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代購 月賺百萬 廣州客逼爆二線商場

2012-6-7  NM

人民幣勁升,加上香港購物質素有保證,香港各大商場早已被自由行旅客攻陷。內地近日掀起了香港代購熱潮,不少人都會在淘寶網、討論區上大搞代購生意。網主會先在網上接受訂單,然後於週末包車大舉派人來港掃貨。
這盤代購生意專攻日用品如尿片、洗頭水、奶粉等,單單一個月已可穩賺百萬,帶挈屈臣氏、萬寧、藥房生意狂升。以往每逢五一和十一長假,才是自由行旅客來港掃貨的黃金週;不過今時今日,對這班內地代購客來說,香港每個週末都遍地黃金。



只 要在內地討論區及淘寶網搜尋「代購」二字,即可發現有大量香港代購的服務。這些代購網一般都靠港幣及人民幣的兌換差價賺錢,不會收取任何手續費。 在芸芸的代購網中,一間叫「lala」的代購店最具規模,該店的老闆關靜娜先在淘寶網接訂單,為客人在香港購買各式各樣產品,包括奶粉、尿片、洗頭水、甚 至金飾等,然後收取一兌一的匯率賺取人民幣與港幣差價。 為了安排人手到香港掃貨,她以「hk919掃貨團」之名,在網上招攬廣州市民做臨時買手。她以七十二元人民幣的超低價,提供來回專車,接送廣州、佛山的旅 客來往香港各大商場(一般直通巴士來回票價大約二百元人民幣),不過,要上這部專車,便要肩負起代購任務。一上車,「旅客」便會獲分派一張「購物清單」, 列明要購買的貨物,包括奶粉、尿片,或指定款式的金飾等。 這個安排,對於廣州市民而言,是雙贏的,反正,他們亦會定期自由行到港掃貨。其中一名曾參加掃貨團的阿偉便向本刊表示,車內不少「團友」都熟口熟面︰「全 車大概三分二人都係認識嘅,買完指定東西之後,就可以自由活動。」他更指,以旅行團方式來港購物,較易避過海關檢查,比起自由行來港更「安全」︰「咁多人 一齊過關,買多幾罐奶粉都唔覺。」

直擊買手掃貨
上週日早上十一時,記者在九龍灣德福廣場看見「hk919掃貨團」 「壓境」情況。近五十名旅客在旅遊巴一停車,便熟路地殺上廣場二期四樓及五樓的PIAGO及屈臣氏排隊買奶粉。不消五分鐘,屈臣氏已被他們擠得水洩不通, 不少欲購買日用品的香港人,被逼出店外。 記者現場所見,他們人人手上都拿着購物清單,各清單列出不同牌子的奶粉。屈臣氏似乎亦對這班大客見慣見熟,讓他們先把奶粉寄存於店鋪內,臨走時才回來取 貨。掃完奶粉,部分人再按着購物清單到周大福、萬寧掃貨。 這班臨時拉伕而來的買手,大約用三小時便完成任務,買妥了購物清單上的所有項目,之後,他們便可以享有「自由時間」,自行瘋狂掃貨至傍晚六時。 接近六時,旅客陸續回到屈臣氏提貨,把十幾罐奶粉放入行李箱後,便返回集合地點等候專車回廣州。記者觀察他們一整天,每名買手的購物清單項目總額大約一萬 元,其中以奶粉、金飾及化妝品為主。晚上十時半,購物團返到廣州,並於天河區體育西路地鐵站下車,團友們各自拖着戰利品離開。 翻查「hk919掃貨團」的網站記錄,由去年八月尾至今年五月,幾乎每個週末都會有至少三團「掃貨團」來港,由於德福廣場去年六月起對國內自由行旅客提供 「買一千送五十」優惠,但凡買滿一千元,即可憑旅遊證件換取五十元的商場購物優惠券,而且並無換領次數上限,更可即換即用,變相提供了九五折的優惠,所以 網站所辦的掃貨團,逾九成都會安排到德福廣場。 據了解,租一輛來回廣州至香港的五十人旅遊大巴,市價約七千元,掃貨團向每名廣州旅客收取七十二元人民幣車費,已經可以收回成本的一大半。若按每位買手購 物一萬元計算,由於網站是以一兌一的匯率提供代購服務,即原本只值一萬港元的貨物,運到上廣州轉售便值一萬元人民幣,折合淨賺接近二千二百港元。換言之, 一車五十人臨時買手,便可以為網站帶來超過十萬元收入。「hk919掃貨團」五月份共辦了十三團購物團,一個月便狂賺百萬。 多得這班代購客帶挈,萬寧及屈臣氏的總營業額年年颷升,去年便分別上升超過兩成及一成七,而前者為了應付更多湧來港掃貨的內地客,分店數目增加至三百四十 六間。

個體戶分一杯羮
除了集團式的掃貨團外,不少個體戶亦睇中商機,以代購名義賺錢。記者以客人身份,在網上接觸了 一名代購網站的個體戶「喵喵」。她自稱男朋友是香港人,所以經常往返兩地。她說,只要客人列出代購清單,她便可以到專門店、莎莎或卓悅等店問價及報價,客 人滿意的話便先付訂金,她在收到訂金後便買貨,待客人付清尾數,她便連單據正式發貨。 「喵喵」強調自己不另收代購費,但其實單靠匯率她已賺錢。以代購三星Galaxy S3為例,該手機香港零售價為6,488元,她報價後收取人民幣5,700元,以本週一港元對人民幣匯率0.82換算,相等於港幣6,951元,換言之, 每代購一部手機,「喵喵」已淨賺港幣460元。「喵喵」代購貨品種類繁多,化妝品、護膚品、名牌手袋等報價匯率亦各有不同,大約由0.92至0.88不 等。 其實,本港不少二線商場為了吸引內地「財神」,均會選擇性地只向內地客提供購物優惠。如奧海城、青衣城等都會定期推出購物優惠,購物滿指定金額即可換商場 或超市五十元現金券;荷里活廣場更與永東巴士合作,每逢週日便提供免費「香港惠州375購物專車」,吸引深圳、廣州、佛山旅客於商場消費。

代購必買清單
類別 品牌 奶粉 美素佳兒、雅培金裝 嬰兒用品 Huggies金裝紙尿片 美容產品 我的美麗日記面膜、BIODERMA卸妝水、Crabtree & Evelyn潤手霜 金飾 周生生、周大福 電子產品 iPhone 4S、新 iPad 日用品 日本美源髮采染髮霜、英國Lush沐浴露 藥物 北京同仁堂牛黃清心丸、斧標驅風油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5

沒有顯赫學經歷 採用二線突圍策略陳慧明﹁非典型基因﹂熬成外資圈新寵

2012-6-4  TWM




想在外資圈出頭,不外乎頂尖的學歷、然後再想盡辦法擠進一線外資券商。陳慧明不具備以上條件,但憑著努力再努力,這位台灣小孩在眾多半導體分析師中,闖出一片天,成為最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

撰文‧陳鈺琦

五月八日下午,素有「外資圈奧斯卡」之稱的「機構投資人雜誌最佳分析師」票選結果公布,其中,吸睛度宛如「最佳男主角」的半導體分析師之爭,第一名不出意 外,由美林證券的何浩銘奪得,但第二名罕見地由日商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拿下,這位外界知名度不高的「台灣囡仔」,如何拿下這項殊榮?

儘管外界對他所知極其有限,但「陳慧明」這個名字和他所追蹤的晶圓代工與IC設計產業研究報告,常在外資圈流傳,但因為所待的大和證券並非一線外資券商, 加上半導體這個產業,早有陸行之、何浩銘等明星分析師引領風騷多時,也使得結果一公布,儘管陳慧明只是第二名,但立刻壓過眾多老大哥,成為同業最熱門的討 論話題。

眼光準 打敗眾明星

向來行事低調、鮮少接受媒體專訪的陳慧明,堪稱是外資圈最神祕的分析師之一。他之所以獨特,與身體內存在著至少三種「非典型基因」有關:一、非出身於國內外名校;二、從未待過一線外資券商;三、獨特的產業研究模式。

陳慧明與大家所預期最大的不同是,過去這些大牌分析師多半出自國外常春藤名校,即使是國內學歷,最起碼也是台大或政大財經系所的水準。

但陳慧明畢業於台北商專、後來才插班考進中興大學,之後為了把英文學好,再到美國進修一段時間,回國後再從怡富投信研究員做起。據了解,陳慧明私底下鮮少與同事談到入行前的這段經歷。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通常進入外資圈的心態一定想往一線券商跳,一方面資源給得多、品牌比較響亮,另一方面平台較整齊、發揮空間較大。

綜觀陳慧明十六年外資生涯,從最早的法商興業證券,到之後的港商野村、法商巴黎證券,甚至是現在的大和證券,從來沒有待過外界認定的所謂「一線外資券商」。但不認輸的陳慧明,硬是有辦法在這些小池子中大展身手,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據了解,陳慧明曾私下向朋友說:「只要是一線外資券商,晶圓代工產業研究的位置早就被卡位,我若想要成功,走晶圓代工這條路線是行不通的!」於是,當時資 歷不深的陳慧明,看準了日後絕對會有題材的IC設計產業,當時他的日本老闆甚至還說服美國老闆,把美國IC設計公司也交給他看,就這樣,他成了外資圈中至 今唯一看過台灣與美國IC設計產業的分析師。

而一位與他共事過的同事回憶:﹁當時台灣高階主管換了一批,有台灣、也有香港的老闆想拉攏他,但最後都沒成功,他還是默默做自己的事。﹂頂著不沾鍋的個 性,即使當時野村證券的平台不若一線外資券商來得大,人力不夠充沛,但反而給了陳慧明機會,能夠看更多家重要公司,開啟更大視野。

夠努力 也比誰都賣力

陳慧明自己當然也努力,他深知自己的學校名氣不夠大,公司招牌也沒有人家響亮,但他比誰都賣力。

當時市場對聯發科營運狀況仍一知半解,陳慧明卻老早就打好關係,市場傳言他一通電話就能夠直接call進聯發科「最高層」,儘管他個人低調不願證實,但從他每回出報告對聯發科股價的影響力,就可窺出一二。

而當聯發科日後成為中國山寨機晶片霸主,他也靜靜地躍為國際機構投資人最為倚重的產業分析師之一;當然,同樣情況也發生在F-晨星身上,當外界總覺得F-晨星的營運蒙上一層紗之際,他已能熟稔地提供客戶關於F-晨星的最新產業脈動。

陳慧明在IC設計產業研究的大放光芒,確實讓他身價暴漲,甚至在陸行之跳槽至巴克萊資本證券時,還開出「主動讓出聯發科這家公司給陳慧明」的條件,希望能將他挖角過來,但是他最後仍然選擇到非一線的大和證券,繼續延續「非典型」基因。

來到大和證券的陳慧明,又開始思索如何從「非一線外資券商」突圍,最後想出「大中華地區科技產業供應鏈」的大方向,也就是說,有別於其他外資券商以單一科 技次產業為區分主軸,他改以「大中華地區科技產業供應鏈」為主,這對許多尋求產業供應鏈作為投資標的的國際機構投資人而言,特別具有吸引力,研究報告頗受 他們的好評。

為了與中國市場更具親近性,陳慧明乾脆搬到香港,去年光是中國就跑了十五趟,也因為中國市場的根扎得深,人脈甚為可觀,尤其是手機產業,難怪一位國際機構 投資人盛讚陳慧明:「以Eric(陳慧明的英文名字)在中國手機產業的人脈,他到哪家外資券商根本沒差別!」不過,這位在台灣讀書、台灣成長的台灣小孩, 不懂得經營媒體關係,更不像許多明星分析師一樣,懂得抓住機會,在重要的公司法說會上「適度表演」,這次得獎之後,總算讓市場看見他的真正實力,給予掌 聲。

陳慧明

現職:日商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經歷:法商興業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港商野村證券半導體分析師、法商巴黎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學歷: 台北商專、中興大學近一年得獎紀錄:2012年機構投資人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第二名、2011年《亞元》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第二 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6

如何發掘第二線優質股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yf9.html

冷眼分享集

 

我在《格林尼和金鋒大股東廉價私有化上市公司》(1月30日)一文中,最後一句為「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這句話,引起了不少讀者的興趣,不斷的有人問:

  ⑴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⑵「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要符合什麼條件才有資格稱為「第二線優質股」?)

  ⑶怎樣找出有潛能的第二線優質股?

  ⑷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現在讓我逐項回答上述問題:

  答案一: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金融海嘯重傷 散戶卻步股市

  次貸風暴所觸發的金融海嘯重傷散戶,使散戶卻步股市。在過去三年中,在股市積極投資的都是投資機構,他們所買的都是活躍的藍籌股,導致藍籌股持續上升,至今高企不下。

  對於第二、三線股票,一來是由於交投不活躍,票量不多,而素質又良莠不齊,投資機構不感興趣,導致股價長期不振,形成了藍籌股與第二三線股股價各走極端的怪現象。
在長期被投資大眾冷落的情況下,導致許多第二線優質股價值嚴重被低估。

  大家只要仔細閱讀報章的股市行情表,就不難發現,藍籌股的本益比,許多已在15倍以上,而許多優質第二線股票,本益比在5倍以下的,比比皆是。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第二線優質股何以無人問津?我想原因有二:

  ⑴是不瞭解。大馬投資者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人數,出奇的少, 大部分人都沒興趣做功課,導致大部分人不瞭解上市公司的價值。

  ⑵大多數人只感興趣投機,以賺取快錢,對於長期投資,興趣索然。

  許多第二線優質股都不是熱門股,股價波動不大,難以引起投機者的興趣。

  股票投資,假如你是一名「跟隨者」,跟在別人後面,大家買什麼你也跟著買什麼,那麼,你只能賺到大家所能賺到的錢,你的投資成績,不可能比別人更特出。

  如果你想你的投資成績超越一般人的話,那麼,你就一定要跟別人有不同的想法,必須做別人不想做,不要做的事,這樣,你才有可能賺到一般人所無法賺到的錢。

  這就是「反向」的真義。

  就以目前股市的情況來說,我認為,大部分藍籌股價值已反映在股價上,上升的幅度以回酬巴仙率計算,肯定不如價值被嚴重低估的第二線優質股。

  答案二: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

  「優質股」須具備條件

  第二線股亦良莠不齊。我認為惟有具備以下條件的股票,才配稱為「優質股」。

  ⒈要有合理的盈利表現,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其盈利趨勢可以持續。

  ⒉派發合理的股息。

  ⒊現金流量平穩,不會出現貨物滯銷,導致周轉不靈。

  ⒋預期本益比在8倍以下,越低越好。(以本財務年,不是以過去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計算出來的本益比)。

  ⒌盈利有成長潛能。

  要具備以上五個條件中的最少三個,才有資格稱為優質股,成為我們考慮投資的對象。

  答案三:走樣發掘第二線優質股?從何下手呢?

  研究報章找「靈感」

  最方便的方法,是找一份《南洋商報》的「股匯」版,從「本益比」欄中找「靈感」。你可以將本益比8倍以下的股只寫在一張紙上,作為研究的對象。

  但要特別注意,報章用以計算本益比的,是上一個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而且是全年的數目。

  現在的商業社會,競爭白熱化,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年中可以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不要完全以一年前的資料作為選股標準,而是要跟進每季的業績,以確保你是根據最新的資料,而不是根據一年前的資料作出投資決定。

  有一些公司,曾有一個時期陷入困境,但經過重組及瘦身後,會像火中鳳凰般,成為優質股。馬建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讀完公司文告

  該公司在九十年代曾是藍籌股,金融風暴之後,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陷困,直到兩年前,大力擴展借錢給公務員的業務,才脫胎換骨,以黑馬的姿態出現,成為表現極為特出的優質股。

  那些只記得該公司困境的投資者,忽略了該公司翻身的最新進展,都錯過了低價買進該公司股票的良機。

  有意「尋寶」的投資者,最好養成每天讀完公司文告的習慣,這樣,才有可能跟上上市公司的最新進展,抓住新的投資機會,取得卓越的回酬。

  隨手舉一個例子,太平洋與東方保險公司(P&O),是2001至2008年的8年中,有7年蒙受虧蝕,這個印象深植投資者腦中,所以,一提到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投資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該股不是好股,實際上該公司由2009年起就恢復盈利,而且逐年上升,去年已每股淨賺20.18仙。

  仔細看季報

  再仔細看該公司的季報,該公司去年第三季每股淨賺6.58仙;第四季賺5.95仙,比第一及第二季的3.96仙和3.68仙有顯著的增長。

  如果本財務年能夠重複第三及第四季的業績的話,到2012年9月財務年,就有可能每股淨賺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不過4倍,跟其他金融股相比,此預期本益比顯然偏低。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之所以能改善業績,相信跟國家銀行實施的風險管理新架構有關(RBCCapilalFramework,有興趣的可以進入Google找到此份超過100頁的文件,瞭解詳情)。

  在這新架構下,保險(尤其是雜險)的經營環境改善了,今後保險公司的盈利可望更平穩。

  將在2月底出爐的該公司本財務年首季的業績,將是該公司能否持續去年最後兩季業績的重要資訊,有意購買該公司的投資者應注意跟進。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供應汽車配給國產車的EP製造(EPMB)。

  這家歷史頗悠久的公司,給大家的印象是業績平平,卻很少人注意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的業績有顯著的改善,每股淨利由2009年的4.51仙,到2010年的15.90仙,到2011年9月的三季已賺了18.58仙。

  如果該公司到去年12月的第四季能保持第三季6.20仙的盈利的話,即將在本月底公佈的去年全年每股淨利可能達到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也是4倍。

  該公司五年來的股價除了去年5月一度突破1令吉的票面價值之外,從未超過1令吉,實在令人費解。

  注意低調公司

  由於大部分股友只熱衷於熱門股,對於低調公司視若無睹。一些低調公司,實際上是很結實的,例如建築股中有一家叫高勝(KEN)的,以9586萬的資本,手頭擁有7108萬的現金,每股現金74仙,完全沒有負債。

  去年每股淨賺20仙,今年首三季已賺了17.79仙,全年業績將在本月底出爐,預料每股淨利將超過20仙,難怪該公司持續不斷的回購該公司的股票,到1月17日時已買進了6,046,700股。(資料均取自公司文告)。

  只要養成天天讀公司文告的習慣,要發現有潛能的股票,並非難事。

  假如你想在股市長期生存,就非勤做功課不可。勤於閱讀年報、季報及公司文告,是挖掘有潛能股票最佳途徑。

  答案四: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賺錢要靠自己做功課

  ①買進時就準備進行長期投資。

  生意是要時間去經營,才有可能把錢賺到手的。你必須給時間讓公司的管理層替你賺錢。

  生意是要按部就班去進行才能創富。

  創富不可能一蹴而就,細水長流勝過一次過的暴利。

  ②買進股票後要貼身跟進公司的業績進展,如果公司無法達到你預期的盈利,而又沒有充足及合理的理由,就應立刻退股——把股票賣掉。

  ③所有的投資決定,都要根據基本面作出。

  基本面必須有事實與數字支撐,不可存有幻想,更不可有偏見。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記住,賺錢是非常個人的事,別人很難替你作主。

  一般聲明

  舉例只是方便說明,並非推薦購買,本人可能擁有或未擁有有關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48

重回一二線城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28/100478061.html
房地產限購兩年之後,「到三四線城市去」的口號已漸失市場,取而代之的是「重回一二線」。

  從2012年5月開始的新一輪樓市復甦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則相對表現疲軟。

  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中,房價回升的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房價下跌的則多為三線城市。由於過去兩年「跨越式」的發展,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風險正在迅速積聚。

  開發商的業績,也驗證了上述趨勢。佈局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的開發商,在2012年業績增長顯著,佈局側重三四線城市的開發商則增長放緩,甚至跑輸大市。一些地產商開始重新思考戰略佈局。

  據香港媒體報導,恆大地產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與數家基金高層會面時透露,恆大在三四線城市運營環境遇到困難,公司不得不改變策略轉戰二線城市。

  土地市場上,萬科、保利、華潤、招商等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戰略重心也重新聚焦一二線,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武漢、蘇州等城市大規模拿地。特別在2012年四季度,大型房企瞄準一二線城市集中補倉,土地成交大幅上漲,「地王」頻現。

三四線樓市庫存過剩

  在兩年前房地產限購伊始,一二線城市普遍在限購政策範圍內,需求被強壓,樓市成交迅速萎縮。三四線城市則是「風景這邊獨好」,量價齊升,吸引諸多開發商進入。在調控政策最為嚴厲的2011年,恆大地產全年完成銷售額803.9億元,迅速躍升至第一軍團,憑藉的正是在廣大三四線城市的佈局。

  2012年,形勢發生了逆轉。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告訴財新記者,今年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走勢明顯分化。下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成交量和價格都在反彈回升,但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成交量在下跌,而且價格也低於2011年。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選取了34個典型城市作為樣本研究。其中,一二線城市的商品住宅銷量相比2011年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反彈;三四線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卻較2011年出現了接近20%的跌幅。

  摩根大通的報告也指出,從區域看,2013年一二線城市會樂觀一些,而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壓力會更大。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在2012年10月發佈的《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排行榜》也顯示,風險排名前50位的城市無一例外均為三四線城市。其中酒泉、呼倫貝爾、鄂爾多斯等城市均在前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一二線城市的風險則相對較低。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認為,人口規模、市場需求以及過量的土地供應,構成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最大風險。

  「很多項目賣完一波後就賣不動了。」一位大型房企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三四線城市外來人口很少,本地需求和購買力非常有限。此外,還要面臨當地開發商的低成本競爭。

  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表示,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普遍庫存過剩。在2009年「4萬億」刺激及2010年地產商轉向三四線之後,很多三四線城市大量批地,土地出讓規模激增。在大部分三四線城市,2011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佔最近三年年平均土地出讓量的比例不足20%。

  陳嘯天表示,從短期看,三四線城市在經歷了2010年-2011年的需求集中釋放後,正處於有效需求相對虧空的狀態;從長期看,三四線城市的產業化跟不上城鎮化(或房地產化)的進程,人口規模、人均收入都不足以支撐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開發量的爆髮式增長。

  2012年的樓市回暖,主要由一二線城市帶動。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1月-11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約為5.35萬億元,同比增長9.1%。另據CEIC統計,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國40個主要城市住宅銷售面積佔全國銷售面積的比例,已從2011年的35.6%回升至39%。這一數字的峰值為2009年的44.1%。

  以三四線城市為主的恆大地產、碧桂園等房企,在2012年跑輸大市。前11個月,恆大地產銷售額為846.3億元,同比僅增長6%。碧桂園2012年前11月完成420.9億元的合同銷售額,同比也僅增長6.5%。二者均低於全國9.1%的增幅。雅居樂更是預計難以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相比而言,以一二線城市為主戰場的萬科、保利等企業,增長顯著。2012年前11個月,萬科銷售額達1271.5億元,同比增長18.4%。保利地產前11個月的銷售額為920.3億元,同比增長36.1%,並已確認全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

  「掉隊的都是輸在一線城市。」廣東保利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英表示,一個過千億的房企,一線城市的銷售必須佔總銷售額的40%-50%,二線城市銷售佔30%-40%,其餘為三四線城市貢獻。保利地產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覆中稱,今年廣東公司、北京公司單個公司的銷售均突破100億元,珠三角區域實現銷售額近300億元。

重回一二線

  隨著樓市復甦,開發商的注意力重回一二線城市。自2012年9月以來,大型房企已在上海、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製造了11個「地王」。

  截至12月中旬,保利地產2012年共斥資218億元拿地,拓展26個項目,建築面積約980萬平方米。除江門、三亞兩個項目外,新拓展項目基本位於一二線城市,其中在北京和上海就新增土地儲備約80萬平方米。「保利地產的全國戰略佈局主要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海西經濟帶,一二線城市的發展策略能帶來可觀的銷售收益,也增加抗風險的能力。」保利地產稱。

  萬科的佈局相對平衡。「在拓展新城市時,我們會綜合考慮人口、經濟規模和市場庫存等因素,只有滿足公司的投資標準時才會進入。」萬科對財新記者書面回覆稱。在2012年萬科拿地的40個城市中,仍然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2012年四季度以來,一二線城市土地成交明顯增加。「現在,繼續對三四線城市投入過多精力意義不大。」前述大型房企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一二線城市也在四季度加大供地力度,大型開發商積極補充庫存,導致成交量上漲。

  「開發商認識到,規模想做大,核心仍然離不開一二線城市。」一家央企背景的開發商也如是說。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統計,2012年前10個月,從標竿房企拿地上看,一線城市佔比20%,二線城市佔63%,三四線城市僅佔18%。

  招商地產董事長林少斌公開稱,招商地產的戰略佈局只進入核心一二線城市,以及部分發達三線城市的核心地段,未來一二線城市將是公司銷售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富力集團聯席董事長張力也在近期表示,當前三四線城市逐漸成為泡沫最大的地方,富力將調整策略,集中精力於一線城市。富力在這一輪調控中,曾轉向三線城市發展項目,但效果不佳。2012年,富力曾一度將銷售目標從400億元下調20%至320億元。截至2012年11月底,富力地產協議銷售額約292億元。張力認為,以限購為主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還將持續兩年,一二線城市儘管受到影響大,但恢復起來也很快。

  龍湖地產2012年拿地支出達到181.6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也主要以一二線城市為主。龍湖在15個城市有新增土地儲備,其中一線城市1個,二線城市10個,三線城市4個。「龍湖的策略是加大一二線城市佈局力度,補充城市中心優質土地。」龍湖地產內部人士說。從今年開始,龍湖減少了郊區大盤項目的拓展,主要轉向一二線城市中心城區土地項目,以提高周轉率和利潤。

  多位房地產界人士一致認為,在現有的城市結構和土地政策下,房地產未來幾年的主戰場仍在一二線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31

LinkedIn創始人霍夫曼:創始人該適時退居二線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46616.html
國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f Hoffman)昨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對企業創始人如何選聘CEO做了詳細介紹。他認為,倘若創始人能夠及早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長期擔任CEO,就應該盡快選擇合適的人選,避免在轉型期陷入被動。

創始人何時退居二線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通常而言,創始人都會讓位給更專業的管理者,谷歌、雅虎和思科都概莫能外。

但最近,又湧現出一股全新的趨勢,很多創始人在CEO的位置上也實現了卓越的成就,例如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甲骨文的拉里·埃裡森(Larry Ellison)。

霍夫曼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一些建議。

霍夫曼非常喜歡創業早期的感覺:「團隊規模不大,但卻在開發全新的產品,希望通過創新超越驕傲自滿的老牌巨頭……這種體驗不僅新鮮刺激,還能集中精力做多數創始人最喜歡的事情——尤其是科技企業:解決有趣的問題,開發新穎的技術,制定獨特的戰略。」

可一旦獲得成功,並進入增長階段,就必須對商業流程和管理投入相同的熱情。但霍夫曼卻沒有這麼做。

他說:「我們起初只有幾個人,都聚在我家客廳裡辦公,後來發展到幾十個人,還有了專門的辦公室。但這時,我發現CEO的工作發生了變化。一旦員工超過50人,CEO就需要加大對流程和組織的關注,但我當初並不熱衷於此。例如,我沒有每週召開例會。我可以這麼做,但我會很勉強,沒有激情。」

他希望退下來專心發展戰略,而不再整天考慮工資和時間表。於是,他聘請了大衛·奈(David Nye)。這是一位履歷完美的「白髮」CEO,對基礎工作有著高超的技能。

但此舉卻沒有發揮作用。產品週期太短,根本沒法區分組織、戰略和產品。如果你等著其他人來實現自己的願景,那就太遲了,即使這個人很優秀。

霍夫曼說:「CEO的理想人選應該具備創始人那樣的知識結構、道德權威和獻身精神。要找到這樣的人,答案很簡單:應該在過渡階段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引入一位新CEO,而不是將他視作『成人導師』。

聯合創始人與管理者有著很大的不同。對霍夫曼來說,這個人就是傑夫·維納(Jeff Weiner)。

霍夫曼這番言論的重點在於:倘若創始人不是長期CEO的合適人選,就必須儘早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最好能放下自尊,主動退居二線。倘若不是被迫下台,便可騰出足夠的時間找到自己信賴的人選,不僅熟悉日常運營,還懂得制定長期戰略,而且人緣要好。

如果能儘早做到這一點,公司在轉型過程中陷入停滯的可能性便會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96

創業公司遷徙記:走,到二線城市去!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645.html

導讀:世界這麼大,心安即是家。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裡,房價飛天,交通擁堵,壓力巨大、成本高昂已然是小型創業公司無法承受。二線城市環境優美,政策扶持,人才彙集,越來越吸引著大城市的這些創業者。

來源:騰訊科技

泰戈爾說,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飛走,是為了一次又一次的歸來。

2011年,李雁川從德國回到北京,在蠶豆網任CTO一職做應用開發。一年後的11月,他又選擇從北京離開,到了成都。這一次,他選擇到成都高新區軟件園落戶,創建了名為Aruba的公司,主做手機遊戲。

在入駐軟件園之後,李雁川發現,周圍的創業者中,10個中有6個是從北上廣深這些城市來的。他們有著各樣的IT從業者背景,三三兩兩從一線城市撤離,集結到成都再次創業。

同一座辦公樓中,今年年初,Aruba公司的辦公室樓上一層的一家公司開始裝修,辦公物品都是從外地直接開卡車運入樓中。這家公司名叫「趣玩網」,在北京創業五年後,趣玩網整體搬遷到成都。

這些人的選擇似乎預示著新的一撥逃離北上廣的浪潮又開始了,與之前北飄一族在奮鬥幾年後選擇逃離「北上廣」的個案有些不同,這次,他們選擇了集體出逃。

世界這麼大,心安即是家。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裡,房價飛天,交通擁堵,壓力巨大、成本高昂已然是小型創業公司無法承受。二線城市環境優美,政策扶持,人才彙集,越來越吸引著大城市的這些創業者。

「走!到二線城市去!」創業公司吹響了逃離北上廣的號角。

為什麼要逃?

「在北京的高房價下,大部分人都沒有生活得更好的可能。」周品有了離開北京的想法。

在評估了廈門、杭州、天津後他發現,成都房價過去兩年基本沒漲,買套房子不是夢想;幾年的人才沉澱,找到合適的人才不是夢想;人們不會上下班動輒花三四個小時,余出的時間和精力能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公司房租便宜,政府支持……這些理由打動了他,最終選擇公司搬遷到成都。

當然,趣玩網也付出了很多代價。去年12月定下來搬,有人表示跟隨,也有人表明離職。周品一邊瞭解員工想法,一邊瞭解政府的態度,一邊找房子,一邊想著招人。搬家自然影響會業務,周品原先估計3月份業績會下跌20%,但實際到了30%。

相比較周品,李雁川付出的代價要小的多。在公司初創時選擇在成都,真正讓他下定的決心是成都在手機遊戲上的創業聚集效應。

互聯網公司集中在「北上廣」,軟件產業集中在大連,手機遊戲產業則在成都。手機遊戲產業鏈上,除了渠道,其他方面諸如產品開發、美工設計等等資源,成都都很完備。而且成都高新區把這些技術支持資源都圈在一起,大家靠的很近,創業公司很容易找到他們。

在決定來成都之前,李雁川也來成都幾次。幾次和成都的創業者接觸,他感覺氛圍大不相同。

在北京做開發時,他周圍的同行大多是融200-300萬的資金,找一個大戶型的居民樓做開發。創始人都很牛氣,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背景,員工待遇也不錯,產品做幾個月之後,團隊出來宣揚,用戶就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在成都,和手游同行交流時,這些華麗麗的東西都聽不到。他發現,成都的公司都比較窮,融資很少,最多幾十萬,甚至是他們自己湊錢辦的公司,沒錢做推廣,沒錢刷榜,也沒錢買數據,只是一心一意的做產品。有一次李雁川問其中一家公司的產品的用戶數。他們如實告知,用戶達到2萬,用戶的ARPU值達到30元,就有五六萬元的營收夠發工資了。這些人就很開心了,覺得可以活下去了,繼續做。

這種質樸讓李雁川很觸動。

現在,李雁川很享受在成都創業的狀態。出門買個可樂的功夫就能同周圍一塊創業的同行交流幾句,同是草根創業,大家沒有什麼距離感。人都很樸實,會互相交流些真實的、有價值的東西。

「在北京,我經常聽到同行說,怎麼能再搞筆錢花花,在成都,我聽到的最多的是怎麼能把產品做好。沒有那麼多誇張的成分,大家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創意生存。」

真的必須走?

在北上廣創業有各種優勢,但直線上漲的創業成本也讓創業者無法長時間承受。顯然,二線城市的創業成本比較低。在北京能撐一年的資金,在二線城市撐兩年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在北京選在商住兩用房辦公,註冊公司會遇到居委會不蓋章,工商部門不批准的情況,啟動公司已很艱難。對比之下,成都、杭州、廈門等城市的高新技術園區政府部門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和企業落戶園區,都推出了多項優惠政策,在落戶、資金扶持、稅收減免、租金減免等方面進行扶持。去年成都高新區兩度針對移動互聯網產業出台文件,以此促進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升級。

Aruba的辦公室在成都高新區的天府軟件園B區,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後,房租不到北京中關村西區寫字樓1/5。在不計算成都高新區的稅費優惠的情況下,一年下來,在成都創業的成本比北京每年能節省至少200多萬。

趣玩網的辦公室目前每平米每天4元,一個月為120元,這一成本是北京的1/3-1/6。商品房價是北京的1/3,從北京過去的員工買套住房相對容易,與在北京把時間都浪費在路上,在成都高新區所有人都在3公里的半徑裡。

在成都,對於更考慮成本預算的初創團隊,軟件園D區甚至還有免費提供的「創業場」來幫助他們起步。在北京,這樣的團隊只能去咖啡館辦公。

「家裡空間變大了,時間變多了。餐廳裡上菜速度是北京的3倍,端著碗就吃。更有效的把時間釋放到工作中。」周品說。

在廈門,創業成本同樣很低。就房租而言,同樣的寫字樓,北京可能是每平方米一天5元,在廈門這一數字則是1元。同步推創始人熊俊認為,如果把房租省下的錢花在員工薪酬上,要麼可以開出比北上廣更具競爭力的薪水,要麼可以僱用更多的人。

熊俊的這個觀點牽扯出創業者必須面對的人才問題。

過去二線城市缺人才是事實,不過現在像成都也不缺人才。周品說,成都高新區現在已經有4萬員工、幾百家企業,這個群體裡已經沉澱下來很多優秀的人。1月份,周品在成都招聘了20多個人,他覺得都不錯。特點是接地氣,務實。

相較之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存在人力薪酬虛高的現象,這讓創業公司背了很大的運營成本。

因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開發的火熱,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有著各式各樣的iOS、Android培訓班,一般到培訓班培訓半年左右,結業後就業大多是7000元以上起,而且還很搶手。那些做過產品項目開發的人,做出一個正常水平的產品,即使在項目中僅承擔一分的工作,就可以在找工作說成為這個項目的主力,就可以在找工作時要價15000元的月薪,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月薪其實是不匹配的。

一位做產品開發的人從北京到了成都也說,人不會像北京那樣浮躁,不是天天想著如何做推廣會更重視研發。成都也不像北京周周都有創業者沙龍之類的活動,少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蠱惑,人會更沉靜。

你必須面對的

從一線城市轉戰二線城市,劣勢和優勢相伴相生。

金山網絡CEO傅盛認為從一線城市轉戰到二線城市創業很不明智。核心觀點之一是不在核心城市,視野容易喪失。

李雁川不同意這一點。很多人缺失的不是視野,而是資源。有了一定視野,甚至是國際視野後,回到小城市,因為有獲取信息的管道,不缺信息,是否能獲得信息,靠的是個人的思考,這方面憑藉的不是外力,而是內力。

傅盛反對逃離北上廣的第二理由是做公司不是靠省出來的,要省錢可以去農村。有很多在二三線城市冒頭的企業,但後來都發展不大。「資金越發不是稀缺資源,人才越是稀缺資源。資本競爭激勵,願意給你錢。但沒有人才,錢都花不出去。」

二線城市確實存在人才缺乏的問題,各個城市的狀況不太一樣,不會像北上廣那樣人才濟濟。另一方面,互聯網產業如果不能在一個城市成氣候,IT人才的流動性差,人們也不願意到該城市落戶。

比如廈門偏安東南,廈門的大學偏文科,產品開發人才比較少,很難找到像樣的人才。如果在北京這種城市,不在這家公司還可以去另一家公司,而廈門的人才如果離開某家互聯網公司,選擇的餘地就很小。

另一個擔憂來自於在效率的把握上。甚至在二線城市創業的人也會擔心,是否慢節奏的城市無法與創業者應有的產品開發節奏相稱。

同步推創始人熊俊認為,北京人才眾多,做出同樣一款產品的時間可能要大大低於廈門公司。

不過,周品和李雁川認為在成都這個現象不是很明顯。與外界的印象不同的是,成都員工並不懶散,要求加班從沒任何怨言。即使加班也不會主動要加班費,或者報銷晚餐費用。大家都住在軟件園周圍,也不會像北京一樣報銷打車費用。在效率方面與北京的差別不大。

融資和渠道會是問題。這兩者相比,渠道的瓶頸更大。

成都的手機遊戲聚集效應越來越明顯,吸引了大型互聯網公司,尤其是遊戲公司的注意。比如百度、網易等公司也開始派人到成都定期「掃街」,甚至設立辦公室,成都的融資條件逐漸在變好,以後不會成為問題。

渠道問題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現在很多應用市場都集中在「北上廣」,單靠電話、網絡等線上方式很難實現渠道推廣,線下接觸更奏效。

「在北京,如果想約下渠道的人見面,很可能稍微一約一週的日程就排滿了,但在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李雁川說。

去還是留?

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優劣並存,如何取捨?

需要承認的是,縱有天氣惡劣、交通擁堵等諸多不堪,北京依然是一個創業資源最多的城市,VC、風投聚集,創業咖啡館林立,渠道、媒體資源豐足。

「視野和競爭力,本質上還是依靠大土壤。最開始一定要在北京。就算你在二線城市能把零散的石頭用起來,但概率還是沒那麼大。」傅盛說。

周品選擇在融完一輪資後撤退也有自己的理由。在他看來,創業早期,搭建骨幹團隊和融資,北京最合適。過了創業期,骨幹和融資都有了,下一輪融資要等到盈利之後,棋到中盤,可以考慮撤退。

李雁川說要從創業公司的類型來區分。創意和技術站在資源之前的公司適合在二線城市創業,一線城市比較適合資源型的創業,比如社交平台類似的需要資源型的企業需要在一線城市。在熊俊看來,那些需要深耕細作的項目,比較適合放在廈門,如果只是拼速度、拼快速的融資,就不是很適合來廈門。

力美互動創始人舒義認為,如果是要做開發性的東西,不建議創業者來北京,二線城市公司的存活率更高。如果要做創新性和需要商務環境的項目,放在北京很合適。國外一些很新的概念,一定是北京先接觸到。

趣玩網並沒有完全撤離北京,周品把市場、商務部門留在北京繼續做市場拓展。李雁川也有類似的打算:「將來還會回到北京。運營和開發會放到成都,但市場和媒體會放到北京。今年下半年我們將會考慮這樣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42

勤打電話查證資訊、田野調查深入了解公司 失意布商找二線好股 在股市贏回自主人生

2013-05-13  TWM
 
 

 

五年前金融海嘯股市最低迷之際,鄭東傑仍只是個融資面臨被追繳邊緣、股票資金部位僅剩下三百萬元的小散戶。他如何克服這場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挑戰,把危機化成轉機,三百萬元再度滾成四千萬元,拯救自己的人生?

撰文‧謝富旭

台北市大稻埕迪化街,是台灣南北貨最大集散地,也是台灣紡織業發跡之地。早期,這裡孕育了無數富豪,是讓許多淘金客夢想成真,也是讓許多人夢碎的傷心地,六十歲的鄭東傑(化名)也是其中之一。

﹁無業股民﹂的亮眼成績單四月,台北市仍籠罩在春寒料峭的氣溫中,走進大稻埕一家券商,穿過因台股成交量低迷而顯人氣稀落的大廳,鄭東傑帶領著我們走進位於二樓的專屬貴賓看盤室(簡稱VIP室)。約三坪大的空間,閃著數台跳動著股價的電腦螢幕,「這種成交量股票不好賣啊!由於持股水位太高,如果不賣一些的話,今年進帳的股利收入恐怕要讓我明年繳四○%的所得稅!」他的一番話,不經意地流露出這位被券商奉為VIP大戶的「底子」。他帶著靦腆的笑容說:「繳稅是國民應盡義務,繳二○%我可以接受啦,我只是個﹃無業游民﹄,何德何能繳四○%的稅金!」事實上,已經退休多年,專心從事股票投資的鄭東傑沒有任何工作收入,主要的收入是他持有股票配的股息,偏偏他又喜歡挑高配息的公司,每年百萬元起跳的股息,得讓他付出可觀的所得稅稅金。

他自我解嘲地說:「我只是個『無業遊民』,所以,三不五時還會接到勞委會職業介紹所打來電話,問我要不要去掃馬路或掃公園,一天可賺八百元。」不過,眼前這位「無業股民」,目前不僅持有基泰建設高達一千五百張,也持有二百張橡膠股鑫永銓股票以及其他數百張的資產與營建股。這已經是他過去幾個月來,為了降低所得稅負,努力賣股後的持股水位。

鄭東傑是台南人,年輕時就北上闖天下。他選擇當時台灣最有活力、最容易淘到金的紡織產業作為人生奮鬥的起點。在大稻埕塔城街一家布商當外務五年後,靠著累積的人脈,自然而然地走向創業之路——創立一家高級布料進出口貿易公司。

鄭東傑看盡大稻埕的起落,為了做生意拚業績,周邊知名的酒家,不論是﹁黑美人﹂還是﹁五月花﹂,他都不陌生。儘管他經營的布料進出口貿易公司業務大好,卻因疏於做好貨款的風險管理,導致他一度被倒帳數百萬元。

生意不順遂,鄭東傑的哥哥於是建議他,把資金投入股市,或許也是一條賺錢的路子;於是,有空時,他就往台北車站館前路的號子跑。「那時候,台股還不到一千點,真是閉著眼睛操作都會賺錢!」而台股從突破千點到上萬點也不過短短四年時間(一九八六年至八九年),這個時期,鄭東傑以五十萬元資金在股市累積了數百萬元獲利。

鄭東傑說,此後,他的財富隨著台股起落消消長長,每次在股市所賺的大筆鈔票,總是在一次次重大利空中,消失泰半,導致操作規模一直在一千萬元上下來來回回。奠定如今操作規模的基礎,反而是近五年的事。

基泰一役 保留資金,在摸底時抗戰成功「二○○九年以來,我的財富增加十幾倍,是過去二十幾年操作台股絕無僅有的紀錄,如今分析原因,我覺得我做對了一件事:牢牢抱住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甚至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就這樣而已!」鄭東傑如是說。

讓鄭東傑翻身最刻骨銘心的一役,是基泰建設這檔股票。靠著敏銳的嗅覺,斷然停損,鄭東傑在金融海嘯大空頭「初跌段」的二千多點沒受什麼傷,卻在跌破七五○○點時,企圖搶反彈,開啟他一生中最驚心動魄經歷的序幕。

○八年六月,基泰從四十幾元腰斬至二十元出頭,鄭東傑企圖逢低進場,搶反彈財。但這次基泰賣壓如千斤壓頂般一路摜破二十元關卡、十五元,甚至連十元票面價格都不保,如溜滑梯般跌至六元以下。「鄭東傑如同徒手承接向下掉落的刀子般一路往下加碼,在基泰跌至五.四元最低點時,鄭東傑持有基泰高達一千六百多張。

「雖然那時候融資維持率僅一三○%上下,但我為了與基泰長期抗戰,不惜把其他股票認賠出清,hold住現金元氣。我盤算著,就算基泰再從五.四元腰斬成二.七元,我仍有餘裕持續買進不被斷頭!」「甚至萬一如果不幸跌破二.七元,連借錢名單都在我腦海中擬好了!」撐了將近半年後,基泰隨著大盤強勁反彈,不斷攤平後,成本僅不到八元的基泰,在○九年五月,趁基泰反彈至十六元以上陸續出脫,獲利高達一千萬元以上。鄭東傑說:「我差一點死在反彈,還好懂得保留資金元氣,在摸底時長期抗戰成功,否則也將在金融海嘯中慘遭沒頂。」鄭東傑指出,這幾年他摸索出一個心法,就是與同業的績優股進行比較,找出被忽略的冷門好股。比如說,○八年間大量買進基泰時,他選擇與同樣主要在台灣北部推案,形象好、經營口碑不錯的冠德建設做比較。結果他發現,兩家股本差不多(基泰為四十億元、冠德為五十億元)的北部建商,基泰往年的配息在一至一.二元間,不僅遠優於冠德的○.五元,每股稅後純益︵EPS︶基泰也維持在二元上下,優於冠德的○.七至○.八元。「雖然基泰的基本面遠較冠德為優,但兩家股價卻差不多,我就覺得買基泰是撿到便宜貨!」與同業績優股比較 找出冷門好股去年八月買進,目前平均成本約在七十元的鑫永銓,也是使用同樣的邏輯挑到的股票。由於找不到與鑫永銓產品(橡膠輸送帶)相同的上市櫃公司,鄭東傑於是找了同樣是掛在上市橡膠類股的正新輪胎與鑫永銓「超級比一比」。結果發現,鑫永銓○九至一○年的EPS、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配股雖略遜於正新,但其趨勢是往上,而正新則是略微往下。去年鑫永銓的EPS高達七.五元,更是大勝正新的五.六元。「從這個邏輯來看,鑫永銓股價(目前為八十幾元)不應該比正新(目前為九十幾元)低。

鄭東傑說,每當在報紙或雜誌刊出他列入選股名單的上市櫃公司重大消息,他總是厚著臉皮打電話到公司查證。他還說,之所以特別喜歡基泰這檔股票,是因為每次打電話到公司,基泰即使是委由代理發言人回答小股東問題,所提供的訊息雖都是公開揭露的資訊,但皆相當詳實,讓他深覺這家公司很尊重小股東。每次基泰宣布推出一個新建案,隔二至三個月,鄭東傑總是不辭辛勞地去接待中心「田野調查」一番。「一方面觀察建案的賣相,一方面向現場銷售人員打聽銷售狀況。」法說會中,也常見到這位歐吉桑的身影,會議結束後,鄭東傑會像財經記者般擠向前向公司高層請教問題。他說,透過深入了解一家企業,你才能產生信念,被套牢時,好股才抱得牢,甚至才會產生逢低加碼的勇氣。

散戶股市投資最大的致命傷,在於攤平以及融資,但鄭東傑認為,若深入了解一家公司,擁有強烈信念,並擁有一定實力資金的話,股價大跌時不妨可大膽融資買進。

一二年初,在歐債危機陰影下,台股大跌,基泰更從波段高點二十六元腰斬至十三元。當時鄭東傑預估,基泰因在一一年出售基隆高達三.六萬坪墓地,將分四年入帳,加上手上的數個建案,在未來三年內EPS很有機會看到五元水準,在跌至十五元以下,他不惜以融資大力吃貨,持股一度達三千張以上。目前基泰已反彈至二十元以上,這次逢低加碼,陸續獲利了結一千多張後,又為他賺進超過千萬元獲利。

旭品一役 學會要靠自己挖掘股市明牌過去五年,鄭東傑在股市的獲利雖大有斬獲,但也非一帆風順。他自承曾經在旭品這檔股票大賠七百萬元。「我在股市闖蕩三十幾年了,算是老手,明知股市名嘴的話不可信,卻不知怎麼竟被糊裡糊塗地『洗腦』了。」「電視上有一位柯姓分析師,有一陣子不斷吹捧旭品新切入的假牙基材毛利高達四○%以上,還有接到中國的LED路燈大訂單之類的!」鄭東傑五十幾元進場的旭品,後來崩跌至三十元以下才認賠,這檔股票就讓他痛賠七百萬元。

一向低調的鄭東傑藉著自己的現身說法,最主要希望自己剛出社會的女兒以及其他年輕人能了解到,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之道,起薪即使只有二十二K,只要努力存到第一桶金,在股市大有脫貧致富的機會。「我雖然生意做得不怎麼樣,卻在股市東山再起,靠股市獲利不僅養活一家子,還栽培女兒大學畢業。」創業環境日益艱難下,股市成為小資翻身成小富的一條捷徑。然而,這卻是一條布滿陷阱、坎坷崎嶇的路,若你能像鄭東傑一樣準備好再上路,小資翻身不是不可能。

鄭東傑

出生:1955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大稻埕布商外務員、布料進出口公司負責人

學歷:育德工家

鄭東傑成功選股3心法

心法1 把龍頭股當比較基準,找出被低估的二線好股。

心法2 平時操作不貪心,保留資金實力。股價重挫時,要貪心,勇於加碼。

心法3 投資動腦也要動腳。勤於做田野調查,打電話給公司求證消息真偽。參加法說會,了解經營階層的想法。

鄭東傑目前持股及看好原因個股 成本價(元) 5月7日收盤價(元) 看好原因

基泰

(2538) 15 21.10 建案口碑佳,公司治理優,基隆墓地出售分4年認列,明後年EPS有機會達5元。

鑫永詮

(2114) 74 87.00 本業獲利穩定成長,新跨入的電路板耗材潛力大,配息亦佳。

大洋

(1321) 21 31.05 本業小虧,負債比僅40%。在新北中和、桃園蘆竹、中壢擁有逾六萬坪土地,土地資產保守估計120億元以上,目前市值僅不到70億元。

新產

(2850) 20 22.75 台灣市占率第三大的產險公司,獲利配息穩定(今年配1.2元現金)。

關鍵一役 鄭東傑靠基泰翻身!

賣掉所有持股單押基泰,持有1600張。

16元以上陸續出脫,獲利1000多萬元。

16元以下陸續買進,持有3000多張。

20元以上出脫1400多張,獲利了結700萬元,帳上獲利仍有700多萬元。

等除息後將伺機買回,目標價3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2

寒冬時節談談選股和投資心態 二線牛牛

http://xueqiu.com/7355827634/24207324
下跌讓這個世界安靜許多,很好,寒天考驗企業,安靜利於思考。

現在還談不上天寒地凍吧,就看到好多斬倉出局,選擇冬眠,甚至退出股市的同學。其實天寒地凍時才更應該精神抖擻,天寒地凍時才更應該不停翻石頭,天寒地凍時才有機會以石頭的價格買黃金,天寒地凍時才是修身養性的好時候。

人性在貪婪和恐懼兩個極端會展現的淋漓盡致,儘管面對熊市絕大多數人還難以體會「男人進入色情場所」的感覺,但確實沒有必要哭爹罵娘,尋死覓活,怨天尤人,這些只能顯得淺薄,也永遠不會帶來成功。投資過程本身就是修煉人性的歷程,到哪天能坦然的面對、甚至感謝熊市了,才算真成熟了,也說明已經成功了。

翻石頭吧,大道至簡,萬變歸宗,企業失敗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成功的基因總有共通點,埋在石頭堆裡的金字可以歸納為九個字:好生意、對的人、好價格。

好生意:
行業企業都應該有光明的未來,空間和時間尺度越大越好,護城河越寬越好。我們要做的是選擇一個濕滑的長坡滾雪球,而不是騎著千里馬爬坡。什麼樣的生意才叫好生意在拙作《定性分析對投資成功更重要》http://xueqiu.com/7355827634/22155853中可能講的稍清晰。

對的人:卓越管理層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不能有污點,特別是企業領導人的理念、價值觀會深刻影響一個企業的特點、未來和格局大小。能給社會、企業、員工不斷創造正能量的人才是靠譜的人,其領導下的生意才會長久。我們要找的是企業家,而不是僅會賺錢的人,真正賺大錢的、長久賺錢的企業都是有理想、有價值觀的企業。

好價格:再好的標的也得有個合理的價格,熊市極有可能以石頭的價格買到金字,但可遇而不可求,能以銅價買到黃金也不錯;但如果金子就是黃金的標價,甚至是鑽石的標價,哪怕這金子成色再好,打造的再精美,也不值得買進。別遺憾為啥好不容易發現個金子,結果標的是鑽石價,畢竟個人投資者不需要太多機會,1-3只足以。

把握以上三點,踩地雷、虧錢的概率極大降低了。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老巴玩了幾十年也就天天說的那幾句話,理念很簡單,有幾人能做到呢?所以還得靠自己修煉,有的人5年能徹悟,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搞清楚,還是漲了怕跌了也怕,修煉到位也可以概括為九個字:看得準、下手狠、拿得穩。

看得準:
看得準是前提,包括了以上三點,必須深入毛孔的追溯企業歷史、尋找企業基因,合理預測企業未來;看得清企業管理層和領導人的戰略和佈局,看明白未來優勢企業的發展路徑和實現概率大小,看真切市場認識和企業未來之間的差異,需要修煉和時間歷練。股市裡面故事很多,如果看著每個故事都激動,那還沒有入門,如果你看10個故事只有1個感興趣,差不多剛剛入門,如果你看所有故事都要懷疑,最後發現了極少的幾個好故事,差不多到位了吧?真的長牛股千中取一都算大概率了,別拿美國長牛企業一大堆說事,他們的背後是一將功成萬古枯。好在個人投資者不需要太多的籃子,3只就算太奢侈了。

下手狠:下手狠是當機會出現的時候敢於重倉。超級富豪、企業牛人之所以成為富豪的原因在於其長期全倉自家企業,連老巴的體量真正給他賺大錢的企業屈指可數。所以如果發現埋在石堆裡的黃金或者鑽石,拿桶接吧。別和某華爾街笑話說的一樣,某人股票賺了100倍,結果跳樓了,原因是當時他才買了100股。經常看大家說看好某某企業,明天又看好某某企業,看好的太多說明不是真看好,或者根本就沒有看懂。當然全倉一隻的前提是看得準,實在是要分倉也不要超過2-3只,拿我自己而言,還沒有找到另外2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無論是拿著安心程度、發展前景比比就知道優劣了。

拿得穩:拿得穩才是決定結果的心態。看的再准、下手再狠拿不住也是白搭。如果老巴、企業家、企業高管每天都能殺進殺出,他們能成功嗎?很多人歸結為他們不便進出,其實真賺過錢的,或者真的刻骨銘心的丟過牛股的,沒有人看的起每天的分分毛毛,買入了只需要定期檢驗下邏輯,做個旁觀者看企業是不是在按照預定路勁在發展,護城河是在變寬還是變窄足以。市場波動誰也管不了,不如做個甩手掌櫃,安心工作,鍛鍊身體,多投點時間到親情友情,不斷的積累子彈,實在是要往下,以集郵心態不斷買進就是,漲高了就看他云卷云舒,K線最害人的地方就在於一翻就能發現可以高點賣,低點買回。最好的投資是買進了再也不用賣出的投資,這一點越早搞明白越好。

說太多了,光說沒用,繼續修煉吧,畢竟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13

定性分析對投資成功更重要 二線牛牛

http://xueqiu.com/7355827634/22155853
股票投資永恆的命題無外乎選股和擇時。選股的問題就是尋找優勢行業、優勢企業的問題。好企業太少,所以選對極其重要。擇時本質上就是確定買入的估值和安全邊際,以及賣出邏輯。選股和擇時對投資成功而言無疑均極其重要,做好其一虧錢的概率便大大降低,兩者均做的不錯,則離財務自由就不遠了。

若非要對二者論個長短,愚以為選股更為重要,原因有二,其一、估值彈簧變動太大,市場先生又常常喜怒無常。一個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的公司,股價上漲1倍或跌50%也是合理且非常可能的,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擇時無疑極具難度。其二、只要確實是牛逼公司,選對標的並在合理區間買進,常常帶來驚人的財富增長,騰訊、張裕、華為、茅台、康師傅、格力、三一、恆瑞、白藥等無論上市還是非上市企業,都給股東帶來了驚人的財富增值,企業價值被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更不提美國歷史上1000倍以上的長牛股們。擇時再厲害,若買進的只是一個煙屁股,那也也只能掙一點煙屁股錢,若買到的是價值陷阱,既賠時間又賠錢自然是毫無疑義的。所以選股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話又說回來,選股也並非易事。儘管巴菲特、費雪、林奇、歐奈爾等等大師給出了許多耳熟能詳的標準,但真正能夠選對標的的也是寥若晨星。原因無外乎優勢企業本身寥若晨星,很少很少,中國市場改革後依靠自身競爭優勢跑出來的,具有全國乃至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屈指可數。美國過去46年歷史中,成長1000倍以上的企業僅7家,成長388倍以上的僅20家,而同期上上下下的上市公司總量過萬家,也就是說選到千倍牛股的概率不到萬分之七。另外,企業都是有個性的,動態存在的,未來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必然和偶然的演進體,拿確定標準來框企業既不合理又十分困難,所以大師們的成功故事往往不可複製,難以學習,儘管個個可以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有幾個能做成功的呢?

回到本文主題,既然選股如此重要,如何選呢?有的人通過毛利率、淨利率、ROE等財務指標選股,有的人通過PE、PB、PEG等估值指標選股,還有技術派通過技術指標選股,更離譜的是有些軟件都可以選出牛股,哈哈,莫衷一是,姑且將以上全歸入定量選股,當然還有些只能說是算命選股,連定量也談不上。

愚以為定性分析對選股更為重要,很大意義上決定了投資成功如否。定性上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選股、投資成功的概率會極大增強。

1.行業發展階段是在青春期嗎?

行業發展階段的判別無論如何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特別是對於中長期的戰略性投資。此處的青春期是指行業處在高速發展前夜或者高速發展階段,企業在此階段有如順水行舟,行業內優勢企業會跑的更快,更易於帶來驚人的財富增值。

高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投資中國平安,立足點就是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保險為何物,等幾大保險巨頭展現在國人面前時,高盛已經賺超20倍退出。美銀、花旗、高盛等對中國銀行業的投資也是異曲同工之妙,於銀行在計劃體制下幾乎破產的時候入股,在盈利見頂、利率市場化加速前夜退出套現,不到10年,賺超10倍。當然,對於中國經濟體量和潛力而言,保險、銀行仍然難言見頂,但是還能夠期待銀行們快速增長的榮光再現嗎?鋼鐵等產能過剩的夕陽行業無疑是悲催的代表,企業在此行業生存如逆水行舟,縱使你有齊天才華,也只能感嘆回天無力。寶鋼無論是技術優勢還是管理層,國內鋼企無出其右,但寶鋼帶給股東的可不是好消息。就像老古話所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不管是職業規劃,還是投資,都應該找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企業,才能搭上成長快車。當然,不排除在一個緩慢增長,甚至是萎縮的行業中也有企業能夠跑出來,如華為所在的電信設備行業,但無疑難度要大得多,概率小得多,你能保證你投資的就是華為嗎?相信思科、愛立信等股東最有體會。

除了內在價值增長放緩甚至倒退,夕陽行業的估值也必然下降,對股價帶來另一方面的殺傷力,趨勢性的估值下降無異於投資的絕症。

夕陽行業不靠譜,過於新興的行業呢?幼年期的行業不排除未來確實有企業會長成巨人,但是越是新興的行業,風險和陷阱也越多,不確定性也最大。微軟、騰訊等的成功是以全世界網絡泡沫破裂為墊腳石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除非你有自信選到這個一將,否則還是等待看清楚之後再出手。目前新能源、信息技術等行業也屬於此列。金風科技、尚德電力的股東應該最有體會。

行業發展階段同國家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中國投資經濟帶來的週期股繁榮在A股歷史上也有漲的驚天動地的時段,但若投資見頂的話,對上一輪牛市的代表企業可不是好消息。美國為代表的消費經濟支撐了大批量大市值的消費企業。當中國經濟處在轉型階段的時候,消費醫藥為代表的未來是不是青春期的行業呢?

2.行業空間夠大嗎?

行業空間決定了一個企業成長天花板的高度,無論是開發新市場還是搶佔老份額,沒有天花板的企業是不存在的。行業空間過小的限制在偉星股份上體現的非常明顯,紐扣拉鏈行業偉星無疑是一家極具競爭優勢的企業,但是無奈市場空間過小,盈利和估值都上不去,就不要期待偉星從30億長到300億了,簡單說就是生意都給你偉星,也支撐不了這麼大的市值。所以對投資而言,行業空間越大越好,特別是大行業、小公司的組合是最值得投資的情形。廣袤的行業空間才能為企業的成長提供沃土。看國家的未來,消費、醫藥無疑就是大行業和小公司的最佳組合,所以A股市場優勢消費醫藥標的估值一直下不來,當你確定一個企業現在市值50億-300億,但成長到1000億-2000億是大概率事件的時候,你還在乎估值是20倍還是30倍?

3.管理層是否目光遠大,執行力強,可信和勤勉盡責?

再好的行業,企業管理層不行,機會便都給了對手,除非獨家經營,別無二店如茅台。管理層的價值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特別是充分競爭性的行業。沒有喬布斯的蘋果會是什麼樣?沒有任正非的華為會是不可想像的。每一個牛逼企業背後都有一個精神領袖和讓對手膽寒的管理層,儘管需要行業時勢才能造英雄,但是自己是騾子是馬,是在市場風雨中才能檢驗出來的。在目前市場環境中,看企業管理層,除非有特別的優勢可以近距離觀察,否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企業的歷史記錄,企業發展中每一個經驗教訓都可以鑑別管理層的眼光、執行力和誠信度,所以沒有歷史的次新股、新股還是多看看再說。

另外一方面就看激勵機制,一個好的機制能夠帶來管理層和股東利益的一致化,最直接的就是看管理層持股、股權激勵是否到位?儘管不排除有事業心非常強的好人,不計個人利益的為股東創造價值,但畢竟是鳳毛麟角。許多國企證明了,如果管理層都是做和尚的心態,甚至是做老鼠,企業能夠在市場化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嗎?所以,作為小股東,也必須先陰暗一點,小人一點,不要期待馬兒跑得又快又好,還不吃草。企業機制體制能夠讓管理層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是必須的,對投資而言什麼都不要相信,只能相信利益驅動。

4.企業競爭優勢代表未來嗎?

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成功的競爭優勢。林奇把他稱為利基,巴菲特將其稱為護城河,簡單說就是和同行相比最有競爭力的幾板斧,管用又最好無法複製。由於行業、企業的不同,相應競爭優勢的體現也應該不同,資源、牌照、技術、品牌、營銷、資金、人才、低成本、地域等等。高新技術企業無疑對研發和技術需要格外看重,資金密集型行業雄厚的資金實力無疑是最大的利基,同質化產品就需要看營銷和低成本能力。

注意,對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要看當前,更應該看清未來競爭優勢在哪裡,畢竟我們投資的是企業的未來。兩桶油、四大行的超強競爭優勢直到今天還無人能及,牌照、規模、網點、低資金成本造就了其壟斷地位,某種意義上就是印鈔機。但是稍加深究,他們歷史上的競爭優勢還能持續嗎?貨幣不再超發,利率市場化,金融牌照放開後,四大行還能是以前的四大行?如果原油進口權放開,民營資本順利進入石油行業,兩桶油還能是原來的兩桶油?地方煉油廠從兩桶油買進原油,用小產能還能夠生產出比兩桶油成本更低的產品,進而獲得更大的利潤說明了什麼?電力行業也是,魏橋自發電就是對整個電力行業壟斷的嘲諷。如果看清未來大勢,發現答案是否定的,就不難決定要不要投資他們。修正藥業無疑是靠營銷發家的典型,成長極為快速,但是相信醫藥行業未來的成功者肯定不是修正藥業,也不是斯達舒這類產品。醫藥行業正本清源後還是要靠研發、質量和產品優勢。換一句話說,具有研發、質量和產品優勢的企業將是未來的大概率勝出者。

投資不能僅看當前優勢,更應該看未來競爭優勢,只有未來的競爭優勢才能決定行業內企業的是提升?還是沒落?投資當然要投會從烏雞變鳳凰的未來優勢企業。

綜上所述,1、2兩點實際上是選行業,行業好不好?3、4兩點實際上就是選企業,企業自己行不行?若回答都是yes,那就恭喜你,一個好的標的就噴薄而出了。定性分析的目標就是選出優勢行業的優勢企業,只有這樣的標的才會跑的更快更穩健。不要期待千里馬爬坡的時候還能和平地飛馳一樣快,更不要期待一隻蝸牛突然間會跑的比馬還快!

 定性分析選優勢標的,再定量選擇投資時點,成功就變得簡單而又可以複製了。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說定性更重要,並非否定定量的價值,再好的行業、企業,買的太貴,嚴重影響長期收益率。如青島啤酒從2001年-2011年10年間淨利潤增長17倍,無疑是非常好的企業,但期間股價僅增長7倍,原因就是兩個時點的估值不同。

本文原發表於本人新浪博客,轉過來供球友拍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14

布局二線城巿 培養高階人才 磨劍十年 旭陽晉升重慶地產王

2013-07-15  TWM
 
 

 

旭陽地產在中國西部快速崛起,代表作「旭陽台北城」是台商在中國最大的造鎮計畫,儼然成為重慶地產新霸主。它如何在十年內卡位成功?又憑藉什麼本領獲得當地消費者認同?

撰文‧梁任瑋

台灣人才西進中國一波波,最近這股人才西進風吹向房地產業。

六月三十日,十名政大、成大和中原及台北科大的大學和碩士生,前往重慶展開為期兩個月的企業實習,他們要趁暑假進行一場兩岸職場的大體驗。發出這項召集令的,正是四川最大的台資地產企業︱︱旭陽國際地產。

這趟實習課程,從房地產投資報告解讀、市場調查,乃至於房地產運營價值管理、案例解析等課程,扎實而不馬虎。更令人訝異的是,兩個月的實習不但機票、食宿免費,實習生還有津貼可領,旭陽集團執行董事林志亮表示,旭陽正在茁壯成長,這只是集團人才培養戰略的一部分。

重慶造鎮 打下扎實根基旭陽地產近來在中國西部正快速崛起,主要鎖定重慶、成都,代表作是位於重慶西永大學城及微電子園區的「旭陽台北城」,是台商在中國最大的造鎮計畫。

讓旭陽台北城在重慶一炮而紅的關鍵,是二○一一年重金找來名模林志玲代言,因為林志亮發現,當地消費者對商圈概念十分認同,於是他一反先住宅後商業的銷售模式,採用先商業後住宅的順序,加上名人代言,台北城第一次開賣兩小時就創下人民幣二億元的銷售金額。重慶搜房網在一二年住宅銷售量的統計,旭陽台北城銷售成績排名第九,是擠進前十名中唯一的外資企業,前八名都是上市公司,這是台資企業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從未有過的成績。

出身金融業的旭陽集團執行董事林志亮○一年進入中國,先在上海沉潛一年思考事業布局,○二年選擇重慶落腳,鎖定正要起飛的房地產開發行業,和製造行李箱的台商皇冠集團合作的「皇冠自由城」,是重慶最早的商業區。

隨後,林志亮繼續帶領團隊參與重慶國貿中心、觀音橋世紀金街、朗晴廣場等的開發。開發規模從幾棟樓的案子,一直到量體三十三萬坪的「旭陽台北城」,大小相當於一個半的大安森林公園。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張永河形容,「台灣人經營當地房地產,總有許多不為外人道的辛苦,能堅持十年,而且挺過許多關卡的,這要相當的毅力。」

祕器一:

看好城鎮化 大膽搶地

雖然不按牌理出牌,但這十年,旭陽從規模不到十人的小公司,到今天兩百多人的企業,與旭陽蓋的房子一樣愈做愈大。

一二年在中國打房政策日趨緊張的時刻,旭陽在成都卻積極地逆勢搶下兩塊土地,其中一塊,還是去年成都年度地王,林志亮敢大膽搶地,就是看好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習李班子喊出的「城鎮化」。

林志亮認為,城鎮化的商機無疑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一大引擎,尤其是他看好中國西部的一.五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至少還有十年的發展期。

有別於其他地產開發公司,旭陽不單獨從建築角度出發,反而專注財務規畫、掌握經濟走勢,林志亮將過去在美林、花旗等外資機構所受的專業訓練,運用在房地產。研究團隊隨時提出對全球及中國、總體經濟的預測,分析何時可以購地、何時推案銷售。

對於中國國務院五月底明確提出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範圍,林志亮認為,中國政府想藉由上海、重慶房產稅的試點經驗,擴大試點來醞釀財稅體制的改革,提前為未來中國土地財政時代的結束、稅收財政時代的來臨做實驗。

林志亮認為,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可劃分為工廠時代、市場時代和消費者心智時代三個時代,工廠時代只須把房子建好,憑藉房產商品牌影響力就能把房子賣掉;到了市場時代,房地產的運營就需要有一個符合消費者喜好的定位,雖然重慶房地產行業在○九年後才進入市場時代,但在此前找到定位,同樣能在銷售上獲得成功。

林志亮說,不管是創意和定位,成功的前提必須得尊重當地消費者的習慣。他認為,在中國投資,資源整合是台灣人勝出的關鍵,但台灣經驗在中國需要提煉轉化,才能獲得在地消費者的認同。

四十八歲的林志亮,除了有前一代台商的勤勉和幹勁,同時具備金融背景的他更擁有新一代企業家的國際觀,對兩岸這十年人才的變化有著清晰的認識,對於人才培養有著一套獨特的方式,十分重視新進員工的教育訓練。

「人才訓練的本錢要下在前面。」林志亮說,很多陸企、台商都是找能立刻上手的台灣人才,但他後來發現若未再施予培訓,這些台灣人才在公司的存活率很低。所以,每位旭陽地產新進員工,不管哪個職位,都要經過定位課、總體經濟、戰略課等訓練,而這些課都由他親自授課。

就在不久前,他請了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到重慶開班,「總經理領導班」一共培育集團四十八名高階幹部,如此密集的教育訓練,不僅提升員工的整體水準,使員工對於企業戰略十分清晰,更可讓工作事半功倍。

祕器二:

培養人才 創造高產值

林志亮說,中國消費力大幅躍升,泛服務業蓬勃發展,近年台灣消費、零售廠商大舉西進,不過,中國硬體建設進步迅速,但就業市場的「軟實力」不足,無法應付極大的中高階人才需求;相形之下,發展成熟的台灣服務業人才變得奇貨可居。

「儘管有意赴中國發展的上班族越來越多,但因不適應兩岸文化差異而在中國職場陣亡的案例也時有所聞。」林志亮說,台灣上班族雖具備專業、敬業的工作態度,配合度與機動性相對更高,近年成為亞洲企業競相網羅的對象。但他認為,台灣人才西進如果不放下包袱,很容易被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淘汰。

一九八五年次的管仲暉,在今年年初透過大型招募會順利進入旭陽地產公關部。在此之前,他在台灣有兩年工作經驗,但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陸續赴海外就業,讓他不排斥西進工作;而吸引他離開台灣的主因,在於更高的薪資條件與工作前景。剛從試用期轉為正職的管仲暉發現,中國同事會在工作上展現強烈的自信與企圖心,把握每次讓老闆看到自己良好表現的機會。

「在中國,企業缺乏的是人才,不是錢。」林志亮語重心長地說,十八大後的「城鎮化」已被視為中國接下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區域經濟差距縮小,加上近年來西部大開發等政策陸續在二、三線城市實施,帶動相關服務產業,此時台灣人才前進二線城市,不僅能搶先卡位較好的就業機會,更可避掉沿海城市生活成本高漲、人才飽和等高壓環境。

林志亮強調,旭陽是個混血的公司,不管是台灣人,還是大陸人,重點是要能有共同的價值觀而且具備強勁的執行能力,而旭陽落地十年的經驗,證明兩邊人才的文化能順利融合,就能創造高產值。

旭陽國際地產

成立時間:2003年

成立地點:中國重慶

負責人:黃敏盛

主要業務:土地投資、建築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