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融通基金的行為看系統性風險 Ares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057.html

600029南方航空是支航空股,這不是句廢話。世界上航空股受制約於資金運轉,石油關聯,乘客的不規則性週期性波動,鮮有業績長牛者。600029也不 例外,這支股的利潤一直是虧損股,盈利幾分錢算是不錯的了。終於到了2007年,其業績驚人爆發,三季度達到每股0.50元。作為市場上分析能力、消息面 最強的基金機構,其操作情況是如何的呢?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大流通基金股東融通系的表現:

日期

161601(萬股)

161605(萬股)

161606(萬股)

161609(萬股)

161620(萬股)

H股價

A股價

2007年6月30日

994

2990

/

3000

/

6

8.5

2007年9月30日

9114

2628

200

3304

1664

11

24

2007年12月31日

8512

2245

1731

3137

1664

10

28

07末占基金總值

9%

8.26%

6.04%

8.19%

4.85%

現價

6

14

咱們先不計南航業績從三分到五毛,有沒有調整會計計算週期或其他調節利潤的可能。把它當成真實的吧,到了07年半年度,從H市到A市,具有研究能力的基金機構們應該發現了南航了業績大幅增長了。

但做為一個專業的資本投資機構,基金們應該會注意到幾點:一是南航的資產負債率多年來在80%以上,每年需負擔財務費用24億;二是業績增長主要引擎 為人民幣升值與客座率上升,需要理性估計這塊的增長速率;三是航空行業與石油掛鈎非常密切,在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歷史裏,航空業鮮有不虧損的,而我們正處在一個美元貶值,資源大牛的市場背景中。

從這幾點,可以得出很明顯的結論:南航的業績,從樂觀看,所有的條件都有利的情況下,08年相對於07年增長不過30%,按07年0.6元估算,08 年業績有0.8元(事實上,南航四季度的業績可能是兩三分錢,08年一季度虧損可能度很大,這是後話)。而在三個條件比對下,理性估算業績為0.65元。就所處行業的制約性看,20倍市盈率基本到頂,目標價為13元。做為一個掌握大眾資金的機構投資者,基金應該圍繞這個定價有所舍取,有所量度。讓我們看看事實是怎樣發生的。
(一)在理性的香港市場,很好地量度了南航的業績突發性質,在最高的三季度,由6元炒到11元到頂,在大勢的衰退中回到6元的起炒點,進退很理性。
(二)在A股市場,我們來看下第一大流通基金——融通系的表現,從公開信息上,融通系有五支基金上榜,其性質很耐人尋味,根據行為可以做出以下推論:
推論一:儘管融通系各基金基金經理出身經歷甚至性別大不相同,但都在07年三季度選擇了重倉南航,可以推論出,不同名字的基金在同一系有很大的關聯度,不是基金經理就能確定風格的。
推論二:融通系在07年半年度是有一定遠見的,倉位也合適,但在三季度,其估值很不明確,放棄了先發優勢,甚至充當了非理性炒作的帶頭人,其161601完全是陷入了瘋狂拉升狀態。
推論三:在三季度南航股價也炒上30元高位時,如果我們看到先發的161605、161609減倉,161601等其他基金經過了一個上升趨勢也經過了買入賣出的過程,那我們將讚歎其高水準的市場理解及操作水準,也為不負基民所托而喝彩。但事實是,整個系的基金倉位跟南航股價一起達到最高點,充分證明 了南航在AH兩市合理溢價的基礎上不合理漲幅差距的源頭,融通系做了瘋狂炒作的帶頭人。
推論四:到了2007年底,整個大勢到了非理性崩潰前夕,我們看到了惡性炒作的後果,整整三個月,股價下不去,倉位也下不去,融通系達到了德隆做莊的水準,價格一直在非理性高位,反觀H股,已經順勢完成了高位橫盤出貨。更惡劣的是,融通161601、161605、161609可憐巴巴高位出的一點貨,竟然是用161606來做的對倒,讓善良的基民怎不齒寒。
回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H市南航成功地完成了一個炒作過程,而從A市看,還在一個08年一切大好的一個估值區域,而事實上,08年已走過的一季度形 勢很惡劣,這將會反應在股價上。從600029的成交量上看,08年三個月的出貨非常有限,融通系濫用基民信任,如果促成基金贖回的趨勢,其維持股價的資 金鏈非常可憂。
這只是滄海一粟,從融通系的其他重倉,從其他基金的重倉,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規律,作為現在A市投資比重的主體,基金機構將成為系統性風險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8年可能是基金洗牌年,機構亂戰年,但無辜的基民們呢?

南航為什麼08年能上16元,因為它增發400億,能釋放20億利潤,為什麼能增發400億,因為預計丫能多增20億利潤,所以可以在十幾元增發。資本市場,好不好玩?

美國市場將給我們一次學習股市趨勢的機會。政府救市有什麼作用,會不會逆轉趨勢?美股擬目以待。我是趨勢的信奉者,對手越強越興奮,我還是看美股長期下跌。

信奉政策救市的都是新股民吧?呵呵
01年到05年的大熊市政府救了多少次市,越救越低。
到05年,市盈率5倍以下的遍地都是,而且還要股改全流通,無數大股東出幾十億抄底,廣大散民還解讀為護盤,然後笑看這些大股東幾十億扛不住股價,被套幾十個點,一個個好象自己賺錢了似的笑,這就是趨勢。
美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降息,聯合十國銀行注資,布希親自上陣,大吼救市無頂線,這是中國股民夢想中的救市力度了吧。但作為過來人我告訴大家,美國救市只是挽救金融經濟危機,但對市場的趨勢是無能為力的。而中國的經濟現在的危機在於擴張,必須採用緊縮政策,大家要多理解,股市只是宏觀經濟的附屬品。
與其期待救市,不如分析自己是怎麼套上的,自己有沒有被市場沖熱了頭腦,想想股市目前處於什麼階段,自己如何應對,總是想這些東西,而不是去想別人腦子裏是什麼東西,會有用得多。


市場又在理性化個人追高的行為

市場又在理性化個人追高的行為。

市場永遠是對的。

好久好久之前,中移動話單向收費,基金憂慮收入減少,結果暫緩單向收費。股價由50元上下跌到不足30 元,最後更跌到十元,但現在又開始試行行單向收費,大行竟曰,單向收費增加用量,提升收入,股價由80元上下,升至110元。

同一件事又發生在航空股上。

好久好久以前,油價上升致令航空公司盈利下跌,股價連番下跌,但後來油價回跌,盈利有望上升,股價大升,但現在油價升得更高,大行又曰,有燃油附加費,航空運量上升,股價又大量上升,升到一個更不合理的水平。

現在買股票,都不知是真是假,總之有得炒就得,這些理由就會成為大家持續買入的理由,但未來不如期望的時候,會成為你不得不咬下的苦果。

Facebook创始人黑客行为或面临5年刑期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1280.html


国外媒体今日报道,部分律师表示,根据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法律,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004年入侵他人邮箱和用户资料的行为有可能会被判重罪,最高将面临5年刑期。

美国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称,当扎克伯格发现哈佛学生报《哈佛红》(The Crimson)准备对他进行一系列报道后,便入侵了该报两名编辑的Facebook账户。此外,他还入侵了竞争对手ConnectU的系统,并更改了用户资料。

作为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目前管理着全球4亿用户的私人数据。问题在于,他2004年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否触犯法律,用户又是否能够充分信任扎克伯格,认为他不会再次滥用信息。

电子前沿基金会(以下简称“EFF”)首席隐私律师凯文·班克斯顿(Kevin Bankston)表示,扎克伯格早年的黑客经历已经违法。他说:“入侵他人电子邮件有可能会触犯联邦刑法有关电子隐私监管以及禁止电脑欺诈的规定。根据 黑客的动机,有可能会被判处重罪,最高会面临5年的监禁。”

根据多名律师的解释,扎克伯格未经许可入侵他人电子存档的行为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2701(a)。如果黑客的行为动机是出于商业目的,会被判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如果并非出于商业目的,则属于轻罪,只会面临1年的刑期。除此之 外,扎克伯格入侵受保护的电脑则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1030(a)(2)(c)。如果出于商业目的,同样会面临最高5年的监禁。

由于这两项罪名的最高刑期均为5年,因此扎克伯格不会面临联邦政府的检控。根据马萨诸塞州的法律,如果所盗窃的数据金额超过250美元,同样会被处以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但在马萨诸塞州,盗窃电子数据与一般盗窃罪一样,起诉的时效限制为6年。

班克斯顿认为,由于存在这些指控,会使得Facebook的4亿用户对能否信任该公司的隐私政策产生质疑。

哈佛大学拒绝对具体情况置评,只是表示,会根据事实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响应。专门研究隐私问题的哈佛商学院博士生本·埃德尔曼(Ben Edelman)则表示,用户不希望在自己输入错误密码时,被网站保存下来,也不希望网站使用其在该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其他网站的账户。

Facebook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但该公司同样没有否认扎克伯格的黑客行为。Facebook还表示,该公司对用户信息的管理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员工可以访问用户信息,而且必须说明用途。

以民生银行为例分析银行股 (经博主节选) 李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15bad01017m9l.html

 

民生银行2000年12月19日上市,差几天正好十周年,十年来看到A股乱相,看到机构用各种恶毒的方法诈取散户的血本,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难受,今天在民生银行上市十周年之际写这篇文章,我想通过民生银行十周年经济数据告诉散户们A股投资的黑幕,并告诉散户们如何在A股赚钱。

 

 

投资是一个理性的行为,想在投资领域赚到钱,你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投资思路和正确的分析。下面我以民生银行上市十年作一个分析。

 

 

民生银行2000年12月19日上市时,每股净资产为3.33元,假设你有十股民生银行,那么就在民生银行上市的当天就拥有33.3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这33.3元民生银行净资产经过十年的配股分红,你知道你现在拥有民生银行多少净资产吗?

 

请看下表:

 

时间

 

配股分红策

 

10股经配股后变成了多少股

 

本期分红数额

 

00年12月19

 

原始持股

 

10股

 

0元

 

01年5月31

 

10股送3股派股息2元

 

10×1.3=13股

 

2元

 

02年6月19

 

10股送1.5股派股息0.7元

 

13×1.15=14.95股

 

13÷10×0.7=0.91元

 

03年4月14

 

10股送3股派股息0.6元

 

14.95×1.3=19.44股

 

14.95÷10×0.6=0.897元

 

04年4月19

 

10股送3.5股派股息1.2元

 

19.44×1.35=26.24股

 

19.44÷10×1.2=2.33元

 

05年4月18

 

10股送2股派股息0.7元

 

26.24×1.2=31.48股

 

26.24÷10×0.7=1.84元

 

05年10月25

 

股权分置改革:每10股送5.02416股

 

31.48×1.502416=47.3股

 

0元

 

06年4月17

 

10股送4股派股息0.5元

 

47.3×1.4=66.21股

 

47.3÷10×0.5=2.37元

 

07年6月11

 

10股送1.9股

 

66.21×1.19=78.8股

 

0元

 

08年4月7

 

10股送3股派股息0.5元

 

78.8×1.3=102.43股

 

78.8÷10×0.5=3.94元

 

09年5月26

 

派股息0.8元

 

102.43股

 

102.43÷10×0.8=8.19元

 

10年7月15

 

10股送2股派股息0.5元

 

102.43×1.2=122.92股

 

102.43÷10×0.5=5.12元

 

每10股经十年送(增)股后变122.92股

 

每10股经十年累积派股息27.6元

 

 

看过上表分析后,你可以得知如果你在十年前持有33.3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后,你现在拥有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是3.75元(现在每股净资产)×122.92股=460.95元,并且还有27.6元股息入帐。

 

我们来作一个假设,如果民生银行在今后的十年能保持相同的增长率,我们投入10000元,可以买入1953股民生银行的股票,这些股票代表你拥有7324.22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10000元÷5.12元/每股×3.75元/每股净资产),十年之后,我们这10000元买入民生银行的净资产为90029.31元(7324.22元×12.292倍),并还分得股息5390.28元(1953股×2.76 元/每股)。我们今天用10000元可以买到民生银行十年后90029.31元净资产,还有股息5390.28元。做最坏的打算,即使十年后民生银行的市 净率为1,我们的投资收益超过8.5倍(已扣除本金)。如果十年后民生银行还受着机构的打压,市净率与今天相同为1.365倍(现股价5.12/净资产 3.75),我们10000元投资买到的股票值128280元(90029.31元净资产×市净率1.365倍=股票价值122890元+股息5390.28元),投资回报超过11.8倍(已扣除本金)。如果将来银行股价值回归,市净率能达到现在A股的平均水平,那投资回报...啧啧,我都不敢想。上帝一思考,大象也会飞

 

通过上述分析,你能了解民生银行这支股票的成长性和现在这种价位投资民生银行的收益了吗?

 

 

如果你短线做的好,你10年股市收益可能会超过8倍,但这些人肯定是极少数,否则你把你前十年的投资收益总结一下,你的短线收益率是不是真有这么高。

 

 

民生银行成长性这么好,为什么原先买民生银行的股民有人没有赚到钱?民生银行一直是一支非常好的股票,这一直都没有变,但上市的时候散户买民生银行是花20元钱(上市开盘价)买3.33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民生银行净资产要增长近6倍才会 增长到散户在上市时购买的股票价。这就是民生银行的散户没赚到钱的原因,你的股票购买价已经包含了他十年的成长。你现在认识到了好股票也不能买贵了的原因 吗?你现在认识到了市盈市净率太高的股票,再好也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吧。你现在环顾一下A股,有多少股票市净率在6倍以上,市盈率在20倍以上,这些股票再 好,你会等他十年吗?

 

 

如 果你真拿到了这支好股票,不要理会机构喉舌的影响,加息、增加准备金、银行中一定的呆坏帐,这些都是经营过程中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前十年 一直存在,后十年也会一直存在,你只要拿好这支股票,十年你一定能收获到不止8倍的收益。不要太贪婪,8倍收益是非常高的收益,如果投资房地产,现在北京的房价是3万元,你捂盘十年,房价肯定涨不到24万。你投资黄金,现在黄金每美盎司1500美元,十年后不可能涨到12000美元。

 

 

上帝第三只眼睁开:大象也能飞

 

 

为什么说银行股票现在是A股市场最值得投资的一支股票?你看看银行股票在近十年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为了配合府的财经策不断地加息减息、增加准备金又减少准备金、消化大量的呆帐帐,他的净资产都在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几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这支股票现在的股价又与净资产如此接近。所有的A股股票,除了银行股,无出其右。 当然还有少量像贵州茅台增长性良好的股票,但是他现在股价是206.98元,你每花206.98元才买到他18.57元的净资产。记住,你花的 206.98元,只有其中18.57元茅台净资产是帮你赚取利润的,剩余的188.41元你买到的只是希望。你要等你18.57元茅台的净资产产生利润, 帮你把这188.41元成本赚回来,你才保本了,接下来赚到的才是你的利润。既然茅台这么好的股票市盈市净太高都不值得投资,其他那些垃圾股票怎么会有投资价值?再好的东西卖的太贵了,也是不值得投资的。

 

有人说你分析的前提是今后十年银行股还和过去的十年一样经营发展,这种假设不一定成立。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想告诉大家在这个世界上,在所有的国家里,银行都是最好的公司,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规定存贷利息差,这保证了银行的固定收益。我们国家控制银行经营牌照的发放,保证了银行不过度竞争。我们国家对银行不段强化监 管,保证我们的银行稳定而不会出现重大问题。所以像民生银行这样的银行在过去的十年,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他还能保持非 常快的增长。增长到现在,他的实力更强,网点分步更广,现代银行管理经验更丰富,他应该有更强、更稳健的盈利能力。他在经济面不断向好的今天,他今后的路 会比前十年更难走吗?为了提高安全边际,我们把他今后十年的盈利扣减一半,他的盈利你算算,会让你满意吗?

 

 

有人说最近会增加存 款准备金,最近会不对称加息,最近银行呆坏帐会大幅增加。我们暂且不论这些论调是不是机构为了抽出资金炒作中小板块和创业板块而恶意打压银行板块。我想告 诉大家最近十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不断地调高又调底,不断地加息又减息,不断地处理呆坏帐,而且现在银行的呆坏帐比例一直在下降。这些经营环境周而复始的 变化,能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基本面吗?即使短期内有利空消息,你认为银行股现在的股份还没有充份消化这些利空吗?等你等到机构再唱多银行股的时候,你还能 用现在的价码买到筹码吗?

 

有 人说资金少的时候增长容易,资金大的时候增长慢。这对一般企业是这样的道理,但对银行来说资金增多了说明公司更强大了,有更多的网点用于经营,可以吸纳更 多的存款,可以放更多的贷款用于盈利,可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网点更多会吸引更多客户。所以我们现在大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与小的 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在过去的十年都有非常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速度。你看到我们的大银行和小银行都在高速增长,你的疑问会解决吗? 

                                                          

有良知的证券人--老鄢

                                                    

2010年12月15日夜于江西景德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良知:良好的知识其实就是简单明了的常识

 

老鄢:雄起中国的银行绝对不可能老是焉着



中國綠色食品(904.HK) – 不尋常的商業行為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114

事件:

 

上星期四,20日,美銀美林的分析員Timothy在一份報告裡質疑中國綠色食品(904.HK)銷售有造假嫌疑,因為佔集團整體飲品業務的比重達50%之多的主力產品「玉米乳」在廈門25個零售渠道未有一個門店出售該項產品。結果報告一出,股價即時瀉逾6%,並於翌日停牌。

 

星期五中國綠色澄清了事件,重點如下:
·        2010財政年度 , 玉米乳產品的銷售額達到人民幣1.36億元。2011財政年度上半年的銷售額, 達到人民幣7千5百萬元。
·        2010年8月, 公司做出飲料的品牌整合決定, 將果蔬汁飲料列入作中綠青菜園品牌系列, 亦把水果型甜玉米飲料歸入中綠粗糧王品牌系列,取代原有玉米乳產品。
·       
水果型甜玉米粗糧王品牌的TP250包裝飲品將於2011年3月份起陸續上市,把水果型甜玉米飲料作為粗糧王品牌系列中的王中王。
·        2010年8月之後,本公司暫停TP250玉米乳產品在超市管道和常規管道的銷售, 但中綠食品不同包裝的玉米乳飲品仍在餐飲和特通管道進行銷售, 包括廈門航空、浙江、江蘇,、上海等的餐飲和特通管道。

天知觀點:

玉米乳產品的銷售分別佔中國綠色2010財政年度及2011財政年度上半年總營業額的7.1%及6.7%,如此重要的產品,竟在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間8 個月停止於超市出售,非常不尋常。

 

我曾致電公司問及原因是否因為玉米乳產品賺不了錢,他卻堅決否認,只說“賣晒咪唔再生產囉”,試問如果你是該公司的老闆,在新舊產品交接期間賺錢的舊產品被賣清,你會怎麼辦?“死都死包奶出黎啦!”怎會有錢不賺,“嫌錢腥”,非常不尋常。

他另一個解釋是因為舊包裝的代言人合約已滿,因此公司不能用該相片,需換新裝,當問及合約是否突然終止時,他又說只是不續約而已。有充足時間換包裝賺錢,不賺,不尋常。



被指涉嫌欺诈上市骆驼股份回应:3年内未现污染环境违法行为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85758.html


基金黑幕——關於基金行為的研究報告解析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jjhm__gyjjxwdyjbgjx/jjhm__gyjjxwdyjbgjx.htm

 

    此報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作者在1999年12月完成的《基金研究分析》,以20家證券投資基金在滬市的買賣行為為研究對象,樣本研究期間主要為8月9日 到11月9日,擴展期為8月9日到12月3日。二是作者在第一次研究基礎上的擴展性研究,為《基金風格及其評價》。第二次與第一次採用同樣的研究方法,通 過繼續跟蹤22家(樣本期間增加漢興和景福兩隻新基金)在滬市上大宗交易(成交量在1萬股以上,含1萬股)的股票彙總記錄,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在市場上的操 作行為。由於該報告的研究期間從1999年8月9日擴展到2000年4月28日,樣本涵蓋期為9個月,被認為可以基本反映基金的操作風格。所以,筆者的評 論分析依據主要以第二個報告為主

─────────────────────────────────────────────────────────────────

 

基金黑幕
基金黑幕

    【1】「基金穩定市場」--一個未被證明的假設

    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業的發展,還只有兩年多的時間。該報告研究區間集中於1999年8月至2000年4月底。此間,我國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著22家 規模較大的證券投資基金。作為報告的研究對象,這10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別為博時公司、華安公司、嘉實公司、南方公司、華夏公司、長盛公司、鵬華公司、國泰 公司、大成公司和富國公司;10家公司管理的基金分別為裕陽、裕隆、裕元(博時),安順、安信(華安),泰和(嘉實),開元、天元(南方),興和、興華 (華夏),同益、同盛(長盛),普惠、普豐(鵬華),金泰、金鑫(國泰),景宏、景福、景陽、景博(大成)和漢盛、漢興(富國)。基金規模主要為30億 元、20億元、15億元和10億元四種。

    報告的作者指出,「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究竟為誰服務的問題,可能目前還不十分明確」。

    這涉及到基金的定位問題。新基金的各種說明書都說得明明白白,「基金是一種代客投資理財的工具」;媒體上普遍出現的論點是,「基金要為穩定市場服務,是中國市場理性機構投資者的生力軍」。

    最初的邏輯是相當簡單的,即認為隨著市場擴容,資金的供給方出現了問題,而老百姓或一些保險公司雖然手上有錢,卻因不會投資或沒有時間而不敢或不能入市,因此應當把錢交給專家管理操作,這樣供需就會平衡了,也就穩定了市場。

    這種看法在一開始當然是符合實際的。兩次研究都證實,證券投資基金剛入市時基本上有穩定市場的功效。

    但是,當證券投資基金隨著上市「老化」之後,其作用又如何?

    報告將1999年8月9日到2000年4月28日的172個交易日具體劃分為三個階段,即1999年8月9日到1999年9月9日的盤整期,1999年9月10日到1999年12月27日的下跌期,以及1999年12月28日到2000年4月28日的上升期。

    「在盤整期,除了新入市的基金天元以外,15只基金中基金泰和和普豐沒有交易,其餘12只參與交易的基金4只淨買入,8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賣出, 淨賣出金額31018萬元;在下跌期,除了新入市的4只基金外,16只參與交易的基金4只淨買入,12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買入,淨買入金額為 11262萬元;在上升期,除了新入市的2只基金外,20只參與交易的基金5只淨買入,15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賣出,淨賣出金額為421680萬 元。而從整個樣本期來看,除了新入市的基金漢興和基金景福外,20只基金中,7只為淨買入,13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賣出,淨賣出金額為 441436萬元。」

    接著,報告作了進一步分析。

    作者指出,從基金總體減倉的情況看,無論在盤整期還是上升和下降期,「都有近三分之二的基金始終處於減倉階段」。在三個階段中均為淨賣出的基金有9只,均 是1999年上半年以前發行的基金,其減倉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一是受到年終基金分紅的現金壓力;二是這些上年上市的基金倉位一直較重,尤其是一些基金的 重倉股流動性較差,在年初的行情中借科技股走強大量減持重倉股票;三是部分基金對後市看法比較謹慎,特別是在滬市創歷史新高後大量減持股票,例如基金興和 4月12日在滬市拋出股票市值3.77億元,創下單日基金賣出股票金額最高記錄。三個階段總體為淨買入的基金有9只,除了基金普惠以外,均為新上市的基 金。此外,在滬市的上升階段,淨買入的基金除了新上市的基金天元、漢興、景福、景陽、景博、同盛和1998年上市的基金普惠等7只,其餘15只基金均為淨 賣出,15只基金的淨賣出金額超過65億元。

    作者的結論是:「這表明了基金對後市的看法並不樂觀。」

    在分析基金交易的進度時,作者又指出,在22只基金中,除了新上市的基金景福和基金漢興,樣本總區間為淨賣出的基金裕陽、裕隆、景宏、漢盛、泰和、同益、 普豐、金泰、安信、安順、興和、興華和開元13只基金中,主要減倉都發生在樣本期間的第三階段,即1348點到1832點之間。其中第三階段減倉幅度相對 最低的基金興華也有46%。這同樣表明基金對後市的不樂觀看法。

    作者介紹說,在樣本總區間為淨買入的7只基金中,新上市的基金裕元、景博、景陽、金鑫和天元的建倉主要完成在第二階段下跌期,對基金的業績較為有利;基金 同盛第二階段完成了41%的建倉,相對並不十分有利;基金普惠在第三階段增倉佔整個樣本期間淨買入的99%,這在1998年期間上市的諸基金中截然不同。

    以上還只是「宏觀」面上的統計。接下來,作者又對「中觀」作了一番實證研究。他的方法,是研究上證指數漲跌幅較大的交易日(報告名之為「事件日」)基金交易行為可能會對大盤產生的影響(參見附表「事件日的基金買賣行為」【原圖缺失】)。由於研究期間包括上升和下跌兩個階段,作者確定上升期的漲跌幅在40點以上為事件日,下跌和盤整期的漲跌幅在30點以上為事件日。

    經過研究,作者發現在盤整期和下跌期的事件日中,基金均為淨賣出,尤其是漲跌幅103點的9月9日和漲幅54點的10月27日,參與交易基金的淨賣出金額 最高,分別為17176萬元和17448萬元;而在上揚55.8點的8月19日,參與賣出的基金在總數及交易額上都相對較少。他認為,這說明「9月9日以 前是盤整期,大多數基金對大勢的走勢判斷還不明朗,而在9月9日以後,對大勢判斷趨於一致,認為在政策底部探明之前,大勢基本不會好轉」。

    作者通過研究還發現,在12月27日之後的上升期,參與交易的基金家數明顯增多,而且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新的基金入市對前4個事件日整體基金對大勢的穩 定作用至關重要。第二,在扣除新的基金入市的影響後,上升期的15個事件日中,除了2000年3月17日和3月27日的上漲日,基金整體均為淨賣出。這說 明在大盤上升期,尤其在漲跌幅超過40點的事件日中,基金總體為淨賣出,即一直處於減倉中;其中在1月12日淨減倉淨額超過10億元,佔當日滬市股票交易 額的6.6%,對當日滬市下跌起著一定推動作用。

    很顯然,定量分析的事實使我們看到,至少在1999年8月至2000年4月底的「樣本期間」,基金穩定市場的作用並不顯著。相反,就總體而言,基金在大盤處於下跌期中,一般借高位反彈減倉;而上升期中,則一直處於顯著的減倉過程中。


    【2】「對倒」--製造虛假的成交量

    或許,更長期的觀察可以說明基金仍有穩定市場的作用?然而,從報告中進一步披露的證券投資基金減倉手法中,我們仍難以得出肯定性的結論。

    眾所周知,要將一種商品賣出去,必須有人來買。如果買家和賣家的需求和供給差不多,價格和交易行為都會十分穩定。可惜的是,市場經常會產生供不應求或求不 應供的現象。當求不應供的時候,商家只能靠降價來吸引顧客,甚至不得不「大甩賣」。股票也是一種商品,被迫低價拋售股票亦即「割肉」。但是,由於「買漲不 賣跌」的顧客心理,「割肉」也未必有人買,做鬼的辦法就是自己做托。在證券市場上,這種做法被稱為「對倒」,系嚴重違法行為。

    「對倒」,自己買賣自己的股票,目的是製造虛假的成交量。過去股市中的一句格言:「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因為價格比較容易操縱,如某隻股票的開盤價、最 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都較易由人來操控,但要操控成交量則較為困難。所以市場中人經常說「縮量」或「無量」上升下跌,意即成交量沒有配合,會令人缺乏興 趣。而一旦價格變動與成交量同步,則會引起投資者--當然也包括投機者的注意,被認為某隻股票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而且流動性好,適宜參與。

    現在的情形已經有了變化。因為自買自賣式的「對倒」發展起來,而一旦在對倒操縱下的虛假繁榮出現,其他投資人在盤面上很難識別。這是機構利用大額資金和持股量優勢改採取的惡劣行為,在任何股市中都會被指為操縱市場甚至欺詐。這在我國的
《證券法》中也有明確的界定和判斷。

    此外,按照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這些行為屬於操縱證券交易價格
,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應該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令人遺憾的是,從這份報告的分析看來,大部分基金都發生了「對倒」行為。

    在第一次研究中,作者就發現,從1999年8月9日到12月3日的80個交易日中,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多家基金進行同一隻股票的同時增倉、減倉或有增 有減所涉及的股票有76只,自身對倒的7只,基金間雙向倒倉的11只。此外,經對參與交易的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管理公司存在較 多的雙向倒倉行為。這主要在於這兩家公司在研究期間均有一隻新的基金入市,可以通過「舊減新接」的方法減輕原有基金的倉位壓力。而且因為博時管理的基金裕 元規模較小,對倒主要集中在基金裕隆和裕陽之間,規模一般在十幾萬股到幾十萬股之間;國泰管理的金鑫規模較大,與金泰的對倒規模可高達日300多萬股,這 主要體現在北京城建和愛建股份兩隻股票中。作者還指出,博時和大成管理的基金存在著較多的自身對倒行為,主要集中在這些基金的重倉品種中。

    第二次研究從1999年12月3日擴展至2000年4月28日,其間基金共同減倉、增倉或有增有減涉及的股票140只。作者的分析表明:(1)2家以上 (含2家)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增倉或減倉的股票57只,其中基金參與配售的新股17只,除了2只新股,參與交易的基金均是在配售上市日拋出股票;基金重倉的 科技股11只,重組概念股6只,其餘主要是國企大盤股。(2)除了基金泰和,其餘基金在17只新股配售上市當日均有減倉行為。(3)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南 方基金管理公司、國泰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多家基金存在著較多的自身對倒行為,且品種主要集中在重倉股票中;嘉實基金管理公司沒有對倒行為;其他6家基金管 理公司均有自身對倒行為。(參見附表「基金共同增減倉及對倒情況」【原圖缺失】)(4)在本次研究期間,沒有雙向倒倉行為。

    作者還將兩次研究的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現:(1)從新股配售來看,除了基金泰和,其餘基金一般在配售上市的首日或次日拋出配售新股;(2)除嘉實基金 管理公司,其他基金管理公司都存在著一定的自身對倒行為;其中,博時、南方和國泰的自身對倒較為嚴重,對倒品種仍然集中在重倉股票中,例如博時的國脈通 信、清華同方,南方的南京高科、東方通信,國泰的第一百貨、愛建股份等,這對基金維持或提高淨值有著重要作用;(3)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多家基金存 在明顯的共同減倉或建倉行為,其中博時、南方和長盛基金管理公司涉及的股票家數較多,對於共同建倉的基金,對提高基金持股集中度、通過維持或提高重倉股票 股價、提高或穩定基金淨值有重要作用;(4)第二次研究沒有發現雙向倒倉行為,主要體現在新入市的漢興和景福基金上,原因可能在於前次研究期間在大盤下跌 期,倉位較重的老的基金壓力較大;此次研究期間在大盤上升期,倉位較重的基金壓力不大。


    【3】「倒倉」--更能迷惑人的操縱行為

    上述引用的報告中還有「倒倉」的概念,即甲、乙雙方通過事先約定的價格、數量和時間,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行為。

    由於這裡所涉及的甲方、乙方是同一家管理公司的兩隻基金,也有自買自賣的意思,也稱雙向對倒。

    事實上,倒倉在市場中時有發生。我們還可以寬泛地描述這樣的現象,即使雙方在價格、數量和時間上沒有事先約定,由於對某隻股票的價格空間有分歧,也可以出現甲方將手中持有的大量股票拋售給乙方的現象。

    但是,這樣「倒倉」對甲方而言經常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做莊的人都知道,從收集籌碼(股票)到將股價拉抬至高位,僅僅是完成任務的一半;最困難的事是如何 將籌碼拋給別人,最終變現。所以,市場上流傳著許多故事:莊家糊裡糊塗地吃進許多股票,卻怎麼也走不了,最後做莊做成了大股東,進了董事會。

    所以,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兩家基金相互倒倉,無疑解決了先上市的基金的流動問題,又不影響甚至可以提高淨值,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我們需要觀察的是,及至開放式基金出現,是不是會再將封閉式基金的大量股票倒給後者?

    倒倉比對倒在市場上更容易讓普遍投資者看不懂。既然要倒倉,股票交易一定放量,但股價的波動卻不一定很大,投資者稍有動搖,也被倒出去了(因為倒倉的價位一般較高,大家疑為莊家出貨)。

    在第一次研究中,作者如是描述「倒倉」的交易特徵:

    「從股價的波動性分析,大規模百萬股以上的倒倉中,雖然倒倉量佔了當日交易量的較大比重,但股票價格的波動並不明顯,均在2%以內。在自身對導(即對倒, 為報告作者筆誤,下不贅述--編者注)中,除少數交易清淡日外,大多交易日的對導淨額佔當日成交量的比重較小,對價格不產生顯著影響。」

    第一份研究中還描述了兩家或兩家以上同「字號」的基金如何「增倉」和「減倉」:

    「在增倉的行為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一家基金為主,其他基金進行輔助建倉,在大成和博時管理的基金中較為多見;一是兩家基金建倉總量差異不大,有的 只是小規模買入,有的共同持倉籌碼較高。而在交易行為中,一種是一家基金進行個股的經常性買賣,一家基金進行時機性買賣,如防止深幅下跌或波動性過大的時 機性買賣,在博時的基金中相對較多;一種是一家基金先大規模買入,完成建倉後,多家基金再間斷性小規模買入,在大成管理的基金中相對較多。在共同減倉的行 為中,主要是多家同時較大規模的減倉較為多見。」


    【4】「獨立性」--一個搖搖欲墜的幻覺

    從對倒到倒倉,乍一看都是為了基金投資人的利益。不過,當倒倉行為頻繁出現時,人們不可能不會想到,這種倒倉不僅可以發生在同一公司的兩隻基金之間,也可在更大範圍實現利益目的。這就牽涉到了基金的定位。

    作者在論述基金的定位時,認為「如果基金發展為股東或發起人服務,那麼基金的獨立性就很成問題。非理性操作例如高位『接倉』等就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這裡已經在對基金的機制發問。當年第一批基金成立時,市場上就曾質疑其是否會應合股東或發起人而出現倒倉行為,現在作者提出了同樣的疑問。

    他還指出,保持基金的獨立性是衡量維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標準。由於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多是由證券公司發起,其獨立性相對較差,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與其發起人 共同建倉的行為。其中,南方管理公司的基金天元和開元的獨立性較差,在南京高科、飛樂股份、江蘇工藝等重倉股上,與其發起人南方證券存在著共同建倉行為; 博時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獨立性也較差,與第一食品等存在著共同建倉行為;國泰管理公司、長盛管理公司、華夏管理公司、大成管理公司的獨立性相對較差; 華安管理公司、嘉實管理公司、鵬華管理公司的獨立性較好;富國管理公司的漢興和漢盛在泰山旅遊上存在著高位買入股票,其獨立性也較差。

    雖然在研究期間並未發現基金與股東或發起人相互倒倉的直接事例,但從兩者共同建倉的合作關係看,從基金雙向倒倉時的肆無忌憚看,人們很難相信在機制上並未 獨立運作的基金與其股東和發起人之間沒有更嚴重的違法聯手作莊行為。特別是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幾乎都是以證券公司為母體,基金與發起人關係過分密切,公司決 策人員主要來自大券商高層,交易經理大多來自券商自營盤的操作人員。

    有人形象地將基金管理公司比喻成大券商的「資產管理二部」,事實上這是並不過分的。

    對基金持有人造成損害的,可能是關聯交易和內部人交易;但由於基金經理的權利和責任不對稱,倒倉還可能以更惡劣的方式發生。

    《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證券投資基金在一隻股票股價高位接盤的情形在市場上並不鮮見。一個場景在市場口口相傳:在熱氣騰騰的桑拿浴房中,談判的雙方「坦誠相見」,沒有錄音或者洩密的可能,希望基金接盤的機構開出價碼,「每接我一股,我給你個人一塊錢」。

    據說,基金高位接盤的市場行情是:每股一元起,甚至有每股十元的情形。全部現金,支付給個人,不用任何單據與簽字。不少擁有巨額資金使用權的基金經理都有機會接到這類約會的電話和來訪。

    從理論上講,「投資基金三角」--持有人、管理人、託管人之間是靠基金契約來調整各自的權利義務關係的--持有人持有基金資產,管理人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託管人託管基金資產,它們的背後分別體現著所有權、經營權和保管監督權。

    但是,由於基金持有人高度分散,有的基金達五六十萬人,召開持有人大會的成本及難度均很大,重要事項審議所需要的50%以上表決權很難湊齊,因此持有人對 基金管理公司實際上較少監督與制約;而國有商業銀行作為託管人,基本上是「無為而治」的態度,地位超脫,監督不多。

    由於制度方面的因素,基金運作的內部監控和外部監控都遠遠達不到應有的力度。其實倒倉早已在眾多投資者的意料之中;見怪不怪,這才是證券投資基金真正的悲哀。


    【5】「淨值遊戲」--不僅僅是表面的欺瞞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基金為了互相攀比,採取對倒、倒倉等手段將股價做高,提高自己管理的基金淨值。這是否能夠得出結論,為淨值而對倒的僅僅是在「表面」上欺瞞投資者呢?問題不那麼簡單。

    第一,目前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以對倒來提高淨值,似乎只能說是「徒慕虛榮」。但今後一旦管理開放式基金,由於其規模隨業績的好壞而增減,如果繼續以此手法提高業績,就與上市公司做假賬虛增業績、吸引投資者如出一轍。

    第二,表面上提高淨值,最後的客觀結果還是為了方便出貨。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股價在高位下跌且無量,就把莊家也給套住了。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並非如 此。因為如果莊家在上升的階段反覆洗盤,亦即經常高拋低吸,作階段性的盈利,而且時間足夠長,到了最後,它的成本已經極低。此時,即時股價暴跌,它仍有一 倍甚至幾倍的利潤。

    這樣,若股價跌了1/3,很多投資者以為可以搶反彈了,莊家就可以把股票賣給他們;若股價又跌了1/2,更多的人以為見底了,又進去了,莊家再把股票賣給他們。最後,莊家仍大有斬獲。

    其實,這種利用「高價幻覺」的手法至少在1929年前的美國股市中就已經出現,並被當時的投機者記錄下來。

    由於除了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其餘9家基金管理公司都管理著2家以上的基金,市場人士通過各種跡象早就在推測,同樣「字頭」的基金極有可能發生倒倉行為,只是沒有確切證據,更不知道數量有多少。此次專題研究披露了有價值的信息,證實了識者的估計。

    另外,市場上對基金獲得的種種配售優惠的非議也並非沒有道理。報告中指出,基金大多是在配售股上市日即拋出。這麼簡單的一級、二級市場套利行為,並不需要理財專家的慧眼。

    將對倒直接用於提高淨值是基金特有的做法。過去的莊家或機構由於沒必要公佈自己的經營業績,所以一般不會這樣做。然而,由於股票質押貸款的合法出現,機構 質押的股票市值與質押的款項的數量正成比。如不嚴加監控,莊家機構極有可能出現類似基金為淨值而進行的對倒行為。


    【6】「投資組合公告」--信息誤導愈演愈烈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準則第五條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中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在每個基金會計年度結束後90日內編制完成年度報告;於每個 會計年度的前6個月結束後60日內編制完成中期報告;投資組合公告每季度公佈一次,應在公告截止日後15個工作日內公告。

    在這90、60、15日的工作期內,沒有法規限制投資基金的倉位不准變化,也沒有法規要求這種變化應該進行公告。於是,在投資基金進行公告的日子裡,投資者看到的證券投資基金公告中持有股票的信息並不是「現在時」或者「現在進行時」,很可能已經變成了「過去時」。

    但和許多猜想一樣,「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我們難以知道基金在「現在時」變為「過去時」的日子裡,特別是季度投資組合公佈的15天時間差中,究竟幹了些什麼。

    根據目前讀到的基金行為研究報告,可以獲知基金在公告前的15天中作為多多,其持倉情況已有很大改變。這種「失真率」有日益擴大的趨勢,而且極易在市場上造成信息誤導。

    作者在第一次研究中以1999年9月30日基金在滬市的重倉股為例,發現在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期間,76家基金重倉股中,存在著明顯減倉或增倉(同公告日 重倉金額相比在5%以上的)的股票18家,佔全部樣本的24%。因此可以說,基金公告日存在著20%左右的信息誤導效應。

    在第二次研究中,作者增加了對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3月31日兩次基金投資組合中重倉股的信息披露研究,而整體期間包括了大盤的上升和下跌期間,因此更具有說服力。

    研究顯示,基金在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顯著增減倉樣本佔滬市重倉樣本的比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依次為15%、34%和32%;而基金在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後11個交易日內顯著減倉樣本佔滬市重倉樣本的比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依次為24%、56%和34%。

    研究把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之間的信息誤導定義為狹義的信息誤導,把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後11個交易日內的信息誤導定義為廣義的信息誤導,發現狹義基金信息 誤導有加重的趨勢。1999年9月30日有15%的樣本在公告日前已經發生顯著增減倉行為,而在隨後的兩次公告中,顯著增減倉的樣本比例上升到30%以 上;從時間序列看,基金利用公佈投資組合的時機增減倉,越來越側重在公告日前增倉或減倉,例如在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3月31日連續公告投 資組合的基金重倉樣本中,在公告前發生減倉或增倉的樣本與公告日後11個交易上內減倉或增倉的樣本之比,前者為38:54,後者為52:16。

    進而觀察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又告訴人們,在三次公佈投資組合的基金中,嘉實基金管理的基金泰和信息披露沒有誤導性,國泰管理的基金金泰和金鑫、南方管理的 開元、華夏管理的基金興華和興和、博時管理的基金裕隆和裕陽、富國管理的基金漢盛,其信息披露的誤導性最強;鵬華管理的普惠和普豐、長盛管理的同益、大成 管理的景宏、華安管理的安順和安信,其信息披露的誤導性相對較弱。

    有人也許會認為,這是基金在合理利用「規則」。我們認為,至少有必要讓投資者瞭解基金在如何利用「規則」。以後投資者們要各自小心,千萬別輕信「基金是理財專家,所以它們的長期投資或看好的股票是值得理性投資的」的論調了。

    無論如何,報告作者有關將15個工作日改為5個工作日的建議,是值得中國證監會的有關部門採納的。

    就信息披露一項而言,在該報告作者進行研究之後,市場的監管制度又有所更新。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佈《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補充通知。該通知規 定,基金中報、年報需列示按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大小排序的所有股票明細,至少應當包括股票名稱、數量、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之比;基金需列示報告期內 新增及剔除的所有股票明細,至少應當包括股票名稱、數量。

    然而,政策剛剛下發,對策已經產生。廈門聯合信託投資公司的胡立峰對此頗有研究,這又證實了基金行為研究報告的作者所揭示的相關問題具有某種根本性。

    胡立峰仔細研究了26家證券投資基金按新規定所公佈的2000年中報後發現,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上最大的問題,在於「報告期內新增及剔除的所有股票明細」。

    在各只基金的中報中,對此項的界定與解釋是(有的基金未解釋):本期新增股票包括股票期初為零、期末有餘額,買入賣出數量為報告期內累計買入賣出總量;本 期剔除的股票為期初有餘額、期末為零的股票或期初和期末都為零,但本報告期內有買賣的股票;買入賣出數量為報告期內累計買入賣出數量。顯然,各基金的「新 增與剔除股票」與持有人及市場想要的基金股票增減變動信息有很大區別。

    胡立峰舉出了非常方便的操作手法:如果一隻基金期初持有A股票1000萬股,報告期期末餘額1萬股,但在這次中報中卻不必披露累計買入賣出數量。因為這只 股票不屬於新增或者刪除的股票。「如果所有的基金都很『聰明',雖然大規模甚至完全出貨,但只要期末象徵性持有100股,就可以『逃避'信息披露,尤其是 關鍵性的重倉股可以『逃避'披露。」

    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據胡立峰介紹,基金裕陽就沒有披露風華高科、樂凱膠片、清華同方、電廣傳媒、東方鉭業、東大阿派在報告期內的累計成交量。 因為這6只個股期初、期末均有餘額,於是就可以不必披露了。而報告期間,風華高科有增發新股、樂凱膠片10轉增5、清華同方10轉增4、東大阿派10轉增 3,裕陽持股均有重大變動。這6只重倉股的市值高達12億元之多,期間可能創造了巨大的滾動成交量。

    按新《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雖然上述種種信息誤導行為沒有直接構成犯法,但至少涉嫌「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然而,證券市場中人在這方面很少感受到法制的威嚴,所以,政策總有對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超大現代涉市場不當行為遭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7/wNNDA2XzM2ODUwNw.html

\

昨日(9月26日),超大現代農業(控股)有限公司(00682,HK)因涉市場失當行為被查,午後停牌。

農業公司超大現代多年來始終受到如生產基地面積與報表所載不符、相比同行業公司毛利率奇高、多次融資卻很少分紅、多次更換獨立核數師等多方面質疑。此次超大現代因涉市場不當行為遭調查,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在資本市場引起轟動的「歐亞農業」。

記者實地探訪超大現代位於浙江臨海的基地時也發現,基地面積與公司年報所載或有差異。對於毛利率方面的質疑,臨海基地人士向記者解釋,公司高毛利率來源於內部高效的管理方式,但並未能解釋其他同類型企業為何無法取得相似毛利率。

涉市場不當行為

9月26日上午,超大現代暴跌26.67%,收於1.1港元。而記者發現,自4月底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累計下跌77.2%。

香 港特區政府隨後發布的消息稱,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已就超大現代所涉的市場不當行為展開調查。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系獨立機構,主要就影響整體市場的失當行為 包括內幕交易、虛假交易、操縱價格、披露關於受禁交易的資料、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以誘使進行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等進行調查,並加以裁處。

超大現代方面昨日發佈的公告稱,公司股份即日起暫停買賣,以待「發佈有關股價敏感的資料」。港交所發佈的通告則進一步介紹,與超大現代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品也將同時暫停買賣。

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發言人向當地電台介紹稱,已在9月6日就超大現代個案舉行了初步會議,但目前還沒有決定下次會議的日期,也不能確定相關的聆訊是否能在今年內完成。

根據早前香港《壹週刊》報導,超大現代部分基地實際面積與年報所列數字不符,如位於北京平谷的基地只有1000餘畝,但年報稱有5000畝;位於河北的基地實際只有幾千畝,但年報稱有6.35萬畝。此外,公司廠房設備不多、加工程序簡單、部分土地被荒廢。

超大現代於港交所發佈的公告稱,公司在北京有3塊長期租賃農地,總面積5000畝。超大現代稱,《壹週刊》記者僅參觀了其中一塊農地,並根據該租賃農地內員工的介紹,即得出北京生產基地只有1000畝的結論,並沒有考慮到另兩塊尚未探訪的租賃農地的面積。

超大現代稱,公司已「小心謹慎地」進行了審查,並做了初步調查,文章有關對公司位於福建、河北的生產基地規模所做的指控也並不屬實。此外,超大農業稱上述週刊記者所見的租賃農地上的機器,並非公司所擁有。

超大現代面臨7項質疑

超 大現代2000年上市,此後大舉擴張,營收、淨利潤大幅增長,淨資產從不足1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48億元,發展迅猛。公司在市場上也受到不少網友及 研究機構的質疑,主要有幾點:第一,毛利、淨利遠超同行。公司2005年到2010年,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分別達到近70%和50%(詳見表一)。如此高的 利潤已經遠超其同行。同業務的中國綠色食品(00904,HK)毛利率一直穩定在50%左右,遠低於超大現代的70%。

第二,毛利率出奇 「穩定」。如果說超大現代高企的毛利率顯得不同尋常,那麼其毛利率的穩定性更讓人不可思議。從2005年到2010年的6年時間裡,其毛利率分別為 67.40%、67.68%、68.48%、69.43%、67.75%、65.73%,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僅3.7個百分點。這種狀況完全與農業行業靠 天吃飯,極高的風險特徵不匹配。

第三,公司所得稅支出與業績不匹配。2010財年,超大現代營業收入高達69.64億元、淨利潤36.59億元,卻只需繳納稅收24萬元,稅率不足萬分之一。而在2005財年到2010財年的6年間,公司納稅總額僅2232.9萬元,佔其利潤總額的比例僅0.6%。

第 四,長期不合理的股利、籌資政策。在過去6年間,公司平均分紅率僅9.51%(詳見表二);同時回購股份的數量也很少。以2009~2010財年為例,公 司實現淨利潤36.59億元,分配股利1.3億元,其分紅率僅3.6%,而同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淨流出卻高達31.71億元。由於股價長期低迷,其總市值 常常低於股東權益 (淨資產),並且很多時候市盈率都不足5倍。這種情況下,公司仍頻繁通過增發新股或發可轉債進行權益融資(詳見表三)。

第 五,巨額資產難以核實。超大現代2010年財務報告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在13個省市建立了31個生產基地 (包括蔬菜基地、茶園和果園),總生產基地面積合計66.4萬畝。而公司的資產主要就是建立這些生產基地的土地預付租金、相應土地基礎建設以及土地上的生 物資產。截至2010年6月30日,這些資產超過150億元,接近總資產的70%。

但是對於這些位於13個省市建立的31個生產基地的具體信息,超大現代卻諱莫如深,所公佈的信息量極少。公司基地眾多,而一般的投資者,甚至是機構投資者也難以全部進行核實。奇怪的是超大多年來似乎也無意將信息公佈得更詳細,寧願長期被市場質疑。

第六,大股東郭浩不停減持。超大現代大股東郭浩本人近年多次配售舊股套現逾18億港元,使其持股量已由上市時的56%下降至19.23%(截至2010年年底)。

第七,頻繁更換審計機構。自2000年12月上市以來,超大現代已經更換了4個審計機構,並且更換時間多在年報公佈之前。公司在已經受到投資者對其財務造假質疑的情況下,仍然頻繁更換審計機構,這一點讓外界非常疑惑。

實地探訪浙江基地

針對超大現代的基地面積,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是的,超大現代在浙江就只有臨海這一個基地。」數名超大現代臨海基地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

根據超大現代2010/2011中期業績報表,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位於浙江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總面積為3500畝。超大現代提供的報表中,僅就各省份所佔之農地面積列出總數,並未列出各分支基地具體所佔畝數。

「超大現代向我們村租的地,應該是這裡最多的了,總共在500畝左右。」臨海市永豐鎮下塘園村書記洪方明告訴記者,「整個臨海加起來,比如沙灣村、望洋店等,總共也就1000多畝。」但此說法尚未得到超大現代方面證實。

「超 大現代每年向我們村裡付租金,每畝按600斤稻穀的市場價計,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費用。這個價格是5年變更一次,現在基本上是480元/畝,明年開始要漲 到780元/畝。」洪方明說,「村裡還是樂於把土地租給超大現代的。租金拿到後,部分會分給村民,每人50元。對村民來說,個人的土地超大現代是不要的, 一方面分散,東一塊西一塊很難集體耕作,另一方面排水等設施也很難統一安排。」

記者今年7月實地探訪臨海基地時發現,基地入口處豎有公司銘牌,大棚等設施也均已搭建完畢,但未見有種植西蘭花等作物。「正好是換季的時刻。」基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倉庫內,一批甜玉米正等待裝車。

不 過,基地負責人雷武沛告訴記者:「我們和周圍十幾個村,都簽訂了租賃協議,總面積有3000畝。產品主要是西蘭花和甜玉米等,操作模式上,是先接訂單再種 植,主要是外銷,佔據了70%的比重。」有基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了訂單再生產,一方面不會滯銷,一方面利潤率也有保障。」

[名詞解釋]

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

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由一名主席和兩名成員組成,其中主席一職需由法官或前法官擔任,並由行政長官根據終

審 法院首席法官所做建議委任,其他兩名成員則須是非公職人員,由行政長官委任。根據程序,當證監會或律政司司長等合理相信或懷疑已發生市場失當行為時,可向 財政司司長報告該事件,財政司司長如認為必要,可向市場不當行為審裁處提起啟動研訊程序。審裁處隨後則通過研訊程序,裁定市場失當行為是否發生、以及涉及 該失當行為的相關人等的身份等。審裁處可採取發出包括一定期限的從業禁令及證券交易禁令、罰款、承擔相關費用等措施,但不包括刑事處罰。


远洋地产被曝多项会计违规行为 少缴税3356万

http://www.zjscdb.com/detail.php?newsid=63047

 财政部网站11日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披露,远洋地产(03377,HK)、中信地产等房企被曝会计违规。其中,根据被披露的远洋地产会计违规行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对相关财报进行核实时发现,其会计违规或与公司土地增值税“躲猫猫”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问询远洋地产,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应。

  远洋被指多项会计违规

  财政部网站公告称,财政部驻北京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在检查中发现远洋地产2009年度财报存在相关会计违规行为:“该企业及下属单位存在资产 不实5374万元、收入不实7063万元、利润不实3.1亿元等会计违规问题,少缴各项税款3356万元。其中:该公司将部分自用房屋等成本分摊至已销售 房屋,少计存货1.47亿元;未计提土地增值税,少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28亿元;下属林达华夏公司为母公司借款提供担保8.5亿元未进行披露。”

  根据被披露的远洋地产会计违规行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对远洋地产相关财报进行核实时也发现了相应的“异常”现象。

  以土地增值税为例。远洋地产在2009年年报的税项部分介绍说,“随着毛利率下降,土地增值税于2009年亦下跌41%至2.48亿元”。据查,2008财年公司的土地增值税为4.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8财年,远洋地产的毛利总额为28.2亿元,2009年毛利总额为26.57亿元,同比仅下降6%;同 时,2009年毛利率比2008年仅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公司土地增值税则同比大降41%。毛利额同比下降6%、毛利率下降13个百分点与土地增值税同 比大降41%之间的悬殊过于“异常”,但远洋地产管理层对于土地增值税大幅下降的解释则归因于模糊的毛利率概念,称为“毛利率下降”所致。

  在远洋地产2010年年报的税项部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远洋地产当年的土地增值税为4.03亿元,同比增62.5%,且当年度土地 增值税占毛利的比例由2009年的9.3%上升到9.77%。而2010年的毛利总额同比增长率55%,毛利率与2009年同样为30%,同样,对于土地 增值税的急速上升,远洋地产管理层的解释由上一年模糊的 “毛利率下降”变成了“毛利总额的增加”。

  对于2010年土地增值税总额及在当年度毛利总额占比的上升,其中必然牵涉到众多因素,但有一个因素或许不可忽视。财政部在公告中说,“远洋地产有限公司已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调整会计账务,并补缴相关税款。”

  有知情人士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对于2009年度的相关税款问题,后来远洋地产已及时补缴了相关税款。

  去年年中,国家税务总局连续发文强调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作为一项税率较高的税种,土地增值税一向是房产调控的一项手段,其征收的严格程度将对 房企盈利水平产生极大影响。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曾对媒体表示,土地增值税会对房地产公司资金链产生影响,企业越晚清算越有好处。

  8.5亿元担保确未披露

  对于财政部公告中披露的远洋地产 “下属林达华夏公司为母公司借款提供担保8.5亿元未进行披露”一事,在远洋地产2009年年报中也得到了证实。

  远洋地产2009年年报 “财务担保与资产抵押”部分只披露了两笔担保事项,一笔为 “2009年12月31日,本集团就部分物业买家办妥按揭抵押登记前的按揭贷款向银行提供的担保总额为人民币18.12亿元”;另一笔为“于2009年 12月31日,本集团以部分土地使用权、发展中物业及投资物业等作为抵押,获得短期银行贷款 (包括长期贷款的即期部分)人民币14.18亿元和长期银行贷款人民币56.10亿元。”担保事项披露中并未见到财政部公告中的8.5亿元担保事宜。

  据记者调查,财政部公告中的“林达华夏公司”,全称为北京林达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远洋地产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旗下地产项目有远洋新干线、远洋公馆等。

  在财政部披露的公告会计违规的公司中,除了远洋地产外,另有中信地产等数家知名房企。

  不过公告同时显示,截至公告发布时,相关房企基本上已按照要求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并补缴了相关税款。


華潤的強盜行為-再次私有化鄭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lr.html

一年前,華潤燃氣曾報價14.73元私有化鄭燃,當時3928的每股淨資產7.9元,因為大家覺得估值太低,結果私有化失敗。

 

一年後的今天,在港股喋喋不休的情況下,3928也跟隨大盤一路殺跌,從去年底的17塊跌到了現在的10.1元,但鄭燃的業績一直在增長,目前每股淨資產達到了10.9元,PB低於1,PE跌到了3.8倍,ROE達到24%,股價明顯的低估。

 

3928股價低迷時,大股東華潤一點都不含糊,果然再次提出私有化,在淨資產增長3元的前提下,仍然報價14.73港元,只是加多一個換1.5股1193華潤燃氣的選擇權,1193的PB3倍多,PE16倍,估值相差了三四倍,很明顯華潤在趁火打劫。

 

華燃做為一個央企,手段一直很卑鄙下作,以前曾經搞過華潤水泥、華潤微電子等股,都是趁著市道差就私有化低估的好公司,市道好時又重新包裝上市圈錢,種種行為完全可以用老千來形容。

 

以今天的大市,雖然私有化給的對價很低,但溢價近50%對很多處於囚徒困境的小股東來說,見好就收可能是唯一的選擇,所以我覺得這次私有化還真不好說,關鍵還得看機構的態度,看能不能把價格提上去一點,另外,1193的誘導作用也是一個因素。

 

我曾在年初時買過3928,出報表後換股了,我不是不知道鄭燃好,明顯低估,而是沒耐心等,當時沒想過今年大盤會這麼跌,個股會這麼慘。後來3928跌到10元,我是很想買回來,但手中的票都很慘,沒的換,所以只能光看著。想來想去,投資最重要的還是確定性。

 

今天如果3928報價在13元左右,我覺得手中有錢的朋友可以出手,套利空間還是不錯的,可以持有到投票前再決定是否拋出。如果高於14元,就沒多少味道了。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