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說會後連跌兩根跌停板 外資論斷:宏達電最壞的情況還沒到

2012-8-13  TWM




一場外資分析師怎麼問,都得不到答案的線上法說會,一連串難看的獲利數字,宏達電第三季又踢鐵板了。然而,還沒為滿腹疑惑的投資人解答,王雪紅就登高一呼要買庫藏股,能不能聽,答案就藏在歷史軌跡裡。

撰文‧賴筱凡

就在宏達電第二季線上法說會的前四十八小時,巴克萊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正忙著準備寄給客戶第一手報告,蓋欣山的指尖緩緩敲下這幾個字:「看起來最 壞的情況還沒到。」四十八個小時後,宏達電線上法說會不只沒交出好消息,第三季還會更差,投資人的心已經先涼了半截。

「未來十二個月(宏達電獲利)要翻船的機會,還滿大的。」蓋欣山這一席話,其實說得已經算是非常保守了,在他沒說出口的背後,真正要示警的是,或許宏達電由盈轉虧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只想做手機,股價難破三百元為時一個小時的宏達電線上法說會,每位外資分析師開口都先稱讚宏達電今年的旗艦機種,「One系列在各大科技網站上有很高的評 比,甚至超越三星S3」、「One是不錯的產品」,只是,話鋒一轉,緊接著所有分析師都想知道的是:「產品不錯,為何拿不出成績單?」「大陸出貨成長強 勁,為何第三季營收數字繼續向下掉?」這就像是一場找不到答案的法說會,不論外資分析師怎麼問,宏達電財務長張嘉臨能回答的只有:「我們會持續努力,提高 消費者對宏達電的品牌認同度。」蓋欣山深深的嘆了口氣,「最重要的是,Peter(周永明的英文名)必須想想,他們希望五年後的宏達電,會是什麼樣的公 司?」宏達電就像是一艘迷失航向的船隻,找不到方向,堅持不跨入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策略,更是招致外資的不諒解。

於是,外資分析師得不到答案,法說會後,一份份報告從各大券商寄送出來,賣出、減碼、調降目標價;更可怕的是,摩根大通證券大刀一砍,宏達電的目標價只剩下一六○元,距離昔日股價登上一三○○元榮景,不過只有一年三個月的時間。

新產品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進入衰退期「簡單這樣講好了,未來科技業的戰爭,不能只靠一種武器來獲勝,如果在Cher(王雪紅的英文名)、Peter心 中,宏達電五年後只是一家手機廠,那很簡單,股價就是差不多三百元以下,市場給它的本益比不會高,三百元差不多就到頂了。」蓋欣山話說得直接,卻也透露出 對台灣品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儘管宏達電的研發設計實力,讓宏達電的股價不至於跌破百元關卡,但上漲空間同樣有限。

過去三季,宏達電財測跳票、新機銷售不佳、營收縮水、毛利直落,幾乎沒有一個是好消息,但壞消息結束了嗎?顯然還沒有。

美國電信商AT&T將兩年綁約的宏達電One X手機售價,直接腰斬,只賣九十九美元,「這是一個警訊,宏達電的One系列推出不到三個月,電信商綁約價就砍半賣,宏達電花了大半資源研發的殺手機種, 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即將進入衰退期。」一名外資分析師搖了搖頭,這無疑是敲響了One系列產品的警鐘。

看完宏達電繳出的上半年成績單,追蹤宏達電多年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亞太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王萬里直指,「看來宏達電年底前都不會有什麼題材了。」即使宏達電開發已久的Win 8手機可能在第四季露臉,但強碰上蘋果iPhone 5的現身,風險真的很大。

今年六月十三日,下大雨的日子,王雪紅撩著褲管、涉水走進股東會的畫面,猶在眼前,她大聲疾呼將加碼宏達電的話,還在資本市場上迴盪,但王雪紅始終沒有告訴投資人,加碼宏達電的理由何在。

威盛殷鑑不遠,當王雪紅喊買庫藏股……「王雪紅都買進宏達電五千張股票了,能跟進嗎?」這是一位小散戶的疑問,王雪紅沒有拿出有力的理由說服他,答案卻已在歷史軌跡裡。

二○○三年九月,威盛股價從天上六二九元掉下來,只剩下不到五十元,王雪紅說話了,威盛要實施庫藏股,預計買進一萬五千張,結果實施了兩個月,僅買進了七九九一張。

○四年,王雪紅又大聲疾呼要力挺威盛,連續三次買回庫藏股,但威盛股價卻從近五十元,四、三、二、一,最後威盛股價只剩不到十元。

當然,宏達電不必然會步上威盛的後塵,但宏達電去年三次買回庫藏股,都難替股價加分。

如今,王雪紅又疾呼要加碼宏達電,能否奏效,挽回市場投資人的信心,還有待觀察。但無庸置疑的是,面對市場投資人、外資分析師的滿腹疑問,宏達電若繼續對投資人打官腔,答非所問,得不到答案的投資人,也會直接反映在股價上,讓宏達電了解他們有多失望。

威盛5次實施庫藏股,股價仍然回不去,那宏達電呢?

公司 買回期間 買回股數(千-股) 實際股價表現(%)威盛 2003/09~11 7,991 -4.2 2004/03~05 8,336 -14.8 2004/06~08 7,879 -23.2 2004/09~11 12,651 +3.0 2008/11 17,456 +6.9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7.80元宏達電 2011/07~08 10,000 -12.9 2011/08~09 10,000 +1.9

2011/12~

2012/02 6,914 +15.5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240.5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9

210歲杜邦 如何在最壞時機改革?


2012-10-15  TCW




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問(以下簡 稱問):杜邦(DuPont)是當前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化學製造集團,在美國道瓊三十支成分股之中,歷史達二百一十年的杜邦,可能是活得最久的。然而,企業 要突破生命周期的限制,不能夠不轉型,但轉型並不容易,文獻顯示至少五○%以上企業轉型都以失敗告終。過去IBM成功了、日本富士集團成功了,但柯達 (Kodak)失敗了,摩托羅拉(Motorola)也不被看好。

如果看這十五年杜邦的事業組合變化,傳統的石化與紡織纖維事業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農業、食物、生物科學與先進材料(見八十頁圖),已全然變身。杜邦這次轉型,如何重新定位能耐?

掌握新變局內部危機感深,給我們改革時機

杜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柯愛倫(Ellen Kullman)答(以下簡稱答):不同在於,過去我們視「化學」為(競爭優勢)基礎﹐然而現在,我們視「科學」為基礎。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

杜邦以三個大趨勢重定事業組合。全球人口持續增加,到了二○五○年會有九十一億人,這給全球帶來全新議題。首先,我們必須餵飽新增的人口,這不只意味著生 產力,還要從營養端去思考商品價值;另一個與人口成長連結在一起的議題就是能源,我們認為,未來石油開採的成本仍將不斷增加,不管是改善現有能源效率或是 在新能源開發,都至關重要;第三個我們聚焦的領域是安全與防護,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環境的。

我們先看到人口大趨勢,然後我們檢視杜邦在其中的利基,同時檢視我們的科學研究成果可否做出貢獻。上述這三個領域就是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同時創造「價值」與「成長」的方向。

問:問題在於,進入一個新領域,意味著你可能沒有在新領域競爭所需要的優勢,你怎麼去帶領杜邦轉化既有的核心能耐?

答:進入新市場當然是困難的,你必須擁有並建立強而有力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你可以運用新的科技,轉化既有的競爭優勢到新的領域,創造一個比較廣的產品線供客戶選擇。

問:你在進入新事業時也要賣掉舊事業,你如何處理諸如組織抗拒的問題?

答:你必須從產品生命週期來看,你能夠讓這些既有的事業重生嗎?如果不能,你必須為企業的未來做思考,你的事業組合怎麼樣才是對股東最好,然後因應環境變化而演化,這並不容易,但這不可避免。

金融海嘯最好的一面就是,由於那是最壞的時機,內部危機感很深,那正給了我們改革的時機。我們利用金融海嘯來重組企業,因為在這個最壞的時候,人們渴望被告知,怎麼做才能存活下去,活得更好。

問:最壞的時候正是改革最好的時候?

答:是的。我們資深經理人團隊在二○○九年四月訂完改革計畫,八月宣布,十月就做了。我邀請團隊領導人進來談,你們的計畫如何可以讓未來更好?我花時間與團隊談,什麼行得通?什麼不行?

啟動新改革景氣轉換,會學到企業強弱在哪

不到一年,我們將事業數從二十三個降為十三個,重整跨部門資源,簡化地區組織,讓亞洲與拉丁美洲的人可以與科學家在同一張桌上討論未來研發方向。

問:你將危機轉為機會?

答:我在金融海嘯這段時間,回頭去讀在一九二○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杜邦在當時做了什麼變革。我學到的是,第一,你必須完全聚焦在「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 上」﹐金融海嘯當下,如果你將焦點放在外在變化,那真令人沮喪,但你也可以聚焦在內部,聚焦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之上:貼近價值鏈每個環節,貼近你的客戶, 他們在關注什麼?他們如何計畫接下來的每一步?這是每天的功課。第二,即使是在一九二○年代經濟大衰退﹐我們仍然大量投注科技研發,隨後四○年代、五○年 代才有杜邦眾多發明(編按:杜邦集團發明了尼龍、不沾鍋塗料鐵氟龍,並且參與核彈以及登月太空計畫),這些研究的確影響了世界。

經濟危機同時考驗同一產業的所有玩家,每次景氣轉換,你都會在其中學到你的企業強在哪?又弱在哪?你同時得到機會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問:如果以杜邦在二○一○年購併丹尼斯克(Danisco,丹麥食品原料暨配方製造商)為例,購併金額達七十億美元,被購併標的的員工數達到約八千人,已 經是杜邦年營收五分之一、員工數的十分之一,而且進入的是全新的生物科學領域。我們都知道以購併進入新事業,難度比起內部成長更高。 答:其實丹尼斯克所在的領域對我們並不陌生,在購併之前,我們已經建立了營收以數十億美元計的黃豆事業(soy ingredient business),我們在食物營養研發投入有五、六年的時間了,丹尼斯克進入我們的購併掃描雷達,是因為他們手上有的研發成果是我們想要的。然而,原先 我們的投入,已經幫助我們建立了這個產業的知識。

問:你是延伸既有的能耐,而非創造一個全然新的核心能耐?

答:對,我們先有一個小的能耐,然後以此為基礎,我們讓它變大。杜邦早已根據本身核心能耐投資數十個小能耐。

問:那在成長策略選擇上,你以內部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為優先,還是購併等外部成長優先?

答:你一定先要有內部的成長策略,那是基本,然而,有機成長可能太耗時,如果外在環境根本不能等你,購併就是必要選擇;但你得非常小心,真正瞭解(購併標 的)所在的新領域。想透過購併贏得優勢並不容易。我並不是指丹尼斯克這個例子,它是我們一○○%想要的購併標的,然而一般而論,購併的事業,經常只有四分 之三是你要的,但有四分之一你不需要的。

打造新團隊有人喜歡冒險,這是我選人標準

問:你的策略說來簡單,實則複雜精巧,企業先要有自己的核心能耐做為基礎,即使規模不大,也可以先測試市場,然後才能站在既有的基礎上去擴張。

答:對,然後你可以去購併,做其他事。

問:轉型同時,重組高層團隊有必要嗎?

答:我想你必須確定在轉型同時,沒有任何的阻礙者(blocker)。 問:另一個問題是,好的人才可能不願意進入不確定因素極高的新事業。

答:新事業總是會充滿不確定性,然而,有一種人喜歡去接受新的變動與冒險,這也是我選人的標準。關鍵在於你有多瞭解你的人的能耐。如果有一個領導人才,正 在成長起跑點上,把他放在一個成熟有效率的事業部門不見得是最好的,我們用才的原則是把人放在他可以發揮強項的地方。

問:聽起來與你個人在組織的經歷相關。你在擔任CEO之前也負責新事業發展;同時,我們在外電報導上看到,你在三十歲出頭,剛進杜邦六年就被視為未來潛在的企業領導人選?

答:那對我也是新聞,當時可沒有人告訴我這點(眾笑)。然而,你在每個職務上的努力,都會為你建立信用資歷。

我經常被杜邦資淺的同仁問到,「怎麼樣才會(在組織內)成功?」 我總是回答,你要建立信用資歷,達成任務,在過程之中建立信賴度,公司才會給你更重大的責任,給你創造改變的機會。

回顧過去讓我學得最多的,不是成功經驗,而是那些行不通的事。每當完成一個任務,回頭重新檢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樣學習與發展的過程對培養領導力非常重 要。因為最終,領導並不是下指令,如果人們不能夠相信你帶領的方向正確,並在最終對他們有益,他們不會與你一起前行。

【延伸閱讀】賣掉不賺錢的石化,進軍高利潤新事業——杜邦各事業銷售額占比變化

杜邦在十五年間,事業組合全然翻轉。不合乎企業轉型目標、年營收成長率低於七%、淨利率低於一○%事業,例如尼龍等紡織纖維製品,早就消失。相對的,高利潤、高風險的生物科學與農糧比重翻了四倍。

1996年營收438億美元石化事業46%紡織纖維14%先進材料18%化學製品11%汽車塗料5%農業、食物與生物科學6%

2011年營收379億美元先進材料36%農業、食物與生物科學33%化學製品20%汽車塗料11%

已消失事業:石化事業0%紡織纖維0%

資料來源:杜邦整理:李郁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64

安徽海螺水泥已渡過最壞時期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0.html
近日除了美國大選和中國十八大外,似乎也沒有什麼觸目的新聞了。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12年上半年數據,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80%,同比減少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4%,增速同比 減少5.20%;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6.60%,同比回落16.30%。根據同期《數字水泥》數據,全國水泥產量為9.94億噸,同比增長5.48%, 增速則同比下降14.12%。
雖然2012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增長尚算可觀,但由於早年水泥業的過度投資令行業依賴中國非常高、持續而脫離現實的基建需求才能維 持盈利增長,故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2012年上半年反映水泥市場需求疲弱,由過剩產能觸發價格戰令水泥價格大幅回落,故行業盈利水平亦大幅 下降。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2012年上半年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03.00億元,同比下降 8.22%;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29.17億元而每股盈利人民幣0.55 元,同比下降51.33%。
回顧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2006年至2011年業績,可見受國家政策配合的企業如何跑嬴同業。期內熟料生產由0 .60萬噸上升至1.39萬噸,複合增長15.03%;水泥生產由0 .57萬噸上升至1.30萬噸,複合增長14.73%;每股基本盈利由人民幣1.21元上升至人民幣2.19元,複合增長10.39%。
同期毛利率由29.53%上升至40.11%,遠優於同業平均15%水平(見拙文《三行佬整門》)。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和中部,以2011年計分別佔39.29%和31.50%。 
同期水泥總銷售由0.76億噸上升至1.58億噸,複合增長12.97%;市場佔有率由6.12%上升至7.52%,反映大型水泥商淘汰小而舊生產商現況。
 
受惠歷年強大現金回籠,同期總負債/總權益應由307.72%下降至80.85%,但仍屬偏高水平。不過收帳款周轉天數則由21.31天上升至82.06天,反映水泥業競爭激烈。
平心而論,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基數和佔GDP比例已經十分大,因此基建概念難以純靠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高增長期神話難以持續。不過安徽海螺水泥 (00914:HK)作為水泥業龍頭股,將會持續受中國淘汰舊水泥產能政策。加上水泥業新產能投資高峰期已過,未來水泥業資本性開支會減少而令現金流有實 際改善。加上房地產投資會持續受惠中國城市化而仍處投資高峰期,筆者認為安徽海螺水泥(00914:HK)前景審慎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02

最壞的年代?最好的年代!—中國銀行股投資邏輯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94yd.html

1、長期而言,銀行業是眾多行業中歷史最悠久,生存能力最強的行業之一。美國很多銀行歷史都超過100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歷史長達147年,如果不是中國近現代激烈更替,中國銀行的歷史已長達107年。而100年間,很多行業都已經交替更換,1896年第一次編制的道瓊斯工業指數中的成份股,只有一隻仍在指數中。香港恆生指數幾十年期間,只有極少數公司能長期停留在成份股中,主要是:金融、房地產、公用事業,製造業只有一家公司長期存在。銀行業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血液,它承擔了貨幣創造、信用和交易媒介、提供服務等眾多重要職能,甚至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每一次銀行危機,最終都必然由政府出面出資,解決危機。用全體社會的資金來為銀行買單。次貸危機是如此,香港歷次銀行業危機也都是如此。這是其它行業所不具備的特徵。

 

2、長期而言,一個健康向上的經濟體中,優質銀行業的平均資本回報率應高於社會平均資本回報率,甚至持續高於上市公司平均資本回報率。如果銀行業在該國又處於行政監管下的市場壟斷競爭,那麼這個回報率會更高很多。如果是管制較弱的較充分市場競爭下,優秀的銀行企業平均回報率仍然會遠遠大於上市公司平均資本回報率。以管制嚴格的壟斷競爭格局下的中國銀行業來說,2007年-2012年的平均上市銀行的資本回報率分別為:24.53%、24.19%、19.35%、20.69%、21.35%。2012年前三季度來看,全年維持超過20%的回報率沒有任何問題。而期間的經濟波動非常劇烈,上市公司剔除金融股的回報率從最高接近16%,到最低不足9%,出現了劇烈波動。以美國來看,其市值前20名的大銀行平均資本回報率在經濟繁榮週期中(90年代-2007年)遠遠高於上市公司平均資本回報率。例如危機受損最慘烈的花旗銀行,1992-2006年間15年的平均稅前資本回報率高達25%!2008年花旗的稅前資本回報率暴跌至-37%,但隨後又開始逐步回升到2011年的8.2%,向美國銀行業平均稅前資本回報率靠攏。

 

3、考慮到銀行的壟斷性,各國都試圖引入競爭。例如利率市場化、跨區域的限制、多元化的限制等等。中國目前也是如此,如果不這麼做,那麼中國高度集中且事實壟斷競爭的銀行,成為凌駕於實體經濟的「吸血者」。這樣的話,一方面銀行獲得了超出社會平均回報的利潤,一方面也承擔了社會幾乎大部分的風險。長期而言,銀行業遠遠超過社會平均回報率的情況必然導致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影響,最終反噬銀行業。但是可悲的是,放鬆管制和引入市場競爭的結果,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將銀行業轉變為風險偏好者。例如巴塞爾協議之後,銀行受制於表內業務的資本高損耗,而不斷地介入表外業務,致使表外資產規模日益龐大,甚至比表內資產大十倍的地步。最終,表外業務的膨脹和失去監管,導致次級貸款的多米諾骨牌倒塌。又如利率市場化後,必然驅趕銀行業進入高風險高回報的貸款和其他業務領域。因此,銀行業的悲哀,正如老巴所言:銀行業是一個好行業,不過總是週而復始的群體性做傻事。而銀行的對風險的追逐,往往和經濟週期重疊:高景氣階段容易衝動放鬆風險控制,經濟谷底卻格外審慎,導致銀行的業績出現超出經濟週期的劇烈波動。因此,可以預計,中國在逐步放鬆監管和引入競爭(但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後,中國銀行業會逐步開始追逐高風險高收益業務,例如小微企業貸款、消費信貸、信託(隱蔽風險,少資本損耗)等等。

 

4、本輪經濟週期下的風險暴露遠不會像市場普遍猜測那麼嚴重。原因很簡單,第一是銀行業的引入競爭才剛開始,過去大的國有及股份制銀行仍然囤積在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國企,業務相對簡單,沒有國外銀行複雜的業務體系和表外業務。第二是監管方發現問題較早,例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問題,也就是在地方貸款膨脹後一兩年時間就由銀監會提出了重點通報,隨後嚴格控制壓縮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比例。房地產等其他行業貸款風險問題也是發現和警示較早。第三是經濟儘管下滑,但幅度不是失控的,1-2個點的年度GDP增速下滑不會帶來致命的不良貸款膨脹。從三季度來看,國有大行普遍較好,沿海比較集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表現相對差一些。招商銀行可能由於股東方很多都是航運業,而航運業的回報率幾乎到了崩潰邊緣,這可能對資產質量有一定影響。另外招行的經營區域還是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個經濟區,受經濟影響相對較大。當然,銀行的風險暴露通常會滯後經濟週期,因此還沒有到最終對此次經濟週期下銀行不良資產風險暴露程度做定案的時候。

 

5、利率市場化和放鬆監管(包括准入條件調整、城商行的上市等),加上不良風險的滯後暴露,未來可能銀行的平均資本回報率水平會呈現下降趨勢。這是為什麼股市不願意給與銀行更高溢價的原因之一。由於目前市場機構已經逐步淪為邊緣角色,散戶重新成為市場主力,全流通下上市公司大股東和散戶之間的博弈取而代之。缺乏理性投資觀念的中國散戶,歷來都是賭博心理較重的群體。從浙江世寶的劇烈波動可以看到中國目前股市現狀的一個縮影。這種投機成風的市場下,市值規模很大的銀行股自然就受到市場冷落。

 

6、過往數年,關於銀行股的爭論不斷,其實並未改變一個事實:銀行的基本面變化遠遠比股價變化更平緩。銀行股的低迷,除了自身基本面原因外,背後原因很多,包括:2006-07年藍籌股投機狂潮的還債(太多機構散戶為漫漫熊途而傷心悲觀)、大小非股東在全流通下與散戶的博弈加劇、國家倡導的經濟轉型為各路資金投機追逐概念創造了條件、散戶為交易主體導致市場缺乏穩定的機構投資者(實際上機構投資者並不比中國散戶更有穩定性,甚至投機之風更盛)等等。

 

7、對於風險而言,每天都在報紙上能看到的風險,不會是致命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往往來自於未被市場普遍認知的,即黑天鵝事件。已經發生的,特別是最近發生的風險,往往也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風險往往是此前極少,甚至從未發生過的。中國銀行業有自身的風險,但不會像市場一直普遍共識的那樣巨大。我甚至懷疑,當利率逐步市場化後,中國銀行的風險才會在隨後的經濟波動中真正暴露。

 

8、此前多年,市場所普遍認知的很多關於銀行業、銀行股的看法都是選擇性的失明。例如:一方面認為銀行手續費等費用收取是不合理的(政府甚至也出台相關法規,這是多麼可笑的做法?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政府一直將銀行視為某種意義上的政府機構了!就如同取消節假日高速路收費一樣,誰給了政府權力去用法規剝奪一家公眾上市公司利潤?)一方面又認為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較低,不如國外銀行「先進」(用過外資銀行的客戶應該知道中國銀行的費用收取並不高)。一方面認為銀行不應該佔有中國上市公司淨利潤的接近50%(忽視了中國上市公司總利潤佔全部中國企業的比例問題),一方面又對銀行股佔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不到30%視而不見(2007年正好反過來,這是個反應市場情緒的鮮明對比)。一方面認為銀行的資產風險很大,另一方面又認同大部分中小企業能夠獲得長足發展(創業板、中小板的普遍高估值)。一方面看空整體中國經濟和大型傳統企業,一方面又認為轉型的企業將會普遍獲得高增長。

 

9、如果一個行業歷史證明是具有極強生命力的,且長期健康向上經濟體下整體長期回報率高於社會甚至上市公司整體回報率。當假設中國未來銀行業資本回報率長期回落到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下時,當市場僅願意為全部銀行企業(不分優劣,即如同2010年為創業板整體支付全部高估值一樣)支付接近甚至不到1倍淨資產價格時,我幾乎可以確定,長期而言,現價投資銀行股平均的股市回報率不會低於上證指數平均水平,且可以獲得較多的派息。回報率也基本可以確定:年均復合收益率不會低於10%,實際上應該介於10%-20%之間,因為還包括有派息及派息再買入帶來的復合回報。這還未考慮經濟如果出現新的景氣週期與股市迭加導致的「投機溢價」。有人又會說:哈,我會選擇在熊市中持有弱週期性的防禦行業,例如醫藥、食品飲料等必需消費行業,經濟向好時,我轉而投資行業上游的原材料行業,隨後轉為復甦週期性受益的化工、機械等,最後才會選擇經濟週期末端受益的銀行股等。嗯,我的回答是真心佩服,如果能做到的話。可惜我這種比較遲緩笨拙的人,是無法領略這種駕馭經濟和股市週期的境界的。還有一種,類似公募、私募與上市公司(甚至各類老鼠倉)緊密結合的方式,在國內也是比較盛行。但這些都不是我等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模式。

 

10、銀行股的過去三年持續低迷,讓很多投資者「反思」,但這不過是人的本性而已(跌悲漲喜)。市場有效論已經無數次被證明是嚴重錯誤的理論,但總會有那麼多人信奉它。當然,市場並不總是失效,相反,很長時間內市場可能都是有效的。如果市場有效,那麼2003年中國石油就不應該定價2元港幣,4年後國內定價50元人民幣了。市場在投資者情緒穩定時,是容易達到相對有效率的。但在悲觀和樂觀、恐懼和貪婪的情緒驅使下,總是容易在某些時刻偏離正常軌道。

 

11、銀行股投資最大風險在於中國經濟的長期向下,如果此種情況發生,那麼中國上市公司整體資本回報率將逐年下滑,企業虧損面加大,銀行承受絕大部分經濟下滑的壓力。屆時銀行股可能淪為日本類似的局面,投資銀行股將遭遇長期慘淡的回報。不過,我是個樂觀者......

 

12、小牛同學已經進入「執怮敏感期」,即將進入「秩序完美期」.....看完孫瑞雪先生的《捕捉兒童敏感期》後,發現現在的小孩成長似乎越來越複雜,不知道是專家把事情研究複雜了,還是孩子的成長真的就這麼複雜?不過當小牛同學某天瘋狂糾結於公園路燈編號缺失了一個「1023」號後,我覺得還是專家說得對,在小牛同學眼裡,一個連續編號的數字中突然發現有缺失導致不連續,這是非常難以忍受的。後面還有:「詛咒敏感期」、「交際敏感期」.....覺得有些「天旋地轉」的感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69

支撐高成長股泡沫的邏輯將逐一破滅——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23686064
自蛇年以來,創業板、次新中小板為首的高成長股經歷了一波瘋狂的上漲,大幅跑贏主板指數。我認為,創業板破萬億市值以及40倍的PE,並不是簡單地高成長就能解釋的,雖然創業板瘋狂是建立在朝陽行業未來成長的確定性上的,但短期的泡沫主要原因是由於市場偏好的變化,就如同2000年科技股泡沫和美國漂亮50泡沫一樣,預期再美好,也需要實實在在的業績和合理的估值。當然不可否認,科技股泡沫和美國漂亮50泡沫後,都有公司最後脫穎而出,但其餘大部分公司基本都是大跌,有的甚至破產。現在A股大部分的成長股結局已經注定了。

  具體來說說創業板的市場偏好問題。

  1. 3-4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弱復甦的基本面,傳統藍籌股特別是週期股的業績反彈疲弱,市場資金毫不猶豫的選擇撤離。在經濟弱復甦的情況下高成長股票的業績確定性很高且短期無法證偽,由於A股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一直較高,價格和趨勢比價值更重要,投資者傾向追求成長股,偉大而短期無法證偽的故事容易將股價推至泡沫,對於那些股價在低位的大藍籌(比如中國建築、中化學、魯泰等)總是懷有偏見,同時投資者的視野偏短,要求的回報率偏高,而機構相對排名的壓力過大,有嚴重的博弈情結。中國的機構都喜歡抱團取暖,再加上散戶煽風點火,創業板的瘋狂也可以理解了。

  2. 有很大一部分成長股大漲是基於管理層的利益訴求,全流通解禁(或股權激勵)之前大股東有做高業績配合資金拉升的意願,只有不斷拉高交投才會活躍,去年有段時間創業板嚴重縮量,按照那樣的情況全流通後根本無法出貨,一砸就跌停了,沒有對手盤。可以對比07年的牛市後期藍籌股的行情,這和05年的股改有很大關係。

  3.最後從市場角度看,IPO停發導致部分優質股成了稀缺股,市場上的高成長只能是越來越少,資金自然追捧。

 因為人性的種種缺點導致了市場短期的錯配,以上三點的邏輯打破只是時間問題。

  我多次強調,很多高成長都是偽高成長,業績大增只是短期的幻覺罷了。現在創業板中即便是那些真正有價值的股票也已經有泡沫了,每次有泡沫來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會說:不,這次不一樣,相信我,他不是泡沫。比如「XX是高成長公司,未來發展空間很大,以XX%的增速來看現在估值高是合理的」。但事實上,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投機從未改變。

  很多創業板自上市來能夠連續高速成長主要是因為規模小,利用IPO的募資成長速度很快,但很多細分小行業的創業板公司成長是有瓶頸的,不能夠持續的。只有極少數成長股能夠真正長大。大部分股票很可能在上市幾年後逐漸趨於平庸,有的股票在解禁後可能就會回到原點,有的偽成長股故事就要講不下去了,業績最終會說明一切,大部分成長股的邏輯毫無疑問最終會破滅。比如有的企業利用募資不斷的異地擴張堆積庫存,利潤增長是虛幻的:易華錄、藍色光標、銀江、大部分環保公司這些都是靠BT模式不斷擴張,大量的現金是擴張的前提,一旦募資用完,高速成長期也將過去,可以看到這些公司的現金流非常緊張,大股東甚至質押大量股份。還有一些就更為誇張,利用財務手段連續三年高速成長,目的在於3年後的全流通,或者股權激勵。另外,PEG可能是一個偽命題,資本市場上往往都會認為去年考10分,明年考20分的學生遠比去年考90分今年考95分的學生來得好,這是多麼可笑,偉大而短期無法證偽的故事更容易吸引人,而對於那些股價在低位的優質股票總是懷有偏見。偏見何時能夠消失,偽成長何時能夠證偽我不知道,可能就是明天,可能也在明年(有些成長股一季報已經出現苗頭,例如大族激光、康得新、水晶光電等)

  另外,據我的觀察,今年1月份以後,創業板部分個股全流通後大宗交易平台開始出現密集放量減持,找一下數據不難發現今年的減持力度和廣度都是很大的,接盤方大部分都是機構席位,從成交量上看,創業板持續縮量上漲表示機構接盤的籌碼鎖定。機構重倉創業板的邏輯除了高成長短期的確定性和抱團取暖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高成長股的稀缺性。但是這種稀缺性毫不牢靠,市場近期有傳聞新股上市要取消持續盈利條件,IPO的開閘就是一個引爆點。很多成長股的唯一性和稀缺性不再,大量的小企業上市後,很多股票立馬失去價值(比如某某是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這一天可能很快就要來到。

    綜上,支撐中國版的「漂亮50」高成長股泡沫的邏輯將逐一打破。信號就是IPO的開閘,一旦經濟有再度復甦的預期,那麼週期股的邏輯就會反轉。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滬深300,特別是上證50指數將會跑贏創業板和中小板指。

   雖然本人很早之間就一直看空創業板,現在看是明顯低估了創業板上面三點的泡沫邏輯,不過我從未感到惋惜也正是因為A股市場不斷的有這樣短視的偏見,才使得我們的藍籌股估值趨於合理(相比較過去),對比港股更能高判立下(港股的小盤股估值更是嚴重低於我們的創業板)。雖然無緣這些高成長的泡沫,但我們才有機會低價買入真正優秀的股票。在成長股瘋狂的情況下想要做到不為所動真的很難,大家都在追尋高成長熱門股,投資冷門股和低估值藍籌更需要勇氣,巴菲特2000年錯判科技股行情的時候也被人恥笑(最後結果呢?),可見要做到真正的人取我棄,人棄我取是多麼的難。真正的大師能穿越時間的河流,遠離那些短期的紛擾,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懂好生意的模式,看清一個企業真正的價值,低估時買入,高估時沽售。理解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有時候投資更是一種自我修行。

   我的建議是現階段應該買入低估值的藍籌股(特別注意週期股的逆襲),關注被人拋棄的冷門低估股,尋找可能出現拐點的股票,迴避那些高高在上的高確定性的成長股。繼續尋找成長股,一定要找到拐點開始或週期底部的時候(參照彼得林奇的理論)。很多偽價值投資者在泡沫最大的時候買入,同時高舉價值投資的邏輯,根本不會察覺到泡沫,這注定比投機的人死得更慘(投機這波創業板高成長股行情的人看見破位至少還會止損)。

  最後,說的悲哀一點,創業板在股市的地位現在就像房地產在中國經濟的地位,雖然不合理,但也只有創業板的一些權重股高成長靠得住,如果創業板崩盤,主板的藍籌股雖然能夠跑贏,但也不太可能獨善其身,只不過可能跌的少一點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18

高盛CEO談風險:最壞的絕對會發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181

Blankfein此番言論,是7月25日在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早餐會上發表講話時說的。

Blankfein說:

大多數風險控制實際上就是先進的應急計劃,以及訓練自己意識到以下這點:只要時間夠長,可能性非常小的事件不光有可能發生,而且絕對會發生。無限期的定義是,只要你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一切都會發生。

Blankfein認為,金融風險的主要問題是,普通人指望著他們最害怕的事——如房地產價格的崩潰——不會發生。

Blankfein說:

一旦你認為某事不可能發生,其他人也會這麼想,人們會調整他們的行為,這樣這些事兒可能性就增加了。

Blankfein還說:

每個人都認為這麼多人在房地產上違約是不大可能的,但這就給房地產違約創造了更大的可能性,因為很多資本流入了這個領域。

Blankfein稱銀行沒有用最好的方式來處理其與廣大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

我們在應對房地產價格崩潰的風險時候做的更好,好於我們管理銀行與更廣大社會之間關係的工作——這項工作並沒有得到完美執行,這麼說可能還算保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68

俄羅斯最壞打算:像伊朗那樣被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747

彭博新聞社援引四名知情人士消息稱,由於俄羅斯吞並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已經不可避免,俄羅斯政府官員和商人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認為俄羅斯可能受到伊朗式的制裁。 彭博援引匿名人士稱,他們認為的所謂伊朗式制裁,可能會包括凍結外匯賬戶,銀行資產和拖延對俄羅斯公司的貸款。俄羅斯官員已經開始計算西方制裁可能帶來的損失。 莫斯科Alfa銀行首席經濟學家Natalia Orlova表示:“如果俄羅斯以制裁來應對制裁,那麽將受到嚴重的損失。目前俄羅斯40%的消費品都依賴進口。” 彭博援引另一名消息源稱,俄羅斯與西方相互制裁將會令10年來在金融和貨幣政策上取得的成就毀於一旦,盧布可能會貶值三分之一。今年至今,盧布相對於美元已經貶值了9.8%。 3月6日,克里米亞議會投票一致同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克里米亞將於3月16日進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最終加入俄羅斯。但美國和G7均表示不會承認公投結果。美國軍方甚至表示,若克里米亞動亂升級,美軍準備采取軍事行動支持烏克蘭及歐洲盟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昨天在白宮會見了烏克蘭代總統Arseniy Yatsenyuk。他表示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違反了國際法,如果俄羅斯不改變態度,美國和國際社會將“讓其付出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8

索羅斯:蘇格蘭選了最壞的時候公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82

130425182900-george-soros-jcpenney-620xa

億萬富翁,投資家索羅斯認為,蘇格蘭選擇了一個最壞的時間點進行公投,如果9月18日公投導致蘇格蘭獨立,對於整個歐洲都將造成巨大打擊。

在事實上在2012年歐債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索羅斯就曾撰文呼籲必須捍衛歐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歐元區的統一。

而這一次索羅斯說,歐洲是二戰後全球新秩序關鍵保護者,但經濟危機令歐洲變得更“內向”。如果蘇格蘭獨立將導致歐洲進一步脫離國際事務。

索羅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

現在可能是蘇格蘭決定脫離歐洲,或者蘇格蘭宣布從英國獨立最壞的時間點。

歐盟現在只是一個半成品,歐洲各國犧牲部分主權組成一個聯盟,以實現他們共同的理念。現在這個理念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打擊。

俄羅斯對烏克蘭不宣而戰是歐洲目前最緊迫的威脅,但是絕不是唯一的威脅。民族主義,反民主思潮正在崛起歐洲內部,和歐洲的邊境迅速上升。

……

作為一個大國和全球金融中心,英國應該成為歐洲對抗危機核心力量。但是同美國和歐盟一央行,英國同樣被內部問題弄得焦頭爛額。來自保守黨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在黨派壓力之下,選擇在2017年公投是否脫離歐盟。現在離開蘇格蘭獨立公投之後幾天時間,英國還沒有來得及宣告脫離歐盟,蘇格蘭和英格蘭就要先宣布離婚。

離婚總是痛苦的。無論對蘇格蘭和英國而言,獨立從政治和經濟上都沒有好處。獨立後的蘇格蘭財政基礎將不穩定,尤其是債務償付方面可能出現巨大風險。

索羅斯認為認為只有在一種情況下,蘇格蘭從英國獨立才是合理的,那就是英國2017年的公投選擇退出歐盟:

只有在英國無法解決與歐盟的分歧,並且“親歐派”蘇格蘭人想要在2017年之後繼續留在歐盟,到這個時候蘇格蘭有了正當的理由進行公投。如果真到了這一步,蘇格蘭處境又將有所不同,蘇格蘭獨立將更具合法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68

解讀: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緩至7.3% 最壞時刻或過去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04&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1 12:24 編輯

解讀: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緩至7.3% 最壞時刻或過去

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199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7996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85787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9612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9%。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總計前3季度,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複雜,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他指出,3季度經濟增速確實有所放緩,但就業穩步增長,同時CPI數據也保持著非常好的穩定性,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已在經濟增長方面已表現出色。

農行首席代表經濟學家向松祚: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就是回歸到正常的增長水平。中國經濟的五個壞消息:1)增速掉到7.3一下完全可能;2)微刺激效果有限,政策效果下降;3)制造業和房地產增速放緩是必然,基本無策;4)金融風險快速凸顯,銀行不良貸款增速;5)全球經濟複蘇非常疲弱。

中金分析
GDP同比增速放緩主要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投資增速顯著下滑的拖累,同時也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

GDP增速下滑符合預期。三季度GDP同比增速7.3%,較二季度降0.2個百分點。基本符合我們預期的7.3%和市場預期的7.2%。統計局三季度GDP季調後環比增速1.9%,較二季度略微回落,但強於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緩主要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投資增速顯著下滑的拖累,同時也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

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預期回升。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8.0%,較8月升1.1個百分點,高於我們預期的7.3%和市場預期的7.5%。9月工業增加值季調後環比增速0.91%,較8月份的低水平顯著反彈。9月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速10.6%,較8月大幅回升5.1個百分點,可能是帶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反彈的主要原因。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放緩。1-9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16.1%,較1-8月降0.4個百分點,基本符合我們和市場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季調後環比增速0.77%,較8月的0.96%明顯回落。

通脹回落,拉低零售名義同比增速。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11.6%,較8月降0.3個百分點,基本符合我們和市場預期。9月CPI通脹率明顯回落是拉低零售名義同比增速的主要因素。剔除價格後的零售實際同比增速較8月略有回升,顯示消費維持平穩。

向前看,我們預計今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速較三季度回升,同比增速與三季度接近,維持四季度GDP同比增速7.2%,全年7.3%的判斷不變。

政策放松大方向不變。投資放緩仍帶來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放松空間較大,包括繼續降低銀行間市場利率,向銀行間市場繼續註入流動性等。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三季度7.3%,經濟最壞的時刻暫已過去
三季度GDP同比7.3%,較二季度經濟同比放緩0.2%,一方面因去年同期基數高,另一方面因房地產下行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導致經濟內生下行壓力大,但隨著經濟政策轉向穩增長,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略好於三季度。

經濟高度依賴基建投資托底。7、8月份政策由“微刺激”轉向“新常態”,基建投資托底力度減弱;房地產銷售弱、庫存高,融資約束緊,促使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斷下行;終端需求不足,過剩產能仍未出清,制造業投資繼續疲軟;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回落,對私營部門信用收縮嚴重,融資條件偏緊導致其加杠桿的意願不強。房地產和私營部門投資意願不強,經濟企穩只能依賴基建投資托底,無基建、不複蘇。

出口穩而不強。真正計入GDP的是生產端的出口交貨值數據,相對於強勢的海關出口數據,其表現差強人意。三季度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4月以來持續升值,再加上融資環境偏緊,制約出口進一步走強。

消費增速繼續放緩。首先,房地產銷售下行,促使家具、家電和建材裝潢等消費均放緩;其次,前期經濟下行、流動性收縮開始後周期影響消費。最後,“三公”消費和反腐的政策沖擊仍在繼續,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繼續放緩。

經濟轉型中的積極變化。人口紅利消褪,低端勞動力供給收縮,國民收入分配向勞動力傾斜,促使服務業、消費等第三產業繼續高增長,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增強;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經濟轉向技術進步,從工業增加值數據看,高端裝備制造和計算機通信等行業表現較好。

四季度經濟將略有回暖,經濟下行壓力暫時緩解。一方面,經濟政策轉向穩增長,李克強總理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將在環保、信息消費等領域開工一大批項目、正回購利率連續下調、兩月內SLF註資達7000億,貨幣端開始放松;另一方面,認貸不認房等政策支持下的房地產銷售似乎有回暖跡象。從中長期看,經濟最惡化的時刻遠未過去。過去房地產繁榮留存的嚴重過剩的重工業產能將長期制約中國經濟。只有等待產能逐漸出清、風險暴露幹凈之後,經濟才有可能迎來長周期繁榮。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經濟三季度明顯走弱,GDP的波動主要來自工業部門。貨幣政策有必要進一步放松,正回購利率仍有下調空間。目前短期資金並不短缺,全面降準並無必要。降息確有必要,以帶動利率下行,但政策信號顯示當局並不傾向此種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50

新冷戰逼近:北歐與波羅的海諸國做最壞準備 美駐烏大使稱“烏局勢存失控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99

iEFlCEA74Ku4

(挪威國防部長)

面對俄羅斯的侵犯威脅,北歐和波羅的海諸國正在做最壞的準備,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稱“烏局勢存失控風險”。

挪威國防部長Ine Eriksen Soereide周四在奧斯陸的一個會議上發表講話稱:

我們正在做的正是一個軍事和政治聯盟所希望我們做的:我們正在準備應對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我們正在準備應對最壞的情況。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阻止某些事情發生的重要一步。

會上,包括英國國防部長Michael Fallon在內的部長們都贊同,作為區域性聯盟共同抵禦外來入侵的一部分,應該進行跨進軍事演練來防範任何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在Fallon看來,俄羅斯總統普京反複嘲弄國際領空規則,是帶有“挑釁性”的行為。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Samantha Power周四也表示,因歐盟領導人就是否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上產生分歧,烏克蘭危機正面臨著失控的風險。

據彭博社,Power昨日告訴眾記者,俄羅斯必須停止破壞烏克蘭與反對派9月5日在明斯克簽署的停火協議。Power稱,俄羅斯不斷向烏克蘭東部的反對派輸送軍事裝備,而頓涅茨克的機場卻在戰火中日益傾頹。

在北約警告俄羅斯在向反對派輸送武器之後,烏外長稱烏克蘭已準備好保衛自己的國家。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否認俄羅斯有參與。

Power還說,“烏克蘭的局勢有失控的風險麽?是的,存在這樣的風險”,這是“一個季度令人擔憂的時期”。

英國智庫“歐洲領導力網絡”(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在11月10日的報告中指出, 俄羅斯正在向北約和北歐國家推行“危險的邊緣政策”,自今年3月以來,俄羅斯對該地區的侵犯事件和“親密接觸”多達近40次。

普京十五年來最狠的講話

不過,普京稱美國才是這一切背後的推手。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末介紹過,普京發表了在英國《金融時報》看來是俄羅斯十五年來對美最強硬的表態。

普京譴責美國破壞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警告稱如果不努力建設一個新的世界治理體系,那麽全球將陷入混亂和無政府狀態。

他還表示,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不過他又稱,俄羅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抵禦這些(制裁措施),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普京堅稱,(美國指責)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表明俄羅斯在試圖重建蘇聯帝國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無意侵犯鄰國主權。

非但如此,普京還譴責美國,稱正是由於對方在今年2月支持對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武裝政變,才致使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出來,並導致數千人喪生。他稱:

我們沒有挑起這一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