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順豐獲支付牌照 或將佈局電商業務

http://news.imeigu.com/a/1326847595283.html

在凡客誠品、京東商城等大型網商自建物流的同時,物流企業卻悄然開始逆向延伸,瞄上了網商的地盤。昨日有消息稱,國內快遞領軍品牌順豐速運已經拿到《支付業務許可證》,正在佈局支付業務。在業界看來,拿到支付牌照只是順豐加速觸網的開始。

首獲支付許可

剛剛涉足便利店業務的順豐速運,再次跨界。

據一位知情人透露,順豐速運已經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目前,其構建的名稱為「順豐寶」的支付工具,已開始在內部運營。甚至有互聯網人士猜測,順豐速運今後若將支付、便利店、快遞和電子商務進行融合,將形成前所未有的電子商務體驗。

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官方證實,順豐速運北京分區方面也在昨日表示,對此事並不知情。

記 者昨日多方瞭解發現,這一消息並非空穴來風。記者查詢發現,在去年12月31日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企業中,「深圳市泰海網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經 營場所與「深圳順豐航空貨代有限公司」相同,其通過批准的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同時,該公司控股方「深圳市泰海投資有限公司」99%的股權屬於順豐 速運董事長王衛。

意在借網生財

在業界看來,順豐速運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實際上是在為日後加速觸網生財「未雨綢繆」。某知情人稱,順豐速運對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佈局「超過大家想像」。

業 界一位負責人也認為,順豐速運準備先把傳統商業客戶的支付轉到「順豐寶」,而不是直接從電商平台介入。這是因為物流業也涉及大量支付問題,而順豐速運的現 有客戶大多是實體商業用戶,其線上用戶的佔比不大。其認為,順豐速運會先將這部分業務整合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中。當實體商業資源整合基本完成後,順豐速運 即會大力度介入電商業務,並將其打造為自己電商平台的默認支付工具,帶動自身的物流業務,形成聯動,從而在經營上實現突破。

在不少商業專家看來,物流企業向上游零售延伸,不僅能夠拓寬業務範圍,還能帶動企業服務升級。目前,物流一直是電子商務渠道鏈條中相對薄弱的環節,快遞爆倉、物流公司私吞保價費、貨品簽收及退換貨難一直被消費者詬病。物流與電商平台通過融合和滲透,將有效破解這些難題。

或遇「跨界」門檻

目前,包括順豐速運在內,國內多家主流物流企業均已切入上游零售市場。據記者瞭解,此前,圓通、申通、中通和韻達等物流企業,都陸續建立了電子商務平台。如「E購宅急送」、「申通購物商城」、「順豐E商圈」及圓通「全聯網」等。

不過,與這些物流企業主營業務的規模相比,其網上商城的規模大多較小。

記 者發現,「全聯網」目前是一家「互動科技信息平台」,並未從事B2C銷售業務;「E購宅急送」在支付方面與支付寶合作,除NIKE品牌商品外,均不支持貨 到付款;申通快遞出資創立的「久久票務公司」現已更名為「鐵友網」,專門從事火車票銷售業務。記者瞭解到,該網站已於去年被攜程網收購。

業 內人士認為,電子商務與物流雖然屬於同一個產業鏈,但仍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業態。某小型快遞公司負責人坦言:「電子商務不僅需要大量專業化的人員,更需要 大量資金投入去『燒錢』,這都是多數民營快遞公司不能提供的。」此前,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也曾公開表示,除了人才方面的制約,這些快遞巨頭還要跨 越專業化程度和資金兩大障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59

中國NFC支付開局:真正普及缺標準和商業模式

http://news.imeigu.com/a/1326772327070.html

不用現金,甚至不用信用卡,拿手機一刷,輕鬆完成支付,這是人們對於未來移動支付的憧憬。

這需要移動運營商運營一項業務—電子支付,而運營商們也早就看到了其中的市場機會。現在,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可以大干一場了,它們同時拿到了支付牌照。

2011 年12月31日,央行發佈了第三批共61張非金融類支付業務許可證,名單中就有中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和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 司,它們分別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支付子公司。此次許可牌照允許上述三家公司開展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兩大業務,電信和聯通的兩家公司 還可以開展固話支付業務。

這意味著,中國基於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近場支付就此正式開局。

事實上,三大運營商開展移動支付業務已有多年。中國移動早在2001年就已經推出「手機短信銀行」業務;2002年,國內第一個移動電子商務平台和第一套移動電話自動售貨系統就已經在重慶正式商用。

但是此前的移動支付仍以遠程支付為主,即通過STK、短信、WAP等方式以及時下流行的手機客戶端來完成交易。這事實上是用手機代替電腦進行網上支付。

在 國際範圍內,近場支付和遠場支付之爭尚無定論。歐美國家的移動支付以遠程支付為主,因為其信用卡服務發展成熟。儘管也有谷歌推出Google錢包在進行近 場支付的嘗試,但是截至目前Twitter創始人傑克·多西的新創業項目Square的業績還是證明了遠程支付是歐美移動支付的主流形式。

在中國,兩種模式都已經有了進展,中國電信推出的翼支付就是目前國內近場支付的最好例子;而支付寶和銀聯推出的手機客戶端則成為遠程支付的代表。

但是在遠程支付模式中,運營商只是一個通道,主導權掌握在銀聯這樣的金融機構和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手中。

而射頻、紅外、藍牙技術的漸趨成熟,讓近場支付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這種支付模式下,只要把NFC芯片植入手機,無需進入手機系統進行操作,只需像刷公交卡一樣把手機往一個類似POS機的終端上面一刷,就能實現支付。

當然,可以植入NFC芯片的不止手機,比如可以是手錶,但是就目前看來,手機還是最容易實現的載體,而運營商就此可以獲得相對主導權。2012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手機用戶直逼9億,智能機用戶也將超過1億。

硬件的條件已經初步具備。目前世界上的主要手機廠商都已經開始在自己的手機中加載NFC功能,除了諾基亞、三星、HTC等手機品牌外,國產的中興通訊在2011年也已經推出NFC手機,甚至中國很多山寨機都加載了NFC功能。

操作系統方面,谷歌的Andriod2.3系統中就已經集成了NFC技術,相傳微軟Windows Phone也將在平台上搭載NFC技術。

而要NFC真正實現,還需要電信運營商和擁有POS機終端的銀聯等支付系統參與其中。但是在中國,這兩個陣營的步調並不一致。

既然要把手機像刷公交卡那樣刷,就需要刷「卡」設備的頻率相一致。但是,目前國內的頻率有兩種,一個是以銀聯為標準的13.56MHz頻率,另一個是中國移動自主開發的2.4GHz頻率。

背靠央行、政策實力最強的銀聯顯然不願遷就中國移動,更何況支付本就屬於金融業務。

而且,銀聯採用的13.56MHz的頻率還是國際通用頻率,現有POS機和公交車刷卡器採用的都是這個頻率。這意味著,如果採用這個頻率,銀聯就可以利用現成的基礎設備迅速擴張,不用再進行重複性建設。

中國移動同樣有自己的籌碼,雖然2.4GHz的頻率看似非主流,但是它可是中國移動電話市場真正的霸主—6億用戶。而且中移動的用戶對自己的運營商有較強的品牌認可。

兩強相爭之下,運營商陣營中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選擇加入到銀聯的陣營中。

中移動也想打破這種僵局。入股浦發銀行之後,中移動聯手浦發推出了「中國移動浦發銀行借貸合一聯名卡」,這張卡集成了電子現金小額支付功能,它採用的就是13.56MHz的標準頻率。

另外,在2010年6月時,中移動一位高層則透露,中國移動正在研製兼容2.4GHz和13.56MHz標準的RF-SIM卡。

銀聯推出的NFC支付則採用了一種SD-NFC的模式,中國移動的手機插上這種SD卡也可以轉到13.56MHz的頻道上來。

這也意味著,對用戶來說,要應用NFC支付功能,也不一定非要購買NFC手機,還可以直接更換SIM卡。中移動目前的策略是推出2.4GHz的RF-SIM卡,插入手機直接可以用,電信和聯通推出的是13.56MHz的SIM卡。

除瞭解決行業標準外,各利益相關方還需要尋找成熟的商業模式,如何建立跨行業的產業鏈實現共贏是今天移動支付產業的關鍵問題,目前,無論是運營商還是銀聯還是第三方平台都沒有拿出一個詳細的規劃。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移動支付市場潛力巨大。易觀國際估計,2011年移動支付用戶有望達到2.2億用戶,交易規模將達到481.4億元,市場收入規模達到52.4億元。2013年則有望達到235.1億元。

近場支付

是 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即時通過手機向商家進行支付,支付的處理在現場進行,並且在線下進行,不需要使用移動網絡,而是使用手機射頻(NFC)、紅 外、藍牙等通道,實現與自動售貨機以及POS機的本地通訊。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是目前近場支付的主流技術,它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 交換數據。該技術由RFID射頻識別演變而來,並兼容RFID技術,其最早由飛利浦、諾基亞、索尼主推,主要用於手機等手持設備中。

三大運營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探索

中國移動

2001年就推出了「短信手機銀行」,比銀聯還早,到今天已超過10年;2006年在湖南設立了移動電子商務試點基地,2007年試點拓展至重慶,廣州;2009年和浦發銀行合作推出WAP手機銀行,2010年中移動直接投資浦發銀行400億,已持有股票20%。

中國電信

起步較晚,但是實力不可小視。2010年,中國電信聯手中國銀聯推出「翼支付」,旗下多款手機支持各類的行業卡、公交卡、校政企內部卡賬號、銀行卡等支付方式。

中國聯通

2007年,中國聯通開始與銀聯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進行移動支付實驗並推出手機錢包業務。2010年,聯通和中國銀行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隨後又同中國平安,支付寶和上海交行達成合作,共同發展移動支付業務。

(作者:耿雁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61

移動支付雙軌迷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20/100350430.html

 「想像一下,你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想喝咖啡,於是你拿出手機,通過星巴克的支付應用 叫一杯咖啡,然後打開手機的移動定位服務功能繼續行走。幾分鐘後,星巴克的員工踩著滑輪將咖啡送到你手上,你拿出手機輕輕一刷,交易就完成了。」這是天翼 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監管部經理趙恩澤描繪的移動支付未來的圖景。

  2011年的最後一天,三大運營商旗下的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令試點 摸索的移動支付業務邁入合規發展的軌道。 不過,三大運營商並未因此心滿意足。一方面,僅拿到移動支付和收單牌照,與其預期的「全牌照」有差距;另一方面,在移動支付中,仍存在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 2.4GHz和銀聯主導的13.56MHz兩套標準,兩套標準各有利弊,未來行業標準如何框定尚不明朗,運營商們只好斥巨資「兩條腿走路」。一位中國移動 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坦言,「眼前仍像蒙著一層霧。」

  原銀聯首席研究員、現任國泰君安首席研究員林采宜指出,當前移動支付屬於微利行業,商業模式並不成熟。各方參與者更多是希望通過移動支付模式觸達並鎖定最終用戶,通過其派生的其他增值服務模式盈利。

  為了能籠住用戶和佔領未來的市場空間,儘管眼前微利甚或無利,電信運營商和中國銀聯仍各不相讓。

「兩條腿走路」

  目前,工信部、央行已共同啟動移動支付行業的標準制定工作,但統一的行業標準仍未正式出台。不同頻率的標準背後,運營商和銀聯都自有算盤。

  支付行業資深人士王輝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運營商推廣移動支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增加用戶黏性,在激烈的競爭中守住用戶,這意味著運營商需要將具有支付功能的芯片集成在自己的SIM卡中。

  2009年4月,中國移動推出了RF-SIM卡,這種卡一般置於手機電池之後,若要實現現場支付,其射頻必須穿透電池。當時,13.56MHz頻率在穿透手機電池、金屬後蓋上遭遇瓶頸,由此中國移動力推2.4GHz頻率作為行業標準。

  這觸動了中國銀聯的敏感神經。在銀聯看來,13.56MHz頻率是國內外金融機構受理終端的通用頻率,也是其他行業的通用支付標準,能與非接觸式銀行IC卡兼容,改造成本小。

  繼中國移動之後,銀聯很快推出了自己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解決方案,堅持13.56MHz標準。隨後,銀聯著手改造POS機。截至目前,全國聯網POS機有330萬台,其中,能夠受理13.56MHz頻率的POS機已超過60萬台。

  在移動通訊市場處於後發地位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為了盡快拓展市場,選擇投身銀聯陣營。2009年11月,中國聯通與銀聯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次年5月,中國電信也與銀聯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但銀聯方案必須使用NFC手機,每台NFC手機約為2000-3000元,這麼高的手機置換成本令市場 推廣難度很大。」支付寶策略經理張春樂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同時,銀聯方案主要是將銀行卡捆綁進手機,運營商很難避免淪為通道的命運。」

  運營商對捆綁銀行卡並不情願。一位中國電信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試點,但推廣效果不理想。

  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聯通、電信也加入了2.4GHz的陣營。因政策前景及行業標準並不明朗,三大運營商都選擇了「兩條腿走路」,同時發展2.4GHz標準和13.56MHz標準。

  一位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中國移動基於2.4GHz標準的產品已在廣州、深圳、上海、成都、北京五地試點,基於13.56MHz標準的試商用產品正在研發解決中。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在13.56MHz標準下,目前任何一家運營商都沒有正式推出將芯片捆綁進SIM卡的商用產品。現在市面上基於 13.56MHz標準的產品,大都是貼卡或掛卡,即將集成借記卡、信用卡、手機錢包支付的芯片貼在手機背殼上。「問題在於,這個芯片可以貼在手機後蓋上, 也可以貼在衣服上或者其他地方,運營商沒辦法捆綁用戶。」一位中國移動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在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上,國家金卡辦主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會長張琪曾表示:「標準必須統一,但標準不是惟一。」國家金卡辦在 2009年成立了國內首個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有接近監管層的人士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國家標準委員會、工信部以及央行正在考慮將2.4GHz、 13.56MHz同時納入行業標準。

  不過,國泰君安首席研究員林采宜相信兩個標準只是過渡,終會統一到13.56MHz。她認為,2.4GHz雖然技術趨向成熟,但鋪設受理網絡、改造終端的成本較高,短期內適用性有侷限。移動運營商也有向13.56MHz過渡的趨勢。

  在互不支持的兩個標準之間,運營商不得不做兩手準備。據支付寶策略經理張春樂預計,若採用2.4GHz標準,運營商改造每台POS機的成本約 500元,獨立採購每台POS機的成本則為1200元;若佈局13.56MHz標準,除了考慮NFC手機置換成本,用於新的解決方案研發的資金亦是不菲。

  德國電信諮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指出,統一標準涉及三大運營商內部、運營商與銀聯以及背後產業鏈的利益博弈,最後結果尚不明朗。

市場還是「青蘋果」

  移動支付主要分為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所謂近場支付,即直接「刷」手機支付;而遠程支付是通過發送支付指令(如網銀、電話銀行、短信支付等)進 行支付。三大運營商在拿到支付牌照後,主要還是致力於發展障礙小的遠程支付業務,而真正意義的「刷手機消費」——近場支付,還有待運營商攻克技術難關。在 近場支付市場,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在推廣手機錢包。手機錢包是類似於第三方預付卡的儲值賬戶,可以為用戶提供小額消費服務,用戶可在簽約商場、超市、便利店 像刷公交卡那樣現場消費,即刷即走。

  「較之捆綁銀行卡,手機錢包顯然能給運營商帶來更大收益。」張春樂給財新《新世紀》記者算了一筆賬:若直接刷銀行卡消費,發卡行、收單機構、銀 聯將以7︰2︰1的比例分配手續費;若通過手機刷銀行卡消費,運營商獲得的收益取決於它的談判能力,發卡行、收單機構、銀聯、運營商或按6︰2︰1︰1的 比例進行分配。但若通過手機錢包消費,運營商將通過自有賬戶結算,掌握整個環節的主場權,或僅需與收單機構按8︰2的比例分配。可見,在這幾種模式之下, 運營商都有動力進入收單市場,並爭取獲得預付卡牌照,以在後端收益分配中提高分成比例和話語權。

  2011年10月,中國移動與浦發銀行聯合推出「手機錢包聯名卡」。這張卡集借記卡、信用卡、手機錢包功能於一體。以398億元代價認購浦發20%股權的中國移動,不僅與浦發共享借記卡、信用卡帶來的手續費收益,還可獲得手機錢包的大部分收益。

  林采宜認為,浦發與移動的戰略合作,其根本訴求是浦發來自資本充足率方面的財務要求;而移動的訴求則在於借助浦發跨越金融資質障礙,可開展更多移動支付業務的嘗試。目前,手機錢包聯名卡有一定的市場領先性,但由於受理終端的侷限,規模上還難以上量。

  若要開展手機錢包業務,張春樂認為,運營商需要以靈活的策略打通終端受理體系,同時還需要向央行「討一個預付卡業務牌照」。

  2011年底,央行向三大運營商發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並非「全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經營範圍為固定電話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中國移動則為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至今,三大運營商仍在向央行申請增補經營業務範圍。之所以暫時拿不到「全牌」,易觀分析師張萌認為,運營商在其他 業務上可能未達到央行規定的要求,尤其是安全要求。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則透露,央行只想讓運營商從事自己行業內的事情,PC端支付及預付卡業務等,還是交給 第三方支付公司。

  據艾瑞諮詢的研究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的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總額為481.4億元,同比增長149.4%,用戶規模為1.9億。預計2013年,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超過2000億元,用戶規模增至4.8億。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也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業務用戶數接近5000萬,合作商戶超過14000家,交易額 超過100億元。但是,真正刷手機的消費者並不多。「這些交易額大部分來自於手機充值、繳話費,以及運營商自有業務支撐的交易等。」王輝表示。

  據中國移動內部人士透露,拿了牌照後,中國移動首先會對自有業務進行支付的遷移,如手機充值、繳話費、更改話費套餐等業務將逐漸採用自己的支付產品,營業廳也將開始用自己的POS機進行收單業務。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在全國80多個城市上線水、電、燃氣、醫保等九大類約400個繳費項目。張春樂坦言,這類公共繳費項目盈利微薄甚至出現虧 損,它主要是為了先將用戶培育起來,再慢慢向近場支付遷移。在王輝看來,「刷手機時代何時到來,取決於市場的成熟度。」他認為,從中國支付行業的發展規律 來看,從紙幣支付向信用卡支付過渡用了二三十年;從信用卡支付到互聯網支付用了不到十年;而從互聯網支付到移動手機支付,預計需要二年到四年的發展才能初 具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0

台灣Mercue:用音頻作為移動支付手段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9039.html
動支付是今年的熱門話題之一,可能大家對這點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而移動支付領域形式多樣的支付手段,也讓我們印象頗深。這其中就包括以Square為代表的微型刷卡器,以Google Wallet為代表的NFC近場支付,以支付寶為代表的遠程支付等等。

Square式微型刷卡器利用移動設備的音頻接口交換數據,而NFC支付更是需要將專用芯片內置到手機裡才能使用。然而最近我接觸到一個台灣的移動支付團隊–Mercue,同樣是利用音頻作為數據傳輸媒介完成近場支付,但其開發的技術卻不需要額外的硬件支持。

Mercue團隊成立於2011年,他們開發的這種利用音頻進行支付的技術名為CUE。用戶不需要額外的刷卡器,也不需要手機內置NFC芯片,只需 要安裝一個App,就能夠像使用NFC支付一樣「刷手機」完成支付操作。而整個過程中在設備之間幫助傳遞信息的,正是手機自帶的喇叭和麥克風。

更具體地說,當你使用支持CUE技術的手機結賬時,手機與商家的收款設備(手機、平板電腦或POS機)之間會通過特殊頻率的超聲波進行數據交換。不過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CUE通信的有效距離為5~10CM,所以交易時兩個設備之間需要靠近才能使用。

即使這種技術的有效通信距離有限,但你可能還是會擔心它的安全問題。Mercue 支付CEO 黃富榆告訴我們,支付過程中的每段信號都是即時編碼且獨一無二的,設備間傳輸的信息也都會經過AES加密,在交易完成後這些信號便會馬上消失,無法被轉錄再利用。

事實上交易過程中利用音頻傳遞的主要是用戶身份識別信息,這些信息會在Mercue平台進行再驗證和授權。這樣的做法像是把線下交易轉換成了網上購物,不過改變的只有支付方式,最後看起來更像是支付寶式的遠程支付。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Mercue支付雖然只是看似乎簡單地把特殊音頻作為數據交換手段,但它卻能把微型刷卡器、NFC以及行程支付的一些優點綜合 在一起,這確實是我剛接觸時也沒有預想到的。不過他們能做的卻不止這些,作為第三方平台,Mercue還能為線下商戶提供顧客忠誠度管理、個性化營銷等服 務。

此外,黃富榆還向我們透露,Mercue目前已經與台灣最大的線下現金流支付商家合作,計劃於2013年在手機上推出支付功能。而他們開發的CUE 技術也已經在美國、大陸、台灣等地申請多項專利。

而利用手機基礎的音頻功能完成更豐富的應用,似乎是我們最近能看到的一種新應用趨勢。例如,Chirp能通過一連串的模擬鳥叫聲完成圖片的傳送,而 國內的茄子快傳也在做數據傳送方面的努力。不過這些都只是些初步嘗試,相信我們將陸續看到更多以音頻作為近距離數據傳送手段的應用,甚至還可能成為社交類 移動應用的標配功能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52

移動支付繼續鬥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26/100452509.html
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稱金標委)於2012年10月16日宣佈,已經通過對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標準(送審稿)的審查,這意味著歷時一年半的移動支付標準編制工作,將進入最後報批階段。

  幾大監管部門的會簽將持續多久?財新記者獲悉,雖然金標委通過的送審稿還要經過央行修改,但央行科技司態度樂觀,確實考慮在今年年內對外頒佈。若此言成真,則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制定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的國家。

  與當年苦盼《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心態截然相反,第三方支付機構現在希望這個標準晚點出。「現在定這個標準有點過早。」一位第三方支付產業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在產業沒有形成共識之前,統一標準不容易,草率出台可能會在執行階段引發後患。

  「這個行業發展得實在太快,包括移動支付產業最發達的美國,全世界都還在觀望。如果中國政府真心扶持金融創新,這個『全球第一』不爭也罷。」一位運營商移動支付業務部門負責人對財新記者感嘆,「標準之爭,現在不是已經統一了,而是才剛剛開始。」今年6月,中國移動宣佈統一移動支付方案至中國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這意味著之前對峙數年的2.4GHz和13.56MHz標準之爭,以中國移動的無奈放棄而告終。

  中國的移動支付產業主要涉及三個陣營——以銀聯為核心的金融體系、三大運營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央行牽頭制定產業標準,勢必會一定程度地傾向於保證銀行體系在移動支付產業中的利益;運營商手握用戶和手機渠道資源,也在努力爭取更多的有利條件;而以支付寶為首的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擁有7.5億註冊用戶,業已形成移動支付領域不可忽略的一支勢力。

  一位曾參加移動支付標準起草和討論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現有的文字版本還遠沒有到行業執行法規的程度。「央行最早還提過7月出台呢。但現在每一輪叫我們去討論,內容都有很大變化,有一些甚至涉及基礎原則性內容。」

  在這場移動支付標準之爭中,各大陣營玩家互為合作通道,也互為安全牽制,在拉鋸中尋找著最終的利益平衡點。

央行是否有點急?

  由央行科技司、金標委牽頭的移動支付行業標準的研製工作,於2011年3月正式啟動。金標委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授權、在金融領域內從事全國性標準化工作的組織,受央行領導和管理,其秘書處設在央行科技司。

  按「遠程在線」和「近場」兩大支付應用模式,移動支付標準又分設6項和29項細分標準,分別於2011年和2012年初立項。「遠程在線支付」,即支付過程是通過移動互聯網與服務器端通信完成。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在內的一批第三方支付企業抽調技術研發人員,基於做電商的支付運營經驗,依據央行科技司給出的大綱完成了「遠程在線」的草案寫作。因為此前互聯網支付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已基本成熟,這部分內容的編制工作進展相當順利,在隨後的徵求意見環節也沒有出現太多爭議。

  移動支付標準制定真正的挑戰,主要集中於「近場支付」。近場支付是指用戶手持移動設備利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信)傳感器,在近距離與特定收單設備(如POS機)完成支付。這種支付可以聯網也可以不聯網(如城市公交IC卡)。

  2012年春天,標準研製工作組從各大銀行、銀聯、三大運營商以及第三方支付企業召集了大約七八十人,在北京香山的一個賓館集體「閉關」,只為儘早打磨出移動近場支付標準。

  「這不像當年中國玩金融IC卡,直接把國外標準抄過來就行。這次全世界都沒什麼經驗⋯⋯」一位曾參加標準起草和討論的人士對財新記者回憶說,整個標準的起草是先由央行科技司攢出一個框架,核心思路一半來自央行自己的想法,另一半則參考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針對移動支付做的一套標準草案。

  「(央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討論,而是為了保護銀行體系的既得利益。全世界也沒有哪個國家這麼著急地定這個標準。」前述知情人士認為,過急制定標準的風險很大,因為「很可能拿出一個有問題的標準,而直接採用這個標準的企業也極有可能在未來無功而返。」

  「央行的思路,基本上是參照銀行卡、金融IC卡的標準。他們對近場支付的理解就是把一張金融IC卡放在手機裡。」前述曾參加標準草案編寫的人士透露,工作組「閉關」數月,的確弄出「很厚一摞東西」,隨後幾個月又經過草案稿、徵求意見稿以及送審稿好幾輪評審,但在大量細節問題上分歧很大,標準的細節「並不清晰」。在業內人士眼中,融會近場支付核心技術的NFC通信手機「看上去很美」,但因涉及多種技術方案,標準的討論變得相當複雜。

  NFC作為通信手段,既可以做在手機裡,也可以放在SIM卡里,還可以放在SD卡里,基於不同位置、介質選擇的技術方案牽涉一連串複雜的產業鏈條,包括硬件終端廠商、網絡運營商、芯片廠商,甚至還包括像蘋果、谷歌、微軟這些持有操作系統研發專利的公司,誰都想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參演角色。

  與此同時,消費者使用的移動設備及其標準,還要跟商戶的收單設備、POS機能夠交互,而銀聯網絡中所有收單設備,包括改造的NFC閃付終端都是基於銀行卡標準。這又涉及通信和金融兩個行業之間標準協調的問題。

  「銀行ATM機的密碼鍵盤上方有一個遮罩,這個尺寸也有國家標準,可以在鍵盤上改造添加閃付功能,但現在很多手機屏幕很大,根本塞不進遮罩。而NFC識別距離有限,離得太遠就刷不上。」前述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說,就修改遮罩這一件事,就意味著要改動原有標準,類似標準修改不勝枚舉。

  除了通信標準,可信的服務平台(Trusted Service Manager,簡稱TSM平台)由誰搭建也是懸案。從2006年起,多個國際支付組織提出TSM平台架構方案,這是一個專門提供近距離無線通信應用程式下載的共享平台,主要任務是以認證方式管控SIM卡,對各金融實體發卡方與SIM卡合作方的基本信息、產品所需SIM卡空間以及應用安全性等問題審核評估,同時配置用戶身份數據,在這條產業價值鏈上有重要的拼接作用。

  至此TSM平台已不再只是技術之爭,而演變為「誰來當老大」的問題。「現在大家希望由一個有公信力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組織來做(制定標準)這件事,移動支付有這麼多跨界玩家,確實不好弄。」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士表示。

兩部委之爭

  根據工信部發佈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超過了9.75億戶,3G網絡已覆蓋了全國所有縣城及大部分鄉鎮,3G用戶數量達到1.19億。手握大量移動用戶資源的三大運營商,都寄望在移動支付的產業層面有更大作為。

  「從2009年開始,我們在有卡支付這條路上,從2.4GHz方案到SIM-pass方案、再到NFC-SWP方案,除了SD方案,其它我們都做遍了。」中移動數據部個人產品中心一位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說。2001年,中移動開始了「手機錢包」產品研發,嘗試過各種方案,屢敗屢戰。他認為,失敗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金融監管系統的各種政策阻礙。手機話費支付被央行明令叫停後,與銀行發展的聯名卡、電子現金卡等業務也因為通信標準、金融業務資質不足等問題,被銀行監管機構相繼叫停。

  銀行想「玩」移動支付,必須「借道」運營商。但從安全管控角度出發,央行一直主推基於SIM卡的近場支付方案,希望SIM卡不僅有通信功能,還可以開闢一個安全區——在這個安全區裡,所有相關的金融應用由金融機構或央行來管理,而非運營商管理。但多數IT業內人士認為,這有點一廂情願,工信部不一定願意放出這個獨立空間給央行。

  不過,運營商想「玩」移動支付,也必須從央行獲取支付牌照。2011年末,分屬三大運營商的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但獲批經營的業務只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支付和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以及預付卡發行及受理業務被央行否決。在業內人士看來,運營商持有的支付牌照很大程度上受制於金融體系的框架,技術話語權傾向金融機構一方。

  除了渠道和牌照之爭,工信部與央行在通信標準問題上也論戰多年。2009年中移動對外推出自主研發的基於2.4GHz標準的近場刷卡支付方案,這與銀聯主推的13.56MHz標準形成競爭。2.4GHz標準穿透力較強,以SIM卡為載體,放在手機裡,能輕鬆穿透電池和手機後蓋。但13.56MHz的穿透力就很差,放在手機SIM卡里,設備很難感應到。工信部因此一直堅持推行2.4GHz。但金融體系支持13.56MHz標準,理由也很現實——「現在商戶已經有一台為金融IC卡服務的POS機了,總不能再為2.4GHz標準再加一台POS機吧?」

  直到今年6月,這場標準之爭才基本塵埃落定——中國移動和銀聯在上海簽署移動支付合作協議,中國移動宣佈未來將統一移動支付方案至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

  今年3月,中移動與浦發銀行推出聯名卡,這張聯名卡由「標準卡」和「手機卡」組成,包含電子現金(手機錢包)、貸記賬戶(即信用卡)和借記賬戶(即借記卡)三個獨立賬戶。聯名手機卡為芯片卡,記載電子現金和貸記賬戶,有掛卡和貼卡兩種形態。在採用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後,這張聯名卡將可在銀聯「QuickPass閃付」的機具終端使用電子現金賬戶進行小額消費結算,也可通過手機卡貸記賬戶,在大額交易場合使用聯機消費結算或取現。

  讓通信參數符合金融IC卡標準,意味著手機端要進行大量的技術改造,而配合13.56MHz的手機端改造仍有相當技術難度。據中移動內部所做測試,目前市場上主流近百款手機在搭載這一通信標準的SIM卡後,所做的各種NFC近場支付試驗都未獲成功。中移動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現在有三星S3和HTC旗下一款手機,已完全支持13.56MHz標準技術,預計中移動將會在今年年底推出這兩款手機配套的手機錢包產品。

  技術突破只是時間問題,但SIM卡改造所帶來的相關成本由誰承擔,SIM卡安全空間的管理權是否要交給金融機構,新卡由誰負責分發以及終極的安全由誰負責⋯⋯很多問題等待解決。

支付寶怎麼「玩」

  在運營商和銀行之外,擁有7.5億個賬戶的支付寶是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中最大的移動支付玩家。目前,支付寶移動設備客戶端的應用激活量和月度活躍用戶已達千萬級。移動支付在支付寶交易筆數的佔比,也由去年的1%-2%升至今年的10%。預計2013年年底將超過20%。

  通過支付寶完成的移動支付交易,主要來自手機端的淘寶,或其他電商以及個人金融業務(如信用卡還款、手機繳費等)。很多PC端賣家未來會越來越多地以「獨立應用」的形式進入移動互聯網,即用戶會越來越多地看到各種網購主題的手機客戶端的出現,支付寶將針對這些賣家提供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但支付寶更大的野心是,要將其支付通路落地於各種線下支付。「我們對產業鏈沒什麼話語權,所以我們參加討論時只提出了一條要求,希望技術標準能夠開放,全社會所有有資格的企業都可以參加討論。」一位支付寶公司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在近場支付應用上,支付寶希望有機會在運營商把持的SIM卡中,申請開闢與支付寶相關的業務區域,從而讓支付寶也有一個賬戶載體,用戶拿著這個賬戶實現線下支付。

  「我們著重想的還是線下,但不會去跟銀行POS機搶生意,因為POS機體驗很好。支付寶要思考的方向一定是那些目前環境下支付體驗不夠好的場景,重點解決那些線下傳統支付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支付寶移動產品部資深總監許吉表示,在近場支付遊戲規則尚不明確的當下,支付寶在移動支付的研發主要基於「遠程在線支付」,各種產品創新主要圍繞二維碼展開。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央行一直忌諱支付寶進入「線下支付」,即用戶用支付寶賬戶而非銀行卡賬戶完成線下交易。支付寶之所以強調二維碼的價值,只是規避央行監管限制所打的一種擦邊球。「二維碼是個好東西,未來一到兩年內一定會滿天飛。在產品上印一個二維碼,用戶拿手機一掃瞄就會自動跳轉至快捷支付通道,完成購買。」許吉認為,從遠程在線的角度切入移動支付,目前看來還沒有超越二維碼的技術。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2013年後,500元左右的雙核安卓智能手機會像當年的山寨機那樣,在全國迅速普及,而運營商的3G上網通路也會變得越來越方便實惠。硬件環境的不斷提升,將讓更多的人認同「一個實時在線的社會」,到那時,線下支付和線上支付的區隔將變得越來越模糊甚至無關緊要。

  目前,支付寶針對出租車、商舖等各種線下支付場景設置的業務推廣團隊只有幾十人的規模。許吉告訴財新記者,未來支付寶將不會增加太多人力開支,而會採取與美團、大眾點評等網站分成合作的模式,發展線下支付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75

匯豐或支付18億美元和解洗錢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414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匯豐或支付18億美元罰金,就洗錢問題與美國執法部門達成和解。消息人士稱,雙方可能達成暫緩起訴協議,和解協議最快可能在下周宣佈。

一名匯豐發言人說:「我們將配合美國當局的調查,這些協商內容保密。」

匯豐11月5日曾表示,已經撥備15億美元,用於應對可能的罰款。但匯豐CEO Stuart Gulliver說,費用可能更高。

美國檢察官們希望禁止不法資金在美國銀行中流動,匯豐罰款事件將反映出美國當局的決心。

匯豐此前稱,它可能面臨刑事指控。不過,在類似的美國調查案件中,只要公司承認錯誤,那麼最終結果通常會是:達成暫緩起訴協議,公司交納罰金並清理其合規體系。而如果公司再次違規,那麼美國司法部將進行起訴。

而美國財政部前執法官員Jimmy Gurule說,暫緩起訴協議會引發人們質疑,匯豐是否只需要支付一筆罰款就夠了?他說,這將是「對刑事司法系統的嘲弄」。在Gurule看來,唯一能引起銀行注意的辦法就是起訴個人,這將對那些漠視法律的人起到威懾作用。

今年,美國參議院報告披露了匯豐為墨西哥毒販洗錢細節。美國當局稱,匯豐沒能做好防範工作,導致全球恐怖分子和販毒集團利用其分行,將「黑錢」帶入美國金融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09

馬云進行第二次股權回購,支付寶又回歸VIE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959.html

2012年9月18日,阿里用71億美元回購雅虎所持有其20%股權。同時,阿里還需一次性付雅虎5.5億美元技術服務費。此外,雅虎還給了阿里在2015年底前上市便可再回購10%股份的權利(若再回購,雅虎還持10%)。當然,阿里也可以選擇不回購這10%股權。

但阿里決定繼續回購了。2013年3月,阿里計劃再融80億美元,拿出其中的40億美元來回購那10%的股權。

為了以低價二次回購,做低估值,馬云將第一次回購中,5.5億美元以一次性計在了阿里2012年Q3的頭上,但雅虎的財報顯示,這筆收益是分N年期來確認錄入的,雅虎在財報中還聲明了這部分受益是未來期限。

如果單純的來看這第二次回購,必要性就會打些折扣,理由是:1、第一筆回購已解決了最核心的投票權問題(阿里、雅虎、軟銀三方投票權為2:1:1);2、在上市前再回購10%股份的代價是,要找新的債主借錢,這就意味著,要麼給新的債主股份,要麼又生出來一大堆貸款利率,這些都是多出來的成本;3、如果不進行第二筆回購,阿里集團上市後,雅虎也會從二級市場套現。因為,現在的雅虎需要錢。

那為什麼還要二次回購呢?答:為了儘早建立起阿里的金融帝國,並提前解決產權問題。

來看近來支付寶的動作,首先是將支付寶劃分為3個事業群:共享平台事業群、國內事業群、國際事業群。

而後,將拆出來的3個事業群,加上阿里金融、「三馬」公司,裝入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阿里金融搞小貸和擔保,「三馬」搞保險,原有的支付寶搞支付。

阿里金融,由阿里集團70%控股。「三馬」,由阿里集團20%控股。而支付寶分拆的3個事業群,是獨立於阿里集團之外的,不在阿里集團產權之內。

那「多國」部隊融在一塊,產權如何呢? 如果阿里金融和「三馬」與支付寶一樣私有化,那麼又得簽訂一份補償條款。

按照今年3月,阿里金融公司實現日均利息100萬人民幣計算,阿里金融2013年收入就是3.65億人民幣,5800萬美元,阿里集團來阿里金融的收益為5800*70%=4060萬美元,不算多。「三馬」的收益目前還無法計算。但這兩項未來收益將是很大的。馬云會在二次回購的條款中,將私有化的賠償補充進去麼?

而如果不打算將上述二者私有化,那麼,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將是一家浙江阿里巴巴(支付寶轉移後的殼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的合資公司。如此一來,支付寶就又回歸VIE架構了。

今年1月,支付寶日交易額已達60億元人民幣,年交易額2萬億,按支付寶對大型電商平均0.4%的費率計算,支付寶2013年收入在80億人民幣以上,約12.7億美元。

馬云將支付寶劃分為3個事業群,也有產權上的考慮。

3個事業群加上阿里金融和「三馬」,5個事業群,若將阿里金融再按小貸和未來的擔保業務再劃分,就是6個事業群。事業群越多,分母越大,就越分攤阿里集團對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的股權。阿里集團越少持有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的股權,流失給雅虎的權益就越少。

如果上述6個事業群是並行關係,那麼,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將由阿里集團持股70%*(1/6)+20%*(1/6)=15%。雅虎從中吸取1.5%。

從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到阿里集團分拆25個事業群,到新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近一年來,阿里組織騰挪不斷。前兩者的邏輯是,做大阿里巴巴集團的上市整體市值;後一者,則是確立電商平台之外的金融阿里。

猜想:待阿里集團上市後的若干年,阿里還會不斷的架構調整,這時,與雅虎的產權問題將徹底不存在,阿里集團將成為一個不斷孵化上市公司的控股平台,把天貓、以及其它20多個事業群不斷的送上市,集團自身私有化。同時,集團也會增持阿里金融,把後者送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58

國泰君安入場大額支付

2013-03-25   NCW  
 

 

市場格局將發生微妙變化,券商的客戶資金管理不再必須和商業銀行對接◎ 本刊記者 楊璐 文yanglu.blog.caixin.com 證券公司的創新如火如荼,如今瞄準了清算方式。

財新記者獲悉,國泰君安證券公司(下稱國泰君安)已獲得央行批准進入大額支付系統,成為首家進入這一系統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大額支付系統中向來只有各類銀行,國泰君安此次加盟,將賦予自身更多開展銀行類業務的可能性,市場格局就此發生微妙變化。

“證券公司進入大額支付系統意味著證券公司可以不再通過銀行進行清算,跨過銀行的二級清算系統,直接步入央行的一級清算系統, ”一位央行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對券商來說,省去的不僅僅是在銀行存管清算的手續費這 麼簡單。 ”證券公司在央行開立賬戶,意義深遠,證券公司將就此擺脫單一證券業務,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對銀行渠道的依賴,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是券商進行支付清算後,客戶資金的安全性能否保障?

據國泰君安內部人士介紹, “加入大額支付系統後,結算資金還是採取第三方存管模式。變化的只是清算方式,資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

特許參與者入場

大額支付系統(HVPS) ,是央行為信用社、商業銀行以及非金融機構和特許參與者與央行之間的支付業務提供的最終資金清算系統。

大額支付系統處理各家銀行發起的大額支付業務、特許參與者發起的即時轉賬業務、中國人民銀行會計營業部門發起的內部轉賬業務等。

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批量支付系統(BEPS)共同組成了現代化支付系統,大額支付系統採取逐筆實時處理支付業務,全額清算資金。

在系統正常運行情況下,一筆支付業務從支付系統發起到支付系統接收行的時間為實時到達,這樣就徹底改變了電子聯行系統“天上三秒,地上三天”的狀況。

大額支付系統中的 “大額”是指規定金額起點以上的業務,目前“大額支付系統”規定的金額起點是0元,也就是說所有的貸記支付業務都可以通過大額支付系統處理。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第六條, “銀行是支付結算和資金清算的中介機構,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其他單位不得作為中介機構經營支付結算業務。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國泰君安此次進入大額支付系統的身份正是“特許參與者”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 “對非銀行金融機構來說,通常在央行沒有直接賬戶,都是通過它們的開戶銀行在央行進行集中結算。 ”證券公司加入大額支付系統,可以實現資金賬戶與所有商業銀行的資金轉賬,以此為基礎實現更多的資金支付服務,提高客戶跨市場投資的效率和綜合理財的資金結算效率。

最直接的作用是對那些投資多個金融品種的投資者,資金在不同賬戶之間的劃轉不用像過去那樣,必須要經過交易機構和銀行兩道手才能完成,而是由券商直接在央行大額支付系統進行清算,這種個人資金在證券、期貨等賬戶間自由便利的劃轉,大大減少了交易時間和交易成本。

根據清算業務規定,國泰君安需在央行和登記結算公司存放一定比例的清算備付金,作為相關業務清算的頭寸。

這部分資金來源於客戶資金。

“證券公司加入大額支付系統,就可以通過支付結算功能,獲得市場上更多的客戶。證券公司也可以趁著銀行利率市場化尚未充分開展之前,完善支付功能,來挑戰銀行的市場佔有率,擴大資產占比。 ”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鱗對財 新記者說。

金鱗同時還表示, “雖然長期來說,進入央行大額支付系統是一個機會,但當前使用券商賬戶仍不如銀行賬戶方便。因為券商的營業網點比銀行少,信用度也較銀行差。不過券商已在全方位布局,希望能為客戶提供更便利服務。 ”

退而求其次

據財新記者瞭解,國泰君安申請進入央行大額支付系統曾經有兩個方案,目前採用的是第二方案。

“第一方案更為激進,除了要進大額支付系統,還要在央行開戶。這個方案報上來很快就被否定了, ”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 “這次批復的是第二方案。 ”“在央行開立賬戶與當前許多法規產生衝突,所以我們讓國泰君安修改了方案。先讓他們首先進入大額支付系統,先解決他們內部賬戶的清算問題,開立賬戶一事暫緩討論。這樣各種風險相對可以控制。 ”上述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說。

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中,沒有支付結算和資金清算的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法》更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立賬戶並提供清算服務,不得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賬戶透支。

“這些法律法規限制短期內難以突破,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 ”上述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說。

早年間證券公司有在央行開戶的歷史,但那時缺乏必要的監管和規範,各類案件層出不窮,這促成了1993年中國金融明確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監管思路。央行也對證券公司在央行開立的賬戶做了集中清理,不再有任何非銀行機構在央行開立賬戶。

綜合理財賬戶

為了充分發揮入場央行大額支付系統的直接作用,國泰君安將推出針對全領域的綜合理財賬戶。

國泰君安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擬推出的這種綜合理財賬戶,可將現有客戶的證券資金賬戶、期貨資金賬戶、信用資金賬戶、資產管理賬戶等各類一併管理起來。同時,綜合理財賬戶具有跨行支付功能,實現客戶“一鍵登錄,綜合理財” 。

具體到投資者操作層面上,既可買賣股票,還可通過它買到其他理財產 品,客戶的資金不用從證券賬戶回到銀行賬戶就可以直接轉至期貨賬戶或者其他賬戶,直接完成上述交易。

據瞭解,綜合理財卡早在2012年就已經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現在就等技術方面(接入央行大額支付系統)成熟之後,該卡就可以正式推出了。

林采宜對財新記者表示, “對券商的客戶來說,資金的黏性度便提高了。

客戶的資金可以一直留在證券賬戶上,想買什麼產品都可以一鍵通過這個證券賬戶及時買到。這樣一來,客戶資金的理財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路徑更短。

本來需要通過銀行轉賬才能完成的交易,現在直接走這個綜合理財賬戶就可以辦到。 ”根據現行操作流程,投資人在證券公司開立的證券資金賬戶只能進行證券交易,不能購買除股票之外的其他理財產品比如期貨合約、信托計劃等,如要購買其他理財產品,需將資金轉出證券賬戶至綁定的銀行賬戶,再轉入其他交易賬戶。

這種複雜的操作方式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嚴重影響投資效率和投資收益。加入央行大額支付系統,從技術上完成了資金在不同理財賬戶之間順利流轉,與銀行轉賬功能類似,同時還具備支付功能。

“綜合理財賬戶將極大地方便投資者進行跨領域交易,尤其對跨市場跨產品交易頻繁的投資者來說,在便捷的同時,大大提升了投資效率和投資收益。 ”林采宜說。

在國外,證券公司設立一站式資產管理賬戶的成功案例很多,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已成為金融業發展的趨勢 所在。美銀美林的現金管理賬戶CMA,將客戶的一般結算賬戶、信用卡賬戶和證券投資者資金賬戶融合在一起,集證券交易、資金存取、消費結算、轉賬支付、融資等多種功能為一體,頗受客戶歡迎。

支付創新

不少券商都在積極研究跟支付功能有關的創新。

2012年11月,光大證券率先推出證券資金消費支付服務,即客戶可通過證 券資金賬戶進行購物消費。光大證券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首期為客戶提供互聯網購物消費服務,客戶可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使用其證券資金賬戶的資金進行支付,目前還處在試運行階段。

目前在網上開設金融超市以銷售基金或者理財產品的券商已有三家。

華創證券的網上商城、國泰君安的網上商城以及華泰證券的漲樂網。其中,華創證券的網上商城的金融產品較少,主營奢侈品、手錶珠寶、化妝品、服裝皮包等。

華創證券和華泰證券網上商城里的產品均可通過證券賬戶里的資金支付。

華創證券通過證錢支付功能實現,即用戶可以將自己證券賬戶里的現金轉移至電子錢包中用以支付商品費用。

目前只有華創證券的股民賬戶方可選擇“證錢支付” 。國泰君安網上商城里的產品暫時只能在網上預約,尚不支持直接使用證券賬戶進行支付。

光大證券的證券賬戶網上支付,是與第三方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客戶在網購進行付款時,除了選擇常規的銀行卡和信用卡,還可以選擇用證券賬戶付款。

金鱗說, “光大證券的網上消費支付的支付結算是交由第三方支付做的,未來除了自己的客戶,其他客戶也有進入這一支付系統的可能,發展空間很大。華創、華泰、國泰君安網上支付目前只能面對自己的客戶,通過證券賬戶劃轉即可。 ”“網購是支付的一個重要功能,客戶是希望賬戶能夠實現的是轉賬、支付、查詢、還款、網購、交水電氣等等,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是商家創新的原動力。 ”

網絡爭奪

證券公司大力拓寬網上支付渠道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擴大其業務範圍,當前最為現實的就是在通過網上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銷售基金。

3月16日,證監會發佈了 《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下稱《暫行規定》 ) ,允許第三方電子商務機構開展基金銷售業務。

《暫行規定》明確,基金交易賬戶開戶、宣傳推介、基金份額的申購(認購)和贖回、相關投資顧問咨詢和投訴處理等基金銷售服務應當由基金銷售機構提供。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可以為基金銷售機構開展基金銷售業務提供輔助服務,同時,須向中國證監會備案,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自行開展基金銷售業務的,其經營者也應當取得基金銷售業務資格。

目前,金融銷售渠道高度壟斷在銀行手中,銀行在為理財產品代銷上收取很高的費用,業內尾隨傭金的收取普遍占到50%。比如一個基金公司一年發100億元的產品,可能會給其帶來1億元的收入,但這1億元收入中的一半都是要交給銀行的,並且每年都須支付。因此,很多基金公司和券商在這方面都不堪重負。

一位業內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現在的金融渠道非常賺錢,銀行作為金融渠道的壟斷巨頭還是非常有優勢的。

通常,金融渠道又分為電子渠道和物理渠道兩種。比對銀行,券商的物理渠道即營業部少之又少,所以券商現在正在著力拓寬電子渠道來經營自己的金融產品,網上商城就是當前各家券商努力拓展的突破口。

“我們希望做網上營業廳,實際上是把經紀業務轉入到互聯網,做線上直銷經紀業務。 ”海通證券有關人士表示。

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此前公開表示,證券公司即將失去牌照保護,業務範圍也會大幅拓寬。在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的背景下,創新發展是證券公司勝出的惟一選擇。

王東明表示,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證券行業將分化為專業化的 “精品店”路線與綜合化的 “大商場”路線。券商在賣“水果”的同時,也要提供個性化的“水果色拉” 。

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中信證券去年也曾有意申請加入央行大額支付系統,但在綜合考慮加入大額支付系統之後的業務前景後,決定暫緩加入。 ”而國泰君安的現任董事長萬建華為中國自主的銀行卡支付清算系統中國銀聯的創始人,國泰君安在這項新業務上率券商之先,則不足為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96

動了誰的奶酪?證監會:支付寶「餘額寶」違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113.html

支付寶剛剛對此回應稱,支付寶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主管部門的相應要求。餘額寶業務不會暫停,用戶的利益會得到充分保障。

支付寶17日推出了一款「餘額寶」的新服務。通過餘額寶,用戶在支付寶網站內可以直接購買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這也是去年5月份支付寶獲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後,在基金業務上的一大動作。餘額寶首批的基金產品提供方為天弘基金。根據官方數據,餘額寶上線後的用戶數已突破100萬。不過,這一基金業務正式推出不到一週,就被證監會點名稱其違規。

根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說法,「餘額寶」本次違規主要出現在賬戶備案環節上。根據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結算資金管理暫行規定》第九條,基金銷售結算專用賬戶開立人應當自銷售賬戶開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有關監督協議和賬戶信息報中國證監會及賬戶開立人所在地派出機構備案。

而根據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第七十八條 ,基金銷售機構和基金銷售相關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基金銷售活動的,應當報相關部門進行網絡內容服務商備案,其信息系統應當符合中國證監會基金銷售業務信息管理平台的有關要求,並在向投資人開通前將基金銷售網站地址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稱,餘額寶中有部分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並未向監管部門進行備案,也未提交監督銀行的監督協議,違反了上述兩部法規中的相關規定。監管部門已要求支付寶對未備案的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進行補充備案。如果支付寶逾期未進行備案,將根據相應法律規定進行調查處罰。

儘管如此,證監會對於支付寶「餘額寶」仍舊表達了肯定態度。上述新聞發言人表示,餘額寶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理財選擇,是「市場創新的積極探索」。證監會支持市場創新發展,並為其提供製度保障和寬鬆環境。

支付寶「餘額寶」推出以來就面臨爭議。除去支付寶涉足基金業務這一話題外,餘額寶在宣傳資料中一直強調基金的收益,而未對基金投資風險做出提醒,被指誤導性宣傳。支付寶資深高管總監曾對此在微博做出公開回應,表示將把餘額寶的風險提示放置在產品更醒目的位置。

從「阿里小貸」到「餘額寶」,阿里巴巴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嘗試一直在繼續,馬云也從不掩飾自己對金融領域的興趣。《人民日報》今天也刊登了馬云的專訪文章,馬云在專訪中這樣說道: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李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3

阿里CEO回應IPO:支付寶不會裝入上市公司 最後拍板還得看馬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936.html
 導讀:即便港股表現疲弱,如果阿里巴巴要上市的話,最終還是可以成功募集巨額資金的,且估值也絕對不會便宜。阿里巴巴如果能在香港上市,憑藉公司在內地市場的地位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香港市場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

最近市場上關於阿里巴巴上市的傳聞層出不窮,港股和美股市場都在爭奪這個今年的集資巨頭。而阿里巴巴新任首席執行官(CEO)陸兆禧昨日現身香港,與媒體見面,引發市場的無限猜想。

陸兆禧表示,阿里巴巴上市時間表和地點都還未確定,現在想先將當前的業務做好,而集資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之後收購新的有潛力的業務。

IPO仍待馬云拍板

有媒體日前報導,阿里巴巴的集資額有望高達150億美元,市值可達700億至800億美元,與去年募資170億美元的Facebook(臉書)不相上下。而為了爭奪這塊巨大的「蛋糕」,港交所管理層在與阿里巴巴管理層會面時,曾建議阿里巴巴在香港同步發行人民幣和港幣股份,並詳述了在香港發行「雙幣雙股」的好處。

對於上述報導的內容,陸兆禧並未正面回應,稱「自己也是剛看到報導」。他表示,元論是港交所或是美國交易所,都可以選擇,過去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公司對香港市場已經很熟悉。不過,如果在美國上市,影響力可拓展至全世界。根據雅虎與阿里巴巴的協議,阿里巴巴需要在2015年12月31日前啟動「合格」的IPO,上市地點只能在港交所、美國交易所,或在特定情況下在內地上市。陸兆禧指出,上市的時間、地點要相信公司財務團隊的專業部署,而最終有決定權的還是公司董事局主席馬云。

陸兆禧表示,不會為了短期利益而耽誤上市事宜,希望上市可以幫助阿里巴巴的業務往希望的方向發展。即便阿里巴巴並未公佈其上市時間表,阿里巴巴現有業務似乎對資金也並不是那麼飢渴,陸兆禧表示,如果只是現有業務的發展,公司現金還是非常充裕,「但有很多東西想買,買就需要錢。」陸兆禧在記者會上如是說。若上市募集得來的資金,還是會用來收購有潛力的業務,構建互聯網的大版圖,他相信上市後可以給阿里巴巴更多投資選擇。

支付寶不會裝進去

國信證券電子通訊行業分析師範陽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最終阿里巴巴選擇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極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避免中美監管上可能發生的「摩擦」,預計其今年年底前就會上市。

但今年以來,香港股市表現平平。京華山一研究部高級分析員譚思晉認為,即便港股表現疲弱,如果阿里巴巴要上市的話,最終還是可以成功募集巨額資金的,且估值也絕對不會便宜。阿里巴巴如果能在香港上市,憑藉公司在內地市場的地位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香港市場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

而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早前表示,目前港股市盈率僅為9倍,對於科技股而言,至少需要等到市盈率回升到12至13倍的時候,上市才能得到合理估價。根據雅虎與阿里巴巴的協議,需要IPO發行價較阿里巴巴回購雅虎股份每股價格溢價110%,所以需要等待市場回暖時才能考慮上市。

阿里巴巴B2B業務曾於2007年登陸港交所,融資116億元,一度刷新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歷史規模,股價最高達到41.8港元,但後來卻跌破發行價,一直在低位徘徊。直至去年2月,阿里巴巴向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上市公司股份,而這一價格與2007年其IPO的價格是相同的。 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B2B業務正式退出港交所。

在退市後不久,已有分析指阿里巴巴退市是為了將集團整體包裝上市,而此次阿里巴巴捲土重來,上市公司卻並非包含集團所有業務。目前,阿里巴巴旗下擁有的業務有支付寶、淘寶網、阿里巴巴B2B、阿里云OS等業務,「集團還是希望將最賺錢最有潛力的業務放在上市公司裡面。」陸兆禧說。但是,對於支付寶這種小微金融業務,還處在嘗試階段,都不會包括進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