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抄捷徑》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的祕密 跟著巴菲特、李嘉誠這樣做 成功快三倍

2014-06-23  TWM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就連搭飛機時,做的事情都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像是股神巴菲特、華人首富李嘉誠,至今仍靠著好習慣,不斷開創富足人生,無論如何,學習他們的精神,是成為有錢人的捷徑。

撰文‧施禔盈

看見頭等艙或商務艙有錢人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與一般人搭機時所做的事情很不一樣?歸納這群有錢人的三大習慣,從日常生活中就學習這樣的態度與精神,不久的將來,你當然也能升等搭商務艙,甚或頭等艙。

專注力

有如肌肉鍛鍊,

常運作就更茁壯

每年四到八月,是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頻繁飛行的日子,這段期間因為講課邀約、內訓與外訓,她大概每兩週就要搭機一次;但對李佳蓉而言,坐上商務艙的位子後,是享受的開始。

一般來說,不論長程還是短程,她從不闔眼,一上飛機,她會把準備好的水瓶交給空服員裝滿,並要求不受打擾,之後就沉浸在策略思考上。

磊山保經的第一個三年計畫:「成為保險經紀人的典範」,即是她在飛機上細思的結果。現在,她正在構思第二個長期計畫,「答案還沒找到,所以這是我目前搭機時一定要思考的事情。」於是,李佳蓉每每坐上飛機後,就會打開隨身攜帶註記重點的小冊子,然後準備幾張A4紙,開始拼湊片段的思惟,希望盡快擬定公司未來方針。

她強調,機上沒有手機、沒有LINE、沒有fb,沒有任何人與你互動,時間由自己百分之百掌控,「只要一把座位上的頭燈打開,因為燈光直直地投射在筆記上,這時候,我可以完全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面。」有趣的是,只要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專注處理某些事情時,李佳蓉也會選擇一個不被打擾的時段,僅打開桌上的檯燈,讓燈光帶領她聚焦在重點事情上,「這樣完成事情的品質與效率,都超乎想像。」其實,「專注」絕不是商務艙或頭等艙的少數樣貌,東森行銷整合公司執行董事邱珮琳,曾任大鵬灣國際開發公司董事長,剛接任時,她去了一趟美國辦事,回台的十四小時航程,她一路詳閱公司近四年的會議資料,列出相關問題及重點項目。一下飛機,即進到公司開會,再將問題一一釐清。「當時,與會者都很驚訝我的提問,怎麼可以這麼精準?」她露出自信的笑容說,在機上如此安靜的環境,當然容易聚焦。

十四個小時看完厚達十來公分的資料檔案,邱珮琳早在搭機前,就規畫好這趟航程的重點工作,「對一般人來講,搭飛機很無聊,需要『打發』度過,我反而覺得,搭機時工作很容易進入狀況,並且經常可以三倍速的效率完成事情。」《專注的力量》一書提到,科學已經證明專注力的技巧高低,足以決定我們從事任何工作的優劣,但可怕的是,現在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分心,目前美國青少年平均每天送出超過一百則文字訊息,相當於他們清醒時平均每小時發送十則訊息。當專注力匱乏,會導致心思飄移;心思飄移時,談不上效率,更遑論成功。好消息是,專注力的運作方式很像肌肉:不加以鍛鍊會萎縮,好好鍛鍊就會成長茁壯。

知識力

不間斷閱讀,

五分鐘也能充電

理財女王何麗玲搭機時,手上的書本不曾離開過;外資圈天王級分析師楊應超搭機時,如果已經完成工作要撰寫的報告,接著一定戴上耳機聽有聲書。股神華倫.巴菲特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一定是埋頭讀書,而他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便是,「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巴菲特根本是學習機器。」巴菲特長達五十年的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閱讀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讓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事實上,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是閱讀狂,大家都知道,他將「知識改變命運」奉為圭臬,雖然只有小學學歷,卻因閱讀翻轉人生;即使晉陞首富,睡前看書的習慣也從未中斷。終究,大量閱讀才能形成自己邏輯思考判斷的能力。

只是多數現代人「不習慣閱讀」,而是「習慣滑手機」,但習慣是養出來的,當閱讀變成習慣時,你會發現閱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並且像空氣一般,沒有它會有窒息感。

執行力

搶空檔、排順序,讓時間價值極大化在日本航空服務近十三年、現為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講師的陳莞茜,長期觀察不同座艙乘客的習慣,她發現,商務艙與頭等艙的乘客,有一個極大的共同特色就是:絕對不浪費時間,「可以感受到他們時間跑馬燈的速度,是一般人的五到十倍。」「除了在機上幾乎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外,下機前十分鐘,人人也好像上緊發條似的,將一切準備就緒,希望艙門開啟的同時,就可以盡快離去,前往目的地辦事。」陳莞茜說。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一書作者羅伯.博任退休前曾任全盛資產董事長、富達投資副董事長及總裁,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雖然我用黑莓機,但還是會帶紙本閱讀材料,足以善用搭機時幾小時的關機時間。我也隨身攜帶小手電筒,以備困在計程車或其他太暗無法閱讀的地方時使用……,不管哪些方式適合你,務必為如何利用預期或非預期的空檔預做準備。」這就是成功人士「搶」時間的最佳寫照,當然,這幅畫面時時在商務艙或頭等艙登場。但要怎麼爭搶時間?除了絕對不浪費時間外,另外就是排定優先順序。以楊應超為例,因為出具具有深度且精準的報告是第一要務,所以搭機時,必定先完成撰寫報告的繁重任務,然後才是充電時間。如果他打算利用中短程約四小時的航程休息,就一定在候機時填飽肚子,然後一上機就戴上眼罩睡覺,不被送餐服務打擾。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最終能得到的總價值卻是人人不同,為什麼?這就是時間管理與時間價值的差異,只要愈有效率,時間使用得愈少,就愈有時間去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未來;當然,財富累積的速度也將高效率化。

3步驟,聚焦不分心〉〉找出最能激發你的強烈動機,例如賺錢、兩年內升職。

〉〉訂目標,但不要太難,像是每天看書一小時、每天寫職場日記。

〉〉循序漸進,以職場日記為例,初期條列三點,慢慢延伸至一頁。

3技巧,天天讀上癮〉〉隨身攜帶一本好書放在包包裡,讓書本隨時跟在自己左右。

〉〉初步選書以易讀、短篇章節為原則,閱讀起來較得心應手。

〉〉遇空檔就拿書出來讀,若每天通勤讀一小時,一個月可讀完一本。

3觀念,達成高效能〉〉待辦清單分輕重緩急,上半部列優先目標,下半部列次要事項。

〉〉講求最終結果,處理複雜問題,先寫下初步結論,才能掌握重點。

〉〉別為小事傷神,次要事項達B+就好,才有時間把優先目標做到A。

(摘錄自《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書中自有黃金屋

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不放過。

股神 華倫.巴菲特

把握時間創造價值

憑己力謀經驗很好,但時間就浪費得多了,若知識能應用於工作中,將事半功倍。

華人首富 李嘉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4

伊利、蒙牛入圍全球乳企20強 並購或成推動排名增長的捷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124.html

伊利、蒙牛入圍全球乳企20強 並購或成推動排名增長的捷徑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7-31 11:04:00

“在未來幾年中,我們預見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上的上升會放緩,除非通過國內/海外並購活動達到快速增長。”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指出。

7月30日,荷蘭合作銀行發布了2015全球乳業20強,中國有伊利、蒙牛兩家企業入圍,分別排名第10、11位。“雖然全球二十大乳制品公司的名字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排名的變化反映了12個月來行業內發生的變動”,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全球乳制品戰略分析師Tim Hunt說。荷蘭合作銀行還指出,隨著中國乳制品銷量增長放緩,中國乳企排名增長也將放緩。

全球乳企20強排名顯示,雀巢仍然位居首位; 拉克塔利斯首次領先達能,排於第二位;美國奶農(DFA)躋身前五名。中國乳企伊利排名與去年相當,依舊是第十名,而蒙牛排名則連續上升了三位,居第11名。蒙牛方面認為,蒙牛在國際化、數字化、品牌年輕化方面的戰略布局是排名增長的主要原因。去年以來,蒙牛與法國達能、丹麥Arla、美國白波等國際乳業巨頭加速合作,推動了蒙牛業績增長。

荷蘭合作銀行指出,匯率變動影響了公司排名,同時也突顯了經濟疲軟,以及許多新興市場的乳制品公司短期增長較緩慢的現象。另外,中國和美國公司的購買力需進一步提高。

在提到中國乳企排名情況,荷蘭合作銀行指出,過去10年,中國乳企蒙牛和伊利在排行榜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這種增長在同行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主要是通過公司的自身業務增長實現的。

不過,中國乳企排名的增長前景並不樂觀。面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中國乳制品企業如果想繼續過去10年來在排行榜上的成績,則需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

荷蘭合作銀行指出,目前中國的乳業公司正面臨新的問題,逐漸放緩的經濟增長,成熟的產品缺乏巨大的銷量和貿易的增長空間。國內乳制品銷量的價值增長將比過去10年大大減緩。“在未來幾年中,我們預見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上的上升會放緩,除非通過國內/海外並購活動達到快速增長。”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指出。

事實上,去年伊利首次進入全球乳企十強後,伊利董事長潘剛就提出伊利要在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5強,實現從百億級企業向千億級企業的跨越。不過,時隔一年,伊利的排名並沒有上升從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的觀點來看,伊利要實現這一目標難度並不小,加速海內外並購或許是一條捷徑。

荷蘭合作銀行還指出,目前,中國已不再僅僅是乳制品的進口國,而逐漸成為海外企業對華投資的目的地。面對海外乳業巨頭搶食,中國乳制品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加上國內乳制品銷量的價值增長將大大減緩,本土乳企要繼續實現快速增長壓力不小。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11

戰勝谷歌?蘋果siri有條捷徑可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0/151909.shtml

在矽谷眾多科技企業中,蘋果和谷歌是一對糾纏不清的冤家。雖然谷歌並不直接生產手機,但卻握有與蘋果ios分庭抗禮的安卓系統;蘋果雖然不做搜索引擎,但作為手機語音助手的智能機器人siri顯然有著非凡的潛質。

此前有包括大衛.考塞拉等不少專家分析過蘋果siri“仍不足以威脅谷歌”的原因,而在表面觀點之外,筆者從中看到的卻是siri未來潛力更勝一籌的可能性。所以今天我們今天重點探討未來。

從理論上看,谷歌並不具備長期壓制蘋果的基礎,但蘋果握有戰勝谷歌的砝碼,如果能夠讓語音搜索體驗拉平甚至超越谷歌,憑借其在移動互聯網硬件入口上的優勢,對谷歌帶來的將是釜底抽薪般的影響;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蘋果siri的表現還並不足以替代谷歌,即便是作為與安卓系統競爭中的最大差異化亮點之一,siri也仍然難以成為左右消費者選擇的原因。

要讓理論變成現實,找到siri目前發展瓶頸的原因是第一步。筆者認為,根源並不處在蘋果的技術開發能力、以及產品的完美程度上,因為就目前來看,siri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實力非常明顯,即便在中國市場上,能夠識別粵語的siri也與本土公司百度的中文語音識別能力不相伯仲。

問題的關鍵在於蘋果siri的開放性上,當然這一點已經被大家批評了多年,但從庫克時代後蘋果的種種更考慮商業化的戰略來看,封閉的ios已經不像往日那樣銅墻鐵壁,最近siri將百度百科引入,就彰顯了膽識和胸懷。但在筆者看來,其實siri的開放步伐可以再邁的大一點,順水推舟將會有更多的奇跡發生。

從世界範圍內看,在地區市場上戰勝谷歌的寥寥無幾,而百度是其中之一。實際上在siri引入百度百科內容的同時,也將百度設為默認搜索引擎,此舉讓siri迅速提升了搜索競爭力,但略顯遺憾的是siri僅引入了信息類搜索,對背後所鏈接的服務生態卻予以回避。但在筆者看來,siri不應小富即安,而應從戰略上集結優勢兵力對谷歌及安卓系統的市場份額形成沖擊。

Siri被用戶調用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其只能呈現信息,缺乏連接O2O服務的能力,生活服務生態體系的建設上存有大片空白。如果能夠接入百度語音API,利用好百度語音識別技術提升中文識別能力,同時將百度O2O與siri完成對接,能夠有效提升中文用戶對siri的主動使用率,也能夠提升ios系統在大中華地區針對安卓的競爭力。

以搜索引擎出身的公司與蘋果siri之間存在互補性,谷歌在技術層面上超越蘋果siri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搜索技術,二是龐大的用戶數據庫;而蘋果siri在理解用戶以及與智能手機的結合上的“人機交互”能力則是谷歌無法企及的。不過谷歌超越蘋果siri的地方,恰好是百度可以對其進行補足的,而siri擁有的優勢也正是百度所需要的。如今百度國際化的腳步也在加快,siri的中國本土化工作也在努力豐滿,如果二者有更深入的合作,對於谷歌來說將遇到真正的競爭壓力。

本來,若是蘋果siri與谷歌都依靠自身之力與對方抗衡,這場戰役或許曠日持久,若是有心競爭,對於蘋果在資產布局上的消耗、以及給谷歌帶來的技術開發風險都會十分巨大。但因為百度的存在,我們或許可以看到蘋果siri走捷徑的可能性。像百度百科那樣的合作模式,帶來的不僅是行業格局的變化,對於用戶生活便捷程度的提升將更是革命性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我是一頭小毛驢,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517

“變現”捷徑被堵:首例重組中介人內幕交易遭查處

8月26日,證監會公布了涉及*ST江泉的一起內幕交易案,周繼和與內幕消息知情人張某業聯系頻繁,並交易“江泉實業”而獲利1264萬元。從股東席位變動的情況來看,周繼和曾在2014年二季度時短暫現身於江泉實業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上。而在當年9月,上市公司公布了重組預案,與證監會例會上提及的“內幕消息敏感期”吻合。

江泉實業的這起內幕交易雖已結案,但事件所暴露的風險遠未結束。案中的張某業,在江泉實業重組中始終以“中間人”奔走。並購重組熱潮勢頭愈加洶湧的當下,重組並購中介人所面臨的法律和合規風險、重大資產重組的內幕信息管理都應引發全面重視。

“神秘”股東精準踩點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張某業是江泉實業擬進行重大資產重組這一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內幕消息敏感期內,周繼和與張某業聯系頻繁,周繼和控制使用本人賬戶及他人賬戶交易“江泉實業”,獲利約1264萬元。

根據*ST江泉的過往股東變動信息來看,在2014年中報時,周繼和曾上榜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達237.96萬股,持股比例達0.47%。在隨後的9月12日,上市公司公布了重大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草案,擬置入唯美度100%股權。重組方案披露,周繼和依然在榜,持股數量也未有變更。

通過重組前的精準踩點,周繼和獲益豐厚。在複牌後至9月底的13個交易日內,江泉實業累積漲幅達145.71%。然而在三季報公布時,周繼和已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中信信托-蟻力神為同期上市公司第十大股東,持股數量為215.34萬股。

針對江泉實業內幕交易的查處,此前或已有苗頭。在2014年11月,江泉實業曾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被暫停審核,而起因就是因參與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隨後的12月中旬,公司又公告稱證監會已恢複審核公司並購重組申請,但對於被稽查立案的原因卻未做說明。

重組中間人涉內幕交易

至今年5月,四川在線刊登了全國首例重組並購中介人內幕交易案的報道,涉及江泉實業的這起內幕交易的細節全面曝光。

根據報道,在江泉實業公布重組敏感期內,周繼和大量收購公司股票並上位第六大股東的這一舉動,已由證監會稽查總隊大數據篩查系統發出預警。經實地調查後,周繼和承認“消息”來源於張某(即證監會此次公布的張某業)。與此同時,張某業也有頻繁買賣該股票的記錄。

經調查,張某業長期參與上市公司並購業務,主要是“殼”公司的買賣並由此收取傭金。在江泉實業的重組中,張某業從保薦人處掌握了賣殼公司的總市值、總股本、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總資產、凈資產、上市交易所等重要指標信息,然後經篩選、比對確定了具體公司,開始了瘋狂購入,並在複牌後陸續賣出。據報道,張某業交易江泉實業票共累計非法獲利197萬余元。

作為全國首起並購重組中間人的內幕交易案、沒有現成判例,該案例的審判極為審慎。至2015年2月,證監會最終做出張某業屬於內幕敏感人,並在內幕敏感期購買了股票的認定。成都中院3月作出判決,張某業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並處罰金200萬元人民幣。但周繼和由於不屬於法律規定的“內幕交易人”,尚未被法院作出判決。

證監會此次對周繼和作出處罰,也讓並購重組“中間人”內幕交易案的首例處罰更趨合理、完善。張曉軍在8月26日的例會上表示,周繼和的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73條第1款規定;依據《證券法》第202條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周繼和沒收違法所得約1264萬元,並處以約1264萬元的罰款。

重組風波不斷

前一次借殼未遂又新增“中間人”內幕交易的紛擾,*ST江泉的重組之路幾近波折。除內幕信息管理仍待繼續加強外,上市公司頻繁發起重組和變更主業的過程中,隱患叢生。

*ST江泉於今年7月26日公布重組預案,擬置出總作價4億元的鐵路和熱電業務相關資產包,並置入作價為22億元的瑞福鋰業100%股權;同時募集總額不超過8.22億元的配套資金。

然而,*ST江泉的重組再遇波折。由於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控股權未變更,上市公司強調不構成借殼;但瑞福鋰業的作價約為*ST江泉的資產總額、凈資產額規模的3倍,引發市場和監管對是否規避借殼的關註。此外,標的資產在重組前停牌期內“突擊”引入新股東,也引來上證所對是否可以降低標的資產實際控制人持股比、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和協議安排的問詢。

*ST江泉也在近期恢複了上證所問詢函,稱突擊入股是為及時滿足標的公司的資金需求、清理關聯企業資金占用等問題,亦是投資人看好標的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及資本市場前景。*ST江泉還表示,雖投資人入股標的公司時間較短,但天安財險雖系本次交易停牌後入股,與此次重組交易價格一致,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但該回複能否獲得認同,仍有待監管層的最終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90

“專利大國”老躺著積灰?換個姿勢變中小企業研發捷徑

一直被詬病的中國專利利用率的窘境,正在悄悄地改變。

中國已然是“專利大國”。2016年,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100萬件,是世界上第三個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百萬件的國家。然而,在持續爆發性增長的背後,不少專利或躺在實驗室,或被用來炒作身價,並未切實創造經濟效益。

“去年我們買了專利,今年也買了,前後花去450萬元,用於開發我們的APP。”近日,廣州的小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小賣科技”)負責人周誠梁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小賣科技正在研發一個創新社交的APP“走臉Facelike”,迫切需要用到一些熱門的技術,購買的專利包括增強現實(AR)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等。

“不是說我們不能研發,而是企業要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這一點很重要,不能走太多的彎路。” 周誠梁笑著說。在他看來,購買專利是條捷徑,對他們技術的進一步研發和應用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

對於一家中小企業來說,掏數百萬元購買專利可謂大手筆之作,並不多見。不過,在一波波政策的春風和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的環境下,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的交易猶如春天悄悄鉆出來的嫩芽,迅速成長。與此同時,專利交易中的“水分”也在逐步被抽出,不少企業購買專利是為了解決技術瓶頸,壯大企業實力。

知識產權交易暴增

周誠梁補充道:“如果我們純粹是自己研發的話,那麽摸索性就太強了,現在包括人力成本在內的各項成本都很高,一旦技術研發走了彎路,反而會耗費更多的資金。而且,我們在購買專利之後,還會對它進行完善,將它變得更好。”

盡管像周誠梁這樣購買專利的例子不太多,但是中國的知識產權交易正在穩步增加。據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數據,中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明顯,技術市場交易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320437項,成交金額11406.98億元,同比增長4.33%和15.97%。

中國的專利成果持續爆發性增長。圖為2014年,揚州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一項大學生研究成果“抗震樓梯”獲得國家專利。

官方數據的背後,是不少知識產權交易服務企業交易量或交易額的大幅上漲。專利是知識產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專利交易一般包括專利權轉讓、技術轉移等。

廣東一家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高航網CEO楊雄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時表示,他們的客戶定位是中小型企業。2016年他們在線平臺的專利交易量約6000件,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近1倍。

無獨有偶。根據廣東另一家知識產權在線交易平臺匯桔網提供給第一財經記者的數據,2016年匯桔網專利技術交易額達35億元,占整個平臺交易額近七成,是2015年的5倍。

匯桔網的前身主要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的基礎服務,包括專利、商標和科技項目的申請等。2013年,匯桔網聯合創始人鄭自群和他的合夥人開始轉型,涉及知識產權的全產業鏈服務,並成立了匯桔網,新增了知識產權交易、技術轉移等服務。

這一時間點值得關註。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的資料發現,相當一批在線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是在2008年後湧現出來的,尤其是在2013年左右。

當時,世界經濟處在金融危機後的下行周期中,國內企業的出口受到制約,低端出口企業難以存活,競爭中的企業迫切需要引進先進技術,來幫助轉型升級。

鄭自群回憶起匯桔網轉型的動機:“那個時候,我們發現了企業購買專利、技術的強烈願望,所以決定增加專利技術交易這個服務,從基礎服務拓展到全產業鏈。此外,結合互聯網平臺以及大數據技術,在匯桔網的平臺上匯聚大量交易雙方的資源。”

與此同時,國家陸續出臺的知識產權政策,在增強了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之余,也刺激了企業的買賣需求。

其中,早在2008年,國務院就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5年內自主知識產權水平大幅度提高,運用知識產權的效果明顯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明顯改善。2013年,正是此綱要設定的5年發展期。

在2016年,中央層面關於鼓勵產業創新和知識產權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隨後的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其中明確要求“加快建設大型共用實驗裝置、數據資源、生物資源、知識和專利信息服務等科技基礎條件平臺”;7月,《“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印發,設定了到2020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2件”等目標。

交易中價值含量高的占多數?

不過,知識產權交易雖然越來越頻繁,但是專利是否用在了生產上,外界不乏質疑。

廣東知識產權保護協會秘書長陳勝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企業購買專利是否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見仁見智,不排除也有其他因素的推動作用,比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

他的分析道出了一部分現實。

在中國,專利被賦予了太多的東西,不少企業申請或購買專利的目的並不純粹。對於企業來說,有專利在手,有助於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擡升身價,乃至可以獲得政府補貼。

鄭自群並不諱言這個問題。但據他介紹,在匯桔網去年35億元的專利技術交易額中,價值含量不高以及購買專利用在不當用途上的,占比並不高。“我們平臺上一個專利交易的金額少的是幾萬元,多的要幾百萬元。其中,從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這類交易占了我們交易額的一半以上。”

他進一步解釋:“一般最便宜的專利可能就幾千元,這種專利一般沒什麽價值含量。貴的就難說了,全球最貴的專利高達幾十億美元,中國最貴的也高達幾千萬元了。”

專利的商業價值可以從侵權官司的判決金額中窺見一斑。去年12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認定,被告恒寶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原告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發明專利,判決恒寶公司賠償握奇公司經濟損失4900萬元,以及合理支出律師費100萬元。這是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建院以來作出的最高金額賠償判決。

“一般來說,超過10萬元的專利就是比較有技術價值的,有產業化落地的基礎。如果是為了擡高企業身價或是為了申報政府補助,買個幾千或幾萬元的專利就能‘搞定’了。” 鄭自群補充說。

大企業盤活閑置專利資源

雖然知識產權交易正在悄然興起,但是該領域尚處於起步階段。

陳勝傑介紹,全國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雖然有不少,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家在行業有明顯的影響力。

這樣一個市場競爭還遠未達到白熱化的藍海市場,給交易平臺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不過目前的一個現實是,中小企業大多還是著力於自主創新和自行申報專利,購買大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專利並不普遍,大企業和科研院所也並沒有太大的意願將專利賣給中小企業。

對於這些知識產權交易平臺而言,更多的精力還得花在推動市場認知上,力爭匯聚更多的買方和賣方的資源。

然而,他們在推廣時一個經常被問及的問題是“大企業為什麽會願意把知識產權放在交易平臺上售賣”,話里自然的邏輯是:如果是核心技術,就不怕引起同行的抄襲麽?如果是邊緣技術,會有客戶購買麽?

問題很犀利。深圳一家大型通信企業的相關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笑著解釋:“大企業不可能把核心的技術拿出來賣,拿的是邊邊角角的技術和以前研發的技術,但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就是個寶了。”

國家電網、華為 、中石化、中興通訊、京東方、騰訊、格力電器、中石油、聯想和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位列2016年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強。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那麽,以前研發的先進技術為什麽會拿出來交易?他說:“企業在發展初期的時候,還沒有明確以後會往哪個方向走,就可能橫跨多個領域同時研發。等企業的發展到了後期,它們可能就用不上之前研發的部分專利了。雖然這些技術對這些企業而言不重要,但是對行業而言還是很先進的。”

而且對於大企業來說,拿專利出來交易也是盤活閑置專利資源的方式。如果不盤活變現,大企業每年都要額外交付不菲的專利維持費用。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一項專利從申請到授權發證的費用為前期費用,從授權發證到專利保護結束為後期的維持費用。一個發明專利的維持費用,每年要兩三千元到五六千元不等;而大企業一年可能有數千個發明專利,每年僅維持費用算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80

新三板牽手貿仲委設調解中心,探索市場糾紛解決捷徑

5月18日下午,全國股轉公司和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稱“貿仲委”)簽署合作協議,揭牌成立貿仲委調解中心,為新三板市場日趨增長的證券事務糾紛提供“一站式”解決機制。

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前右)和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前左)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在致辭時表示:“(新三板市場)糾紛正呈現出新型、複雜和多發的特點,需要進一步探索低成本、高效率、兼具專業性和權威性的糾紛解決方式……全國股轉公司與貿仲委合作,共同建立專業調解+商事仲裁的新三板市場糾紛解決機制,將有利於爭議的徹底解決。”

截至目前,新三板共有掛牌企業11300多家,累計交易及發行融資金額均突破4000億元。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展,新三板市場呈現出利益關系日趨複雜,投資者、主辦券商、掛牌公司及其董監高人員等各類市場參與主體之間的經濟糾紛呈現增長態勢。

據萬德資訊統計,過去一年里,涉及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訴訟仲裁案件共發生2234起,超過了新三板正式成立五年多以來的這類案件總數的一半,並且絕大部分都是民事訴訟,耗時較長。更加便捷高效的仲裁只有146起,占總數只有6%。

“股轉公司和貿仲委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是經過多次調研和密切協商,最終達成共識。”李明說。

他表示,此舉是雙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與證監會關於開展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試點工作精神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完善投資者保護和市場風險防控機制,為新三板深化改革,實現從“量的發展”到“質的提升”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媒介宣傳、業務培訓等方式,將適宜調解的各類糾紛引導至貿仲委解決。雙方共同確定具備專業北京、調解能力、良好公信力和職業操守的資深專家為當事人提供專業、快捷的調解服務,及時有效化解糾紛。

經過貿仲委調解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還可以申請由貿仲委進行快速仲裁裁決,以使和解協議的內容具有法律強制執行力,確保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調解強調當事人自願原則,發揚和為貴的精神,可以為商事主體提供一個成本較低、對抗性較弱、有利於修複關系的糾紛化解途徑,滿足多元化的爭議解決需求。”貿仲委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傑在致辭中表示。

他指出,貿仲委調解中心將以仲裁為主業,同時與法院積極配合,大力推進調仲對接、調訴對接機制,實現各類商事爭議解決的“一站式”服務。貿仲委和股轉公司將致力於和諧化解資本市場糾紛,維護投資者合法權宜,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49

捷徑超過25個沒有分頁(請創業板看第二頁暫時由此進)

1 : GS(14)@2010-10-14 23:04:08

主頁
http://realforum.zkiz.com/viewforum.php?page=0&fid=174
第二頁
http://realforum.zkiz.com/viewforum.php?page=1&fid=174

主頁不能去到第二頁
2 : abbychau(1)@2010-10-29 02:06:29

fix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10

建議發貼時增加能顯示blog文章的捷徑

1 : GS(14)@2011-02-06 18:00:56

如題
2 : abbychau(1)@2011-02-06 19:33:05

已加
3 : GS(14)@2011-02-06 19:36:56

有掣唔出字
4 : abbychau(1)@2011-02-06 19:42:00

??
5 : GS(14)@2011-02-06 19:43:27

4樓提及
??


按了那掣沒有出code
6 : abbychau(1)@2011-02-06 19:52:53

我用chrome 和IE 都有出code
7 : GS(14)@2011-02-06 20:05:08

現在有了,我用F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88

近五成Y世代 盼僱主給捷徑

1 : GS(14)@2012-08-21 14:26:16

呢D老細調查好似成日作野多過食飯...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1/News/ec_goa1.htm

不願長期培訓學解難
泰田、麥基爾國際顧問有限公司於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以問卷調查468名僱主和671名18至31歲僱員,以了解Y世代在職場上的特質與偏好。結果發現,近四成受訪僱主認為,對於Y世代僱員,僱主應是「協作式師父」,好給予他們大量工作自由。
但約半數Y世代受訪者則首先選擇「支援式師父」,即在需要支援時,僱主會提供協助或提供快捷「貼士」解難,不願透過公司長期培訓課程學識解難之道。
參與調查的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蔡惠琴表示,相比兩年前同一調查,更多Y世代選擇「支援式師父」,反映Y世代的工作基本功不足,如上班禮儀和人事相處等,投身職場後時要上司支援。
求職問有沒有工每天只做兩小時
另外不少僱主以「自我中心」及「無耐性」形容Y世代的職場特質,反映Y世代愈趨「溫室化」。蔡表示,曾有年輕人致電公司查詢職位空缺時問「有沒有工作每日只做兩小時」,稱自己工作超過兩小時會疲累;亦有年輕人沒留意電郵的文件模式收件者無法開啟,更不懂致電對方查詢是否收到文件。僱主認為Y世代只會留意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理整體環境。
習慣旁人主動協助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Y世代在大學時已有不同工作坊協助求職,更有學長指點求職技巧,已慣於有外界主動協助解難。她指曾有僱主表示有Y世代僱員突然辭工,理由是「我所有同學都已轉工,若我不轉工會被他們排擠,我覺得好out」,令僱主感無奈。她建議Y世代入職時要有獨立工作的心理準備,亦要要求自己盡量獨自解難。公司方面則要盡量忍耐Y世代,在資源許可下多關心Y世代的需要。
2 : GS(14)@2012-08-21 14:27: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1/News/ec_goa2.htm

周綺萍表示,Y世代在職場上有其優勝之處,「好熟悉所有新科技,而且會不斷學習新技術,這點是X世代(32至47歲)絕對比不上的」。她續稱,Y世代對社會時事非常關心,敢於發表意見,相反X世代只會「密密做」。

調查結果亦顯示,逾四成Y世代視「金錢及權力認可」為鼓勵工作表現的方法,有Y世代直言因要肩負家庭經濟支柱故要「向錢看」。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就說,觀察到有Y世代要支付外出租住單位的租金或家用,更有不少Y世代在投身職場個多月後,發覺自己學歷水平不足而進修,種種因素令Y世代必須「向錢看」,這同時反映Y世代入職後思想變成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22

學習股票 並沒有帝王捷徑 周顯

1 : GS(14)@2016-01-24 22:53:3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9949


根據希臘大學問家Proclus﹙公元410-485﹚的記載,大數學家歐幾里德﹙約前330-約前275﹚曾經到過阿歷山卓,教授埃及國王托勒密一世幾何學。托勒密一世問他,除了閱讀﹙歐幾里德寫的﹚《幾何原本》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學習幾何的捷徑。歐幾里德的回答是:「幾何學並沒有專為國王的捷徑。」

常常有人問我,學習股票有甚麼方法,我的回答通常是:「你把《炒股密碼》和《財技密碼》各各精讀十遍,然後每天讀報紙的財經版,也要每天看所有的交易所通告,發掘出股票之後,再查看它們在這幾年的股價走勢,以及披露權益和中央結算系統持股記錄……持之以恆幾年,便可以學懂炒股票了。」

很多人追問:「您的大作我都看過了,每天我也有看財經版,但要一併去看交易所通告、未免太過繁重了吧?」在這時候,我會回答一句:「在學習炒股票的世界,也是沒有捷徑的。」我知道的很多小朋友,都是經過了幾年艱苦卓絕的學習過程,才得以成才,例如梅偉琛,今天也已經算是過億身家,但也整天手機不離手,查看股票資料,就是在夜場裏,眾女環伺,也是目不斜視,五蘊皆股,色既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在社會上要有成就、要發達,其實用不著讀書,所以讓小朋友快樂地學習也沒有什麼不對。

不過,有時候,炒股票贏大錢,用不著股票知識了得,好運氣,甚至只是消息準確,也往往比股票知識更加有效。這好比今日很多父母,希望子女玩耍中學習,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確,人類的天性是在玩耍中學習,可是,這僅限於學習身體協調、獵食技巧等等原始人的生存伎倆,但學習人文知識,現代科學,其實都是違反人類的天性,根本不可能快樂地學習。

例如說,要文章寫得好,一定要背很多古詩、讀很多古文,而且還要從小去背熟,才不容易忘記,你問任何一個文字功力高的人,包括董橋和陶傑在內,他們都會告訴你從小背古文的必要性。簡單點說,快樂地學習,是騙人的說法,因為學習時快樂,成績一定不會好,唯一的可能性,是苦中作樂,有這些喜歡讀書的小朋友,才會在學習上有所成就。

然而,我也並不認為,快樂地讀書是一個壞主意。因為,在一個社會之中,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大多數的人都是低下階層,這些人根本不需要擁有高深知識,給他們良好的教育,也只是讓他們不致於未入社會做事,先當不良少年,搗亂社會罷了。要他們刻苦讀書,非但沒有作用,簡直是社會浪費。所以,更佳的策略,就是讓他們在小時候快樂地學習,雖然學習不到甚麼,至少也在小時候玩過爽過。

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要在社會上有成就,其實用不著讀書。唐朝詩人章碣也說過:「劉項原來不讀書。」無論是政客還是富豪,很多都是讀書不成,記者通常有點學識,薪水普遍是三幾萬元,黃金外匯推銷員通常讀書不成、口才了得,十幾廿萬月薪閒閒地。

所以,要發達,也用不著讀書,所以,小孩子快樂地學習,又有什麼不對了?不過,我也告訴大家,如果我有子女,我一定會迫他們努力讀書,雖然,我也實在說不出道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