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盡論中國:七常委為甚麼失蹤七天

1 : GS(14)@2015-02-25 17:25:35









中共政治局七名常委今年春節七日長假期間再次集體「失蹤」,有別於胡錦濤、溫家寶多年落基層與民眾過年的慣例,似是以實際行動回歸「注重家庭」的習俗。可笑的是,對習近平(圖)、李克強的新規,不少地方官並未領會,依然在演出春節慰問清潔工、公安的政治騷,官方新聞媒站也不習慣沒有習、李新聞的日子,堅持用他們的舊聞軼事作頭條。胡錦濤、溫家寶主政十年,年年春節不回家,都在基層與民同樂。溫家寶說,和群眾一起過年,不只高興,「而且心裏感到踏實」。媒體還把高官不休假、落基層慰問,吹捧為政治傳統、政治道德。不過,習、李主政後,顯然不視其為政治道德,有意拋棄這一傳統。去年春節長假,七常委就沒有公開露面,但因官方媒體、網站持續報道習、李春節前落基層慰問、拜年消息,七常委「失蹤」並未引起關注。



官媒不理解習用意

本月十七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舉行春節團拜會,七常委集體亮相,其後集體「失蹤」七日。習近平在團拜時罕有地表示,「春節是萬家團圓、共用天倫的美好時分」,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這番說辭似乎是為七常委過年時不再走訪基層作鋪墊。但官方媒體、網站不見得理解其用意,不只未報道民眾春節家庭樂,多數網站頭條仍是「習近平領導力前所未有」、「盤點李克強民生『對賬單』」這類陳年穀子爛芝麻。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5/190538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26

盡論中國:李克強的政治不正確

1 : GS(14)@2015-03-17 02:07:06









去年不提周永康,今年不提郭伯雄,李克強的總理記者會再度令人失望。相比於去年不准問香港普選、中國政改、中日衝突、周永康等問題,今年記者會對敏感問題有所開放,但李克強的表現仍像一個只管家裏柴米油鹽的小媳婦,在願為電子商務做廣告問題上侃侃而談,對政治、外交等問題則慎言,還緊張到出現「有反必腐」的口誤。李克強在去年總理記者會的怯場,顯示政協、人大「兩會」不再是總理的主場,令外界關注中共高層權鬥和權力運行模式的變化。李克強的低調,有人認為對其個人來說是政治正確,有助坐穩總理之位,但對中共來說是政治不正確,是把最高層的矛盾表面化。



「四個全面」表述出錯

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李克強在今年「兩會」的表現仍是政治不正確,不只記者會未能糾正去年偏差,最嚴重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對「四個全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的表述出錯,不只順序錯,而且最初的版本竟漏了「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是習近平近期主打的理論口號,將來或成習近平思想的核心表述。有代表、委員炮轟李克強的報告犯了政治錯誤,其實未免冤枉他。一來,政府工作報告從來都是經濟工作以主,總不能去報告黨建工作;二來,習近平親自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政治局會議,審議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未有異議;三來,習在會場臨時指點李加料,更顯其強勢。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6/190779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72

盡論中國︰惡攻罪重現之憂

1 : GS(14)@2015-04-14 02:08:47

央視名嘴畢福劍(圖)調侃毛澤東被告發後,毛粉與反毛者的對掐並不令人意外。毛粉大有非置畢福劍於死地不可之勢,反毛的則痛斥告密者及文革告密文化的重現。其實,古今中外不乏告密者,區別只在於正當的舉報刑事犯罪與沒有觸犯刑法的言論因被告發而帶來懲罰,一如旅美作家林達所言:「關鍵不在於告發,而是無罪懲罰。」



非罪言論受懲惹關注

196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加強公安工作的若干規定》,即《公安六條》,其第二條規定,攻擊、污蔑毛澤東和林彪都是必須嚴懲的現行反革命行為,即惡毒攻擊偉大領袖罪,簡稱惡攻罪。作家鐵流曾引述當局資料稱,文革中死於惡攻罪的不少於100萬人,包括遇羅克、張志新等,因被告發惡攻罪而受刑的還有著名作家聶紺弩等。畢福劍在酒桌上藉唱評樣板戲調侃毛澤東,在文革時是足以判死刑的惡攻罪,但在惡攻罪甚至反革命罪取消多年後,他還要因無罪的言論而被告發、被懲罰,不只令人擔憂告密問題,也令人擔憂惡攻罪的陰魂不散,一如中共高層不再以反革命集團罪懲罰權鬥失敗者,而改以其他刑事罪名。畢福劍事件令酒桌慎言成為官員、名人的第一戒律,甚至有禁帶手機入場的戲言。這種人人自危的趨勢,雖不致於走到部份民眾擔心的恢復《公安六條》和惡攻罪的那一步,但非罪言論得不到保護,對中共宣稱的依法治國仍是極大諷刺。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13/191105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86

盡論中國:李克強怎被逼宮成這樣了?

1 : GS(14)@2015-04-21 02:00:19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宣佈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幅度是史上最猛之一。這是繼證監會緊急澄清「不是鼓勵賣空、打壓股市」後,當局力挽今日股市暴跌的重大措施,既顯示李克強(圖)對依靠股市吸引資金、刺激經濟的重視,也顯示利益集團已能抓住其命門、輕易逼宮。證監會上周五宣佈將嚴查融資融券(孖展及沽空)、四部委支持擴大融券交易和融券券源,引發外圍A股相關指數暴跌。但最擔心、最焦慮的原來不是一眾股民,而是李克強。眼見證監會的澄清未能有效抑止輿論對今日A股、港股暴跌的預測,他隨即應市場所求,下令大幅度降準救市。北京報章披露,本月14日李克強召開經濟座談會時曾問在場金融界人士,市場對降準和降息更看重哪個?得到的答案是降準。由此可見,人行昨日宣佈降準,是李克強再度被逼宮的結果。早在2013年6月,李克強出任總理百日之際,內地曾爆發小股災,逼李克強收回不放水刺激經濟增長的成命。今次李克強在股市暴跌前放水,無疑是要避免更被動的局面。他被逼宮成這樣,一來是他已坐實弱勢總理之名,無法抗衡新、舊利益集團的掣肘,二來是中國經濟的增長確實面臨重大困難,需要靠提振股市為企業融資。因此,歷經多年下降「瘟市」(溫家寶)的A股將會有長時間的上升「強市」,至於經濟何時轉型、股民何時被屠宰,另當別論。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0/191185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27

盡論中國:王岐山斷言沒有司法獨立

1 : GS(14)@2015-05-15 01:48:45

網上盛傳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圖)上月會見三個日裔專家時,斷言中國不可能有司法獨立,強調中國的司法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之下。儘管去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推出依法治國的決定,但王岐山的言論無異於為黨大於法蓋棺論定。據中信證券總經理德山立人憶述,他和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經濟學家青木昌彥(Masahi ko Aoki),是4月23日在中南海與王岐山會面。中國官方媒體沒有報道過這次會見,而德山立人指會面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王岐山對中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侃侃而談,並自稱是要透過發達國家的前沿學者發出「信號」。



「這就是中國特色」

在王岐山發出的「信號」中,最清晰的是關於司法獨立問題。福山在會面中談及法制與法治的差別,還問王岐山:「不知中國的憲法能否做到『rule of law(法治)』,並司法獨立。」王岐山馬上回應:「不可能。司法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之下進行。這就是中國的特色。」由此可解釋,四中全會1.7萬字的依法治國決定中,為甚麼未提及司法獨立,但15次提及「黨的領導」。王岐山還談及把2013年定為歷史的新起點、中國要研究孔孟之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已不適用、中國文化中優秀的DNA要在現代化的實踐中發揮等,其真正意涵甚為模糊,福山因此形容會面「像玄學討論」。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514/191466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348

盡論中國:死磕律師與人民「日」報

1 : GS(14)@2015-05-19 01:09:31

繼浦志強被控告涉嫌煽動民族仇恨罪、尋釁滋事罪後,同樣被關押逾一年的維權律師唐荊陵(圖)預計也會被正式控告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他們的「罪證」都是在網絡上發表的言論,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的說法,就是因為他們熱衷輿論「死磕」,不肯回到法庭的主場中來。



赤裸裸的砸飯碗威脅

面對知名維權律師陸續身陷囹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指摘律師喜歡借網絡輿論的外援與司法部門死磕,而不精研如何在法庭上為權利申辯。評論還說:「成熟法治社會裏的律師,示以公眾的絕不是秩序的『挑戰者』形象,恰恰相反,律師看上去倒是有點保守甚至迂腐,他們是穩定的法治秩序最積極的維護者和最大的受益人──而對規則與秩序的任何蔑視,都無異於自砸飯碗。」這段評論一是死磕律師,顛倒因果。中國有眾多律師死磕輿論、以挑戰者形象出現,正是因為中國只有黨領導下的法制,沒有法治。二是進行赤裸裸的砸飯碗威脅。律師如果連自身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又如何以法庭為主場為委託人爭取權益?評論指摘律師採取「非法治的對抗」是以暴易暴,但誰能剝奪律師這種正當防衞的權利?三是盡顯官媒反民意的本質。有網民怒斥,《人民日報》是「日人民報」,強姦民意、強姦民眾權利。不過,在網絡和自媒體興起的年代,官方報紙隨時要被民眾圍觀、圍毆,人民「日」報已成主流。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518/191512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