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覆讀者來信-短期投資計劃 魔術師的伊謝爾倫日記

http://magician__ya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128757

有90後讀者來信問魔術師一些關於投資理財的意見,實在太看得起在下,不勝惶恐。

據讀者描述,雖然佢年紀輕輕,但已起保持記賬習慣,好好控制自己的使用,每月budget使唔哂又會入落緩衝戶口,以防不時之需,保持彈性,加上每月也有不少儲蓄(按:魔術師認為每月最少都要儲薪金30%),理財方式非常有條理,值得稱讚。財富係要由年青時累積的,只要讀者能持之以恆,日後必有所成。

又,讀者會將每月儲蓄累積,待12個月後投入家庭投資組合,而該組合過去數年複式回報可超過10%,十分可觀。現讀者希望能再增加回報,問如果以每月儲蓄月供股票,待一年期滿後沽出,再投入家庭組合,可會是個理想的理財計劃?

1. 首先,讀者引述某銀行所言,月供會用一手價同碎股價買入股票, 再用兩者既平均價售始投資者,價位會比一手價低;咁如果月月用較低價格買入股票,至年尾再用一手價賣返出去問會否比一般股票交易有更大利潤。

答案是可以不理。原因係銀行不會只有一名月供股票客戶,銀行買入碎股的價格雖然較低,但平均分配後每名投資者所得著數有限。例如某股票1,000股為一手,市價$100一股(即10萬元一手),就算碎股價係低10%,即$90一股,碎股最多係999股,即係慳$9,990。若咁多名月供客戶的總共投入999.99萬(即銀行要在市場買入99手999股),讀者供1萬,佔0.1%,攤分碎股省下來的金額,就係$9.9咁大把。

2. 月供相對即時全數買入的比較,可參閱「平均迷思」一文:「明顯地,假如股市係長期上升既,咁響大多數既情況下,I(i)都會大過I(1),即係大多數既中括號都會係負數,咁憑咩野成條算式可以大過0?就係憑少數既股災既時間來大量買入,多除少補,睇下能唔能夠『反敗為勝』。」,並已舉例說明,「要平均買入勝過一次過買入,就係要個市長期下跌,亦即係一次過既投資者係摸頂買入;否則,如果經濟情況許可的話,一次過投入既贏面應該較大。」

3. 至於12月儲蓄用月供股票模式有冇肉食,可以參考duration的概念:原理就係,第1個月投入的資金有12個月去爭取回報,第2個月投入的資金有11個月去爭取回報,如此類推,第12個月投入的資金只有1個月去爭取回報;如果每筆資金都要「自負盈虧」的話,第12個月投入的資金的回報率就要係第1個月投入的資金的回報率的12倍!如果「多除少補」的話,平均計算,「實質年期」(即Macaulay duration)約為6個月左右,數學公式為:

Picture

假設每月供款$10,000,年回報為8%(月回報0.67%),可以計算到「實質年期」為6.42個月,或0.535年:

 Picture

而又由於Macaulay duration和Modified duration(每1%回報率的轉變對現值的影響)非常近似,

Picture 

Picture 

DV01為114957.82*0.535/100=$2,148.47,也就是說若回報率是9%的話,會賺多$2,148.47,若回報率是7%的話,會蝕$2,148.47(留意此公式並非線性關係)。

讀者可根據自己情況計算風險,視乎做唔做呢項投資。

(各方英雄,有錯歡迎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02

博客之死 魔術師的伊謝爾倫日記

http://magician__ya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328793

Yahoo! Blog要摺了,究竟sinablog又可捱幾耐呢?

信報 2013年8月31日

紀曉風 獨眼香江

Yahoo網誌年底關門 網絡生態變淘汰成必然

又有一個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將要消失!

老紀所說的,是在香港擁有逾百萬用戶的Yahoo網誌服務。Yahoo周五向用戶發出公告,表示經評估全球資源及整體發展方向後,宣布將於年底前關閉「Yahoo! Blog」,是繼2009年終止Geocites網頁服務後,另一影響大量網民的重大決定。

事實上,網界近期似乎掀起網誌(又稱博客)「關門潮」,先有廣受歡迎的網上日記Xanga早前宣布關閉,香港的「Yahoo! Blog」及台灣無名小站也將同期告別,似預示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令曾經風魔一時的寫blog熱,猶如已經走投無路了!

確實,當網絡世界進入Web 2.0時代,資訊更講求互動性,因而令Facebook在短短不足十年間大行其道,同時也令傳播方式較慢和單向的網誌之吸引力大減,網誌縱使未到絕路,相信也已步入黃昏期。

不過,雖然本地「博客已死」,但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這些人士首推一眾梁班子成員,他們在「網誌」談政策更幾成慣技,箇中原因,恐怕是網誌欠缺即時互動,讓他們可以避過提問質詢,因而令缺點變成他們眼中的優點了。

Yahoo在周五下午於「Yahoo! Blog」首頁頂部位置,忽然貼出一則「重要公告」,劈頭即指網誌「將於2013年12月26日起關閉服務」。

而在內文的「致Bloggers」信中,Yahoo先感謝用家多年來的支持,把生活點滴以文字、圖片滙聚成大家珍存的「Yahoo! Blog」,又形容網誌「毋用(庸)置疑是港人免費Blog的集體回憶,大家在網絡上的成長印記」。至於關閉服務的原因,Yahoo方面解釋是,隨着互聯網一日千里的改變,經評估全球資源及整體發展方向後,決定停止部分無法有效整合全球資源以提升用戶經驗的服務,而「Yahoo! Blog」正是其中一項,故要為它的「歷史性任務不捨的劃上句號」。

為令用家不會失去珍貴的資料及回憶,Yahoo將分階段關閉服務,包括先由下周一起,開放用戶的資料進行備份及搬家的安排,於10月30日後,全站所有用戶將進入「唯讀模式」,即只可瀏覽;至今年平安夜,服務將正式終止。而在台灣,同屬Yahoo旗下的無名小站,也一樣步上關門大吉的命運。

不過,雖然Yahoo宣布關閉網誌服務,但其實不代表該入門網站巨擘提供網誌服務功能正作告終,因為在周中,「Yahoo! Blog」的「小小小編輯」就曾「發文」,推介新的博客平台Tumblr。Tumblr其實是Yahoo在今年中時砸下約80億港元重金收購的公司,Tumblr在美國極受青少年歡迎,但提供服務跟傳統網誌不同,屬「輕網誌」,用家的主要頁面是「Dashboard」,會顯示所有跟隨的更新,用家可操作文章成「喜歡」或「轉發」,模式跟Twitter類似,而網站更可自動把用家更新的內容同步到Facebook和Twitter去。而這一個模式,明顯已跟傳統的網誌有所不同。

其實,只要略為回顧科網史,不難發現傳統網誌有畫上句號的趨勢。今年6月,在全球擁有4000萬用戶的網誌託管服務的網站Xanga出現財困,面臨倒閉危機,令網民自發提出集資拯救網站,老紀周五曾瀏覽該網站,首頁公告就顯示將會進行更新,網站將「移民」至「Xanga 2.0」,似乎代表網站成功獲救。但必須指出,網民拯救網站,其實出於情感多於實際需要,只欲把回憶繼續保留吧!

至於更早關門大吉的網誌服務商,其實多不勝數,例如早年的「鄉村部落格」(blogtw.com),就早在2006年已經消失,而一度人氣甚盛的Blogspot,後來就被谷歌收購,但大家現時幾可聽到有人說自己在谷歌寫blog?就連微軟的Live Space部落格服務,也因資源整合而在2010年尾關閉了。

網誌的沒落,正好是網絡世界一個時代終結的寫照。網誌的出現可由設立網站的沒落說起!當90年代後期網絡開始大行其道,不少電腦用家紛紛架設個人網站,同時利用網頁空間發表個人意見,惟管理網站繁複,故當時Yahoo等公司便推出Geocites之類的網頁服務;隨着用戶追求更簡易的服務,網誌遂應運而生,取代網頁服務而成為一時的主流。

網誌傳播力遠不及面書

回顧「Yahoo! Blog」的歷史,早期確曾輝煌一時,曾以擁有不少明星博客見稱,而隨着微博等的興起,明星紛紛轉移陣地,當中原因,除因為微博可快速更新及留言較短外,也因有內地龐大市場支持有關,試問單靠本地市場,又如何可儲集逾千萬粉絲呢?然而,縱使明星色彩減退,Yahoo! Blog仍是本地主流,定位亦較大眾化,在旅遊、飲食、親子等話題上,也有不少知名博客發表網誌,有人甚至可以寫網誌而當收入來源。

可惜花無百日紅,更何況Yahoo近年業務未見有突破。當後起之秀谷歌已由發展搜尋引擎轉型成為提供五花八門的服務,甚至全面主導流動通訊市場半壁江山時,Yahoo卻仍停留在入門網站層面,自然令吸引力大減,再加上Facebook極速流行,讓用家完全進入講求互動的Web 2.0世代,簡易例子,是用家的留言可被「讚好」及轉載,同時可即時互相回應,網誌式的單向分享,自然成了過時的產物。

數據更說明一切!根據「Yahoo! Blog」的系統排名,周五時排名最高的網誌「鬼嫁料理手帳」(按介紹是一名家住曼谷的女士,分享當地的生活及努力鑽研飲食的網誌),當天的瀏覽人次為9600多人,而網站累計人次則逾180萬人。比較之下,老紀在面書上的專頁,由8月初起,一個月內增加了逾3000人「讚好」,而上周六的《十問個為什麼》,就可觸及逾60000個用戶,兩者傳播力量之高下已可見一斑。此外,老紀又利用谷歌的趨勢調查服務比較Yahoo、谷歌及面書3個網站的搜尋熱門度變化,面書自09年後,已超越了Yahoo,現時的搜尋量是其5倍,由此可見,面書的大行其道,已令Yahoo望塵莫及。

諷刺的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當網誌年代已步入黃昏之期,偏偏有人卻反其道而行,去年上任的梁班子成員,他們為人詬病的問題太多,但其中之一,就肯定是不時化身「鍵盤戰士」,以鍵盤論政、施政,其中梁振英在8月份就寫下了9篇網誌(未計8月31日),打破上任後紀錄。由於他在8月同時休假了11日,而他在8月的第一篇及最後一篇網誌分別在5號及16號發表。換言之,他是在12天內發表9篇網誌,即平均1.33日就有一篇呀!

其實,上屆政府早已「與時並進」,加入了面書的世界,開設了「上亞厘畢道」專頁,不時在專頁上發放政府消息,雖然毀譽參半,但勇於創新的精神絕對可嘉。然而,在梁班子上任後,政府這個面書專頁即被取消,各局長連同特首反而重回網誌世界去。

為何以網誌方式傳布消息已屬落後,但反而能獲梁班子青睞,箇中原因,可能跟網誌的缺點可以變成他們眼中的「優點」有關。誠如老紀上文所分析,網誌之所以陷於被淘汰邊緣,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其方式跟受眾的互動性欠佳,而觀乎一系列的「官方網誌」,不約而同不設留言功能,因而令資訊傳播成了絕對的單向,市民閱後有任何意見,就得自行另覓途徑反映,以至如有任何的不認同,也不能即時提出質詢,故反對及負面的意見不費吹灰之力已能不見蹤影。原來一個網誌年代的終結,竟然在不經意之間,也透視了一個政府說好的「開誠布公」,其實是誠意欠奉呢! 

Picture

學桃花島主話齋,就算sinablog摺埋,伊謝爾倫要塞依然會在某個銀行系的某條回廊(《銀英傳》用語)中出現,只是現在還未有撥家的需要而已。魔術師跟島主相似的地方是,本人不是以網誌作生財工具的人,更不是用網誌來推廣自己,令自己成為「名人」再在其他方面賺取金錢;網誌對魔術師是一件「玩具」(島主語),是一件「帶感情的玩具」,每工作天出一篇文章是對自己寫作上的堅持,也是用來分享自己想法的渠道。

跟島主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魔術師沒有對搬blog「有兩手準備」,不過學劍心兄話齋,市面上有「代客搬blog」的服務;魔術師一向認為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些錢是要給別人賺的(所以魔術師對某些網友為求家庭「和諧」,縱使不同意亦被迫跟隨老婆的想法,自己拿舊報紙去賣那幾塊錢,都唔益阿婆的作為覺得好無奈。另一個例子就是那些為慳三幾百,死都要花自己時間砌機,都唔俾黃金砌的死硬電車男了。),所以也毫不擔心。

***

早前魔術師約碩士班的同學女O與K聚舊,佢地均自稱自己係「文盲」,唔識(其實係唔願意,無心機)睇字,這也是長篇大論的博客文章被 Facebook,Twitter,微博取代的原因。

不過可能魔術師是一個較傾向思考性的人的關係,對於那些主打「牙痛文學」,只係講下自己生活片斷,貼下相的「呃like」模式反而看不順眼,更覺得那些有如洪水式洗版的news feed,無論你寫了什麼,數小時後就已經被沖擦掉;而成為「明日黃花」的「流水作業狀態更新」,完全沒有archiving或record retention的價值,寫完即棄,這是很沒有癮頭的事(又想起日前小豬來郵問魔術師關於搬屋公司的舊文,足證「考古」的價值)。

說穿了,那些最多百多字的設定、狀態更新、又或是多媒體視頻等,就是不鼓勵完整分析,沒有思考性的「文章」)就沒有閱後咀嚼玩味的餘韻。而當我們被訓練成「文盲」,只懂「like」和「分享」的時候,我們的寫作能力,以文字傳情達意的能力就會逐漸荒廢了(魔術師記得在某blog看過,有留言者「同意」作者意見,但自己文字表達力不足,寫不出自己的文章),那麼最後的得益者會是誰呢?巴然大部分人都只是「分享」他人的意見,那麼「種子意見」又從何而來呢?

那就是「被like」、「被分享」的「種子文章」的作者吧!網民的一句「同意」、「十卜」就等於將這些「種子作者」的意見跟自己的意見劃上了等號。將他人的意見背書成自己的意見,那是比「被洗腦」更可怕的事:「被洗腦」的「受害人」,還會以為自己的堅持是「自由意志」使然;而「背書」、「讚好」、「分享」就是連思考的權利和能力也放棄了。

對權力者來說,有什麼比「飼養」一群只喜歡「讚好」、「分享」卻又以為擁有自由意志的「寵物」更好呢?

又,講了一輪文字,也交代一下魔術師對多媒體訊息的看法。好似某些網站(大陸很流行),無論事無大小均拍成video,不是youtube就是土豆,浪費網絡資源不特只,發出的訊息也不著邊際,往往迫使你花數分鐘(更有甚者近10分鐘)看完整段片才知道重點所在,而重點就可能只係得十秒八秒,真箇浪費人生,魔術師就沒閒情去花費這些時間了(所以魔術師從來也沒有看過「江南sytle」的video)。

這就是文字跟多媒體的分別:你不想花時間的、或是早已明白的,可以快閱、跳閱,但video就有難道,很難捕捉到重點會在那一分那一秒出現。

基本上,魔術師對視頻的容忍限度,是比流水作業的「訊息更新」更低的。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98

標普首席經濟學家謝爾德:2017年“黑天鵝”依舊在歐洲

“黑天鵝”頻現的2016年終要揮手再見——從英國退歐到特朗普勝選,引得全球股市歷經數次過山車,美聯儲一再推遲加息步伐。

然而,自美國總統大選以來,由於市場預期特朗普將推行的財政刺激政策和稅制改革有望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令美聯儲加快升息步伐,美股走出了一波令人嘖嘖稱奇的“特朗普行情”(Trump Rally)。截至12月28日收盤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年內漲幅接近14%,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年內則分別上漲10%和8.6%。

標準普爾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爾德(Paul Sheard)在紐約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時表示,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對明年加息三次的預測,主要是基於潛在的宏觀政策轉向的大背景。考慮到明年白宮和國會均由共和黨把持,通過減稅和稅法改革的可能性較大;另一方面,國會對推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並無多大興趣。

作為特朗普入主白宮和英國退歐的“幕後功臣”,民粹主義(populism)在2016年讓傳統政黨和主流媒體都栽了大跟頭。謝爾德認為,不應當把民粹主義簡單地視作一種負面、非理性的情緒。“在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的大浪淘沙中有贏家,也有輸家——在品嘗全球化累累碩果的同時,我們也許沒能及時處理好伴隨而來的分配不均問題。在未來的某一天,當經濟歷史學家回溯我們所經歷的時代,將從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謝爾德說道。

標準普爾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爾德

明年至少有2次加息

第一財經:一如市場預期,美聯儲在12月14日的議息會議上宣布了25個基點的加息。於此同時,“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委員預測明年可能加息三次。你如何看待明年的加息節奏?

謝爾德:我想,首先我們需要在美國總統大選的大背景下來考慮這個問題。在進入大選以前,美國經濟運行良好,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12月加息——事實亦是如此。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明年加息兩次,而目前美聯儲委員的平均預測是明年加息三次。這一預測是基於潛在的宏觀政策轉向的大背景。事實如何,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直到目前,雖然美聯儲不斷釋放加息的信號,但並沒有完全依言行事。而明年,美聯儲確實有可能加息三次。我們的預期是至少會有兩次加息。

第一財經:就在去年此時,美聯儲在2015年末的議息會議上宣布了次貸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並預測2016年可能加息四次。結果,今年僅完成了一次加息。

謝爾德:是的。我們必須註意到所謂的美聯儲”點陣圖“(dot plot)是包括所有的投票和非投票成員在內的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對未來一年貨幣政策的預期——據此得出的加息次數只是一個預測中值。委員們的意見並不完全統一,並可能隨時間推移而波動。2016年美國經濟繼續複蘇,但增長步伐不及預期,因而需要貨幣政策繼續提供支撐。2017年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伴隨美國經濟逐漸接近“完全就業”,財政政策有望介入並發揮更大的作用。這為美聯儲加快升息步伐提供了條件。

第一財經:那麽,美聯儲加息對中國意味著什麽?

謝爾德: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加息這一問題。首先,為什麽要加息?因為美國經濟形勢變好了。為了確保美國經濟平穩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完全就業”,美聯儲需要加息。對美聯儲、美國經濟、乃至對全球經濟而言,這都是好事。

當然,投資者的擔憂主要來自於美聯儲加息所可能引發的金融和外匯市場波動,以及一些政治辯論。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美聯儲加息和美國經濟走強對中國來說不是壞事。

第一財經:但自美國總統大選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低。

謝爾德:中國正在進行的長期經濟改革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對貨幣政策結構的改革。過去幾年里,中國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人民幣已經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儲備貨幣,雖然現在尚處於初期階段。中國央行在確保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正逐漸放開對匯率的管控——但這個過程是具有挑戰性的。

匯率波動反映了各國間經濟實力、商業周期和貨幣政策的異同。伴隨美聯儲調升基準利率,而中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繼續保持寬松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走低是可以預期的。

第一財經:哪些國家的經濟最易受到美聯儲加息的影響?

謝爾德:加息的影響更多地會體現在金融市場而非宏觀經濟層面。美元走高,將令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這些國家的經濟體量通常不大。特別是對於以美元計價貸款的企業,在以本國貨幣還款時將承受更大的壓力。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例如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土耳其等。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很多是以美元計價的。

第一財經:明年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特朗普可能端出的財政政策。事實上,在美聯儲主席耶倫12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多多少少與特朗普有關。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的減稅政策?

謝爾德:細節決定成敗。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美國的政府運行架構——白宮和國會的分立。當然,目前國會和白宮都由共和黨掌控,因此通過主要政策改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包括減稅和稅法改革。我認為稅法改革的意義更為重要,它可以令稅收體系變得更有效、更公平。但這將取決於未來白宮和國會討價還價的結果,還有待特朗普入主白宮後的進一步觀察。無論是從短期經濟活動,還是對中長期的供給側考量,更有效的稅收體系都將有利於經濟發展。

制造業回流是“政治策略”

第一財經: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屢次提及要把制造業就業從中國移回美國。你認為這是否會對中國有影響?

謝爾德:我認為這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經濟環境下的一種政治策略。美國經濟不是一個自上而下、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的承諾對工業腹地的選民很具有號召力。但是,就業取決於長期經濟趨勢、投資趨勢和競爭力等的多重因素。匯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具體政策實施還有待時間檢驗。

但想要在短時間內把那些因為競爭力喪失和科技替代而流失的就業機會找回來,這是非常有難度的。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美國經濟形勢走強,就業機會正在增加,但那些並不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找回的(制造業)就業機會。

第一財經:我記得2012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中提及美國總統奧巴馬向時任蘋果CEO喬布斯提議,是否有可能將部分(制造業)就業機會重新挪回美國。喬布斯當時的回答是:“這些工作機會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謝爾德:是的。政治壓力確實是企業投資的一個變量因素,但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商業計劃、競爭力、市場需求和稅收體系等的複雜因素。例如,特朗普的減稅和稅收改革政策對很多企業具有吸引力。若政策利好、經濟走強,企業還是會響應政府的鼓勵政策。但美國經濟的體量太大了,政府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去指揮它。未來也許會有很多新的變化,但美國經濟的活力源泉是市場經濟。

第一財經:特朗普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是否會在國會和白宮之間激起更大的火花?

謝爾德:雖然近幾年美國國會確實通過了一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我認為目前國會成員對更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興趣不大。特朗普能否成為一名真正的“總建築師“,不僅僅是“總統”,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有意思的是,許多觀點都認同基礎設施支出有利於美國經濟增長。確實,美國的基礎設施陳舊過時,反倒是在亞洲,例如中國等國家的基礎設施更顯現代和一流。在這一點上,美國確實需要迎頭趕上。但從商業周期的角度來看,如果這些基礎設施支出能在幾年前付諸實施的話,對經濟的幫助會更大。

第一財經:你如何看待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各種“非常規”言行,他總是語出驚人、頻發推特。總統的言行是否會對經濟帶來影響,畢竟這是過去從未遇到過的情景。

謝爾德:特朗普是一位“非主流”總統,他不是一個傳統政客。科技日新月異,例如推特等的社交媒體軟件是過去幾任總統都不曾有的。不過,這只是一種溝通方式的改變。經濟學家和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政策辯論和政策最終的走向,而非一條“半夜雞鳴”的推特。

下一個“黑天鵝”在歐洲

第一財經:2016年是“黑天鵝”頻現的一年。民粹主義和全球化,我們身在何處,去向何方?

謝爾德:我不認為民粹主義和全球化是完全對立的,或者說兩者的關系究竟為何。2017年是充滿意外的一年。我們經歷了英國退歐公投和特朗普贏得大選,這其中英美兩國的情況各有不同。就民粹主義而言,我們不能一言以蔽之地認為這是壞事。在民主社會中,民粹主義也是選民的一種表達。

當今全球經濟有幾大主要推動力:首先,是貿易全球化;其次,金融市場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三,是科技帶來的創新變革。這些不同的因素在一起相互作用。與此同時,選民們也在不斷地消化著這些變革所帶來的影響。

我認為,當經濟歷史學家回溯我們所經歷的時代,將從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也許,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過於看重了全球化和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利益,而沒能很好地處理全球化導致的分配不均問題。在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的大浪淘沙中有贏家,也有輸家——贏家所得應當能夠彌補輸家所失,然而有時事與願違。這就需要政府體系居中協調,確保大家同乘一條船,不要有人被落下。

我們不應當把民粹主義簡單視作一種負面、非理性的情緒。相反,這是一個嚴肅、亟待解決的政治問題。對特朗普政府而言,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未來4年中,特朗普曾許下的“豪言壯誌”在多大程度上能落到實處,真正幫助到一部分人。畢竟,這些問題是真實存在的。

第一財經:你認為歐洲和美國所發生的“黑天鵝”事件,區別何在?

謝爾德:英國退歐公投——就是英國投票決定離開歐盟。歐盟擁有28個成員國,但它不是“歐羅巴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聯盟;但同時它也不是28個獨立、分裂的國家。

在這28個國家之中,還有19個國家組成的歐元區。英國不是歐元區的成員。歐元區是一個缺乏財政政策和政治聯盟的貨幣政策聯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了該地區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歐盟真正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去創建一個可持續的、穩定的財政、政治和貨幣政策決策框架——這幾乎是憲法層面的問題。

而在美國,大家討論的更多是政治和經濟周期問題,及其帶來的政府更替和政策轉向,不涉及任何憲法層面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我認為英國退歐是一個更深層次問題的表象,不僅僅是民粹主義。

第一財經:英國退歐是否將撼動歐元區的完整?

謝爾德:市場在密切關註事件的動向。英國不屬於歐元區,因此並不直接涉及歐元區。但歐洲的領導人已經意識到歐元區體系中所存在的缺陷。在過去的兩、三年間,他們試圖建立一個歐元區銀行業聯盟,並且開始討論組建某種形式的財政聯盟,但這一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阻力。與此同時,歐洲經濟正在從歷史低位中複蘇。因此,我認為所謂的“歐元區危機”,其根本問題依舊存在,並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再次顯現。

第一財經:如果讓你預測,誰會成為2017年的“黑天鵝”?

謝爾德:基本上從字面意思上,“黑天鵝”事件就是不能被預測的。我能預測到的基本也就不是“黑天鵝”了。

我認為,明年的焦點依舊在歐洲,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等在內的歐洲多國將迎來大選。大家的目光都將集中到歐洲政壇,以及上述大選結果將如何影響英國退歐進程和歐元區發展。歐洲經濟能否在政治變動中平穩過渡,或是引發新的經濟和金融市場波動。想要尋找下一個“黑天鵝”,基本就在歐洲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