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人民幣拆款利率暴漲 炸開多年沉痾 虛火上升 中國首見金融警訊

2013-06-24  TWM  
 

 

六月六日,中國光大銀行與興業銀行六十億人民幣拆款違約事件,點燃了灌飽火藥的炸彈引信,銀行體系的資金流動性問題頓時炸開;這場風暴暫時雖能弭平,但或許也是中國金融市場的下一隻黑天鵝。

撰文‧乾隆來

端午節前,中國突然爆發資金緊縮的訊號,指標性的SHIBOR(銀行隔夜拆款利率)像火箭升空那樣暴升,先是在六月六日,傳出光大銀行向興業銀行拆借的六十億元人民幣短期借款,違約無法償還,雖然光大銀行事後補足缺口,整個銀行體系已經風聲鶴唳。次日,SHIBOR隔夜拆款利率飆升二.三一二%。

六月七日拆款利率突然飆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銀行負責資金調度的處長,接到中國央行(人民銀行)的通知,同步奔赴央行,商討是否在這個緊張時刻推出稱為SLO (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的市場調節操作。

傳言中國央行將藉著SLO向市場注入一千五百億人民幣的資金。央行與龍頭銀行召開處長會議結束後,每家銀行申報SLO的金額、利率也都講定了,但是一直拖到下午四點,各銀行卻接到通知,說央行決定不做SLO,資金需求孔急的中小型銀行像熱鍋那樣炸開,瘋狂在市場爭搶頭寸。

中國央行教訓過度放款

拒讓拆款利率回降

六月八日雖然是星期六,中國因為端午假期調整上班,傳言有二十幾家銀行遭遇資金拋補不足的流動性缺口。平日悠閒、中午完成交易就出門喝下午茶的銀行資金調度員們,在端午節連續四天長假之前,竟然像華爾街交易員那般忙到無法喝水,到處求爺爺、告奶奶追補資金缺口,交易量最大的一周拆款利率升到七.六○三%,而最敏感的隔夜拆款利率更飆升逼近一○%。

更令人大惑不解的是,銀行體系周轉困難的異象,在中國放完四天端午節長假之後,竟然沒有解決。

六月十三日周四上班日,拆款利率略有回跌,但是周五又往上躥升。超過一個禮拜無法解決銀行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讓股票市場有如驚弓之鳥。

六月十三日亞洲股市重挫,上海指數暴跌二.八三%,跌幅僅次於日本;六月十四日亞洲股市全線回升,上海與深圳卻只微幅回升了○.六%,已經是全亞洲最弱勢的中國股市,繼續向下探底。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人民幣流通餘額超越一百兆元,貨幣供給量高居全球第一的中國,不是資金氾濫、錢淹腳目嗎?央行不是一路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有,中國資本管制、央行一手掌控利率與匯率,怎麼會允許銀行爆發周轉危機,而且長達一個禮拜以上都無法滅火?這些難以解釋的異象,會是金融危機的前兆嗎?

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在八六○期《今周刊》的專欄分析指出,導致SHIBOR利率暴漲的最大原因,「恐怕是中國人民銀行所扮演的角色。」中國央行在「出事」之前的五月底,已經警示銀行體系存在流動性風險,但是到了六月初,大大小小的銀行仍然拚命放款,吃定央行不敢讓市場利率跳升的顧忌,不料央行吃了秤砣鐵了心,強迫他們用超高利率借貸調頭寸,而且持續十天不讓利率回降,狠狠教訓了過度衝刺放款的中小型銀行。

不過,陶冬也意有所指地說,這次SHIBOR暴漲的風波最終可以壓下,卻只是一個開始,因為中國央行的寬鬆政策已經開始變調,中國的流動性正在緩慢緊縮。

中國資金緊張的現象,實際上已經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從SHIBOR一周拆款利率可以看出,過去半年出現過四次逼近五%的飆升現象;五月二十日,還因為部分銀行缺錢告急,銀行拆借系統一度延遲二十分鐘才收盤。而且,同業拆款市場報價的是十八家龍頭銀行(詳見SHIBOR小檔案),每家龍頭銀行都有數十家中小型銀行往來拆借,十八家龍頭銀行彼此之間也相互拆借拋補,一旦利率飆升,甚至拆借違約,都會造成難以掌控的銀行體系連鎖系統風險,非同小可。

李克強在三月正式接任國務院總理之後,緊抓「穩增長」的政策方向(重點在穩,不在增長),端出各種「消除泡沫」的政策陸續出爐,不再放任銀行胡亂新增放款、強力壓制暴增的理財型商品,但是銀行仍然拚命踩油門往前衝,銀行體系的上下震盪,也就越來越劇烈。六月六日發生的光大銀行與興業銀行六十億元拆款違約事件,點燃了灌飽火藥的炸彈引信,銀行周轉困難的問題,頓時炸開。

中國銀行體系的火藥庫,可以歸納為四種火藥桶,第一桶是虛假外貿套匯;第二桶是法規造成的季節性緊縮;第三是幾近失控的影子銀行與理財型商品;而第四桶則是火藥最充足,也是最難以掌控的地方債務危機。

今年四月十七日,中國財經報紙《二十一世紀經濟導報》報導了「廣東省外貿第一季異常增長三七%,游資藉虛假外貿入境套利」,踢爆因為美國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釋出的巨額熱錢,藉著高報出口價格,或者同一商品重複出口再進口等虛假貿易行為,實質兌換人民幣,套取低息美元與高息人民幣之間的利差。

新任商務部長上任

試圖趕走巨額套利熱錢

熱錢搞的「假外貿、真套匯」,原本就是老招,特別是人民幣匯價幾乎固定,匯兌風險極低,人民幣與美元又存在巨大利差的情況下,熱錢藉著虛假外貿交易進入套利,根本就是天經地義的操作。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去年十月開始進行第三波QE後,熱錢就不斷湧入中國,但中國國務院因總理與部長換屆,沒有展開實質因應動作,直到今年三月新任商務部長就任後,才開始真正打擊熱錢。

打擊熱錢的目標,鎖定了廣東省的銀行,因為中國商務部估算發現,今年一到四月,藉著虛假貿易進入的熱錢,金額高達七五○億美元(約四千六百億人民幣),換算新台幣高達二兆一千多億元!

商務部認為「香港—深圳」的貿易管道是熱錢套利的頭號戰犯,今年前四月,中國與香港的貿易額一下子暴增六六%;另外,今年第一季中國出口增加一八.四%、進口增加八.四%,但是如果把深圳剔除,出口年增率立刻下滑至一○%,進口甚至衰退。

商務部發出警告後,外匯管理局就要求廣東省內的銀行,特別嚴審外貿進出口單據,收縮貿易融資,至於華東、華北地區的銀行,也收到同樣的指示,擠掉熱錢的泡沫。

當然,中國政府趕走熱錢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過去中國享有巨額的外資直接投資淨流入,今年卻消失了。

中國今年前四個月,外資直接投資金額為三八四億美元,年增率剩下一%,但是同時期中國企業卻對外投資了二九五億美元,直接投資的淨額剩下不到一百億美元。從去年十月至今的七個月內,外商直接投資只有兩個月是正成長,其餘均呈現負成長,中國的銀行一邊要擠走熱錢,另一邊新增外資的動能又日益衰退,兩相夾擊,緊縮壓力大增。

除了擠掉熱錢之外,外匯管理局也要求商業銀行在六月底之前必須提高外匯存放比,這個部分造成了約二千億人民幣的緊縮效應。這個政策方向沒錯,但是銀行為此頭寸調得雞飛狗跳。

外匯存款發生兩千億人民幣的緊縮,只是六月底「制度性緊縮」的現象之一。人民幣的存款準備金,依照新規定在六月底前,整體銀行加總也必須增提八百億至一千億人民幣。還有,六月底是會計半年報的結算日,各種制度的期限、貸款借新還舊,加上銀行、上市公司與政府半年報表的粉飾,使得每年六月底,銀行都出現貸款餘額大幅增長、銀行資金需求大增的季節性現象。

為了衝刺報表及因應政府新規定,四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建設、農業)在六月一日至十日,短短十天內就暴增了二一七○億人民幣的新增放款,增加金額超過五月總數,銀行快速衝刺放款,造成強大的資金需求,但是存款卻反向減少,四大銀行存款減少了一四百億人民幣。資金充沛的四大銀行已經如此,再下來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地方城市銀行,困難可想而知。

銀行狂賣理財商品

一至五月暴增一萬六千多項第三桶火藥更令人怵目驚心,這幾年民間借款利率飆升,銀行左手貸放高利給資金需求者,右手則將這些高風險的貸款,包裝成「理財商品」賣給客戶。今年一到五月,中國大大小小的商業銀行總共發行了一萬六千五百六十三項個人理財產品,比去年同期暴增了二六%;而且,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拚命衝刺銷售這類商品,發行了將近五千項的理財商品,總數已經超越工商銀行等一級國有銀行。

中國這些銀行胡亂包裝的理財商品,存在大量灰色操作,歐美各大銀行的研究報告,則更直接評價這與當年造成金融海嘯的結構債如出一轍。

三月二十七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拉高監管門檻,試圖整理亂象。新規定並沒有減緩理財商品的暴增,但短期內卻出現各銀行為因應銀監會要求,提前準備頭寸,減少彼此資金借貸,升高流動性需求的現象。

第四桶火藥庫的爆炸威力最強,也最令人擔憂。中國審計署在六月十日公布,去年底全國三十六個省、直轄市等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總額為三兆八四七五億人民幣。總額將近四兆人民幣(約新台幣十九兆元)的地方政府債只是表面。審計署說,地方政府通過信託BOT,甚至利用違規集資等方式做變相融資,使得查帳不易,隱含新的風險,另外一部分地方政府則存在違規擔保、違規融資、改變債務資金用途等問題。

拿信託胡亂圈錢

地方債務危機持續升溫

地方政府發債之外,還大量利用城市投資公司發行債券(簡稱城投債),進行新區開發等基礎建設投資,二○一二年,各級政府總計全年發行了一.二七兆人民幣(約新台幣六兆元)的新債,一二年底城投債務餘額達到兩兆五千億人民幣,超過新台幣十二兆元。

除城投債外,地方政府還有透過各地信託公司發行的「基建信託」。至今年三月底,直接與各級地方政府相關的基建信託業務餘額為六五四八億人民幣,年增率高達一六○%,各級地方政府需錢孔急,連信託這種周邊管道都拿來瘋狂圈錢。

地方政府財政惡化,甚至爆發逾期債務,中大型銀行對於地方政府進行融資緊縮,地方政府只好轉向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借貸,或者透過信託等周邊管道融資,但是央行卻收緊這些中小型銀行的資金管道,地方債務危機的火藥桶,所產生的危機正持續升溫當中。

銀行獲利創下歷史新高,股價卻反向跌入谷底,中大型銀行本益比都跌到剩下五、六倍的歷史新低,加上熱錢亂竄、理財商品亂賣、地方政府財政惡化等警訊,系統風險日益升高,逼迫中國政府出手壓制亂象。正如同陶冬的預言,六月SHIBOR飆漲的利率終將被壓制,不過這只是開始而已。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認識SHIBOR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簡稱SHIBOR)是中國銀行體系短期資金的指標利率,利率高低反映銀行體系資金鬆緊。

在人民銀行管控下,目前只有18家龍頭銀行獲准參加這個同業拆借市場,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四大國有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郵儲銀行,以及交通、招商、光大、興業等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另外再加上匯豐中國、渣打兩家外資銀行。其餘無法參加的中小型銀行,則透過各自關係向這18家「基準利率報價銀行」再行拆借周轉。

SHIBOR利率是一個平均利率,每天一個價。由全國同業拆款中心根據18家銀行每天上午的報價,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報價,其餘14家報價利率的平均值。因此,以6月8日隔夜拆款利率上揚至9.581%,意味著當天部分資金緊俏的銀行,被迫以10%的利率拆借隔夜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3

32年首見!港幣匯率恐脫鉤美元


2015-09-07  TCW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歷史甚少重複,但旋律總是似曾相識。」受到人民幣八月劇貶影響,全球新興市場貨幣全面走跌,而向來穩如泰山的港幣,現在也遭到匯市空頭布局打壓,甚至傳出將重演一九九八年八月,香港崩盤戲碼。

新興市場放棄固定匯率美升息,將打趴香港經濟

為什麼突然港幣被點名?

導火線是數個新興市場央行放棄固定匯率,像是越南政府央行在八月十九日率先將官方參考匯率下調一個百分點,並允許其貨幣漲跌幅擴大到三%,導致越南盾大貶,而越南股市隨後幾天也創八個月來新低,單日跌幅更創十五個半月來最大。

接下來中亞國家哈薩克也在八月二十日突然宣布取消匯率波動管制,該國貨幣隨即兌美元暴貶超過兩成,創一九九四年來最低,整個劇情猶如重演一九九七年泰銖遭投機客空襲後,泰國放棄捍衛匯率情景。

而當年的香港,是繼東南亞之後,另一個遭到索羅斯(George Soros)等國際金融大鱷襲擊的經濟體,這次也可能不例外。近來,在外資撤出衝擊下,港幣一個月期的隱含波動率(編按:市場對指數未來波動程度的看法, 數值越大,表示波動越大)刷下十年來新高,港幣一年期遠期匯率近期出現暴跌行情,創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以來最大跌幅。空方看準的就是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以下簡稱聯匯制)將失效。

所謂聯匯制,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港幣以一美元兌七?八元進行掛鉤,並以七?七五到七?八五元之間做為漲跌範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形容,聯匯制是香 港經濟的「定海神針」。不過,這說法在這波市場恐慌中沒獲得理性支持,因為連號稱全球最安全的央行瑞士銀行(SNB),都已被市場打敗。

今年一月十五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實行三年多的一歐元兌一?二瑞郎的固定匯率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當初瑞士央行也是為了維持競爭力,刻意用固定匯率兌換,但當歐元快速貶值到一?一兌一美元附近時,等於直接推升了瑞郎,嚴重打擊瑞士的經濟。

同樣的,由於香港實施緊釘美元的聯匯制,因此港幣整體走向與美元是保持一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相當於香港貨幣政策緊跟著美國聯準會動向,即使兩地經濟情況不同步也是如此。

但當與香港經濟貿易十分緊密的中國經濟大幅放緩,使得香港零售和觀光業大受衝擊之際,如果美國在第四季進行近十年來首次升息,一旦港幣聯匯不脫鉤,那麼等於香港間接跟著美國升息,將把香港經濟更打趴到地上。

維持聯匯制受質疑外資建議:或改釘人民幣

更嚴格來說,在經濟失速的困境中,如果中國人行不提前貶值的話,將讓人民幣跟美元有極高黏著性,當美國升息,中國也等於無形中被迫縮緊貨幣政策,如此一來,中國人行今年以來數次降準、降息等於失去功效,因此中國人行才下調中間價,但此舉卻直接傷到香港。

不少外資都是持此看法,法國巴黎銀行對此表示,香港在中國經濟放緩與美國升息的雙重打擊之下,聯匯制存在的必要性該被檢討,美國券商布朗兄弟哈裡曼 (Brown Brothers Harriman)駐倫敦的新興市場外匯策略師索拉特(Ilan Solot)認為,港幣與美元脫鉤只是遲早的事。

知名投資人「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更表示,若人民幣持續走跌,與美元掛鉤的港幣將深受其害。

換言之,此刻香港正遭到中美經濟夾擊,如同處在冰火五重天(美國加熱、中國漸冷)中,從基本面看,中國對香港經濟變成向下拉力,若從金融利差看,現行聯匯制遇到美國升息時,反倒讓香港資金成本加重,對獲利衰退企業再打一巴掌。

香港股市表現似乎端倪已現,今年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股價平均跌兩成八,為全球主要股市中的最大跌幅。但最壞的日子還沒結束,外資花旗認為,港幣是否脫 鉤美元的關鍵,在於中國政府是否願意改變這已實行三十二年之久的匯率政策,更殘酷的經濟現實是,中國和香港金管高層可能得再思考,為了香港經濟長期發展, 是否該將聯匯制改成釘住人民幣,否則一個趨貶的人民幣面對一個相對強勢的港幣,在沒有強勁基本面支撐下,將導致香港虛有其表,只會吸引更多避險基金進場放 空套利。

一九九八年當時,國際投機客的策略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攻擊港幣,暗地裡放空恒生指數期貨,利用港府以高利率保衛港幣時,造成股價下跌以獲取放空利潤。

最教人擔心的是,若港府自恃外匯存底等官方資金足以對抗國際套利大軍,試圖將戰線拉長,時間越久對香港越不利,萬一新興市場因為美國升息,明年起腳步加快,資金外流潮擴大,港幣、港股後市恐凶多吉少。

港幣空頭最大信心就是連中國人行都已經讓步,下調人民幣中間價,並且允許改參考市場每日成交價,那麼香港有什麼理由死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92

富士康2016年收入同比下滑2.81% 為上市來首見

1月11日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iPhone主要組裝廠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周二公布了1991年上市以來首次年度銷售額下滑,因其最大客戶蘋果公司的需求溫和,且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鴻海精密更為人所知的子公司名稱是富士康科技集團。

富士康公布,2016年收入為新臺幣4.356萬億元(合1,363.8億美元),同比下滑2.81%。該公司去年12月份收入則同比增長9.76%,至新臺幣4,496.3億元,受益於臨近中國農歷新年的訂單以及需求相對強勁的5.5英寸iPhone 7 Plus提振。

富士康的對手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公布,去年12月份收入同比下滑27.43%,至新臺幣840億元。和碩主要負責組裝iPhone 7。

富士康首見年度銷售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因於蘋果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收入下滑。蘋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戶,為該公司帶來逾50%收入。

根據Yuanta投資咨詢公司區域研究部主管Vincent Chen的說法,2016年iPhone的出貨量減少到2.07億,而在2015年出貨量高達2.36億。

“預計在2017年,我們認為富士康的收入可能增長5%至10%。”Chen說,今年的增長動力將來自對下一代iPhone更健康的需求和PC市場的溫和反彈。據他估計,2017年iPhone的出貨量可能會增加到約2.21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16

白石角官地流標 3年來首見

1 : GS(14)@2014-03-13 10:16:0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13/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政府一方面積極壓抑樓價,但另一方面卻不肯賤賣土地,令上周截標的大埔白石角科進路地皮,最終流標。此為政府於2010年底重新以招標形式賣地以來,首次流標;亦是繼2010年9月,柴灣連城道地皮流拍後,3年半以來有官地未能售出。據悉,今次出價最高的發展商,投標價較市場預期下限低約兩成,換言之,每方呎樓面地價僅約4000元水平,比2007年區內最平的地價還要低。


上述白石角科進路地皮,可建樓面約71.58 萬方呎,為近年少數的不限量、不限呎地皮。項目於上周五截標,雖然當時合共錄得7份標書,入標發展商包括長實(0001)、新地(0016)、新世界(0017)等龍頭發展商,另信置(0083)、會德豐(0020)、百利保(0617)及富豪酒店(0078)、鷹君(0041)亦有入標競逐。不過,地政總署昨日公布,因標價未達到政府就該土地所定的底價,有關項目最終流標收場。

據了解,是次白石角地皮的招標期間,市場估價地皮呎價由5000元至7000元不等,政府的底價則相當接近市場的最低估價,即約5000元一呎;但入標者中,開出最高標價的金額,仍與政府的底價相差了20%,換言之,最高標價者入標價只是約4000元一呎,最低標價更與最高者有一段距離。

資料顯示,信置等財團於07年起先後在區內連掃5幅地皮,其中以不享海景的天賦海灣2期地盤最平,每方呎樓面地價4668元,海景地價更達每方呎7000元以上;今次發展商的出價,較2007年還要低。

政府:不會賤賣土地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白石角一帶的規劃宜作私人住宅發展,故傾向將流標的土地續以私人住宅地,在適當時機再推。政府只會按市價賣地,不會賤賣土地。至於會否影響推地的目標,消息人士指出,除政府賣地外,亦會促請市建局和港鐵公司(0066)積極推地,另亦會考慮推出更多中小型地皮。

會德豐:發展商不能負擔底價

有份入標的會德豐地產副主席梁志堅指出,項目獲7個發展商入標,相信各大發展商出價前已考慮到建築費成本及利潤,但項目最終依然流標,反映政府的底價非發展商能負擔。

新世界執董兼聯席總經理陳觀展稱,政府多次出招壓樓價,但建築成本不斷上漲,發展商的毛利率正在萎縮,發展商最終都要計算成本,若利潤不足,根本沒有投地的商業動力,唯一可行就是政府願意調低地價。

明報記者 林尚民、李宛婷
2 : GS(14)@2014-03-13 10:16:3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13/news/ea_eaa2.htm



建築費升 樓價看跌 發展商低價博「執雞」


2014年3月13日





【明報專訊】繼港鐵天榮站項目後,大埔白石角地皮昨日亦宣布流標,有業界歸咎建築成本過高,令發展商「計唔掂數」,而在辣招下,發展商均看淡未來樓價走勢,以低價投地,實行「執死雞」策略。


據了解,政府內部分析,昨日同一天有兩幅地開標,其中西貢地的成績不俗,中小型發展商投標相當進取,但白石角則主要是大財團入標,最後不到價入標,而同一時間,他們近月亦有象加快散貨,顯示大型地產商看淡樓市,並以「執死雞」心態買地。

事實上,近期不少本地發展商都成功「執死雞」,如上月由南豐投得的一幅屯門震寰路與良德街交界地皮,當時成交價僅約4.56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低見2139元,除較市場預期下限逾兩成外,更是2012年來屯門官地每呎樓面地價的新低。不過,南豐董事總經理蔡宏興曾指出,建築工人薪金、原材料價格近年一直處於升軌,估計年底有機會進一步推高至每方呎約4300至4400 元。換言之,項目建築費隨時較地價高出一倍。蔡宏興亦表明,計及通脹因素,屆時相信亦不會「賣平」。

學者:非地皮質素問題

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今次流標的白石角地,除恒地(0012)外,其餘三大龍頭發展商都有入標,反映市場普遍都看淡未來樓價,而不敢以高價投地;關續稱,雖然該地位於新界,但臨海地流標的情少,意味並非質素問題,相信今年將會再有地皮流標。

中原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稱,若政府不調整地價以配合疲弱的市,相信流標情將持續發生,並以新界地皮為主,屆時要達至政府去年訂下1.8萬個單位供應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98

神奇眼鏡失明媽咪首見親生B

1 : GS(14)@2015-01-26 08:24:53





加拿大一名失明媽媽誕下兒子後,在一副助視眼鏡的幫助下「開眼」看到初生兒子的模樣,場面激動又感人。29歲的貝茲(Kathy Beitz)患有斯特格氏病,在法律上被定為失明人士。eSight眼鏡可以協助並非全盲的人士,可以看到周圍的世界。貝茲才剛分娩完,就急不及待要看愛兒,抱著愛兒一刻,貝茲不禁大叫「我的天」,連連說愛兒腳趾長得似丈夫,嘴唇則似自己。貝茲看了又看,滿足地高呼:「我覺得他長得似我倆!」貝茲表示,第一次看到的嬰兒就是自己寶寶,感到非常激動。又說單是看到丈夫抱著愛兒的模樣,已令她感到非常美好。貝茲姊妹患有同樣疾病,她目前正發起籌款,希望更多人可透過makeblindnesshistory.com,取得這副昂貴的眼鏡來重獲視力。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26/190169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23

安碩A50離奇大折讓12%持續跑輸A股 首見連續8個月低水

1 : GS(14)@2015-07-23 01:54:11

【本報訊】資金熱炒的安碩A50(2823)離奇大折讓!內地股市昨再彈0.6%重上四千關,一眾A股ETF(指數買賣基金)跟勢走高之際,昨日成交最大的安碩A50,卻逆市下跌1.1%,股價相對每股資產淨值(NAV)再擴大至11.69%,為本月初股災後新低,並已連續八個月出現折讓,為史上最長折讓浪。記者:林靜


市場揣測安碩A50大折讓基於非全實物持股的弱點,估計在波動市下,中短線亦難重回溢價水平。安碩A50已連續三個交易日跑輸其追蹤的富時A50指數,累計今年升幅僅1.2%,A50指數卻升7.7%,追蹤同一指數的南方A50(2822)亦未見大誤差,相對滬綜指今年勁飆24.2%,更是差天共地。股價持續大跑輸,觸發安碩A50折讓幅度持續擴大至11.69%,倘撇除股災日的15.73%後,為2007年以來最大;累計去年11月至今的連續八個月折讓潮,較2007年的五個月還要長。



■內地股市昨重上四千關,成交最大的安碩A50卻逆市跌1%。



非全實物持股被唾棄

iShares早前曾解釋指,安碩A50的大折讓,是源自A股大幅波動下,市場對沖需求增大,集團昨在截稿前仍未回覆本報查詢,惟市場相信,導致大折讓出現還有另外三個因素。首先,安碩A50為合成ETF,基金實物投資比例最多10%,其餘為衍生產品,相對南方A50及華夏滬深300(3188)均全實物持股,意味前者追蹤誤差或較大(見另文);有指在雷曼事件後發行商為降低風險,與多間不同投行建立合成品合約,但亦因此牽涉較高交易成本及交易對手風險,在近期波動市中,容易成為被唾棄對象。另一方面,安碩A50大折讓自去年11月17日起,正正是滬港通開車之時,投資A股方法更多元化,令A股ETF出現撤資潮,當中尤以非全實物持股的安碩A50吸引力最低。安碩A50自滬港通開車後,累計已有約500億元資金撤離,目前基金單位規模已縮減至2010年初、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基金:短線難大幅反彈

中投傲揚精選基金經理溫鋼城表示,安碩A50的的非全實物持股,牽涉交易成本及追蹤誤差風險均大,是令基金卻步的重要原因,在內地股市波動下,旗下基金只持有南方A50,「有得揀都寧願揀實物」。不過他提醒指,當內地市況再重拾信心時,最大折讓的安碩A50,或成為反彈力最大的A股ETF,惟相信短線難以見到。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亦指,目前A股4000關受阻並有信心危機,買貨意欲不大,安碩A50折讓要收窄仍有難度。另外,雖然南方A50及華夏滬深300昨雖然分別有0.1%及0.4%升幅,但較NAV亦折讓0.7%及1.6%,單日更分別巨額走資4.9億及1億元,累計南方A50在滬港通後已有近300億元撤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22/19227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79

新濠影匯無貴賓廳 澳門賭場首見

1 : GS(14)@2015-10-22 02:03:3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1/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澳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晚在當地接受訪問時指,澳門希望針對性發展非博彩元素,故首次明言將開業的新濠影匯沒有中介人和貴賓廳業務。而澳門金融管理局也公布,受博彩行業跌勢加劇影響,澳門第二季博彩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降至64.7%,是6年以來最低。

據梁維特所說,新濠博亞下周二開業的新濠影匯項目,將成為當地首個不設貴賓廳的大型賭場。他指,政府對銀河二期及新濠影匯最近批出的賭䒷,均全部設在中場,主要考慮是否有加入非博彩元素及帶動中小企而定,亦沒有超出政府規定每年賭䒷數目3%的規範。新濠影匯獲批250張賭䒷中有200張即時生效,另50張明年1月1日生效;而銀河二期獲批的100張賭䒷中,有50張即時生效,其餘亦在明年1月1日生效。他期望博彩企業可扶助當地中小企及發展家庭娛樂。

賭收佔GDP比例 6年最低

在澳門政府落實批出賭䒷分配後,新濠影匯擬主動與其優先信貸之放款人就賭䒷的分配數量商討修訂相關貸款文件中的條款。此前,根據該公司於5月下旬發出的首季新濠影匯財務公司季度報告所指,若未能夠獲政府發出400張賭䒷的話,有可能對營運、財務及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其在8月份時已指,已尋求法律及投資銀行協助,在遇到獲批賭䒷數目不足時制定應變方案。

另澳門公布,博彩行業跌勢加劇影響,當地第二季博彩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降至64.7%,為6年以來最低。而在入境旅客按季下跌3.3%至只有734.4萬人次下,連帶與非博彩環節有關的旅客消費,總消費也見下跌,會展活動就算在期內增加54項,達到224項高水平,與會及入場人次也跌21.7%,只有40.49萬人次。

此外,澳門傳媒引述博彩中介人協會會長郭志忠指,他們會於本周與監管當局,討論如何處理好帳目問題。奧瑪仕(0959)持股24.8%權益的博彩公司希臘神話所經營之琑仔王府飯店,於周一當日有30名職工拉橫額抗議欠薪,受影響者包括賭場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14

18年來首見意外感應光纖被撞斷 青馬大橋全封

1 : GS(14)@2015-10-24 12:59:47

■【汲水門大橋】汲水門大橋昨晚疑受一艘躉船碰撞,致防震警號響起,須封閉青馬大橋等幹道作緊急檢查。楊柏賢攝



【本報訊】青嶼幹線發生通車18年來最嚴重的交通癱瘓事故,一艘躉船昨晚駛經汲水門大橋時懷疑與大橋碰撞,導致大橋感應器兩條光纖斷掉,響起防震警號,須緊急檢查。受事件影響,青馬大橋上下層行車線、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一度封閉。其間青嶼幹線塞滿車輛,交通完全癱瘓達兩小時,不僅市民有家歸不得,來往機場更無路可通,大批旅客被迫要去中環搭船往愉景灣及梅窩,再往機場,場面混亂。記者:徐雲庭 溫文學 溫瑞麟 張家豪 司徒韋桐


昨晚7時40分,青馬管理公司通知,青嶼幹線汲水門大橋需要緊急檢查,青馬大橋上下層行車線、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封閉。消息指,疑有船隻碰撞汲水門大橋,運輸署接獲防震警號響起通報,警方亦到場調查,一度派出水警輪在附近兜截,但未有發現。《蘋果》記者於汀九望向汲水門大橋方向,見有海事處船隻在海面巡邏,並用大光燈射向橋躉檢查。


■工程人員(箭嘴示)昨晚在汲水門大橋橋底檢查,尋找警號響起原因。

封路兩小時後通車

現場青嶼幹線於1997年5月通車,是香港8號幹線的一部份,連接大嶼山及青衣島,也是目前唯一連接大嶼山和香港其他地區之陸路通道,由青馬大橋、馬灣高架道路及汲水門大橋組成,幹線全長3.5公里。今次封橋事故是歷來最嚴重事故,受事件影響,現場交通完全癱瘓,機場出九龍方向,龍尾一度至小蠔灣;入機場方向,龍尾則至壹號貨櫃碼頭。而長青隧道需要間歇性封閉,汀九橋去機場方向,龍尾一度遠至汀九橋面。青馬收費亭往九龍塞爆,更有司機落車鼓譟。由於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鐵路服務暫停,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亦中斷。由於汲水門橋路面亦封閉,港鐵未能安排接駁巴士行走青衣至東涌,接載受影響乘客。有乘客與職員理論,不滿港鐵安排,指「錢就識收」。


【青衣站】■港鐵機場快綫封閉,昨晚10時青衣站往機場方向月台仍擠滿人群。溫瑞麟攝


事故期間,機場亦貼出告示指:「受青馬橋懷疑受到船隻撞到橋身影響,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來回程全線封閉,交通全面受阻。」也有準備外遊和離港旅客未能如期登機,有網民在網上獻計,建議可以由中環乘船前往梅窩,再轉乘陸路交通到機場;亦有建議先由中環乘船到愉景灣,再轉乘巴士到機場。有艇戶亦希望伺機大做生意,於網上推出快艇服務,聲稱可為趕往機場的乘客提供服務;惟專頁上載圖片及電話後,青馬大橋及機場快線已恢復通車。事故發生兩小時後,至晚上9時56分,青馬管理公司通知汲水門橋作出之緊急檢查已完成,青馬大橋恢復行車,機場快綫及東涌綫列車服務,及市區預辦登機服務逐步回復正常。




梁特今早開會跟進

現場消息稱,警方在汲水門大橋對開海面調查,發現兩座橋躉並無嚴重損毀,不過有目擊者向警方稱,在防震警號響起時,有船隻正在大橋旁,稍後駛離現場。路政署署長劉家強表示,汲水門大橋裝有感應器,量度大橋的擺動情況,事發時感應器的兩條光纖斷掉,顯示大橋有不尋常擺動,於是需要作出檢查。他指事件中署方派員到大橋內部檢查,但看不到大橋出現結構性損毀。據報事發時有一艘船經過大橋,船上有很高的物體,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早會主持跨部門會議跟進事件。劉家強續稱今日會派員到大橋找尋遭碰撞的位置,或需要作出修補,至於是否向涉事船公司追究,他表示現時掌握的資料仍屬初步,須作出跟進。



汲水門大橋疑被撞致封橋經過

【7:30pm】一艘躉船疑曾撞向汲水門大橋,大橋防震警號響起,青馬管理公司為安全起見封閉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7:40pm】港鐵收到青馬管理公司通知,汲水門大橋需進行檢查,要求港鐵列車不要駛經該橋,來往青嶼幹線和機場的鐵路服務暫停【約7:50pm】青嶼幹線交通完全癱瘓,機場出九龍及九龍向大嶼山方向,車龍分別塞至小蠔灣及貨櫃碼頭,汀九橋亦嚴重擠塞【約8:00pm】水警輪到場調查,追查肇事躉船【9:56pm】青嶼幹線、機場快綫及東涌綫逐步恢復通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4/193459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63

資金撤出股市 湧入債市避險環球爆恐慌 日債息首見負數

1 : GS(14)@2016-02-10 13:33:44

■日本10年期國債受日股急挫帶動下,歷史性首現負利率。 路透社



【本報綜合報道】環球大冧市令避險情緒高漲,資金瘋狂流出股市、湧入債市!被視為避險天堂(Safe Haven)的日本,其10年期國債受日股急挫帶動下,歷史性首次負利率,最低曾見負0.085厘,屬「恐慌性水平」。日圓一度強見每美元兌114.21元,即每百日圓兌約6.8港元。


美國財政部國債孳息亦因避險資金湧入而下挫,在亞洲交易時段,美國5年期國債孳息跌至約1.1112厘水平,屬2013年6月以來新低,當時是因為美國聯儲局擬退出量寬、減少買債規模(Tapering)所致;10年期國債孳息昨亦曾跌穿1.7厘。



最低曾見負0.085厘

日本10年期國債孳息走勢方面,昨首度觸及0厘後,最低曾跌見負0.085厘,成為G7國家中首個案例,除了是因為日本股市昨急瀉近千點、資金有避險考慮外,亦乘日本央行上月推行日圓負利率(即超額儲備金將收取0.1厘行政費)之勢;而債息下跌意味債價上升,不少投資者在負息率下獲得利潤。上周德銀早已預視,日本10年期國債孳息會在負0.05厘至0.15厘浮動,有市場人士更揚言,今年底前日債息會跌至負0.25厘。位於東京的經濟諮詢機構Japan Macro Advisors首席經濟師Takuji Okubo表示,市場已經在預期日央行在今年底前,會將銀行利率削至負0.3厘。一如歐元區國家,日本短期國債孳息率早已經是負數,不過10年期國債見負孳息率則相當罕有,已發展國家如瑞士10年期國債孳息率為負0.35厘,惟債券市場遠較日本為細。據Nikkei Asian Review報道指,現時七成日債均已經是負利率。
CNBC引述一外滙市場策略師指,資金湧入日本債市,並不純粹是避險考慮,主要是因為市場賭日央行不久將會推出更多寬鬆措施,使銀行存款利率推至更低水平。





日圓一度升至6.8算

從日圓走勢可知其一二,日央行上月29日宣佈施行負利率時,日圓當日曾弱至每美元兌121.87日圓,惟昨基金拆倉、重新買入日圓避險下,日圓曾高見每美元兌114.21日圓水平,屬2014年11月以來接近15個月新高;每百日圓曾兌約6.8港元。截至昨晚6時半為止則見每美元兌115.35日圓,反映每百日圓兌約6.75港元。野村高級策略師Charles St-Arnaud表示,投資者仍然相信日本負利率屬必要的政策,不過亦開始懷疑政策有效性,以及對市場帶來的影響有多少,故此再度沽美元買日圓。
BMO銀行策略師Stephen Gallo相信,日圓滙價將會在去風險(Risk-off)周期下續升值,只要在情況未有轉變下,呼籲投資者千萬不要逆其道而行。日圓大幅轉強,日本政府未必樂見,因為日圓走強將會令日本企業出口競爭力大大削弱,從而阻礙企業盈利增長力度。而且日本財務省早前公佈2015年國際收支初值中,外國遊客在日消費,減去日本人海外消費後,得出1.12萬億日圓「旅遊順差」,惟若果在升值趨勢重現,將會減低外國旅客赴日興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0/194854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