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紐約第一銀行擊敗四千多家小型銀行奪全美第一 台灣移民黃志鴻

2013-01-14  TWM
 
 

 

在美國次貸風暴後,經濟陷入從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大的衰退,但一家位在紐約皇后區、只擁有兩家分行、由台灣人開設的小型銀行,卻在近五年獲利大幅成長,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撰文‧許瀞文

港星葉玉卿的富商老公胡兆明,日前驚傳破產,甚至二○○六年在美國紐約皇后區開設的「國際銀行」也經營慘澹;但在同區內,卻有另一家台灣人創立、名為「紐約第一銀行」(Amerasia Bank)的小型銀行,在一二年五月,被美國金融調查權威SNL Financial(商業智能服務)評為二○一一年全美四千三百家小型銀行中的第一名,寫下另一頁台灣之光。

SNL Financial是美國評鑑金融機構財務狀況優劣的權威,多數在美的大型銀行及保險公司,都採用該公司報告。而每年五月,SNL Financial都會針對全美超過七千一百家銀行前一年的財務狀況進行評比,公布最佳一百名;評比方式是以總資產五億美元為銀行規模分界線,低於此標準就是小型銀行。

評分標準包含總資產、稅前資產回報率、貸款質量、績效比、壞帳率、貸款增長率等。對美國數千家金融機構來說,SNL Financial的評比就像是銀行界的「奧斯卡獎」,一旦得獎,不僅有機會能在國際性雜誌上被報導,對銀行來說也是一項殊榮。

○八年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總資產不過三億美元的紐約第一銀行,卻在不景氣中逆勢成長;一一年ROA(股東資產報酬率)創下成立以來最好成績,高達一.八%,甚至超越JP摩根(JP Morgan)、美國商業銀行等大型銀行,成績出色。

保守經營 反逆勢成長

「我們的經營方式始終如一,就是做好自己擅長的,只是最不好的環境,反而給了我們好的機會。」紐約第一銀行總裁黃志鴻堅定地說。

日治時代,黃志鴻家族是台南的地主,當年台南文人聚集的「固園」,就是黃志鴻祖父輩所有,日本總督南下訪問,或中國文人如辜鴻銘、連橫皆曾是座上賓。二次大戰後,黃家不如以往興盛,黃家第三代多移民海外;而黃志鴻則有個活躍於台灣民主運動的姊姊楊黃美幸,她曾任僑委會副委員長。

黃志鴻在台灣念完大學,工作一段時間後,才到美國尋找更自由的天空。到美國後,黃志鴻先在一家台灣人開設的工廠工作,他發現,移民族群要到銀行借款並不容易,多數借不到錢;加上後來美國政府為照顧移民,政策支持移民族群創業,黃志鴻才自己開起投資公司,解決移民族群在創業時的融資問題。

但投資公司並不能吸收存款,資金來源有限,有生意頭腦的他和姊夫楊次雄合夥,向親友募集到銀行成立最低資本額五五○萬美元,多做華人生意的紐約第一銀行就在一九八八年誕生。那一年,黃志鴻已經三十九歲。

保守、行事穩健的黃志鴻,並沒有因為經營順遂就大肆擴張,至今仍保持只有兩家分行,因此銀行獲利一直只是平穩;但卻反而在近兩年美國景氣最低迷之際,獲利出現大幅成長。翻開紐約第一銀行財務報表發現,一○年是銀行營運最關鍵的轉折,相對○九年來說,成長了八六%,原因在哪?

嚴格審查貸款 降低呆帳紐約第一銀行副總裁蔡政蒼提到,○七年次貸風暴開始後,美國房地產景氣迅速冷凍,有些區域的房子估價和之前相比,跌價甚至達五○%,估價的標準趨於保守,讓銀行認為貸款風險已經隨市場的跌價而降低許多;因此當其他同業不敢承作業務時,紐約第一銀行決定繼續執行既有的貸款政策。

蔡政蒼進一步解釋,紐約第一銀行的放款標準一直都是估價金額的六五%,是屬於平均水準;但在次貸風暴後,銀行緊縮銀根,有很多華人到其他銀行根本借不到錢,或者是能拿到的成數更低,「但其實這些華人都是紀錄優等的好客戶」蔡政蒼說。這時紐約第一銀行自然能脫穎而出,接觸到更多客戶,「我們近三年的放款,每一筆都有正常還款。」黃志鴻自豪地說。

就算標準嚴格,過去仍有一筆貸款差點變成呆帳,讓黃志鴻至今耿耿於懷。黃志鴻提到,九八年舉辦冬季奧運,可能將雪板列為比賽項目,在九六年時,銀行放款給一家做雪板的中國工廠;但該廠卻因為美國工資貴,資金調度出問題,整廠遷回中國,而產生為數不小的呆帳。

黃志鴻表示,雖然後來還是有將款項全數追回,但當時的教訓讓他至今謹記在心,「千萬不要去做自己不熟悉的產業。」如鴨子划水,毅力與堅持讓黃志鴻在金融風暴中掌握機會,在海外寫下另一個傳奇。

紐約第一銀行(Amerasia Bank)成立:1988年6月20日

總裁:黃志鴻

總資產:3.3億美元

分行數:2家,2013年購併邁阿密銀行後,增為4家員工數:44人,三分之二員工年資超過15年

評鑑紀錄:

1.SNL Financial 評比為2011年全美小型銀行第一名2.FMC(Financial Management Consultant,銀行評鑑中心)評定為全紐約州125家銀行第一名3.Bauer Financial (鮑爾金融)連續多年將紐約第一銀行評為最高等級──五星級,並列入推薦銀行名單不景氣中逆勢成長!

── 紐約第一銀行近五年財務狀況

年 稅後損益

(百萬美元) 每股盈餘(美元) ROA(%) ROE(%) 逾放比(%) 資金運用效率(%)2008 1.145 3.39 0.615.90 0.25 69.89 2009 1.764 5.22 0.85 8.86 1.90 54.15 2010 3.285 9.721.49 15.60 0.58 43.01 2011 4.532 13.41 1.81 18.90 0.36 38.37 2012 5.21815.44 1.79 20.76 0.32 35.86 註1:2012年為公司自結數,尚未由會計師簽證。

註2:資金運用效率表示要賺1美元,銀行的資金成本為多少。例如以2012年為例,資金運用效率為35.86%,即賺1美元,銀行成本是35.86美分。

註3:美國規定,貸款到期若超過90天沒續約,便列為逾放。

資料來源:紐約第一銀行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3

超實用!一個小型公司創業者的日常管理手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011.html

【導讀】:說到管理,就不能不說其最重要的一面,那就是管人。公司是由人組成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所以不論公司規模大小,管人都是繞不過去的必修課。這裡包括人員的招聘、薪酬標準的制訂、激勵措施的運用以及人員使用的技巧等等,可謂紛繁複雜。管人對公司的運行至關重要,做好了事半功倍,做不好事倍功半,其關鍵還是要看用人者怎麼結合公司的特點加以運用了。

關於招聘

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擴大,招聘也就必不可少了。這些年沒少招人,我發現招聘也是門學問,難題不少,道道也不少。

剛開始沒有經驗,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資一千多的售後服務崗位經常招些名牌大學本科生,還要求英語過四級。後來發現,這些人根本留不住。本來某些簡單工作的崗位職校生完全能夠勝任,招個重點大學本科生對雙方都不合適,唯一的好處只是在寫公司簡介時方便吹牛。另外面試時應聘人員說的話不可全信,有時對方可能剛失去工作情緒比較失落,為得到新工作,他們什麼都敢承諾。某次公司招聘商務,崗位工資定為2000元左右,一個女孩投簡歷面試,本科學歷,3年工作經驗,上份工作在外企工資3500元,我問她這份工作的工資比上份工作低不少,能否接受,她毫不猶豫地表示沒問題。從她的能力和工作經歷看都比較適合這個職位,我就錄用了她。半個月後,就在前任商務和她交接完工作沒過幾天她也提出離職,理由居然是覺得工資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動。重新招聘時我招了個原工資一千五百元的女孩,雖然不像上一個女孩一樣是名牌大學畢業,但各方面能力也足以勝任商務工作。到現在近兩年了,她還在該崗位,不但幹得不錯,而且對工資也很滿意。一般來說,大部分人找新工作時(經濟危機時期除外)對於職位及待遇與原工作相比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

招人的經驗是:寧可漏過一千,不可錯招一個。據我的經驗,公司招聘如低一檔用人,高一檔發工資效果比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干二流的工作,發一流的工資。當然,以上幾流幾流都是相對的)。招聘時應不嫌麻煩,仔細核對應聘人員身份。2007年我公司連續發生三起新員工攜款潛逃事件,打電話找人時對方有恃無恐:反正我應聘時的身份證學歷證家庭住址都是假的,你也找不到我,而且幾千塊錢的事警察都不管。到公安局一打聽警察還真不管———不夠立案條件。現在招聘,對於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實個人信息,對於外地人除核對個人信息外一律要有本地人擔保,弄虛作假者一概不要。這樣做儘管有些極端,但此舉確實使本公司從此再沒有發生類似情況。

公司裡的八○後

近兩年來,公司裡的八○後越來越多了,他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與比他們大一些的七○後、六○後非獨生子女員工差別很大。八○後反應快、幹勁足、辦事靈活,但相對來說也比較自我、不忠誠、草率,很多時候他們表達不滿的方式不是用嘴,而是用腳,經常是你今天剛批評完他,明天他就辭職不干了。另外八○後員工說話比較沖,考慮問題一般都以自我為中心,表達意見時很少有顧忌。但員工中八○後的不斷增加是任何一個公司都無法迴避的事實,如何用好八○後成了很多公司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曾經有一回我問公司一個八○後的員工:

「你希望做什麼樣的工作,希望通過工作得到什麼?」

他回答說:「做什麼樣的工作無所謂,只要開心就行,也不指望工作能帶來多高收入,反正每月錢不夠就找父母要。」

公司不少八○後員工特別是本地的八○後員工生存壓力不是很大,家裡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在金錢與物質上予以支持,根本不用考慮通過努力工作來養家餬口,雖然他們在金錢上沒有更高要求,缺乏工作動力,但他們十分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希望通過工作來獲得別人的肯定與尊重。

每個人都有他的訴求,只不過不同人看重的方面是不一樣的,畢竟生活中無慾無求四大皆空的人很少,只要能找準員工心底的期望,對症下藥,不管是七○後還是八○後所有的員工都能迸發出工作熱情,做好本職工作。

留住骨幹員工

這些年物價上漲,各項費用上漲,每個員工都希望工資收入大幅增加,但估計90%以上的小公司無法做到這點。面對這些壓力,有時我這當老闆的恨不得將公司大門一關,自己拿著資金炒股或炒房去,圖個清靜,還不見得少掙錢。

我曾經讓銷售部某員工提交一份門市承包方案,他做完後交給我時說這是他比較保守的一份方案,充分考慮到了公司和承包人的利益平衡。我仔細一算,差點把鼻子氣歪了。按他這份方案計算,當整個門市毛利潤在一萬元時,門市銷售的工資獎金就已經到一萬五千元了,這還不包括員工的各項保險費用,而且門市利潤越高,獎金提成比例也越高,所以無論門市利潤多少,根本就不可能剩下一分錢給公司——而這還只是他「比較保守」的方案。大部分人對金錢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讓公司人人都滿意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雖然如此,但我可以儘量讓公司20%的骨幹員工滿意。

首先發展骨幹員工入股。我將公司股份買一送一,半價銷售給骨幹員工,五年內退股只退還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按員工實際出資的三倍贖回,而且每年拿出公司純利潤的60%分紅———反正有錢大家賺。不過享受權利的同時也得承擔義務,股東一旦做了對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懲罰,所致損失由股金中扣除。這招還真好使,在近五年裡沒有一個股東離職,而且公司重點崗位都有股東,管理上也省了我不少精力。

為什麼不白送骨幹員工股份?其實我並不是在乎錢,主要是白給的東西別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錢又可作為押金,以防股東做出格的事,再說員工入股的錢不出5年即可通過分紅收回,不投入哪來的產出啊。

曾經無意中聽到某股東對其他人說:同行業的另一家公司要挖他過去,月薪比現在高不少,要不是他在公司有股份,這回就跳槽了。聽了這話,我頗感欣慰:是不是股東到底不一樣啊。其次大幅增加骨幹員工的收入。雖然公司目前的運營狀況無法大幅增加所有人的收入,但還是能保證骨幹員工的收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公司在增加了骨幹員工基本工資的同時,也對他們設定了更高的業務考核指標,提高了一線員工完成任務後的提成比例。這招效果相當不錯,大部分人在領到年終獎後嘴角都是向上的。

其次是為員工提供發展空間。公司在不斷壯大,新部門不斷成立,老部門也在擴張,這就需要更多的管理職位。我們公司的幹部一般都是在內部選拔產生,很少有空降兵,所以對於有發展前途的員工公司會及早提示他只要能力達到某個高度,就會在適當時候得到陞遷。這樣一來就給員工在公司堅持發展增加了信心。此外公司還規定,如果某個員工覺得自己在目前的崗位上不開心沒有發展空間就可以隨時提出來,公司會根據他的要求儘量在內部調換,好把他安排到他心儀的崗位上去。

兩項措施實行後,效果相當明顯,骨幹員工特別是管理崗位的骨幹員工流動性基本保持在了公司能夠容忍的範圍內,也因此公司的日常運作沒受到影響。

選好中層幹部

從普通員工中選拔中層幹部,最開始我的原則是挑選能力最強的。

根據經驗教訓我覺得:幹部的選拔,百分之三十看能力,百分之七十看責任心。一個人個人能力再強,如果沒有責任心,不能從全局考慮問題,不能照顧他人及集體利益,那他也不能勝任管理崗位。一個人個人能力不是很強,但有責任心,能夠容人,能夠吃虧,那他就具備了成為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質。一個好的領導手底下應該人才輩出,恨不能手下每人能力(至少某一方面能力)都比領導強,這才能體現他的領導才能。其實作為管理者,吃虧是福,應將利益儘量讓給屬下。如果打仗時指揮員每次衝鋒時在最後,撤退時最先跑,他怎能指望士兵繼續為他賣命打仗?

從老員工中選拔部門主管

公司裡幾乎所有部門都有部門經理或主管,除了電話銷售部,這主要是因為電話銷售部裡的幾個業務員基本上是同時進入公司的,大家業務能力都很強,誰也不服誰,所以為避免不必要的爭端,一直沒有指派誰做部門經理。

慢慢地我越來越覺得這樣下去肯定不行,部門沒有負責人,既無法安排培訓學習,也不方便召開部門會議,同時招聘的新人也沒老業務員願意帶根本留不住,遇到需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協調配合時還得我親自出面。

當時正好電話銷售部急需擴大規模,於是公司招聘了不少新人安排給幾個老業務員來帶,規定如果老業務員帶的新人能獨自完成公司規定的任務指標後就予以轉正,每當上一個新人轉正後公司再給老業務員重新安排新人,一段時間之內誰帶出能轉正的新人達到一定數量,誰就可以單獨成立部門並擔任部門主管;如果某人在規定時間內一個能轉正的新人都帶不出來,就直接劃到別部門,歸該部門主管領導。

這一下,業務員帶新人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整個部門的業績得到了迅速提升。過了一段時間後,幾個老業務員帶人水平高低立判,水平最高的帶出了三個合格的徒弟,水平低的一個合格的徒弟也沒帶出來,這時大家誰也沒什麼可說的了,按照當初的約定,電話銷售部一共成立了兩個分部,每個分部都有四五個人,整個部門隊伍擴大了,主管也順利地產生了。

以上文章內容選自《邊干邊學做老闆》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黃忠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89

小型股災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k9e7.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01-05-2014

4月恆指雖然大致持平,但除了追蹤指數的基金,估計大部份以長倉為主的投資者都會在這個月損手爛腳。一直跑贏大市的科技及互聯網股,濠賭及彩票股,環保及新能源股及一眾二三線股均同時大幅度急促調整。不只港股下跌,美國的科網及在納斯達克上市為主的動力股同樣遭到拋售。

本來以為「滬港通」利好股市,結果卻令大部分相對內地A股有溢價的H股價回落。結論是,不理好壞,過去兩個多月所有擁擠交易股(Over-crowdedTrades)都受到減持。愈少基金持有或者成交欠奉的股份股價反而較穩定。香港股市更明顯的是,指數起伏不大,過去一直跑輸或者業績不理想缺乏基金持有(Under-owned)的成分股反而跑贏。績優股在4月份也不能倖免,只要估值稍高及升幅過多,便有可能被這輪近乎恐慌性的拋售潮打下來。

強勢股或技術反彈
市場氣氛對增長股由年初熾熱轉為冷卻,轉捩點是美國加息期望提早開始。恆指過去一年多表現一直不濟,股市資金並沒有增加,因為外資看淡中國,資金沒怎流入,這種情況俗語叫做「塘水滾塘魚」。有限的機構資金只集中持有少數高增長的板塊或個股,很多只是作短線炒作,所以市場氣氛一轉差,便爭先恐後退出,形成雪球效應。

上升時沒法估頂,下趺時也很難估底,尤其是非基本因素,純粹由市場氣氛帶動的恐慌性拋售。因為這次並非因宏觀系統性問題帶來危機,以這次強勢股回落的速度看,5月有可能看到技術性反彈,原因為:1)很多強勢股及增長股業績基本上沒有問題,盈利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一輪調整後估值已變得比較合理;2)從技術層面看,很多股份已下降至200天平均線或者RSI觸及30以下,已屬超賣;3)開始有公司出來回購股份或大股東增持;4)阿里巴巴即將在美國上市,其高增長電子商貿故事將會在全球路演不停地宣傳,海外投資者可能對估值已回落的其他科網股重拾興趣;5)大部分於美國上巿的中資科網股,將於5月宣佈今年首季業績,績優股有望迫使拋空者平倉。

非理性拋售後,缺乏基本因素及質素欠佳的股票將會在短時間內難以翻身,但市場資金最終會重返質優的增長公司,所以此刻最重要的是保持實力,在市場轉勢時有信心及膽量重新入市,盯準擁有平台的龍頭公司。美國聯儲局剛剛舉行議息會議,除了計劃中繼續減少每月買債100億至450億美元外,主席耶倫(JanetYellen)重申,美國在可見未來將繼續保持超低息;更重要的是長期通脹有望穩定,令聯儲蓄局有條件保持低息環境。

新經濟乃大勢所趨
筆者的看法是新經濟股今次應該是調整市,並非熊市。理由很簡單,只要看看身邊周圍愈來愈多人轉移到網上購物,生活習慣環繞智能手機,就知道這是長線結構性的改變。網絡帶來的方便及價格優勢,令曾作線上購物的人都不願意離開互聯網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58

小型股風險 RaymondJook祝振駒 RaymondJook祝振駒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2v0jw.html

iMoney原文,11-09-2014

投資小型股最具挑戰性及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它們的股價上落波幅極大,投資者有可能於短時間賺取超高回報,也可能於短時間損失慘重。因為小型股成交量較小,所以要於組合內建立具規模的倉位,一定要對該公司前景有絕對信心並作長綫持有,甚至要有愈跌愈增持的心理準備。正因如此,資產規模大的基金,一般都難以投資小型股,因為它們每次買賣進出都會嚴重影響股價,遇上大跌市一定無從走避,令回報與投入研究的心血不成正比。

走勢或無關基本面
影響小型股的估值與走勢的因素,遠比大型股複雜。除了基本面外,資金流向,市場氣氛,股權籌碼分布,公司管治,市場對管理誠信及能力的看法,均極其重要。很多時候小型股下瀉與基本面沒有直接關係,尤其是當大市出現大調整或股災之時,基金一定會減持流通量較低的細股,以免日後大市進一步下跌時連逃生的機會也沒有。另一種情況是,當指數股及大型股長升長有,市場會將資金從中小型股抽走,轉戰大型股,過去一兩個月港股的走勢是很好的例子。

最近看到一份報章上的股評,聲稱早陣子兩隻頗熱門的IPO,首天上市即大瀉是由於有個別基金在認購時跨大份額,以致掛牌時缺乏資金付款,證券商需要在上市當天斬倉。這個説法有點本末倒置,因為假若認購是經國際配售(一般基金都循這途徑認購,除非該新股超級熱門,或基金和招股投行沒有交易關係,才會通過公眾招股認購),交收結帳日會是上市後兩天。基金經理於上市當天拋售新股,大部分都是因為超額認購數字被跨大,他們受誤導而加大認購額度,最後獲得高比例股數。當這種情況出現,基金通常都會於上市當日止蝕,而最終需要支付的金額,將會是招股價與賣出價之間的差價。另一種愈來愈常見的情況,就是一些缺乏質素的IPO,在上市前將股份低價配售予友好人士,並且不設禁售期,如果這些低成本的股票於上市當日沽出,股價便很難不被打下來。

短期波幅
投資小型股另一種風險是,它們很難而且也不適合作對沖。因為市值小,它們大部分都不符合沽空資格;就算容許拋空,也很難借到股票;即使借到股票,其借貨利息成本也會極高,而且執行上也不容易,因為成交量低。如果用期指,期權或沽空大型股作對沖,風險極高,皆因當小型股下跌時,大市可以照樣上升。當找到有增長潛力及被忽略的小型股,有需要忍受短期及由非基本因素造成的波幅。

管理層質素成關鍵
所以買小型股一定要作更深入的硏究,若要建立對組合回報有影響的倉位,就要作長綫投資。除了基金面及行業前景,公司管治及大股東與管理層的性格可能更加重要,只有上進而願意和小股東分享成果的管理層才有長綫投資價值。市場上有太多希望透過資本市場暴發的民企大股東,這是投資新股及半新股最大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33

理解香港經濟的三個特點:“小型、高度開放、發達"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49&page=1&extra=#pid633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9 13:40 編輯

理解香港經濟的三個特點:“小型、高度開放、發達"
作者:馮明

近期發生的事件不僅對香港金融市場和正常社會秩序形成了較大沖擊,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香港經濟未來走向的高度關註以及對香港內地經濟關系的再思考。本報告中,我們通過較長時間段的宏觀背景分析,在“滬港通”正式推出前期,為投資者提供有關香港經濟社會以及港內兩地經貿關系的背景信息。

我們指出,香港經濟具有“小型”、“高度開放”、“發達”三個特點,理解這三個特點對於認識香港經濟尤為重要。我們的核心觀點是:
(一) 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貿往來不斷密切,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而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里港內兩地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不會發生逆轉;
(二) 盡管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以及諸多內地開放口岸(特別是上海自貿區)的設立,香港作為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口岸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客觀上有所下降,但香港在制度、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仍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在未來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三) 在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的道路上,香港是重要的站點和平臺,內地金融機構也有必要加深對香港的了解,提前布局。

1、理解香港經濟的三個特點

香港是一個典型的“小型開放經濟體”(Small Open Economy, SOE),三方面特征可以突出刻畫香港經濟的概況:一是“小型”,二是“高度開放”,三是“發達”。

首先看“小型”。香港是一座城市,香港經濟是一個都市經濟體。從人口規模上看,截止2014年上半年,香港總人口為723.48萬(圖1)。作為對比,2013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415.15萬,北京常住人口為2114.8萬,分別為香港的3.3和2.9倍(圖3)。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如果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香港的人口數量約排第38位。另外,補充香港人口的兩點特征:(a)人口低增長率,(b)男女性別比偏高。2000年到2013年間,香港的人口增長率約為0.56%。男女性別比約從1982年的1.09:1一路下降到2013年的0.86:1(圖2)。

從經濟規模上看,2013年,香港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1253.53億港元。與此相對比,2013年,中國內地的GDP為56.9萬億人民幣(折合約71.9萬億港幣)。後者是前者的將近34倍(圖4)。香港的經濟規模也小於北京和上海(圖3)。作為補充,2013年,香港GDP實際增長率為2.9%(圖5),中國內地GDP實際增長率為7.7%。


再來看發達程度。人均GDP通常是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發達程度的最直接和簡潔的指標。2013年香港人均GDP為29.6萬港元,中國內地人均GDP為41908元人民幣(折合約52954元港幣)。香港的人均GDP是內地的約5.6倍(圖4)。





最後,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對外貿易在香港經濟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013年,香港的進口額為40607億港元,出口額為35597億港元,與GDP的比值分別高達191%和167%(圖6)。長期以來,香港的貿易賬戶一直處於逆差地位,2013年貿易逆差占GDP的比例為23.6%。在出口總額中,絕大部分為再出口(其中主體部分為來自中國內地進口產品的再出口),境內出口所占比例很小(圖7)。2013年,再出口占到總出口的98.5%。而且這一比例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從就業上看(圖8),進出口貿易、運輸倉儲物流、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與對外貿易和旅遊直接相關的行業占比最大,超過40%。除此之外,金融保險業的就業占比為6.1%,建造業的就業占比為8.4%,制造業僅占2.9%。





理解上述三點對於認識香港經濟尤為重要:

首先,“小型”和“高度開放”決定了香港經濟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不論是來自內地供給面的沖擊還是來自美歐及新興市場經濟體需求面的沖擊,都會對香港經濟形成影響。加之與進出口貿易相關聯的產業鏈在香港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外部沖擊對香港的影響還會被進一步放大。

第二,“發達”一方面意味著其具有發達經濟體的顯著特征,如服務業占比較高、低增長、受教育程度較高、失業率是經濟政策錨定的核心變量等;同時也意味著其在與內地經濟社會一體化的進程中既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需要直面差異甚至摩擦。

第三,“小型”、“高度開放”和“發達”三個特點以及香港與內地之間特殊的地緣政治關系決定了港內兩地互補型的經濟關系。1980年代之後,特別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港內兩地經貿聯系不斷密切,展望未來,走向更廣層面、更深層次的一體化是雙方的最優策略,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2、香港與內地經貿往來密切,一體化程度加深

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貿往來不斷密切,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而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兩地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不會發生逆轉。

首先表現在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上,內地是香港最大進口來源地和出口目的地。2013年,香港從內地進口額為2506億美元,向內地出口額為2514億美元,分別占到香港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47.9%和54.8%(圖9、圖10)。從圖11中可以看出,內地在香港進出口貿易中的占比逐年攀升。






第二,內地赴港遊客人數連年攀升。旅遊業是香港除金融業之外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而中國內地是赴港遊客的最大來源地。2013年,香港接待遊客總人數為5429.9萬人;其中來自內地的遊客人數為4074.5萬人,占比超過四分之三(圖12)。



第三,香港是很多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首選地,而且通常也是內地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拓展海外業務的第一站。截止2013年底,共有182家內地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中主板158家、創業板24家),共籌資2079.77億美元;內地企業市值占港股總市值約57%,成交金額占總交易額約70%。2013年,有8家內地企業在港首次公開發行,共籌集資金114.99億美元;有10家企業進行再融資,共籌集資金59.19億美元。同時,香港通常也是內地金融機構“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經營的重要平臺。截止2013年底,內地有24家證券公司、6家期貨公司和22家基金管理公司經批準在港設立子公司。

第四,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呈現較強的同向性(圖13)。“小型經濟體”+“高度開放”決定了香港的經濟走勢及波動與外部經濟體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這一點集中地體現在:香港經濟受中國內地和美國經濟的影響很大。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何東博士最近的研究表明[2]:(1)香港與內地在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上具有很強的同向性,內地已經成為香港經濟“趨勢性增長”更加重要的推動力,這反映了兩地之間經濟社會的不斷融合;與此同時,(2)由於香港經濟高度開放(需求端高度依賴美國等外國經濟體),加之其實行的聯系匯率制度(港幣與美元直接掛鉤),因而美國對香港的“周期性波動”仍然具有決定性影響。

從圖13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盡管香港經濟與內地和美國經濟都表現出較強的同向性,但香港經濟的波動幅度更大。原因在於:首先,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同時受需求端(如美國)和供給端(如中國內地)經濟波動的影響;第二,與進出口貿易相關聯的產業鏈條在香港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會放大外部沖擊的影響。


3、香港仍具有較強比較優勢,加強合作是理性選擇和必然趨勢

盡管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以及諸多內地開放口岸(特別是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客觀上,香港作為中國經濟重要開放口岸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有所下降;但是香港在制度、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仍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在未來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結合對香港和內地經濟特征的分析,我們認為,未來兩地將在以下合作領域出現較大突破。

一是深化金融合作。相比於倫敦、法蘭克福、新加坡等地而言,香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放開的過程中具有天然優勢,是最重要的站點和平臺之一。具體而言,除了今年10月份即將推出的“滬港通”外,還包括加強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開通“商品通”以加強香港和內地大宗商品交易所的聯系以增強國際定價話語權、以香港為試點窗口鼓勵內地企業和居民海外證券投資並有序推進資本賬戶開放,等等。

二是進一步深化經濟一體化,特別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經濟一體化尚未完全實現之前,預計會按照香港和深圳、香港和廣東、港澳泛珠三角地區的順序依次拓展,進而最終實現香港和內地的經濟一體化。

4、總結

總之,我們認為:盡管近期的“占中”事件對香港經濟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根據香港各大商會的評估,“占中”至少給區內各大寫字樓及商場帶來400億港元的經濟損失。另外,股市賬面財富蒸發7000多億港幣,港科大雷鼎鳴教授估計造成經濟損失約3500億港元);但是在中長期來看,以下幾點判斷沒有變:其一,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密切融合、經貿往來不斷加強的趨勢沒有變,香港和內地的經濟一體化程度仍會加深;其二,香港在制度、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仍然有著突出的比較優勢,未來很長時間內仍將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對外開放口岸之一;最後,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發展、幫助和促進香港繁榮的政策和決心沒有變。兩地之間加強合作既是理性選擇,也是大勢所趨。(作者公職於廣發證券,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註:
[1] 說明:1995年及之前的數據為“廣義時點”法統計,1996年及之後為“居住人口”法統計。2014年為半年中數據。

[2] He Dong, Wei Liao, Tommy Wu, 2014, Hong Kong’s Growth Synchronisation with China and the U.S.: A Trend and Cycle Analysis, HKIMR working paper No.15/2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70

【幹貨】香港航空:以中港航班營運為主的小型航空公司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05

【幹貨】香港航空:以中港航班營運為主的小型航空公司,香港市場份額14%排名第二



總部位於香港的香港航空是一家致力於大陸與香港之間往來的小型航空公司。隨著兩地交流的不斷密切,公司的業務也是蓬勃發展,公司2013年營收達到85.4億港元,其中客運收入占6成以上。本打算年底上市的香港航空最近也是打算推遲到明年1月掛牌上市,不妨讓我們先睹為快,一探究竟,瞧瞧這家航空公司的特別之處吧!



1.核心關註
1.1公司競爭力、盈利能力與成長來源
(1)競爭力定位

中港航線競爭激烈,香港航空市場份額為14%,位居第二,低於國泰航空和港龍航空的合計市場份額51%。

(2)盈利
2011年-2014年前5個月,公司客運收入占比為62.40%-65.20%,貨運收入占比為18.90%-27.20%,飛機經營租賃租金收入占比為11.60%-15.30%。燃油成本是最大的經營開支,占比在30.10%-35.90%之間,凈利潤率在3%-6%之間。

(3)成長
香港航空未來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隨機隊擴充帶來的客運、貨運及經營租賃租金收入增長,凈利潤增長還將有賴於公司燃油、維修等方面的有效成本控制。

1.2 所在行業未來態勢

(1)中國仍將為進出香港的航空旅客單一最大來源地,預期其旅客量2013年-2017年複合年增長率為7.3%。

(2)國內經濟增長降速預計將影響中港航線市場增長,疊加中港航線競爭加劇和內地高鐵替代因素,中港航線市場收入增長疲弱。

(3)2014年6月16日以來原油價格下跌,航空公司燃油成本壓力縮減,有利於提高經營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對於香港航空這種沒有開展燃油對沖的航空公司來說,油價下跌對盈利能力提升作用更明顯。

1.3 重大不確定性

(1)經濟增長速度降速過大,影響香港航空公司收入增長。
(2)油價反彈影響公司盈利水平。
(3)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容易給航空公司造成階段性影響。


2.公司簡介

香港航空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基地設於香港的全服務網絡航空公司,主要聚焦於中國市場(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速的航空旅遊市場之一)。根據ICF報告,2013年按旅客市場份額計,香港航空為香港第二大航空集團。根據ICF報告,2007年至2013年,按香港平均每周離境航班數目增長計,香港航空是增長最快的航空公司。公司客運量由2011年的180萬人次增加超過一倍至2013年的410萬人次,以客運量計,公司香港市場份額由2011年的3.4%增加超一倍至2013年的6.8%。

公司以香港國際機場為樞紐,定期客運航班服務亞太地區26個目的地,中國定期客運航線網絡覆蓋18個目的地。公司目前持有空運牌照局就全球193個目的地頒發的牌照,使公司有機會就客運及貨運服務安排往返該等目的地的定期航班。

香港航空在目前所服務的許多市場均占有領先的市場運力份額。截至2014年8月,根據ICF報告,在公司所服務15個中國二線城市中的七個及五個中,香港航空分別是運力份額最大及第二大的航空公司,而該等城市已躋身2013年增長最快的中港航線之列。香港航空在該等快速增長航線從競爭對手中奪取市場份額的能力是公司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截至2014年5月31日,公司平均機齡約為2.4年,是全球主要國際航空公司中最年輕的機隊之一。截至2014年5月31日,機隊由40架飛機組成,其中公司營運23架飛機(包括18架客機及5架貨機)及分租17架飛機(包括14架客機及3架貨機)。公司計劃2018年12月31日前增添31架營運飛機。

3.股權架構

此次發行前後,HKA Holdings、鐘先生及蒙建強是直接及間接控股股東。HKA Holdings、鐘先生及蒙建強也於香港快運(一家香港低成本航空公司)直接及間接合共持有約44%權益。

此次發行前後,海南航空、海航集團、海航投資、大新華航空、海南省國資委、China Energy Development Limited是直接及間接主要股東。

圖示:此次發行前的股權結構


4.主營業務及盈利結構分析
4.1 業務系統

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客運收入、貨運收入及經營租賃所得租金收入;主要客戶包括旅行社、貨運代理及租賃公司飛機的其他航空公司。公司最大的客運客戶及貨運客戶分別為海航旅遊及海航航空,這兩間公司均為關連方。香港航空所有客運航班均以香港國際機場為始發站或終點站。

主要供貨商包括飛機燃料供貨商以及飛機租賃服務、飛機零部件、地勤服務及客艙餐飲服務的供貨商。公司的經營開支總額中最大組成部份為飛機燃油費用。除燃油費用外,公司經營開支也包括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飛機及其他折舊、飛機經營租賃的租金、飛機維護開支、雇員工資、薪金及福利、餐飲開支以及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

圖示:公司業務系統

4.2 業務構成

香港航空經營業務包含客運、貨運和飛機經營租賃。

(1)客運服務包括定期航班和包機服務。

香港航空主要從客運航班服務產生收入,營運18架客運飛機,每星期經營超過513架次客運航班,往返中國目地的每周定期航班約占每周航班總數的62.2%。

公司經營跨越七個亞洲國家和地區覆蓋25個城市的26條航線的客運航班網絡,26個目的地中的18個位於中國。

2012年-2014年前五個月,定期客運航班收入保持26%-43%的增長。

圖示:截至2014年5月30日香港航空客運航線網絡

圖示:定期客運航班收入變動
香港航空所有客運航班均以香港國際機場為始發站或終點站。根據ICF報告,2013年香港國際機場共運送旅客約59.9百萬人次,以2013年總客運量計,為全球第十一大機場。2012年-2014年前5個月,香港航空客運量增長率為33%-64%。

圖示:客運量變動

香港航空也向獨立第三方旅行社提供客運包機服務,一般與旅行社訂立為期短於一年的包機協議,各旅行社負責支付固定包機費用。包機服務並不向公眾人士開放售票,而僅通過旅行社出售飛機座位。包機服務有助提升飛機利用率、降低經營成本及提高盈利能力。

香港航空可提供抵達超出現有網絡的世界各地目的地的客運服務。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為前往中國及其他國家及地區九個目的地的企業、政府或旅遊團提供462次客運包機服務。2012年-2014年前5個月,包機服務收入波動較大,2013年大增116.38%,2014年前5個月下跌100%,不過包機服務收入僅占客運收入比例不超過3%。

圖示:包機服務收入
(2)香港航空通過定期貨運航班、貨運包機、貨機及客機機腹貨倉提供貨運服務。

貨運服務包括一般航空貨運服務,以及為需要特別處理的貨品及材料(如易腐物品、活體動物、貴重物品、易碎及危險品)提供特殊航空貨運服務。截至2014年5月31日,公司經營5架A330-200F貨機,也利用定期客運航班及包機的機腹貨倉向客運服務所覆蓋的其他目的地運送貨物;定期貨運航線為香港與亞洲九個國家及地區的12個目的地之間,也可向全球範圍內超出定期航班網絡所覆蓋目的地的地點提供包機貨運服務。

2011年-2013年,定期貨運服務收入占貨運收入比例為81.20%-91.60%,貨運包機服務收入占貨運收入比例低於10%。
  
圖示:貨運收入構成及變動
圖示:截至2014年5月31日的貨運航線網絡

4.3 機隊規模、租賃及來源

(1)自營機隊規模:自營機隊由23架空中巴士組成,平均機齡2.4年,有利於降低維護成本。

香港航空目前僅以空中巴士A320及A330系列營運飛機。公司通常以窄體A320飛機飛行往來中國各城市的航線,以廣體A330飛機飛行往來中國、日本、東南亞及臺灣地區各城市的航線。A330-200F貨機則用於貨運業務。由於公司所營運的機隊僅由空中巴士飛機組成,且因系統、操作及維護程序以及對機組成員培訓計劃的相似性,公司在維修費用和員工培訓投入方面享有優勢。

公司所營運的機隊於2014年5月31日平均機齡約為2.4年,而根據ICF報告,2013年12月31日,港龍航空、國航、東航及南航的平均機齡則分別為12.3年、5.8年、6.0年及6.0年。根據行業標準,飛機的實際運行壽命為20年至40年不等,視飛機類型、維修記錄、使用率及運行環境而定。老齡飛機一般需要更多維護及修理服務,方能維持安全及高效運行,香港所營運的機隊的平均機齡相對較低,有助降低維護成本。

圖示:營運機隊組成

公司營運機隊客座率維持在71%-76%,每客公里收入為0.85港元-0.87港元;貨運機隊載貨率為46%-56%,每噸公里收入為4.04港元-4.59港元。
圖示:營運客運機隊客座率及每客公里收入
圖示:營運貨運機隊載貨率及每噸公里收入

(2)飛機租賃:香港航空將17架客機及貨機分租給香港快運、海南航空及揚子江快運。
    除現已租出的17家飛機外,公司已訂立協議分租另外5架飛機予關連人士。

圖示:分租機隊組成

(3)飛機來源:香港航空機隊來源於三種方式,即購置、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
    13架飛機由銀行借款所得款項購置:

2011年6月,香港航空與國家開發銀行訂立13項飛機融資貸款協議,以購買10架A320飛機及3架A330飛機。飛機融資貸款要求於15年內按季度償還。其中5架A320-200飛機及3架A330-200飛機由公司營運,5架A320-200飛機分租給香港快運。
圖示:未償還飛機融資貸款余額
    12架飛機以融資租賃方式獲得:

香港航空已與香港租賃(香港國際航空租賃有限公司,一間根據香港法例於2007年2月15日註冊成立的公司,為海航集團的聯系人)就6架A330-200飛機、3架A330-300飛機及3架波音737-300SF貨機訂立融資租約。公司須於租賃期內支付租金以撥付大部分飛機購買價,並於有關租約到期後有責任購買並取得飛機的所有權。
  
根據融資租賃租用的12架飛機當中,香港航空營運6架A330-200飛機,並將3架A330-300飛機及3架波音737-300SF貨機分別分租予海南航空及揚子江快運。

圖示:飛機融資租約負債余額
    15架飛機以經營租賃方式獲得:

香港航空從香港租賃或其全資附屬公司經營租賃5架A330-300及1架A320-200客機以及5架A330-200F貨機,從另外多位獨立第三方經營租賃2架波音737-800飛機、1架波音737-800飛機及1架波音737-800飛機。公司經營租約的年期一般自經營租約簽立或飛機交付當日起計12至13年不等,租賃款項一般按季支付,公司須於租期結束時按議定飛機狀況歸還飛機。盡管所有權仍歸出租人所有,但公司須負責飛機的法律及監管合規、維護、檢修、保險、稅務及維修等事宜。

根據經營租約租用的15架飛機當中,香港航空營運3架A330-300飛機及1架A320-200飛機以及5架A330-200F貨機,並將2架A330-300飛機及4架波音737-800飛機分租予海南航空。

4.4 收入構成

2011年-2014年前5個月,香港航空營業收入中,客運收入占比為62.40%-65.20%,貨運收入占比為18.90%-27.20%,飛機經營租賃租金收入占比為11.60%-15.30%。

圖示:收入業務構成

(1)客運銷售方式以旅行社出售80%左右為主,最大客戶海航旅遊銷售占客運收入的20%

香港航空絕大部分機票均由旅行社出售,2014年5月31日,公司與在香港、中國及其他海外目的地的超8000間旅行社合作。支付予旅行社的傭金介於票價的0至7%不等。公司與海航旅遊及其他旅行社訂立為期一年的預留座位協議,出售定期客運航班的若幹座位或全機負載量。根據協議,相關方須根據協議中議定購買的總座位數量按厘定的價格向香港航空支付款項。預留座位協議提供可預測年收入金額,並有助最大限度地減低客運服務的波動風險。

香港航空在香港、中國及其他海外目的地分別設有1、10及6個銷售辦事處並提供服務。除人工售票外,銷售辦事處的雇員主要提供旅客支持服務,如處理旅程變動查詢及聯系旅行社等。

2008年香港航空推出自身的官方網站(www.hongkongairlines.com),提供網上訂票及支付服務。官網訂票有助降低經營成本,且毋需向銷售代理支付傭金。此外,官方網站讓公司與客戶開展直接互動,及時獲得第一手客戶消費偏好資料。2013年公司開發並推出一款名為“香港航空”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提供手機航班預訂、在線查詢及航班狀況通知服務,該應用程序可為客戶提供更多便利及增值服務。擁有上網功能手機的用戶可通過該手機應用程序進行訂票。

此外,通過代碼共享和聯運安排,公司可進一步擴大定期客運服務航線網絡以覆蓋夥伴航空公司的目的地。

香港航空與海南航空、東方航空、上海航空、長榮航空及印度航空訂立旅客代碼共享協議。根據代碼共享安排,一間航空公司運營飛機,而其他航空公司可將自有代碼共享給運營航空公司的航班座位,並將這些航班座位當作自有飛機座位進行營銷,提供及運營飛機的航空公司可向負責營銷的航空公司開出發票收取銷售機票獲得的收入。香港航空每周有約340個由代碼共享合作夥伴營運的代碼共享定期航班,而香港航空每周營運約448個代碼共享定期航班。

公司與71家國際及中國航空公司訂有旅客聯運安排。根據香港航空與聯運航空公司訂立的聯運協議,參與聯運的航空公司根據其所承運部份按比例向發出機票的航空公司收取票價。通過聯運安排,香港航空的旅客可通過的聯運航空公司的航班抵達4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逾500個目的地,聯運航空公司的旅客可以乘坐香港航空的離港航班,聯運安排項下的航運網絡擴大了香港航空的客源。

圖示:客運收入銷售渠道構成

圖示:客運收入銷售地區來源


公司客運服務的五大客戶為海航旅遊(關連方)及其他旅行社。

圖示:最大客戶及前5個客戶銷售占客運收入比例
(2)貨運銷售主要通過貨運代理實現,最大貨運客戶為海南航空,其銷售占貨運收入的比例為13%。

香港航空貨運服務主要通過貨運代理提供服務。貨運代理擔任航空公司與承運商的中間人。香港航空一般按貨物運價的百分比向該等貨運代理支付傭金。公司在香港、中國及其他海外目的地與約190名貨運代理訂立貨運票務代理協議,按貨物運價的5%向該等貨運代理支付傭金。貨運代理商包括:全球性綜合物流公司和貨物承運商。

自2012年起,香港航空每年與海航航空訂立為期一年的貨機預留艙位協議。海航航空須根據其於協議中議定購買的貨倉艙位總量按訂約雙方通過磋商厘定的價格向香港航空支付款項。預留艙位協議可提供可預測年收入金額,有助減低貨倉艙位需求的波動風險。

除貨運代理外,香港航空也訂立一般票務代理協議以在中國、香港及其他海外目的地委聘約19名一般貨運票務代理。

香港航空與77間國際及國內航空公司訂有貨物聯運安排以擴大貨運服務航線網絡,並為貨運客戶提供更多國際及國內目的地的航班,參與聯運的航空公司根據其所承運部份按比例向發出空運單的航空公司收取轉運運費。通過聯運安排,香港航空可通過聯運航空公司所服務的航線向35個國家及地區的285個目的地運送貨物,也可以向聯運航空公司的貨運客戶推銷離港貨運能力。聯運安排擴大了公司的貨運客源。

公司貨運服務的五大客戶為海航航空(關連方)及其他貨運代理。

圖示:最大客戶及前5個客戶銷售占貨運收入比例
(3)重要關聯交易收入占比

綜上所述,公司最大客運客戶海南旅遊和最大貨運客戶海航航空以及租賃客戶香港快運、海南航空及揚子江快運均為香港航空關聯方。2011年-2014年前5個月香港航空來自關聯方的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29.50%、29.13%、28.69%、31.10%。

圖示:重要關聯交易收入占比
除上述關聯交易外,香港航空還與海南航空定有營運服務與合作框架協議,與香港快運定有外包服務與合作框架協議。

依據與海南航空定有營運服務與合作框架協議,雙方交易還包括:海南航空將在位於中國海口的信息技術處理中心向香港航空提供票務結算服務;海航航空技術在中國機場向香港航空提供維修服務、停機坪服務、飛機修理服務、發動機維護服務、飛機緊急複修服務、飛機清潔服務及其他技術支持服務;香港航空代碼共享安排方面與海南航空合作;根據聯運安排,香港航空就共同營運航班與海南航空及其聯系人(即大新華航空、祥鵬航空及天津航空)合作。

根據香港快運外包服務與合作框架協議,香港航空將向香港快運提供支持服務,包括:行政支持、貨物搬運及管理、提供有關企業管治及發展的建議、一般商業-收入管理、電子商務、營銷及促銷、工程-質量保證功能及維護支持功能、財務及審核、地面營運、人力資源、信息技術、采購、服務提供;以及與香港快運就共同營運航班的聯運安排服務。

4.5 經營成本構成

(1)燃油費用占經營費用比例在30.10%-35.90%之間,油價2014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下跌,有利於公司降低平均燃油成本。

香港航空經營開支總額中最大部份為飛機燃油費用,占比在30.10%-35.90%之間。香港航空從不同的燃料供貨商(如香港蜆殼有限公司、World Fuel Services(Singapore)Pte Ltd.、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中國航油(香港)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國際事業(香港)有限公司及韓國現代集團)采購燃油,燃油供應合同的有效期一般為12至24個月。

公司沒有訂立任何燃油對沖安排。為提高燃油效率,公司實施各種燃油管理技術,包括使用燃油效益相對較佳的飛機、在燃油價格相對較低的司法權區(例如香港)采購燃油及控制飛機的總運載重量。

圖示:燃油費用占比及非燃油經營開支占比
2011年-2014年上半年,原油價格保持高位震蕩,飛機燃油價格在2.82美元/加侖-3.27美元/加侖之間波動,2014年下半年原油價格持續下降,NYMEX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從2014年6月16日的107.03美元/桶下滑37.65%至12月4日的66.73美元/桶,市場預計,油價還將繼續下跌,這有利於沒有做燃油對沖的香港航空降低平均燃油成本。

圖示:飛機燃油平均價格(美元/加侖)

圖示:2003年-2014年12月4日NYMEX輕質原油期貨價格走勢(美元/桶)


公司的主要供貨商包括飛機燃料供貨商、飛機租賃服務供貨商、飛機零部件供貨商、地勤服務供貨商及客艙餐飲服務供貨商,最大供貨商為飛機燃料供貨商。

圖示:最大供應商及五大供應商采購占經營費用比例

(2)經營開支還包括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雇員工資、薪金及福利、飛機經營性租賃付款、飛機維護開支、餐飲開支以及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

4.6 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

2011年-2013年,香港航空營業收入保持30%的增長,營業成本增長速度與其相當。但2014年前5月,公司凈利潤率下滑和股東應占溢利下滑,主要在於同期公司飛機燃油、起飛停泊及航線開支、航空餐食供應、銷售市場推廣費用等營業開支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增幅,導致經營利潤下滑,同期海航天津收入和凈利潤下滑,香港航空應占聯營公司利潤下滑66.81%。

圖示:營業收入變動與經營支出分項變動
圖示:收入及股東應占溢利變動
圖示:經營利潤率與凈利潤率變動
圖示:財務費用比例


5.行業前景與競爭

5.1 行業前景

(1)香港航空市場:四分之一入境遊客選乘飛機,未來5年往返香港的航空遊客年均增長超過5%

香港2013年接待超過5400萬人次遊客,其中約75%來自中國。到訪香港的中國遊客總人數於2009年至2013年間按22.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根據ICF報告,近四分之一的入境遊客選乘飛機作為首選交通方式,預期往返香港的空中交通未來五年內將持續按超過5%的速度增長。該增長主要由來自東北亞(尤其是中國)的客流所貢獻。

(2)香港國際機場地位

    亞洲最大機場,國際旅客進出中國的重要中轉樞紐

香港國際機場為亞洲領先的國際航空樞紐。根據ICF報告,按旅客量計,香港國際機場為世界第11大機場及亞洲第四大機場,2013年服務超過5990萬人次旅客。按國際客運座位數計,香港國際機場現為亞洲最大的機場。2013年按貨運量計,香港國際機場也為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

根據ICF報告,截至2013年6月,香港國際機場於一個月內提供逾6400個O&D(出發地與目的地)市場連接,多於區內任何其他機場。

圖示:香港機場與區域內其他機場發地及目的地配對城市連接次數
根據ICF報告,香港國際機場現有往返49個中國城市的定期航班,使香港成為中國主要的O&D市場。香港也是國際旅客進出中國的重要中轉樞紐。根據ICF報告,超過660萬人次旅客通過香港國際機場往返中國,占該機場2013年總旅客量約11%。
   
香港也為現今全球最繁忙的貨運門戶之一。根據ICF報告,香港倘被視為單一國家,2013年按貨運噸數計為全球第5位,僅次於美國、中國、阿聯酋及韓國。

    香港國際機場客源包括香港的720萬人和珠江三角洲的4080萬人

就O&D旅客量而言,香港國際機場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除香港本地的720萬人口外,香港國際機場吸納的鄰近客源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區約4080萬人口。

根據2013年6月數據,每年約有6百萬人次往返珠三角地區的過境旅客為香港國際機場貢獻客流量。

香港國際機場與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直接交通連接包括渡輪服務及跨境巴士。渡輪服務可直達包括深圳、廣州、澳門、珠海、中山及東莞在內的城市,航程由30分鐘至70分鐘不等。就許多居住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旅客而言,香港國際機場仍為可直航眾多國際航點的最接近機場。

圖示:香港國際機場到珠三角主要目的地交通時間
兩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預期將為珠三角地區及香港國際機場之間提供更加高效直接的公路連接。第一個項目為香港-珠海-澳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將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與珠三角西部城市珠海及澳門口岸人工島相連接,該項目預期將於2016年竣工。來自珠海及澳門的旅客將可於約60分鐘到達香港國際機場。

第二個項目為擬建屯門至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所在地)連接路,連同擬建屯門西繞道。港珠澳大橋將於香港國際機場東部的人工島上與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相連。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為香港西部及香港國際機場間提供直接連接。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與擬建屯門西繞道連通,提供通往深圳灣公路大橋的直接通道。

圖示:香港機場區位
                                       
   香港國際機場O&D旅客占比為64%

另外香港國際機場旅客中約26%為通過香港國際機場轉機的旅客,其中超過約43%轉機往返中國。約10%的旅客於香港國際機場出發前或降落後往返於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區。

    圖示:2013年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量分布
                                    
說明:                           
1.中國過境旅客指來自中國或於中國(香港境外)終止行程,但航班於香港開始或結束的旅客。2.通過香港國際機場樞紐中轉指於香港境外兩個航點之間飛行,但使用香港國際機場作為轉機中轉站的旅客。

香港國際機場接待的旅客總人數由2006年的4430萬人次增加35.2%至2013年的5990萬人次。盡管中轉旅客量僅占香港國際機場總旅客量的四分之一,但其近年有較高增長,自2006年至2013年總增長率約為43%,反映香港國際機場作為亞太地區中轉站或連接樞紐的持續增長。

此外,根據ICF報告,2013年香港國際機場處理約18%的中國國際出發地及目的地旅客流量。香港機場較中國境外的其他主要亞洲機場在每周座位數及往來中國的航點方面擁有優勢。

圖示:中國周邊機場至中國的年平均每周座位數
(3)香港航空市場主要增長動力:香港、中國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2014年至2018年期間,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將按每年5-8%的速度增長。持續的經濟增長及香港人口不斷提升的消費能力是支持離港航空旅行需求的主要因素,使經營香港飛往海外航點的以香港及海外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受惠。

同時,中國是香港旅客的單一最大來源地,2013年占旅客總人數的約75%。因此,中國不斷增長的航空旅行需求,大大推動了乘機到訪香港的旅客增長。中國為全球第二大及增長最快的空運市場之一。預期中國仍將為按旅客量計客流量增長最強勁的空運市場之一,2013年至201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預期將約為10%。其中國際航空旅客量2007年-2017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2%,國內航空旅客量2007年-2017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1.6%。

圖示:中國航空旅客量


圖示:各國航空旅客增幅對比


圖示:中國航空旅客構成
此外,香港位處亞洲中心,香港的航空業也處於有利地位,可借由周邊亞洲新興經濟體(如新加坡、臺灣、泰國、菲律賓、韓國及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而受惠。

根據ICF報告,香港國際機場處理的總旅客量預期將由2013年的5990萬人次增至2017年的7410萬人次,複合年增長率為5.4%。預期中國仍將為進出香港的航空旅客單一最大來源地,預期其旅客量將由2013年的1340萬人次增至2017年的1780萬人次,複合年增長率為7.3%,在全部航點中為最高。中國仍將為香港國際機場出發地及目的地及中轉旅客量的主要增長動力。

圖示:香港國際機場旅客量預測

5.2 行業競爭

(1)香港航空航班次數在香港國際機場離崗航班次數中占比7.2%,排名第三

過往主要為香港提供客運服務的是香港最大的本土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及其附屬公司港龍航空。中國及臺灣航空公司也是重要的市場參與者。

按香港國際機場的平均每周離港航班次數計,香港航空的市場份額由2009年的1.5%上升至2013年的7.2%,從而使其成為香港航空客運市場的第三大航空公司。2014年上半年,香港國際機場提供航班服務的三大航空公司市場份額分別為:國泰航空27%、港龍航空16%、香港航空8%、東方航空4%、中華航空4%、中國國航3%、香港快運3%、長榮航空2%、新加坡航空2%、南方航空2%。

(2)中港航線競爭激烈,香港航空市場份額為14%,位居第二,低於國泰航空和港龍航空的合計市場份額51%

往來香港與中國城市之間的空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2013年香港至中國內地航空客運市場逾三分之二的運力來自四家持牌營運大型客機的香港本地航空公司,即國泰航空、港龍航空、香港航空及香港快運。其余三分之一市場由九家內地航空公司占據,即東航、國航、南航、春秋航空、廈門航空、深圳航空、吉祥航空、上海航空及四川航空。

中港客運定期航班最大競爭對手為兩間總部設於香港的航空公司,即國泰航空及其附屬公司港龍航空。

圖示:中港航線市場份額對比
(3)香港至亞洲其他地方航班市場份額排名中,香港航空以19.2%位居第二,仍低於國泰航空和港龍航空合計份額47.6%

按國泰航空、港龍航空及香港航空均提供直航服務的香港至亞洲其他目的地航線的航班座位數計,國泰航空及港龍航空分別占有24.4%及23.2%的市場份額,而香港航空所占的市場份額為19.2%。

圖示:香港至亞洲其他目的地航線市場份額對比
(4)香港航空也與往來香港與中國城市之間的其他運輸方式(如火車、汽車、公交車、輪船及渡輪)競爭。
  
需要註意到,鑒於珠三角與香港間有多種便利交通方式(如5.1-(2)所述)以及內地高鐵已成一定規模,如果以香港作為目的地的來自中國的旅客將可能以高鐵代替往來香港的部分或全部航程。

目前,連接深圳的高鐵可到達北京、廣州、長沙、南昌、武漢和西安,每天148班高鐵途徑或始發、終到深圳,其中北京到深圳的高鐵每天兩班,耗時為8.5-10個小時,票價分為936.5元、1479.5元和2923.5元,未來深圳將開通更多城市高鐵列車。

最遲到2017年,北京到香港的高速鐵路也將全線貫通,屆時北京乘坐火車到香港,車程將由23小時縮短至8小時,從上海至香港由18小時縮短至8小時。


6.戰略及資本動作分析

香港航空未來發展戰略是通過充分利用香港的中轉樞紐地位,挖掘香港及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增加市場份額及提升盈利能力。公司擬通過推行下列措施實現戰略目標:

(1)擴展航線網絡

增加現有航線的班次:增加擁有一貫較高客座率及收益率的目的地航線的班次,如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南京、杭州及福州。

增加亞太地區新目的地:未來幾年,將中國目的地增至約30個;在亞太地區推出約10個新的國際目的地,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及東南亞其他地點。

發展長途航線網絡:中長期而言,發展長途航線網絡,為北美、歐洲及澳洲的潛在目的地提供服務。在此之前,通過代碼共享協議尋求增加長途目的地。

目前,香港航空擁有由空運牌照局頒發覆蓋全球193個目的地的牌照,這使香港航空能夠安排提供客運或貨運服務往返該等目的地的定期航班,並拓展航線網絡。公司對於航線網絡作出的決定部分受到是否擁有航權及航班起降時刻的規限。

擴大代碼共享、聯運及其他合作:除將本身的飛機用於新目的地外,通過擴大與多家中國境內及國際航空公司的代碼共享及聯運協議來拓展及深化網絡。

截至2014年5月31日,香港航空與五家航空公司訂有客運代碼共享協議,代碼共享合作夥伴及香港航空每周分別營運340個及448個定期航班。香港航空也與71家國際及國內航空公司訂有聯運安排。

(2)擴充機隊

香港航空擬在2018年底前添置31架飛機擴充營運機隊。根據民航處授予的航空經營許可證,香港航空獲準營運的飛機總數目限制在25架,其中包括17架A330飛機及8架A320飛機;而目前公司營運17架A330飛機(包括12架客機及5架貨機)、6架A320飛機(全部為客機)。於達到目前上限時,公司將向民航處申請增加可營運飛機的總數目。

圖示:公司2018年末前營運機隊擴充計劃

此外,公司目前計劃增加分租飛機8架。

公司與香港租賃訂立經營租賃協議取得3架A330飛機,公司計劃通過經營租賃安排將該等飛機分租給海南航空,預期該等A330飛機將分別於2014年9月、2014年11月及2015年2月交付。

公司自獨立第三方租賃兩架A320飛機並計劃將其分租給香港快運,預期該兩架A320-200飛機將分別於2014年9月及2014年10月交付。

公司計劃通過融資租賃自香港租賃取得另外3架A330飛機及通過經營租賃將彼等分租予海南航空,公司正在就該等協議進行協商。

(3)提高品牌知名度,培養顧客忠誠度

(4)側重於成本管理
   
通過維持一個年輕的營運機隊,維持較競爭對手機隊享有更高的燃油效率及更低的維護成本,降低備件庫存需求,以及高效地調度飛機及機組人員,從而提高運營成本效率。
   
提高營運成本效率,具體方法有:以自有資源提高自行營辦輔助服務的能力;或將輔助服務外判予低成本的第三方供貨商。香港航空2011年獲得香港機場管理局頒發牌照可自行辦理地勤服務後,一直在香港國際機場自行提供地勤服務。未來幾年公司擬擴大飛機維修服務能力。
   
維持較低的銷售及分銷成本:開發及推廣網站www.hongkongairlines.com,特別是網上訂票及支付服務,以保持較低銷售及分銷成本。

(5)推動輔助收入增長
   
為了在機票銷售的核心收入來源以外增加收入,公司計劃繼續尋求機會擴大輔助收入來源,為顧客提供增值服務。目前,公司通過行李超重費、選座費及旅行保險賺取輔助收入。

(6)自身或收購發展輔助服務
   
香港航空擬在內部或通過收購可為主營業務提供補充性質的輔助業務,以提升成本效率及發展額外收入來源。該等輔助業務可包括貨物處理及旅客地勤服務、飛機維修、客艙餐飲服務、為機師及客艙機組人員提供的模擬培訓服務及空中娛樂服務及產品。

本次募集資金用途:
(1)通過收購或租賃安排擴充機隊,包括收購15架A350飛機及相關設備的部份付款,香港航空擬自2017年開始將該等飛機加入營運;增購6架擬加入營運機隊的A330飛機及相關設備的部份付款;增購13架擬加入營運機隊的A320飛機及相關設備的部份付款。
(2)現有飛機及備件租賃協議項下的責任付款。
(3)償還銀行貸款。
(4)通過內生成長或收購,發展輔助服務能力。
(5)營運資金需求,包括於中國開設新航線的開支。

7.可比公司分析
7.1 營運對比

作為香港上市公司,國泰航空是香港航空的可比公司,其是以香港為基地的國際航空公司,提供定期客運及貨運服務往來41個國家及地區共182個目的地,2013年營運192架飛機,其中國泰航空自營140架飛機,港龍航空營運41架飛機,華民航空營運11架飛機,平均機齡為9.3年。

港龍航空是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提供定期航班往來中國內地及其他亞洲地區共47個目的地;華民航空為全貨運航空公司,國泰航空持有60%的股權。

2011年-2013年,香港航空客座率維持在70%以上,低於國泰航空的80%,載貨率為50%左右,低於港龍航空的60%;香港航空每客公里收入和噸公里收入均高於國泰航空。
   
價格縱向對比看,香港航空客運每客公里收入和貨運每噸公里收入分別由截至2013年5月31日止五個月的0.93港元、4.71 港元降至截至201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的0.89港元、4.04港元,這主要由於公司向客戶提供折扣銷售進行市場推廣所致。

總體上看,香港航空平均工資、薪酬及福利2011年-2014年上漲43.16%,但香港航空平均工資低於國泰航空。
圖示:香港航空與國泰航空客座率與載貨率對比




7.2 經營數據對比

香港航空營業總額中有15%左右來自飛機經營租賃租金收入,因此飛機燃油、飛機維修、工資薪金及福利、航空餐食供應對營業收入的比例較低。不過,香港航空起飛停泊及航線開支、飛機及其他折舊和經營性租賃租金對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47%-18.33%和15.03%-20.73%,高於國泰航空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飛機折舊及營業租賃和其他折舊攤銷及營業租賃對營業收入的比例,後者分別為13.47%-13.69%和10.37%-11.41%。

2011年-2013年,香港航空經營利潤率分別為9.29%、6.71%和11.01%,2012年和2013年國泰航空經營利潤率分別為1.62%和3.74%,香港航空經營利潤率較高的原因主要在於營業總額中有11.60%-15.30%來自於飛機的經營租賃收入。

圖示 :香港航空(左)與國泰航空(右)經營開支對比

2013年國泰航空經營表現突出,當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而占經營開支37.95%的扣除對沖盈利後的燃油費用同比下滑5.78%,其他經營開支中飛機維修下滑7.99%,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下滑0.53%,傭金下滑0.26%,其他下滑0.58%,公司成本管控效果明顯,導致國泰航空當年營業溢利增長133.11%。

圖示:香港航空(左)及國泰航空(右)經營變動對比
    目前,香港上市航空運輸可比公司股價相對於2013年EPS在15-26之間,其中以國際航線為主的國泰航空PE最高。
圖示:港股可比公司估值
   說明:上述股價取自2014年12月11日盤中價格。參考wind數據,采用1元人民幣=1.26港元記得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EPS。
7.3 優勢與劣勢

綜合上述內容,我們認為香港航空具有如下優勢和劣勢。

(1)優勢

受益於海航集團作為公司重要股東,香港航空客貨運銷售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穩定性。

2014年6月16日以來原油價格下跌,航空公司燃油成本壓力縮減,有利於提高經營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對於香港航空沒有開展燃油對沖的航空公司來說,油價下跌帶來的燃油成本壓力下降更明顯。

(2)劣勢

公司機隊規模較小,受區域航線市場熱度影響明顯。



8.成長及重大不確定分析

8.1 成長

香港航空未來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隨機隊擴充帶來的客運、貨運及經營租賃租金收入增長,凈利潤增長還將有賴於公司燃油、維修等方面的有效成本控制。
8.2 重大不確定性

(1)經濟增長速度降速過大,影響香港航空公司收入增長。
(2)油價反彈影響公司盈利水平。
(3)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容易給航空公司造成階段影響。

(來自首募錢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540

哈里斯·庫珀曼 為什麼要投資小型公司 小熊投資

http://xueqiu.com/6987055001/38000693
哈里斯·庫珀曼 為什麼要投資小型公司
投資的海洋中常常游弋著一些運營規模較小、多數投資者聞所未聞的資金。這些資金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個投資帝國,而是只滿足於管理最多10億美元資金規模,因為小額的資金有著大資金不具備的靈活性和增長潛力。這些投資者有著絕對令人難以置信的投資紀錄,而且有著充滿智慧的投資哲學。哈里斯·庫珀曼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投資者。

哈里斯認為,投資其實是在承擔風險儘可能小的前提下獲得最佳的收益。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找出最大的上漲收益存在於何方。多項研究表明,在過去100多年,規模較小的公司股票價格增長高於大型公司的股票價格增長,而且超越幅度經常很大。

讓我們仔細想一想,沃爾瑪是一家運作良好的公司,其股價在未來5年可能會增加一倍,也許可能增加兩倍。但它能漲5倍嗎?不太可能吧。10倍?算了吧。然而,在未來5年有成千上萬家小公司的股票將增長5倍,其中數百家將上漲10倍。哈里斯認為,問題是要找到他們,認清他們在做什麼,並計算出它們為什麼要漲。這就是哈里斯在過去10年的工作。在他的投資中,已經有數十家公司上漲5倍,其中有些甚至上升了10倍和20倍。

人們總是覺得,小公司是投機性的、不穩定的、有危險性的,他們中有些有著欺詐行為。這些都是事實。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件表明,大的、備受尊敬的公司也有很多不光彩的事情。許多備受尊敬的公司已經不再存在,而其他很多的股票價格也被腰斬。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投資總是有風險的。哈里斯認為,如果你願意買入一家大公司的股票並承擔可能一無所有的風險,不如持有一家小型公司,至少它有可能在未來5年上漲5倍,有多少大公司股票價格可以漲5倍呢?

當然,在投資小規模公司的時候,因為他們更不穩定,投機性更強,所以需要將資產配置多元化。如果你不想分散投資和沖淡收益,那麼持有較少的公司股票意味著你要更加瞭解這些公司。最後,哈里斯指出小盤股的投資是讓大家找到那些可以在5年裡漲5倍的股票,並且不會因為錯誤選股而帶來嚴重損失。

人們常常想知道,為什麼市場存在「5年5倍」的股票。這是因為,這些企業規模太小從而使得證券公司等金融投資機構沒有費用收益,所以關於他們的研究也少,也不受關注。他們滑過了華爾街城堡的裂縫。找到這些公司需要時間和努力,但是其回報是你投資於任何成熟公司所不能比的。成熟的企業無法快速成長,他們已經變得官僚主義,不能快速創新。在成熟的公司,管理團隊的收益只是那裡的工資而不是股價增值。這是因為大多數成熟的公司已經被公平定價,即便是管理團隊也認識到,股價沒有太大上升空間。

相比之下,哈里斯認為規模較小的公司往往被錯誤定價。管理團隊常常擁有公司的主要股權。規模較小的公司都是創新領導者,可以在很小利潤基礎上迅速增加收入和利潤,這些因素組合可帶來壯觀的股價上升局面。

讓我們來談談風險

投資是純粹的管理風險的過程。公司會破產,翻閱資料查看1950年大公司的名單,它們中很少能存活到現在。再往前推20年,1930年代的公司基本上已經滅絕。在投資中,你的目標是確保你所投資的東西在今後幾十年裡依然存在。

大量的投資灰飛煙滅。除非投資於可以在5年裡上漲5倍的公司,否則,你會面臨破產的風險,但卻沒有相應的風險回報。我們從最近的金融危機中認識到的一個教訓就是著名公司的風險並不比小公司少。

在眾多投資中,投資者會犯錯誤。我們需要獲利股票的收益抵消錯誤決定帶來的損失。正確的決策帶來20%收益,但在失敗的投資中損失50%,這是不划算的。我們需要在自己正確的時候獲得500%或更多的收益,這樣在錯誤投資中損失掉一半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收益。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把重點放在不會變成炮灰的公司。

哈里斯只投資於他所明白的東西。他不投資於科學技術或生物技術股票。他也不喜歡投資那些被政治左右的東西,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測政治家最有可能會怎樣做。他會儘量避免投資於具有法律風險的公司,因為任何事情在審判中都有可能發生。他也不投資於今天正在不斷損失,但幻想未來會賺錢的公司。他很少頻繁換倉,他從來沒有對看起來似乎很便宜的,但瀕臨倒閉的企業進行投資。

他買那些具有容易理解的業務模式,管理人員具有相當大所有權份額的企業。他買那些企業內部員工沒有高額薪酬,同時公司繼續在公開市場購買自己企業股份的公司。他還買資本高回報的企業。他買的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但都很便宜,因為它們是不知名的。

他只投資於那些很確定的事。投資的好處在於,如果你不能找到合適的介入點,你可以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投資最重要的是不賠錢。投資小公司最有意思的是,你可以經常發現很多公司的股價只是稍微比其賬面價值高,並且市盈率倍數非常低。這些公司都是有著非常小的風險,但是卻有著很大的上漲潛力。堅持持有這些公司,你將做得很好。

如果你不明白公司是如何賺錢的,就別碰它。如果它虛構非常大的承諾,迴避它。如果內部人士拋售股票,迴避它。如果管理層的工資很高,迴避它。最重要的是,確保你投資的公司有著5年增長5倍的潛力。否則,你承擔的風險沒能為你帶來足夠的回報。生命太短暫,別承擔無謂的風險。

便宜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每個人都告訴你,他們希望購買便宜的股票。這是什麼意思?有這麼多的指標在那裡:價格銷售率、PE、PB或現金流量。哪個是最主要的呢?

哈里斯認為,人們往往陷入幾個關鍵指標的狹隘視野裡,從而使得他們失去了大局觀。大多數小公司最終也不會成為下一個通用電氣。他們要麼成炮灰,要麼到達一個更高的平台陷入停滯,要麼被大公司收購兼併。在思考小公司的時候,你真的需要問自己,這家公司在數年後價值幾許,大公司會為這項業務支付多少資金進行收購?請記住,收購會節約成本並創造協同效應。出於這個原因,收購方很可能願意支付比市場定價更多的資金。

這導致了一個更大的問題,今年盈利的好壞還重要嗎?大概不會那麼重要了。大多數人都知道公司今年的盈利大致將是什麼樣子。他們甚至有一個關於明年收益的合理猜測。沒有人知道三五年後會發生什麼事。這就是你應該集中注意力的地方。尋找那些將來盈利是今年數倍的公司,尋求增長性。

數據庫會給出那些以去年收益為基準而看起來很便宜的股票。通常,他們很便宜是因為人們認為其收入不可持續。一個公司股價在5倍的市盈率交易,這並不代表它很便宜。如果沒有成長性,投資這樣的公司使得你承擔了一個沒有太大上漲回報的風險。即使你是對的,你的股票價格會翻番嗎?更別說獲得3倍收益。請記住,股票都是有風險的,不要隨便承擔這種風險,除非你能獲得足夠的回報。這可能與普通常識大眾直覺有些相反。實際上很便宜的公司,你用傳統的指標進行判定,反而會顯得不便宜。

哈里斯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一家新近流行的連鎖餐館。每個餐館需要耗費200萬元來建設,並且需要一年才建成。一旦建成,它將產生400萬元的收入和70萬元的利潤。它只需不到3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35%的資本回報是一個良好的業務收益,這是一個驚人的連鎖餐館的回報。最後,該公司的公司費用開支為300萬元。這是基本固定的總部工作人員費用支出,但它會隨著公司的發展慢慢增長。

目前公司有10個連鎖餐館。你通過與管理人員的交流知道其每個餐館的經濟效益。以下是一些假設性的稅前業務估計。除餐館數量外所有數字單位都是百萬。

如果其擁有10間連鎖餐館時的市場價值是50萬,便宜嗎?乍一看,股價看起來相當於12.5倍的稅前盈利。但是,如果公司能發展到50家餐館,它不及稅前利潤的2倍。股價會增長至少5倍。我們要認真分析,這家餐館的經營是否可以支持50家餐館?其管理上執行計劃的能力如何?多長時間才可以實現50家餐館連鎖規模?達到此項目需要多少額外的資金?

有趣的地方在於,它需要投入成本才能賺錢。餐館不會憑空出現。比方說,興建每間餐館的成本是200萬元。這是一個靜態的數字。然而,這不包括其他費用。它需要僱用和培訓員工,需要做廣告,需要聘請中層管理人員來管理新餐館,還需要做其他在業務增長中涉及的幾十項工作。在迎接首個客戶之前,必須承擔所有這些費用。

比方說,每家餐館的一次性成本費用為30萬元。如果你要在一年內增加10至15家餐館,這將花費另外150萬。而獲利的400萬,只賺取250萬美元。如果股價在20倍的稅前盈利價位,它是否便宜?如果能達到50家餐館,它就是便宜,而且你會因為此項投資賺很多錢。如果它可以在今後10年擴張至300家餐館,你就會發財了。今天,它有著20倍的稅前盈利,因為它正在增長。但是,如果你相信它的商業模式,它未來5年的預期市盈率只有2或3倍。快速成長型企業很少表現出很大的收入。只有在其增長速度放緩的時候,收入才會出現。這在投資小型公司時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哈里斯相信應該以至少5年的眼光來看待一項投資。真正的問題是,其管理團隊是否可以完成公司成長性。如果他們可以,你可以持有公司10年以上。可以忽略今年的盈利,因為最重要的是公司未來的收益,要看它是否是一個偉大的企業,是否仍然深受民眾的歡迎,經濟效益能否保持不變或不斷提高,管理層會不會出現問題。

賣出點在哪?

哈里斯認為賣出是投資中最困難的部分了。如果你選擇的標的錯了,你應該賣出,這很簡單。真正艱難的是,你要在事情即將崩潰前離開,還是要等待一個更好的價格。這需要通過仔細研究個股作出判斷。

大部分情況下,你只是因為持有時間太長了感到疲倦而賣出。哈里斯曾經有很多這樣的經歷。你有一個好的投資思想,但表現卻與想像不符。與此同時,你希望公司的管理、業務、資產以及事物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過這些背後的邏輯趨勢卻發生了變化。你會賣嗎?哈里斯常會賣掉。他喜歡給一項投資幾年的時間。如果什麼都沒發生,如果你的投資思路3年內都沒有實現,繼續尋找其他的投資。

最難的決定是當你選股正確的時候如何決定賣出,這些情況下,股價已經上漲了3到5倍,已經獲利豐厚。你該怎麼做?獲利回吐沒有任何錯誤。在這10年,哈里斯也是這樣做了,然而他幾乎在每次賣出這樣的股票後都會後悔。他笑談,如果有人買了他賣出的股票,現在會非常富有,哈里斯說自己總是一直過早的賣出好公司。

當投資於小公司時,需要拋棄常規的評估指標。迅速成長的公司相對於其當期收益總是顯得昂貴。這時你要有這樣的看法,如果其增長率為50%,25倍的市盈率是不貴的。這種增長速度能否持續?如果可以,並且其市盈率未來不變,你將每年獲得50%的收益。這是一個健康的回報率。而且優秀的管理團隊可以聰明的管理公司,使得資本升值。他們可以發行更多的股票來償還債務或支付營運資金,他們可以進行收購。

所以,什麼時候該賣出?當管理團隊賣出時,哈里斯選擇賣出。企業內部人士總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許生意不再那麼好做了,也許只是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出現了。也許他們覺得已經賺夠了錢,他們要獲取現金,因此他們希望出售整個公司。這樣的銷售決定對投資者來講很簡單。

當企業業務明顯改變的時候,哈里斯選擇賣出。這一般是因為企業管理結構上的改變或者新的競爭對手的出現。

當哈里斯認為企業估值已經變得很愚蠢的時候選擇賣出。這是主觀的。如果企業能夠成長很長一段時間,今年的25倍市盈率不昂貴。而5年的預期市盈率為50倍則毫無意義了。

哈里斯從來沒有只是因為宏觀經濟不樂觀而賣出。他認為如果他投資的公司是好的,他們會穿越經濟週期。如果圖表看起來很壞,哈里斯也不會賣出,因為他是一個長期投資者。如果公司被分析師降級,哈里斯也不賣出。他真的儘量不賣,他嘗試永遠擁有良好的企業。瞭解一家企業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瞭解和欣賞公司的管理層。如果你賣出,你應該有一個很明顯的賣出理由,如果沒有,就要有耐心,並且享受利潤。

哈里斯·庫珀曼(Harris Kupperman)擁有自己的投資基金Praetorian資本,擅長預見長期宏觀經濟的轉變,通過將其與深刻的公司研究相結合尋找未來的投資主題。哈里斯完全自學成才,他的中心投資方法是尋找「未來將成為大公司的小公司」。自從做投資起,他創造了難以置信的投資紀錄。他的基金在運行的前五年,會使投資者的1美元變成26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80

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納入耀才時富等19只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12

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納入耀才時富等19只



MSCI明晟公布,全球小型股指數成分股檢討結果。在香港小型股指數方面,新增19只股份,剔除5只股份。中國小型股份方面,則加入43只份,剔出23只股份。


在香港小型股指數方面,被納入成分股的包括耀才證券(01428)、時富金融(00510)、中廣核美亞(01811)、中廣核礦業(01164)、中國金海國際(00139)、中國智慧能源(01004)、匯財軟件(08018)、民豐企業(00279)、恒發洋參(00911)、華虹半導體(01347)、正道集團(01188)、卓智控股(00982)、江山控股(00295)、光啟科學(00439)、偉祿集團(01196)、申銀萬國香港(00218)、天行國際(00993)、先施表行(00444),以及新確科技(01063)。

被剔出的股份,包括世紀城市國際(00355)、迪生創建(00113)、鐵江現貨(01029)、金朝陽(00878),以及九興控股(01836)。

另外,被納入中國小型指數的43只成分股當中,在香港上市的包括安捷利電子(01639)、澳科控股(02300)、澳優乳業(01717)、百奧家庭互動(02100)、寶信汽車(01293)、城建設計(01599)、超盈國際(02111)、博大綠澤(01253)、粵豐環保(01381)、中國城市軌道交通(01522)、楓葉教育(01317)、中國新城市商業發展(01321)、泰淩醫藥(01011)、中國白銀(00815)、眾彩科技(08156)、中國水業(01129)、大明國際(01090)、鼎豐集團(08056)、億勝生物科技(01061)。

還有飛魚科技(01022)、豐盛控股(00607)、正峰集團(02389)、南粵物流(03399)、毅德國際(01396)、集成傘業(01027)、建滔化工(00148)、元征科技(02488)、理文造紙(02314)、樂遊科技(01089)、綠景中國地產(00095)、丘鈦科技(01478)、山東新華制藥(00719)、上海集優(02345)、順泰控股(01335)、惠生工程(02236)、呷哺呷哺(00520)、長飛光纖光纜(06869)。

至於被剔出的指數的,在香港上市股份包括中國安芯(01149)、亞果(00073)、世紀金花(00162)、中國融保金融集團(08090)、中國智能交通(01900)、中國電力國際(02380)、瑞風新能源(00257)、山水水泥(00691)、天倫燃氣(01600)、中盛資源(02623)、高銀地產(00283)、金川國際(02362)、金茂投資(06139)、新濠環彩(08198)、明發集團(00846)、百勤油田(02178)、融創中國(01918)、中國民航信息網絡(00696)、小南國(03666),以及優源控股(02268)。


(來自信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890

用途廣泛、價格劇降 普及化只待法規到位 小型無人機來襲 五年後商機倍增

2015-06-29  TWM

無人機日前侵入日本首相官邸,引起日本民眾注意。事實上,隨著科技進步,無人機已廣泛應用在空拍、灑農藥等,成本比以往降低許多,只要制定法規,確保安全體制及技術專利等,業界預估,小型無人機的巿場規模,五年後可望倍增。

譯者•江裕真

四月二十二日,一架小型無人機神不知鬼不覺入侵首相官邸上空。沒多久,又有一位十五歲少年玩小型無人機,墜落在正在做法事的寺院裡;還有一位電視台員工,則是把攝影用無人機緊急迫降在英國大使館。這些事件凸顯出,日本規範小型無人機的法規尚不完備,現行︽航空法︾著眼在有人操縱的有人機,未將這類飛行物列入規範。

除了有議員準備立法將官邸、國會及中央政府上空列為禁飛區,國土交通省等相關部會也在六月二日發表小型無人機使用規則的概略內容,但只提及「小型無人機的飛行,僅限由已建立體制、確保安全的業者為之」,並未明確告知如何才算確保安全的體制,也沒提及可飛行高度、機體重量、是否須有操縱師資格、能否在超出視野的地方操縱等重要事項。

智慧型手機帶來蝴蝶效應

有UAV或UAS(均為無人飛行體之意)之稱的小型無人機,歷史出乎意料的久,可回溯到一九四○年左右。美國陸軍看上在好萊塢販賣的模型飛機,希望應用到軍事上。八○年代,以色列開發出只有模型飛機大小、續航距離卻很長、可用於偵察的機種,也擴大無人機的軍需市場。東日本大震災時,美軍的無人機空拍核電廠受災狀況一事,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但目前正受矚目的是民間需求。據美國研調業者Frost & Sullivan表示,一四年的小型無人機市場規模為一一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六二四億元),二○年時預計將成長至二二八億美元,需求主要來自商用與娛樂用途的民間需求,屆時民間與軍事需求大約會是同等規模。

主因是小型無人機的價格驟降。電池、GPS設備、無線通訊模組等電子零組件性能日漸提升,再加上已量產,便宜的可能十萬日圓(約新台幣二.五萬元)以下就能輕易買到擁有多片螺旋槳、名為Multicopter的機種。其零組件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上也會用到,小型無人機的大量出現,算是智慧型手機普及帶來的蝴蝶效應。

空拍是目前急速擴大使用小型無人機的領域。一四年秋天,香港發生占中雨傘革命,把學生和市民占據金融街的景象傳達給全球的影像,就是當地一位攝影記者運用小型無人機空拍的。

以往空拍每次平均得花幾十萬日圓,由專用的直升機與機師執行,但如今搭載高解析攝影機的最高檔小型無人機,只要一百萬日圓左右就能買到,這是新聞照片與影片的價格革命。由於可飛得比有人機還貼近地面,可運用的層面也更豐富。

建立產業鏈須有法源依據

今年一月,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十家大型媒體,與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共同著手建立在災害或事故現場安全使用小型無人機報導的機制。日本的全國性大報也下單購置多架,作為空拍專用。待法規釐清後,就要研擬能否取代有人機。

更先進的則是美國亞馬遜利用小型無人機送貨的系統「Amazon Prime Air」。美國原則上禁止小型無人機商用,但三月時已取得當局的例外許可,現在已在加拿大國界一帶不斷測試,朝實用化邁進。

這個熱度也傳到製造業。光學玻璃大廠Hoya的業務員說,「專為小型無人機的攝影機設計的鏡頭,現正熱賣中。」技術諮詢顧問業者Blue Innovation社長熊田貴之分析,「小型無人機需要的一些技術革新,日本中小企業都可以運用高度技術做到。像是使用比塑膠還輕的材質做成外殼、能夠在空中停留更久的螺旋槳等等。」小型無人機在投資業界也是一大題材。提供個人投資客資訊的美國CB Insights表示,一四年,針對與其相關的新創企業的投資額,比前年成長一○四%,達到一.○八億美元。在中國,則有企業價值破兆日圓的新創小型無人機企業出現,受到投資基金的熱烈歡迎,但能否建立企業或投資人期待的小型無人機產業,狀況還不透明。問題在於,必須要有明確認同將其應用到商業上的法源依據,不光日本,許多國家的法規都尚不完備。

「日本的山葉發動機,雖有二十年的無人機開發經驗,但因政府法規不齊備,失去技術主導權。」這是美國矽谷投資基金KPCB對各國小型無人機產業動向的評價。如何盡速補救,在在考驗著政府與民間的智慧。

成長動力由軍需轉民需

全球無人飛機系統市場成長預測

軍需 娛樂 商用

(億美元)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4 '15 '16 '17 '18 '19 '20(年)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圖說:今年春季在日本上空出現的小型無人機,都是多片螺旋槳的Multicopter機型。

無人機多功能

商用小型無人機的用途別分布比率

拍照、攝影27%

精準農業23%

監視、監控18%

測量、地圖繪製13%

能源、基礎設施8%

其他11%

註:2014年全球統計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