所,或者滬深兩家交易所可以參考港交所的上市委員會。這樣,如果交易所層面的發審委出問題,證監會作為上級單位,可以對其失職行為進行問責。」一位深圳資深證券人士建議說。

不過,即使發審委下放到交易所,也需要改變其權責不分的混亂局面。對此,該資深人士認為:「目前,發審委負責審核,又不用承擔責任,這是權力和責任的錯配,如果證監會真的有勇氣把發審權力下放,交易所也要吸取教訓,清晰界定發審委的職務和責任,以及如何對失職行為進行問責。」

然而,讓證監會放棄審批權力,何其之難?

中國投資總公司總經理高西慶曾形容「實質性審查權力是證監會握在手中的一把利劍」。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設計者之一、曾經的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一直堅持自己當初的想法——證券發審權應該還給市場。

在前不久的三亞財經論壇上,高西慶公開回憶說:「我最早到證監會,證監會剛成立沒幾天,我們在開會時,我覺得證監會的發行審批這個權力不應該有,應該放出去。但有人就告訴我,不能這樣說,不然把證監會的飯碗砸了,我才知道證監會還有飯碗的問題。」

審批權力之誘人,讓人難以抵禦。高西慶說:放棄一個具有如此規模和深度的權力,恐怕需要經歷一場「從靈魂深處的革命」。他在證監會待了三年半,「據說是得罪了六組不同的利益,然後又被攆出來到社保基金理事會做副理事長」。

新股改革無疑是國內資本市場目前阻力最大,也是觸動既得利益者最大的一場變革,是對改革者勇氣和魄力的巨大挑戰。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的發審制度凝結了太多人的利益,這也是新股改革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要看到,本屆證監會下放行政審批已經有了很大進步,肖鋼主席主導的資本市場的實質改革,值得期待。」上述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67

SENSE隨筆140424韋伯的權力理論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4/24/sense%E9%9A%A8%E7%AD%86140424%E9%9F%8B%E4%BC%AF%E7%9A%84%E6%AC%8A%E5%8A%9B%E7%90%86%E8%AB%96/

SENSE隨筆140424
韋伯的權力理論
執筆人:蟬

馬克思、涂爾幹與 韋伯可說是社會學的三大巨頭。

韋伯的成名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提出資本主義除了由 生產力和技術 發展所催生之外, 新教的觀念與態度也有決定性的影響。 (請閱《讀書札記130127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除了資本主義起源理論,韋伯關於權力的剖析在學界中也相當有份量。

〈權力與權威〉
馬克思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控制生產資料者便等於擁有權力;韋伯則認為權力是一個更為寬闊的概念。
Def. 權力是 即使他人反對,依然能夠實現自己目的的能力。***
一個人擁有的權力可能植基於物質財富或經濟地位,又可能是由於具備了作為脅迫手段的武力。 而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也直接影響其擁有權力的大小。***

韋伯認為關於權力的關鍵問題為其「合法的程度」。 而 “強制”是一種被施加者視為不合法的權力***,因為它依賴的是武力威脅。
舉例:奴隸經濟中奴隸內心不會認為奴隸主的權力是合法的,故而這種權力的效力不高。

相對於強制, “權威”是被施加者認為合法的一種權力****,效力高相當多。無論施行者與被施行者均認為那是合法的權力形式。

舉例:民主制度當中選民會接受選舉結果,即使當選者不是他們所支持的候選人。 選舉結果之所以合法,是因為公民對這種制度抱有信心與信念。

〈權威的類型〉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程度的權威,都有程度上服從他的人。 韋伯提出權威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1. 傳統型權威
傳統型權威依靠的是日常生活慣例, 慣例為每個人提供了毋庸置疑的行為規範。*** 過去的習慣為當前行動提供了正常性。

舉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會被問至啞口無言,這時就會以一句“因為我說不行” 作為定案。 這種說法假定的是父母對孩子擁有合法權威,並且這種權威具有悠長的歷史。

2. 魅力charisma型權威
魅力型權威依賴領袖的魅力,那是一種特殊的人格品質,被看成擁有非凡的力量。 魅力型權威來自一個特殊的人,而傳統型則來自個人所佔據的地位,和前人在這地位上的權威。
歷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如希特拉與馬丁路德金,就是擁有這類權威的人。

3. 法理型權威
法理型權威的基礎是規則、程序和為了以最有效的方式達成目標而建立的原則****,它作用於施行者的地位而非人身之上
與傳統型權威不同,人們必須了解權威提出要求的原因,例如是否建立於追求較佳效率之上。

法理型權威最典型的表現型式為「科層制Bureaucracy」。
科層制 是一種 “以最高效益方式進行生產” 的原則性組織方法。*****
科層制有成文的、書面化的程序規則,並以非人格化的方式遵守這些規則。 嚴格的等級結構令工人知道自己該對誰負責,並了解個人的職責。 工人獲得聘用與否則基於其能力而非社會關係。

韋伯認為科層制將會遍及現代社會所有領域, 它的組織優勢會使它成為最有效率的權威形式。 科層制令工作效率與精細度大幅提高,其代價則是個人尊嚴的喪失。 工人的表現以計量表達,只有與工作相關的部份被納進計算;而與工作無關的部分,如情感需求和家庭責任,則被忽略掉。

科層制是一種地位體制而非人的體制,個人的價值被嚴重降低。 韋伯以權威組織的方式去反映現代人自我的消逝,馬克思則以「異化」表達產品與生產者的分離,而令人與其本質疏離。

〈權力的來源〉

韋伯認為權力來源自三種資源,即階級地位黨派

  1. 階級的要素包括經濟資源技術知識,意味著人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 馬克思指出,佔有經濟資源者擁有權力, 但韋伯則堅持技術知識是有價值的。 近代知識型經濟的冒起支持了韋伯的論斷。
  2. 地位基於職業聲望、道德身份和社會內其他人的相對等級。地位不能任意取用,而且不從屬於個人,地位是社會內不同類別的人群之間的關係
  3. 黨派指組織起來實現某種特定目標的能力。*** 韋伯認為任何組織起來的人都是一種資源。

理解權力運作可以讓人看到社會運作方式的不同面向和當中的因果關係。 社會學的價值正正在於使人們更好地理解改變現狀的可能性。
參考:
《社會學的邀請 The Big Picture: A Sociology Primer》(2007) Jon Wit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85

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的血淚教訓:創業者首先必須爭取的是權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66.html

i黑馬: VC的錢是把雙刃劍,能提升公司發展速度同時,亦可能直接葬送公司的控制權,這點對陳戈而言感受尤為深刻,巨鯨音樂網便是其創業過程中的刻骨銘心教訓。在騰訊科技編著新書《教訓》發布會上, 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鑒於巨鯨音樂網失敗經驗,提醒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權力,擁有公司控制權。
 
\以下是陳戈現場發言實錄摘要:
 
創業者的權力至高無上
 
作為一個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的是power是權力。巨鯨是我第一個創業的公司,實際上我在巨鯨成立的時候持有大概40%的股份。
 
首先,作為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有能夠融資的權力,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作為創始人,有一個東西是不能放棄的,那就是作為創始人和CEO的權力。也就是說,當所有人吵的一塌糊塗的時候,你有完全的權威來做決定。
 
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是一個創業者、CEO至高無上的,一定要爭取。
 
比如說我今天對天使股東、A輪股東或者AC股東說,只有兩個位置我可以留在團隊中,一個是CEO,一個是CFO,我絕不會允許投資人和股東來幹涉我組建團隊的權力。因為那個COO、AP之類的是我的工作,是一個創業者和CEO、創始人應該做的事情,所以這個權力特別、特別重要。
 
所以創始人的權力要放在第一位,在股東會、董事會的決策上,創始人一定要控制,控制就是最後一個人可以說了算。我的這個經驗和教訓基本上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中國的文化,在95%的情況之下符合的。
 
巨鯨七年的時間中我們錯過了多次投資機會和獨立發展的機會。我們建立一個強大團隊,因為沒有股份、沒有彈藥,沒有權力,然後在真正危難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出決策。
 
“傍大款”要慎重
 
創業者需要註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傍大款”,我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當時傍上谷歌。谷歌音樂項目當時是22個工程師,是谷歌內部全球最大的業務,團隊寄予重望,包括開複、郭去疾(微博)、林斌等,大家都很關註這個項目。
 
但是谷歌撤出中國的事情出了之後,他們有的陸陸續續撤了,把我擱這了。因為我最後一個撤的,當時在路燈底下林斌跟我說“現在要撤了,要組建一個新的公司,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就是說小米,我說我對其他的沒興趣,我只對音樂有興趣,當時我來努力地挽救谷歌音樂搜索,實際上有可能挽救一部分。
 
我們當時傍大款就跟女生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傍大款一樣,特別高興,谷歌多大的大款。最後我們跟谷歌簽了幾個合同,谷歌是優先股持有人,占30%。但是我後來想,其實當時應該把巨鯨整個賣出才對。
 
谷歌有廣告的售賣權、商業的運營權,巨鯨拿著谷歌的投資付版權費,還負責日常的運維、帶寬及服務器。但是巨鯨沒有廣告售賣權,等於說當時谷歌是用一筆投資幹了5件事。在商業上來講,當時我應該再狠一點,也就是說從投資以外,谷歌每一年還要在廣告上跟我分收益。
 
可是當時沒見過世面,一下子被忽悠暈了,以至於後來開複、整個谷歌音樂團隊,還有這些人都走了。郭去疾創造蘭亭集勢上市了,洪峰和林斌去了小米,彭誌堅去騰訊做投資,開複創辦了創新工廠。後來我就突然找不著人了,只能直接對谷歌投資的陌生人。
 
尤其跟國際公司合作上面,先安靜一些,合作是要合作的,但是在傍大款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堅持將來要獨立發展。需要非常認真的看合約、商業合同、投資合同,否則的話,跟你合作對口一幫人沒有了,拿不到合同就把你能拖死。
 
還有,永遠要知道大款跟你想的不一樣,所以在簽合約的時候,你看成了的東西,對方大款如果要承包你,就趕緊賣給他,千萬不要在中間,如果今天說只是一個情人關系,那你還是有獨立的空間。簽所有東西的時候要冷靜、冷靜再冷靜,說將來我要找別人嫁。這個東西你一定把這兩個分清楚,千萬別在中間。
 
合理分配股權
 
第三個就是股權,根據切身實際經歷,我肯定不同意60%、30%這樣的分配方法。因為第一批找的團隊成員不一定合適,公司的founder和CEO有完全的、100%的義務和責任。
 
假如計劃當中需要六個合夥人,我是絕對的老大,現在手上拿78%的股份,這六個人每個人給3%,最多20%,期權池單獨算,大家一塊幹,能不能保證將來上市之前這幫兄弟們每個人還有3%。如果今天成立公司,你有3000萬美金,倒推回來股權應該怎麽算?
 
至於我持有的股份,說實在的只要把音樂這個事弄起來,我自己有1%都無所謂,但是權利特別重要,我不管你拿多少股份,對不起投票權還有決定權絕對在我這。
 
當時做巨鯨的時候,我手里有40%的股權,等谷歌進來之後我差不多已經到20%多,當時我會為了給我們的一個工程師發5500的期權跟合夥人在電話里吵4個小時,後來巨鯨很多優秀人才都離開了,因為我無法給他們任何東西。
 
記住,你如果無法給你的團隊承諾,這個公司幹不成的。也就是說曾經老大嘴里面說我要給你漲工資,功名成就以後怎樣怎樣,最後你發現沒有權利去兌現,很快所有人都撤了,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彈藥在我手里頭。
 
速度:唯快不破
 
速度是什麽?有沒有任何的創業者願意回答自己的公司幾年到什麽程度、什麽時候上市?
 
我們一般的規劃是這樣的,學習小米、聚美優品,因為媒體看到的都是這些。當然也有八年、十年,阿里這都不用說了,包括華誼兄弟,也是從1993年回國開始了,你看了人家今天的輝煌,你沒有看到人家過去幾十年的努力。但是此時此刻真的要快,速度特別特別重要的,為什麽?2009年3月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巨鯨慢慢來吧,漲勢喜人,但我覺得還不夠,因為你還在一個屋里實踐。
 
速度不是跑得多快,而是開的車夠不夠快。我現在每天都在想,為了達到目標,我能不能開更快的車,能不能盡早上市,甚至能不能今天就上市?對速度的理解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每天都在想能再快一些,怎麽能快一些。
 
巨鯨的意義:開啟正版之門
 
谷歌音樂搜索對我個人來講,成就感真的是太大了,雖然我們沒有一個成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是谷歌音樂開啟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這也是我成立巨鯨做谷歌音樂搜索,唯一較勁的地方。
 
我從來沒有認為巨鯨是失敗的,我現在所到之處大家都特別歡迎,因為我們開了全球互聯網音樂的門,之後大家才跟上。
 
在2009年3月30日之前,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沒有意義。當時我憋了這股勁,就是要解決在線音樂正版的問題。去年中國前10大的在線音樂平臺都在給唱片公司交錢,去年差不多5個億人民幣,那是我一生最驕傲的一件事情。作為創業來講,沒有什麽遺憾,對我個人,我可以跟我的孩子說,中國正版在線音樂是從我開始的。
 
我現在創立這個公司是一樣的,因為音樂產業的正版和盜版已經翻篇了,下一步是什麽?音樂產業回歸它的本質 怎麽賺錢,我要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音樂人怎麽賺錢。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懇請你真的要聽進去,因為這個學費太沈重了。不要把你的人生花在吵架上,一定要有完全的權力。我不想再重複巨鯨的時候犯的那些錯誤,未來創業一定會碰上艱難險阻,遇到困難你必須帶著團隊沖出去,但是如果你帶不了隊伍,那你就沖不出去,就這麽簡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06

人民幣匯率——一場“權力的遊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04

本文作者為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俞平康、孫崢。作者授權華爾街見聞首發。此報告亦發布於華泰宏觀研究公眾微信平臺“hthgyj”。

QQ圖片20150213081624

從14年10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大體可以看作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底美聯儲退出QE到歐洲央行推出QE計劃之前,在這一階段的近60天時間里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貶值了1.5%;第二階段是指從1月22日歐洲央行宣布QE計劃以來的這段時間,雖然只有20天左右,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貶值了0.7%,人民幣匯率頻頻接近跌停引發了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和資本外流的擔憂。央行在2月4日晚間宣布降準後,人民幣兌美元並未出現大幅的跳水,2月6日人民幣即期匯率和中間價對美元實現顯著升值,似乎又給前期的單邊貶值趨勢畫了個句號。

QQ圖片20150213105759
我們在12月份曾發布報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民幣走貶或引發資本外流隱憂》詳解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問題,在全球範圍內“貨幣戰爭”硝煙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們在近期明顯看到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在顯著增強,現在就這個問題再簡要談談看法。

匯率的“3+1”

由於前段時間全球央行都在持續采取降息和釋放流動性等寬松操作,國際資本的動蕩加劇,人民幣匯率的分析不應再局限於銀行間市場和中美之間,即使在資本項目未完全放開下也應該有一個更加開放的框架,比如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加速貶值就是在歐洲央行QE的觸發下出現的,這就要求首先對於全球經濟格局有一個綜合的判斷。

在這方面,我們有兩個大體的判斷:其一,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基本面仍然沒有達到均衡,整體仍偏弱並帶來全球性通縮的威脅,這就使得寬松政策成為各國央行的傾向;其二,這一輪複蘇中美國一家獨強,美國經濟自危機後的套利套息貨幣投放邏輯和加息預期帶來的貨幣回流正將全球經濟推向一個再寬松的過程,目前這一過程在持續發酵。

QQ圖片20150213105832

QQ圖片20150213105843

這兩點判斷的推論就是:短期匯率會出現結構性的分化,人民幣兌美元仍存貶值壓力,但實際有效匯率仍然較強,長期匯率的趨勢受人民幣定價權控制因此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單方向的長期貶值,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為了嘗試去理解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和資本外流的問題,我們在後文試著從一個“3+1”的概念入手,就是“人民幣中間價、人民幣在岸匯率和人民幣離岸匯率”加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這樣一個概念,人民幣走勢的核心還在於央行、國內市場以及國際遊資對於人民幣定價權的影響究竟如何。

歐洲央行QE加速人民幣匯率貶值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加速貶值,理由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講過,雖然美國四季度GDP增長2.6%不及預期,先行指標也暗示自12月份以來增長有趨緩跡象,但是美國經濟複蘇的大趨勢目前還是沒有變,因此中美利率周期的分化是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趨勢性因素,而近期加速貶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央行QE引領的全球性寬松推升了美元指數。

QQ圖片20150213105912

QQ圖片20150213105923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在前期就看到了媒體所報道的人民幣匯率“5天4跌停”、“7天6跌停”之類的說法,這兩天貶值壓力稍有緩和並出現了反彈。但隨著歐洲央行QE在3月份正式落地和美國加息的到來,我們認為在短期內人民幣還會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這同時可能伴隨著資本外流的發生。目前從官方關於國際收支的數據中來看,從去年四季度以來資本外流確實在發生,考慮到FDI還在增長,證券投資的流出可能就會很明顯,我們從EPFR提供的數據來看,在美聯儲退出QE後,無論是美國股票市場資金的流入還是中國的流出,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流動在去年三季度後確實很明顯,而在歐洲央行宣布QE的推動下,資本賬戶相對開放的歐美經濟體之間的資本流動似乎更加頻繁。

QQ圖片20150213110000

QQ圖片20150213110011


人民幣匯率是一場“權力的遊戲”

關於人民幣匯率,同所有的資產定價一樣,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核心在於人民幣的定價權掌握在誰的手中,因此我們前面提到的“3+1”的概念可能有益於分析人民幣的定價權。中間價、在岸和離岸三條人民幣匯率曲線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三個勢力,那就是央行、國內外匯市場和國際外匯市場,按教科書式的說法就是“政府和市場”。在資本賬戶尚未開放的條件下,我們認為央行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導仍然是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最核心的力量。而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走勢決定了人民幣的強弱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這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可以簡要看一下目前外匯市場的三條線對應著的三股勢力,央行、國內資本與國際遊資。首先第一股勢力是現階段央行力挺人民幣匯率的走強和匯率的穩定,這符合央行匯率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其次是人民幣即期匯率,雖然其走勢充分依靠國內銀行等市場主體的參與,但開盤價為中間價和漲跌幅2%的限制使得長期來看其與人民幣中間價的走勢高度一致;最後,離岸匯率市場是近年來隨人民幣國際化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市場,尤其是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後,海外企業和個人持有人民幣資產相應產生了人民幣的存貸需求,這與歐洲美元市場的發展路徑相似,目前主要在香港、臺灣、英國、新加坡等地區形成了約1.5萬億人民幣規模的離岸市場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基於人民幣的衍生品市場,因此這個市場一方面代表了市場化的力量,一方面也是一個國際遊資進行投機交易的市場,相較於中間價和在岸匯率,人民幣在離岸市場折價顯著。

QQ圖片20150213110042

如果在資本項目完全開放的條件下,可以預計的是三條匯率會並軌,但在目前這個逐漸放開資本項目的情況下,可以看做中間價和離岸匯率將對人民幣交易量較大的在岸匯率形成沖擊,而目前這兩股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央行對於人民幣的定價權仍然是決定性的,在岸與離岸市場的市場化力量也在增強,我們可以從一個例子來看看。

事實上央行的定價權很強,我們在去年一季度時就看到了一些央行操作的痕 跡,為了擠壓虛假貿易央行曾主動引導人民幣從長期的升值周期中實現貶值並擴大了人民幣在岸匯率的日波動區間,當時的操作可能除了通過中間價的引導外還有一些離岸市場上的購匯操作,我們可以仔細來看看這一過程。

QQ圖片20150213110102

與今年1月份以來的經濟狀況類似,經濟在14年一季度也經歷了較大的下行壓力,同時資金面承壓,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比較高,央行從2013年12月中旬就開始被動的投放了8400億左右的逆回購緩解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資金壓力。

然而我們猜測這其中有一部分流動性事實上在離岸市場進行了購買美元資產的操作,但具體這一過程是否發生無法驗證,目的是打破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加強雙向波動性從而擠壓虛假貿易和跨境人民幣的套利活動。

從歷史數據來看,一般來說,人民幣相對於中間價走弱時,在岸回購利率上漲,這是因為依靠外匯占款維持流動性的基礎在近幾年在走弱,因此資本外流的壓力出現時銀行間市場的貨幣利率相應升高,需要央行釋放流動性彌補這個缺口。

但看了14年初的情況後也許你會質疑流動性投放之後難道不應該正是形成貶值的壓力麽?那麽上圖中貶值壓力與回購利率相反的形態似乎應該合情合理吧?但需要理解的是這要取決於匯率當時的趨勢方向、流動性投放的過程是主動還是被動、以及寬松的量到底有多少,我們的觀點是在升值預期中被動的投放流動性並不會形成較強的貶值預期。因此14年初的人民幣貶值和回購利率下降是很特殊的時點,畢竟人民幣在當時還站在升值的趨勢上,按照我們上面的思路來解釋當時的貶值預期的形成,一方面釋放8000多億的逆回購確實有些影響升值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更相信央行在離岸市場上進行了美元資產的購買操作並相應的改變了中間價的變化方向,主動引導人民幣的貶值,這就是央行對於人民幣的定價權的體現。

到了15年初,人民幣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美聯儲自從14年10月份宣布退出QE之後,貶值的預期在逐漸形成,歐央行推出QE計劃之後,人民幣大幅貶值,央行先是順勢而為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引導人民幣即期匯率的適當貶值,而後又通過中間價引導即期匯率的升值,同樣的,我們看不到央行在離岸市場拋售美元資產的活動,但貶值壓力如果很極端,這種行為可能已經或將要發生,這也是央行的定價權的體現。

14年初和15年初的兩次操作,一次是騎在匯率的升值預期上主動貶值,一次騎在匯率的貶值預期上穩定幣值,雖然隨著資本賬戶的逐漸放開市場對於人民幣的定價力量也在增強,但央行的定價權目前來看還是沒有受到過多的挑戰。

QQ圖片20150213110123

而跳出央行、國內資本和國際遊資這樣一個人民幣內部權力爭奪的框架,“3+1”體系中的“1”則是衡量國際商品定價權的核心——即“實際有效匯率”代表的貨幣強弱,目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還是很強,幣值雖然兌美元貶值但對多數貨幣仍然實現升值,人民幣迎來前所未有的國際化契機。

套利套息交易加劇匯率騷動

雖然央行掌握了人民幣的核心定價權,但近幾年市場化力量也在頻頻挑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尤其是在放大即期匯率對中間價的日波動區間後。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市場力量對於人民幣定價權的滲透,例如境內私人主體的購匯行為在增加,結售匯的強制性有所減弱,即期匯率對於中間價的偏離有所加大,離岸匯率方面的偏離則更加顯著。

QQ圖片20150213110145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來自於央行、在岸外匯市場、離岸外匯市場的供需力量對於人民幣估值的影響外,一些交易性因素也在加劇人民幣的波動。套利活動本質源於相對分割市場上資產定價的差異以及並不完全阻隔的通道,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套利完全存在這一條件。所以從過去到現在,通過以下的四類途徑,套利者都在參與利差和息差的相關套利活動。

QQ圖片20150213110211

套利交易加大了人民幣升值或貶值的幅度,因為在趨勢性升值和貶值的區間中,做多或做空人民幣的情緒會很極端,使得當前匯率對於中間價的偏離比預期的要更多。由於存在套利的空間,人民幣離岸市場相應發展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衍生品市場,比較典型的一類產品是目標遠期可贖回合約(TRF),套利者在做多人民幣的目標下,若發生損失則需要購買美元資產來進行平倉,這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程度,是一個內生的放大過程。

套利交易的另一壞處是衍生出了虛假貿易的問題,使得進出口數據經常出現水分,由於我國資本項目並未放開,換匯的渠道還不是那麽通暢,因此套利活動就很需要類似與貿易這樣的載體來“合法”的進行,政策上為了抑制虛假貿易有時會主動的引導人民幣雙向波動,貿易數據有時的波動性會很大,這給經濟決策帶來困難。

因此在外匯市場上,除了中美利率周期分化這些基本面因素外,交易性的因素短期內也會改變外匯市場的情緒性因素,造成過度的升值和貶值,使得人民幣偏離均衡水平。套利交易目前來看沒有帶來太多的好處,因為市場分割,價格不統一是事實,套利交易的價格發現功能就沒有太多用處了。

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近期人民幣加速貶值中不乏套利活動的出現,一些邊際的打板行為可能就與套利資金邊際上發力有關。但央行也並非什麽都不做,在極端情況下,通過商業銀行體系收緊外幣的匯兌和規範外幣發放用途就可以有效切斷一些套利行為,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規範貿易融資的涉外活動,我們猜測這一過程正在發生。

此外,為了滿足匯率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從管理套利活動的角度上央行在未來可能會加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區間範圍並且允許人民幣在更長的周期內自由波動,套利者在這一過程中會面對更高的風險從而加大了其套利成本,但這一過程會緩慢進行,目前完全的自由的浮動對幣值不是好事,例如我們在近期看到烏克蘭放開格里夫納對美元的盯住後當天匯率就貶值了48%,這一過程我們註定是難以接受的。

央行穩定匯率下的人民幣波動貶值與資本流出

因此致辭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了:基本面因素決定的利率周期分化是大趨勢,在這個趨勢上以歐洲央行QE為代表的非美國經濟體的寬松加速了美元指數的走強從而造成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對其他貨幣升值的局面,實際有效匯率持續走強,而圍繞人民幣幣值為基礎的套利活動會加劇人民幣的升值或貶值程度,除此之外,對於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我們有五點判斷:

其一,雖然近期中間價和即期匯率有所反彈,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會繼續存在,乘著中美利率周期的分化,無論在基本面還是貨幣政策的角度,貶值的基礎均存在,但貶值的空間不會很大,理由在於央行掌握人民幣的定價權,央行對於人民幣貶值幅度的容忍不會很大,約在3%-4%之間,我們14年11月份判斷即期匯率會在6.1-6.3之間波動,考慮到歐洲央行QE的因素,未來即期匯率可能會在6.1-6.4之間波動,貶值區間大於升值區間。

其二,資本會繼續出現外流的情況,畢竟前幾年資本項目和金融項目的凈流入並非國民財富,很容易流走,流動性的缺口會由央行通過降準等操作釋放流動性來彌補,降準會進一步給人民幣帶來貶值的壓力,利率的中樞如何變化要看寬松的幅度,但在貶值趨勢上釋放流動性畢竟不同於14年初在升值趨勢上釋放流動性,例如14年初那種利率中樞下行和貶值預期上行的局面會更難實現,但隨降準等寬松操作的逐次展開,貶值的趨勢會遞減。

QQ圖片20150213110245

其三,資本外流會有一些結構上的風險,但水池中的存量資金已經流出了一段時間,並且“水質”也在改善,這里說的水池就是指的以民間融資為代表的影子銀行地帶。由於前期我們的社會融資在融資工具上具有過度擔保和剛性兌付的問題,高收益的剛性兌付產品對於外來資金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我們預計影子銀行體系中熱錢資金涉及的領域很多,部分熱錢的抽離可能對於本就負債成本較高的私人部門資金鏈帶來影響,但從去年以來,社融在新增結構上已經有所改善,表外開始收縮並由表內逐漸承接,且熱錢一般比較敏感,資本外流從12年以來也已經階段性的流出了一些,尤其是房地產周期見頂,相關的附著資金可能已經流出了一些,我們覺得未來的壓力仍然會很大,有一定的風險,但應該不會差到財政無法兜底的情況,對不良資產進行貨幣化的過程可能是最後一步棋。

QQ圖片20150213110254

其四,央行會以穩定人民幣幣值為目標,實現對內貨幣寬松和對外匯率穩定的雙重目標,並進一步加強匯率的雙向波動性。這里面操作方式可能很多,包括中間價引導、離岸市場的出售美元資產以及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等政策都可能出現,此外央行會加強對於資本項目的管控,把換匯和購匯行為進一步限制在經常項目下,近期這一動作可能正在微觀層面發生,特定時點的短期內對於資本項目監管的加強會給國內寬松和維持幣值穩定帶來一些空間,但監管不會成為長期政策,這有違資本項目開放的初衷。

其五,從大周期的視角出發,90年代末期人民幣匯率同樣面對過較強的貶值壓力,但央行在當時始終維持幣值的穩定,經濟之後陷入了一段時間的低迷期,通縮的問題很嚴重。結合目前的經濟環境,我們認為當前應當允許人民幣適當的貶值。理由在於兩點,一是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比較大,貨幣政策存在寬松的需求,大國經濟要求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優先於維護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二是實現人民幣對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貶值以降低實際有效匯率,從歷史數據上來看,實際有效匯率與出口呈負相關,目前在消費相對穩定、投資下滑過快的條件下,經濟對於出口的依賴性強於之前幾年,而2000年後加入WTO的紅利不可能再次出現了,適度貶值可能對於出口是件好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21

人民幣匯率:一場“權力的遊戲”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1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14 09:30 編輯

人民幣匯率:一場“權力的遊戲”


本文作者為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俞平康、孫崢。來自微信號華泰宏觀研究。






從14年10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大體可以看作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底美聯儲退出QE到歐洲央行推出QE計劃之前,在這一階段的近60天時間里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貶值了1.5%;第二階段是指從1月22日歐洲央行宣布QE計劃以來的這段時間,雖然只有20天左右,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貶值了0.7%,人民幣匯率頻頻接近跌停引發了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和資本外流的擔憂。央行在2月4日晚間宣布降準後,人民幣兌美元並未出現大幅的跳水,2月6日人民幣即期匯率和中間價對美元實現顯著升值,似乎又給前期的單邊貶值趨勢畫了個句號。



我們在12月份曾發布報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民幣走貶或引發資本外流隱憂》詳解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問題,在全球範圍內“貨幣戰爭”硝煙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們在近期明顯看到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在顯著增強,現在就這個問題再簡要談談看法。



匯率的“3+1”


由於前段時間全球央行都在持續采取降息和釋放流動性等寬松操作,國際資本的動蕩加劇,人民幣匯率的分析不應再局限於銀行間市場和中美之間,即使在資本項目未完全放開下也應該有一個更加開放的框架,比如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加速貶值就是在歐洲央行QE的觸發下出現的,這就要求首先對於全球經濟格局有一個綜合的判斷。


在這方面,我們有兩個大體的判斷:其一,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基本面仍然沒有達到均衡,整體仍偏弱並帶來全球性通縮的威脅,這就使得寬松政策成為各國央行的傾向;其二,這一輪複蘇中美國一家獨強,美國經濟自危機後的套利套息貨幣投放邏輯和加息預期帶來的貨幣回流正將全球經濟推向一個再寬松的過程,目前這一過程在持續發酵。






這兩點判斷的推論就是:短期匯率會出現結構性的分化,人民幣兌美元仍存貶值壓力,但實際有效匯率仍然較強,長期匯率的趨勢受人民幣定價權控制因此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單方向的長期貶值,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為了嘗試去理解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和資本外流的問題,我們在後文試著從一個“3+1”的概念入手,就是“人民幣中間價、人民幣在岸匯率和人民幣離岸匯率”加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這樣一個概念,人民幣走勢的核心還在於央行、國內市場以及國際遊資對於人民幣定價權的影響究竟如何。


歐洲央行QE加速人民幣匯率貶值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加速貶值,理由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講過,雖然美國四季度GDP增長2.6%不及預期,先行指標也暗示自12月份以來增長有趨緩跡象,但是美國經濟複蘇的大趨勢目前還是沒有變,因此中美利率周期的分化是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趨勢性因素,而近期加速貶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央行QE引領的全球性寬松推升了美元指數。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在前期就看到了媒體所報道的人民幣匯率“5天4跌停”、“7天6跌停”之類的說法,這兩天貶值壓力稍有緩和並出現了反彈。但隨著歐洲央行QE在3月份正式落地和美國加息的到來,我們認為在短期內人民幣還會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這同時可能伴隨著資本外流的發生。目前從官方關於國際收支的數據中來看,從去年四季度以來資本外流確實在發生,考慮到FDI還在增長,證券投資的流出可能就會很明顯,我們從EPFR提供的數據來看,在美聯儲退出QE後,無論是美國股票市場資金的流入還是中國的流出,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流動在去年三季度後確實很明顯,而在歐洲央行宣布QE的推動下,資本賬戶相對開放的歐美經濟體之間的資本流動似乎更加頻繁。






人民幣匯率是一場“權力的遊戲”


關於人民幣匯率,同所有的資產定價一樣,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核心在於人民幣的定價權掌握在誰的手中,因此我們前面提到的“3+1”的概念可能有益於分析人民幣的定價權。中間價、在岸和離岸三條人民幣匯率曲線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三個勢力,那就是央行、國內外匯市場和國際外匯市場,按教科書式的說法就是“政府和市場”。在資本賬戶尚未開放的條件下,我們認為央行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導仍然是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最核心的力量。而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走勢決定了人民幣的強弱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這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可以簡要看一下目前外匯市場的三條線對應著的三股勢力,央行、國內資本與國際遊資。首先第一股勢力是現階段央行力挺人民幣匯率的走強和匯率的穩定,這符合央行匯率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其次是人民幣即期匯率,雖然其走勢充分依靠國內銀行等市場主體的參與,但開盤價為中間價和漲跌幅2%的限制使得長期來看其與人民幣中間價的走勢高度一致;最後,離岸匯率市場是近年來隨人民幣國際化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市場,尤其是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後,海外企業和個人持有人民幣資產相應產生了人民幣的存貸需求,這與歐洲美元市場的發展路徑相似,目前主要在香港、臺灣、英國、新加坡等地區形成了約1.5萬億人民幣規模的離岸市場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基於人民幣的衍生品市場,因此這個市場一方面代表了市場化的力量,一方面也是一個國際遊資進行投機交易的市場,相較於中間價和在岸匯率,人民幣在離岸市場折價顯著。





如果在資本項目完全開放的條件下,可以預計的是三條匯率會並軌,但在目前這個逐漸放開資本項目的情況下,可以看做中間價和離岸匯率將對人民幣交易量較大的在岸匯率形成沖擊,而目前這兩股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央行對於人民幣的定價權仍然是決定性的,在岸與離岸市場的市場化力量也在增強,我們可以從一個例子來看看。


事實上央行的定價權很強,我們在去年一季度時就看到了一些央行操作的痕 跡,為了擠壓虛假貿易央行曾主動引導人民幣從長期的升值周期中實現貶值並擴大了人民幣在岸匯率的日波動區間,當時的操作可能除了通過中間價的引導外還有一些離岸市場上的購匯操作,我們可以仔細來看看這一過程。





與今年1月份以來的經濟狀況類似,經濟在14年一季度也經歷了較大的下行壓力,同時資金面承壓,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比較高,央行從2013年12月中旬就開始被動的投放了8400億左右的逆回購緩解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資金壓力。


然而我們猜測這其中有一部分流動性事實上在離岸市場進行了購買美元資產的操作,但具體這一過程是否發生無法驗證,目的是打破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加強雙向波動性從而擠壓虛假貿易和跨境人民幣的套利活動。


從歷史數據來看,一般來說,人民幣相對於中間價走弱時,在岸回購利率上漲,這是因為依靠外匯占款維持流動性的基礎在近幾年在走弱,因此資本外流的壓力出現時銀行間市場的貨幣利率相應升高,需要央行釋放流動性彌補這個缺口。


但看了14年初的情況後也許你會質疑流動性投放之後難道不應該正是形成貶值的壓力麽?那麽上圖中貶值壓力與回購利率相反的形態似乎應該合情合理吧?但需要理解的是這要取決於匯率當時的趨勢方向、流動性投放的過程是主動還是被動、以及寬松的量到底有多少,我們的觀點是在升值預期中被動的投放流動性並不會形成較強的貶值預期。因此14年初的人民幣貶值和回購利率下降是很特殊的時點,畢竟人民幣在當時還站在升值的趨勢上,按照我們上面的思路來解釋當時的貶值預期的形成,一方面釋放8000多億的逆回購確實有些影響升值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更相信央行在離岸市場上進行了美元資產的購買操作並相應的改變了中間價的變化方向,主動引導人民幣的貶值,這就是央行對於人民幣的定價權的體現。


到了15年初,人民幣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美聯儲自從14年10月份宣布退出QE之後,貶值的預期在逐漸形成,歐央行推出QE計劃之後,人民幣大幅貶值,央行先是順勢而為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引導人民幣即期匯率的適當貶值,而後又通過中間價引導即期匯率的升值,同樣的,我們看不到央行在離岸市場拋售美元資產的活動,但貶值壓力如果很極端,這種行為可能已經或將要發生,這也是央行的定價權的體現。


14年初和15年初的兩次操作,一次是騎在匯率的升值預期上主動貶值,一次騎在匯率的貶值預期上穩定幣值,雖然隨著資本賬戶的逐漸放開市場對於人民幣的定價力量也在增強,但央行的定價權目前來看還是沒有受到過多的挑戰。





而跳出央行、國內資本和國際遊資這樣一個人民幣內部權力爭奪的框架,“3+1”體系中的“1”則是衡量國際商品定價權的核心——即“實際有效匯率”代表的貨幣強弱,目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還是很強,幣值雖然兌美元貶值但對多數貨幣仍然實現升值,人民幣迎來前所未有的國際化契機。


套利套息交易加劇匯率騷動


雖然央行掌握了人民幣的核心定價權,但近幾年市場化力量也在頻頻挑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尤其是在放大即期匯率對中間價的日波動區間後。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市場力量對於人民幣定價權的滲透,例如境內私人主體的購匯行為在增加,結售匯的強制性有所減弱,即期匯率對於中間價的偏離有所加大,離岸匯率方面的偏離則更加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來自於央行、在岸外匯市場、離岸外匯市場的供需力量對於人民幣估值的影響外,一些交易性因素也在加劇人民幣的波動。套利活動本質源於相對分割市場上資產定價的差異以及並不完全阻隔的通道,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套利完全存在這一條件。所以從過去到現在,通過以下的四類途徑,套利者都在參與利差和息差的相關套利活動。



套利交易加大了人民幣升值或貶值的幅度,因為在趨勢性升值和貶值的區間中,做多或做空人民幣的情緒會很極端,使得當前匯率對於中間價的偏離比預期的要更多。由於存在套利的空間,人民幣離岸市場相應發展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衍生品市場,比較典型的一類產品是目標遠期可贖回合約(TRF),套利者在做多人民幣的目標下,若發生損失則需要購買美元資產來進行平倉,這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程度,是一個內生的放大過程。



套利交易的另一壞處是衍生出了虛假貿易的問題,使得進出口數據經常出現水分,由於我國資本項目並未放開,換匯的渠道還不是那麽通暢,因此套利活動就很需要類似與貿易這樣的載體來“合法”的進行,政策上為了抑制虛假貿易有時會主動的引導人民幣雙向波動,貿易數據有時的波動性會很大,這給經濟決策帶來困難。


因此在外匯市場上,除了中美利率周期分化這些基本面因素外,交易性的因素短期內也會改變外匯市場的情緒性因素,造成過度的升值和貶值,使得人民幣偏離均衡水平。套利交易目前來看沒有帶來太多的好處,因為市場分割,價格不統一是事實,套利交易的價格發現功能就沒有太多用處了。


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近期人民幣加速貶值中不乏套利活動的出現,一些邊際的打板行為可能就與套利資金邊際上發力有關。但央行也並非什麽都不做,在極端情況下,通過商業銀行體系收緊外幣的匯兌和規範外幣發放用途就可以有效切斷一些套利行為,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規範貿易融資的涉外活動,我們猜測這一過程正在發生。


此外,為了滿足匯率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從管理套利活動的角度上央行在未來可能會加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區間範圍並且允許人民幣在更長的周期內自由波動,套利者在這一過程中會面對更高的風險從而加大了其套利成本,但這一過程會緩慢進行,目前完全的自由的浮動對幣值不是好事,例如我們在近期看到烏克蘭放開格里夫納對美元的盯住後當天匯率就貶值了48%,這一過程我們註定是難以接受的。


央行穩定匯率下的人民幣波動貶值與資本流出


因此致辭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了:基本面因素決定的利率周期分化是大趨勢,在這個趨勢上以歐洲央行QE為代表的非美國經濟體的寬松加速了美元指數的走強從而造成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對其他貨幣升值的局面,實際有效匯率持續走強,而圍繞人民幣幣值為基礎的套利活動會加劇人民幣的升值或貶值程度,除此之外,對於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我們有五點判斷:


其一,雖然近期中間價和即期匯率有所反彈,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會繼續存在,乘著中美利率周期的分化,無論在基本面還是貨幣政策的角度,貶值的基礎均存在,但貶值的空間不會很大,理由在於央行掌握人民幣的定價權,央行對於人民幣貶值幅度的容忍不會很大,約在3%-4%之間,我們14年11月份判斷即期匯率會在6.1-6.3之間波動,考慮到歐洲央行QE的因素,未來即期匯率可能會在6.1-6.4之間波動,貶值區間大於升值區間。


其二,資本會繼續出現外流的情況,畢竟前幾年資本項目和金融項目的凈流入並非國民財富,很容易流走,流動性的缺口會由央行通過降準等操作釋放流動性來彌補,降準會進一步給人民幣帶來貶值的壓力,利率的中樞如何變化要看寬松的幅度,但在貶值趨勢上釋放流動性畢竟不同於14年初在升值趨勢上釋放流動性,例如14年初那種利率中樞下行和貶值預期上行的局面會更難實現,但隨降準等寬松操作的逐次展開,貶值的趨勢會遞減。






其三,資本外流會有一些結構上的風險,但水池中的存量資金已經流出了一段時間,並且“水質”也在改善,這里說的水池就是指的以民間融資為代表的影子銀行地帶。由於前期我們的社會融資在融資工具上具有過度擔保和剛性兌付的問題,高收益的剛性兌付產品對於外來資金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我們預計影子銀行體系中熱錢資金涉及的領域很多,部分熱錢的抽離可能對於本就負債成本較高的私人部門資金鏈帶來影響,但從去年以來,社融在新增結構上已經有所改善,表外開始收縮並由表內逐漸承接,且熱錢一般比較敏感,資本外流從12年以來也已經階段性的流出了一些,尤其是房地產周期見頂,相關的附著資金可能已經流出了一些,我們覺得未來的壓力仍然會很大,有一定的風險,但應該不會差到財政無法兜底的情況,對不良資產進行貨幣化的過程可能是最後一步棋。






其四,央行會以穩定人民幣幣值為目標,實現對內貨幣寬松和對外匯率穩定的雙重目標,並進一步加強匯率的雙向波動性。這里面操作方式可能很多,包括中間價引導、離岸市場的出售美元資產以及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等政策都可能出現,此外央行會加強對於資本項目的管控,把換匯和購匯行為進一步限制在經常項目下,近期這一動作可能正在微觀層面發生,特定時點的短期內對於資本項目監管的加強會給國內寬松和維持幣值穩定帶來一些空間,但監管不會成為長期政策,這有違資本項目開放的初衷。


其五,從大周期的視角出發,90年代末期人民幣匯率同樣面對過較強的貶值壓力,但央行在當時始終維持幣值的穩定,經濟之後陷入了一段時間的低迷期,通縮的問題很嚴重。結合目前的經濟環境,我們認為當前應當允許人民幣適當的貶值。理由在於兩點,一是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比較大,貨幣政策存在寬松的需求,大國經濟要求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優先於維護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二是實現人民幣對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貶值以降低實際有效匯率,從歷史數據上來看,實際有效匯率與出口呈負相關,目前在消費相對穩定、投資下滑過快的條件下,經濟對於出口的依賴性強於之前幾年,而2000年後加入WTO的紅利不可能再次出現了,適度貶值可能對於出口是件好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09

大董魏應州收回權力 欽點長子接下康師傅董事 魏家第二代出線 頂新接班提早啟動

2015-02-16  TWM
 
 

 

二月四日,康師傅控股在港交所公告魏應交辭去執行董事,並由魏應州長子魏宏名接替,這一人事案直指魏應州的接班大計已更進一步,四兄弟「分業不分家」的鐵律,將會如何變動?

撰文‧鄧 寧

二○一五新年的第一天,由頂新集團大董魏應州一手創辦的康師傅控股完成換帥,魏應州不再兼任行政總裁(CEO),但仍是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時隔一月,康師傅控股在二月四日再度在港交所發布公告,頂新二董魏應交辭去執行董事職務,空缺的席位由魏應州的大兒子魏宏名接替。

為何在此時,魏應交要辭去董事職務?據內部人士表示,因魏應交涉嫌購買保育類植物油杉而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前曾經遭境管,現在雖已經解除,但仍在司法程序。而康師傅是一家國際性公司,董事成員有日本三洋食品,「日本公司很在意誠信問題,現在辭去也是很正常的事。」雖然,魏應交辭董事是意料中事,但重點是接替者是魏應州的兒子。曾說過要在六十歲時交出CEO職務,並讓兒子接手副董事長的魏應州,此舉措不免讓人聯想,是否已開始為接班事宜做準備?而從○六年就已加入康師傅的魏宏名,過去鮮少公開露面,成為康師傅控股執行董事後,也離浮上?面之日更近一步。

分工明確

四兄弟各握有事業版圖

消息一公布,傳言即沸沸揚揚,分家說、接班說都有,一名親近魏家的人士指出,魏家四兄弟交叉持股,手上股權盤根錯節,「要分家很困難的。」論股權,深謀遠慮的魏應州,早在一九九六年康師傅於香港掛牌上市時就已規畫妥當,四兄弟各持有海外註冊的和德公司二五%股權,由和德直接百分之百控制頂新(開曼)控股公司,再由頂新當康師傅的最大單一股東;而為了避免後代子孫因繼承而稀釋股權,和德股份又交付信託,魏家子孫未來只能從信託中分紅,但不能動康師傅股票。

雖然分家不可能,但魏家四兄弟的業務分工則加速進行。「頂新風波過後,『分業』的趨勢卻更加明確。」這位人士分析。

論事業,過去頂新四兄弟約有大致分工。老大魏應州握有康師傅;老四魏應行固守中國的便利餐飲疆域,持續壯大中國全家與德克士快餐;而老二魏應交在台灣攻地產並進軍電信;老三魏應充則負責味全、糧油,並擔下資材、資金調度等集團後勤支援部分。

滅頂風暴

二董三董退出經營核心

但在毒油事件後,這四大版圖已經呈現消長。魏應交縱然百般不情願,勢必將交出台北一○一董事與台灣之星董事長大位。加上,魏應交還有官司在身,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插手集團其他事務。

老三魏應充仍在交保與羈押中掙扎,短期內不可能再進入集團內管事,魏應州已經一一收回權力,資材事業群現在便是由魏應州「代管」。據離職的資材事業部員工表示,魏應州一接手就精簡人力,許多台幹都被資遣回台。

雖然二董、三董陸續退出魏家的經營核心,但股票在手,該分的分紅一毛沒少。據透露,一向扮演長兄如父角色的魏應州,曾說過「過去共榮,現在共業」的話,這個「業」不僅指集團事業,還有承擔「共業」的意思,魏應州已經表明絕不會棄弟弟們於不顧,信守「不分家」承諾。

但在事業上,魏應州的領導角色更加吃重,原本就精明強勢的他,一接手代管弟弟的事業,更加強他讓第二代承擔更多責任的決心。

○九年底時,魏應州曾帶著魏宏名與小兒子魏宏丞,在康師傅的天津總部接受《今周刊》專訪,當時魏宏名穿著代表方便麵及糕餅事業群的紅外套,魏宏丞則是身穿代表飲品事業群的綠外套,分別代表兩人未來接班的事業版圖。

培養接棒

魏宏名輪調各大事業群

以第二代的老大魏宏名來說,魏應州培養其接班的方法是先下放至各大事業群輪調,緊接著就安排到身邊當特助,○七年至一四年期間,也讓魏宏名進入味全擔任董事,集團內的重要場合都能看見其身影。

據了解,魏宏名因嫻熟中、英、日語,與康師傅的主要股東日本伊藤忠商事會長丹宇羽一郎、三洋食品創辦人井田毅都能一同開會論事。

但也有離開「正軌」的魏家二代存在,○八年即自行創業的魏應州次子魏宏帆,專注於自行車、平板電腦之自有品牌;而魏應充的長子魏志明之前跟在父親身邊學接班,在味全內部從基層員工做起,但事發後已離職,目前一面照顧雙親,一面籌謀自行創業,希望能循魏宏帆的路子闖出新天地。

魏應行長子魏士傑則被安排進入中國全家,同樣在已劃分好的領域中學習接班;至於第二代的其他兄弟姊妹,女兒們多已結婚出嫁,尚未進入事業體的男生則仍在念書。

分業不分家,這條魏家四兄弟信奉的鐵律,看來將會由大董、四董的長子魏宏名與魏士傑率先繼承,而魏家第二代將如何掌舵頂新這艘大船,不致滅頂於波濤中,將是未來數年最大的挑戰。

魏應交辭康師傅執董,由魏宏名接任!

魏家第二代家族表

魏應州

(大董)

魏宏名(長子)

康師傅控股總裁室專案經理、康師傅控股執行董事方便麵與糕餅事業群(2014年前三季營收31.66億美元)

魏宏帆(次子)

應宏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魏宏丞(三子)

康師傅控股飲品事業群企業本部副理飲品事業群(2014年前三季營收50.61億美元)

魏應交

(二董)

魏妙玲(長女)已婚

未曝光(二女)

魏佩怡(三女)已婚

魏俊杰(小兒子)18歲,讀書中

魏應充

(三董)

魏志明(長子)曾在味全任職,目前籌畫創業中

魏義明(次子)美國念書

魏俊明(三子)美國念書

魏妙芳(長女)已婚

魏應行

(四董)

魏士傑(長子)於中國全家任職

魏佳怡(長女)已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7

【兩會特別報道·以法治“任性”】別人盯上了你的權力怎麽辦“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187

2015年01月31日,沈陽,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法官宣誓。 (CFP/圖)

“作為領導幹部,不是說一定要對哪部法律有很精的研究,關鍵是要有遵守、崇尚法律的精神,有法治思維。”

如果審判的程序公正性能夠呈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人會覺得沒有必要打招呼”。

有些地方依法信訪的工作越做越糟,動不動就是書記、市長接訪,現場辦公。

2015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一口氣提了5份帶“法”字的建議:盡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修改社會矯正法、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

受十八屆四中全會啟發,李建春把自己的兩會關鍵詞從去年的“民生”轉為了今年的“依法治國”。就在春節前,他所在的巴南區剛完成“依法治區”的部署。去年,巴南區區長陳剛也成為重慶主城區第一位出庭應訴“民告官”案件的區政府“一把手”,他出庭還有一個目的,“想扭轉近年來群眾‘信訪不信法’的尷尬局面”。

“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講的這句話,給李建春留下了很深印象,此後這句話也成為不少官員的作文題。

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全國人大、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馬永勝,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副校長張伯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等人相繼發文闡述這一命題,文中亦直接列舉當地“一把手”落馬的案例。

今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具體到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乃至更小的行政區域,“法治”如何真切地落地生根?兩會期間,南方周末記者走訪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中的地方黨政“一把手”,記錄他們對法治的理解和實踐。

“學法更多是在實踐中”

“你向醫生普及經濟法有什麽用?”

2015年3月7日晚,在重慶代表團的駐地北京金臺飯店,一身休閑裝的李建春說,今年重慶巴南區將依法治區的終極目標定位於“大善巴南”,“黨委、政府要澤善天下,普通百姓要從善如流,法治和道德都不可或缺”。李建春認為目前在推進依法治國時的主要問題不是無法可依,而是很多人目無法紀、有法不依,這是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海南省東方市市委書記吉明江也認為,目前我國法律從數量上看已比較完備,但執法不嚴不到位、知法守法做得還不夠好。

“自古就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樸素說法。但隨著社會向多元發展,社會經濟發展到現今階段,需要一個法器了,就是‘依法治國’。”福建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說,“十八大後,中央查處了這麽多腐敗案件,說明了依法治國的緊急和迫切。”

黨委“一把手”們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均提到,落實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這絲毫不能動搖。”浙江臺州市委書記吳蔚榮說,“黨委要在法治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依法治市必須要通過領導的強力推進,才會有好的部署。”海南東方市委書記吉明江說。

吉明江說,除此之外,還要通過學校、行政院校進行宣傳,並把普法教育納入政府培訓。多名“一把手”認可從政府機關入手,發揮好行政部門的帶頭作用。而黨校學習、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和自學,是黨政“一把手”提高自己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

“我個人學法更多的還是在實踐中,以問題為導向。”李建春說,實踐遇到什麽問題,跟什麽樣的法律有關,就去學習什麽法律。“但作為領導幹部,不是說一定要對哪部法律有很精的研究,關鍵是要有遵守、崇尚法律的精神,有法治思維。”

普法也是領導幹部學法的途徑。列席全國兩會的貴州省高院院長孫潮相信,對案件的判決可以在公眾普法方面發揮作用,“每一個案子都判得比較公平、公正,然後大家就知道,這個世界不怕爭議,怕的是沒有解決爭議的好機制。如果解決爭議的方法是恰當的,人們就會建立起對法律的信心。”

不過李建春認為,過去傳統的普法方式“太被動”。首先是沒明確普法主體,例如公安、工商、衛生等部門都有執法權,但很少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理念去執行,一般都是司法局去普法,“貼點標語、背背條文,法律沒有深入人心,對涉事當事人起不到教育作用”。另外,這種普法方式也缺乏針對性,“你向醫生普及經濟法有什麽用?”

“書記也是人”

“有時不能斷然拒絕,只能婉拒。”

法治與人情,是“一把手”們無法回避的糾葛。

浙江臺州市委書記吳蔚榮說,法和情是不能混淆的,作為領導幹部,如果別人找他辦事,首先自己要有強烈的“不能謀私”的意識,要學會拒絕,要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海南東方市委書記吉明江眼中的這條“尺度”是,“合法的就辦,不合法的就不辦”。

“我們說法治,但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托關系辦事是客觀存在的。”內蒙古烏海市市委書記侯鳳岐說,“一把手”有很大權力,但他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不能違反黨規和法律,不能違反道德良知”。

但他也坦言,具體處理起來確實很難,“有時不能斷然拒絕,只能婉拒,畢竟是人情社會,不得得罪太狠”。

“親戚朋友知道我的脾氣,一般都不願意找我。”福建三明市委書記鄧本元說自己“基本不幹‘批條子’的活”,如果在職責範圍內,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不管是大企業家是小老板,“都按一樣的規則給予關心”。而如果別人的要求過分,就要把不能辦的原因說在明處,否則對方還要找人,最後還要轉到他那里去。

“書記也是人。”重慶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不諱言,如果有同學、朋友找他辦事,他的處理方式是:告訴對方有什麽機會,找什麽人、走什麽程序更便捷,但不會去打招呼,“這樣既不顯得自己六親不認,也不會因權力為他們謀私利”。

書記們都表示不打招呼,但如果遇到更大的領導“打招呼”,“一把手”該如何應對?貴州黔南州州長向瓊紅表示,“上級也沒有誰直接跟我說,這個項目非要拿給張三做或者李四做,幾乎沒有,頂多就是說,這個團隊很有實力,能不能參與公平競爭。這個是可以的。”

“一般不會。”福建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說,即使有打招呼的一般也是符合辦理條件的,且大多發生在經濟項目上。梁建勇認為,從招商引資角度看,有人給推薦項目也是好事,但前提是“符合條件”。

梁建勇還會對請托人聲明,如果是在當地受了欺負、有不公平待遇,或辦事中遇上梗阻可以找他,如果想獲得額外優惠就別找他。

“說到底,都找書記,還是因為一把手的權力太大。”重慶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說,稍有不慎就會形成權大於法,容易形成監督的真空,如何推進依法治國,“一把手”是關鍵的關鍵,必須形成一些制度來制約領導幹部的權力。

目前,重慶巴南區已制定了“一把手五不分管”的制度,不直接管財政、人事、工程招投標等。貴州黔南州的政府部門也很少直接面對項目和資金,很多項目都是通過各個縣去具體實施,就是部門實施的項目也很少,政府不直接面對資金和項目。

而譚君鐵也坦言,去年梅州的項目建設投資多達407億元,“還沒有在工程廉政建設方面有什麽反映”,主要原因是梅州沒有具體管理這個投資,是由每個項目法人在具體管理,“我們最近幾年沒有發生大的工程腐敗,這個功勞主要歸功於相關的業主單位”。

“簡政放權”也在一定程度了減少了部門和領導的權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去年審計發現的重大違法違規案件線索看,60%以上發生在行政管理權或審批權集中、掌握重要國有資產資源的部門和單位。

議事規則上,重慶巴南實行一把手“兩個末位”規則,即“開會發言時末位發言,防止事先定調,在審批時實行末位審批”。“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福建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希望今後所有的辦事程序都能公開、透明。

誰能監督一把手

“靠個人覺悟是沒有用的。”

福建三明市委書記鄧本元看過不少領導幹部“懺悔錄”,第一條幾乎都是批判自己的價值觀,中間有很多條則在講“自己是如何目無法紀、藐視黨紀國法”,然後再講領導幹部要加強法治意識、常敲法律警鐘,接受各方監督。

誰來真正監督“一把手”?鄧本元認為“一把手”的自律應被放在首位,之後才是組織部、巡視組、班子成員等外部監督。“受黨的培養多年,也受到過高等教育,一點覺悟沒有嗎?內因還是首要的。”

海南東方市委書記吉明江認為,外在制度更重要,通過決策民主化、規範化、工作透明化來監督“一把手”,“該‘一把手’定奪的定奪,不該定奪的不要逾規”。而吳蔚榮也認為,光靠個人覺悟是沒有用的,首先要心底無私,心懷坦蕩,主動接受監督,同時要構建有利於監管的制度,“要靠上級紀委和組織部門來監督”。

“有兩重管,一個是黨委系統在管,另外政府也接受人大監督,同時重要的還有輿論監督,除非你不想幹了,關鍵是把名聲給搞壞了,今後很難在社會立足。”廣東梅州市長譚君鐵說。

兩會期間,貴州省省長陳敏爾在會上說今天是“人在幹、雲在算、天在看”。安順市委書記周建琨理解的“天”就是“人民的眼睛”,“今天的環境跟過去大不一樣,你的一言一行都置於人民的監督之下”。

福建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覺得“監督一定是上級監督”,他時時都感到省紀委、省委巡視組的監督,特別是現在群眾跟以前也不一樣,會時刻盯著官員,可以向紀委、上級黨委、新聞媒體反映,“監督渠道還是很多的”。

“中央一再強調,十八大以後不收手、不收斂的,從重查處。一而再再而三講,如果一個黨員幹部依然不明白,哪些事情他該幹,哪些事情不該幹,這個幹部還能用嗎?”貴州安順市委書記周建琨說。

“說‘一把手’監督不到,那是假話,只不過容易形成監督的真空。”重慶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說,上級監督到位了,一把手不敢也不能為所欲為。

如何保證司法公正

“關鍵是領導不能過問案件。”

在談及依法治國時,習近平曾說,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但在近年不少已經平反的冤案中,“領導批示”、“打招呼”往往讓公平正義走向了反方向。

“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貴州高院院長孫潮的印象中,“貴州法院的外在環境,改變得非常明顯”。他的前任曾告訴他,過去辦案“打招呼”的人確實挺多,而目前其他部門和領導打招呼幹涉案件的情況幾乎沒有,“這個變化是加速度進行的”。

孫潮從上海調任貴州還不到一年,東西部法治環境的對比較為鮮明。在司法公開等方面提升空間很大,而另一方面,西南地區人際關系更密切,“打招呼”成了一種習慣,“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整個社會還是不信任你(法院)會去做恰當有效的判斷”。他認為,如果審判的程序公正性能夠呈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人會覺得沒有必要打招呼”。

“司法中的公平正義太重要了”,梁建勇認為,哪怕是0.1%的案件判決不公,對當事人來說就是100%的不公,其負面影響會發酵。而要實現每個司法案件的公平正義,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加強對司法的監督、加強律師隊伍的建設、要喚醒民眾的法律意識等等,“關鍵是領導不能過問案件”。

“現在我們常委會從來不研究案件。”福建三明市委書記鄧本元說,“領導也不能過問具體案件,不做批示。”周建琨介紹,在貴州安順,如果哪位領導對具體案件打了招呼、作了批示,要被記錄在案。

雖然領導說不“打招呼”了,但在福建龍巖,有時檢察院、法院還會主動向市委匯報案件。市委書記梁建勇介紹,這主要是一些敏感案件,市委遇到這種情況通常讓政法委召集各方面進行討論,“畢竟處理時還要考慮社會穩定,但最後如何判決還是法院自己定”。

在孫潮看來,政法委“作為政法機關協調部門的定位越來越準確”,在具體案件中越來越少去承擔幹預的職能,更多的是發揮協調的作用,幫助各方能夠更好地理解事實。“中國在一定階段,有這樣的協調機制還是很重要,我相信會越來越好。”他說。

“現場辦公不是法治的辦法”

“什麽事都要書記、市長來解決,那不成了封建社會?”

“歷史上凡是昌盛的朝代,當朝的律法都能上一個臺階。”內蒙古烏海市委書記侯鳳岐理解的依法治國核心是,要對公民的權利進行保障,對政府的行政權力進行限制,政府要在法律的監督下運行。

“但現在政府的權力過大。”侯鳳岐以信訪為例,認為信訪與法治本來並不矛盾,只要信訪是在法治軌道上解決就行,但有些地方依法信訪的工作越做越糟,動不動就是書記、市長接訪,現場辦公。

在侯鳳岐眼里,現場辦公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不是法治的辦法。現場辦公越多,越說明治理能力的低下,“什麽事都要書記、市長來解決,那不成了封建社會?”這樣的情況過去很多,但今後肯定要改。

大多數市委書記都認為信訪與依法治國並不相悖。重慶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說,只要是正常信訪,信訪局的大門一定是敞開的。

“如果都去法院,司法成本太高了。”福建龍巖市市委書記梁建勇認為有些社會矛盾還是要通過信訪途徑解決,不能因為推進依法治國就否定信訪的必要性,去法院也可以進行司法調解,但量太大。

梁建勇還有一個觀點,依法治國的理念下,“調解”是解決社會矛盾的一個辦法,行政調解還可以成為單位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徑和渠道。

貴州高院院長孫潮則認為,即便到了法院,解決具體案子時,也可以運用調解方式,調任貴州高院院長之前,孫潮在上海擔任過區長、區委書記。當過黨政一把手的他覺得,法院應該更清楚地意識到解決矛盾就是服務,而且是一種稀缺的服務,不要急於說判了多少案子。

長期主政地方的梁建勇很推崇“村規民約”的功能,認為那也是化解矛盾的一個有效途徑。福建龍巖市長汀縣河田鎮當年治理水土流失時,村規民約就發揮了作用。為實現保持水土,當地村規民約中做了一條規定,砍伐1根樹枝罰款0.5元,砍伐超過5株的加重處罰,除罰款外還要處殺豬一頭、放電影一部,就是通過這樣的村規治理好了水土流失。

“村規民約可以彌補人大立法速度慢、成本高的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梁建勇還提了一份題為《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議。他說村規民約維系著鄉村社會有序運轉,要賦予村規民約一定的法律地位,可以先試點,成熟之後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立法建議,他同時還建議地方要加強對村規民約的引導,以德治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98

華爾街最有權力女人投奔Google

2015-04-06  TCW
 
 

 

「如果我們為錢工作,我們早把公司賣掉,躺在海灘曬太陽。」這是Google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的話。如今佩吉卻要從最重視錢的華爾街,挖人來幫他管錢:三月二十四日Google宣布,摩根士丹利女財務長波拉特(Ruth Porat),將轉任Google財務長,並直接向佩吉彙報。

今年五十八歲的波拉特生於英國,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為心理學家。她幼時移民美國,拿過史丹佛大學、華頓商學院、倫敦經濟學院等名校學位。

波拉特三十歲就進入摩根士丹利,手下完成過不少大案,如協助Priceline.com、eBay、亞馬遜等網路公司上市。二○○八年金融海嘯,她協助美國政府接管房地美、房利美與AIG,也為聯準會提供建言。二○一三年財政部副部長候選名單,就有她的大名,不過後來她主動退出。二○○八年希拉蕊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波拉特也出馬幫她募款。

能在男性主宰的華爾街,被稱為「華爾街最有權力的女人」,波拉特自有過人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她的工作熱情:二○○一年波拉特罹患乳癌,主管勸她繼續上班有助病情,波拉特欣然照辦,「他知道我有多熱愛工作。」

這位女強人投奔矽谷,反映出華爾街對人才吸引力下降。華爾街以工時超長聞名,去年九月《企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引述華爾街離職者的話:「每週工作八十小時,想約會是妄想。即使年輕單身,工作也讓你累到週五晚上不想出門。」前年美銀美林在英國一位實習生,就因連三天熬夜工作而暴斃。

爆肝工作原本可靠高薪彌補,不過金融海嘯後,華爾街自營交易被政府限制,高管收入相形失色。跳槽的波拉特,Google今年將支付她薪資與期權收入超過三千萬美元,明年為四千萬美元,過去她在摩根士丹利年收入最高不超過一千二百萬美元。

在波拉特之前,早有華爾街高層跳槽科技公司,包括任職高盛的羅托(Anthony Noto),去年七月宣布到推特當財務長;瑞士信貸的卡恩(Imran Khan),曾參與去年阿里巴巴上市案,去年十二月也到手機應用軟體Snapchat當策略長。如今矽谷砸錢比華爾街還凶,這場搶人大戰,華爾街只怕要另謀出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33

SENSE隨筆150428權力遊戲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4/28/sense%e9%9a%a8%e7%ad%86150428%e6%ac%8a%e5%8a%9b%e9%81%8a%e6%88%b2/

SENSE隨筆150428

權力遊戲

礎 執筆

 

在電影《黑社會》中, 手執 “龍頭棍”就能成為龍頭大哥,號令整個社團。 為何龍頭棍能帶來如此崇高的權力呢? 要知道答案, 就要先了解「權力」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回事。

 

「權力」有多種定義, 其中一個為:

Def. 「權力」就是一個人(或一部分人)在另一人(或一部分人)身上產生預期的和可預料的效果的能力。***

根據這個定義, 如果你老闆要求你星期六加班, 不論是威逼還是利誘,然後你應要求行事, 他的權力便有效行使了; 反之, 如果你堅持不加班,無懼被裁, 那麼他的權力便失效了。

 

〈權力的特性〉

權力關係有以下三種特性:

a當服從方是許多人時, 它具有廣泛性;

b當權力者能使服從方順從的行為種類很多時, 它具有綜合性;

c當權力者的命令能被廣泛地、不折不扣地執行時, 它具有精密性

 

不過Th. 當行駛權力時, 權力所具備的三種特性並不能同時最大化。*****

權力對象的人數越多, 就越難對他們的所有行為進行監督; 勉強作出監督, 則需延長指揮鏈, 形成次一級的權力中心,*** 而次級權力中心之間很可能會勾心鬥角,甚至會向主權力作出挑戰。簡單來說, 當權力具有廣泛性時, 其綜合性和精密性便會下降。***

 

例如在極權社會中, 獨裁者可以指定每個人在某個特定年齡內必須結婚,否則要坐牢, 但卻做不到指定每一個人的結婚對象是誰。

而最典型的, 最少廣泛性卻具有高度綜合性和高度精密性的權力關係, 便是虐待狂和被虐狂之間的關係, 夫婦關係也是類似的例子。一個老婆可以要求一個老公跪地叩頭認錯, 卻不能要求成千上萬的男人同時做同樣的事。

換句話說, 權力的三種特性之間, 其中二者跟另一者恆相衝突, 並有類似反比例的關係。

 

〈權力的形式〉

行使權力的形式可分為五大類: A武力;B 武力威懾;C操縱;D說服 和E權威。

A武力

「武力」表面上是最容易理解的權力形式, 最基本的是施權者向不服從方 “出拳”, 打到對方服從, 以暴力解決問題。不過近代社會運動所使用的非暴力方法, 其實也是一種以武力行使權力的形式。*** 在非暴力抗爭中, 人們把自己的身體作為一種物理客體, 用以防止或限制他人的行動, 而不是直接對他人的身體採取行動。例如群眾橫臥在馬路上, 車輛要前行除非輾過他們才行, 這樣做逼使交通癱瘓, 讓當權者屈服。

 

B武力威懾

「武力威懾」跟用武力行使權力的情況好像很相似, 但是行使時並無實際使用武力, 簡單來說只是令服從者驚懼, 以達到行使權力的目的。例如賊人用槍指嚇行刦對象, 無需開槍, 受害人便會屈服。 武力威懾要能收效, 必需令被施權者清晰知道若敢不從的後果, “公開處決”便是一種令武力威懾持續有效的方法。

 

C操縱

權力佔有者把他的意圖對權力對象隱瞞起來的時候, 他就是在試圖「操縱」後者。這種權力運用不容易引起反抗, 因為被施權的對象沒有察覺施權者的影響力。*** 成功的操縱者會讓對方產生一種錯覺, 以為自己是在自由選擇, 因而激發出熱情和首創精神。*** 最常見的一種操縱行為便是「廣告」, 例如大量嬰兒奶粉廣告宣揚含有DHA(或任何英文字母)的成分, 比人奶更好, 改變了人類餵人奶的天性。

 

D說服

「說服」的行使情況一般如下: 甲向乙提出論據或勸告, 乙按自己的價值標準和目標對論據進行獨立自主的考量後, 把甲傳達的訊息做為自己行為的基礎而予以接受。***

乙完全有自主性, 並可拒絕甲的意見, 所以人們一般不會把說服看作是權力形式的一種。

不過說服明顯是一種手段, 通過它, 施權者得以對受眾的行為產生有意圖的影響, 所以根據定義, 這是一種權力的行使。*** 最有名的說服者莫過於希特拉, 他奪得權力的方法全靠出色的演說。民選國家的領袖絕大部分都是演說高手, 用說服的方法, 令民眾投票讓他行使國家的最高權力。

 

E權威

以「權威」行使權力的方式可細分為以下五類:

  1. 強制性權威— 通過炫耀所掌握的武力手段, 從而使受眾屈服的能力。政府的閱兵儀式、警察身上顯眼的手槍均屬這一類。
  2. 引誘性權威— 採取積極的獎勵制裁而不是消極的威脅制裁來令對象服從。例如大家甘願成為工作的奴隸, 是因為上班可以領工資。
  3. 合法的權威— 掌權者具備公認的發號施令的權力, 而權力對象則具有被公認的服從義務。合法的權威建基於團體組織之上, 是社會準則的遵奉, 比前兩者更有效, 因為不需威逼, 也不需利誘, 而是被內化認為合乎常理。士兵聽命於軍官便屬於這一類。
  4. 能力權威 — 在這種情況, 權力對象之所以服從, 是因為相信權威者具有優越的能力和專長, 可以決定怎樣的行為最有利於權力對象的利益和目標。*** 醫生要求病人戒口, 便是最常見的例子。
  5. 個人權威 — 這層關係中, 權力對象甘心服從完全是由於權力擁有者的品質, 出於討好或為他服務的願望而服從。這種權力的原型來自不平等的愛情關係,虐待狂和被虐狂之間的愛情關係是這方面最純粹的例子, 一個人的支配與另一個人的屈從完全是出於他們自己的希望。

 

〈權力的層級〉

這五種權力形式可分為不同的層次, 一層失效之後便要使用下一層, 以求權力能夠貫徹施行。

以層次計, 可從最外層排至最內層如下:

權威> 說服> 操縱> 武力威懾> 武力

在權力施行者的角度看, 實行權力所需的資源、力量, 由多至少則可作以下的排列:

武力> 武力威懾> 操縱> 說服> 權威

 

這個排列的道理相當簡單, 當權力施行者具有權威時, 基本上什麼都不用做, 權力對象已經會安於聽命。當權威不再, 當權者便要用說服的方法讓權力對象信服。而當明刀明槍的說服失效, 便要用更陰險、費勁的操縱技巧改變權力對象。當操縱無效之時, 唯有把藏起來的武器亮劍, 使出威嚇的手段。最後仍然無效時, 就只剩 “出手打” 了, 打到權力對象屈服為止。

 

現試舉一個可能會被查禁的例子, 讓大家更易明白:

眾所周知掌門是個 (編按:過氣的)一流股票炒家, 大家對他的選股能力不會質疑。往昔他買入某一股票後, 不用對外宣傳,只要讓人不經意地知悉, 人們便會跟風買進, 這是他具備權威的時日。自從跟買10次, 8次勁蝕之後, 要別人再跟他買股票時便需要拋出一堆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拆局分析的理據, 令別人信服。當他本人的說話已沒什麼人相信時, 唯有借用美女股神的專欄大作宣傳, 以圖左右群眾。結果仍然無人相信, 他唯有以武力威嚇他的弟子, 要他們買貨。當弟子們抗拒買入時, 掌門只好使出最後手段, 以詠春拳打到眾弟子皮肉痛苦, 逼其作出買股的決定。

 

〈結論〉

在了解權力是怎樣一回事後, 便可回答文首的問題。明顯龍頭棍並不是成為龍頭大哥的必要條件, 只是有了它, 便具有了合法性權威, 可在最節省氣力的情況下號令社團。如果沒有龍頭棍仍想做大哥, 大可說服其他巨頭在選新任老大時投自己一票。此計不行, 則可暗中從後操縱, 令其他巨頭鬼打鬼, 扭曲他們的心意, 令自己成為老大。還是不行, 則可叫齊手足, 帶備武器, 以武力威懾爭奪龍頭之位。在逼不得已下, 唯有 “開片”, 以武力奪位。

當然可以預見武力不足的話, 最後便會失敗, 當不成老大。

武力並不是權力鬥爭的最佳手段, 只是最後的手段而已。***

 

 

參考書目: 《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 Power:  Its Forms, Bases and Uses》 (1994) Dennis Wro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