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錯失精琪方䅁可能才是滿清倒台的主因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由於近日中日關係緊張,而2014年又剛好是甲午年,有不少人認為這一年共匪必定重蹈當年滿清覆轍被大日本帝國皇軍亡黨亡國。利用歷史去分析當今時局甚至股市是一個常用的方法,但由於歷史是由人所撰寫,因此搜集、分析和結論往往滲入撰寫人的主觀判斷。加上歷代中國史書以正朔、陰陽、天德和帝王治亂興衰為主要思路下的鐵筆春秋,故以某些個別歷史事件去替當今時局作推論其結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近年西方金融經濟成了一代顯學,故以此角度去剖析歷史每每另有一番「新」發現。日前筆者拙文『64事件可會是中國貨幣史上的里程碑?』受朱嘉明博士的鉅著「從自由到壟斷 - 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所啟迪由貨幣史角度去重新分析8964的另一層意義,今天且進一步再看一看在清末另一個可能被忽略而令滿清覆亡的經濟改革。

不少人認為滿清覆亡的原因是極權和政治腐敗,加上錯失光緒末年戊戌六君子的憲政改革令中國走向共和而最終難逃倒台的命運。其實如果由貨幣史角度去看,清末沿用的「銀本位」制亦極有可能是另一個其覆亡的主因。本來中國當時行銀本位已經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在「銀本位」以外民間銅錢、私錢、外國貨幣亦同時流通,因此便出現了今天活在人民幣是國內基本流通貨幣下生活的人難以想象的混亂情況。加上清末自太平天國之亂後地方勢力抬頭形成大一統皇朝在末期常見的藩鎮割據現象,令滿清這個所謂「極」權的政體在國家貨幣政策上竟然完全沒有話事權,因此在出現金融危機或其他情況下不能利用宏觀的貨幣政策(如米帝的QE)去救市。
銀元本來是當年中國對外的匯兌貨幣,但在十九世紀的時代大英帝國猶如當今的米帝軍事經濟實力獨步全球,因此行「金本位」的英鎊猶如今天的美元成為全球貿易結匯貨幣。邁向十九世紀末葉,全球各國除了滿清外皆逐漸放棄「金銀複本位」制而採納掛勾英鎊的「金本位」制度,這造成了十九世紀銀兌金長期下跌的大浪。要命的是由於滿清仍採用「銀本位」,江河日下的銀元便不斷湧入中購買原材料和農作物這些實物去換取日漸升值的黃金。加上滿清對外賠款、購買自己不能生產的軍備和先進工業產品必須用英鎊或黃金結算,這可令銀兌金下瀉加速,而因為白銀大量流入造成國內惡性通脹。根據美國漢學家、大清海關洋幹部馬士的記錄,1903年銀兌金價只等於1873年36%,當中對實行「銀本位」的大清帝國打撃可想而知。
滿清在太平天國之亂後地方勢力抬頭之時所推行洋務運動的同時,亦同時推行金融西化的進程,但在路線上滿清中央政府卻錯誤縱容地方各自為政私鑄貨幣。首先在1887年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引進西方的新式鑄幣機軋製新式銀元。之後他調任湖光總督後又獲准在湖廣鑄造和發行地方銀元。在地方啟動印鈔權之始令地方政府擁有QE能力去推行地方洋務運動令中國出現了在慈禧時代的中興局面。食髓知味,各省分別開始競相私鑄銀元和銅元。在貨幣供應急速増長之時不但令民間飽受通脹之苦,同時亦剝奪滿清中央政府以宏觀經濟手段(如QE或發債)去調節政經的手段。根據梁啟超《濫鑄銅元小史》統計,銅元兌銀元匯率由1905年6月的96貶值至年底的107。到了1910年則下跌至175和180水平,銅元兌銀元貶值高達80%!

自洋務運動以來,滿清其實不斷和外國交流以圖改革中國。當美國國會於1900年正式批准從「銀本位」改為「金本位」之後,世界上僅餘兩白銀經濟體中國和墨西聯合向美國發出了呼籲要求美國為兩國的幣制改革提供幫助。因此米帝便成立了『美國國際匯兌委員會』,並派了經濟學家精琪(Jeremiah Whipple Jenks)來華獻上實行「銀本位」的藍圖。精琪於1904年初抵達中國後向滿清中央政府提交了幣制改革方案《關於中國新貨幣體系的備忘錄》。其重點有兩個,分別是導入金本位和把發鈔權重歸中央。由於「精琪方䅁」直接威脅張之洞等割據地方勢力漢人的利益,因此他們以「民族主義」的旗幟反對而令「精琪方䅁」胎死腹中。就這樣,滿清因為錯過過這個重要的金融改革導致在日後的上海橡膠金融風暴和四川保路風潮等金融危機令滿清無力以宏觀金融政策去挽救而招致倒台(見『1910年上海橡膠股票風潮:撼動清朝的股災』)。正如洋鬼子喉舌英文報紙《北華捷報》1905年3月31日《中國貨幣改革》一文指出,張之洞反對「精琪方案」的攻擊是出於偏狹的排外主義。並且指出「在中國推行幣制改革,事實上是向巨大的既得權益和腐敗勢力進行全面攻擊。」據該文推算各省造幣廠發行銅元替地方勢力帶來至少每年高達1,800萬両銀。

日前筆者拙文『鐵面朱經濟學』和『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強國債台!』嘗試分析共匪近代一段重要宏觀金融歷史。對照當年滿清的貨幣改革,再看鐵面朱乃至今天的地方債務平台等現象,其實便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經上的矛盾和角力,這些亦是中國近數千年來歷史軌跡之一。不過當今共匪不同當年的滿清,除了沒有集軍、政、財大權的地方割據勢力外,中央亦有印之不盡的人民幣和透過四大賊銀所控制的宏觀金融體制。在這一點上,共匪邪惡的江山可能遠較反共義士所想象的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30

估值10個億的魔游游:手游交易平台的淘寶是如何煉成的?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73-1.html
尤其是在 2013年,「手游年」之際,各種手游交易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比如8868、交易貓等。其實早在2010年,魔游游(moyoyo)就已經開始運營手游交易平台,憑藉著先發優勢和多年的用戶積累,毫無疑問,今天手游交易平台的龍頭老大就是魔游游。
 

關於魔游游是如何起步,並且一步步發展到今天,成為月流水千萬,在資本市場估值為10億的公司,以下為魔游游創始人張明口述:
 

頂著壓力來創業
 

2000年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電商網站開發,我大學時的專業其實是電氣工程,但是一直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因此一直以來的積累都在軟件開發這一塊。我的工作地點歷經西安、上海,來到北京做遊戲其實是頂著壓力的,因為在上海的時候,我的工資在當時已經算很高了。
 

2005年3月份我來到北京,做了4年的產品開發方面的工作。一直做到VP的位置。到2010年的時候,手游還沒有形成勢頭,當時還是塞班系統的世界,然而智能時代的苗頭已經有了, 2010年10月份聯通與IOS達成合作,安卓也興起來了。而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出來創立的魔游游,基於興趣點和對手機遊戲願景的前瞻,我就這樣出來創業了。
 

其實剛開始,壓力還蠻大的。2010年的時候,手遊行業其實是進入了一個瓶頸期,而我們最終打算做針對手游的跨渠道、跨平台這樣一個事情。遊戲裡有一個現象大家都知道,打到一定級別發現缺一個道具,而這個道具對於高級別的人來說是沒有用的。因此這種道具間的交易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之前我也一直關注包括5173等的商業模式,覺得既然PC端遊戲有這個需求,那麼手游也會有這個需求,因此最終選擇做手游交易平台這個項目,也就是現在的魔游游。
 

做手游交易平台的淘寶
 

起步階段,我們也經歷了很長的摸索期和用戶的痛苦的積累期。尤其是前幾個月,第一批用戶的積累是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的。
 

魔游游做的是C2C的交易,首先我們要先與買家、賣家取得聯繫,一開始是一個一個去聯繫的。甚至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自己先收一些貨,然後再賣出去,扮演中介這樣一個角色,就是首先要取得這些玩家的信任。
 

我們剛開始投入了10來個人做這個事情,先去各個公會混臉熟,去把人引導我們的平台上來。我們當時很興奮,因為我們做的是一個顛覆傳統模式的事情。過去的交易都是靠一個中介在從中牽線搭橋的模式。比如說,我這裡有個賬號,想賣出去,那就找公會裡比較「德高望重」的玩家,作為中介,然後買家通過這個中介買到想要的賬號。這樣的模式,一個是效率低,二是漏洞很多。很多交易的賬號遇到不良賣家都有可能會再被盜走。此外,平台和渠道之間是沒有打通的,不同渠道之間的遊戲是不能進行交易的。而我們做的是一個平台,所有想買賣的玩家直接在上面掛出想賣的商品,買家看到後可以直接交易,就像在淘寶上,買家挑選商品,明碼標價,不用擔心後續問題,也不需要找中間人這樣一個過程。
 

我們的平台上線的第一個月積累了1000個用戶,都是一個用戶一個用戶聊過來的,後續更多的用戶是本著魔游游的口碑而來。到2012年是一個用戶爆發之年。比較典型的一個標誌就是2012年《忘仙》這款手游的出現,徹底點燃了手游交易的爆點。到現在,魔游游擁有的註冊用戶已達500萬,具有完善資料的用戶120萬,這些人都是綁定了銀行卡和身份證號的真實用戶,每個月的流水平均可達千萬,目前是月均2000萬流水,平均用戶月消費值在300左右。目前魔游游平台上交易的遊戲有好幾百款,基本上涵蓋所有熱門遊戲。
 

信用體系是關鍵
 

要想做到C2C,信用體系是非常關鍵的。這也是做淘寶要比做京東難得多的原因。
 

信用體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來的,我們也是經過這幾年的積累才能做到現在這種比較完善的程度的。比如說,我們每個放在平台上的賬號都是經過人工審核的,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和非常紮實的信用記錄。每個賣家從第一筆交易開始,其交易金額、被投訴次數等就已經開始被記載了,買家的信用,包括購買頻次,購買金額都是被記錄的。買家和賣家信用積分都是可以兌換物品的。
 

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來講,我們的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先發優勢。我們在這個領域做得最早,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優質用戶。目前我們團隊100多個人,其中60%的人員作為客服人員為交易玩家進行一對一服務。運營團隊專業性要求特別高,每個人根據遊戲特長劃分技能指標,進行相應考核。
 

其次,我們是基於C2C的交易,擁有完整的信用體系和支付交易體系。因此我們的用戶基本上是通過口碑營銷,通過口口相傳而來。這樣一種模式在當今,包括我們很多現在很多競爭對手他們更多做的都是B2C而非真正的C2C。因為難度太大,一個信用體系的建立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
 

魔游游的未來還可以做眾籌
 

手游交易平台的意義不僅在於可以幫助遊戲延長壽命。比如說,我的一個《時空獵人》的賬號,自己不想玩了,賣給別人,那麼這個賬號的生命由另一個人延續下來。這對於CP(遊戲開發者)而言,是非常有價值的。
 

此外,我們還做遊戲推廣。目前我們與完美世界、中手游、藍港在線等合作的比較多,我們推廣的效果是其他平台的4倍。不僅因為我們有一套完整的數據模型,可以用數據做推廣,還因為我們優質的用戶。這裡的大部分用戶是遊戲交易賬號。
 

因此,我們的用戶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做遊戲推廣、做遊戲營銷僅僅是魔游游最基本的盈利模式。針對這些捨得花錢玩兒遊戲的用戶,我們還可以做遊戲金融、遊戲眾籌,這些都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45

王石談萬科30年的規劃:擔心下一個倒台的是萬科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6/145134.html
我準備了四個故事,臨時又增加的一個故事,我這幾天不斷的接到「冰桶挑戰」的邀請,但是我一直沒有回應,我發現如果再承諾,我估計捐款就會漲到幾千美金了。錢不是問題的,所以問題是我總要有一個表態,所以上來的時候,我拿著一瓶礦泉水。
 
我先講講我來到這裡之後,我今天早晨進行鍛鍊,教練很禮貌的在我邊上放了一瓶礦泉水,我沒有喝,之後我換了一個地方鍛鍊,他又給我拿了一個新的礦泉水,我還沒有動它。他不知道我的習慣,我是不喝礦泉水的。
 
我們宣傳任何一項公益活動,都是用我們的行為來做的,我們的表演不如我們的實際行動。當然,作為這個時代,作為演員,作為知名人士,比如說如果我們省長做這個動作,我相信對河南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他一定會遭到河南省人民的痛罵,因為河南正遭受嚴重的乾旱,我們缺水。如果只是我們明星來做這個事沒問題,為了娛樂、消費,有他的宣傳所謂的「漸凍人」,所以在這裡如果你們以為我要做「冰桶挑戰」那就是錯的,我在這裡宣傳,大家儘量少喝這種瓶裝礦泉水。
 
我們阿拉善是企業家的一個公益的宣傳和交流的平台,阿拉善的創會會長劉曉光先生如果在的話請他站起來,如果不在,我向他表示我的尊重,這是我想增加的一個故事。所以你們指望我有表演,我現在回應,請你們不要再進行挑戰,我對「漸凍人」的關心捐了款,但是不要再去炒作,這是一個故事。
 
接下來我還要講四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領先受阻;第二個故事是如何放下;第三個故事是對未來的擔當;第四個故事是萬科的30年規劃。
 
第一
領先受阻
 
今天開這個會我知道,有一半的企業家10年沒有來到河南,為什麼?沒有道理,中原是必經之地,為什麼沒有到過這裡呢?是因為忽略它了。為什麼忽略呢?覺得這個地方難纏,是個農業大省,但是不是經濟大省,我講的不是總量,是各個方面,包括效益、環境。
 
昨天晚上的發言我沒有準備,吞吞吐吐,很倉促,但是省長還對我進行了表揚,說王石說實話了。說什麼實話呢?我說河南人際關係太複雜,我們的副書記也在。我們提出來一個問題,我們在去年上一屆的時候是在武漢,在武漢我就說湖北人有雙重性,就是你用文明對待他,他比你還文明,你如果用野蠻對待他,他比你還野蠻。
 
為什麼?土文化,傳統來講,當然跟河南比,文化最豐富的還是中原,也是歷史悠久。但是比先進,張之洞的洋務運動重點就是武漢,把第一個鐵廠、紗廠等等都是開設在武漢,從文明來對付你。你文明,我比你更文明。
 
但是河南用另外一個詞,就比較更能說明問題,就是「領先受阻」。什麼叫領先受阻呢?河南是中原,如果說文明的話,是五千年文明史。中原文化,如果我們建立從夏、商這樣過來之後,我們四千年當中,兩千年的文明就在河南,就是在中原,而不是在陝西。
 
現在說陝西西安那邊,河南人不服氣,是有道理的。八大古都,河南佔了四個,鄭州就是一個,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這是從歷史來講的。但是正是因為歷史上的這種先進,反而成了它的阻礙,這個文明成了它的一個包袱。
 
有沒有例外呢?當然有例外,我是搞房地產的,我和湖南建業的胡葆森先生關係非常好,雖然葆森的業務就在河南,但是他在我們全國工商界當中,他身上具有我們很多中原文化的好的傳統,寫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籃球,在中原是有影響的。所以我們看到,河南如何重新的振興,如何突破自己的包袱是非常重要的。就要放下,歷史的包袱背著,往往就阻礙了先進。
 
第二
如何放下
 
1999年我辭去了總經理的職務,到現在還是董事長。很多人就擔心,說萬一市場不好了,萬一發生巨變了,你還會不會再重新上馬?我說我不會。中間是有幾次危機的,但是我都沒有再回去當總經理,就放下了。
 
2005年曲向東組織了戈壁挑戰賽,就是到戈壁去走,有一個主題就是放下,其中有一個演示,父老鄉親們可以回去試一下,一根竹竿,8個人,大家一塊把這個竹竿放下來,如果你要提前放下來離開了就被淘汰了,這個比賽是非常有意思的。連續三次,這個竹竿不僅沒有放下來,反而被抬上去了。
 
因為高度不一樣,結果這個竹竿就落下來了,肯定失敗了,竹竿沒有放下來,是落下來了。我們試了第二次、第三次是同樣的問題,不信你回去試,這個規則就是,最後的那個人勝了,因為他怕被淘汰掉,所以誰都不敢離開那個地方,他就往上貼,一貼的結果不是往下放的。說放下,大家都在往下放。
 
作為企業家來講,就是規模戰略,結果就是這樣。要放下是不容易的,這個話題我就不展開了。大家說有什麼不容易呢?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定有生命週期的,大家講百年老店,現在萬科正在做第四個十年規劃,不要說百年了,第四個十年能不能過去我們都不太清楚,做了8個月的規劃還沒有出來。
 
第三
對未來的擔當
 
我們改革開放35年時間了,企業到今天也應該有擔當了。萬科也開始國際化了,進入美國,在美國進行投資,其中我們有三個理由,首先我們隨同客戶過去,因為萬科現在有很多客戶開始到海外去置業,其中置業之一就是買房子,而我們本身就是開發房地產的。我說為什麼他們出去到國外買房子?是什麼理由呢?我個人認為有幾個:一是為了子女,為了小孩上學買房子;二是投資的置業配置,現在國內限購,不允許你買,那就到國外去買;三是準備拔腿跑的。企業家為什麼要拔腿跑?
 
因為感到生命不安全、財產不安全,所以我想他是感到不安全而走的。但是我們企業家是什麼呢?我們企業家就是要承擔風險的,包括社會變動的風險。改革開放35年了,我們如果不承擔風險,如果我們不來擔當,你讓誰來擔當呢?說政治家擔當,那是政治家的擔當,我們企業家應該有企業家的擔當。
 
在這裡,我不妨來說一下我們最起碼擔當的責任,未來怎麼做,一個企業家非常明確,首先要解決就業,給消費者提供產品,要給國家交稅。我把萬科這三年向國家交稅的情況向父老鄉親匯報一下,跟我們的同仁交流一下。
 
2011年、2012年在民營企業五百強當中,萬科交稅僅次於華為,排名第二。2013年萬科在民營企業排名五百強第十位,我們交稅從第二位上升到了第一位,去年我們交稅258億。希望你們給我一點掌聲,但是看到掌聲不是很熱烈。我覺得我回到了河南,向父老鄉親說這個事是我最得意的,在民營企業當中,萬科去年交稅排第一。
 
既然講到擔當,這裡不得不提一個我很尊重的一位企業家,他的名字叫褚時建。由於時間的問題不能展開,但是我想說的是,大家都關注的是褚時建曾經的煙廠輝煌和他之後再重新創業,創了一個褚橙。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僅僅看他煙廠的創業和75歲的年齡,10年創業的褚橙的故事,不能對這個人進行一個完整的判斷。
 
褚時建是解放前期參加的革命,參加的游擊隊,之後就當幹部,這個幹部一直當到1957年反右,原來他是反右工作組的組長,但是不幸他被打成右派,之後他開始了長時間的農場生活。農場生活的第一份工作是造紙廠的廠長,之後他又換了工作,就是榨糖廠的廠長,換了工作就是給他平反之後,文革結束之後。
 
當時問他為什麼做榨糖廠?他說很簡單,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採礦廠,一個去榨糖廠。他當時的選擇是願意到採礦廠,問他為什麼到採礦廠?他說到採礦廠可以打鳥,可以打獵。他的太太覺得不應該回到山溝裡面,他們當時回到了玉溪,一個快破產的煙廠,之後的故事大家就很清楚了。因為現在萬科正在做褚老的案例,這個研究很有意思。
 
50年代在他被摘帽之前,他做的紙廠也好,糖廠也好,按照當時整個云南同行的水平,他已經達到了最好,質量好、效益好。他能做到今天不是偶然的,他體現的是一種企業家精神,這種企業家精神讓人感慨萬千。
 
如果我們說中國沒有企業家精神也不對,為什麼呢?褚時建先生的履歷和經歷,他沒有出過省,甚至他沒有出過玉溪這樣一個地區。就這樣一個云南玉溪本土的一個人,剛才說的四個廠都是在玉溪,他做成了國際級的企業,被國際上歎為觀止的企業家,在這方面,有很多我們值得去學習的。我們剛才談到了,我們和國外比,和硅谷比,我們確實要回來向我們自己學習,這個時候我們回來,可以看到河南的先進理論的法則,就是我們從胡葆森先生看到的,很多中華優良的傳統,在他現在的企業當中發揮了作用。
 
我和胡葆森先生是倒過來的,我雖然在河南長大,但是我沒有家庭的熏陶,我也沒有對書法的愛好,所以我就一直慶幸沒有受過什麼傳統文化的熏染,我很慶幸我很國際化,我雖然出國深造是2011年的事,但是我很慶幸我沒有受到傳統文化的熏染,而且你們可以看到,萬科相對而言是比較國際化的。
 
但是我真正到國外深入下去,我們現在有一個時髦的詞叫做「深潛」,就是要深入的學習西方文化。這一深入不要緊,結果發現深入不下去,就是你想瞭解人家是怎麼回事,你應該弄清楚你是怎麼回事,你從哪兒來,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喜歡不喜歡是一回事,你瞭解不瞭解是另外一回事,我還沒有瞭解就不喜歡,為什麼?五四之後我們一直反對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現在確實要來反思一下,我們必須要來學習我們傳統上的東西,我們不是全盤接受。我們如果把傳統的割斷了就無法往前走,這就是我想說的放下和責任的故事。
 
第四
萬科30年的規劃
 
今年是萬科的30週年。我記得非常清楚,10年前萬科做第三個十年規劃的時候,是數量級增長,和我們國家一樣的,不要說我們國家總是說GDP,一個企業也是這樣,就是你的營業額,是一樣的。但是顯然國家在轉型,企業在轉型,我們在轉型當中,下一個十年怎麼辦?我們是有困惑的。
 
所以我們討論了八個月,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和十年前的規劃做討論,就是到底是什麼,到現在也不清楚,到年底是不是有一個結果也不知道。
 
儘管不知道,但是我們有幾個是知道的呢?一定從數量向質量轉化,因為我們是老大,老二、老三在挑戰,我們當然是很緊張的,但是一緊張的話,下一步被淘汰的就是你。根據萬科的歷史,我估計下一個倒台的就是萬科。
 
我們看看萬科怎麼成為全世界第一的。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倒下了,所以我們成了中國第一。過了10年,2008年我們學習了美國的全世界最大的住宅開發公司帕爾迪,我們當時只有他的70%,當然我們沒有要超過他。沒想到一個金融風暴我們不但超過他了,美國的第二、第三加起來也沒有我們高,所以我們很自豪。
 
我想下一個該誰了呢?下一個就該我們萬科了,因為組織先進法則也符合萬科的現狀,因為你大了,你覺得有成就了。實際上今天到這裡來開會的上午,我還和我們萬科的團隊討論我們萬科之後的十年,他們講萬科繼續領銜往前跑,我說不一定,這只是一個可能的選項。所以如何可持續發展?我們現在確實要有重新的參照系,不僅僅更多的向國外學習,不僅僅是深潛學習西方,我們要更多的回顧我們的歷史和我們的過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51

互聯網醫療行業深度報告:從創投到產業平臺的重度垂直...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9&page=1&extra=#pid6356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8 15:34 編輯

互聯網醫療行業深度報告:從創投到產業平臺的重度垂直閉環
作者:格隆匯  張常新、姜天驕

投資要點:


我們方正中小盤在2014916日成功舉辦了2014年互聯網醫療行業額高峰論壇,本報告為主要發言嘉賓的觀點精煉集錦。我們本次論壇邀請到了九安醫療、中衛萊康、樂普醫療、理邦儀器、華平股份、北京健康雲、丁香園、春雨醫生、杏樹林、掌上藥店、紫色醫療、達晨創投的創始人及高管,以及資深HIT專家。精彩觀點不容錯過!

我們的主要觀點重申:重度垂直將成為互聯網醫療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沒有“之一”!“一個完整的“重度”服務,將在體驗上完勝“大而全”的單環節平臺,從而成功搶奪高粘性、高單價、高頻次的優質用戶。由於醫療服務需求的特殊性,類似於“網購電商”大而全的商業邏輯在醫療服務領域難以成立,醫療服務需求是縱向鏈條衍生需求,而“網購電商”是橫向衍生需求。我們認為未來互聯網醫療生態格局將極可能演變為“一全多垂”局面

安醫療董事長劉毅:互聯網模式實際上核心就是一個變化:從客戶到用戶。硬件、App、雲服務三者構成了新的產品形態。硬件是圍繞用戶完整的循環,讓用戶憑直覺去使用,輕松完成用戶健康數據的采集,上傳到雲端分享應用到用戶所需方面,健康數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累積。互聯網醫療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健康數據的獲得,實際上這些數據在醫院住院的時候都能獲得,但住院只有7%-8%的人,剩下的數據需要去醫院獲得。如何獲得簡單、方便的數據,這對健康醫療有很大影響。這樣的健康大數據正在形成,數據需要個人化、指標化、連續性、不能人工輸入。

中衛萊康CEO馬晨曦:移動醫療是大變革:移動醫療是一種變革,而不僅僅是多了一些工具,移動醫療的核心價值在於運營移動醫療平臺的大數據將徹底改變醫療服務與醫療科研的方式和方法,移動醫療的發展取決於移動平臺的開發能力和獲取用戶的能力。移動醫療關註的不僅僅是醫療體系的數據,更多是院外的數據。通過對國內外數家領先的移動醫療公司進行分析,主要分兩類:第一類:從醫療穿戴設備研發入手發展客戶繼而形成用戶平臺。第二類:集成醫生資源、知識資源、社群溝通資源等,集聚用戶形成運營平臺。

北京健康雲執委會副主任徐歡生:閉環和用戶思維是重中之重。現在做醫療健康產業形不成閉環,商業價值是很低的。北京市的領導一開始在考察產業發展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問題,硬件的企業要把硬件、健康管理、醫生服務全部串起來,做服務的公司在早期迫不得已要自己做硬件,還要自己搭建雲,對於現在正在崛起的一些企業難度比較大,對於社會資源也是極大的浪費,北京市的領導從產業規劃的角度就規劃了北京健康雲。

達晨創投北京總經理何士祥:VC對互聯網醫療很看好。從春雨醫生、丁香園獲得大筆資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行業當下正熱門,資金供需雙方火熱。需求方(創業方):大量的創業者出現,有從互聯網公司上市後出來自創業,也有從傳統行業(大型壟斷、難以有更多的上升空間國企、大型外企)中出來創業。互聯網運營與傳統產業經驗結合。投資方:首先,BAT本身股東、老板及高管,還有普通投資者都通過上市帶來大量財富資金,可以引發更大的投資浪潮,具有超額的基金供給。互聯網大佬、阿里巴巴馬雲、馬化騰和360周鴻祎,有大量的資金沈澱可以供應給創業團隊。其次,VC方也很看好。

HIT專家趙新遠:從關鍵詞看美國互聯網發展。醫療碎片化,專科分化太細。信息不共享,不同醫院病歷不共享。美國政府拿出很多資金建立電子病歷解決不了以上問題。現在,以病患門戶PatientPortal的形式,希望可以解決數據的交換和互操作。在上面看見患者基本信息,病歷、檢查、過敏、用藥史等的清單。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費用。

春雨醫生聯合創始人畢磊:醫療盈余。春雨成立到現在3年,產品在11年底上線,春雨做到現在我們也不認為已經摸索出了行業的發展方向。為什麽做春雨這家企業?我們在做春雨之前看了中國醫療的整個大環境,互聯網醫療化大概有兩個方向:商業化為導向的服務,也就是醫院或藥企給錢就幫忙導入用戶,不管這個醫院或者藥品是不是用戶所需求的,在PC時代比較普遍;另一種是,醫生為導向,有報道說中國人收入的80%花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這些人是真正高ARPU值的人,所以中國人所有的醫療服務都集中在這個階段,但大多數人沒有這麽嚴重的病,需要健康管理服務,這些低ARPU值的人需求沒有人滿足。這些人在移動互聯網中都是絕大多數人群,都是傳統醫療服務不關心的人群。

杏樹林創始人張遇升:讓行醫更輕松。醫生的工作本質是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核心是四個方面:收集數據,所有的臨床診斷、化驗;制定方案,根據臨床經驗制定方案;實施方案;最後,進行隨訪並獲得隨訪結果。每一個步驟有很多數據處理的過程。過程當中就會出現一些需求,中國的醫生比較累比較忙,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其中有一些什麽樣的需求呢?比如說如何快速地收集一大堆病人的資料,怎麽樣隨時隨地地看這些資料,怎麽樣方便地隨訪這些病人,遇到疑難雜癥怎樣方便地找到參考的信息。杏樹林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

掌上藥店業務負責人Daniel:掌上藥店O2O進展。移動互聯網對醫藥零售已經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們認為有六個方面:去流通環節化;在線流量入口為王,消費者現在購藥的習慣還在線下,我們希望轉化到線上;加速藥店洗牌,中國不需要現在這樣42萬家零售藥店;後臺費用效率最優化,品牌方與藥店在溝通時,希望藥店有償幫助推廣一些產品,之前分付費都無法做到量價掛鉤,現在我們希望把促銷活動能夠覆蓋的人群多樣化,提升轉化率;O2O CRM大數據崛起,線上的服務本身積累許多數據。

紫色醫療創始人盧傑:互聯網醫療,還有那些機會?健康行業,產業鏈的各環節,涉及的角色去分析。醫生、科研機構、藥企、保險公司、可穿戴設備廠商,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母嬰,健身、減肥、養生人群等。健康和醫療是有區別的。健康是以預防疾病為需求的,而醫療是治愈疾病、醫療服務為訴求的;涉及的主要是醫生和病人,是剛需。健康事業則可以設計減肥導師、健身教練的,是軟需;有些健康服務還是反人類的,如健身節食;但也有預防性服務需求也是比較大的,如打疫苗。醫療服務設計三步驟診斷、治療、隨診。隨診國內做的最不好。

寫在前面:從“四句真經”,到“重度垂直”,再到“2014年互聯網醫療高峰論壇智慧精華”,方正中小盤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深耕思考一直在前進,期待您的交流!

自我們7月29日發布60頁的《互聯網醫療系列研究報告之一:享行業盛宴,記“四句真經”》之後,我們發現整個資本市場對於互聯網醫療的研究熱度迅速提升,我們也很高興看到我們的研究框架成為了業內眾多同行後續研究互聯網醫療的基準框架。但是,越研究,一個問題越縈繞在心頭:互聯網醫療到底有沒有顛覆醫療?或者說,互聯網醫療到底顛覆了什麽?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研究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其中有兩個代表性的觀點:第一種,盲目談“顛覆”,但卻沒有說明“顛覆”了什麽,這種觀點往往受到了傳統醫學界的反感;第二種,避開“顛覆”,只談“改善”,我們認為,中庸之道在行業關鍵轉折點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態度,逃避思考行業真正的發展趨勢,就是逃避尋找投資機會的可能。

我們對此問題思考的結論是:互聯網醫療確實顛覆了醫療!更確切地說,互聯網醫療顛覆了醫療服務提供模式和接受模式,但是並非摧毀醫療行業本身的價值(而不像門戶網站,顛覆紙媒就意味著摧毀紙媒;圖書電商,顛覆書店就意味著摧毀書店)。

那麽,什麽叫做顛覆了模式呢?首先,從方法論上,互聯網醫療提供了傳統醫療所需要,卻無法獲取的更多的動態體征數據;深度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有望提供傳統醫療無法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深刻結論。其次,從用戶體驗方面,患者角度看,傳統醫療提供的是低效、低準確率、割裂的、重複的、麻煩的服務;醫生角度看,傳統醫療環境下工作量大、自身價值無從實現(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性和資源壟斷)、醫患溝通不暢造成眾多醫患矛盾和職業風險。而互聯網通過連接,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提高了效率,減少了資源的浪費,為用戶大大提升了體驗的滿意度,同時也增強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第三,從商業模式看,互聯網使得醫療服務領域的社群商業成為可能,使得基於生命體征的數據衍生商業模式成為可能(從而實現實體產品在生態鏈中能夠實現成本定價或0價格,從增值服務中賺錢),使得基於用戶思維的深度盈利成為可能。推動醫學進步、提升用戶體驗、改造商業模式,這些變化,在互聯網誕生之前不能想象,稱之為互聯網醫療對於醫療的顛覆,不為過。想清楚了這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又開始出現:究竟什麽才是互聯網醫療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我們通過大量調研和思考,發現重度垂直將是互聯網醫療對於醫療的最大的一次顛覆,重度垂直模式的實現,就是人們健康問題得到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實現,這是整個人類在醫療、健康管理方面的重大變革!

為了充分讓各位投資者了解“重度垂直”的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同時,也是為了讓更多上市公司和產業界朋友了解、探索、實踐、爭議、甚至是否定“重度垂直”的商業模式,我們又特寫了這篇《互聯網醫療行業系列深度報告之二:重度垂直,閉環為王》,以期待能為投資界、產業界提供一點思路、或是一些爭論。

與此同時,我們也深感,研究互聯網醫療行業,與產業界的深度交流不容忽視,而為了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最好的與產業界溝通和互動的機會,我們於9月16日組織了大型會議:2014年互聯網醫療行業高峰論壇,邀請到了九安醫療、中衛萊康、樂普醫療、理邦儀器、華平股份、北京健康雲、丁香園、春雨醫生、杏樹林、掌上藥店、紫色醫療、達晨創投的創始人及高管,以及資深HIT專家。這些產業界翹楚為我們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理解深度,以及投資方法和切入點帶來了極大的啟發,為了能讓更多投資者分享到這些觀點,我們特將現場精彩觀點提煉整理,凝聚成這篇《互聯網醫療行業深度報告之三:2014年互聯網醫療峰會精粹集錦》。

1、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從硬件到互聯

互聯網模式實際上核心就是一個變化:從客戶到用戶。九安之前是一家硬件公司,賣出去一個硬件給客戶,跟客戶的關系就基本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售後的關系。現在的變化是,喬布斯給大家指出了一條路:要有硬件、有App、有雲服務。這三者構成了新的產品形態。硬件是圍繞用戶完整的循環,讓用戶憑直覺去使用,輕松完成用戶健康數據的采集,上傳到雲端分享應用到用戶所需方面,健康數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累積。互聯網醫療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健康數據的獲得,實際上這些數據在醫院住院的時候都能獲得,但住院只有7%-8%的人,剩下的數據需要去醫院獲得。如何獲得簡單、方便的數據,這對健康醫療有很大影響。這樣的一種健康大數據正在形成。我們提了一些想法,數據需要個人化、指標化、連續性、不能人工輸入。

九安的核心思想是:硬件做入口,軟硬件結合。硬件是九安擅長的,相對來說有優勢,做互聯網的人做不了硬件,而做硬件的之中,九安起步又早,做了一些互聯網結合的部分。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的變化,最初大家想把互聯網的東西搬到移動互聯網都沒有成功,因為移動互聯網有本身的特點。這就給我們一些新的機會去探索,實際上九安是從端走向雲,從硬件做入口,建立健康大數據,形成足夠多的用戶,把 “重度垂直”給完成。當然可能是在血壓、血糖上。現在九安已經完成了用戶數據采集的閉環,以用戶為中心,搜集用戶的數據。現在有五類,接下來還會做第六類產品,甚至自己不做這些產品,讓ODM做這些產品。

營銷模式上講,九安有兩個方案,一個是B2C,像蘋果渠道,現在在賣九安的產品現在還在探索另一個渠道B2B2C,我們在想這個東西到底在為誰帶來價值,是否給患者帶來價值、是否給醫生的帶來價值,有價值人家才會使用。我們認為它幫助醫生獲取了以前難以獲取、獲取成本較高的數據,數據可以用來判斷治療效果、藥物效果、診斷的正確性。現在也有很多的醫療機構來找九安合作,目前確實包括醫院、醫生,科研方面有巨大變化。

下面簡單講一個例子,Careinnovation,是GE和Intel的合資公司,專門做老人的遠程醫療和康複,現在已經跟九安開始合作,通過九安的設備來采集我們老人用戶的設備,保險公司需要這些數據,因為奧巴馬醫療規定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費用大部分市政府支付的,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降低政府的費用。像美國的UCSF,相當於美國的協和醫院,與我們也有合作,要追蹤100萬個心臟病病人。AHA,美國心臟病協會,協會有一個目標,在2020年要降低20%的腦中風和20%的心血管發病率,傳統方式下很難解決,采集數據成本很高,很難實現,現在九安跟它合作,做很多的網站、雲端的App,跟九安的設備合作,采集這些數據,這些數據他們可以使用,但是用戶是九安的,當然還有更好的機會就是蘋果health,一邊要有醫院等醫療機構使用數據,一邊要取得數據,而取得數據依靠iHealth,因為現在只有九安有全面的數據,包括血壓、血糖等,許多商家只有單方面的數據,比如運動的數據,這種數據跟醫療沒有太大關系。

蘋果這次對九安是很大的推動,當然用戶還是我們的,只不過用戶數據和蘋果相通,蘋果和醫療機構相通。蘋果也會極大推動移動醫療向前進,目前蘋果只是做了一個新的數據平臺,沒有像喬布斯一樣定義出一款產品,說明Health是什麽。但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數據,要把閉環打通,體驗要好、各方面關系要協調好,是需要摸索、創新的,現在沒有人做成的,大家只是在開始做而已。

那九安在中國怎麽做?我們一直在看,我們可能覺得中國市場還不夠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看著看著時間就到了,九安在中國也開始變化。九安不做渠道了,在中國的做法和在其他地方很不一樣,直接做互聯網的營銷、以互聯網的方式,在中國九安跟微信接,現在有兩款產品跟微信接了:血壓、運動計步儀。希望通過與微信的連接打通社交關系,整個閉環能在一些地方找到突破點,更快地形成用戶,我們希望在微信中去嘗試這些東西,京東上可以買到這款產品。比如血壓,我們希望通過情感的需求打動用戶,父母測完血壓我們就可以馬上看到血壓的情況了,並提個醒,創造新的信息交流,創造父母與子女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與小米合作,這個產品正在公測,我們計劃在重陽節在小米網站開賣。在美國我們用iphone測血壓,在中國我們用小米測血壓,學習小米的思路、營銷模式。希望將我們硬件的用戶量打到一個高的水平,這樣我們可以自己做閉環,我們也可以讓別人來做。最大的可能是用戶量大了之後形成平臺,硬件、軟件、服務都可以不做,平臺把每個環節都實現了,給人們提高了效率,總會能分一部分錢。九安現在要先把硬件做好,足夠量的用戶形成了,某一些單項的服務做到了,才會有其他家個性化的服務形成。現在給我們的機會,從電腦到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我們看待中國企業在這三輪中的變化。電腦時代,中國不管軟件硬件都沒有公司,去年才成為硬件行業的世界老大,而世界都變了,雲時代到來的。互聯網時代我們會說你有雅虎我有新浪、你有eBay我有淘寶,中國的公司把中國占領,沒有走向世界。但移動互聯網這一輪中國肯定會誕生世界級的公司,比如QQ是中國人的QQ,微信就是世界人的微信,小米是世界人的小米。我們也希望我們能成為移動健康領域的蘋果。
2、中衛萊康CEO馬晨曦:移動醫療是大變革

移動醫療是一種變革,而不僅僅是多了一些工具,移動醫療的核心價值在於運營移動醫療平臺的大數據將徹底改變醫療服務與醫療科研的方式和方法,移動醫療的發展取決於移動平臺的開發能力和獲取用戶的能力。移動醫療關註的不僅僅是醫療體系的數據,更多是院外的數據。通過對國內外數家領先的移動醫療公司進行分析,主要分兩類:第一類:從醫療穿戴設備研發入手發展客戶繼而形成用戶平臺。第二類:集成醫生資源、知識資源、社群溝通資源等,集聚用戶形成運營平臺。

移動醫療的產值將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源於移動醫療對傳統醫療產業價值的轉移。另一方面則源自於諸如醫療健康穿戴設備、新型互聯網診療方式等新產品、新模式的價值體現。我國人口眾多,病患群體基數龐大,然而在眾多病患中,並非所有的疾病都適合移動醫療,我們認為適合移動醫療主要包含幾大特點:病患基數龐大;市場規模大,可以產生規模效應;疾病本身是可致命的,並且在病患中的致命性較高;病患有很強的防範和防治意識,並且願意付費;雖是慢性病,但易突發,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甚至在極短的時間內致命。疾病除致命性和易突發外,還有一個特點,即疾病可控,可通過日常監控可達到實時指標監測。在突然發病時能夠及時提示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快速醫治。將大大地減少疾病的死亡率,這對於患者有著很高的重要性。

移動醫療的需求來自多方:患者、醫生、醫院、醫療主管部門、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醫療相關企業。患者的痛點主要有:一,導診(難以尋找到合適的醫院和醫生)。醫療資源緊缺、分布極不均衡、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造成三甲醫院有大量普通病癥患者,人滿為患確未能發揮最大功效;不少重癥患者由於不知道專業醫院或醫生所在,而得不到應有的治療。二,掛號、診斷(排隊時間長、醫院之間或科室之間信息不流通)。患者對三甲醫院掛號、就診過程中排隊時間長的抱怨由來已久,花費半天、一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進行各種化驗、拍片等檢查;真正和醫生面對面溝通的時間不過2、3分鐘。三,院外康複(需定期複查、無法及時咨詢、不能隨時獲知康複進展)。國內醫院的患者隨訪、複查都是定時、定點,致使患者反複重複掛號就診的過程,十分繁瑣;目前各醫院沒有回訪管理制度,患者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在長期服藥過程中得不到及時的監測和沒有可以隨時咨詢渠道。

醫生的痛點包括:一,工作強度與收入不符,需要增加合法收入。醫生的前期投入、工作強度和承擔的風險都處於峰值,但是醫生的合法收入得不到公允的市場定價。隨著新醫改和醫生多點執業等政策的出臺和推進,未來醫生的收入更加市場化。二,提高診斷準確性,快速獲得臨床經驗。獲得患者連續跟蹤數據,包括既往病史、癥狀、日常監測數據等,準確判斷病情,降低診斷風險。獲得匹配的患者,發揮專長,避免每天大量重複性工作。隨時查詢藥品、臨床試驗、學術論文等信息,幫助醫生進行輔助性決策。三,高效跟蹤患者康複情況。

在院外康複環節,沒有合適的途徑與相應的時間對患者進行隨訪和管理。對慢性病和術後患者,難以保證治療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醫療主管部門痛點包括:一,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由於醫生特別是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長期超負荷工作,缺乏醫患間的溝通,醫患之間的信任度下降。二,慢性病預防、控制難度大。缺乏合適的途徑與相應的方法對患者進行隨訪和管理,尤其對慢性病和術後患者,難以保證治療的連續性和一致性。三,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難以保障。由於基層醫生的職業素質、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公共衛生人員的缺少及設備的缺乏,導致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實施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難以發揮實際效果。


醫院痛點包括:一,院內數據互通及數據大集中。我國醫院受早期的HIS系統的限制,導致各科室之間形成信息孤島,難以全院貫通。二,患者分流。三甲醫院有大量普通病癥患者,人滿為患確未能發揮最大功效。三,醫療資源共享。由於醫療資源分布極度不均衡,受技術、設備水平的限制,中小醫院難以獲得高ARPU值的患者,難以承接需要院外康複治療的患者。

醫療保險痛點包括:一,支付費用高。缺乏合適的途徑與相應的時間對患者進行隨訪和管理,尤其對慢性病和術後患者,難以保證治療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導致反複住院。二,管理難度大。

商業保險公司痛點包括:一,保費傭金比例高。二,無法監測用戶的身體狀況,無法降低賠付成本。

醫療相關企業痛點包括(以藥企為例):一,特定藥物無法進行精確廣告投放和銷售。隨著患者的自我用藥意識的不斷增強,如何能夠精確定位藥品適用科室和醫生成為未來發展的難點;如何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推送匹配藥品廣告是關鍵點。二,大病用藥療效無法獲得有效跟蹤。長期的用藥療效跟蹤能夠為藥企提供寶貴的科研數據,不斷改善藥品療效,提供利潤空間。

移動醫療未來的方向:第一,用戶沈澱是移動醫療的核心。雖然醫療資源是最為稀缺的資源,但卻是最難以進入的環節。在目前體制和政策下,移動醫療的發展重心不應僅僅放在醫療資源的拓展上,更應該放在用戶的積累和沈澱上。用戶沈澱是發展王道,其核心是抓住用戶痛點、理解用戶需求。

第二,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發展。由於體制和政策的限制,導致醫院在醫療領域中占據壟斷地位,醫生自由職業爭議不斷,企業的基本保險制度覆蓋率低等,國外的很多贏利模式無法開展。在目前現有政策下,移動醫療的收費對象可分為五類:患者/高危人群,商業保險公司,藥企,醫生、醫院。但後兩類實現的可能性較低。醫療是剛性需求,但醫療資源的短缺和分布的嚴重失衡卻是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並將在醫療和醫生教育體制改革成功之前長期存在。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不斷增高、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慢性病群體數目的進一步擴張,以及目前我國整個醫療行業存在的多元化痛點和新醫改方向的確定,亟需引入移動互聯網進行改造,移動互聯網+醫療服務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下一座金礦。

3、北京健康雲執委會副主任徐歡生:閉環和用戶思維是重中之重

現在做醫療健康產業形不成閉環,商業價值是很低的。北京市的領導一開始在考察產業發展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問題,硬件的企業要把硬件、健康管理、醫生服務全部串起來,做服務的公司在早期迫不得已要自己做硬件,還要自己搭建雲,對於現在正在崛起的一些企業難度比較大,對於社會資源也是極大的浪費,北京市的領導從產業規劃的角度就規劃了北京健康雲。

北京健康雲是連接智能硬件、雲、健康服務這樣的系統,老百姓感覺到的是什麽?比如說減肥,過去是單純賣減肥藥,但我們會把體脂儀、運動手環、後臺的專家指導服務連貫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閉環。所以我們是三層架構,最底層是心電、血氧、血壓,手環等職能硬件設備;中間一層是雲平臺,把所有的數據統一在一個平臺內,把不同的設備、不同品牌的設備,全部在一個平臺內,用戶不管使用什麽硬件,數據都是可以打通的,各方面數據如血壓、體重等數據也是可以打通的,應用場景如高血壓病人,醫生可以知道是由於體重太大引發的高血壓還是年齡太大自然引起的血壓升高,我們的數據會開放出來,開發出更多的服務。有一個真實的例子,百度一個同事的大姨子,有一天血壓計量血壓180,後臺看到數據值班醫生告訴她立刻去醫院,去醫院住院住了2個禮拜,花了3萬塊,出院的時候半邊臉癱著,醫生告訴她晚來兩三個小時可能就沒命了,因為當時的情況是中風,180是三級高血壓,無論何種情況下都需要及時就醫,如果沒有後臺的指導,大部分人不知道180的血壓意味著什麽。把整個服務的鏈條串起來,才能實現服務的價值。

接下來我會重點講一講這樣的趨勢對於上市公司的估值會有什麽影響。很多人不一定用過智能血壓計,我用更常見的東西舉例:空調。格力現在的市值是1000億,利潤是100億,10倍的PE。小米現在估值300億美金,去年的利潤才30多個億,為什麽小米的估值這麽高?

過去的時候產品賣給用戶就沒有關系了,小米不一樣,手機賣給用戶時與用戶的溝通才剛剛開始,這是典型的互聯網概念。公司與用戶有溝通的渠道,就可以理解為公司的互聯網化是成功的,如果僅僅是賣產品,那麽估值始終是按照PE的估值。

最近有一個公司叫PICOOC,做體脂儀,估值1個億美金,騰訊和京東聯合投資,現在利潤為負,才賣了5萬臺,為什麽估值這麽高?因為投資人對它每個用戶的估值是2000美金,設備雖然只要400人民幣。

北京健康運在百度大會上發布了與361度合作的一款鞋。這雙鞋兩個典型的功能:第一幫助小孩子長身高,這是國家體育總局的一項研究成果,小孩的身高跟運動量沒關系但跟每天蹦的次數有關系;第二是小孩子的防丟,能夠精準地定位到小孩子。這就是把簡單的一雙鞋變成了用戶的概念。我們看361度的股票,當與百度合作的小道消息泄露的時候,361度的股價就漲了10個億港幣。資本市場對於健康和智能的概念十分看重,從一個賣鞋的公司轉換為非常時髦、與用戶有溝通的公司。

那麽A股市場有沒有好的機會?我們在幫助很多百度重要的客戶,北京健康運也將這些客戶納入進來,比如說藥業公司,有幾家上市公司開始接觸我們。這家公司過去賣藥是比較苦的,賣OTC藥,估值是很低的,北京健康雲幫助他們開始賣服務,比如說賣減肥藥,現在就賣整體的減肥服務,按照服務包來賣,服務包有三個模塊:智能設備、後臺專家服務、減肥藥。從藥變成了用戶+服務,通過智能設備維持與用戶的溝通。

再一個就是體檢機構,現在的體檢就是檢完之後醫生開一個報告,平時與醫生沒有交流,真正有價值的是把用戶的365天都管起來,我們現在幫助體檢機構根據病種分配不同的智能設備,把體檢醫生下午的閑置利用起來,客單價快速提升,通過把一年的健康服務都管起來,可能會賣到1000以上。

還有比如保險公司,過去一直是拉客戶進來收錢,但隨著老齡化的來臨,要開始往外付錢,我們設計條款的時候規定客戶不能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等,但是到了年齡大的時候,客戶很可能會有這些病,保險公司要花很多錢賠償費用。而現在的改變是,不是簡單地賣保險,有了病來找保險公司報銷,這樣成本是很高的,其實是希望病不嚴重時幫助控制病情,降低保費。保險公司跟我們聯系一般是續費或者快要過保的時候,是一種不愉快的經歷。我們需要制造一種愉快的經歷,我們會經常有專家對客戶的關懷,督促客戶註意健康管理。

我們結合政府的力量、百度這樣的大平臺以及九安、中衛萊康這些服務的公司,做一個大的平臺,服務於整個社會。

4、達晨創投北京總經理何士祥:看好互聯網醫療

VC對互聯網醫療的態度

(一)VC對互聯網是很看好的。從春雨醫生、丁香園獲得大筆資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行業當下正熱門,資金供需雙方火熱。需求方(創業方):大量的創業者出現,有從互聯網公司上市後出來自創業,也有從傳統行業(大型壟斷、難以有更多的上升空間國企、大型外企)中出來創業。互聯網運營與傳統產業經驗結合。投資方:首先,BAT本身股東、老板及高管,還有普通投資者都通過上市帶來大量財富資金,可以引發更大的投資浪潮,具有超額的基金供給。互聯網大佬、阿里巴巴馬雲、馬化騰和360周鴻祎,有大量的資金沈澱可以供應給創業團隊。其次,VC方也很看好。我們達成剛過了4個項目都是TMT方向,兩個互聯網硬件創業,一個機器人項目,一個電商項目。今年20個投資項目中的15個是TMT創業。整個供需兩端相瞭望。資金方面以外,服務,如雲服務、硬件方面都給創業提供了便利。

(二)另一個實戰的點,互聯網教育和醫療比較難做。

整個互聯網產業供需皆漲,供需兩端相望增長,融資規模大。但醫療產業是非常長的,很難被互聯網攻破的,因而需要打一場持久戰。容易顛覆的媒體是媒體,接著是零售,服務,金融,教育與醫療是最難的。教育是對人的專業知識的傳授。醫療產業是人命關天的事情。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營利模式展現,看見曙光,但路很長;競爭會更激烈,更多的大型融資會陸續出現,還有一陣融資浪潮。

(三)項目融資方面。VC投資方對各輪融資的看法。在創業初期(A、B、C輪)不要引入BAT巨頭的資金,首先這些巨頭進入之後會建立團隊進行研發,很容易超過你;其次,如果做不過,就收購你,收購之後的融資中會有很多苛刻的競業限制條款,限制後期融資。早期盡量引入財務投資者的資金,這樣的投資方沒有能力去做你的事情,因而對於產品基本沒有自己的意願;會持續跟進資金。當你比較有實力,或者遇到強競爭對手可以引進BAT資金,會獲得很多的支持。最好不要站隊,入股比例不要過高,依然可以獲得很多資源;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是阿里巴巴投的美團、騰訊入股的大眾點評。先引入財務公司資金,然後再引入戰略合作人——醫療行業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投資資金主要為自己的布局負責;而財務公司則主要根據前瞻性和盈利性。上市公司對新的盈利模式不具有試險性,很難顛覆自己的模式,業績,股市要求,習慣思維被鎖定。

5、HIT專家趙新遠:從關鍵詞看美國互聯網發展

(一)互聯網與醫療結合成為ehealth。互聯網已經滲透(如果不說顛覆)到醫療行業,支持醫療行業的activity,幫助解決醫療行業的現存問題。

(二)美國面臨醫療的三大問題:醫療費用高企不下,醫療質量差,醫療的差異化和不公平——不同人群種族之間,患病率、治療效果、死亡率存在很大差異。

(三)互聯網給改善這些提供了可能:
超高效醫療、超高效健康;
個性化醫療,個性化健康方興未艾
互聯在4P醫學中大有發展空間。4P:個性醫療personality、參與醫療paticipate、預防醫療prevent、預測醫療predict)
互聯網產物:
醫療P2P;Epatient。中國的患者:最好的患者;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而美國51%的慢病患者會自己在網上找健康信息尋找醫生。

(四)一家調查公司調查成果給的啟示

47%的人自己或身邊的人表示從互聯網獲得對健康的幫助。女士(64%)對醫療更敏感,而男士(57%)則有更大惰性和不敏感性——雌性荷爾蒙經濟。美國人群對互聯網依賴的影響因素:年齡(青壯年用互聯網醫療多)、種族(白人使用互聯網醫療最多)、學歷(大學學歷使用最多),年收入中等的人對互聯網醫療更依賴。

(五)病患門戶Patient Portal:共享健康醫療數據

醫療碎片化,專科分化太細。信息不共享,不同醫院病歷不共享。美國政府拿出很多資金建立電子病歷解決不了以上問題。現在,以病患門戶Patient Portal的形式,希望可以解決數據的交換和互操作。在上面看見患者基本信息,病歷、檢查、過敏、用藥史等的清單。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費用。

(六)Peer-to-Peer health,同儕醫療。

同類共享的平臺。互聯網為醫療提供了平臺和便利。病人之間,分享心得體驗,效果很好。美國成年人用66%的往時間是搜索健康信息。醫生之間,不同科室之間醫生切磋,降低誤診了(美國現在40%以上誤診率)。因為科室細分化,醫生的知識深度可以廣度不行。Sermo,醫生之間的facebook,27萬醫生用戶,醫生可以從上面獲取知識。

(七)Telemedicine & Telehealth  遠程醫療,遠程健康,遠程患教。可以解決農村醫生匱乏的情況。一方面,GP全科醫生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另一方面,醫生也不願意去往農村。Telehealth比Telemedicine多了醫生和患者的教育。關註公共健康和醫療的行政管理。美國的遠程醫療可以追溯到1927年,之前一直沒有大的發展,這三兩年發展卻很快。美國的醫療支出在1990年7400萬美元,2000年大約1.5萬億美元, 2010年2.6萬億,20年時間,大約增長了2.6倍,占GDP的17.9%。現在美國的醫療費用支出已經當達到GDP的18.5%。中國5.57%,按增速12.6%,十年後可以達到,18.5%。對於美國財政這樣的支出難承其重,中國也是。美國為解決三大問題大刀闊斧,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不公平;費用控制倒逼遠程醫療開始被關註。解決醫生執照跨州問題和遠程醫療保險報銷問題。

(八)Healthcare Privacy & security醫療數據隱私和信息安全

HIPAA。醫療私密法律。創業者和投資人都需關註。

6、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先顛著”

《顛覆醫療》:一本為互聯網醫療入門者打開大門的好書。
中國醫療問題。(1)醫患糾紛,(2)虛假醫療廣告。從漸凍人、冰桶挑戰網址進去可以看到不少虛假廣告,有的能致人生命。且政府在這方面措施軟弱,(3)三長一短:排隊長、取藥長,等號長,問診斷(4)醫生合法收入微薄,導致轉業。
mHealth:去年開始,很多投資者都蜂擁而入投了很多mhealth的企業。美國FDA局長發言: FDA管兩件事:一,凡是可能給患者帶來風險的,二,轉到移動端的東西和原先的一模一樣functionality一致。三件事不管:一,醫患交流。如醫患預約。二,醫學的計算,如BMI。三,提醒。如,吃藥時間不管。

美國、中國都這樣:互聯網醫療企業不停挑戰政府管制的底線。企業做,看政府什麽時候喊停。在美國開會,上午大家討論技術,都非常熱鬧。比如,什麽口腔植入speaker,耳洞植入聽筒;就不用打手機了,腦洞大開。一到下午FDA一來,發揮cooler角色作用,會場立馬冷靜了。在美國可以看到半年後的中國情況,醫療app的熱潮減退。醫療硬件起來,比如可穿戴設備。

中國情況:(1)軟不下,缺乏忠誠的合作者。(2)硬不起,做軟件的去做軟件,做不動。(3)不付費,app的使用基本不付費,慢病管理軟件收費不易,提供不了有效建議,且中國政府不可能為這種醫療服務付費(美國政府可能,只要你能證明有效)。(4)移不動。先講醫療中移得動的:網上掛號、醫生端的functionality的遷移,用移動端看病歷,connection正常的遠程反饋,藥店,有效的醫療信息、教育。

但互聯網醫療要做需要兩個前提要保證: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No-harm,你可以有技術、經驗上的缺陷,但你不能傷害他。所謂醫患互動難以移動,是因為患者情況不確定。普通感冒可能不只是感冒,而是白血病之類的。醫療是所有人需要但誰到不想要。僅靠單純的問診可以解決。癥狀-體征-輔助檢查三位一體,癥狀可通過問診得出,體征可以通過觀察得出,比如感冒聽一聽咳嗽,腳痛走兩步等,輔助檢查則有驗血、拍片等。雖然也可能出現誤診,但這些檢查也算盡力了。對於在線醫療,無論是基於pc的還是基於移動設備的,都有較為嚴格的政府規定,如衛生部66號文對遠程醫療就有相應嚴格的要求。網上的醫患互動甚至不能被稱為問診,最多是咨詢。

Bigdata:人體基因數據是醫療大數據的首項。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基因及用藥反饋進行用藥,篩查減少殘障嬰兒的出生率。但通過基因診斷,目前還是困難的。因為目前基因、突變、片段缺失和病癥的對應性還不知道,無法根據基因情況進行病因診斷。其次也因為診斷需要大規模數據做支持,如果數據庫不夠大,很可能各家公司基於自己不同的數據庫給出的結果是不同的。很多大數據不算臨床有用數據。如運動量數據,Google的流感預測(假陽性數據太多)。疾病預防中心的數據雖有延遲,但基本準確。電子檔案,結構化的高質量數據,但一般拿不到這些數據。NHS就給我們看了英國的電子檔案。英國公開數據基於三個原則:Openness、integrete、honest,因而開放數據給工業界、保險公司、藥企、研究機構使用。基於這一點,很可能mhealth的bigdata這一領域未來領軍的會是英國的NHS,美國很可能做不到這一點很註重privacy。美國左的厲害,而英國更加flexible;法國,信息較少,可能浪漫性比較大,限制少適於創業。Bigdata中我們需要的是的meaningful data,有意義的數據。李天天認為meaningful data是可以用較低成本持續獲取,並能夠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高質量結構化數據。可以幫助臨床決策,提高效率、產出和醫療質量和病人安全。有意義的比如測血糖的儀器等。

7、春雨醫生聯合創始人畢磊:醫療盈余

春雨成立到現在3年,產品在11年底上線,春雨做到現在我們也不認為已經摸索出了行業的發展方向。為什麽做春雨這家企業?我們在做春雨之前看了中國醫療的整個大環境,互聯網醫療化大概有兩個方向:商業化為導向的服務,也就是醫院或藥企給錢就幫忙導入用戶,不管這個醫院或者藥品是不是用戶所需求的,在PC時代比較普遍;另一種是,醫生為導向,有報道說中國人收入的80%花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這些人是真正高ARPU值的人,所以中國人所有的醫療服務都集中在這個階段,但大多數人沒有這麽嚴重的病,需要健康管理服務,這些低ARPU值的人需求沒有人滿足。這些人在移動互聯網中都是絕大多數人群,都是傳統醫療服務不關心的人群。

有人問我們為什麽醫生會有時間去院外服務?所以我們就在做醫療的盈余,在討論中國的醫療資源有沒有為這些服務的?
春雨醫生是國內第一家M-health公司,我們認為health是健康的概念,我們要運用移動互聯網的手段改變中國人的健康,而不是去治病。中國的醫院大多是三甲、二甲綜合醫院,生病進醫院,治好了出醫院,大家覺得醫院就應該把病人治愈。但我們看國外的醫療體系,生病了找全科醫生,然後轉到專科醫生,然後轉到CT檢查診所,然後轉回相應的診所。國外是一個個診所串聯成的醫療體系。未來中國也應該是這樣,我們要做未來中國醫療中一個初期的服務,通過我的健康平臺,需求可能轉化為進階的需求,然後把需求分發給別的企業,由別的機構完成其他環節,我們不認為目前移動醫療能達到治病的程度。

我們現在有3000萬用戶,5萬的醫生。這5萬名醫生全部經過實名審核,目前日活80萬,每天提問量5萬。

春雨的服務是患者通過圖文、語音方式提問,醫生以同樣方式交互。以快速回答的形式幫助患者問診,現在我們醫生首次響應時間是3分鐘。我們的醫生都來自二甲、三甲醫院。

我們的服務模式是,用戶提問後機器進行科室的分診,特定科室的醫生進行搶答,問題只有用戶才可以取消。在回答之後用戶如果覺得醫生不錯,我們提供進一步交流的方式,這樣用戶再次提問時可選擇定向推送給這位醫生。

移動互聯網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首先是如何調動醫生的時間,我們做的是眾包的分發需求,用戶提問之後我們不算是分發給一個醫生,而是推送給一個科室,我們春雨沒有一個自己的醫生,而從來沒有一個醫生在我們的平臺上對問題進行解答的。比如我們一個科室里有5000個醫生,那麽這個問題推送出去5000個醫生都可以收到問題。

另外我們采取多維的快速匹配,是我們這麽多年來一直在打造的一套體系。我們之所以承諾7*24小時都在半小時內響應問題,考慮到問題可能在淩晨2點,問題可能很複雜,有的問題醫生不願意回答,我們就需要根據相應的需求快速匹配到相應的醫生,如果第一時間匹配不到的話就需要進行人工的幹預,這樣才能保證半小時內對用戶問題進行解答。

然後是認知盈余的調用。醫生很忙,問診時間也就幾分鐘,但醫生只是在出診時很忙,並不是每天都出診,一整天都出診,醫生的盈余時間在傳統PC時代獲取成本是很大的,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把醫生的盈余時間集中在一起,形成醫生的支持體量,用這些體量解答用戶的需求。

最後是實時的醫患交互。很多用戶沒有去醫院看過病,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癥狀,我們需要有一個醫生和用戶實時交流的渠道,才能讓醫生不斷追問用戶,清楚了解癥狀。

通過四種方式我們提供了春雨的服務體系。完全不是基於PC端,移動端和PC端是兩個概念。

然後就是醫生積極性的調用問題,醫生為什麽願意來春雨的平臺掙著些錢。舉個例子,如果你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值夜班,接待一個病人,一個病人帶來的收入是1塊錢,一個病人聊10來分鐘,收入是很低的。春雨可以為醫生提供陽光透明的收入,在國外平均見到醫生是在需求提出後27天,那麽快速響應本身就是價值的體現,通過有價值的服務獲得陽光的收入將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另外就是醫療能力的利用,中國的醫生比如說主治醫生,獲得的機會很少,主治拿著微薄的收入做著一些基礎性工作,他們在網上能夠快速地解決人們這些輕問診的需求,醫療知識得到更好的使用。

第三是個人品牌的塑造。比如我們在廣州的一位醫生,他的一次定向提問收費達到100塊錢,每天限制自己只接10個定向提問。這位醫生態度非常好,十分認真,大家在現實中很那得到這樣的服務。我們希望更多的醫生能夠在我們的平臺獲得用戶的認可。

最後是醫患關系的改善,醫療糾紛。中國首診的誤診率據說是30%,但其實會是更高的數字,醫療並不是看一次病就知道怎麽治,需要多方會診。真正的醫療糾紛可能發生在“療”這個階段,在“療”之前對自己的癥狀完全無感知,去醫院之前不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錢,對醫生的建議沒有話語權,所以當自己在“療”的過程中沒有治好,就會對之前整個過程產生一種憤怒。解決醫療糾紛就是要在“療”之間要有更多的醫患溝通,與醫生進行交互,商討什麽治療方式最適合用戶。

醫患關系如何構建,中國現在醫患關系僅限於醫生給治病,然後除非是慢性病需要複診否則醫患就沒什麽聯系了。春雨想要創造“我的醫生”這樣的概念,浙江正在實施新的醫療改革,就是家庭醫生,每個月10塊錢,政府負擔一部分,對接家庭醫生之後可以優先轉診,保證家庭醫生提供一定量的服務,醫保報銷比例下浮300塊錢。我們希望大家通過春雨能夠獲得家庭醫生的服務。我們雖然提供專科醫生的服務,但用戶可以獲得類似全科問診的服務。我們推出年包的服務,一年內隨時可以向醫生提問。

在此基礎上我們想做“我的病人管理”。讓醫生時時刻刻關註你,通過身體的數據、通過醫患溝通,讓醫生指導用戶的健康管理。

用戶需要怎樣的醫療服務:我們以用戶為導向,從流量變現轉化為用戶運營,當一個人下載了我的APP,我只需要對他進行服務,什麽時候服務滿意了就實現了轉化。然後是創建用戶為導向的產品使用場景,用戶的需求很多時候是不確定的,用戶提出需求,醫生回複一些建議,用戶使用建議之後給醫生反饋,在我們春雨我們會創造一些使用場景,比如說BMI、高血壓、心血管等場景,用戶根據場景去咨詢使用相應的產品。第三讓商品售賣成為商業服務的一個環節而不是終點,真正的服務體系才是用戶想要的,而不是僅僅去賣一個藥,用戶可能還需要營養品、咨詢建議等等服務,用戶想要的是結果,我們要根據結果構建一整套服務。

我們春雨現在沒有商業模式,我們現在以燒錢為主。我們需要獲取大量的用戶、獲取大量的醫生,成本很高,獲取用戶沈澱之後再進行商業模式的考慮。我們的想法是:第一是基於數據分析的定向推送,春雨上用戶會告訴我們需求是什麽,痛點是什麽,我們可以為廣告主提供非常有價值的推送服務;第二是保險,保險的一個重要業務是團險,個人售賣可能出現道德風險的問題,春雨聚集的不是病人,而是有健康需求的人,所以我們可以指定對應的PHR,給每個人制定一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與保險公司關聯,幫助保險公司制定保費;第三是企業,通過健康管理的方式管理客戶通過服務讓客戶產生粘性,理解客戶的進階需求;第四是藥品,現在處方藥的開放售賣正在推進,藥品的線上售賣關鍵是讓用戶有需求,春雨最大的價值就是用戶有許多需求,把線上的流量推送到線下。最後是硬件,如果能夠提供實時的數據采集,醫生就知道用戶處於什麽樣的狀態,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差的方向發展,如果是差的方向發展就可以及時進行幹預,這種模式就比單純的數據采集要好得多。

8、杏樹林創始人張遇升:讓行醫更輕松

醫生的工作本質是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核心是四個方面:收集數據,所有的臨床診斷、化驗;制定方案,根據臨床經驗制定方案;實施方案;最後,進行隨訪並獲得隨訪結果。每一個步驟有很多數據處理的過程。過程當中就會出現一些需求,中國的醫生比較累比較忙,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其中有一些什麽樣的需求呢?比如說如何快速地收集一大堆病人的資料,怎麽樣隨時隨地地看這些資料,怎麽樣方便地隨訪這些病人,遇到疑難雜癥怎樣方便地找到參考的信息。杏樹林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的產品叫病歷夾,最初出來的時候是想幫助醫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數據。病歷夾最主要的特點是圖片提取成文字,我們開發了雲端的引擎,我們在24小時內的識別率基本達到100%,所有的病理的檢查、病案的記錄,手寫的還不行,打印的都可以在24小時內自動識別。同時有一個醫學訓練的語音引擎可以進行語音輸入。

收集完病歷數據之後幹什麽?我們可以幫助醫生統計分析這些數據,幫助在醫生之間討論這些病歷,也可以去隨訪這些病人,這些都是自動完成,比如說隨訪,可以通過微信、短信去預約隨訪。同時,雲端也是同步的,手機上拍完之後再電腦上也可以操作了。我們的網站上有很多醫生應用的例子制作成視頻,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還有一方面比較重要的是用戶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我們是很慎重的,中國目前沒有專業的標準,所以我們按照美國的HIPAA做了認證。

我們為什麽想到要做病歷夾。其實是來自協和的一個故事,協和之前有一位老教授張孝騫,是一位內科學的大師,行醫60年。他一直有一個習慣,每看一個病人都會用一個小本記錄下來,所有的問題都會記錄下來,後來去世之後發現有一個書架的小本記錄了張教授的思考以及對病人的一些想法,但他去世之後沒有人能用得著了。我們發現很多病人有記錄病人情況的一些需求,有人拿excel表或者拿相機去拍,但是很難整理,所以我們就想做一個東西幫他們去整理,最後利用這些數據,將來匯集起來還能幫助更多的醫生。

這個東西未來會是一個什麽樣子呢?第一,協和三寶是不是能服務全中國的醫生,協和有三寶:病案科、圖書館、老教授,協和的醫療質量很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資源就是病案室,從建院開始的病案都做了很好的歸類整理和索引,遇到疑難病歷可以查找到類似的病歷幫助診斷,但這個東西只給協和的醫生用,我們在想如果創造一個巨大的雲端的病歷庫供全國的醫生使用,是不是有這個可能性。第二,有沒有個人病案管理的軟件,更好地管理病案,更好地服務患者;第三,對於患者來說,能否得到個性化的、標準的疾病管理?

我們除了病歷夾還有兩個產品,一個是醫口袋,一個是醫學文獻,都是幫助醫生獲取專業信息的工具。我們的目標是讓行醫更輕松,幫助醫生更好地工作,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病人。

9、掌上藥店業務負責人Daniel:掌上藥店O2O進展

移動互聯網對醫藥零售已經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們認為有六個方面:去流通環節化;在線流量入口為王,消費者現在購藥的習慣還在線下,我們希望轉化到線上;加速藥店洗牌,中國不需要現在這樣42萬家零售藥店;後臺費用效率最優化,品牌方與藥店在溝通時,希望藥店有償幫助推廣一些產品,之前分付費都無法做到量價掛鉤,現在我們希望把促銷活動能夠覆蓋的人群多樣化,提升轉化率;O2O CRM大數據崛起,線上的服務本身積累許多數據。
醫藥B2C和O2O到底有什麽區別?它們一定是以後醫藥當中的兩個流派,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


                                          
未來5-7年之內,O2O將會成為主要的模式,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的方式幫助每一家門店在網上開一家商戶。

目前國內有四大流派在做O2O。第一,網上藥店發展O2O,比如說金象藥房;第二,商業發展公司,比如九州通;第三,純移動互聯網介入,比如掌上藥店;第四是BATJ,他們本身就有零售基因。

我們也會去解讀美國公司的發展歷程。比如一家叫Walgreens,在引進移動端,實現O2O之後,和客戶接觸的時間增長了6倍。美國CVS的統計顯示,移動端瀏覽過店鋪之後,32%以上會轉化為訂單。

對於掌上藥店來說,我們現在還沒有實體,目前還是在靠online和mobile兩部分。掌上藥店下載量超過3500萬,占據藥品類App下載量的70%以上,我們現在還沒有做交易,我們第一是導購媒體,現在藥店分布密集,競爭激烈,我們通過線上的店鋪為藥店進行導客。接下來三年當中,我們要做O2O藥品交易,我們會選擇試點城市、試點診所,可能會涉及支付、實體藥店的合作、送貨等等,我們基於搜集的數據為藥店提供增值服務。

目前掌上藥店Online和mobile是自己在做,線下在與其他商家合作,包括華氏、益豐、海王星辰等等,我們現在有大約3萬家試營藥店。兩年內我們希望突破10萬家。我們會在合作的藥店貼掌上藥店的海報,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服務。我們為實體藥店實現3個價值,媒體價值,會員價值,經營價值。媒體價值和會員價值的體現主要通過店鋪的裝修、商品上架SKU、貼海報以及藥店排名來實現,每天每店收取5塊錢。經營價值實現的方式是:藥店如果要進行促銷優惠,形式是優惠券或者會員卡,這種形式是很死的,消費者在買藥的時候根本想不起自己有優惠券、會員卡,掌上藥店專門開設一個藥方的營銷專區,所有藥店的促銷優惠信息展現出來,在上海華氏給我們的反饋是每天會有2、3個人拿著手機優惠券過來消費。專區的費用現在是每店每月2萬塊。

我們是連接B端和C端的平臺,我們也在為藥企提供服務,主要是:新媒體,品牌方希望通過掌上藥店接觸到目標客戶;電子券,藥店和品牌方都願意接觸,我們幫助做到店購買和品牌管理;CRM,我們基於數據告訴藥店如何進行客戶忠誠度的管理。

10、紫色醫療創始人盧傑移動醫療還有哪些機會?

健康行業,產業鏈的各環節,涉及的角色去分析。醫生、科研機構、藥企、保險公司、可穿戴設備廠商,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母嬰,健身、減肥、養生人群等。

健康和醫療是有區別的。健康是以預防疾病為需求的,而醫療是治愈疾病、醫療服務為訴求的;涉及的主要是醫生和病人,是剛需。健康事業則可以設計減肥導師、健身教練的,是軟需;有些健康服務還是反人類的,如健身節食;但也有預防性服務需求也是比較大的,如打疫苗。醫療服務設計三步驟診斷、治療、隨診。隨診國內做的最不好。

以美國為例。看看成熟案例:健康可穿戴設備,醫療檢測可穿戴,Health tap: 健康咨詢入口;Zocdoc: 導診入口,醫療上的大眾點評;Welldoc:糖尿病慢病管理;Doximity:醫生社區;Epocrate:醫生工具。

行業還有那些機會?有的細分方向已經有相對成熟的企業獲得大額融資,行業已經有“巨頭”存在,是不是已經沒有機會了呢?可能還有些方向可以做:
垂直細分領域: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的科室:美容整形、齒科等O2O閉環;各種慢性病管理:高血壓、糖尿病;依靠專業服務留住客戶;各種患患社區:PC端甜蜜家園、肝膽相照;移動端的產品的社交元素的進入還是機會。遠程醫療:遠程醫療、遠程會診:現在主要是病理科、圖像學基礎診斷為基礎的遠程會診。其他病科,也認為是有機會的。HIS系統的移動化、外延化:HIS系統已經較成熟,但外延化由於公立醫院把持,還沒有外延。但已經有缺口打開,比如掛號系統。深入醫院是有可能而向醫院供應HIS系統的廠商或許會抓住互聯網廠商,打造區域化、全國化系統也是可能的。基於大量有效醫療數據的雲計算、大數據分析、PBM管理:結構化的大數據的有效醫療數據是很有用的。單純的計步器、心率檢測器提供的無結構數據是無意義的、醫生無法利用。

未來減肥師可不可以利用計步器提供的數據進行健康服務,這是另一個命題。但對醫生來說,醫療數據是複雜的結構的,僅依靠簡單的數據是不能進行診斷的。

垂直細分。醫療領域一定要專業,做了細分領域就一定要專業。舉幾個例子,以大眾點評模式為基礎打通閉環,往往是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會實現商業化。中國沒有Zocdoc,會有齒科、整形、皮膚美容、康複的大眾點評。患患社區實際上比較重運營的產品,關鍵是提高用戶的活躍度,所以互聯網的團隊很重要,未來患患社區的活躍度、粘性起來了,未來可能的商業模式是電商的導購、藥企患教。慢性病管理,依然占據一席之地,如果在微信或百度上做輕應用或者自己做APP,應該是要足夠細分,甚至就是做一種病:糖尿病。一定要足夠專業。在很大一部分慢性病中,未來移動端的產品軟硬結合是一種趨勢,可能患者的獲取、患者的粘性都會大大提升。對於糖尿病患者,測血糖是必須的,記錄血糖不是必需的,如果測血糖的同時記錄血糖,整個過程患者留下數據的頻次和意願就會大大提高。

紫色醫療是去年年底成立的,去年12月底出了第一款產品,我們是做皮膚領域的遠程醫療。為什麽選皮膚科?為什麽定位成遠程醫療?首先皮膚領域有一個特點,皮膚科醫生基本上是問信息和看皮膚,很少有上手摸的,做檢查的情況也很少,診斷和治療主要依靠皮診的形態學。患者遠程將照片傳給醫生,皮膚科大夫70%-80%可以進行診斷和指導治療,可以完全脫離醫院的體系。第三個隨診環節,拿到藥物之後才是隨診,能不能拿到藥物呢?皮膚病的藥品70%-80%的藥品為外用和口服藥品,患者很容易買到藥品,隨診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了。整個過程就在家里完成了。

其實在美國遠程皮膚科的診療已經研究了10余年的時間,作為一個醫療服務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怎樣都不過分,我們查詢了大量的文獻,美國的一個專門的組織叫遠程皮膚病分會,常年做很多研究,比較了許多皮膚病線上線下診療的效果,發現是相當的。在學術上,遠程皮膚病治療是可行的,只不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

我們的品牌叫紫色醫療,面向醫生。我們的APP產品面向病人,叫我的醫生。用戶進來以後通過平臺向醫生提問,醫生會給出一些建議,我們定義的是建議而不是就醫。醫生的建議會比較具體,會告訴病人是什麽病、怎麽用藥,我們和網上藥店有合作,可以在線買到藥品。

我們目前已經把皮膚病整個服務的體系跑通,也就是遠程醫療實現了。當然我們也強烈建議遠程醫療要相當謹慎,皮膚病非常特殊,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皮膚病都適合做遠程醫療。怎麽保證醫療服務的質量?首先醫生的水平要高,同時醫生要遵循規範,什麽情況可以具體建議,什麽情況應該規避。

最後一個異想天開的事情,怎麽用互聯網思維開一家診所,做實體店,去年已經炒得沸沸揚揚,有兩個主要的代表:黃太吉和雕爺牛腩。炒作成分居多,但仔細研究思路和模式還是有值得借鑒的,互聯網思維以用戶體驗為第一位,雕爺牛腩開發了一款產品叫河貍家,是美甲師的上門服務,美甲師在線與客戶溝通,自由定價,可以由美甲師上門服務也可以到河貍家的實體店服務。最核心的就是怎麽讓用戶最爽,診所也是這樣,現在診所的口碑是極差的,這給了我們做診所一個機會,首先一定要給患者的體驗好,比如能不能充分利用線上的優勢:在線問診、藥品送到家。同樣的,醫生的服務環節,醫生一些情況下可以在家里服務,要對醫生進行評價,讓醫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這樣的診所可能塑造出一些非常牛的醫生,平時在三甲醫院里就是個主治醫生,但是專業素養很高,在你的平臺上就可能變成非常好的醫生。所有的服務都要圍繞用戶來做,用互聯網思維來做。(本文作者供職於方正中小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54

移動醫療商業模式探討: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主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77&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9 09:09 編輯

移動醫療商業模式探討: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主導
作者:格隆匯 王威/周銳

上一期港股那點事我們分享了在線醫療業內人士、格隆匯會員左龍右鯉對BTA布局在線醫療的看法,大家也對移動醫療的商業模式存有疑慮,格隆匯邀請到這一領域資深專家王威進一步分享對移動醫療商業模式的看法。王威在本文中提出,1)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主導;2)多平臺共存:用戶入口平臺領跑,硬件入口平臺蓄勢待發;3)B2C模式中的B端:傳統醫療領域的部分企業在移動醫療時代正強勢回歸!4)市場高估了C2C模式中的C端(醫生),而沒有充分重視B2C模式的中B端(醫生)。


以下是來自王威/周銳的分享:


我們在5月份寫過移動醫療深度報告1.0《移動醫療是下一個大金礦20140522》,率先提出了一些觀點:深耕垂直細分領域、全身上下處處可穿戴、最可能成功的幾種模式、幾個關鍵節點和大概的閉環體系等。


4-5 個月前,大家還在討論BAT這些巨頭是否會對移動醫療行業造成影響?今天再來看,巨頭們已經大刀闊斧的攻城略地了,只能感嘆行業變化太快了。我們認為移動醫療會是未來幾年對醫療市場影響最大的變量之一,可能會改變醫療市場的生態系統。


1.0深度報告寫完之後,我個人也是心存一些疑問的,主要集中在商業模式方面。近幾個月我們又舉辦和參加了多場移動醫療相關會議,也與業內大佬進行了廣泛交流,但依然沒有找到非常滿意的答案,因為在實業內也是處於摸索階段;無奈之下我們又追根溯源研究了互聯網歷史以及日本等海外國家的發展歷程,幾番反複,總算對移動醫療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這也是本文產生的背景。如您有更好的觀點或對我們的看法有疑問或質疑,也歡迎與我們探討。


本文主要就商業模式進行一些探討,一些主要觀點:1)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主導;2)多平臺共存:用戶入口平臺領跑,硬件入口平臺蓄勢待發;3)B2C模式中的B端:傳統醫療領域的部分企業在移動醫療時代正強勢回歸!4)市場高估了C2C模式中的C端(醫生),而沒有充分重視B2C模式的中B端(醫生); 5)醫療領域平臺和路徑的遷移和融合:線下->線上的遷移和融合,橫向->縱向的遷移;6)企業戰略考量:以資源要素和路徑為根本,需求場景和用戶體驗為著手點,圍繞核心價值鏈由小及大的打造閉環體系為手段,用戶粘性為目的,盈利為結果;7)我們提出幾個大維度來區分用戶(/患者):各類大病種、地域、輕/重問診、用戶支付能力等。


一、商業形態預判: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主導


移動醫療未來會對傳統醫療行業形成挑戰,沒有企業能獨善其身:


1)場外新競爭者加入。新應用場景給了新進入者機會,如騰訊借助移動用戶平臺、阿里借助移動支付、九州通借助物流體系對行業進行整合;類似京東和蘇寧這樣的案例未來也會在醫療行業上演。騰訊、阿里等公司之前都沒有涉及醫療領域,但是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春風,都跨界從場外進入了醫療市場。


2)場內的跨界競爭一觸即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業界限變得模糊,跨界競爭隨時都可能發生。


在我們研究移動醫療未來商業模式的過程中,閱讀了不少的書籍。我覺得黃巖老師的《再看電商》中的有些觀點值得借鑒。書中將中國的電商分為2個半模式:


1)平臺。代表企業有淘寶(C2C)、天貓(B2C)、QQ商城等。模式特點:制定交易流程和規則;提供網絡配套支持;有限的客戶服務;平臺方不介入商品及銷售運營。


2)買賣。代表企業京東、易迅、中國亞馬遜。模式的特點:從經營定位、商品采購、定價、銷售,到庫存、服務一條龍服務;完整的交易閉環生態;通過買賣環節的運營優化獲得利潤。


3)代銷模式。代表企業唯品會。模式特點:公司介入銷售環節、但不買斷庫存以特賣;限時、閃購形式吸引客戶;有限的商品數量和聚焦式的營銷。


對照互聯網及電商的發展歷程,對移動醫療的啟示或許已經在其中了。我們先直接給出結論:移動醫療時代,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據主導。


為何類似於京東的買賣模式行不通?醫療服務整個體系太過於複雜,且大部分時候都是非標準化產品(體檢等少量除外),使得買賣模式完全沒有辦法勝任這麽複雜的需求。看電商的發展歷程,即使是標準化程度比醫療服務高很多的商品,京東最開始也是從標準化程度極高的3C產品開始的。


為何基於平臺的C2C模式難以長期勝出?主要原因是醫療行業壁壘較高、產業鏈較長,個體醫生的行醫方式難以提供全產業鏈、安全和高效的服務。輕問診的需求廣泛存在,但是未來會逐步被分流:各種醫療B端企業、家庭醫生、來自醫聯體體系下的社區醫療機構等等。政策層面,衛計委目前禁止醫生私自遠程醫療,但是遠程咨詢是允許的,相信相關政策會逐步放開。


未來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主導。對於醫療的需求方來說,其醫療需求是非常廣泛的;但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商來說,單個提供商的專業領域又是細分和具體的,因而平臺公司有了存在的現實意義。我們判斷:大平臺收集C端的流量和需求,然後由B端(一批專業的醫療公司)來滿足這個需求(比如心血管領域的樂普、眼科領域的愛爾、糖尿病領域的三諾生物、肝病領域的福瑞股份、保健品領域的湯臣倍健等)。除了這種主導模式之外,相信基於平臺的C2C模式(類似現階段的春雨醫生)也會共存;另外,也有一部分用戶會繞開大平臺而直達B端公司,比如樂普醫療、三諾生物、福瑞股份等公司未來都有可能擁有自己的APP或單個細分領域的小平臺。當前階段,我們認為市場高估了C2C模式中的作為C端的醫生集合體的重要性,而低估了B2C模式的中B端的以企業形式出現的醫生群體的能量。我們看到三諾生物收購了糖尿病專科醫院、蒙發利與實力極強的廣州呼研所合作,這些被企業組織起來的醫生群體可能更高效,預計未來還有更多的公司會這麽做。目前這些專業化的公司跟大平臺的關系都還沒有怎麽建立,但是我們判斷1-2年內就會大幅改觀。


二、多平臺共存:用戶入口平臺領跑,硬件入口平臺蓄勢待發,大數據平臺還需觀察


移動醫療領域最早出現的比較典型的平臺是春雨醫生和丁香園等;春雨醫生之前是C2C模式,將醫生和病人都聚焦在平臺之上,病人可以實現自診和輕問診。春雨醫生在融資5000萬美金前後,我們發現他們正在不斷的沿著產業鏈的上下遊豐富自己的B2C業務(與好藥師達成戰略合作打通問醫和購藥、與九安醫療等合作),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們對行業趨勢的判斷。


用戶入口平臺領跑:除了春雨醫生和丁香園等之外,更重要的平臺正在崛起:傳統互聯網領域的巨頭騰訊、阿里、百度等,他們在移動醫療領域展開了一系列讓我們眼花繚亂的動作。我們在1.0報告中,分析過幾個需要搶占的入口(硬件入口、用戶入口、醫院和醫生入口),無論是春雨、阿里還是騰訊,都可以大概劃為基於用戶的入口平臺。這些巨頭能加速行業趨勢,近2年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嘀嘀打車,很短的時間就培養了用戶移動預約的士和移動支付的習慣。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往微信等大平臺上遷移,例如九安醫療和寶萊特的可穿戴設備都有望通過微信來實現直接操作和數據上傳,解決了中小企業APP軟件要適配無數種安卓機型的痛苦,也減輕了用戶手機上APP多而雜的煩惱;另外,越來越多B端小公司的接入,也會讓這些大平臺的生態系統逐步豐富起來,粘性會不停的加強。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已經浮出水面的有望成為大平臺的企業,其他如移動運營商、保險等公司也都不甘落後,也在積極布局,但效果還需要持續觀察。最近連美國的Facebook都準備進軍醫療健康了,正在探索創建一個在線“支持社區”,把患有各種疾病的Facebook用戶連接在一起;同時公司內部還有一個小團隊將開發一些“預防保健”類應用,幫助人們改善他們的生活方式。


2-3年內基於硬件的入口平臺會崛起。最大的可能就是蘋果和谷歌等公司,蘋果打造了IOS系統,谷歌主導了Android系統,兩者在軟件和硬件設計上都有強大功力。蘋果擁有足夠大的用戶群體,但目前還沒有殺手級的可穿戴設備出來;有望在Apple watch及後續產品上獲得突破,那麽基於硬件的平臺有可能迅速搭建起來,一些基於移動醫療的輕問診及健康監測等人群有望快速往基於硬件的大平臺上聚集。基於硬件入口的平臺有望與各種醫療服務的提供商合作,類似於在蘋果手機與各國運營商的合作。可穿戴領域技術迅猛的發展,如無創的、可洗織物的、植入的可穿戴產品等都可能有較大機會。對於國內的中小可穿戴公司,與大平臺的合作或是最優選擇,單打獨鬥方式的持續性值得觀察:比如九安醫療最近引入小米作為戰略投資,在移動健康領域展開合作。


第3階段,我們猜測基於大數據的平臺有可能會出現。在移動醫療的前2個階段,基於用戶和硬件入口的平臺公司有望相繼崛起。再往後看,有可能是大數據平臺,但目前這個趨勢還不明朗。有一點比較肯定的是:下一個巨大的數據洪流可能就來自人類的生物和生理數據組。


預計未來中國的移動醫療市場的大平臺有幾類,或基於用戶(或醫生)、或基於硬件、或基於大數據,每種平臺都至少有1-2家大型企業。平臺主要功能是構建一個基本的生態體系框架,比如支付、評價體系、廣告系統、甚至包括遠程視頻平臺和物流平臺等等。在互聯網領域和電商等領域尚且能有若幹大企業共存(電商領域的淘寶、天貓、京東、一號店、當當網、唯品會等等),更不要說更細分和更專業的醫療領域了。用戶需求非常多樣化,我們提出幾個大維度來區分用戶:各類大病種、地域、輕/重問診、用戶支付能力等,用戶多維特性決定了無論是平臺還是醫療服務的提供商,都具備多樣化的生存空間。移動醫療的大平臺和細分服務的提供商不會太少,但也絕不會太多:因為基於移動的顯示終端都必須追求簡潔,且手機上同類型APP的數量會非常有限。另外,移動時代信息不對稱性的消除會讓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可能若幹個第3名都抵不上1個第1名。


我們簡單梳理了國內巨頭在醫療領域的一些動作:


阿里:收購中信21世紀、支付寶與海虹控股合作、支付寶聯合天貓醫藥館啟動O2O項目、布局“未來醫院”, “藥品安全計劃”。


騰訊:在手機QQ5.1版本中,新增了“健康”模塊,致力於打造健康管理社交平臺,涵蓋運動、睡眠、血壓等多項健康領域;7000萬美金入股丁香園;微信支付已和好藥師網達成合作,實現移動端支付購藥;8月29日,微信推出微信智慧生活,包括智慧醫院。


百度:去年和SFDA合作,將三大藥品數據庫、總計20余萬個權威藥品信息導入百度庫。百度又上線百度健康平臺,致力於全網醫療信息的整頓梳理,將其打造成醫療服務領域的大眾點評,並借此延伸至藥品銷售的醫藥電商領域。  2013年6月,百度與咕咚網聯合推出“咕咚手環”;8月與映趣科技聯合發布inWatch智能手表。 2013年12月18日,上線百度Dulife智能可穿戴設備官網。 2014年7月23日,百度和北京市政府合作,推出健康雲平臺。


其他:春雨醫生5000萬美元融資,且與好藥師達成戰略合作打通問醫和購藥;樂普醫療投資金衛捷和北京醫康世紀進軍移動醫療領域;蒙發利與廣州呼研所合作推出移動醫療呼吸系統解決方案;9月3日,雲南白藥和中國移動合作O2O; 德國默克雪蘭諾攜手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華康移動醫療推出《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和《中華糖尿病雜誌》的贈閱活動。


三、B2C中的B端:傳統醫療領域的部分企業正在強勢回歸!


我們在5月份移動醫療1.0深度報告里率先提出:在移動醫療時代,中小企業宜深耕垂直細分領域。當時這個趨勢並不明朗,但過去幾個月行業正在發生非常積極的變化,很多企業在圍繞各自的細分領域進行移動醫療的布局:心血管領域的樂普醫療、血糖領域的三諾生物、肝病領域的福瑞股份等。又如保健品領域的湯臣倍健和流通領域的九州通等都開始在移動端發力了。


之前有不少人認為,在移動醫療時代,傳統醫療企業可能會被拋棄或被顛覆,但是我們相信他們依然是移動醫療生態體系最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一大批的企業里面,誰能率先借助移動的手段來打造一個產業鏈的閉環體系並對產業鏈進行重塑,誰就最有可能受益。我們相信還會有一批企業在大病種和慢性病等領域借助移動醫療的手段強勢崛起,目前還有不少企業潛伏在水面之下。傳統醫療企業(醫療設備廠商、醫療信息化廠商和藥企)在醫療資源的積累方面是領先的,但在起跑階段缺少互聯網思維,一旦企業家意識到這些問題並能實現強勢回歸,其爆發出的能量也是驚人的。比如最近當各大品牌企業開始進駐天貓醫藥館設立旗艦店後,也開始了O2O戰略,醫藥電商們就坐不住了,醫藥電商們靠著互聯網思維積累起的先發優勢在傳統強勢工業企業面前還是比較單薄的。比如今年6月份,歐姆龍利用先聲再康的網上藥店資質,在天貓醫藥館率先開設官方旗艦店,醫藥館里各大網上藥店的歐姆龍產品銷量應聲下滑,甚至有的降幅達50%。


先圍繞核心價值產業鏈打造閉環,然後再力爭閉環由小及大。產業布局的時間太緊迫,企業必須從價值鏈的核心環節開始打造閉環。比如中華醫學會攜手默克、華康走進學術期刊e時代,全國20000名內分泌專科醫生均可通過“醫客App”和“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App”申領這兩本雜誌為期一年的免費閱讀權限。我們看到華康巧妙的將醫生、藥企和自己組成了一個閉環,作為緊缺資源的醫生和作為移動醫療潛在最大付費方的藥企都是產業鏈里面的核心環節;與此同時,行業蛋糕劃分方式也可能被重新定義了。企業間合縱連橫成新常態,行業要素正在快速重新組合:如騰訊與丁香園、 九安與春雨等等。在這個巨變的時代,只有開放的心態融入產業大融合中去,才有機會分享新的大蛋糕。任何希望憑一己之力來獨占市場的想法都比較危險,更大的可能是被市場邊緣化。


四、平臺和路徑的遷移:線下->線上的遷移和融合,橫向->縱向的遷移


依靠資源要素和路徑的大整合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


如果將整個的醫療看成一張立體大網,那麽這個網就是由資源要素和路徑構成的,資源要素包括醫療的需求方(病人等)、供給方(醫院、醫生、藥廠等等)、籌資方(醫保等)和監管方(SFDA等政府機關)等;路徑也可以分為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企業需要圍繞自己掌握的核心資源要素和路徑,由小及大的構建自己的閉環體系。 比如阿里擁有了支付(資金流),由這個入手,對醫療資源在進行整合(支付寶與海虹控股合、布局未來“醫院”等);比如擁有醫藥物流的九州通,與微信合作推出O2O“藥急送”並開通“微信小店”,搶占移動流量入口,將眾多合作藥店納入自身物流體系,打通醫藥電商的“最後一公里”。擁有用戶的騰訊和擁有醫生資源的丁香園的聯姻值得看好,雖然騰訊還未找到一條好的路徑將這些寶貴資源對接上。騰訊和丁香園各自在用戶端和醫生端都有非常龐大的群體,而且這些群體又是靠社區這種比較有粘性的方式支撐起來的,未來的開發潛力是非常大的。


研究日本的移動互聯網之路,發現NTT公司的整合之路值得借鑒。NTT最初也只是一家單純的運營商,優勢是擁有大量的用戶,通過眾多的領域選擇合資和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業務(比如收購三井住友銀行34%股份進軍金融業並發行手機信用卡,與歐姆龍合資成立移動醫療方面公司,與麥當娜成立合資公司等等),其完成了向一家綜合型公司轉型:業務涉電子商務、媒體、金融支付、物聯網、醫藥等8大業務版圖,極大豐富了自己的生態體系。


線下往線上的遷移和融合,橫向往縱向的遷移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發現廣告從傳統媒體快速遷移到互聯網,購物從蘇寧和國美迅速遷移到了京東等公司,信息流從移動和聯通遷移到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了,伴隨著傳統商業模式的隕落和新商業模式的崛起。線下往線上遷移的趨勢在醫療領域也勢不可擋,比如健康管理、掛號、輕問診、買藥、回訪等環節技術上都能在線上實現了,目前就診、檢查、住院等環節還只能在線下完成;但未來高清視頻方案和政策的推進也可能改變就診方式。比如過去幾年,即使是醫藥這個比較封閉的領域,網絡銷售的占比也在快速提升,醫療器械領域部分產品的網上銷售占比已經能到10-20%。所有平臺型公司在互聯網時代,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布局是否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因為路徑的改變往往伴隨著平臺的遷移,而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平臺型的公司;當然我們認為醫療領域的改變相比其他領域來說會慢很多,傳統企業只要積極應對,風險並不會太大。


橫向往縱向的遷移:在傳統醫療領域,我們看到樂普就做心血管支架等器械,看到信立泰就做心血管藥品,整個產業鏈是分層的,企業圍繞自己所在的層級在橫向拓展;但是在移動醫療時代,我們看到樂普收購了藥企,還收購了移動醫療的公司(北京金衛捷和醫康世紀),未來也有可能在心血管專科醫院領域發力。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移動讓產業鏈垂直整合更加容易,閉環體系的搭建也更加容易。一個趨勢正在形成:傳統橫向擴張企業的競爭力會被逐步消弱,基於縱向垂直深度整合的企業競爭力正在逐步加強。比如樂普醫療往上下遊拓展的戰略可能會對產業鏈中做藥和做醫療服務的企業產生壓力,這點在傳統醫療時代發生的概率就很低。在垂直整合的問題上,回顧蘋果的發展歷程是對我們有啟發的。蘋果在移動時代選擇了垂直深度整合,而且非常成功的。全世界第一個做垂直深度整合的不是Apple,而是日本的i-mode,但是i-mode並不成功,原因之一是蘋果以iphone手機硬件作為入口來整合比i-mode通過運營商服務作為切入口進入全球容易得多;另外i-mode的生態體系過於的複雜,我們得到的結論就是產業鏈強勢的一方牢牢控制整個產業鏈是可行的。完成全產業鏈整合後,不必追求單個環節的利益最大化,只需追求全產業鏈利潤最大化,比如賣場賣iphone可能賺錢並不多,但是其賣手機保護殼和膜有可能賺了更多的錢。


五、企業戰略考量:以資源要素和路徑為根本,需求場景和用戶體驗為著手點,圍繞核心價值鏈由小及大的打造閉環體系為手段,用戶粘性為目的,盈利為結果。


資源要素和路徑、打造閉環體系在上面已經討論過。


需求場景需要特別重視,深入理解“移動”,可以說是能同時影響時間和空間的變量,其背後隱含著很多重要內涵:1)數據獲取的實時性和連續性;2)隨身且便捷的;3)跨越空間限制;4)精準的設備代替人;5)。。。每一個內涵都可能衍生出很多應用場景,基於新的應用場景必然會產生很多新的商業模式。中國醫療資源的短缺和不均衡、人口老齡化、環境惡化、疾病譜的遷移等都蘊藏很多的需求場景:比如移動醫療時代的全新場景(移動健康管理等)或對傳統應用場景的改造(移動預約掛號等),這些是移動醫療得以生根發芽的現實基礎。以我們在1.0報告中提出的幾種有可能成功的商業模式中的2種為例:給專業人士提供業務支撐類的(類似杏樹林)和尋醫問診類的(類似春雨醫生),其滿足的需求場景都是提升醫生效率,前者是給醫生業務和學習提供支撐,後者是讓醫生碎片化的時間價值化。另外,研究日本的移動互聯網的進程中發現,日本人平均每天花在火車等交通工具上的時間是70分鐘(房價高且住郊區),正是這段無聊時間極大推動了日本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企業最終目的是盈利,但前提是牢牢的黏住用戶,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騰訊幹掉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ICQ、聊天室、MSN、聯眾、盛大等),根本原因就是對手的用戶粘性不夠和用戶體驗不夠好。粘性重要手段就是閉環,有了閉環才能對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重塑,才能與用戶互動,另外數據也才有可能沈澱。當前純粹的移動醫療公司大部分都在燒錢階段,但是“產品+服務”模式中其移動醫療相關服務是已經能帶動產品銷售,比如三諾生物的手機血糖儀拉動試條銷售,蒙發利呼吸系統疾病的在線診療和問詢系統未來有望拉動其空氣凈化器等呼吸類產品的銷售,從而實現間接盈利。平臺型公司的盈利時點可能會因為巨頭的進入而推後,巨頭會燒錢直到行業格局基本確立。


由於篇幅等原因,本文主要展望了行業未來的商業模式和形態,也沒有能完全展開來寫。詳細分析以及對投資標的詳細剖析,敬請關註我們後續報告。我們認為對行業趨勢的分析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一個還在摸索中的行業。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交流。(王威,微信號:jack142007,供職於海通醫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68

連勝文站台的金衛 引發投資爭議 如何終結TDR摸黑交易?

2014-10-20  TWM
 

金衛TDR摸黑交易,再次引發投資人對訊息不透明的擔憂。如果比照鄰近股市施行完整的停牌制度,或許可以有效改善投資人信心,也讓資本市場更加與國際制度接軌。

撰文‧周岐原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以TDR(台灣存託憑證)掛牌的金衛醫療公司,出現原股在香港停牌,台灣市場依舊買賣的「摸黑交易」。雖然事後金衛被證交所罰款一百萬元,但在摸黑交易的四十八分鐘之間,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投資Evenstar基金的前合夥人楊定曄,正好賣出金衛TDR一五三張,引發是否損害台灣小股東權益的爭議。

開盤時間不一 停牌有落差當日金衛公告的重大訊息,是出售子公司相關資料,對上市公司來說,性質並不罕見。然而表現在TDR股價上,三月二十四日迄今,多數交易日裡,股價都低於摸黑交易日的收盤價八.四九元,最低甚至來到五.八六元,大約較TDR停牌當日下跌約三成;同一段時期,金衛在香港交易的原股,大約從一.七港幣跌至一.二九港幣,TDR的跌幅超過原股,意味著摸黑交易,對台灣投資人信心的確造成負面影響。

證交所指出,現行停牌制度並非透過交易所間電腦連線,而是在公告重大事項前,由公司主動向原上市交易所提出停牌,並同步向台灣證交所申報。然而,正因通報須由上市公司以人工進行,雖然名為「同步」,訊息出現在台灣市場的時間,還無法統一規定。

舉例來說,目前TDR公司分別來自香港、泰國、新加坡,因為開盤時間不同,停牌訊息生效的時間,的確可能有落差。

回顧歷史,金衛也不是摸黑交易的唯一案例。其中,僑威控股在香港停牌整整兩日之後,台灣的TDR才停牌,影響投資人權益更加嚴重。比照中、港、星等鄰近股市施行完整的停牌制度,可能是解決之道。

例如在香港,雖只有鐵礦砂巨擘淡水河谷(Vale)、Uniqlo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美國精品Coach發行HDR(香港存託憑證),但三家都是重量級企業,因此港交所也比照一般股票,對HDR立下停牌規定。

對於通報停牌訊息的「同步」,港交所雖沒有明定時限,而是以「儘快」(as soon as possible)來規範,但以實際發生案例,頂多延遲數分鐘,不會發生如台灣慢半小時以上的狀況。

對企業而言,股票在兩地上市,就必須對兩個交易所的股東負責,還要負擔雙重的訊息公告義務,成本及法律責任的確比較沉重,因此像是趨勢科技當年曾在美國掛牌ADR,後來也選擇下市。但既然掛牌TDR是既成事實,企業和證交所都該找出辦法,讓訊息更即時流通,這也大大有益於公司治理的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3

古永鏘:新媒體生態下視頻平臺的價值觀選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19.html

11月19日,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召開。在“新媒體新生態”分論壇上,優酷土豆CEO古永鏘(微博)做了主題發言。以下是其發言要點。

\多屏時代來臨

媒體生態現在確實在發生變化,從微博、微信到微視頻分享,我們進入了一個真正的自媒體時代,這樣一個時代是演變得比較快的,今年2014年也恰好是中國互聯網的20年,中國作為全世界從用戶的角度第一大國的情況之下,我們已經從圖文的時代,在最初的應該是97、98年的網站出來的圖文網站,到05、06年隨著寬帶互聯網推出的視頻網站,到現在真正進入一個多屏合一、三網融合的變化,這樣基於互聯網生態發展的背景。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個多屏的世界,多屏的生態現在我們打造真正的是一個文化娛樂的生態格局。

圍繞五個屏,圍繞PC屏到手機、平板、互聯網電視、甚至是電影屏幕,多個方向的內容生態的產生,這樣一個變化是在頭七八年圍繞視頻互聯網的發行以及營銷的行業的變化,到下一步看到的是從制作,以及衍生生態的變化,這種生態的變化在未來幾年我覺得還會加速。

新媒體生態下的價值觀選擇

商業里已經不是一個聲音發出去廣播了,究竟這個平臺里面的價值觀提倡的氛圍是什麽?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視的。優酷土豆作為視頻行業的領航者,我們的使命是要分享快樂、智慧和感動。在這里對我們五個多億的用戶帶來的是真正的正能量,但同時因為這個生態,里面除了一個官方的聲音以外,它其實是有好多好多的承載者、很多參與者在里面,我們也要這個生態能夠承載一些什麽。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因為我們現在從圖文時代到了一個多媒體的時代的時候,有想法的人,對於他說的夢想,對有故事的人表達他做導演的夢想,有才藝的人表達他才藝表演的夢想,普通人實現做明星的夢想,以及明星要實現跟他的粉絲互動的夢想。在這個生態里面可以產生的新的業態、新的環境里面的價值觀,以及它的真正的行業的格局。

自制時代視頻平臺的內容選擇

我們在2014年已經進入了一個大自制時代,無論投入規模的精品化,多元化,我們從微電影到脫口秀、真人秀,包括旅行進央視,甚至明年到國家地理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它的合作的規模以及它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擴大了。

雖然快樂智慧跟感動是一件很簡單,大家都明白,如果說從媒體文化娛樂的角度來講,我們在我們的生態、我們的平臺里面鼓勵提倡哪些內容?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思考點。

多屏時代的影響

當進入到多屏幕時代,每個人屏幕無處不在的時候,它能夠產生的作用超過以前的PC互聯網了。也會帶來一個線上跟線下的融合,在這方面真正的影響力,整個生態影響力會在線上從視頻社交到門戶,到線下的PR發行跟臺網聯動,這種節目的形態都越來越重要,這不只是線上和線下的影響力。

以下為古永鏘演講實錄:

媒體生態現在確實在發生著變化,從微博、微信到微視頻分享,我們進入了一個真正的自媒體時代。這樣一個時代是演變得比較快的,今年2014年也恰好是中國互聯網的20年,中國作為全世界從用戶的角度第一大國的情況之下,我們已經從一個圖文的時代。

在最初的應該是97、98年的網站出來的圖文網站,到05、06年隨著寬帶互聯網推出的視頻網站,到現在真正進入一個多屏合一、三網融合的變化,這樣基於互聯網生態發展的背景。在05、06年寬帶互聯網普及到視頻網站崛起的時代,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個多屏的世界,多屏的生態。現在我們打造真正的是一個文化娛樂的生態格局,今天我想就這個主題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如果說在視頻互聯網這塊,像優酷土豆從05、06年開始的視頻網站,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在移動流量在PC流量的兩倍情況之下,我們早已不僅僅是個網站了,更多是應用和網絡平臺。而延伸到現在多了多屏時代的時候,真正進入了一個文化娛樂生態系統,跟今天的主題完全符合。

因為在這個平臺上面除了有電視臺,以及影視制作公司,有很多從EDC的分享到PGC合作的內容,到互聯網生態的支持內容,以及聯合出品,網絡以及傳統的影視公司結合,一起推動的一些內容的生態。

圍繞PC屏到手機、平板、互聯網電視、甚至是電影屏幕,多個方向的內容生態的產生。這樣一個變化是從前7、8年圍繞視頻互聯網的發行以及營銷的行業的變化,到下一步看到的是從制作,以及衍生生態的變化,這種生態的變化在未來幾年我覺得還會加速。

在這種生態的產生里面,我覺得作為一個新的媒體生態,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價值觀。因為商業里面已經不是一個聲音發出去到廣播了,究竟這個平臺里面的價值觀提倡的氛圍是什麽?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視的。在這一點上面優酷土豆作為視頻行業的領航者的話,我們的使命是要分享快樂、智慧和感動。在這里對我們五個多億的用戶帶來的是真正的正能量,但同時因為這個生態,里面除了一個官方的聲音以外,它其實是有好多好多的承載者、很多參與者在里面,我們也要這個生態能夠承載一些什麽。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因為我們現在從圖文時代到了一個多媒體的時代的時候,有想法的人,對有故事的人表達他做導演的夢想,有才藝的人表達他才藝表演的夢想,普通人實現做明星的夢想,以及明星要實現跟他的粉絲互動的夢想。在這個生態里面可以產生的新的業態、新的環境里面的價值觀,以及它的真正的行業的格局。

其實圍繞這些內容,視頻互聯網在2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里面,視頻互聯網在很多方面是領先全球的,在很多的模式的產生,視頻互聯網在中國其實可能比海外的網站做得還要早,舉知識內容為例,優酷跟土豆分別在合並之前,2009年開始做自制節目,網絡原生態的自制節目,為中國的中青年人多屏的互聯網用戶專門打造的內容。經過五六年的發展過程中,甚至是比臺灣的網站做自制內容之前,我們真正形成了一種行業的生態了。

而且我們在2014年已經進入了一個大自制時代,無論投入規模的精品化、多元化,我們從微電影到脫口秀、真人秀,包括旅行進央視,甚至明年到國家地理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它的合作的規模以及它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擴大了,這里面要考慮,所有的生態里面真正帶來的社會的價值是時間?雖然快樂智慧跟感動是一件很簡單,大家都明白,如果說從媒體文化娛樂的角度來講,我們在我們的生態、我們的平臺里面鼓勵提倡哪些內容?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思考點。

另外,從業務的推進方面,我們很高興,今年跟阿里巴巴一起有戰略合作,在這里面尤其是第一次在全世界,從內容的探索、挖掘,以及從幾個億用戶的購物、電子商務以及支付的數據跟行為之間的打通。我們這個月在北京發布了這方面最新的產品,跟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去推動各個行業圍繞內容,以及商務的結合,這樣的大數據的融合,也是可以促進整個生態的演變而發展的,這種發展里面的話,也看到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營銷模式的變化里面,屏幕繼渠道,內容繼店鋪的時代。

當我們進入到多屏幕時代,屏幕無處不在的時候,它能夠產生的作用超過以前的PC互聯網了。也會帶來一個線上跟線下的融合,在這方面真正的影響力,整個生態影響力會在線上從視頻社交到門戶,到線下的PR發行跟臺網聯動,這種節目的形態都越來越重要,這種不只是線上和線下的影響力。

在這方面我希望稍微跟大家講一下,所有這個生態里面,中國作為互聯網用戶第一大國,包括現在從互聯網發展的速度也是在很多方面,在中國的發展里面,尤其是在服務業發展里面的一種典範的行業的話,我們大家在一起如何可以做到文化強國跟經濟強國,從文化的角度來講怎麽思考這個生態的價值觀,經濟強國是從整個生態,大家的合作分享聯合在一起,推動這個隱身的經濟也好,包括商業的東西也好,帶來更多的商業的活力。


龍應台的感謝

2014-12-22  TCW

 

在文化部龍應台的部長惜別會上,龍應台在感謝了所有的部內同仁之後,最後她請出了部長辦公室的工友、司機及部內的底層工作人員,要他們一字排開,並對他們致上深深的感謝。因為他們的服務,讓她能安心的擔任部長的工作。

上台的工友、司機們大多手足無措,顯然他們很少站在大庭廣眾之下,也有人眼中含著淚。

這是我見過最溫馨的惜別會,文化人部長龍應台果真擁有一顆與眾不同的柔軟心,她看到了最不受注意的付出,也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服務。她不忘在臨別時,對這些最不起眼的小人物說出她的感謝,也給他們最高的肯定。

我見過無數部長級的惜別會,大多數人會感激長官的提攜,大多數人也會感謝重要幹部的協助,頂多再加一句「謝謝全體團隊的投入」,但從沒有見過有人對身邊最卑微、最不起眼的服務人員給予感謝,彷彿這些人都是透明人一般。

是的,這些底層的工作人員在組織中都是透明人、也是隱形人,很少人會注意到他們的存在,也視他們的存在為理所當然,在許多的組織活動中,他們都是被忘記的一群。

打考績獎勵時,他們會被忘記;論功行賞時,他們也會被忽視;升官加薪時,可能也輪不到他們。可是他們卻是最真實的存在,組織中一旦有一天他們缺席,可能就會秩序大亂,影響深遠。

龍應台的感謝提醒了所有的人,不要忽視這群我們最重要的協力及服務者,他們雖然是默默的存在,可是他們具有關鍵貢獻,每一個人都應該對他們的付出,表示最深的感謝。

忽略某些人的存在,這或許就是組織的常態。會得到關注的通常是那些能做出百分之八十貢獻的少數傑出百分之二十人員,這百分之二十的人通常會得到最大的資源、認同、回饋、獎賞,但如果只關注這百分之二十,而未能給予其餘百分之八十的人適當的認同,這是一個病態且不健康的組織,遲早會發生問題。

或許有的主管會感慨:在組織高度績效導向的評比下,這群默默耕耘的基層工作者,他們的成果很難顯現,因此很難還給基層工作者應有的公道。

這絕對是事實,基層工作者很難得到額外的認同與獎勵,可是這不代表他們就應該像隱形人一般的在組織中存在。

其實有一顆柔軟內心的主管,只要心中有基層員工,能正視尊重他們的工作,然後適時的說出一兩句感謝的話,這都可以有效平衡他們內心的被忽視感。

就像龍應台一樣,選擇一個適當的時候,說出我們對他們內心的感謝吧!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

何飛鵬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85

像喬布斯一樣,擁有征服TED講臺的演講魔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5/149100.html

i 黑馬:眾所周知,喬布斯的神奇不僅是有他的蘋果,還有他的口才!怎樣才能像喬布斯一樣演講,超級暢銷書作者卡邁恩·加洛對往年的TED演講進行了深入梳理,概括出開啟一場啟迪人心的演講必備的三要素,讓你擁有征服TED講臺的演講魔力。

 
\文/鄭渝川
編輯/i黑馬


每一個創業者都想有出眾的口才。
 
每年3月的TED(T,technology技術;E,entertainment娛樂;D,design設計)是一場世界頂級的演講盛會,現場及網絡聽眾將得以聆聽最新銳、最前衛乃至最荒誕不經的,藝術創意、科技創新、社會改良思路、哲學命題發言。
 
參加過TED大會的名人很多,包括比爾·克林頓、比爾·蓋茨、理查德·布蘭森等。名人的發言當然有理由更受歡迎,但不是說名氣不大的演講者就沒有機會,事實上,TED大會每一年都會湧現出廣受歡迎的創意大師、發明家、社會改良家,這些人會趁熱打鐵推出自己的發明創造、新書或商業方案。
 
什麽樣的演講會在TED大會上受到歡迎,乃至會讓演講者變成明星?世界最為著名的溝通力培訓教練、演講家、福布斯網站專欄作家卡邁恩·加洛,曾出版過超級暢銷書《喬布斯的魔力演講》。卡邁恩·加洛對往年的TED演講進行了深入梳理,概括出開啟一場啟迪人心的演講必備的三要素:情感(打動觀眾的心靈)、新奇(帶給觀眾新的信息)、難忘(演講方式讓觀眾永遠記憶猶新)。
 
\在《像TED一樣演講》一書中,卡邁恩·加洛首先解析了情感要素。2011年的TED演講嘉賓拉里·史密斯說,“熱情將幫你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人只有感染自己,才能感染別人,同樣重要的是,在熱情的個人狀態下,演講者將不會那麽緊張。書中還以理查德·布蘭森的例子佐證說明,熱情有助於說服他人——神經解剖學家吉爾·泰勒在2008年的TED演講中,回顧了自己的中風經歷,並告訴觀眾,當時她意識到到自己的反應是,“哇!這太酷了!有幾個神經學家能有機會研究自己的頭部呢?”在說這番話時,吉爾·泰勒成功的將個人的樂觀釋放在會場,從而很有效的感染了聽眾。
 
很多人都知道,訴諸情感可以通過講故事。那麽,什麽樣的故事可以贏得聽眾的共鳴呢?這就要談到溝通理論創始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後者曾闡明,說服力由喻德、喻理、喻情組成,也就是要講出具備可信度、邏輯上成立、可以喚起他人情感的故事。很多演講者都喜歡通過個人故事、其他人鮮為人知的故事、產品或品牌的故事來說服聽眾。當然,需要註意的是,講故事也常常被用到旨在轉移議題、歪曲事實真相的討論或演講中,通過簡化事實、突出極端化的個例來表達演講者刻意想達成的誤導。
 
最好的演講,不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的演講,恰恰相反,如果演講能夠暢達自然,像平時時候朋友之間的交談,就更能獲得信任,並跟聽眾之間達成良好互動。書中介紹了如何控制語速、音量、聲調、停頓,如何恰當的表現肢體語言等有助於表現出朋友交談狀態的演講訓練技巧。
 
說到新奇要素,一是要使演講內容變得有趣和新奇,書中第四章提出“(演講要)給人們一個看世界的新視角”;二是要創造出人意料的形式,第五章提出“設計讓觀眾驚掉下巴的環節”,讓聽眾瞬間集中註意力,對演講者所言保持高度關註,按照神經學家的觀點,聽眾被引發出激昂情緒;三是要恰當的運用幽默。書作者指出,演講時的幽默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隨便插入幾個搞笑段子,正確的做法是講述趣聞、見解和個人故事,采用恰當類比和比喻,利用視頻或照片逗笑觀眾,等等。
 
演講要做到讓人難忘,前提在於時間不要太短,更不要太長。人在傾聽時,集中註意力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演講的時間越長,演講者自己當然對講述的內容都很熟悉,但聽眾需要組織、理解和記憶的信息就越多,特別是那些講話具有散漫特點的人,觀眾將無法記住其所講的基本內容、例子和觀點,會生出強烈反感。《像TED一樣演講》書中還具體介紹了抓住觀眾吸引力創造多感官體驗的幾方面關鍵技巧,並指出運用這些技巧的同時不要忘記展現真實自我。


本文作者:鄭渝川 廣東三個火槍手之一,知名書評、時評作家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與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達晨創投肖冰:2015年,資本市場第一次站到經濟舞臺的中央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8/150038.html

黑馬說:“行情永遠是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發展,在大家一致看好的時候結束。”2015年6月18日下午,在達晨2015年經濟論壇上,達晨創投執行合夥人、執行總裁肖冰對當下的資本市場做出如上判斷。

2015年6月18日-19日,達晨創投2015年經濟論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的新大樓中舉行。達晨也成為中國金融史上,首家在A股交易所中舉辦年會的創投機構。

在當天的數場論壇中,題為“註冊制變革:如何重塑中國資本市場新局面?”的平行論壇引來最多關註。各個演講也都圍繞著註冊制展開。

作為當場論壇的主持人,肖冰首先進行了簡短發言。他表示,現在我們處於資本市場的泡沫時期,成交量甚至已經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大規模。但未來註冊制來了以後,股市泡沫會不會因為註冊制而破掉?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演講 | 達晨創投執行合夥人執行總裁  肖冰
文 |  i黑馬  王瑞

 

\以下為演講實錄:

資本市場第一次站到經濟舞臺中央
 
我們真的是沒有想到資本市場的變化如此之快,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簡單的看二級市場,當下這個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我相信幾個月前,絕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認識的,因為當時還是很猶豫,市場還在複蘇階段。所以說行情永遠是在絕望中開始產生,在猶豫中發展,在大家一致看好的時候結束。

歷史的規律永遠是這樣。黑格爾也說我們從歷史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不能從歷史得到教訓。永遠是這樣的周期,永遠是泡沫,永遠是破掉,永遠又重新開始。

現在我們就處於這樣一個大家認為資本市場是非常好的,也可以說是泡沫的時期,很多數據看起來也是沒法想象的。比如說成交量,二級市場成交量2萬億,這是人類歷史最大的成交量。市值前兩天是突破了10萬億美元。我們的指數破了5千點,現在又調整了一下,會不會很快破6千點創一個新高呢?

這些事情讓我們感到最近變化真的是很大。資本市場參與的各方都感到很震撼。

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說,對在座的企業家來說最大的變化是IPO重啟,重啟的速度也是超過我們想象的,去年重啟的時候還是很慢的,證監會還是很擔心,因為IPO發行會不會影響二級市場,結果後來搞一搞發現沒有影響,現在反而是加快了新股的發行。

所以現在每個月差不多發行50家,這個市場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所以當時IPO的堰塞湖一下子就沒了。反而是證監會擔心沒貨了,排隊的企業很快就消耗完了,新報的企業不多,500多家存量,新增加的創業板的只有14家。

到今年10月份,原來排隊的那些企業可能全消化完了,怎麽辦?又著急了,上市的資源又不夠了。所以說市場逆轉的速度是超乎了大家的想象。資本市場確實是很神奇的東西,也包括新三板,去年跟大家說新三板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沒想到新三板的變化也很大,上了之後也有一定的流動性。

資本市場第一次站到了經濟舞臺的中央。

以前中國經濟舞臺的中央是銀行。我個人理解這一次真的是一個國家意誌、國家戰略的體現,我們真的是趕上了很好的時候,也包括現在很多海外的公司回歸。

江南春回歸A股,達晨也參與了,投了三個億,支持他回歸。全世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國來上市,因為中國的股指是最高的。


註冊制後,股市泡沫會不會因此破掉?
 
特別重要的是今天的主題,就是註冊制,註冊制真的來了,以前我們總覺得這個不大可能,證監會怎麽會放棄自己的權利呢?證監會總是擔心市場有沒有這個承受能力,投資人是不是很幼稚,是不是速度不夠高?要他來把關?現在這個註冊制真的是倒計時了,這個時間點是怎麽樣,嘉賓也會跟大家講解。

如果註冊制來了以後,對整個資本市場是一次革命性的變化,革命性的制度變革。註冊制讓資本市場變成了一個市場,一個可以通過市場來調節的市場。

以前什麽企業能上市,什麽行業能上市,很多是證監會說了算,我們搞不清楚,企業搞得很困惑,一排隊排幾年時間上市,這些都會有巨大的改變。

參與資本市場的各方在註冊資的情況下都要冷靜的思考一下,要怎麽應對。包括我們的企業家,以前在那種時候上市,現在是註冊制的時候上市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我們要怎麽應對挑戰?我們的PE,以前投資就是賭上市,賺個差價。以後我們的投資策略怎麽變化?包括二級市場,在註冊制的情況下,股市泡沫會不會因為註冊制就破掉了?這也是大家現在考慮得比較多的問題。

包括參與的投行,中介機構,註冊制以後,我們的角色能不能應對好這些變化?我相信這些都是大家考慮得比較多的問題。

註冊制的腳步確實是臨近了,這是不可逆轉的事情。各方都要提前做好準備,特別是企業家。
\版權聲明:本文演講者肖冰,作者王瑞
,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