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国光伏陷倒闭潮 责难中国企业启双反调查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267&PHPSESSID=ec563fea74c42bc81a0e58be0a596da6

 跨国能源巨头BP旗下太阳能企业BP Solar已经开始收缩其在中国的业务,而在美国,其光伏工厂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关闭。

  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光伏市场随之萎缩,由是波及到BP等企业。而在BP之前,美国已先后有三家光伏企业宣布破产:加州的Solyndra,马塞诸塞州的EvergreenSolar以及纽约的SpectraWatt公司。

  “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贸易保护主义总会尘嚣直上。”9月27日,九州方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杜军桦对记者感慨,该公司于8月25日投产,目前以国内销售为主,但极为担心未来的外销市场趋向恶化。

  在企业蜂拥而至的倒闭潮中,欧美光伏企业不约而同地将责难抛向中国企业。

  受美国光伏业界之邀,美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King&Spalding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已将申请发往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反倾销有两个基本的判断,一是政府有没有补贴?事实上,中国政府对这个产业没有直接补贴。第二,我们中国企业有没有低于市场价格的行为,到国外去倾销?假如没有,也不成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马学禄对此质疑。

  根据独立研究机构GTM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光伏产能因破产或停产而消失,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

  2010年中国组件制造商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排名前三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全部来自中国 虽然市场需求疲软,但尚德、英利以及天合光能第二季度的出货量都增长了近20%。

  “美国的光伏企业在倒闭,但中国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倒闭的企业数目远大于欧美。”浙江一位光伏企业高管称,察看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二季报,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均有亏损,“浙江去年新增的110多家光伏企业,现在半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上述高管称,人员、设备折旧、财务等费用,使得一些企业只能亏本卖出组件,“不生产是大亏,生产是少亏”,但如果世界光伏市场在明年仍不景气,“现有的组件企业估计要倒掉一半”。

  作为应对美国“双反”调查的对冲,目前国内企业纷纷至欧美设厂:尚德电力于2009年11月宣布在美国建设首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赛维LDK以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70%股份,由此进入北美光伏下游市场。

  据悉,针对这次美国方面可能要发起的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9月14日商务部已经召集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商讨对策。( 来源:新华网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6

太陽能微笑曲線 預告倒閉名單?

2011-10-17 TCW




一條太陽能「微笑曲線」,預告台 灣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產業,將是全球太陽能產業景氣寒冬中,面臨倒閉壓力最大的族群!

十月五日登場的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吸引全球近三百個廠商參加,創下歷年來最盛大的規模。超過萬人的參觀人潮,場內到處都可以觀察到各家業務互相換名片、 聚在一起聊天的熱絡氣氛,但其實他們更像是在互相取暖。

因為太陽能產業的冬天已提早來臨。攤開台灣太陽能廠已公布的第二季財報,從台積電入股的茂迪,到台灣女首富王雪紅投資的昇陽科都無一幸免,全台太陽能廠單 季合計虧損逾新台幣五十億元,也把第一季獲利全吃掉,等於上半年創造出近六百億營業額的太陽能產業全都在做白工。

首當其衝!電池和模組廠,毛利最低

這個太陽能產業的「微笑曲線」,橫軸從太陽能產業最上游的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到最下游的系統設備,搭配縱軸用上中下游業者平均毛利率所畫出來的 曲線圖,位在微笑曲線最下端的電池與模組業者,毛利最低,也是最難撐過景氣寒冬的太陽能族群。

市調機構iSuppli太陽能首席分析師漢寧.維希特(Henning Wicht)在今年太陽光電展同步舉行的論壇中率先畫出了這個「微笑」,全球多晶矽與矽晶圓龍頭廠保利協鑫在產品發表的記者會上也秀出了這張曲線圖,就連 太陽能業者私下聚餐時,高階主管們也在談論這條曲線。因為這一條曲線,就足以說明太陽能產業接下來的發展:曲線最底部的電池和模組廠,就是接下來處境最艱 困的業者。

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廠茂迪總經理張秉衡,擔憂的引用市調機構Solarbuzz數據指出,今年全球庫存水位最好的情況是八GW,最壞可能到十二GW,而明 年庫存預估是十一GW,最壞還有可能飆升到二十二GW。

而明年全球的需求有可能連二十GW都達不到,等於宣告接下來一年,太陽能業者很多人都不用玩了!

其中,太陽能電池廠產能過剩情形最為嚴重,全球電池廠的產能粗估有五十GW,相較全球一年大約二十GW的需求,整整多出了一.五倍。電池廠一邊要面對下游 模組廠砍價,另一邊上游供應商矽晶圓廠的原料多晶矽跌價還不快,讓電池廠成了夾心餅乾。

「以後只有上游(多晶矽)和下游(系統設備)兩頭賺,中間都只是代工而已。」保利協鑫旗下協鑫光伏系統全球銷售副總裁劉仕堅指出。

寒冬求生!員工放無薪假、減班停產

更慘的是台灣的太陽能電池業者。因為他們平均毛利率約三%到五%,連「微笑曲線」裡全球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平均毛利率一二%的一半都不到,幾乎失去降價求生 的空間,面臨倒閉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太陽光電展場上,一家太陽能設備代理商還是到處找人換名片,她苦笑著說:「我們家業務明年的工作也就是到處找人聊天,因為模組廠已經開始放無薪假了,電 池廠如果產能利用率有五成就算很不錯了。」因為供過於求,太陽能廠都停下擴產的腳步,即使和設備廠簽了約,也把設備的交期延後。

無薪假已經成了業界公開的秘密,走到另一家同時擁有電池與模組廠的業者攤位,廠商壓低了聲音告訴記者:「同業已經在放無薪假了,我們原本兩班制,現在也只 剩一班制。」

不論是為了攤提生產成本,咬緊牙持續開工,或是減少排班、停產線,開始放無薪假,業者都知道,庫存的問題不可能輕易解決。供需嚴重失衡,今年八月起,已經 有美國太陽能廠和設備廠因為挺不住這股寒風,接連倒閉。昱晶內部看法認為,從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將會是太陽能史上「殘酷的時刻」。

新日光能源董事長林坤禧則認為,太陽能價格明、後年就可以達到「市電同價」(編按:太陽能發電價格與現有電廠發電價格相同),但即使市電同價還不一定會刺 激需求,不過到了二○一四年太陽能發電價格就會比一般電廠還低,需求自然就會爆發。

比「氣長」!能垂直整合者,才好過冬

二○一四年太陽能需求大好,代表在那之前,要走出低谷還得比誰的氣長。而最嚴酷考驗還在後頭,「明年上半年開始,倒閉潮會吹向中國和台灣,而且產業的谷底 至少會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其中二、三線太陽能廠(在這波供過於求的挑戰中)處境最困難。」維希特預測。

由於歐洲景氣急凍,一般投資人融資困難,只剩大型電廠還有能力增設太陽能設備,但採購模式也跟以往大不相同。

「(融資緊縮)一般投資人也沒有耐心,投資太陽能設備後,(靠政府收購太陽能發電)等五年、十年回收成本;而大型電廠現在根本不買電池這種半成品,他們只 要買模組,但不是直接付貨款,而是採取跟模組廠合資的方式合作,等整組系統設備建好後轉賣給私募基金,再付款給模組廠。」熟悉業界的人士說出太陽能產業的 新玩法。

因此,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如果沒有向下垂直整合模組廠,在這波淘汰賽當中將會首當其衝。而且相較於單晶矽電池走的是利基市場,重心放在多晶矽電池的業者,如 果手上現金不夠多,又沒有模組廠可以合作取暖,將會最難挺過接下來這個漫長的寒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1

LED企業倒閉四處開花 行業洗牌速度加快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7&id=4248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帥亮五金製品廠老闆熊春走佬」。羊城晚報記者近日獲悉。據瞭解,這是目前佛山出現的首家倒閉的LED企業。

  帥亮老闆走佬

  11月10日,記者來到帥亮所在東村工業區。在一片荒地中,幾排二、三層樓高的廠房構成了這個小小的工業區。大部分工廠面積只有幾百平方米。一位帥亮 內部員工透露,帥亮之前主要生產傳統燈具,大約今年7、8月份,老闆拿到一筆LED訂單,於是開始向LED「轉型」,但是隨後訂單減少,出現了後來的場 景。

  「這家企業6、7月份還在生產傳統燈具,到了8月份就轉型做了LED,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對於帥亮的倒閉,昭信董事長梁鳳儀直言「不可思議」!

  「一個產品光是研發就需要一年半,怎麼可能一個月就能轉型」?!梁鳳儀說。梁鳳儀所在的昭信是佛山知名大型LED企業之一。「僅一個破壞性試驗,就需 要把路燈泡在水裡一個月,達到不滲透、不滅不破不掉才能拿到路上裝。一個月之間就轉型到LED產業,如何可能」?梁鳳儀說,她2006年開始考慮轉 型,2007年10月著手對LED產業進行調研、技術探討;2009年年初開始做樣板工程,及至2010年才開始全面鋪開生產。

  倒閉暗潮洶湧

  帥亮的「轉型」失敗絕非孤案。

  「深圳很多LED企業是從電子企業轉過來的。看到LED有錢賺了,大家一窩蜂地跑過來。他們不講品質、沒有核心技術,這樣的企業不倒才怪」!11月9日,深圳皓璟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陸先生告訴記者。

  促進會名譽會長王殿甫首次透露,根據他的調查,今年以來,深圳已有80多家LED企業破產或被清盤。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東莞、中山。「在東莞,我們也遇到類似情況。有些企業前兩個月還在和你打交道,但過兩個月就已經不見了」,皓璟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位負責人肖先生說。

  中山市古鎮被譽為「中國燈飾之都」,LED大潮席捲而來,一夜間,古鎮幾乎家家都開始轉型做LED。「家家都在做,好像不做LED就落後了」,廣東省 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敦修告訴記者。但是,隨著今年國外訂單的萎縮,紅火的日子未能持續下去。有業內人士稱,今年以來,中山約有一成的LED企業倒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0

星晨急便倒閉 阿里「云物流」嘗試遇挫

http://www.eeo.com.cn/2012/0310/22248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娟 遲有雷 「云物流理念不錯,但是實驗新模式太耗費錢了,我沒想到幾千萬的投入都還遠遠不夠。」3月7日,身陷破產漩渦的北京星晨急便公司(以下簡稱「星晨急便」)CEO陳平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如此感慨。

這家在某種意義上承載著阿里巴巴「云物流」夢想的公司,在馬云參股注資整整兩年後,不堪經營壓力,瀕臨破產。

星晨急便原有業務目前已全部暫停,上海區正式進入財務、債務清算流程。而「失蹤」數日的陳平亦現身上海,直面星晨急便員工和加盟商的討薪討債。

事件還在持續發酵。星晨急便破產引發的蝴蝶效應正一一顯現:陳平兄弟的公司宅急送的倉庫遭到星晨急便加盟商的圍攻;星晨急便此前併購的快遞企業鑫飛鴻正圖謀自立;而阿里巴巴方面則對這筆當初寄予厚望、如今意外破產的投資至今不予表態。

一夜破產

「公司解散了,阿里7000萬,我的5000萬全部賠光了。現在客戶的2000多萬貨款(被)加盟商非法侵佔,也不能返還。1400多名員工兩個多月沒有工資,我已經傾家蕩產。做生意有賠有賺,現在公司賠本了,懇請大家一起承擔,在此,真誠地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了。」

3月5日,這條被稱作是陳平發給合作夥伴的短信迅速傳開。

徐鵬飛是江蘇南通如東縣的星晨急便加盟商,他已經整整歇業兩個多月了,原因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每天只能接到兩三個件,後來甚至就沒了,一直閒著」。 當天下午,他上網看到這條短信截圖後,迅速打開了潘多拉系統——這個星晨急便平日最繁忙的電子業務平台,串聯起了星晨急便所有的終端:營業點、庫房、分撥 中心、加盟商。正常情況下會有400多人同時在線。

但此刻平台上只有40多個人。徐鵬飛馬上打電話給另一個星晨急便總包商,對方在電話裡焦急地稱已經好幾天聯繫不到陳平本人。

徐鵬飛慌了。所有加盟商都慌了。

像徐鵬飛這樣的加盟商,星晨急便共有3000多個,他們此前上交給星晨急便的發貨預存款、保證金等一系列費用,從一兩萬到10多萬不等。北京一位加盟商代表告訴本報,北京地區目前統計到加盟商被拖欠的金額累計有500多萬。

聯繫不到陳平本人,很多加盟商選擇將手中未派送完成的快件貨款扣了下來。這些貨款總價值約2000萬。

事態持續發酵。3月6日,宅急送位於上海浦東區的一處倉庫被星晨急便上海區加盟商包圍並封鎖,一位星晨急便包銷商透露稱,宅急送該倉庫的業務已經因此陷入停滯。

急於討回加盟費、保證金的星晨急便加盟商選擇將矛頭對準宅急送並非沒有理由。宅急送的控股股東陳東昇和陳顯寶是陳平的兄弟。2011年年底,星晨急便出現經營困難,當時,陳平曾對內稱「宅急送要戰略投資星晨急便」以穩定軍心。

而在此次出事後,有消息稱,星晨急便的所有業務以及車輛已經全部移交給宅急送。這些無疑都是星晨急便加盟商將怒氣轉向宅急送的原因。

此外,原來星晨急便併購的快遞企業鑫飛鴻也圖謀自立。就在陳平「失蹤」後,鑫飛鴻悄悄「改換門庭」,將其官網改名為「飛鴻物流」。

鑫飛鴻負責人鄧飛浪稱,當時和星晨急便的合併只是加盟形式,星晨急便還拖欠了鑫飛鴻的貨款和員工工資。他稱,目前鑫飛鴻已經獨立經營了,和星晨急便不再有關係。

3月6日,陳平終於現身。他在隨後接受本報採訪時稱,自己並沒有「跑路」,而是一直在做各分公司的債務統計、財務彙總,根據這些來確定最後的解決方案,加盟商的欠款「該償還的一定償還」。陳平還稱,現在星晨急便的情況他並不願意看到,但是已經沒有資金再做下去了。

失敗的合作

2010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和星晨急便達成合作,阿里巴巴以7000萬元參股星晨急便。阿里巴巴方面稱,之所以被星晨吸引是因為其董事長陳平以「云計算」方式運作的物流業模式,也就是「云物流」。

所謂「云物流」,即在需求一端將大量客戶發貨信息彙總起來並對訂單信息進行初步處理,在供給一端將小物流公司的分散運送能力通過信息化系統整合起 來。這樣,加盟的小快遞公司只需要一個電腦就可以訪問星晨急便「云物流」平台,獲得客戶與訂單,並通過這個平台取貨、送貨。「我們很多人都是知道阿里巴巴 投資的背景,才加盟星晨急便,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多個加盟商在加入星晨急便後才發現,自己從星晨急便網絡上獲取的快件並不多,這其中超過80%都 是貨到付款件,淘寶普通件非常少。

和普通淘寶件需要事先收取快遞運費不同,貨到付款都是買家收到貨物,檢驗以後再付款。這筆款會經過淘寶系統分拆返回:賣家獲得貨款,快遞公司獲得實現約定的服務費。

這種代收貨款的快件業務很多物流商都不願觸及。首先它派送麻煩,只有收件人在家的情況下才能送過去,因為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收到貨款;其次返件率高,有些收件人會以包裝問題、產品問題拒絕付款,這時候只能將其原路返回。

在淘寶的主要物流商中,目前只有順豐和星晨急便在經營這些貨到付款件。圓通一度嘗試過,但最終也不了了之。

星晨急便似乎只是撿了一塊「別人不願意啃的骨頭」,真正佔去淘寶包裹半壁江山的普件並沒有流轉到星晨急便的平台上來。採訪中,陳平儘管一再解釋,稱 這是因為淘寶是一個開放平台,不能強制用戶來選擇快遞公司。但他也承認「雖然淘寶日快件量有800多萬件,但是和我們關係不大」。

這時,問題便產生了。星晨急便的「云物流」模式能夠順利運作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擁有海量訂單。之前外界普遍認為,當馬云成為陳平的戰略投資者之後,來自淘寶的訂單將使星晨急便受惠。

事實顯然並非如此。此前,「四通一達」已經佔去了淘寶包裹的半壁江山,很多大的賣家乾脆在賣東西的同時還直接充當申通或者圓通的分銷中心,作為後進者的星晨急便在網絡和規模上都不具有優勢,很難插足分羹。

一方面,「云物流」需要星晨急便不斷拓展更多加盟網點,提高網絡覆蓋面;另一方面,業務量拓展的問題遲遲難以解決,很多加盟店發展到最後每天只能派出幾個快件。

2011年底星晨急便對鑫飛鴻的合併則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後者儘管擁有著星晨急便看好的網點,但是卻背負著4800萬元的債務。合併之後,星晨急便第一件事就是幫助鑫飛鴻還債。

資金缺口因此產生。中國快遞物流諮詢網的首席顧問徐勇稱,「云物流」模式本身就非常耗費資金,管理、企業培訓、信息化建設、標準化建設等都要資金的投入,還得忍受前期業務量偏少帶來的虧損。他認為,星晨急便的倒閉是「必然的」。

陳平亦表示自己在「資金支持上還遠遠不夠」。他還表示,星晨發展後期,網點擴張速度過快,這也導致在IT對接、管理、客戶沉澱、幹部員工培訓上都遠遠跟不上。

「云物流」嘗試遇挫

投資方阿里巴巴方面至今態度低調,其公關總監陶然表示對星晨急便倒閉一事不予置評。

星晨急便並非阿里巴巴在這一領域的唯一棋子。事實上,在物流佈局上,阿里巴巴可謂動作多多。

2007年,馬云個人聯合郭台銘投資百世物流;2010年初,阿里入股星晨急便;2010年7月,百世物流收購匯通快遞70%的股權;2010年9 月,阿里巴巴和淘寶開始在全國考察物流合作夥伴和倉儲基地,隨後淘寶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成都建立了四大配送中心,在其他20個省市建立了區域性配 送中心。

這期間,阿里巴巴還攜手淘寶對外發佈了「大物流計劃」。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推出了「物流寶」平台,即由淘寶聯合國內外的倉儲、快遞、軟件等物流企業 組成服務聯盟,提供一站式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外包服務,解決商家貨物配備和遞送難題的物流信息平台。「阿里巴巴想做的,是用『物流寶』彙集所有物流服務商的 服務信息,將從生產商到消費者的物流鏈各環節合作夥伴整合起來,並從上而下打通。」一位接近阿里的人評述說。

這和其之前收購的星晨急便一直力推的「云物流」有頗多類似之處,都講究平台開放、資源共享、服務集成。

「『云物流』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甚至有些虛的概念,無論是星晨還是阿里巴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阿里最先希望通過星晨去試水,但是越到最後越發現一個小企業難以承擔起這個擔子。」徐勇分析說。

他稱,「云物流」只是提供了一個信息交換的平台,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對於弱小的星晨來說,這些問題難以破解。這時候,阿里巴巴很可能會 「棄卒保車」,利用自身資源重新去做這件事。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在談到對於星晨急便的收購時,曾稱這些經歷的價值在於「增加了阿里巴巴對於物流產 業的感性認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3

老牌船廠倒閉 造船業「生死劫」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7/0MNDEzXzQxNTg0Mw.html

「像惠港這樣的老牌船廠也倒閉,對業內衝擊還是相當大的。」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總辦主任馬貞強道。

馬貞強所指的惠港,全名南通惠港造船公司,是啟東最早一批造船廠,在當地頗具盛名。然而今年3月,惠港造船廠卻被迫倒閉。

「這只是開頭,今年下半年會有很多船廠做不下去,被迫倒閉。」 馬貞強說。

惠港倒閉

打開地圖,啟東與上海地勢狀若一個正微微開啟的嘴唇,上海像是下顎,崇明島為舌尖,而啟東則是上唇。這裡地勢突出接海,近離多個港口,天然的地理位置擁集了大量船廠。

從啟東開發區東行,東約三十公里長的沿江公路上,惠港就是聚集眾多船廠中的一家。記者在現場看到,惠港往日熙熙攘攘的廠區,如今已經門庭空洞。當地造船同行透露,惠港是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過年前,惠港的員工圍廠索要拖欠數月的工資,供應商也逼上門來。

截至記者發稿前,惠港造船公司董事長張惠忠仍不願意接受記者採訪。不過,對於當地造船業同行來說,張惠忠卻是一個風雲人物。

張惠忠從生產螺旋槳起家,原本經營一家南通惠港船用推進器公司,2001年,啟東一家國有老船廠——啟東拆船廠瀕臨倒閉,張惠忠出資578萬元收購了這家拆船廠,將其更名為惠港造船公司。

從 配件供應商搖身一變成為造船商,張惠忠並不是過把癮就行,而是真正地投入了真金白銀幹起造船來。2002年,張惠忠投入資金3000萬元完善造船設施和規 模改造。2004年,南通惠港公司又大膽投入4000多萬元建造兩座船用平台,購置了100噸龍門吊,改造更新了原有裝備。2005年,惠港公司再追加 2.2億元投資,以進一步拓展生產規模,提升生產能力。

除了在設備上進行提升,該公司也花重金從上海江南造船廠、滬東中華造船等制船企業,引進教授級高工19名,與原有技術人員及向專業院校招收的專門人才組成技術中心,負責公司的新技術研發。

張惠忠的投資恰逢其時。2003年開始,航運業進入強勁的增長週期,隨後幾年航運市場上一船難求,所有的造船廠賺得盆滿缽滿。「當時利潤率在30%-40%都有。」

經過幾年的擴張,2007年以前,張惠忠的造船廠在啟東規模數一數二,已經算是當地的造船大廠。

與大多數船廠一樣,惠港儘管鼎盛時,員工人數達數千人,但絕大多數員工都是外包工,也就是按照項目外聘而來的工人,這種模式可以減輕船廠負擔,但是壞處卻是流動過於頻繁,造船的質量難以把控。

而 且,與其他民營船廠一樣,惠港自成立起,管理經營團隊一直以來都是其親戚把持,外行管內行的狀況招致很多內耗。張惠忠意識到這種問題根結之後,從其他船廠 挖角來一個高管,委任常務副總經理,重新整頓船廠經營,但是經濟危機影響加劇,船廠經營效益遲遲無法翻身,該高管黯然離去。

更嚴重的危機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埋下了伏筆。本報記者瞭解到,鑑於當時形勢,很多船廠放慢了擴張步伐,但張惠忠卻認為逆勢好抄底,於2009年投入8000萬元修建了兩個5萬噸船台。並斥重資購入比其原廠區大5倍之巨的土地作為儲備用地。

不僅如此,2010年,張惠忠再投入巨資修建佔地面積總計8000平方米的螺旋槳車間,該車間擬建造世界最大型船用螺旋槳單槳。據稱這項技術難題是由惠港造船廠與俄羅斯克雷洛夫中央(船舶)科學研究院共同完成的。

一 連串的擴張,惠港的資金需求一下子變得異常緊張起來。根據本報記者調查,截至2011提9月末,惠港造船廠的貸款總額約為1.4億元。其中包括啟東農信社 的3500萬元,啟東農行的2400萬元,民生銀行的貸款7000萬元,此外還有南通浦發銀行3000萬承兌匯票,建行的數億元保函等。

這些貸款不少是2012年年初到期,如啟東農信社的3500萬貸款期限至2012年3月。造船行業形勢在2012年之後更見困難,因此臨近還貸期,惠港的資金周轉不開,頓時陷入困境。

惠港前員工向記者透露,正是超常規的擴張策略,成為壓倒惠港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連鎖反應

惠港倒閉的消息,一時間在當地引起了不小震動。「惠港規模不算小了,它的倒閉也說明整個行業真的很艱難。」馬貞強道。

恰如其言,惠港是啟東乃至整個江蘇省造船行業眼下的縮影。記者在江蘇啟東、南通、儀征、南京等地調研的結果顯示,各地均有船廠倒閉的消息傳出。

在 啟東,除了惠港,啟亞船廠也已經宣告破產,並被破產清算了。而與惠港相鄰的宏強造船廠去年還曾趁著惠港經營的困境在其門口大貼招聘廣告,藉機挖角,然而時 隔半年不到,一家船舶招聘企業向記者透露,宏強也被傳言已經沒有在手訂單,迫於無奈,該公司部分在浙大新簽的畢業生近期也改簽其他船廠。

船 廠倒閉了,連累部分給船廠提供配件或生產分段的小廠紛紛關張。當地熟悉造船情況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靠著啟東二十多家造船廠周邊存活的,還有十幾家小型配 件廠或者小船廠,此前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中遠船務、道達等大船廠,會把來不及做的訂單轉包一些分段給小船廠。可是,隨著行情走弱、訂單不足等情況,一些船 廠已經把原定分包出去的訂單重新拿了回來。而馬貞強則透露,此前明德重工附近還有多家小船廠和配件廠,但此間已經不見蹤影。

啟東慘淡的造船形勢,也影響了一些新船廠的運營。緊挨著中遠船務在啟東新建的海工基地一側,是兩家新建的船廠,一家名叫南通藍島海洋工程,另一家為華遠海工。記者看到兩家廠區已經建好,但是巨大的龍門吊下空蕩蕩的,鮮有工人工作。

業內人士透露,華遠海工是金融危機中投資30多億新建的一家民營造船廠,工人和技術人員都已招聘到位,原定於今年3月建成開業,可因遲遲接不到訂單,該公司開業時間已經拖至7月份。

從南通車行兩個小時,便到了江蘇另一個民營船廠聚集的地方——儀征。儀征市船舶工業辦公室主任張俊透露,去年之前該市有造船企業39家,如今只剩下24家。

在倒閉或者被兼併的這些船廠中,有的是被訂單和市場所累倒閉的,有的則是政府促成的合併重組。江蘇蘇豪船舶重工公司與長航重工金陵船廠的合作則屬於混合型。

儀征造船廠中,規模最大的當屬長航重工金陵船廠,身為國有企業,金陵船廠的日子尚可延續,該公司辦公室人士透露,去年金陵船廠新接了24條船舶的訂單,今年一季度也新接了幾條訂單。有訂單維繫,船廠的運營便可持續下去。可緊挨著金陵船廠的蘇豪重工日子就沒那麼好了。

蘇豪船舶重工公司由蘇豪國際集團公司與蘇豪船舶公司共同出資興建,2007年8月落戶儀征市開發區船舶工業園。項目總投資7億元,按照該公司計劃二期工程投產後,可達到年造船能力30萬載重噸。

但 是如同其他2007年之後投產的造船廠一樣,趕在船市最高點投資,還沒享受到船市的風光,便開始飽嘗船市的蕭條。本報記者瞭解到,蘇豪船舶投產後訂單難以 維繫,運營不下去,儀征市政府為了不讓廠區閒置,撮合金陵船廠收購蘇豪船舶。但是雙方價格沒談攏,最終金陵船廠只是以每年支付幾百萬租金的方式,租賃下蘇 豪船舶的場地和設備。而這種方式,也間接宣告了蘇豪退出了造船行業。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從今年開始出現的這波倒閉潮,跟去年爆出的浙江舟山、台州等地沙灘船廠倒閉潮不同,浙江船廠倒閉的多是游資臨時拼湊的小型船廠,而江蘇這輪倒閉的船廠卻是經營多年的造船企業,而且規模並不算小。

訂單危機

與惠港一樣,這些或倒閉、或被兼併的造船廠,共同的特徵就是因為訂單不足而引致的資金鏈斷裂。

一位惠港的前員工向記者透露,從2010年開始惠港就出現訂單危機,而造船業是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必須要訂單資金填補流動中的資金缺口。

明德重工董事長季風華向記者解釋道,一條小船,動輒數百萬美金,大一些的就得數千萬美金,大船以及海洋工程項目更是需要上億及幾億美金。

一 般船廠與船東簽訂合同之後,船東會先付船價的20%作為定金,船廠則在三個月內將設計方案完成,並準備造船材料,這一階段完成後船東則會再付20%的預付 款,隨後船體開始進入建造階段,船東則需支付第三個20%,待船體建成下水,支付第四個20%的預付款,最後一個20%船款則會在交船時支付。

由於方案設計和原料佔了總船價款的60%-70%,而船舶建造的準備階段,船廠所獲的船東預付款只有40%以內,因此一直需要挪用下一艘船的預付款來臨時填補項目所需的運轉資金。一旦拿不到訂單,也就沒有了流動資金,船廠的資金鏈便會變得緊張。

目 前江蘇造船廠在建的很多船舶訂單,很多是2007年、2008年所拿到的,在此之後新船訂單銳減。2011年,全國造船完工量766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16.9%。新承接船舶訂單362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1.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499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3.5%。

新 接船舶訂單和手持訂單的狀況在今年前兩個月持續惡化。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3月30日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2012年1-2月,全國造船完工量為719萬 載重噸,同比下降15.1%;承接新船訂單量為49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0.1%;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4694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4.7%。

在 新船訂單不足的情況下,另一個消息更在加劇這個行業的悲觀情緒。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彙總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被撤銷船舶訂單22艘、118萬載 重噸,佔2月底手持訂單總量的0.8%,是2011年全年撤單總量的61.1%。在被撤銷的訂單中,散貨船佔72%,油船佔27%。

記者在走訪江蘇多地的過程中,得到最為集中的反饋也是船廠訂單不足,包括明德重工、道達、南京武家嘴船廠等較大規模的船廠負責人均向記者坦承,雖有意向訂單在談,但

尚未有新簽訂的造船合同。

新船訂單如此之難獲得,以至於有船廠甚至願意只拿10%-15%的預付款,剩餘85%-90%的船款待交船時再行支付。這一變化更是加劇了船廠的資金流動困難。

「現在資金鏈非常緊張的船廠佔了50%,資金緊張的也有40%,只有10%的造船廠資金相對寬裕。」明德重工董事長季風華認為。而南通藍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部副總王樹波則認為這組數據太樂觀,「資金鏈很緊張的比例恐怕要高得多」。

優勝劣汰

在季風華看來,今年上半年零星出現幾家船廠倒閉尚不足為懼,下半年才是真正考驗船廠的關鍵期。「這只是開頭,今年下半年會有很多船廠做不下去,被迫倒閉。」

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副主任蔣玉生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行業洗牌才剛剛開始,預計會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無法經營下去。

「原來大家都說狼來了,但是沒有真正的感受到,現在,狼真的來了。」江蘇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國防科工辦處長程夢偉說。

隨著航運市場的惡化,船東大面積遭遇虧損,中國遠洋剛剛發佈財報顯示,2011年收錄了104億巨虧,馬士基航運則虧損了6億美金。船東的經營狀況不佳導致已定船舶支付困難,或是降低預付款,或是推遲交船。

國內外銀行也收緊了航運與造船業的信貸投放。南京武家嘴船舶製造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朱宗龍表示,在2011年明顯感覺到銀行的放貸收緊了,很難獲取貸款,即使有新船訂單,拿著合同去做信用保函時,程序也被拖得很久。

江蘇道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建元稱,船市很可能要到2014年以後才會反彈,在此之前,企業必須有足夠的現金支持下去。但按照一般企業目前手持訂單的狀況,很難度過當前的困境。

對於造船業目前的狀況,江南造船廠總工程師胡可一認為是一場優勝劣汰的賽跑。季風華也認為,江蘇造船廠實在太多,產能嚴重過剩,可趁著這一輪危機進行市場洗牌,比如有實力的公司可以兼併重組新廠,獲得岸線和產能資源。

儀征市船舶工業辦公室主任張俊坦承,政府方面也並不希望保留如此多的造船廠,小船廠擠佔了半數的岸線資源,而財稅貢獻力上也比不上大企業。儀征政府希望在2020年將該市的造船企業數量維持在8至12家,進一步推動該市造船企業人才與資金的聚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4

團購猝死樣本:舉手網上線半年倒閉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3/231034.html

2011年3月,當劉磊決定創業時,他覺得自己迎來了春天。「那時候,好像昆明的整個天空一下子都晴朗了。」劉磊說。

劉磊是個年輕的創業者,1987年出生的他創業時僅有24歲。他大學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在創辦C2B反向團購網站舉手網之前,他曾在新華社云南分社做了兩年的攝像記者,因缺失對未來生活目標的心理預期,他決定創業。

但是始料未及的是,「春天」太短,他的創業活動僅僅持續了一年就以失敗告終。隨著團購網站陷入寒冬,舉手網如大多數小團購網站一樣,於2012年6月1日因資金鏈斷裂舉手網宣告倒閉。劉磊為此賠進了自己「跑新聞」兩年積攢下的十幾萬元積蓄。

倉促組建團隊

2011年6月,劉磊正式從新華社云南分社離職,來到北京創業。這裡離他的家鄉河北廊坊坐公交車就能直達,最重要的是,北京是個更適合互聯網創業的城市。

大概在2011年3月下旬的時候,劉磊決定先創業。他合計了一下,分為三步走,先定項目,再找人找錢,再幹。

那時候團購網站熱潮剛起,很是洶湧澎湃,地鐵裡滿是「拉手網」等團購網站的廣告。劉磊感覺在這背後,一定有其他的機會。

創業項目靈感來自於一個偶然的時機。當時恰逢劉磊買了一個手機殼,他本來想在團購網站上找找有沒有他所想要的樣式。結果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後來他無意中瀏覽阿里巴巴,在上面看到了他想要的那款手機殼,批發一百個只需要幾十元一個,但在淘寶上零售價要將近二百元。

劉磊建議其他網站組織團購這款手機殼,不過石沉大海。之後他又嘗試在威鋒網發帖子組織團購,同時在自己的淘寶店裡做了鏈接,而後發現這個團購貼人氣還挺旺。

於是劉磊突然想,如果有一個能夠支持個人直接發起團購活動的平台,一定能給人們帶來價值。這就是後來舉手網的商業模式——C2B反向團購。

經過細緻的市場調研後,劉磊開始找合作夥伴。「如果我能以這個創業項目說服其他人,說明它的確是不僅僅對我一個人有誘惑力。」劉磊這樣認為。

劉磊後來找來了謝峰、李猛、李哲、克州等4人,組成5人創業團隊,正式開始運作創業項目。

謝峰是劉磊的大學同學,在加入劉磊的創業團隊之前,主要做公關工作,在創業中負責網站推廣;李猛和李哲曾是阿里巴巴的同事,主要做程序員;克州曾任職一家傳統團購網站,他帶來了不少供貨商資源和行業信息。這4個人其實都比劉磊大,出生年為1984年至1986年不等。

回想起創業團隊的組建,劉磊覺得有所遺憾。「當時組隊的時候,我儘管注意到互補性,但依然有很大缺憾,沒有UED、沒有前端、沒有編輯、沒有財務、沒有採購、沒有客服,所以大家什麼都得干。」

複雜的商業模式

按照其官方介紹,舉手網是一家C2B反向團購網站,於2012年1月份正式上線,是國內涉足反向電子商務領域較早的網站之一。舉手網以促使商品議價 權向終端消費者方向轉移為主要服務理念。舉手網的購物模式的本質是——在規定時間內集合大量零散購買者,成為一個大的購買團體,增強與商家的議價能力。

談及舉手網的商業模式,劉磊認為這的確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但的確有點複雜。上線後舉手網的反饋結果很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網站功能設計複雜,學習成本高,用戶體驗不好,從而導致用戶粘性低。

「我們也曾試圖說服用戶接受新事物要付出成本的,但我現在想來,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必定是能流暢循環起來的,用戶所付出的成本一定要小於他得到的回報,這樣的模式才能被廣泛接受。」劉磊說,「創新,做減法比做加法要更有效。」

2012年初剛上線時舉手網就很快積聚起了2萬的用戶數,但是到5月時用戶還不足3萬,由於砍掉了網站自身發起的團購業務,5月一整個月的收入也僅有五六千。在此之前的1至4月份,舉手網的毛收入平均每月曾有2萬元。

「上線第一個月的成交量最大,流水達10多萬元,所以我們開始比較樂觀。」劉磊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2012年6月1日,因資金鏈斷裂,舉手網宣佈終止服務。從正式上線到關閉服務器,僅僅維持了6個月。

缺失清晰的財務規劃

在創業失敗的反思中,劉磊認為公司陷入資金告急的窘境,歸根到底和沒有一個清晰的財務規劃有直接原因。

「關於資金,能省一定要省,別把希望寄託在不確定的外部投資上。」劉磊說。

在這次創業項目中,劉磊總共投入了約15萬元,其他幾個合夥人僅象徵性地每人投入幾千元,但在股權分配上,他們卻近乎平分,劉磊僅佔有30%的股權。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劉磊坦陳,文科生出身的自己在這方面的確欠缺考慮。

而對後市的盲目樂觀以及項目上線拖延,也導致舉手網錯過了一些融資機會。事實上,剛開始創業時,劉磊就曾和一些投資人有過洽談,當時投資人也表示有 意向投資。但由於籌備的半年時間內,團購網站行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致舉手網試運營的2011年12月,融資環境已極度惡化,根本融不到錢。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新的團購網站已沒有成功的希望,團購網站中最終將只剩下一兩家企業。「之前對團購的預期過高,早期過多的資源消耗,導致了團購行業一度畸形地發展,為了生存,團購企業只能選擇轉型方向。」

在陳壽送看來,團購只是一種銷售方式,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行業,如何圍繞團購做更多深入的服務,才是關鍵點所在。未來的團購企業或更多向生活服務類電商企業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88

步入「十年低谷」 月倒閉率高達15%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06030.html

年餐飲行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在國內外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餐飲行業表現更加明顯。

全國各地傳出的信息除了顯示餐企營收增幅放緩、成本高企、利潤下滑外,更是出現了較高的倒閉潮。中國烹飪協會甚至表示,餐企月倒閉率高達15%。整個餐飲行業增速陷入2000年以來除2003年非典時期的最低谷。

多地餐飲陷困境

中國烹飪協會統計,大型快餐連鎖企業上半年同比增幅維持在10%左右,新門店擴張完成計劃比例僅為20%~30%,本土快餐品牌利潤不及8%。

北京市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北京餐飲業實現收入330億元,同比增長11.1%,增幅低於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個百分點;從單月 情況看,今年3~5月,北京餐飲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14.7%、9.6%和9.4%,逐月下降,並且大大低於上年同期16.5%、16.4%和 16.7%。

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金培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上海餐飲行業收入增幅多年來首次跌入個位數,年均增幅不足8%,「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行業平均利潤不到7%,能夠實現盈利的不足一成,其他地方只會更艱難。」

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目前餐企年租金保持8%左右的增幅,用工荒加劇了人力成本增加,上半年人力成本普漲10%左右,多則達到25%,食材成本平均增長約10%,加上各種稅賦,餐企倒閉出現高峰。

湖南省餐飲協會調研顯示,該省75%餐企處在盈虧邊緣,三成生存困難,瀕臨倒閉。廈門地區不少餐飲企業的利潤率只有3年前的三分之一,僅有30%的企業有經營利潤。

行業不景氣嚴重影響到了擴張速度。次元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企劃總監譚達先生向記者坦言,餐飲行業「四高一低」(即高房租、高人工、高能源價格、高食 材成本、低利潤)已經成為餐企「難以承受之重」,即便比正餐運營狀況較好的快餐也出現了困境,一線城市的企業利潤率僅15%左右,除了不少企業倒閉外,很 多公司擴張計劃也被迫取消。譚達坦言,次元流餐飲於年初計劃上半年擴張5~10家門店,但因為店租、原材料居高不下擴張被迫叫停,下半年的擴張計劃也命運 未卜。

不僅中式餐飲陷入困境,連洋快餐也受到波及,百勝餐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去年,由於高通貨膨脹,中國營業利潤同比下滑4個百分點。

上市餐企業績普降

上市餐企業績普遍出現下滑。

在內地門店超過120家的大家樂集團(00341.HK)截至2012年3月31日2012財年業績,受食材、工資及租金成本上漲影響,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4.74億港元,同比下降7.9%,為8年來盈利首度下降。

名軒控股(08246.HK)最新發佈的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下滑5%,公司股東應佔淨利潤同比下滑14%,其中,今年二季度下滑尤為明顯,淨利潤同比下滑19%。味千(中國)(00538.HK)近日也發佈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盈利將大幅減少。

湘鄂情(002306.SZ)2012年一季度淨利潤4609.7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33.85萬元,這是在公司減慢發展直營門店、放開加 盟業務而確認首次加盟費收入1530萬元所致,如果減去加盟費收入,公司淨利潤與上年相當。西安飲食(000721.SZ)也在一季報中坦言,公司主營業 務利潤同比幾乎無增長。

事實上,在去年就已經顯出行業困境的端倪。唐宮(中國)(01181.HK)年報顯示,2011年人工成本上漲29.8%,銷售成本上漲21%。金 錢豹前高層也向記者坦言,由於預判到2012年形勢嚴峻,金錢豹選擇在2011年下半年行業尚未出現大幅下跌時,將公司股權出售給歐洲最大PE安佰深。

除了及時出售股權脫手外,部分企業開始轉型。湘鄂情近日連發多則公告,先後宣佈收購味之都餐飲、龍德華餐飲、增資海港飲食等,進軍快餐、團膳等領 域。湘鄂情董事長孟凱向記者坦言,由於行業不景氣,公司放緩了高端酒樓開店速度,今年原計劃開3家門店,低於去年的5家門店,孟凱坦言,最終今年可能只開 2家門店,為了保持盈利,湘鄂情決定進軍快餐業務謀求「以量取勝」。

上市公司尚有募集資金支持轉型,而更多餐飲企業只能在行業困境中苦苦支撐。中國烹飪協會呼籲,政府應該降低餐飲業刷卡費以及部分稅費,並出台扶持政策協助餐飲企業度過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14

十五年來最辛苦的一年 虧損、倒閉成常態 證所稅衝擊 小券商賣樓、領低薪苦撐


2012-12-24  TWM
 
 

 

受到證所稅確定開徵衝擊,證券業頓時成了「慘業」之一;越小型的券商在經紀業務發展上,顯得越吃力,只能靠自營部門操作,或者是賣掉自有大樓度過寒冬。他們如何在這波不景氣中自力救濟?

撰文‧許瀞文

悶了一年的台股,雖然在年底有了起色,從十一月二十三日以來,台股平均每日的成交量都在九百億元以上,讓市占率在二%以下的小型券商稍喘一口氣,但面對二○一二年難看的財報,這個年,還是不好過。

翻開一二年的財報,截至一二年十一月底,上市櫃證券公司所公布的獲利,幾乎是金融海嘯後最低的;對一些市占率不到二%、又沒有金控「富爸爸」在背後撐腰的券商來說,一二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在經紀業務、自營幾乎都注定虧錢的前提下,只能靠承銷勉強餬口。

一二年二月政府拋出證所稅議題後,台股就陷入黑暗期,小型券商紛紛陣亡。先是股市聞人賈文中開了第一槍,將自己只有兩個據點的鼎富證券售予元大寶來證券;緊接著在一二年五月,太平洋證券也將在使用中的北市首都銀行大樓及出租的太平洋敦南商業大樓,分別以一.八九億元及十九.三九億元售出,但還是敵不過證所稅衝擊,太平洋證券在十一月賣給永豐金證券。

營業員還得兼賣保險

一二年八月,市占率不到一%的宏遠證券,以七十二億元賣掉了自己在北市信義路四段的宏遠大樓,勉強維持公司營運。這些小型券商選擇賣掉自己手中值錢的不動產,度過這波寒冬。

而市占率僅一.四%的康和證券副董事長鄭大宇提到,「一二年應是這十五年來,券商最辛苦的一年。」鄭大宇是康和集團積極培養的第二代,一九九七年,鄭大宇從美國學成回到台灣,先進入京華證券承銷部工作,三年後才回到康和證券,目前負責海外業務發展。

談到一二年因為證所稅影響,康和證券累計至一二年十一月,還虧損新台幣五千四百多萬元,鄭大宇說:「經營壓力真的很大,尤其看到營業員平均每月薪資只領二萬四千元上下,自己看了也心痛。」鄭大宇表示,因證所稅襲擊,只得幫員工及公司另找出路。例如一二年八月底,康和證券決定增設保險代理人,並幫營業員做保險課程教育訓練,從毛利高的保險開始銷售,「出國都會買的旅遊平安險,金額低、利潤高,客戶接受度也大。」一二年初,康和證券還從群益金鼎證券挖來了承銷部資深副總葉秀惠擔任總經理,希望能拓展海內外承銷業務;鄭大宇提到,一二年證所稅效應下的掛牌熱潮過後,承銷部只得另謀出路,想辦法找想進中國的日商來台上市,但生意也不好做。

鄭大宇表示,公司也盡力節流。從去年開始,連他自己在內的高階主管出差,都改坐經濟艙,並減少出差次數。

此外,比康和更小型的券商就更辛苦了,上櫃券商包括大展證券、大慶證券等,一二年帳面勉強維持獲利,更是縮衣節食的結果。負責經紀業務的大展證執行副總林宜養坦言:「台股的交易量要達到一千億元以上,經紀業務才有可能損益兩平。」林宜養提到,大展證券目前僅有兩個據點,平均營業員年資均十五年以上,多數無底薪;且在早期台股輝煌時期,這些營業員都從股市賺到好幾桶金,這些營業員平常開銷大,如今薪水一下子掉下來,大家都是勒緊褲帶過日子。

金控撐腰也沒用 只能撙節面對經紀業務虧損,林宜養表示,僅能盡力拓展客源。例如,大展證券找華泰銀行合作,一個營業員認養一個分行,只要華泰銀行有客戶需要開設證券帳戶,營業員立刻協助辦理;這些在華泰銀開戶的客戶,優惠比照大展證券每月下單量一億元以上的客戶,至今開設超過百餘戶。

另外,林宜養也要求稽核單位要落實公司內部紀律,控管營業成本。林宜養提到,自己有一次下班忘了關電腦,也被稽核單位扣了三分考績。

另一上櫃公司大慶證券雖然還有小幅獲利,但比起一○年,獲利只剩一半不到,一一年則是自營不順所產生的虧損。據了解,經紀業務還有小幅獲利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一一年併富順證券發揮的效益。如果一一年沒有併購富順證券,一二年的經紀業務恐怕獲利更少。

此外,即使有金控撐腰,但規模不能擠進前十大的券商,包括玉山證券、第一金證券等,一二年也都是虧損的多。這些號子都面臨獎金縮水、年終不佳,甚至進行人力精簡,眼前的年關,恐怕是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一三年證所稅施行後,勢必對一些小型券商的獲利造成更明顯衝擊,而在這樣的效應下,券商能否找到自己的出路,甚至從本業中發展利基,尋找突破,考驗各券商的應變能力。

今年經紀市占率2%以下

小券商營運很辛苦 單位:億元券 商 資本額 11月損益 1~11月累計損益大 華 142 3.10 7.60 國 票 86 0.200.08 康 和 69 0.07 -0.50 第一金 64 -0.19 -0.63 宏 遠 45 0.27 17.00 國 泰 390.10 1.40 大 眾 37 0.11 -0.25 玉 山 30 0.02 -0.06 大 慶 30 0.40 1.20 大 展23 0.10 1.00 資料來源:證交所及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49

二十年前瀕臨倒閉 今登中國車業市值第二 長城汽車盤踞中國 五年股價漲四十倍

2013-05-06  TWM
 
 

 

本次一千大企業調查中,長城汽車以四七九一億元成為前百強市值次高的汽車股,規模比台塑、富邦金還大。這家公司二十年前瀕臨倒閉,在董事長魏建軍改造下,以貨卡車、SUV兩大車款稱霸市場,建立新的品牌典範。

撰文‧周岐原

這是一家五年股價漲四十倍的公司。二○○八年,一千大企業榜中它只排第五四一名,市值四二八億新台幣;今年,它排行高居第六十八名,中、港兩地市值合計四七九一億新台幣,規模比台塑、富邦金、中鋼還大,成為前百強次高的汽車股。它,是長城汽車。

在中國車壇,吉利、奇瑞與比亞迪,是最為人熟知的國產汽車品牌,長城汽車憑什麼讓資本市場買單,股價連番創新高?財報說明一切。自一○年至一二年,長城汽車營收成長九四%、稅後純益更增加一一○%,換句話說,長城汽車僅僅用三年時間,就讓獲利翻了一倍!

獲利三年翻一倍 市值比台塑還大將長城汽車拿來與比亞迪相比,更可看出長城驚人的賺錢能力。去年比亞迪營收二二六一億新台幣。多於長城的二○八一億,但長城稅後淨利二七四億新台幣,遠高過比亞迪的四億!

過去五年,是中國汽車業歷經劇烈淘汰與爆發成長的時期,在「汽車下鄉」政策補貼支持下,市場擴張導致車廠供應大幅上升,但熱潮過後,銷量很快下滑,近兩年來,中國汽車銷量成長率都徘徊在個位數低點。當其他車廠忙著調適銷售火熱的高峰與冰冷的低潮,長城汽車卻穩穩地向上爬。這家鮮少成為鎂光燈焦點的車廠,是怎麼做到的?

時間回到一九九○年。二十六歲的魏建軍剛成為長城工業(二○○三年改制為長城汽車)總經理。這家公司位於河北保定,是當地國有企業,因經營不善,資本額快要賠光,地方政府被迫公開尋找新經營者。此時,魏建軍由父親出資贊助接手公司。

他回憶當年的窘迫情境說:「資產三百萬人民幣,但一年虧損二百多萬人民幣!六十名工人,一個月能做出六輛車,就已經達成產量目標!」為盡快止血,魏建軍大幅調整產線,原來生產油罐車的工廠,轉依客戶需求改裝各種貨車,兩年後就轉虧為盈。

在入主長城之前,魏建軍是當地一家抽水馬達廠的廠長,他為什麼甘願放棄現職、冒險改造一家績效慘澹的老企業?第一,魏建軍本身就是個汽車狂,當年在保定常公開表演汽車特技的他已小有名氣;再者,「做汽車肯定比抽水馬達有前途!」魏建軍坦言:「無論環境怎麼樣,汽車都是一門很引人注意,而且很有機會把規模做大的生意。」瀕臨倒閉國企 從貨卡車找到生機一九九三年,長城開始獲利,魏建軍本想踏入轎車市場,但當時長城的產線規格無法達到官方標準,他只好另尋出路。一次出國考察中,魏建軍發現在美國相當流行,兼具載貨與乘坐用途的貨卡車,認為應該在民營企業剛起步的中國有拓展空間。於是積極研發車款,將行銷重點擺在民營企業最發達的東南沿海省分。

仔細分析競爭對手後,魏建軍大膽採取低價策略,九五年「一輛大家(它牌貨卡車款)賣九萬多人民幣的時候,我們就定價八萬人民幣,市場一下子被打開了。」長城汽車總經理王鳳英說。

隨後五年,長城迅速爬上全中國貨卡車銷量第一,但魏建軍心中浮現另一個隱憂。「在政府目錄上,貨卡車被分類為輕型貨車,為防止汙染,大多數一、二線城市都禁止貨卡車進入市區,」魏建軍擔憂:「整個市場,我們打不進去!」這時,他發現另一塊藍海:多功能越野車(SUV)。

「這種車能開進大城市,而且年輕人更喜歡!」但是當時市場上,每一款SUV售價都超過二十萬人民幣,銷路並不廣,魏建軍經過一年準備,○三年時推出長城的SUV品牌「賽弗」,售價僅八萬人民幣,再次席捲市場。

其實,魏建軍不只會打價格戰,為了站穩腳跟,他在研發領域鑽研的功夫更深。他要求公司投入重金,從引擎到各種零組件,建立起完全自主的供應鏈。長城汽車的上班時間是上午七點五十分,但魏建軍經常七點鐘就出現在公司,然後到產線上視察,親自參與晨會、了解技術瓶頸。

SUV抓住年輕族群 十年成為市場第一魏建軍對掌握自主技術的態度極為強烈,「不管什麼技術,只有抓在手裡才扎實,買人家的就是自卑、矮人一截!」他強調:「反正發動機不像麻辣燙,只能在國內賣,產品拿到國外一樣能賣!」在魏建軍堅持下,長城SUV推出以來,賣出逾百萬輛,市占率超過一五%,是市場第一大品牌。

魏建軍管理強勢,「總公司共十六層,電梯只停三層,八樓、十三樓、十六樓,員工在這三層樓各自出去,走樓梯到自己的樓層上班。」一位長城內部高層人士對本刊透露:「多數人會在八樓出去,這是提高效率,若有人不小心按錯樓層,當場所有人都會被處罰。」不僅如此,在車商競相砸下大筆行銷經費的中國車壇,長城汽車顯得格外節省。在距離保定不到二百公里的北京,不少大型公關公司私下坦言,他們從未接過長城汽車的生意。甚至,曾經在一年裡,長城汽車完全沒有廣告費用支出,理由是「魏董認為要專注在品質上。」今年三月,中國SUV車款銷量年增率高達四九%,遠超過整個車市的年增率一三%,通用汽車(GM)、福特(Ford)等國際大廠見到肥美商機,已全力搶攻市場。美林證券報告就直指,去年業績出色的長城,今年恐面對激烈的競爭。

但累積二十多年豐富經驗的魏建軍,絲毫不擔心未來的殘酷廝殺。魏建軍曾說:「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優勝劣敗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你有能力,有技術,有成本控制能力,市場會幫你說話!」這位酷愛玩車的董事長,正等待對手上門求戰。

長城汽車

成立:2003年

負責人:魏建軍

主要業務:製造銷售汽車整車及零組件

長城汽車關鍵數據

營收年成長率:

43.44%

稅後純益成長率:

66.14%

股東權益報酬率:

29.45%

1000大企業市值排名:

68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7

電子商務虛火過旺 99%的網站將倒閉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733.html

據工信部發佈的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到2015年將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很顯然,這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和發展空間的行業。正因如此,各路資金紛紛湧入,追逐並不多的優秀企業。

野蠻成長的B2C

去年京東CEO劉強東兩條微博掀起電商爭霸導火索,其後包括蘇寧、國美等多家電商高層在微博中回應了劉強東,一時間電商行業硝煙瀰漫,新一輪電商大戰拉開序幕。隨著噹噹、易迅等企業的「亂入」,正演變為整個國內電商行業的混戰。現階段B2C企業想不依賴低價競爭確實比較困難,但是低價本身並不是錯,低價也可以做品牌,錯的是「低價+降價促銷+價格戰」的三低造成的惡性競爭。沉迷於價格戰和廣告戰的B2C電子商務網站,陷入了燒錢大戰的比賽。截至目前京東融資總額已超過20億美元,蘇寧也通過抵押(質押)和貸款籌資百億元人民幣,依靠野蠻的增長速度賺得成功光環能持續多久呢?

目前國內B2C電子商務平台超過2.5萬家,B2C競爭愈發激烈。由於國內網購人群缺乏忠誠度,同時B2C電商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成為最直接的營銷工具。另外,眾多線下品牌紛紛佈局電商,這些線下品牌大多「不差錢」,且具有政府背景和品牌認知度,將使得原本激烈的電商競爭在更加殘酷,並加速電商行業的併購重組。

非理性的惡性價格戰,透支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品質和未來。

同質化競爭的B2B

目前B2B網站整體還處於信息服務型平台階段,產品和服務、盈利模式等高度同質化。產品都以商舖展示為主,僅為客戶提供一個產品展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服務手段也嚴重單一,要想與企業深度溝通,還是只能通過線下舉辦某產品推薦會、或者買家見面會、採購會,如此一來,電子商務網站倒成了傳統交易會的附庸;儘管中國B2B電子商務經過了十餘年的發展,但其主要盈利模式–」付費會員制」+「廣告」並不足以撐起這個市場,會員續費率在逐年降低。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2 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國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達11350家。數量眾多且高度同質化的B2B平台。「裁員」、「倒閉」將不可避免,例如老牌B2B網站「萬國商業網」宣佈倒閉,深圳商機網宣佈轉型為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商,環球資源裁員等。

假冒偽劣源頭的C2C

C2C模式架空了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註冊、經營一家實體店舖需要經過嚴格的工商註冊、稅務登記等程序,但是在C2C模式中,店舖的註冊、登記、註銷與工商、稅務以及衛生、防疫部門全然無關,目前國內C2C平台上99.7%的賣家都屬於無照經營,但是考慮到工商部門精力有限,違法主體數量特別巨大,所以要完全取締無照經營、追究責任不太現實。但這個問題不解決,會導致逃稅、銷假等一系列問題,網上交易監管難是目前國內C2C平台快速發展過程中不能忽視的問題。在商務部牽頭打假的專項行動當中,電子商務市場的假冒偽劣99%來自C2C平台。

另據其他第三方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淘寶網現有職業賣家600多萬,每天停運或倒閉網店數量近萬家,絕大多數網店賣家辛苦辛苦一年後,卻面臨無錢可賺、乃至虧本的尷尬局面。

浮躁粗放的C2B(團購)

中國的團購行業雖然是近兩年才興起來的,但其發展卻十分迅速。前期各大團購網站為搶奪市場份額而大肆開展惡性競爭,各種負面消息廣泛傳播,團購的形象被嚴重破壞,使用團購的商家和用戶增量都陷入停滯。2011年初,各大團購網站掀起了瘋狂的廣告大戰,以巨額虧損換取市場規模,以高價相互挖角為特色的浮躁粗放發展方式在團購行業盛行,市場泡沫隨之越來越大。

退潮之後才知誰在裸泳。在經歷了大浪淘沙後,國內團購只剩下寥寥無幾的玩家。從團購導航網站團800公佈的數據上看到,截止3月底,國內團購網站共計3269家,3月份再目前真正意義上還在維持運營的團購網站數量只有943家,相對歷史上最高紀錄的5058家,存活率僅為18.6%。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網站總數已超過3.5萬家 ,經歷多年的粗放式野蠻增長後已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模式升級將帶來行業深度整合。預計經過3-5年的市場整合後數量不會超過500家。激烈乃至慘烈的市場競爭帶給行業陣痛,但也在逐漸推進電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