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那時,這一行的人不歡迎我們迪士尼戲劇集團總裁談音樂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351

《獅子王》是第一個在中國嘗試長期連續演出的音樂劇。托馬斯·舒馬赫也不知道它能演多久,但“能在迪士尼開園的時候開演,就已經成功了。”(迪士尼戲劇集團供圖/圖)

它能在中國演多久我不知道

南方周末:迪士尼音樂劇做海外版本的時候,與當地的藝術家怎樣合作?

托馬斯·舒馬赫:音樂劇是嚴格的複制版本,根據場地,會有些許不一樣。演員大部分是當地的音樂劇演員,制作團隊大多也是從當地找。但我們要自己去挑人。我們要做翻譯版本,翻譯不是什麽大問題,但只有到演員面對觀眾演出時,你才能看出來那些笑料是否奏效,感情是不是出來了。

文化有時候挺複雜。《阿拉丁》在東京演出,故事里一個關鍵情節是蘇丹的女兒對抗父親,她說不要照他的話去做,她自己有主意。日本的觀眾驚呆了:沒有女孩子跟自己父親那樣說話的。我們爭了很久,到底要怎麽演這場戲。在劇院試演的時候,像我這個年紀的觀眾都說,女孩不能這樣跟爸爸說話的,可是我的日本翻譯25歲,她說她從來都是跟她爸這麽說話的。有時候一些笑話在另一個文化里也不好用,但我們做了那麽多年,也見慣了,該想辦法想辦法。

南方周末:2006年《獅子王》在上海有一輪巡演,當年觀眾反映怎麽樣?

托馬斯·舒馬赫:演了102場,在上海大劇院。但那是英語版的,當時起用了我們澳洲的制作與演出團隊。就是想知道有沒有人來看。反映很好,但只演了三個月,而且我認為受眾比較小,他們懂英語——當然我們也翻譯了字幕,他們也早知道這個戲是講什麽的。普通觀眾不是這樣。

其實在美國,我們到不同的地方巡演,也面對大量這種觀眾:他們沒有進劇場看戲的習慣,也沒見過我們在舞臺上用的各種技術。《獅子王》的普通話版在上海上演,我想普通中國觀眾的體會,跟他們也會是一樣的。

南方周末:中國還從來沒有一個戲連演十幾年的。你們自己是否意識到,你們可能是頭一個嘗試這麽做的。

托馬斯·舒馬赫:這確實有點實驗,它能演多久,我不知道,我甚至覺得,能夠在迪士尼開園的時候開演,就已經成功了。這個劇創造了很多歷史紀錄。在百老匯上演18年多,始終是票房最佳音樂劇之一。在倫敦亦是如此,已經上演16年,在漢堡上演了15年。但這些城市是成熟市場,有著穩定成熟的劇院受眾。我們為上海的普通話版本的制作傾盡全力,就像我們為百老匯做這部劇時一樣。

《瘋狂動物城》不會變成音樂劇

南方周末:對歷史悠久的百老匯而言,迪士尼戲劇集團是新人,你們怎樣尋找自己在這個系統中的位置?

托馬斯·舒馬赫:一開始是挺難的,他們覺得迪士尼這個龐然大物要進入城市里的這盤小生意——紐約是大城市,百老匯是里邊的一個“小城”。大體上可以說,這一行里的人不歡迎我們。他們總是覺得,這幫從加州來的人,從來沒幹過戲劇……觀眾是歡迎我們的。我們第一部戲《美女與野獸》賣得很好,演了很長時間。

但走到現在,大家對我們的了解更多了。我們剛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周年慶晚宴,所有百老匯主要從業人員都來了,非常溫暖。

我們的劇目是很跨文化的,用人是平等主義的,有各個不同種族的演員,別的地方可大多不是這樣。我們也給了這個行業很多的回報,比如贊助了很多針對家庭、兒童的演出,我們帶大了一代劇場觀眾,我們的戲是他們人生中頭一次看到舞臺藝術。我們提供了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我想現在大家都看到了我們做的這一切。這里的人也用了很長時間才明白,在進入迪士尼之前,我,我們這兒的很多人,就已經在戲劇行業里幹了。

南方周末:拿《冰雪奇緣》來說,把一部動畫片改編成音樂劇,都要做哪些事?

托馬斯·舒馬赫:我今天的日程里,除了和你們談《獅子王》,就是《冰雪奇緣》的工作。兩層樓之上,作者就在,明天,我們要把第二幕的本子整個過一遍,包括第一幕、第二幕里所有的歌曲。今天早上我就在跟他們討論人偶造型,馴鹿斯文應該是什麽樣,雪寶應該是什麽樣。昨天,我在新澤西試雪,你都想不出舞臺上的雪有多少種,我們頭上衣服上內衣里都是“雪”。我們要決定怎麽把雪吹起來,怎麽給雪打光,是用液態雪還是紙片雪還是金屬雪……

所以,劇本、音樂、設計、特效……所有這些工作都得同時做。

南方周末:迪士尼的新片《瘋狂動物城》在中國也火極了,它變成音樂劇的可能性有多大?

托馬斯·舒馬赫:我們並不把電影改編成音樂劇。我們是把電影的音樂劇改成舞臺的音樂劇。音樂一定是這件事的核心,不管是《歡樂滿人間》《獅子王》《美女與野獸》還是《阿拉丁》。你們今晚會看到《阿拉丁》,它和電影原作很不一樣,又懷有電影原作的靈魂,但你必須有音樂把二者關聯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35

紙質書已“死”?大多數美國人不這麽認為

美國日前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與流行觀念相反,紙質書不但沒“死”,還活得挺好,多數美國人仍會優先選擇閱讀紙質書。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9月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電子書和音頻書市場的快速發展,並未削弱人們閱讀紙質書的意願。在今年3月7日至4月4日受訪的1520名成年美國人中,65%的人去年閱讀了至少一本紙質書,與2012年調查結果持平。聽音頻書和閱讀電子書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14%和28%,均較2012年上升了5%。

調查還發現,很多人讀書“不拘一格”,2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兼讀電子書和紙質書,38%的受訪者只閱讀紙質書,僅6%的人只讀電子書。

皮尤研究中心互聯網和科技研究部主任李·雷尼認為,數年前,電子書市場“騰飛”時,很多人認為紙質書大限將至,但調查結果表明並非如此。他說,讀者希望到哪都有書讀,並且會通過各種形式進行閱讀。

奧地利電子書專家魯迪格·威辛巴特今年4月發布的《2016全球電子書報告》顯示,全球整體圖書市場企穩,電子書增長乏力。對於發達國家市場,價格、稅率及定價模式等存在爭議;對於新興出版市場,移動設備尤其是智能手機拉動市場增長。

從2015年整體市場看,紙質圖書仍占核心地位,是教育、科研和娛樂的重要載體,其市場總規模為1480億美元。在英語國家電子書市場份額停滯甚至衰退,而紙書市場出現反彈;在非英語國家,電子書在整體圖書市場的份額均不超過10%,大部分不超過5%,電子書仍處於增長階段,但增速放緩。

2015年美國五大出版商的電子書收入占比與2014年相比變化均不大。從格式上來看,截至目前,全球的電子書格式已形成Kindle、ePub以及PDF三分天下的局面。但中國是例外,以起點網為代表的在線自出版與閱讀平臺代表了主要的模式及市場。同時,數字閱讀逐漸向智能手機轉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07

人不可能生下來就舉著刀 《一句頂一萬句》里的縣城生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626

《一句頂一萬句》的男主人公牛愛國,是個退伍軍人,以修鞋為生。主演毛孩在北京雙井一家鞋店,學了小一個月。過了幾天,客人認出了他,專門來看他的人越來越多,他只好把學習時間從上午調到午後。(劇組供圖/圖)

拍向大佛告白那場戲時,電影《一句頂一萬句》的主演毛孩哭到崩潰。他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情緒稍稍穩定後,一邊抽泣,一邊不住地向劇組道歉。

監視器後面的導演劉雨霖淚眼婆娑,旁邊的編劇劉震雲也濕了眼睛。有人告訴毛孩,從沒見過劉震雲哭。這場戲拍完,大家的情緒都穩定下來,劉雨霖通知毛孩,剛才他號啕大哭時一直開著機。毛孩吃了一驚。

從影二十多年,毛孩頭一次在片場當眾崩潰。他下定決心,“這輩子要控制住,不能再發生大佛面前那樣的事了”。

毛孩扮演的男主人公牛愛國,是個瘦弱但自尊的退伍軍人,以修鞋為生。牛愛國與妻子龐麗娜的婚姻出了問題,十年婚姻下來,倆人都沒話說了。龐麗娜與縣城婚紗店的老板蔣九發生了婚外戀情,處得火熱。牛愛國倍感屈辱,起了殺心,但舍棄不下孩子,才有了大佛面前的一幕。

“你看到那麽古老的一個佛像,看它那個慈悲,會有很多情緒湧上心頭。”毛孩回憶,自己當時“牛愛國附體”,所有委屈一下子湧了出來。

為了成為內向、沈郁,幾近崩潰的牛愛國,毛孩一天到晚用最大力氣繃勁,生怕稍微一松懈,但凡有點“小確幸”,那種感覺就跑掉了。與牛愛國較勁,令他格外痛苦。

如果你說“對不起”,我說“沒關系”

有機會主演《一句頂一萬句》,毛孩覺得奇妙。毛孩出生於1977年,早年演話劇,角色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在自己的第一部長篇電視劇《大秦腔》里,他演了個性格複雜、有股狠勁的年輕人;後來《炊事班的故事》成了他的代表作,但角色類型大體就此定形。對於事業,他偶爾覺得焦慮。

在一次飯局上,毛孩結識了劉震雲。他感覺,劉震雲讓人一眼看不透,好像藝術家,也好像孩子。“他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一些,是早熟的孩子,看問題很透。”毛孩形容,“跟他不熟的人,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是真實的劉震雲。”

毛孩本身話不多,又覺得自己“段位”不夠,不大敢跟劉震雲交談:“人家已經是拳王了,我還在田間地頭跟別人打群架,而且都是江湖把式。”

後來,再有飯局,劉震雲總會囑咐:“把小毛也叫上。”毛孩猜想,也許是因為他也是河南人,也能喝酒。有一天,劉震雲說起,自己的女兒在學電影,想回來拍個短片,問毛孩能不能幫忙來演。毛孩當即回答:“全力以赴,分文不取。”那部短片就是《門神》,主角是河南延津的小姑娘伶俐,她母親因無法忍受貧困而離家出走,她父親只得請伶俐不熟悉的小姨扮成母親,在春節貼門神那天回家“探親”,小女孩看出母親是假的,但為親人高興,裝作沒有識破,一起過完了五味雜陳的春節。毛孩扮演的父親瘦弱、本分,無力改變生活的窘境。

合作過《門神》,毛孩開始關註劉震雲的作品。他讀了好幾遍《一句頂一萬句》,一開始沒看懂。讀第一遍,到一多半時停了下來,想從頭看,“得捋一捋”。

《一句頂一萬句》里,牛愛國父輩的故事,給毛孩留下了深刻印象。老牛和老馮一起去拉煤,每年一次。倆人晚上沒找到幹糧吃,只好睡覺。老馮突然醒來,發現老牛正在啃饅頭,很生氣,趁對方睡著,拉走了自己的煤車。

老牛醒來,發現只剩自己一人,原委一想便知,也生了悶氣。找幹糧時,他確實沒找到這個饅頭。發現了饅頭,他卻不敢叫醒對方,怕對方誤會,埋怨他隱藏食物。該說話時保持了沈默,一對朋友自此成了仇人,以後見面,再也不說話。

“任何時候,你多一句話,我多一句話,這就沒事了。”毛孩感嘆劉震雲描寫的精準和簡潔。然而沒了那一句,就造成了終生怨恨。類似情節在書中反複出現。

毛孩猜想,牛愛國說句“對不起”,龐麗娜回個“沒關系”,夫妻倆大概就能過幾天好日子。“你的那一句話一直沒有,然後上床是冰冷的,倆人背對背,勢必會越來越冷漠。”毛孩向南方周末記者形容。

2014年底,毛孩與《一句頂一萬句》劇組提前一年簽約。原計劃簽兩個月,他要求多簽一個月,提前體驗生活。

開拍前一個月,經紀公司在北京雙井找了家小鞋店,毛孩每天去學兩三個小時,學了小一個月。店主是南方人,愛幹凈,鞋鋪比較整潔,符合牛愛國的生活習性。

毛孩去店里,戴著帽子和眼鏡,店主不了解他演過的喜劇,兩人相安無事。過了幾天,來修鞋的小區居民認出了他,專門來看他的人越來越多。為了不打擾店家生意,毛孩把學習時間從上午調到午後。店里的鞋是顧客的,他不能上手,他找了套設備,弄了些舊鞋,在家練習。

為了找牛愛國的感覺,毛孩在劇組整天聽悲傷的音樂。扮演龐麗娜的李倩住在隔壁,告訴毛孩:“哥,我每天都不敢經過你的房間。你房間的音樂悲傷,我都覺得心疼死你了。”

都是孤獨的人

在小說里,牛愛國拙嘴笨舌:“嘴下得不對,容易把一件事說成另一件事,或把一件事說成兩件事,或把兩件事說成一件事。”

在毛孩眼中,牛愛國是個渺小的小人物,“跟普羅大眾一樣,都是孤獨的人”。牛愛國是退伍軍人,吃過苦,性格堅強;他又溫柔,這股溫柔勁遏止了行兇念頭。

影片開始,牛愛國和龐麗娜登記結婚,喜氣洋洋地憧憬未來,告訴工作人員:“我們說得著。”(說得著,河南方言,表示兩個人聊得投機,關系親近)十年後,兩個人的婚姻出了大問題。

毛孩單身,但自己是軍人,又是河南老鄉,能理解牛愛國的處境:他沒有偉大抱負,對前程也沒什麽規劃,開個修鞋鋪,想以此維持“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

“我在外面打拼那麽多年,當兵吃了那麽多苦,現在回來,跟你成家了,還有一個那麽好的小女兒。這一家多好!”毛孩知道,龐麗娜並不認同這種活法,她想過得更好,去歐洲旅遊。兩顆心距離越來越遠,反映出來,就是“說不著”了。

牛愛國小心翼翼地維護家庭,跟妻子找話說,做她喜歡的菜,都無效。片中一幕,他去縣城的高檔餐廳“生態園”追查妻子的行蹤。鏡頭跟在牛愛國背後,他像在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不安,又有些好奇。

導演劉雨霖形容,牛愛國將無助地面對“破碎的生活”,誰也幫不了他。牛愛國的怨恨郁積起來,想報複殺人,又放不下孩子,就找到龐麗娜情人蔣九的妻子,添油加醋,試圖激怒她,想借刀殺人。

事與願違,那女人也是厲害角色,不上鉤,徑直喝了農藥,料定這樣蔣九肯定回家。蔣九確實回了家,未承想,不久之後又跟龐麗娜私奔了。女人找到正在街邊喝酒的牛愛國,當眾羞辱他,讓他把倆人找回來。

牛愛國的情緒一直壓抑,沒什麽出口。拍這場戲時,毛孩還沒在大佛面前崩潰,但已經繃得很難受。拍第一條,牛愛國按照劇本回答:“我也找不著她,我也不知道她去哪了呀。”拍完,劉雨霖含著淚走過來,稱贊他的臺詞說得“特別好”。

劉雨霖追求內斂的情感,編劇劉震雲輕易不讓改動臺詞,但毛孩提出要求,下一條里,自己必須得吼一嗓子:“我受不了了,不管你用不用,你必須得讓我罵出來,必須喊一聲。”劉雨霖應允:“好吧,這條我不喊停。”

“在那個縣城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可能都認識,一個女人指著你鼻子罵,(老婆)又跑了,他一定瘋了。”毛孩解釋,按照劇本,女人離開後,牛愛國應該楞在當場。毛孩卻把酒碗摔個粉碎,大喝一聲:“看他媽什麽看!”

牛愛國挨罵,周圍桌子的群眾演員紛紛看起熱鬧,“眼都跟刀子一樣”。但他一吼,群眾演員們悚然,趕緊扭頭,專心吃喝。“生活中,如果當時有人回一句嘴,那天一定會有命案。”毛孩回過頭來想。

最後的成片,劉雨霖用上了毛孩喊出來的這一條。

影片臨近結尾,牛愛國在火車站撞見了蔣九和龐麗娜,龐麗娜已經懷上了蔣九的孩子。他有機會手刃對方,也有機會說服妻子回心轉意。

為這次相逢,劇組連拍了三天夜戲,時值隆冬,最後,毛孩和李倩幾乎站不住,也坐不下,只能靠在高高的攝影凳上。工作人員從後面抱著他們,幫他們取暖。

影片結束於開放式結局,戛然而止,每個人都沒做出最後選擇。但毛孩和李倩交流劇情,他覺得,還未出生的孩子會影響劇中人的選擇:龐麗娜應該會離開,牛愛國幾經掙紮之後回複平常生活。

“縣城里的那些人,人物關系很混亂,每個人都是那樣掙紮過來的,就是因為孤獨,沒話說。”毛孩生在縣城,熟悉牛愛國的境遇,也理解他最後的抉擇,“很簡單,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不可能生下來就舉著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70

調查:過半美國人不相信俄羅斯幹預大選

俄羅斯究竟有沒有攪局此前的美國大選,如今已成為了一出“羅生門”。

一邊是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指責俄羅斯插手美國大選,另一邊,卻是美國民眾對政府與俄羅斯之間的口水仗感到厭煩。美國全國廣播電臺(NBC)與《華爾街日報》在12月12日~15日聯合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民眾對此前盛傳的“俄羅斯黑客通過竊取民主黨機密情報,幫助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勝選”的新聞感到厭煩。

約有55%的美國民眾表示,他們對大選期間俄羅斯黑客的新聞“多少有點關註”。其中,民眾的黨派分化明顯。約86%的民主黨支持者表示“非常關註”這一消息,而共和黨支持者方面的關註度僅有29%。

口水仗升級

無論美國民眾對大選期間頻頻被媒體拿來說事的俄羅斯黑客有多大關註,調查顯示,與政府大肆宣揚的“陰謀論”相比,大部分美國民眾不相信俄羅斯黑客幹擾,甚至影響了大選的結果。

具體而言,盡管有37%的受訪者相信,俄羅斯政府暗中幫助特朗普,擊敗了他的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但57%的民眾認為,大選結果還是獨立、公正的,沒有受到外國政府幹預。

這一調查結果顯然與當前奧巴馬政府的所作所為十分不符。雖然大選結果早已塵埃落定,但奧巴馬政府就“黑客門”與俄羅斯政府間的口水仗大有升級的趨勢。過去一周,多位美國政府高官以及美國媒體都不時點名俄羅斯涉嫌幹預美國大選。就連奧巴馬本人在16日接受NBC采訪時也表示,如果調查結果顯示俄羅斯幹預了大選,美國將采取行動,“網絡軍備競賽將不可避免。”不過,奧巴馬本人在采訪中沒有透露“網絡軍備競賽”的細節。

15日,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還罕見地把矛頭直指俄總統普京。他隱晦地說,只有“俄最高級別的官員”才能對黑客的攻擊行為下令。

對於美國政府的表態,俄羅斯方面表示非常震驚。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6日回應道,美國對普京的指責是“一派胡言”,毫無根據。“美國的指控將俄羅斯拖入了無形世界的‘美俄戰場’,也給意欲與俄羅斯緩解關系的特朗普增添一塊‘絆腳石’。”他說。

大選期間,關於俄羅斯“黑客門”最轟動的事件還要屬維基解密網站爆料的、針對希拉里的“郵件門”。事後,希拉里表示,俄羅斯將通過黑客襲擊獲取的民主黨資料交給維基解密公布,沖擊選情,是她輸掉此次選舉的原因之一。希拉里競選團隊負責人約翰·波德斯塔則稱,聯邦調查局(FBI)不去調查和公布俄羅斯黑客襲擊事件,而過度糾纏於希拉里“郵件門”,實際上改變了選舉走向。

遭特朗普駁斥

如果說,美俄就“黑客門”的口水仗升級,是奧巴馬在即將卸任前的又一次強硬表態,那麽對於倡導與俄羅斯關系緩和的當選總統特朗普而言,該如何修複磕磕絆絆的美俄關系呢?

無論是競選期間,還是勝選後,特朗普對普京毫不吝惜溢美之辭。比如,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普京比奧巴馬強太多了”、“他(普京)對自己的國家有巨大的掌控力”。特朗普甚至展望當選後,“會與普京相處很好”。特朗普的熱情也得到了普京的回應,普京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對美國總統競選發表看法,稱特朗普“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耀眼、非常有才華的人”。

因此,對於奧巴馬政府時不時拿“黑客門”說事,特朗普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近日通過社交媒體“推特”回應道:“如果俄羅斯或其他實體發動黑客攻擊,為什麽白宮等了這麽長時間才采取行動?為什麽他們只在希拉里敗選後才抱怨?”他甚至暗示,在大選結果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還有人不斷披露所謂的“俄羅斯方面幫助他(特朗普)勝選”的消息,其實是在詆毀他的勝利。

對於特朗普與普京之間的關系,上述調查顯示,31%的受調查者認為特朗普與後者“走得太近”,24%認為兩人關系還行,另有44%表示對此不發表評論。

目前在美國國內,多位民主黨與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均認為,公布“黑客門”的真相,才是當務之急。日前,共和黨大佬、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麥凱恩就強調,應該組建一個委員會,調查中央情報局(CIA)關於“黑客門”的發現。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以及眾議院議長瑞安也支持關於真相的調查,但希望在參眾議院現有的委員會中進行。

特朗普未來的辦公廳主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瑞巴斯也稱,美國的情報機構要麽拿出證據,證明俄羅斯攪合大選,要麽就閉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203

網宿科技回應48億天量成交:實控人不存在買賣股票的行為

對於當日47.96億元天量成交,網宿科技3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經核查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事項,並且在成交量波動期間,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

公告還稱,公司披露的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尚需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方可實施。

昨日網宿科技公布了10轉20的預案,3月14日以大跌逾9%收盤,當日股票交易成交量為9800.86萬股,交易成交額為47.96億。深交所交易公開信息顯示,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三家機構專用席位、深股通專用席位合計賣出約12.1355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網宿科技當晚還公布了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變動-30%至0。對於此前一直維持高增長率的網宿科技來說,負增長的業績預報給了市場較大打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83

職場巨嬰,“毀”人不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6/161896.shtml

職場巨嬰,“毀”人不倦
經緯創投 經緯創投

職場巨嬰,“毀”人不倦

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我們都是大號嬰兒。 ——《巨嬰國》

本文由經緯創投(微信ID:  matrixpartnerschina)授權i黑馬發布。

許多人都是如此,職場無疑是重災區之一。

作者在書中寫道:“我們發展了很複雜的行為,對權力、名聲、成就與物質等的需求可以漲到很高的地步,但它們常常是一種防禦,是兩種在嬰兒時期沒被滿足的最原始的簡單願望轉化出來的。一個願望是:抱抱我;一個願望是:看著我……”

職場里,總能看到有些人對工作不認真、不負責,只想空手套白狼——一面指望著同事幫自己把每一件事都置辦妥當;一面又頤指氣使,抱怨生活,吝嗇一聲“謝謝”。任性耍賴、模糊主題、熟視無睹、怨天尤人……種種“不靠譜”的標簽在他們身上金光四射。

明明是成年人的年紀,卻仍舊懷揣著繈褓中的嬰兒心態,我們把這類人定義為:“職場巨嬰”。在巨嬰的眼中,所有對自己的“順從”都是理所當然,而所有於己相關的“逆行”都是在耍流氓。

但,憑什麽呢?

一個人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一離不開才能,二脫不了運氣。才能看人,而運氣看天。托馬斯·傑弗遜曾經說過:“我非常相信運氣,而且我發現我越是努力工作,運氣就越能找上門。”

所以歸根結底,無非“靠譜”二字。

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浴火重生,但想做出些小成績並不難。一張清清爽爽的數據圖,或是簡簡單單的一次匯報演說……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可依舊有人做不好,最終績效評測時,整個工作軌跡平淡無奇,小錯連連,乏善可陳。

我們采訪了一些職場資深人士,根據他們的評價總結出了“職場巨嬰”的幾大特點。不過我們的目的,不在於讓你“對號入座”,而是希望與君共勉,盡早出落成一個成熟的大人。以下,Enjoy:

22

消極對待問題---職場巨嬰:我只想逃避

遇到問題,消極以待顯然不是成熟之舉。遇到問題恐慌是正常的,但靠譜的人總是選擇直面以對。一個人的口碑不僅在於萬事皆能處理得幹凈利落,也在於遇事總能沈穩解決。

公司不是家庭,人人都有應盡之責,你需要的學會的是拼命找到解決問題、不斷成長的方法。你所代表的,絕不僅是你個人的信譽,更是團隊、甚至是整個公司的臉面,與其任由種種問題公之於眾,影響項目的完成,不如時刻準備好 Plan B,以備不時之需。

推卸責任---職場巨嬰:反正不是我的錯

發現別人身上的壞毛病總是簡單,發現自己的問題卻總是很難。“職場巨嬰”出了問題從來不會怪一下自己,總是怪環境,怪別人協作不利。但同事不是你的背鍋俠,也不是你的父母,犯不著東奔西走、毫無怨言地替你收拾殘局。希望人人都圍著你轉,遷就著你的“求寵”心態在職場里是施展不開拳腳的。

有些人害怕承擔過大的風險而選擇推卸責任,出現一次這樣的情況可以理解;但長此以往,你必然會慢慢失去同伴的信任,無人願意同你合作。

33

總是陰陽怪氣---巨嬰:這項目怎麽可能辦得成

巨嬰們大都缺乏安全感,不願逃離舒適區,平日里墨守成規、不願改變,給你項目你還嫌麻煩。但那些安逸又不用動腦子、溫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真的適合你嗎?長此以往,它們只會摧毀你的熱情,你的今天越安逸,你的明天越慚愧。

一旦公司開始全力以赴做一個項目時,隔墻總有一張“嘴”,杞人憂天地說著資金流動性欠缺、人員準備不夠充分、各部門相互不了解……實際上,公司的每一步計劃、每一個環節、每一件小事都涉及到與他人的配合,“陰陽怪調”的心理不僅會拖累整個項目的進度,更是對他人、對領導層、對整個公司的不信任,如有異議不如提前溝通,達成共識才更利於項目的推進。

效率太低---巨嬰:事情好多啊我忙不過來了 

“職場巨嬰”的另一大顯著特點是:效率太低。巨嬰們往往在 deadline 近至眼前之時,才和領導來一句:“事情好多啊!忙不過來了!能晚點交嗎?”

種種借口的背後只有一個解釋:你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在輕重緩急上拎不清。工作永遠做不完,要想遊刃有余萬事不離“優先級”三個燙金大字。把一切都拋在腦後,則必然埋下禍患,到最後事情擠壓成山,談何獨立思考突破性成長呢?

有一項針對高管性格的調查顯示,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最喜歡用來描述高管的五個詞是:數據狂、毫無耐心、攻擊性強、時間壓力大以及十分可怕。倒不是要你學會蠅營狗茍、溜須拍馬,而是面對這個人群時,如何以用讓他們有安全感的方式,讓每一項工作順利進行。而安全感的基礎之一,就是大家對工作的重要程度認知一致。

每一個項目的跟進都是循序而生的,底層的積累對頂端的建築來說非常重要。倘若因為個人原因拖延了進度,那之後影響的是團隊的發展和整個項目的推進。

44

永遠沒反饋---巨嬰:我在悶聲做大事

安排工作的時候,收到指令不回複,遇到問題不反饋,提前終止不報告……覺得凡事“朕已閱”即可,總是要等到老板問了,才說一句:“啊呀,不好意思,我忘了。”

有的人解釋說自己性格內向,以為悶聲做大事,只顧做自己的事情就萬事大吉了,但殊不知工作中的溝通極為重要,事前協調總比事後溝通要來得有效率——雙方各占一席協商之地,通過換位思考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若真的等到“臨死一刻”才張口,那真的就晚了。

抱著試錯的僥幸態度做事,項目有變時擅作主張,那實際上是把整體決策當成了兒戲……

這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恰恰可能是影響你成為靠譜之人的絆腳石。如果你不幸是其中之一,那不如看看我們為你準備的巨嬰成長攻略,希望對你有用。

➤ 尊重原則和規則

職場是個講原則的地方,原則不僅是做事的評判標準,更是每個人存在的理由和基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無視原則的員工永遠是個“職場巨嬰”。也許你不想被規則束縛,但真正聰明的人會通過刻意練習提高自我的執行力以及闡述目標的能力,更能分得了輕重緩急,說到做到並有始有終。

➤ 克服消極情緒

很多人效率低下的主導因素,在於缺乏自律。不少“巨嬰”忍耐度極低,壓力一大就情緒泄洪,不開心了就不工作,與其影響他人、拖累進度,不如及時理應明確應當承擔的責任,理性地對待自己的情緒,時刻將“效率”作為行動指向的第一要義,提升手速和腦速,不打持久戰。

➤ 時效性是重中之重

工作永遠都是做不完的……當你因手上工作較多而感到分身乏術時,不如先根據事件的重要性與截止日期給自己排一個優先級,根據順位依次攻擊。此外,做任何決策之前都要準備好一系列替代方案,窮盡可能選擇最有效率的一條,盡最大的努力,也做好最壞的準備,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最高質量的活兒。

 膽大心細,能做“苦活兒”也敢挑大梁

想要成長,就要逼迫自己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相信不論是職場新生兒還是商場老頑童,在獨挑大梁之前都經歷過當“影帝”、“影後”的歲月,但往往是這種細枝末節的工作才最考研人對細節的嚴謹,對工作的負責。臟活兒、累活兒、苦活兒、雜活兒都齊活兒之後,你也就具備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等到獨挑大梁的時候才不會感到惶惶不安。

➤  懂得反饋並及時溝通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旁人感受的人自然無法掂量出自己的輕重,反而越出色的人越能找到加速自我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他們懂得通過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讓你一個人吭哧吭哧地鉆研琢磨,而是希望你能敢於提出異議,同時註意反饋的時間與方法,有指向性的問題和充滿誠意的請教是不會遭別人白眼的。有節奏的把控進度,適時的匯報溝通,會讓一切都順當許多。

55

職場巨嬰們不諳世事,覺得任性就是真我,自私就是天真,心直口快就是真誠。可長大了才發現,任性就是任性,自私就是自私,心直口快只是因為情商低……

然則,不管在哪個行業,真正做出優秀成果的人,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保持謙遜,強化辨別分析、提煉精華以及利用渠道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只有做好歷經長征的準備,才能享受在孤獨中奮鬥的絕望與脫胎換骨的重生。

職場 責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42

張旭豪駁王興:格局高的人不應該那樣談論自己的股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6/163777.shtml

張旭豪駁王興:格局高的人不應該那樣談論自己的股東
曹珂 曹珂

張旭豪駁王興:格局高的人不應該那樣談論自己的股東

核心能力足夠強,有很強的延展性,這樣建立的多元化才更有價值。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商業會形成兩派,一派,是美團跟樂視為代表的多元化的,另一派是垂直縱深的,做用戶價值的,像滴滴、餓了麽、攜程。我們看到世界上偉大的公司都是專業化,最終是走專業化。

6月23日,牛文文的“重度垂直實驗室”走進上海餓了麽總部。餓了麽創始人張旭豪為“實驗室”的學員們講課。他講述了對於“未來餐廳”和“新零售”的思考,認為重模式的公司“更能夠從底層變革性地提升對消費者的價值”。

圍繞核心發展多元化

現在,餓了麽整個體系分為4大事業部:交易平臺事業部、物流事業部、新零售事業部、新餐飲事業部。總結下來,我們做的這幾大塊業務核心只有一件事:Make Everything 30’。

有人會問我們要不要做團購、POS機,這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們的核心是最快速度讓消費者拿到產品。物流、倉儲、線下零售渠道是我們的核心,也是我們會完全聚焦的事情。

核心價值很重要:你的創業過程是不是圍繞你的核心能力?你是不是在核心能力上長期投入?核心能力足夠強,有很強的延展性,這樣建立的多元化才更有價值。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沒有意義,我們不認為旅遊、外賣,包括電影,有很強的協同性,它們各自的核心能力之間沒有關系。我們認為這樣的多元化利益並不大。公司定位是為用戶提供服務,但也不能什麽服務都做。

過去,我們定位自己是一家外賣平臺,後來覺得平臺上不只有餐飲——我們的非餐飲門類增長非常快,去年12月份占到了8-10%。不過,如果這些能提升核心能力,可以做;如果僅僅為了變現,我們不會做。重度垂直一定是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延展出來的多元化。

圍繞3公里做延伸服務

餓了麽提供的價值就是用戶和商戶之間的連接。正是由於我們與淘寶和京東的本質區別是30分鐘內送上門,所以我們圍繞一個用戶周邊3公里以內的商戶來做,把兩者聯結在一起,然後通過“毛細血管”的物流實現即時上門服務。

這件事為什麽很累?因為它沒有很強的網絡協同效應,每一個3公里都是獨立的,在這個3公里做得好並不意味著在那個3公里做得好。那我們是如何對這三公里進行優化的?

1、在3公里內不斷完善商戶,包括餐飲商戶、便利店商戶、水果店、生鮮店、藥店;

2、在3公里內,開始建立我們自己的廚房、未來餐廳、新餐飲事業部。

3、在每個3公里內建一個便利店一樣的零售事業部,把消費者喜歡的日常日用品擺在這里給用戶提供服務。

因此,我們圍繞一個3公里不斷匹配供給優化供給的事,未來還會圍繞供給側向上遊延伸出來各種服務,這種延展極具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

現在整個行業進入到下半場,因此不能簡單追求量,而是要追求質,這需要在供給側做更高效率和質量的匹配,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假設一個3公里內有100家蘭州拉面館,消費者只想選擇其中的一兩家能夠提供高品質的蘭州拉面館。

所以,我們不追求有多少數量的商戶,而是追求商戶的質量。百度外賣就讓我們認識到品質的重要性。當初我們還在做低端市場、做量的時候,百度外賣從品質這個切入點打進來,給我們提供了新思路。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們有未來餐廳、新零售,上遊有“有菜”,建立了更多的供應鏈。

所以,餐飲業商戶的經營理念需要改變,過去開更多店是為了有更強的連鎖能力,現在餓了麽幫它搭建這些基礎設施能力,讓它的成本降到最低,商家最重要的是提升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能力即可。

圍繞供給側做新零售和新餐飲

我們一直在反思,與競爭對手相比,餓了麽在服務質量和品質上並沒有形成差異化的質變,但只有從供給的底層做深度的變革,才能夠走得長遠。

圍繞著供給,我們現在做了新零售和新餐飲。新零售需要到上遊找到好的合作夥伴,然後匹配用戶需求;新餐飲是在每個3公里,建立未來餐廳。

在經營模式上,我們會采用50%自營,50%合營的模式;在品類上,我們仍然以吃為主;在城市部署上,我們發現店開到二三線城市的需求量更大,因為二三線城市當地人都在,但優質的供給是缺乏的。

現在,我們交易匹配平臺和物流已做得比較成熟,關鍵是線下網絡,也就是新零售和新餐飲,等這個做成熟以後,我們會在供應鏈做乘數。

過去,餓了麽有一個線上網,這個線上網是獨立的,我們給商戶解決接單問題,很多商戶說沒法規模化;後來我們覺得如果把線下落地做起來,再加上線上的規模效應,就能夠幫助商戶專註做產品。而未來餐廳新零售和新餐飲就是地下網,地下網通過供應鏈以後,平臺的網絡效應就會加乘,會形成巨大的規模效應。

另外,我們現在一邊對商戶供應鏈改造,一邊對品牌做升級,拓展用戶心理需求定位,讓大家知道餓了麽不只是送餐。

1、創始人角色的變化。

過去幾年中,餓了麽從4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5000人,作為創始人,我覺得關鍵變化有兩個:

1)一開始關註結果,現在則是希望找到最強的人拿到結果。在過去,找人並沒有提到那麽高的位置。但現在,我對組織建設、架構等思考得更多一些;

2)創業本身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核心是抽象出核心問題,然後解決核心問題,拿到結果;

第二階段:從一個小的創業公司發展成一家更具規模的公司,除了要關註如何拿到結果,還要關註拿結果的過程,這其中涉及到文化價值觀、有所為有所不為等等,需要把這些理念傳遞給公司每個人。

過去,我們註重KPI、市場份額,但後來下面的人為了KPI而KPI,忽略了商戶價值和用戶價值,KPI不是份額,只是冷冰冰的指標,商戶和消費者的滿意度才是份額。所以,我們現在更關註用戶價值和用戶體驗。

或許有人會說,這麽大的團隊不用KPI怎麽管理?其實用戶滿意度和KPI並不矛盾,因為用戶滿意度本身就是KPI,KPI的核心不是冷冰冰的結果,而是看到結果背後的用戶價值,商戶和用戶滿意了,這個結果就自然會出來。

第三階段:因為有使命感,員工會自下而上做事情,在龐大的組織里仍然高效。不過,我們還沒走到這個階段。

2、零售業格局的變化。

現在,零售業都在發生改變,未來2~3年商業格局會出現什麽狀態?

1)未來服務形態會發生變化。比如餐飲業生意的來源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堂吃占90%,現在堂吃占70%,未來可能變成50%……這些變化也導致成本結構發生變化,比如門店更小一點,產品更強一點,新品爆品更多一點等等。

2)商戶如果是依靠規模化優勢,未來在平臺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商戶依靠產品質量優勢,會在平臺生存越來越好。未來的餐飲服務者需要不斷更新產品,餐飲產品的叠代周期和生存周期會越來越短。

3)做特殊人群的小品類會有很多機會,這些小品類占餐飲業的30%,餓了麽會幫助這些小品類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3、認知的變化。

過去大家是從經營者角度,討論輕模式和重模式哪個成本低;現在大家是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哪個模式能夠給消費者提供價值。

關於與阿里的關系

就美團CEO王興前不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的諸多觀點,張旭豪也回答了牛文文“重度垂直實驗室”的提問:

最近,王興接受采訪時談到自己的股東阿里如何如何。我認為,格局高的人不應該那樣談論自己的股東,不要覺得引經據典格局就高,我們不是書呆子和大學教授,我們創業者和開拓者,不需要把一件事情用古代的方法說一遍。回答問題不是類比,創業不是copy。

餓了麽接受過騰訊的投資,也接受過大眾點評的投資,但我們從來不會說別人有什麽問題——這是商業行為,人家在那麽關鍵的時刻投資我們,給了我們支持,如果沒有這個支持,我們活不到今天。今天阿里持有任何公司的股票,如何處置這些股票是它作為股東的權利,你沒處理好與股東的關系是你自己的問題。

盡管阿里有強勢的一面,但它實質是好的。你說它真是想控制這家公司?控制不控制,其實在於你做得好不好,你做得不好被收購這是宿命,能被收購那還算有你一個退出渠道,對於股東有交代,有些公司死了連退出都沒有。你要不被控制,要有話語權,那你自己就要強,真正創造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當年雅虎投那麽多錢給阿里,占那麽多股份,最後阿里不還是一家獨立的強大的公司嗎?所以這不在於股份多少,投資人的話語權怎麽樣,還是看你自身有沒有抓住時代的機遇,有沒有創造了價值。

阿里生態上的資源比較豐富,所以像餓了麽輔助的(業務),包括支付、金融、保險一系列的,我們就給螞蟻金服直接做,我們就不想做。因為我們的風格是不想所有業務都做,我們要抓最核心的做,這是商業的價值觀。那王興可能覺得,所有相關的業務都要做,管它是核心業務還是非核心的,我們商業上的想法可能不一樣。重度垂直一定要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圍繞核心競爭力延展出來的多元化——其實也不能叫多元化,還是重度垂直。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多元化,就沒有意義。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商業會形成兩派,一派,是美團跟樂視為代表的多元化的,另一派是垂直縱深的,做用戶價值的,像滴滴、餓了麽、攜程。到底是多元化好還是專業化好?我們看到世界上偉大的公司都是專業化,最終是走專業化。

張旭豪 O2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85

不只日本人不願生娃,美國嬰兒出生率也跌至歷史新低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1/1123144.html

一說起出生率持續下滑,潛在勞動力人口減少,人們總是想起日本。事實上,不只是日本,美國的生育率也已跌至前所未有的低水平了。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2016年美國嬰兒出生率降至每1000個女性只生育了62名嬰兒,這是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低值,低於2015年的62.5胎。

(數據來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這和日本相似。日本厚生勞動省本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國內出生的嬰兒數量跌破100萬人,為1989年采取現行統計方式以來首次。每名女性生育的數量為1.4胎,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生育率之一。與此同時,當年死亡人數為130.7765萬人,創下二戰以來最高紀錄。

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人口學家們擔心:出生率下降會傷害經濟增長。隨著更多嬰兒潮一代人步入退休年齡,稅收財政需要轉移到越來越龐大的老齡群體,這需要更多的納稅人。而出生率走低不利於未來的稅收增長。

經濟學家們擔心,如果出生率繼續下降,美國有可能進入經濟增長停滯, 像日本過去20年所經歷的那樣。

雖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沒有說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但美國女性不願生育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經濟、文化等因素都影響了更多女性推遲生育,甚至放棄生育。比如很多人想在還完學生貸款或其他負債之前不生小孩,也有人出於職業發展考慮選擇不生或晚生,同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有小孩 ”的觀念也被更多人所接受。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還顯示,現在,生育率最高的女性都是處於30歲到34歲之間。而此前則為25歲到29歲之間。

此外,還有兩組數據對比起來看很有意思。

一是美國少女的懷孕率在持續下降。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15-19歲年齡段的女性生育率去年創紀錄降至20.3%,至20.948胎。這比2015年減少了將近9%,比1996年更是降低了62%。

二是40-44歲的女神生育率正在攀升,從1996年每1000個女性生育6.8胎, 到去年升至11.4胎,比2015年增長了4%。

(數據來自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不過,與日本略有不同的是,美國生育率雖然在降低,但人口總數仍在增長,而日本人口數量則在縮小。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此前稱,該國人口到2065年將減至8800萬,到2115年將減至5100萬。

本月稍早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表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指出,近年來,在世界幾乎所有地區,生育率均出現下降,即使在生育率最高的非洲,在2010年至2015年間,生育率也從2000年至2005年間的每名婦女生育5.1人下降到4.7人。報告指出,較低的生育率還凸顯了人口老齡化。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祁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33

變性人不准結婚

1 : GS(14)@2010-10-06 22:59: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523867
昨在律師安排下接受傳媒的電話訪問的 W,對裁決感到非常失望,並決定上訴。她認為政府政策矛盾,「政府一方面畀個希望我,(幫我)做變性手術,另一方面唔畀我結婚」。她說,男朋友知道她是變性人身份,二人相愛,希望在香港結婚,這亦是她作為香港人的權利。 W透過代表律師韋智達強調,她不是男同性戀者,她追求的是與異性結婚的權利。
判決否定以新性別重生
本身是變性人的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 Joanne亦對裁決感到失望,她表示不准變性人結婚,本身就是一個歧視個案,雖然她認同法官所指應該諮詢社會意見,但她認為在社會接受變性人之前,政府便應採取措施。香港人權監察指判決否定了變性人以新性別重過新生的機會,又認為人權保障不應取決於社會共識及公眾利益,不應藉大眾意願,去否定小眾的基本人權,否則變性人的生命意義和基本權利,都差不多徹底地遭否定。
對於判詞建議政府就變性人問題作公眾諮詢及立法,保安局歡迎法官裁決,認同有關事宜涉及廣泛的社會政策及基本價值,政府有需要並會繼續聆聽社會人士的意見。
按《婚姻條例》,婚姻是「是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高等法院法官張舉能昨在判詞中指,條例中的男及女,並不包括已進行變性手術的男及女。法官解釋,變性涉多個元素,例如去除本身的性徵、荷爾蒙治療等,但有部份變性人未必接受整套手術,對於如何界定何為變性人,實難下定論。法官又指,如果承認變性人婚姻便會牽一髮動全身,影響會蔓延到教育、工作、刑事法等問題。法官亦不排除,容許變性人結婚,可能會變相接納同性婚姻,影響深遠。對於《婚姻條例》與變性人婚姻之間存在的缺口,法官認為應該透過立法去填補,而不是由法庭去處理。
至於如何理解變性人結婚的權利,法官認為應該由社會去討論及取得共識。法官舉例指內地、台灣及新加坡等中國人社會,都准許變性人結婚,但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理解,香港應基於自己的情況作決定,在欠缺社會共識下,法庭不應該匆匆下判決。按《婚姻條例》,婚姻是「基督教婚禮或相等的世俗婚禮」,而按傳統的理解,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生育下一代,但變性人沒有這個能力。法官表示理解到現今社會,結婚的目的是找一個伴侶多於生兒育女,但究竟社會是否接受變性人婚姻,最終應交由社會討論及立法解決。法官認為《婚姻條例》沒有牴觸《基本法》保障市民結婚的權利。
                                官:應作公眾諮詢找共識法官完成逾百頁的判詞後,特意表示他察覺到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人會遭歧視,雖然社會已較同情及接納,但這不足以去改變現時的法例。法官強調現今社會不斷改變,涉及到基本權利的法例應與時並進,並提醒政府不要以為今次官司是一場勝利,政府應藉着今次案件,就變性人問題作公眾諮詢來找出社會共識。
案件編號: HCAL1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26

蔡東豪:「下棋的人不評棋。」

1 : GS(14)@2012-05-07 22:43:4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507/86692
「下棋的人不評棋。」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港交所(388)競逐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這個星期截標。市場盛傳,港交所作價是四家對手中最高。古今中外,交易所併購,大部份失敗收場,原因是交易所營運性質獨特,不容易產生「1加1等於3」的協同效應。
做生意不外開源節流,開源無望,節流或可減低成本,提高短期盈利,可是港交所和倫金所天各一方,節流困難,隨時因增加溝通反而提升開支。
港交所忽然要考慮海外收購,是擔心本身業務停滯不前,希望靠併購製造增長。這種「為增長而增長」的出發點令人擔心,尤其是港交所由一名併購專家領軍。衡量企業領導人的指標之一,是能否過到「捱悶」這一關。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