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極圈尋礦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9053.html

  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格陵蘭島代表著冰天雪地、因紐特人和北極熊。但在一些礦業冒險者眼裡,這塊遙遠的冰原大陸是他們下一個探險之地。

 

  處於獨立進程之中、迫切需要發展島內經濟的格陵蘭政府,十分渴望中國資本的到來。在剛剛於天津結束的2011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格陵蘭工業與礦業資源部舉行專場推介會,吸引中國投資者到島上投資。

 

  「我們的目標是把格陵蘭變成一個礦業資源地,這要花上很長時間。我們希望因此能使經濟有所增長。」格陵蘭工業與礦業資源部部長歐弗·卡爾·博瑟森(Ove Karl Berthelsen)在天津接受財新《新世紀》專訪時表示。

  豐富的鐵、鉛鋅和稀土資源,是格陵蘭島主要的吸引力。不過,落後的基礎設施、相互缺乏瞭解的現實,是中國企業投資格陵蘭島的巨大挑戰。

  向北,必須謹慎。

推遲的簽約

  11月6日-8日,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舉行。這也是博瑟森第一次到中國。按照原計劃,他將在這次會上收穫一項巨大的引資成果。

  會前,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下屬子公司——四川省鑫冶礦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川鑫冶)董事長劉榮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們對格陵蘭的前期勘查項目感興趣,而且有可能參與格陵蘭島最大的礦山項目。

  這個「最大的礦山項目」指的是位於格陵蘭島西南部的伊蘇華鐵礦(ISUA)。根據國土資源部網站的消息,「(四川鑫冶)經與倫敦礦業(London Mining Plc.)初步協商,擬於近期就其持有100%權益的格陵蘭ISUA鐵礦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重點條款進一步商談,雙方同意在近期簽訂ISUA鐵礦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ISUA鐵礦於1965年由丹麥人發現,曾先後為馬科納公司(Macona)和力拓所擁有。2005年,倫敦礦業取得了ISUA項目的探礦權, 目前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計劃明年9月施工,2015年開始生產,設計年產量為1500萬噸。按照倫敦礦業的測算,項目建設成本為22億美元,淨現值為 24億美元(按8%貼現率計算),內部收益率為23.4%。

  可是,這項涉及金額可能高達十多億美元的合作,實際進展已經慢於倫敦礦業原來的打算——在此次天津召開的礦業大會上約定的簽約計劃並未實現。

  接近倫敦礦業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中方認為接觸時間太短,有很多問題要考慮,因此無法配合礦業大會的時點簽約。四川鑫冶的監事會主席譚其中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對ISUA項目「還在初步接觸階段,具體情況不好說」。

  中鋼設備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參與了ISUA項目預可研和銀行可行性研究的預算報價。此次倫敦礦業在天津的推介活動,亦由這兩家企業協助舉辦。

  四川鑫冶並不是第一家去格陵蘭島「吃螃蟹」的中國企業。早在2009年,江西中潤礦業有限公司就和英國北歐礦業公司(Nordic Mining)在格陵蘭島南部投資了銅、金礦勘探項目。江西聯合礦業有限公司則在詹姆斯盆地(James Land)進行銅多金屬礦的勘探,這也是中國企業首個在北極圈以內的項目。

  有多少中國企業在格陵蘭島登陸?「很少,不超過五家,全都是前期項目。」丹麥柏榮(Bech-Bruun)律師事務所律師蘇晶晶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作為惟一一位在丹麥執業的中國籍律師,他直接或間接接觸了幾乎所有中國在格陵蘭的礦業投資項目。

  中國企業進入格陵蘭資源領域,都是通過其他礦業公司已有項目的轉讓,而非直接申請探礦權。據蘇晶晶介紹,格陵蘭島的探礦許可證大約每個10萬美 元,每年只要投入一定資金就可以保留礦產證,但對探礦進度會有一些要求。一些初級礦業公司獲得許可證後因為缺乏資金,便希望尋找合作者,或將項目轉讓出 去。

  「賣主以英國和加拿大的初級礦業公司為主,他們沒錢,也不是很專業,和中國企業談判有些也是利用中國企業不懂相關規則。」一位參與過項目轉讓的 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一個賣家騙中國企業,說股份已經轉讓了,但實際上根本沒在本國工商部門去註冊這個轉讓,中國企業不知道當地是怎麼約定的, 也許合同本身就比較模糊,更像一個意向書。」

  蘇晶晶說,他接觸的幾個案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波折」。

買下格陵蘭島?

  「你見過北極熊嗎?」在天津礦業大會期間,來自格陵蘭一家礦業勘察公司的尼克拉森(Niclassen)聽到財新《新世紀》記者這個問題,一面點頭,一面臉上浮現出「就知道你會問這個問題」的表情。

  除了北極熊、因紐特人、一望無際的冰原,中國人對格陵蘭島的確所知有限。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趙元藝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最 近他承接了一個為期兩年的國家研究項目,主要是對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部地區的成礦特徵等進行研究。「這些地區鐵、銅等礦種儲量豐富,但中文資料還是空 白。」趙元藝說。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是世界第一大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80%都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只有島的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地表暴 露在外。島上人口5.6萬,其中有88%的居民有因紐特人血統。也許因為天氣寒冷,很多格陵蘭人喜歡飲酒,釀酒業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工業之一。

  2009年6月《格陵蘭自治法案》生效前,格陵蘭曾是丹麥王國的海外屬地,現在內政獨立,但是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委託丹麥代管。

  丹麥統治時期,對格陵蘭島保持「重環境輕發展」的態度。上世紀80年代,曾有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公司想要發展格陵蘭島的礦業,被丹麥政府阻止。至今仍有觀點認為,丹麥當時的政策阻礙了格陵蘭的發展。

  目前,格陵蘭的國民經濟主要依賴丹麥每年約34億丹麥克朗(約合6.2億美元)的撥款,以及漁業和狩獵業收入。由於丹麥的撥款最終會減為零,格陵蘭島急欲通過礦業開發,擺脫對丹麥的經濟依賴。

  從2002年開始,格陵蘭政府發放的勘探許可證數量增長了4倍,超過85個。截至2011年3月,共有36家境外的初級礦業公司在島上開展礦產勘查。

  格陵蘭海上油氣項目也吸引了大批國際石油公司。截至2011年9月,格陵蘭政府已給11家公司發出了17個開發西海岸地區的勘探許可證,其中包括許多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如殼牌、康菲、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挪威國家石油、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以及丹麥的馬士基石油等。

  格陵蘭島最南端在北緯59°,南部一些地區氣候較好,可以全年工作,北邊礦區每年能在表面工作的時間僅有三個月,最北端的一個礦業項目位於北緯83°附近。

  格陵蘭礦產石油局副局長尼爾森(Jorn Skov Nielson)表示,島內真正開始開採的項目可能將在未來幾個月出現,未來三至五年,他們希望看到五六個較為成熟的勘探項目,其中包括鐵礦、鋅礦和稀土礦。

  中國人出現後,蘇晶晶說,曾有格陵蘭政府的官員問他,「中國人會不會買下整個格陵蘭島?」他對格陵蘭政府官員的建議是,現在格陵蘭島還是加拿大的天下,多一個中國是多一個競爭者,對格陵蘭島也是一件好事。

  格陵蘭島與加拿大的北極島嶼隔海相望,加拿大在礦業方面的影響力來自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很多礦業項目初期投資來自加拿大,很多礦業技術人員接受 的也是加拿大的專業訓練。目前島上的境外工人和旅遊人士,也主要來自加拿大。甚至格陵蘭政府也認為,有很多地方要向加拿大學習。

中國企業不要急

  博瑟森此次來華,與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進行了雙邊會談,並與副總理李克強進行了禮節性會見。「希望能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在科技方面以及資源領域合作,但短期內可能不會發生,因為中國政府和格陵蘭政府不是直接的外交關係。」博瑟森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專訪時說。

  博瑟森也清楚格陵蘭礦業資源開發面臨的挑戰,「首先是獲得投資以啟動項目開發,我們還需要大量外來的勞動力,還有基礎設施建設。」

  格陵蘭方面強調,項目開發應促進當地就業。不過,當地僱員主要有兩類:一是當地因紐特人,主要做獵人或船伕;而在加拿大、美國或者丹麥受過高等教育的當地居民,主要從事管理或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工作,在島上招募普通工人難度較大。

  除了北極點,離格陵蘭島最近的國家是冰島。近期經濟十分不景氣的冰島對格陵蘭島的開發保持極大興趣。「為什麼格陵蘭不用冰島的工人?」冰島媒體正發出這樣的呼籲。

  據蘇晶晶介紹,根據歐盟協議,不能低於一定條件來僱用非歐盟勞工。格陵蘭島此前作為丹麥的一部分適用這一協議,而現在該島已不屬於歐盟。博瑟森表示,目前勞工問題對格陵蘭十分重要,政府將盡全力解決這一問題。尼爾森表示,將向國會申請國外勞工引進的新政策。

  不少參與格陵蘭島投資的中方人士,則對這一問題較為樂觀,不過,何時能夠正式落實尚未可知。尼克拉森對此很理解:「接下來會有一些新項目,需要幾千名強壯的施工工人,我們沒有這麼多人,所以他們要麼來自中國,要麼來自其他國家。」

  在引進勞工方面,美國鋁業可能將走在前面。早在2007 年,美國鋁業就宣佈將在格陵蘭島開發鋁冶煉項目,包括年產能為36萬噸的鋁廠及兩座水力發電廠,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

  在當地,美國鋁業計劃引入中國承包商進行項目建設,並將會有3000名工人上島的消息被廣泛討論。博瑟森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項目,我們為此感到興奮,會盡力使其成功。」

  「中國企業不要急,可以先讓美鋁衝在前面,如果它能談下來,肯定所有中國企業都能受益,如果這個時候中國企業也跳出來一起談,格陵蘭政府會覺得壓力很大。」蘇晶晶建議。

  交通是另一個現實問題。格陵蘭島的城鎮之間沒有任何公路連接,所有交通運輸任務都由飛機或輪船承擔。機場只能起停小型飛機,港口數目很少且沒有固定航線。這無疑將極大增加島上作業的成本。以ISUA項目為例,需要建設小型飛機跑道和150兆瓦的發電廠。

  博瑟森顯然期待中國公司能在基礎設施領域有所發揮。「根據目前礦業項目的協議,業主需要自己進行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企業對格陵蘭的基礎設施建設感興趣。」他說。

  除了勞工和基礎設施難題,中國企業對格陵蘭仍十分缺乏瞭解。「這個地方太陌生了,沒有什麼中國企業成功的例子,甚至國際企業成功的例子也比較少,是完全新的領域。」蘇晶晶覺得這同時也是中國的一個機遇,只是對習慣了小圈子裡找項目的中國礦業投資者,有太多功課要做。

  北極圈環境十分敏感,因為格陵蘭政府對於環境保護的要求十分嚴苛。「打個比方,有個北極熊在睡覺,你要在它睡覺的地方作業,就得在不吵醒它的前 提下把它移到別的地方去。」蘇晶晶說。博瑟森在接受採訪時強調,這種要求是應該的,他們希望引進有資質的、能夠處理好與當地社區和環境關係的礦業開發商。

  「中國人很好,公司也很專業,不過文化差別非常大。」這是與中國企業接觸一年多以後尼克拉森的感慨。中國企業做事很多以結果為導向,佈置個任務,不管中間多少困難,也要完成,而北歐人做生意雖然很講信用,但遇到困難,他們會覺得只要盡力了就不是自己的責任。

  對於登陸格陵蘭島,中國企業沒準備好,格陵蘭也沒有。問起到天津的幾位格陵蘭島來客,關於中國知道些什麼?回答除了「中國人很熱情」「中國菜很好吃」,然後就沒有了。

  「現在中國都是民營企業在參與,他們比較有活力,國企在決策上時間還是比較長。如果民間資本可以和國家層面結合起來當然更好,不過這很難,謹慎一點慢慢做吧。」蘇晶晶抱有期待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9

北極光7年深耕中國概念:「咖啡+豆漿」式投資思維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8430/

●投資策略:早期和成長期初期,「中國概念」。管理6只基金,資產總額10億美元。

●清潔技術佔整個投資比例的1/3,目前已投15家企業,污水污泥的處理是亮點。

●北極光團隊判斷:能夠打開云計算數據堵塞管道的模式就是機會。

●尋找案源最常用的方法除了紮根產業鏈,還有一種思路就是瓶頸分析法。

北極光北京辦公室位於投資機構集中的華貿中心,1200平方米的辦公室,前台盛開的百合花,頗為雅緻。而中間一條走廊,將辦公室隔成了一間間的辦公室和會議室。

在約定的時間裡,鄧鋒拉著行李箱風塵僕僕趕到了辦公室。他笑著對南都記者稱,北京的交通堵塞,辦公到太晚時,有時就把樓下的酒店當成了家。眼前這位笑起來有點靦腆的投資人,曾贏得「硅谷最成功的5位華人企業家」之一的美譽。

在中國唸完大學後,又去了美國進修和創業,鄧鋒的思維方式中西合璧,熟悉結合硅谷發展,又深諳中國國情,正如每天早上的習慣是,一杯咖啡配上一杯豆漿。

硅谷式投資思維

2005年,在美國硅谷摸爬打滾多年的鄧鋒決定回國創業,投身風險投資界。彼時,硅谷已經在鄧鋒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硅谷是鄧鋒的福地。歷經校園創業、出國求學、任職英特爾等階段,他的人生在硅谷得到昇華。與兩位好友聯手創辦的網絡安全技術公司N etScreen在 2003年以42億美金的巨資出售給Juniper網絡,鄧鋒也為此贏得了「硅谷最成功的5位華人企業家」之一的美譽。

從創業者轉身投資人,鄧鋒的眼光緊追硅谷風投的成功軌跡。自創的N etScreen獲得美國天使投資人和紅杉資本等風險投資之後,讓鄧鋒對風投有了更多的思考。他 意識到,第一梯度品牌的風投,無一不是在早期項目上有過人之處;而整個風險投資的發展,則是跟著科技革命的浪潮而變化,從英特爾、AMD等芯片公司,到微 軟、蘋果等PC公司,再到雅虎、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每一次新的科技浪潮到來的時候,硅谷總是跑在前面。

鄧鋒為新創建的北極光定下了兩個投資關鍵詞,一是早期項目,二是科技項目。這兩條投資主線,在今天回頭看來,正貫穿了北極光投資的眾多項目,形成非常明顯的趨勢。

早期項目,以鄧鋒的話來說,就是「在別人看不清楚的時候,依靠專業知識看清楚;而你比別人早半年進入,你的價格就比別人好。」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早期項目如今看來是大趨勢,但在北極光創建的當年,中國的風險投資還處於起步的階段,不少成熟的美元基金還把焦點放在Pre-ipo項目,新創立的北極光從一開始就重視早期項目,不能不說眼光獨到。

投資早期,最重要的是提前看到趨勢。借助硅谷,鄧鋒對科技浪潮的走向頗有心得;而回到中國,通過把握國情和政策走向,看到中國更多的機會。

比如城鎮化。鄧鋒認為中國一個非常大的戰略發展在於城鎮化,將帶來行業以及消費模式的改變,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一些新興的消費模式和消費理念的公司會因而產生。而隨著消費意識的增加,以及80、90後的消費習慣的不同,消費升級也將衍生新的商業模式。

名詞解釋

「中國概念」

北極光專注於尋找早期和成長期初期的技術驅動型或商業模式創新型的「中國概念」企業。其定義的「中國概念」指利用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或中國自主研發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或以中國為主要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55

追訪「北極五國」,還原能源戰內幕 軍演、採油、開礦北極不再「冷」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39

對於憂心全球變暖的人士而言,這絕對是個壞消息——北極冰蓋融化至歷史最低水平。

2012年8月26日,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衛星數據顯示,北極冰蓋為410萬平方公里,這打破了2007年9月18日創下的417萬平方公里的歷史最低紀錄。

不過,在環北極圈國家及全球石油巨鱷眼中,這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些原本深埋於冰面下的寶藏開始觸手可及。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北極地區擁有約900億桶原油,1670萬億立方英呎的天然氣,分別佔到全球未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13%和30%。此外,北極地區還蘊藏著約440億桶液化天然氣。

北極正在成為一塊「新大陸」。

2012年8月31日,殼牌獲得政府許可,開始在阿拉斯加西北海岸的北冰洋楚科奇海進行鑽探作業。在為該項目經營多年、花費45億美元卻無一滴原油入賬之後,殼牌終於如願。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副總裁 Runi Hans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該公司計劃到2013年在挪威巴倫支海域(北冰洋靠近歐洲大陸的一個海域)新鑽探九口油井。2012年1月,挪威已發放26份在巴倫支海及挪威海域的油氣勘探許可。

全球第一個海上抗冰鑽油平台——位於巴倫支海大陸架的「普里拉茲洛姆諾耶」鑽油平台已安裝完畢。「預計今年就可以開始商業開採。」俄羅斯外交部北極大使安東·瓦西里耶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們已不再停留在只是說說的階段了。」

「現在所有環北極國家都在進行北極開發,美國阿拉斯加北部、俄羅斯和挪威的開發已經風生水起,加拿大北部、冰島、格陵蘭島和丹麥也日益活躍。」北極理事會主席Gustaf Lind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甚至連網絡公司也來湊熱鬧。Facebook已將一個主要數據中心佈局在北極圈內的瑞典北部城市盧雷亞,除了可以利用當地的清潔電力,還可利用這裡寒冷天氣給服務器降溫。

「北極正從世界的邊緣變為世界的中心。」Gustaf Lind說。

沒有冰的海洋

這已是史蒂芬·哈珀自就任加拿大總理以來第七次親臨北極了。

2012年8月下旬,哈珀例牌一樣地巡視了加拿大北部的育空等地區,此行重點之一是視察陸海空三軍在這一地區舉行的宣示主權的年度軍演。無獨有 偶,2012年5月,俄羅斯宣佈擬重開北極空軍基地。美國近年亦頻頻在北極進行軍演。2010年,挪威甚至將軍事指揮部前移到了北極圈內的雷坦。

「北極實際上是一個放大版的地中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說。隨著海冰融化,一個「沒有冰的海洋」開始成為各國新的戰略重點。

以經過西伯利亞沿岸東北航道為例,全球日漸變暖後,目前其通航時間可達3-5個月。俄羅斯外交部北極大使安東·瓦西里耶夫提供給南方週末記者的數據顯示,2010年,經過這一航道的商船隻有4艘,而2011年則飆升到了34艘,且預計今年還將翻番。

「由於氣候變化和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北方邊界安全堪虞,因此加強海岸警衛力量自不待言。」瓦西里耶夫說,「這並不是將北極軍事化,而是北極國家合法行使自己的主權。」

不過,在諸多研究者看來,軍事活動終極指向仍是北極資源。「現在北極議題的驅動力量是經濟因素。」美國加州大學北極政策研究專家Oran Young說。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2年6月推出的「北極報告」稱,北極開發將不會訴諸武力,「北極五國將很快開始開發那些他們擁有的資源,而不會就那些不屬於他們的資源爭論不休。」

「這不是什麼新現象。」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加北部育空地區的石油開採自1920年代就已開始,鐵、鎳、金等北極地區富集的礦產資源也已開採數十乃至上百年。

搶地盤,先抱團

最積極動手的當屬坐擁北極資源半壁江山的俄羅斯。

2012年4月以來,俄羅斯石油公司相繼與埃克森美孚、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簽署協議,以勘探、開發喀拉海及其他俄羅斯北極海上地區。

「對俄羅斯而言,北極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俄羅斯走向更加繁榮的希望所在。」俄羅斯地理協會主席Sergey Shoigu說。俄羅斯在其北極戰略規劃中指出,2020年之前,北極將成為俄羅斯「首要戰略能源基地」。

與俄羅斯不同,加拿大北極戰略更側重於北極主權。在其公開的《加拿大北極外交政策聲明》中,維護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主權被列為首要考慮。芬蘭外交部 北極大使Hannu Halin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芬蘭對北極事務的參與主要表現為向那些在北極進行資源開採的國家和公司輸出專業知識和裝備支持。

爭奪戰略資源的同時,北極各國從未放棄申請延伸大陸架的努力。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北極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從海岸線算起的200海里之內為專屬經濟區,如若能證明各自大陸架在地理上與北極海床相連,可將更廣範圍內的海域劃為專屬經濟區。

安東·瓦西里耶夫說,俄羅斯將於近期再次提交延伸其北冰洋大陸架的申請,並提供更多證據。此前的2001年,俄羅斯曾提出申請,但因證據不足被駁回。加拿大和丹麥也同樣有此要求。

但這並不影響北極國家在涉及北極議題時「抱團」。目前,在北極擁有專屬經濟區的北極五國和瑞典、芬蘭、冰島同屬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作為北極國家間的 高層政府間平台,北極理事會要求非北極國家只能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無投票權,觀察員權利僅限參與科研或某些項目的財政資助,且必須首先承認理事會成員國對 北極擁有主權。

「之前我們互相視對方為潛在威脅,現在我們應該聯合起來,應對共同的挑戰、共同的威脅,解決共同的問題,利用共同的新機遇。」在2012年4月的「北極安全與合作國際會議」上,安東·瓦西里耶夫對與會的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代表如是呼籲。

「在大陸架問題上我們不應給彼此製造問題,而是應該互相幫助。」安東·瓦西里耶夫說,「我們在一條船上。」

並不安靜的局外人

不惟環北極國家,日本、印度等亦於近期表示了對北極的興趣。

而「中國目前尚無明確的北極政策。」張俠說。中國現在是北極理事會的特別觀察員,2009年,中國曾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但未獲授權。日本、韓國、意大利等也一直在謀求成為永久觀察員。

「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加入的願望也很強烈,但北極理事會不是聯合國,它是一個地區政府間平台,需要得到所有八個成員國的同意。」曾任北極理事會「北極航運評估工作組」主席的Lawson Brigham對南方週末記者解釋。

過往,部分西方輿論對中國介入北極開發一直持「威脅論」。2012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冰島並與冰方簽署《中國與冰島關於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此舉被美聯社等媒體解讀為中國尋求「在北極擴張」。

張俠認為,中國在北極沒有領土的「包袱」,也沒有獨佔利益,但這並不意味著北極對中國關閉大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賦予了中國在北極的科 研、交通、氣候、安全等權益。2012年8月25日,中國「雪龍號」首次沿北極高緯航線開始穿越北冰洋,前往楚科奇海域進行科考作業,「紙上的研究終究比 不上實際跑一圈」。

在張俠看來,中國要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強項,一是投資,二是市場,「北極的資源也需要一個出口」。

不確定的未來

北極油氣的重見天日可能給北極帶來新的風險。

最大的擔憂來自油氣開採和運輸可能導致的環境災難。「如果北極地區發生漏油會有非同尋常的災難後果。」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分析認為,這些災難性後果包括:生態系統恢復會比溫暖地區緩慢;距離遙遠和北極地區基礎設施的缺乏令應急難上加難,而油冰混合冷凝後幾無 回收可能。

「我們希望北極地區任何野心勃勃的新項目都能夠停下來。」俄羅斯北方土著人協會第一副會長 Rodion Sulyandziga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該協會代表著俄羅斯北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41個土著民族。

令反對人士欣慰的是,俄羅斯的Shtockman天然氣田開採項目已於近日宣佈中止。

然而,中止並非因為土著居民的反對,而是因為不確定的市場。據《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北美頁岩氣革命引發的市場變化,Shtockman天然氣田這一將出口目標鎖定於北美市場的大項目不得不宣告暫停。

「北極的可持續發展要比石油公司的利益重要得多。石油公司可以存在於非洲西海岸、墨西哥灣,北極並非石油公司非如此不可的戰場,北極就應當是北極。」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研北極的人類學家Arthur Mason教授說。

而對新航道的開通,即便連曾經擔任北極理事會「北極航運評估工作組」主席的Lawson Brigham也並不看好,「雖然現在夏季冰面大幅縮減,但每年仍有平均9到10個月的有冰期。這需要破冰船引航,其成本也是很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63

北極光鄧峰:談開心與紅孩子的失落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51979.html
鋒清楚地記得,他回國初期,所有人都問他:你怎麼能把你自己的公司賣掉啊?

這樣的問題在中國的商業生態中並不足奇。鄧鋒、謝青、柯嚴——三個留美的清華學生,在1997 年共同成立的網屏(Netscreen),大概是有史以來中國留學生在硅谷創立的最成功的企業。以中國工程師為核心的這個團隊,把「網絡和安全」兩個功能相結合,將複雜的防火牆硬件化,簡單化,打造了世界第一的防火牆芯片。

2001 年在「9 · 11」 恐怖襲擊的陰影中逆風上市,2004 年以4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Juniper。但在今天,當年與Netscreen 規模類似的安全公司F5 市值已經翻了幾倍,鄧鋒的夥伴和部下們先後創立的飛塔(Fortinet)、Palo Alto Networks、艾諾威(Aerohive ),山石網科, 每一個都崛起為網絡安全領域裡顯赫的名字。


鄧鋒總是解釋:「首先這不是我的公司,是一家公眾公司。網屏是我創立的,但我們創始人只佔很小的股份,不像中國創始人那樣都絕對控股,我更多的要考慮股東的利益、員工的利益,要站在董事會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公司在第二年獲得紅杉投資後,鄧峰就退居技術研發職位,將公司的運營、財務交給硅谷的職業經理人。此後遇到公司控制權之爭時,美國商業文化中的職業主義精神,最終總能驅散鄧鋒的創始人情結。2004 年網屏獲得好價錢時,他選擇了出售。

「做企業要當孩子養,當豬賣,這個孩子不只是創始人的孩子,而是整個家庭——創始人、投資人和員工的一孩子。他們都要賺錢,你不能只顧你自己。」鄧鋒在講述時,沒有絲毫後悔。

「套了現也得工作。」鄧鋒的血管裡,從來流淌著不安分,他希望有自己的品牌和團隊,用投資建立影響力,「起初我想用一半時間做天使投資人,其餘時間在國內做一個智庫,利用自己在美國的資源優勢,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從2001 年開始,他做了美國風投基金的有限合夥人,並個人投資了中文在線、神州億品等企業,以及後來上市的展訊通信,「我喜歡投資。最早是幫我的朋友,後來是幫助有理想的企業家,慢慢就發現自己思維有前進,看到一個概念慢慢生長,最後產品被人使用,很有意思。」

在美國投資界看來,鄧鋒擁有做投資的一切先決條件:創業成功的他獲得了財務獨立,享有很高的聲望;在硅谷,他創立華源科技協會,匯聚北美華人中最成功的一批創業英雄,在北京,他創立清華企業家協會(TEEC),擁有廣泛的校友資源;他的個人背景符合沙丘路青睞的「半導體—電腦—網絡設備—互聯網」的清晰脈絡。

如今坐在他的第二個創業公司——北極光創投的位於華貿中心32 樓的辦公室裡,身材高大的鄧鋒小口啜著咖啡,略帶倦容,他剛剛結束持續一週的年度有限合夥人大會回到北京。沒有風投大佬常見的自負,鄧鋒掛在嘴邊的是:未來怎麼走我也不知道。他相信中國風投業的分化時代已經來到,「在中國做投資,不指望出現美國那樣,做一個Facebook,成就美國歷史上最好的回報,今後十年不愁的案例。在中國,要抓住那些小的成功,才能生存。」

在鄧鋒歸來的2005 年時的中國,風險投資正風起云湧。但鄧鋒並不急,成立北極光後,他先和柯嚴、朱敏幾個老朋友用自己的錢做了一個投資基金。2006 年初開始和美國的LP 溝通,其中包括美國頂級投資機構NEA 和Greylock Partners,成功募集了第一期基金。

雖然遭遇過80 後創業者高燃和視頻網站Mysee 這樣的小波折,但鄧鋒在他熟悉的世界中屢有斬獲:北極光的代表作之一,展訊通信的兩位創始人都是他在硅谷就認識的朋友,2002 年鄧鋒以個人投資進入了展訊,「武平和陳大同兩人之前都取得過成功,市場大、團隊好、有創新,這是我投資展訊的緣由。」展訊的創始團隊與鄧鋒有著類似的成長經歷,武平、陳大同這樣描述自己:「都在國外做了十幾年,都雄心勃勃地想回來做一番事業。」

創業初期展訊選擇了2.5G 市場,軟硬件結合、集成單芯片的技術路線。第一份工作在英特爾參與設計芯片的鄧鋒嗅到了創新技術應用於現存大市場的機遇——這也幾乎成為後來北極光投資技術類項目的主線。與鄧鋒有相似眼光的海歸投資人也很快聚攏起來,朱敏的介紹下,NEA 會同另幾家機構先後向展訊投入了3,000 萬美元。

事實上,北極光初期投資的項目中,有4 個都是和NEA「協同作戰」,其中炬力集成、中信醫藥的成功退出都帶來可觀的回報。協同作戰之餘,鄧鋒也有自己的判斷,他長期看好展訊通信,但是擔憂MP3芯片製造商炬力集成,兩家公司如今的走勢印證了他的預言。

這原本是一個美好故事的開頭:創業英雄轉身成為頂級VC。但來自云端的北極光創投和鄧鋒遭遇了險惡的中國互聯網江湖,中國和美國兩個商業世界,比太平洋還寬廣的鴻溝,已經讓生於斯的北京人鄧鋒充分意識到這片經濟熱土背後的暗礁和潛流。

投過Facebook的鄧鋒,在開心網只有5 萬用戶的時候就介入了,「非常早期,所以價格並不高」,他認可程序員出身的程炳皓:理性與穩健。但在社交遊戲潮起潮落中,穩健讓開心網錯過了開放平台的窗口期。程炳皓的個性真實反映在決策上:「你讓我回過頭去說還會不會考慮那麼久,我說我還會這麼做的。」

開心網的興衰也讓鄧鋒學到了中國互聯網的第一課——巨頭壟斷。在新浪和騰訊的強勢下,鄧鋒最後選擇了「打不過騰訊,就賣給騰訊」,他多少有些無奈,「選擇和騰訊合作,因為他們太強勢的地位衝擊了開心網。中國互聯網成功的案例不多,我想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壟斷。」

如果開心網的失利源於壟斷,那紅孩子則把曾經抱有厚望的鄧鋒拖入到「風險投資VS. 創始人」的是非漩渦當中。雖然蘇寧以6,000 萬美元收購,但北極光投資的母嬰類垂直電商紅孩子卻成為「失敗典型」被放到放大鏡下檢查,回報也不如人意。鄧鋒不願意責怪創業者,他的失望溢於言表:「紅孩子的情況是,公司的創始人和另一個創始人發生糾紛,都來求助我們,最後我們選擇了人數多或者CEO 所在的那一方,這怎麼能夠說是風險資本和創業者的衝突呢?」


對於外界所言風投控制紅孩子導致失敗的說法,鄧鋒難得表達出強烈的情緒:「到現在為止,北極光從來沒有派出財務總監到下屬公司,也從來沒有看見哪家風投派出財務人員去控制公司,至少我沒見過。」

2012 年上演了諸多投資人和創業家的戲劇性對峙。和許多風投不同,鄧鋒不願意把資本方放在受害者的位置,「這還是那個老問題,誰的公司? VC 不能讓創業者覺得是為風投打工,但中國的創業者有時連自己的下屬都不信任,又怎麼能期待風投信任你呢?」

個人與公司賬戶不分;有些創業者連出納和會計分離這樣基本的財務常識都不知道;技術型的創業者不懂經營。從公司的搭建到人才的搜尋,鄧鋒都樂於調動風投的資源幫助。可遇到不懂遊戲規則的創業者,道德審判取代商業邏輯,讓鄧鋒有些無所適從。

在鄧鋒看來,如果投資人和企業家之間互相信任,以上的問題皆能迎刃而解。他與美團網王興的相處模式頗為有趣,這位有些桀驁不馴的著名連環創業者在外人看來很難駕馭。「但我為什麼要駕馭他呢?」美團算是北極光的「晚期」項目,當時美團可以進入業內前五,鄧鋒投美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王興和他的團隊,「王興雖然發散,跳躍,但是他發散的背後有清華訓練出來的那種理性和邏輯。」

鄧鋒看好團購,除了相中O2O 將傳統中小企業互聯網化的廣闊市場外,還有其獨特的邏輯:「團購是違反經濟規律的——賺錢之道是價格的差異化,而團購則相反。團購實質是獲取用戶的一個手段,未來的模式一定會變。」獲取用戶需要計算成本,由此屢遭挫折的連環創業者王興和鄧鋒在戰略上一拍即合:「不燒錢。」大前提一致時,鄧鋒願意給他充分的空間去施展。

鄧鋒不承認他的工程師氣質投射到了北極光的選擇,但互聯網領域的挫折,讓他轉變和尋求團隊支持。小時候6 次轉學的他自認擅長職業生涯的轉圜和適應,網屏上市後,眼看公司進入平台期,他躲進辦公室做起了GMAT 題目,最後順利拿到沃頓商學院MBA。

北極光創投要做一個真正的硅谷式風投:集中於「有競爭壁壘」的早期和技術性項目。鄧鋒大學時代養成每天工作12 個小時以上的習慣,一直保持到投資時代,「我確實喜歡工作,閒下來就覺得難受。」 他從建立各種資源和網絡開始,搜尋閃閃發光的公司,而不是等著創業者或財務顧問送到門前。

北極光投資的公司,超過一半是清華校友創立的,可即便是鄧鋒懷有深情的母校,也常常令他備感挫折,「教授觀念沒轉變,而學生寧願拿高薪去大公司,也不願意出來創業。有時我甚至會覺得清華人在企業家群體裡很弱勢。那些普通高校的學生,倒是有一種什麼都不怕的冒險精神。」

鄧鋒最新的項目是瑞星前研發總經理馬傑的網絡安全服務公司——「安全寶」,說起安全他的眼神裡總閃現光芒,作為前輩,他深知網絡安全從來不應該只是安全,而應該是和其他功能相結合,「安全寶代表了趨勢:云計算的情況下,大公司會在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和硬件領域發力,而小公司應該走把產品服務化的路線,安全的技術壁壘很高,並不是每個中小企業都有能力,這時候就需要有云端的服務提供。」

至今鄧鋒還保持著對技術趨勢的天然敬畏,「云的架構現在還沒有成型,會有很多的變化,安全要不要虛擬化,未來怎麼走,我不知道。」如同過去一樣,鄧鋒認可的是安全寶這個團隊,「他們團隊瞭解中國安全領域的現狀,也經過了幾次轉型,善於根據市場調整。」

很多人都在談論北極光7 年的轉型——從TMT 轉入了清潔科技和醫藥。在鄧鋒看來這種變化其實一脈相承:「投資的策略都不是一年兩年制定的,而是根據長期的趨勢:城鎮化、中產消費、產業升級和低碳經濟,這些都是不會變的,我長期看好,這些是中國獨有的、互聯網之外經濟真正蓬勃的地方。美國的清潔能源投資整個失敗了,但中國還有機會。」

北極光投資的不到20 家清潔科技公司,分散在新材料、LED、太陽能、石油服務和先進製造領域。「不能用錢生錢,資本密度要低,大環境不好時能活著,等到大環境好的時候才能起來。」多晶硅和太陽能薄膜,鄧鋒選了成本低、有技術難度的太陽能薄膜。鋰電和鈉電他一個都沒投資,北極光投資的普能科技押注在釩電上。「鋰電就算國家政策繼續扶持,又能有多少市場?我願意冒技術風險,但不願意冒市場風險。」

1997 年,鄧鋒和幾個朋友在西聖何塞他的新家裡第一次「開工」創業,那時是辭去工作,破釜沉舟。7 年以後的2004年,他售出公司,手中握幾億美元。北極光投資到今天也正好7 年,和中國商業環境戰鬥的鄧鋒還沒有能像上一個7 年那樣春風得意。

「我相信我們在推動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和公司治理,不僅是賺錢,努力賺錢的精神中國已經有了,但敢於冒險、敢於創新的精神還沒有。」這位身材高大的投資人疲勞地靠在椅背上,對於曾經點燃過他的「硅谷之火」,鄧鋒從沒有懷疑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76

俄羅斯發現北極超級油田 儲量或超墨西哥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62

arctic-energy

在美國最大能源公司的幫助下,俄羅斯在北極圈發現大量石油。

俄羅斯石油公司(OAO Rosneft)表示,與埃克森美孚( Exxon Mobil Corp)一起在北極Kara Sea地區鉆出油井,表明該地區可能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產地之一。

俄羅斯石油公司CEO Igor Sechin表示,該油井約能開采10億桶油,周邊類似的地質狀況意味著周圍地區的儲油量可能超過美國在墨西哥灣的石油開采量。

“(儲油量)超過我們的預期,這一發現顯示北極有碳氫化合物的存在,具有特殊意義。”

彭博社報道,該發現加深了俄羅斯與美國就烏克蘭危機一事的爭端。該油井的開采只能持續到10月10日,這是美國政府設定的對俄制裁,禁止美國公司在俄羅斯的北極外洋工作的截止日期。盡管俄羅斯宣布發現大量石油,但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將暫時擱置對該地區石油的勘探與開發。

埃克森美孚發言人Richard Keil稱,“我們發現了碳氫化合物,但現在就預測任何潛在回報還為時過早。我們當前的重點是完成該油井的開采,並在美國政府設定的截止日期前安全結束開采。”

彭博社稱,北極原油儲備開采(可能耗資數百億美元、歷時幾十年)是普京的遠大野心之一。因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的油田逐漸枯竭,他們需要開發新原油儲備,與美國競爭全球最大原油和天然氣產出國地位。

kara sea

北極油井鉆探的重要性是美國將近海石油勘測納入最新一輪對俄制裁範圍的原因。

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嘲諷道,當埃克森美孚把臟活累活都完成,俄羅斯石油公司可能不再需要這位西方夥伴了:

Bloomberg First Wor原油分析師Julian Lee表示,一旦鉆井結束,會有許多結果分析的工作要做,這可能是俄羅斯石油公司能做的事情。埃克森和俄石油可能希望那時美國已經結束對俄的制裁,而他們也準備好開始下一次油井鉆探。

據彭博,埃克森美孚的主席兼CEO Rex Tillerson指望俄羅斯的發現能扭轉石油開采失速、從地下抽出原油和天然氣成本上升的趨勢。2012年和2013年,該公司油井的原油產量下滑,預計2014年將持平。

管理著3050億美元資金的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全球主題分析師Frances Hudson表示,在對Universitetskaya地區和北極俄羅斯地區擁有的石油資源規模作出可靠預估前,需要做更多鉆取和地質分析。

“禁止美國和歐盟企業與俄羅斯企業合作,意味著俄羅斯在北極剛剛起步的原油勘探將胎死腹中,因為僅憑自己,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其控制的姊妹公司不懂如何在寒冷的環境下鉆取石油。”

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美國在墨西哥灣的原油產量超過100萬桶/天,剩余儲量接近60億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72

巴菲特承認投資樂購是個巨大錯誤 北極

來源: http://xueqiu.com/8689644865/31949627

巴菲特承認投資樂購是個巨大錯誤

北京時間10月3日淩晨消息,傳奇投資者沃倫-巴菲特周四承認,他對英國零售巨頭樂購(Tesco)的投資時一個巨大的錯誤。由於業務運營陷入困境,樂購公司股價今年迄今已經下跌了45%。

樂購已經發布了一系列的盈利預警,在上周更是卷入了虛誇盈利醜聞,使其成為英國富時100指數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一支股票。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樂購公司4.1%的股權,是樂購第三大股東,不過今年以來巴菲特對樂購的投資已經損失了大約7.5億美元(約合4.65億英鎊)。巴菲特首次入股樂購是在2006年,並在接下來的七年時間里逐步增加了對樂購的投資。在樂購公司首次發布未來20年盈利預期時,其他投資者都在拋售樂購股份,而巴菲特在今年1月份一度增持樂購股份至5%以上。樂購是巴菲特持股最多的十五支股票中唯一在去年出現虧損的一支。

巴菲特周四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我在樂購上犯了一個錯誤。這是我範的一個巨大的錯誤。”


英國金融監管機構已經對樂購公司的2.5億英鎊會計醜聞展開了全面調查,這一會計醜聞加深了樂購股價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跌幅。樂購公司新負責人戴維?劉易斯正在采取促使恢複樂購受損的聲譽,以及恢複樂購不斷惡化的業務表現。

與此同時,英國基金管理人尼爾-伍德福德上周五表示,所有的英國超市運營商在重新獲得可投資性之前都還需要許多時間。(憶松)
http://info.3g.qq.com/g/s?sid=AWY6ZCLkTt2FpOOSHTaIgoXE&icfa=stock_meigu&aid=stock_ss&id=finance_20141003000581&pos=meigu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52

普京應對北約新動作:在北極建造軍事基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20

arcticcircle

作為保衛國家和邊境利益的一部分,俄羅斯計劃在其北極領地內組建一個分遣隊,並在北極建立統一軍事網絡,配置軍隊、高級戰艦以及戰鬥機。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表示,從12月1日起,俄羅斯位於北方艦隊基地的北極聯合戰略指揮部正式掛牌開始運作。

目前俄羅斯總共有四個聯合戰略指揮部,它們分別是西部、東部、中央以及南部聯合戰略指揮部。
雖然俄羅斯將最強大的艦隊之一北方艦隊部署在北極,但北極地區整體上的武裝防禦水平落後其它地區,這其中有歷史原因,也有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到2017年,新的北方聯合戰略指揮部將會包括北方艦隊、兩個北極戰鬥旅以及空軍和空防單位。

俄羅斯將在今後幾年采取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來保護俄羅斯在北極的利益,應對北約在該地區不斷增強的力量。

此前,北約新秘書長表示,由於俄羅斯空軍在東歐的活動大幅增加,北約將加強戒備和空中治安。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北約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指責稱,俄羅斯要求烏克蘭保證不會加入北約,這是侵犯國家獨立主權的行為。目前俄羅斯和北約國家都指對方導致烏東部沖突更趨緊張。在烏東部危機升級之際,俄羅斯與北約的口水戰同時升級。

今年四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北極沿岸修建一系列海軍基地,旨在確保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利益。

普京四月表示,將在屬於俄羅斯的北極地區建立一個統一的海軍基地體系,並準備在這些基地部署新一代艦艇和潛艇。普京強調了加強在北極地區建立軍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他還下令強化保障俄羅斯北方邊境安全的部隊建設,尤其是聯邦安全局的邊境防衛部隊。俄羅斯去年重啟了位於北冰洋新西伯利亞群島的軍事基地,還準備重啟前蘇聯解體後因資金問題關閉的其他軍事港口和機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88

中國買家爭奪北極圈資源 俊安集團接管格陵蘭鐵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93

中國大型煤炭及鐵礦石進口商俊安集團將全盤接手開發格陵蘭島史上最大投資的Isua鐵礦項目。這是中國首次全資持有北冰洋資源項目。自2013年10月格陵蘭島結束“禁采令”進一步開放礦業市場後,中國投資者加快了爭奪北極圈資源的步伐。

Isua鐵礦預計可開采1500萬噸露天鐵礦,需投資23億美元,投資額超過格陵蘭島20億美元的GDP,是格陵蘭史上最大的投資項目。格陵蘭島政府上周公布,因自身財務問題,英國上市公司倫敦礦業(London Mining)將Isua的特許開采權間接轉移給俊安集團,因為俊安集團已擁有獲得Isua開采權的倫敦礦業下屬格陵蘭島公司。

20150112Isuaminging

對上述俊安集團接管Isua鐵礦的消息,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預計,任何一位中國投資者、哪怕是一家民營企業加入投資北極圈的資源項目,都可能給整個北極地區以及美國拉響警報。美國仍對中國開發北極的雄心保持警惕。2011年北京中坤投資集團欲以880萬美元購置冰島300平方公里土地就引起當地極大不安,遭到冰島內政部拒絕,此後改置地為租地。

但中資公司已成為投資北極地區的活躍力量,中國投資者加入已成趨勢。中石油持有俄羅斯Yamal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少數股權,中海油獲得了與本土機構合作開采冰島海域石油的許可。

2013年10月,股東主要由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小公司組成的倫敦礦業確認,獲得該鐵礦30年的獨家開采合同。當時業內就傳出倫敦礦業將與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以及中鋼股份合作的消息,因為該司與中鋼、五礦和中鐵等中國大型礦業公司都有合作開發礦業項目的經歷。而且,早在2010年該司就曾計劃與中國公司合作,讓3000名中國工人進行Isua項目最初三年的工程建設。

同在2013年10月,格陵蘭議會投票結束已執行了25年的放射性礦物開采禁令。當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進一步開放礦業市場後,格陵蘭將吸引更多中國和澳大利亞投資者前往投資。

隨著北極冰層加速解凍,格陵蘭的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鈾、鋅等礦產財富變得更容易獲取,吸引了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的投資者。

格陵蘭島是地球上人口最稀少的一個地區,只有5.6萬名居民。島上一無資本,二缺勞力。目前西方礦業公司擁有幾乎所有的格陵蘭島勘探許可證,但在全球市場上,礦石價格疲軟,資金難求。中國豐富的資本和廉價的勞動力正好與當地資源構成優勢互補。

不過,格陵蘭島2009年自治後仍有60%左右的政府財政收入由丹麥補貼,丹麥對格陵蘭的國防和安保仍有話事權,若要允許外企開采鈾礦,須先獲丹麥國會通過。而丹麥與美國政治關系緊密,格陵蘭北部更設有美國空軍基地,美國與丹麥都對格陵蘭的經濟傾向中國感到憂慮。丹麥貿易部長曾警告,格陵蘭不能單方面決定解除開采禁令,且稱格陵蘭政府只可以決定開采礦藏,不能決定出口。

即便撇開這個難解的分歧,在北極極端寒冷的氣候條件下開采礦山的任務也將特別艱巨,不單需要特殊機械和工程技術,當地現有交通運輸和電力基礎設施的匱乏也是一大挑戰。

除了西方阻撓和客觀開采難度,在鐵礦石低價環境下Isua礦如何盈利是另一大挑戰。

去年因中國需求回落、供應有增無減,國際鐵礦石價格跌幅高達50%,同年10月倫敦礦業被迫進入破產管理程序。該司估計,Isua礦的運營成本將達到每噸45美元,運至中國的航運費將為每噸37美元。而目前鐵礦石價格只有每噸7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05

纯B股改革方案对比:史上最给力VS史上最坑爹 一只北极熊

http://xueqiu.com/4843855786/43334770
日前,两家纯B股公司$新城B股(SH900950)$$深基地B(SZ200053)$的改革方案均已出炉,下面对两家公司的方案进行一下对比:


注:表中新城的选择权溢价实质为换股溢价。

不难看出,所有新城B股的小股东都是亲儿子,而所有深基地B的中小股东都是垃圾厂里面捡来的。[吐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79

數十億美元打水漂,美國放棄北極石油鉆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592.html

數十億美元打水漂,美國放棄北極石油鉆探

一財網 燕楠 2015-10-18 22:28:00

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政府對北極的石油鉆探行動將徹底劃上句號——美國將取消在該地區出售更多鉆探租約的計劃,並拒絕延長此前出售給皇家荷蘭殼牌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租約。

殼牌:70億美元變沈沒成本

事實上,過去的10年中,殼牌在北極地區的開采行動上花費了超過70億美元,其中2008年支付的21億用來獲得美國政府的租約。盡管殼牌曾樂觀地預計,到2030年即可在北極地區開采出首桶原油,但隨著這一計劃的破滅,一切都已成為沈沒成本。

就在今年夏天,殼牌對一座名為“Burger J”、深度達2000米的油井進行了鉆探,該油井坐落於楚科奇海附近的阿拉斯加西北岸。9月28日,殼牌宣布“雖然在Burger J油井發現了油氣的跡象,但是並不足以繼續支持更長遠的開發,這座油井將根據美國法律進行封存並被廢棄。”該公司表示:“殼牌將在目前以及可見的將來停止一切在阿拉斯加近海地區進一步的開采活動。”

其實,盡管潛在資源豐富,但北冰洋石油開采的挑戰很多,這也是殼牌在“吃力不討好”之後知難而退的直接原因。例如,寒冷的北冰洋常年冰封,只能在夏季進行鉆探——這意味著任何石油的生產都將承受高昂的成本。殼牌此前曾表示,北極石油只有在70美元/桶的國際油價下才能實現收支平衡,且必須確保已經有足量的石油已經被發現。

愁了行業 樂了環保

考慮到殼牌已經宣布放棄北極鉆探計劃,美國政府的這一決定或許也是環保主義者等多方壓力下的順水推舟。不過,美國政府的這一決定仍然遭到了阿拉斯加工業界和政界的攻擊,在他們看來,這一決定是在無視美國的能源安全,畢竟,美國已經靠頁巖油和中東產油國死磕了一年。

阿拉斯加的共和黨參議員麗莎·莫克沃斯基稱美國政府此舉“令人震驚”,她認為,這已經違背了美國能源安全的利益,甚至是“一種針對我國能源生產的破壞性仇視——從這個政府上臺後一直持續到今天。”

相反,來自海洋環保組織Oceana的蘇珊·穆雷對政府的這一決定表示謝意。“如同殼牌所發現的,北冰洋是非常獨特的,”她表示:“尤其考慮到經濟、技術和環境方面的現實條件,沒有理由延續租賃或者進行新的出售。”

對於業界而言,油企並不甘心。在美國石油機構工業集團看來,石油開發早就受到了美國政府“允許不確定性和無法預期的監管體系”的影響。來自行業非營利性機構美國石油學會的埃里克·米利托表示:“內政部取消剩余租約並不令人吃驚,顯著的監管不確定性讓我們工業界也很難辦。”

下一屆政府能反轉嗎?

鑒於美國政府正在換屆選舉的過程中,下一屆美國政府有可能會反轉這一決定。但從目前的選情來看,業界的這種期待將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民主黨熱門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已經表示她反對在北冰洋進行石油鉆探。即便是共和黨中對北極鉆探相對支持的候選人,也計劃將鉆探撤回到更容易開采的地區。或許,美國北冰洋開采計劃正面臨徹底破滅。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