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賣「百」貨 百貨新兵強壓龍頭

2010-10-18  TCW




百貨週年慶價格戰殺聲震天,各大百貨賣場傳來的都是業績長紅,新開張的統一阪急、momo百貨更湧入大批人潮,場面看似繁華,但看熱鬧之餘,國內百貨業生態其實正在轉型,得靠創新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全台百貨市場大餅粗估每年約二千三百億元,太平洋崇光百貨營業總經理李光榮指出,近期因新兵加入,表面上商機滾滾,但由於台灣內需市場成長停滯,就算今年 景氣回春,市場大餅充其量也只成長三%到五%,更多新百貨公司加入戰局,帶來的是百貨大餅市場重分配的情況更為嚴重。

先來看看這些市場的新面孔,他們如何在強敵環伺下,還敢開張營業?

統一阪急聚焦客群,拿掉童裝部門

擠進市政府轉運站新開幕的統一阪急百貨,如果你不是排隊搶購哈日族最愛的Uniqlo,而是想替小朋友挑選生日禮物的家長們,可能要敗興而歸了。

十月七日,由統一集團與日本阪急百貨聯手經營的統一阪急百貨風光開幕,首日即湧入十五萬人次。不過,逛遍這座地上七層、地下兩層,進駐品牌超過三百家,位居每日十萬通勤轉運人次進出的大型商場,卻找不到一件嬰幼兒童裝、一個火車玩具。

位在和捷運、高鐵共構的台北車站後站出口,和統一阪急一樣,也是卡位轉運商機的京站時尚廣場,除同樣沒賣童裝玩具,也不見百貨公司滿足高檔客層的瓷器禮品和家電用品區。

「我常對同仁說,我們不是開『百』貨公司,經營的是『五十』貨、『三十』貨公司,」京站時尚廣場總經理柯愫吟如此定位自家賣場。

玩減法,是面對新光三越、遠百SOGO兩強夾殺下,後發品牌百貨公司生存之道;尤其,越是在人潮聚集的一級百貨商圈,越是得靠減法邏輯突圍。「規畫台北 店,我們一再思考的是,要把什麼樣的商品賣給怎樣的顧客,」日本阪急阪神會長椙岡俊一,在統一阪急開幕致詞時,道出切入信 義計畫區,這個全台百貨公司密度最高戰區,嚴選品項,聚焦特定客層的差異化經營策略。

微風站前店只賣餐飲,櫃位滿租

減法策略奏效,讓百貨賣場起死回生的例子,首推三僑實業三年前進駐台北車站二樓,開設的微風食尚中心。大刀砍掉先前金華百貨的服飾、雜貨等品項,聚焦餐飲 美食的策略,儘管年租金高達一億元,但卻創造櫃位全數滿租,以及每年十億元的營收成績。循此邏輯改造賣場的,還有預定十月起進行試營運,找來點水樓、寶萊 納等高檔餐廳助陣,全面改裝為餐飲大樓的復興北路先施百貨舊址。

百貨業者獨立切入美食中心,老牌百貨公司改頭換面,不賣衣服改賣牛排、湯包,這些都是打破傳統百貨商圈經營的邏輯。

帶領前衣蝶百貨團隊打造京站時尚廣場的柯愫吟分析,房地產投資邏輯是地點、地點、地點,但經營百貨賣場,地點優勢再好,就算是永遠不缺人潮的火車站,也只有五成勝算,其他則要靠定位、商品策略。

換言之,人潮未必等於錢潮。這是為何金華百貨、台北車站前大亞百貨、甚至是統一集團曾在忠孝東路四段開出的馬莎百貨,皆搶下一流地段在先,最後卻退出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對統一阪急、京站、微風,這些後起的百貨新秀品牌而言,選擇減法,放棄和訴求全客層的新光三越、遠百SOGO正面對決,一方面是要靠差異化建立品牌特色,但另一方面,則是不得不遷就現實。

原因是,不管台北火車站商圈或者信義區,兩大百貨集團早已布下重兵,且憑藉串聯全台的連鎖店實力,其所屬品牌就算有意帶槍投靠新賣場黃金櫃位,要盤算的則是失去和龍頭百貨繼續合作的機會。

這回統一阪急爭取知名品牌進駐的招商過程,就不乏來自與對手陣營新光三越和廠商之間的拔河,統一最後甚至不惜拿流通次集團旗下的星巴克、無印良品當談判籌碼,才勉強穩住陣腳,均顯示前進超級商圈的兵家必爭激烈程度。

統一阪急單壓Uniqlo,創造認同

然而,在人潮不絕的超級商圈,聚焦特定客層,也意味著無法將所有消費者一網打盡;因此,集中火力深耕目標族群,成為這群消費者首選的敗金聖地,則是奉行減法邏輯的百貨品牌新秀,另一道突圍致勝的金科玉律。

壓寶單一品牌,放棄十個品牌的思考,就在此次阪急開幕中讓消費者見識到「拳頭商品」的威力。一個品牌抵過千軍萬馬。

鎖定捷運族平價消費客層的統一阪急,大方讓出地下一樓鄰近捷運通道口,最精華的四百四十坪賣場,做為Uniqlo單一品牌在台開設的首家旗艦店,儘管占去十個品牌櫃位,以一換十的策略,卻成功引爆排隊搶購潮,搏得大量媒體版面,並創造年輕族群的消費話題。

長期觀察國內消費趨勢的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認為,大賣場、購物中心紛紛百貨化,百貨業靠週年慶削價割喉戰搶業績,是國內百貨業面臨的共同瓶頸,要 在已飽和的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勢必得靠破壞式思考的經營模式;統一阪急找來Uniqlo單一店撐場面,吸引熱中平價時尚混搭風格,具自主意識的分眾消費族 群為主力,跳脫了傳統百貨公司走大眾路線的經營邏輯。

微風廣場孫芸芸效應帶動名媛商機

另一個靠建立分眾認同和歸屬感,成功在百貨業公認超級戰場的台北東區,搶占一席之地的,即是在民國九十年底,和京華城同時開幕的微風廣場。「微風開風氣之先封館上演VIP之夜,孫芸芸幫炒熱名媛話題,大量搏得媒體版面,都可看成是百貨業的破壞式思考,」劉維公認為。

一位資深百貨業者即坦言,頂著微風媳婦的「孫芸芸效應」,搶攻媒體娛樂版面,不僅對名媛貴婦圈產生磁吸效應,更讓追逐名媛夢的女性消費者趨之若鶩,讓微風 廣場在前有SOGO忠孝店封殺,後有中興百貨追兵的狹縫中,不到十年內即締造近百億元年營收成績,甚至將中興百貨逼出市場,確實跌破老百貨人眼鏡。

京站全力迎合上班族風格

京站時尚廣場今年預計可以創造四十五億元營收,開幕第一年就和跨入第十七年的新光三越站前店,業績快要平起平坐,這個現象同樣值得關注。

京站在上班族的生活風格爭取認同感,不但找來一手打造誠品敦南總店、信義旗艦店的建築師陳瑞憲,操刀賣場空間規畫,每個樓層也預留自行車走道,甚至還替單 車騎士準備沐浴間,「一旦確認消費主力,所有軟硬體配套都要圍繞這個主軸,讓這群人知道,你有多麼在乎他。」柯愫吟強調。

面對後起之秀步步進逼,靠破壞式的經營思考突圍,兩大百貨龍頭全看在眼裡。

龍頭應戰引進名牌童裝,吸引菁英

去年締造六百五十八億元的百貨業龍頭新光三越,也意識到市場被第三勢力不斷蠶食,量變帶來質變的隱憂;尤其看到日本百貨業難擋網路世代購物行為改變,經營狀況低迷不振,即使定位在滿足全客層的大眾化百貨,也需要思考轉型的方向。

新光三越位在信義區的A8館,兩年前就逆向思考,嘗試將坪效相對較低的童裝玩具部門,從一個樓層擴大為兩個樓層,大膽引進Burberry等精品童裝,將 行銷資源拿來開辦文化教室課程;提出生活平台概念,鎖定少子多金的都會家庭,賣的是菁英認同的知性氛圍,取代過去大型百貨公司靠出租櫃位,衝營收抽成的營 運模式。

不過,看在老百貨人眼中,談差異化經營策略、操作消費者認同感,未必是這一行最終的勝敗關鍵。「百貨業誰都可以跨進來,人人都可以說一套經營策略,把開幕 場面炒熱搏得媒體版面,是經營百貨公司最容易的一件事!」出身永琦百貨、太設章家時代SOGO的第一線營業主管李光榮認為,「最後,百貨業贏家比的是,誰 氣夠長。」他強調。

李光榮點出的另一面向是,除創新帶來的爆發力,誰能夠持續摸透消費者的心,才能在週年慶之外的三百多個日子裡,顯現出真實力,保持永遠的熱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5

它做醫療生意 像開百貨公司

2010-12-20  TCM




手術台上,醫生一邊進行手術,一邊將病人術中流出的血液「回收」起來,經過處理後,輸回病人體內。在中國,進行這種節約用血、減少輸血風險的「自體血液回收機」,每十台就有八台是中國國產的,來自金衛醫療集團。

金衛集團還擁有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四三‧六%的股權,這是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臍帶血儲存公司。去年又完成收購北京與上海兩間道培醫院,這是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權威,四年前,郭台銘的小弟郭台成罹患血癌,就曾在北京道培醫治一年多。

明年一月,在香港上市的金衛醫療集團將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成為第一家在台灣上市的香港紅籌股。金衛醫療集團的創辦人兼主席甘源說,來台掛牌並不只為了募資,更是為了打知名度,希望吸引台灣的醫療人才,或與台商企業進一步合作。

做血液回收機 咬牙加碼百倍資金研發

「我只是個做生意的。」醫療門外漢出身的甘源說得坦白,「都跨進來了,只能在這個領域打滾,除了醫療相關,我不做別的。」專注在同一個領域,卻在此找到不同的機會,甘源總是比別人早一步取得先機。

時 間回到一九八五年,甘源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畢業後,被政府分配到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從事貿易業務。「第一年一個月(薪水)人民幣五十六 元,第二年七十二元,一直到第五年都沒變過,九○年政府開放了,我當然很有動力出來掙錢,」隨順時代潮流,甘源開始「找生意做」。

對一個沒背景、沒財力的人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做貿易。有次他去看病,和醫生閒聊中,發現醫院對許多基礎的醫療設備有強烈需求,「當時是賣方市場,東西很缺,我就跑到日本去找貨。」

九○年代初期,中國的外匯存底只有幾百億美元,「那個時候在中國做貿易最困難的,就是你自己要貿易平衡。」甘源說,當時人民幣無法兌換日圓,因此他一方面進口日本的醫療設備到中國,另方面把中國的花崗岩賣到日本做墓碑用,賺日圓以採購新器材。

甘 源因此與許多醫院和醫生建立信任關係。一九九三年,張明禮(現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找上甘源投資研發「自體血液回收機」。那時中國都用美 國品牌,價格高且貿易不方便,甘源又看到商機:「我知道中國臨床用血一直是不足的,就覺得這東西會很有市場,而且老賣別人的東西總覺得受制於人。」

「他 當時跟我說只要花三十萬人民幣,一年就可以做出來,結果一年拖過一年,一會兒買豬、一會兒買狗(指做動物實驗),折騰很久,」甘源解釋,因為這類機器屬於 需要植入人體的第三類醫療設備,要求非常嚴格且複雜,必須完成從動物到人體的三期臨床試驗,「當中無數次我都想不做了,可你要是放棄,前面投的都是沉沒成 本,回不來了,我不甘心啊,咬著牙也得做下去。」

甘源靠著進口醫療設備賺的錢苦撐,九八年,中國法令規定不能進行血液買賣,甘源更認定這機器大有機會,於是加碼投資,總計投入人民幣四千萬元,終於在二○○○年通過審批,成為中國第一家自體血液回收設備製造商。

「做生意是很現實的,產品生產出來了,賣得出去的才叫商品。」甘源說,和美國的機器相比,金衛的只要一半價錢,加上自己在醫界的人脈,逐漸的,市占率就從零爬升,一直到今天的龍頭地位。

台灣代理經銷血液相關設備的潤霈生技總經理蔡瑞哲表示,雖然這種機器在台灣大醫院是基本配備,但使用率並不高,因為台灣的血是免費的,進行自體血液回收反而要自費。但歐美不鼓勵捐血,使用情形普遍。

比起美國約有六至七成的醫院有自體血液回收設備,中國僅不到一成,目前只在三級(最高評級)醫院才有。甘源說:「現在中國只有一千家醫院有我們的產品,未來還有一萬家等著呢!」他不怕後進者,「這領域是很細分的,而且醫生的習慣不容易改,取得市場先機等於有最大優勢。」

做臍帶血儲存 不怕看衰,硬買血庫公司

另 一項同樣早一步的,是臍帶血業務。二○○○年左右,當臍帶血儲存開始在國際流行,中國尚無相關行業,位於金衛北京工廠旁的北京臍帶血庫已運作多年,卻一直 申請不到經營牌照。在血液業界打滾多年的甘源,知道回收臍帶血是趨勢,便於○三年收購該公司,「我宣布要做的當天股票暴跌一七%,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 麼,但我覺得沒人做的才有機會。」經由甘源的支持,當年拿到牌照後發展成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並於○九年分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約三億美元。

台灣第一家做臍帶血的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表示,這個行業需要的基礎就是人口,中國每年有一千七百萬個新生兒,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而且中國臍帶血業是特許行業,申請經營牌照不易,目前只有七家業者。

去年,金衛又拿到中國首家外資全國性醫院管理牌照,並與美商合資成立首家醫療保險管理公司。雖然這些首家、第一的頭銜並不意味成功,但中國去年恰好宣布三年內斥資人民幣八千五百億元推行醫療改革,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金衛「有了先機,機會就大了點,」甘源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6

中環在線:李家傑搞百貨業唔收錢做銀泰董事 李華華

2011-1-19 AD




 

四叔大公子李家傑(圖)如果買唔成TVB(511),做唔成電視大亨,做乜好呢?原來係走咗去搞百貨。銀泰百貨(1833)噚日宣佈,委任Peter仔做非執董!食正內需條水,唔錯喎!

舊 年10月銀泰以代價逾16億元向恒地(012)嘅間接全資附屬,買入一啲喺內地經營同埋管理百貨店嘅業務,根據當時嘅買賣協議,喺收購完成之後,賣方可以 提名李家傑做銀泰嘅非執董候選人。噚日,就正式宣佈呢個委任。咪以為Peter仔做非執董係可以幫佢啲「串燒三兄弟」搵多些少奶粉錢呀,皆因通告寫明佢係 自願放棄收取任何薪酬o架,難怪銀泰話「熱烈歡迎」佢入局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8

「看不見的客人」才是業績決勝點 20天 決定百貨公司全年勝負

2011-1-24  TWM




去年景氣回春,讓各家百貨公司的周年慶與年營收紛紛站上歷史高點,但景氣不是業績開紅盤的唯一保證,且看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與遠東百貨等「百貨三雄」如何出招攬客,而且靠周年慶練兵、悄悄轉型……

撰文‧林讓均

全台百貨公司周年慶戰火終於結束,一場惡戰下來,雖然殺得難分難解;但是由於景氣復甦,各大百貨公司可說都是贏家,各家業績均較前一年大幅成長,交出的成績單雖然各有千秋,但誰是其中真正的冠軍?

百 貨周年慶是各家百貨公司全年業績的關鍵戰役,今年由於新百貨公司的加入,戰況比之前更為激烈。其中,信義商圈的百貨公司密度可說全台第一高,除了既有的新 光三越信義店四館、一○一購物中心、貴婦百貨BELLAVITA等店,去年十月統一阪急百貨台北店趕在周年慶季開幕,今年三月還將有「紐約紐約」易主、改 裝之後的ATT SQUARE,富邦集團旗下的Momo百貨也選在後年進駐信義區。

雖然競爭激烈,但拜景氣回春之賜,消費者更敢花錢,二○ 一○年周年慶,幾乎各家百貨業績都創新高。以規模前三大的「百貨三雄」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與遠東百貨來說,就分別在周年慶期間創下新台幣二○一.一 億元、八十七億元與七十一億元的營收;與○九年相比,年增率分別達到一五.六%、一四.五%與一八.三%。

「成長王」遠百

抓住軍公教主顧的心

成立已四十四年的遠東百貨,去年周年慶業績年增率高達一八.三%,坐上「成長王」的寶座;而去年全年超過二四六.八億元的業績,年成長幅度也在業界居於領先,達一○.七%。

近年表現讓同業都覺得亮眼的遠百,歷史長達四十多年,全台八家店幾乎都開在各縣市最早發展、政府機關林立的早期鬧區,遠百也因此成為軍公教客群比率最高的百貨公司。

遠東百貨公關襄理鄭嘉蕙指出,根據旗下Happy Go卡資料與賣場觀察,遠百的軍公教與家庭主婦客群加起來比率就超過一半。這批主顧客不僅讓遠百安度金融海嘯的衝擊,今年甚至繳出傲視同業的好成績。

而 軍公教來店比率最高的,就屬位於西門町的遠百寶慶店。「寶慶店旁邊就是國防部、憲兵隊、公銀行庫,學校又多,我們的主客群可以說是軍公教中的軍公教了!」 遠百寶慶店副理曾繁錦笑說。軍公教與家庭主婦的共同點就是,算盤打得很精!因此遠百也發展出一套獨到的軍公教攬客學。幾乎在四十多年前創立之初,遠百就開 發出有優惠折扣、可刺激買氣的禮券,目前禮券已經是眾家百貨公司發動折扣戰的必備武器。

軍公教族群有多會算?遠百的軍公教客人會選在周五上 門,因為這天刷Smart Pay有五%的回饋金,等於刷兩千就送一百,另外遠百還進行「滿三千送兩百」活動,因此如果消費六千元,就一共會有七百元回饋。一○年,全台灣有一半的 Smart Pay的刷卡次數,是來自遠東百貨。

「這群客人很會比價,但一旦你讓他覺得值得,一個客人就會帶四十個客人上門!」鄭嘉蕙笑 說,去年底周年慶她就目睹一個個國防部的軍官穿梭於馬路兩邊,每人兩手各拎著兩瓶特惠橄欖油,卻連一個兩元的購物袋也不肯多花錢買。這種一個人買四瓶油的 搶購風潮,足以證明軍公教客群口碑渲染的威力。

當別家送日系品牌限量提袋當周年慶贈品,遠百卻走務實路線,送出一匙靈、衛生紙或羽絨被等日用品,迎合軍公教主顧務實不花俏的消費性格。

「營收王」新光三越

拉攏﹁看不到的客人﹂

全國擁有十三家店的龍頭品牌新光三越,不僅周年慶業績飆破二百億元,去年全年業績也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七三○億元,是全國百貨中名副其實的「營收王」!

「競爭者這麼多,周年慶真是愈來愈難做了!」新光三越販促部經理周寶文說,由於新光三越是全台最大的百貨集團,在全國七個城市有十三家店的周年慶檔期都不一樣,因此去年周年慶他們乾脆大打宣傳戰,同時瞄準「看得到的客人」與「看不到的客人」。

所 謂「看得到的客人」指的是三十到五十歲、八成是女性的主顧客,新光三越在捷運廣告、電視、報紙等媒體平台上,輪流推出對應各族群的主打商品,吸引主顧客在 不同時間光顧不同分店;而「看不到的客人」則是指開發年輕學生客,去年周年慶期間,新光三越就在facebook上集結了九萬多人的粉絲團,年齡分布在十 八到三十歲之間。

「這幾年我們訴求的是"Global Reach, Local Touch."!」周寶文說,新光三越的國際品牌形象已經很鮮明,但在百貨業短兵相接的戰場上,為了增加顧客的黏著度,他們開始經營與腳下這片土地的關 係。例如,這幾年中南部的新光三越分店會在周年慶開幕時,全體誓師完再拉著廠商到地方上敲鑼打鼓大遊行,目的就是讓街坊鄰居知道該來消費了。現在,也會派 出行銷人員到公司社團經營關係,至少要掌握地方上福委會的消費需求。

更有趣的是,新光三越開始說故事了。眼尖的消費者會注意到,近來新光三 越型錄的最後一頁,刊出的不是促銷商品,而是台灣各角落的文化故事,像是今年過年檔期,就介紹了鹿港國寶大師吳敦厚的燈籠工藝;而平時,新光三越各分店也 會闢出藝文展演空間。周寶文說,小故事、小互動可以讓客人對新光三越品牌更認同,進店時間也增加了,同步拉抬平日與周年慶時的業績。

靠著持續創造回店理由,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已超越太平洋SOGO百貨忠孝店,連續三年蟬聯全台店王寶座,今年更一舉躍上一六○億元的年營收。

太平洋SOGO百貨則蟬聯「坪效王」的地位,為期十二天的周年慶期間,台北三館的單日坪效超過一萬八千元,是同業的三倍有餘。此外,太平洋SOGO去年全年營收達三九○億元,換算坪效也達到業界最高的一五○萬元。

「我一直在思考,台灣的周年慶是否玩得太凶、太不健康了!」太平洋SOGO百貨總經理李光榮說。儘管SOGO今年周年慶與年營收雙雙創新高,但周年慶之後,他著實自我檢討了一番:「短短十幾、二十天的百貨周年慶業績,占比居然達年營收的二○到三○%,會不會太高了?」

「坪效王」SOGO

質感路線擺脫價格戰

李光榮說,這麼高的占比表示,消費者因為周年慶而有消費集中化的現象,平日業績也因為消費者提前或延遲消費而無法拉抬。此外,周年慶儘管營收高,但獲利卻相對被擠壓了。

以化妝品來說,如果遇上周年慶,商品本身的折扣加上百貨贈送的抵用券、刷卡回饋金,加起來平均下殺至五、六折,利潤跟著打折兩成以上。

時 間回到去年十一月中,SOGO台北三館周年慶開幕當日湧進二十萬人次,許多人還記得當時萬頭鑽動的景象,這是李光榮與團隊早半年就開始準備的豐碩戰果。李 光榮不但要求廠商的限量商品不可是過季商品,並延續SOGO開創的來店禮傳統、以Liz Lisa手提袋引爆搶購熱潮,而且把戰線延長到晚間八點持續推出「晚安商品」,嘉惠白天不能來排隊的上班族。

但同時,李光榮也悄悄實施他的 「退半步」哲學。「我告訴要做周年慶VIP預購會的廠商,去年做七百萬元,那今年也做七百萬元就好!」李光榮笑說,廠商覺得怎麼有這麼不愛賺錢的「房 東」,但他就是寧願在預購會場撥出空間來擺椅子而非擺商品,一切走質感路線,讓顧客體會到服務的誠意;而且過去三年來,周年慶時SOGO賣場裡都不擺促銷 花車,把路讓出來給人走。

而在賣場空間,李光榮這個坪效王也把坪效拋諸腦後。李光榮預告,今年春夏換季時,忠孝店就會率先調整、不讓賣場擺滿貨架,而是騰出空間來做一個讓眼睛可以休憩的造景。

李 光榮指出,○六年底開幕、走精品路線的SOGO復興館,不僅第一年就獲利,並且每年有約十億元的營收成長,去年年營收已到達九十三億元,「這表示客人不會 認同我們打價格戰,而是期待SOGO更往高階、質感邁進!」「台灣的百貨業應該要更具國際格局,不要再停留於周年慶廝殺的紅海中!」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劉維公說。現在所有的賣場都在百貨公司化,包括便利商店,如果百貨公司不再能讓消費者充分體驗購物的樂趣,那遲早會被更便宜、更方便的網路購物取代。

「周年慶」這項台灣百貨業獨步全球的消費奇觀,似乎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百貨公司如果不耕耘自己的特色定位,投入過多資源在周年慶的價格戰上,負面的影響將會逐漸顯現,值得百貨界思考。

百貨風雲

——三大百貨公司業績比較

2010周年慶業績

坪效王 SOGO 營收王 新光三越 成長王 遠東百貨8家店 13家店 8家店

12天 20天 40天

87億元,年增14.5% 201.1億元,年增15.6% 71億元,年增18.3%

店王單日坪效

台北店,18159元/天/坪 店王單日坪效信義店,5102元/天/坪 店王單日坪效新竹店,5719元/天/坪

2010全年業績

390億元,年增8.6% 超過730億元,年增12% 246.8億元,年增10.7%資料來源:各百貨公司、本刊估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5

中環在線:新百貨出書講足三代 李華華

2011-2-23  AD




 

由彤叔長孫鄭志剛打骰嘅新世界百貨(825),近期出咗本類似發展史嘅書,個名叫做《新路璀璨》,原來新百貨已經有成17年歷史。唔好睇少17年嘅歷史,入大陸發展嘅港商,新百貨都算係早期,本書仲講咗唔少新百貨初開業嘅嘢,由開業到上市,結合咗鄭氏三代嘅努力。

 

原來新百貨起初係由彤叔領導,以地產帶動百貨向大陸發展;而第一間新百貨嘅選址就係由佢個仔純官建議,本書引述當時純官開董事會嘅時候話:「如果佔領武漢市場,就意味佔領中部地區嘅市場,仲可以輻射半個中國。」唔使講,第一間新百貨就係喺武漢!

而長孫鄭志剛,喺07年帶領新百貨上市,佢喺本書度,除咗寫咗封信畀員工之外,仲有一個訪問,作為新一代話事人,當然要講下未來嘅發展方向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0

全民抗通膨 百貨禮券不敵全聯禮券 全聯先生幫林敏雄年賣五億元禮券

2011-2-21  TWM




全聯福利中心去年以每周開一家店的速度,改寫台灣民生消費通路生態,讓全聯站穩「社區型超市」龍頭的祕密武器,竟是不起眼的全聯禮券。

撰文‧梁任瑋

在 全台開設五百七十家據點的全聯福利中心,已是國內最大連鎖超市霸主,靠著廣告靈魂人物「全聯先生」主打物超所值、便宜平價的品牌形象,不僅在去年衝出五百 七十億元營收,較前年成長一三%,緊追量販龍頭家樂福。「全聯先生」還意外幫全聯在企業市場攻下一城,去年一口氣賣出五億元禮券,寫下成立以來新紀錄。

「全聯先生」用全聯福利卡吃蛋捲碎屑、擠洗髮精的超節省廣告,深入台灣每個家庭,讓全聯成為消費者對抗不景氣、通膨的重要選擇,更改變大企業職工福利委員會的採購方向,令人稱奇!

事 實上,全聯從未主動推銷禮券,對大宗採購給予的折扣並不優惠,一次性大量購買,至少得達五十萬元,才有○.五%折扣,等於只省兩千五百元;一百萬元以上省 一%,三百萬元以上才有一.二%優惠,折扣上限一.二%,換算下來不到九八折,比起百貨公司禮券動輒就有九五折優惠,並不誘人。

雖然各大企 業職福會購買全聯禮券,討不到什麼便宜,但每年要招標禮券,還是特別喜歡採購全聯禮券,去年採購的企業更達到史上最多。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就透露,某銀行去 年向全聯買了好幾百萬元禮券,竟是因為員工不斷向職福會抱怨,「給我三、四千元百貨公司禮券根本買不到什麼東西,不如給我全聯禮券可以用好幾個月。」去年 台塑麥寮廠打算向全聯買一億元禮券,詢問可給多少折扣,林敏雄仍維持強勢態度,以「歹勢,我們錢很難賺」只給一.二%折扣,讓對方碰了軟釘子。據了解,台 塑最後還是接受此條件,顯見全聯禮券在企業受歡迎程度。

全聯副總經理陳玲瑗就說,因全聯利潤只有二%,若禮券折扣太高,等於虧本經營,因 此,有不少公司對於全聯不提供大宗採購送貨服務,很不能諒解,最後還是因為全聯的產品價格確實較低,有公司最後「自己叫發財車來載貨,還是比在其他量販店 買便宜。」總經理蔡建和很自信地說,全聯通路密集,價格又低,「拿全聯禮券不會餓死,就算到澎湖都不怕餓肚子。」他說低價買好貨,是全聯一貫的堅持,尤其 是「全台統一價」的政策,對偏遠鄉鎮地區的民眾來說,更是莫大的福音,因此,全聯禮券前年才賣一億餘元,去年立刻衝上五.五億元。

此外,全 聯至今仍未提供信用卡刷卡服務,也是國內超市通路罕見。林敏雄對此也有一套說法,刷信用卡要給銀行手續費,不如將成本省下來,回饋給客戶較實在,「客戶也 可以先在福利卡儲值一千元,至少可以花一個月,而且累積的點數還可以換商品,一舉兩得。」成功的形象廣告,加上全國綿密的通路,全聯在不景氣中,成為贏得 消費者支持的大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0

內地百貨店狂開 助名牌低成本擴張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931

(原載於東周刊29/3)

金融海嘯後,人類的心理,轉變甚鉅,最顯著的變化有二:首先,是人們分析事情的time-frame,變 得極為短暫-世事無常,一夕之間,股票可盡化雲煙,虛無飄渺,價值投資、長線持有,「你都痴嘅」;其次,「一朝見海嘯,十年怕游水」,每數月甚至更短,就 會傳出一次「危機」:已發生的-杜拜、歐債、雙底衰退、新興市場加息、中東石油危機、日本核電事故;未發生的-利率大升、惡性通脹、美債崩潰、內房泡沫爆 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美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歐豬危機續集等,罄竹難書。

海嘯後人人短視

但流通性過剩,資金苦無出路,加上人人危機意識深重,槓桿減低,注重防守,要再來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可能性,不會太 高。從來金融危機,只會發生在人人無限看好,槓桿超高,流通性忽然乾塘,無險可守,怒破大位,意志崩潰,爭相斬倉,才會有低到你唔信的價格。今次日本核電 危機,嚇到「盲搶鹽」,傳媒日撻夜撻,撻你信世界明天末日,恒指也跌不足兩千點,是為明例。無定向上落市應會維持短線以快打快,高沽低揸,至為合適

執筆時,業績公佈期,快將完結。大部分原材料使用者,由於商品價格上升,毛利率受壓,部分抵消了營業額的上升;負債高者,又被利息成本上揚所困,難有極大作為。但有一個亮點,是為在中、港販賣奢侈品的公司。

原先市場,擔心2010年下半年,由於對比09年同期,營業額基數已高,增長率或放緩;第四季時,中央調控經濟,收緊銀根,影響奢侈品的銷量;加上眾散戶,不問估值,破頂後高位衝入戰場,慘遭埋伏,競雙逃亡,股價遂一洩如注。

雖說盛極必,但無證據下,太早看淡,可能錯失良機。從已公佈的本地及國內零售數據,以及業績發佈會管理層的口供,今年一、二月份,股市愁雲慘霧,但同店銷售,按年竟然增長近兩成。2010年春節銷售,已經唔小嘢,2011年竟有如此增長率,不可輕視。

另一有利奢侈品股的因素,是國內百貨公司「開店八萬五」。直至現在,開百貨公司,好過印銀紙,從百貨公司股業績,可得印證。有勢,叠注再賭,不難明白,人人擴大版圖,狂建新店,令店面面積,拋物線上升。

商場利誘名牌進駐

百貨新店瘋狂落成,對租客極為有利。據利邦(891)表示,2010年內,國內開店近100家,連翻新原來舊店,資本開支只為4千5百萬。何以低得如此嚇人?原來是國內地主貼錢,邀其到旗下商場開店。租約條件改善,不在話下。周生生(116)平常國內開店,要年半回本。去年開店近五十家,錄得虧損的新店,竟是屈指可數。景氣之好,超乎想像。

值得一提,國內百貨業,採用分成(turnover rent),代替固定租金。店鋪做成生意,百貨公司收某個百分率的營業額。故無用過慮,所謂租金蠶食盈利的情況。

(客戶持有周生生(116)及利邦(891))

 

總零售面積(平方米)

2010

2011(估計)

2012(估計)

百盛

1,000,000

1,160,000

1,320,000

金鷹

448,040

641,240

830,240

銀泰

528,095

681,745

862,345

茂業

642,289

732,099

948,399

新世界百貨

555,700

715,400

799,400

春天

174,459

301,859

351,559

總共

3,348,583

4,232,343

5,111,943

(資料來源: 野村證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5

太平洋百貨關店 百貨業危機來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0/2MMDcyXzM2NDE2Mg.html

商業企業的噩夢不期而遇。

9月8日,北京太平洋百貨盈科店的會員紛紛收到發自太平洋百貨的群發短信,消費者被告知,太平洋百貨北京盈科店門店將於10月25日關閉,消費者須儘早對預付卡餘額進行消費,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損失。

不 僅如此,本報記者瞭解到,除了太平洋百貨盈科店,太平洋百貨的五棵松門店也即將關閉。北京太平洋百貨在國內的母公司台灣遠東控股集團設在上海總部的相關人 士向本報記者證實了關店的消息,但否認了太平洋百貨撤出中國市場的說法,「我們在上半年還在成都開出了一家門店,而且,運營狀況也不錯」。

太平洋百貨盈科店店長陶玉聰被任命為北京地區處理關店事務的新聞發言人,他表示,關閉門店的原因,是物業租賃到期,對方提出的租金大漲,公司不再與盈科中心續簽。

10年前豪言佔據1/4北京市場份額,10年後或面臨敗走京城的命運,太平洋百貨僅是當下商業企業的一個縮影。一家全球知名的零售企業副總裁稱,「用工成本上升,物業租金大漲,供應鏈上游的採購成本上升,商業企業又肩負穩定物價的社會職能,現在企業普遍難做。」

太平洋百貨關店

太平洋百貨關閉北京兩家門店,是近年來,北京百貨業領域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來 自台灣的消息稱,因賣場規劃未盡理想,加以商圈變化、大樓業主欲大幅調高租金,8月18日舉行的太平洋百貨中國公司董事會因此決議結束經營太平洋百貨北京 盈科店。另外,太平洋百貨北京五棵松店成立於2009年,因業主更換頻繁、招商一再延宕,公司董事會也決議與新業主協商終止租約。

太平洋百貨北京地區內部工作人員稱,公司關閉上述兩家門店的決定很突然,截至目前,公司內部還在正常運轉,門店部分也在配合北京市相關部門的要求,做關閉門店之前的相關善後工作。

此前,陶玉聰曾否認太平洋百貨經營不善的說法,他稱,關閉門店的主要原因是物業租金過高,而且,變動幅度較大,所以,決定關閉現址,未來重新尋找新店址。

上述太平洋百貨內部人士證實了這一說法,「雖然我並未接觸到具體的租金變動數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10年前,太平洋百貨進駐盈科中心時,物業租金極低。而現在,一個普通商舖進駐的啟動資金都需要100萬元,成本大增,已經影響了正常運營。」

盈科中心物業的底商和網上招租信息顯示,開發商上月底開出的整租太平洋百貨鋪麵價格為28元/月/平方米。該底商整體面積約6.5萬平方米計算,年租金為2184萬元。

針對此事,北京昭邑零商諮詢公司董事長劉暉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盈科百貨的業主原先是華熙樂茂,原本要打造大型購物中心,因此需要引進像太平洋百貨這樣的主力店進駐,而去年華熙樂茂易主,接盤者卓展集團本身就是做百貨出身,根本不需要太平洋百貨這樣的店舖加盟。

太平洋百貨目前在國內的重慶、上海、成都仍擁有約10家門店。對於關閉北京的門店市場,業內分析人士稱,太平洋百貨進入中國市場的1993年,國內百貨業尚處於萌發期,但是,近幾年,隨著百貨業的更新換代,太平洋百貨目前的業態已經不適應北京市場的發展。

上述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綜合大型購物中心摩爾業態的發展,消費者已經更趨向於消費、休閒、餐飲、娛樂一體化的這種消費模式。而傳統的百貨賣場由於購物職能單一,並無法有效吸引客流量,會逐漸走向衰落。

然而,北京市場被認為是商業企業必爭的城市市場。太平洋選擇關閉在北京的2家門店,被業界揣測為退出中國市場。不過,來自太平洋百貨的各種消息顯示,該公司暫時並無此種打算。

同時,上述太平洋百貨內部人士說,現在內部也在討論未來在北京市場的佈局問題,不過,內部現在有一種聲音稱,鑑於商業地產的物業租金高企,可能未來會選擇自建物業或者走大型購物中心之路。

傳統百貨業危機

太平洋百貨的關店之舉,擊穿了傳統百貨業並不牢靠的底盤。

兩年前,新世界百貨執行董事鄭志剛曾預言,未來3-5年,百貨業將經歷整合期到調整期乃至平靜期的過渡,當時對百貨業僅是一種前瞻預測,但是,現在看來,行業現狀不幸被其言中。

對 於行業而言,租金上漲是第一問題。前述業內資深人士稱,該行業的物業租金都是一簽10年甚至15年,乃至更長。而10多年前,是中國百貨業乃至商業發展的 早期階段,一般的商業地產項目招商並不簡單,很多商業地產項目都是以低價出租出去的。但是,近幾年,在眾多商業企業面臨租約重簽的時候,就會遇到商業地產 租金暴增的局面,成本大幅上升。

此外,商業企業正失去勞動成本控制優勢。上述知名零售企業副總裁稱,商業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國市 場以前擁有勞動力成本優勢。但是,近幾年,伴隨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背景,眾多地區都增加了最低工資限制,並且要為所有員工配齊各種保險,這也從一定意義上 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對於傳統商業企業而言,來自電子商務領域的衝擊更大。前述太平洋百貨內部人士稱,我們也在做一些研究,電子商務對整個 行業的衝擊近幾年比較明顯,而且,尤其是百貨企業的衝擊最為巨大。由於電子商務企業尚處在與傳統渠道爭奪市場的時期,所以,在沒有門店租金成本重壓之下的 電子商務企業,有更低的價格讓利給消費者。

事實上,電子商務企業的衝擊已經使得眾多傳統百貨企業做出調整。在港上市的銀泰百貨等一些百貨公司,也在傳統業務上嫁接了網絡電子商務的服務,以應對不斷增強的電子商務消費趨勢。

上述知名零售企業副總裁稱,通貨膨脹條件下,商業企業被賦予了穩定平抑價格的職能,事實上,用工成本的上升,製造企業成本上升引發的進貨成本的上升,已經逼得商業企業利潤微薄。

全 國人大代表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曾做過一個統計,他將24家上市零售企業和13家超市供應商2009年的年報數據做了對比分析。零售企 業代表包括蘇寧電器、步步高等,超市供應商企業包括康師傅、聯合利華、青島啤酒等。結果顯示:11家零售企業2009年的平均淨利潤率僅為3.15%,而 13家供應商企業同期的平均淨利潤率則高達18.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6

嫌租金太高 太平洋百貨撤出北京市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4/5NMDcyXzM2NDU5NA.html

曾經差點撤離成都最繁華地段春熙路的太平洋百貨,在內地市場再次遭遇撤離危機。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獲悉,太平洋百貨將在年底前關閉其在北京的兩家門店,撤離北京市場。無獨有偶,太平洋百貨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百盛也可能將關閉位於上海遵義路的門店。

業內人士認為,兩大百貨零售品牌遭遇的撤場危機,或許都與現有的租賃模式有關。

撤店風波

對零售商來說,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於選址開店,而最頭疼的就是由於種種原因而被迫關店。太平洋百貨頻繁遭遇此類麻煩。

屬於台灣遠東集團旗下的太平洋百貨在內地擁有10多家門店,分別位於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大連和無錫。其中,太平洋百貨在北京擁有2家門店——北京太平洋百貨盈科店與五棵松店,然而,這兩家門店即將關閉。

「現 在基本計劃會在今年年底前關閉這兩家門店,盈科店(位於三里屯附近)已經經營多年,應該是可以盈利的,但主要是合約差不多到期了,對方要求的新租金實在過 高,所以導致難以合作。而五棵松店是2009年才開業的,以一家百貨店通常要3~5年才能進入盈利期來看,該店目前甚至未必到盈利期,但其間也是由於業主 更換導致合作有變化,所以公司也打算一併結束。」太平洋百貨內部人員向本報透露。

有太平洋百貨會員表示,接到相關通知,北京太平洋百貨盈科店應該會在10月25日關閉。

而作為太平洋百貨在內地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百盛,最近日子也並不好過。有知情者昨日向本報爆料稱,百盛也即將關閉上海的一家門店——位於遵義路的百盛虹橋上海城店。

本 報記者致電上海百盛虹橋上海城店,該店工作人員表示,確有可能關店,具體時間未定,今年年內應該還不會關閉,但明年可能會結束該店經營。不過其強調,同時 百盛也在開新店,其在上海天山地區的一家新店已然開業。知情者透露,就是因為百盛自己知道虹橋上海城店將關閉,所以才將業務「挪到」了天山地區。

高租金之禍?

這並非太平洋百貨首次遇到關店風波,此前其在成都最繁華的春熙路店也差點關閉,主要原因是與業主合約到期,新租賃期的租金過高,在雙方僵持一段時間後,最終以太平洋百貨妥協收場,太平洋百貨給予業主方高額租金而保留了春熙路店。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此番太平洋百貨將關閉的兩家北京門店和百盛或將關閉的上海虹橋上海城門店,根本原因與上述春熙路店驚人的一致——都是在租賃模式下,百貨品牌商與業主方發生利益糾紛,導致關店。

「盈 科店是大約10年前開業的,是太平洋在北京的首店,當時那個地區不如現在繁華,業主有意招攬品牌百貨商,太平洋以極低的租金進入,但現在再普通的商舖進駐 啟動資金都要100萬元,所以如今租約將到期,業主極力提高租金,導致雙方難以繼續合作。」上述太平洋百貨內部人士透露。

根據盈科中心物業的底商和網上招租信息,開發商上月底開出的整租太平洋百貨鋪麵價格為每平方米28元/月。該底商整體面積約6.5萬平方米計算,年租金為2184萬元。

本報記者輾轉瞭解到,百盛虹橋上海城店明年或關店的主要原因也是與業主租約到期,難以接受高租金所致。此前百盛在成都等其他地區也數次發生過因經營業績壓力或與業主方問題而關店。

「百 貨業大致分為輕資產的租賃管理和自行投資並管理兩大模式,百貨業的行業毛利率在20%多,這幾年隨著競爭加劇,盈利壓力變大。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採取輕資產 的租賃管理模式,而非需重金啟動的投資模式。可是租賃模式下,一旦業主方出現變更、租約到期或期內與業主發生矛盾等,都會導致百貨管理方離場。」第一零售 網創始人丁利國分析,由於不少百貨項目都是10年前簽訂的合約,根據業內一般10~15年租期計算,這幾年會有不少百貨店進入合約到期階段,這可能讓很多 百貨商均面臨撤店危機。

此外,百貨業的區域性也使得百貨商難以在全國鋪開戰線。比如百聯繫在長三角地區稱霸,卻也難以在全國布點。太平洋百貨至今未開發華南市場,其坦言,華南地區僅認部分本地品牌,外來百貨商幾乎都是「去一家死一家」。

「中 國市場龐大,各個地區對商品的喜好和消費習慣大相逕庭,但百貨商的後台合作者和供應方大多是一致的,導致眾口難調。你要獲得當地供應商合作,十分困難。比 如北方市場的供應商十分團結,甚至業內曾發生過當地供應商集體斷貨外地零售商的事情。所以,區域性差異,或許也是太平洋折戟北京市場的一個原因。」太平洋 內部人士分析。

據悉, 2005~2007年,太平洋百貨在北京地區曾實現盈利。但2009年五棵松店開業之後讓太平洋百貨連續虧損。有業內消息稱,2009年至今年一季度,太平洋百貨在北京地區的虧損超過7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6

聯華超市、全家便利商店、王府井百貨 站穩零售龍頭 中國三大消費通路贏家現身

2011-9-12  TWM




除了量販業,其他經營形態的零售 通路也在這股中國消費熱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聯華超市集團、全家便利商店、王府井百貨,就各自找出最適合的成長途徑,坐穩市場龍頭的寶 座。

撰文‧辛曉昀、周岐原

超市.聯華超市集團

鞏固華東重鎮 總店數破5200家「三足鼎立」,是形容聯華超市集團最貼切的形容詞。透過「世紀聯華」、「聯華超市」,與「快客便利店」等品牌,聯華同時經營量販店、超 市與便利商店三種通路,不僅是第一檔在港股掛牌的中國零售股,若以上半年累計五二三三家店計算,它也是中國店數最多的零售通路業者;據估計,每日在旗下據 點消費的顧客,總數逼近千萬人。

屬於國有企業的聯華集團,一九九一年時開始經營超市,上半年財報顯示,超市營收高達四十八億元人民幣,總店 數在三○○○家以上。若以地區分布來看,聯華的通路在根據地上海最為密集,連同鄰近的江蘇、浙江,這三地的通路數量就包辦總店數八成以上,可以說,聯華集 團是立足於華東地區的零售業者。

在上海鄰近地區,聯華沿著高速公路向外擴張,以方便物流運輸;但是跨足其他省分時,聯華的操作便轉為「跳躍 式策略」,透過與在地企業合作,合資拓展據點。如此一來,合資公司可以享有聯華集團的品牌與物流優勢,同時也即時掌握當地消費需求與倉儲設備,不須一再從 頭做起,可以盡速衝刺營業額。

近年來,同時布局三種通路的聯華集團,既要防範沃爾瑪、家樂福積極拓展量販市場,也要面對外資便利商店的強勁 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考驗,聯華的策略是在既有通路積極迎戰,同時也創新經營,開拓不同性質的店面,試圖找出尚未飽和的利基市場。

例如在東 北地區,聯華已針對當地的觀光飯店,推出新設計的「店中店」型便利商店、布局觀光客商機;至於在杭州,聯華則成立實驗性質較濃的高單價超市「City Life」。

在經營策略上,去年聯華正式收購華聯超市,雙方結合後,超市據點擴增。未來五年,聯華集團準備推出藥妝店、快捷店、百貨型賣 場、生鮮超市、生活館等新型店面;連同目前在浙江省試點推行的電子商務服務,聯華有機會結合虛擬與實體通路的優勢,成為對手難以超越的區域型零售巨人。

(辛 曉昀)

聯華超市集團

創立:1991年

董事長:馬新生

總 店數:5233家

超商.中國全家便利商店

加速展店 拚便利商店一哥地位攤開全家股東名單,頂新旗下的頂全控股、日本全家、伊藤忠商社名列其中,可說是「豪華」無比的陣容;但擁有豐沛資源的全家,並不急著攻 城掠地,反而選擇在華東地區默默布局。練兵七年之後,全家才正式邁開腳步,向更廣大的內陸市場進軍,預計明年即有機會轉虧為盈。公司長程的規畫是,十年內 要在中國開設八千家分店,屆時,全家可望成為中國便利商店的「一哥」。

對於外資零售業,中國有一條嚴格規範,就是店內不准販售香菸;少了這 一項熱門產品,外資零售業約有三成營收受到影響。但在這條禁令控管下,身為外資的中國全家仍舊逐步穩健成長,目前已是平均單店銷售額最高的便利商店品牌, 比羅森、喜士多等業者更強。全家怎麼做到的?答案是借鏡台灣管理經驗。

經營便利商店的獲利空間並不大,因此如何拉高毛利率,是致勝關鍵。對 全家而言,便當、咖啡和關東煮等自有品牌鮮食,是拓展市場、帶動獲利的祕密武器。不僅如此,台灣便利商店業持續進行的店質改造,也為面臨激烈競爭的全家打 開新商機。例如全家新開設的二代店,就增設多功能資訊機台、店內座位區等設施,試圖提高客單價,由目前績效來看,這兩項策略都已初步見到效果。

儘 管已經有不錯的成長速度,當宿敵統一超登陸上海,全家拓展據點的腳步明顯加快幾分。例如○四至○八年,全家在上海累計只開一五八家店,但○九年至一○年 底,全家就開了二六二家店;截至今年七月底為止,中國全家集中在上海、蘇州、廣州三地設點,總店數為六三九家。

不過,公司已宣布將把觸角伸 往杭州、成都兩個城市,預計明年底總店數將達到一三○○家。由於目前還在衝刺店數、爭取市場占有率的階段,全家上半年仍為小幅虧損狀態,但在調整體質、培 養消費者忠誠度的過渡期完成後,全家很有機會加速展店,搶占內陸更多的版圖。

(周岐原)

中國全 家便利商店

創立:2004年

董事長:魏應行

總店數:639家(7/31止)

百 貨.北京王府井百貨

捨棄沿海一線都市 提前布局內陸市場今年三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名為「中國連鎖百強」的營收報告,在百貨業當中,排行領先的是分店達一七○家的大連大商集團,去年營收規 模達八六一億元人民幣。不過以整體經營實力來看,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可能才是真正的中國百貨王。因為以平均單店營收來看,王府井百貨以二十二家分店,創造 出一六六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每家單店營收平均超過七億元人民幣;相較之下,大連大商集團的每店平均營收只有約五億元人民幣。以極少分店數創造極大化效 益,是王府井百貨特色。

企業要如何抓住商機?王府井百貨董事長鄭萬河的看法是:「企業不可能抓住所有機運,但是不可以喪失歷史機運。」對王 府井而言,捨棄沿海一、二線都市,直接搶攻內陸城市,就是抓住自己的歷史機運。

在王府井二十二個據點中,除了北京市內分店最為密集,沿海地 區竟然只有廣州開設了一個據點,反而在西北的烏魯木齊、包頭、呼和浩特,西南部的昆明、內陸的洛陽、長沙等地,王府井選擇在這些地區設立了更多分店。

其 實,在中國,百貨業可能是廝殺最慘烈的一種通路。因此王府井百貨採行的策略是,一開始就避免和同業在最容易流血競爭的沿海都市共存;另一方面,先搶占對手 忽略的內陸都市,耐心等到內陸民眾消費實力成長,自然能坐上其他業者難以搶奪的龍頭位置。

王府井這步棋下得精準,因為如今王府井的成長動 能,幾乎都來自內陸分店的帶動;例如今年上半年,在成都、西寧、洛陽等分店繳出四成成長的帶動下,王府井的營收、獲利就有穩健的表現。未來,福州、鄂爾多 斯等新店面陸續開張,業績可望更有一番突破。

(辛曉昀、周岐原)

北京王府井百貨

創 立:1991年

董事長:鄭萬河

總店數:22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