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載]堅決不買偉大的公司[轉]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31.html

看來老散們要把目標訂得更高一些了。

堅決不買偉大的公司

http://xueqiu.com/1065540936/20595218


本文獻給剛剛接觸投資的同志們

 

如果你剛剛接觸投資,會讀許多書,看許多人的文章,本文的觀點是無論話是誰說的,老巴也好,老巴門下走狗也好,如果沒經過自己的大腦,都是扯淡。投資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要有挑戰權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最怕的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了說明這個觀點,我們來討論一下是否應該購買偉大公司這個問題。偉大是形容詞,可以有各種詮釋,先定義一下。這裡所謂偉大是指類似老巴現在持有的那些公司,比如可口可樂,吉列等等。

 

購買偉大公司是件聽起來很有道理的事,都偉大了還不買?都有護城河了還不買?再加上有一堆所謂大師,專家在旁邊忽悠,你可能很快就決定了這是你的投資目標。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本著辯論的態度,我來列舉幾個不應該購買偉大公司的原因:

 

首先,購買偉大公司的回報率不夠高

 

我 們來看數據,老巴一九五幾到一九六幾這十多年間基本沒有購買偉大的公司(不相信的可以看他當時給投資者的信),回報率為年均30%以上。那時老巴年輕,還 沒那麼富,賺錢的動力很強。大概1967年以後開始購買偉大的公司一直至今,回報率在20%左右。你會說,這樣的對比不公平,因為老巴後來的資金量太大, 回報率自然下降。我答,你現在有上百億美金要管理嗎?如果沒有,為什麼不學錢少的老巴,而要學錢多的老巴,百思不得其解啊。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老巴怎麼說:

 

「If I had$10,000 to invest, I would focus on smaller companiesbecause there would be a greater chance that something was overlooked in that arena.The highest rates of return I've ever achieved were in the 1950s. I killed theDow. You ought to see the numbers. But I was investing peanuts then.It'sa huge structural advantage not to have a lot of money.I think Icould make you 50% a year on $1 million.No, I know I could. Iguarantee that. But you can't compound $100 million or $1 billion at anything remotelylike that rate.」

 

You have to turn over a lot of rocks to find those little anomalies. You have to find the companies that are off the map - way off the map. You may find local companies that have nothing wrong with them atall. A company that I found, Western Insurance Securities, was trading for$3/share when it was earning $20/share! I tried to buy up as much of it aspossible. No one will tell you about these businesses. You have to find them.」

 

看到了吧,老巴認為如果投資金額小($10 million以下吧),他可以保證50%的回報!怎麼取得這樣的回報?By focus on smaller companies and little anomalies! 我不知道我們中多少人有超過美金1000萬需要投資。


做為功課,各位可以研究 一下以下兩位投資大師,看看他們是怎樣投資的,有沒有買偉大的公司。第一位是Seth Klarman, 老巴曾經說過只有三個人配替他管錢,Klarman是其中之一。第二位是Joel Greenblatt, Greenblatt的Gotham基金管理超過10億美金,年化回報率超過40%。

 

不應購買偉大公司原因之二:偉大公司太少,太難選,太貴

 

下面這個例子是芒格舉的,他說他手裡有張1911年的報紙,上面列舉了當時紐交所最重要的50支股票,到現在只有一家公司還活著:通用電器。由此可以推斷,在不久的未來消亡是絕大多數公司的命運,選中偉大公司需要何其眼光?

 

這裡可能有人會說,難不是不做的理由,我們總是給自己找藉口不學習等等等等。沒錯,可是難也不是做的理由吧?至少要跟其它選擇對比一下,看看困難程度和潛在回報率吧?

 

再者,偉大公司很少有打折的時候,更增加了投資的難度和風險。

 

本文是討論,不是結論,我說的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引起你的思考,切記,獨立思考是成功投資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8

爸爸媽媽真偉大 首富也要家族推一把 巴菲特、比爾蓋茲致富的不傳祕密


2012-02-13  TWM




古今中外的傳奇都如是說:富豪都是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大學輟學在車庫創業,經歷過慘澹的日子,憑藉他們高瞻遠矚的願景,以及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賺得財富 與名聲,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撰文. 乾隆來

滿坑滿谷的富豪傳記都會告訴我們,富豪們出身多麼卑微,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打造出今天的企業帝國。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就以大家都熟悉的兩位世界首富為例,比爾蓋茲大學輟學,打造微軟公司寫下人類科技史的新頁;而巴菲特憑藉無人可及的長期投資眼光,將價值投資發揮到極致成 為投資之神。

的確,他們的創業精神與經營能力值得我們學習;但蓋茲與巴菲特傳記沒告訴我們的是,巴菲特與比爾蓋茲都不是白手起家,他們都來自顯赫的家庭,沒有他們爸媽 的臨門一腳,蓋茲不會是蓋茲,巴菲特也不會是投資之神。

比爾蓋茲的媽媽在一九九四年六月十四日過世,隔天︽紐約時報︾刊登了瑪莉蓋茲夫人(Mary Maxwell Gates)的簡短訃聞,第一段就說:「瑪莉蓋茲昨天因為乳癌過世,她是一位顯赫的西雅圖商場女將,協助了她的兒子比爾蓋茲得到IBM的合約,讓新創的微 軟公司獲得利潤豐厚的關係。」蓋茲的媽媽絕非等閒之輩。

比爾蓋茲的成就

來自母親強而有力的推動

許多人知道比爾蓋茲的父親在西雅圖是著名的律師,曾經擔任華盛頓州律師協會的總裁,其實他的媽媽更厲害。瑪莉蓋茲是全美國「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of America)第一位女性主席,早在三十五歲的時候就出任華盛頓州最主要銀行第一州際銀行(First Interstate Bank)的董事,後來還擔任過太平洋西北貝爾電話的董事,以及西雅圖KIRO廣播電視台的董事。蓋茲媽媽的事業,以社會公益為核心,橫跨了金融、通訊、 傳媒等領域。

蓋茲的媽媽也不是白手起家,蓋茲的外祖父是太平洋國家銀行的副總裁,當年已經是顯赫的金融家,後來太平洋國家銀行與第一州際銀行合併,蓋茲媽媽可以說是克 紹箕裘,延續且發揚光大了父親的金融家業。

在美國國家檔案局內,比爾蓋茲的族譜可以往前推算到一三一七年,十幾代的祖先都是有名號的人物。蓋茲的父母親與州長、西雅圖市長等頂尖政治領袖都是至親好 友,在微軟成功之前,就已經是西雅圖著名的世家了。

蓋茲的媽媽是美國精英的典範,出身優越,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生衣食無虞,而且極為熱情地將無窮的精力與財富貢獻給社會。瑪莉蓋茲以驚人的活力參加了華盛頓 州的許多公益組織,從醫院、婦幼、藝術、交響樂團、商會,到處都有她活躍的身影。而她在華盛頓大學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畢業後就長期參與大學的重要發展 活動長達四十年。

蓋茲媽媽在一九七四年參加西雅圖的聯合勸募協會,八○年就成為全國聯合勸募總部執行委員會的成員,當時IBM的董事長歐普(John Opel)也是委員,蓋茲媽媽找了歐普,推薦她兒子寫的系統程式。幾個禮拜之後,歐普交代IBM PC部門主管,研究蓋茲的DOS作業系統,IBM以全世界最強大的科技公司市場地位,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比爾蓋茲簽約,隨著IBM個人電腦的成功,造就了 微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

沒有蓋茲媽媽在聯合勸募協會與IBM董事長的關係,比爾蓋茲的DOS就算再優秀,也不容易獲得IBM的青睞。後來PC銷售成功,比爾蓋茲賺到大錢,與創業 夥伴鮑爾艾倫不斷提升DOS的功能,隨著IBM採取開放系統的策略,讓全世界的個人電腦廠商都採用DOS作為標準作業系統,小蓋茲不但沒有被藍色巨人 (IBM當時的稱號)吃掉,反而在電腦市場超越IBM。蓋茲媽媽不只生了世界首富,還催生了微軟公司。

巴菲特的投資概念

承襲祖父及父親的觀念啟蒙巴菲特生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家庭,不如西雅圖的蓋茲家庭那樣顯赫,他的曾祖父在一八六九年創立了巴菲特父子公司 (Buffett & Sons)的雜貨店,交給祖父(Earnest Buffett)經營,祖父再傳給巴菲特的叔叔經營。

巴菲特從祖父身上學到不少投資理財的啟蒙觀念,例如祖父在一九三九年寫過一封家書,說即使時局再壞,家裡的現金盒子裡也要「保有一千美元的現金準備」,一 九三九年的一千美元,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一萬五千美元,可以買一輛入門汽車。

祖父強調,在必要的時刻手中有應急的現金,可以把握住許多難得的機會。巴菲特堅持祖父現金為王的觀念,至今遵守不渝。

不過,如果以為巴菲特成長在「雜貨商」家庭,那就大錯特錯了!巴菲特出生的時候,祖父的事業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而他的父親則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一腳跨 進金融與政商領域。

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巴菲特(Howard Homan Buffett)是內布拉斯加州選出的聯邦眾議員,而且本身就是成功的投資家。巴菲特的父親在大崩盤後的一九三一年創設自己的證券公司(Buffett- Falk & Co.),在大蕭條的氣氛中操作金融獲利,從一九四三年到四九年、五一年到五三年總共做了八年、四任聯邦眾議員。巴菲特十二歲就跟著當選聯邦眾議員的父親 搬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在那裡念了名門貴族齊聚的高中,家裡往來都是名門人士,絕對是政治與金融領域融會貫通的上流家庭。

奇才要出頭 背後推手為關鍵坊間流傳一個故事,在大學時已經嶄露投資長才的巴菲特,曾經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而且是由高盛證券董事長親自帶他去參觀(一說協助安 排),工作繁忙的高盛董事長會特別照顧小巴菲特,就是看在老巴菲特眾議員的面子。

巴菲特在一九五一年從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第一個工作就是回到父親創設的證券公司任職。此外,巴菲特在一九五二年娶了蘇珊湯普森,蘇珊也是名門世 家之後,她的父親是奧馬哈大學文學院與科學院的院長,是當地一言九鼎的名流。

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這是華人社會的經驗談,用在西方社會卻不作數。西方社會傳了十幾代的家族企業比比皆是,蓋茲與巴菲特雖然本身就是不世出的天 才,卻都受益於家族幾代經營打造出的財富與人脈。現今華人社會充滿第一代致富的創業家,如何將財富與經驗傳承給後代,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啟發出青出於 藍的後代子孫,應該是大家都感興趣的課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的父親在世的時候,是個「非主流的極端自由主義者」,對政商勾結、帝國主義式的經濟侵略深惡痛絕,不斷在國會嚴格監督,甚至制止 美國在中東鋪設油管、主導韓戰等行為。蓋茲的媽媽一生積極奉獻給公益團體,全心全意扶持社會弱勢、提升教育資源,他們都捍衛社會公平,堅持作為一個好公民 的基本價值,為他們贏得後人真誠的尊敬。

如何做到有權、有錢、有勢、最終贏得尊敬,還能栽培出比爾蓋茲、巴菲特這樣的天才,這才是蓋茲與巴菲特家族不傳的祕訣!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0

季衛東:尋找偉大互聯網公司的方法

http://xueqiu.com/2689039707/21599439

第一是所在的細分行業池塘要足夠大。如果池塘太小,這個魚終究長不大。比如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大小差不多是網絡廣告的15倍、遊戲行業的20倍、中國 電影產業的60倍以上。所以,池塘的大小決定了將來增長的空間的大小。在過去短短五年中,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增加了6倍以上。

第二是建立 好的商業模式。金子塔的最底端是以產品為中心的公司,如完美時空、盛大遊戲等,但是產品都有週期風險,大家不停地要創新。在金字塔當中是平台為中心的公 司,例如攜程是目前中國旅遊行業的老大,只要中國的旅遊行業還在增長,攜程就不受產品週期的影響,它就會水漲船高。「最頂端是以社區為中心的公司,像新浪 微博、騰訊,他們的好處是絕大多數的內容是用戶生成的,並且很多新用戶是老用戶帶來的。」與這類公司競爭的時候已經不再簡單的是和它的管理層在競爭,而往 往是和中國上億的網民在競爭,因為他們在為騰訊、新浪產生內容。

第三是核心競爭力。季衛東舉例說,攜程和它最接近的競爭對手藝龍的商業模式非常相似,但是兩家公司的表現差異很大。攜程的市場份額要大出藝龍6倍,並且酒店的房間多賣將近3倍。季衛東認為,他們之間的差別主要是核心競爭力的差別。

優 秀的企業據我來講有三個和諧,第一個和諧是和客戶之間的和諧,用什麼表示?用很高的客戶回頭率來表示。第二他要和員工之間非常和諧,這用什麼表示?這個企 業如果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它的員工是不願意走的,員工流失率非常低。第三,在產業鏈中的和諧,一個偉大的企業在產業鏈中一定是有定價權的,並且它很有智 慧,懂得創造多贏的局面。如果一個企業在產業鏈中沒有定價權,基本上可以告訴各位,他在競爭的時代中還沒有達到和諧。 

http://news.imeigu.com/a/133238796128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1

全球最偉大投資人之一——圖拉.澤豪森的操盤人生堅持原則、忍受批評 成就女股神傳奇

2012-4-2  TWM




 

在美國幾乎以男 性為主導的投資界,很少見到女性基金經理人特別活躍。

今年六十五歲的圖拉‧澤豪森,對投資具有無比熱誠,不斷挑戰自己與世俗眼光,成功獲取 業界尊崇與肯定,得到﹁女巴菲特﹂的封號。

撰文‧莊 芳

星期五上午,芝加哥的天氣晴朗,令人感到涼爽舒適,圖 拉.澤豪森︵Thyra Zerhusen)決定踩著腳踏車到公司上班。她刻意避開壅塞的交通,沿著一條人少、車少的路線前進,一邊活動筋骨,一邊享受微風迎面吹來的樂趣。

雖 然同事曾經試圖勸阻,提醒市區內騎車的危險性,她卻表示,做任何事都可能有風險、也有報酬,「就像管理金錢一樣,我一直很謹慎小心。」她今年六十五歲,旗 下管理資產達三十四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億元)。

不做沒把握的事

積極充實自我 蓄積能量今年三月,她首次到訪台灣,第一次見到圖拉,很難相信這位和藹可親,舉止優雅,口氣輕聲細語的女士,竟然就是在市場上征戰數十年,並和巴菲特一同 被美國《SmartMoney》雜誌選為「全球最偉大投資人」之一,在基金界有著「女巴菲特」響亮稱號的投資高手。

圖拉外表有些靦腆,但行 事作風頗為大膽。選擇的投資策略,同樣是找一條人少的路走:以十億至一二○億美元市值,較不受歡迎的「中型股票」為主。在一九九七年,她接下績效不佳、甚 至面臨清算的基金,從當時資產規模二千萬美元一路「拉拔」到現在為二十七億美元。去年,這檔名為Aston/Fairpointe Mid Cap的美國中型股票基金,更獲得理柏評選為五年、十年最佳基金獎,表現遠遠超越其他同類型基金。

不走人多的路

勇 於挑戰市場 忍受孤單事實上,比起多數老牌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生涯,圖拉的操盤期間不算很長,但她卻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機會,耐心等待爆發的瞬間。四十六歲正式開始資產管 理職務以前,她花了整整十六年,擔任股票分析師的研究工作。「現在回想起來,這份工作對我非常重要,更是踏入基金界前的絕佳訓練。」擁有蘇黎世聯邦理工學 院文憑以及伊利諾大學經濟學碩士的圖拉,原本一心想做經濟學家,前往銀行投遞履歷不成,反而得到一個股票分析師的面試機會。但,「其實我當時根本不知道股 票分析師在做什麼,」圖拉笑著回憶,「只好趕緊和商學院教授借幾本書回家猛K,從股票分析的基本知識讀起,搞懂了才敢去面試。」進入銀行的投資研究部門, 她負責媒體出版與電信科技等產業研究。每次撰寫報告前,必定仔細研究公司財報,親自拜訪公司管理階層。從那時起,她就十分在意「價值」的重要性。也就是這 份分析師工作,她發現自己具有選股能力,為未來的操盤生涯奠下基礎。

「我很清楚,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當時銀行內部電腦系 統會自動追蹤分析師的選股績效長達六個月,每個月發布一次「成績單」,表現優劣幾乎是立見分曉。而她專注研究公司現在與未來預估本益比,找出價值型股票, 因此經常在十多位分析師中勝出,待了六年就被其他研究團隊挖角,又做了十年的資深分析師工作。

圖拉累積十多年的研究經歷後,甚至願意減薪、 甘冒風險,跳槽到Burridge集團,擔任法人部門中型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展開她的基金管理生涯,挑戰新的人生階段。「操盤工作從不無聊,我到現在還 是不停地學習。」圖拉說。

除了買進相對便宜的股票,圖拉選股的偏好可說是「特立獨行」。常常連前往拜訪的公司都納悶,「都告訴妳我們現在情 況很慘,怎麼還要投資我們公司呢?」例如有間製藥公司生產線出了問價跌至相對低點,但她親自拜訪管理階層一趟,發現公司體質沒有問題,但產能的確減少,只 需等待半年時間,產量就能滿足市場需求。「當公司情況漸漸轉好,股票價格又便宜,哪有道理不買?」只是,要做出不受人們歡迎的選擇,往往需要很大勇氣。

她 以多年前投資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的經驗為例,該公司主要生產基因改造作物,圖拉表示,她知道很多人擔心基因改造食物對身體有 害,不喜歡這家公司,但她卻對該公司的創新技術感到印象深刻,並且朝健康食品的概念在做研發,有未來性。

她以每股約十九美元的價格買進,一 路上漲至二十五美元,這時,美國財經雜誌︽霸榮︾周刊卻對這家公司刊出一篇負面報導,當時立刻有客戶打電話質疑,「你知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公司?這家公司 負面報導滿天飛呢!」圖拉不以為意,股價不久又爬升至三十五美元,就連原本極力唱衰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如美林證券,也開始跳出來大力推薦。

隨 後又有分析師、基金經理人發出負面評價:現在買進為時已晚、股價難有進一步表現……等等。「結果,股價衝上六十美元!」當然,鎖定中型股票的圖拉早在股價 飆升、市值逐漸逼近大型股票之前獲利了結。「再一次證明我的策略正確。」就像她個人面對的質疑聲浪一樣,很多股票不斷被外界貶低、誤解之中,慢慢證明實 力。隨著名聲愈大、股價愈漲,最後終於從中型股票跨出,成長為大型股票。

不害怕遭遇挫折

堅持投資原則 相信自己對於不受外界認同與肯定,圖拉的經驗非常豐富,特別是在遇上經濟風暴或金融危機造成基金績效急跌時,「你知道嗎?明明全市場的基金都在大跌,但女 性操盤手好像就特別容易被人拿來放大檢驗,因為刻板印象裡女人比較不懂投資……。」○八年十月,金融海嘯狂掃全球股市,她在參與一場金融業會議時,被當眾 質疑她的策略。當她說明現在仍然不改價值投資方向,很有信心逢低進場增持股票,卻有許多人強烈懷疑,公開批評,「你早該改變策略了吧?現在是買進大型股票 的時機才對!」「你應該買的是GE︵奇異公司︶,懂嗎?」「我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一樣,沒人願意支持我。」一個人默默回家的圖拉,正感到心情低落不已之 時,看到她所操盤的基金單日績效上漲八%。過沒幾天,一位先前指責她的分析師打電話來道歉。一○年圖拉管理的基金報酬近七○%,上次參與的金融會議主席則 告訴她,「我很後悔,當初沒有把錢交給你投資。」圖拉憑著堅持原則、勇於接受孤獨與批評,突破了框架,在一直以男性為主導的美國投資界,證明自己可以占有 一席地位。她說,從不認為投資只是男性擅長的事,「女性天生抱持懷疑的特質,總是懂得觀察細節再做判斷,應該才是真正厲害的角色!」

圖拉. 澤豪森

(Thyra Zerhusen)

出生:1947年

現職:Fairpointe Capital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兼投資長、Aston/Fairpointe Mid Cap、百利達美國中型股票基金經理人經歷:Optimum投資顧問公司投資長、Talon資產管理公司資深副總裁、Burridge 集團法人部門中型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碩士

圖拉.澤豪森勝女心法

努力累積專業知識,蓄勢待發。

勇 於挑戰自己,突破舊有框架。

不理會外界雜音,堅持自己投資的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2

巴菲特:哪些中國公司能變偉大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26655.html

北京時間5日22:30至6日04:30,巴菲特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在其故鄉奧馬哈市舉行,這也是一場屬於全世界投資者的盛宴,多達4 萬人前往「朝聖」,聆聽巴菲特的智慧。巴菲特的病情讓本次大會平添了諸多看點:巴菲特的身體狀況、接班人問題、巴菲特在2012年的投資策略,以及對中國 企業的看法等話題都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中國哪些公司可能變偉大

在巴菲特股東大會上,伯克希爾·哈撒韋副主席芒格對中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產生像可口可樂一樣偉大公司問題的回答是:「中國已擁有一些偉大的公司。」 巴菲特指出:「我們傾向於中國某些出口產品良好的公司,主要是消費者產品。中國已擁有一些巨型公司,它們的市值將超越某些美國公司。」

再談比亞迪前景

在中國企業中,比亞迪是最受「股神」巴菲特青睞的一家。「巴菲特效應」也使比亞迪一度名聲大振、股價暴漲約10倍。但三年後,比亞迪的股價已逼近巴菲特當年的購入價。「股神」難道在中國看走了眼?

有投資者提出了關於比亞迪汽車的問題,巴菲特讓看好比亞迪汽車的芒格回答該問題,芒格稱,公司正關注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芒格特別提到了政府對電動 企業的補助,他認為該公司的成功與盈利或最終將明朗。在被追問到未來比亞迪出售的汽車中將有多少會在美國生產時,芒格簡要的回答稱:「寥寥無幾。」

評論科技股亞馬遜

眾所周知,巴菲特一直是科技股的排斥者。然而去年11月份,他破天荒地宣佈已斥資107億美元增持了656多萬股IBM,持有了IBM公司 5.51%的股份,成為IBM的第一大股東,消息當時就引起了市場的轟動,自此巴菲特已經在科技股領域打開了一扇窗。去年第四季度,巴菲特還增持了516 多萬股英特爾公司股票,總持股為1149多萬股,市值約3億美元。IBM公司的股價去年累計上漲了55%,這筆投資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利潤。

在股東大會的問答環節,巴菲特談及他對IBM電腦公司的巨額投資,但表示不會涉足谷歌和蘋果這樣的科技巨人,說自己在投資上區別對待谷歌、蘋果和 IBM是有原因的。他表示:「前兩家都是偉大的公司,10年後它們更值錢我一點都不驚訝。我只是無法在有把握的價位上買入它們。在我們看來,IBM犯錯誤 的可能性比谷歌或者蘋果要低,至少我們是這樣認為的。蘋果創造了無比卓越的產品,我只是不知道如何給它估價。」

巴菲特還表示,亞馬遜宛如一個發電站,它將影響到很多行業。芒格隨即指出:「對多數零售商來說,亞馬遜是一個大麻煩。」

如何反向挑選投資對象

在巴菲特股東大會上有股東問:「大家都對你們買什麼感興趣,使用一下芒格反向思考法則,你們不會買什麼?」巴菲特指出:「我們將力圖不碰為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東西。這不是說我不知道一家企業是干什麼的,我的意思是我無法合理地推斷未來5年它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地位。」

談接班人素質

現年81歲的巴菲特今年4月被診斷患上前列腺癌,繼承人問題成為股東們關心的話題。巴菲特表示,對伯克希爾長遠的前景來講,「繼承人是誰」不是公司的關鍵,保持公司長期的價值理念才是繼承所面對的重要責任。

巴菲特此前在寫給公司股東的年度信件中說,自己已經選定一名接班人,但拒絕透露繼任者身份。而繼承人自己也蒙在鼓裡!

透露考慮大筆收購

巴菲特還透露,最近考慮進行一筆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收購,並準備通過出售他的股權來完成這一交易。不過沒有透露收購對象。

據悉,迄今為止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最大一筆收購是北美最大鐵路之一的BNSF鐵路運輸公司,價值265億美元。至於其他投資意向,巴菲特表示有意收購更多的報紙。巴菲特是《華盛頓郵報》和紐約《布法羅新聞》的最大股東。

有記者請巴菲特談論一下具備吸引力但需耗費大量現金的行業。巴菲特表示,未來10年內我們將向鐵路行業投入大量資金。預計後市高鐵板塊有望成為資金重點挖掘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2

哪些中國公司是巴菲特眼中的「偉大企業」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4tcp.html
 

在巴菲特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雖然自己的繼承人無法做成像2008年自己所做的高盛和通用電氣這樣划算的交易,但是類似這樣的交易不是伯克希爾的立足之本(註:尋找估值低廉的便宜貨)。伯克希爾的成功是建立在像購買可口可樂和IBM這樣的公司之上的(註:尋找估值合理的偉大公司)。而當現場有人提問:「中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出現像可口可樂一樣偉大的公司呢?」芒格回答說:「中國已經擁有一些偉大的公司。」巴菲特回應稱:「我們傾向於一些出口優質產品的中國公司,特別是指消費類的產品。中國已經擁有一些巨型公司,這些公司的市值將超過部分美國公司。」

 

    中國目前有哪些是偉大的,同時又是出口優質產品的消費類公司呢?說實話,非常難找。因為偉大已經很稀少了,而又得是在國外叫得響的消費產品公司就更加稀少 了。從中國出口消費品的構成來看,目前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鞋襪、玩具、家具等中低端消費品,毛利率低、競爭激烈,且很少有品牌,甚至連牌子都沒有,生 產這類產品的公司肯定入不了巴菲特的法眼。

 

    綜合來看,能夠在國內消費品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產品優質、有品牌、能出口且有擴大國外市場份額潛質的公司,我看只有貴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糧液、瀘州老 窖、張裕、青島啤酒、東阿阿膠、云南白藥、同仁堂、格力電器、美的電器、青島海爾、宜華木業、雅戈爾、大楊創世、福耀玻璃、比亞迪等。

 

    上述企業哪些是巴菲特和芒格眼中「市值將超越部分美國公司的偉大公司」呢?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的理解是,「中國獨有的國外沒有的,中國成功的國 外尚開發的」成為偉大公司的概率更大。「中國獨有」說明國外沒有競爭,「中國成功」說明國外可以複製。又沒競爭又可複製,剩下的就是,稍微創新下滿足國外 消費者的習慣和偏好了。至於市值超越部分美國公司,那只是個時間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6

陶博士: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 先勝後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0221d5010108ta.html

在我的閱讀視野內(約300本、近萬元投資書籍),我個人選擇了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名單附後),並且逐個做了簡單介紹。這裡我做個簡單的小結。

  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為什麼都健康長壽?

  已經去世的9位投資家,有6位超過了90歲,共8位超過了82歲。目前尚健在的8位投資家,6位已經超過了75歲。

  為什麼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都健康長壽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心態。心態包括很多方面,如做股票投資的心態,對待生活的心態。

  做股票投資,相對複雜的社會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於是與股票打交道,不是與人打交道,心理上沒有那麼累。做股票可以做到心態放鬆,不需要與人勾心鬥角?不累,也許是長命的最大秘訣?

  為什麼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都健康長壽呢?我覺得第二個原因是:成功的投資家需要很長時間來證明,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成功者。如果成功者不長壽,也就進入不了我們的視野?

  為什麼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都健康長壽呢?我覺得第三個原因是:這些最偉大的投資家實現財務自由之後,生活水平提高,有益於健康長壽。

 

  贏家是堅持自己原則的人

  股市上只有兩種賺錢的人,一種是堅持自己原則的人,另一種真正有內幕消息的人。

  這些最偉大的投資家,都是擁有自己投資原則,並且能夠堅持自己原則的人。

  閱讀這些最偉大投資家的相關著作,可以容易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投資原則,如巴魯克的投資十守則、是川銀藏的股市投資五原則、羅伊紐伯格的成功投資十原則等等。

  人們常說,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幾十年前就擁有一套能夠持續贏利的投資哲學並以一生的時間來堅持自己的投資哲學。

 

  條條道路通羅馬,各種方法都有可能賺錢

  閱讀這些最偉大投資家的相關著作,可以容易發現,他們成功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價值投資者能夠賺錢,趨勢投機者也能夠贏利,只參與指數基金也能賺錢。

  投資者需要一個方法來保證長期持續穩定複利增長。我個人體會,各種投資方法都能賺。技術分析、基本分析、有效市場假說論和行為金融學,是解釋股價波動的幾種理論。根據這些理論的各種股票投資方法,都能夠賺錢的。

  別人成功的方法,不見得適合自己。最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心理學是理解股價波動的最重要因素

  方法在股票投資中,其實還不是最重要的。交易有三個組成元素:心理狀態(情緒控制)、資金管理和系統開發(交易方法)。范K.撒普博士認為心理狀態是最重要的(大概佔60%),其次是資金管理/頭寸確定(大概佔30%),而系統開發是最不重要的(只佔約10%)。

  在我看來,這些最偉大的投資家,基本上都充分利用了心理因素對股價造成的波動而帶來的投資機會。

  價值投資的實質所在,就是用遠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購買股票。巴菲特常說,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不妨貪婪一點。而貪婪和恐懼出現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大眾 心理因素造成的。或者說,沒有大眾心理形成的恐懼,股票價格就不會出現遠低於內大價值的機會,價值投資者的安全邊際就不復存在。

  趨勢投機的精髓在於順勢而為、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中期趨勢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基本面是左右股市長期表現的關鍵,而股市中、短期的漲跌有90%是受心理因素影響。

 

  附:我選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名單

  在我的閱讀視野內(約300本、近萬元投資書籍),我個人選擇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如下(按出生時間排序):

1、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歲(18708191965620

2、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享年63歲(187772619401128

3、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歲(1894591976921

4、是川銀藏,享年95歲(1897年-19929月)

5、傑拉爾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歲?(1899年-1975年?)

6、羅伊紐伯格(Roy R. Neuberger),(1903721-)

7、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享年93歲(1906年-1999914

8、菲利普費舍(Philip A. Fisher),享年96歲(1907982004311

9、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Shelby Collum Davis),享年85歲(1909年-1994524

10、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享年95歲(19121129200878

11、約翰伯格(John Bogle),(192958-)

12、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1930812-)

13、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1930830-)

14、約翰聶夫(John Neff),(1931年-)

15、威廉歐奈爾(William J.O'Neil),(1933325-)

16、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19421019-)

17、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119-)

18、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195037-)

(本文完成於20081227日星期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4

35歲珠寶女王:我太渴望「偉大」


2012-7-16  TWM




七月四日,法國巴黎羅浮宮正在展 出路易威登(LV,Louis Vuitton)與其前任傳奇藝術總監馬克‧賈克柏(Marc Jacobs)的設計作品。同一時間,金字塔廣場旁,距離LV展區不到一百公尺,一○三展覽室,時尚界名流與好萊塢女星群聚,他們,卻是為了一個台灣女孩 而來。

她,胡茵菲,全世界第一個在羅浮宮開個人展覽的珠寶設計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稱她是「鑽石特區的藝術家」,佳士得珠寶拍賣部歐洲總監大衛‧華倫(David Warren)將她比喻為「當代珠寶設計界,最閃亮的一顆紅寶石」。

她三十歲時自創的品牌「Anna Hu」走高價訂製珠寶路線,不丹國王夫婦、美國脫口秀名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好萊塢女星瑪丹娜等都是她的客戶。每件作品,單價都在百萬美元以上,一串以莫內(Monet)名畫「睡蓮池」為靈感,用兩千多顆寶石打 造的項鍊,估值甚至高達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億元)。

在沒有任何國際大集團加持下,短短五年內,就躍上頂尖舞台,她是怎麼做到的?

「在這一行裡面,遇到的不是法國老男人,就是猶太老男人,如果個性不像鑽石一般堅硬,那是無法生存的,」胡茵菲先是嬌滴滴的笑著說。接著,她雙眉一挑:「我就是要證明,女生也可以開疆闢土,建立一個(珠寶的)empire(帝國)!」

場景回到十五年前,巴黎西郊,吉凡尼花園。二十歲的胡茵菲,一個人坐在睡蓮池旁發楞。

出身珠寶世家一連串意外讓她決定扛下家業

這是她人生中最黯淡的時刻。出生台南,父親是業界知名的寶石批發商。當同年紀的小孩在玩芭比娃娃、堆樂高積木的時候,胡茵菲把玩的,卻是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石頭。

但她第一個展露的天分,不是珠寶,而是音符。四歲開始學鋼琴,十四歲一個人到美國波士頓胡桃山音樂學院(Walnut Hill School)主攻大提琴,十六歲就與馬友友同台合奏。她,本該是音樂界一顆閃亮的未來之星。

然而,接連的幾個意外改變了她的人生計畫。能拉出悠揚樂曲的肩膀,因為過度練習,引發了肌腱炎,痛到連弦都舉不起來。醫生告訴她:「妳以後頂多只能在室內樂團伴奏,不然就是當音樂老師,無法再走獨奏之路。」

這句話就像大鎚般打到胡茵菲的心。「我沒有耐心去教一個沒有天分的學生,更不能忍受有人在我頭上揮著一個棒指來指去,」胡茵菲堅決的說:「如果事情無法達到最好,那我寧可不做!」

一九九八年,父親進口一批鑽石在機場失竊,損失超過上億元,家中經濟頓時陷入困境,就連同業也想乘機併吞掉父親的生意。「我在美國看到新聞時,心臟停了大 概有三秒,」原本對轉行還有些遲疑的胡茵菲立刻決定,要幫父親扛起家業,投入珠寶設計。她回想從小把玩一顆顆寶石,所有的排列組合,與用音符譜曲似乎有異 曲同工之妙,讓她有信心走出第一步。

展露設計長才打造被佳士得讚賞的經典戒指

她轉學到美國GIA寶石學院,只花一個夏天就取得珠寶設計與鑑定證書,比同班同學快四倍。三年內,她從上游的寶石選購到下游的鑲工技術通通學齊,先在梵克 雅寶(Van Cleef&Arpels)工作兩年,而後被挖角到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兩者都是法國最頂尖的珠寶品牌。

「沒有一個珠寶設計師像她一樣,擁有這麼扎實的上下游產業知識,」海瑞‧溫斯頓首席珠寶設計師多明尼克(Dominique Rivière)說,這是她最大的與眾不同之處。

以LV、香奈兒(Chanel)等大集團為例,一件珠寶從無到有,須從寶石採購、設計、鑲工三個部門依序而過,設計師通常只負責中間段落,即使擁有好創意,也得受限於寶石的種類與鑲工技術,無法全力發揮。

並且,這些品牌的珠寶部門通常是購併而來,設計師雖然有大樹般的資源加持,但得受限原本的品牌形象,缺少自己的根。

胡茵菲卻可以跳脫這些限制,中西交融的雙重背景,也給她多元創作靈感,從貝多芬的交響曲,梵谷、莫內的畫,中國的龍鳳虎蝶等動物圖騰,到一般人身上的領帶、絲巾等配件,都可成為設計元素。

一款靈感源自電影《阿凡達》的「龍之華」戒指,被佳士得評論為當代珠寶藝術中絕妙經典。一副太極蛇形戒鐲,每○‧五公分就設計一個活動關節,讓配戴者舒服 到可以戴著睡覺。「若不是對鑲工技術極其熟稔,根本不可能想得出來,」一位替LV做珠寶鑲工長達二十五年的巴黎老師傅說。

被譽為「當代珠寶界畢卡索」、高齡八十三歲的設計大師葛禮(Maurice Galli)發現胡茵菲的潛力,收她為關門弟子。在一場派對上,葛禮對她說:「妳太狂野了,不適合當籠中鳥(You are too crazy to be a cage bird)。」勸她離開大企業,自創品牌。

作品風格多變讓瑪丹娜甘冒違約風險幫其加持

小時候成為獨奏明星的渴望,再度被喚醒,三個月後她遞出辭呈。二○○八年,她選在紐約第五大道上廣場飯店(Plaza Hotel)內開第一家店。沒想到剛簽約完,就傳來雷曼兄弟倒閉消息。她不放棄,研究其他百年珠寶名店的發展史,發現Harry Winston最賺錢時,就是經濟最蕭條的時候。

開店不到一年,有一天,瑪丹娜的造型設計師偶然經過胡茵菲的店,看到變化多端的作品相當驚豔,破天荒邀請她帶二十件作品,到瑪丹娜的私宅中展示。

沒想到向來挑剔的瑪丹娜竟然與胡茵菲一拍即合,直說:「「You can be any style just like me!(妳與我一樣擁有百變風格)」不顧自己與兩家法國老字號品牌珠寶簽約,就戴著鑲有「Anna Hu」的珠寶出席奧斯卡典禮。

有了瑪丹娜的加持,「Anna Hu」兩字在好萊塢時尚界一夕暴紅,不只女星與名人爭相配戴,連美國總統夫人御用華裔設計師吳季剛都找上她,合作紐約高級時裝秀。今年,更成為史上第一位受邀在羅浮宮辦展的珠寶設計師。

喊出下個目標五年內要讓品牌在紐約掛牌上市

短短五年間就達到如此成就,胡茵菲卻不滿意,「如果人生是從A走到Z的過程,那我現在不過在B到C之間。」

現在的她,把力氣全部花在經營管理上,她找來前LVMH集團購併部門總監擔任投資顧問,替她尋覓合適的CEO人才,要打造一個具有跨國經營管理能力的團 隊。除了紐約與故鄉台南之外,第三家店今年即將在上海開幕。接下來五年的目標,是要讓「Anna Hu」這個名字在紐約掛牌上市。

為什麼有這麼強烈的企圖心?「沒辦法,我太渴望『偉大』,而在這之前,必須先『成功』,」說到「偉大」兩字的時候,胡茵菲的雙眼發亮。她以自己的好朋友, 曾經被《富比世》(Forbes)雜誌選為封面人物,四十歲成為億萬女富豪的莎拉‧布蕾克利(Sara Blakely)為例,認為一個女性就該有此成就。

「所以我現在左手創意、右手創業,腦袋常常像是有個開關,要『喀』一下就能轉過來,」胡茵菲說。這一位年輕的珠寶女王,正雄心勃勃的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帝國。

【延伸閱讀】多位名人青睞,胡茵菲作品暴紅

佩瑪(不丹皇后):幸福罌粟花耳環

辛蒂‧雪蔓(當代攝影大師):太極蛇形戒鐲

歐普拉(美國脫口秀主持人):西班牙冰鑽向日葵耳環

瑪丹娜(好萊塢天后):雪絨花十字架項鍊、冰晶葡萄耳環、溫莎公爵鑽石手鍊資料來源:Anna H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3

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和大家分享【如何找到偉大企業】尋找5年10倍股 VIP專注醫藥消費

http://xueqiu.com/4618198493/23133619
5年10倍投資計劃的核心在於,要求企業業績連續高增長。首先從連續這點來看,在強週期行業中找這樣的機會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費股中尋找是王道(張裕、云南白藥、古井貢、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以上企業有以下共同的特點:
第一、企業所在行業處在一個快速成長期(例如10年前的地產業,5年前的家電連鎖和如今的醫藥行業);

第二、銷售收入穩步擴大。擁有競爭優勢,企業在行業中擁有定價權,所佔的份額是連續擴大而非縮小(例如萬科、蘇寧等);

第三、隨著銷售額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並得以提升;淨資產收益率穩步增長。我們允許企業圈錢,但是圈錢後的資產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則對老股東就是一種傷害。

第四、企業管理者有企業家精神,並對股東權益敏感(實施了股權激勵等措施)。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報中的經營目標並看看之後的實踐。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應該有足夠的前瞻力和執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

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應該穩定且易於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鑽石搭檔」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於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被後來的投資者追捧,而快速實現股價的上揚。(2009年以來,新能源、新技術企業走勢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這些技術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銀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個10倍PE,3000億市值的企業股價漲10倍; 顯然比一個20倍PE,30億市值的企業股價漲10倍的幾率小得多。

儘管這樣去選擇公司很難,但是相對於預測貨幣政策、資金動向、機構行為而言,也許是更容易的事。平時多和一些價值型的投資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種互相啟迪的模式。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我們可以向高手問股,但是不妨多問問或者自己研究下,所問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條法則呢?

感悟:

選股是種技術,也是種藝術。事實證明,市場並不缺少5年10倍股。5年10倍,選好股是第一步。

「在一個五年週期裡,我們找到一家公司淨利潤增長3倍,估值增長1.5倍,就能夠實現5年10倍的計劃。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潤高速增長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較低的時候買入」

我們期待的不一定5年非要10倍,如果那樣就顯得過於上綱上線了,更重要的,還是找到一種若干時間週期,重倉取得數倍超額收益的機會。但是,選股,卻必須要按照5年10倍的標準去執行。

二 操作篇

【考驗】人性的障礙
選股是技術,買賣卻是藝術。前者固然不易,卻可以憑時間來錘煉;後者卻看性格和天賦。

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在執行5年10倍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大考驗:第一,如果買入後,公司股價不漲反跌,該怎麼辦?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出現該怎麼辦?第三,股價已經漲了3倍了,是不是該見好就收,或者做個波段?

這三大考驗之所以會讓我們對投資產生疑慮和動搖,其實都可以歸結於一個主因:我們對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及其成長模式和方向並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輕微的風吹草動或者說誘惑,都可能動搖我們的初衷。所以,對於「5年10倍」計劃而言,必須只能投資自己熟悉並經過深度研究的行業和公司,同時研究的深度應該達到並超越市場平均水平才能獲得超額收益。

如果對所投資的企業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話,我們再面臨考驗的時候就會從容很多:

第一,如果當時買入的理由沒有變化,股價下跌我們應該高興,因為我們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入;記住我們的操作週期是5年,而不是5天。

第二,如果中途出現可供替代者,我們同樣要考慮其成長性、安全邊際是否更為優異,如果答案為否,我們沒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負擔,因為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一顆珍珠,而非去尋找全部的珍珠。(實踐證明,作為一名個人投資者,跟蹤企業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則是另外一種攤薄)

第三:當股價如期大幅上漲之後,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該怎麼辦?當經濟出現週期,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我們是否需要迴避風險?

要戰勝這個考驗,我們必須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戰勝週期的,優秀的管理層會利用經濟的波動加速發展而非相反。例如沃爾瑪在股價實現數千倍上漲的過程中,中間同樣遇到過大幅下挫的情況,如果我們將時間拉長,這些波動其實都可以淡化。

記住巴菲特所說:股價的漲跌並不是我們做出投資決策的理由。
當然,如果我們的確通過實戰擁有了波段操作能力,並在實踐中證明可以戰勝市場的話,我們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這種波段,應該起碼是以月為週期來計算。

【行動】找到你的聖盃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易行難。
找到適合自己的聖盃(交易法則和紀律),並不斷完善,是踐行5年10倍計劃的關鍵所在。路注定是佈滿荊棘的,我們希望做的是少走彎路。

投資實踐顯示,充分理解「安全邊際」、「觸發時機」、「長期跟蹤」這些概念並靈活運用是必要的。

安全邊際和健全心態
芒格說過,如果你不敢滿倉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買,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

且不談論是否能賺錢,要讓一個人把全副身家壓在一項投資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虧」。但能做到不虧的只有「現金」,股票這類風險資產,我們只能追求相對安全。
從經驗中來看,人們說到安全邊際,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說的,安全邊際第一步是要資產的健康。
很多人總是喜歡說,「今天虧了一部車」、「昨天賺了一個洗手間」,這種觀念和導向是非常錯誤的,要是巴菲特或者蓋茨天天這麼想,早就抽風了。一位成熟的投資者,必須做到把投資和生活有效隔離,這樣才能不會被市值的波動影響了心情進而影響了投資決策。

舉一個例子,一個家庭資產200萬元,每年工資扣除支出結餘20萬元的投資人,拿出60萬元投資,設立35%的止損線。如果嚴格執行止損,那最大的損失就是一年的收入,即使連續遭遇3個跌停板,也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衝擊,完全可以泰然處之。反之,一個家庭資產60萬元,年收入結餘6萬元的人,借款60萬元炒股,一個跌停板可能就傷筋動骨了。 對於5年10倍計划來說,10萬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後創造億元的財富,我們不必要鋌而走險。李嘉誠說,「散戶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

第二層意義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價廉。但是怎麼樣才算便宜,這就見仁見智了。不能說破淨的鋼鐵股比100倍PE的百度便宜。對於成長股來說,多用PE和PEG,市銷比等指標,參考歷史估值、行業估值、海外比較等等。

價廉多出現在熊市的中後期,例如麗珠B這樣主營連續20%以上增長的醫藥股,也出現過跌破淨資產的情況,這就是明顯的低估了。而產業資本的回購,也是低估的一種表徵。

買入時機和節奏
遇到了一家心儀又便宜的公司,在動手買入之前,應該先回答這麼幾個問題?

1、為什麼好公司會有這麼便宜的價格?是熊市導致的盲目,還是自己的判斷可能會有誤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級利空?

2、買入之後可以忍耐多久的不應期?買入後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虧損?

3、計劃用多大倉位買入,一次性買入還是分批買入?

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對於公司的判斷市場上總是有分歧存在,分歧從產生到消失,影響著股價的變化。投資不能盲從,也不能太自負,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對公司價值的判斷進行比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問題,那就放心去做。

股價的走勢受估值影響大,但估值最終決定於業績,對於一家正處在業績釋放期的公司,我們更要擔心的是錯失爆發機會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買入半年之後,公司股價持續不漲,而業績也沒有如期兌現,那就必須做自我檢討了。我們可以用3個月來忍耐股價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來忍耐沒達到你預期的管理層。

我們不必苛責買在最低的位置,這是技術派的目標,但我們要避免一買就被嚴重套牢,對於明顯下跌趨勢的個股,採用分批買入的方式比一次性買入更為合適;而在底部盤桓很久,開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則相反。當然,實踐上的經驗會讓我們更容易聽到「扳機」的聲音,減少等待的時機。例如,古井貢B,從2008年底2.4啟動,2年漲了近15倍,一個關鍵的觸發點就是換了股東,隨後業績爆發,股價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這一原因開始改變的時候,要抓家時間上車了。
再舉一個例子,即使處在東部華僑城的舊廠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淨,市銷比是同行的1/5,這是明顯的不合理,但是從PE上看,又是合理的。這就是分歧所在,問題在於管理層沒有釋放業績的動力,如果動力源出現了,糾偏就會開始。這樣的情況,適合小倉位買入,保持持續的跟蹤,等待機會。
在橄欖樹下徘徊,期待遇見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

■倉位管理和集中持倉
經常會聽到有人興高采烈地說,今天我有3個股票漲停了!敢問這位神仙,您一共買了幾隻股票?漲停股票倉位佔比多少?整體盈利率多少?

好股不求多,一隻足以!買了10只股票,3只漲停的收益也許還比不讓滿倉一隻漲幅5%的股票。市場上有兩種極端,因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過分散持倉來規避風險,要麼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擲。
但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誤區是前者,為什麼不敢重倉甚至滿倉一隻個股呢,因為有心理障礙:害怕判斷有誤淨值快速蒸發,或者擔心錯失了其他機會。要意識到,分散持倉不能分散系統性風險(例如5•30),同時分散持倉在分散個股風險的同時,也在拉低收益率。

對於重倉某隻個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資機會,正如前文所說,我們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顆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項鏈!如果喜歡分散投資的話,那就去買基金吧!

開始可以用操作紀律來解決這種心理障礙:一隻有潛力的「珍珠」但「扳機」還沒有響,上1成倉位;低估原因被解決,扳機叩響,加到3-4成;業績陸續釋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墊夠厚加到5-7成。

5年10倍計劃,是要找自己熟悉並經過深度研究的行業和公司,研究深度要達到並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滿倉買,甚至借錢買!這個機會只給眼光和膽量俱全的人。

持續跟蹤和賣出時機

不少人碰到過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沒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續跟蹤的能力,對於公司的成長和興衰,心裡沒譜。要麼割肉就跑了,要麼大漲之後守不住之後再也沒買回來。
如果公司董事長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鐵哥們,長期跟蹤是很便利的,但這有內幕交易的風險,也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歡調研,但他們依然對於公司的變化洞若觀火。
如果是一個勤奮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資者,陽光下的利潤,已經足夠賺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鑑:
1、定期瀏覽公司主頁,關注領導講話和媒體報導透漏的經營目標。
我們來看個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區報報導,《深圳市zf與中國醫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提到,
「昨晚,深圳市zf與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在五洲賓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藥研發、醫藥流通、醫藥生產、醫藥綜合服務四個領域加強合作。深圳市長許勤、副市長袁寶成,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總經理佘魯林等出席簽約儀式。」(紅色字表示這是黨報的通稿,要經過審查或發表的,不是信口開河的股評)
「據悉,中國醫藥集團和深圳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雙方首個大型合作項目——深圳一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權交割以來,經營實力和經營業績得到了長足發展,年銷售收入從當初的15.7億元,到2009年突破100億元,增長6倍多,今年計劃將突破130億元,併力爭「十二五」末銷售規模達到1000億元。目前,該集團在深多個項目也即將開工建設或啟動規劃。」(5年後銷售額翻8倍,這是遠景規劃,是個5年10倍的參考標的)
2、有機會儘量參加股東大會,目的不是為了聽董事長說什麼,而是結識一些長期持有並關注該公司的股友,通過交流加強對公司的理解。
3、多泡下55168相關個股的帖子,拋磚引玉。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一般人有選擇性吸收信息的特點,聽不進不同意見,善意的批評會幫助我們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
4、找到對「珍珠公司」長期跟蹤的行業研究員,除了看新財富排名,還要看他過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頻度,多找找他的報告來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銳,對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著長期關注)
5、儘量尋找關係瞭解公司的運營:銷售人員、上游、下游,側面瞭解。
6、有渠道的人,去瞭解機構投資者在公司進出的節奏和原因。
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擔當的股東,利用機會為公司的成長獻計獻策,這是頂級的投資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離很遠,我們有目標要努力。

如果公司的業績成長符合預期並超過預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範圍之內,那堅定持有是唯一的選擇。系統性原因導致的下跌,帶來的是買入機會,因為好公司終究會起來,而且會走的更遠。例子太多,無須舉證。

5年10倍的買入持有計劃,絕不意味著「鴕鳥戰術」,而是通過專注和勤奮,跟蹤公司的成長,進而獲取超額的收益。而這種專注,也意味著必要的放棄:放棄部分娛樂和休閒,放棄其他投資機會,有勇氣、有耐心去應對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財富巨大增值的喜悅。(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88

什麼樣的公司才是偉大的公司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3503380
我現在對於研究國內的公司不是特別上心,除了少數一些長期關注的標的,其他的很少去研究了。我花費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西方的很多經典著作,希望增加自己的洞察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先睜開眼看看國外的偉大公司究竟偉大在哪裡,然後再跟國內的公司進行對比。你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偉大企業,動輒將一個國內企業作為偉大企業YY,這種事情成功的概率大嗎?


1.敬畏永恆的週期,逆週期而行,慢即是快

偉大的企業都認識到週期的威力。所以,它們的戰略規劃都會主動應對可能的經濟蕭條,例如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在其10年發展規劃中設定兩次經濟急劇衰退期,這就是考慮了經濟週期的典型。

但是,達美航空比起西南航空這個美國航空業的奇葩,在週期性把握方面依然落後。西南航空則是做到了動態管理經濟週期,主動預測,高拋低吸。

隨便舉個例子。

西南航空有一個高度精密的內部模型,包含全球供需,貨幣總量,匯率,地緣政治風險評估等,動態調整燃料油價格對沖機制。2004年下半年,石油價格50美元每桶,西南航空以24美元價格對沖80%燃料成本,大陸航空以36美元價格對沖45%燃料成本,西北航空以34美元對沖25%成本,達美航空完全沒有對沖。

再看看強生這個偉大企業,也是一樣。由於預期到了2001年的經濟衰退,強生在2000年經濟繁榮高點,削減了1億多美元的資本出來,這是公司7年來的第一次資本支出縮減。這些舉措加上在熊市時實施「行業轉移」策略,在衛生和醫療等股票上進行投資,強生股票在2000年和2001年以兩位數速度上升。

相比之下,有的著名公司雖然厲害,卻忽視了週期的威力。思科錢伯斯忽略了很多跡象:石油價格上漲一倍,1999年公司收益平平,2000年股票市場幾乎崩潰,利率急劇上漲。在2001年經濟衰退到來時思科毫無防備,被迫註銷了20多億美元的過剩庫存,裁減8000多名員工。

相比思科,通信IT業的韓國同行三星這幾年成長驚人。但是三星明顯比思科更加敬畏週期。

三星為什麼在2012年利潤歷史最高的時候,董事長卻認為危機降臨,要求員工提早上班,自己更是早上6點就上班了?「危機,總在你自認老大時降臨。」記住三星董事長李健熙的這句名言。

再看看偉大企業杜邦。

杜邦是美國為數不多擁有經濟學家智囊團的企業,還擁有複雜的宏觀經濟預測模型。2000年,公司經濟學家預測「服裝和汽車市場走弱,建築行業增長變換,這些行業銷售額佔杜邦總收入40%」,杜邦開始削減資本支出,從2000年的70億減到2001年的20億。

敬畏週期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講究慢即是快,講究質量而非數量。

可以看看香港太古這個巨頭,這個英國家族的優良傳統。只做長期投資是太古一向的傳統。施懷雅家族現任繼承人說:「考慮一個項目的時候,我要看50年。」太古地產在香港總共只有三四個核心項目,這些項目一般都是只租不售、長期持有。這讓太古能夠更好地對項目周邊的環境做投資和提升。它往往在剛開始建造一個項目的同時,已經考慮好這個區域在5年、10年後需要什麼樣的購物廣場了。習慣「慢功出細活」的太古,在香港商界顯得有點另類。20世紀90年代,中國內地的地產行業逐漸升溫,恆基、恆隆、新世界、新鴻基等香港地產商紛紛來到內地投資,但太古地產遲遲不動。直到2001年,它才在廣州開發了第一個商業地產項目——「太古匯」,此項目歷時10年才封頂。

再看看另外一個偉大企業,瑞士布勒。大約全球65%的小麥加工、60%的聚酯加工、65%的巧克力加工,以及50%的意大利麵條加工等穀物處理均使用的是布勒的設備。同時,全球大約20%的金屬壓鑄元件的生產同樣使用的是布勒的設備,幾乎所有的世界著名汽車生產商都與布勒有著密切合作。布勒公司145年裡,營業收入只達到15億瑞士法朗,以創建時0.5億計,平均每年增長0.1億元;它的分公司只有140家,平均每年增加不足1家。這樣的成長速度是非常慢的。成長慢也許正是這種傳統製造業得以存續發展的最根本原因。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巴菲特的看**之一,富國銀行,它在這方面也做的很好。富國銀行不談盈利或者市場份額。「從2003年到2006年,富國銀行不斷拋出高風險的次級貸款,結果其市場佔有率從11.9%下降到了10.2%」。次貸危機發生前,當其他金融機構紛紛降低房地產信貸門檻,大量投資房地產抵押貸款的衍生品時,富國銀行卻主動退出次貸市場,專注於傳統的信貸業務,並嚴格執行信貸審核標準。

逆週期而行,除了在經濟泡沫高點主動收縮,保留現金,在經濟危機中後期進行抄底也很關鍵。

看看英特爾在經濟危機時的研發魄力。

「在經濟發展的低估時期,不應迴避戰略性的支出。過時的技術總是太多,創新的技術遠遠不夠。我們增加資本投資,2001年投入73億美元,之前兩年,總資本支出100億。2001年,研發投入38億美元」 -英特爾2001年報

總結起來,偉大企業對待週期,跟偉大投資者對待週期,是同樣一個道理。別人貪婪時你恐懼,別人恐懼時你貪婪。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2.將客戶當客戶

我們看看富國銀行如何對待客戶?

富國銀行CEO約翰-斯坦普認為有三種方式可以另一個企業成長:第一,從你現有的客戶手裡獲得更多的業務;第二,吸引競爭對手的客戶;第三,買下其他的公司。斯坦普說:「如果你第一個都做不到,你怎麼能把競爭對手的客戶撬過來,更不要說收購其他公司了。

富國銀行有三個工作:照顧好現有的客戶,吸引新客戶,最後控制他們的風險。

富國銀行始終堅持將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目標是盡力滿足客戶的全部需求。這一點貫穿在產品設計、銷售和服務中,成為富國銀行的核心理念和發展動力。在產品方面,為客戶「量體裁衣」,通過80多個業務單元,為客戶一生可能產生的各種金融需求提供合適的產品。同時,良好的交叉銷售機制取得了良好的客戶口碑和銷售業績。2011年,富國銀行對每個家庭的零售產品數量平均達到5.92個,在最高區域達到7.38個。「顧客第一」的原則還表現在為顧客著想,幫助客戶減少損失。在次貸危機中,富國銀行建立了專門的工作室,面對面幫助出現財務問題的家庭,通過修改抵押貸款合同、再融資等方式幫助其渡過危機,不僅幫客戶留住房產,也降低了自己的壞賬率。目前,富國銀行92%的住房抵押貸款處在正常狀態,僅有不到2%的抵押貸款需要抵債出售。

我們再看看新加坡航空如何對待客戶?

新加坡航空發現,公司最有價值客戶是跨洲飛行的頭等艙和全價票顧客。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採取減2增1策略,減2是指減少短途線路降低成本,增1是指每節省的2美元有1美元用來提高優質客戶服務。

一個真正將客戶當客戶的企業家,必定追求把錢用在刀刃上,不該花的錢不花,該花的比誰都大膽。哪些錢不該花?可以節省的,不會直接產生效益的,無助於提高客戶滿意度的錢,都不應該花。所以,偉大企業必定是很摳門的,在某種意義上。

例如很多企業,外人來訪一律在食堂吃工作便餐。對待打印紙張雙面使用,辦公室人走燈滅等細節都很在乎。

里昂證券的麥克-梅約說:「你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看不到約翰-斯坦普。和約翰-塞恩35000美元裝修衛生間的辦公室相比,富國銀行高管的辦公室就像70年代的老房子。」

3.重視員工

偉大公司會把員工當做長期夥伴而不是可以隨時處置的資源。

經濟危機時不裁員的公司,有很多是領先企業,例如紐科鋼鐵公司,還有西南航空在31年歷史中沒有裁員,美國家庭人壽保險AFLAC已經47年沒有裁員。

紐科鋼鐵Nucor使用彈性工資,工作時間,策略性交叉培訓,等使得公司的不裁員政策變成一項大額資產

紐科公司分擔風險時,會採取逐級遞增的方式,部門領導和高層管理人員要承擔更大比例的風險。

一個部門領導薪酬可能減少三分之一,而高層管理者可能減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

不像一般公司,裁員先裁普通員工,高層管理者在危機時收入沒有減少,紐科的做法更公平,能夠提高員工忠誠度。

富國銀行斯坦普說:「我們僱傭一個人的時候,首先想知道這個人關心什麼,然後才去瞭解他知道些什麼。」看的出來他說這些是認真的。「我們不稱呼員工為員工,我們稱之為隊員,因為員工是管理的成本,而隊員則是投資的資產。」斯坦普繼續說道。

來到斯坦普的辦公室,你會發現除了沒有獎章和其他裝飾外還少一樣東西,那就是門。富國銀行高管的辦公室都沒有門,談到這點斯坦普說:「在我們這裡,你有什麼想說的就儘管直言,沒人會覺得被冒犯。我們已經習慣了聽取不同意見,消極抵抗在這裡是不能容忍的。」

4.擁抱創新,擁抱變化,動如脫兔,永遠先行一步

敬畏週期,追求穩健,並不意味著拒絕創新,拒絕變化。偉大的企業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在面對很多重大危機時,偉大企業嗅覺靈敏,行動很迅速。會分析其中蘊含的戰略機會,開發新產品或者對原市場重新設定目標。

賭博娛樂業老大凱撒公司在911事件後,重新定位市場,將客戶從國內和國際航空客戶轉變為在南加州地區短途旅行的客戶

西南航空在911事件後迅速降低價格並提供全額退票

美國前進保險:1999年OPEC減產,油價飆升時,前進保險調整價格,降低費率,重新大規模進入市場,收入和利潤猛增

對於例如911和OPEC減產油價飆升這種大事件,企業迅速做出反應,難度還不是很大,因為大事件很明顯,很容易注意到,更難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創新,變化,這些變化中蘊含了破壞式創新的種子。等到有一天大家注意到時,為時已晚,柯達,諾基亞就是這樣倒下的。

邊緣地帶:在這些邊緣的地帶裡,眾多新興企業利用客戶尚未獲得滿足的需求,運用新的能力,新的技術以及新的創業方式,正一一崛起。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最關鍵的就是這些邊緣地帶。

那麼如何應對這種從邊緣地帶產生的最開始不起眼的破壞式創新呢?只有一個辦法,通過良好的制度,持續關注各種有價值的變化和創新,隨時調整公司產品和戰略。

思科的公司信條:絕大多數的創新,都不是在你的公司裡產生的。

思科是利用它本身對於邊緣地帶深入瞭解的技巧來決定要收購哪一家公司。1993-2000年,思科完成了51宗併購。

耐克通過直接經驗來瞭解產業邊緣地帶的發展。它並不是把耐克城旗艦店當做零售利潤中心來運營,而是當成掌握客戶未獲滿足需求的重要渠道。也就是一種「零售實驗室」。採用這種方式的企業,包括華納兄弟,迪士尼,李維斯,可口可樂,哈雷摩托等

強生的秘密武器就是將研發,技術授權以及企業風險投資結合。強生成立了一個企業風險投資的組織,強生發展公司。它有100多位任職於世界各地分公司的業務發展副總裁,投入市場觀察掃瞄,尋找在新啟動的公司或者是其他業務組織內有長久價值的新技術。

在4月1日那天,谷歌創始人Sergey Brin就經歷了這樣一個大起大落。在當日下班之後,Sergey Brin發現自己剛買不久的土豪專用車型Tesla Model S變成了另一個模樣——銀色車身變成了粉紅色,前車燈還被配上了眼睫毛,而發動機蓋上的蝙蝠俠標誌和車尾的誇張尾翼更是引人注目。在谷歌,Sergey Brin規定員工每天要使用1/4的工作時間來思考創意點子,即便這個點子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很不利。顯然谷歌員工善用了這條規定,並在愚人節當天用在了「正道」上。

Google:公司要求員工將20%的時間用於個人項目的操作。

Google所有產品理念都來自員工充分利用他們自己項目中那20%時間

Orkut是一個社交服務網絡,以開發者Orkut名字命名,這個項目是他在20%個人時間裡完成的

「不瘋狂,即犯錯。」代表了谷歌身上一種捨我其誰的使命感,也恰恰是谷歌重回科技創新浪潮之巔的秘訣之所在。「很難找到僅僅為了競爭而誕生的優秀產品。如果你傾盡全力,只是為了擊敗在做同樣工作的其他公司,那麼這樣的工作怎麼會令人興奮?這就是許多公司逐漸衰落的原因。他們喜歡修修補補,進行微小的改進。做熟悉的事情以避免失敗,是人類的天性,但「增量式改進」會逐漸失去意義。科技行業更是如此,它會發生非增量式的改變。」佩奇說。在佩奇看來,谷歌對安卓的收購並不是在下一場大的賭注,而是在那個時候有信心去做一些長期投資。「當我們收購Android時,很明顯當時的移動操作系統非常差勁。你無法為這些系統編寫軟件。可以將現在與那時進行對比,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於谷歌來說,安卓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成功依然是一場防守,佩奇從不屑於跟隨別人劃定的遊戲方式,在智能手機的競爭已成肉搏之時,谷歌的目光早已瞄向了眼鏡和汽車這些新的領域。

再看看寶潔這個偉大企業如何擁抱互聯網,通過利用全球的腦力資源為我所用來進行研發?

在過去五年,寶潔的行業革新速度已經翻倍,它從公司外獲取50%的產品和服務的思路。你只需在InnoCentive網站註冊,就能和全世界其他9萬名科學家共同幫助寶潔和其他公司解決研發難題。

寶潔要求每個業務部門的領導在2010年之前,其部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創新思想的50%必須從外部獲得。玉蘭油新生煥膚系列,Crest旋轉牙刷,品客薯片等是寶潔過去三年通過聯發計劃商業化的137個產品中的3個。品客薯片每分鐘在幾萬個薯片上印鮮明的圖案很複雜,公司通過全球網絡尋找創意,意大利一位教授提供的噴墨打印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市場上超過35%的新產品原料是外部獲得的,2000年這一數字是15%

創新成功率翻了一倍,創新成本下降了

寶潔研發投入佔銷售的比例從2000年的4.8%降到了3.4%

即使前文提到的慢即是快型公司,例如太古,布勒,長期來看創新也是很快的。
布勒一半的銷售收入來自於不到5年的新產品

太古動作很慢,但人家出手很準,太古集團今天的龐大產業群,往往都是一環套一環衍生來的。早在1872年,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就看好空中航運。在他看來,空中航運與海運都是世界貿易逐漸繁榮後的受益產業,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空中航運的前景更為廣闊。然而,直到76年後,撒繆爾的這一想法才得以如願。1948年,香港空難頻繁,剛剛成立兩年的國泰航空陷入危機,施懷雅家族趁機購入其45%的股權。


再看看日本,韓國,我們又有什麼借鑑呢?

日本和韓國竭盡所能的把所有大型企業結合起來,維持現狀,它們積極努力保護連續性假設,不是擁抱不連續性。一邊對中央集權掌控唸唸不忘,一邊又對續增式變革朝思暮想的日本式做法,是很危險的。

當然,韓國也出了三星這種例外。但是可以預料,在東亞文化體系下,這種例外總是很少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套用在企業身上也是一樣的。

總結一下上文,偉大企業的哲學學得遠比一般的企業高明。很多哲學與老巴的投資理論都有類似之處。企業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很多基本的哲學道理,企業發展短期來看很慢但長期來看很快,很多方面很保守但是擁抱創新很迅速,對關鍵客戶花錢大方但是對無益於客戶的支出很摳門,數十年不裁員長期來看比大招大裁更節省人力成本,等等,在這些偉大企業身上都體現了出來。偉大企業都是神似但形不一定似。

當哪一天,我們國家出現了具備上述這些特徵的某個企業,那麼,它也許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偉大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