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硬體便宜賣 軟體撈一票 靠低價與雲端 亞馬遜平板狙殺iPad

2011-9-12  TWM




十月,受市場高度期待,號稱 「iPad殺手」的亞馬遜平板電腦就要上市,憑藉電子書Kindle大賣的勝利方程式,亞馬遜誓言顛覆市場,最新一回合的殺戮戰,才正要開打!

撰 文‧林宏文、翁書婷

有一項產品,還沒推出就受到市場高度期待,有人封它是「iPad殺手」,也有人將其視為「大衛挑戰巨人哥利亞」的最佳利 器;它是即將在十月問世的亞馬遜(Amazon)平板電腦。

「亞馬遜即將推出平板,請大家拭目以待。」今年五月,全球網路零售龍頭亞馬遜創 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信心滿滿地說。隨著時間愈來愈近,市場對亞馬遜平板電腦的期待也愈來愈高。

先是美國研究機構 Forrester做出亞馬遜將動搖iPad地位的五大預言,並大膽估計「光是今年第四季,亞馬遜平板電腦就可能賣出三百萬至五百萬台。」這幾乎是 iPad單季出貨量的三分之一;後有美國網站eWeek點出十大理由,推估亞馬遜平板電腦足以撼動iPad江山。

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是怎麼 樣的平板,能未演先轟動?

產品定位清楚 數位內容充足我們嘗試在供應鏈的消息來源裡,描繪出亞馬遜平板電腦的輪廓:七吋或九.七吋的螢幕,搭載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如此聽 來,與市場上現有的華碩變形金剛、三星Galaxy Tab等,似乎沒有太多的不同。然而,為何亞馬遜卻受到市場更多的關愛?甚至預言它將是「iPad殺手」?

在揭曉答案前,或許可以先從亞馬 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開始抽絲剝繭。

一台手掌大小,僅有黑白畫面,用的是電子紙技術、裝設鍵盤的電子書閱讀器,也沒有iPad花 俏的多點觸控功能。即使如此,仍不影響消費者對Kindle的風靡。從二○○九年的二五九萬台,到去年Kindle銷量衝上八百萬台,還當選美國最佳聖誕 節禮物,外資券商Caris & Co.更預估kindle今年銷售量會接近千萬台。

你一定很疑惑,難道能玩能讀的iPad,都沒 能對Kindle銷售造成衝擊嗎?還有那些「iPad一出,電子書末日到來」的預言呢?

答案就藏在Kindle提供的內容裡。來到亞馬遜網 路書店,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購買想看的電子書,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舒服地地買書、看書。這種全新購書方式,讓Kindle○七年一推出就在美國造成風潮。

Kindle 致勝的關鍵,就在電子書資料庫。相較蘋果iBook Store僅一成市占率的十五萬本電子書,亞馬遜的Kindle Store卻擁有百萬本電子書,市占率高達六五%。這一仗,亞馬遜狠狠地讓蘋果踢到大鐵板。

談到Kindle的不敗祕訣,貝佐斯很驕傲, 「Kindle產品定位很清楚,就是用來讀書。而iPad適合玩遊戲、看電影等娛樂,兩者有明顯區隔。」所以,iPad的出現既沒有取代Kindle,更 未因此侵蝕電子書市場。

這項趨勢看在E-ink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眼裡,有著深刻的體悟。身為亞馬遜Kindle電子紙唯一供應商,E- ink元太從產品研發開始,與亞馬遜一合作就是五年。他不諱言:「Kindle顯示器採用電子紙,和iPad用液晶面板有很大差異;電子紙看兩小時以上, 眼睛也不容易發酸,電池能用上二周也不用充電,更別說重量比iPad輕。因此,對用途只是單純讀書的消費者來說,當然選Kindle。」然而,若你就此認 為亞馬遜是靠賣Kindle賺錢,那可大錯特錯。拿出市調機構iSuppli的拆解報告,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一台Kindle成本約一七八美元,最便宜售 價卻是一一四美元。換句話說,亞馬遜每賣出一台Kindle不但沒賺,反而倒虧六十四美元;與蘋果入門款iPad成本約三二○美元,卻賣到四九九美元,大 賺一七九美元相差甚遠。

搶占雲端供應 iPad不敵亞馬遜在乎的不是Kindle硬體能賺多少錢,而是後端龐大電子書下載的利潤,這些利潤遠超過亞馬遜在硬體上的投資。於是,Kindle大 賣,消費者大量購買電子書,魚幫水、水幫魚,讓亞馬遜電子書下載的銷售量,開始超越紙本書的銷售量。亞馬遜估計,現在每賣出一百本紙本書,同時就會賣出一 ○五本電子書。

事實上,亞馬遜kindle成功的模式,與蘋果的App Store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因亞馬遜的電子書下載服務做到極致,所以,即使Kindle功能陽春、畫面又黑白,也只能簡單上網,卻能夠在蘋果iPad引 發的科技大海嘯中,倖免於難。

這也是為什麼,市場會對亞馬遜推出平板電腦的動作,如此關注。「亞馬遜是第一次銷售平板電腦,卻不是它第一次 跨足硬體,千萬不要小看。」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分析。

「亞馬遜後端的數位內容服務,是繼蘋果之後最完整的,就連微軟、 Google都比不上。」尤克熙的話不是空穴來風。亞馬遜除了是全球網路零售業龍頭,坐擁二.八億名購物會員外,它還有百萬本電子書,是僅次於蘋果的 iTunes,全美排名第二的數位音樂商店,更提供影音出租等雲端服務。幾乎所有你想得到的娛樂內容,亞馬遜應用盡有,一樣也不少。

對經營 龐大雲端內容及服務的事業,亞馬遜確實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且規模遠大於蘋果。亞馬遜不僅自己經營龐大的網路電子商務,更把這些服務提供給外部企 業,使其能坐穩全球雲端服務最大供應商的位置。去年亞馬遜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營收達七億美元,占全球九成市場,這也是蘋果遠遠不及之處。

所 以,當亞馬遜成功地以Kindle寫出一條可行的勝利方程式。貝佐斯很明白,營收貢獻僅五%的Kindle實體銷售,並不是他的重點;亞馬遜手上擁有的 「內容籌碼」遠比蘋果大,且深獲消費者喜愛,才是他的勝利關鍵。所以即使亞馬遜晚了一年多才跨入平板電腦市場,一樣還是有賣點。

看準這一 點,貝佐斯要複製Kindle勝利方程式,讓亞馬遜的平板電腦,將消費者帶進音樂、影音、應用程式等商店裡購物,進一步推動這些數位內容的成長。這也難 怪,一位資深產業分析師就說,「亞馬遜要推出平板電腦,與蘋果iPad一比,有如大衛要挑戰巨人哥利亞。」低價競爭 恐再次衝擊台廠另一方面,亞馬遜的低價策略,也是一絕。

在平板電腦市場裡,iPad打從一開始,就將平板電腦價格帶卡死,一台iPad最低 售價四九九美元,最高不過六九九美元。對照蘋果其他產品線,iPad的價格顯然親民許多,這也是為什麼摩托羅拉Xoom、三星十吋Galaxy Tab搶在二代iPad前推出,卻被二代iPad的價格賞了一大耳光,又緊急降價。蘋果這一擊等同於直接打破許多品牌廠的價格戰算盤。

可 是,價格這一招對亞馬遜來說,卻不管用。

拿過去Kindle幾次降價紀錄來看,亞馬遜低價策略的執行度,比任一家品牌廠都徹底。一台 Kindle價格可以從最早的三九九美元,到現在只賣一一四美元,四年價格降幅高達七五%。

亞馬遜之所以能這樣玩,就在於它坐擁龐大的數位 內容利潤可支撐,在硬體上吃的虧,能從軟體一次撈回來。同樣地,倘若亞馬遜平板電腦也大行此道,用超低價策略先吸引消費者購買硬體,再將他們全黏在後端軟 體服務中,勢必會對獨霸平板電腦市場的蘋果造成偌大威脅。這也是一直以來宏達電、三星、華碩等品牌廠所無法做到的。

所 以,Forrester分析,如果亞馬遜平板電腦定價能遠低於iPad,將價格帶壓到三百美元以下,與iPad拉出一百美元差距。加上亞馬遜選在十月推平 板電腦,搶聖誕節商機的意圖十分明顯,而強敵蘋果的第三代iPad有可能趕不上今年問市。至少三個月的空窗期,等於給了亞馬遜絕佳的戰略優勢,今年第四季 要賣出三百萬至五百萬台,就不是難事。

只是,若亞馬遜平板電腦賣這麼便宜,對台廠到底是好是壞?不得而知。但可能進一步壓縮台廠獲利空間的 隱憂,已經開始籠罩供應鏈。電池模組龍頭大廠新普公司副總丁惠敏就直言,「亞馬遜訂單價格太便宜,我們沒接。」某家面板業者也私下透露,「亞馬遜跟蘋果一 樣,零組件價格被壓到很低,只有良率高、管理好的龍頭廠商才有賺頭,排在後面的業者,恐怕單接得愈多,虧得愈多。」而E-ink元太雖然和華映結盟搶亞馬 遜訂單,但還是把主要重心放在Kindle用的電子紙上,因為毛利高得多。

不論如何,當七成平板電腦市場都被蘋果一家囊括的情況下,亞馬遜 若能一躍而上,成為新一代救世主,對已在PC產業苦海浮沉的台廠而言,不脫是件好事。但是,依照蘋果、亞馬遜等大廠壓縮零組件價格不手軟來看,要期待亞馬 遜概念股能跟蘋果概念股一樣翻身,可就得謹慎小心,免得甜頭沒吃到,先被低毛利燙到。

亞馬遜(Amazon.com)

成立時 間:1995年

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見圖)主要業務:電子商務、雲端服務、線上電影出租、線上音樂商店

獲 利狀況:

營收(億美元) 每股盈餘(美元)2011上半年 197 0.86 2010年 342 2.53 2009年 245 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2

便宜陷阱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6487.html

李順威有一句說話十分中聽,那就是:沒有所謂好資產和不好的資產,問題是那個資產的價格是什麼。

正如看一檔股票,公司優質不優質是一個考慮(嚴格來說假數公司或者老千公司只屬一個騙局,不算是股權投資),最重要是它用何種價格出售。

經歷了2008和2011年熊市後,坊間對價值投資的信心顯然破產,走向了極端。面對股票的價值判斷,若你說那一檔股票便宜,很快就被人劈頭一句質問:「你憑什麼說它便宜?何謂便宜何謂昂貴?在熊市之中,所謂便宜的股票,可以便宜再便宜。」

我相信偏見並不能解決問題,認真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判斷股票的平貴,就好像判斷一個人的美醜,很難一句說話就能定義,但難於三言兩語定義不代表我們無法理解這個概念。正如有兩個女人站在你面前,一位是夏蕙 姨,一位是林志玲姐姐,普世的美醜便不難判斷;又或者拿 Susan Boyle 和 Scarlett Johansson 的身材樣貎來比較,那就極少有爭議性。

很多人在熊市中了「便宜了更便宜」的陷阱(我以前都中過不少,損失亦很大),主因並不是價值投資的失效,而是判斷價值的方法出了問題。綠色的便宜,並不是真正的便宜,所以繼續跌(不好意思,我是挺藍的)。沒有看清歷史與根據實際環境合理預測未來,誤判綠色很好,值得參予,那就中伏了。

之前其實已有多篇文章談及這個問題,所以我主張大家多探討宏觀經濟、行業週期、回顧企業歷史估值和生意模式、比較姊妹公司的特性、鑽研股價技術的走勢(價量關係 [Price-and-Volume action])。

大家在這就覺得出奇了,討論價值和技術走勢有什麼關係?

技術走勢在這裏有幾個功能:

  • 當技術走勢和自己的價值判斷互相違背的時候,有助反省自己的判斷有可能出錯。
  • 技術走勢和自己的價值判斷吻合的話,有助定立操作的策略。
  • 技術走勢有助我們對周期的判斷。
  • 技術走勢有助我們分辨個別事件對股價甚至基礎因素的潛在影響。
作為散戶,追求形而上的基礎分析完美主義是不切實際的,擅用我們能夠易於利用的功具,完善我們判斷的準確度,才能提高我們的績效。一切不能提高回報和減低風險的做法,我無意去採納。

當一檔股票價格殘到不堪時,例如市值跌到只是銷售額的3-4%,必定是利淡因素充斥,一看就知這檔股票面對重要的逆境,極有可能虧 損,甚至倒閉。這種股票是否不值一顧呢?視乎不同投資者的策略。以我個人來說,我對這種企業是深感興趣,因為只要做對,潛在回報可以很巨大。研究一番發現 有問題而放棄,最多只是浪費了一些時間,當做下腦部運動;但只要捉到一隻兩隻這類股票,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回報可以很理想。

---------

相關文章:

1. 《Parabolic Movement and Panic》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2/parabolic-movement-and-panic.html



2. 《Divergence of News》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1/divergence-of-news.html



3. 《賭 Turnaround stocks》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0/turnaround-stocks.html



4. 《價值投資仍然有效》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24.html



5. 《練真材實學免被淘汰》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10.html



6. 《一些操作和分析的分享》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3.html



7. 《周期分析》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8

只買便宜貨我將比現在貧窮得多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v1a.html

  巴菲特:「查理把我推向了一個,不要像格雷厄姆那樣,只購買便宜貨的方向,這是他真正給我的影響。他把我從格氏觀點的侷限中拉了出來,這是查理思想的力 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在進化,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猿猴進化到人類。如果我只學格雷厄姆一個人的,我將比現在貧窮得多。」這段話是巴菲特實踐兩種投 資策略數十年得出的結論,清晰地表達了巴菲特的態度:格式投資具有較大的侷限性,好企業在長期回報中起決定性作用。芒格強調只購買優質企業,格雷厄姆則喜 歡買便宜貨,而不太在乎企業的素質。這是兩種差異較大的投資風格,兩種不同的選股標準,跟安全邊際無關。芒格並非不要安全邊際,反過來看芒格是在便宜貨中 挑好企業,而排除其他所有股票。   

   

    巴菲特也曾經說自己是85%格雷厄姆+15%費雪,一方面表達對價值投資創立者的尊敬,另一方面強調「永不虧損」的重要性。安全邊際和成長是事物的兩面, 缺一不可,也許沒必要量化,只是要記住便宜的同時還要好,這跟買入優質企業價格要合理是同樣道理。安全邊際是防禦,成長是進攻,便宜保證不虧損,而長期持 有最優秀的企業才能保證獲得超額收益。「我將比現在貧窮得多」說明只買便宜貨可能比較安全,但長期收益率可能會較低。僅以便宜為標準選擇標的,而非長期持 有優質企業,每次獲利有限,同時決策次數會增加,一定伴隨著更多的失誤,從而抵消收益。對於一般性企業基本面更容易惡化,從而使安全邊際消失。是否真便 宜,便宜是否會突然變成昂貴,比起判斷企業的前景更困難,特別是在類似港股這樣的市場。

   

    便宜是安全邊際,既便宜又好是雙重安全邊際,儘量限制選擇標的的範圍,只投最好的企業是長期獲得超額收益的最優策略。

 

梁軍儒2012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5

公司有團購我就跟,因為比較便宜

2012-4-30  TCW



公司團購電扇,你也會跟著買?看 到路上的麵包店大排長龍,你也會走進去,莫名其妙買了上百元的麵包回家?

如果是,你已經掉進「從眾效應」(Conformity Effect)的消費陷阱裡。

美國社會心理學先驅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在一九五一年設計了一個實驗:小房間裡坐了七個人,最後一位參與者走進去,實驗開始,有兩張小卡,一張是一條直線,另外一張則是三條長度不同的 線。主持人問在場的人,「三條中哪一條跟另一張小卡一樣長?」團隊安排好的七個人故意答錯答案,測試這最後一個走進來的受試者會「從眾」的比率有多高?

這項針對一百二十三個人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十二個重要問題中,有七五%的人會因為從眾而講錯答案至少一次!

大排長龍,可能是「三人成虎」

人們會出現這種現代版的「三人成虎」現象,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我們不想顯得特立獨行,因為人類若與眾不同,就代表會特別受到注意,會造成心理壓力;第 二,我們習慣性的認為,別人「說不定」有比我們更好的情資和訊息以供判斷,人類天生害怕損失(loss aversion)心態,讓我們無法做正確的判斷。

所以下一次,當你看到其他人大排長龍,而想要去湊熱鬧時,不妨停下來想想,你到底是不想與眾不同?還是不想錯過可能的選擇?如果你知道,別人可能也是因為 你來排隊而排,你還會跟進嗎?

我應該這樣做:1.逛網站購物時,別急著點選銷售最佳的產品,因為這正是「從眾」。 2.永遠別在團購宣布的第一天就搶著加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0

鄧普頓:便宜才是硬道理 張永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23m.html

鄧普頓資產管理為約翰·鄧普頓爵士創立的鄧普頓集團的旗下公司,約翰·鄧普頓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福布斯資本家雜誌稱他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

 

最近這兩年對我投資理念及投資策略影響最大的就是鄧普頓了,在閱讀及理解鄧普頓的過程中我有「靈犀相通」的感應,這種思維碰撞的震撼似乎已超過了巴菲特對我的影響,今年隨著港股投資的啟動及對港股市場的認識逐步深化,我認為港股可能是能夠適用鄧普頓策略的地方。

我對鄧普頓策略在港股的實踐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吸收融合後的自發衝動,為了更好理解、學習及消化坦普頓的投資理念我將關於鄧普頓的一些東西記錄下來以便時時回顧:

 

1、我認為鄧普頓不僅是價值投資的理論大師更是價值投資的實踐大師,鄧普頓對價值投資的闡述非常簡單:他將價值投資形象的定義為「搜索便宜貨」、將價值投資者形象的定義為「低價股獵手」,所 謂的便宜貨或低價股就是指那些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其價值的股票,鄧普頓雖然沒有明確「安全空間」這個概念,但根據其描述或定義完全可以確定所謂的便宜貨或低 價股就是指那些具有充分安全空間的股票,安全空間越大(價值與價格的偏離度越大)便宜度也就越高。鄧普頓在回顧自己投資歷程的時候曾經說過:他年輕的時候 觀察到股票的價格表現可以和該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價值相差很遠,正是這種觀察使他在1937年踏入了投資顧問這個行業。鄧普頓很早就明白股票和公司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雖然其中一個的價格本應代表另一個的價值,但股票價格和正在運作的公司的價值彼此分離,並不一致的想像卻再常見不過了。正是在價值與價格極度背離的領域坦普頓展示了他卓越的實踐能力。

 

2、價值投資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買入價格遠遠低於價值的東西(便宜貨),但在投資實踐操作中難度相當大,比如便宜貨會出現在那裡?為什麼會出現便宜貨? 需要便宜到何種程度?買入便宜貨後繼續下挫怎麼辦?發現便宜貨並不便宜(誤判)的時候怎麼辦?鄧普頓用幾個很實用的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

(1)極度悲觀的策略:極度悲觀之處會產生極度低估的便宜貨;

(2)分散投資的策略:可以解決誤判導致的後果;

(3)中長期限的策略:一般的投資週期4年-5年左右,解決短期與長期的矛盾;

(4)全球視野的策略:在全球範圍內搜索最悲觀的市場、在最悲觀的市場搜索最悲觀的行業、在最悲觀的行業搜索最悲觀的公司或股票。

 

3、上面的幾項策略中「極度悲觀」策略是核心,這也是一個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困難的策略:何為「極度」呢?---- 這個問題無解,可能需要依賴投資者個人的感悟及投資實踐,鄧普頓大量的投資實踐給我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鑑的指引:

(1)1979年道瓊斯市盈率低至6.8倍,並在此後好幾年始終維持在這一較低水平。從這個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對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購買沒有任何買家願意購買的股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這恰恰是買低價股的最好方法

(2)在買進股票之前絕對有必要徹底瞭解這家公司:它的運作方式、刺激銷售的原因、業績在一段時期內的波動狀況、應對競爭的方式等等,掌握這些信息是構建心理堡壘的最好方式,這樣你就可以在買賣股票時作出正確的決策。獵取便宜貨背後的核心思想是不要變成一個堅定的逆向投資者、而是做一個明智的「冷門」股買家,預先積累和分析各種商業信息會讓你在公司遭遇偶爾的挫折而使股價下跌的時候堅定不移的去購買股票,在價值投資中成功的代價往往需要提前支付

(3)通過買入大量股票而不是只買少量股票這種方式將風險分散化,必須理性承認並非我們所做的所有投資都會獲得回報,通過分散化將糟糕的投資分散到許多其他股票當中來降低風險。

(4)當市場被消極悲觀情緒所籠罩時公司價值與股票價格之間出現錯位的機會最大,做為低價股獵手可能獲得的回報與已經控制了股票價格的悲觀情緒成反比:前景越暗淡、回報越豐厚,前提是這個前景發生了逆轉,這是極度悲觀原則背後的一個基本前提

(5)要是先於別人投資低價股有時可能要等待幾年時間才能得到回報,買進的股票經常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跌價,所以耐心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成功價值投資者的一個關鍵特質;

(6)20世紀80年代初期鄧普頓在美國大量吃進「知名股」,因為這些股票的市盈率已經徹底跌到了長期平均水平線一半一下,儘管如此鄧普頓在多半情況下買入的股票要麼是大多數人並不熟悉的、要麼是人們避之惟恐不及的;

(7)鄧普頓當時投資日本股市的時候並不購買東證股價指數股,他要尋找價值更理想的公司也就是市盈率僅僅3-4的公司。越不為人所知、越不為人所瞭解的股票,其價格與其價值相比也會越低,這是一種常態而非偶然;鄧普頓認為在大多數時候普通投資者和偉大投資者之間的區別不在於他是否是個天才的選股高手、而在於他是否願意買下其他人不要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76

電價太便宜 大陸老闆聞香搶進


2012-7-16  TWM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座座掛五星旗的工廠大量進駐中。

二○○五年以來,中國企業在南卡羅來納的投資領域遍及家電、機械製造、塑化等產業,總投資額超過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億元),其中有九○%的投資是中國民間企業,而不是國企,也就是說,這裡是中國中小企業家的投資新天堂。

斯巴坦堡(Spartanburg),是南卡羅來納州的「外商投資之城」,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工廠,中國是一股崛起的新勢力。

我們走進一家製版工廠,它來自中國山西省,他們投資不大,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三萬平方英尺廠房(約台灣八百四十五坪),但其背後是山西運城製版集團,在中國有五十九家子公司、海外二十九家子公司,在凹版印刷製版稱霸全球。

「運城集團是全球第一大,能夠在全球做好,沒有理由不到美國。」美國分公司副總裁要輝對我們說。轉戰海外第一站是墨西哥,這裡,是他的第二站。

全球凹版龍頭:州政府會介紹客戶

運城集團的產品很特殊,它替彩色印刷工廠製版,例如在不?袗?材的圓形滾軸刻上圖案或是商標,這些工廠再用這些圖案或商標,印在汽水瓶身等產品上。美國客戶可能是可口可樂、寶僑家品(P&G),貼近客戶是他們在美國蓋廠的原因之一。

要輝說,南卡有招商的項目經理替企業辦手續,還介紹潛在客戶,他們就有兩家客戶是這樣來的。

但企業最重要的是利潤。在這裡,高級技術工人時薪達三十美元,一般工人也要十二美元,跟中國工人時薪兩美元相比,美國是天價。

走一圈發現,機器數量遠比工人多,所以電費才重要。在這裡,電費僅中國的三分之一,要輝強調,這裡不亂拉電(任意斷電),也不限電。

然而,人工還是貴了六倍。南卡州政府用退稅消弭差距,他們規定,企業每雇滿十人後,每多雇一個工人,可減免一千五百美元的所得稅稅收優惠;跟中國用出口(金額)退稅的方式補貼出口產業,中美思維大不同。

但要輝坦承,目前運城在美國的成績還沒墨西哥好,一樣的工廠、設備,製造條件相同,問題出在哪?答案是,只有初期客戶沒用,要真正打開美國市場才能生存。

聯合製膜:想學王永慶當塑膠大王

一樣是南卡,更大筆的投資進來了,是來自廣東佛山的聯合製膜(Uniscite)。聯合製膜總經理汪芳,對在美國製造很有信心,因為她要走的是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模式。

二十三年前,王永慶帶領南亞塑膠投資南卡,是當時南卡最大外商投資者,因而成為美國塑膠大王,汪芳也在南卡投資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一億元)設廠, 生產BOPP薄膜(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也就是保鮮膜、膠帶等材料。她對台塑南卡廠瞭若指掌,引進更新的設備,生產速度、單位產量都比台塑大,自動化程 度更高。

「美國對招商(製造業投資)很飢餓,稅、土地都給你優惠。」汪芳說,二○一一年以前,在中國做工廠的,說要來美國蓋工廠,很多人直覺是你瘋了,但來美國, 「我們第一不是盲目,第二不是拍著腦袋(硬著頭皮逞強)硬幹,第三是大勢所趨。」現在每個月,都有中國商人跑來跟汪芳問路,準備投資蓋工廠。

所謂的大勢所趨,一是中國製造的產品,盲目擴廠、殺價競爭,被世界各國告傾銷。第二是,「在中國,眼睛一睜開成本就上漲了,沒有什麼不漲的;大家都認為美國貴,但除了人工貴外,美國好的房子才二、三十萬美元,BMW X5才六萬美元不到,」汪芳說,美國太便宜了。

汪芳也談起了台商,她說,台商過去二十年享盡了中國各種投資的好處,但那種日子是投機不是投資,賺到的是投機財,那種日子不可能再有了。

不過,她也提醒,美國工人沒有中國工人手巧,美國是遙控器文化,工人只會按按鍵,所以只能用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依然需要大量廉價勞力、低附加價值的工廠,還是別來美國,去墨西哥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7

用便宜勞工像吃鴉片 忍痛也要戒

2012-7-23  TCW




一九九三年,當大多數台商竊喜以中國的低工資,做廉價商品就能賺到大錢時;艾美特電器副董事長蔡正富卻做了一個具分水嶺意義的決策:在中國市場推「艾美特」自有品牌,而且主打高價市場。

這個決策,讓艾美特內銷連賠了十年。

而今年,當台商哀嚎四起,艾美特這個風扇品牌已經穩穩矗立在中國。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時,艾美特今年第一季市占率卻從二○%升到二三%,穩居第二。

做品牌,忍受虧十年為養內銷,純益率只有一%也要做

來到艾美特深圳工廠的這一天,是個初夏週末的上午,現在,正是風扇出貨旺季。蔡正富的辦公室裡微涼,沒開冷氣,全靠牆邊的風扇。他指著這台標榜「五十二天 一度電」的最新直流變頻產品,得意的說,「去年我們賣一萬台,今年要賣三十萬台!」這款風扇要價新台幣三千元,今年就將創造九億元產值。

「不錯,很優秀的公司。它(產品)比我們檔次要高,零售價也高一五%,」談到艾美特時,中國白色家電龍頭美的日用家電集團執行長黃健這麼說著,「高一五(%)是不得了的價格,高了很多。」

一九九一年到深圳設廠時,蔡正富也曾像成千上萬家的台商一樣,利用中國便宜的勞工、專營出口。這樣的心態就像抽鴉片菸一樣,上癮,戒不掉。才兩年,蔡正富就意識到如果太依賴「便宜」這兩個字,不會累積獨特的競爭力,決定忍痛斷了「鴉片癮」。

蔡正富自一九九○年起,就長年擔任深圳台商協會秘書長,剛做品牌時,台商會員每次遇到他,就問,「甘收瞴錢(台語,收得到錢嗎)?」「啊是了(虧)幾年 了?」他總是無奈的回說,「還在虧。」沒有想到,這樣的對話,竟然持續了長達十年的時間,直到二○○二年,內銷營收終於破人民幣一億元。

「但我們是有計畫的『虧』,」蔡正富解釋,「這不叫虧,叫投資品牌,」這十年裡,艾美特用外銷養內銷,再靠內銷拱大整體的經濟規模,分攤每一台風扇的平均成本。其他台商也想過要在中國打自有品牌,「但他們常常是手伸出去兩、三年,馬上就縮回來了,」蔡正富說。

五年前,艾美特營收不過新台幣六十億元,今年即將挑戰一百二十億元、大增一倍。現在內外銷比重是五五比,「只要純益率有一%,我們就會持續做內銷,」蔡正富說,品牌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賽。

要打自有品牌,堅持只是態度,艾美特更務實的做法,是技術自主。

磨技術,挑難的做起三星、日立等高檔品牌都變它客戶

一開始做外銷,艾美特就挑上難度最高的日本市場,幫三洋(Sanyo)代工風扇,雖然不是生手,但是「剛開始一直虧,不良品啦!馬達軸心不良率高達五 成,」蔡正富說,與日本客戶一次又一次的「磨」技術,「不良率早就降到千分之幾啦!」現在,三星、三洋、日立都是它的客戶。日本市場每三台就有一台,韓國 每兩台就有一台,出自艾美特之手。

今年,當冷氣空調的「直流無刷變頻」技術,大量被應用在風扇時,搶在去年就推出產品的艾美特,成了這一波浪潮的先驅者。特色是用電量只有傳統風扇的一半,運轉低噪音,「這是風扇百年史上最大的革命,心臟電機技術完全不同,」蔡正富說。

拚研發,找學校合作平均一.五天開發出一個新品項

去年,艾美特與成功大學馬達科技研究中心技術合作,平均一.五天就開發出一個新品項,尤其是關鍵零組件馬達等全數自行開發,現在反而成為風扇界領頭羊。

「小功率的直流無刷馬達產業鏈沒有,一百多年來都沒有,一定要自己改、自己拼湊。」美的風扇主管今年初就想到艾美特學習直流馬達,後來乾脆直說想買馬達, 但艾美特供應自家需求都來不及了,兩大巨頭合作的可能也就此告終。今年艾美特花在工廠自動化等研發費用,就超過新台幣一億元。

記者實地到中國深圳特易購(Tesco)量販店訪價,發現艾美特直流變頻風扇的售價,比美的的傳統交流電扇售價高出一至兩倍。產品檔次持續拉高,「我們現在的ASP(平均銷售單價),已經比○七年高出了三成,」蔡正富說。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蔡舒恆分析,艾美特能在中國成功,「首先,品牌名稱一定要有一點『洋味』,最好原料、設計等也能有國外的元素;」「另 外,艾美特『高價』的市場定位,剛好符合這幾年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但是,前提是產品效能要禁得起中國使用者的考驗,「中國很注重口碑效應,尤其網路傳 播力驚人。」

二十年前一個關鍵的決定,讓艾美特能在其他台商苦哈哈時,喜孜孜的準備回台灣掛牌,蔡正富也期許他的「笨鳥慢飛」哲學,能走更長遠的平安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39

中國石化:是否足夠便宜?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a74.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2年第30期)

 

在我們的價值股組合中,中國石化(600028)名列榜首,其PVGO甚至成了負數。從另一個角度看,以2011年度每股收益和 2012531的收盤價計算,其市盈率僅為8.08倍。但是,這是否就足以說明中國石化的股價足夠便宜了呢?我希望讀者們能夠獨立思考,不要照搬公式計算出的結果。下面是我本人的一些思考,同樣也只是供您參考。

估值重點在勘探業務

談起中國石化,很難不聯想到中國石油(601857),而想到中國石油,則很難不想到巴菲特於2003年買入其股票的經典投資案例。我曾對這一案例作過剖析[1],下面,我們以相同的思路來分析一下中國石化。

和中國石油一樣,中國石化最賺錢的業務也是「勘探及生產」。我們將中國石化20022011年的分部業績進行彙總後發現,這十年來,勘探及生產分部的經營收益佔公司整體經營收益的比例高達61.52%。因此,對中國石化進行估值,重點仍應是勘探及生產業務。

1:中國石化2002-2011年業務分部經營收益彙總

                                單位:億元

 

金額

比例

勘探及生產

4,233.73

61.52%

煉油

-797.70

-11.59%

營銷及分銷

2,553.36

37.10%

化工

1,080.70

15.70%

其他

-188.10

-2.73%

合計

6,881.99

 

 

我們之所以用10年的彙總數據來評估中國石化不同業務的盈利能力和價值,是因為從歷史來看,這家公司單一年度油價不同導致各項業務的經營收益波動極大,其中尤以20082009年為甚。

2:中國石化20082009年分部經營收益

單位:億元

 

2008

2009

勘探及生產

665.69

196.44

煉油

-615.38

230.77

營銷及分銷

382.09

303.00

化工

-131.02

136.15

其他

-20.15

-22.05

合計

281.23

844.31

勘探及生產/合計

236.71%

23.27%

自產原油實現價格(美元/桶)

85.30

49.70

 

中國石化只是在2011年年報中才開始披露與探明石油及天然氣儲量相關的貼現未來淨現金流量標準化量度,根據這些資料,中國石化的每股價格仍然高於每股油氣資產價值。

3:中國石化每股油氣資產「標準化量度」和收盤價

 

2010-12-31

2011-12-31

2012-5-31

探明石油及天然氣儲量的經貼現的未來淨現金流量標準化量度(億元)

4,039.26

4,962.39

4,962.39

股本(億股)

867.03

867.03

868.20

每股油氣資產價值(元/股)

4.66

5.72

5.72

收盤價(元/股)

8.06

7.18

6.68

收盤價/油氣資產價值

173.01%

125.45%

116.87%

  備註:2012531標準化量度仍為2011年末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每股油氣資產價值與油價息息相關,而2011年的油價在近10年中是最高的。因此,以2011年末的每股油氣資產價值作為油氣資產的內在價值,其實已有過於樂觀之嫌。

12002-2011年國際原油均價和中國石化自產原油實現價格

單位:美元/

中国石化:是否足够便宜?

   

巴菲特當年曾這樣說,「石油利潤主要依賴油價,石油在30美元一桶的時候,我們很樂觀,如果到了75美元,我不是說它會下跌,但我就不像以前那麼自信。」

20022006年相比,20072011年的油價較高,但未來5年油價又會如何?投行或者說分析師們對預測油價很有興趣,價值投資者卻不善此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2010年末每股4.66元的油氣資產價值也很難認為有多大的安全邊際——那一年,國際原油均價為79.47美元/桶,而過去10年每年國際原油均價的簡單算術平均數為63.35美元/桶,過去5年為84.35美元/桶。

即使不考慮負債和少數股東權益,假設油氣資產價值(每股4.66元)就是中國石化勘探及生產業務的價值,而這一業務佔公司整體業務價值的比重就如近10年平均利潤一樣,則中國石化的每股價值也不過7.57元,20125316.68/股的收盤價僅相當於內在價值的88折。

分析師盈利預測調整滯後

那麼,為什麼按PVGO公式計算中國石化現有業務的每股價值高達8.30元呢?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分析師們沒有及時調整對中國石化的盈利預測——按Wind資訊數據,分析師在531對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的預測平均值為0.88元,現在看來,這一預測過於樂觀。表4Wind資訊上按時間排序的分析師對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的預測,可以發現,直到712,才有券商(瑞銀證券)開始大幅下調中國石化的盈利預測。

4:券商對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預測

2012-7-23

海通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59

2012-7-23

東方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78

2012-7-12

瑞銀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58

2012-6-9

安信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92

2012-5-9

中信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9

 

在瑞銀證券的這份研究報告中,對中國石化勘探及生產業務的估值僅為每股3.7元,這也驗證了前面我們所說的即便是2010年末每股4.66元的油氣資產價值也沒有安全邊際。

雖然如此,瑞銀證券對中國石化的估值仍然達到每股7.4元。從報告中對各分部營業利潤預測值來看,這或許是因為分析師對中國石化其它業務有了更好的預期——如煉油業務,過去10年總計虧損797.70億元,而分析師預計未來4年這項業務僅虧損25.87億元。

5:瑞銀證券對中國石化各業務分部營業利潤的預測

單位:億元

 

2012

2013

2014

2015

合計

比例

勘探開發

703.15

650.37

640.54

641.14

2,635.20

57.56%

煉油

-298.89

51.99

108.34

112.69

-25.87

-0.57%

銷售

399.66

423.64

449.06

476.01

1,748.37

38.19%

化工

49.54

86.50

90.43

94.37

320.84

7.01%

其他

-25.00

-25.00

-25.00

-25.00

-100.00

-2.18%

總計

828.46

1,187.50

1,263.38

1,299.20

4,578.54

 

 

那麼,瑞銀證券作出上述預期是因為中國石化的煉油業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致於歷史數據不再具有大的借鑑意義麼?回答這個問題或許需要對石油石化行業乃至中國石化有深入全面的瞭解,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不過,我們還可以再看看其他分析師的觀點。

海通證券近日也大幅調低了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的預測,且調低後的預測值與瑞銀證券相當接近,然而,他們對中國石化煉油業務未來幾年的預測遠不如瑞銀證券樂觀——海通預測20122014年煉油業務的營業利潤分別是-287.24-125.1517.23億元。

與(靜態)市盈率、市淨率和神奇公式等幫助我們尋找價值股的方法不同,PVGO/市價這一指標包含了未來兩年的盈利預期因素,如果分析師們的一致預期足夠準確,則這種方法效果理應比其它方法更好。不過,我們必須知道的一件事實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分析師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整體上是偏於樂觀的。

 

綜上所述,儘管按PVGO公式計算中國石化的股價已經很便宜,但事實未必有這麼簡單,像巴菲特2003年買入中國石油那樣的投資機會還沒有到來。



[1] 詳見《年報掘金》第2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21

「股市真便宜"是什麼意思?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afar.html
 9月23日,我在上海一個研討會發言時提到滬指1000點。這很不幸被大家誤解。我收回那句話。我的準確意思是:(1)現在的股市太貴。

(2)如果要留足三分之一安全邊際,讓我掏錢投資,我覺得1000點合適。

(3) 我當時就強調,那1000點不是預測。我非常反對預測。我也反覆強調,貴的東西可以更貴,便宜的東西可以更便宜。我不知道明年,後年股票指數是多少, 但是股民們必須知道,自己在一個很貴的市場博弈。當然,輸錢的概率大於賺錢的概率。

(4) 投資的核心是留足安全邊際。大家為什麼要買"合理估值的股票"呢?佔便宜是硬道理。另外,大家注意,大股東的合理估值與小股民的合理估值是不一樣的。前者有控制權和簽單權,而後者沒有。

(5) 中國的股市為什麼跌跌不休?太貴了唄!

「股市真便宜"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掌握這樣幾個標準:
(1)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不是裝模作樣地回購,而是大幅度地回購,窮其資源回購。
(2)大股東們紛紛增持股票。同樣,不是裝模作樣地增持,而是大幅度地增持,窮其資源增持。
(3)新股發行被大量的公司主動叫停,而不是被政府叫停。最好看到這種狀況: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對IPO失去興趣,撤回申請,而政府只好做擬上市公司的工作,施加壓力,逼他們看在國家的利益上申請IPO。最好看到政府部門動員黨員董事長們起模範帶頭作用。

大股東和管理層知道公司的內情遠遠超過我們股民。股民不能自作聰明,要跟著他們做,千萬不能反向操作。比如,他們在拚命上市 IPO,增發,配股,減持,而股民還認為股票真便宜,還傻乎乎地高唱"敢死隊"的戰歌。不可笑嗎?

                           賭場也提供心理輔導

1989年,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在首都堪培拉開設賭場。在此之前,全澳人民就賭場帶來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辯論了幾年。當時,我剛從社會主義的中國去讀研究生,覺得整個辯論過程很新鮮:澳大利亞竟然比中國更加社會主義!

當時,西方國家經濟蕭條。1991年,我到堪培拉大學當講師,我的兩個畢業生都因為找不到銀行的工作而去了賭場做客戶教育和心理諮詢。

這些年來, 中國股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遠遠大於一般賭場帶來的問題。但是,我們的政府有沒有花足夠的力氣保護股民,並為那些不幸運的人們提供心理輔導呢?

我覺得,我們的政府官員自己必須懂得資本市場的基本邏輯。他們中很多人的知識和理解還差得很遠,他們只知道審批和喊口號。

其次,我們的政府官員必須懂得股市作為資本主義的工具,是一把非常鋒利的雙刃劍,可以傷害千千萬萬老百姓。我們的官員如果只是慫恿股民當炮灰,那就太淺薄,太危險了。"中國經濟一定會高速增長,投資一定能賺錢"。這種假大空已經害死了一批又一批股民。我們還是給他們一點大實話吧。但是在給他們大實話之前,咱們自己先要弄懂!

股市的職能究竟是什麼?首先,股票市場跟國內外大大小小的產權交易中心沒有區別。它的最基本的職能是交換產權。它跟農貿市場和大豆交易所也沒什麼區別。它的第二個職能由此派生出來:某些企業想擴大生產,需要發行新股,引進新股東。嚴格講,為了行使這兩項職能,股市每個星期交易半個小時完全足夠了。

我的兩個結論:
(1)股市好壞跟股價完全沒有關係。只要交易所確保交易各方提供的信息真實準確,並且在自願原則下交易就行了。股市好壞指的是股票交易所服務態度,工作效率,為客戶保密的情況,IT系統是否可靠,等等,與股票指數完全無關。

大豆交易所的好壞與大豆價格的漲跌無關,金屬交易所的好壞與金屬價格的漲跌無關,農貿市場的好壞與蔬菜價格無關。如何衡量中國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的工作?主要是看他們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以及鎮壓欺詐的效力,而不是看股指高低。

相應地,交易所或者中國證監會的官員永遠不要向任何人推薦股票,或者煽動任何人在任何時候購買或者出售任何股票,也永遠不應該鼓吹"基金經理們要做價值投資,購買藍籌股",等等。

(2)在短期內,股市必然是個零和遊戲。張三的利潤只能是李四的虧損。而且,交易不是沒有費用的,而且稅務局也是要撈一筆的。所以,股民要賺錢,只能靠股票背後的企業中長期內為你爭氣。如果你認為你比大多數股民聰明,你也許可以賺他們的錢。但是,股民作為一個集體,不可能通過政府把股市推高來賺錢。這完全是夢想。推高了的股市必然掉下來,它只能幫助那些短期出貨的人賺錢,而讓接貨的人虧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75

創業的老闆要先吃最大的虧 最後佔最大的便宜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3437.html

我在任何公開場合,都從未提及我有創業打算,或者正在創業。今天我想談一下創業,我自己的,純個人的理解。之前,我要推薦一本書《我為什麼要投資你》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天使會總策劃李曉豔編寫。

這個是一個投資界的大佬贈送的,我讀完以後受益匪淺,第一次讓我能夠以投資人的視角去理解創業,同時,也更看清了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書我會放在實驗室,同學們感興趣都可以來借閱,可以歸還,也可自行贈送給其他創業的朋友們。

和這本書提到的成功案例不同,我經歷的大多是失敗或者挫折,失敗的甚至有些殘忍。

我去的第一家創業公司叫北極星軟件公司,1998年創辦,比馬化騰的QQ還早,那時產品線很全,四國江湖,網際精靈(類似QQ),網際精靈社區(類似西祠),呼叫中心,等等。老闆冒志鴻歷經各種轉折,投向了社區UUzone(私密社交網絡),後來錢燒完的最緊要關頭,投資人選擇了51,隊伍散了。

我去的第二家創業公司叫創卓易訊,做SP/CP業務,那時很火,發展的也算好,幾個人的隊伍,但因為某SP長期拖欠欠款,最後入不敷出,法庭上拖了很久,最終公司倒閉。

第三家創業公司叫搜狗,當時也在創業期,規模不算大,幾十人的隊伍,我在的時候,做得很艱難,因為有搜狐支撐,終於熬到了今天,而且業務越來越好。

關於創業,我的切身體會有4條:

1)創業的大佬一定是要吃最大的虧,最後佔最大的便宜。把早期的安全和利益留給員工,把危險留給自己

2)創業的隊伍從上到下,全力以赴,往一個方向用力,做到最專業,只有最專業的才能活下來

3)創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自我成長的強烈要求,跟不上成長腳步的,就必須淘汰,理性和獸性是最接近本質的,早期人性化,最後大家和稀泥,武大郎開店。

4)創業的方向必須是早期團隊(至少是核心團隊)的共識,這是召喚大家的基石,沒有這個共識,堅持不到最後。

我的很多朋友,這裡不點名了,拿到的投資燒完後,走投無路,隊伍解散了,我也很奇怪,為什麼我遇到很多這樣的隊伍,而且我也經歷了這麼多艱難,我對創業有著特別,甚至是異常的謹慎。我也做了很多準備,和一些具體的工作,其實我做這些不是去說服投資人的,而是去說服自己。

我要努力說服自己,這個事情是靠譜的,於是忘我的工作,尋找突破口,差不多也持續了1年多了。其間,有一些碼農程序員,願意資助我1萬元等小額資 助,或者全職參加到我的工作中來,我都拒絕了,因為我自己都不自信,怕誤了別人。但是,我拿了2個老闆的錢,第一他們確實「不差錢」,第二 我承諾了給他們的回報,第三我確實太難了,這個難不細說了。但即便如此,我還是一一記錄在個人網站裡面,時時提醒自己。

在證明這事靠譜的過程中,我沒有寫一份商業計劃書,也沒有去找一個投資人,倒是有很多熱心的投資人來主動找我洽談,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幫助,這裡面 有很多互聯網大佬級的人物,我覺得應該保密,就不點名了。但總的來說,我自感其實還沒有找到真正的需求,或者還沒有能夠徹底說服自己,如果一個事情能火, 是可以從運營數據中看出端倪的,微博尋人4月24日上線後的數據,其實說明了一切,需求並不集中,短期看是有問題的,長期也沒有把握。有個大佬建議我往求 職招聘上靠攏,因為我本身就參與了很多給同學推薦工作,給老闆抓人的工作,這方面會有一些體會和經驗,結合尋人的技術,可以將需求進一步「聚焦」,讓來這 個網站的人,快速找到具體的需求點,記住這個網站,快速找到價值,並放大出來。

但是我覺得做的工作還不夠,還不夠有誠意,尚需繼續努力,用事實告訴投資人,我選擇的這個路子是對的,但我認為,首先應該,也必須向自己證明,這個方向是對的,而不是拿投資人的錢來證明自己的方向是對的。我寫這篇博客,就為了說上面這句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