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報表胡言亂語(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yqqu.html
2005利君國際,相比較2348東瑞製藥的轉型基本成功以及8058強大的執行力下靠擦邊球和多樣化產品線的成功而言,2005最真實的反映了普藥企業 在新政下的悲慘。公司大力投入的輸液由於降價因素毛利率大跌,抗生素更是崩盤式的趨勢。而2005本身算是個質地不錯的普藥企業了。是否危中有機還要再觀 察。


2348東瑞製藥,看似一般的業績下(倒退12%)隱藏著公司轉型的成功,成藥的分類業績增長了46%,而今年受到重大打擊的中間體業績倒退近40%。一 如既往的近40%的分紅,10PE左右的股價,如果專科藥能持續成功,還是很值得關注的。畢竟其主要收入的高血壓類藥空間巨大且沒有太強勁的對手,公司執 行能力可靠。


573稻香控股,一直享有著香港餐飲股較高的估值,主營還算穩定,不過今年的業績除了增長正常的緩慢外,成本和人工上升對公司影響較大,抵消了公司物流中心開張帶來的正面影響,再加上異地擴張帶來的不確定性,目前的估值可能偏高了。


1099國藥控股,企業的發展階段非常重要,國藥如願的達到了營業額上億,營收增長47%,利潤29%,千億並且是領導者的國藥無疑會越來越強大,但這兩年股東的回報並不好。把過高的期望給一個已經非常強大,穩健發展中的企業,往往企業發展的很好,投資者回報寥寥。

238長興國際,也是做男裝的,和中國利朗32%的銷售增長和48.8%的盈利增長相比,238則分別為26.2%,24.2%,長興的息率更高一點,存 貨情況更嚴重一點,但在回報股東上,高分紅和回購都用了。考慮了今年稅率升高的影響,它的盈利增長實際更好一些,還是值得關注的。(疑似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6

看報表胡言亂語(7) 自強不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yvj3.html

1388安莉芳控股,行業優秀(消費品,遠低於美國的滲透率和消費量),行業地位第一(公司宣傳,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較往年不算快的增長相比,今年增 長25.57%(營收)和26.25%(利潤),毛利率和淨利潤均輕微上升。有點低於我的預期的是規模效應沒顯現,主要是人力成本的上升。這支股票當得起 穩健之選

206TSC海洋國際,主席是個喜歡給大家畫餅的,鼓吹自己是世界第三大總包商,但從歷年財報看出,不但經營一直是不如預期,而且其護城河並沒有加深,甚 至在2011海工復甦的情況下,反而出現了倒退,所以我們對一個企業需要聽其言,觀其行,不光光是注意業績,更需要注意一年年經營中護城河有沒有加深。

0826天工國際,一個看起來不太可能有優秀的鋼鐵(也可以說是新材料)企業,連續多年的良好業績,今年尤其的好,我覺得是和其好行業(高速鋼5000億 市場,有一定的技術原材料壁壘),公司小(33億市場,31億銷售),有特色(多年國內第一,因為稀土限額,產業轉移,民營機制)的原因,毛利率現金流均 優秀

2877神威藥業,主要是毛利率從70.41%下降到65.62%,主打的清開靈也因為招標下降。雖然因為其它收入,投資收益等的平滑,利潤下降的稍好一 點,但因為公司主打產品嚴重受基本藥物制度影響,後面的盈利形勢並不樂觀。下面就是看產能的釋放和營收的增長了,在公司網站上看到過一季度可能銷售有 30%的增長。

3818中國動向,正如我們永遠無法在幾年前給對騰訊的估值一樣,當企業買錯了,任何便宜的估值都無法覆蓋企業基本面的崩盤,銷售下降35.75%,利潤 下降93%,再便宜的價格現在看起來也不算便宜,因為下面持續的經營有可能是一虧再虧,至少也是浪費時間。所以買公司,首先是買對,其次再是估值。

金山軟件3888,年報披露照例不是太清楚,遊戲這塊增長尚可,主要是因為劍三推出新資料片的原因,2012如何難以判斷。WPS增長比較迅速,尤其是其 盈利增長了幾倍。安全這塊盈利模式不清晰,金山快盤和T盤短期也難以盈利,繼續混沌中。19億多現金,分紅大幅度減少,股東短期難有好的回報

600535天士力,市場對其有非常良好的預期和較的估值,但年報中突然出現近一億的費用放在四季度,導致財報大幅低於預期,而致大跌,從長期投資來說, 公司基本面仍然良好(疫苗生物藥低於預期).從短期來說,高估值,良好預期遇到不對稱的信息變化的時候風險巨大,在以後的投資中要好好體會。

3933聯邦製藥,這個企業空有很好的名氣,很高的藥品質量,從而迷惑了眾多的投資人。但財報的數據反映它和大多數製藥企業一樣,就是個化工廠的特性。作 為有品牌的製劑產品(主要是品牌抗生素和少量胰島素),利潤下跌34%,原料藥中間體幾無利潤,與東瑞製藥之類比,完全沒有所宣傳的成本優勢。(後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7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14大「陷阱」揭秘 阿笨

http://xueqiu.com/2564912466/22214738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14大「陷阱」揭秘

阿笨按:很多準則已經有了相應的調整,現在2006年准則大手術之後有過很多調整,呵呵,不過這些地方仍然值得回味一下,還是有很多借鑑之處;這也是上市公司常玩的手段;會計實務中的陷阱很多,呵呵,其實國內的造假水平也很次,但是可能某些利益存在,故意視而不見的居多;
大家一定要對第一條千萬要注意:
郎 咸平對這一點研究非常透徹,郎咸平的論文中數篇論文(比如《東亞公司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西歐公司的最終控制權》等)對這種金字塔似的股權結構來 解釋上市公司本身具有「掏空上市公司」(術語也有人翻譯成隧道行為)越做虧損可能上市公司大股東越能夠從虧損中獲利(郎教授這種通過控制權和現金流權分離 的研究用事實向大家講述了一個個掏空上市公司的這種私人激勵),數本書(比如《操縱》、《企業的秘密》、《中國式MBO》等)幾個案例(比如德隆案,比如 科林格爾案);

                                2001年8月30日 07:54
新聞晨報8月30日報導:隨著銀廣夏造假事件的曝光,作為「經濟警察」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為更好地保護自身利益,投資者應學會識別上市公司各種伎倆。最近一期《財經》雜誌刊文揭示了14類財務報表「陷阱」。

1、銷售給控股股東和非控股子公司

上市公司將產品銷售給控股股東和非控股子公司,因無須合併報表,因而不必以對外的銷售作為最終的銷售實現。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雖未對外實現銷售,但已合法地實現了銷售。

2、在不同控股程度子公司間安排銷售

在同時擁有幾家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且均經營同一業務的情況下,如果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潤,可將訂單全部或大部分交由本部工廠或控股程度高的子公司生產,降低少數股東損益;反之,則將訂單大部分交由控股程度低的子公司生產,提高少數股東損益。

3、上市公司溢價採購控股子公司產品及勞務並形成固定資產

上 市公司溢價採購控股子公司產品及勞務形成固定資產,一方面,該類交易無須披露,另一方面子公司的銷售可確認實現。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確認為當期合併報表 利潤,而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雖定價過高,但因其折舊分多年提取,因而當期利潤增加因素遠大於因折舊增加而導致的利潤減少因素。

4、調節銷售收入確認方式

上市公司跨年度實現的銷售,需要在年度間分配利潤。一般企業根據銷售的不同階段劃分收入實現比率,而調節該類比率,會影響噹期盈利。

5、不同成本費用項目之間的分類變化

雖然會計制度對成本費用有較明確的劃分,但有些項目的歸類仍有一定的彈性。另外,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間,也有一些歸類上的差異。如果上市公司的歸類發生變化,則費用比率也會發生波動。

6、廣告費用與商標使用費

擁 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既可將廣告費用視為收益性支出計入當期銷售費用,也可將廣告費用支出視為資本性支出分期攤銷。對於使用控股股東品牌的上市公司而 言,一種情況是控股股東支付當期廣告費用,而上市公司按該品牌產品的銷售額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給控股股東作為商標使用費;另一種情況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標使 用費外,還支付當期廣告費用。前一種高估了當期利潤,後一種低估了當期利潤。

7、利息費用

如果控股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資金佔用費,有的雖收取,但費用比率不同。如果上市公司與其關聯方之間資金佔用費用巨大,則收取的利息費用對當期利潤影響巨大。此外,利息費用的資本化也常被用來作為降低費用和提高利潤的手段。

8、所得稅返還款的確認期間

對返還的所得稅款,有的上市公司採用權責發生制確認,有的上市公司採用收付實現制確認,即於實際收到返還款時確認收益。如確認政策有變,則不同期間的所得稅返還款確認金額存在較大彈性。

9、通過內部轉移價格規避增值稅

對於實行垂直一體化的上市公司,如果上游環節免繳增值稅,但其免繳的增值稅額仍可作為下游環節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則上市公司可通過提高上游環節的內部轉移價格,提高進項稅額,從而規避增值稅。

10、資產溢價轉讓,提高當期收益

資產溢價轉讓是上市公司提高當期收益的最便捷手段。

11、以不良實物資產對外投資

上市公司以不良實物資產與控股股東合資成立公司,以降低不良資產帶來的損失。

12、調節股權投資比率

對於連年虧損的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將其股權減持至19%,以採用成本法核算,使虧損不反映在當期報表上;而對於盈利狀況較好的子公司,如股權比率在20%以下,公司會尋求提高至20%以上,以採用權益法。

13、折舊和攤銷年限的變化

某些上市公司可通過將折舊比率確定為一個區間,從而調節每年折舊金額。另外,上市公司在收購股權過程中會形成股權投資差額,對溢價收購所形成的,會計準則要求在10年內攤銷完;對於折價收購所形成的,要求在10年以上攤銷完。對攤銷年限,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調節餘地。

14、控制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和衝回

八項資產的減值準備的提取在實施當年因允許追溯調整,使上市公司可以將各類損失在以前各年度體現。此外,在準備提取和衝回方面,上市公司有調節餘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26

報表裡沒寫的風險才是最可怕的風險 Mario

http://www.jztzp.com/a/51003.html


週四早上在京東買的書週五下午就送到了,贊一下效率。這次買了10本書,京東滿300減80,蘇寧易購是買多少返多少券,在價格上肯定是蘇寧更優惠。問題是蘇寧永遠沒有我要的任何書,以前也沒有,不知道他們家賣什麼書。

好了,說銀行的事。在《金融道2:把錢貸給誰》裡,詳細描述了廣發銀行杭州分行(以下簡稱杭州廣發)的一個信託理財產品曝出風險事件的案例。

2007年9月11日,杭州廣發發行了一項創新性理財產品——「薪加薪2號」。現在網上只能baidu到一條當時的宣傳:該產品投資於中信信託計劃,安全性能高,且更為重要的是中信信託以一定比例的自有資金參與,若到期年投資收益低於6%,將以該部分資金及其收益進行賠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是投資者構建安全資產的最佳配置。據悉,該產品投資期限一年,投資起點為5萬元並以1萬元的整數倍遞增。

其他條款從書上推測為:期限為一年。資金投向幾個項目。其中投向中瑞置業有限公司2.2億元。中信信託投資的劣後級份額為2000萬元。這個理財產品說白了就是投資於信託計劃的優先份額。推出以後很快就銷售一空。

2008年9月8日,一年時間到了。杭州廣發如期兌付。而事實上,所有兌付的資金都是杭州廣發自己拿出來的,根本不是信託資金。

當時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普遍緊張,中瑞置業又藉著民間貸款,資金鏈斷裂。大股東也沒錢幫忙,這個項目就算泡湯了。杭州廣發和信託公司就一起處理不良資產了。中瑞置業還有一塊很有價值的土地。如果轉讓成功,完全可以彌補理財資金的本金和收益。

2008年8月27日,他們與一家集團簽訂了轉讓協議,處置這塊資產,約定9月5日交割。就在那一天,突然遭到民間借貸債權人提請的法律保全。這塊土地被查封,無法轉讓了。

這時理理財產品兌付只有3天了,根據理財產品合同,風險應由投資者承擔。但是那時不是奧運會嘛,上面要什麼什麼的,銀行也要聲譽,只能自己吃下這筆不良資產。信託公司損失投資的2000萬,銀行承擔2億。

後來杭州廣發又把這筆不良資產出售給了另一家企業,全部收回了本息。不良的處置很不錯,此處不再多說。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銀行在銷售融資類信託產品和信託類理財產品時,實際上同時出售了自己的信用。雖然是隱性的,法律不認可的。但風險發生時,銀行還是墊款了。實質上等同於用高息吸儲,再放出貸款。在負債端付出高息,在資產端沒有自己去做充分的風險識別(信託公司介紹的項目),而且投向了低信用級別的客戶(能直接從銀行貸到款的企業才不會要那麼高息的信託貸款)。但是這些東西都不進表,連表外業務都不計入,更不會計提風險準備和計入加權風險資產。

而那個中瑞置業的倒下,銀行事先從公司的財務報表更沒法看到。2007年末,接收了信託資金以後,這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僅為41.8%。2008年一季報又降為36.9%。看上去很健康。但是民間貸款也是不直接反應在負債裡的。名義上的低負債率在加上了不知道多少的民間貸款後立刻就掛了。

報表裡沒寫的風險才是最可怕的風險。


回到銀行業,誰在干名義上安全,實際上無比危險的事?誰在利用資本管理辦法的漏洞,在表外偷偷加槓桿卻又不寫在報表裡?米國賣CDS的那幫傢伙用的就是這招。

再說一次,投資銀行股需要極高的風險識別能力。不能在那些銀行家玩完之前識別出問題所在,在重組時的股東名單裡就可能有誰的名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89

巴菲特的財務報表分析框架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ahc.html

對於外部投資者,唯一能夠得到的公司財務信息是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但是他們分析報表的目的是為了分析企業,預測企業未來的長期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股票估值做出投資決策。因此投資者的財務報表分析必須和公司業務分析充分結合。

學術界提出的財務分析框架過於注重適用於所有企業,並不特別適用於少數具有強大競爭優勢幾乎壟斷行業的超級明星企業。而巴菲特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不是分析所有公司,而是尋找極少數超級明星:「我們始終在尋找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異、由能力非凡並且為股東著想的管理層來經營的大公司。這種目標公司並不能充分保證我們投資盈利: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但是這種投資方法——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請注意「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對企業未來長期盈利能力的正確預測是財務報表分析的核心。

結合巴菲特過去40多年致股東的信中進行的財務報表分析,我總結出巴菲特尋找超級明星公司的財務分析框架是:第一步進行業務分析,確定企業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護城河;第二步再分析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合理性,把財務報表數據還原成真實的業務數據;第三步對報表進行財務比率分析,確定企業過去長期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第四步結合業務分析和財務分析確定企業是不是一個未來長期盈利能力超高的超級明星企業。如果是,就可以基於長期盈利能力預測進行保守的估值,對比市場價格確定企業是否值得投資。

第一步,持續競爭優勢分析。

巴菲特進行業務分析時,首先關注的是:「業務簡單易懂(如果涉及太多技術,我們將無法理解)。」如果你連公司的業務也搞不懂,就不要看報表了。

巴菲特對於自己認為業務簡單易懂的企業進行分析時,最關注的是持續競爭優勢:「對於投資來說,關鍵不是確定某個產業對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大,或者這個產業將會增長多少,而是要確定任何所選擇的一家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更重要的是確定這種優勢的持續性。那些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很強競爭優勢的企業能為投資者帶來滿意的回報。」

第二步,財務報表數據質量分析。

巴菲特(1990)指出會計數據看似精確其實經常被企業管理層歪曲和操縱:「『利潤』這個名詞總是會有一個精確的數值。當利潤數據伴隨著一個不合格會計師的無保留審計意見時,那些天真的投資人可能就會以為利潤數據像圓周率一樣是精確無誤的,可以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好幾十位。可是,事實上,如果是一個騙子領導一家公司出具財務報告時,利潤就像油灰一樣,想要什麼樣子,就可以操縱成什麼樣子。儘管最後真相一定會大白,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大筆財富已經轉手。事實上,一些美國大富豪通過會計造假編造出來如同海市蜃樓的發展前景來推高公司股價為自己創造了巨額財富……這些會計操縱方法在美國大型公司財務報表中屢見不鮮,而且全部都由那些大名鼎鼎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保留意見。非常明顯,投資人必須時時提高警惕,在試圖計算出一家公司的真正的『經濟利潤』(economic earnings)時,要把會計數據作為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

巴菲特告訴我們要看透企業管理層操縱財務報表數據就必須精通財務會計:「當企業管理者想解釋清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時,可以在財務會計規則的規範下做到合規地實話實說。但不幸的是,當他們想要弄虛作假時,起碼在一部分行業,同樣也可以在財務會計規則的規範下做到合規地謊話連篇。如果你不能看明白同樣合規的報表究竟說的是真是假,你就不必在投資選股這個行業做下去了。」

如果你發現企業財務報表中多處操縱歪曲甚至弄虛造假,這種公司離得越遠越好。

第三,財務比率分析。

如果前兩步確定公司持續競爭優勢非常強大,企業財務報表數據真實可靠,那麼下一步就是用財務比率來分析企業的報表。巴菲特收購企業的標準其中兩條是:「公司少量舉債或不舉債情況下良好的股東權益收益率水平」和「良好的管理」。可見巴菲特最關注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

巴菲特衡量盈利能力的主要財務指標是股東權益收益率,還包括銷售淨利率、銷售毛利率、股東權益營業利潤率等輔助指標。

巴菲特衡量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負債率,還包括流動比率、營業資本、利息保障係數等輔助指標。

巴菲特衡量營運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周轉率,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等輔助指標。

第四,盈利穩不穩:未來長期盈利能力穩定性分析。

巴菲特財務報表分析只有一個目的,預測企業未來長期盈利能力,巴菲特選擇企業的標準是:「顯示出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我們對未來盈利預測不感興趣,我們對由虧轉盈的『反轉』公司也不感興趣)。」「我們的重點在於試圖尋找到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未來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後的企業經營情況是可以預測的企業。」

巴菲特(1996)說他尋找的是「注定必然如此」非常容易預測的優秀公司:「在可流通的證券中,我們尋找相似的可預測性……像可口可樂和吉列這樣的公司很可能會被貼上『注定必然如此』的標籤。」

巴菲特(2007)說:「一家真正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護城河』,從而能夠保護企業獲得非常高的投資回報。」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08

巴菲特財務報表分析八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arh.html
「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但是這種投資方法——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


在這個社會,女人愛八卦,男人也愛八卦。巴菲特也愛八卦,不過他八卦的不是花邊新聞,而是分析財務報表。具體來說,巴菲特運用八種方法分析公司財務報表,我稱之為巴菲特財務報表分析八卦:

一、垂直分析:確定財務報表結構佔比最大的重要項目

垂直分析,又稱為縱向分析,實質上是結構分析。第一步,首先計算確定財務報表中各項目佔總額的比重或百分比。第二步,通過各項目的佔比,分析其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一般項目佔比越大,其重要程度越高,對公司總體的影響程度越大。第三步,將分析期各項目的比重與前期同項目比重對比,研究各項目的比重變動情況,對變動較大的重要項目進一步分析。經過垂直分析法處理後的會計報表通常稱為同度量報表、總體結構報表、共同比報表。以利潤表為例,巴菲特非常關注銷售毛利率、銷售費用率、銷售稅前利潤率、銷售淨利率,這實質上就是對利潤表進行垂直分析。

二、水平分析:分析財務報表年度變化最大的重要項目

水平分析法,又稱橫向比法,是將財務報表各項目報告期的數據與上一期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企業財務數據變動情況。水平分析進行的對比,一般不是只對比一兩個項目,而是把財務報表報告期的所有項目與上一期進行全面的綜合的對比分析,揭示各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入分析企業財務狀況打下了基礎,所以水平分析法是會計分析的基本方法。這種本期與上期的對比分析,既要包括增減變動的絕對值,又要包括增減變動比率的相對值,才可以防止得出片面的結論。每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第一句就是說伯克希爾公司每股淨資產比上一年度增長的百分比。

三、趨勢分析:分析財務報表長期變化最大的重要項目

趨勢分析,是一種長期分析,計算一個或多個項目隨後連續多個報告期數據與基期比較的定基指數,或者與上一期比較的環比指數,形成一個指數時間序列,以此分析這個報表項目歷史長期變動趨勢,並作為預測未來長期發展趨勢的依據之一。趨勢分析法既可用於對會計報表的整體分析,即研究一定時期報表各項目的變動趨勢,也可以只是對某些主要財務指標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巴菲特是長期投資,他特別重視公司淨資產、盈利、銷售收入的長期趨勢分析。他每年致股東的信第一頁就是一張表,列示從1965年以來伯克希爾公司每年每股淨資產增長率、標準普爾500指標年增長率以及二者的差異。

四、比率分析: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財務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就是將兩個財務報表數據相除得出的相對比率,分析兩個項目之間的關聯關係。比率分析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財務分析方法。財務比率一般分為四類:盈利能力比率,營運能力比率,償債能力比率,增長能力比率。2006年國務院國資委頒佈的國有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也是把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分成這四類。從巴菲特過去40多年致股東的信來看,巴菲特這四類比率中最關注的是: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財務比率分析的最大作用是,使不同規模的企業財務數據所傳遞的財務信息可以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橫向對照比較。財務比率的常用標準有三種:歷史標準、經驗標準、行業標準。巴菲特經常會和歷史水平進行比較。

五、因素分析:分析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因素替代法又稱連環替代法,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繫的驅動因素對綜合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的大小。比如,銷售收入取決於銷量和單價兩個因素,企業提價,往往會導致銷量下降,我們可以用因素分析來測算價格上升和銷量下降對收入的影響程度。巴菲特2007年這樣分析,1972年他收購喜詩糖果時,年銷量為1600萬磅。2007年增長到3200萬磅,35年只增長了1倍。年增長率僅為2%。但銷售收入卻從1972年的0.3億增長到2007年的3.83億美元,35年增長了13倍。銷量增長1倍,收入增長13倍,最主要的驅動因素是持續漲價。

六、綜合分析:多項重要指標結合進行綜合分析

企業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各張財務報表、各個財務項目、各個財務分析指標是相互聯繫的,只是單獨分析一項或一類財務指標,就會像盲人摸像一樣陷入片面理解的誤區。因此我們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多個重要財務指標結合在一起,從企業經營系統的整體角度來進行綜合分析,對整個企業做出系統的全面的評價。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沃爾評分法、帕利普財務分析體系。最重要最常用的是杜邦財務體系: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這三個比率分別代表公司的銷售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還可以根據其驅動因素進一步細分。

七、對比分析:和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進行對比分析

和那些進行廣泛分散投資的機構不同,巴菲特高度集中投資於少數超級明星公司,前10大重倉股佔組合超過80%。這些超級明星公司各項重要財務指標都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在長期穩定發展的行業中,那些偉大的超級明星企業也往往都有一個與其實力相比難分高下的對手。比如軟飲料行業中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快餐行業中的麥當勞與肯德基,飛機製造行業中的波音與空客。兩個超級明星企業旗鼓相當,幾乎壟斷了行業的大部分市場,這就形成了典型的雙寡頭壟斷格局。因此把超級明星公司與其競爭對手進行對比分析是最合適的方法。

八、前景分析:預測未來長期業績是財務分析最終目標

巴菲特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不是分析所有公司,而是尋找極少數超級明星:「我們始終在尋找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異、由能力非凡並且為股東著想的管理層來經營的大公司。這種目標公司並不能充分保證我們投資盈利: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但是這種投資方法——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進行財務預測是財務報表分析的最終目標。巴菲特說得非常明確:「我關注的是公司未來20年甚至30年的盈利能力。」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75

估值泡沫、會計陷阱和利益衝突:再論會計報表分析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24956.html
商品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與它們的質量高度相關。在資本市場上,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質量同樣高度正相關。而上市公司的質量,可以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盈利成長性和盈利風險性等會計報表數據來衡量。資本市場上的不良「商人」,也有可能以次充好,即操縱會計數據,尤其是操縱會計利潤,來掩飾上市公司質量。這就是資本市場上的質量欺詐行為或會計陷阱問題。

根據我們過去的研究,1994年至2009年間,有53.4428%的A股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利潤操縱行為。1993年至2000年,至少有5.5%、9.6%和9.4%的A股擬上市公司在IPO前一年、前兩年和前三年存在明顯的利潤操縱行為。2001年至2012年間,至少有3.3%、5.3%和4.4%的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前兩年和前三年有明顯的利潤操縱行為。

由此可見,在A股市場上,會計陷阱或利潤操縱比較廣泛地存在。中小投資者如何防範會計陷阱?會計陷阱對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

識別會計陷阱的起點,是識別利潤操縱的動機。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也一定是為了趨利避害。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可能存在哪些利益?

第一,股票價格與盈利水平呈現出正相關的關係。擬上市的公司,會不會為了謀求一個更好的發行價格而進行利潤操縱?證監會發審委根據擬上市公司過去的盈利及其增長情況,認定上市資格,會不會誘導出擬上市的公司通過利潤操縱來迎合證監會的要求?

前文介紹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三年存在明顯的利潤操縱現象,是不是與這一推斷相一致?

第二,大股東是不是希望一個更好的減持價格?這是不是意味著上市公司有可能在大股東的限售股解禁之前,配合大股東的減持進行利潤操縱?

我們發現,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之前,確實存在提前公告利好、推遲確認利空的現象。這一現象,是不是意味著上市公司與擬減持的大股東之間串通進行利潤操縱?

第三,在A股市場上,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有可能被退市,這是不是意味著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有極強的動機通過利潤操縱來規避退市?

我們發現,連續兩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在連續兩年虧損這一事實發生的次年,有明顯的利潤操縱現象。這一現象是不是符合你的推斷?

有理由的事情,它就一定存在,同樣地,利潤操縱對其有利的公司,就一定存在利潤操縱的動機。

如何識別利潤操縱呢?我們不妨通過兩個簡單的例子,來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個識別利潤操縱的利器。

例1:不考慮所得稅,不妨假設一商品零售企業,本年採購商品200元,貨款全部支付,並且這些商品全部對外銷售,收到銷售款600元。

該企業的銷售收入為600元,已銷商品的成本為200元,淨利潤為400元。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為600元,採購支付的現金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為2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為400元。因此,一般情況下,企業的淨利潤和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應該相等或基本相等。

例2:假設上述企業虛構一筆銷售100元,顯然這100元並沒有現金流入,而是增加該企業100元的應收賬款,因此該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仍然為400元,但銷售收入從600元增加到700元,淨利潤從400元增加至500元,因此我們得到

淨利潤5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400元+應收賬款增加的100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利潤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收到現金的盈利400元和未收到現金的盈利,亦稱為非現金盈利100元,因此我們又得到:

淨利潤5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400元+非現金盈利100元

非現金盈利100元=淨利潤5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400元。

顯然,現金流是無法操縱的,因此一切利潤操縱均包含在非現金盈利中,無法合理解釋的非現金盈利的異常波動,往往是我們找尋利潤操縱行為的重要線索!而非現金盈利等於利潤表中的淨利潤,減去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這裡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介紹一下利潤操縱的動機及利潤操縱的識別。圖表報告了於2009年上市的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上市前三年、上市當年和上市後一年的淨資產報酬率等財務數據。

讀者朋友們不難發現,在上市前的2006年至2008年,這28家公司平均的淨資產報酬率分別為33.61%、37.81%和38.86%,而上市當年即2009年,淨資產報酬率大幅下降至11.72%。

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中國資本上,1元錢的真利潤和1元錢的「假」利潤,能夠賣到相同的價格,上市公司為了爭取一個好的發行價格,上市之前進行利潤操縱以虛增利潤的動機非常強!

在圖表中,我們還報告了這28家公司平均的「(淨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淨利潤」,即這28家公司平均的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讀者朋友不難發現,在上市之前的2007年,這28家公司平均而言,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約為19.23%,上市當年這一比率約為23.90%,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上市公司,正常情況下,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為20%左右?

我們注意到上市的前一年即2008年,這28家公司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高達40.45%,相對於正常水平增加了約20個百分點,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中,平均約有20個百分點是「假」的?

原來,識別利潤操縱的動機與利潤操縱行為,如此簡單!但如此簡單的利潤操縱行為,居然沒有被保薦人發現,沒有被註冊會計師發現,沒有被管理層發現。到底是水平問題?還是他們為了某種共同利益而形成串通與勾結?值得深思!

最後,我們簡單地討論一下利潤操縱可能的後果:

第一,公司質量越好,股票價格越高,發行股票拿到的錢越多,這就意味著資本市場是根據上市公司的質量分配資本的,資本市場分配資本的效率就高。而當劣質公司能夠裝扮成優質公司也能賣一個高價時,是不是極大地破壞了資本市場分配資本的效率?

第二,俗語有云:「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通過虛增利潤導致股票發行價格虛高,未來的股票價格一定會跌回來的,這是不是意味著上市公司圈錢多多?大股東減持獲益多多?散戶損失多多?這是不是屬於財富兼併?

第三,在中國,估值水平高,或者說A股存在估值泡沫,估值泡沫和利潤操縱,會不會進一步加劇財富兼併效應?會不會惡化資源配置效率?我們不妨做一個例子,如果每股收益為1元,在成熟市場上發行市盈率10倍左右,股票價格大致為10元。在中國市場上,發行市盈率可能達100倍,股票發行價格為100元。並且高估值的股票,價格未來會下降至10元左右,這就意味著,即使沒有利潤操縱,散戶會虧損約90元而大股東會受益90元,即使沒有利潤操縱,因為估值泡沫的存在,A股市場也存在財富兼併效應。

如果該公司再通過利潤操縱每股虛增1元的利潤,那麼每股1元的真利潤加上每股1元的「假」利潤,每股收益2元,每股發行價格為200元,未來隨著假利潤的消失和估值泡沫的消失,股票價格可能會下降至10元左右,散戶將損失190元而大股東將受益190元!

總之,估值泡沫和利潤操縱,將會惡化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將會加劇A股市場的財富兼併效率。如此看來,不讀報表行嗎?不能夠識別會計陷阱,是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28

20130713 為什麼應當分析合併財務報表?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m1oc.html

20130713 為什麼應當分析合併財務報表?

 

    下面的小文,更多是一次發問,而不是全面的解答。

 

 

    由於兩條理由:

    1)投資者購買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企業集團的股票,(實際上企業集團不是一個法人,不能發行股票);

    2)上市公司的所有控股或參股子公司的情況都已經通過 上市公司個別財務報表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兩個項目體現出來了;

 

    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研究上市公司的 個別財務報表 就能夠回答如下問題:①自己買了什麼?②這個東西怎麼樣?

 

 

    上述論證存在什麼問題嗎?    下面我們通過舉例進行討論。

 

    存在一個沒有任何子公司的A公司,20101231A公司IPO。投資者小張在IPO中購買了佔A公司發行後總股本1%的股票。 購買1%股票就意味著小張獲得了A公司的1%的權益。

 

    假設A公司發行後的2011年年初淨資產為10億元,以後每年的營業總收入均為20億元,每年的淨利潤均為2億元。

    顯然,在發行剛結束時的2011年年初,歸屬於小張的淨資產=10億 1% 1000萬元;以後每一年,歸屬於小張的淨利潤均 2億 1% 200萬元。

 

 

     假設存在一個與A公司不相干的B公司,其每年的營業總收入為5億元,每年的淨利潤為5000萬元;B公司20111231日的淨資產為2億元。

    20111231日,A公司以1PB的價格用現金從B公司的股東那裡 購買了B公司60% 的股權(我們假設此價格=-公允價值)。此次交易體現在A公司的個別賬務上應當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億 =2億 *60%

     貸:銀行存款 1.2億,

 

    在此次交易中,A公司將1.2億的現金變成了1.2億的長期股權投資。

 

 

    此次交易之後,個別資產負債表中的淨資產 公司2011年初淨資產 2011年內淨利潤 收購支付的現金 獲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10 +2 -1.2 +1.2 =12 

    在收購日編制的合併財務報表中,合併資產負債表歸屬A公司的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合計 少數股東權益 10 -1.2   ) 2*40%) 12 

    可見,A公司個別財務報表淨資產 合併報表歸屬A公司淨資產。

 

    另一方面,購買B公司股權後,A公司的母公司利潤表中會增加一項每年為 3000萬元的投資收益(5000萬 60%)。所以,A公司每年的淨利潤 投資收益+自身的淨利潤3000萬 2億 =2.3億。

    而在合併利潤表中。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 合併淨利潤 歸屬少數股東的淨利潤  5000 5000* 40%) =2.3億。

    可見,母公司利潤表淨利潤 合併報表歸屬母公司淨利潤。

 

    所以,在上述的例子中,對投資者小張來說,合併財務報表的母公司財務報表的為他提供的核心信息——我擁有多少權益?其盈利能力怎麼樣?——是一樣的。

    在這裡,合併財務報表看上去依然是多餘的。

 

 

    在上述例子中推進一步,假設A公司每年20億元的營業總收入中有5000萬(假設對應的銷售成本為2000萬,淨利潤500萬)來自向B公司出售產品,而B公司並未加工和出售該部分購進的產品,因而形成了B公司的存貨每年增加5000萬。

    以上情況會使得B公司的資產質量逐漸惡化,但是在A公司的個別資產負債表中,B公司的情況只體現在「長期股權投資」一項,投資者小張無法通過查看A公司的個別資產負債表瞭解到「長期股權投資」背後實質資產的質量惡化。

    另一方面,在以上情況下,A公司的個別利潤表的淨利潤數值(每年2.3億) 和 B公司之間不存在關聯交易情況下的A公司個別利潤表的淨利潤數值(每年2.3億) 沒有區別,所以,僅僅通過查看A公司的個別利潤表,投資者小張不知道A公司一部分收入和利潤來自於虛假交易。

 

 

    A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不同的是,在編制合併資產負債表時,B公司存貨增加的情況會體現到合併資產負責的存貨項目下。

 

    而在編制合併利潤表時,

    需要做一筆抵消分錄:

    借:營業收入 5000萬 

      貸:營業成本 2000

         存貨   3000萬 

    這比抵消分錄將抵消3000萬的毛利,使得合併利潤表的利潤中扣除了虛假交易的影響。

 

    可見,在集團內部存在關聯交易的情況下,合併財務報表比A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能夠更如實地為投資者小張提供信息。

 

 

    除了內部關聯交易之外,還有哪些原因使得合併財務報表比A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更能夠如實地向投資者報告信息呢?

 

    假設2011年底A公司是以2PB購買的B公司的股權,則相應的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2.4億 =2億 *2 60%

        貸:銀行存款 2.4 億,

 

    A公司以更高的價格(2PB)購買了B公司的股權,和1PB的購買相比 支付了更高的購買成本,但是這卻不改變A公司個別報表中的淨資產。

 

    在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和1PB的出價相比 2PB的價格也不改變歸屬A公司的淨資產,不過,合併財務報表中會展示 1.2億的商譽 2.4 -1.2 ) 

    所以,合併資產負債表能夠通過商譽這一科目向投資者報告在收購過程中所支付的「超額成本」。

 

 

    還有什麼理由使得在為投資者提供關於投資標的的信息方面 合併財務報表更優於上市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61

炒股企業的報表地雷——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財智力量

http://xueqiu.com/2991543234/25275431
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值損益,由於不計入當期損益,只是記入其他綜合收益。往往被投資者所忽視。但這是一個巨大的地雷。
而持有巨大股票資產的企業,往往將持有股票劃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從而粉飾報表,掩蓋股票投資的巨大損失。如果幸運的話股票價格回升,投資者的損失可以被挽回。不幸的話,一直掩蓋到股票出售的那一天,才會在當期的歸屬股東的淨利潤顯現,那將是一次巨大的虧損,當然還會顯示為非經常性損益,來麻痺你的神經。可是誰又能保證,公司持有的股票一定會價格回升呢?
讓我們看看這幾家企業的觸目驚心的報表利潤和實際利潤之間的差距。
$雅戈爾(SH600177)$ 2013年中報,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6億,增長8.8%,顯示在任何股票行情軟件中的都是這個數字,非常具有欺騙性。而公司實際上由於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也就是股票)的虧損15個億,公司的股東實際上是虧損了4.85億。(如果你認為雅戈爾有足夠的炒股能力,可以扭虧為盈那是另一碼事兒,但是雅戈爾的炒股能力怎樣呢?也許會令你失望,可以參見我的文章雅戈爾淺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04f950102duku.html 
$龍淨環保(SH600388)$ 2013年中報,前面的主要會計數據顯示公司淨利潤增長11.68%,你在股票行情軟件中所看到的數字也是這個。但是如果扣除股票投資的損失,當期的淨利潤下降60%以上。
既然一個公司拿出巨額的資金進行股票投資,這部分投資的盈虧就是公司的利潤的真實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敢將這部分投資的虧損明確的記錄當期損益,用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拖延掩蓋虧損,我認為這是當前會計制度的一個巨大瑕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39

特斯拉報表存在粉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829

彭博社的專欄評論員Jonathan Weil認為,上週特斯拉公司公佈的三季度財報存在明顯粉飾。他列舉了以下主要幾點:

1. 特斯拉在財報中,將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的淨利潤位於財報首頁,顯示淨利潤為1600萬美元。事實上,依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三季度特斯拉實現淨虧損3800萬美元,如此重要的結果僅位於財報第4頁。

特斯拉公司此做法明顯不符合SEC監管要求。根據監管規定,財報中GAAP下的財務數據應位於更為明顯的位置,因其數據的重要性高於Non-GAAP下的財務數據。

特斯拉公司發言人就這一問題拒絕回答。

GAAP是通用會計準則,它基於相同的假設和標準,不同公司間可以相互比較。監管機構允許企業披露Non-GAAP,即企業按照自己的準則上報,是為了更好地反映企業實際盈利情況。例如,企業認為一些項目與日常經營無關,不能向投資者傳遞準確的經營信息,可以在GAAP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也就形成了Non-GAAP。

2. 很多企業借Non-GAAP粉飾報表,剔除部分營業支出、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類項目,因此淨利潤變得更高。特斯拉也不例外,他們將為員工發放的股票薪酬剔除在外。

3. 特斯拉公司Non-GAAP下的營業收入為6.03億美元,比GAAP下的營業收入高出40%。導致重大差別的原因是特斯拉的「回購承諾」項目。今年四月,特斯拉推出了比車貸更誘人的新營銷模式:回購承諾。CEO馬斯克表示,使用Model S車3年後,若消費者願意,可以將車以原價的50%返售給特斯拉公司。對於眾多質疑電動汽車性能的消費者而言,回購措施無疑讓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可以說,若無回購承諾,部分消費者不會購買Model S。

根據會計準則,特斯拉對帶有「回購承諾」的汽車銷售,不能直接全部確認為銷售收入,應將有關業務歸入租賃範疇,以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入賬。因此,特斯拉大致的會計處理為:每賣出一部「回購承諾」的Model S車,特斯拉在資產項下記入「現金」,同時,確認部分「銷售收入」(攤銷至36個月),在負債項下記入「遞延收益」;對於賣出的成本,資產項下貸記「存貨」(存貨減少),同時,資產項下記入「汽車經營性租賃(operating lease vehicles)」,確認部分「銷售成本」。

對比下,如果沒有「回購承諾」,特斯拉大致的會計處理為:每賣出一部Model S車,特斯拉在資產項下記入「現金」,同時,確認「銷售收入」;對於賣出的成本,資產項下貸記「存貨」(存貨減少),同時,確認「銷售成本」。

然而,當特斯拉採用自己的準則Non-GAAP,將上述租賃業務「遞延收益」轉為「銷售收入」時,就出現了問題。今年四月,特斯拉才推出的這一項目,若非回購承諾,有一部分消費者根本不會購買Model S,因此銷售收入與此前季度的銷售收入可比性很差。更重要的是,特斯拉於Non-GAAP下將其歸入銷售收入,也即假定,三年後沒有人會真正要求他們回購Model S汽車,這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特別是考慮到近期Model S頻繁起火出事。

今日,美國股市再創新高,特斯拉股價下跌1.56%,收於135.4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