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美國佬縮表,我們就得跟著縮股?我不信!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qy.html

    今天股市下挫,有的朋友認為,這是昨天一則重磅消息之故:美聯儲說,從10月份開始逐步縮表(緊縮貨幣),年底前可能加息。由於人民幣主要是盯著美元的,所以市場上流動性將會跟著趨緊,導致股市下行。

    “撤退一下!”有個朋友在微信群里提議。

    我很是納悶:股市是由貨幣政策決定的?昨天美聯儲這個決定公布於世,當天道瓊斯和標普500怎麽還創出新高了呢?美國佬不慌,你慌什麽?美國佬縮表,我們就得跟著縮股?我不信!

我不以為然,並傳上本人以前的一篇小文:

 

股市不由貨幣政策決定

2015-01-11

    上周,股市差點攻破2009年8月份的大反彈高點3478點。有朋友把這個前期高點稱之為“四萬億頂點”,意思是,當時為了扭轉金融及經濟危機,政府毅然決然地投放了4萬億貨幣,於是乎,股市因資金充足而掀起了一輪小牛市,從1664點強勢漲到了這個“四萬億頂點”3478點。許多朋友也同樣認為,這次股市走勢波瀾壯闊,也是因為降準降息和貨幣增發推動的。總而言之,大家普遍認為,股市行情主要是由貨幣政策決定的,因為股市上漲是靠錢堆上去的嘛。

    對於這個觀點,我是一直不太贊同的。

    既然有朋友拿“四萬億”作為股市一個走勢“里程標誌”,我們也就不妨拿“四萬億”這個事例來說明問題吧。當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上證指數這年10月份跌至1664點,隨後開始起漲;而“四萬億”計劃則是11月份頒布的,可第二個月股市不但沒漲,反而下跌了;跨入2009年,連續上漲了7個多月,於8月份創出大反彈新高3478點,走了9個多月的小牛市。而在這大半年里,“四萬億”計劃遠遠沒有落實到位,也沒足夠的證據表明已經釋放的部分貨幣主要都流入了股市,那麽就在這麽短時間內,股市並非與“四萬億”資金發生直接聯系,怎麽上漲得這麽厲害呢?我們接著再看,隨著後幾年里“四萬億”計劃陸續落實,貨幣不斷增發,M2連年大增,可是股市不但沒有隨著寬松的貨幣政策上漲,反而步入了漫漫熊途,到了2013年6月,M2從2008年47.5萬億元增加到了105萬億元以上,而股市連跌4年,竟然跌到了“鴉片底”1849點!

    由此可見,貨幣政策是調節供求關系的,而過分的寬松貨幣政策不但沒有促進股市穩健發展,反而變成是壓制股市的一股力量了。這也是“通脹無牛市”的一個實例吧?

    所以說,貨幣政策決定股市走勢的觀點顯然是不對的。其實,金融資產定價不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是由“預期收益及風險”所決定。錢堆高股市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其原因在於市場預期及風險的評判。關於這個觀點,請參見本篇“附錄”,即本人2012年7月29日寫的小文《小侃“預期益收與風險”》。

    既然通脹無牛市,那麽通縮會不會有利於股市呢?哎!這或許倒是有點道理的呢。(參見本人2014年5月14日的小文《通縮有利於催生牛市》)

    這次大盤上漲了一年半,有人認為這是無風險利率下降推動的。對於這個說法,我也覺得並不正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也就是貨幣政策決定股市了,這顯然與前面所述相悖,不可成立。竊以為,那是市場對通縮將要見底作出了預期,同時也對經濟結構調整作出了預期,相信經濟效率將會提高,從而促使整個經濟體價值提升,於是乎,股市早在2013年就已做出了反應,即從“鴉片底”1849點開始上漲走牛(若按中小盤,還要提前半年多時間了呢)。至於“無風險利率下降”則是滯後動作,它是刺激經濟的一項政策措施,當然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只不過這時正好與股市動向吻合而已。但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為,同時發生在某個時段的兩個事件必然就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其實,無風險利率下降是為了提振低迷的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個結果,通縮才是其原因,而股市比它更早地發現了這個要求。

    當然,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性適應系統,即便對於它已經發生的重大走向或走勢,也都難以及時找到幾條真正的理由來作準確解釋。盡管如此,但市場對“通縮見底和經濟向好”這兩個預期則是推動股市上行的一個原因吧?

 

附:                                                        

小侃“預期收益與風險”

    對於金融市場(比如股市)的資產投資問題,大多數人好像都沿襲“供給與需求”原理,如同對待普通商品交易那樣,來分析解釋其價格變動的原因,包括牛市和熊市。他們認為,資金充足,流動性增強,股市隨之而漲,於是便形成了牛市;反之,則會造成熊市。

    這個認識是錯誤的,它把結果當原因,是本末倒置了。牛市,需求增加,供不應求,流動性充足;熊市,供給過剩,需求不足,流動性短缺。這些供求現象其實都是已經形成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那原因是什麽呢?

    普通商品與資產具有完全不同的屬性,買商品主要是為了帶來效用,比如,你買衣服是為了穿或表現時尚;而你買股票(資產)則是為了它以後升值,即獲取差價、分紅、派息,等等。由此多少可以認識到,決定資產價值的根本力量在於“預期收益與風險”。你買某只股票是看好它以後的獲利潛力,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風險。當有更多的人像你這麽做,那麽這只股票就上漲了。把這一情況推廣到整個市場,於是就形成了牛市。反過來,你不看好後市,拋出股票,此時你手上並不缺少資金,流動性還正過剩著呢。若有更多的人這樣做的話,熊市便產生了。由此可見,股市的供求現象只是“預期收益與風險”行為的結果而已。

    所以說,“供給與需求”雖然是商品交易經濟的基本原理,但它並不適應於具有金融屬性的資產定價領域,而“預期收益與風險”才是金融市場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信心,就是一種預期。信心喪失,市場仍將萎靡不振;信心增強,市場必將朝氣蓬勃。

    眼下,股市擊穿“鉆石底2132點”之後,盡管媒體輿論看空風聲四起,但市場參與者並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毅然堅守陣地的5000多萬戶投資者,絕大多數顯得比較鎮定,沒有驚慌失措,倉皇而逃。大盤雖創新低,卻沒引發急跌深跌,這表明市場出現企穩跡象,折射出投資者信心正在漸漸恢複。

    朋友,你還要擔憂什麽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73

吃錯藥就得停!鴻茅藥酒迷思與非處方藥的廣告特權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針對“鴻茅藥酒”事件相繼發聲後,遭便衣警察跨省抓捕並被拘三個月的廣東醫生譚秦東,終於在4月17日走出了看守所。

4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於“譚秦東損害鴻茅藥酒商品聲譽案”的情況通報。通報稱,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聽取案件承辦人的匯報,查閱了案卷材料。經研究認為,目前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

去年底,譚秦東在網上發了一篇帖子,稱“鴻茅藥酒”是酒劑類中藥,成分中含有多種毒性中藥材,並在標題上指鴻茅藥酒是“毒藥”。很快,制藥廠內蒙古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公安局報案,引發了跨省抓捕風波。

如今風波暫平,但是鴻茅藥酒讓中國人知道了一個事實,有一種“酒”不是酒,而是“藥”。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國家藥監局”)在4月16日就此作出表態。國家藥監局新聞發言人表示,2003年11月25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關於公布第六批非處方藥藥品目錄的通知》,公布鴻茅藥酒為甲類非處方藥。

“是藥三分毒,無論是中藥和化學藥品,都是階段性服用,而不是長期服用。而且非處方藥也存在不良反應。”一位中藥類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

廣告,非處方藥常勝武器

由於非處方藥不需要憑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在缺少醫學專業人員的指導和監護下,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風險,尤其是在廣泛、頻繁、長期使用的條件下。喊出“每天喝兩口”的鴻茅藥酒,是否會給身體帶來風險?

在莎普愛思滴眼液廣告誇大宣傳之後,鴻茅藥酒繼續登場,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在非處方藥廣告監管層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財經查詢到內蒙古自治區藥監局(下稱“內蒙古藥監局”)為鴻茅藥酒審批過1192個廣告批件。在內蒙古藥監局審批過的【蒙藥廣審(視)第2017120232號】鴻茅藥酒廣告中,廣告內容呈現了非藥品宣傳詞,更超出藥品說明書:“鴻茅藥酒、每天兩口”、“中老年健康需要每天呵護”、“270余年養生上品”、“逢節氣註意養生”等廣告用語,這些都被內蒙古藥監局審批過關。

“‘養生’之類的詞不能用在藥品上的。鴻茅藥酒是藥,不是保健品也不是食品。雖然它的成分有很多味藥材都有毒,但這並不違背中藥理論,因為中藥理論原本就是以藥之偏糾身體之偏。例如,附子有毒,在炮制過程中會有減毒增效的功能。鴻茅藥酒是否有毒,仍需要科學數據來支撐,但它是‘藥’的這一性質必須明確,不能像保健品或者食品那樣進行廣告宣傳。”上述專家表示。

但是本應避免的字眼,卻充斥在鴻茅藥酒的很多廣告詞中。有媒體通過研究近十年的公告文件做過不完全統計,結果顯示,鴻茅藥酒廣告曾被江蘇、遼寧、山西、湖北等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違法,違法次數達2630次,被暫停銷售數十次。

但是內蒙古藥監局卻在專家評估後聲稱,這些廣告是合法的。

2018年3月8日,內蒙古藥監局發布信息稱,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鴻茅藥酒廣告審評論證會並對有關情況進行核實。2017年12月22日,自治區局召開了鴻茅藥酒廣告審評論證會,對已審批的鴻茅藥酒廣告進行審評、論證。會上,組織法律界、醫藥界、廣告界等專家對鴻茅藥酒廣告的合法、合規性進行了評審、論證。結論為:鴻茅藥酒廣告符合《廣告法》《藥品廣告審查辦法》《藥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的有關規定。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2007年3月13日發布了《藥品廣告審查辦法》。其中明確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是藥品廣告審查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藥品廣告的審查工作。”

事實上,中國的《廣告法》經修訂後的如下:藥品廣告的內容不得與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說明書不一致,並應當顯著標明禁忌、不良反應。處方藥廣告應當顯著標明“本廣告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非處方藥廣告應當顯著標明“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但是這些規定,在內蒙古藥監局審批過程中,如同虛設。

“我國媒體廣告中,充斥大量藥品廣告,是非常不正常的,也說明藥品市場太不規範,公眾素養需提高。”一位藥品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藥品廣告宣傳標準,由原工商局發布,是判斷依據。非處方藥能否做廣告,國際上沒有統一做法。但即使允許做廣告的國家,也是審查、處罰、媒體限定非常嚴格。

緣何鴻茅藥酒屢次突破監管紅線,且不顧其藥品的本質屬性,讓消費者“每天兩口”?

這緣於非處方藥定義本身。

非處方藥也是藥,指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布的,不需要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因此,非處方藥又稱為櫃臺發售藥品(Over the counter drug),簡稱OTC。

眾所周知,處方藥由醫生開出,而非處方藥可以自行購買。作為直接面向大眾的藥品,誰的傳播力度大,誰的市場銷量也就大。於是乎,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廣告量級也有了巨大差別。

“盡管都是需要國家相關的部門審批拿到藥品廣告批準文號後才能發布廣告。但是與處方藥相比,在廣告宣傳上,非處方藥的廣告可以登上大眾媒體,而處方藥只能通過專業媒體。”一位參與非處方藥遴選的專家表示。

由於非處方藥是依靠品牌競爭,又可以在大眾媒體上進行廣告宣傳,因此消費者可以根據以往使用的經驗和大眾媒體的介紹加以選擇,逐步形成了龐大的非處方藥市場。

2016年,國內零售藥店市場規模為3377億元,其中藥品(不含藥材類)銷售規模為2447億元,非藥品銷售規模為930億元。再細看藥品零售市場,RX(處方藥)銷售規模為1196億元,占比48.9%;OTC(非處方藥)銷售規模為1251億元,占比51.1%。

在零售藥品市場占比一半以上的非處方藥,又在廣告宣傳上享有一定“特權”,倘若藥品廣告存在虛假和誇大,而廣告審查監管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將誤導消費者的選擇,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

非處方藥的風險

中國原沒有非處方藥一說。非處方藥的管理模式也是從其他國家引入,是方便老百姓用藥的一個方式。

此外, 盡管國食藥監安[2004]101 號文件“關於開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非處方藥轉換處方藥的程序, 但目前還存在信息不足、難於開展等一系列問題。因此, 對於非處方藥而言, 遴選與評價轉換階段均有可能存在潛在風險。

從1999年至2004年,中國主要采取遴選方式確定非處方藥目錄。遴選主要是以當時成冊印發的國家藥品標準為根據,由政府部門組織專家集中遴選出相關的品種作為非處方藥。截至2008年,中國自對處方藥與非處方藥進行分類管理以來,共公布了4610種非處方藥,其中70%以上是中成藥。

這4600多種非處方藥中,絕大部分為2004年以前為配合我國藥品分類管理的需要,由醫藥專家按照“應用安全、療效確切、質量穩定、使用方便”的基本原則,從藥典、部頒標準等國家標準中遴選而來。

2004年4月7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 《關於開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工作的通知》,標誌著我國從非處方藥遴選階段進入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階段。

“非處方藥與處方藥的生產是一樣的,只不過它是經過長期臨床驗證了其安全性。必須遵循上市5年、應用安全、療效確切、質量穩定、使用方便等遴選原則。化藥(即西藥)要根據國外的文獻資料,中成藥要沒有毒性等。”上述參與遴選的專家表示。

這名專家同時表示,由於遴選階段缺乏企業提供的相關研究數據,可能對某些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的了解出現一定偏差;此外,即使在評價轉換階段,由於企業提供資料的片面性, 廣泛信息的不足及認識的局限性,也有可能出現個別結果的偏移。

同樣是為了解決醫療評估技術等歷史遺留問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曾對1962年以前所批準的OTC藥品進行大規模回顧評價。

“現在很多的病人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診治,比如感冒發燒、體溫升高,自己買點非處方藥就行了。可是發燒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會存在其他疾病,這個時候使用非處方藥就可能掩蓋了問題。”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何明光教授表示。

事實上,有專家認為,非處方藥不合理使用的常見原因是自我診斷或判斷不準確,藥物選擇不當,以及對非處方藥標簽和說明書的閱讀和理解不充分;同時缺乏藥師的指導;不能及時終止自我藥療,出現多種藥物同時使用等。

更有專家表示,是否要重新考慮非處方藥的目錄?將國人不能自我診斷的非處方藥重新納入處方藥,以保證用藥安全。

至於藥品廣告,有藥品專家建議,藥品的本質屬性是用來治病,只有針對疾病時才使用,為何需要廣告?國家層面應該把藥品的所有廣告停止。藥品不像汽車等消費品,需要廣而告之來提高銷量。

目前,國家藥監局已組織有關專家,對鴻茅藥酒由非處方藥轉化為處方藥進行論證,這次能否引起對過往非處方藥進行全面盤點,仍需要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36

新 MacBook Pro高清芒 打字「講就得」

1 : GS(14)@2012-06-14 00:40: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613/16420906

雖然輕薄了,新 MBP採用英特爾2.6GHz四核 Core i7處理器,內置8GB記憶體,圖像處理比上一代速度快60%;沒有了光碟機,則改以快閃記憶體儲存資料。整體而言,新 MBP算是 Mac中機王,所以售價不便宜,由2,199美元(約17,152港元)起,比27吋 iMac還要貴,也比非 Retina芒版本貴400美元(3,120港元)。
作業系統 Mac OS X「山獅」( Mountain Lion)也有新功能。最勁是有「聽默」( Dictation)功能,令打字「講就得」,用家只要對着內置咪高峯說話,就可轉化成文子,說"comma",就會變成逗點;功能現支援英文、法文、德文和日本。其他新增功能還包括: iMessage通訊功能;容許用家同步處理 iCloud上電腦和手機資料; PowerNap也可讓 Mac在睡眠狀態都可不停更新電郵、行事曆和備份等,睡醒一開機,所有資料已最 update;內置新 Safari加入「中國式」設定,可以百度做搜尋器,可直接在新浪微博發文,可選擇優酷和土豆上載影片等。
MBP大升級,採用 SSD硬碟的 MacBook Air也有更新版,配備英特爾最新 Ivy Bridge2.0GHz的雙核 Core i7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倍增至512GB,圖像處理能力大升60%,售價更比舊版便宜100美元(780港元)。
路透社/美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52

【吾通吾識】1隻蛋煎出2隻荷包蛋雪凍佢就得好簡單

1 : GS(14)@2016-09-07 21:46:03

想煎荷包蛋做早餐,但巧婦難為無米炊,得一隻雞蛋,不夠兩人食用,怎麼辦?日本YouTuber Seikin拍攝新短片,教你如何用一隻雞蛋煎出兩隻荷包蛋。只要將雞蛋先放到冷凍庫中結成整顆雞蛋冰,接着放到水中沿膨脹裂開的隙縫慢慢將蛋殼剝開,再用刀子從中將雞蛋縱切一分為二。如此一來,只要在加油預熱平底鑊後,將蛋黃那一面放在下面,讓兩邊的雞蛋慢慢受熱融化,就能用一顆雞蛋一次製作出兩份美味的荷包蛋了。Seikin表示,雖然擔心雞蛋冷凍後味道會變,但其實完全沒有改變。比較小的荷包蛋正好是一口的大小,相當好入口。看過這段影片的台灣網友直指,「有一種吃飽太閒的概念」;也有網友說:「又被餐飲業學一招了」、「以後早餐店都這樣煎蛋~我們的蛋就縮水了;亦有網友覺得這個方法十分實用,「這招把妹很厲害」。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7/197632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63

客機delay就得乘客去廁所被趕落機因過失?

1 : GS(14)@2017-04-29 23:41:23

美國一名男子乘搭達美航空公司客機,由阿特蘭大飛赴密爾沃基,由於飛機延誤,他趁飛機仍留在跑道等候起飛時去廁所,結果被機組人員驅趕下機。本月18日,39歲唱片騎師漢密爾頓(Kima Hamilton)乘坐的飛機,要延遲30分鐘起飛。飛機在跑道等候起飛期間,他向機組人員要求上廁所,「我們未起飛,飛機當時靜止不動」,但機組人員不准許。漢密爾頓只好返回座位,但隨著起飛一再拖延,他不顧一切衝入廁所。他如廁後返回座位,卻被機組人員要求他下機。兩名達美職員先後要求漢密爾頓下機,遭他斷然拒絕,結果所有乘客被迫下機及重新登機,漢密爾頓更要接受警方盤問。他最後未被拘捕,但達美只退回部份機票錢。達美航空發言人稱,機組人員受過培訓,要確保所有乘客的安全,「乘客在飛行的任何時間,都要絕對服從機組人員的指令,尤其是起飛及降落的重要時刻。」坐在漢密爾頓附近的乘客形容,漢密爾頓受到的對待「令人憤慨」,她在寫給航空公司的信件中寫道,「你的職員不但確實傷害及侮辱了一位乘客,令他被迫再付數百元買一張新機票,還迫使其他乘客浪費兩小時看這場因為人有三急而造成的鬧劇啊!」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9/200057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929

【團年手冊】懶人膠浸15分鐘就得?

1 : GS(14)@2018-01-28 18:25:14

先蒸後浸的花膠可以發得形狀更好。

傳統的浸花膠方法,都是水滾放花膠,滾起後熄火,然後由它焗透。但很多人都會擔心這樣浸花膠,會把花膠的膠質都流失在水中。「花膠總管」負責人李志峰就建議,如果是要發一些比較大隻的花膠,不妨試試在浸發前多加一個工序,就是先把花膠蒸一蒸。


「用蒸的方法,花膠的形狀會保持較美觀,做花膠扒或燜餸也會用這方法。」先把花膠蒸30至40分鐘,蒸完後更容易把花膠的不潔物清理,然後才拿去浸發,這樣做可以令到花膠吸水更加好。把花膠蒸完後再回入熱水中焗,焗到水冷便放入雪櫃,大約十小時左右便可以。


把花膠先蒸約半小時,可以固定形狀,同時吸水更佳,發得更透。

蒸完再浸熱水,焗到水冷便放入雪櫃,大約十小時就完成。

如果想再方便些,「懶人膠」是更方便選擇。這其實是花膠仔,較薄身,所以稍浸便能用。1磅$360約100片,大小不一。(禧悅海味)



如果還是想更方便可以吃到花膠,那便可以考慮「懶人膠」。「禧悅海味」主理人洪芳俠解釋,其實懶人膠是來自緬甸的大口䱛魚,香港人習慣叫花膠仔,特性是非常容易浸發。想方便和快捷,就用清水浸15分鐘便可以。想發得更好,便用熱水浸一浸,再換清水浸15至30分鐘,一般可以發大三分之一和變厚身。如果燜餸或煲湯,最後15分鐘才落鑊,不然就會過火煮得太腍,影響口感。


只要浸15分鐘便能用的懶人膠,連不善入廚的新手也可以應付,適合送給年輕的朋友。

浸好的懶人膠約大了三分之一和變厚身。 



店舖查詢:
facebook「花膠總管」
facebook「禧悅海味」採訪:謝翠玲攝影:徐振國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7/202868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