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夜讀】周其仁:在「冬天」謀劃、佈局、投資 trustno1

來源: http://xueqiu.com/7730004385/33013845

此文雖然很多都是周這幾年反複叨叨的大陸貨,沒啥新東西,但是看看這份國務院開會的名單,就知道,這文章其實非常重要。


∥∥∥∥∥∥∥∥∥∥
【夜讀】周其仁:在“冬天”謀劃、布局、投資
2014-11-14 周其仁 21世紀經濟報道

導讀:越冷的時候,越是要調整預期。就是,要在所有人都說不好的時候,把未來謀劃清楚;就是,要在很多人說不行的時候,勇敢地決定投資;就是,要在很多人沒有醒過來的時候,在冬天投資。等人們都醒過來的時候,買啥啥貴,也就沒你什麽事了。


本文為,10月31日,經濟學家周其仁,在“2014華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據我所知,管理學家通常看不上經濟學家,但反過來也一樣。經濟學家看管理學的東西覺得簡單,管理學家卻說:“經濟學那麽複雜有什麽用?”對此,經濟學家的回答是:根據消費行為的研究,人們在收入低的時候消費有用的東西,但收入越高消費的東西越沒用。我開始以為經濟學就夠沒用的了,剛才聽黃衛偉教授講演,才發現還有更沒用的,那就是哲學、悖論。“理發師只給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這些,你知道了又能怎麽樣?收入越高,對於沒用的東西可能關註就多一點。(笑聲)

今天彭劍鋒老師讓我講講宏觀經濟形勢,這個東西就沒什麽用。形勢再差,有很好的企業;形勢再好,也有很差的企業。企業搞得好不好,跟宏觀經濟形勢沒有那麽直接的關系,或者說,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對於多數企業來說都沒有直接的關系。當然,金融的、全球的企業例外。但彭老師說講一講,我就講一講。

其實,這個形勢現在沒有什麽太多好講的,就是一個問題:下行。

今天我過來一看,這麽一大屋子人,說明現在這個形勢好像還不壞。經濟下行,當然是有很多數據的,現在有些地區、行業、企業,真的是相當的困難,那就是剛剛楊杜老師講到的死法的問題。但是,對於整個國家經濟來看,真正難受的,還不是經濟速度在往下走。最近的數據大家都看了,PPI、CPI還在往下走。真正令中國經濟難受的,是我們“從高位運行到下行”,而不是日本那種下行。日本是“增長2%變成增長1%”的下行,所以雖然難受,但沒有我們這麽難受。中國的GDP季度數折成年率,在2007年曾超過14%,而現在就只有7%,今年很大可能是7.5%以下。從14%到7%,下降了一半啊。這個還是個平均值,那麽分攤到有的行業、有的地區、有的企業,那真是嘩啦嘩啦的了。

那麽,怎麽理解這個“高位下行”呢?我一直認為,“高位下行”比“低位下行”難對付,因為有巨大的慣性。曾經有一些省份GDP增長14%、15%,甚至有些GDP增長20%多,持續了很多年卻一下變成7%,這是很難受的。經濟有很多慣性,我們也有很多的期望和預期,有不少人,不少公司、企業領導人、地方領導人,都希望這個經濟再回到14%去,這種失調速度是很難受的。

中國經濟“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想先跟各位分享一下,如何來理解這個“高位下行”。

如果你不理解“高位下行”,就不能很好地對付它,那樣就會更難受。“高位”是怎麽來的?這樣一個大國,經濟增長10%以上、11%以上、12%以上,反正戰後沒有看到這樣的數。這是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努力呢?當然首先是這一點,包括在座的各位。然而,這也不僅僅是中國人自己的努力。中國人一直很努力,包括在改革開放前,有了勞動積極性,卻沒有充分發揮。但是,為什麽過去沒有這麽好的經濟成長的成績呢?這種“高位增長”有一個很大的坑,這是一個巨大的、全球化的勢能的釋放。所以,這不完全是由於中國人自己的努力,而是“中國人的努力”放在“全球舞臺”上的評價所帶來的。我們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不做這種評價。關門、封閉、冷戰,關門、底子薄,就導致了長期貧困。我們現在才理解,開放對於中國多麽的重要。一個農民就是收入低,一個工人的收入也低,實際上就是成本低。關起門來卻成本低,白白低了一回,關門就只是中國公司自己之間的競爭。而開放後,就成了全球評價,中國人、中國產品、中國工人、中國的工程師、中國的管理者、中國的企業,都在全球舞臺上評價,這一評價釋放了一個巨大的勢能。

這是為什麽呢?冷戰以後,這個世界上有另外一個海平面。戰後以工業化最發達的7個國家為代表,他們都不關門,互相投資、互相貿易。所以,在中國加入全球化之前,國際貿易主要是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國際投資主要也是發達國家之間的投資,他們打成一片。緊接著,戰後的技術革命、和平環境,讓這些國家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而我們關起門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個都沒錯,錯的是搞階級鬥爭。人家沒有搞這一套的,就上去了,其參照系就變了。

什麽叫工人、藍領?他們一年收入應該是多少?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我們的工人,多少年來都一個月50塊人民幣。雖然全世界的工人、藍領在名義上都是相同的,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一開門我們才發現,同樣是藍領工人,同樣是幹活的,有人竟收入這麽高。我們看過很多發達國家的公司,人家就生在發達國家,就是念完書以後到公司上班、買房買車,他們生產一個產品就是這個價格,這個價格里就含著工人收入,含著資本的回報。這完全是兩個海平面,冷戰造成的這兩個海平面相差多少?拿中國的參數來看,他們人均收入是我們的100倍。1980年我們說要在2000年翻兩翻,達到人均800美元,沒翻之前是200美元,一翻400美元,兩翻就800美元。在我們人均200美元的時候,美國是多少呢?美國是人均13500美元,這樣算雖然不到一百倍,但是別忘了還有收入分配。我們是窮國,要搞知識積累,所以我們落到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口袋里的錢,要比美國收入分配落到個人口袋里的錢要少很多。我們要擠出錢來、勒緊褲腰帶搞國家積累、搞兩彈一星。所以,在個人收入方面,不要說農民對於農民,就是制造業工人對於工人,也跟人家都差80倍到100倍。

1979年修建廣州白天鵝賓館,是由於改革開放引外資進來,不能請對方住招待所,一定要有標準的hotel。賓館里所有的硬件,甚至連水龍頭都是進口的,廚師也是從香港請的。一個香港廚師來工作,工資相當於100多位中國員工薪水的總和。相差一百倍的工資也得付,人家不來,我們就只能繼續窮下去。世界就是這樣的一個秩序。

鄧小平的開放起了什麽作用?他把兩個海平面之間打了一個通道。當海平面不一樣中間不通,勢能就不能釋放出來,而一打通通道,實現對流,資本技術嘩嘩地就到中國來了。為什麽資本會進來呢?這是邊際生產率的變化。同樣的資本,跟美國年薪幾萬美元的工人結合,或是到中國來,回報哪一個高?這就是外資逐漸地進入中國的一個基本經濟道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環境要改善,觀念要改變,法律要修正,“批資本主義”要去掉。當時,我們這個地方只想來一點外資,跟我們勞動力結合;來一點技術,改變我們的落後,讓中國發展快一點。誰也沒有想到,中國會有這麽大的產出可以出口。1980年,中國這麽一個出口額99億美元的出口大國,出口產品主要以資源性產品為主,包括大慶油田開發的石油,當時石油在國內沒有什麽需求,像是抓一個大龍蝦出口,中國人舍不得自己吃,而是用外匯來買設備。這個是當年中國跟國際的來往方式。

外資、技術、商業模式、想法等一進來,再跟中國的工人、知識分子,企業家一結合,是會有這麽多的東西的。上海洋山港現在是第一大港,我曾去訪問過,那個老總九十年代到鹿特丹學習的時候,簡直就是吳下阿蒙,什麽都看不懂。看到國外這麽發達的港機,他跟我講,他當時就在想什麽時候中國的上海港也能有一臺;現在你去洋山港看看,一兩百臺排成一條線,單位速度第一,總量世界第一,超過新加坡港。那用來運什麽東西呢?“Made in China”。為什麽中國會變成了世界的工廠?剛才報幕說我是人大教授,我不是人大教授,我是人大學生,北大教授。我在下鄉的時候考的大學,年齡大,我想北大不會要我,人大有要年齡大學生的傳統,所以我就報了人大。可能是心里有個結,所以,從海外學習回來的時候,北大招教授,我想,當年沒有當成學生,當老師也不錯。我在人大上學的時候,天天聽的就是十億人口八億農民,這就是中國國情。把農業變成制造業,變成多少億產業工人,這個是開放的結果。

一開放,有現成的市場;一開放,有大量的資本進來;一開放,我們可以學到過去難以學到的東西,這是“高位增長”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其標誌事件是:1999年,中國簽WTO,5年預備期,2002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的成員。隨後,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所有成果,就在這個檔口爆發。我們從多少年來的可憐流量的貿易國家,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生產國家。在危機沖擊之前,我們貿易順差相當於GDP11.7%,達到了最高。而創造外向主導模式的,當年是日本,日本最高的時候順差占其GDP5%。

所以,“高位增長”是有一個由來的,是有中國人努力的原因,但這個努力是放到了“全球評價、高海平面評價”上,才帶來了高位增長。同樣一個東西,美國工人做,是個什麽價?這個其實我們自己算過,20年、30年我們的增長速度很高,但沒有把父輩的積累算進去,其實我們前一輩窮了很多年。50塊、60塊拿了很多年,我們都沒有算過。把這些一起算上,其實沒有那個奇跡。

三種力量,促使中國經濟“高位下行”

冷戰、封閉讓改革開放發生的很晚,到1980年才開放,而一開放就把戰後形成的這個全球化的勢能釋放出來,這就是高位增長的主要原因。那為什麽又下行了呢?

首先:高度依賴全球市場。這能不受全球需求的影響嗎?我們好多的時候進出口相當於GDP66%、67%,而大國沒有這個數。這樣,美國經濟一旦出事,我們怎能不受影響?2006、2007年,出口影響20%、30%,到了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一來,下跌20%,里外里50個百分點,這個是當年為什麽4萬億放到經濟里面去,卻沒有見效。因為美國進口一萎縮,我們的出口就萎縮,沿海、農民工、GDP、財政、穩定,全部都會有問題。再拖一拖,4萬億加上9萬億的信貸,一下就爬上去了。但是,我們經濟畢竟主要是靠對外的,而國際經濟就根本沒有好轉。雖然,美國政府的救市讓美國沒有陷入1929年、1933年那種大危機,因此我們就以為還“有戲”,但其實是歐債出了問題。出什麽問題?政府出了問題。這個(歐債)對於全球信心打擊非常大。市場出問題政府救,那政府出問題了誰救呢?只能熬,但這一熬就沒有頭了。所以,歐債危機對於全球的投資經濟發展的信心沖擊,比美國金融危機還大。中國作為一個後起的國家,全球化能夠得到好處,但全球化受挫的時候,也會首當其沖。這是把經濟拉下來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大量行政手段進入經濟體。由於經濟連年的高速增長,我們就得調控。上一屆政府忙了10年,基本上都是忙調控:房價、地價等。為什麽呢?這有個宏觀環境。美元進來了、順差進來了、外國投資進來了。美元在中國不能花,花人民幣要跟誰兌換?當然是跟商業銀行換。商業銀行都是變成了美元在手,這怎麽在中國做生意?這就要在外匯市場,把美元投換成人民幣。這個過程中,我們這個“高度依賴出口”的國家,就產生了一個政策目標——要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人民幣在中國都是成本:雇工人、交稅,買電,都是用人民幣,做出來的產品出口,要美元起價,人民幣對於美元升一分錢,出口企業成本壓力就是上來了。2010年,我跟任正非在達沃斯論壇聊過一次。他說對於他的企業已經有很大的收入來自於國際市場,人民幣兌美元是不得了的。由於華為的設備在全球的生產基地還是中國,成本是人民幣做的,產品是美元計價。人民幣對美元一升,那麽,中國政府、央行就要維持人民幣對於美元匯率的問題。維持這種穩定就有代價,什麽代價?進來1美元,你說我匯率穩定,7塊對不對?那7塊人民幣就出去,你要變成6塊出去就是升了。可是進來不是一塊美元,一天進來好幾十個億美元,每天這樣進。所以,我們大量的基礎貨幣,跟商業銀行去換匯,就變成了國家外匯儲備。國家外匯儲備一條線地往上升,看起來很好。朱镕基到北京的時候,中國外匯儲備只有180億美元,來了以後搞了匯率並軌一年增加320億美元,這就是500億,後來很快就是5000億、1萬億、2萬億、3萬億、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個機制是什麽機制?主要都賣給央行。央行拿什麽買?拿基礎貨幣買。這樣,基礎貨幣就進入了市場,中國就進入不差錢的時代。貨幣太少了是不行的,太多了也是要出問題的。貨幣供應超過了商品、資本、服務的增長,物價就是漲。這個熱那個熱,這個漲那個漲,這樣就要調控。不調控。好多中國人就過不去,因為他們工資沒有漲,消費沒有增長怎麽受的了。而調控,在我們這個轉型的體制,說是以法律和經濟手段為主,實際上做不到,一定要用大量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這個東西,中國是個政府非常強勢的經濟體。你說好就是好,你說問題它就是問題。一調控,行政部門一起上,一個部委發文件不管用,五個部委聯合發。增長太快出問題,就要勒制,要控制房價、控制地價等。我們這個行政控制就是要進入經濟體,但這個東西是有很強的滯後性的。為什麽呢?因為為了宏觀穩定要加強調控,到了下面的部門、處,這些都是有權力的,就需要各種審批,不要小看審批這個事情,這是會上癮的。

這是我們國家“高速增長”當中的一個代價:大量行政手段進入經濟體。高速增長沒關系,可一下行就發現:到處裝著剎車、吸鐵石,到處都在消磨企業家精神。由於過去窮,不辦企業不可以;而現在都生活過得去,辦企業太麻煩,企業家的鬥誌就下來了,企業家精神就被衰減了。這是把經濟拉下來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中國是“債權經濟”,而非“股權經濟”。像中國這種經濟,如今改革改了30年,我們還是間接融資為主,銀行為主,而銀行就是一個債權。這個“債權為主”的經濟,就是上去、下來都會放大。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債務是一個杠桿。經濟熱的時候,大家都是對未來看好的,借貸需求非常的旺,因為物價都是在漲,物價減掉以後,真實利率是負的,誰借錢誰合算。借了錢買房,房價漲的都會超過利息,很多家庭都懂得這個道理。借錢買資產,資產漲得快,是很合算的。這個杠桿作用在好的時候會放大,而壞的時候,物價指數一下來,名義利率哪怕不變,真實利率就迅速轉正。這是現在很多企業和地方困難的根本原因。股權為主的經濟體,沒有這個問題。股權這個東西,放進去不能退,好就是分紅,不好就是一起賠,這是“股權為主”經濟的特征。但我們是債權為主,好的時候會比好還要好,而差的時候呢?最近很多的行業財務成本上升,所謂財務成本大部分就是還債。很多人為什麽跳樓了,就是想不通自己怎麽借了這麽多的錢。他們忘記了好的時候借錢是很劃算的,但市場一翻臉就發現借了很多的錢。因為曾經利率是負的,而現在利率轉正了,很多的行業、企業都被頂的很難受。

我所講的就是,以上這三個力量把中國經濟拉下來了。

阻礙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塊石頭”

而中國經濟一被拉下來,三大塊石頭就浮出水面了。這就是我在2012年11月所講的判斷:水落石出。

第一塊是,成本。成本就是企業的開支,問題是什麽時候開支?鋼鐵企業庫存什麽時候買的?都是大家都是看好的時候買的。即使鋼價、礦石價還在漲,但漲也是有人買。等到鋼鐵價一下去,過去買的庫存就能頂死企業。如果是借錢買的,那就死的更快,因為要還息。企業雇的人是什麽時候雇的?大家搶人的時候雇的,價錢肯定好,價格不好,人就不會來。當你賣的產品下去了,你能馬上削減工資嗎?這是很難的。因此,成本是第一塊石頭。

債務,是第二塊石頭。由於債權合約都是在好的時候簽的,隨著真實利率的轉正,債務就成了第二塊石頭。

第三塊,過剩產能。好的時候,市場這麽好,就會出現搶貨,你也上,我也上,國家也上,國務院開會都講7大新興戰略行業。中國是一個大國,有個傳導機制,怎麽可以這樣來定事情?聰明的農民,現在縣長讓他種什麽他是不種的。可是,我們在大項目里面還是一說上一起上,好產業都會被做成了不好的。其實,是市場和政府兩個力量一起推動了過剩產能,等到市場“一拉臉”,外需沒有了定單,可錢已經變成社會的了,這時你是撤還是不撤?你是停還是不停?有的行業還有連續性,不能隨便說“沒訂單就關門”,所以還要接著做,這是很難受的。

以上這三塊石頭,就把國民經濟頂住了。

變被動為主動:消化資本、重組債務、消化過剩產能

那麽,這個時候,宏觀經濟要怎麽應對?

首先,就是要知道“高位下行”是由不得你的。雖然有一些因素是我們可以通過“審批制度改革”來控制,這種變量是在中國內部。然而,外需不在我們的手里,是由不得我們的。“歐債危機”這個沖擊力什麽時候好轉,現在還不知道,美國則是剛剛有一點起色,後來又不行了。還有一個消息就是,美國在困難的時期,其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制造業逐漸在發展起來。這是由於,中國的相對成本變化讓很多美國公司回到本土去了,這就是新的全球格局。

我們需要改革,但改革沒有那麽快。國務院已是很著急,開始放松審批。但到企業一問,這對他們有影響嗎?回答是沒有影響。國務院已經宣布去掉了幾千項,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還剩多少項。企業要跟“還剩的”去打交道,經常是把含金量小的放放。總的來說,改革不是那麽快的。

如今的這個既得利益,中央做了決定,國務院也推行,然而這樣的大國要實現“政策落地”,還要有個過程。至於“真實利率”,這一把刀是很厲害的,這個需要經濟學大量研究。

至於通縮,通常市場一翻臉就由“通脹”變成了“通縮”。90年代我們遇到過一次,通貨膨脹達到24%,朱镕基大刀闊斧殺通貨膨脹,在1997年突然開始出現通縮。這是什麽道理?就是我們這個基本的金融結構里有一個麻煩:過度的依賴銀行債務。我們說要發展股權、發展資本市場,目標提出來了卻沒有落下來。現在,直接融資占整個社會總融資的比例沒有比20年前增加多少。那這個經濟結構遇到波動,就會有派生的情況出現。所以,難受是肯定的。

有幾種措施,可以把我們國家從這種情況下拉出來:第一,消化資本;第二,重組債務;第三,消化我們的過剩產能。

現在,很多人的經濟預期都很有意思,一看情況不好,覺得什麽都不行了,這種預期就會互相傳染,悲觀情緒就占主導地位。所以,現在很多的企業很茫然,實際上是看錯了時機,在不好的時候,反而是投資的時候。對此,要冷靜地分析。

對外升級:新興市場大有可為

全球化地考慮,發達國家的市場一時半會兒不會回到2007年以前去了,這個判斷大概不會錯。

但是,在危機之後,全球的總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新興市場的份額大幅度地提高。最發達七個國家與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7個最厲害的新興市場國家放一起,總量哪一個大?當然是後一個大。然而,我們的“外向經濟”到目前為止,很大程度還是習慣於最發達的那個市場,因為其購買力現成、出價高、基礎設施完備、金融服務良好、物流非常順暢。我們接單子生產,於是我們就成了世界的工廠。但很多新興市場特點不是這樣的,比如有購買力但市場不成熟,要買貨但基礎設施不夠、電量不夠、港口不夠、鐵道不夠等。所以,中國現在提海上、陸上兩個絲綢之路,APEC會議宣布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個就是重大的戰略。

新興市場這個板塊還是中空的,我們實際上鋪了多少貨在新興市場?幾年前我去印度看,很熱但沒幾家用空調的,這兩年才好一點。面對印度這個空調的新興市場,中國這樣物美價廉的空調市場,卻沒有在印度打進去多少。而俄羅斯的市場都是歐洲貨,日本韓國貨都少,就更不要說中國了。資源廣大的新興市場,畢業生包括我們北大的畢業生都看不上,一講就是美國、巴黎之類的地方。剛剛有一張圖我看了很感動,華為打世界怎麽打?阿富汗怎麽去的?那是要死人的,炸彈是會掉下來的。我們在這些市場上去耕耘、開拓的真正的商人還是很少。大學生總說沒有就業,今年700萬畢業生的簽約率看了讓人焦慮。我們為什麽不走出去呢?我總說,下一個時代,是要小語種人才的時代。小語種的需求會極速升級,因為新興市場有很大的空間,比如,印度尼西亞有1億人,這是很大的市場,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都看不上。

因此,外需不是沒有市場,國際上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我們回想一下,1980年歐洲資本市場是怎麽進中國的?中國當時什麽也沒有,歐洲為什麽借錢給我們?要知道這並不是自由外匯,不是“中國借這個錢想買什麽就買什麽的”,而是全部用來買德國設備,這就是為什麽今天工業設備都是德國設備的原因。今天我們的4萬億外匯儲備,為什麽就不能倒過來做呢?為什麽不能做外方信貸?沒有電為什麽不能去建電站?沒有鐵路為什麽不能修鐵路?為什麽不借錢給別的國家,倒過來做BOT?當年我們的鐵路、高速公路,外資為什麽跑到大陸來修?就是為了20年的收費權,20年後再送給中國政府。我們現在要重新複習“80年代初外國資本進中國”那些經驗,並將它倒過來用,來開拓國際市場,等待歐美市場進一步複蘇。總之,我的看法就是外需還是大有可為的。

對內升級:改變觀念,在冬天投資

對內呢?我們說的過剩,是大路貨過剩,與進口貨同樣的東西,我們應該改進品質,這還有很大的市場。大家看看現在進口的情況:阿里巴巴網站上,很多東西都是進口的。為什麽進口的東西多了?因為收入提高了以後,人們對於產品品質要求也高了。國慶節期間,我有一個朋友到德國去,回來帶了一個雙立人牌的指甲刀,那個指甲刀讓我感嘆:剪完以後怎麽這麽舒服?仔細看一下,它有兩個弧度。這就是發達國家的產品品質。而我們的產業想要達到一個這樣的品質,還早著呢。中國的制造,尤其是精密制造,這個市場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我們為什麽要買進口貨?那些東西中國人都是可以造的,只是品質要差一點。就目前來看中國的好企業,比如華為,按它手機業務的發展趨勢,過幾年,發達國家就麻煩了。

當然,現在可以改善的東西:一個是對外升級,一個是對內升級。對於國內市場,我們的空間布局還早著呢。今天,還是65%的總人口是農村戶籍人口,其中17%已經到了城市常年居住。這樣的空間布局里面,就有大量的投資機會,發展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我們現在要學會的是“跑馬征地”,也就是政府主導的這個“跑馬征地”,真正地讓這些骨頭掛上肉,變成現在的城市生活,有無數的事情可以做。

所以,我的看法是:當前困難是困難、轉型是轉型,但根據過去的經驗,越冷的時候,越是要調整預期。就是,要在所有人都說不好的時候,把未來謀劃清楚;就是,要在很多人說不行的時候,勇敢地決定投資;就是,要在很多人沒有醒過來的時候,在冬天投資。等人們都醒過來的時候,買啥啥貴,也就沒你什麽事了。很多人上一個周期被咬了一口,被“三塊石頭”頂得難受,想要放棄。但若真的放棄,5年以後一定會後悔。因為這兩個海平面,從100倍縮減到現在,還是剩下10倍的。現在,很多人說“是人工把我們頂死了”,但發達國家怎麽生產?蘋果的工人什麽收入?雙立人是德國生產的產品,照樣活下來了。所以,這個時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要認清形勢。當然,這一點國家也在進行部署,深化改革。然而,更重要的是什麽呢?是產業界、企業界、第一線怎麽認清楚現在這個形勢,抓住這個戰機。

所有優秀公司,都是在冬天謀劃、布局、投資,然後準備下一步的。等到別人看見的時候,就是5年以後的成敗得失,5年以後的市場份額,5年以後的風光雲影。

(周其仁: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文章轉自“華夏基石·洞察”,略有調整,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歡迎關註《21世紀經濟報道》官方微信:點擊標題下方“21世紀經濟報道”;搜索微信號“jjbd21”;或,將下方二維碼保存至手機,並從相冊中掃描二維碼。

閱讀 1014016 舉報
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9

夜讀丨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05/1050493.html

U_2796416123_1927459875_fm_21_gp_0.thumb_head

作者:叢非從 微雜誌

當你開始相信自己是個平凡人,無論如何都會傷害到別人都會說錯話的時候,當你不再要求自己做的很好絕對做對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環境和他人的承受能力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其實沒有人太介意你是個什麽樣子的時候,你就放松了,也就能做自己了,也就有趣了。

01

我們都喜歡跟有趣的人做朋友。他們幽默,好玩,有主見,脾氣好,總是給我們帶來新鮮和舒服的感覺,那感覺就像是炎炎夏日吃了口冰鎮西瓜一樣,多數時候都很爽。

反之,我們不喜歡無趣的人,死氣沈沈,刻板呆滯,枯燥乏味。

於是,我反問自己:我是個有趣的人嗎?

這個問題就問住自己了。

我有時候有趣歡樂,有時候無趣乏味。與其說有時候,不如說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人的時候。比如我在去參加課程學習的時候,我不太喜歡說話,我一說話就緊張,一緊張就發熱cpu就運行不夠而經常任務已停止運行,連話都說不清楚。比如我在一個陌生場合里,我常常也是一言不發,我在與人見第一面的時候,會詞不達意。空氣經常被我搞得很隆重,隆重到很凝重,很尷尬。還有我在正式場合的時候也發揮不出來,我穿上西裝皮鞋的時候,我瞬間就成了個不稱職的模特——木頭做的。腦子不會動了。

但有時候不是這樣,我跟一個人或一堆人一但熟悉起來,我就腦洞大開,活潑開朗,創意不斷,博學多識,分分鐘化身段子手,傾情上演逃離精神病院。我在我自己的課堂里,我放得開,頭腦靈活,思維敏銳,不斷輸出新思想。不是因為我知道的多,而是我腦子轉的快。

有趣並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表現領域。我們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人群的時候,就是會有不同的表現。

所以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個有趣的人,在合適的情境和合適的人面前。

02

那麽我們在什麽人和什麽情境面前會變得有趣呢?

現在我邀請你,想象一下,在這樣一個環境,你會有什麽表現:

放得開,安全,放松,自由,被無條件接納,被無條件允許,有一群投機的朋友,都很愛你,你可以輕松的做你自己,想說就說想不說就不說,想哭想鬧想胡鬧,都被允許。

我想你會像是打開了奧特曼變身器一樣,英俊無比。成為了有趣的化身,代表月亮給人類帶來快樂和創意。在一個環境里,你的有趣程度和你的放松程度幾乎是成正比的。

比如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在擅長的領域里,你的有趣值是非常高的。我會在我的課堂里變得有趣,在陌生人聚會里無趣就是如此。看過咪蒙的一個采訪,記得她說她在生活中有些敏感,非常介意別人說她的缺點。但是在文章里她卻敢大膽調侃自己。因為讀者、文章對她來說都是非常容易駕馭的群體。

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麽你會在一些人面前十分無趣:

放松不下來。

不能完全放松下來,是因為環境不夠安全。環境不夠安全有兩個因素決定:

你對環境的駕馭能力。也就是你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識等,這些硬件水平決定了你是否能輕車熟路靈活自如信手拈來360度搞笑或嚴肅的表達。

你對環境安全感的感受。你是否相信環境和他人是願意接納你的,允許你犯錯的。你越是相信你在環境里是被允許的,你感受到的安全感就越高,你就越能放松下來。

因此成為有趣的人至少就有這兩個方法:

1.提升知識和能力,你的熟練程度決定了靈活程度。

2.放開自己,允許自己自由發揮,相信自己一直都是被接納的。

03

你的放松程度,決定了你能做自己的程度。你做自己的程度,就是你有趣的程度。一個能做自己的人,會活在當下,充分調動自己本能,跟著自己的感覺說話,那本身就是很放松的。你觀察小孩子,小孩子就很有趣。因為它不知道什麽對錯,不知道什麽危險,所以他活在當下,能夠做自己,總是給人很多出其不意。然後我們用“童言無忌”原諒了他。

有趣是個本能。是我們後天的某些限制,讓人變得無趣了。

這個限制就是模板化。

我們在被長大的過程中,開始被規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說的。我們變得小心翼翼,害怕犯錯。我們內化了很多標準和限制。我們不再知道自己的感覺,我們開始更相信自己學會的規則。我們還沒開始說話,我們就已經壓抑掉了2/3以上的自己,所以我們只能呈現一小部分最真實的自己給別人,也就是只給了一小點生命力給別人。看起來就是個無趣的人。

一個小心翼翼、害怕犯錯、不敢冒險、害怕傷害別人的人,是最無趣的。程度越深,越無趣。

一個有趣的人,就是敢於綻放自己生命能量的人。一個無趣的人,則是壓抑自己生命能量的人。

所以第二個有趣的辦法,放開自己,實際上就是:

敢於犯錯、敢於傷害別人、敢於說錯話做錯事。

因為你走不尋常路,說不尋常話。合適的時候叫幽默感,不合適的時候叫不懂事。

這對很多人來說,無疑是困難的。但我們換種方式表達就會好點:

放下自戀。

在環境里,你說錯話、做錯事、傷害到別人,並不像你感受到的那樣具有殺傷力。

他人也不像你感受的那樣脆弱,能夠輕易被你傷害到。

你也不需要有一個神一樣的幻想: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傷害到別人不說錯話。

人活著,傷害和被傷害都是一件在所難免的事,無論你是不是故意的。你不說話對人的傷害有時候並不會比說錯話小。

當你開始相信自己是個平凡人,無論如何都會傷害到別人都會說錯話的時候,當你不再要求自己做的很好絕對做對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環境和他人的承受能力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其實沒有人太介意你是個什麽樣子的時候,你就開始放松下來了,你就能做自己了,也有趣了。

04

也就是:當你開始把註意力從討好別人轉移到表達自己的時候,你的生命力就開始綻放了。你最真實的自己就開始出現了,你的存在感也開始出現。

專業術語叫:敢於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和力比多。

攻擊性是我們潛意識捍衛自己界限的方式,是一種本能。我們需要不斷攻擊其他客體,來確保自己的安全。這個在人類歷史上,在動物發展史上,例子不勝枚舉。也就是我們敢於傷害別人,敢於打壓別人,彰顯自己的力量。不過我們只需要使用下社會允許的方式表達就可以了。比如說自嘲、調侃。表達方式是很好學的,真正難學的是一個內心深處的“敢”字。

力比多是我們是否敢於追求自己內心的興趣和熱愛。力比多是弗洛伊德的性能量,也是一種本能。含義是,我們對內心深處有興趣的人、事物、話題,都有參與和得到的欲望。簡單來說,遇到喜歡的妹子敢於去撩,遇到喜歡的話題敢於去聊,遇到有感覺的事敢於去做,內心產生了某個idea敢於去執行,內心生出個段子來敢於大膽說出來,就是敢於釋放力比多。

一個擅長撩妹的人就是會比一個非常尊重妹子的人有趣,一個敢於調侃他人的人就是比一個無比尊重他人的人有趣。這就是敢於釋放。

我們通過敢於釋放攻擊性和力比多來確認自己的存在。

當我們存在了,就是個敢於做自己的人,就是個能放松的人,就是個有趣的人。

05

敢於釋放攻擊性和力比多,來自於你曾經被愛的經驗。

如果你得到過很多愛,很多允許,很多認可,很多溫暖,很多贊美,你會相信自己,相信環境,敢於表達。你對自己的認可和環境的評估會越來越樂觀。相反,你在一個控制的環境里,在一個隨時可能被懲罰、拋棄的環境里長大,你就是容易小心翼翼無趣乏味。

因此,一個有趣的人,一定會被深深的愛過被無條件允許過。讓他敢於做自己能夠做自己。

我在陌生人面前無趣,因為小時候每當我和陌生人見面,我的媽媽都是:叫叔叔,叫阿姨,叫舅舅,叫……,不許拿糖,不許亂跑,不許……

我在陌生人環境里被允許過的很少,所以第一次見面的環境里,我會內向緊張,那是潛意識里對自己表現不好的恐懼。

長大後,如果有人願意帶你體驗那種安全和被接納,體驗的越多你越有趣。如果你依然是沒人疼沒人愛,你依然會是在人群中深深渴望歸屬渴望被愛,而不敢彰顯自己的生命能量。

人都是先歸屬,然後彰顯。

相信歸屬,或得到歸屬,都會走向彰顯,走向有趣。

因此你可以,找個這樣的人去愛你。或者相信自己,本來就是被人群所愛所接納所允許的,那和你早年的環境不一樣。

那麽你會越來越放得開,越來越有趣。

我就在這樣一條路上,雖然還是有些內向呆板,但我能深刻體驗到自己這些年學心理學的變化。我開始活過來,成了不鳴則已,一鳴唉吆餵的人。

06

有天我跟一個初識的朋友在吃飯。他的手機響了,群里有人問:夢見得絕癥死了怎麽回事。

有人回複:“夢里都是相反的啦。”去安慰人。

他之所以問我,是想問我這個夢怎麽解,然後想一本正經的回複。雖然報夢的人是個他不太喜歡的陌生人。

我說,既然你不喜歡他,就不需要那麽認真。你可以回一個:“這個夢的意思是,你可以準備下後事了,記得把遺囑里多分我點錢。”

潛意識里不敢打破規則,不敢傷害人,就是會讓人一本正經。

當然我不是鼓勵你去傷害人,不是鼓勵你犯錯,而是鼓勵你不那麽下意識的怕傷害到別人,怕自己形象沒維護好。

不害怕犯錯的時候,你才有精力做自己,而這才是對他人最大的保護和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55

夜讀丨吳曉波:如何破解40歲危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6/1056336.html

__.thumb_head

作者|吳曉波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今天,在矽谷,蘋果的雇員的年齡是31歲,谷歌和特斯拉是30歲,facebook只有29歲;在中國的BAT,百度的平均年齡是26歲,騰訊和阿里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7歲。

在這個快速叠代的商業社會,“四十歲危機景象”正在襲來,你該怎麽辦?吳曉波提了三點建議,頗值你好好體悟。

加油,40歲。

▌矽谷正在上演“四十歲危機景象”

前兩天一個矽谷的朋友回國在一起聊天,他問我“吳老師你知道嗎,在今天的矽谷員工和公司打訴訟官司,最高的訴訟類型是什麽?”我說據我知道,之前是兩類,一類是種族歧視訴,第二是性別歧視訴訟。誒!他說過去是這兩類,最近這兩年有一種訴訟超過種族歧視訴訟和性別歧視訴訟,叫做年齡歧視訴訟。

從2008年到2015年,在整個矽谷地區有150家大型的科技公司面臨了226起年齡歧視的訴訟官司。這個數據比種族歧視訴訟案高了28%,比性別歧視案高了9%。

在今天矽谷,蘋果的雇員的年齡是31歲,谷歌和特斯拉是30歲,facebook只有29歲。在所有的矽谷高科技公司里,一個員工如果你到四十歲的時候,你就面臨要被淘汰的局面了。而如果你是一個四十歲的人,要在矽谷找一個工作會變得非常非常的困難。今年英特爾實施一項裁員計劃,在所有裁掉的員工中,超過八成的人是四十歲以上的員工,而這個數據是四十歲以下員工的2.5倍。這就是正在矽谷出現的“四十歲危機景象”。

▌中國的情況更糟糕

中國的情況怎麽樣呢?也許情況比美國更加的糟糕。中國的BAT,百度的平均年齡是26歲,騰訊和阿里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7歲。

在2014年的時候,百度就有一個內部的規定說,如果從今年開始這個部門要招基礎員工,他必須是一個80後。所以在今天的中國職場,一個人年齡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會被認為進入到了一個危險期。

中國前一次出現這樣的景象,在我的記憶中大概是在1998年到2003年。那個時候,中國進行了一次國有企業的產權量化改革,當時有數以千萬計的國有企業職工以工齡買斷的方式失去了工作,那麽他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的員工。十年後在中國的科技企業、初創企業再一次出現了四十歲的危機。

正是在這樣的年齡段,你突然發覺,自己的知識出現了老化,創業的機會在減少,職場升遷的可能性在逐漸逐漸的下降,而企業主和社會更願意把資源和機會給予二十歲三十歲的年輕人。這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你該怎麽辦?

怎麽辦?這也許是一個快速叠代的商業社會,難以避免出現的景象。有三個建議給到我的這些同齡人們。

第一點,你在一個機構里,你必須要讓自己在四十歲到來的時候盡快的進入到一個管理者的崗位。因為只有在管理的崗位上你的閱歷、你的社會關系的能力才會被極大的放大。

第二,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你盡量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不要輕易的去改變自己的職業。

第三點,你要盡快的提高自己的財產性收入。我們一個人的財務收入分為兩種,第一是職務性收入,就是你每天在工作中你的機構發給你的薪酬;第二是你通過投資、通過理財所獲得的收入,這部分叫做財產性收入。四十歲以後,你一定要盡快的提高所有收入中財產性收入的比例。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時代,但是我們有辦法讓自己在任何一個時代中管理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而到四十歲的時候,也許你所有的命運都在於你的理性和主動的選擇中。四十歲對於一個人來講,也許是危機的開始,同時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和新的生活方式的開始,祝福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94

夜讀丨用兩個小時,讓自己的人生變好一點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21/1071891.html

1

有沒有什麽決定,改變過你的一生?我曾有過,雖然當時,也許渾然不覺。

2008年左右,23歲的我,以雙語助理的身份,被老板從深圳調回湖南工作。也就是說,我在長沙這個中部城市,拿著月薪8000的高工資,理所當然,成了一名都市麗人。於是,回長沙的第二個星期,我就膽大妄為地租了昂貴的單身公寓,豪氣沖天付了一套房的首付——一切似乎都很美好。

可第二個月,就發生了變故——我的老板得了重病,他匆匆忙忙賣掉公司就回美國去接受治療。當時,我完全是懵的,因為在湖南本地,我幾乎找不到對等條件的工作環境。我的同學倉促地介紹了另外一個本土小公司給我先上著班,卻發現,在2008年的長沙,這個崗位試用期只有底薪800的平均水平。

那幾個月,我白天上班,晚上做筆譯,還是付不起自己給自己挖的華麗的房貸坑。我甚至已經想到找誰去借錢,才能付清下個月的房貸。

生計夾雜焦慮,匯成一句:不服氣!其實內心,卻怕得要命。

2

我開始反思:為什麽我走到了這一步?一定是我對人生、對職場、對什麽事情的判斷出了錯。

後來,我確立了幾點:

第一,我的助理崗位,本身就是借助於平臺。平臺一旦倒塌,我理所當然會跌落;

第二,我的人生還沒有到最壞的時候,畢竟我英語也不錯,那麽,我一定要重新再來,堅決不能被自我質疑打倒。

那麽,接下來,我第一步要幹什麽?當時說什麽理想夢想要過的生活,都很虛。就是第一步,當下,今天,馬上,我能給自己做什麽?

那個下午,我腦子里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換工作。我必須迅速拿到一份更體面些的工資,度過難關。

翻了三個小時的招聘網站,用筆抄了五大頁的公司和面試相關資料,經過排除,最終鎖定了一家知名地產公司的管理儲備職位。但是,我發現,當天下午就是他們本年度最後一次招聘,離散場只有兩個小時了。

對,沒錯,電視劇情節出現了。我趕緊出門,在路上,我把那個職位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用手機查好,然後在公車上背了整整一路。後來,我很酸爽地做了三張試卷,被三個領導拷問。在招聘會結束前半個小時,我被通知複試了。

看,你永遠都不知道,你兩個小時之前的一個小決定,會為自己帶來什麽。

幾天後,我被錄取到行政崗位,月薪3000包食宿。雖微薄,但對我而言意義非凡——我親手爬出了一個不想待的坑。

退租公寓,轉戰宿舍,過了很清貧卻開心的一段時光。半年後,我預備升職加薪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先生。深思後,決定放棄這份全年無休的工作,退隱江湖,致力家庭。燒菜做飯,也閱讀寫作,偶爾還看看英文書,略微保持一下詞匯量。

2012年,陰差陽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又混進江湖。隨後,我懷孕,生女,抵禦產後憂郁,出版第二本書。然後,趕上時代風潮,成為自媒體人。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小團隊。我還順便瘦了十斤。

跟大咖們比,我真的算不了什麽,可我幹嘛要跟別人比呢?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已經盡職盡責。

當時,我也不認為我自己能力出眾,可是,就那一點點能力,我也得試試。如果不是那個下午,我為自己的人生負了一把責,也許現在……我不能斷定。

3

後來,每當有人問我,怎麽改變現在不想要的環境,我都只有兩個字:去做。

我經歷過的這件事情,直接把一個人生定理釘在了我的腦子里:沒有行動力,一切免談。

現在,我常常會收到很多求助信,類似這種:我對現在自己的狀態不太滿意,我的工作很雞肋,然後我又覺得自己是個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也不善社交……

你看,你什麽毛病,你一清二楚,就是不樂意改。

工作很雞肋,就換;沒有能力換,就發展能力。什麽是能力?業務水平、個性閃光點,都是。比如,你覺得自己不善社交,也覺得它阻礙了你,那麽這周末,你能不能給自己定個目標:報個免費的同城活動,去參加一次,然後認識一個新朋友。就這一步,可能就會改變你。就走這一步。

你得成為一個,會給自己想辦法的人。

我身邊那些慢慢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都是這種人:承認失敗,認清當下,然後,找出自己的一個優點,就借那一個優點,先走一步;或者,找出自己的一個缺點,去戰勝它,只要先走一步,一步就好。

我也曾經想過,如果那天,我沒有通過考試會怎樣。也曾覺得,自己要麽崩盤,要麽就是幸運。可後來,我不要這樣想了。

一個人最大的愛自己,是相信過去那不僅僅是運氣,那就是實力。敢於自己爬坑,也是實力。因為,即使沒有通過那次考試,我也肯定會想別的辦法,跳出那個坑。

原因只有一個:我,是那種會給自己想辦法的人。

希望,你也是。

來源:江湖人稱艾掌門(ID:aimingya1)|作者:艾明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87

夜讀|五個習慣,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05/1073905.html

1、閱讀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還有多少人能安靜地在書桌前坐幾小時,靜下心來看看書呢?我們的頭腦和心靈需要有營養的大餐,讀書才能真正汲取作者的智慧,層層遞進地透徹理解一個主題,而不是碎片式閱讀的斷章取義、一知半解。

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從一個良好的興趣開始的。看過的書,它們都會成為你的思想。

2、寫作

如果說,閱讀能讓你更好地與這個世界交流,那麽寫作就是你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最好方式。許多人埋怨自己沒有時間,事實上,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兩個小時你總是能夠擠出來的。

也有人覺得,寫作是高端、複雜的事情,不敢動筆。其實,沒有人生來就能信手拈來、文不加點,提高寫作水平需要一種水滴石穿的信念與積累。你需要時常磨練自己的文筆,在時光的打磨中找尋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有筆耕不輟,才能有爐火純青的一天。

3、早起

堅持早起的感覺是,每天的可利用時間好像比不早起的人要長,因為一大早可以做好多事,效率還高。早起之後的一兩小時,頭腦最為清醒,環境最為清靜,可以完成最需要專註的事情。

很多人抱怨時間不夠用,對高效人士各種羨慕嫉妒恨,但對人家的努力卻視而不見。其實你在睡懶覺的時候,人家就已經早起在讀書寫作或健身了好嗎?

4、守時

守時是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要做到守時其實並不難,只要掌握一個關鍵,那就是無論何事,都給自己留個提前量。無論開會、赴約、趕飛機火車,都提前一點,避免突發狀況。如果確實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則一定要盡早告知。

一個總遲到的人,會把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一點點消磨耗盡,因為他不僅消耗了別人的時間成本,耽誤了事情的進程,還讓別人意識到他的隨心所欲,不講原則,缺乏契約意識,“不靠譜”。

5、健身

即使再成功,如果失去了生命和健康,則無論如何也不能稱為高效的人生。

鍛煉可以讓你擁有好的身材,這是大家都明眼看得到的。還有看不到的好處,比如它可以減少心臟疾病和患有糖尿病的風險。研究還發現,鍛煉還可以改善人的心情和記憶力。

健身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於無形中提升做事的效率。多鍛煉吧,讓你里里外外散發著健康的氣息。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習慣是怎樣的,就意味著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是怎樣的。習慣好,則事半功倍。習慣不好,則事倍功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26

夜讀丨良好的身材藏著一個人的自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18/1077352.html

1

參加初中同學聚會,感觸最深的一點一是二十多年前的小鮮肉小鮮花們大多中年發福,最誇張的不止胖了一圈,而是胖了三圈。

王二毛是我們班為數不多不但沒發福還變瘦的人。上初中時王二毛是出了名的小胖子,現在不但比初中時高了近二十厘米,身材還一極棒,不止是瘦,而是“穿衣顯瘦,脫衣顯肌肉”那種健美型身材。在一堆發福和發際線不斷提升的男生中,王二毛儼然變成了男神一枚。

大家都追問王二毛的瘦身秘訣,王二毛說:“我身上的每一兩肥肉,都是我用汗水驅趕走的。”

三年前王二毛開始有意識地管理身材,最狠的時候,每天跳繩六千下,外加跑步五公里。風雨無阻運動了半年左右,他成功減掉了三十斤,但據他說,最大的收獲不是減掉了多少肉,而是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並且開始了科學健身。

又一個靠自律減肥成功的勵誌故事。

上初中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二毛負責管理教室的鑰匙,每天負責開門,而且一管就是三年,當時我就覺得王二毛是個非常自律的人,因為早上拿鑰匙開門這件事是他主動要求的,也並沒人監督,難得的是,王二毛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晚上最後一個回家。

我覺得具有自律品格的人,做成任何事情,都不足以為奇。

其實想保持好身材,並沒有什麽特別的秘訣,無非是“管住嘴邁開腿”,然而長年堅持運動或者健康飲食的人,並非比比皆是。想要做到這兩條中任何一條,必須具備一項基本的素質,那就是自律。

過了三十歲,我愈發感覺自律是一項可貴的品質,自律的人都是狠角色:咱們逛街購物時,人家在電腦前吭哧吭哧寫作;咱們在那兒呼呼睡懶覺的時候,人家卻在晨光微曦中跑步;咱們在電腦前啪啦啪啦打遊戲的時候,人家在認真地學習……

日積月累,你真的有信心這些勤奮又自律的人不會落我們很遠嗎?

2

自律者在身材管理方面,也常常會取得令人驚嘆的成績,眾所周知,相比於“少吃”,“多動”塑身的效果更理想。在去健身房前,我曾以為健身房里會有很多胖子,畢竟,胖子才更迫切地需要去健身嘛,豈料,健身房里更常見的是身材好到爆的男神和女神。

一個身材極好的辣媽告訴我,孩子一歲時,她開始在那家健身房鍛煉,已經堅持了四年,平均每周會去三四次,尤其喜歡動感單車,只要有機會就跟老師上課。四年,每周三次,合計624次,每次騎8公里的話,是49992公里啊。

有人會說,我也想管理身材啊,但是我真的太忙了。

你以為我提到的幾位堅持健身的都是閑人嗎?王二毛在自己創業,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那個辣媽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還是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時去健身。我還有個朋友也很喜歡運動,他是做銷售的,動輒出差,他卻從沒放棄過跑步,行李箱必須攜帶的物品之一就是一雙跑鞋。他的朋友圈經常曬跑步軌跡,今天可能是武漢大學櫻花樹下跑步,過幾天可能在西湖跑步刷圈了。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你有沒有足夠的時間,而是夠不夠自律,因為足夠自律,所以再忙再累都會抽出時間運動,這樣的人,我實在找不出他們身材不好的理由。

3

自律的人,不止善於自我約束,更善於長期自我約束,所以才會取得較理想的效果,他們內心好比裝了個鬧鐘,而準時給鬧鐘上發條的人,正是他們自己。

我曾經加入一個運動群,群里正能量滿滿,每天會簽到打卡,曬運動軌跡。我發現在這個群里能長期堅持下來的,無一不是自律的人,他們不需要別人提醒,而且他們中大多數人六點前就已經運動完畢,我曾經問過其中幾個人,為什麽要起那麽早跑步,其中一位群友說,以前曾經把跑步安排在晚上下班後,但他上班特別忙,經常加班到很晚,於是跑步計劃就泡湯了,後來幹脆就改成早上,這樣就再也沒有理由不去運動了。

原來長於自律的人,也不是沒惰性,只是不給自己偷懶的機會罷了。

還有一位群友則表示,早上跑步無人打擾,而且跑完步後,精神狀態極好。

把必須做的事情放在前邊,也是他們早晨運動的原因。

人的身體是需要管理的,健康是最低要求,其次才是體型。如果放任自流,恐怕不止是橫向發展這麽簡單,隨之而來的,可能還有體能差,高血脂,高血糖之類的健康問題。

經常管理身體的人,是很容易觀察出來的。前段時間,單位電梯總是出故障,有幾次甚至需要從1樓爬到28樓,不太管理身體的幾位走了一半就累得氣喘籲籲,表示爬不動了,而經常鍛煉的幾位,爬到28樓只需六七分鐘,甚至連粗氣都沒喘。不僅僅如此,四天後,不太常運動的幾位還表示大腿疼得厲害,而經常那幾位,壓根不會腿疼。

是的,運動帶來的不止是好身材,還有好的體能和健康。這也是很多人堅持長期管理身體的根本原因。

4

說到自律,我還想分享一個好友減肥的經歷。

她曾選擇去一家減肥機構,減肥機構提供按摩減肥,同時要求嚴格按照食譜進餐,那個食譜我只看了一眼就覺得餓得眼花,早上是兩個蛋白,兩根小黃瓜,中午是素炒西蘭花,豆芽菜,一個饅頭,晚上是一個蘋果,一個西紅柿,也就是說,全天唯一的主食,就是中午的那個饅頭。

我覺得只要按這個食譜吃,堅持吃上一個月,估計都能瘦上二十斤,我感覺美減肥中心是借按摩的由頭收費而已。建議好友不要上當受騙。

好友是這麽回答的:“我知道那個按摩可能就是個安慰劑的作用,我交費主要目的是讓他們監督我節食,因為他們管理很嚴,每天晚上要去稱體重,還會打電話提醒一定要註意飲食,其實對我來說,他們就是起個監督作用,因為我以前試過自己節食減肥,沒有一次能成功。”

這姑娘說:“我就是自律性太差了,只能靠別人監督。”遺憾的是,堅持了半個月後,這姑娘又失敗了。於是那筆錢又白交了。

我印象中,很多想減肥的人,都希望有人可以監督自己,因為自己缺乏自律性,遺憾的是,他律的效果,遠不如自律效果好。因為自律是你發自內心地想改變,他律,乍一聽也是想改變,但意誌並不堅定,也難怪總是以失敗告終了。

因為自律,別人在那兒坐著看電視邊嗑瓜子的時候,你寧願站著甩胳膊扭腰;別人在那兒吃炸花生米喝小酒的時候,你可能吃的無油無鹽的水煮菜;別人約會逛街的時候,你寧肯去健身房。長此以往,用王二毛的話說:“不瘦太奇怪了。”

三十歲以後,我們的身體便會開始走下坡路,每一個好的身材背後,都是面對垃圾食品自覺抵制,不用別人監督,自覺去跑步、跳繩……

有人說,自律的人生才得自由,想要管理好身材,只能靠自律自覺,你不自律,就沒有一副好身材,更不會有一個好的身體。記住,你身上的每寸贅肉,都是你向懶惰和生活妥協的標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97

夜讀丨投資自己準沒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8/1111439.html

Vcg214dc4441bf.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琢如磨

積累並提升自己總是沒錯的,或博覽群書思辨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訓練自己的技能成為專業高手,這些積累會讓你的生命變得有厚度。等到被機會選中的那一刻,自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然後開始一點一點釋放自己的能量。如沒有這個積累,哪怕走運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因為根本沒有可以透支的資本。

投資自己準沒錯

有人說:人生是由意料之外的事情組合而成的,我十分同意。

我們現在的樣子,跟小時候“我的誌願”里想要變成的樣子大不相同。

在我的朋友中,“我的誌願”要當富有多金的總經理,現在成為一個很安於現狀的公務員;誌願要生一堆小孩的,現在成為遨遊四海的空姐,自由得像只鳥,根本不想結婚;也有人本來立誌當卡車司機卻變成大學教授,也有人從打架生事的街頭小混混變成了律師;有人從最調皮叛逆的少女變成了最賢淑溫良的家庭主婦。

瑞真是個很妙的例子。她從小就向往瓊瑤小說中的愛情,想要嫁個有學問有品味、有為而且最好很有錢的金龜婿,這個強烈的念頭,其實從來沒變過。

由於她對“良禽擇木而棲”的要求,近三十歲,願望還沒完成,可是已經是一位通過特考的外交官了。“無心插柳”變成了一個女強人。

怎麽說呢?她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會為了愛情什麽都做。根據我們的“常識”,一個為了愛情什麽都做的女人,往往會被心愛的男人貶得很慘,尊嚴受損的程度往往超過她得到的感激。但瑞真稍有不同,因為她還相當愛自己,所以她的“什麽都做”,很良性地偏向於提升“什麽都可以努力”的方面。

為了日本男友,她曾卯足了勁考上公費留學到日本念研究所,拿到碩士後,雖然幾經考慮沒有和男友進結婚禮堂,她的日文已好到讓日本人誤以為她是同胞。

她對於美術史的研究也很有一套,說穿了也還是因為有個男友是美術史學者,為了要跟男人能夠溝通,她的知識比本科出身的還強。

曾經為了想要釣個科技新貴,她也勤於出國旅遊,每次還都狠狠地幫自己買商務艙以上。這個念頭雖未實現,她也把世界上著名的旅遊地點都玩過了。

為了把旅費撈回來,她還寫了一本跟環遊世界有關的書。就算沒有大賣,也玩出了成績來。不久前通過外交官考試,不過是她臨時起意,認為當“外交官夫人”一定很很有面子。

朋友們都笑瑞真歪打正著:一心追求愛情,沒想到卻成全了自己,是瑞真最好的寫照。她與一心為了愛卻導致不幸的女人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於,她很愛自己,還有她在誤打誤撞間,為了愛情“投資自己的一切”,而不是“犧牲自己的一切”吧。

一個懂得不斷投資自己的人,往往能夠享受到超乎“我的誌願”的甘美果實。

我一直相信,只有成長才是一個人唯一的希望,投資自己的人,才懂得成長。不一定要立下什麽崇高的誌願,只要人生不斷地有學習有進步,不知不覺間,我們就得到老天爺給的“優良學生獎狀”和獎品。

我們的生涯規劃,常常趕不上時代的變化,也趕不上我們觀念的變化,但是又有什麽關系呢?只要你懂得投資自己,讓自己每個月都有點進步,你會為自己感到驕傲,也會對未來繼續有信心。

某一天,你就會看到屬於你的獎狀和獎品————雖然,我還是得再度提醒你:內容可能和你要的不一樣。就像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除了寫作,我能做的事,其實還不少呢。

 

本文選自《投資自己》

作者:吳淡如

來源:琢磨先生(微信號:zhuomoweix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18

夜讀丨《我的前半生》暴露的職場潛規則,比離婚好看10000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2/1130873.html

來源:一讀微信公眾號(ID:iiiread)

不管你是職場小白還是人生贏家,看看《我的前半生》這部劇里暴露的職場潛規則,總是讓人受益匪淺。

職場沒有捷徑 好走的路都不是坦途

劇情:

做全職太太10年養尊處優的羅子君,早就和職場脫節,但為了與前夫爭奪兒子的撫養權,羅子君咬牙開始找工作。然而作為一個30+的職場新人,子君自然到處碰壁,這讓閨蜜唐晶十分擔心,賀涵卻如此安慰唐晶:

“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分析:

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捷徑,其實不過是投機取巧,在苦難和挑戰面前繞道而行,以求得百發百中的圓滿。

但別忘了,挫折,往往是成長的加速器。

失敗的人之所以倒地不起,就是因為他們一擊即潰,而成功的人之所以無往不勝,恰恰是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脫胎換骨,看似節節敗退,實則以退為進,因此再度上陣後必將強者愈強。

與其削尖了腦袋耍小聰明,不如先煉就無堅不摧的真本事,在職場上能逢兇化吉,才是屹立不倒的盔甲。

交友才能交心 交心才能交易

劇情:

離婚官司開庭前,子君所有的面試都被拒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便利店售貨員的工作,因為和顧客發生沖突,被領導開除了。

此時的子君急需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增加兒子的撫養權爭奪的籌碼,關鍵時刻,賀涵給她介紹了一份工作——高端商場里的奢侈品銷售,對羅子君這種毫無經驗的人,連便利店的打雜都幹不好,轉而做高端銷售簡直是天方夜譚。

賀函知道子君對這個offer勢在必得,幹脆面授了自己的經驗之談:

“每一個買過東西的客戶,你都要記住他們的特點喜好,留下電話和電子郵箱,然後根據他們的特點給予他們精確的咨詢,而不是無差別的群發對待。這樣他們就有一種被奉為上賓,被重視差別對待的良好感受。”

分析:

三百六十行,各自有門路,但本質上銷售的都是服務。

贏得客戶的信任和依賴,就成功了大半。因為交友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無論是以客流取勝的鬧市商鋪,還是靠聲名立腳的高端品牌,做好與顧客的關系維護,保證老客戶陣營不流失,才是最高明的選擇。

先做可以取代所有人的利器 再做誰都不可替代的神器

劇情:

臨面試前賀涵還對羅子君說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

“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後再考慮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分析:

培養所向無敵的能力是職場的核心競爭力法則。

初入新環境,你必須盡快熟悉各個環節,打造自己360度無死角的技能,才能在長江後浪拍前浪的競爭中穩如泰山,然而從唐晶到賀涵,隔著100個職場精英的距離,當然不能就此止步,你仍需挖掘出自己的核心優勢所在,並無限化擴大它,直到他們成為你的爪牙和鋒芒,你終於可以無可替代。

先做可以取代所有人的利器,再做誰都不可替代的神器,等到你真正強大,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好運連連。

沒有未蔔先知的能力 就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

劇情:

子君搬家後第一次上班在地鐵里被擠掉了高跟鞋,孤立無援地站在地鐵站門口打電話求助賀涵,卻被賀涵拒絕了,賀涵晚上吃飯的時候給子君講了為什麽不去幫他:

“實戰之前,必須預演,以排除一切意外的可能,沒有人在乎你所謂的特殊情況,更沒有人有心情有時間去聽你解釋,如果出了問題,那麽就一定是你有什麽地方沒有做好。”

分析:

沒有未蔔先知的能力,就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

知道地鐵會擠掉鞋子,就換一雙結實不掉的鞋,知道上班高峰會遲到,就預估出堵車的時間早早出門。擔心領導對方案A不滿意,那就再做一套方案B做備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領導看來,任何意外都是給自己無能的擋箭牌,要學會反省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職場上是一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地方,來去匆匆,時間寶貴,沒有人會體諒你的辛苦。

職場就像進入自己的戰場,一個人也要活成一支隊伍。不能指望所有人對你伸出援手,不要到最絕望的境地才幡然悔悟,原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化別人的軟肋為你的盔甲 無往不勝

劇情:

羅子君在奢侈品鞋店做銷售的時候,碰上之前的同學來店里買東西,同學不僅冷嘲熱諷,還跟其他店員八卦子君過去富太太生活和現在打工生活的反差等著看她笑話。

子君在倉庫聽到同事對她的奚落怒氣沖天,恨不得一個箭步沖過去幹一架,但她想起賀涵叮囑她的話,瞬間雲淡風輕:

“你來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那是驚喜,交不到朋友那才是正常的。現在做到韜光養晦很重要,做好自己的業績,任人評說,你自己的業績做好了,自然會有人來成為你的合夥夥伴。”

分析:

職場上不是講感情的地方,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只有你能幫到自己。虎落平陽被犬欺,沒有人會理解你,自己強大了,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把時間花在磨練自己的能力上面,朋友之間講價值交換的,如果你的價值低,你再維系的關系最終也會慢慢消散,只有價值對等,才會有交換的價值。

冷靜了片刻的子君,放下了自己的驕傲,利用自己曾經的富太太心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擊即中抓住了同學炫富的軟肋,讓對方礙於臉面不得不買下店里最難銷售的限量鞋。

後來的子君,步步進階,悟性驚人,在前夫陳俊生帶著小三淩玲偶然進店買鞋的時候,不僅沒有情緒失控,反而更加熱情地給淩玲跪地穿鞋,充分利用兩人對她的愧疚之心,成功賣出兩雙價格不菲的鞋。

同事得知對方是子君前夫時問她到底是怎麽做到的,子君說:

“抱著沖業績穩沖第一的信念啊。如果給他們擺臉色,什麽都得不到,笑臉相迎反而還能賣出去兩雙鞋。”

殘酷的生意場上,最怕感情用事,學會厘清理智和情感,將生活和工作完全剝離,做自己情緒的主宰,換位思考,化別人的刺刀為鋒芒,換他們的軟肋為盔甲,你終將無往不勝。

年輕的時候你需要的是平臺 年長的時候你要成長為平臺

劇情:

賀涵走馬上任子君前夫陳俊生公司的合夥人,陳對賀涵離開大公司到小公司來表示不解,賀涵如是說:

“我不管什麽大公司,小公司,給我錢多的就是好公司。”

分析:

被多家公司爭搶的大客戶Adam承諾,無論賀涵到了哪家公司,都要跟著他,不管到了哪個公司,賀涵都能讓全公司以他為中心。

對於職場小白來說,找一個大平臺的確能給自己更廣闊的發展,而賀涵這種階層的人來說,已經有著很豐富的職場經驗,他自己就是一個平臺。此時的賀涵已經別無所求,他的判斷標準就是金錢和是否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

只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劇情:

賀涵從唐晶公司離職後,新來的合夥人羅平是個狡猾又沒有能力的人,唐晶擔心自己被賀涵帶走被羅平落井下石,賀涵告訴她:

“就他那點人品,他手下的聰明人遲早會走光的,然後等他再招幾個對他頂禮膜拜的傻帽兒,那他就等於是自掘墳墓,你什麽都不需要做,他自己就會灰飛煙滅的。”

分析:

賀涵是個既能讓小人畏,又能讓君子敬的人,出於對唐晶的保護,他知道像羅平那樣的小人肯定會對唐晶使出陰損的手段,就先下手為強帶走了公司的幾個有能力的顧問。

對出手講究的君子要以君子之禮相待,反之,對無所不用其極的小人唯有用比他更惡劣的手段才能不走進他的圈套。只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用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錢 這就是高效

劇情:

唐晶曾經因為賀涵改了他給客戶的數據勃然大怒,認為他是捏造數據,欺騙客戶,但賀涵告訴唐晶:

“你應該以你多年所學的各種方法,計算出一個人家想要的數據結果,數據是死的,拿數據怎麽排列組合導出結論這是活的,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嘛!我們要時刻心系客戶,體驗他們的悲觀和快樂情緒,並且與他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唐晶之所以沒有一直坐上賀涵的位置,就是她一直都堅持自己一成不變的態度,而賀涵的工作原則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正因為如此,賀涵還說過一句:

“用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錢,這就是高效。”

分析:

無論是客戶還是老板,看的是最終的結果,過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給到他想要的東西,利益與共,情感同生,為客戶設身處地著想,力排萬難地賣力,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本來看著羅子君坎坷的婚姻義憤填膺,可是卻一不小心幹了賀涵的雞湯,還有人說《我的前半生》就像是《歡樂頌》里老譚的戀愛版本,他的話每一句都說到里心坎上。

無論是小白還是大拿,無論身在哪個階層,這些職場“潛規則”都終身受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02

【網上爆Post】Android N新功能似足iOS?夜讀Mode視窗分割齊晒

1 : GS(14)@2016-03-13 02:41:04

當大部分Android用家仍未升級至6.0(Marshmallow)之際,Google已於近日發佈了Android N的Developer預覽版本,外國更有媒體率先安裝了這個即將於夏天正式發佈的全新Android系統。新版本最大的改變可算是通知欄,部分app如Gmail、messenger等能在通知欄回覆,毋須另外開啟應用程式;用家亦可直接按通知欄查詢電池用量清況,令通知欄變得更加實用。
Android用家十分期待的視窗分割功能亦在這個新版本登場,用家能同時使用兩個應用程式,系統會根據手機旋轉的方向,從而作出上下或左右分屏。新功能還包括減少藍光的夜讀模式及全新設計的設定版面。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將以英文字母N開始的甜品命名,不過名字仍未確認,大家會想是朱古力榛子醬〈Nutella〉、鳥結糖〈Nougat〉,還是其他呢?記者:容逸富資料來源:9to5google


部分應用程式支援用家在通知欄直接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2/19526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