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證500指數將出臺,對股票市場影響有何影響?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3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4 18:56 編輯

中證500指數將出臺,對股票市場影響有何影響?
作者:朱俊春,酈彬,孔令超

中證 500 股指期貨、註冊制推進,我們並不擔心,至多是上周四的市場反應;成長估值也並不可怕,距離歷史高點尚遠。
本周四將迎來 50 和 500 的股指期貨,主要是針對 500 的,市場想法較多。另外一件事,註冊制方面的消息,據傳《證券法》修訂草案擬於月底遞交人大常委會進行第一次審議。無論是中證 500 指數期貨還是註冊制推進,都會和當下如日中天的創業板掛鉤起來。可能會讓看空者失望,因為不覺得這兩個事能把創業板怎麽樣。下面闡述看多創業板(成長)的核心理由,以及對看空邏輯的探討包括估值認知的糾偏。
核心理由在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1)國家要轉型,科技在革命,又適逢“習李王”這一代領袖集體。2)另外不可忽視的當屬資金面,整個社會財富,從大類資產配臵的角度看,是一個從房地產向股票市場轉移的過程。

看空或者當下短期的擔憂分布在,1)從估值的角度出發,2)比如這周的股指期貨推出、往後月度上新規模的擴大以及註冊制的逐步落地等等。

1 )關於股指期貨,當初 10 年滬深 300股指期貨的推出有沒有影響到股市?恐怕是沒有的,而今中證 怕是沒有的,而今中證500  指數期貨似乎更不容易影響到整個市場。1)2010年 2 月中金所擬推出股指期貨,股市並未下跌;2010 年 4 月正式推出後,股市慘烈下跌,根本原因在於國內房地產政策的收緊,和歐債危機的發酵。2)相比較滬深 300 指數的構成,中證 500 權重股同質性明顯變弱,個股權重也明顯下降,這些都不利於簡單的做多或做空。

2 )關於估值(PE) ,第一個觀點,大眾看估值是錯誤的。3 月以來市場被“創業板70X”的說法困擾,當然現在變成了 80X、90X。當我們都在以今年多少倍、明年多少倍來衡量一個股票的買入價值時,轉到策略層面突然動輒以 70X、 80X、90X 這樣的靜態市盈率嚇人,這是不對的。有兩種可能,你的確在擔憂這個估值,或者你已經買入了很多價值股。

現在創業板動態估值 57X,中小板 38X,深圳主板 23X,上證 15X不到。由於創業板中有不少市夢率的公司,而上證有大權重的低估值銀行,所以創業板沒有看上去那麽貴,上證也沒有看上去那麽便宜。這是一個情況。

第二個情況,這個價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那當然是貴了,問題是我們現在有錢任性,所以問題變成了能貴到哪個地步。橫向比較的結果,美國納斯達克動態 21.5X,標普 500 指數 17.5X,這個沒法比。我們只能縱向比較,我國 07年的牛市泡沫,美國納斯達克 00 年的泡沫。選取中證 500,07 年 10 月初高達51.4X,而今 33.7X。納斯達克 00 年彭博未提供,01 年底是40X,而那時距離00 年 3 月的高點已經跌去了 60-70%。

第二個觀點,這或是 A股歷史上最後一個單邊上漲的牛市。中國股市高估值的歷史由來已久,01-05 五年大熊市的一大原因是前期高估值,07 年又是一輪估值大泡沫,而現在這波牛市可能是最後一輪實質意義上的單邊牛。展望未來,更多指數對沖工具引入,更關鍵的在於個股對沖機制開始建立並完善,中國股市的定價將和成熟市場接軌,市盈率中樞會有所下沈。

操作建議:擁抱泡沫、尋找低估、守護成長、博弈價值

明知是泡沫,更要去擁抱。上周說了要泛化低估,各種角落找低估;兩個典型低估的地方,港股和 B 股。A股成長股主要是避開過度透支的,價值股也不錯,銀行股的確收獲到了價值。幾個行業,養殖、家裝、醫療繼續推薦。

市場表現跟蹤

跟蹤伴隨成交量放大和波動加劇,上周大小盤指數上行趨勢依舊。在金融、地產等權重股發力下,上證綜指周漲 4.4%,站穩 4000 點,收於 4034;深成指周漲3.8%。創業板震蕩加劇,周四盤中一度下跌近 6%,最終收於 2552,周漲 1.7%。H 股相對估值優勢吸引資金在上周洶湧南下,恒指一周漲幅近 8%,周中逼近28000 點,最終收於 27272 點,中資金融、電訊、能源、房地產等漲幅居前。A 股行業方面,除國防軍工下跌 2.3%外,其余行業依舊呈普漲態勢,前期滯漲的金融、地產板塊上周強勢領漲。其中銀行與保險分別上漲 8.8%和 8.3%,房地產上漲 7.4%。概念方面,智慧醫療、國資改革、自貿區等表現較優。

估值方面,創業板指最新 PE(TTM)已接近 90 倍, 2015 年預測市盈率也超過 55倍。相較於上證綜指 18 倍的 PE,恒生指數最新 PE(TTM)只有 10 倍左右,相對估值優勢較為明顯。


資金面跟蹤

1.  股票市場活躍情況
上周股票市場依舊維持活躍態勢,滬深兩市融資余額超過 1.6 萬億元,4 月上旬新增余額超過 1100 億元。在上周港股火爆行情下,港股通連續兩日余額用盡,日成交金額也大幅增加。主動型股票類基金的倉位依舊維持高位,一季度新發股票型基金 46 只,平均發行份額為 21.67 億份。


2.  市場利率
在央行主動引導利率下行的情況下,主要市場利率如 Shibor、短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票據直貼利率均呈下降態勢,而 5 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則持續向上。近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小幅回升。

3.  匯率跟蹤
上周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與遠期匯率均結束前期跌勢,小幅回升;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依舊在低位震蕩。

經濟面跟蹤
1. CPI&PPI
4 月 10 日, 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 3 月份 CPI環比下降 0.5%, 同比上漲 1.4%;PPI環比下降 0.1%,同比下降 4.6%。一季度 CPI漲幅為 1.2%,為 09 年以來最低,該數據遠遠低於全年 3%的漲幅目標。

2. 資源原材料價格跟蹤
價格跟蹤上周,在伊朗協議或短期內不會增加原油出口和美國原油庫存出現單周最大增幅雙重影響下,WTI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分別周漲 5.09%和 5.31%。近期,動力煤價格依舊下滑,螺紋鋼價格仍在底部徘徊,部分地區水泥價格下跌,主要化纖品價格出現回升,仔豬價格持續反彈。


3.  地產銷售情況
地產新政的影響仍待觀察,4 月上旬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量有所回升,但力度不大。成交均價方面,一季度一線城市小幅回升,二線城市仍呈下降態勢。



政策面跟蹤
1)4 月 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範圍清理規範涉企收費、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依法適當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多措並舉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4 月 10 日,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今年新三板日均成交 6.87 億元增 13 倍,繼續嚴厲打擊新三板違法違規行為,境外機構暫不具備在境內設臵交割倉條件,受托管理企業年金社保基金達 1.01 萬億,支持機構參與職業年金管理。
3)4 月 10 日,央行發布公告稱,一季度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銀行等凈投放基礎貨幣 3700 億元人民幣,一季度通過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投放 3347 億元人民幣,提供給銀行的三月期 MLF 收益率為 3.5%。


來源:國信證券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41

A股上4300點,四部門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融券交易有何深意?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97

A股上4300點,四部門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融券交易有何深意?
作者:全景財經


17日,證券業協會、上交所、深交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文稱,支持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融券交易,擴大融券券源;推出市場化的轉融券約定申報方式;充分發揮融券業務的市場調節作用,適時擴大融券標的證券範圍。

四部門文章稱,支持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融券交易,擴大融券券源。優化融券賣出交易機制,提高交易效率。充分發揮融券業務的市場調節作用,適時擴大融券標的證券範圍。

此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7日表示,要從七方面規範兩融,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傘形信托。

以下為通知原文:

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

融資融券業務啟動五年來,融資業務快速發展,但融券業務發展仍然緩慢。為了促進融券業務發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支持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融券交易,擴大融券券源。公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等專業機構投資者設立的產品自產品成立之日起可從事融券交易。支持上述專業機構投資者在風險可控、保護持有人權益的基礎上,參與融券交易和轉融券證券出借,增加市場券源的供給和需求。

二、推出市場化的轉融券約定申報方式,便利證券公司根據客戶需求開展融券業務。允許證券出借人和借入人自主協商確定轉融券的費率、期限等事項,提高成交效率,滿足市場融券業務需求。

三、優化融券賣出交易機制,提高交易效率。投資者融券賣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申報價格,應當在交易所規定的有效競價範圍內,可以低於最新成交價。融券賣出所得價款,可以用於買入或申購證券公司現金管理產品、貨幣市場基金以及證券交易所認可的其它高流動性證券。

四、充分發揮融券業務的市場調節作用,適時擴大融券標的證券範圍。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將適合於融券賣空的股票納入融券業務和轉融券標的證券範圍,充分發揮融券賣空機制的市場調節作用。近期將融券交易和轉融券交易的標的證券增加至1100只。

五、加強融券業務風險控制,切實防範業務風險。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應當進一步加強融券交易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確保融券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證券業協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5年4月17日

兩市融資余額達1.73萬億 逼近理論上限

A股融資余額已接近理論上的最大值。

滬深交易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6日收盤,兩市融資余額已達17375億元。其中,自4月1日以來的10個交易日中激增超過2000億元。

《上海證券報》根據上市券商2014年年報及今年前3個月財務數據測算,融資余額已接近理論上的最大值。

“目前券商已經停止了股權質押融資等其他融資方式,力保融資融券業務。”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周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今年以來,券商已經在加大對兩融業務的布局力度。據《證券日報》,多家券商已經提高了其融資融券的總規模上限。今年1月份,華泰證券將融資融券業務總規模上限擴大至不超過1500億元;廣發證券4月8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的總規模由“不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提高至“不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海通證券4月14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融資類業務總規模擴大至2500億元。此外,自1月份以來,還有國元證券、方正證券、光大證券、國海證券等多家券商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提高了包括兩融業務在內的信用業務規模。

但仍然趕不上市場需求的上升速度。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在內,多家兩融市場占有率靠前的15家上市券商業已發布2014年年報。《上海證券報》報記者統計發現,這15家券商2014年底凈資產累計4267億元,總負債16724億元,達到凈資產的3.91倍。金融資產在總資產中占比61%。兩融業務余額在金融資產中占比33%。

而根據上市券商前三月財務數據,截至一季度末上市券商凈資產合計5825億元,按2014年底時的財務杠桿水平及兩融業務資金配置比例,已不足以支持這些券商3月底合計8702億元的融資余額。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本周提示,A 股繼續加速沖高,需要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針對“兩融”業務以及銀行、信托的配資業務“去杠桿” 的政策,那時將難以有效規避行情回撤風險,因為當前“兩融”融資余額已突破 1.6 萬億,其他渠道的杠桿化配資同樣巨大,一旦對配資“去杠桿”,將形成“多殺多”踐踏。

證監會主席肖鋼昨日在調研時表示,關心三個問題:第一,銜接期能否平穩過渡;第二,證監會在這種市場中該怎麽做;第三,高杠桿下是否會出現踩踏事件。

據《上海證券報》,券商要滿足過去半個月間及未來融資余額增長,必須大幅調高債務對凈資產的杠桿倍數,及騰挪其他金融資產用於開展兩融業務,但兩者余地都較為有限。

按照現行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券商凈資產與負債的比例不得低於20%。也就是說,券商最多可以進行5倍於凈資產的債務融資,形成6倍於凈資產的總資產。而已經發布2014年年報的上市券商,債務對凈資產倍數已接近4倍。事實上,更多券商缺乏短融、次級債等多樣化的債務融資渠道,提升債務倍數至監管上限的5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綜合華爾街見聞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87

【看圖說話】十六張圖告訴你當前估值與八年有何不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27

【看圖說話】十六張圖告訴你當前估值與八年有何不同
作者:陳嘉和,谷永濤,胡佳妮

現在A 股整體估值並不比2007 年的4,323 點低,且呈現市值越大越低估現象,與2007 年相反



如果我們只統計當時市值在500 億以上的公司,就會發現當前的估值普遍更低





如果我們只統計當時市值在1,000 億以上的公司,就會發現當前的估值普遍更低



只統計當時市值在3,000 億以上的公司



反之,市值在100 億以下的公司中,當前市場比8 年前的4,323 點,並無比較估值優勢




就市值在50 億以下的公司來說,當前A 股比8 年前上證綜指在同樣點位時更貴



30 億以下公司的對比:當前A 股正在急速消滅小市值股票中(這種狂熱真的理性嗎?)



市值20 億以下公司的情況(此處省略100 字)








來源:信達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53

十億美元估值公司的創始團隊有何相似之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3/150059.html

黑馬說:我決定啟動一個精品文章翻譯計劃,目前準備了18篇文章翻譯,涉及前沿技術,創新文化,創業故事,數字化產品,文化價值觀等。歡迎大家給我留言補充一些優秀英文文章,通過眾包翻譯發表在這個專欄中,也讓更多朋友了解和學習時代的變革。

文 | 
Isaac Madan、Shaurya Saluja
 

原文鏈接:

What Do the Founding Teams of Billion Dollar Companies Look Like?


來自沙司塔創投(Shasta Ventures)的Tod Francis和Nikhil Basu Trivedi最近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中分析了25家“獨角獸(Unicorn)”B2C公司和7家即將成為“獨角獸”的公司在A輪融資時的情況 。關於這些公司,我們找到了一些新的數據,並且對它們的創始人團隊做了更多研究——尤其是創始人們的背景,以及我們能從中借鑒的東西。


註:

  • 我們的數據來自公共資源,如LinkedIn和CrunchBase,所以無法保證100%的準確和全面。
  • 數據更新於2015年4月19日。


公司:

我們選取了32家Nikhil和Tod研究過的公司(如下圖所示),通過CrunchBase和LinkedIn,我們總共確認了78位創始人。
 

\圖片來自沙司塔創投的Tod Francis和Nikhil Basu


一開始,我們很好奇哪些投資人參與了早期投資。


種子輪:

以下12位投資人參與了這32家公司中2家以上的種子/天使輪融資。

  • Y-Combinator
  • Ali Partovi 
  • Amidzad Partners
  • Andrew Boszhardt, Jr.
  • Cyan Banister
  • First Round
  • Fritz Lanman
  • FundersClub
  • Hadi Partovi
  • Jason Calacanis
  • Scott Banister
  • Sequoia Capital


A輪:

以下18位投資人參與了這32家公司中2家以上的A輪融資。

  • SV Angel
  • First Round
  • Benchmark
  • Sequoia Capital
  • Accel Partners
  •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 Canaan Partners
  • Greg Yaitanes
  • Greylock Partners
  • Keith Rabois
  • Kevin Hartz
  • Lowercase Capital
  • Michael Birch
  • Shasta Ventures
  • Spark Capital
  • Union Square Ventures


董事會成員:

以下14位擁有這32家公司中2個以上的董事會席位。

  • Roelof Botha, Sequoia Capital
  • Mary Meeker, KPCB
  • Alfred Lin, Sequoia Capital
  • Bijan Sabet, Spark Capital
  • Bill Gurley, Benchmark
  • Bryan Schreier, Sequoia Capital
  • Craig Sherman, Meritech
  • David Lawee, Google Capital
  • Gary Little, Morgenthaler
  • John Lilly, Greylock
  • Larry Summers, Harvard
  • Mark Bailey, DFJ
  • Matt Cohler, Benchmark
  • Randy Glein, DFJ


創始人:

隨後我們研究了這些公司的創始人。

創始人數量

絕大多數的初創團隊擁有2至3位創始人。

 

\本科院校

\創始人們本科就讀的學校範圍很廣。其中Stanford(斯坦福大學)人數最多,有6位創始人來自斯坦福。其余產生了多位創始人的大學(如下圖所示)大多數是整個初創團隊的母校。例如來自Wharton(沃頓商學院)的4位創始人創立了Warby Parker。值得註意的是,位於Santa Monica的New Roads High School(新路高中)也在名單上——兩位Lyft(原Zimride)的創始人是這里的高中同學。


就讀專業

\最多的6個本科專業中,每個專業都產生了至少2位創始人。這些專業分別是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Economics(經濟),Business(商科),History(歷史),Electrical Engineering(電子工程),以及Product/Industrial Design(產品/工業設計)。在所有的專業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屬於非技術專業。
 

最高學歷

這些B2C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們大多沒有選擇獲取更高的學歷,而選擇了工作經驗,這點在下文中會提到。

\年齡&工作經驗

通過他們的LinkedIn主頁,我們研究了每一位創始人的工作年限和年齡。當然了,這個方法只限於那些在LinkedIn上更新了工作和教育經歷的創始人們,而且可靠性存疑。用這個方法,我們可以推算出創始人們在創業時的年齡。

平均的工作經驗是6年,標準差6年。創業時的平均年齡是29歲,標準差6歲。

下圖顯示了工作經歷時長的分布,這些數字被四舍五入到了最近的整數年,而負值表示這位創始人在學校時就已經開始創業。同時,異常值沒有被舍去。

我們的數據顯示有4位創始人在校時就開始創業(對應圖中的-1和0年工作經驗)。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中途退學了。

\行業經驗

很大一部分創始人們在創業前曾在科技公司工作,而其他的行業有風險投資、管理咨詢、以及金融。以下是有2位以上創始人曾經就職的領域。

\技能

創始人們擁有敏銳的產品技能和直覺——LinkedIn上最多的endorsement(技能認可)是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和product management(產品管理)——同時也包括其他技術和商業上的能力。以下是15種最普遍的技能,每個都擁有12位以上的創始人。


名字

純粹出於興趣,我們研究了32家“獨角獸”公司創始人們的名字。以下就是出現2次以上的名字。

\結論

以下是我們從這個創始人群體中總結出的一些信息:

  • 2至3人的創始團隊最普遍
  • 他們就讀於各式各樣的學校,多數集中於美國排名靠前的大學,其中斯坦福大學最熱門
  • 非技術專業比技術專業更普遍,而且大多數創始人們並未獲得本科以上的學歷
  • 他們有平均6年的工作經驗,大多數是在軟件和IT領域
  • 創始人們最擅長的能力包括了用戶體驗、產品管理、電子商務、以及戰略合夥


版權聲明:本文由Isaac Madan和Shaurya Saluja共同完成,所有圖表通過Visage制作,Joe Kang整理翻譯。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大盤任何時候都不明朗!行情都是拿籌碼試出來的。交易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

15.thumb_head

深圳商報記者 傅盛寧

“股市催人老,歲月忽已晚。棄之赴遠方,遊樂且忘返。”說的正是許先生這樣的人。一個多月前一位女股民爆料說:她一位北大MBA班的同學今年賺了十倍,現在人在美國旅遊,出國前拋掉所有的股票,躲過了股市大跌。

賺足10倍及時收手

通過微信,記者與正在美國大峽谷雲遊的許先生取得了聯系。他今年40歲,湖北人,從大名鼎鼎的黃岡中學畢業,考上北大經濟系。碩士畢業後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後升任深圳分公司中層。他說自己炒股資金最早是500萬元,去年7月入市,融資買入新華保險、光大證券兩只股票。新華保險是24元買入,58元賣出;光大證券是9.50元買入,32元賣出。金融股行情休息後,他全倉買入中國衛星,28.60元買入,73.50元賣出。6月1日全部清倉。

記者複盤發現,他的進場時機、選股、賣點,都相當精準,不是一般股民能夠操作的。

他說,自己當時清算,換掉融資後,賺了差不多11倍。這是他平生第一次擁有這麽多錢,“該收手了。”於是去前海看新樓盤,全款買了一套150平方米公寓。又到華僑城買了一套二手房。“花掉了80%的錢,留下20%的錢周遊世界,實現我從小就有的夢想。”

從穩如泰山到驚弓之鳥

他在美國依然關註中國股市。白天玩,半夜看盤。7月9日以後,他搶反彈買回中國衛星、中航動控兩只股票。他自己留在股市里只有30來萬元,融資也只能融1萬元。那天他發微信說,“出國之前為了防止手癢,把融資額度降到1萬元了,錯過了一個好股票!”

7月底,他發微信說,8月份最大的機會就是軍工。他用自己家里兄弟姐妹的錢買了這兩個軍工股。但8月3日的調整中,他也減倉了軍工股。他本來還持有中糧地產,但在7月15日的下跌中也跑了。

為什麽以前穩如泰山現在卻如驚弓之鳥呢?他說,市場環境不同了。從去年9月開始到今年6月初的大行情,是牛市行情。現在是半熊市或者震蕩市了,所有的股票都不能長線持有,因為不知道主力是不是真的一直拉上去。自己在外面玩,不方便炒股,只是每天收盤看一下,犯錯不能及時制止。

7月31日到本周三這幾天,他在群里都少發言。他說自己要徹底離開股市幾天,等跌到合適的時間、位置,再回來看看有沒有短線機會,再決定是否還需要再買股票。他說,“從技術上看,既可以說牛市還在,也可以說基本結束了:說牛市還在,因為還沒有跌破年線;說結束了,是因為連續兩個月大盤放大量大跌。”

人不能離股市太近

昨天,他發來一張鹽湖城的照片。他說,在國外遊玩,遠離股市是一種徹底的放松、休息。“人不能離股市那麽近,天天看K線圖,見紅就喜,見綠就愁。我們這一生,不應該這樣過的!”

他說自己選股雖然比較準,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他說:真正的交易者,只關心兩件事:1.買入後走勢證明對了怎麽做?2.買入後走勢證明錯了又怎麽做?未來的行情誰也無法精準預測,你唯一用到的東西就是一致性的交易規則。盈利不是靠你預測行情的勝率來獲取的,而是依賴“做錯的時候盡可能少虧,做對的時候盡可能多賺”。所以當走勢有利的時候,必須貪婪、讓利潤奔跑;當走勢不利的時候,停止幻想、要截斷虧損。大盤任何時候都不明朗!行情都是拿籌碼試出來的。交易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

  • 深圳商報
  • 何小桃
  • 傅盛寧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75

​2年估值過億:“餐飲老板內參”對自媒體有何啟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0/151449.shtml

什麽?一個垂直自媒體估值一個億?而且領投的居然是另一個“自媒體”?!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最近轟動業內的自媒體微信公號“餐飲老板內參”完成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自媒體大號、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等聯合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領投、另外幾家機構跟投,融資規模2000萬元人民幣,估值1億。

你可以譏笑,你也可以不屑----直到幾年後被這個趨勢巨浪狠狠打臉。自媒體孕育的自商業現象正在蓬勃興起,“餐飲老板內參”就贏在重度垂直!本期深受讀者歡迎的《自媒體揭秘》系列,就來簡單八一八。

自媒體的紅利

先介紹一下故事的男主角。餐飲老板內參”的創始人為秦朝,2013年7月他和一個小夥伴投入5萬元啟動資金,在咖啡館辦公。2014年7月,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天使風投的垂直自媒體,估值千萬。2015年7月,再次獲得到Pre-A輪融資,估值1億。

一步兩步,似魔鬼的步伐。兩年的時間,“餐飲老板內參”就快速成長為餐飲垂直領域第一自媒體,品牌的影響力、號召力在業內頗大。

首先,這得益於自媒體的紅利。過去兩年,一股強勁的浪潮正席卷整個中國社會,互聯網人、媒體人、創意人趨之若鶩,其他人則為之炫目、驚嘆。這便是自媒體,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權力----因為這正是信息革命的大時代!信息的關鍵連接點就應該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我認為,自媒體是以個人為核心的一切信息形式。這印證了麥克盧漢“信息即媒介”的深邃,只要你能傳遞某種受眾需要的信息,你就是媒介!這正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故事----個人賦權。

前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咨文稱,未來20年是權力的巨大遷移,政府影響力正讓渡給個人,個人賦權的大勢將改變社會組織和經濟運行的方式!我認為,自媒體、分享經濟、NGO集體崛起正是其深刻反映。一句話,信息即媒介,自媒體是信息時代個體賦權的必然結果。

自去年7月份拿到天使投資以來,“餐飲老板內參”就從未脫離公眾和媒體的視線,並作為垂直自媒體領域的標桿被頻繁引用。其打造餐飲產業鏈社交與服務的平臺商業模式也被人民日報、參考消息、中國企業家等全國媒體頻頻曝光,甚至成為很多MBA課堂的成功教學案例。其本質,便是坐享了自媒體的超級紅利。

重度垂直的威力

自媒體威武,但做自媒體的人烏泱泱的,“餐飲老板內參”憑什麽做這麽大甚至得到了VC的青睞?答案是重度垂直。

我認為,所謂“重度垂直”,就是專註於一個垂直市場,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在細分領域做透有限用戶,重度運營,從而建立起強大的壁壘。

“餐飲老板內參”以媒體為中心,成為餐飲及其產業鏈高價值用戶的入口。同時打造社交和服務平臺,將涉及媒體出品、教育培訓、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據悉,現在“餐飲老板內參”訂閱號的微信訂閱粉絲數為22萬,年底的目標是超過50萬。甚至股權眾籌、教育培訓產品也計劃在年底推出!

“互聯網+傳統行業,已經是風口和趨勢。餐飲老板內參早早從一個垂直的領域切入,選準了一個最古老和深厚積澱的傳統行業,運用新技術,掌握行業關鍵用戶,輻射相關產業鏈,這里面可以整合的資源、想象的空間太大……這也是他們能夠不斷打動資本的根本原因。”一位投資界資深人士稱。

另外一點是,通過重度垂直的策略,“餐飲老板內參”幾乎成了中國眾多餐館老板的精神家園和決策參考第一工具,其實已經形成了社群。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又依附於各種組織。一群人要形成社群,只需要兩個條件:共同興趣和溝通方式。人們期待著關聯,發展和新事物,他們期待著變化,人之本性就是要有歸屬感。大到政治運動,小到明星粉絲,道理類似。當人群聚集成社群,而且有了領袖。領袖向社群註入了信仰,這種信仰又被社群高度接受。這時,社群就有了巨大力量,這種力量將無堅不摧!偉大的互聯網,給建立社群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狂野力量。

借用中國的一句古語:飛瀑之下,必有深潭。

連接的想象力

講了自媒體,又講了重度垂直,支撐“餐飲老板內參”億級估值的,還有連接的想象力。

我一直覺得,自媒體的真正力量,不是情懷派所說的“人格力量”,也不是成功學所說的“定位的力量”。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產業,所以我認為自媒體真正的力量,是“連接”的力量。連接,同時包含了魅力人格、利益定位、產品渠道。

風口浪尖上的秦朝戰戰兢兢,他表示:“用戶規模和用戶粘性始終會是‘餐飲老板內參’的兩大核心指標,靠優質的內容吸引用戶,靠高價值的資源連接、增值服務留住用戶。”

據悉, “餐飲老板內參”現有的14人幾乎全部是內容團隊,沒有專門的銷售人員。接下來,內容原創梯隊的擴大和挖掘依然是重中之重。而培訓、技術、金融業務板塊的招兵買馬也會快速展開,牢牢圍繞“連接”餐飲老板和一切大作文章。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和信任稀缺的時代,而網民將Ta們寶貴的信任賦予了意見領袖,將Ta們寶貴的時間賦予了自媒體。所謂自媒體,就是信任的連接!而這種信任和連接因為互聯網產品的發達而變得空前強大。

對所有自媒體來說,你產生的“連接”越強、價值越大。互聯網對人的價值,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連接。作為連接的樞紐,接口的可能性越多,越有價值。我們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超級連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09

物業套現之後有何打算?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0.html

YC兄有些文章比較短,但亦頗有意思,所以今天用一篇文章包含了YC兄兩篇文章,一起評論一下。


YC兄的文章 - 2008年4月14日
淘大花園 九龍灣

本來諗住re-mortgage層樓之後套錢出黎買人民幣財息兼收,點知都係用左黎買樓。今日買了淘大371呎,新裝修,studio flat,作價145萬。租值around $6800 per month,回報率5.6%。145萬如果做25年按揭現時每月供款$6500,租金已經可以cover mortgage,今次成本都只是2萬(萬五傭金加五千律師費)。如果首次置業,首期一成14萬五千加二萬傭金和律師費,total 16萬5千。剩下128萬5千做20年按揭現時每月供款$6800,租金已經可以cover mortgage。

為什麼要買淘大呢?因為九龍灣己經逐漸變成寫子樓區,租務市場已經很興旺,當人們覺得德福租金太貴時,便會轉租淘大,淘大的租金便會十級而上。除此之外,淘大在沙士之後已經全新裝修外牆,汙水渠和商場,管理又好,所以可以看高一線。

你又會問為什麼現時樓價向下調時買樓?因為樓市旺時很難買樓,要同炒家鬥快,可能樓都無得睇,便要決定買唔買。現時則可以慢慢揀樓和議價,舒服好多。中長線來看,因為高通漲和負利率,樓價只會再升,現時樓價回軟少少,所以都係決定買樓。希望無睇錯 。


YC兄的文章 - 2008年5月22日
物業套現之後有何打算?

提問:

想請教筆者,如果中原指數去到你心目中的高位,然後放曬手頭上的物業套現,你跟著有何打算?手持現金直到低位再入市,還是轉用其他投資工具?


回覆:

首先我對樓市仍然很樂觀,現時樓價還未到頂,原因是(一)曾蔭權落實多項大型基建,工程的展開會帶動經濟向上。(二)輸入高通漲將會持續。

我maintain當中原指數升到120點時我便會慢慢將手頭上的單位套現。這一個套現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年depends on當時經濟情況。但當我賣掉一個單位之後,我一定唔會再購入另外一個單位博升,因為一方面交易費很貴。另一方面,這樣做你好有機會變成最後接火棒的人,由贏變輸。

我會手持現金等下一個cycle才入市。香港下一個cycle可能係十年後既事,太遠無得predict,不過到時我一定唔會再入細價樓呢個market。Meantime,其實我一路都有睇緊中國樓市,可能在套現期間會入幾間中國優質單位都唔定。

一生人只可以經歷2至3次樓市cycle。97年我已經miss左一次機會,我一定唔會再錯失coming賣樓套現的黃金機會。我層海怡到今年08年頭才上返97年時既價位,你便知道把握樓市既cycle套現係幾咁重要!


後記:

從第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到YC兄是多麼著重「租金可以cover按揭供款」這個現金流的概念。當中還講述了從宏觀香港發展及地區發展去預測需求的看法,物業投資並不單單是盲目買樓收租這麼簡單,對經濟發展亦需要有一定的知識水平,這才能賺大錢。

至於,在樓市走下坡時,中長線投資者有更好的狀態,這一點我十分認同,就我近月找大一點屋作自住的經驗來看,今天樓市升完再升,不是要跟炒家爭,而是賣方實力太強,不憂心賣不出,一個市況對買家是否有利,絕對影響重大。

第二篇文章是回應一位讀者問有關資金部署問題,當然別人的資金部署操作,加上是多年之前的情況,直接的參考價值不大,但YC兄很詳細解釋了部署背後的想法,這些理念就很有價值。

YC兄提出了樓市的cycle問題,多年前我都寫過我對YC兄操作的觀察,他是主要賺樓市大週期的物業投資者,並不是炒入炒出,或者買入豪裝賺差價,又或者賺「低水」物業的一類。價值投資方法太多了,各有各的優劣,最重要是有足夠財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賺什麼。

看見YC兄這個回答讀者的內容,他很清楚自己的部署,亦很清楚自己所賺的價值是從何而來。當然歷史不會完全一樣地重覆著,這幾年的樓市也好像升不完似的,但知己知彼,總能百戰不殆,聰明地封了蝕本門,就算賺少一點又如何。


另外,止凡將會參與的一個活動,就是中華書局所辦的作者分享會,9月19日下午2點15分,在將軍澳新都城中心二期L1天幕廣場,大家有空不妨來交流一下,見見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72

“十三五”規劃有何幹貨?關鍵會議釋放四大信號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25/956066.html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中,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主要任務指標。有觀點認為,假設2015年GDP增長7%,那麽“十三五”時期只需年均6.6%的增速,中國即可完成上述目標。

十八屆五中全會26日召開,外界高度關註的“十三五”規劃將浮出水面。作為本屆政府執政以來的第一份規劃,也是事關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規劃,本屆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於去年9月專門召開會議部署規劃編制工作,近期還連續多次開座談會征求各界對今後經濟發展建議。

中國“十三五”藍圖如何擘畫?從上述關鍵會議中釋放出的信號或可窺見端倪。

信號一:突出改革

在部署規劃編制時,李克強明確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編制好“十三五”規劃。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在“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要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改革仍是關鍵。

李克強近期頻頻強調依靠深化改革開放破解難題。僅在10月19日至23日,李克強在雙創活動周、國務院常務會、會見外賓、中央黨校等場合,5天內4次公開強調改革。可見,改革在時下中國被寄予厚望,在“十三五”藍圖中料將重點著墨。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認為,”十三五”規劃總體上一定是改革為導向的發展規劃,中國的各種深層次矛盾都需要改革來破解。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布局經濟發展轉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將是“十三五”的重任。要縱深推進以簡政放權為代表的政府職能轉變,在投資消費、金融體制、財稅制度等領域實現改革突破。

信號二:遠近結合

李克強強調,研究編制“十三五”規劃,要遠近結合,既要以五年為主,銜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又要考慮更長時期的遠景發展。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中,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主要任務指標。有觀點指,這兩個目標的實現前提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

該觀點認為,假設2015年GDP增長7%,那麽“十三五”時期只需年均6.6%的增速,中國即可完成上述目標。因此,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會刻意強調經濟增長速度,將更註重行穩致遠。

信號三:緊扣民生

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李克強要求,科學謀劃“十三五”發展,必須緊扣國計民生、著眼發展需要、順應人民期盼。

未來5年,中國面臨使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重任。“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在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總目標下,消除貧困既是最繁重、最艱難的發展任務,又是落實規劃的重點和難點。

23日,李克強在中共中央黨校作專題報告時表示,當前需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要突出補上民生短板、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改造升級等重點,擴大有效投資。

專家認為,這透露出“十三五”規劃或端出對推進社會建設、改善民生作用顯著的重大項目以及對解決突出矛盾、增進公平效率有利有效的重大政策,為補短板、增後勁、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撐。

信號四:更接地氣

“規劃不是要掛在墻上,而是要落到地上。”李克強強調,要做到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使規劃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有參與過五年規劃編制的人士指出,過去的規劃有不接地氣的地方,“理論上很嚴密,但真正落地總會遇到些尷尬。”決策層要求“十三五”規劃須從步驟、形式到內容,杜絕口號,擠“水分”留“幹貨”。

如何接地氣?李克強常講高手在民間,此番他明確要求編制規劃要尊重民眾首創精神,問計於民、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匯聚民智。

據知,在規劃編制的前期工作中不僅采用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等傳統“內腦”,還首邀來自業界和民間智囊加入。經合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外腦”也參與研究。同時,還通過媒體、網絡等平臺征集公眾意見。

發改委人士稱,同一問題,不同主體可從多角度提出構想,有利於規劃制定者拓展視野,廣泛吸取不同觀點。

  • 中新社
  • 劉小英
  • 記者 郭金超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35

直播吃飯月入過萬,網絡直播有何魅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6/152962.shtml

導讀 : 圖片也好,短視頻也好,都是在記錄和分享過去式的信息,網絡視頻直播不一樣,主播與受眾之間都可以進行實時的交流。所以說網絡視頻直播的興起,為受眾真正帶來了場景化的交流體驗。

今年隨著網絡視頻直播浪潮的迅猛發展,各類視頻直播應用也是層出不窮,視頻直播內容更是花樣百出。從韓國14歲少年網絡直播吃飯每天月入上萬到網絡女主播直播睡覺獲國民老公王思聰打賞7萬紅包,這些匪夷所思的視頻直播內容所吸引的註意力以及創造的價值令人咋舌,同時也讓人們似乎看到了網絡視頻直播的魔法:即一切事物都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創造非同凡響的價值。

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的是:當直播吃飯、睡覺的內容開始被複制時,它就沒了原來的價值。舉個例子, “羅輯思維”之所以能夠在1年的時間里擁有200萬的粉絲,1億覆蓋的用戶量和千萬級的年收入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於原創的精良內容,以及開創視頻自媒體先河的嘗試,假如再來第二第三甚至第N個“羅輯思維”,恐怕充其量也做視頻大海里的一個水分子而已了。

所以由此,也就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網絡視頻直播到底價值何在?為什麽我們需要它?網絡視頻直播的前景又會何去何從呢?

網絡視頻直播到底解決了什麽問題?

網絡視頻直播,其實是一個並不算新的“新”詞匯,說它不算新是因為網絡直播其實很早以前就出現過,只不過近幾年隨著遊戲直播的火熱而開始變得愈發紅火;說它“新”,是因為它的火熱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從單純的文字、圖片音視頻轉變成更為高級的實時影像形態,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價值與傳播效應。雖然這中間也伴隨很多多問題的到來,但是總體來說,網絡直播的興起是符合互聯網的發展潮流的信息形態,它的出現毫無疑問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1.促進了深度信息的傳播

新媒體的來臨,讓受眾進入了碎片化的信息時代,從標題黨的出現,到微博140字的限制,快餐式文化大行其道。對於8090乃至00後來說,網絡信息世界四通八達,想要獲取什麽信息只在彈指一揮間,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於深度信息的傳播交流來說,就顯得極為不利。我們很多人應該都有體會,身邊的朋友可能也包括你自己,閱讀書籍的時間越來越少,對於各地人文、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深層次了解越來越少,很多事我們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淺閱讀造成的後果往往是一個時代文化氣質的流失,而網絡視頻、網絡直播則恰好為快餐文化時代的深度信息地傳播交流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從“老男孩”勾起無數人的青春回憶,到“萬萬沒想到”讓廣告植入成為一種時尚;從“曉說”所謂只因閑來無事小聊怡情,到“羅輯思維”有種有趣有料的死磕,我們看到了網絡視頻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網絡視頻內容向精良以及平民化發展,同時也領略到了網絡視頻傳播的力量,即讓內容價值最大化的被挖掘。

2. 讓圍觀效應價值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麽現下遊戲直播會那麽火,為什麽那麽多人會無聊的去看別人打遊戲。其實細想,就不難理解這其中的緣由。與很多足球籃球這樣的體育項目一樣,電子競技同樣有圍觀效應,路過籃球場你很有可能就會去瞄一眼,調過體育頻道的西甲直播你也很可能看一會。其實電子競技也是如此,一個人可能並不是這個遊戲的用戶,但是就願意去圍觀高手去打,比如周傑倫的LOL直播,就吸引了1700多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於是這兩年,你可能會發現各種新品發布會網絡視頻直播總是層出不窮,今年雲棲大會、雙十一晚會也直接玩了一把直播,充分的挖掘了網絡圍觀效應的價值。

3. 賦予了受眾以場景化的交流體驗

在這個什麽都講究代入感的年代,視頻首先在場景化的創造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網絡的普及讓信息的傳播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而網絡視頻直播的興起,則讓信息的傳播形態趨向於高級的實時影像形態發展。

圖片也好,短視頻也好,說白了都是在記錄和分享過去式的信息,而本身也是基於話題分享的,但是網絡視頻直播不一樣,它的本質是基於場景之中的,讓用戶與現場進行實時連接,並且受眾與受眾之間,主播與受眾之間都可以進行實時的交流。所以說網絡視頻直播的興起,為受眾真正帶來了場景化的交流體驗。

為什麽我們需要它?

在社會的演進過程中,源於對新鮮刺激內容的需求,人們註定會更樂於關註具有互動性、不確定性、及時性、直接沖擊性等元素,且更易於理解的內容,視頻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些特點,而網絡視頻直播則是對這一需求的進一步演化。順著這些特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現下美女主播會如此火爆,在線教育會如火如荼,遊戲直播能吸引力十足了。因為從用戶的內在需求和外部信息需求來說,我們需要網絡視頻直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我們需要一起看節目的氛圍

視頻算是文字、視頻、音頻三種介質的最終集合體,而網絡視頻直播更是把實時交互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彈幕就是一個交互最好的例子,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網友這樣形容觀看視頻時彈出的彈幕:

“害怕的時候有彈幕和在線人數比較心安,好心人會提醒高能預警,好笑的時候有彈幕感覺像是在一起看更有氛圍(知乎@謝虹)”

“發布的人看到自己的視頻被眾人討論,得到了心理滿足;觀看的人得到了互動,在觀看的同時找到同道中人,那種茫茫人海中得一知己的感覺,或者是直接的湊熱鬧(知乎@歷歷皆為寶)”

一起看更有氛圍和那種茫茫人海中得一知己的感覺是傳統電視電臺媒體無法給予受眾的,再舉個例子就是為什麽電影院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依舊屹立不倒,究其原因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們需要一起看節目的氛圍,這點傳統電視無法賦予觀眾而網絡視頻直播可以。

2. 我們有互聯網式娛樂消遣以及求知的需求

播客

儲存視頻、分享視頻、推銷自己

保存相關內容,獲得他人的贊美、認同、以及想要成名的內在欲望;

普通用戶

獲取內容:包括影視劇、綜藝娛樂以及新聞資訊等;

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等;

消遣時間,排除寂寞空虛,進行信息的獲取等;

發泄自己的情感;

同時普通用戶也包含播客,所以播客也擁有普通用戶的需求特點。隨著人們生活與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人們的視覺也越來越向PC、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上轉移,這也加大了我們對於網絡視頻直播等內容的需求。

網絡視頻直播的前景何去何從?

其實這里說網絡視頻直播的發展前景已經有老調重彈的感覺了,未來會是網絡視頻直播的天下,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即便是大好的發展前景,在網絡環境也日益優化、用戶網絡觀看視頻習慣養成的現下,它依舊受制於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1. 新媒體雲技術的發展

這里我們所說的新媒體雲主要是指在為了滿足和解決新媒體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和難題的背景下,依托於雲計算技術應運而生的相關雲服務,他們大致具備了開放、平等、互動、傳播以及價值等特點。而國內目前現有的雲計算市場魚龍混雜,基本上所有服務各個服務商都能提供,但是泛而不精,全而不專。若想要主力網絡視頻直播行業快速高效的發展,形成專業的新媒體雲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未來支撐網絡視頻直播發展的新媒體雲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海量的儲存空間

(2)直接擁有能夠進行節目制作的基於雲端的服務,如雲導播臺

(3)基於新媒體雲能夠進行媒體平臺的搭建,以及發布與傳播

當新媒體雲開始以專業、成熟、低成本低門檻的姿態進入到大眾視野的時候,才是網絡視頻直播行業開始真正發力的時候。

2.自媒體對於網絡直播需求達成共識

隨著未來媒體行業的細分化越來越明顯,小眾化的行業需求將會愈來愈凸顯。譬如說有人有銷售產品的需求,有人有學習手藝的需求,有人有傳授知識的需求,有人有同行交流的需求等等,為了讓交流的渠道更加便捷高效,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將會建立自己的媒體發布渠道,同時網絡直播也使得讓一切的受眾更有代入感與參與感,也使得實時傳播的信息有了更大的價值與意義。

我們很多人可能都是某個遊戲,某個明星、導演,某部漫畫的粉絲,作為粉絲其實很多人都希望有個場所,能讓這些創作者們可以展示他們工作的過程。其實反過來,對於藝人來說,粉絲是他們存在的價值體現,所以他們很多人也會希望有個場所能夠直播自己的工作,以此來獲得更多的關註。我們看到很多藝人可能用過優酷土豆、付費的流媒體直播平臺,甚至類似YY,鬥魚這樣的遊戲直播平臺,但是實際上,這其中並沒有任何平臺是專門為他們設計的。

所以說未來對於網絡直播的需求,自媒體們將會達成共識,構建適合自己的網絡視頻直播平臺,也就是媒體發聲平臺將會成為主流。而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開始意識到網絡直播在以後對於自媒體的意義。

某一天,當你開始意識到身邊的信息流開始飛速運轉,視覺所及即是實時信息時,也許這就意味著真正的網絡視頻直播時代到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42

中國式紅包大戰:2016年有何看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01/153569.shtml

導讀 : 新年到來,雖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紅包大戰的火藥味已彌漫在空氣之中。

曾幾何時,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一到重大節日,人們總會聯想到網絡紅包,它就像日本新年『福袋』一樣,成為喜慶節日的標配,土生土長於中國的網絡紅包更是被用來佐證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創新能力。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電視媒體、品牌商家都在絞盡腦汁嘗試用好網絡紅包在重大家假日占據用戶註意力。新年到來,雖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紅包大戰的火藥味已彌漫在空氣之中。

hongbaodazhan

網絡紅包終於進入全民時代

2014年春節前,微信的一名產品經理想到將紅包遷移到微信上,萬萬沒想到的是,紅包會成為一種流行的社交互動方式,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營銷工具,一種被眾多互聯網平臺借鑒的現象級產品。2014年紅包只在互聯網核心用戶圈內比較流行,雖然微信紅包被馬雲視作『偷襲珍珠港』實際上最終綁卡數量只有800萬,就是說,2014年紅包才剛剛興起,並未普及。

2015年春節借助於CCTV與微信紅包的合作,紅包被推向更廣大的用戶,除夕至初五共6日,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32.7億次,除夕當天收發總數為10.1億次。筆者感受最強烈的就是,今年初中同學、老家親人這類微信群都在搶紅包了,紅包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這樣看來,微信未能中標今年春晚倒也沒啥,因為大眾化目的達到了,紅包已進入全民時代,就看怎麽玩了!

網絡紅包不再是微信的獨角戲

說到網絡紅包人們第一個會想到微信,畢竟微信發明了網絡紅包,且微信本身就擁有可觀的用戶基數。不過,今年紅包已經不是微信的獨角戲了,而是微信、QQ和支付寶的三國殺,再加上微博、京東等小巨頭諸侯混戰。

在微信紅包成為阿里巴巴的『珍珠港襲擊』之後,支付寶第一時間進行了反擊,力推支付寶紅包。由於缺乏社交關系這一紅包的基礎土壤,又不能在微信和QQ地盤玩,支付寶紅包遇到了阻力,最後想到了口令紅包這一鬧洞式玩法繞開了微信的封鎖,引導大家到支付寶搶紅包。支付寶認識到了社交上的弱勢,今年上線9.0版更是開始『微信化』,上線了許多社交功能,強制社交化。阿里還投資了微博這一具有一定社交屬性的平臺,後者同樣有紅包功能。今年中標CCTV春晚,能否幫助支付寶紅包普及,還需觀望。

與微信實力相當的紅包平臺同樣來自騰訊:QQ。

從用戶數來看,騰訊Q3財報顯示,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6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達到6.39億,用戶數比微信更多;

從用戶屬性來看,QQ用戶更偏年輕化,同時下沈到三四線城市,這有助於紅包進一步大眾化,QQ上18-29歲的年輕用戶超過5億,這些用戶是中國互聯網未來的主流,在2015年QQ春節紅包的參與用戶中90後占到了55.6%;

從產品屬性來看,QQ跟微信一樣都是強社交關系的應用,QQ上還有不少老關系,例如小學初中同學,有不少非熟人關系例如老鄉、興趣群組等,尤其是基於QQ空間的社交,QQ同時覆蓋了PC和移動,社交跨度更廣,不像微信那麽私密。

這些特征意味著,QQ做自己的紅包有巨大的意義和價值,並不會跟微信構成沖突,反而是互補。正是因為此,2015年春節手Q紅包小試牛刀便成績斐然:QQ紅包收發總量達11.6億次,同期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32.7億次,兩者並無數量級的差距。

今年QQ紅包還準備大幹一場,PC、移動和空間全參戰,12月31日跨年夜就會聯合品牌、明星發放超過1億元紅包,算是春節紅包大戰的熱身,還上線了口令紅包、刷一刷等玩法,總之,QQ對紅包大戰非常重視,繼續與微信一起夾擊支付寶,今年紅包混戰已是必然!

紅包大戰的兩支生力軍:電視臺和商家 

去年微信聯合CCTV春晚掀起全民搶紅包熱,這種創新玩法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CCTV和微信搭臺,商家唱戲,用戶受益,每個人搶到的紅包可能不算很多,但是整個春節都跟過去不一樣了,娛樂性更強、互動性更強,天涯共此時,可謂全民狂歡,毫無疑問,這一玩法今年會被複制,只是會有新的創意。

馬化騰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已經宣布微信紅包在春節將要嘗試新玩法,微信還宣布要把春節五天的朋友圈廣告收入全部拿來發紅包,這跟去年聯合CCTV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搭臺的只有微信,商家來唱戲,用戶成受益者。QQ今年同樣搭了個臺,引入商家參與,QQ閃屏等曝光位置可提供曝光次數100億次以上,這些都會給到廣告主,廣告主的廣告收入全部用來發紅包。

紅包營銷一直被我視作下一代廣告技術的集大成者。它幫助商家在黃金假日爭奪稀缺的用戶註意力,結合場景、強調互動、註重好玩,與過去的填鴨式廣告已是雲泥之別。充分利用搖一搖、LBS等技術,很好地詮釋了O2O營銷。與電視臺合作,跨屏互動,幫助傳統媒體轉型,可圈可點。它是為數不多的直接把真金白銀反饋給用戶的營銷方式,被用戶親睞。因此我認為紅包營銷未來會常態化,它在O2O、跨屏、互動三大塊做到的將被各類營銷平臺和工具借鑒。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6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