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力拓採購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5/5NNDE3XzQ1NDM5NQ.html

英澳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to)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也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採購。

近兩年,力拓頻頻與中國企業簽訂採購合同,對華採購預算也攀升至15億美元,這一金額相當於去年力拓總利潤的25.8%。

作為一家集鐵礦石、鋁、煤、鑽石、銅等多種金屬為一體的礦業巨擘,力拓的採購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業,產品覆蓋礦車、環保設備,以及礦山建設所需要的相關設備。

力拓這一計劃可謂用心良苦。2009年「力拓案」之後,力拓如何修復並深化與中國的關係,成為力拓董事會的重要任務。如今,力拓已彌補與中國關係的裂痕,並且重新與中鋁開展實際業務層面的合作。

但繼續深化與中國的關係,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中國製造業尋求轉型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鏈變局,給力拓提供了機會。

近 年來,中國製造業渴望通過融入國際供應鏈來推動產業升級,但一直苦於國際製造巨頭對產業鏈的牢牢掌控。2008年金融危機不但打破了原有的供應鏈條,還使 得中國的製造業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大幅縮小,加上中國在礦山設備上早有積澱,很多礦山設備的製造水平已全球領先。

金融危機後,跨國公司更加注重在採購環節控制成本、監督質量。力拓方面也直言不諱,「相比於其他國家市場,從中國採購設備,至少能讓力拓降低20%左右的成本。」

與其他跨國公司不同的是,力拓將在華採購計劃巧妙地嫁接到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上。艾博年一直強調,力拓和中國的關係不僅侷限於供應商和客戶的關係,而是著眼於長遠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個關係是建立在各方受益的基礎上」。

很少有跨國公司的CEO能將這些俗套的外交辭令講得情真意切,但艾博年實際上是直擊問題的核心。力拓的金屬產品組合中,大部分產品需求最旺盛的地方在中國。

力拓在中國選擇的設備供應商在國際上名不見經傳,比如湘電集團、大連碧海環保設備公司,但這些公司又在某些設備的製造上獨具優勢,且成本低廉。

力 拓希望在嚴謹調研、控制成本、漸進式合作的前提下,將中國的製造企業推向世界市場,實現其「各方受益」的願望,這也迎合了大部分中國製造商的願望。湘電集 團董事長周建雄難掩興奮之情:「與力拓聯手,不但贏得了和世界著名跨國公司的合作機會,也可以將湘電的產品推向發達國家的市場。」

(鄧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02

宜家「逼」走供應商 售價260元窗簾採購僅50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2/2MNDIwXzUxOTc2Mg.html

低價策略,是全球家居巨頭瑞典宜家(IKEA)中國戰略的一大重點。根據計劃,宜家產品的銷售價格平均每年需降低2%~3%,過去8年,宜家曾成功將全部產品的價格降低了超過20%。2011財年,其產品價格降幅亦達到2.6%。

雖然價格一再降低,但並非所有人都為之叫好。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厚成木業有限公司(下稱「厚成木業」)董事長宋士厚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他們終端產品降價,是用不斷壓榨我們來換取的,為宜家代工根本賺不到錢。」

黑龍江耐力木業集團(下稱「耐力木業」)董事局主席曹躍偉舉例稱:「以窗簾為例,我們為宜家代工的產量佔到宜家全球的60%左右,他們的採購價在50多元/平方米,而售價卻在260多元/平方米。」

正因為此,在與宜家斷絕關係後,由十幾家宜家代工廠聯合推出的一個宜家「翻版」品牌——嘉宜美大型家居連鎖商超正在低調佈局。

低價供貨

曹躍偉還是宜家供貨商聯合會前會長,他所在的耐力木業是為宜家代工的第一批中國廠商之一。

2006年,宜家與耐力木業協商,協助耐力木業建一個年產5000萬美元的車間,並稱訂單產品能夠滿足新車間供貨。

一位家具行業的資深人士透露,宜家通常會為合作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幫助其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前提是必須保證低價供貨。

2007年,新車間投產,但按照宜家的質量和價格要求,生產成本實在太高。曹躍偉說:「事實上,宜家對國內很多代工廠使用這種做法,吃不消的廠子自然就倒閉了。」

好在耐力木業為宜家代工的產品數量不算太多,佔公司總產量的40%左右,還可以借助轉產來度過危局。

但厚成木業就沒那麼幸運了。厚成木業在此前的13年一直為宜家代工,生產各類家具,宋士厚稱:「去年12月份起,宜家以質量問題為由單方面停止了厚成木業的供貨和貨款。」

宜家曾給厚成木業貸款60萬美元,用於原材料採購及設備更新,規定按訂單出貨,每月20日扣除4萬美元,利息累加。然而,宜家在今年1月5日就把本應1月20日扣除的貸款提前扣除了,剩餘的款項也沒有支付。「這直接影響我們在春節前給100多名工人發工資的問題。」

讓宋士厚不解的是,在停款的基礎上,宜家指厚成木業「有膠縫,有些節子大,質量差,並有可能造成輕微傷害」,並提出索賠,「我們給宜家出階梯凳已經13年了,從來沒有出現過質量問題,而且我們的產品至今還擺在宜家家居的貨架上。」經多次協商,此事雙方至今仍未談攏。

曾在宜家採購部工作過7年的MaxHe對記者稱,宜家進行質量檢測的是一家叫做SGS第三方驗貨機構,驗貨費用由中國供應商承擔,而驗貨標準是由宜家提供的,「很多供貨商不滿意這種霸王條款式的檢測方式。」

「地板」利潤

雖然是奉行低價策略,但宜家中國的代工廠普遍認為,宜家產品依然是暴利。

因此,從2011年年初,為宜家代工16年的耐力木業與宜家解除了供貨合同。不止耐力木業一家,在中國已經有十多家宜家的代工廠終止了與宜家的合作。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廠家負責人對記者稱,前年國家對外貿出口企業實行退稅政策的第二天,宜家採購部門就通知代工企業,因為退稅政策,價格還得下降。

「我們90%以上的產能為宜家服務,但包括退稅在內的利潤還不到5%。」宋士厚對記者說。

剛 剛上市不久的浙江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603008.SH,下稱「喜臨門」)很有代表性。根據招股書,2002年,喜臨門取得了宜家合格供應商的資 格,並成為亞太地區唯一一家主力床墊供應商。報告期內,宜家是公司最大客戶。2009年~2011年公司向宜家銷售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045.56 萬元、23871.35萬元和28437.97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92%、35.63%、33.93%;同期,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依 次為60228.60萬元、67007.09萬元和83824.16萬元,淨利潤分別為7038.83萬元、8056.90萬元和8787.06萬元。可 見,在營業收入大增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有限。

一份券商數據顯示,國內為宜家代工的企業平均利潤率在5%左右,而非代工企業利潤率高的在40%以上,低的也差不多在15%左右。

代工商「單飛」

一位家具業人士稱,為宜家代工的企業大多只求名,不求利,「為外資巨頭代工,因為各方面要求高,比如管理體系和質量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企業的知名度,是一種光環效應。但在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的行情下,沒有利潤讓企業活得相當不易。」

鑑於此,曹躍偉聯手國內十餘家宜家原代工廠創辦了嘉宜美家居,嘉宜美的大部分產品風格都與宜家相似,同樣,宋士厚也表示,厚成木業創辦了寒木春華品牌,也有部分產品風格與宜家相似。

「依賴廉價勞動力和外部代工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向自主品牌的轉型是必經之路。」曹躍偉對記者說,為外資企業代工,每當遭遇不公平糾紛時,代工廠們都很難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截 至記者發稿,宜家方面尚未回覆記者的採訪。但在2012/2013新財年發佈會上,宜家集團中國區零售副總裁任偉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宜家中國約有 25%的產品與本地品牌合作,即與超過350家本地供應商保持關係,因此,每年產品價格即使下降,銷量的增長也會使供應商利潤在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增 長。攝影記者/王曉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69

採購,跟你想的不一樣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23
如果有人跟你說「我是做Sourcing的」,你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來把這個單詞轉換成中文,然後再跟對方確認,而不像「我是做HR」的,「我是做Marketing」的,或者「我是做Sales」的一樣,基本不需要通過腦電波就心領神會了。


  儘管在英文表述上,做採購的流行度不算太高,但並不影響這個職位的重要程度。接受《第一財經週刊》這次採訪的資深業內人士和專家都用「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採購就是把一個idea變成一個產品的過程。」美國Target全球高級總監葛維奇說,他負責Target自有品牌在中國區的採購。所以採購是產品 設計和產品銷售之間的橋樑,沒有採購意味著公司沒有產品可賣。「產品是公司的核心,採購基本決定了公司以什麼樣的價格賣什麼樣的產品。」Gap高級採購胡 雋說。所以,如果說HR基本決定了公司的軟實力—員工的話,那麼採購絕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硬實力—產品。


  但有多大的權利就意味著有多大的責任。在採購的工作內容中,成本和庫存是兩個關鍵詞,對兩者的控制也成為了他們壓力和成就感的主要來源。前者直接影響 到公司利潤,後者直接影響到公司資金周轉—除了公司CEO,可能沒有哪個職位比採購到總部的出差和與總部的溝通更多的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由於連接了生產和銷售,採購需要與公司的很多職能部門打交道,包括外部的供應商,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去平衡很多的因素,但也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A.採購工作做些什麼?


  在所有與生產相關的行業中,採購都非常重要。這些行業大致分佈在工業製造、零售和快消,採購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選擇供應商、採購貨品、控制庫存。在我們 熟悉的汽車、能源、電子、食品、服裝和零售物流等行業,以上這些流程環節都和成本相關,在公司財務報表中的直接體現便是「毛利率」。


  ⊙主要工作內容


  「採購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戰略採購,就是sourcing service,一種是日常採購,較少跟生產過程產生關係,更像我們通常所說的buyer。」蘇敏在科銳國際人力資源公司負責工業製造行業的獵頭和管理諮 詢工作,她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前者的主要工作內容在於根據公司需求選擇和開發合適的供應商,這就需要對所在行業全球資源的分佈狀況和整個市場有大致的 瞭解;後者的工作重心是給供應商下訂單,跟蹤訂單,確保供應商能夠按時交貨。


  但不同行業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點有所不同。「我們和其他行業採購的最大區別在於對整個產品生產的控制, 必須要保證產品質量符合公司要求。」葛維奇說。胡雋則認為相比其他行業,服裝行業是受季節性影響最為明顯的一個行業,也是產品更新速度比較快的一個行業。 「我們的工作內容可以按時間點分為季前、當季和季後。但最重要的是控制庫存,所以要緊盯銷售數字。」


  ⊙需要平衡的因素


  由於處於整個供應鏈的起點,採購和這個鏈條上的所有部門都會發生關係,比如物流部、計劃部、產品部,甚至是與供應鏈沒有什麼關係的財務部。如果以跨國 性的服裝零售為例的話,就是胡雋所說的—「計劃部往往只看到中國市場的數據,而忽略全球市場的流行趨勢,我們就需要去做很多的說服工作。」而在所有行業, 公司的採購預算、增長目標以及利潤率都是財務制定的,採購必須在預算之內做出最優方案。


  對於和外部的溝通,採購經常面臨的一個難題是質量和價格之間的平衡。「這就跟公司風格和公司需求相關了。」蘇敏說。

 

B.什麼人適合做採購?

  

    ⊙入行要求


  職業道德


  任何崗位都需要遵守職業道德,而對採購來說更能被明顯感覺到。「必須要能夠忍得住誘惑,否則影響到的將是你在整個行業的聲譽。」蘇敏說。她曾經遇到過 因為職業道德問題而被公司解僱的採購。「這個圈子很小,隨便一打聽就知道了。即便你再有能力,別家公司也不願意聘用你。」


  溝通能力


  如何把公司的需求準確地傳遞給供應商,並談個好價格;如何把中國市場狀況和需求清楚地表達給公司的Global團隊,並獲得總部的支持;如何爭取到物 流、計劃等供應鏈上的其他部門的配合,這都是對採購溝通能力的考驗。「採購必須要有極強的溝通能力,甚至可以說是說服力。」博世全球採購和物流總裁Kal Nowak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但也需要與人為善、尊重對方的合作精神,不能輕視別人、以為自己是最好的,這種合作態度對於一個跨國公司來說尤其重 要。」


  基本的財務知識


  採購的最終目的是控制成本,爭取公司利潤最大化。通俗點說,就是要讓財務報表好看。這就需要採購能夠看得懂報表,懂得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能夠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


  英語能力


  做採購,英文溝通能力特別重要,「因為越往上做,英語溝通能力越重要,跟Global的溝通越來越多。」蘇敏說。胡雋也在採訪中說道,採購部門是除了公司CEO之外,最經常往美國出差的,一年至少四次。


  瞭解認證標準


  在安排產品生產過程中,採購要不斷和供應商溝通,確保產品質量達標,有時是國家標準,有時是國際認證標準,這需要採購對這些標準有一定的認知和瞭解。


  ⊙進階要求


  創造力


  一個優秀的採購需要持續不斷地保持創新。這種創新體現在對採購貨品的創新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創新上。對於服裝行業來說,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你採購的貨品是否有足夠的新鮮度,貨品組合是否有創意,能否吸引顧客到店消費。


  敏感度


  一方面表現在對整個行業流行趨勢的把握,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整個行業可能遇到的問題的預見性。「面試時,我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你對目前我們店舖中的貨品有什麼看法,」胡雋說,「這往往一下子就能看出來你對時尚的敏感度。」


  專業知識


  在類似化工、機械、電子、醫療等專業化程度高的行業,公司往往更希望由有一定行業知識和技術背景的人來做採購。採購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大多體現在對產品 工藝知識和工業流程的瞭解,這往往會影響到你在價格談判中的主動權。總的來說,採購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存在彈性空間,可高可低,但不能一無所知。

 

C.當下做採購的挑戰

 

  ⊙行業大環境


  在任何時候,採購都面臨著成本控制壓力,就像Sales被時刻要求提升銷量一樣,採購總是被要求不斷地降低成本。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這種壓力 會更大,比如現在。葛維奇覺得整個中國外貿和生產的環境不夠成熟,他們現在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是勞動力成本在顯著上升,成本優勢正被蠶食。同時,產業升級 還不夠快,供應商在自主設計、用創新去滿足客戶需求方面還比較差,而客戶其實很希望供應商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東西。


  ⊙個人


  胡雋在採訪中談的更多的是個人所面對的工作壓力。「因為我們每一季的產品採購大多是提前10個月就開始準備,一個採購可能同時會做3個不同季節的採購 工作,工作量非常大,需要你的腦子不停地切換。」除此之外,與Global團隊的溝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需要儘可能詳細地說 明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比如「中國人不戴綠帽子」。


D.如何衡量採購業績?


  雖然不像做Sales那樣可以用銷售數據直接衡量工作業績,更為直觀的量化標準主要是成本控制率、訂單按時交貨率、庫存控制率以及質量達標率。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對這四個標準的要求都不一樣。


  成本主要體現在產品價格上,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如果能夠為公司爭取到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就會讓公司在市場中處於有利地位。


  能否按時交貨意味著產品是否能夠按照預定日期上市,這對電子消費和服裝行業來說尤為重要,因為輸給時間往往意味著失去了市場先機。


  庫存的控制受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產品種類、產品數量、產品更新速度等。採購需要把庫存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因為庫存會影響公司的資金周轉率。


E.從採購轉行

 

  由於和各個部門的溝通比較多,採購所能選擇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比較廣。


  ⊙銷售


  採購對公司產品都相當瞭解,不管是產品性能、種類還是賣點,因此也可以把產品信息很準確地傳達給客戶。但需要有一個service的態度,這種心態轉變很重要,此外,要能夠更豁得出去一點,更多一些韌勁。


  ⊙財務


  採購本身就要求具備一定財務知識,如果你在邏輯思維和數據分析方面特別擅長,性格又比較內斂的話,可以考慮轉做財務,如果能再去考個相應的資格證書,會讓你更有競爭力。


  ⊙設計相關


  並不是說讓你成為一名產品設計師,儘管這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跨度比較大。採購精通的是對行業、市場和消費者的瞭解,你可以給予設計師意見。畢竟,設計師的靈感要建立在市場分析的基礎上。


  ⊙諮詢


  你的從業經歷和行業背景,是轉行做獵頭或者相關行業諮詢的天然優勢。

 


Kal Nowak
博世全球採購和物流總裁

C=CBNweekly 
K=Karl Nowak


  C:採購要如何管理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N:你應該多和供應商接觸,及時地瞭解行業信息和市場動向;爭取獲得跨部門和跨地域的輪崗機會,比如可以到產品設計崗位,多去和設計師、工程師們交 流,深入瞭解產品開發的過程,這可以讓你從另外一個角度瞭解產品。跨區域的輪崗可以讓你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市場有進一步地瞭解,我就曾經在巴西工作過5 年,在西班牙工作過5年;學習一些談判方面的技能,這可以增加你和供應商談判的主動權。


  C:博世是如何在中國培養採購方面的人才的?


  N:我們對中國供應鏈人才的培養從他們是學生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如我們和同濟大學進行了合作,贊助中德學院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專業。我們還會幫助他們做 一些課程上的設置,給學生們帶來採購以及物流供應鏈管理領域當中最新的發展案例,設定特定的調研項目,讓學生們進行更具實踐意義的研究,並且培養他們的創 新能力,這些人才將來都能有機會到博世實習、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22

飛機發動機採購的秘密

2013-05-27  NCW
 
 

 

陳新案爆出航空採購黑幕的冰山一角,業內潛規則浮出水面◎ 本刊記者 周群 ? 胡格 文案發兩年後,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原客運營銷委員會常務副總經理陳新迎來了自己的終審判決。2013年4月26日上午,上海市高級法院對陳新受賄案二審公開宣判,駁回上訴,維持一審無期徒刑的判決。

宣判過程不足十分鐘,陳新在宣判前回答了自己的出生日期等簡單問題,判決書宣讀完後,他即被法警帶走。被帶離法庭時,陳新側目旁聽席,面無表情。旁聽席上,僅有三人旁聽,其家屬未到場。

1967年出生的陳新,湖北宜昌人,1989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先後在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 、東航工作。在這兩家航空公司任職期間,他主要負責採購民航飛機、飛機發動機選型談判、評估、決策以及機隊規劃、航班系統升級咨詢等管理工作。

陳新早年家境貧寒,本科畢業時曾考上研究生但未就讀。在一篇 《東方早報》的專訪中,陳新這樣總結自己: “國企幹過,外企幹過;國內幹過,國外幹過;機關幹過,基層幹過;在三大航都幹過,中國民航惟一的!”他喜歡藏書讀書,一直未放棄自己熱愛的文史專業,希望有一天脫離職場 “混進學術圈” 。

但是,2011年4月28日,陳新案發。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陳新是被檢察機關突然帶走的。不過,按照司法材料中的說法,陳新是在這天自動投案的,且如實交代了主要犯罪事實。因涉及 “國家秘密” ,該案一審二審的開庭均沒有公開。事發後國航、東航也未作回應,事件慢慢被淡忘。直到2013年1月6日,英國 《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稱,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Rolls-Royce ,下稱羅羅公司)通過行賄獲得中國國航、東航2005年和2010年兩筆發動機採購訂 單,受賄的中國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就是陳新。

相關司法材料顯示,陳新在國航和東航任職期間,除在飛機發動機採購上收受錢款,還通過幫他人加快飛機訂購合同簽訂、獲得機隊規劃以及航班系統升級項目來收取好處費。檢察機關指控,他先後收受四家單位代理人以及負責人好處費折合人民幣1470萬元。最終,法院認定的受賄額為1220余萬元。

陳新案爆出的只是航空採購行業黑幕的冰山一角,業內潛規則浮出水面。

誰在行賄

一位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稱,羅羅公司的代理商確實牽涉此案,但涉案的飛機發動機廠商並非僅羅羅公司一家。2004年3月,陳新開始擔任國航規劃發展部副總經理。2005年左右,他在國航負責20架 A330-200飛機發動機的採購選型工作,代理商林南濱所代理的公司也參與了這次競標。據當時的公開報道,當時參與競標的有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美國普萊特和惠特尼公司(Pratt & Whitney)以及英國羅羅公司這三大發動機廠商。

陳新在這時通過他人介紹認識了林南濱。相關司法材料顯示,林南濱向陳新提出,希望他在這個項目上關照自己代理的公司。不久,陳新就將國航內部對這次飛機發動機選型採購評審文件提供給了林南濱,並讓其有針對性地修改競標文件。最終,林南濱所代理的公司中標。

據相關司法材料,事成後陳新提出要以每架飛機5萬美元收取好處費,共計100萬美元。按照這一標準,林南濱分多次將100萬美元匯給了陳新。

陳新和林南濱第一次合作後不久,國航又開始了15架 B787飛機發動機的選型工作。林南濱再次找到陳新,希望繼續幫他拿到這一業務,並承諾將同樣會給好處費。陳新又將國航內部對這次發動機生產商的競標指標評審內容告訴了林南濱。

司法材料透露, “為了避免摩擦” ,林南濱還向陳新提出,希望找到另一家飛機發動機中國代理商馬亞東在這項業務中一起合作。陳新將馬亞東的電話號碼給了林南濱,之後林南濱同馬亞東談妥。最終,林南濱代理的公司獲得了這項業務。

在這筆交易中,林南濱給馬亞東和陳新一共65萬美元的咨詢費,其中的15% 屬於陳新。2007年底,馬亞東公司的股東張振舉將屬於陳新的9.75萬美元兌換成港元,按事先約定在深圳機場交給陳新。雖然最終這批 B787飛機採購計劃取消,但陳新並未退回這些錢。2007年4月,陳新被國航委派至澳門航空有限公司任職,一年後陳新從澳門航空辭職並與國航解除勞動合同。

2009年初,陳新進入東航工作,被任命為東航規劃發展部總經理,數月後又擔任東航客運營銷委員會常務副總經理。

陳新剛到東航工作不久就負責東航16架 A330-200飛機發動機選型採購。

2009年下半年,林南濱再次找到他幫忙,並同樣承諾每架飛機5萬美元的好處費。之後,在東航16架 A330-200飛機選用林南濱代理公司的發動機會簽文件上,陳新簽字同意。

2010年,陳新在一次與林南濱見面時表示,自己想在上海購買一套房產,林南濱說會幫助他解決房款問題。當年8月,林南濱通過地下錢莊向陳新指定的多個賬戶上匯款人民幣共計440萬元。

在陳新進入東航後,此前替馬亞東送錢的張振舉也找到了他。張振舉代理的公司想中標東航正在採購的30架A320飛機發動機項目,這一項目同樣是由陳新負責。

對這次交易誰主動提出,陳新和張振舉兩人說法不一致。陳新稱張振舉在2009年期間不定期給其匯款,在匯款過程中一直想讓自己幫他拿到這項業務。

張振舉則說,陳新當時多次打電話給 他,稱會積極促成他們和東航做生意,同時還暗示他促成之後要收好處費。

2009年3月至11月間,張振舉陸續 給陳新匯款人民幣130萬元。當年年底,陳新將東航採購30架 A320飛機發動機第三輪報價方案用電子郵件發給張振舉公司上海辦事處的員工,並讓其轉交給張振舉。

陳新在東航工作期間的另外一筆較大的受賄來自于一家香港航空租賃公司。2009年上半年,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夏迪利認識了陳新,當時東航已經與空客公司談好了16架 A330-200飛機購買事宜,但一直沒有正式簽訂合同。為此,夏迪利請陳新幫忙,希望他加快簽訂購買合同。

之後,陳新讓負責飛機採購業務的人員加快起草這次採購的內部呈批件,並代表客運營銷委員會簽了 “擬同意” 。

2009年12月底,東航發佈公告稱,東航與空客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協議。

司法材料顯示,為了表示感謝,夏迪利一共給陳新200萬港元好處費。由於這些錢款不能直接匯給陳新,陳新希望通過林南濱的賬戶過賬後再匯給自己。經林南濱同意後,夏迪利先後向林南濱在香港設立的廣告公司兩次匯款共200萬港元。之後,林南濱的廣告公司又以咨詢費的名義給夏迪利的公司開具了200萬港元的發票,並將這些錢兌換 成人民幣後分兩次匯給陳新指定賬戶。

2006年至2010年,陳新利用職務便利,在國航、東航選擇機隊規劃咨詢服務單位等工作中,收受某信息網絡公司北京代表處負責人吳某多次給予的好處費,共計折合人民幣62萬余元。

灰色代理鏈

陳新案顯示,涉案的飛機發動機廠商並非直接行賄陳新,而是通過代理商。

“在這個行業,很多人這樣做。你的競爭對手在做,如果你不做,就會處於劣勢。 ”一位曾在某家飛機發動機製造商工作過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這種航材採購中行賄現象並不少見,如果事情不大,航空公司會自己內部處理。

“ (飛機發動機製造商)本公司的人並不直接出面(行賄) ,他會找代理。假如出了問題,那是代理商的問題。 ”這位人士說,誰出這筆錢需要代理商和發動機廠商談,但一般代理商不太可能用自己的代理費去支付行賄款,所以表面上看上去是代理商給的錢,實際上是廠商的錢。

據這位業內人士介紹,飛機發動機製造商在中國有多個代理商,選擇代理商時主要不是看公司的規模,而是看其關係網和辦事效率。代理商之間,有時候也會合作,在一些項目中陪標。

相關司法材料中,未提及行賄的相關代理商所代理的發動機製造廠商。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中提及的羅羅公司通過行賄陳新獲得的兩份訂單,與林南濱所代理公司2005年、2010年在國航與東航的中標項目非常吻合。

2005年林南濱代理的公司中標國航20架 A330-200飛機發動機項目。同年巴黎航空展期間,羅羅公司宣佈獲得國航8億美元 Trent 700飛機發動機訂單,這批發動機用于為國航20架空中客車A330飛機提供動力。

2010年林南濱代理的公司再次獲得東航16架 A330-200飛機發動機業務。

同年11月,羅羅公司宣佈自己贏得一份東航12億美元的飛機發動機訂單,將為東航最新訂購的16架 A330飛機提供Trent 700發動機。

2013年5月13日,羅羅公司大中華區企業傳播總監高于向財新記者回應稱,目前羅羅公司方面沒有更新的聲明,一切以2012年的公告為準。

2012年,英國嚴重欺詐辦公室(Serious Fraud Office,簡稱 SFO)已經在調查羅羅公司在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的不當行為。

同年底,羅羅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稱,其已經向 SFO 提交了其涉嫌賄賂和腐敗的海外市場中介機構的資料。羅羅公司自查確認了在印度尼西亞、中國以及其他海外市場存在問題,並稱公司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不當商業行為,將採取舉措確保合規。

羅羅公司的官方數據顯示,該公司與其下屬合資公司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IAE,羅羅公司占32.5% 股份)共為中國(包括港澳台地區)的500多架飛機提供發動機。他們在中國的客戶包括國航、東航、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海航集團、 四川航空公司以及廈門航空公司等。

航材採購潛規則

一位瞭解此案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說,陳新在發動機訂單上自己並不能拍板。購買飛機也並不完全由航空公司自主決定。

此知情人士稱,陳新案中的飛機以及發動機訂單, “不是一個純商業的或者個人能決定的,基本上還有政治和外交的考慮。 ”很多大的訂單並不是僅靠受賄能拿到,下面的人即使能發揮作用,也是很小的。

一位航空業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飛機採購中,選波音還是選空客,一方面要看政府的導向,有時候涉及國家的外交和政治經濟利益考量,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成本,一旦選定一家就不會再去多增加不同機型,否則維護成本高。但之後的電子設備、發動機、座椅、內飾、餐車配套採購,航空公司的選擇空間是很大的。預定飛機後,發動機選型的競爭就開始了。評判主要看性能、價格、售後服務等因素。有時飛機製造商也會有所偏好,主動推薦一款發動機。前述飛機發動機業內人士介紹,競爭非常激烈,有的廠商甚至虧本售賣,然後通過售後服務再賺錢。

不過,前述飛機發動機業內人士表示,陳新所在的規劃發展部是航空公司的決策機構,採購方面的定調、可行性報告由他們完成。陳新屬於中層領導,盡管他還需要將報告上報分管採購的副總批准, “但中國很多事情都是由中層操作” ,領導不太可能不相信下屬。

這位業內人士也曾參與過項目競標。他告訴財新記者, “在發動機採購選型中,競標最後就是一個價格問題,(核心內容)也就一頁紙兩頁紙的樣子。 ”如果你知道買方的底價,成功的把握就很大,如果還知道競爭對手的報價,把握就更大了。透露這些信息,陳新利用其職權足以完成。

司法材料顯示,陳新承認收受錢款的主要事實,但認為自己收受的大部分錢款並沒有利用職務便利,應當認定為中介費或者咨詢費。在受賄金額上,陳新認為林南濱的錢款中有32萬余美元並非自己所收,另外一次收受張振舉7萬元人民幣時,自己還未到東航上班,也不能認定為受賄款。

陳新的辯護人還指出,陳新並非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不能認定為受賄犯罪,另外陳新具有自首情節,其贓款也能全部追回。

法院在判決中扣除了不能認定為陳 新收受以及不能認定為受賄款的部分,但認為陳新在國航、東航工作期間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其所收錢款均與職務便利有關。鑒於陳新有自首情節且積極退贓,最終以受賄罪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追繳受賄違法所得。

本刊記者于達維、沈乎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74

政府採購挽救紅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825

作為中國汽車史上最年長的一個品牌,在過去55年中,紅旗轎車因政府採購而生,卻在市場競爭中屢戰屢敗,如今它能夠借助政府採購再度復活嗎?

似乎是在為即將到來的中國第一汽車製造集團60週年暖場,沉寂多年的紅旗轎車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

2013年6月17日,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公務用車開始使用紅旗H7公務車。自2012年公務車採購目錄徵求意見稿發佈以來,這是目前所知的中國最高級別官員公開使用中國本土自主品牌公務車。

2013年5月底才上市的紅旗H7,也是目前量產的中國本土自主品牌汽車中最高檔的一款,屬於C級車。紅旗H7共有3.0L和2.0T兩個排量的5款車型,售價為29.98萬元至47.98萬元。

紅旗H7還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彭博新聞社引用一位分析人士的話說,中國的汽車市場就像充滿了兇猛野獸的叢林,紅旗就像在人工環境中長大的熊貓,除非它的血液中有最剽悍的DNA,否則它難以存活下來。

的確,在過去的55年中,紅旗轎車的官方血統並沒有幫上太多的忙,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它數次命懸一線。

如今,中國政府最新的公務車採購政策全面傾向於自主品牌,才讓紅旗意外獲得了「復興」的機會。紅旗H7還未上市,就已經享受著「大熊貓」的待遇了——成為法國總統奧朗德、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訪華迎賓車,獲得吉林省、浙江省等政府公務車採購上千輛,還作為中國政府援助斐濟政府的禮物等。

與政治共舞

「你現在所看到的紅旗,和過去的紅旗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2013年4月,在紅旗H平台轎車組裝線上,一位一汽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紅旗的故事始於1958年6月末,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現名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一汽)選定以法國的西姆卡轎車作為藍本,研製國產轎車。

一汽借來一輛克萊斯勒轎車,拆散研究,在「乘東風,展紅旗,造出高級轎車去見毛主席」的口號下,舉全廠之力,僅僅花了33天時間,手工敲打出了中國第一輛小轎車,取名「東風」。

隨後,這款車小批量生產後配置給中央領導和有關部委,成為中國本土製造的最早「官車」,並改名為「紅旗」。

在紅旗轎車基礎上特製的紅旗檢閱車,更是將紅旗品牌打上了深深的印記,上升為一個政治符號。1959年9月,第一輛紅旗檢閱車送到北京,供國慶十週年閱兵使用。此後,紅旗轎車和中國國慶慶典結下不解之緣,和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歷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一起定格在歷史瞬間。

儘管在1958年試制車基礎上做了各種改進升級,手工作坊式生產的紅旗轎車,仍存在這樣那樣的質量問題,以至於有些領導人的紅旗轎車後面還要跟一輛備用車,以免誤事。到了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停產令:「『紅旗』牌高級轎車因耗油較高,從今年6月起停止生產。」

從1958年到停產的1981年,一汽共生產各型號紅旗轎車1540輛,同時累計虧損6000萬元。在計劃經濟年代,紅旗訂單全部來自政府採購,紅旗單車成本最低時為6000元,1968年高達22萬元,而售價多年來均為4萬元。

這是第一代紅旗與政治共舞的故事。而它接下來再度復活,仍然與官車身份密不可分。

「官車」下海

1989年4月,國務院及有關部門批覆一汽恢復紅旗牌高級轎車生產。當年紅旗一共生產20輛車,發往北京滿足國慶節用車。

兩年後,一汽作出「恢復紅旗轎車生產」的決定。在引入奧迪100組裝項目、建設轎車先導工程的基礎上,利用奧迪100的平台技術打造「小紅旗」,嘗試進軍普通公務用車和私人消費市場。1993年3月20日,浙江省農民企業家王文干,以私人身份買走了恢復生產的第一輛紅旗車,紅旗轎車的私人消費市場正式開啟。

紅旗前度停產之後,公務車市場已經拱手讓給了進口的外資品牌。在奧迪100平台上生產的小紅旗,質量與奧迪100有差距,難以與其在公務車市場競爭,於是陸續推出紅旗明仕、紅旗世紀星等產品,轉向商務車、出租車、私人市場,但同樣鎩羽而歸,被市場所拋棄。

品牌戰略缺失,市場定位失誤,品質不過關,紅旗每一個動作幾乎都會招來各種批評的聲音。

2006年上市的紅旗HQ3,基於皇冠系列頂級車型Majesta,較之前的產品有著較大的突破,一度被寄予紅旗復興的厚望。但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成本居高難下,產量難以提升,即使後來更名為紅旗盛世降價銷售,還是遭遇失敗。2011年,甚至創下年銷量2輛的紀錄。

隨後,紅旗H平台轎車項目立項於2010年8月26日。到了2012年4月20日,一汽專程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紅旗品牌戰略媒體發佈會,強調要擁有核心技術和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為此,一汽投入了集團最優質的資源,項目團隊1600人。項目啟動以來,累計投入研發費用52億元,開發L、H兩大系列紅旗整車產品,形成了可覆蓋C、D、E級高級轎車的發展基礎。

這一年年初,工信部發佈《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徵求意見稿)》,所列車型除了極個別合資企業的產品外,幾乎都是自主品牌車型。對紅旗來說,公務車採購市場的機會來了。

自主研發之爭

2013年5月上市的H7,在一汽對外宣傳中則屬於「完全自主」。「完全自主」主要包括:從概念設計到工程設計全過程的自主開發,擁有全套數據文件和經驗積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紅旗在核心技術方面,擁有自主的V12、V8、V6和四缸增壓系列發動機,以及全新開發的底盤系統、電子電氣、網絡平台、車身與內外飾等。

汽車最重要的三個部分是底盤、發動機、變速箱。自主研發的發動機,是紅旗H7的最大亮點。在2013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一汽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李駿發佈了一汽「紅旗系列發動機研發與應用成果」。也許是太迫切向外界展示這一切,在李駿的PPT裡,甚至還出現了讓在場很多人都看不懂的「有限元公式」。

儘管一汽強調底盤系統是全新開發,但人們對此仍有爭議。2013年6月5日,網上車市網站一篇《平台源自豐田皇冠紅旗H7身世全面揭秘》文章,在對比了紅旗H7和12代皇冠描線圖之後指出,H7和該車在B柱之前非常相似,A柱可以完全重疊,認定其車身和底盤由第12代皇冠加長而來。

上述說法仍屬猜測,而紅旗H7手自一體6速變速箱來自日本愛信卻是事實,這讓「完全自主」的說法打了折扣。不過,外購變速箱是很多汽車廠家的做法,豐田部分車型的變速箱也采自愛信。

在汽車分析師張志勇看來,汽車製造行業已經越來越模塊化,消費者關注的是汽車性能、質量,跟自主不自主沒什麼關係。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自主研發與市場地位其實並無直接聯繫。

不過,對積弱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來說,只有真正掌握並提升了研發能力,才能慢慢改變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特別對有著一連串失敗經歷的紅旗品牌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公務車,私家車?

在汽車之家的紅旗H7論壇裡,已經有兩位網友公佈了各自的提車作業,兩人都是85後車主,不約而同地提到這款車獲得的高回頭率。

這麼年輕的車主也許也在一汽的意料之外。從上市之前釋放的一系列信號來看,紅旗H7主打公務車市場,以至於很多人猜測它根本不會向社會發售。2012年7月15日,紅旗H7舉行量產下線儀式,一汽沒有召開新聞發佈會,只有吉林省相關領導和新華社記者在場。

另據一汽官網報導,2012年7月6日-8日,一汽在北戴河舉辦了中央國家機關紅旗系列轎車品鑑會,以H7為主,來自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監察部等六十多個部門的一百五十多位領導和嘉賓參加。

H7雖然把紅旗復興的第一步押寶在公務車身上,但顯然它也看到這個市場有限,不足以支撐一個品牌的發展。在H7的上市發佈會上,一汽轎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張曉軍稱,「當今任何一款產品想做大,必須要在私人市場成功。因此紅旗開發時面向的是私人市場和公務市場。」張曉軍曾是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

張志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官車市場示範效應的基礎是,汽車品質要保證沒有問題。此外,紅旗還要形成一個可持續研發的能力。

但前述一汽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汽內部長期存在研發與生產脫節的問題,技術中心績效考核與轎車公司並無直接關聯,導致技術轉化成產品的過程不那麼順暢;而技術中心主導的產品研發,與市場嚴重脫節。

2012年4月上市的緊湊型轎車歐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2012年8月以後,這款車月銷量跌至百台左右,有的4S店甚至一個月都賣不出一輛,一度傳出一汽要放棄歐朗的消息。

此次紅旗復興項目是在各方推動下難得的一次協同高效合作,但未能從機制上解決這一問題。之前的教訓同樣可能發生在紅旗身上,「這次也許是紅旗這個55歲的品牌復興的最後機會。」前述一汽人士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15

四大心法 破解血拼迷思 採購保養品成分越單純越安全


2013-07-15  TWM  
 

 

化妝、保養品日新月異,尤其女性朋友總是容易被行銷手法吸引,購買過多不適宜的產品,當皮膚出現狀況時,也只能自認倒楣。《今周刊》專訪兩位化妝、保養品專家,為讀者破解採購迷思,並提供四大實用心法。

撰文‧辛曉昀

「唉!很多人的皮膚出現過敏、產生問題,都是亂買、亂用保養品而造成的。」談起女性對美的「莫名執著」,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醫師無奈地表示。

百貨公司、購物網站每年都會推出母親節、周年慶活動,消費者常禁不起促銷誘惑,大量購買保養品,錯誤的使用下,反而破壞了原本的膚質,荷包的損失是小事,但因為自己的不了解、不注意,而造成皮膚永久的傷害才是大事,因此採買前,不防遵循以下四大心法。

心法一:勿當白老鼠

新產品、新成分先靜觀其變首先,使用太新奇成分的產品要謹慎。由於消費者喜新厭舊,廠商也花招百出地推新品,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但有些成分的測試還不盡周延,使用後的反應也沒有長期的市場追蹤,即使廠商宣稱已做過臨床實驗,但實驗的架構、人數、方法仍有許多爭議之處,結論也交代得不清楚,只求達到行銷目的就好。

邱品齊表示,化妝、保養品的效用,在法規考量時並非必要條件,有些只要求最高濃度限量,但相關的功能性成分,並沒有要求最低含量,所以沒有人知道哪個美白、除皺的產品最有效。有些產品的濃度添加太低,很難有效果,或是根本沒添加,產品標示上卻可能有所標示。

「許多新產品都號稱添加獨家某某成分,可以美白、淡斑,實驗上或許沒錯,但是否會產生副作用,需要經過長時間臨床追蹤,才有辦法確認。如果擔心這樣的風險,而又想美白的消費者,建議可以使用維他命C相關成分,這些上市時間較久,大致上安全性也比較不需擔心。」

心法二:當心交互作用

成分越多 越易發生不良反應第二,使用品項要精簡、選擇成分單純的產品。邱品齊說,皮膚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補充品」,有人從早到晚所使用的保養品、化妝品品項,林林總總超過三十多樣,它們都是由化學成分所組成,在這麼多不同產品的交互作用下,皮膚出現狀況的機會反而增加。

然而,當皮膚紅腫、刺癢、長疹子時,許多廠商對此表示「這樣是在排毒」,這也是錯誤的觀念,如果繼續使用反而會造成皮膚慢性發炎、敏感性肌膚的問題,並可能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傷害。出現問題時,最重要的就是立刻停止使用並確認原因。

在化妝品標示方面,因為成分種類不同、等級、濃度、純度、比例不同,在交互作用下可能造成的結果就不同,這部分很難從產品成分的標示,就可以確認其安全性。

邱品齊提供相對安全的購買保養品方式,「盡量選擇成分表中萃取成分少於五種、產品成分種類少於二十五種,會比較單純,一天所使用的化妝品及保養品種類,也不要超過十種!」此外,一些網站如CosDNA標榜「提供化妝品、保養品訊息及產品成分查詢」,除了列舉各式各樣產品的成分,也給予產品成分致粉刺、刺激度和安全度的評比指標,許多網友將此作為購買產品前的依據。

對此,邱品齊則持保留態度:「因為光看成分名稱來斷定產品安全性,常有以偏概全或過度詮釋的問題,根本無法表示實際的產品狀況。」網站所提供的資訊參考即可,不必照單全收。

心法三:認清肌膚檢測

專櫃檢測不如在家自己檢測第三,不要盡信專櫃肌膚檢測儀器結果。部分專櫃推出「肌膚檢測」,宣稱消費前測量膚質,這樣才能買到最適合的產品,但是邱品齊表示,坊間的肌膚測試儀器準確度不明、測試流程不完整、測試結果的詮釋也很混亂,加上消費者可能剛從戶外走進室內,或是帶著妝容、剛卸妝,這時候的膚質還不穩定,並不能完整代表膚質的真正狀況。

台北醫學大學生醫材料所蔡翠敏教授建議,如果要在百貨專櫃做肌膚檢測,一定要卸妝,靜待十五分鐘讓身體與情緒平緩,肌膚的油水達到平衡後再測量,也要盡量避免溫度忽冷忽熱的影響。

邱品齊提供在家就可以做的基本肌膚檢測,晚上睡前把臉洗乾淨,並且不上任何保養品,隔天睡醒後觀察自己的皮膚。如果摸起來乾乾、粗粗的,比較偏向乾性膚質;如果摸起來油油的,比較偏向油性膚質;如果T字部位(額頭和鼻子)會出油,雙頰卻是乾燥的,就是混合型肌膚。「相信自己長期對皮膚的感覺,會比專櫃單一次的肌膚檢測還準確。」

心法四:慎防藥妝地雷

醫師背書產品 小心有詐第四,品名「Dr.×」的產品不等於藥妝品,也不見得比較安全。近年保養意識提高,「藥妝」品牌也趁勢興起,這樣介於「藥品與化妝品間」概念的產品,似乎較得消費者信賴。因此在美妝店開架區、電視或網路購物上,很容易看到許多「Dr.×」化妝保養品,其實這些產品也是讓人充滿疑慮。

「正統的『藥妝品』,是指在醫療上當作輔助目的使用,消費者必須經過皮膚科醫師診斷評估後才能使用。理論上,這些產品在一般通路上買不到。」邱品齊語重心長地說。

現在市場上藥妝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許多品牌魚目混珠,打著「藥妝」的名號,卻沒有相對的實質內涵。這些身著白袍人士的廣告,看似醫療或專業人員背書,其專業度和安全性仍有待商榷,而在其官網上,也很少把成分及產品真相講清楚,實在令人擔心。

「有些醫師並沒有參與開發的過程,只是配合行銷宣傳。」蔡翠敏表示,真正的藥妝品,應具有嚴謹的開發流程、公信力的實驗數據,來佐證產品所宣傳的功效,因此不能盡信坊間的產品。

邱品齊也提醒,「比起那些來路不明、標示不完整的產品,不如選擇市場上行之有年、有口碑的老字號品牌!」購買保養品前把握四原則以外,好的肌膚不只是外在的塗抹,最根本的是健康的身體內在。邱品齊表示,「作息要正常、飲食要均衡,搭配規律的運動,都很重要。」從內而外做起,才是好膚質的關鍵。當肌膚出現問題時,要向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問診,千萬別自行亂買產品來塗抹,以免弄巧成拙讓傷害更加惡化。

選對成分,變美又不傷荷包——功能性保養品怎麼選?

去角質

1.化學性去角質,如甘醇酸(-AHA)或水楊酸(-BHA)大多用於醫療用途,刺激性大,須注意防曬。

2.物理性去角質,如顆粒狀的磨砂產品、毛巾或刷子摩擦,使用過度易造成皮膚敏感。

3.陽離子界面活性劑(Cetrimonium Chloride)及高分子膠(如Carbopol)摩擦皮膚時會產生屑屑,只是化學反應的沉澱物,和去角質無關,還可能刺激皮膚。

防曬

1.日常生活不會過度曝曬、內勤上班族,如膚色較白皙者,選擇SPF 35 ~ 50、PA +++的產品;膚色較健康者,選擇SPF 20 ~ 35、PA++ ~ +++的產品。

2.戶外運動需求、長時間曝曬者,選擇抗水性高的防曬乳。

3.兒童、皮膚較敏感者,選擇物理性防曬,成分如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氧化鋅(Zinc Oxide)。

美白

1.經過衛生署許可的美白成分,如維他命C、熊果素(Arbutin)、麴酸(Kojic Acid)、洋甘菊萃取(Chamomile ET)、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等十餘種。

2.禁用對苯二酚(Hydroquinone)與汞(Mercury)等成分。

面膜

1.不加香料、酒精和刺激性高的多元醇類,降低過敏或刺激機率。

2.PH值為弱酸性到中性(4.5~7)為佳。

3.盡量不添加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的防腐劑。

資料來源:邱品齊醫師著作《幸福美肌,一輩子就買這一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7

一罐油用到底? 採購必破3迷思

2013-10-28  TCW
 
 

 

「好可怕喔,以後要怎麼吃油?」大統假油事件後,讓許多婆婆媽媽聞「油」色變,還考慮以後燒菜時,要不要放油?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每日飲食中最好約有二○%到三○%的熱量來自油脂,如果把油脂完全從飲食中剔除,可能會引發生長遲緩、皮膚炎、腎臟損傷及早產等現象。但是吃到了黑心食用油,又怕損及肝、腎,對健康造成影響。與其躲避,不如面對它、學習它,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請你先在心中回答以下四個問題。家中的食用油,都習慣使用同一個油種嗎?家裡使用玻璃瓶裝的油,打開使用後,會放在廚房陰涼的地方保存嗎?吃豬油不健康,所以看到跟豬油有關的食品都要敬而遠之?常常在大賣場買了促銷的油,因為便宜還可以省荷包?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是」的話,抱歉,從今天起,你需要有「適油、適時、適量」三大用油的新觀念,才能選好油,吃得健康又安心。

家庭烹調用油,種類不少,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橄欖油、葡萄籽油等,還有業者自創各式橄欖油、葡萄多酚油等。這些油,主要脂肪可分成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多元性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三種。有的油吃了會讓HDL(高密度脂蛋白或稱好的膽固醇)上升,可防止體內動脈硬化;有的會讓LDL(低密度脂蛋白)上升,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要怎麼吃油呢?

用油,不必始終如一居家常備三種油,三種脂肪酸輪流吃

「食用油各有優缺點,沒有哪一種油又好,又不會對人體帶來負面影響,最好的方式就是家裡廚房擺放三種不同脂肪的油,每一餐使用不同的油烹煮食物,可降低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若是不行,最好每種食用油輪替使用,不要『一罐油』用到底。」《教你安心買,健康吃》一書作者、權威食品安全專家文長安說,單一迷信某一種油,長期食用,反而對健康造成負擔。

「不同的油有不同的作用,不能既拿來炒菜,又用來油炸。」營養師程涵宇說。譬如,橄欖油有益健康,但只適合用來涼拌、炒菜,不適合拿來油炸排骨、雞肉。在家若想要做到油炸料理,可以改用豬油、牛油、棕櫚油,這類油脂耐高溫,食物油炸時,油質不會改變。

不同的油種,用途本來就不一樣,要因食材不同,使用不同的食用油料理。

選油,不是大碗就好小瓶更勝大瓶,玻璃瓶裝優於寶特瓶

到一般大賣場選購食用油,陳列架上,有的用玻璃瓶裝,有的用寶特瓶,有的用塑膠桶,到底要選哪一樣?

玻璃瓶裝油,大多是容易氧化、變質的油。這類的油多半是直接從採收的新鮮果實中,以冷壓(榨壓)的方式榨取油,油質最好、純度高,如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因為品質不穩定,需要以穩定的容器包裝,所以價格最貴的初榨橄欖油,一定會用玻璃瓶盛裝。這類的油不宜久放,最好選購小瓶裝,以保油的鮮度。

這類油開封後,容易氧化,使用過後需要立刻放置在冰箱保存減緩氧化速度。這類油的顏色,就是辨識真偽最好的工具。經由冷壓榨取橄欖油的顏色,與果實一樣,呈現出黃綠色。雖然有不肖業者如大統一樣,在低價的油品中,添加銅葉綠素偽裝成高價的橄欖油,但呈現出來的顏色偏綠,與天然的黃色帶綠不同。

而寶特瓶、塑膠桶裝的食用油,大多是在果實或果渣中,加入化學溶劑萃取出來,然後再進行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多道手續才完成。這類油因為大部分的養分被脫走,穩定性較高,放在寶特瓶等塑膠容器中,不容易產生化學變化。但時間久了,仍要注意塑膠容器中的聚酯成分與油之間的互溶性,「誰能夠保證不會影響到油的品質?」桃園創新技術學院餐旅管理系兼任講師張凱甯說。

採用化學溶劑萃取出來的油,顏色大多呈黃色,橄欖果渣加入化學溶劑萃取出來的二次橄欖油,變成精製橄欖油,呈現出來的顏色也是黃色。同樣都叫橄欖油,營養成分與純度,比初榨橄欖油大打折扣。

自從大統事件後,開始有婆婆媽媽們重拾古法,回頭食用豬油。

買油,別想便宜就好越天然價格越貴,靠八招識破劣質貨

豬油、牛油等都是天然的動物油,比起化學溶劑萃取出來的油天然,但這類油脂富含動物性脂肪,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個禮拜吃個兩、三次,對健康不會造成影響。」張凱甯說。

大賣場、超商不定時舉行促銷活動,想要幫荷包省錢的消費者,會大力買進促銷的食用油,沒想到卻落入不肖廠商趁此銷售劣質油,或是不符合規範油的陷阱中。 同樣都是三公升裝的大豆油,價格從一百多元、兩百多元到三百多元不等,你會買哪一種?

從廠商的製造成本來看,售價一百多元的油,通常以基改黃豆油為主,價格兩百多元的油,則是以葵花油為主的調和油;售價三百多元的油,則以精製橄欖油為基底。價格差一倍,關鍵在於油的品種與品質。一分錢一分貨,沒有便宜又大碗的事。純度高的初榨橄欖油,一瓶一公升的價格,動輒三百、四百元,甚至還有七百、八百元,這就是純天然要付出的代價。

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辨別油的真偽與好壞。

家庭常用的大豆油(沙拉油)可以看亮度、聞氣味、看沉澱、試水分四招,識破假豆油。好的大豆油質地清澈,無混濁現象,若出現混濁,代表豆油品質粗糙,或摻了其他的油,甚至是澱粉類物質;大豆油有特殊的豆腥味;此外,把大豆油倒入鍋中少許,加熱時,若發出趴趴聲,代表油中有水,純度不夠。

此外,還可以透過品牌、生產日期、原料、加工方式四項,來挑選健康油。

首先,要購買具有生產沙拉油能力大廠出產的油品。其次,製造日期與購買時間,間隔最好不要超過三個月。此外,觀察原料,以便判斷是否為基改油。「國內進口的黃豆超過八成都是基改黃豆,很難吃到非基改的沙拉油,」張凱甯說。輪流吃不同種類的油品,可降低基改食物對人體的負面影響。

油加工方式分為冷壓和溶劑萃油兩種,選擇以何種方式榨取,關鍵在於種子的含油量。超過三成的,會以冷壓方式榨油,含量低於三成的,則採用溶劑萃油方式,把油「逼」出來。前者價格高、雜質較多、保存期限較短。後者則是價格低、保存期限長。

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只要採用新觀念,多一點觀察,一樣可以吃得健康,身體又沒負擔。

【延伸閱讀】3招自保法,不讓劣質油吃下肚

怎麼選好油●小瓶裝優於大瓶裝●玻璃瓶裝優於塑膠瓶裝●價格太低的可能摻有劣質油●顏色不正常的油可能是假油

怎麼吃好油●天然油優於基改油●廚房要同時準備3種油,輪流使用●選用單一油種,少吃調和油

怎麼判斷油壞了(烹煮時)●發煙點(油在鍋中加熱冒煙的時間)是否急遽下降●是否出現變黑、濃稠現象●油炸時是否出現大量泡沫

資料來源:《教你安心買,健康吃》、營養師程涵宇 整理:吳美慧

【延伸閱讀】5種料理方式,該挑哪種油才安全?

涼拌建議使用:芝麻油、花生油、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油菜籽油主要脂肪種類: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 小提醒:化學性質不太穩定,避免油炸烹調

燉煮建議使用: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紅花籽油、葡萄籽油、精製橄欖油 主要脂肪種類:多元性不飽和脂肪酸(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小提醒:不宜油炸

煎、炒建議使用:椰子油、棕櫚油、清香油、芝麻油、花生油、精製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油菜籽油主要脂肪種類: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 小提醒:化學性質不穩定,不適130度高溫烹煮

炸建議使用:芝麻油、花生油、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油菜籽油主要脂肪種類: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控制壞膽固醇)小提醒: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不宜經常攝取

資料來源:台安醫院、營養師程涵宇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37

高層幹部集體舞弊 郭台銘開鍘鴻海清門戶 產業採購三怪象現形

2014-02-03  TWM  
 

 

撰文‧林宏文

歲末年終之際,鴻海集團卻選在此時大清門戶,昔日號稱「天下第一會」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組裝技術)委員會高層,如今卻成階下囚,採購弊端牽涉金額,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誇張的行徑,令人瞠目結舌。

其中收取回扣名目多、花樣也眾多,洗錢手法更是繁複,讓大家見識到,原來電子業的採購案,可以有這麼龐大的弊端與油水。然而,身在台灣科技業的採購人員都直言:「不拿白不拿,職權更高的人,要的更多。」富士康前執行長,也是德州儀器亞洲總裁程天縱,就透露過一個小故事。早年程天縱在台灣惠普公司服務時,有一次到大同找董事長林蔚山談生意,才剛在接待大廳登記換來賓證,就發現身旁站著一位準備要見採購課長的業務員。

但真正引起程天縱注意的是,看似小業務員,談的只是數百萬元的訂單,卻開著價值上百萬元的賓士;反倒是來談動輒上千萬美元建廠計畫的他,開著一輛破舊的裕隆車。

怪象一:一定要給好處?

採購拿好處 業務才安心故事聽來很生動,反映出台灣科技業枱面下那些不能說的採購生態。程天縱說,不論在惠普或德儀,他可以做的事情及空間都很大,但拿的是正常薪水,「我選擇的是做大事,而非賺大錢的路。」其實,採購弊案不僅限於電子業,傳統產業也一樣存在。在電子業工作超過三十年的零件供應商說,「只要有買方及賣方,中間就會有油水,因為人性一定會貪。」賣方想盡辦法要給買方好處,就怕買方不拿,「買方拿了,賣方才安心。」正是這樣的心態,讓單純的採購案變得不單純,也給了採購人員可乘之機。

這位供應商就說,即使那些形象很好的公司,主管也許不會主動要,但若賣方提出來,雙方交情夠久,兩相合意之下,「對方就會收下來。」做生意,應酬總是難免,每每在酒酣耳熱之際,業務員就會把「好處」提一下,暗示只要訂單能成,附帶的採購人員也受惠。這時,只要負責採購的人員心態一偏,點頭答應,潛規則裡的採購協議就達成了。

當然有時也會碰到對方嚴辭拒絕,一拳打回來。「但以我三十多年累積的經驗,十位裡面有九位會同意,至於剩下那一位,大家就摸摸鼻子算了。」怪象二: 採購油水上億元?

代工毛利少 零組件反而肥由於台灣電子業以代工形態為主,代工廠替品牌客戶採購零組件、再組裝,賺的是三到四%的微薄毛利。曾在代工廠待過的一位前高階主管便直言,代工廠為了爭取訂單,會想辦法拉攏客戶;零組件供應商則為了拿到代工廠訂單,也同樣要用各種方法來取得大廠的關注與信任。

例如,某品牌大廠高階主管喜歡品嘗紅酒,剛好一家零組件廠老闆本身收集了許多名貴藏酒,便經常招待該廠的高階主管享用,該名主管還可以直入酒窖,挑選他喜歡的紅酒,喝到賓主盡歡,雙方關係隨之穩固。

「打點擁有決策權力的人,是電子業的常態,但有人吃相好看,有人吃相難看。」零組件供應商話說得直接,運氣好的是遇到客氣一點的人,雖然開口要,「但沒說要多少,隨意就好,這種人比較好處理。」負責談生意的業務員若遇到這種人,業內的人就會笑稱,「算是前輩子燒過香。」可是,最怕倒楣遇到什麼都要的人,「要吃、要喝、要玩又要錢,除了花時間陪著吃喝玩樂,還要透過白手套送錢,不能留下任何痕跡。」為了談成訂單,業務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就是希望採購點頭,把訂單下給他。

最慘的是,即使花了時間與鈔票,對方卻還不辦事,承諾的訂單也沒給;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出現,因為一旦發生,供應商心有不甘,便會想辦法把事情搞大,「鴻海這次的案件,應該就是如此。」業內人士說。

怪象三:採購為王?

缺貨就要回頭巴結業務

早期在戴爾(Dell)擔任國際採購處主管的方國健,一年主導的採購案動輒兩百億元,但○二年他毅然離開戴爾,轉而創立麥實創投。「我離開戴爾超過十一年,至今很多人都還會問,為何要放棄那麼好的工作?甚至問我採購那麼『好康』,離開不是很可惜嗎?」方國健說,身在外商公司,做決策的人往往是總部主管,他作為台灣採購代表,一言一行都被所有人檢視,所以他相當注意道德操守。「要靠採購賺錢,其實是很笨的想法,最後下場就是移送法辦,我寧可靠自己本事賺錢。」正因方國健的操守獲得肯定,後來,他成立麥實一號創投基金,廣達、仁寶都不吝投資。他看準趨勢投資宸鴻、奇揚,獲利超過十八倍以上,幫股東賺了四、五倍,「利用專業能力賺錢,才是正道。」電子業景氣上上下下,像DRAM、面板這種景氣循環產業,就不見得永遠是業務員來巴結採購,遇到缺貨時期,反倒是採購要回頭來拜託業務員。一位曾在韓廠負責業務的主管就說,「面板、DRAM缺貨時,系統廠搶著要貨,就是考驗雙方交情的時刻。」其實,會有大額回扣的項目,主要是設備採購,因為設備採購金額大,設備代理商原本就有為數不小的佣金(commission),一台賣價上億元的設備,佣金就達千萬元之譜;生意搶得兇時,代理商還會犧牲一些利潤,送錢給採購主管,畢竟訂單若做成,後面的利潤才驚人。

雖然這次鴻海大動作清理門戶,震撼台灣電子業,仍遠不及中國採購的藏汙納垢;尤其中國廠為與台廠競爭,不擇手段也要打進供應鏈,中間拿回扣的情況更嚴重。這麼看來,台灣電子業的回扣競爭力,似乎也遠遠不及大陸廠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0

蘋果上政府採購黑名單?財政部回應:蘋果主動放棄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100

近日,外媒報導,出於安全考慮,中國政府從政府採購名單中剔除了蘋果公司的Macbook和iPad等產品。十項蘋果產品,包括iPad,iPad Mini,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都從7月份的政府採購清單中去除。

由於近期還有賽門鐵克、卡巴斯基等幾家外資企業IT產品被曝被禁進入中國政府採購名單,事件引起輿論關注。

針對此事,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回應稱,蘋果公司在歷次節能清單公示期內,均未按規定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和承諾文件,從未列入政采節能產品清單。

據《中國政府採購報》消息,該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由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編制,每半年發佈一次,7月底剛剛發佈了第十六期。按照規定,進入節能清單的企業產品須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節能產品認證證書,在證書有效期內的產品,可直接列入節能清單公示稿。而國外產品製造商須在公示稿公示期內,提交外國企業證明、承諾書等書面材料,才能列入正式發佈的節能清單。

根據這項規定,儘管蘋果公司生產的10個型號便攜式計算機產品獲得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節能產品認證證書,符合節能清單公示條件,列入公示稿向社會公開,但蘋果公司自2013年6月公示第十四期節能清單至今,在歷次節能清單公示期內,均未按照規定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和承諾文件,從未列入政府採購節能產品清單。

業內權威人士分析,這並非中國政府禁止採購蘋果,可以說是蘋果自己放棄進入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按照規定,任何企業要進入這一清單,都要按流程提交相關材料,比如節能產品認證證書、承諾書等。這可能與蘋果公司的產品偏重於個人消費市場有關。

除了蘋果公司之外,據媒體報導,未進入中國政府採購名單的還有幾家外國公司。

就在五天前,2014年8月3日,《人民日報》Twitter發帖稱:「中國政府採購部門已將賽門鐵克和卡巴斯基從安全軟件供應商的名單中剔除。」並隨後表示「政府辦公室批准使用的五個殺毒軟件品牌分別為:奇虎360、啟明星辰、北京江民、冠群金辰和瑞星。」據悉,這是政府第一次採用清一色國產品牌的殺毒軟件。

而時間推前至5月16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發出一則通知,其中明確提出,「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 8操作系統。」而微軟公司對此表示,其對Windows 8系統被從政府採購清單中剔除感到意外。

新華網報導,此舉主要出於安全考慮,在斯諾登「棱鏡門」事件曝光後,美國IT產品的安全性受到質疑,而操作系統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軟件,政府部門的深度使用更加令人擔憂,因此政府此舉凸顯出政府對於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視。

早在今年5月,中國表示將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科技公司進行審核,尋找潛在的國家安全漏洞。

而在7月1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播出的「新聞直播間」中,央視報導稱蘋果公司iOS系統會記錄用戶曾去過的地點,有洩露用戶隱私的可能。央視指出,在該系統數據文件中,記錄用戶位置的日誌文件並沒加密,以明文形式存在,並且即便關閉常去地點功能,依然有記錄的可能,iPhone手機軟件可能導致國家機密的洩露。對此,蘋果公司否認了此項指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