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沒有一顆單純的心,是生不出來智慧的。沒智慧價值投資離我們很遠 william頭盔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2319185

沒有一顆單純的心,是生不出來智慧的。沒智慧價值投資離我們很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巴如果代表著道,雨楓的言論算代表魔吧.這個魔就是眾生們聚集一起的業力! 眾生業力這個力量可想有多大.

我 們每個人去學習一個成功的人,是學什麼?我想應該是學他成功背後的那個東西,比如品格、精神等等,這些是鑄造他成功的原因.雨楓的說法倒果為因----因 為巴賺了錢,所以人們才去學他.那這個世界上比巴有錢的人多了。你的觀點我總結為:怎麼賺錢不重要,賺多少才最重要。為了賺錢而賺錢,人就成為錢的奴隸, 成為為慾望而活的人了,沒了底線這樣賺來的錢都是在造業消福的! 巴在生活上的簡樸是他的優良品格,他是在惜福。

你作為一家公司的CEO,對什麼是金錢觀要瞭解。生活上的錢和用於事業投資的錢是兩回事,要區分開來的。生活上的花費要節省,要量入為出。投資上的錢不是錢,它是數字,如果在投資人的眼中,1元錢就是1元錢,他是做不好投資的。但在生活中,能把1元錢掰開來花是美德。

一個人為什麼會給別人以力量,因為他傳達的都是正信、正見的善知識,是正能量的。從你的言論中我看不到一點這方面的東西和力量,為什麼?

當代的人,有知識沒文化,有專業沒學問。這是這個時代的大問題。

另外用一句話回答你在文中的所有問題和疑惑:一個慾望薰心的人,是不可能有智慧的;沒有一顆單純的心,是生不出來智慧的。沒有智慧談什麼價值投資。「戒、定、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23

根留台灣自創品牌 擄獲歐美大客戶的心 益張實業從五金小廠到國際貨架王國

2012-11-05  TWM
 
 

 

從小五金廠蛻變為台灣第一、亞洲前五大的貨架公司,陳新約帶領益張從台灣本土小廠,躍升為國際大廠,憑恃著技術與品質,讓美國零售兩巨頭沃爾瑪、塔吉特認同,也深獲德州儀器、德國Lidl超市等公司信賴。

撰文‧林麗娟

門面樸素、行事作風低調的益張實業,隱身彰化縣埤頭工業區。令人想像不到的,二○○九年,它卻是亞洲第一家通過美國包括兩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Target)等多家集團「反恐評鑑(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海關與相關業界合作,建立供應鏈安全管理系統,從而阻止恐布分子的滲入)」的廠商。益張以製造金屬櫃架、推車,打造年營業額十一億元,每股稅前盈餘一.七元的王國。包括漢翔、德州儀器、德國Lidl超市都是它的客戶。

益張實業雖然沒有上市櫃,但一九八七年成立以來,每年業績都成長,這兩年全球景氣不佳,業績還逆勢成長四成,表現不輸大企業。Lidl超市德籍總經理Yen Benett指出,益張替客戶著想,一再挑戰高難度技術面,提升品質,精益求精,是最主要的致勝關鍵,目前它已經是台灣第一、亞洲前五大的貨架公司。

堅持品質 深獲客戶信任今年五十二歲的益張實業董事長陳新約,高工畢業、服完兵役後,就跟著表哥一起製作衛浴小五金。五年後,他很有生意頭腦,除了做衛浴、廚房裡的小置物架,也開始製作大型的、重量級的展示架,「如果利潤是二○%,那麼我不要定價百元產品的二○%,而要取千元產品的二○%,才能賺得多。」從小置物架到大型展示架,益張也是過關斬將,才有今天的地位與規模。一九九四年,日本做飯店設備、展示架第一品牌的Erecta集團找上門來,出示一件櫃架問:「你能不能做?」陳新約在仔細地觀察、觸摸後坦承:「如果你給我時間,我應該能夠克服技術上的困難,製作出來。」原來,Erecta集團早已拜訪過多家台灣工廠,但大多才聽到需求後就輕率地表示:「OK!沒問題。」只有他審慎評估,仔細考量,讓客戶最後放心把這張大訂單交給他。正因為這樣的態度,三年內,益張就從家用小五金,跨入商用五金櫃架市場。

陳新約因接到Erecta訂單而翻身,但也差點因該公司抽單陷入經營困境。一九九六年,日幣貶值,Erecta社長柳屋隆要求降價二○%,被陳新約拒絕,於是占益張七成營收的Erecta,一口氣退掉十五個貨櫃、總額一千多萬元的訂單。益張為此停工一個半月,後來透過下游經銷商、承包商銷庫存,才度過倒閉危機。

陳新約痛定思痛,他想起對方曾說過:「不能降價,就只有提升品質,才能拿到訂單。」他親自到原料廠挑選鋼材,將產品做到毫無瑕疵的完美程度,讓柳屋隆刮目相看,兩個多月後,又透過貿易商請益張供貨。

近年來Erecta逐漸將工廠收起來,全委託益張製造,柳屋隆對陳新約有深刻的認識:「當他的競爭對手,還不如當他的物流上游與事業夥伴,我信得過他。」客戶之一的美國進口商「快搜」公司執行長William Perrino也點頭:「即使原料漲價,陳董接了訂單,就會維持如一的品質,這是最讓人放心而且願意長期合作的。」陳新約用實力贏得客戶的信心,但產業環境的遽變,又讓益張再次面臨危機。十五年前,家用五金市場遭中國低價競爭,許多公司赴大陸設廠,益張員工看在眼裡,害怕會失業。陳新約決定根留台灣,因為「一千名員工代表一千個家庭」,他避開紅海市場,專攻技術門檻高的產品,他對員工信心喊話:「如果全台灣只剩下一家能生產展示架的公司,也必須是益張。」朝德國百年工藝廠目標努力陳新約訂定市場策略後,著手整頓人事,妻子黃秀英是他安定的力量,擔任副董事長兼執行長,掌握財務與人事,使他無後顧之憂,再聘請台大經濟系畢業的邱明鶴為總經理,自己專注於研發,更大手筆投資七億元建廠,開發新產品,轉進超市、百貨的設備市場。陳新約抱著「有飯大家一起吃」的想法,在中彰區拉拔核心外包廠作為衛星廠,自己則重新定位為製造服務業,九成產品外銷歐美。

益張從本土小廠打到國際市場,陳新約是靈魂人物,尤其他帶頭研發的「移動式倉儲架」,更讓益張立於不敗之地。他說:「當時市面上已有移動式倉儲架,但都非得破壞地板面施工不可,我決定改良,開發出不必施工、最方便的,甚至可以DIY的移動式倉儲,讓小空間也能夠藉由具有收納功能的移動式倉儲,來擴充空間的利用率。」○四年,益張「移動式倉儲」進軍美國紐約國際文具展,獲最佳新品獎,並取得二十年專利,陳新約順勢打出Ogee自有品牌,贏得美國等多國代理商合約,拿下全球擁有八百家以上分店的德商Lidl超市採購訂單。此外,新光銀行、農糧署、高雄市及北市府也成了益張的客戶。

「將朝著德國的百年工藝廠目標努力。」這是陳新約對益張的期許。

陳新約

出生:1960年

現職:益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彰化高工機工科

獲獎紀錄:榮頒中華民國第22屆創業青年楷模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

益張實業

成立:1987年

負責人:陳新約

產品:多功能置物架、工作台車、移動式倉儲設備營業額:2011年11億元

員工:1000餘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1

Just.me:社交的皮,郵件的心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41610.html
久很久以前,居住在部落的人們無所謂社交,沒有汽車飛機的夜晚,誰在幹嘛,只要用耳朵聽一聽就知道。那時候,人的社交圈子很固定,很緊密,想問些什麼,吼一嗓子就可以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聚集了起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變得複雜,開始有死黨、熟人、一般朋友之分。

逐漸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開始流行起來。因為關係親疏有別,我們跟別人說的話有不同程度的保留——死黨自然是無話不說的,熟人會討論許多感興趣的話題但不會涉及隱私,而一般朋友,估計會關心一下日常的衣食起居問題,但談不上交心。然而,當 SNS 出現後,它開始將人的關係燉成一鍋濃稠的粥,親疏有別的感覺開始消失。

你說話不說話,都會有人關注你,如果你說話聲音夠響亮,經常和別人吵架,那關注的人更多。人人都有一個閃耀著聚光燈小舞台,在上面盡情演出,可以收穫觀眾,但也享受到明星的待遇,一言一行都被曝光。聚光燈既是自由,也是枷鎖,媒體沒有朋友。社交網絡,是社交為重,還是發佈信息為重?

一切一切,都是「度」的問題,「火候不夠,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情就焦」。

獲得 Google Ventures、True Ventures、SV Angle、Michael Arrington 等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關注的社交應用 Just.me,就是為瞭解決眼下社交網絡圈子的問題而生,它盡力做到既保留社交網絡的私密交流感,又提供每個人公開發聲的渠道。創始人 Keith Teare 說,「結合社會化通訊和社會化媒體,是時候讓用戶掌握自己的社交網絡了。」

而 Just.me 的應用設計本身,如何把握社會化通訊和社會化媒體之間的「度」呢?它沒有將人放進一個又一個圈子裡,而是讓用戶主動選擇發佈信息的屬性——Just.me 認為信息有三種尺度,公開、半公開以及私人。也就是說,它兼顧了我們「交流」以及「展示」的意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13

到底什麼是去槓桿? 海豚的心

http://xueqiu.com/8956258944/24375875
中國金融業的槓桿堆積在地方平台和地產上。其實這是一個問題。槓桿堆積在土地上。由於債務久期長,周轉率低。再加上沒有規範的風險定價市場。這些都導致槓桿越加越高。貨幣存量越來越大。貨幣周轉速度越來越低。

要想走活這步棋,最重要的是要切斷這個鏈條,把地方政府從土地上隔離。讓地方政府的融資脫離土地,那麼就要給地方政府一個合規的融資渠道,並且不能再直接以土地作為抵押物。地方政府被地產綁架其實只是問題的表面。真正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沒有正規的融資渠道。地方政府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而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要有正常的,並且成本低的融資渠道。這是所有發達國家最基本和最正常的制度設計。

市政債的順利發行是解開這個鏈條的唯一途徑。只有邁出這一步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開始。那些整天叫喊著去產能的人是搞反了因果關係。產能的過剩是因為地方政府的財力受困。而受困是因為制度原因,並不是地方政府的赤字。一旦地方政府從制度中解放,那麼中國就會迎來新的一輪增長。

只有真正釋放地方債務,才能把寶貴的信貸資源投放到經濟發展中最需要的產業和部門。這才是去槓桿的真正含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065

拒領十八趴 為世代不公平發聲李遠哲:我的心還流著打造美好社會的熱血

2014-01-06  TWM
撰文‧郭淑媛、鄭閔聲

不合時宜的軍公教退撫制度,造成國家財政沉重負擔,已經到了台灣社會不得不嚴肅面對的時候,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日前公開表示,自己拒領退休公教人員一八%優存利率,希望國人正視世代落差現象。

儘管退休多年,李遠哲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他對世代正義、教育改革、環境永續的見解,讓人看不出一絲老態。「我的心裡還流著年輕時那股打造美好社會的熱血,只要看見不公平的事,我還是會一直講下去。」七十七歲的李遠哲這麼說。

談十八趴

五、六十歲就拿一大堆錢不做事,社會會更不公平。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放棄「十八趴」的考量是什麼?當消息披露後,是否發揮拋磚引玉效果?

李遠哲答(以下簡稱答):我二○○六年從中研院退休,那時共有十二年的政務官資歷,領了一張一百多萬元的支票,有人叫我到台灣銀行把這筆錢存起來,每年可領十八趴的利息。我覺得這件事情不公平,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錢存進去,從來沒有領過十八趴。

報紙報導以後,有兩位中研院副院長級的同事覺得我說得很好,其中一位服務了四十多年,跑來告訴我,「你講得非常好,我要跟進,不要十八趴。」說到一半,另一位同事也跑進來,說他也要放棄。這兩位都是年資累積了很久、能領很多利息的人,我覺得這是很正面的。

當然也有人罵我,說我不了解公務人員的退撫制度,但現在領錢或以後還會繼續領的人很多,對照年輕人提撥退休金以後卻很可能領不到錢,這是很不公平的。

問:你多次提到世代不公平,除了十八趴之外,台灣社會還有什麼不公平的事?

答:台灣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像有錢人不納稅,都是薪水階級的人在納稅,但這些階級和世代的問題,常會被簡化成藍綠的問題;討論核四問題馬上就被歸類為藍綠鬥爭,這是不對的。

我每星期有兩天會到台大做研究,研究助理都住在很遠的地方,因為他們住不起台北市的房子。如果我們不改變,五十五、六十歲就拿了一大堆錢不做事,讓年輕人奉養,這樣他們會很辛苦,社會也會更不公平。

有人說,人口老化問題怎麼辦?如果今天七十五歲以上才算老人,我們還有老化的問題嗎?七十五歲以前的人要更努力、要保持健康甚至工作,不要六十歲就退休,拿了很多錢到處去旅遊,老人也要節約,拿少一點的錢。

談教育改革

貧富差距這麼大,只求高薪工作就不能自我實現。

問:你過去推動教育改革,但學生的壓力還是很大,不少人認為教改不成功,原因何在?

答:民主社會裡應該人人生而平等、職業沒有貴賤,在台灣,如果我這麼說,家長一定告訴我:「你在說笑話嗎?」在芬蘭,有錢人累進稅率很高,占政府財政收入比率是台灣的兩、三倍,不管你賺多少錢,都可以享用公共設施、健保、接受教育,父母親可以對兒女說,你可以去學跳舞、當音樂家,做什麼都沒關係。

反觀在台灣,假如有兩個小孩,一位在台積電工作,另一位在幼稚園教書,賺的錢不只差五倍,年輕人當然說要考好學校、進高薪的企業,所以台灣社會的大方向是不公平的。教育為什麼不能改革呢?就是因為貧富差距這麼大,只有走這條路和別人競爭,才能得到高薪。

我一直主張教育要把所有人都培育上來,在多元民主社會,應該各行各業什麼人都有,可是我們做不到,因為這是不公平的社會,大家都在力爭上游,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當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席時就說,教育改革和社會改革是連接在一起的,社會不改,教育是不可能單獨改過來的。

教育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政府真的沒有錢,除了納稅的多是領薪水的人、財團有很多避稅方法等不公平以外,小孩沒選票、老人有選票,所以政府會把資源用來照顧老人。

問:該如何改變這個不公平的社會?

答:如果相信民主社會,大家就會努力選出真正能為人民服務、想站在大眾立場做事的人,這些被選出來的人就會想改變,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大家不努力,讓黑金、財團或部分人支持選出不理想的民意代表,這樣的人不會為大家的利益著想,只會為特殊利益著想,修法只會對支持他們的人有利。

民主社會的好處,就是永遠有個可能性,讓覺醒的人民透過投票改變社會,當然既得利益的人會想盡辦法維持他們的利益。我常和很多政治人物說,你不要為了當選,就忽略了社會的不公平,而不敢得罪財團、中國,讓理想性就這樣消失掉。

談公民力量

洪仲丘事件,讓我覺得台灣還有希望。

我完全不同意「學者不應該參加社會上的事」的說法,我們應該要參與、要關心。

清華大學名人堂放了三座塑像,胡適之、楊振寧和我。我在揭牌典禮上說,我在清大當了兩年研究生和一年助理,那時候我們不相信權威,有一顆非常叛逆的心,想打造公平合理的社會;所以看到我的塑像擺在這裡,有非常複雜的情緒,希望大家把它當一位要「超越」的對象,而不是「崇拜」的偶像。

很多人問我,你有諾貝爾獎的光環,回台灣為什麼還要這麼累,被供養著就好了。但這不是我要的,我看到社會的不公平一定要講話。我中學立下兩個志願,一是要成為優秀的科學家,另一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造美好的社會。一直到現在,我的熱血還是有這些因素在裡面,我對改變社會還是很有熱忱。

最近一件事讓我覺得台灣還有希望,就是「洪仲丘(已故陸軍下士)事件」,有二十萬人走上街頭,三天之內就讓軍事審判回歸一般法庭,這證明只要願意採取行動,人民的力量還是很強。

談政治效能

台灣改變最慢的,就是法治和政府的運作。

問:你回到台灣二十年了,根據你的觀察,台灣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答:這二十年來,大學研究與科技水準都提升不少,企業裡也能找到更多能幹的人,這些都是進步,台灣改變最慢的,就是法治和政府的運作,政府表現仍不夠理想,如果二十年前政府的問題是,只有一個小圈圈的人提供意見,現在的政府還是沒有進步,沒能好好聽大家的聲音。

台灣社會有很大的潛能,台灣人民進步也很多,以後的改變能更快也說不定。我們慢慢會看到,年輕人對政治人物的厭倦,不管哪一黨,只要是枱面上的政治人物都不能讓人滿意,這是好現象,年輕人不再相信只會講話的人。漸漸地,大家會把題目當公共議題來討論,很多監督政府的組織也發揮了應有的功能,台灣是往公民社會走了一大步。

年輕人以後希望看到的,絕對不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差別,而是哪些政治人物能堅持理想,這比較重要。以前腐敗的壓迫者和被壓迫的人,色彩很不一樣,後來慢慢看到,被壓迫的人成長以後還是一樣腐化,我們就知道不是顏色的問題。台灣變成政黨政治是大趨勢,但如果政黨不受人民的尊重,就應該要做很大的改變。

問:你的臨門一腳促成政黨輪替,但扁政府爆發的弊案,會不會讓你覺得被辜負,有沒有後悔當年的決定?

答:當然我是很失望的。那時候我相信,在艱困中成長的人會比較有理想性,覺得他(前總統陳水扁)是個很有理想的人,後來卻開始很多不理想的事。有件當初我有點天真的事,是我以為政黨輪替以後,轉型正義就會開始做,選後我也參加跨黨派小組,希望趕快推動兩岸交流,但很遺憾沒有達成目的。

不過,失望並不表示如果時間倒轉,我就不會這麼做,我還是會這樣做。從長期來看,能有政黨輪替,對台灣的民主化有非常正面的意義,就算過程中犧牲了自己,我也不在乎,因為這不是我個人的事。

談世代正義

拚GDP,不如搶救地球糧食危機!

問:你認為世界存在哪些危機?

答:被選為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後,過去五年我常不在台灣,為人類永續發展做很多觀察和討論。

世界在很大的危機中,上個世紀開始到現在一百年,人口增加四倍、消費增加二倍,人類在地球的消耗增加八倍,過去五十年地球超載,我們正在消耗一點五個地球的資源,環境的破壞很快。地球超載的現象之一就是「溫室效應」,因此近年來出現很多超級颱風。

我常對年輕人說,你們沒有將來,因為地球超載。很多人習慣工業革命以後各種蓬勃發展,但這已經夠了。

每個國家都要競爭國際市場、增加GDP(國內生產毛額),但這樣下去,六個地球也不夠。台灣高消費的生活方式,過度開發,問題很嚴重,不能再這樣走下去。

很多人說我們要救地球,其實不是,地球在幾十億年之後還在,但人類可能不在了,所以我們是救人類。我曾在全國能源會議講這些,馬英九總統說你講得很好,但講好有用嗎?要能付諸行動。

除了環境問題,還有糧食和能源危機。聯合國估計,至二○五○年,人口將達到九十七億人,農業生產要增加二倍,但因極端氣候,會使農業產量減少一半,台灣目前農產品自給率只有三二%,很低,日本有近六○%。美國、泰國之前因氣候因素,農產品輸出受影響,再過幾年問題會很嚴重。

台灣浪費很多農地,政府推動休耕、開發成工業和住宅用地,我們對得起年輕人嗎?將來會買不到食物!政府一直認為農業GDP只有二%,不重要,這是不對的。我們也要把放煙火的活動改掉,一個晚上花掉幾億元,這也不對。

問:你對年輕人有何建議?

答:年輕人絕不能相信五十年之後不在地球上的人,要掌握自己的生命。二十年後你們是主角,若迷迷糊糊就來不及了,要覺醒,與大家多討論。

選舉也要選擇年輕人,許多大老級的人出來選,其實已經讓年輕人厭倦,他們不會選上,因為這些人已做過很多重要職位,沒人相信他們能有什麼新把戲。

還有,每個人都有起伏,有理想性的朋友,在你低迷時會拉你一把,這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不會寂寞。現在年輕人的優勢是網路連結性很好,連結網路雖有缺失,好好利用是很大的力量。

李遠哲

出生:1936年

現職: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經歷:中央研究院院長、行政院教改會召集人諾貝爾化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何謂十八趴?

早年政府以行政命令規定,退休公務員將退休金存入指定台銀帳戶,即可享受年利率18%優惠,俗稱「十八趴」。1995年實施退撫新制後雖取消18%,但在此之前進入公部門者,除領取新制退休年金之外,仍可依舊制年資辦理優惠存款。據銓敘部統計,目前全國約有43萬人領取18%,每年國庫支出逾8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64

人生最大的福報---有一顆平靜的心

來源: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6753888

“內心無缺,謂之富;被人需要,謂之貴”。富貴是這麽來的。但,  人生最大的福報,並不是財富有多少,也不是權力有多大。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有一顆平靜的心,平常心。 真能做到這個,是真修養,是大學問。順境時,好象還漫容易做到保持內心平靜,還會不時告誡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但逆境一來,很多人是失意忘形的,因為心已經亂了。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 比如,現在,喲,股票漲了,好開心啊,心情可平靜了,就算遇到些煩心的人和事,也能得意不忘形。 可是,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是這樣的,正春風得意著呢,突然有個不好的事情來了,煩惱馬上現前。人生苦短,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事。富人有富人的煩惱(而且更大),窮人有窮人的煩惱。總之了,不在憂中即病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是有多難。 但話說回來,遇到挫折了,一顆亂了的心對遇到的這個挫折是一點幫助都沒有的,只會讓事情更壞。讓心安靜下來,靜靜地梳理,慢慢地消化,再大的事也能處理好,這是人生的經驗。現在,讓我們來聆聽南師懷瑾大士的聲音:我們每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在遭遇任何煩惱問題時,在很困擾的時候,記住老子這一句話,治大問題“如烹小鮮”,冷靜地思考,慢慢地清理,不要怕艱難。大部分的人沒有這種修養,當問題來時就被煩惱困住,一下就被打倒了。《南懷瑾老師講述:治大國若烹小鮮》真正的定…是於事無心,於心無事……並不是說你萬事不管…那個是半吊子道,半道;要於事無心,能夠入世做事情,心中沒有事,這就是工夫了。一天到晚地忙,可是心中沒有事,於事無心,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過了就沒有了…心中不留事,這才真做到無事。無事嘛,就是定了。——南懷瑾《莊子諵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97

【案例】Tiffany的品牌之路:如何俘獲全球女人的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4/58651.html

2014年2月14日既是西方的“情人節”也是“元宵節”,今天在微博看到Tiffany發布的幾款精美的廣告文案,突然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下Tiffany的品牌之路。在上篇文章Tiffany的品牌之路1837年9月18日,位於紐約百老匯259號的第一家蒂芙尼專賣店隆重開業。首日營業額為4.98美元。誰能料到歷經近兩個世紀的發展,Tiffany已成為少數美國本土的世界級奢侈品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傳統奢侈品品牌都在歐洲。1886年查爾斯•劉易斯•蒂芙尼推出了著名的Tiffany® Setting訂婚鉆戒,該款鉆戒至今仍是山盟海誓與真摯愛情的不朽象征。這款著名的六爪金鉆戒退出後迅速俘獲了全球女人的心,成為眾多鉆戒爭相模仿的款式。大家感受下:1926年,美國決定采用Tiffany&Co.的鉑金純度(95%)作為通行全國的官方標準。隨後,這一標準迅速成為全球銀飾標準,大家看到市面上的925銀就是Tiffany家制定的。1960年,奧黛麗•赫本在影片《蒂芙尼的早餐》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蒂芙尼的紐約風情。該影片被影評界譽為上世紀“60年代美國最佳喜劇片”,這為Tiffany品牌在世界的影響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除了Tiffany Setting以外,Tiffany家獨特的湖藍色(Lake Blue)包裝禮盒也成為T家的標誌:我們看看官方的解說:“自問世之日起,蒂芙尼藍色禮盒®便以其獨一無二的魅力傾倒了整個世界。 眾所周知,只有購買蒂芙尼產品的顧客才能獲得這款令人一見傾心的禮盒,這一規條正是當年由Charles Lewis Tiffany親自訂立。 正如1906年《紐約太陽報》所載:‘蒂芙尼有一樣產品,無論花多少錢都買不到,因為它只送不賣。這就是蒂芙尼的禮盒。’無論是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中偶然一瞥,還是托於掌心凝望靜賞,蒂芙尼藍色禮盒都會令您怦然心動,它象征著蒂芙尼優雅高貴、獨一無二、完美無瑕的工藝傳統。”最初Tiffany的包裝盒是在中國生產的,當然你也能在阿里巴巴找到大量聲稱可以生產Tiffany原廠包裝的供貨商,不要被蒙蔽,那都不是真的。Tiffany知識產權保護措施越是著名的品牌越是面臨著被抄襲的情況, 在ebay甚至其他地方,你都可以發現售價為不到30美金的Tiffany飾品,這些多為仿品。自2011年以來,中國政府加大了對銷售知識產權的非法行為的打擊。當時的跨境零售這款是個灰色地帶,很多小賣家在通過自建網站進行推廣向海外買家出售Tiffany仿制品,這嚴重損害了Tiffany的信譽和侵犯了知識產權。Tiffany通過調查取證,向美國法院提交證據,最終獲得支持回收侵權網站的域名。2013年,跨境電商灰色低調的原因之一就是暢銷產品多為侵權山寨產品。跨境電商3C領域老大DX曾被一家海外公司以侵權為由起訴,被Paypal凍結200萬美金。提到這個銷售侵權產品的問題,也是大家無法回避的問題。為什麽中國是制造大國,卻找不出幾家全球品牌來?這個現象值得我們反思。然而隨著跨境零售渠道在世界的擴張,海外品牌也開始浮現。跨境海外品牌的崛起近幾年來,在跨境零售崛起的同時以及整體遇到2013年的侵權問題後,陸續出現了跨境產品品牌,這些成功品牌創立人的背景各不相同,有技術出身的海歸創立的Anker、有做代工模式背景依托外貿B2C渠道成功轉型的Tenvis,有做擅長營銷背景的Romwe。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一定要做品牌。對於品牌化帶來的好處,這里有一家實例:某一家小企業申請了獨立品牌並建立網站,在北美做產品推廣。一年下來,這個網站不但有幾十萬美元的營業額,更可喜的是產品的毛利率非常高,最高可達到75%。而這家企業之前幫國外客戶做貼牌制造,毛利率卻低得可憐,只有8%左右。品牌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建立起來,口碑效應的形成也不會一蹴而就,好在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企業在品牌營銷上的渠道更加寬闊,成本也更加低廉。企業在把好質量關的同時,不能松了品牌這根弦。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制造大國,未來隨著時間的積累勢必湧現出一批跨國品牌。Perome認為雖說短期未見得出現國際知名品牌,但是隨著時間 的推移,世界品牌的行列早晚會有中國品牌的一席之地。註:本文關於Tiffany的資料均引自官網。文/perome,專註於外貿B2C電商專註於外貿B2C電商,微信公眾賬號:perome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Perome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14

最快的通知社交軟件:汪星人,不用打字卻能抓住95後的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5/145687.html

i黑馬推薦項目:TMT·006汪星人是一款模擬寵物跟主人之間交流的默契社交應用,產品是人對人的。用戶跟親密的好友之間可以用“汪汪”表達任何意思。團隊之前在聲音的基礎之上還加入了“撓一撓”的功能,通過搖動你的手機可以使對方手機震動,甚至還可以通過長按聯系人發送塗鴉照片,這一切都無需打字,速度極快。
 

\產品理念:萌化版Yo+Slingshot+微創新。Yo在美國的成功說明簡化社交,將社交變得更有趣味是可行的。“Yo”這個聲音代表Hello、餵、What‘s up?等任何意思,汪星人也是的。“汪” 一聲也可以表示吃飯、逛街、關心等任何意思,而且相比Yo更加溫暖生動。

理念賣點:默契社交,人跟人之間也可以像跟寵物一樣,形成默契溝通,無需打字,而且速度更快,俗話說心有靈犀”。賣點:無需打字、速度快、場景社交。產品有以下幾個功能:
1、通知,快速給好友發送“汪汪”的通知
2、3秒之內搖動你的手機,對方手機也會震動
3、長按聯系人,可以給對方發快照,並對圖片進行塗鴉發送

用戶定位:定位95後人群,針對95後社交行為研究95後社交頻率更高對社交平臺的接受度較高,更喜歡私密性較強的社交工具,既簡單又個性,能讓自己覺得萌萌噠的產品更受他們歡迎。
 

\競品分析:Yo的問市和國外爆紅給社交產品方向帶來另外一種思路,國內迅速有很多團隊模仿並跟進出現了呵擦麽、秒視、Biu等,目前都處於剛剛推出市場階段,產品形態完全複制國外產品。

創業團隊:團隊有海歸、一流院校人才。 09年團隊從團購開始做起(青團網www.youngt.com)運營至今,走出一條側重四五線結合連鎖加盟形式的團購網站。13年轉型移動互聯網,四款產品上線:見見、誰叫我起床、匿友,汪星人。見見、匿友因方向問題已停止運營。《誰叫我起床》分別獲得中路、華映兩輪投資。

i黑馬經典欄目微路演是為要融資的企業而設立,做免費視頻路演服務。有意者請將企業基本資料BP商業計劃書發到[email protected]微信聯系:yipingwanglaoj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39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寫在滬港通列車啟程前的心里話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15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16 00:38 編輯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寫在滬港通列車啟程前的心里話


隨著稅收政策的明朗,滬港通的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還有一天,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首發車——1117號列車就要從滬港同時啟程了。
作為這趟列車的築路者之一,我的心中此刻百感交集,有激動,有期盼,也有緊張,有忐忑……當然,最多的還是感激,感激香港交易所上下同仁的辛勤努力,感激兩地監管機構的勇氣和擔當,感激合作夥伴——上交所和中國結算——與我們的緊密協作,也感激業界同仁的鼎力支持!

同時,我也要感謝媒體朋友們一直以來對於滬港通的關註。最近這幾天,你們常常追問我,「你對滬港通開通首日的交易有什麽預期?」「到底是流入滬市的資金多還是流入港股的資金多?」

老實說,我對於滬港通首日的交易量沒有任何預期。滬港通是一項全新的嘗試,如同一條剛剛開通的高鐵路線,開通首日的上座率是高是低皆有可能。無論當天的交易是火爆還是冷清,我們都當以平常心來看待。反正路已經開通了,車天天都有的,您大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行程,從從容容地買票上車。

至於開通首日到底是滬股通交易量大還是港股通的交易量更大,也不是我所關註的。也許有人會擔心,北向的交易多了會不會帶走香港的錢,或者南向的交易多了會不會帶走上海的錢?千萬不要忘了,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市場的資金都是不停流動著的,而且這種流動一直處於加速中。經濟基本面決定了資金流動的方向,其他因素只能影響流動的速度。

近日來,我也經常聽到朋友議論滬港通到底對香港較好一些,還是對內地更好一些。我認為這都問錯了問題。正確的問題應該是,「有了滬港通是否比沒有滬港通更好?」無論對香港還是上海,答案都是肯定的。所以,與其糾結於對誰更好,我們更應該著眼於是否能夠雙贏。更何況,滬港通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滬港兩地存量上的重新分配,而是在於通過市場的融合與碰撞、把目前還未進入資本市場的巨額增量引入到兩地資本市場。

對於我們這樣的「修路者」而言,滬港通首日首周甚至首月的上座率完全不是我們的關註重點。我們最關註的指標是滬港通列車的安全指數和舒適指數。在設計和準備滬港通計劃的過程中,我們一直遵循謹慎的原則,盡量充分考慮各方因素和風險,盡可能地降低對投資者的限制因素,最終就是想讓大家的投資之旅可以安心、順暢。

不過,滬港通畢竟是一條全新的投資之路,兩地的法律、法規、市場結構、交易規則均存在明顯差異,縱然我們演習一千遍,開通的初期很難保證不出現這些或那些的插曲。萬一出現這樣的不足之處,敬請您體諒,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盡快改善您的旅途體驗。

現在,一個全新的旅程即將開始,我衷心祝願搭乘滬港通列車的每一位乘客旅途愉快、心想事成! (港交所 小加網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54

如何利用4種消費邏輯營銷品牌,抓住90後的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4/148162.html

你懂90後嗎?如果看待耐克正在做的移動端品牌O2O,你會不會覺得驚喜?沒錯,他們是90後,或者他們的消費對象是90後。他們的商業思維和行動在告訴我們:消費者正在改變,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體的90後已經不相信原有的品牌了,在新的商業時代里,他們正在述說著自己的消費邏輯。
 
過去幾年,品牌呼應社會變化和年輕人向往,號召年輕人要敢於夢想,又鼓勵年輕人要敢於行動。品牌的角色仍然是旁觀者,把一切歸結為勇氣,鼓動年輕人去沖破障礙。但年輕人對此卻沒有太多回應。因為社會化媒體,90後年輕人比品牌更早知曉當下的情境,包括自己的向往與焦慮。對於個體困境,鼓動者無法帶來直接的價值。
 
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年輕人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抹掉個體差異和可能的局限性,一味的鼓動。一次口號式的鼓動,可能提供的只是一次窘迫的有壓力的提醒。按照年輕人自己的話來說,“我希望有人感同身受,可以指點我的生活,但不希望有人對我的生活指指點點”。對應90後在個體成長時的四個重要向往與焦慮,品牌可以成為生活創新者,興趣養成者,關系粘合者和社會改變者。這四種社會角色,也定義了這個時代有文化領導力的品牌,所需要具有的四種能力和品質。

 
 
1、作為生活創新的品牌----品質生活
 
90後把個體建構的重心放到了當下,生活成為承擔當下的關鍵。作為生活創新者的品牌,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價值。
 
(1)從代表我的夢想到帶給我好的生活
 
品牌熱衷於深入了解年輕人夢想,並試圖通過溝通,讓品牌能代表年輕人的夢想,即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與這樣的夢想之間沒有聯系,也不惜為年輕人大聲疾呼。結果是,年輕人覺得這樣的品牌溝通空洞乏味,無法了解產品本身會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麽意義。對於90後年輕人來說,建設好日常生活,這就是他們的夢想和人生意義的體現,他們首先關心的是,品牌能具體帶給自己什麽樣的日常生活,其次才是這樣的日常生活與自己其他的夢想還可能具有怎樣的聯系。
 
因此,品牌在溝通中應該更加更著重於清晰而具體的描述“好的生活”,其次再談及這種生活與哪些夢想有關,而不是本末倒置。
 
(2)從向往生活的符號化呈現到日常生活的情境化講述
 
之前品牌的溝通,習慣超脫日常生活,以符號化的方式,完美呈現生活方式。這樣的溝通,要麽讓年輕人覺得“無感”,要麽就是顯得過於“裝逼”。90後理解的品質生活中包含了日常生活的豐富情境和細節,是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美好講述,“我不是想裝,這就是我的生活”。
 
品牌的溝通,要講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境。這種講述是美好的,但不會因為過於完美而失去日常生活氣息。要讓人感覺到是我想要的,同時也是我的生活。
 
(3)從買來的生活到創造的生活
 
在品牌的慣常溝通中,消費者是受用者的角色。真正讓90後喜歡的品牌,不僅擅長把過好生活這件事情,細致地娓娓道來,還會提供機會,讓年輕人感到自己在一手一腳地把生活創造出來。這意味著品牌需要在溝通,產品和服務上提供參與創造的空間,動手建設的可能。
 
(4)從年輕人專屬到跨年齡和階層的享用
 
傳統上定義的“年輕人市場品類”,集中在運動服飾,科技產品,零食飲料等品類,在價位上傾向於相對便宜的定位。90後相比以往的年輕人更早地開始建設自己的品質生活。他們感興趣的已經不局限於這些品類。今天,更多的品類有機會開啟年輕人市場的潛力,比如家具、小家電、汽車等。同時,相對奢侈的品類和品牌,比如跨國旅行、奢侈品牌等,通過提供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務,將進入更為低齡的消費群體。
 
(5)從多元的選擇到小而美選擇
 
過去品牌側重提供更多的選擇,來滿足年輕人的個性需求。一個品牌涉足過寬而不精,是無法滿足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要求的。今天,年輕人越來越欣賞那些在某一細分領域有專長的品牌。不需要大品牌,但一定是精細的有品質的。戀物文化之下,產品和服務需要更盡心血,承載更清晰的意義和情感。
 
作為生活創新者的品牌,最佳的一個案例是宜家。宜家現在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傾心的品牌。宜家從不高談夢想,它所講述的美好生活,從來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在宜家的溝通中,年輕人看到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宜家引導年輕人去自己動腦動手,建設自己的生活,品牌提供的是工具和指導,最終的創造由年輕人自己完成。從家具、到小裝飾、到廚具,宜家描繪的是年輕人向往且可以抵達的生活,提供有設計感、精致的多種選擇,以及年輕人買得起的價格。
 
2、作為關系粘合者的品牌-----獨而不孤
 
中國的城市化還將要進行幾十年。社會的原子化,人際關系的冷漠,各種社會組織和關系的重新建立,對於普通人來說,歸屬感的尋求,仍然將是重要話題。“獨而不孤”這個90後已經開始展現出來的核心向往,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對品牌來說,這不應該只停留在品牌溝通上,而是以產品和服務的形態,一方面守護90後的獨,另一方面幫助關系的粘合和建立。
 
從禮物到分享:每逢節假日,很多品牌都在提供作為“禮物”的產品促銷。然而,90後更為熱衷的,不是在特定節日作為禮物的贈與,而是在日常的分享,促進隨時隨地的連結、溝通和表達。比如,好朋友買同樣款式的衣服。從產品和服務的角度來說,可分享性具有了更大的重要性。
 
(1)從大社區到小圈子
 
今天社群多,每個社群成員也多。許多品牌都嘗試過建立社區,但成功的案例不多。90後所期待的存在感,越來越難以在人數眾多的線上達成。另一方面,在一個規模很大的社群里,個體仍然感到渺小“透明”。品牌如果想要建立社群,應該提供小圈子,私密化社交的機制。對新加入者來說,一加入就有個小組織可以歸屬;同時,通過形成固定的日常關系,可分享的話題,更深入的理解,和日常的陪伴,給每個人被關懷的感覺。
 
(2)從線上的歸屬感到線下的親密感
 
過往十多年,原子化個體通過網絡所形成的線上社群,到現在主流的真實關系形成的社會化媒體網絡,人們的關系塑造,已經進入到線下突破的臨界點。線上已經給很多人提供了認同和歸屬,但線下提供親密感的加強。面對面的交流,固定的場所,定期的活動,線下的互動和體驗,是打造品牌關系粘合者角色的重要一環。
 
(3)從叛逆出格到眾人中的獨處
 
過去品牌理解的沖突是,社會對很多叛逆出格的個體有限制,認為年輕人向往去表達自己的獨特,沖破束縛,標榜與眾不同。很多品牌於是在溝通中強調鼓勵年輕人的特立獨行。但獨而不孤的重點,並不是把自己的獨特表達給無關緊要的任何人,招致沒有意義的評價,而是關註在自己,給自己營造一個不受打攪,不用比較,認真享受的私人空間。一個人不想泯然眾人,但也不代表想叛逆出格。越來越多受年輕人歡迎的品類與獨處有關,與享受“一個人待會兒”的私人狀態有關。比如,戴上耳機,找個地方呆著,一個人跑步,閱讀等,現在正在越來越流行。
 
(4)從傳統式的悲情感恩到平等輕松娛樂的親情
 
很多品牌已經在重視回歸家庭的溝通,但時常免不了陷入悲情感恩的套路。90後相比以往的同齡人,確實表現出了對父母更強的依戀。與此同時,他們更早熟,跟父母的關系,更為平等輕松。品牌所呈現的親情,也應該是與時俱進的,更為平等而輕松有趣的情感表達。
 
3、作為興趣養成者的品牌----深度自我
 
因為這一代人對自我的探索已經深入到興趣,工作和獨立思考,並且以體驗為重心,這意味著傳統的產品和服務形態要發生大的變化。品牌的角色不再是提供光鮮的標示,而是提供切實的工具和方法,亦師亦友,陪伴年輕人去探索和實踐自己的興趣。
 
(1)從指導和鼓舞年輕人的價值觀到講述和實踐品牌自己的價值觀
 
個體時代,沒有價值觀的品牌,將不會被記住。今天,很多品牌高談年輕人的價值觀,卻不去溝通自己的價值觀和實踐。向往深度自我的90後,欽佩的是身邊的大神。品牌需要成為一個大神——“做自己認定的事兒,喜歡的事兒,並且堅持做好”。只有品牌本身具有故事,有願景和價值觀,才能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存在,也才能吸引年輕人的關註。
 
(2)從一個產品到一種興趣
 
今天,有很多品牌意識到自己賣的不是“產品”,而是“生活方式”。在這種意識形態下,品牌側重溝通而不是服務和產品,在溝通中又側重代表某一種生活方式的“符號”,而非真實的日常生活的體驗。仿佛擁有了一個品牌,就擁有了一種生活方式。
 
在今天,90後不再滿足於生活方式的模仿,他們向往的是圍繞自己的興趣建設生活。相當多的產品和服務,都有可能成為年輕人培養興趣,認識自我的開始。這意味著品牌要有能力把自己的產品和所在的品類,轉換為一系列的興趣養成方案,而不只是生活方式的象征物。具體來說,可以提供圍繞核心產品拓展興趣的周邊系列產品;提供大量參與式體驗的機會;提供情感宣泄和表達的機會;提供個體故事講述的機會;提供創造和獲得成就感的機會。
 
(3)從以信息為溝通到以體驗為溝通
 
90後向往深度自我,他們渴望獨立思考,慣常質疑,執意以親身體驗作為形成信任的基礎。很多品牌意識到,要取得年輕人的信任越來越難,並絞盡腦汁在如何改善自己的溝通,以期獲得更大的信任。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你怎麽說,都只是說說而已。他們相信自己經歷過的,或是其他和自己一樣的年輕人經歷過的。品牌要把溝通更多轉換為年輕人直接和間接的體驗,強調通過體驗去溝通核心的信息。
 
(4)從售賣產品到建立習慣
 
很多品牌抱怨今天的消費者忠誠度太低。其實,年輕人自己又何嘗不會經常抱怨自己沒有長性啊。興趣的養成,生活的管理,都面臨如何幫助年輕人形成習慣自主管理的挑戰。這要求品牌把使用產品的門檻降到極低,提供日常化的工具,幫助習慣的養成。作為興趣養成者的品牌,一個最佳的案例是,過往兩年,推動了跑步文化在中國年輕人群體中的逐步興起。以培養跑步文化而非賣跑步鞋為目標,在產品之外,大量通過線下跑步活動,提供真切的體驗,培養興趣社群,為主的跑步工具和相關教程,逐步讓跑步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習慣。
 
4、作為社會改變者的品牌----善良微光
 
中國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還將面臨很多社會問題的挑戰。一方面,有更大的機會,可以建立年輕消費者對與品牌的情感連結。另一方面,傳統的企業CSR項目,很難再贏得他們的矚目。90後關心自己和身邊群體的相關問題的解決。他們相信解決問題的“改變者(change-maker)”,多過傳統的慈善家。
 
(1)從關註弱勢群體到解決身邊問題
 
過往CSR項目集中在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註。但是,這樣的活動已經很難引起關註,更難以吸引參與。對90後來說,他們更關註自己能感同身受的,來自身邊的問題。不僅有關心,也能直接看到結果和影響力。品牌需要重新界定當前90後關心的社會問題。年輕人關心的,與他們相關的來自身邊的問題,就是今天的社會問題,也就是今天企業CSR的新方向。
 
(2)從改造社會到改造自己
 
過往項目,大部分致力於解決外部社會問題,而與本企業自身運營,產品和服務無關。然而,90後已經很少會被這樣的公益行為打動。90後相信善良微光,善行的可持續。他們期待品牌從自己的產品服務,從自己商業日常運作入手,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品牌。未來品牌只有從自己的內部管理,企業文化,生產和銷售流程等日常環節入手,成為一個包容個體的、對社會影響力有意識、並且實事求是的溝通自己的日常實踐的品牌,才能夠獲得年輕人的愛戴。
本文節選自青年誌研究報告《90後青年——大時代里的小世界》,SK電訊投資副總裁簡江強烈推薦,原報告由《城市畫報》與青年誌聯合策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0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