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指期貨高昇水的思考 david自由之路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30190102vcdm.html

股指期貨相對於現貨,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升水幅度,這個幅度應該多大呢?大致相當於無風險利率。
    假設一個投資者想投資滬深300指數,可以購買了100萬元的滬深300ETF基金,也可以拿15萬元購買1手期指,然後剩下的85萬元購買債券等低風險產品。如果股指期貨和滬深300現貨相等,那麽理性的投資者,都會選擇購買期指+債券來替代滬深300指數基金。
    用一個等式表述
    300ETF=0.15*期指多單+0.85*債券,如果無風險利率為6%,那麽期指合理的升水,按照目前滬深300指數3400點左右的位置,當月合理升水在15點左右。
    最近兩周,期指的升水拉高到100點,折算成無風險利率大約30%-40%,必然會吸引大量的套利盤進入,套利的模式是:
     買入N*100萬300ETF,並賣出N手期指空單對沖,目前可以選擇IF1501空單,本周五升水還有120點,相當於一個月3%的無風險收益。

     現在問題來了,大量的套利盤買入300ETF,或者直接買入滬深300成分股,那麽會造成滬深300指數大幅拉升,期指多頭獲利,更多套利盤進入,滬深300指數繼續上漲。

    這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也就是套利盤越多,滬深300指數漲的越快,所以最近二周,滬深300指數強於任何其他指數,28分化的情況非常明顯。

    如果再仔細考慮一下,其實我們做期限套利的人,是在以月息3%的利息借錢給滬深300指數做多的人,所以本質上還是依靠杠桿在上漲。

   再多思考一步,任何一個股市,月息3%借錢炒股最終都是死路一條,那麽當股指期貨升水收斂,甚至變成貼水的時候,套利盤必然會平倉,也就是賣出300ETF或者300權重股,並且平掉空單。那麽此時300指數會承受較沈重的拋壓,如果拋壓足夠沈重,再觸發融資融券盤的拋盤,結果會如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82

A股兩極分化:股指牛氣沖天 市場哀鴻遍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94

QQ圖片20141222162313

上證綜指周一再創逾四年新高,銀行板塊獨領風騷,但市場哀鴻遍野。

滬指收漲0.61%至3,127.44點,此前收盤高點為2010年11月11日的3,147.74點;盤中最高漲至3,189.87點,逼近2010年1月20日的3,255.12點。滬指成交6,239億元人民幣,上個交易日為5,150億元。

權重較大的銀行股大幅上漲,對指數的提升作用相當明顯,但巨額資金流入流出令股指大幅震蕩,個股大面積跌停。

截止周一收盤,A股兩市漲停29家,漲9%以上33家,跌停292家,跌9%以上的430家,跌5%以上1249家(不包括ST)。

QQ圖片20141222162919

東北證券分析師沈正陽告訴路透社

這是典型的賺指數不賺個股的行情,資金推動特征明顯。由於都集中在大盤藍籌,而且這些藍籌股亦有大量融資盤,因此換手較頻繁,使得大盤上上下下很熱鬧。

他表示,目前股市特征是增量博弈,即大家都在揣測增量資金會買什麽,而大多數意見是指向藍籌股,因此未來藍籌股仍是主角,並左右著大盤走勢,股市寬幅波動仍將繼續。

兩融余額首破萬億

與此同時,此前半個月推動A股成為“瘋牛”市的兩融資金繼續攀升。

上海和深圳證交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070.1億元,這意味著兩融業務規模在一年不到時間內增長了近兩倍。

去年底,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3,465.47億元。今年上半年,兩融余額呈現緩慢攀升態勢,但8月起增速明顯加快,幾乎每月增量在1,000億元左右,而12月則有望超過2,000億元。

路透社援引的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兩融標的券範圍放開及更多券商加大業務拓展力度外,今年下半年,A股市場自低點反彈,客觀上亦增加了投資者加杠桿追加投資的需求,尤其是近一個月以來,大盤升勢加快,融資量自然亦是水漲般高了。11月,滬深兩市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自7,000億增至8,000億元以上,而12月則是三周時間,規模提升了2,000億元。

除了上證50ETF和滬深300ETF,目前兩市融資余額超過100億元都是金融股,例如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興業銀行和中國平安。

其中,中信證券的融資余額最大,截至上周五為240.4億元,占其市值總額的7.5%左右。

操縱調查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通報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近期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這18只股票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

被點名18股中有13股跌停;湖南發展跌近9%。另外還有中興商業、寶鼎重工、東江環保和科泰電源等四股停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69

A股兩極分化:股指牛氣沖天 股民哀鴻遍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81

A股兩極分化:股指牛氣沖天 股民哀鴻遍野

上證綜指周一再創逾四年新高,銀行板塊獨領風騷,但市場哀鴻遍野。


滬指收漲0.61%至3,127.44點,此前收盤高點為2010年11月11日的3,147.74點;盤中最高漲至3,189.87點,逼近2010年1月20日的3,255.12點。滬指成交6,239億元人民幣,上個交易日為5,150億元。














權重較大的銀行股大幅上漲,對指數的提升作用相當明顯,但巨額資金流入流出令股指大幅震蕩,個股大面積跌停。


截止周一收盤,A股兩市漲停29家,漲9%以上33家,跌停292家,跌9%以上的430家,跌5%以上1249家(不包括ST)。





東北證券分析師沈正陽告訴路透社:


這是典型的賺指數不賺個股的行情,資金推動特征明顯。由於都集中在大盤藍籌,而且這些藍籌股亦有大量融資盤,因此換手較頻繁,使得大盤上上下下很熱鬧。


他表示,目前股市特征是增量博弈,即大家都在揣測增量資金會買什麽,而大多數意見是指向藍籌股,因此未來藍籌股仍是主角,並左右著大盤走勢,股市寬幅波動仍將繼續。


兩融余額首破萬億


與此同時,此前半個月推動A股成為“瘋牛”市的兩融資金繼續攀升。


上海和深圳證交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070.1億元,這意味著兩融業務規模在一年不到時間內增長了近兩倍。


去年底,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3,465.47億元。今年上半年,兩融余額呈現緩慢攀升態勢,但8月起增速明顯加快,幾乎每月增量在1,000億元左右,而12月則有望超過2,000億元。


路透社援引的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兩融標的券範圍放開及更多券商加大業務拓展力度外,今年下半年,A股市場自低點反彈,客觀上亦增加了投資者加杠桿追加投資的需求,尤其是近一個月以來,大盤升勢加快,融資量自然亦是水漲般高了。11月,滬深兩市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自7,000億增至8,000億元以上,而12月則是三周時間,規模提升了2,000億元。


除了上證50ETF和滬深300ETF,目前兩市融資余額超過100億元都是金融股,例如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興業銀行和中國平安。


其中,中信證券的融資余額最大,截至上周五為240.4億元,占其市值總額的7.5%左右。


操縱調查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通報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近期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這18只股票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


被點名18股中有13股跌停;湖南發展跌近9%。另外還有中興商業、寶鼎重工、東江環保和科泰電源等四股停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41

金融股滿血複活 三大股指全線上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32

QQ圖片20141225150207

QQ圖片20141225150221

滬指今日大漲3.3%,重回3000點上方,“中字頭”權重股再掀漲停潮,銀行、證券、保險等板塊領漲。

今日兩市雙雙高開滬指報2992.46點,漲0.67%,深成指報10350.94點,漲0.57%,創業板報1522點,漲0.14%。

滬綜指收盤上漲100.81點,漲幅3.39%,收報3073.34點。成交額3790.18億元。

深成指收盤上漲201.26點,漲幅1.96%,收報10493.78點。成交額2008.67億元。

創業板收盤上漲0.64%,報1529.47點。

板塊方面與昨日形成鮮明對比:銀行、保險、證券、高端裝備、鋼鐵等權重板塊是做多大盤的主要力量。一帶一路、高鐵、京津冀、西安自貿區、國產軟件等板塊漲幅也超過2%。

QQ圖片20141225150124

QQ圖片20141225150104

消息面上關註:

央行將非銀同業納入存貸比 暫不收準備金

據多家媒體報道,12月24日,央行與24家大型金融機構的會議上稱,“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與同業借款納入存貸比,但是存款準備金初步定為零,上述機構不包括財務公司。”這意味著非銀同業存款不交存準,而近期央行降準的可能性降低。

央行第九次暫停公開市場操作 流動性逐漸趨松

據中國證券報引述市場人士透露,周四央行將不開展任何公開市場操作,這已是該操作連續第九次暫停。市場人士表示,伴隨著“打新”凍結資金陸續解凍和財政存款集中投放,年底流動性緊張警情已經解除,未來貨幣市場利率將逐漸回歸常態,而非銀同業存款暫不交存準使得全面降準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

李克強:加大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力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將加大金融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簡化境外上市、並購、設立銀行分支機構等核準手續。將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體系、取消境內企業、商業銀行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地域限制。此外,還將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讓積極財政政策更好發力。

太平洋證券攜手京東探索互聯網券商業務

太平洋證券晚間公告稱,已與國內電商巨頭京東旗下網銀在線簽約, 雙方擬合力打造網銀在線證券板塊。雙方將在證券賬戶、行情、資訊、三方支付、證券交易等多方面開展互惠互利的業務合作,並合力設計互聯網證券產品。

大智慧:部分證監局已叫停新增傘型信托

據大智慧通訊社,多位券商人士透露,部分證監局目前已叫停新增傘型信托。業內人士分析,新增傘型信托被叫停的原因,可能主要源於本輪“瘋牛”行情中,杠桿助推市場大漲大跌,相較於兩融,傘型信托杠桿比例更高,最高可以達到5倍。

險資歲末進場掃貨 近十個交易日加倉明顯

12月前兩周,滬指從2680點上漲到2929點,增長幅度是9.2%,而險資11月底持倉股票基金占比為10.68%,兩周後,持倉占比提升至12.65%,增長幅度為18.4%。可以說,浮盈和主動加倉,雙雙推動險資持基金股票的占比大幅度上揚。以此估算,除去浮盈外,險資主動加倉明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71

中金:全球主要股指均超2007年高點 而中國還不到當年一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28

82424804

隨著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漲 2.2%,滬市 2014 年完美收官,全年漲幅達 53%,是五年來首次跑贏全球其它主要股市。中國股市本輪上漲是短期流動性推動的泡沫,還是一輪可能持續多年的牛市正在拉開序幕?

對於那些認為房地產市場會硬著陸,不良債務危機由此爆發,中國經濟即將硬著陸的人而言,2014 年中國股市的強勁表現必定是一個不可持續或非理性的泡沫,很快便會破滅。但是中金公司認為,盡管對中國經濟長期前景的某些憂慮不無道理,但是許多人可能低估了推動中國股市在 2014 年迎來拐點的正能量。

中金公司在 2013 年 11 月初對中國股市轉為樂觀,當時,中金認為處於歷史低位的估值水平和多年持續跑輸的行情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海內外股票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極度的悲觀預期,但卻可能低估了即將開始的全面改革會給中國經濟和企業帶來的顯著的效益提升。

當時,中金對 2014 年中國股市前景做出了三個預測:

1. 2014 年中國股市有望實現 20%的漲幅,在四年熊市後,股指首次實現大幅正回報。——A股市場表現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但H股仍然存在補漲空間。

2. 在流動性、政策風險溢價和公司治理相對改善的推動下,中國股市在經歷了連續四年跑輸後有望在 2014 年跑贏國際其它主要股市。——A股確實跑贏了全球其它所有主要股市,而H股表現好於除納斯達克和印度以外的大多數市場。

3. 在諸多催化因素的推動下,“老經濟”板塊中的許多大盤藍籌國有上市公司有望成為優質的價值甚至是成長的投資標的,跑贏過去四年中獲得市場青睞的成長股。——正如預期,老經濟“屌絲”板塊在內地股市和海外中資股市場中均跑贏其它板塊,尤其是 A 股市場“屌絲”們的表現遠超其它板塊。

2014 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直到3季度末,貨幣、財政和房地產市場政策過緊,從而導致雖然出口改善,但國內需求仍然低於預期。但是,中金認為央行將不得不放松貨幣政策以應對不斷上升的通縮風險,債市和股市因此將雙雙受益。果然,在 11 月中旬央行降息後,A 股市場一路高歌猛進。

在2014年上漲 53%之後,A 股市場接下來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已經取得的漲幅,需要實體數據的改善和改革紅利的兌現來支撐樂觀情緒的進一步提升,而H股顯然仍然存在補漲空間。另一方面,即便在如此大幅上漲之後,滬深 300指數目前仍只有 11.5 倍市盈率(基於 2015 年盈利預測),1.55 倍市凈率,預期股息收益率 2%,不管采用哪種估值方法衡量都並不貴。因此中金認為,雖然中國股市重估的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重估之路應該才剛剛開始。

中金表示將密切關註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以判斷市場潛在的上行或下行風險:

1. 改革進程:尤其是與國企、土地/戶口,和金融行業相關的改革。

2. 有助於降低銀行系統性風險的政策的推出和執行,比如:

1) 43 號文的落實可能將使大多數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存量債務重新劃分為顯性的政府債務;

2) 推動不良貸款確認和處臵的支持性政策舉措;

3) 支持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和資產證券化發展的政策。

由於銀行板塊仍然是市場中最便宜(同時規模較大)的一個板塊,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對中國經濟根深蒂固的悲觀情緒,因此銀行板塊的重估是中國股市重估過程的核心。

3. 房地產市場的企穩跡象:隨著限購政策的放松和降息,房地產成交量 10 月以來明顯回升,2015 年土地拍賣和房地產投資可能也會企穩,甚至出現回暖。由於與房地產有關的需求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將有助於降低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的下行風險。

4. 資本市場的全面改革:

1) 國內股市融資逐步走向市場化的註冊制。我們預計 2015 年國內股市融資規模有望達到 1.5~2 萬億元,這不僅能有效支持企業投資需求,還能緩解市場對杠桿率持續上升的擔憂。此外,股票供應的市場化也有助於抑制股價的過度飆升。

2) 通過向海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中國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通過中國養老金體系的改革與建設,顯著擴大中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規模。

3) 加強對市場違規行為的監管和懲處力度,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

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清除影響資源有效配置的諸多結構性障礙。面對這一積極的基本面變化,中國 A 股市場上漲行情雖然有些姍姍來遲,但氣勢如虹。展望 2015 年,中金預計多項改革方案將進入具體落實階段,有望在提升效率、增長和盈利方面釋放諸多改革紅利。因此,中金繼續看好中國股市。

全球主要的股票市場都已經陸續超過了自己 2007 年的指數高點,而中國是唯一僅存的主要股票市場——盡管多年持續盈利——指數至今仍然只有當年一半左右的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26

臺灣股指期貨跌停後發生了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1

本文原發布於方正金融工程團隊的微信“量化零距離”作者高子劍 樓華鋒 陶勤英 陳楊城 李 楊

今天股指期貨遭遇了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跌停,除了IF1509合約之外(新掛盤合約跌停幅度為20%),其他三個月份的合約在下午14:20左右陸續跌停,對市場產生了不小的沖擊。事實上,在2004年3月22日,臺指期貨也曾遭遇跌停的“打擊”,次日臺指期貨大幅低開,但隨後低開高走並產生了臺指期 貨的階段性底部。

2004年3月22日,受“3.19槍擊”事件影響,中國臺灣地區股指期貨直接以6352的跌停價開盤,當日其成交量僅有4624手,而持倉量為46297手,較昨日45893手略有增加。次日,即3月23日,臺指期貨大幅低開7%,但最終低開高走,收盤於6055,較開盤價收高 2.5%。我們觀察到3月23日,在臺指期貨跌停的第二天,期貨持倉量出現了大幅的減倉,減倉幅度接近20%。由此推測,跌停次日,多頭大規模地止損離場 (包括強平單),市場恐慌情緒濃重。所謂“多頭不死,空頭不止”,3月23日開盤價也成為了臺指期貨的一個階段性底部。

 

臺指期貨跌停後,臺指期權當月合約的漲跌幅更為“驚心動魄”。其中,各行權價格的買權跌幅基本在80%左右,而賣權的漲幅極為驚人,漲幅最高的是最為虛值的行權價格為6300的賣權,其漲幅接近830%,可見期權確實讓“一夜暴富”成為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指出現暴跌的情況下,市場避險情緒急速升溫,使得賣權的隱含波動率大幅高於買權隱含波動率,而從期權平價公式來看,兩者隱含波動率應該一致。“存在即是合理”,賣權相對於買權的大幅高估,表明市場繼續看空臺指走勢。而次日臺指期貨直接低開7%,也印證了期權市場的觀點是正確的。

隱含波動率是把權證的價格代入期權定價BS模型中反算出來的,它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標的證券波動率的預期。

圖表:2004年3月22日,臺指期權行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11

滬深港通只是打頭陣,股指期貨通還在後邊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7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1-22 10:01 編輯

深港通只是打頭陣,股指期貨通還在後邊
作者:李小加


滬港通在順利推出並平穩運行兩個月後,成交量開始穩步增長,南北向交易量也開始呈現更加平衡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加緊優化完善滬港通機制的各項工作。我們堅信滬港通交易量未來將會迎來更加高速的增長。


隨著深港通準備工作的全面展開,我們已開始思考後滬港通時代的香港證券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及路徑。在昨天的亞洲金融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提出了建立亞洲財富管理中心的宏偉設想,突出強調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對國際金融秩序有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


在今天的香港交易所工作坊中,也有許多朋友問我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看法。我想借此網誌,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拋磚引玉,希望能與朋友們一起探索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一、香港應如何認識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遠期的路徑選擇是什麽?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離不開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又離不開「開放」二字。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逐漸走向雙向開放,是歷史發展之必然。


具體來說,雙向開放無外乎「請進來」與「走出去」,即把國際的產品、價格或投資流量「請進來」,或讓自己的產品、價格或投資流量「走出去」,其終極目的是使自己的市場更加國際化,使國民的財富投資配置更多元化、國際化;使中國更有效地參與和影響國際定價與標準的制定。


鑒於內地與國際市場在制度法規與交易體制上尚有重大差別,大規模的「請進來」在中短期內可能還不能完全實現;而允許國內資本大舉出境也會帶來重大的政策與監管憂慮,因與國際市場長期隔離而缺乏了解的國內資本也很難有迅速走出去的動力與實力。


滬港通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由中央最高層拍板宣布、由兩地監管機關支持、由滬港交易所共同推出的一個歷史性的創新型突破。


二、滬港通的本質是什麽?


滬港通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創設了一個兩地機構共同營運和監管的「共同市場」,它探索出了一種創新性開放模式,在中國資本市場的「請進來」與「走出去」還未完全到位前,讓世界和中國合適的產品在一個「共同市場」匯聚,從而可以在中國的時區、中國的監管要求下,通過兩地交易所和結算公司的聯接,讓國內的投資者、資本在「共同市場」與國際投資者、資本對接博弈,進而逐步形成中國投資資本走向世界的大潮流。


受此啟發,如果我們未來把滬港通框架延伸至現貨股票之外的其他產品,如股票衍生品、商品、定息及貨幣等各大資產類別,把國際投資者喜歡的中國產品放進「共同市場」(相當於把國際投資者「請進來」),同時裝進中國投資者需要的國際產品(中國投資者「走出去」),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不改變本地制度規則與市場交易習慣的原則下,大規模地、迅速擴大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大幅擴大中國標準和定價的國際影響力,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贏得時間與空間。


同時,由於跨境資金流動全部是人民幣,「共同市場」也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器,可謂一舉多得。這樣的「共同市場」模式起步於與香港的合作,也可延伸至其他市場與地區。


三、「共同市場」開放模式有哪些主要特點?


1. 兩地監管機構共同監管,執法上密切合作。兩地監管機構的監管半徑得以大幅延伸,在輸出自己核心價值的同時引入外部先進標準,從而可以更大限度地掌控「請進來」和「走出去」的節奏。


2. 兩地交易所合作共贏,成功走出「零和」競爭循環。利益高度一致的兩地交易所將齊力推進國際化,兩地流量在同一撮合器上互聯互通,實現價格最大發現;價格授權先行則將為後續全面互聯互通贏得時間與空間。


3. 兩地清算所每日交易總量本地先行結算,凈額跨境結算。在保持兩地現行清算結算體系完整性和獨立性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既封閉又透明的風險管控架構,並實現盡量小規模的跨境資金流動。


4. 兩地投資者無需改變交易習慣即可與對方市場投資者在同一平臺上共同博弈。兩地投資者基本依賴本地市場結構,歸本地監管機構保護,可在「自己家里」和「自己的時區」按「自己的交易習慣」投資對方市場產品。


5. 對於兩地股票發行者和衍生品使用者而言,「共同市場」可使兩地上市公司同時享有雙方投資者創造的流動性,兩地未上市公司有可能將來向對方投資者融資,兩地企業可利用對方市場衍生品和商品進行風險管控,最終兩地衍生品價格或流量的互聯互通將有利於整體提升實體經濟利用金融市場進行融資和風險管控的有效性。


6. 對於兩地中介機構而言,「共同市場」有效防範了本地投資者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與本地中介機構「脫媒」,可更好地激勵本地中介機構服務於本地投資者的「國際化」,進而全面促進本地中介機構業務「國際化」進程。


綜上,滬港通開創的創新型模式本質上造就了一個中國市場與香港、國際市場互聯互通的「共同市場」,通過一個雙向的、全方位的、封閉運行的、可擴容的、風險可控的市場開放架構,把「世界帶到中國家門口」,體現了市場各方利益的高度一致性,有助於實現最大市場化程度的國際化進程,以最低的成本為最終的全面開放贏得了時間與空間。


四、「共同市場」的模式為後滬港通時代的發展帶來什麽啟示?


滬港通是「共同市場」的序幕,即股票版1.0版本,「共同市場」的潛力肯定遠不止於此。有哪些內涵能夠放入「共同市場」呢?這首先取決於大家能否對「共同市場」的發展模式取得一定的共識。


在一定的共識之下,我們還須在政策制定者與監管者的引導下對模式的方方面面進行詳盡的可行性研究與風險評估。在下面有限的篇幅里,我想不揣冒昧,提出一些初步思考。


滬港通後股票類市場的互聯互通已順理成章


上海與深圳是中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兩條腿」。滬港通這條腿邁出去後,深港通這條腿的邁出已無懸念。我們須考慮的問題僅僅是推出時間以及是否會在滬港通的基礎上有所升級與豐富。


如果滬港通與深港通是中國股票市場雙向開放的「兩條腿」的話,股指期貨通就是聯動兩條腿的胯與腰。股指期貨的互聯互通有助於滿足兩地投資者風險對沖的需求,這也是MSCI考量是否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內地市場掌握A股衍生品市場國際定價權之必要條件。


簡單而言,股指期貨通可以有快捷版和全通版兩種實現形式:快捷版就是結算價授權先行,中國價格先行「走出去」,國際的價格也可以「請進來」;全通版則是類似滬港通、深港通的產品互掛、流量互通。至於采用哪種模式,可以視乎中國在海外市場確立股指期貨定價權的全盤考慮而定。


中國商品期貨市場國際化刻不容緩


客觀而言,如果不計時間因素以及境內外制度磨合成本,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最優選擇無疑是流量「請進來」,就地國際化。但是在當前中國資本項下尚未全面開放且法律框架、交易規則與境外尚存巨大差異的情況下,大規模的流量「請進來」可能還需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是最大的消費者,但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定價者。實際上,中國商品期貨市場國際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我們認為必須盡早考慮「走出去」迎戰,讓「產品走出去」、「價格走出去」、甚至讓「資金走出去」。


到底怎麽走出去?單獨走還是通過合作的方式走?與誰合作?商品領域中互利、雙贏與可持續的合作模式是什麽?這些問題看似容易,實際極具挑戰。


商品期貨市場有別於股票,它的雙向開放肯定須考慮不同的因素,可能會有不同的方式和節奏。內地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同仁都已開始認真思考這一問題,希望能夠盡早找出合適的開放模式與路徑。我相信「共同市場」的雙向開放框架將會大大拓寬我們探索的思路。


定息與貨幣產品的開放與國際化已經擺上日程


當前,中國匯率與利率市場化改革正朝著縱深方向發展,進程明顯加速。另一方面,在現有制度和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下推進改革並非一蹴而就,作為金融市場基礎價格標桿的匯率和利率面臨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複雜性,對整體配套的要求比較高,改革過程中也需妥善處理各種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這塊「試驗田」將更加重要。它既可遮罩風險向內地市場的直接傳導,又可為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和利率改革提供參考。我們希望能在兩地監管機構的的指導下,繼續深化香港人民幣貨幣和利率產品創新。與商品期貨類似,定息及貨幣類產品的國際化思路也可以是價格授權和流量互聯互通相結合。


內地資本的迅速崛起與註冊制改革為一級市場的互聯互通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


一級市場功能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基本功能,「共同市場」是否也能延伸至一級市場呢?由於內地發行者早已成為香港市場的主要構成部分,內地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提速(特別是一級市場改革,例如註冊制)將對香港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帶來深遠的影響。


具體而言,香港市場需要仔細分析各類企業選擇不同融資市場上市的動因與制約,重新思考如何在新環境下繼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力:


- 內地企業選擇內地上市的主要動因與制約:熟悉自己的投資者和較高的歷史估值,但受限於監管者對市場容量與上市節奏的嚴格管控;


- 內地企業選擇香港上市的主要動因與制約:更加開放和國際化的發行上市制度與環境,以及更成熟的國際機構投資者,但苦於歷史上較低的估值,全流通的限制以及缺乏大規模內地資本的有效參與;


- 國際跨國企業考慮來香港與中國內地融資的動因與制約:既希望吸引大量的中國內地投資者成為其股東,但其一級市場融資又無法適應內地目前的法規與市場結構;簡單在香港進行非融資的第二地上市又無法取得足夠規模的、可持續的二級市場流量。


換句話說,影響香港一級市場最重要的兩大因素是內地市場正在崛起的巨大流量與迅速提速的內地發行制度改革。只有正確認識與判斷這兩大因素,我們才能看清自身獨特定位的優勢與劣勢,盡早開始考慮我們是否需要作出必要的調整,以找到互利、共贏而且可持續的共同發展道路。


總而言之,我認為「共同市場」可以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一個新思路與新模式。我今天提出了幾個我們關心的問題,但找到正確的答案則需要我們集思廣益,共同探索。毫無疑問的是,擁有一國兩制優勢的香港正是內地打造這一共同市場的最佳初始夥伴。


那麽對於香港來說,這樣的共同市場是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呢?香港能否在不犧牲或不妥協我們自身的標準和獨特核心價值的前提下參與「共同市場」的建設?我相信,充滿智慧與自信的香港人心中自會有清晰的答案。(來自阿爾法工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89

投機者凈做空日本股指 安倍上臺以來首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04

上月歐洲央行宣布萬億歐元的QE後,日本國債收益率加速回升,做空日本股指期貨的投資者也明顯增多,首次出現日經股指期貨的凈空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任後推出超級寬松,其最突出的影響是日元貶值、日股上漲。如今期貨市場的表現再次顯示,“安倍經濟學”到了緊要關頭,正在失去全球投資者。

金融博客Zerohedge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近日數據制作的下圖顯示,日經225股指期貨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凈空倉。

日本,日本股市,日本國債,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QE

同時,在上月月中瑞士央行宣布放棄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下限後,多種期限的日本國債收益率開始走高,歐洲央行上月22日宣布QE後,這種升勢已經增強。日本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已突破220%。上月安倍政府還批準了3.5萬億日元經濟刺激措施,在政府增加財政支出的時候,借款成本上升絕不是日本財政的好消息。

日本,日本股市,日本國債,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QE

去年12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報道稱,市場數據清楚顯示,在安倍去年4月上調銷售稅致使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後,全球投資者就不再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幻想。其報道提到:

繼前年創紀錄高的資金流入日本股市後,全球投資者去年幾乎沒有增持任何日股。去年流入日股的資金降至8980億日元,較前年大降94%,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單是去年4月一個月流入的資金就達到了去年全年的近三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21

去年漲了30%的印度股指,投嗎?(附小白海外投資法) 簡七讀財

http://xueqiu.com/5517873136/39983896
簡七在極簡投資系列中曬出B先生的投資組合之後,大家對於其中印度股票的討論那是相當的熱烈……不管是獵奇還是有心配置,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文/米蘇就是8爺 @簡七

雖然看起來大家對於印度股票都抱著不一樣的態度,但卻都是好奇又不瞭解。對於我們這些極簡投資的粉絲,我們先回歸(回顧)一下極簡投資資產配置的一些原則:
1、我們並不排斥有風險的投資,但是咱得確保長期來看漲幅,而且漲得讓人滿意。
(也許你覺得是廢話,但為什麼B先生選印度而不選津巴布韋的股指呢?)

2、有令人滿意的收益同時,波動太大小心臟也受不了。極簡投資降低風險的關鍵在於,資產之間儘可能不相關。這樣一來,A資產跌時B資產漲,整體虧損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用上面的兩個標準來「量量」B先生選的印度股票:

一、印度股市好不好?首先,我們用事實說話。

1、對比
美國投資印度市場規模最大的ETF:INDA
V.S.
投資中國A股滬深300的ETF:ASHR


(藍色INDA橘黃色ASHR)
表現不亞於咱們的A股哦,而且表現更加穩定。

- 2014年全年表現

雖然去年最後一個季度A股太矚目,超越了印度股市,但是全年來看較為穩定且不錯的增幅也是全球市場中的明星。

(數據來源:美股基金策略)

2、印度SENSEX指數
近10年的表現





印度SENSEX指數又稱孟買敏感30指數,為印度最被廣泛使用的指數。
SENSEX-30指數包含了印度前三十大的股票,其總和曾經佔印度股市約五成的市值。
---------------------------------------------------------------------------------------
再來點八爺亂侃。
印度作為金磚四國的成員國之一,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人口結構非常年輕(1/3人口為14歲以下青少年),精英在數理、IT、英語等方面的優勢也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加上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預期),各國投資機構普遍比較看好印度股市。

二、相關性在過去10年中,印度SENSEX指數有2年為虧損,8年增長;相較於中國A股(以滬深300為參照)4年虧損的情況,一起配置還是有一定的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

當然,同時作為新興市場的中國和印度,其實相關性還是很高的,用來降低國內投資風險的效果並不高。

我想,B先生更多地是用印度股票來對沖美股等其他資產。專業資產組合,配置更多不同風格市場的潛力市場還是很有門道滴。

科普完畢啦。對「獵奇」的印度市場有所瞭解後,繼續補充3點。


1
資產配置是不是種類越多越好?

也許你看到了B先生的配置後對印度股市充滿興趣,但是一看手頭只有幾萬十幾萬塊。那麼,認真學習陳小懶的基礎極簡組合更適合你。太過於分散不僅耗費精力,效果常常也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手續費更多,另一方面「獵奇」的市場更考驗投資能力)。

個人覺得,當你的投資資產積累到50W數量級甚至100w時(個人看到最低的私人銀行門檻是50W),你再考慮間將更多股票市場納入考慮。


2
除了印度股市,還有什麼選擇?

我們不知道買什麼,不如先看看機構喜歡買哪些類別的資產。QDII基金就機構幫助我們投資海外的渠道,上某基金代銷平台可以發現,QDII有一下分類:

除了美股市場,很多QDII都選擇了投資離家門口最近的港股市場。雖然去年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滬港通和大家預期會有的深港通背景下,一些港股的投資價值也在上升。

此外,亞太地區、金磚四國、歐洲市場都有對應的QDII基金。(論壇裡,我們還八卦過一隻德國DAX的指數基金,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

眼尖的小夥伴還發現有大宗商品、黃金、原油類的QDII,這類掛鉤實物期貨的基金,沒有點專業知識還是不建議為了分散而瞎買了。

總之,不懂不投,長期來看潛力不高的不投,類似的產品沒必要多投(相關性高)。


3
這些投資我們怎麼買啊

1)買QDII基金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QDII基金了,操作上和買普通的基金一樣方便。

2、開通美股賬戶
雖然比起開證券賬戶、基金賬戶要複雜不少,但是如果你真的資金量較大,想要分散風險,現在至少可以在國內直接開設美股賬戶啦。具體開戶步驟,論壇上也有關於美股開戶的分享。

開立美股賬戶後,簡單粗暴地購買相應國家地區的ETF是最簡單的方法。

當然,如果你資金不多,真的不建議你開通美股賬戶,換幾次匯承受的匯率風險和手續費都可能讓你得不償失。

「獵奇」的內容八卦完了,讓我們一起期待極簡投資裡的終極BOSS配置——B先生資產配置詳解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00

A50/500股指期貨和創業板泡沫的幻滅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9

A50/500股指期貨和創業板泡沫的幻滅
作者:洪灝

摘要:上證指數已運行到了我們年初的目標價4,200點。A50/500股指的推出將促使大小盤股的表現分化。A500股指推出後,由於公募基金小盤股的倉位很重,因此將有鎖定利潤甚至沽空的強烈意願。小盤股/創業板的下行風險在短期內對大盤股的影響仍然有待商榷。然而,昨日創業板急挫5%並同時伴隨大盤股大幅震蕩向下似乎是未來市場趨勢的序曲。整體來說,A50市值接近上證指數的一半,將對沖大盤部份的下行風險。此外,央行仍將進一步降息和降準,將有助於大盤股表現。港股估值低廉、流動性改善,是非常好的投資中國的標的物。投資者應繼續在低位建倉港股。

上證指數已運行到我們年初的目標價4,200點:上證綜指昨日表現極度反複,盤中一度觸及4,175點,收盤時卻倒跌1.24%。我們在2015年1月29日在彭博刊登的展望報告“China2015:ABubblyNation”將上證綜指目標價定於4,200點,並在2015年3月20日的報告“市啥率,就是啥率”詳續討論其計算方法。目前上證綜指基本上已經到達了我們的目標價。自從我們在2014年9月5日的報告“理智與情感:止損並修正交易策略”中強烈地空翻多以來,上證綜指在短短六個月內由2,300點大漲83%至4,200點。目前,上證的股票盈息率相對於中國的債券收益率已經跌至2007年10月和2009年8月指數高位的水準,上證前期一往無前的升勢將出現反複(圖表1)。然而更重要的是,大盤股與小盤股的表現將會分歧,而其催化劑正是A50/500指數期貨的推出。
大盤股在通縮壓力下由於杠桿高企,表現差強人意:根據米勒及莫迪利安尼經典的1958年鮮章《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一家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投資決策,而非其融資決策,這就是著名的“MM定理”。簡單地說,一家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能否賺取高於資金成本的回報。即使公司決定增加杠桿以提升股本回報率,只要投資者減少投資組合的杠桿比率以降低風險,便能輕易化解公司增加杠桿的決定的後果。因此,一個公司如何融資理論上不應會為投資者增值,市場也因此亦不會給予回報。

過去數年間,中國大盤股及小盤股的表現分化嚴重,顯示“MM定理”在真實世界中的實用價值。小盤股,特別是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被視為是股本回報率很高的投資物件,部分中國投資者因此加杠桿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大盤股卻長期是資金的黑洞。即使大盤股的股價由於加了杠桿在2005年至2007年期間飆升,然後由於同一原因在2009年前三個季度再度上漲,這些公司通過負債可以獲得的邊際回報率卻自2011年後新的一輪信貸周期後銳減(圖表2)。

大盤股表現將跑贏小盤股;繼續建倉港股:中國的通縮壓力將使大盤股難以賺取高於資金成本的回報。通縮的特征之一是實際利率無情地上升,而高杠桿的企業將會非常艱難。在通縮時期,市場往往會著迷於經濟體中某些板塊的增長概念,例如80年代末期日本的小盤股泡沫、90年代後期的互聯網泡沫,以及過去兩年的中國小盤股、創業板泡沫。目前,創業板泡沫爆破的條件似乎已基本具備:

1)中國的實際有效利率已達到非常高的水準,過去往往觸發降息。此外,中國外匯占款減少,將導致未來數月存準率的繼續下調(圖表3)。如是,降息和存準率下調將可紓緩負債累累的大盤股的利息負擔,推動大盤股從低估值中修複;
2)中國創業板的相對表現已達極端水準並將轉弱(圖表表4)。中國小盤股、創業板的估值相對大盤股亦達到極端水準;
3)共同基金的小盤股持倉相對大盤股處於非常高的水準。A500指數期貨的推出將會令共同基金更容易從小盤股大幅飆升後鎖定收益。由於A500小盤股指數與中國創業板的相關度可以高達90%,A500小盤股指數是對沖甚至做空中國創業板倉位的良好工具。與此同時,A50指數期貨將會令共同基金更容易增加大盤股持倉的杠桿。



盡管如此,對沖/做空小盤股/中國創業板交易並不一定要與做多大盤股同時進行。小盤股的動蕩將如何影響大盤股的表現仍有待觀察。昨日中國創業板下跌約5%而令大盤股出現震蕩下行的交易行情似乎是一個序曲。與此同時,基於港股估值極低、市場相對割裂,以及較中國指數的表現顯著落後,投資者應繼續建倉港股。


來源: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