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穗城中村改造再启 保利深耕琶洲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22/150631.html


10月20 日,保利地产双线出击。在南京,标号为G52的栖霞区马群大庄6号地块,共有13家企业奋勇拼杀,55轮的激烈争夺之后,保利地产击败群雄,以17.9亿 元收入怀中。该幅用地楼面地价为6956元/平方米,比去年出让的相邻地块高出118%。这也是自9月保利地产进入南京后获得的第二幅住宅用地。当日,南 京共计有110万平方米的10幅地块统一出让。

同一天,保利地产以1.42亿元的底价摘得广州琶洲一幅城中村改造用地,再添4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巩固了在该区域的“地主”之位。

“城中村”符合战略

广州海珠区琶洲村“城中村”全面改造范围内4宗地块约40万平米用地,截止报名竞买期结束,登记报价的仅有保利地产一家开发商,因而保利得以最底价1.42亿元顺利获得琶洲村改造项目。

对于大手笔拿下琶洲城中村地块,保利地产总经理宋广菊透露,整个项目大概投入50多亿元。“这个项目符合保利战略规划,并且保利早期参与过琶洲村的旧改规划,也容易促进后期工作。”

按 照规划,琶洲村所有改造用地总面积达到75.7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一共划分为13个地块,这次整体出让的是地块一、三、四、五,总 用地面积达到642181平方米,除“地块一”包含40万平方米的居住用地,而且不限户型以外,其他地块均为商业金融用地。同时,开发商还要负责建设15 个班的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站、邮政所等配套项目。

早在9月6日吉盛伟邦保利世贸项目开幕典礼现场,宋广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 表示,“广州土地比较稀缺,城中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土地产出效应比较差,进行城中村改造之后,可以对土地进行综合利用,对城市的整合发展,功能健全和城 市规划都有好处,现在广州市政府在做调研,未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利润翻一番?

看好城中村的并不只保利一家,为何仅有其一家挂牌?

据了解,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提出了进场开发商的必须具备的五大条件:

(一) 一级资质,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以上。(二)2007、2008年总资产均达90亿元人民币以上(含90亿元),净资产均达15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5 亿元)。(三)必须具有成功开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办公、酒店综合项目的经验。(四)须在海珠区拥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自有办公、 商业物业,确保琶洲村全面改造拆迁安置周转使用。(五)竞买申请人及与其有参股、控股、投资关系的法人、个人及其他组织,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没有严重违反 出让合同、闲置土地或有其他不良记录。

这五个条件中,“须在海珠区拥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自有办公、商业物业,确保琶洲村全面改造拆迁安置周转使用,”已经将万科、金地等外地开发商排除在外,并且具备这五项条件的广州本地开发商屈指可数,仅有富力、保利、城建三家。

有专业人士 称,尽管4幅地块地价底价仅1.42亿元,但开发商还要承担约47.7亿元的“城中村”改造成本和配套综合费,还要支付3亿元用于琶洲地区综合整治,实际 楼面地价约为4714元/平方米。而琶洲目前的出售商品房价格大约在1.5万元/平米,也就是说,加上建安成本每平方米约3000-3500元(小高层和 高层),理论上仍有几乎翻倍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利润更为丰厚的商业项目占一定的比例,保利在该区的经营可望获得丰厚的回报。

“地主”的定价权

保 利目前是该区域拥有土地储备最多的开发商。2005年,保利地产拍下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米的保利国际广场项目,在2006年又以10.9亿元一举摘得总 建筑面积超过36万平米的PZB1501地块,这也使保利地产成为同时拥有琶洲两大标志性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55万平米。本次挂牌成功,保利在该区域土 地储备再翻一番,接近100万平方米,成为当之无愧的琶洲地主。

保利方面表示,对琶洲地块高度看好的原因包括:其一,琶洲是广州未来发展的 中心区和近期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发展潜力巨大;其二,保利早在琶洲市场价值尚未被认可的2003年前,便开始在该区域部署圈地,而这一决策已经证明非 常正确;第三,保利地产在琶洲已开发的保利国际广场已成为广州顶级写字楼的样板之一,并且该写字楼15000元/平方米的售价已得到市场认可。

保利地产相关负责人称,将在该地块打造琶洲最大规模商务办公综合体,邀请国际顶级的设计团队全程参与项目规划,高标准整合酒店、写字楼、商场、餐饮等多重功能,再造一个琶洲地标。

业内人士认为,保利地产已经获得了该区域在住宅产品和商用产品的“定价权”,成为该区域的价格制定者,这一趋势将令保利地产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43

新三板再啟造富機器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5755&time=2011-03-12&cl=115&page=all

新三板全面擴容即將啟動,是否會重現新一輪的監管腐敗、PE腐敗、券商腐敗?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被稱為2011年中國資本市場「1號工程」的新三板市場,全國「兩會」後將正式啟動。

  3月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表示,新三板市場的相關制度已經到位,將擇機推出,退出機制改革也將逐步推出。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國務院九部委已經就新三板相關規則文件會簽完畢,新規則有望在「兩會」之後正式公佈,新三板將按新規正式開始運行。

  市場預熱再次被啟動。最樂觀的預測是,「兩會」後新三板將在原有中關村科技園區試點的基礎上,向全國84家高新科技園區推廣。「估計試點期間,能有百家高新企業掛牌新三板,兩三批後,這一數量很快會漲至1000家。」西部證券新三板業務部總經理程曉明說。

  新三板擴容槍響,二級市場新三板板塊開始「搶跑」。2月23日,開發區板塊高舉高打,板塊平均上漲8.36%,海泰發展 (600082.SH)、東湖高新(600133.SH)、張江高科(600895.SH)、蘇州高新(600736.SH)強勢漲停,南京高科 (600064.SH)、中炬高新(600872.SH)分別大漲6.50%和6.34%,排名板塊末尾的大港股份(002077.SZ)漲幅也達 5.68%。

  毫無疑問,新三板概念股已成為2011年A股第一概念板塊。2月份開市至今,開發區板塊累計平均漲幅28.73%,成為A股最牛板塊。

  業界期待的是,新三板制度層面的三大突破即將成行:將對具備一定條件的個人投資者開放;發行上市將採用註冊制;引進做市商制度。

  不過,此「註冊制」有名無實,實際仍由證監會發出「備案函」,和審批制並無二致;而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則必將「活躍市場」,帶來如創業板一樣的風險與「機會」。做市商制度是券商的「福音」,但同時也是對監管體系的巨大考驗。

  另有消息稱,北京市有關方面已提交關於設立新三板證券交易所的報告。未來新三板交易有望從深圳中小板獨立至北京,與此同時,天津、重慶等地亦希望將新三板交易所設在各自地盤。

  「這是一個場外市場,也是pre創業板的市場,更是風險最高的市場。」某券商投行人士說,「所有制度設計都應長遠考慮,不能只考慮眼前的問題。」

  新的造富機器即將啟動,各路英豪磨刀霍霍。新的監管體制能否真正捨棄審批大權?新三板造富過程中,會否出現新一輪的監管腐敗、PE腐敗、券商腐敗等市場痼疾?新三板,將會許資本市場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擴容槍響

  三板有老三板和新三板之分。歷史上曾被清理的原法人股交易系統STAQ、NET的掛牌公司和退市公司的股份報價轉讓俗稱「老三板」;2006年 起,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試點,俗稱「新三板」。新三板主要採取協商配對的方式進行成交。

  截至目前,有81家中關村科技園區公司在代辦系統掛牌報價轉讓,共有44家主辦券商參與新三板。

  在中關村試點近五年來,新三板一直存在許多問題,如公司質量難以提升、審批效率不高、交投清淡、融資功能形同虛設等。大部分參與新三板業務的證券公司始終未能獲得盈利,大型證券公司參與熱情不高。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吉林證監局局長江連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三板擴容正穩妥推進,規則制度設計已初步完成,將在報經國務院批准後正式發佈實施。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目前九部委已經就新三板相關制度安排會簽完畢,推出時點尚未最後敲定。

  數位券商業人士透露,新三板的擴容籌備工作已於去年底基本完成,目前各方條件均已比較成熟。多數市場人士預計「兩會」後可能正式推出。

  南京證券北京投行總部總經理尚文彥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新三板制度出台後,將由各園區正式上報擬掛牌企業申報材料,開始遴選園區。「如一切順利,首批擴容企業有望於下半年正式登陸新三板市場。」

  據透露,三板擴大試點工作正在加速啟動,試點範圍將從中關村高新技術園區分批擴大到全國84個高新技術園區。首批可能納入5家-15家園區。每家園區掛牌企業或在10家左右。

  1月13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部署2011年證券期貨監管重點工作時表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抓緊啟動中關村試點範圍擴大工作,加快建立統一監管的全國性場外市場。此後,以蘇州高新、中關村(000931.SZ)為首的概念股紛紛坐上直升機。

  二級市場之外,新三板增資潮亦悄然推進。來自深交所披露的關於新三板相關信息顯示,包括凱英信業(430032.OC)、諾思蘭德 (430047.OC)、中海陽(430065.OC)等7家新三板公司相繼發佈定向增資方案。而據Wind統計,從2006年新三板開板到2010年 底,五年之內,僅有11家掛牌公司完成增發。

  新的利益版圖正在鋪就,一場造富神話亟待開幕。

放行個人投資

  從目前業界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新三板在制度上有突破。其中,新三板最小交易單位將由原先的3萬股降至1000股,為中小投資者的參與降低門檻。 業界人士分析,新三板市場對個人投資者會實施適當性管理的標準,可能會借鑑創業板、股指期貨的合格投資者標準,參照「股齡不低於2年,資金不少於50萬 元」擬定。

  對此,證監會相關官員回覆財新《新世紀》記者有關問題時表示,「投資者可以進,但遵循什麼適當性制度,尚未確定。」

  在國外成熟市場,與中國新三板市場類同的是場外櫃檯市場,這類市場的投資主體是熟悉當地企業的中小投資者,因為國外的櫃檯交易是分散在各個地區的,並非一個全國性的市場,同時掛牌轉讓的公司,普遍規模也較小,業績平淡,因此大型機構並不參與交易。

  由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不可能在各地設立大量櫃檯交易市場,新三板市場也將集中交易。

  根據2009年7月《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報價轉讓試點辦法》,新三板市場只允許機構投資者參與,除了原已在代辦系統持有股份的投資者可以繼續買賣所持品種,不允許新的個人投資者加入。

  從法律上講,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因此新三板試點五年來,在非上市公眾公司問題上沒有任何突破,目前是股東達到199人就停牌。這是影響新三板交易活躍的一個硬傷。天津股權交易所更是乾脆將一手設定為掛牌公司股權的1/200。

  西南證券場外交易市場部總經理周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證券業協會多次與券商、基金等機構進行溝通和討論。目前,管理層和市場各方已經取得共識,三板市場將向合格的個人投資者開閘放行。

  「最終可能會在國務院批覆的新三板整體方案中特別說明一下,把超過200人的問題解決。」尚文彥說。

註冊制虛實

  用註冊制取代備案制,被認為是新三板擴容改革中最重要的突破。

  所謂的註冊制,實際是一種發行證券公司的強制財務公開制度。該制度以美國證券法為代表,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統一公佈在招股說明書中,向社會公眾公開。

  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光超律師表示,註冊制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讓企業不必經過核准就能較為便捷地進入市場,同時由市場而不是監管部門承擔企業資質的風險。

  目前新三板掛牌實行的是備案制,即由主辦券商進行盡職調查和推薦,中國證券業協會實施自律性管理。

  光大證券創新融資部副總馬建功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券業協會對新三板公司進行備案管理,顯然缺乏法律依據。」他認為,將新三板的發行審 核權上收到中國證監會是比較合理的安排,而且實行註冊制可以為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提供股權融資的准入便利,也可為將來的主板和創業板實行註冊制積累經驗。

  不過,業內人士並不看好新三板未來的註冊制監管。

  根據目前規則,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的企業,無需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批,只需通過主辦券商向中國證券業協會備案,即可掛牌交易。

  即便如此,獲得「備案函」仍非易事。2010年下半年,某家券商上報的所有新三板企業,均未獲得備案函。「相當於全被斃掉了。」一位券商場外業務部人士透露。

  由此,多位接受採訪的券業人士對未來的註冊制放鬆審核並不抱期待。根據新三板制度框架,未來的備案權將由中國證券業協會轉至中國證監會。「備案也好,註冊也好。由證監會管,只會更嚴,不會更鬆。」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無論是三板市場還是創業板市場,穩定還是第一位的,不能因為公司質量問題引發社會問題,因此證監會必然嚴格審查。「不管誰坐到這個位子上,都會選擇嚴管。」這位人士強調。

  備受監管層呵護的創業板和中小板市場,已經讓人們看到了嚴格審批的惡果——巨大的市場投機與炒作、大量腐敗行為、投資者絲毫沒有風險意識。市場有識之士早就提出要廢除審批制,實行真正的註冊制。

  如果未來新三板的上市審批工作仍然遵循舊例,由監管層為投資者把關,這個市場將重現創業板、中小板開板之初的畸形景象。

爭奪審核權

  既然是有名無實的註冊制,必將帶來巨大的權力。目前證監會內部到底由哪個部門來牽頭管理新三板的註冊審批工作尚未明確,各部門明爭暗鬥,話題異常敏感。包括非上市公眾公司部(下稱非公部)和市場監管部都在積極參與,但究竟誰掌進門卡仍難定奪。

  證監會非上市公眾公司部於2008年設立。根據中編辦的批覆,非上市公眾公司部將主要承擔以下職責:擬定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不上市股票的規 則、實施細則;審核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不上市股票的申報材料並監管其發行活動;核准以公開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請;擬定公開發行不上市股份有限 公司的信息披露規則、實施細則並對信息披露情況進行監管;負責非法發行證券和非法證券經營活動的認定、查處及相關組織協調工作等。

  2009年,為準備即將推出的創業板,證監會非上市公眾公司部將工作重點從以打擊非法證券活動為主轉到以創業板、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為主上。

  當年4月,情況陡然生變。隨著創業板相關政策出台完畢,證監會成立「創業板發行審核辦公室」(下稱創業板發審辦),該部門並行於發行部、非公部 等,作為獨立的業務部門,專司創業板企業的發審。此舉意味著長期以來業內認定的創業板監管審核由非公部負責的監管架構已經轉移。

  此番新三板審核權是否重蹈當年創業板之路,仍不得而知。

  上海一位券商負責人介紹,目前所輔導的新三板公司需經過兩道關口方可進入掛牌程序。「監管方面,在經過地方有權部門出具的試點函之後。我們還要反饋兩次,即協會一審之後,再通過證監會非公部的二審才可以。」

  不過,接近證監會的知情人士透露,未來新三板審核有望歸於市場部。

  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歐陽澤華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即將推出的場外市場將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巨大平 台。民營企業應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做大做強,使自身逐步具備進入資本市場的條件。歐陽澤華於2010年由市場部轉任上市部。「我們相信國家將在政策和產業 方面放寬對民營企業的准入條件。特別是在相關稅收配套等方面。」歐陽澤華透露。

做市商利弊

  對於券商而言,做市商制度的推出讓新三板充滿了誘惑。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有關研究報告中指出,做市商制度的功能實際上就是融合了場外交易和場內交易優點。通俗地說,做市商承擔做市所需資金,可以隨時 應付任何買賣,並活躍市場。買賣雙方不必等到對方出現,只要由做市商出面,承擔另一方責任,交易即可進行。因此,做市商保證了市場進行不間斷的交易活動, 即使市場處於低谷也一樣。

  根據規則,「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後,每家掛牌公司可以選定兩家以上有做市資格的主辦券商擔任做市商。做市商將向市場提供雙向報價,投資者根據報價選擇是否與做市商成交,投資者委託不直接配對成交,報價最小單位也將被拆分為1000股/手。

  根據證券業協會和證監會草擬的《關於場外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實施方案》,擬放行先期參與新三板市場的21家券商進入首批做市商。

  這份指引對做市商的制度設計相當細化。據財新《新世紀》記者多方瞭解,參考台灣經驗和場外市場公司的股本規模的情況,做市商初始須取得一部分股 份作為庫存,這部分股份可來自於掛牌前股東的協議轉讓,在豁免禁售義務前提下,還可以來自於定向增發。初始取得的股份不得少於掛牌公司股份的1%或50萬 股。開始兩年內做市商每月月均庫存不低於3萬股。做市商可以進行T+0回轉交易,而投資者則不允許。做市商買賣價差不得超過10%。如公司退市或者破產, 主辦券商要遭受一定懲罰。

  做市商制度最大受益者是券商。以美國經驗看,做市商業務的利潤一般佔券商全部業務利潤的40%-60%。因此,新三板市場實行做市商制度以後, 做市商業務將成為券商新的盈利點。基於此,各券商近期緊急備戰,搶人才、挖客戶、跑園區,紛紛成立場外市場業務部,搶佔新三板蛋糕。

  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在其研究報告中測算,僅做市商制度就能為券商行業帶來100億元左右的價差收入。報告甚至認為隨著「新三板」業務和融資融券等創新業務的逐漸鬆綁,飽受「佣金戰」拖累的券商板塊投資價值已經顯現,今年有望跑贏大市。

  不過,做市商制度最明顯的漏洞和缺陷也在於,如何避免做市商大量囤積股票「坐莊」獲利?如何避免做市商本身、或做市商之間因各種原因,做出既損害買方利益又損害賣方利益,最終破壞新三板市場發展的行為發生?

  「券商持倉限額從3%到10%,當天可以超過,第二天必須恢復。這樣設計使做市商不敢隨便拉高或壓低股價。我拉高之後,大家都來找我賣出,我第 二天還原到10%的時候誰來接盤?這樣損失就大了。」程曉明說,「做市商的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引導估值的合理,像創業板那樣的泡沫是不可持續的。」

  程曉明預計,今後規模較大的公司還可能會增加做市商的家數,而做市商的增加會顯著縮小價差。

  南京證券尚文彥表示,新三板擴容初期,做市商制度的風險相對比較大,主要在於,掛牌公司的質量及券商自身的監管體系。「券商是否能承擔報價風險,券商和很多公司之間做市,如何避免聯手報價而對散戶利益造成侵害。」

嚴格轉板審查

  對於創業企業來說,選擇直接排隊上市抑或是先登陸新三板,後者的誘惑更大,因為可能存在的快速轉板機制將大幅加快登陸主板或創業板的速度。

  中關村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情況統計顯示,目前從新三板公司成功轉板的企業已經有世紀瑞爾(300150.SZ)、北陸藥業(300016.SZ)、久其軟件(002279.SZ)三家,還有13家公司已經明確表示準備轉板。

  根據當下規則,從股份轉讓系統轉到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視同新股上市,也要經歷嚴格的審查程序,惟一的便利就是排隊上可能有所照顧。

  「轉板審查一定要嚴格,這個原則一定要堅持。」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說,「一旦轉板成功,原三板公司的所有股東,都將作為原始股東分享IPO盛宴,其投資將會產生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巨額回報。」

  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是中小板、創業板的上市資源「孵化器」與「蓄水池」,一些公司之所以選擇到「新三板」掛牌,就是希望有機會到滬深A股上市,尤其是到創業板上市。

  誘惑的背後,轉板渠道不暢,也是無法繞開的難題。這也是多數新三板企業對轉板既垂涎又生畏之處。

  目前新三板企業只能通過IPO的方式首次公開發行並在場內市場上市,IPO的條件不但與其他企業無異,且法律上,比普通公司上市多一道摘牌程序。此間風險令多數公司慎對轉板。

  「也就是說,這邊已經摘了,那邊沒有通過發審委審核。未來有可能兩邊落空。」一位券商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90

宏橋再啟赴港IPO 山東首富第二代接班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2/wNMDAwMDIyODAwNA.html

中國第五大鋁產品製造商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01378.HK,下稱中國宏橋)將於3月23日於港交所正式掛牌,而此舉亦將新科山東首富張士平與其子張波推到了公眾台前。

「如果不出意外,此次上市將可為張士平家族增厚40多億財富,加上此前財富積澱,與中國首富宗慶後家族已是十分接近。」3月21日,一位香港投資機構人士對記者如是描述。

根據山東媒體於3月8日推出的《2011山東富豪榜》顯示,張士平家族以711.2億元的財富榮登榜首,旗下魏橋創業集團(以下簡稱魏橋創業)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150億元,為山東第四家千億元企業。

與之相較,《2011胡潤富豪榜》顯示,宗慶後家族資產為800億元人民幣,因為海普瑞的上市而暴富的李鋰家族以400億元位居次席。

中國宏橋的大股東是魏橋創業,魏橋創業旗下還擁有另一在港上市公司——魏橋紡織(02698.HK),後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作為魏橋創業大股東的張士平及其夫人鄭淑良,預計在IPO完成後將持有中國宏橋74.18%的股權。

根據金屬行業研究機構安泰科提供的數據,截至2010年9月30 日,中國宏橋鋁材設計年產能91.6萬噸,是中國的鋁材市場第五大生產商,佔全國產能7.02%。

中國宏橋於2010年9月就有意赴港上市,但由於其上市程序一直未能得到確認,拖延至當年年底。本期望於今年1月份掛牌港交所,但由於市況轉差遂於1月31日決定擱置IPO進程。

3月13日,中國宏橋宣佈重啟IPO,此次重啟計劃融資約63.72億-73.46億港元,數額雖巨,但已較1月初的最高募資的172億港元有大幅度縮水。

中國宏橋行政總裁張波表示,雖然這次募集資金額較早前下降,但不會影響未來產能發展計劃,相信公司可通過自身的現金流及銀行貸款可解決未來資金需求。

在宏橋鋁業全球招股說明書上,有一句話格外引人矚目:「我們日後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本集團執行董事及高級管理層會否繼續留任,尤其是我們的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波先生。張波先生對我們的業務發展及策略方向非常關鍵。」

張波此前的職務為魏橋紡織董事長,其在1月26日正式以中國宏橋行政總裁的身份出現於公眾視野中,而其另一身份為張士平兒子。

在熟悉內情的當地人士看來,因為張士平一直深居簡出,張波其實是中國宏橋的實際掌管者。

一魏橋創業內部員工對此予以確認,在現在的魏橋,基層員工們見到張士平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只有在簽約的時候才露個面,「公司的大事小事都是兒子、女兒在負責。」

41 歲的張波於1996年8月畢業於山東廣播電視大學,主修財務會計,並於2005年6月取得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張波先後擔任魏橋紡織的總經理、執行 董事及董事長,後於2009—2010年魏橋創業中鋁電業務正式與紡織業務分離後,擔任中國宏橋母公司魏橋鋁電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此次張波轉任中國宏橋行政總裁,而大女婿楊叢森任魏橋鋁電副總經理,體現了魏橋創業一貫的家族式企業特徵。

在魏橋創業中,張士平家族合計持股48.79%,其中持股魏橋創業36.27%,大女兒張紅霞及張波持股3%,弟弟張士軍持有2.16%,楊叢森持有2.73%,次女張豔紅持股1.63%,

重要的是,張士平家族第二代目前已基本執掌起家族大業。除卻張波外,張紅霞擔任魏橋紡織股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豔紅則擔綱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波稱,中國宏橋會借助上市擴大產能,提高公司市場佔有率,產能將由現時的113.5萬噸提升至182.6萬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6

國內首例風光儲能電池招標再啟 技術路徑仍徘徊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6/2OMDAwMDIzNDg2OQ.html

延遲了近一年之後,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一期)儲能設備採購招標終於再次啟動。

3月23日,中國採購與招標網發佈了《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一期)儲能設備採購招標公告》,並於4月15日發佈《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一期)液流電池系統採購二次招標公告》。

去 年5月27日發佈的《國家風光儲輸一期示範工程大河光伏及儲能電站電池儲能系統採購招標公告》中提及,採購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設備14MW×4h和 4MW×6h兩個包。而最新的招標公告則共分為五個包,其中四個都是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分別為:6MW×6h、4MW×4h、3MW×3h和 1MW×2h。最後一個包是採購2MW×4h的液流電池系統。

作為我國首個大型儲能示範項目,國家風光儲輸項目從確定建立之初備受矚目。但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招標公告發佈至今,提交了競標標書的企業卻並不多。在磷酸鐵鋰設備招標中,確定參加的是比亞迪(01211.HK)、萬向電動汽車有限 公司、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和ATL-東莞新能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液流電池方面,則是北京普能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國 電南瑞(600406.SH)。

「除了磷酸鐵鋰電池和液流電池,去年發佈招標公告時提及的鈉硫電池應該也還是有機會。」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儲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林朔表示,「目前也在考慮是不是還要做一個國際招標,把日本NGK引入進來。」

隨著新一輪招標的公告,相關儲能技術優劣再次被熱議。而除了國家風光儲輸招標公告中提及的三種電化學技術之外,目前市場上較受關注的還有抽水蓄能、壓縮空氣、飛輪儲能、超級電容等儲能技術。

「除 了一些傳統的儲能技術,新興技術都還處於不同程度的研發階段,所以相關部門並沒有非常明確表示哪種技術更有優勢。」一位關注儲能行業發展的人士表示,「這 就意味著所有的技術都有機會,但也正因為支持導向不明朗,許多企業都還在考慮是否投資,以及投資的風險,反而制約了技術的發展。」

液流電池意外入局?

隨著國電南瑞的加入,「劇情」豐富起來

據瞭解,國家風光儲輸項目是2009年4月由國家科技部、財政部、能源局和國家電網公司研究決定啟動的大型新能源項目,項目估算總投資在200億元以上。

該項目一期工程位於張北縣,由河北省發改委於2009年底核准通過,是國網力推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首批示範項目。計劃建設風電100兆瓦、光伏發電50兆瓦、儲能20兆瓦,總投資約33億元,由國網旗下的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具體實施。

普能公司董事長俞振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風光儲輸一體化項目實際上是對新電池技術的應用解決方案進行研究,「定位是示範而非商用項目,因此電池廠商是賠錢去做。」

然 而,因為項目所具有的意義遠超過其本身的經濟價值,也讓這個項目在啟動之初就受到國內電池生產商的強烈關注。許多人都相信,該項目至少顯示了國家電網公司 的技術偏好,如果示範效果好,那麼在下一次的項目中可就佔了先機,入選技術就大有可能在日後智能電網建設中獲得利益分羹。

「新公佈的招標公告裡,最大的意外應該來自於液硫電池。」前述關注儲能行業發展的人士表示。

他所說的「意外」,並不全是指液流電池在去年吃了國網「閉門羹」後,居然又進入招標範圍。「普能和大連融科參加投標,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國電南瑞來湊熱鬧是什麼原因?」

大連融科雖然不如普能那般耀眼,但是其背後有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教授張華民的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張早在2004年就上書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建議重視儲能技術,可謂國內研究大規模儲能電池的元老。

「但沒聽說過國電南瑞有釩電池產品。」這位關注儲能行業發展的人士猜測,「據說去年他們還買了普能的產品,難道這麼快就學會了?」

實際上,在國電南瑞確定參與投標之前,許多人都認為,准保是普能拿下這個標。「標書都是委託普能公司代為擬定的。」一位接近普能公司的人士透露。他同時表示,「畢竟普能有兆瓦級項目的經驗,大化所的電池雖然在實驗室穩定運行了好幾年,但是應該沒有兆瓦級的能力。」

不過,隨著國電南瑞的加入,讓「劇情」變得豐富起來。湊數?陪標?還是放水讓它購買別人的成套系統?一時間,各種猜測滿天飛。

「我覺得這事情沒那麼簡單,過兩週開標就知道結果了。」前述關注儲能行業發展的人士說。

鋰電池之爭

無論何種新型電池技術,都應以這兩起事故為鑑,靜下心來考慮安全問題

與液流電池那邊跌宕起伏的情節相比,磷酸鐵鋰電池的招標「看點」要少得多。

儘管國內的磷酸鐵鋰產業投資勢頭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在資本市場上相關企業一度「沾鋰成妖」。然而,卻只有4家企業遞交了標書。

「截至 2009年,我國生產磷酸鐵鋰材料企業約有150多家。」東海證券研究所汽車與新能源小組分析師吳文釗介紹,但大部分尚處於研發階段,能夠實現批量生產的企業大概在30家。「目前國內大多數磷酸鐵鋰企業的技術能力都只能生產低端材料產品。」

去年的那份招標公告發佈時,許多人都認為14兆瓦磷酸鐵鋰的中標者應該是比亞迪,因為它和國網的關係很到位。

那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5月份與股東交流時聲稱,國家電網看好磷酸鐵鋰電池。「液流電池只能作為備用電池,不能作為儲能電池,這是一個常識性錯誤。這個錯誤國網已經明白了,會把液流電池從儲能電池中劃掉。」

與當時王傳福的高調相比,這次比亞迪要內斂許多。「我們在規模儲能項目的經驗上是有優勢的。此次,我們投了兩個包。」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區總經理佟傑告訴記者。但他稱不方便透露具體是哪兩個包。

4月11日下午3時左右,眾泰一輛電動出租車在杭州街頭營運時發生自燃。4月14日下午5時許,江淮生產的一輛電動汽車又在合肥街頭發生自燃事件。「眾泰用的是萬向的磷酸鐵鋰電池,江淮也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上述鋰電池技術人士透露。

「事故原因還沒正式發佈,但我認為應該是電池的問題。」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分析,「車輛運行時間過長發熱,變速功率波動幅度很大,會使電池輸出功率過大,可能造成短路。」

此前,一些關於磷酸鐵鋰優秀性能的評價提及:其單體電池壽命長、安全性良好、高溫性能良好。

「不管是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還是其他的新型電池技術,都應該以這兩起事故為鑑,靜下心來考慮安全問題。」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盟固利動力)副院長劉正耀說。

作為國內在錳酸鋰體系中數一數二的電池企業,劉正耀透露盟固利動力去年在動力電池上的銷售收入是2億元,「但是我們一直也在研究規模儲能電池,目前正在籌建一個儲能示範電站。

劉正耀介紹,盟固利動力生產的錳酸鋰電池現在的循環壽命是約2000次。但目前已經開發出5000-6000次的高壽命電池,「專門給儲能用的高壽命電池甚至可以循環使用8000次,最快將在6月對外公佈。」

與主要用於消費電子產品的鈷酸鋰相比,成本相對低廉的磷酸鐵鋰和錳酸鋰是儲能電池領域的主要原料。其中,中國和美國以磷酸鐵鋰為主,日本、韓國以錳酸鋰為主。

2002年,由中信國安集團公司與中信國安盟固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盟固利動力。該公司的宣傳材料寫道:盟固利動力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規模化生產大容量錳酸鋰體系動力電池的生產廠家,鋰離子儲能電池技術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實際上,錳酸鋰體系電池作用規模儲能的效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因為即使在國外,此種技術的示範項目也較為少見。

但劉正耀對錳酸鋰電池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聲稱,盟固利動力生產的錳酸鋰電池不受一致性問題的制約,並且該公司掌握著該技術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相比之下,「國外的主流技術都是錳酸鋰,磷酸鐵鋰的知識產權卻在美國。」

比亞迪對外一直宣稱的「鐵芯」或者說「鐵電池」,實際上就是磷酸鐵鋰電池。也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是因為比亞迪避免以後美國人追究知識產權問題時候吃官司

儘管面臨美國專利的限制,在比亞迪的示範效應之下,湧入磷酸鐵鋰方向的中國企業超過150家。

不過,近年來,錳酸鋰材料在中國也有了更多支持者。2010年5月底,萬向集團旗下的萬向電動汽車與美國EnerDel公司簽署框架協議,將在杭州建立全自動化的電芯及電池系統生產基地,而EnerDel 公司的動力電池以錳系材料為主。

儲能多種技術競辯

要麼缺乏足夠示範項目,要麼不能規模化生產

「A123這些年陸續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些成功的儲能項目,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中國的廠家追逐這項技術。」紐約州立大學納米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Unni Pillai說,「但國際上最為常見的,還是鈉硫電池儲能項目。」

Unni Pillai表示,「以日本NGK的技術最為成熟,NGK在全球範圍內安裝了215個系統項目,總量達到302兆瓦。」

因為國際上有成熟的項目作為範本,鈉流電池技術在我國也受到眾多追捧,走在最前列的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去年7月硅酸鹽研究所與上海電氣集團公司和上海市電力公司共同簽署了《關於推進鈉硫電池產業化的合作意向書》。

這項合作被外界看作是國家電網公司對於鈉硫電池技術的格外偏愛。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此次國家風光儲輸項目招標中並未包括鈉硫電池,頗讓人感到意外。

「這 次招標要求投標人必須是電池製造商,具有電池儲能系統的集成能力並提供完整集成方案,且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註冊的企業法人,我們並不符合要求。」中國科 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溫兆銀解釋,「我們的產品還無法做到批量化生產。如果日本人來參加招標,他們的電池中標沒有一點問題。」

國內首例風光儲能電池招標再啟 技術路徑仍徘徊

據瞭解,NGK已產業化的鈉硫電池,其壽命可達10-15年,成本約為2萬元/千瓦。而硅酸鹽研究所的產品,壽命只有5年,而且只能作為示範,並不能規模化的應用。

「但我們正在和國家電網組建公司,也可能還有第三方的加入。」溫兆銀表示,「未來兩三年內以建立生產線為主要工作。」

實際上,國家電網願意投入鈉硫電池,是因為它的成本更具有優勢。

「目前新型電池的價格還是過高,這也是更多人選擇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的原因。」Unni Pillai介紹表示。

在儲能領域,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放電時間和放電功率。從大功率、長時間兩個維度來看,抽水蓄能具有其他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受地域條件限制。

「抽水蓄能一般都是百萬千瓦以上的項目,它的儲電和放電可以是天數級別的。」林朔介紹。在我國,抽水蓄能的投資不可謂不大,以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為大。

儲能效果僅次於抽水蓄能的是壓縮空氣。「西班牙電力公司和太平洋電力公司最近都有壓縮公司的項目,分別是150兆瓦的紐約Watkins Glen項目和加拿大200兆瓦的Kern County項目。」Unni Pillai告訴記者。

調頻市場率先啟動

電網對功率有要求,所以風場就有了埋單動力

目前,我國並沒有儲能的專門規劃,甚至沒有歸口管理部門。而制約行業發展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沒有明確的埋單機制。

「未來可再生能源要大發展,肯定要重視儲能的運用。」龍源電力(00916.HK)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謝長軍表示。

但是,作為發電企業而言,龍源電力顯然沒有為儲能設備付費的動力。「儲能未來肯定是個政策問題,需要國家的支持,因為提供儲能參與風電調節會降低發電企業的經濟性。」謝透露。

他表示,目前來看,電網體制改革對電網的要求,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承擔起電網調峰的責任,整個調峰的平衡問題應由電網來解決,「電網目前也認這個賬,要不然他們今後電網的發展就越來越小了。」

多名儲能企業人士也表示希望由電網公司埋單。對此,林朔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要看具體的應用,在不同的應用場景,會使不同的利益方獲利。」

她 以新能源接入為例,新能源的接入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儲能加入後,能提升輸出的穩定性,這是電網在受益。但是,如果可再生能源經過調解後可以穩定輸出,電網 更多的接入可再生能源,對於發電企業也在受益。「往大了說,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碳排放,所以每個人都是受益方。」

「能量型電池的話,可能確實沒有人願意去埋單。」深圳飛能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耀軍認為,風電場沒風不要緊,只要發電企業提前15分鐘告訴電網就行,電網可以把風電切除,用火電調度。

「但15分鐘以內的波動,電網沒法調度。為保證風電並網時候的功率平滑輸出,就要配備功率型電池儲能。」肖耀軍補充,「電網對功率有要求,所以風場就有了埋單的動力。」

據瞭解,功率型儲能電池主要用於調頻,其特點是能夠在短時間內,滿足大功率充放電要求。各種電池技術中,以飛輪儲能和超級電容的效果最好,前者理論上沒有壽命限制,後者單體循環壽命為100萬次。

「風電一般每年運行2000-3000小時,要保證功率平滑輸出,大概每10秒就要充、放電一次,那麼儲能電池1年的充放電次數就是100萬次。高度頻繁的充放電情況目前只有飛輪能夠承受。」肖耀軍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2

推白牌電視睿俠 削弱品牌價值 郭台銘再啟通路戰火的雄心

2013-01-07   TWM
 
 

 

上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白牌電視睿俠,在網路造成搶購,捉刀的正是鴻海旗下的通路賽博數碼,引進白牌做代理,到底郭台銘在打什麼算盤?

撰文‧賴筱凡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款電視在二.五個小時裡,網路狂銷五百台,它既非索尼出品,也沒貼三星品牌,只見上頭大大寫著「Radioshack(睿俠)」,許多人不禁想問,一個白牌電視,怎麼會賣得這麼好?答案是睿俠背後的八個字:「鴻海製造,夏普面板」。

睿俠在亞洲是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在美國也不賣電視,而是全美第二大的電子產品通路,選在此時進軍亞洲,還賣起自有品牌的電視,讓人霧裡看花。

「鴻海的雄心已經暴露無遺,他(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手說鴻海不做品牌,卻一手拉進新競爭者,最終目的是在削弱品牌的影響力。」鴻海內部人士透露,從中華電信、凱擘合作的綁約六十吋大電視到睿俠,郭台銘從不在乎電視上的品牌是什麼,「只要打出鴻海製造、夏普面板,就能賣得動。」這三個月來,打從鴻海六十吋大電視推出後,只要一談到品牌相關議題,鴻海內部主管就會連忙澄清,「我們絕對不做品牌,不與我們的客戶競爭。」然而,郭台銘真的按兵不動,謹守分際嗎?

保持中立只是假象

「表面上看來是如此,可是,另一方面,他開始找凱擘、睿俠,他們的品牌不用強,才不會引起索尼、三星抗議。」鴻海內部員工說,「掛什麼牌子不重要,只要它是鴻海製造,用的是夏普十代廠面板,那就夠了。」所以,鴻海說服睿俠進軍亞洲,還賣起自有品牌的電視,負責代理工作的是鴻海,「說穿了,睿俠只出品牌,其他的製造、組裝到行銷,鴻海一手包辦。」業內人士說,可怕的還在後頭。

初期這批雜牌軍的個別威脅還不夠明顯,若將全數加總起來,三個月銷售的六十吋電視數量,卻已不容小覷。

今天鴻海代理的是白牌,明日鴻海議價能力夠大,就能回頭壓迫惠普、戴爾、索尼讓鴻海代理,這個答案,在賽博數碼董事長張瑞麟口中獲得證實,「我們確實有與其他品牌談代理。」據了解,鴻海已和大陸家電大廠海爾洽談代理合作。

倘若鴻海不只控制組裝代工價格,還能進一步掌控通路上架權,「品牌價值將被削弱,整個供應鏈的價值勢必重新分配。」鴻海內部人士說,郭台銘已經不是過去那個與品牌廠為了三%、五%拚個半死的成吉思汗,他要回頭讓品牌廠把吞下肚的利潤吐出來,這才是他精心布局通路大戰的最終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56

中金:央行或再啟PSL 釋放4000億流動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90

130624233625-shadow-banking-620xa

上周五(10月17日)有報道稱數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收到央行通知,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獲得流動性支持,共計金額約2000億元左右。但中金報告預計央行實際投放的流動性可能高於2000億元,達到3000-4000億元。截至昨日發稿時,這一傳聞並未得到央行和商業銀行的證實。

中金認為,此舉再次釋放了流動性寬松的信號,尤其是在實際M2增長明顯低於政策目標的情況下。

中金報告透露,央行此次投放方式不是此前所傳的SLF,而是需銀行提供債券質押的PSL;周五央行只是通知,下周才實際投放。

但與中金不同,上證報和第一財經最新的報道中仍稱本次“放水”形式為SLF。上證報在本周一的報道中稱,針對數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接獲央行通知,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獲得流動性支持的消息,某股份行高層回應稱“都在積極申請”,但目前仍在“過程中”,暫未落地。

 

據《第一財經日報》周一報道,某股份制銀行人士19日晚間透露,近期央行向商業銀行發放SLF,期限為3個月,利率為3.5%左右。一家股份制銀行獲得SLF流動性支持為300億元人民幣,這是比較小的規模,每家銀行獲得的規模不一定相同。獲SLF流動性支持的銀行應小於20家,共計金額2000億元左右。

就在今年9月,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對新華社證實,央行已向五大行投放5000億元SLF。根據新浪財經的報道,利率為3.7%。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相較於五大行,中小銀行更缺資金。

據央行數據,到9月末我國人民幣存款余額112.66萬億元,據此測算,若央行此次通過PSL釋放最高4000億元的流動性,已接近一次性調降0.5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所能釋放的資金量。

解決“融資貴”一直是今年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主旋律之一,“雖然銀行資金面寬松,但在經濟下行周期下,企業主動壓縮生產,銀行的風險偏好也在下降,以致雖然信貸擴張並不少,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卻並不明顯。”上述銀行人士認為,正因為融資的問題不在數量而在價格,今年以來“降息”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息過。

上周四,央行將14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下調10個基點。巴克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常健認為,降低融資成本仍是政策工作重點,央行9月以4.0%~4.5%的利率釋放的5000億元人民幣SLF旨在引導貸款利率降低。她並預測,央行將從第四季度開始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82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地方政府再啟年底投資保增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93

u=562738302,3265773923&fm=23&gp=0
臨近年末,地方政府投資保增長的活動也進入了沖刺階段。

據上證報統計,截至昨日,全國24個省份公布的前三季度GDP數據,均低於各省年初預期目標。數據公布後,各省也相繼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多地強調穩增長仍是首要任務,要“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而投資以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為抓手。

該報梳理各省今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進度時發現,多數省份目前只完成全年投資計劃的70%-80%左右,部分省市如新疆僅完成全年目標的60%。因此,不排除四季度各省市再掀新一輪投資熱潮。

多省部署四季度工作強化“穩投資”

10月中下旬以來,地方前三季度GDP數據陸續公布。截至10月30日,全國已有24個省份公布前三季度GDP數據。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已公布數據的所有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目標。

數據出爐後,各省相繼召開會議分析三季度經濟形勢,並部署四季度工作。各省均強調,穩增長、促投資仍是首要任務。

10月15日,雲南省省委書記李紀恒在全省2014年一至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千方百計增加投資……努力爭取四季度沖刺攀高。”

西藏在安排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時強調,“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以上”。數據顯示,1-8月西藏投資為623億元。

不少省份發改委還專門召開投資工作座談會,研究安排四季度投資工作。

23日,陜西省發改委召開全省投資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要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任務,仍需要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必須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 該省前三季度投資增速為18.9%。

重點項目投資年底沖刺

各省四季度投資工作普遍強調以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為抓手。

據江西省發改委數據,1-9月該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完成投資747.50億元,完成年計劃的72.6%。不過,江西近期投資步伐加快,僅9月份一個月就完成投資120億,差不多是第一季度完成的投資量。

而早在9月底,雲南省就掀起重點項目新一輪投資高潮,233個重點投資項目同步開工,總投資超過800億元。

“穩增長關鍵在於穩投資,穩投資關鍵在於穩項目,穩項目關鍵在於穩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加快基礎設施特別是鐵路、高速公路建設作為當前穩增長的重中之重。” 湖南省省長杜家毫10月17日在該省7條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動員大會上表態。

以交通設施等基建投資來穩增長,是很多中西部省份的做法。除了湖南外,近期四川、內蒙古、雲南等地都已展開行動。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不必擔心會出現以往地方投資過熱的問題,現在地方雖有投資沖動,但資金受中央財政稅收等方面制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18

再啟遊戲產業並購 中技控股是否在玩冒險遊戲?

中國經濟的投資領域不再像之前那麽火熱,而娛樂消費產業正在展現出更大的吸引力。

最新的嘗試者是上市公司中技控股。這家主業為預制混凝土樁公司的目標是英國遊戲開發廠商Jagex,後者開發的最知名的遊戲產品是RuneScape。RuneScape是一款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投放市場以來一直是Jagex公司最重要的搖錢樹,十年來為公司累計帶來的收入達7.25億美元。

Jagex準備借助RuneScape這一強勢的IP打開中國市場,該公司主席Rod Cousens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海外遊戲公司青睞中國市場,這不意外。據荷蘭市場研究公司Newzoo此前發布的《全球遊戲市場報告》季度報告預計,全球遊戲玩家將在2016年創造996億美元的收入。亞太地區將繼續主導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占據了全球遊戲收入的四分之一。

從中國遊戲市場分羹,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在7月25日舉辦的“2016泛娛樂產業高峰論壇”上,凱撒股份總經理吳裔敏表示,由於國內競爭確實太激烈了,“已經擠得人都站不住了”,因此國內遊戲公司都得往(國)外去看看。

中國的遊戲產業也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到了514億元,同比增長87.2%。這一增速遠超過整體遊戲產業的22.9%增幅。這對Jagex構成挑戰:在移動遊戲領域,Jagex目前仍沒有大的建樹。

今天Jagex的遊戲開發還是依賴於位於英國的320工作人員,Rod Cousens對第一財經表示,他期待在中國推出移動端產品,屆時相關產品將由中國和英國的工程師共同打造。

這起交易的收購方中技控股此前曾有過一次不成功的並購嘗試。2014年8月,中技控股曾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準備募資86.72億元用於收購遊戲產業公司DianDian Interactive Holding 100%股權、點點互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但這一方案被證監會否決。

中技控股此次再啟遊戲產業並購,凸顯了公司轉型心切。與混凝土行業相關的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正在承受壓力,中技控股營收已經從兩年前的35億元遞減至2015年的18.4億。

據中技控股披露,Jagex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為會員收入和遊戲玩家的交易收入。2015年,Jagex公司實現收入8809.6萬美元,凈利潤3865.0萬美元。為實現轉型,中技控股準備將旗下原有混凝土樁業等資產作價24.16億元出手。收購完成後,中技控股能否將Jagex的海外成功經驗複制到中國市場,仍需拭目以待。

這筆交易仍有待證監會批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74

英央行7年首次降息+擴QE 全球寬松再啟

英國央行捍衛了自己的信用,但也震驚了全球——英國央行履行了7月的承諾,此次7年來首次降息,基準利率由0.5%下調25個基點至0.25%。同時,英國央行還擴大資產購買規模600億英鎊至4350億英鎊,此前市場預期該規模不變。

“此前,英國央行就很清楚地表示了脫歐後的風險,因此他們有必要加碼寬松,以此來管理當前的狀況,”美聯儲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卡普蘭(Robert Steven Kapla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資本外流、外資投資減少、銀行收緊放貸、國內企業投資減少,這是極為令人擔憂的狀況,”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增速放緩預期使得英國急需降息來對沖脫歐風險。

消息公布後,英鎊/美元短線大跌。截至北京時間8月4日19:55本報記者發稿,英鎊/美元報1.3157,黃金漲約10美元至每盎司1368.9美元。

(8月4日英鎊對美元走勢)

(8月4日黃金走勢)

英國央行加碼寬松

盡管寬松在預期之中,但英國央行的寬松力度超出市場想象,且獲得貨幣政策委員會(MPC)9位委員全票通過。

據外媒此前調查顯示,受訪的52位經濟學家中,有45位認為,英央行將降息25個基點至0.25%;巴克萊銀行認為,鑒於英國央行可能實施進一步的量化寬松QE措施,作為2009年3月啟動QE項目的一部分,英國央行吃進了三分之一的英國主權債。

大部分貨幣政策委員預計,若未來經濟數據符合預期,在年底將降息至接近零。

貨幣政策委員在QE與公司債購債方面出現分歧。MPC以6:3通過擴大整體政府債券購買規模至4350億英鎊的決議,以8:1通過購買100億英鎊非金融投資級公司債券的決議,由央行提供資金。

較為悲觀的是,英國央行維持2016年GDP預期2%不變,並認為英國經濟2016年下半年基本不會增長,將2017年、2018年GDP預期分別由2.3%下調至0.8%、由2.3%下調至1.8%,但不認為會出現衰退。這種下調也主要反映了企業和住房投資的大幅下跌和中期消費疲軟。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英國2016年增長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下調幅度在2017年接近1個百分點(0.9%)。

IMF副總裁朱民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據IMF測算,在正常情況下,今後三年英國GDP累計會下降1.4個百分點;在極端情況下,即英國投資貿易大幅下降,今後三年英國GDP可能會下降5.6個百分點,包括房地產、消費等受到沖擊。

“就更大範圍而言,脫歐會產生政治不確定性,退出歐盟談判的過程是很漫長的,盡管相關條款給了兩年時間啟動脫歐談判,實際上談判過程中涉及面極廣,耗時可能更長。”朱民回憶稱,當年瑞士、挪威進入歐盟的談判就長達10年之久,期間需要不斷確定貿易條款和進入歐盟的法律等。

之所以此次寬松超預期,這也和財政政策的乏力息息相關。6月15日,英國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公布“脫歐預算案”,即表示將於公投後數周內公布緊急預算案,擬將所得稅基本稅率提升2%,提高燃油稅,削減健康、教育、國防和養老金等方面共計300億英鎊的開支。

然而,眼下一切化為泡影。英國新任財政大臣韓蒙德說,英國不需要制定緊急預算案,他將在夏季觀察經濟情勢,再會按往年在秋季設定開支目標。

各界也預計,此後英鎊將再度展開跌幅。“不過由於這個結果已被市場和英鎊大部分計入,如落實降息或其他刺激政策,英鎊雖必定承壓,但跌幅不大可能超過當前規模。英鎊/美元下行目標為重要心理支撐水平1.3000。”嘉盛集團分析師James Chen對本報記者表示。

全球貨幣政策轉向?

更值得註意的是,此前英國央行被認為將成為繼美國首次加息後,第二個加息的央行,然而一切目前都開始南轅北轍。眼下,甚至連預計要今年加息1~2次的美聯儲,其加息的空間和動力都在不斷下降。

“如果英國央行采取寬松措施,則可能成為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利好金價。” KVB昆侖國際高級分析師陳家俊此前對本報記者表示。

此前,在英國脫歐成真之日,摩根大通便預計,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美聯儲今年加息可能已經化為泡影。事實證明,這種可能性在不斷上升。

卡普蘭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除了英國脫歐造成的金融市場動蕩,近幾個月的美國數據也劇烈波動。例如,二季度GDP數據大幅放緩——消費需求、最終需求數據不錯,但倉庫庫存積累數據卻拖了後腿,因此最終GDP數據凈值是下降的,較為強勁的消費需求是一大亮點;此外,本周三公布的ADP數據預測,7月就業數據會更好,這是否真的意味著5月非農就業數據的暴跌只是暫時的?

當被問及對“基於數據”(data-dependent)來進行決策的美聯儲而言,這些互相矛盾的數據會否造成影響時,卡普蘭對本報記者表示:“近期的經濟數據夾雜著噪音,因此我在看實時數據的同時,也會試圖以更全局性的視野來看待美國經濟,要看更長期的趨勢。”

他稱,例如人口老齡化趨勢,全球債務對GDP的占比持續上升,全球一體化也意味著,如果全球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世界各國都會被影響;此外,新興的顛覆性創新力量不斷崛起,新模式、新科技都沖擊著各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和議價能力。

因此,卡普蘭認為,即使短期經濟數據偶爾閃現積極向好,但“總體來看,上述趨勢會使得全球增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放緩。對於美聯儲而言,我們的政策回旋空間(policy maneuver,加息空間)也很小,必須要更加謹慎。”

如果說對於經濟複蘇最強的美國而言,悲觀的長期趨勢正不斷壓縮其加息的空間,那麽對於正在大行寬松、經濟萎靡的日本、歐元區而言,加息可能已經是“天方夜譚”。即使眼下貨幣政策已經到了盡頭,但肩負就業和通脹使命的央行家們很可能仍會將寬松進行到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59

金融擴大開放來了!時隔36個月,外匯局再啟QDII額度審批

時隔36個月之後,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4月11日宣布,再啟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的審批。

外匯局4月11日發布消息稱,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提出的擴大開放的要求,國家外匯管理局遵循宏觀審慎管理思路,針對不同類型機構的業務特征,綜合考慮QDII機構管理資產規模、內控合規等因素,秉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穩步推進QDII各項工作,更好滿足境內市場主體跨境資產配置需求。

央行行長易綱當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投資者的全球資產配置比例偏低。隨著中國開放度進一步擴大,中國百姓和機構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資產。鑒於國內和國外投資者都有需求,跨境資本流動可以平穩高效。

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謝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進一步放松跨境投資的管理,顯示了我國以開放促改革的決心,也為中國金融進一步開放鋪平道路。”

QDII額度審批再啟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即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是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下,有條件、有限度開放境內機構境外證券投資的過渡性制度安排。

2006年中國開始開放QDII,這曾經是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中國資本市場走向全球的一個顯著標誌,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到到一定階段,參與國際市場的一個制度安排。2006年~2007年,QDII的相關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初步建立。2008年至今,為促進QDII業務穩定健康發展,各監管部門在境外投資範圍、風險管理、額度管理、資金匯兌等多個方面,不斷修訂和完善管理制度。

如今,12年走過,“應該說,對於中國機構和投資人參與全球資本市場投資有很大的貢獻。”謝衛表示,目前,中國有4.2億的有效個人投資者,QDII不僅是中國居民投資者直接參與全球投資的重要渠道,更是踐行普惠金融的有效措施。“比如說,在我們的投資組合里,包括了國內在海外上市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很多老百姓非常願意通過參與QDII產品的方式,來分享中國經濟轉型的紅利。”

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範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QDII的意義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滿足了境內的投資主體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對於資產管理機構的發展壯大,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作為國內的資產管理機構,自QDII開通十多年來,我們的業務能力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提高,產品越來越豐富。從最開始QDII業務是跟境外機構合作,到自己獨立去完成,規模也從小到大,從最開始的幾個億,增加到100多億,整體規模增長顯著。”範嶽稱。

現行的QDII政策框架是:國務院規定QDII總額度;行業監管部門(銀保監會、證監會)負責審核QDII資質,規定境外投資範圍和種類,對機構提出風險管理要求等;外匯局對QDII機構投資額度、資金賬戶、資金匯兌及匯出入進行監督、管理和檢查。

據記者了解,本次啟動的QDII額度審批是外匯局在總結過去經驗基礎上,按照宏觀審慎管理思路,遵循市場化原則,針對不同行業資產管理的特點,按機構類型(分為保險類、證券基金類、銀行信托類)、QDII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內控合規的監管評價,以及提交申請時間順序(先到先得)等,制定了公開透明公正的配置機制,穩步推進QDII各項工作。

按慣例,QDII額度最新情況於每月末在外匯局政府網站上公布,便於市場監督。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稱,QDII制度實施十多年來,樹立了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推進了資本項目可兌換,受到國際社會好評。同時,為境內金融機構“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作了有益探索,為投資者全球配置資產作了有益嘗試。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提出的擴大開放的要求,滿足境內居民配置境外資產需求,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外匯局穩步推進QDII各項工作,對穩步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助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具有積極意義。

跨境資本流動更平穩高效

2015年3月開始,QDII投資額度一直保持在900億美元左右,至今已有36個月。

根據外匯局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29日,QDII投資額度審批899.93億美元,其中包括銀行類30家、證券類48家、保險類40家、信托類14家機構。

去年2月份以來,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企穩,我國的跨境資金流出壓力逐漸減小,外匯儲備穩步回升。截至2018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4萬億美元,較2月末上升83億美元,升幅為0.27%。國際收支也趨於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預期日漸消除。這樣的外匯收支環境也給此次QDII審批額度再啟創造了有利條件。

不過,謝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外匯局在金融防風險的前提下,加強了對外匯違法違規行為的管理和處罰,其中就包含了一些QDII機構。在他看來,此次QDII啟動,一方面在額度的審批方面會進一步放開,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會進一步加強對申請機構的審核。

範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肯定會傾向於穩定經營、合法合規使用額度的機構。穩步推進,更好滿足跨境資產配置的需求。

易綱在4月11日的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上也對中國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開放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跨境資本流動波動的擔憂做出回應。他稱,目前跨境資本流動平穩。“當我們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開放時,我們會考慮資本流動這個問題,我們希望資本流動平穩,這有利於全球配置資源。”易綱表示,從外國投資者角度看,隨著中國股票和債券納入MSCI和彭博指數,外國機構投資者需要配置此類資產,因而需要投資中國股市、債市。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也需要在全球配置資產。目前,中國投資者的全球資產配置比例偏低。隨著中國開放度進一步擴大,中國百姓和機構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資產,“鑒於國內和國外投資者都有需求,跨境資本流動可以平穩高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