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評估之後再建言取消審批,別“松了綁、留著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22

“應盡快對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進行清理,必要時修改。”

西安市教育局訴苦,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一家就下達了5項類似的評比,分別是“全國模範教師”、 “全國優秀教師”、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教育先進集體”……

還可以更有靈活性

走了一圈之後,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馬慶鈺發現,此輪取消下放審批權,有不少“松了綁、留著絆”的做法。

例如,60萬噸煤礦生產企業現在可以由省里審批,但用地、環保手續仍由國務院部委審批,等於沒有下放。城市軌道建設項目的立項目前已經下放到地市,但規劃仍需要國務院來審批,意義也不大。

調研評估結束後,馬慶鈺與行政學院的李江濤、黃錕等人寫成了一份關於取消和下放審批權的建議。“部門之間要協同,層級之間要配套。”馬慶鈺說,中央不同部門之間的一些改革制度在落地過程中出現“打架”現象,像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企業註冊登記時不再需要驗資,但文化部門在審批印刷企業時仍根據《印刷業管理條例》要求企業出示驗資證明。

“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是民政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共同審批的,國務院提出“各部門的審批權要削減1/3”後,民政部認為這些審批權應該取消,並上報至國務院審批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但作為共同審批部門,財政部、稅務總局就沒有上報。“可能是理解上的分歧,也可能是出於部門利益的考量。”馬慶鈺認為,在取消下放審批權時,中央應該有個標準和方案,並要求各部門嚴格執行。

但審批權改革“承接落地”留有漏洞的責任並非全在地方,如城鎮土地使用稅款按減免審批權已經下放,但中央至今沒有出臺具體的操作指南與規範要求,導致基層稅務部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自由裁量權過大。

由於“上下的不協同”,在河北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部門出於激活市場的目的,想下放一些權力,卻無法下放。

簡政放權後,執業獸醫的資格認定已下放到省級獸醫主管部門,但實際情況是,目前的審核主要是在市級,由市級獸醫主管部門審核材料的真實性,省里只是蓋個章而已,“完全沒有必要。”河北省獸醫主管部門負責人告訴調研組,他們希望將審批權直接下放到市里,但由於規定是下放到省級部門,他們想放也不行。

馬慶鈺不否認目前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很大,“但還可以更具有靈活性。”他認為,今後一些下放的權力,應該從“下放到省級主管部門”改為“下放到省級及其以下政府主管部門”,由省級決定是否再下放,以增加省級政府行政審批改革的自主空間。

“與依法行政的矛盾 已非解決不可”

7月15日,國家行政學院評估組到陜西,對照材料,在座談現場就發現陜西對國務院的一些政策進行“打折”處理。如國務院已明確取消對民辦學校聘任校長的核準,但陜西各級政府將其改為“省級核準”。

但他們的理由也不無道理——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23條規定,民辦學校聘任校長,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校長的任職條件,需要報審批機關核準,而國務院頒發的只是行政命令。

類似的“打折”還有,過去對於建設項目施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需要縣級以上土地部門批準,但在今年國務院取消了這一審批權之後,西安也繼續保留。他們的理由同樣是“依據法律”,因為做出這一規定的土地管理法還沒有修改。

“應盡快對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進行清理,必要時修改。”馬慶鈺說,否則,一些審批權下放、取消後,將面臨法律依據不充分或者無所適從的情形。

例如農業部已將“食用菌菌種進出口”審批權下放給省級農業部門,但按照種子法的規定,這一審批權應屬於農業部,下放目的雖好,法律依據不足。

馬慶鈺等人的報告建議,國務院法制辦抓緊梳理現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對已確認有明顯問題的部委規範性文件和規章,由國務院決定先行停止;對一些明顯落後於時代、阻礙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在與全國人大協調後,先做出暫停執行的決定,然後著手進行修改。

中編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評估組到中編辦調研時,中編辦相關人士提到,目前地方政府承擔的行政審批事項涉及五千余部法律法規,但目前清理法律法規的速度太慢,不適應改革要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依法行政之間的矛盾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刪繁就簡 建立標準

各種名目的評比達標本來不是評估重點,但評估組在西安與高校、科研院所座談時了解到,目前各種先進以及人才評審,令他們應接不暇,甚至幹擾了正常的科研教學活動。

以西北大學為例,今年上半年就開展了22項中央、省級各類先進評審,如教育部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人社部的“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中國科協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

西安市教育局也訴苦,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一家就下達了5項類似的評比,分別是“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教育先進集體”,單名稱已令人眼花繚亂。馬慶鈺等人認為,各種名目評比達標需要徹底清理和規範。

與評比達標類似的,還有各類資質、資格項目,各部門、各地區私設情況嚴重。按照行政許可法,準入類職業資格認定應由人社部認定,但目前687項專業技術資格認定中,屬於人社部認定的只有69項。到今年7月,剩余的六百多項不規範認定中,被取消的只有11項。

另一類取消比重過小的就是行政事業收費。截止到7月3日,取消的收費項目只有33項,但保留的多達400多項。

為督促各部門取消下放審批權,國務院作出“各部門必須取消下放1/3”的決定的同時,還要求“與經濟領域密切相關的不低於1/2”。但有些部門和國務院玩起了“躲貓貓”遊戲,將取消下放的項目拆解成多個小項上報,以量充質,而對留下的審批項目則以大項進行統計。

這種“躲貓貓”背後實際隱藏著審批沒有“標準化”的問題。此次評估發現,從部門到地方,最難弄清楚、說明白的就是行政審批事項的數量。都是行政審批,有的“一項”指大項,包括幾個甚至幾十個小項,有的“一項”就是一小項。各地統計的審批事項也差別懸殊。以目前保留的行政許可來看,河北是493項,雲南是467項,青海是389項,浙江是424項。在河北省內,石家莊的行政許可事項是66項,承德則是259項。

馬慶鈺覺得,針對各地“大項”、“子項”混亂的問題,國務院應盡快統一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確保各級政府統一口徑、統一標準,解決項目數量畸高畸低的問題,杜絕一些地方對行政審批事項打捆合並,以及審核混亂的情況發生。

行政審批事項在“邊減邊增”?

“行政審批改革,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現在取消和下放審批權主要關註在經濟領域,但社會領域如醫療、教育、養老關註得不夠,今後要加大取消下放力度。

2013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只針對專業養老機構,設立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10張以上床位,但很多居家養老機構是沒有10張床位的,很難拿到營業執照,導致一些新業態的發展受到制約。

在取消和下放一部分審批權之後,不少部門規定,相關的企業項目要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的評估,尤其是規劃、土地、環保、建築等方面大多已委托給專業機構。但問題是這些中介評估機構的評估時間卻在拉長,收費也在提高。1億元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平均就需花費50萬元。中編辦認為“取消下放審批權的部分紅利,會被中介評估機構逐步消解”。也由此衍生了不少皮包公司。

馬慶鈺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出面,規範評估項目,降低評估成本,壓縮不必要的評估,同時要以政策杠桿推動專業評估機構的發展,擴大準入大門。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還指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行政審批事項在“邊減邊增”。上個10年,前兩屆國務院共取消和下放了2497項行政審批項目,占總數的70%。但由於在減少的同時不斷增加新的項目,本屆國務院產生之初仍有1800多項,有些新增項目看起來匪夷所思,如2012年,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發出通知,對高等院校設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進行審批,此審批事項已在2014年7月取消。

新一屆國務院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2013年9月19日發出了關於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從設定的標準和程序等環節從嚴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59

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若台灣有機會 誰不想留著? 企業自救》評估產業鏈優勢 赴越設廠才能解套

2015-10-26  TWM

二、三十年前,工資上漲是台廠外移的最大推力;今時今日, 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廠商投資海外的主要拉力,從TPP生效的那一刻起, 十二個成員國間邁向零關稅的鐘開始倒數計時,台灣如不能加入,廠商只好被迫出走。

在台灣等死、去中國找死、去東南亞不知死!」力鵬企業副董事長林文仲以前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一九九八年紡織業紛紛前往東南亞投資時,包括力鵬所屬的集團仍堅持根留台灣,秉持「西進、南進,不如上進」原則,他們的紗線、布料輸往日本,且年年穩定增加。

力鵬更透過擴廠,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尼龍粒廠,且研發出可省略大部分染整製程的原抽色紗,集團年營收超過四百億元,總部與工廠仍始終堅持留在台灣。

被逼著出走!

廠商找低關稅處投資 越南成首選如今,在區域整合浪潮的多邊夾擊下,力鵬也不得不考慮關稅帶來的威脅,「世界像是一個大操場,歐盟、美洲與亞太區各有一群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但 台灣這個小朋友卻在外孤零零地落單。」林文仲拋出震撼彈:「所以,我們已準備前往越南投資設廠!」雖然具體項目與投資規模尚未定案,但力鵬的決定,可以看 出TPP是逼使台灣廠商出走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紡紗產品為例,越南、日本、美國是台灣紡紗產品出口的前三大市場,平均稅率分別為五.○六%、五.五%和九.三六%,一旦TPP國家彼此的逐步降稅啟動,被排除在外的台灣就硬生生比別人多出五%至一○%的關稅;換句話說,想做美國、日本的生意,也只好到越南布點。

為何台廠紛紛投資越南?寶成集團策略投資部副總李韶午分析,寶成在三年前,跟著客戶到飛到河內開研討會,開始研究,分析TPP裡就屬日本和美國是最大市 場,日本和東協各國多半簽有自由貿易協定,要進入美國市場,在TPP生效後,按基礎建設、產業鏈是否完備比較,越南最有優勢、對客戶最有利,寶成投資越 南,是為了滿足客戶新商業模式的需求。

TPP針對紡織業提出「yarn forward(從紗開始)」的原產地認定原則,成衣所使用的上游原料必須來自於TPP成員國,否則該產品將不在優惠關稅之列;而已確定是成員國的越南, 其輸往美國的紡織品進口關稅,將逐年從平均一七%調降到零,因此包括台塑、遠東、裕隆集團等,無不加碼投資越南。

「出走也是被逼的啊!如果台灣有機會,誰不想留在台灣?」台化副董事長暨台灣興業總經理洪福源直言,台灣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遲遲沒有進展,「既然我們到哪 個國家都有高關稅障礙,當然要找較低關稅的地方投資,以後也會盡量將投資放在越南。」台灣興業是台化、南亞、福懋在越南的轉投資公司,這家公司的歷史,見證台灣紡織業的變遷。

二○○一年時,台灣正值加入WTO,台塑企業就在越南設立紡織、纖維及塑膠二次加工廠;一三年台塑集團看好越南將加入TPP,而製造業對水、電需求高,仿 照六輕廠區,斥資五億美元加碼投資,往上游建設汽電共生廠,以及尼龍粒、尼龍絲廠;今年又再加碼一.三八億美元,擴建第三套燃煤發電機組及第四期紡紗廠。

前前後後,台塑集團對台灣興業的總投資金額已達到十五億美元,而台灣興業的年營業額約達兩百億元,考量到未來產地原則認定問題,會往一貫廠規畫前進,在越南布局愈來愈完整。

回台路難行!

有心回台投資 卻礙於法規與抗爭事先規畫轉移投資陣地的不只紡織業,生產輪胎的建大,其國際布局早已考量到貿易協定的效益,工廠從中國移轉到越南和印尼,越南廠主攻歐美市場,印尼廠主攻東協市場。

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分析,台灣輸美國雖有關稅,「但更慘的是設廠在中國的人,美國為制衡中國設下傾銷稅,侵蝕利潤又損害競爭力,我寧願回台灣!」但即使 有心回台投資,卻又受限於環保法規、居民抗爭而窒礙難行,於是建大最近一筆投資,即是在現有越南廠的十公里外新買一塊四十二甲土地,預計新廠將於一七年量 產。

面對TPP衝擊,不是所有人都走得了,無法外移的公司只好奮力一搏,力拚轉型。

工具機產業就是如此,做一台工具機,必須由中心廠與供應協力廠通力合作,工具機廠商八成位於台中、彰化地區,關係密如蛛網。「尤其關鍵零組件是商業機密,根本不可能連根拔起到越南去設廠。」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強調,想要根留台灣,就得轉型升級。

留下拚轉型!

工具機資源整合 升級才能解套面對技術精湛的日本強敵,一一年時,台中精機即與永進機械、東台精機、台灣麗馳、百德機械等四十多家業者,共同組成台灣工具機產業M-Team聯盟,進行工具機中心廠與協力廠體系之間的資源整合,以利共同行銷「MIT」於全球。

「台灣工具機業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日本,且已進入TPP十二國之列,台灣在第二輪還不見得能擠進去,加上日圓貶值,未來兩、三年我們只有自求多福。」黃明和嘆道,盡量做出差異化、自動化、客製化與高階複合式產品,即是台廠面對TPP的因應之道。

「企業界關心TPP,多半都在安排自己到TPP成員國,對我們的威脅是就業機會減少!」經濟部部長鄧振中說。

誠然,海外投資是比較利益下的結果,但若廠商被逼得出走,就是台灣的警訊;自由貿易協定雖不能保證「萬年富貴」,但若因沒有加入而變成「反淘汰」,等到開放的那一天,台灣經濟還能靠誰來拚?這個解答,恐將是蕞爾島國無法承受之重。

撰文 / 鄧寧、林麗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