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春運搶票軟件發大財 一場“黃牛”的爭論拉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8/1068215.html

中國人每年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春運,又來了。世界上最搶手的票——中國春運火車票,又迎來了一輪哄搶。

不過今年搶票,辦公室里的萌妹子淚眼汪汪,手機里的搶票軟件要“加價”,不加價的搶票中獎率還沒有12306官方網站高。“購買什麽極速搶票服務,搶票成功率能提高三、四成,可至少要多加三五十元,說好的免費真愛呢!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地搶票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辦公室另一位小哥也哭了,“用搶票軟件花了錢還沒買到票,這找誰算賬去!”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也是郁悶透頂,登錄12306買動車票,剛剛到出票時間點,再刷新就已經是無票狀態。心灰意懶之下,使用了微信的預約搶票服務功能,其中有三種搶票服務,價格分為50元、30元、20元,差別在於刷票的次數不同,次數越多價格越貴。

不同價格的服務真的是否有差別,小編並不知道,反正都是程序猿們說了算。果斷選擇50元的“光速搶票”,不過遺憾的是,小編還是沒有搶到票。

突然,有同事提出這樣一個關鍵問題:“付費的搶票軟件到底是不是黃牛?鐵路公安抓不抓?”

接下來,我們還是看看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是怎麽說的吧。

據人民日報報道,記者網上搜了一下,搶票軟件上的收費令人眼花撩亂:20元的VIP搶票通道,30元的VIP極速搶票通道、66元的至尊光速搶票通道……其中,智行火車票的APP,每多付1元錢就可以為搶中一張火車票提高0.1到1個百分點不等,“小費”200元封頂;攜程網的35元極速搶票,66元專人閃電搶票,一天至少能刷票2萬多次!

搶一次收費66元,2萬次是啥概念?一天就是130多萬元的收入啊!(小編並不贊同該數據,但尊重原文內容)鐵路公司拉一列車乘客,恐怕也掙不了這麽多吧?這跟“倒票”有啥區別,不就是披著高科技馬甲的“黃牛黨”嗎?

社會在進步,“倒票”手段也在與時俱進。“倒票”也不用蹲在寒風里排隊,內外勾結地囤票了。但實際上,除了合法的火車票代售點外,其他加價販賣火車票行為,都屬於價格違法!

國家對這方面的規定非常明確。2006年,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國家發改委和鐵道部曾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查處代售代辦鐵路客票非法加價和倒賣鐵路客票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火車票銷售、代售服務價格進行了明確規定:

一是服務費5元封頂。5元的鐵路客票銷售服務費。除此以外,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名義、任何形式在客票預訂、銷售環節加收任何費用,地方有關部門也不得批準收取各種費用。

二是代售車票過程中,加價或變相收費屬於價格違法。

這些規定,目的就是要限制加價收費,讓廣大乘客能夠買到“平價票”。可是,對照一下現在的搶票軟件,好像每一條它都違反了:代理銷售火車票得有資質,搶票軟件沒有;服務費不得超過5元,搶票軟件收費最高的都上百元了。

那麽,違反了上述規定,該受到怎樣處罰?根據《通知》,不具備代辦鐵路客票資格的單位和個人,為他人代辦鐵路客票並非法加價牟利的;個人以營利為目的,變相加價、從中漁利的,屬於倒賣鐵路客票的違法犯罪行為,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也規定,倒賣車票、船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解釋》則明確,高價、變價、變相加價倒賣車票或者倒賣坐席、臥鋪簽字號及訂購車票憑證,票面數額在五千元以上,或者非法獲利數額在二千元以上的,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倒賣車票情節嚴重”。

經濟之聲《天天315》則請到了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朱巍,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進行了分析。

胡鋼認為,搶票軟件確實會使很多消費者得到一些便利,但同時會使那些不熟悉網絡、沒有支付這些費用的人在網絡環境中處於一種劣勢,因此從法律上是來說,不能說這種行為違法,但在公平性上值得探討。因為我們還有傳統的面對面購買火車票的群體,所以車票投放的比例應該適當,不能全部放在網上。

朱巍同樣認為搶票軟件的收費行為不違法,因為法律沒有明文禁止。黃牛黨和搶票軟件的本質區別是:黃牛黨是假冒別人的身份證買了票,然後再高價賣給別人;但搶票軟件實際是委托平臺,消費者花一定的費用委托平臺用更快的渠道、更便捷的手段、以更高的可能性來獲取車票,實際的買票行為還是用戶自己,所以它不是黃牛黨行為。

不過,現實當中同樣的案例其實早已有之,也曾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據羊城晚報報道,2013年春運期間,佛山一對夫妻因為收取每張火車票10元的代購費而被警方刑拘;不久,又有一對佛山的夫婦受到鐵路警方的調查,原因是他們提供電腦和網銀幫人訂票,並從中收取5元到20元不等的費用。警方隨後扣押了他們的電腦主機等物品。

從核心事實來講,人工幫忙代購和網絡軟件搶票本身是一樣的,只是運用的方法不同(人工操作和軟件自動處理)。

對於搶票軟件是不是黃牛黨的爭論,在新浪微博上,不少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52

悶聲發大財的ARM憑什麽這麽牛

有一家公司一直保持著低調和神秘,但這並不妨礙它擁有極高的市占率和讓人艷羨的利潤率。它是英國最頂尖的科技公司之一,也曾被《福布斯》評為世界五大最具創新力公司之一,可是直到去年孫正義以320億美元的價格(43%的溢價)收購了這家公司,它的名字才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它就是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或者說它是一家不生產芯片的芯片商,而大家耳熟能詳的芯片商一般是英特爾、AMD、三星、高通等公司。

自ARM公司1990年成立至今,基於ARM架構的芯片全球出貨量累計達950億,覆蓋了全球80%的人口,去年出貨量為167億;世界上超過95%的智能手機采用ARM設計的處理器,其中包括蘋果以及三星旗下無數的設備;此外,全球85%的移動設備都使用基於ARM的處理器,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超過70%的智能電視也在使用基於ARM的處理器;而目前最新推出的ARMv8-A架構已被全球超過50%的智能手機采用。

說ARM的產品覆蓋了整個手機產業一點也不為過。此時此刻,你手邊的設備中,至少有一樣用的就是ARM設計的芯片。

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位於英國劍橋的ARM公司業績平平,處理器的出貨量徘徊不前。它的前身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Acorn計算機公司,也許是嫌棄ARM業績不佳,Acorn就將ARM剝離了出去。自此,Acorn和ARM便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ARM由於資金短缺,在獨立之後做出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在之後被證明是革命性的,那就是采用無廠化運營,自己不制造芯片,只將芯片的設計方案授權(licensing)給其他公司,由它們來生產。“創立一個世界通用的全新微處理器標準”是ARM當時給自己定的一個小目標。正是這個模式,最終使得ARM芯片遍地開花,和封閉設計的英特爾一起成為了半導體行業的泰山和北鬥。發明了精簡指令集運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Risc)處理器的ARM的名字也由原來的Acorn Risc Machine 改成了Advanced Risc Machine。

由此看來,當一個企業缺錢時未見得一定是壞事。

在ARM這種商業模式下,幾乎全球所有的半導體公司都與ARM達成協議,采用ARM的芯片架構與技術,把重心放在生產與銷售上。因此既使得ARM 技術獲得更多的第三方工具、制造、軟件的支持,又使整個系統成本降低,使產品更容易進入市場被消費者所接受,更具有競爭力。ARM收取的授權費則繼續再投入到研發中,形成良性循環。

從可穿戴設備到醫療器械、從VR到自動駕駛、從服務器群組到物聯網等其他科技領域,ARM均有涉獵。售賣知識產權的模式讓ARM處於整個行業價值鏈頂端,授權企業的盈虧都與它無關。

英特爾的市場策略和ARM正好相反,比如英特爾的X86架構就只授權給了一只手都能數得過來的半導體公司,而英特爾自己生產的CPU從來都占據統治地位,基本上是一家獨大。所以,相比英特爾公司自己研發自產自銷,還在全國各地開廠,擁有超過10萬名的員工,ARM算得上是輕資產公司了,它的4000多名員工只需要專註於設計芯片的藍圖。

ARM卓越的低功耗處理器設計讓其在移動變革的競爭中迅速占據主導地位,成為行業標準。當時為了追趕ARM,微軟和英特爾使出渾身解數提高低功耗技術,到了2007年,英特爾已經放棄了極其耗電的奔騰系列產品線,集中研究“Core芯片”,其功耗足夠低,可應用於筆記本電腦中,但他們依舊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研發其移動處理器“Atom系列”。

而ARM能夠實現快速研發或許就在於,它不會像英特爾一樣設計完整芯片,而是將精力全部放在設計中央處理單元的架構上,最終再將設計交給第三方。大部分拿到設計的第三方都會圍繞該中央處理單元進行再設計形成所謂的“芯片系統”,但是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有時會支付額外的費用以獲得修改設計本身的權利。相比之下,英特爾對他們的客戶創新有些控制過度。除了在芯片槽中插入英特爾的芯片外,制造商什麽都做不了,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創新的進程變得緩慢。

英特爾之所以能安然無恙地活到現在,是因為它在服務器市場有著絕對優勢,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持及軟硬件平臺的應用讓ARM可望而不可即,這和移動領域的情形恰恰相反。在移動芯片領域,ARM架構的處理器幾乎占據了所有的市場份額,服務器芯片市場英特爾官方則稱份額超過了99%。

雖然智能設備和雲服務的興起使服務器的需求正處於高速增長期,但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芯片技術已經遇到瓶頸,最近兩次技術升級顯示,目前英特爾的產品發布周期接近兩年半,而不是原來的兩年。在服務器芯片市場,英特爾極為強勢,這顯然無法滿足Google這種大客戶的需求。對於Google和Facebook來說,它們更看重能滿足自身對服務器設計的需求,或者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的產品。盡管英特爾也提供定制服務,可其定制化程度無法滿足Google這樣的公司的期望。

而采用ARM架構,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服務器芯片,可以讓Google這樣的公司顯著提高自己的服務器性能,並節省大量的成本,因為ARM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定制能力以及更低的開發費用和功耗。AMD副總裁Andrew Feldman曾表示,研發完全定制化、采用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目前僅需花費18個月時間並耗資3000萬美元,而研發基於x86的服務器芯片需要花費三四年時間並耗資3億~4億美元。

對於英特爾而言,在服務器芯片市場所面臨的任何挑戰,都將對其最有利可圖的業務構成威脅。由於PC處理器市場需求繼續下滑,服務器芯片已經成為英特爾營收的主要推動力。顯然,ARM已經躍躍欲試,表示要在2020年後搶占20%的份額,就連英特爾的老搭檔微軟也已確定部署更多ARM架構處理器用於Azure雲服務的增長。

中國是全球芯片進口第一大國。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其中只有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2015年10月美國高通與貴州省政府建立合資公司華芯通,專註開發及銷售供中國境內使用的基於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國內的半導體廠商飛騰與操作系統廠商中科創達也達成了合作,利用ARM的技術,成立“安創空間加速器”,以此促進中國智能硬件開發的創新;ARM還出資4000萬美元與厚樸投資聯合成立了創新基金推動中國芯片設計生態系統的壯大。

有技術、有錢、有市場、有潛力大概是很多人目前對ARM的印象,但這些並不能完全定義ARM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像很多西方的科技巨頭一樣,ARM對於改變世界也有一顆赤子之心。

它和BBC共同推出了micro bit,即一款信用卡大小、可以幫助年輕人學習基礎編程知識的便攜式微型電腦。在英國,每個滿12歲的孩子都會免費獲得一臺micro bit,ARM希望借此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探索計算機編程。不僅如此,ARM還通過多樣化的項目為貧困家庭提供區域性的相關知識來改善他們的生存境況,為此,ARM開發了一款十分廉價的新型語音電腦,內置豐富的有聲讀物。除了英國本土,ARM也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U-Report提供技術支持,非洲地區的170萬青年人在使用該系統。

此外,ARM還十分關註雲計算、大數據以及新機器學習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因為移動設備可以增強病人的主動性,讓被動式治療變成主動式預防。ARM提議將軟銀之前開發的一款被賦予了情感的名為Pepper的機器人應用於人力資源匱乏的老年人護理領域。

回顧ARM的歷史,專註低功耗和面向移動端是ARM戰術上的成功,但建立以低功耗芯片為核心的生態系統靠的卻是公司將打通世界上每一項業務作為自身目標的戰略。ARM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能做出每個ARM芯片的每個可能的變種,所以就讓它的授權夥伴來實現,這就是ARM架構的意義,幫助合作夥伴提高效率,給予合作夥伴更充分的發揮空間。

ARM“We,not I(不是我,是我們)”的理念也許就是它能“悶聲發大財”的秘訣所在,一支追求不斷創新、把合作夥伴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團隊如果不能成功,那什麽樣的團隊才能成功呢?

(此文首發於秦朔朋友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49

股神致勝之道 悶股發大財 黃國英

1 : GS(14)@2012-10-16 23:54:51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2526
「再沒有人光顧那家餐廳了,因為那裏太逼人了!」——洋基傳奇捕手Yogi Berra。
張化橋先生在新作「避開股市的地雷」中,分享了一些多年來走失的投資機會:「2005年,我買過領匯(0823)的IPO。後來,我覺得它『沒有增長空間』,『會跑得很慢』,就把它賣掉了,買了國內的百貨公司。但是,四五六年下來,結果表明,投資欲速則不達。」書中列出領匯上市以來,股東總回報達200%;2007、2008年來港上市的銀泰(1833)、茂業(0848),則分別為55%、負32%。書中又謂:「絕大多數股民(當然包括我)都太急躁,看不上中華煤氣(0003)這種公司的股票。但是,年復一年,這家公司(以及這類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率是最可靠和最高的之一。」
中華煤氣年年派高息,是回報率最可靠和最高的公司之一。
悶股叫好不叫座
股票這回事,有人不肯揸,總另有他人揸住。據學者研究,長期持有這類「叫好不叫座」的穩陣大股,可以帶來更好的「風險調整後回報」。何謂「風險調整後回報」?假設有兩隻股票甲、乙,當市升1%,甲升3%、乙升0.75%;市跌1%,甲跌3%、乙跌0.5%。如果有天眼通,知道個市邊日升,自應瞓身甲股,賺取最大回報(三倍於大市)。但世事豈有咁筍,睇錯市時,甲股輸多過個市三倍,經風險調整後,回報其實只和大市一樣,即如用三倍槓桿買大市(如指數基金),便可複製其表現,還不用孭個股風險。相反乙股跌起來少大市一半,升時僅少0.25%。幅度似細,但用一倍槓桿,回報(1.5%)便高於大市,風險調整後回報自然較高。
穩陣大股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較高,原因一如文初Yogi Berra一句看似矛盾的戲言。餐廳好吃而聞名,原是好處,但因而變得人多,插針不入,成為人們不去的原因。當長期偏見形成,反變:「咁好食,實多人排,費事去。」穩陣大股亦然:回報可靠、股價波幅低,原本應受歡迎;但當牛氣沖天,百花齊放,昔日優點便變成「可靠地唔郁、悶,穩定的低回報、跑輸大市。」人們改為追逐高爆炸力「雙向」的甲類股,穩陣大股相對上卻轉成冷門、稍有折讓。
耐心等位好過食快餐
這種情況最適合誰?就是大把水,兼可用槓桿;可看極長線,又無短線跑數壓力的投資者。講到咁,係人都知條件fit晒股神。歷年來長期駐紥的可樂(KO)、寶潔(PG)、Wal-Mart(WMT),講出嚟無人會柴台,但如只准你買呢幾隻悶嘢,可能你情願以後唔炒股。佢老人家則唔怕慢同悶,只係怕輸。穩陣悶股無人搶貴晒,可以買到大一大;輸面較低,還可用埋保險浮存金,作為槓桿。巴菲特霸業的其中一個源頭,也是來自於此。
如沒強勁的測市技能,就算不能長期動用槓桿,也不應嫌棄這類旺市時不起眼的大悶股。市好時係股都大升,但要在潮起潮落後,圍埋尚有正回報,才真正有用。排隊等位食好嘢,是很痛苦,可是耐心等,最終會比吃快餐過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29

李曉佳﹕彤叔女婿悶聲發大財

1 : GS(14)@2016-12-01 07:52:02

【明報專訊】投資者很多時會透過長期監察上市公司執行董事在市場買賣股份的動向,捕捉投資「靈感」,反而對公司非執行董事動向較少留意。遇上上市公司違規,才會對非執行董事及獨立非執行董事有否「跳船」較為上心。不過,這些低調的非執董的一舉一動,其實有時對投資啟示更大。

就以鄭裕彤女婿、亦即新世界發展(0017)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杜惠愷為例,上半年不斷掃入新世界股份、下半年沽出部分股份,如果大家走漏眼,就平白失掉大好投資機會。

鮮有接受外界訪問

杜惠愷一向作風低調,在新世界及周大福一系公司,並不起眼。他較為人所知,充其量是已故鄭裕彤的女婿及鄭家純的妹夫,他很少接受外界訪問。筆者還記得,能夠真正和他談上幾句,是多年前在灣仔運動場舉行的新創建員工運動會,當時只是談談新創建(0659)業務。及至2009年他涉足內地A股星美聯合,擬將新世界中國業務注入,開始施展大動作,才較為人認識。

鄭裕彤長子鄭家純施展財技,借上早年購入太平洋港口的上市地位,在2003年一次過將原先獨立上市的新世界基建,併合建築、機電、運輸及服務部門,重組成新創建。其後新創建借助服務部門的穩定現金流大幅減債,變成健康的公司。經過6、7年休養生息後,新創建即有一項毫不起眼的動作,由杜惠愷為首的豐盛創建以8.85億元接收部分服務部門,當中包括機電及新世界保險業務。

新創建原有的服務部門,更因此拆分,清潔部門在原有管理層接手後,變成創業板上市公司寶聯(8201)。新創建的業務,因此一拆三。

杜惠愷由始至終,沿用家族營運豐盛珠寶的「豐盛」名義,打造新事業,並且以豐盛創建定名,繼承新創建部分業務,儼如迷你版的新創建,並且與鄭家純再度拍檔。他將機電業務以豐盛機電(0331)名義分拆上市,至昨日市值達到11.48億元,已比他10年前從新創建接手該業務時增值。若以豐盛創建實益持有豐盛機電47.25%股權而言,其攤分市值達5.42億元。

大玩分拆 打造迷你新創建

在大玩分拆大計實現投資價值之外,杜惠愷在過去一年積極在新世界發展買賣股份,由今年1月18日起至7月6日止,密密收集新世界股票多達1.02億股,增持股權1.09%,前後出資6.27億元,入貨價每股才6.12元。他更自9月22日起,持續出貨至11月7日,前後減持4421.3萬股,套現4.38億元,相當於套回買入股份成本的七成,平均每股出貨價為9.91元。按已套現股份計,每股賺取差價3.79元,即每股大賺62%。他手上餘下的6671.6萬股,若按新世界市價8.64元計,價值仍達5.76億元。

一買一賣新世界 勁賺六成

雖然在鄭裕彤出殯設靈時,杜惠愷只是靜靜地步進靈堂,與一眾穿著白色孝福的鄭家成員分開進場,避過了傳媒的注視。但是正因為他的低調作風,他在市場捕捉買賣的機會,才會來得神不知鬼不覺。上一代人在投資上的低調實幹作風,雖然未必為這一代投資者青睞,但是最少進可攻、退可守,真正做到悶聲發大財。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49&issue=20161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26

投資一周:雄安股悶聲發大財

1 : GS(14)@2017-04-13 00:23:04

習近平主席一聲宣佈設立雄安新區,A股68隻「雄安概念股」漲停板,有趣的是,相關股票居然紛紛發出通告,撇清關係。原因很簡單,在今日中國的強力管治下,沒有人敢拿政策抽水,就是佔了大便宜,也只有悶聲大發財。其中一隻漲停又撇清的,是華訊方舟。華訊方舟的市值是145億元,其大股東吳光勝同時也活躍於香港股壇。他某一單刁尚未成事,暫且不談,此外他也是市值只有22億元的凱華集團(275)的董事。查實雄安新區是由雄縣、容城、安新三個縣組成,起步總面積只有100平方公里,但它的中期發展面積預算是2,000平方公里。由於這三縣均位於保定市,換言之,保定市將來就是擴大後的雄安新區的一部份了。華訊方舟的註冊地點是保定市盛興西路1369號,所以它通告不在3縣之內。關鍵在於,政府已經禁止雄安3縣的所有土地買賣,換言之,真正當炒、可炒的,反而是保定市內的土地。據說吳光勝在此役中賺大錢,在本周一,他也從華訊方舟的副董事長坐正成為董事長,因此更要低調處理,免得被指控「發政策財」。這正是在今日中國的生存之道。至於雄安概念會不會也一併帶動吳光勝相關的香港股票,就只有拭目以待了。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2/199874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26

一路一帶:譚仔三哥悶聲發大財

1 : GS(14)@2017-05-19 05:26:51

譚仔賣盤10億,除了五弟譚澤均之外,譚仔三哥話事人譚澤群應該最開心,皆因估值低、回報率高的譚仔都已經賣10億,分店數目更多的譚仔三哥,絕對有能力自己做IPO上市,爭取更高的估值,取得更大回報。三哥今次可以同五弟講聲多謝,分分鐘兩兄弟可以「破冰」!譚仔宣佈賣盤嚟到第三日,坊間有讚有彈,好多人都質疑譚仔到底值唔值10億。以專賣米線的舖頭來睇,聽落好似好誇張,但以香港資本市場嚟計數,譚仔其實一啲都唔貴,仲好抵!搵返香港3間同樣開餐廳的上市公司嚟比較,大家樂(341)、大快活(052)同埋翠華(1314)嘅賺錢能力,通通都唔及譚仔。譚仔經營41間分店,莫講話同大家樂的288間分店(包括一粥麵及泛亞飲食)比較,同大快活的138間分店(10間在內地)以及翠華的63間分店(26間內地3間澳門)相比,譚仔的規模效益理應最低,大家樂同大快活經營多年,其成本及規模應該最大化,最利潤化。不過如果計算Margin,譚仔去年高達13.96%,完全撼贏梗有一間喺咗近的大家樂,後者只得5.96%。大快活已經好叻仔,長期打贏同宗的大家樂,但都只係區區的8.26%,雙位數字都冇。近年經營不善的翠華,Margin更只得4.53%,認真失禮。譚仔每碗米線只係賣30元至50元(超大碗過橋米線),但每間分店每年平均賺235萬,單價高出超過五成嘅翠華,每間分店只係賺67萬元,講咗咩,大家可以參透吓。計賺錢空間,譚仔完勝,咁計算吓丸龜製麵究竟有冇買貴貨,可以睇吓市盈率(PE),大家樂PE係29.1倍最貴,其次係翠華的24倍,大快活就21倍,而譚仔呢?只係得10倍,數字真係唔會呃你。就算大家樂股價處於高位,打個三折,PE仍然較高。搵埋內地經營吉野家的合興(047)嚟比較,其PE都有20倍,飲食股PE長期處於十幾至二十水平,譚仔仲有好多升值潛力。不過今次賣盤成功,最開心嘅唔係五弟譚澤均,而係有忌廉哥做代言人嘅譚仔三哥譚澤群,「譚仔三哥」分店高達53間,比「譚仔雲南米線」多12間,去年接受訪問時,三哥營業額已經有7億,同譚仔相若,譚仔已經價值10億,三哥自己做IPO,甚至借殼上市,PE肯肯定可以高過譚仔。三哥可以同五弟講聲:「阿哩吉多。」斯郎
https://www.facebook.com/oneroadonebelt/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8/200244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