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字當頭:人民幣不應升值 利世民

2010-03-16  AD





 

溫家寶說得對, 人民幣滙率不算低。不信,去問問大陸有產階級,看他們有選擇的話,會否將財富轉到以其他貨幣作基準的資產。人民幣滙率越高,這種往外跑的壓力也越大。

滙 率越高 財富越往外跑

現實中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人民只好退而求其次,甚麼資產都先買下,總好過放在一旁看購買力不斷被削弱。地產、名牌手 袋、跑車、金飾、鑽石,都是鈔票代替品,沒利息收入不打緊,最重要保本。要是另有選擇,如外幣,大家自然可想像結果會怎樣。所以,說人民幣滙率已有點高也 不過份。

貨幣價值,取決於購買力。國內購買力不斷被削弱,資產價格上升,就是通脹,對國外的購買力被削弱,就是貶值。其他因素不變,貨幣購 買力減損,應是通脹和滙率貶值。人民幣同時升值和出現通脹,屬不正常。

中國在2000年加入世貿,原則上,必須讓人民幣自由兌換。可是,十 年過去,今天人民幣兌換跟自由二字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當然,外國政客將自己國家競爭力的不濟,推諉到人民幣滙率上,是不願意面對現實,死路一條。

可 是,我們又是否願意面對現實?雖說中國有最多的甚麼、最大的甚麼、最強的甚麼等世界之最,可是仍掩蓋不了潛藏於意識深層中,當年被列強侵害的歷史傷疤。至 今舉國上下仍相信,西方只有機會一出現,便會聯手扼殺中國僅有的發展成果,以絕崛起之路。人民幣自由兌換最難過的關口,就是心理障礙。

供應 長期被人為抑壓

除非是完全封閉的經濟體系,物價、滙率和資金流動這三個政策範疇,總有一個要放手,否則,連餘下兩個也控制不了。物價是民生 之本,貨幣的購買力是國家責任,也是當前中國最頭痛問題。如果以為靠向銀行下達指令便可制得住,想法也太天真。

人民幣升值,可是人民手上鈔 票轉不出去,在國內便成資產泡沫。本來這些人民幣可在外滙市場流通,也就是說外滙市場上的人民幣供應,根本長期被人為抑壓,令人民幣滙率偏高。

利 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3

利字當頭:克魯明搞錯甚麼? 利世民

2010-03-17  AD





 

長洲搶包山已接 受報名,克魯明應第一個去排隊。

左派經濟學人為博出位,甚麼都說得出。克魯明在《紐約時報》撰文,促請華府將中國列入操控貨幣國,並對中國 進口貨物徵收25%懲罰性關稅。為甚麼是25%關稅,而非50%,又或者是73.89%?因關稅的百分比,只不過是隨口亂說的一個數字,甚麼數字都可以。

懲 罰性關稅懲罰了甚麼人?美國的消費者、中國的勞動人民、在中國擁有生產業務的美國資本家、在美國擁有物業的中國資本家等,統統都被懲罰。他們犯了甚麼錯, 要被人懲罰?美國的消費者錯在希望價廉物美,中國的勞動人民錯在人工太低……

如果克魯明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既得利益者,可從阻塞貿易中得益, 大家還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堂堂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竟主張兩敗俱傷的政策。唯一解釋:此人語不驚人誓不休。

好了,目的達到了,大家都 知克魯明是誰了。接下來,要知道克魯明搞錯了甚麼。

首先,要向大家介紹一個人:蒙代爾。無錯,有人叫他歐元之父,不過,除了最適貨幣供應區 的論說,他還有另一代表作:蒙代爾.費林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

沒國家可同時控滙率物價

蒙 代爾.費林明模型簡單一句,就是假定世界各國貨幣的利率傾向滙聚到同一水平,在資金自動流動的環境下,沒有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可同時控制滙率和物價。 在固定滙率貨幣的經濟體系,也意味着當國家增加開支,這個貨幣供應也增加,但是為了保持滙率,發鈔當局便要購買外滙。套用這個模型分析中國,就明白中國不 是有意買入美金來威脅美國。

Dirty-Float,既不是自由浮動,也不是固定利率,而是一個人為的假浮動。人民幣過去5年的所謂升值, 其實對外滙市場出售人民幣不足所致。資金沒有跑出去買毒資產,是意外的收穫。本來的如意算盤,卻是要把資本留下來,可以促增長、保八。政策最終弄出的泡 沫,其實也令政權十分頭痛,只不過,經濟調控這玩意,永遠都是吃力不討好。

可惜世間總有像克魯明般的人,以為自己可呼風喚雨。且看美國朝野 怎對待這種封閉主張,搞不好,這才是環球經濟的最大隱憂。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4

利字當頭:舊樓有價 利世民

2010-03-18  AD





 

收樓強制拍賣業 權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是非常棘手的題目。原則上收樓強拍要是有問題,門檻是八成抑或九成,根本不重要,可是議員偏愛不着邊際。另一邊廂,支持降低強拍門 檻的最有力理由,就是加快市區重建,不可任由少數人延誤城市整體發展。將功利目的作為理據侵犯產權,是極度危險的想法,對香港長遠傷害不下於殺人危樓。

那 麼,舊區舊樓應如何處理?

香港分層式物業所謂業權,其實以份額計算擁有權,模式類近股份公司的股權。所謂「業主」,由始至終只是住戶,而非 土地擁有人。所謂「契」,只不過說明甚麼人有權如何使用那單位。

再者,在樓契上,還有一份公契;單位以外,還有公用空間。樓宇的質素,往往 取決於整體管理和保養。我們今天認識的這種業權安排,善意動機是為清晰保障各住戶權益,確保物業整體管治得到照顧。可是,大多數市民置業,怎會想這麼多問 題。很多業主心目中,買了下來的家,就是永遠的產業,樓宇保養得好不好,不是外人管得來的事。

舊樓不一定是危樓。舊區問題在於樓宇保養。其 實香港到處都是舊樓,座落優質區域的舊樓,都得到好好照顧,壽命比其他區域長30年不止。其他舊區樓宇,因一個致命的經濟扭曲,令舊區細價樓無論租售均完 全失去市場。

低收入倡獲租金津貼

公屋也叫廉租屋,開宗明義打低收入階層市場,也將低價租務市場的存在完全抹煞。不少六、七十 年代建成的樓宇,座落西區、土瓜灣、深水埗,比較就近工作機會,本來是低收入人士理想住處。可是,公屋政策令這些樓宇的價值多年來被壓抑,保養工作自然 差,後來有了重建概念,業主當然更疏於修葺。

不少舊區,根本可靠業主自身動力維持,甚至改善質素。除舊樓檢修外,要是政府可推出低收入人士 租金津貼,一方面加快上樓,二來讓未上樓的人有更多更靈活的選擇,三則可活化舊區,這多贏方案實在沒理由不推行。要是有舊區舊樓在租津下仍沒市場,當事實 擺在業主眼前,相信收地重建過程會比現在順利。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7

利字當頭:開賭 利世民


2010-03-19  AD





 

今年農曆新年, 世民剛好在新加坡,親歷聖淘沙賭場開張盛況。發覺大陸客多,南韓人更多,後來從其他消息來源了解,亞洲的賭場豪客,不少是南韓人。

當地朋友 說,新加坡人要到賭場,要先付100元坡紙入場費。據說,新加坡政府官員其實覺得賭是一種社會浪費,還是將罪孽留給外國人。

新加坡國民要 賭,其實跑到鄰國馬來西亞便是。反觀香港,賭波和賽馬,卻是主力內銷。雖說是慈善業務,但仍然成行成市。香港不去拓展這一門旅遊事業,是自欺欺人。

澳 門無稅收仍可分紅

究竟開賭可對經濟有多大影響?澳門人可不用交稅,還有分紅,夠厲害吧!新加坡聖淘沙賭場的首個星期,已有13萬人次進場。

新 加坡旅遊當局的主觀願望,估計未來幾年旅客數目可有每年7%增長。當然,人家有勇氣將目標定得高一點,也意味着相對投入的心力也不會少。

毫 無疑問,香港和新加坡並不全是頭撞頭的正面競爭,而且泰國局勢也間接幫了新加坡一把。

可是,長遠而言,也沒有人說得準,新加坡催谷旅遊業, 對香港有多大影響。畢竟,對一城市型的經濟體系,旅遊業的效益往往被低估。

說到底,香港又在搞甚麼呢?主題公園?還有沒有其他呢?生態旅 遊?請問生態旅遊可否在一個星期招呼13萬旅客呢?開賭有甚麼不妥?香港人不賭嗎?只要不用特區割地賠款那樣,又有財團願意,為甚麼不可以在香港開世界級 賭場?請問有沒有人有更好的方法為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知否香港去年的旅客總人數只增加了0.3%。

香港,開賭吧。說開賭衍生其他問題,是 掩耳盜鈴。所謂問題一直存在,可是當人無恒業,只會有更多其他問題。醫飽個肚先啦,唔該。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8

利字當頭:Google 利世民

2010-03-24  AD





 

一月 中,Google說要撤出中國,有些人說放棄中國市場可惜啊!結果,將g.cn指往google.com.hk,比撤出中國,這巴掌摑得妙不可言。

不 知這算是香港人的光榮,還是中國人的悲情。一家做正當網絡生意的公司,竟要經歷如斯折騰。Google在聲明中說,已將遭大陸封鎖的概況,每天做報告。經 常要北上的朋友,可在出門時先到http://bit.ly/bryr4N看自己不在港時,能否用得到Gmail或更新Blogger。

Google 請人傳進軍對冲基金

Eric Schmidt說Google的生意模式,就像一家資訊銀行。有人在Google的招聘廣告中,看到它們正聘請債券交易員。一說是Google坐擁資金太 多,要請專人打理。可是,這工作外判給投行便是,犯不着自家辦。另一說法指,Google終於要發揮擁有龐大的資訊庫,先在主權債券小試牛刀,搞得好便大 舉進軍對冲基金這行。要是這真是Google的方向,那真教人擔心。

話說回頭,撤出中國,肯定了Google有着傳統瑞士銀行家對客戶的忠 誠,現是時候考驗特區政府,有沒有瑞士政府那種對原則的堅持。

有關個人資訊問題,不得不順帶一談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96年成立, 香港人多了paperwork,卻不見得個人資訊隱密功夫做得好。私隱這概念,在這十多年來被誤解濫用,甚至政府及其他公營部門前線人員,也經常扭曲私隱 的定義,作為推卸抵擋公眾查詢的藉口。

隨着香港的公營部份佔社會整體份額越來越大,各公署的獨立性和成效,絕對是一個重要課題。各個專員公 署,無論私隱專員公署抑或申訴專員公署,都是建制外一個獨立官僚,設計目的是讓公署職員可獨立監督政府行政機關的運作問題。可是,綜觀現時的聘任制度,這 些公署的管理層都跟行政機關走得太近,行事文化也太過類近行政機關的一套。就連本來針對政府內部貪污的廉政公署,也轉型成為對私營機構為主的大內密探。

事 實上,私隱專員公署的組織架構,若干程度上跟廉署相似,可是,私隱保障的政策跟肅貪倡廉有甚大差異,這個組織設計上的缺陷,部份解釋了為何香港整體私隱政 策推廣事倍功半。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61

利字當頭:中國泡沫 利世民

2010-03-29  AD






 

記得06年和孫 柏文拍檔的日子,講到美國樓市泡沫,肥仔預言爆破大鑊過「八萬五」,俾人鬧語不驚人。後來,時辰一到,大家先知道原來負資產並非香港獨家。

美 國樓市泡沫爆破,差一點便可以反轉華爾街;但人家始終底子夠厚,見過的風浪也多,所以總算有驚無險。同樣形式的的泡沫爆破,發生在別的地方,結果可以有很 大的分別。說到底,美國可以大步檻過,皆因資本市場夠開放,讓全地球一起分擔這一筆孽債。不過,話說回頭,全球化就是有錢大家搵,有難齊齊受,很難講得準 誰欠了誰。

傳統智慧教居安思危,並非要我們終日誠惶誠恐,而是在適當的時候,要提醒自己見好就收;尤其在全球化下,很多人是貧是富,都好像 時來運到。有些人,糊里糊塗上了好景的快車,還以為自己得天獨厚,雄心萬丈想要征服世界,怎料,一出門便打個觔斗,踣到直一直。近代歷史中,日本神話便是 最佳例子。

具十項泡沫徵狀

到了今天,可能仍然有不少人搞不清楚,為甚麼日本的神話會如霧亦如電。可是,客觀地去看,日本的內 在基礎條件,其實沒有外界想像般扎實;毫無疑問,日本的通商產業省(MITI)偶有佳作,但長久靠一個官僚機構去統籌整個國家對外貿易的方略,出問題是遲 早的事。

過去的事讓我們溫故知新。最近,基金管理公司GMO的分析員Edward Chancellor發表China's Red Flags,指中國具備十項泡沫經濟最常見的徵狀:

(1)非常動聽的增長故事:「十三億人,每人一啖口水都浸死你!」;(2)盲目信任政府 可以創造奇蹟:「年年保八!」;(3)投資不斷增長,回報不斷退減;(4)貪污;(5)貨幣供應不斷增加;(6)固定滙率機制;(7)信貸擴張,實際利率 長期處於低位;(8)大型金融機構舉足輕重,變成罔顧風險,但又Too Big to Fail的怪物;(9)金融基建尚未完備;(10)地產價格因信貸擴張變得不受控。

如果說中國陷入改革開放三十年未遇過的衰退,更加會帶來 許多難以想像的變化,大家信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68

利字當頭:電訊業投資概念 利世民

2010-03-30  AD





 

分析市場範式趨 勢,其實一點不難,只要事過境遷多年後才開口,便可以百發百中。

回顧過去,有幾個通訊市場的轉捩點,今天看來,明顯不過。02年左右,全球 流動電話使用者數目超越了固網電話號碼的數目。當時,中移動的股價,大概在20至25元,要是有眼光在科網爆破後看得出流動電訊的前景……啊,馬後炮。

06 年第三季左右,互聯網使用者數目首次超越固網電話號碼的數目,這代表了互聯網是真正普及化了,千禧科網爆破的陰影可拋諸腦後。Google的股價,由06 年第三季不到400美元,一年內衝破700美元。嗟!又是馬後炮。

之後一年左右,爆發金融海嘯,又有誰有心情看市?最慘淡的08年,手機上 網人數,首次靜悄悄超越了固網上網人數。當時,地球上最進取積極的手機上網公司,就是全球大賣iPhone的蘋果,那時蘋果股價,100美元有找。一年 內,升破200美元。馬後炮後炮!

手機上網用量 首超話音

手機上網的使用量,在剛過去的一個月,首次超越話音的使用。當 然,還要長一點的時間,才能確定手機上網是流動網絡最主要的用途。不過可以肯定,手機用來上網多過講電話趨勢已成,可研究新的投資角度。

像 手機服務供應商,3G牌照Winners’Curse的咒語應該失效,今後一段日子是收成期,誰可綁緊客戶,未來幾年的ARPU應該甚為吸引。不 過,dumb-pipes終歸是dumb-pipes,像當年話音服務收費割喉戰,遲早重演。

提供手機部件和設備的公司,仍然看高一線。畢 竟,消費者,尤其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換手機頻密程度,隨着手機價格下降而增加,過去幾年出現高價Smart Phone,延長了消費者換機周期。不過,看來幾大手機平台的減價戰如箭在弦,應該又要進入一個新周期。

另一方面,手機在打電話之外的應 用,如小額付費等的生意模式,也值得留意。像中移動夥拍上海浦發銀行,概念上便是非常有趣的組合,至於這種搭檔有多大潛力,有機會再慢慢和大家探討。

利 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69

利字當頭:妄自菲薄 利世民

2010-04-08  AD





 

上海市長韓正訪 台,伸出的橄欖枝,是上海交通銀行的人民幣和台幣雙向兌換。

如果我是在大陸的台商,現在應會很期待這德政落實。畢竟財富是人民幣抑或是新台 幣,乃一種選擇。

以前沒有選擇,現在多一點,當然是好事。世民最看不順眼,就是國家的大員宣告類似的便民政策時,字裏行間,總流露出天朝大 員施恩予黎民百姓的一般傲慢。

香港剛巧在月初成立了台港策進會,大家都希望在統戰台胞上盡一分綿力。可是港府在形勢上,永遠輸蝕一截,坊間 每次見上海有甚麼動作,都杞人憂天。

「香港邊緣化了,香港地位不保了。」這老調彈了十多年,究竟上海有沒有取代香港?有人說,以前就是因為 大陸和台灣沒有直接聯繫,香港可在中間過水濕腳。現在沒有這個「優勢」,所以香港要褪色了。

要是你相信,香港有今天的繁盛,全因以前人家作 繭自縛,那麼,你的擔心是應該的。不過連滙兌如此基本的櫃台業務,都要由堂堂市長去宣佈,上海在可見將來,有能力威脅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嗎?

有。 條件是我們放棄了香港獨有的優勢。

港甘願放棄獨有優勢

「香港獨有的優勢是甚麼?」世民的確遇過不少二十出頭的提出這疑問。原 來過去十多年,我們的教育制度在有意無意間,向這群八十後灌輸「中國好、香港好」的邏輯。

久而久之,我們都忘記了,香港對改革開放的貢獻。 當然,他們也忘記了,這地方曾是經濟奇蹟。

「那是以前的事嘛?世界不一樣了。」說這句話的人,我從來沒聽過一個可用簡單的話給我解釋,世界 究竟有甚麼不一樣,為甚麼香港戰後成功的一套現在行不通。還是香港在回歸後潛藏的改變,令我們不再像以前般優越?

好,就算要說真的有甚麼改 變,那就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香港的對手都是全世界最好、最尖端的。以前香港商人都是放眼世界,現在特區政府眼中只見大中華,前路當然難行。

利 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3

利字當頭:三分錯 利世民

2010-04-09  AD






 

俗語話,聖人都 有錯。星期三,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更量化一點,說自己「決定有七分是對,三分錯」。

監管不足勢成調查結 論

把事情做對,乃理所當然。究竟格老做對的決定是甚麼,相信沒有幾個人會去考究。世間沒有真正功過相抵。那怕是九成九的正確決定,只要一個 重要的錯,便恨錯難返。可是公道一點說,為官21年,要一件錯事都沒做過,確實很難。格老是對是錯,有全世界人上百億隻眼睛都在看,又何需一個甚麼委會員 去評功論過?

調查委員會這玩意,向來不是要來尋求真相。就像心理學家Maslow的說法:一個人手上的工具是鐵鎚的話,他便會傾向將所有問 題都看成釘子。政客手上的工具是監管,監管,再監管,所以,全世界所有由政客主持的調查委員會,也永遠都是先有「監管不足」的結論,再找證據。大家還記得 香港的立法會雷曼迷債小組嗎?雖然閉門會議還在開,但世民夠膽打賭,結果一定是︰「監管不足」。

格老千年道行恐一朝喪

功過量 化,這回格老可能真的怕千年道行一朝喪。想深一層,過去廿多年來,格老把持世界經濟起伏,權力的滋味固然過癮,最終又何嘗不是跟隨着政治環境的節拍擺 動?87年,格老剛上任兩個月便爆發股災,他的所謂救市手段,就是為市場提供流動資金。華爾街叫這系統性設計做Greenspan Put。廿多年來,都是同一套板斧:將災難發生的時間往後推。

說到底,政客希望股市日日穩步上揚,打工仔可薪高糧準唔使做。格老只不過盡量 滿足各人的願望。可是,世事難盡如人意,要發生的,總會發生。到了面對一切代價的時候,人總要找個理由。時下美國的民情,主流要銀行業問責,政客也希望格 老說︰「加強監管」。

這場戲實在不難演,但真正問題有沒有因此解決?政客為了選票,將根本沒有能力置業的人都推上車,又是否正確?這些事 情,格老當然不會說明白。或者,人在江湖本身已是錯。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5

利字當頭:未來報告 利世民

2010-04-13  AD





 

「睇碟碟啊!」 三歲的利公子,近來愛上了煲碟。

我們這些70後,是撈電視汁大的一代。在我們成長的一段日子,也是香港媒體業最興盛的時候。當時,有港產電 視劇賣埠,有紅遍中港台的四大天王,有捱睏也要看的慈善秀……

就在90年代,我們家中,漸漸多了一個叫做電腦的螢光幕。電腦有得上網後,可 以看的東西,越來越多,客廳的那個螢光幕,便留給老人家和小孩子。

電視只是製造噪音的家具

再過幾年,連老人家和小孩都開始迷 上電腦。據說,在過去12個月,facebook的使用者中,多了65歲以上的一群。原來,祖父母輩要跟兒孫溝通,facebook是個很方便的選擇。客 廳的電視,現在只是製造背境噪音的一件家具。

利公子由出世到現在,剛好是電視機對家中各人最沒有功用的一段日子,結果幾隻Pixar的作 品,便成了利公子最愛。電視機,除了每天晚上,家傭要看那個很有個人風格的煮食節目,其他時候都是播碟,免費電視頻道播放的時間,每天應該不足30分鐘。

美 國的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剛公佈了一項關於孩子的媒體消費研究。結果發現:

1) 這一代孩子是資訊爆棚的一代,基本上只要在清醒的時間,他們都在不斷的吸收資訊

2) 他們基本上很少接觸印刷媒體和純文字,但接收數碼視像內容比任何一代人都多

研究也發現,有三分二家庭,晚飯時開着電視,但有七成半家庭,電 視長期開着但沒有人看。世民能夠見證幾個如此龐大的行業由盛而衰,感覺超現實。

不過,話說回頭,這又不代表傳媒就此玩完。因為,這一代人的 DNA,就是對資訊的需求非常之大。新媒體的興起,只不過是非常急速而且猛烈的disintermediation。會寫、會唱、會演戲的,以後或許不用 經過中間人,新陳代謝更快,競爭更hyper。

最重要一點,當利公子有能力決定消費的時候,他會不滿足於被動地讓電視台決定播甚麼。也就是 說,這代人都慣了即時消費。下個傳媒大亨,是擁有消費平台的企業。蘋果做到了,阿馬遜也做到了。其他的舊媒體,都不知道在做甚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