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按需生产,简单质朴 东方愚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103770743.html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我坐在沙发上,看湖南卫视的肥皂剧。插播广告的时候,我拿起Iphone,玩“切西瓜”游戏,剧情无聊的时候,我拿起旁边的一本投行人士写的书《金手铐的救赎》,看上那么几页。
    我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那得看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事实上,有时候,一心多用,混搭起来,也蛮好。我习惯这样做。平时看书,我会抱上五六本不同类型的书,每本看上50来页,然后再写心得或读书笔记。
    肥皂剧、“切西瓜”游戏,以及投行人士的回忆录,这三样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根据需求,提供最简单的服务。
    先说肥皂剧。像什么《流星雨》、以及《杨贵妃》,以及现在《宫》这样的电视剧,我们可以鄙夷不屑,说其烂、骂其俗,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东西的观众数目庞 大,而且其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层次高的人。事实上娱乐只分口味,不分层级。有些人只是自认清高,不愿意承认自己看肥皂剧的爱好而已。这些肥皂剧,它以最简单 甚至最弱智的线索与故事,满足了人们的无聊需求。它是不用动脑的,但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你好奇,你跟随。
    再说游戏。Iphone的“切西瓜”,和“愤怒的小鸟”等游戏,其实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很简单,很红。特别是愤怒的小鸟,我看了朋友张晶写的《那只一夜成 名的小鸟》文章后才知道,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美国脱口秀主持人科南·奥布莱恩、澳大利亚歌手凯莉·米洛、美国滑板巨星托尼·霍克、诺基亚前副总裁安 西·万约基…他们都曾公开表示迷恋同样这款游戏,或许正因为此,出品这款游戏的那家芬兰小公司仿佛一夜之间鹤立鸡群。
    再说我提到的投行人士──雷曼投行部前董事总经理、香港人黄元山写的《金手铐的救赎》这本小书。书很简单,写的是关于他如何求学求职和工作的经历,如何进 入雷曼的,如何在雷曼任职的。但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简单。我相信不少财经记者也好,或者其它财经方面的人士,对三年前的次贷危机可能知其然而不知 其所以然,或许看过好多文章和著述,或能长篇大论,但却对CDO(债务抵押债券)、CDS(信贷纽约掉期合约)等基本概念未必清楚。
    絮叨了一堆后,你是否还会觉得这三样东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摒弃掉一味批判或愤世嫉俗的姿态,专注擅长、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不赖,但对自己反感却红火的事物留意或稍加研究,更可能有意外启发和收获。
    按需生产,简单质朴,我认为这是一切有力量、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共性。现在热门的最具代表性的,无异是刚过完7岁生日的Facebook了。
    其实这两点同样也适合于一个人的生活。所谓的“按需生产”,不是说我们为了迎合什么而去过什么样的生活,恰恰相反,此时的“市场”上,供求双方都是我们自己,虽然不能切断与外面世界的联络,但核心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1年的春节过得惬意。父母是1月24日来广州的,到现在两周了,这两周的唯一的事情就是陪家人。正月初二开车去了趟珠海,呆了一晚,带父母到海边散 步。今年的春节特别暖和,广东连续多少天的气温都在22度以上,很舒服。只是污染太严重了,四处灰蒙蒙的。珠海近海实在太脏了。因为湘湘是大肚婆,遗憾不 能出国。
    春节期间乱翻书,主要看的除《金手铐的救赎》外,还有茨威格《昨日的世界》,比格斯《对冲基金风云录》,索尔金《大而不倒》,还有一本杂志书《影像思考:电影与电影史》。
    这几本书让我体会最深的是简单质朴。我并不惊叹于被形容为金融界的“2012”的大部头的《大而不倒》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而感慨于索尔金对他 所采访和掌握的所有细节的取舍、甄选和娴熟运用,譬如(第233页)他写道雷曼兄弟CEO富尔德失意中的得意──成功避开媒体关注,和韩国发展银行谈好转 让雷曼事宜后,他乘机从香港回美国时,在飞机大屏幕上看的一部英国警匪片《银行大劫案》。
    再如比格斯在《对冲基金风云录》(第5页)写到“三角投资俱乐部”一位令人生厌的家伙时,写了一整段关于他们之间打网球的经历,将其投资和处事风格一显无 遗:“如果我击出的一个球落在界内但靠近底线,他经常会高喊出界;要是他击出的一个球明摆着出界了,但超出底线的距离不过几英寸,他会跑到网边,费力地向 落点张望,这样会弄得你不好意思,甚至不敢宣布球出界了。在我连续得分时,他会坚持走到场边坐一会儿,系上5分钟的鞋带……” 
    这些作者们的写作如行云流水,最值得我学习的一点便是最自然、自如和真实的表达就是最好的,甚至可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当然我也知道,上述这些人做到“简单最美”,与他们的阅历有关。他们不着急去渲染什么、疾呼什么,反而让人们印象更为深刻。
    所以,说完这些个或那些个方法论后,还是会回归到一点,那就是价值观,或说态度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茨威格一生写了6部中短篇小说,2部长篇小 说,12部传记,3本诗集,7部戏剧,9部散文集,1部回忆录,但他并非因为享受写作本身的乐趣而写作,事实上他在第一部诗集出版后,间隔了6年才出版第 二部,然后又间隔了三四年后才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要多看、多学,然后才开始真正的创作!” 茨威格在回忆录中写道 ,“不要带着仓促写成的作品来见这个世界,而要首先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3

汉能控股3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投产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64089.html

第一财讯:汉能控股集团6月15日宣布,位于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的汉能一期3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当天正式建成投产。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举标志着汉能控股太阳能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根据汉能控股集团去年与四川省达成的协议,该项目将成为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产能最大的硅基薄膜电池项目,实现1000MW的年产能。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7亿元,带来5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

汉能控股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横跨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李河君表示,按照规划,汉能将既生产电池板,更要立足建设自己的太阳能电站,真正实现上下游一体化。

薄膜太阳电池是新一代的太阳能电池,与传统晶体硅电池相比,具有原材料省、低能耗、低成本、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显著的优势。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更具有原材料丰富、无毒、无污染,能耗最低等优点。产品可应用于大规模地面电站、屋顶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占世界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6

清潔生產18年徘徊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1/100325222_all.html

 施行八年之後,中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終於啟動大修。

  2011年10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該法修訂草案,首次將清潔生產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將建立清潔生產推行規劃;中央財政將首設清潔生產專項資金。

  在全球範圍內,清潔生產被看做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與污染髮生後進行末端治理不同,它倡導從源頭做起、預防為主、全過程控制,最終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西方發達國家經曆數十年工業污染,在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之後,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走出「先污染後治理」的泥潭,其法寶便是清潔生產。

  2003年1月1日,《清潔生產促進法》實施,中國由此成為全球首個頒佈該法案的國家。然而,2010年8月,中國實施清潔生產17個年頭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給出的評價卻是:還處於起步階段。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在書面報告中指出:中國實施清潔生產的企業比例明顯偏低,2003年至2009年,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工業企業僅佔全國工業企業總量的0.15%。

  清潔生產主管部門內部人士亦承認,中國各級政府和工業企業對清潔生產認識不足,多停留於口號和形式。此外,資金和技術的短缺也讓清潔生產舉步艱難。

  業界一致的看法是,在中國經濟數十年騰飛的背後,環境污染已遍佈江河湖海,「先污染後治理」的西方老路已然走到頭。清潔生產,已是當下中國必須選擇的前進道路。

  此次大修法案,是否會成為中國清潔生產的契機?

仍在起步階段

  2011年7月,在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從事研究工作的馬妍,到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調研時看到了藍天白雲。這改變了她對佛山污染嚴重的印象。

  「佛山陶瓷行業是中國清潔生產較好的範例之一。」馬妍對財新財新《新世紀》說。

  廣東佛山素有「陶都」之譽,曾彙集350多家陶瓷工廠,同時也曾是大氣污染嚴重、酸雨頻發的「重災區」。出於被迫,這個行業啟動了清潔生產。

  可以觀察到的效果是:一家曾多次偷排廢渣的陶瓷廠,通過研發瓷磚中混合廢渣的技術,達到目前在其六成產品中有效利用廢渣,最高摻入量可達到 60%;一家知名陶瓷企業研發出陶瓷薄板技術,陶瓷厚度不到普通陶瓷板的一半,綜合能耗下降59%,廢氣排放可以減少69%。不僅如此,其原材料節約了 75%,物流費也下降了一半。

  然而,像佛山陶瓷業這樣的範例並不多。

  2010年5月至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先後赴黑龍江、湖南、山東和陝西等四省,開展《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執法檢查。執法檢查組後來指 出,該法實施後,全國公佈的應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數量,從2004年的117家增加到2008年的2789家;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數量 從77家增加到2027家。

  儘管如此,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工業企業僅佔全國工業企業總量的0.15%。

  在強制性審核企業總量方面,中國有的省份累計公佈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數量,佔符合《重點企業清潔生產行業分類管理名錄》企業的比例不到十 分之一。此外,清潔生產審核提出的中高費方案實施率偏低。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工業企業清潔生產中高費項目的實施率僅為41.7%。

  全國人大常委會隨後啟動修改該法。細覽草案修改條文內容,多數與上述檢查報告相關。

  近日,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汪紀戎在參加草案審議時指出,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企業按照清潔生產標準自願去實現清潔生產,因此分為強制性審核和自願性審核兩種。但現實情況卻是,「要我做」的不多,「我要做」的就更少了。

  汪紀戎以日前云南曲靖的鉻渣污染為例指出,如果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用低鈣焙燒或者無鈣焙燒,就會減少鉻渣產生,但許多企業仍用高鈣焙燒工藝,1噸鉻鹽產生多達2.8噸的鉻渣。她認為,鉻渣污染事故的頻頻發生,與未從生產源頭處理有很大關係。

  與上述尷尬結果形成反差的是,中國引入清潔生產理念以及立法推行清潔生產,並不比西方晚多少。

  馬妍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就從發達國家引入清潔生產理念,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合作。1993年10月,國家就出台了清潔生產的相關文件。2003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個《清潔生產促進法》在中國正式實施。

  與中國清潔生產18年徘徊於起步階段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清潔生產已基本成為政府、企業及社會共識,已在各行各業生產中較廣泛實施。

  那麼,中國的差距在哪裡?

認識、資金和技術

  一篇由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副主任於秀玲和馬妍共同署名的論文,認為對清潔生產的認識,是中國推行清潔生產面臨的最大障礙。

  一位清潔生產業內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直到今天,相當數量的企業甚至是大企業高層,依然認為清潔生產審核只是走走過場,不重視也不投 入。有些企業認為全方位的清潔生產審核會暴露企業的問題,也不願意積極配合。個別企業認為審核主要是諮詢服務機構的事,不主動配合。

  業內人士還直指中國各級政府部門推行清潔生產不力。環保部門、經濟部門、工業部門的各級領導,對清潔生產的重要性還沒有形成共識;地方政府的主要領導,口頭上掛著清潔生產,事實上並沒有把清潔生產當成重要工作。

  受此影響,清潔生產一直缺乏資金支持。馬妍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激勵機制是發達國家推動清潔生產的最主要的手段,而中國過去推行清潔生產更重視強制性審核。

  在調研中,馬妍發現,在近幾年全國實施清潔生產方案資金總投入中,各級政府投資比例不足1%。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費,多由被審核企業承擔。

  業內人士更稱,參與清潔生產審核是把環境問題暴露給社會,花費大、受益少,還可能影響企業發展。而不參與清潔生產審核基本上不受懲罰。

  與中國內地清潔生產缺少資金支持形成對照的是,中國珠三角和香港的環境狀況在近年有所優化,部分得益於香港特區政府的清潔生產資金支持。

  在10月末舉行的「2011中國轉型發展高層峰會」上,主抓清潔生產的國家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介紹說,2008年4月,香港特區 政府環境局會同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開展了為期五年的「清潔生產夥伴計劃」,計劃出資9306萬港元,幫助位於珠三角地區的港資工廠開展清潔生產。 三年之後,效果明顯。

  周長益稱,三年來,該計劃已撥款7000萬港元,資助近1600個項目。因得益於清潔生產的推廣,香港近年來污染指數明顯改善,二氧化硫和懸浮粒子分別減少40%和20%。

  業界有觀點認為,清潔生產在中國推廣不利,還與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備有關。

  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尹潔等撰文稱,歐盟1996年推出「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IPPC)指令後,為幫助各國實現指令要求,先後針對33個重污 染行業,研究制定出最佳可行技術參考文件(BREF),對行業內每種工藝路線均提出了一系列技術建議和分析,對每個技術環節提出了多種備選的最佳可行技 術,供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中國截至2010年6月,環保部也制定和頒佈了58個行業的清潔生產標準。但標準僅給出參考限值或要求,沒有給出具體技術途 徑。

  事實上,中國近年也出台了不少技術方案。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方案中有不少不切實際,不少代價過於高昂,不少技術早已過時。

中國新對策

  10月24日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清潔生產促進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被視為進一步推動清潔生產的契機。

  「說白了,(中國)其他節能減排手段已經用盡了,清潔生產大有可為。」一位清潔生產官員指出,「十一五」以來,從國家層面到各省市,普遍將污染 減排工作重點都放在末端治理上,大搞污水處理場建設,電廠煙氣脫硫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也集中在對部分企業的關停並轉,而清潔生產並沒有融入節能減排 的主流。

  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顯示,未來清潔生產將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由國家建立清潔生產推行規劃,並由法律保證國家規劃的剛性約束力。

  同時,該草案首次規定「國家設立中央財政清潔生產資金」。據相關說明,此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三類清潔生產項目,即列入強制性審核、實施清潔生產效果明顯、完成節能減排指標份額較大的項目。

  草案還要求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統籌地方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清潔生產相關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

  此外,草案相關條文擴大了強制審核範圍。在原兩類企業之外,另增三類企業進入強審名單。新增第一類為污染物排放達標,但與節能減排指標仍有差距的企業。第二類為位於國家節能減排重點地區和流域,能耗和排放超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

  有業內人士預計,新增的第三類企業涵蓋面最廣,「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企業,其數量在中國非常巨大。可以預計,未來法律執行後,中國或有數萬企業新進入強制審核名單。

  此次草案還修改了法律責任部分。過去法律對不實施強制審核或雖審核卻拒不改正的企業,僅是要求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只處10萬元以下罰款。此次修法,對拒不改正的企業提高了罰款額。不過提高並不多,為「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這被業界認為懲戒不足。

  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白豔英、馬妍等研究者認為,法律修改後,相關的實施辦法和細則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但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取決於政府的重視程度和分工協調。

  另一位長期從事清潔生產政策研究的人士則指出,以國情來說,對法案能做的,只是紙面上的修改,能否真正執行,還有待於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4

蒙牛問題乳品生產源頭調查:牧場無駐站員監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9/3ONDIwXzM5NDI3OA.html

元旦已過,蒙牛「問題奶」事件漸淡出公眾視線,然而,蒙牛仍欠消費者一個明確的答案。

雖在2011年12月26日,蒙牛集團稱事件已有調查結果,然至今仍未對外公佈問題奶源何在。

依照蒙牛的解釋,飼料發霉導致乳品黃曲黴毒素M1超標。然而,飼料發霉或許是肇事源頭之一,但「問題奶」的關鍵究竟在於蒙牛內部監測缺失,還是生產環節存在紕漏?

新快報記者日前深入蒙牛「問題奶」生產源頭——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試圖探求「問題奶」真相。

溯源第一站

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

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12月24日公告顯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被檢出黃曲黴毒素M1超標140%。

事情曝光後的第三天,蒙牛集團稱,產生問題產品的原因在於,一批飼料因天氣潮濕髮生黴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黃曲黴毒素M1超標,原奶質檢疏忽導致了問題發生。但對於這批飼料及奶源來源,蒙牛稱暫時無法追查。

潮濕本是四川氣候的特點,飼料是否極易黴變?蒙牛對奶源的監管如何?其內部質檢流程又如何?為求答案,新快報記者將調查第一站鎖定生產方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下稱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眉山生產基地是蒙牛的第24個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區的首個生產基地,設計日處理鮮奶800噸。

蒙牛工作人員:生產基地不接受採訪

2011年12月28日,新快報記者來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基地入口附近,豎立著一塊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贏得好聲譽需要20年,而要毀掉它,5分鐘已足夠,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做起來就會不同了」。

基地主要有四棟建築物,分別為蒙牛原奶存放處、主生產車間、飼料存放處及蒙牛餐廳。在原奶存放處的屋頂上,「建設世界乳都,打造國際品牌」的口號十分醒目。

在 向門衛通報記者身份後,蒙牛公司便出來了一位自稱姓呂的辦公室接待員。新快報記者提出採訪要求,欲進工廠內參觀該公司乳品生產流程。呂小姐告知記者,公司 任何對外溝通以新聞發言人為主,若進入參觀需經上級同意。等待數小時後,新快報記者仍未被獲准進廠參觀。據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吃了閉門羹。

而此前,蒙牛對外態度並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蒙牛曾於2008年8月、10月兩度主動邀請媒體團對其生產過程和奶源基地參觀,考察其安全生產狀況。

如今,「問題奶」事件再度爆發,蒙牛大門卻不再敞開。

溯源第二站

現代牧業洪雅牧場

生產基地採訪遇阻,新快報記者欲從奶源處尋找原因。

在全國範圍內,蒙牛奶源的供給構成是80%是牧場,20%來自農戶奶站。

眉山市奶辦負責人蘇學文告訴新快報記者,蒙牛在眉山的生產基地並未收散戶原奶,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建立收奶關係的牧場有22個,其中眉山12個、成都3個,其餘分佈在樂山、遂寧、貴陽等地。

記者瞭解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的原奶過半為香港上市公司現代牧業(01117.HK)位於洪雅縣的洪雅牧場(下簡稱現代牧場)所提供,兩家企業於2008年相伴而生,在眉山,所有養奶農戶、政府機構均將現代牧場稱之為「蒙牛的牧場」。

蒙牛「問題奶」事件發生後,現代牧場也被業內視為「問題奶」最可疑的來源之一。

現代牧場負責人:「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

洪雅縣是眉山市的奶牛養殖大縣,這座偏遠小縣城近期卻因蒙牛「問題奶」事件而聲名大噪,各路媒體蜂擁而至。

2011年12月29日,記者從眉山市來到位於洪雅縣東嶽鎮千秋村的現代牧場。幾經周折後,新快報記者獲准進入現代牧場辦公室採訪。

現代牧業(洪雅)有限公司是現代牧業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奶牛養殖、銷售、飼草加工、種植、收購以及有機肥的生產銷售。

「到目前,我們沒有發現牧場有過任何問題,我也是事件曝光後才知道此事。」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告訴記者,蒙牛「問題奶」事件對該牧場暫無影響。據其稱,該牧場日產原奶約100噸,其中70噸~90噸送往蒙牛眉山加工廠,佔後者原奶產量的60%~70%。

然而,在「問題奶」事件爆發後,蒙牛卻未曾到最大的原奶供應商查因。「我們與蒙牛的合作還和之前一樣,生產照常,牛奶照送,蒙牛也沒為這事找過我們」。劉長軍強調:「蒙牛對外稱已有結果,但沒來我們牧場調查過,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們牧場不存在問題。」

劉長軍稱,喂牛的牧草都是周邊農戶現割的新鮮牧草。外購飼料均有檢測,出廠也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飼料的保存標準是離牆離地,周轉週期非常短,最多十來天」。

儲 存十餘天飼料會否易受潮發霉?劉長軍回應稱:「不好說,環境複雜才會意外黴變。家裡的饅頭放陽台上,有的可能放十天八天還是好的,只是變幹了,換個地方不 到一天就可能會發霉。」他稱:「沒有發霉的(飼料),以前沒聽說過,現在也沒聽說過。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牛吃了黴變飼料就會流產。你覺得是牛流產的損 失大,還是飼料的價值大?」

不過,記者未獲准去飼養房參觀。

現代牧場負責人:蒙牛駐站員已撤離該牧場

蒙牛與牧場究竟是怎樣的合作方式呢?

劉長軍告訴新快報記者,在2008年公司剛成立時,蒙牛曾派人駐場。據稱,蒙牛對牧場整個生產流程均有一定標準,且會監管。「從擠奶,到收集至緩衝罐,到進入製冷設備降溫,再到奶倉收儲,全過程都會查看。」

此 外,蒙牛的駐站員還會查看管路、奶倉等原奶的收集設備和運輸設備的衛生情況,檢測空氣淨度、奶牛乳房潔淨度和管路微生物殘留等。「比如管路微生物殘留,牛 奶會有一定量殘留在管道壁上,滋生一定微生物,工作人員會拿測試紙在管道上擦一下,再放到器皿中培育,檢測微生物情況是否達標。」劉解釋稱。

在問及飼料環節是否被監控時,劉長軍回答稱具體不知情:「不知從何時起,蒙牛已開始撤離駐場員。」

對蒙牛駐場員撤離一事,劉長軍認為,「這是蒙牛對現代牧業規範化養殖的認可與信任」。「我們這種養殖場操作規範,能完全達到蒙牛的標準,甚至超標準。蒙牛會覺得他們的駐場員起不到作用,沒有必要再派人駐場」。

「問題奶」事件曝光後,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盧建軍對媒體表示,原奶供方和公司有一個誠信合約,公司有一個管理機制在約束,目前已經管控到牛的嘴和獸藥的問題上。

有 消息稱,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集團已投入30億元進行奶源建設,並表示從奶源到成品嚴格把關,確保「批批檢驗、批批合格」。為此,蒙牛為奶站安裝了攝像 頭,為奶牛建立譜系檔案;運奶車都是恆溫儲運,並安裝了GPS以確保24小時可監控。蒙牛集團副總裁姚海濤曾表示,將對更多奶站進行託管,對不具備託管條 件的,會派人監管。

然而事實是,蒙牛在現代牧場的駐站員早已撤離,蒙牛的其他合作牧場是否亦如此,尚未證實。

溯源第三站

小區牧場和奶站

飼料黴變已被公眾接受為是此次事件的主因。而在四川眉山,究竟飼料是否極易黴變?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所謂的小區牧場,即是由幾十家農戶共同組建而成的牧場,每家農戶將自有三五頭奶牛集中飼養,飼料、擠奶等均進行統一管理。

據瞭解,除現代牧場等規模化養殖場提供大部分原奶外,蒙牛其餘補充原奶則由這類小區牧場提供。

業內人士:飼料存放不當易黴變

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除現代牧場這類規模化養殖牧場和奶農散戶養殖外,小區牧場是奶牛養殖的第三種方式。

記者在上述小區牧場看到,飼養員正用搭配好的飼料喂養奶牛,現場可聞到一種帶汁乾草狀的飼料發出一股發酵酸味。洪雅縣規模奶牛動物衛生監督員熊勝遠告訴新快報記者,這種發酵飼料名為青貯飼料,是由代苞玉米發酵而成,目的在於促進消化吸收。

據瞭解,若製作方法不當,如水分過高、密封不嚴、踩壓不實等,青貯飼料有可能腐爛、發霉和變質等。同時,已開窖的青貯飼料也易變質,尤其是取料後,與空氣接觸面大,不及時利用其質量易變差。

此外,小區奶場喂養奶牛的飼料還有青牧草、干牧草、紅薯等粗飼料及玉米、豆粕等精飼料。牧場的飼養員告訴新快報記者,一頭奶牛一天至少要吃八九十斤各類飼料。據介紹,青草是牧場附近的田地裡每天現割的新鮮牧草,玉米豆粕類成品飼料則由兩層塑料袋封裝。不過記者看到,這裡干

草的儲存是直接堆放在倉庫,並未做到離牆離地。記者還走訪了數家奶農看到,乾草的儲存亦是如此,且部分倉庫地面還有水跡。

如此儲存是否會產生黃曲黴毒素?奶農們表示並不知情。

業內人士表示,干牧草飼料極易因運輸、存放不當黴變,產生黃曲黴菌類等,而國內奶牛養殖對飼料質量缺乏足夠的重視,對於黴變部分,大多數牧場也只是簡單挑揀一下然後混入到飼料中。

中 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奶牛養殖基本上是由20%精飼料和80%粗飼料組成,其中精飼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構成,而四川氣候濕熱,飼料保 存過程中容易出現黴變,尤其是玉米特別容易受到黃曲黴毒素的感染。而奶牛長期吃這種黴變的飼料後,加上黃曲黴毒素並不能通過代謝消滅,其後原奶就會受到污 染。

四川眉川:8分鐘檢測黃曲黴毒素M1

蘇學文表示,小區牧場的投資少、缺設備,無法做到對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進行檢測。同時,記者在當地菊樂和新希望兩家乳企位於東嶽鎮收奶站也瞭解到,其奶站也無法做到對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菊樂奶站每天天剛放亮就開始收奶,攪拌牛奶、取樣、進行感官評定、比重實驗、酒精實驗、玫瑰紅酸實驗、乳成分分析、採集奶樣、過濾……每家奶農送來的奶都要進行上述步驟的檢測。

其 中,感官評定是目視觀察牛奶的顏色、稠度,聞氣味、品滋味;比重實驗為檢測牛奶的稠度;酒精實現則檢測牛奶的新鮮度;玫瑰紅酸實驗是檢測牛奶中有無鹼性物 質;乳成分分析即檢測牛奶的理化指標,包括檢測脂肪、蛋白、非脂肪乳固體;此外,還有駐站員監督收奶的全過程,並每週一次檢測三聚氰胺。

上述流程中,均未涉及到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表示,產品批批檢測費用是個天文數字,抽檢方式則便宜些。一個中型企業,三聚氰胺一項檢測費一年需要1000萬元,乳品屬於微利,企業難以做到批批都要自檢。

不過,在元旦期間,四川省眉山市等地推出一款黃曲黴毒素M1快速檢測卡,只需將原奶滴入快速檢測卡內,等8分鐘就可得知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是否超標。

溯源第四站

洪雅縣畜牧局

蒙牛「問題奶」曝光後,洪雅縣畜牧局一直繃緊神經,兵分兩路對奶源進行檢查。12月27日起,洪雅縣各部門分兩個工作組,對全縣28個收奶站展開抽樣檢查。

根據其提供的檢測報告,包括現代牧場在內的各牧場和奶站檢測的所有項目均在國家規定的限定值內,黃曲黴毒素M1均小於0.5微克/公斤。

文件顯示:加工企業無檢測報告

「包括黃曲黴毒素在內的其他有害物質事故,在洪雅奶牛養殖史上都沒有發生過。」2011年12月29日下午,在洪雅縣縣政府,洪雅縣奶牛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張德祥對記者如是說。

另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洪雅的產量遠遠不夠蒙牛的需求,蒙牛的問題奶源到底在哪,我們也不知道。」

不 過,在洪雅縣縣政府,新快報記者看到一份未公開的官方文件,內容是縣畜牧局關於蒙牛乳製品黃曲黴毒素M1檢查的情況匯報。文件在對現代牧場的調查結果中有 一行文字如此描述,縣畜牧局要求現代牧場提供近期的檢測報告清單和蒙牛眉山生產基地檢測報告單,「從提供的部分檢測單看,鮮奶質量合格,但無加工企業檢測 報告單。」該「加工企業」即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為何「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其中玄機不得而知。但是,現代牧業與蒙牛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現代牧業成立於2005年9月,公司絕大部分股東是由蒙牛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組成,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按照蒙牛集團的要求:哪裡有廠,哪裡缺奶,就到哪裡建牧場。按照現代牧業與蒙牛簽署的戰略合作合同規定優先為蒙牛提供90%的奶源。

現代牧業也跟隨蒙牛的發展而大舉擴張——由2009年-2010年度11個牧場、7.2萬頭乳牛的規模,擴大到2010年-2011年度的17個牧場、11萬頭乳牛,營收在2010年-2011年度達11.134億元,同比增88%,淨利潤增100%。

行業標準:「必檢項」卻未驗出問題奶

「我們主要檢驗原奶的理化指標,包括蛋白、脂肪、微生物等。因為原奶收購是以質定價的,我們的指標均高於國標。」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表示。對是否有檢測黃曲黴毒素M1一項,他稱,黃曲黴毒素M1不是常規檢測項目,只是一種抽檢項目。

蘇學文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在乳品生產加工企業有兩個環節可檢測出黃曲黴毒素M1。「乳品進場之前要進行檢測。正常情況下,檢測合格後會有一個報告告知牧場。如有異常,還要向奶辦報告,否則屬企業違規。除收奶之前檢測外,加工成品後應還有一次黃曲黴素M1的檢測。」

據《企業生產乳製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規定,乳製品生產企業需要檢測項共有37項,其中黃曲黴毒素M1是明確要求為「必檢項」。

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對外宣稱,除了就國家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測之外,蒙牛還增加了對幾十種有害物質的檢測;在產品出廠之前,自檢合格的產品還必須通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進行第三方獨立複檢合格後才能進入市場。

公司宣傳資料顯示,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萬元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27人,定期對公司的原料和成品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菌鑑定、營養成分、維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量元素等共367項食品安全項目檢測。

在如此嚴格的檢測程序後,蒙牛仍有黃曲黴毒素M1超標的成品牛奶,令人匪夷所思。而為何洪雅縣畜牧局在檢查後得出「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的結論,更是一個未解之謎。

記者手記

散戶奶亦可溯源 蒙牛至今無結果

關 於「問題奶」蒙牛至今仍稱無法溯源,或未對外公佈調查結果。目前,未有任何一家奶源承認自家飼料、原奶有問題。而加工企業將問題推給奶源,奶源又將問題推 給加工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對「問題奶」的溯源並非一件極為複雜的事,散戶奶農都可做到追溯至每家每戶,甚至每頭奶牛身上。

在奶站,收奶 時均有採集奶樣的留樣過程,各家奶農均有唯一編號。蘇學文表示,正常情況下奶樣留10天。「如果早上收了25戶原奶,留樣並進行初步檢測,合格後再送往加 工企業。企業再檢測,若合格表示這25戶原奶全部合格。若檢測有問題,企業退回。此次將留樣進行再檢測,得知具體哪家不合格,不合格一方將賠償其餘24戶 奶農的損失。」

蘇學文還稱,原奶的保鮮十分關鍵,從擠出到上交奶站不會超過24小時。原奶收集後,生產企業也會盡快把原奶加工成成品。即 如果是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產品,一般來說是17日收入的原奶。蒙牛在10月19日被檢測出存在問題,奶樣保存期約10天。由此可見,若蒙牛檢測 出問題後及時溯源,將不難查出問題奶源所在。

有業內人士表示:「若原奶果真有問題,企業在收奶時檢測出問題,可以處理掉,問題奶也不會流向市場。」

蒙牛產品出現問題,當地奶農也受牽連。奶農胡學容就因此愁容滿面——2011年12月24日剛公佈質檢結果,25日原奶收購價即從3.05元/公斤降至2.8元/公斤。

據悉,今年散戶標準奶收購價從最高3.5元/公斤跌至3元/公斤左右,如今再跌至2.8元/公斤。「4頭奶牛,每天擠奶幾十斤,跌價後,每個月收入要少好幾百元,已經在虧損邊緣。再撐三個月,不漲回原價,我們就不養奶牛了。」胡學容無奈表示。

恰在此時,蒙牛等乳企以原料漲價為名,開啟一波集體漲價潮。

在 「問題奶」事件中,多路媒體赴川探求真相,希望蒙牛還消費者一個信任。然而,在眉山市各級政府、專家、牧場奶農們都在努力時,唯獨蒙牛對此事「羞羞答 答」,秘而不宣。「我們找蒙牛要資料,他們也要拖很久才給到我們。」眉山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對新快報記者稱:「我也認為他們對待此事態度欠妥。」

與三聚氰胺事件不同,黃曲黴毒素超標事件,或許只是一件非人為的偶發性事件,蒙牛若能敞開大門坦誠應對,或許更能顯示企業責任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7

日立計劃外包電視生產業務:利潤低競爭激烈

http://news.imeigu.com/a/1327302360378.html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週一上午消息 日立週一表示,因價格競爭愈加激烈、需求減弱,將在今年初將所有電視生產線外包。

其對手索尼昨日也表示,將重組處於虧損的電視業務,並考慮與其它公司進行合作。

日本有許多企業如松下、東芝與夏普在生產電視,在與其它低成本亞洲對手如三星電子與LG電子等公司的競爭中,日本的電視生產企業均發出銷量下降的預警。

MF Global分析師David Rubenstein表示,「電視機業務利潤率很低,也幾乎沒什麼附加值。甚至對於有規模效應的三星與LG來說,平板電視與普通電視的業務也是困難重重。日立退出電視機生產的決定是理智的。」

日本公司維持電視機業務的原因在於電視、其它白家電與數字電器能夠提升廠家的品牌。因全球競爭加劇以及日元升值,維持這些業務已變得越來越奢侈。

分析師指出,日元升值將加快電子行業整合與重組的進程。信州大學經濟學教授Akio Makabe表示,「日元上漲正迫使企業進行選擇:合併、外包或者破產。電子公司將不得不發揚自己的優勢,致力於別人無法模仿的領域,並將更多的生產線外包到國外。」

日立在50多年前便開始生產電視。日立表示,將保留其在日本本州島中部的岐阜製造廠及工人,用於生產核心電視組件,外包其它生產線將有助於降低其Wooo與Ultravision電視的成本。

該公司預計2012年日本國內電視機市場將萎縮至700萬台,公司已將業務重點轉移至快速成長的數字地面廣播,這一市場在2010年的規模為2570萬台。

日本已經關閉了其在海外的電視生產廠。DisplaySearch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日立平板電視營收僅佔全球市場份額的0.5%。

該公司預計本財年(截至3月底)將售出160萬台電視,去年同期為190萬台。分析師猜測日立將把電視機生產外包給台灣。

這一消息刺激日立股價反彈,當前跌幅縮小為0.9%,至463日元,日經225指數下跌2.1%。

日立上週表示,受去年3月11日大地震導致供應鏈中斷影響,第一財季利潤下降了41%,降幅低於預期。該公司稱,因電力供應不穩定,美國與歐洲消費者與企業需求不穩定,全年業績將略低於預期。 (明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1

一位新iPad工人自述:比生產iPhone4S輕鬆多了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4&id=6401

 「我以為是叫iPad 3呢,我們之前一直這麼叫它。」李奇(化名)看著網上新版iPad的發布,有些得意又有些擔憂。作為深圳龍華富士康工廠的一名工人,他參與過iPad 2和此次New iPad的生產。

  他所擔心的是iPad的銷量,如果銷量上不去,自己可能又會被派去支援蘋果手機生產。他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就在發佈前的一天,他們的生 產線每小時能夠量產150台New iPad。目前,每週休一天,而之前做iPhone 4S時,幾乎每個月只能休息一兩天,經常加班到晚上8點。而進入3月份後,他和工友們已休了3天假。對此,他覺得心裡有些不踏實。

  在富士康龍華廠區,李奇所在的廠區有iPad組裝段、測試段,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手上的一些按鍵、排線按照凹槽的位置組裝好,「除了我所在的這一層,還有幾棟都在生產New iPad,每一層的工人分工有些不同,有負責組裝的,包裝的,還有負責倉庫的。」

  「New iPad」是今年年初的時候開始量產的,最初每條產線一個班,也就是10小時內產量在1000台以內,但春節後產量逐漸提高到現在的每小時150台。」李 奇每週6天工作,1天放假休息,最近每月大約加班80個小時。他的底薪已經從入職時的900元調為2350元,加上加班的錢,每個月稅後可以拿到3500 元。

  在李奇看來,New iPad和原來做過的iPad 2差不多,至少外觀看起來是這樣,但功能會強大些。「比較一下兩代產品在流水線的工站設置,現在的有30多個,原來根本沒有那麼多。」 通常,一個工站代表著一個既定動作——組裝連接器或者組裝齒輪。

  他告訴記者,iPad生產線管理嚴格,穿靜電衣,過安檢門,檢查程序比其他事業部多了不少,上班的時候規定不能講話,更不允許偷懶。「但比起iPhone 4S的生產,那算是輕鬆多了。」

  去年5月,李奇和工友參加了人力資源處舉行的支援iDPBG觀瀾說明會——iDPBG是生產蘋果手機的地方。他們被告知,需要在9月13日至 12月31日支援iDPBG觀瀾廠區量產蘋果最新一代手機,即iPhone 4S的生產。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趙善平代表總裁郭台銘在會上說,「因為手機產量很大,公司需要在iPad生產線上抽調人手進行支援。」

  去之前,李奇很興奮,除了享受觀瀾廠區免費的住宿、加薪等福利外,還可以看到蘋果手機。「當時蘋果手機名氣已經很大了。」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除了諾基亞 以外的手機生產線,他在日記裡寫道,「第一次與iPhone 4S親密接觸,它不愧為世界最好的智能手機,硬件和軟件都非常棒。」

  「我們之前做的基本都是蘋果的平板電腦,從來沒有做過蘋果手機。作為新手上班,邊學邊做,午後上班,我所在的生產線才正式做了100多台機。」呆了一週的李奇發現生產手機比生產平板電腦累多了,宿舍環境也不比以前。

  「7點上班,每天不到6點就要起床。上一天班連10分鐘的休息時間都沒有,上午3個多小時,下午4~6個多小時一直在工作。」李奇說,在iPad生產線時,除了吃飯時間,還有2到3次10分鐘的休息時間。

  而另一名在觀瀾廠區長期從事iPhone手機生產的王華(化名)也對記者表示,一天一條生產線要產出3500部以上,不放假在廠區內已經是一種常態。

  隨後調回龍華iPad生產線的李奇對那段時期的記憶則停留在「極為辛苦」上。不過,他也拿到了進入富士康兩年來最多的一次工資——稅後5000元。對於剛剛在湖北老家買了房子的他來說,這還算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李奇不希望生活有太大的變化,據他觀察,最近一週又有100多人從深圳iPad生產線上離開,前往成都廠區。「這是一個信號,如果持續放假,我們這批事業部的人肯定會抽調到其他部門或者離開深圳。」這顯然不是他所能掌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9

好萊塢:一個由故事觀眾生產體系組成的新世界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3/1524746.html

萊塢究竟用什麼來造夢,它們又是如何贏得了巨大的票房。卡森伯格帶著夢工廠來了,他能否複製一個新的Film World—一個由故事,觀眾,生產體系組成的新世界。

2月26日,美國西部時間下午5點,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開幕。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在洛杉磯家中,在他的學生們走紅毯的時候,這位70歲的好萊塢編劇導師在準備下一場劇本創作巡講;好萊塢製片人Andrea Chung在哥倫比亞電影節上;小馬奔騰製片人關雅荻在北京,他幾乎開了一整天的會,「忙各種破事」,但還是看完了整個直播。小馬奔騰是好萊塢知名特效公 司Digital Domain的投資商,這是他們與好萊塢接近的地方。

關雅荻的北京電影學院同班同學、上海電影廠導演程亮,那天注意到譚盾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如今音樂全球化,電影全球化,其實是觀眾口味全球化了。他還說65歲的斯皮爾伯格還在談「他有把一個故事說好的慾望」,而這句話放在中國「大概只有電影學院剛畢業的學生才會說」。

這一天對於電影界而言,只是一個美國的電影頒獎典禮。李冰冰因為對國際市場的開拓,與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的太太鄧文迪一起走了紅毯─這在中國被視為 一線當紅以及國際化的標誌。從每年好萊塢分賬大片佔有中國15.6%的市場來看,它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對中國的電影業者而言,它也是一種壓力。

只有新畫面影業董事長張偉平鄭重其事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他出品的《金陵十三釵》報名13個獎項,卻無一入圍。「最後,就是政治影響了市場,影響了獎項。」他抱怨道。

真正跟政治可能掛上邊的,可能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洛杉磯訪問時傳出的兩個消息。一個是更多的大片和更高的分賬比例。2月17日,《洛杉磯時 報》報導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將在原本每年引進20部美國電影的基礎上,增加14部IMAX或3D電影;同時美方 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另一個消息,就是傑弗裡·卡森伯格(Jeffery Kartzenberg)創立的夢工廠動畫與三家中國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東方夢工廠(Dreamerworks Oriental)。

Dream Work

兩部《功夫熊貓》,從1.5億到6億,這是誰都抵禦不了的誘惑。

Story!Audience!System!

洛杉磯的每一個人都會說到這三個詞。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的具體說法是,好萊塢「incredibly systemic」。他是一個creative writing instructor─就像很多電影分工沒有中文對照一樣,這也是一個不容易準確介紹的頭銜。1983年,在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任教的麥基創立了Story Seminar公司,這個影響了幾代美國電影人的導師相信:「去想觀眾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都是災難。」

「中國現在一邊是本土創意生產能力還亟待加強,一邊是市場需求巨大。碟中碟4已經登陸院線一個半月了還在上映,你就知道這個市場對好內容的需求有多 大。」一位接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資深媒體人士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你會感到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十幾天前,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訪問期間,華人文 化產業投資基金與美國夢工廠正式簽訂了在中國成立東方夢工廠的協議。

不久之後,傑弗瑞·卡森伯格將來到中國,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共同宣佈這個合資公司正式成立。

洛杉磯的每個人都覺得這是卡森伯格的又一次機會。

在一個還沒有完全公開的計劃裡,卡森伯格這個合資公司將會啟動動畫技術研發、動畫影視製作、版權發行、衍生產品、演藝娛樂、數碼遊戲、主題樂園等多 個業務領域。夢工廠動畫的中方合作夥伴: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和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將共同組建中方控股公司, 持有合資公司55%的股權。

如果想一下中國每天增加8塊銀幕的話(這個數據來自羅伯特·麥基,它未必權威,但就和13億觀眾一樣,是個誘惑力十足的概念),你就會明白好萊塢對 這個合作有多興奮。好萊塢電影工業開始試探性深入中國這個尚待開發的龐大市場的腹地─每年持續30%的電影市場增長,而在中產階級娛樂文化消費日漸流行的 北京、上海、深圳和更多的二線城市,密集的電影院線與匱乏的高質量片源的反差,刺激著擁有最豐富劇本、導演、藝人和資金的頂級電影製作者的衝動。但長期以 來,它們受制於唯一的發行商─中國電影總公司每年在中國發行的海外分賬影片數量不超過20部的規定。要想規避這項限制,唯一的途徑就是直接登陸中國,成立 一家本地運營的合資電影公司。

現在有人在尋求新的路徑。「這將超越當年大眾汽車到上海辦合資公司的故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首席投資官李懷宇對《第一財經週刊》說。「我們希望它是中國的故事和團隊加上美國的技術和經驗,一起把蛋糕做大,培養中國本土的創意力量。」

但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這項龐大的合資計劃都備受爭議。不同方面的解讀甚至到了矛盾的地步。對中國體制內的電影製作者和市場化的本土製作團隊來說, 狼真的來了,過去是搶觀眾,現在是直接搶人才和資源。不乏批評者認為,這是中國電影文化徹底向美國好萊塢的強勢文化敞開大門─儘管世界貿易組織裁定中國應 在2009年就開放電影市場。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低迷的經濟和困擾美國的就業問題讓任何一項大手筆海外投資都變得面目可疑起來,以至於卡森伯格不得不向 《華爾街日報》解釋:它並不會減少好萊塢和美國電影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

為了商業的成功,卡森伯格必須扮演這麼一個左右逢源的遊說者。而事實上,也沒人比他更適合這麼一個角色。

卡森伯格出生於富裕的紐約公園大道,父親是白手起家的股票經紀人。他只在紐約大學讀了一年,曾為賭場、人才代理機構和電影製片人工作,1975年被 時任派拉蒙影業公司董事長的巴裡·迪勒(Barry Diller)聘為助理。後來派拉蒙CEO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將卡森伯格提升為派拉蒙製作部的負責人,因為他「聰明,熱情」。在艾斯納離開派拉蒙加盟迪士尼之後,卡森伯格也跟著追隨了他。

在迪士尼的初始時光,他們一起推出了《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和《阿拉丁》(Aladdin)等一系列票房大賺的巨作,但他後來與艾斯納關係徹底破裂─雙方在性格、管理方式、對電影的設想和敏感度等方面都頗為不同, 加上艾斯納一直沒有兌現給卡森伯格約定的獎金。而真正徹底暴露他們不可彌合的分歧的是卡森伯格那個公開發表的備忘錄─他對艾斯納說,迪士尼的成功是因為有 能力講述動聽的故事。大牌明星、特技效果和著名導演都無關緊要。但與成功相伴而來的是更高的預算和更大的名氣,他們開始製作「盛事」電影,結果是成本飛速 上漲和盈利能力下滑。「如果照現在的路線走下去,巨大的失敗就在前方,然後不得不從一片廢墟中爬出來。」卡森伯格堅持要做「適度的、故事主導」的影片。

但這個備忘錄倒凸顯了卡森伯格卓爾不群的電影理念:堅持故事導向,注重觀眾的感受,永遠在意成本和財務回報率,用一種初始的心態做電影。在聯手戴 維·格芬(David Geffen)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聯手創辦夢工廠之後,這些都變成了現實。他們推出的《怪物史萊克》等影片備受歡迎。在2001年《怪物史萊克》成為全 美票房冠軍後,夢工廠已足與迪士尼抗衡。

說一個好故事,這件聽起來簡單的事情近年似乎有被遺忘的趨勢,尤其是科技特效風頭正盛的現在。「那些僅僅依靠技術支撐的電影,他們並不會存在太久。 如果你去迎合大眾,你會看到觀眾口味馬上就變了,他們指責你是陳詞濫調,好萊塢見識過一次又一次這種事。」羅伯特·麥基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卡森伯格不 是他的學生,但他們相信類似的東西,這也是好萊塢的共識。

應該說,卡森伯格是一名創業者。現在,他為夢工廠制定每年兩部動畫片的催產計劃,參與完影片製作後,還要為發行親自跑影院和各大電影節。這麼多年, 他從沒回家吃過晚飯,拚命工作,似乎是為了戰勝老東家,彷彿也是在和自己較勁兒。這點上,他像極了史蒂夫·喬布斯─在1990年代早期喬布斯的皮克斯與迪 士尼商議合作階段,雙方曾有過彼此欣賞,又沖突張力十足的交手經歷。

夢工廠有一種創業的文化。在職業經理人遍佈的好萊塢,它確實可以和蘋果做一個對比:都是創始人主導的公司,創始人在運營的第一線。有扁平化的組織管 理,產品是創意導向的,而不是一個官僚體系主導的制度。這也是中方選擇卡森伯格合作的原因之一,以用戶為中心,同時又避免瀰漫在好萊塢的決策流程漫長的大 企業病。

這種機會會讓所有人羨慕。一部充滿中國元素的夢工廠產品《功夫熊貓》,第一部在中國的票房還是1.5億元,第二部飆升至6億元。在中國,儘管電影裡的熊貓意象與中國人的通常認知有差異,但這仍然攔不住人們掏腰包一睹為快的巨大熱情。

卡森伯格希望為「中國故事」帶來好萊塢的製作流程和人才配置,再把這些在中國製作的「國產好萊塢動畫電影」銷售到全球,而並不僅僅是在中國。他追求 這種商業上的成功─在美國,動畫佔電影出品總數的8%,但票房的比例卻高達13%甚至17%。與真人電影相比,動畫的優勢在技術和成本,且允許被不斷完 善。而且對夢工廠來說,這的確是8%之外的新機會。他更希望夢工廠成為一個成功的國際品牌。

「這個合作是非常不錯的主意。中國擅長在影片裡刻畫性格突出的人物類型,很適合動畫片,因為動畫片很少刻畫複雜人格。中國可以提供很有想像力的故 事, 而夢工廠知道怎麼勾住觀眾的興趣。」羅伯特·麥基這樣評價這個合作:「他們選對了地方。動畫是一個現實主義和動作片的中間地帶。它屬於觀眾夢中的東西,無 論是白日夢還是晚上的夢。」

2010年,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佔據美國動畫電影市場32%的份額,而夢工廠的市場份額達到33%。他們幾乎壟斷了整個動畫製片。夢工廠計劃從好萊 塢直接派駐專業的團隊常駐上海的「東方夢工廠」合資公司。一旦合資公司啟動運作,將完全按照項目制組建團隊。這意味著全部製作流程將實現好萊塢化。

而習慣了本土操作動畫電影的團隊可能一開始不會太適應。在好萊塢,即便是夢工廠這種以市場反應速度快、決策機制扁平而著稱的團隊,準備一部動畫片也至少需要4年半,其中包括長達2年的前期策劃,以確保不會出現潦草和藝術上不過關的作品。

對一切強調速度和快速收益的中國市場來說,不難想像它意味著什麼。好萊塢電影工業強調量化各種流程環節,每個環節都以用戶為導向。在好萊塢,為了僱 傭一個正確的導演,製作公司需要觀看近期所有的著名影片,分析和找到與即將製作的電影最匹配的人選,再逐一進行面試,最後與經紀公司談價格,這通常是3個 月到半年的時間。僱傭動畫導演和創作師也是如此。但是這些在好萊塢覺得很正常的市場測試,放到中國會讓人們覺得不習慣─中國的創意人員覺得觀眾水平業餘, 不足以評判藝術作品,當然,他們也不喜歡批評。

「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在講故事的能力,美術能力其實不弱,但創意不行。再就是工作流程和技術創新,你能購買設備,但在系統能力上差一大截,」前述知情人士說,「與夢工廠合作是為了能夠培養更多人才,可以形成一個創意環境,為整個行業提供土壤,而不是狹隘地從美國引進人才。」

他表示甚至不在意複製好萊塢的自由職業氛圍─培養一大批為不同製作公司零散工作的劇本創作者、美術師和動畫導演,這意味著他們不一定完全受僱夢工廠 的合資公司。但是這背後是一個更複雜的機制─它需要好萊塢那樣無處不在的代理人機構,打理這些崇尚自由職業的導演、設計和編劇經紀機構的生意。

對一些製作公司來說,在中國複製生態環境更是一頭霧水:沒有星探、沒有經紀人,沒人理解為什麼招聘導演和選角導演需要那麼長時間,經常會有投資人突然塞過來一個角色的人選,以及導演永遠是那麼強勢不可接近……

這種差距其實人人可見。洛杉磯電影製作公司Bowery Hills Entertainment聯合創始人Andrea Chung在和她的中國聯合導演合作的時候,發現中國的電影製作,尤其是在導演和演員的僱傭過程當中存在著太多的隨意性和突發因素。比如一部電影的製片過 程當中會被摻和進去一些指定的演員角色,她們是投資方的情人或者女兒,這種事她迄今還覺得很好奇。而在麥基看來,中國的電影製片環境缺乏一個體系,並且 「中國人需要拓展影片類型,不是單調的,模仿來模仿去的動作片。還得嘗試多角度地去刻畫複雜人格,在中國的很多電影裡,妻子就有一個妻子的類型,母親就有 一個母親的類型,叛徒就應該只是一個叛徒。」

「中國需要做的是確立工會和代理人制度,成立儘量多的相關律師事務所,好萊塢做這些事用了數十年,中國可以模仿,但不能馬上就建立這個體系,也不可 能靠政府號召來創造這樣一個環境。」麥基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他認為獨立製片人和公司集結在一起才會催生這樣一個體系,而中國不可能一夜建起這座高樓。

但你不能低估的是這背後的力量。卡森伯格的號召力和能力自不待說,在中國,佔有東方夢工廠55%股份的三家中方公司中,華人文化是第一個在國家發改 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基金,東方傳媒集團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上海聯合投資公司更是涉獵多個領域的活躍基金。在它們背後,還有一個神秘人物是華人文 化的董事長、前東方傳媒集團的總裁黎瑞剛,他33歲出任上海文廣傳媒集團(東方傳媒前身)總裁,去年剛剛離職出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他被認為 是中國少有的在資本、政界和傳媒界都遊刃有餘的人,而且他也是少有的得到國際傳媒業認可的中國傳媒人士。

無論如何,夢工廠對那些同樣覬覦中國電影消費市場的好萊塢製作商來說是一盞探照燈。他們希望看到夢工廠的成功。「夢工廠在中國選擇劇本會給我們更多 的啟示。」Andrea Chung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她正在製作動畫和兒童題材的電影,希望從夢工廠那裡獲得更多的靈感。

夢工廠大事記

1994.10

創立

傑弗瑞·卡森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K」)離開迪士尼,與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S」),音樂製作人大衛·格芬(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G」)創立夢工廠電影公司。在迪士尼的《獅子王》之後,卡森伯格被視為好萊塢頂尖的製片廠管理人。

這一年,斯皮爾伯格自己的動畫工作室中很多人加入了DreamWorks,成為夢工廠最早的一批員工。

1994

一炮而紅

夢工廠推出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全球票房利潤達7億美元。

1995-2000

開始動畫電影

夢工廠與太平洋數據畫面公司簽署了一份聯合製作合約,建立了子公司PDI。其中夢工廠擁有40%的股份。新公司將製作第一部CG電影《小蟻雄兵》, 這部電影於1998年完成。同年,夢工廠推出了《埃及王子》中融合了CG技術和傳統的動畫技術。這兩部電影顯示了夢工廠向迪士尼挑戰的決心和實力。

此後3年裡,夢工廠與更多的動畫公司,包括英國阿曼達工作室在內的合作,嘗試更多技術。

2000

動畫部門成立

夢工廠創立動畫部門,製作全類型動畫電影。這個部門佔據PDI 90%的時間來為它製作動畫。第二年,《怪物史萊克》推出,除了比皮克斯的《怪獸電力公司》多出1200萬票房,這部電影還為夢工廠贏得了第一座奧斯卡最佳長片動畫獎。這證明了夢工廠足以與迪士尼較量的實力。

此後,夢工廠動畫完全放棄了傳統的手繪動畫製作方式。《史瑞克2》與《大白鯊》使夢工廠動畫成為第一家同年製作兩部CG動畫電影的公司。

2004.10

夢工廠動畫獨立上市

夢工廠動畫獨立,成為夢工廠動畫公司。卡森伯格任總裁,並擁有50%的投票權。新公司與夢工廠簽訂了一份合約,內容是後者將發行動畫公司的全部電 影,直到發行12部動畫電影或者2010年12月12日為止。此後,夢工廠分為了兩個公司:斯皮爾伯格製作真人電影的夢工廠和卡森伯格製作動畫電影的夢工 廠動畫。

2006.01

夢工廠被收購

在動畫公司獨立後,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一直陷於虧損的局面。它把自己的唱片公司賣給了環球音樂公司,並且縮減了電視節目製作量;夢工廠還放棄了網站 Pop.com。最後,他與派拉蒙簽訂了一份16億美元的合約,將夢工廠電影和夢工廠動畫全球發行權,以及包括《角鬥士》在內的60部電影所有權賣給了派 拉蒙。這筆交易於2006年12月正式完成。

此後,派拉蒙成為了夢工廠動畫的發行公司。

2007.03

3D動畫

夢工廠動畫宣佈從《Monsters vs. Aliens》開始,與Intel合作研究3D動畫,並全部轉向3D動畫的製作。在前一年12月,夢工廠動畫與阿曼達工作室的合作結束,原因為「創作分 歧」。但夢工廠動畫保留了和阿曼達工作室合作中的電影co-ownership的權力,但僅保留了《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的全球發行權。

由於這消息早於《超級無敵掌門狗》前發佈,也因此影響到了這部電影的票房。

2008

進入寶萊塢

這一年,夢工廠動畫進入印度市場。在那裡,它設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名為夢工廠專業部門。這個部門只製作電視劇、DVD發行以及故事片:如Merry Madagascar和Scared Shrekless。他們還投資這裡的電影。

2009

全球100家最值得去的公司

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100家最值得去的公司」,它是其中唯一一家娛樂公司。此後3年都停留在榜單上。

2010

每年製作3部電影

這一年,夢工廠動畫做了「每年製作兩部電影」的計劃。但第二年,改為每年製作3部電影。它成為了一年推出3部3D動畫電影的第一家公司。

同年,夢工廠動畫宣佈新部門「MoonBoy動畫」成立。它的第一部電影是《Neighbors from Hell》,這是與福克斯電視動畫合作的。

2012

東方夢工廠

2012年2月17日,夢工廠動畫宣佈與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屬於中國東方傳媒集團)合資成立公司。

Film World

麥基說,我更願意被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如何才能為觀眾創造一個好故事」。

羅伯特·麥基拒絕了我們說的「Film Industry」這個提法,「我總是很猶豫要不要用這個詞。當我們去形容一個藝術創造型行業的時候,就好像時尚,你不會說Fashion Industry,你會說Fashion World。」這裡足可以稱為Film World。

2011年12月,羅伯特·麥基在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做了兩場演講。他發現他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是關於職業規劃的事情。「他們總是問我如何賣出他們的 劇本,如何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如果說在中國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些。」他更希望中國年輕的電影從業者們問他「我如何才能為觀眾創造一 個好故事」,當然這些也有人問,只不過那已經是很後來的事了。「職業生涯的問題首先冒出來,我覺得中國的劇作家很現實,很雄心勃勃。他們沒有認真考慮的一 點是,要讓觀眾喜歡他們,他們必須首先注重劇本的質量,然後才有職業這回事。」

可能然後才有我們習慣說的,「Film Industry」或者是麥基所中意的那個 「 Film World」。

就像麥基所說,如何為觀眾創造一個好故事,這是他們這個世界的開始。Andrea Chung同樣認為劇本是整個電影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她是一位製片人,現在是Bowery Hills Entertainment的聯合創始人。

在她看來,好萊塢和洛杉磯的製作人更傾向於找成熟的暢銷小說當作故事藍本。當然會有幾個衡量的標準: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和人性,喜歡選擇有續集的小說著作,以及故事場景相對比較簡單、單一。「符合這些標準的作品一般比較容易被當作原始的劇本,再去改編。」她說。

在這裡,很多小說在寫作時就做好了被拍成電影的準備,有意地按照電影的語言和場景設計來創作。而現在很多書店裡,一些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也會附上一張簡單的電影剪輯光盤,兩者配合銷售,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

好萊塢是一個大的系統,劇本只是第一步。Andrea和她的同行們—以製作人為中心的體制在好萊塢是明確的。她說話又快又密,跟人聊上兩個小時後,大晚上她會興高采烈地回到辦公室加班。

如何判斷一個故事/劇本的好壞

麥基說—好萊塢和中國拍電影的人想的到底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明白一個前提:去考慮觀眾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是個災難。你不應該取悅大 多數觀眾,你應該取悅你的觀眾,相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他們是一小群人。如果你去迎合大眾,你會看到觀眾口味馬上就變了,他們指責你是陳詞濫調,好萊塢見識過 一次又一次這種事。說到取悅你的觀眾,其實你可以想像成他們跟你自己一樣,有類似的態度,類似的品味。在你沒有迎合所有人的時候,卻往往會讓更多人感興 趣。

當然,和這個概念相對的是類型片。好萊塢有動作片,恐怖片等等許多類型,如果你愛恐怖片,把恐怖片拍得非常漂亮,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然,作為一個拍恐怖片的人,你不應該指望獲得和《阿凡達》一樣大的市場。關鍵問題是,你自己到底喜歡拍什麼。

好劇本最大的價值在於打動投資人,儘管露易絲·利維森在她的《電影製片人融資指南》裡強調了寫一份理性的商業計劃書是多麼重要,但這一切的基礎還是 好劇本。導演程亮的說法是:「好萊塢是一個相信大投入,大產出,大風險的地方,像運作風險投資一樣運作電影。」他的同學關雅荻把這個說法具化了一些:「好 萊塢的背後就是華爾街。好萊塢拿的是投行的錢,相比之下,中國拿的都是導演自己的錢。」

我們再來審視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度,你可以把這個角色理解成產品經理,他負責調配資源,控制流程,但一切都是為了讓產品做到最後。所以好萊塢的導 演沒有影片終剪權並不足為奇。 Andrea曾經和一個著名的中國導演合作,她以為既然在國際上名聲斐然,這個導演應該知道怎麼處理和製片人的關係,怎麼選擇和調動演員,但接觸起來發現 其實卻不是那麼回事。「我不知道是我的運氣太差了,還是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好萊塢以製作人為樞紐的機制是成熟的,導演可能會很強勢很有名,我們也需要 和不同的流程環節磨合,但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按著商業的流程來。」

中國的情況恰好相反。「在中國拍電影就像一個人在戰鬥,無論是以導演為中心還是以製片人為中心,不管幹什麼都是一個人把隊伍攢吧攢吧就行了。」程亮 說。這或許是個誇張的說法,但中國的確沒有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在好萊塢,選角導演手裡有長長的名單,知道各種明星的氣質、類型、上升空間和適合的合作對象。他們負責嚮導演和製片人推薦演員的陣容 表,有很長的分析報告和推薦理由,非常專業。類似的角色還有第一副導演(first assistant director),負責控制全場,權力大過導演。但是在中國,片組有現場副導演和演員副導演,前者負責喊卡和幫導演說戲,後者負責找第三男女主角以下的 群眾演員。

好萊塢如何僱傭一個導演

Andrea說—一個合適的導演通常需要花3至6個月的時間,製片人需要觀看大量的同類電影以及每個候選導演的電影,然後放在一起討論他們的風格、 作品的成熟度,縮減候選項,做出第二份名單。然後製片人再拿著這個名單去找導演的經紀公司,挨個聯繫進行面試,面試之後確定初步意向,然後談價格。另外, 一旦預算確定,導演的費用就定下來,超出部分製片人會表示無能為力。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好萊塢另一個複雜或許還很漫長的流程:選角。選角由選角導演和製片方共同決定,後者主要確保角色符合電影需要,同時控制好成本和預 算,而前者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脈。製片人考慮的因素包括:形象、演員的閱歷、檔期、預算、拍攝的流程、時間和地點,整個選角過程可能會持續半年,這也是整部 電影製作中最難的環節。

但中國電影業者在這個環節裡顯得很隨機。「比如我遇到過中國的經紀公司向我們推薦范冰冰。原因是她是中國最紅的女演員之一。是的,沒錯,我們都知道這點,我們都知道范冰冰,她很紅。但我們會因為她很紅這一個原因一定要用一個人嗎?」 Andrea說。

另一個讓流程延長的因素是,這個環節會有大量的經紀人、律師和代理公司參與進來。每一個人都在協商,每一個人都在權衡。一個普通的角色需要5至10個人面試,然後才進入談價格的環節,更不要提此後漫長的文檔合同。公司越大,資源越多,週期越長。

一個龐大的工會系統

麥基說—好萊塢有劇作家工會,製片人工會,導演工會,攝像工會,化妝師工會,服裝工會,等等。一部電影的每個環節的拍攝剪輯,音樂,這些組合成一部 影片的環節都會由工會的人組織起來。他們負責制定合同,評估最低工資,如果有個人說「好,我們現在要拍這部片子了」,之所以所有準備拍這部片子的人都毫無 困難地無間合作是因為他們都在一個內部聯繫很緊密的系統裡。這個系統有規則,你知道事情應該怎麼安排:如何支付薪酬,人們一天該工作多少小時,片場應該設 幾個廁所,飲食標準應該是怎樣的……這個系統都存在100多年了。)

好萊塢每一個製作流程似乎都可以嵌進這樣一個機制裡。讓程亮感慨的一件事是,《阿凡達》的特效製作分別報給了10家公司,其中光做大氣效果和水氣效果的就有4家,音樂也是3至5家聯合承包,「在好萊塢幾百家公司做一個大片是很正常的」。

讓這個機制順暢工作起來的是經紀人制度─換一個直白的說法,就是經紀人不同的社交網絡幫助自己的代理人找到活幹。好萊塢著名經紀人Cameron Mitchell經常會舉行一些公開的午餐活動,很多小的不知名的演員都會主動慕名前來找他,希望成為他代理的藝人。一些小的製作公司也會主動找上他,推 薦自己,以獲得更好的演員資源。

他最新的代理作品是代理導演RZA拍攝的《鐵拳男人》(The Man with the Iron Fists)。這部以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為背景的電影有一部分劇情發生在上海,RZA自己在裡面扮演一個鄉下鐵匠,他此前參與演出的作品是昆汀·塔倫蒂諾導 演的《無恥混蛋》,那時候他還練過中國功夫。「整體上,agent的角色就是幫助自己的客戶開拓職業通道,選擇為他們長期的職業發展考慮的影片、路線和片 酬,是一個長線工作,不是一單子買賣。」Cameron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經紀人如何判斷代理的價值

Cameron說—我們會考慮這部電影對客戶(演員)是否重要,是否對他的長遠職業生涯有好處,我們看中演員的職業生涯,它的題材符合演員本身的形 象和條件,也能拓寬演員戲路,我們毫無疑問地會對這樣的戲撲上去。對演員來說,他們最看重的也是職業生涯在每部電影上都往前走一步。

影響我們接受和拒絕一部電影的因素很多。主要來說是四點:題材、檔期、預算和創造性。需要合適的題材,它符合演員塑造的形象,當然更重要的是創造力—當我代理的演員對一個角色帶來的挑戰和創造力本身十分有興趣的話。

「我們試圖去勾勒中國電影人和好萊塢合作的前景,你覺得未來會怎樣?」當《第一財經週刊》拿這個問題去問羅伯特·麥基的時候,他大笑著說:「我想先說下到底什麼是好萊塢。」

「當你說到那個名字的時候,你說的是每年投入幾十億預算去拍動作片冒險片的地方。事實上好萊塢每年出品500部電影,只有不到50部是高預算的動作 片、音樂片、動畫片……這只是十分之一。」麥基說。還有450部是喜劇,戲劇,他們以輕鬆語調說起家庭關係,工作關係,愛情問題,子女問題等等,各種各 樣,並不需要特效和動作場面,所以「當你談起好萊塢的時候,你得知道90%都不是高預算的動作片」。

(本刊記者王清、姚芳沁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7

多晶硅研究系列1:三大生產工藝的比較 Mono

http://xueqiu.com/4136177129/21617194

1.多晶硅的生產工藝:從西門子法到改良西門子法

 

從西門子法到改良西門子法的演進是一個從開環到閉環的過程。

 

1955年,德國西門子開發出以氫氣(H2)還原高純度三氯氫硅(SiHCl3),在加熱到1100℃左右的硅芯(也稱「硅棒」)上沉積多晶硅的生產工藝;1957年,這種多晶硅生產工藝開始應用於工業化生產,被外界稱為「西門子法」。

 

由於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存在轉化率低,副產品排放污染嚴重(例如四氯化硅SiCl4)的主要問題,升級版的改良西門子法被有針對性地推出。改良西門子法即在西門子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尾氣回收和四氯化硅氫化工藝,實現了生產過程的閉路循環,既可以避免劇毒副產品直接排放污染環境,又實現了原料的循環利用、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針對單次轉化率低)。因此,改良西門子法又被稱為「閉環西門子法」。

 

改 良西門子法一直是多晶硅生產最主要的工藝方法,目前全世界有超過85%的多晶硅是採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產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改良西門子法主要用來生產半導 體行業電子級多晶硅(純度在99.9999999%~99.999999999%,即9N~11N的多晶硅);光伏市場興起之後,太陽能級多晶硅(對純度 的要求低於電子級)的產量迅速上升並大大超過了電子級多晶硅,改良西門法也成為太陽能級多晶硅最主要的生產方法。

 

2.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的工藝流程

 

 查看原圖

(改良西門子法工藝流程示意圖)

 

改良西門子法是一種化學方法,首先利用冶金硅(純度要求在99.5%以上)與氯化氫(HCl)合成產生便於提純的三氯氫硅氣體(SiHCl3,下文簡稱TCS),然後將TCS精餾提純,最後通過還原反應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將高純度的TCS轉化為高純度的多晶硅。

 

在 TCS還原為多晶硅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劇毒副產品四氯化硅(SiCl4,下文簡稱STC)生成。改良西門子法通過尾氣回收系統將還原反應的尾氣回收、分 離後,把回收的STC送到氫化反應環節將其轉化為TCS,並與尾氣中分離出來的TCS一起送入精餾提純係統循環利用,尾氣中分離出來的氫氣被送回還原爐, 氯化氫被送回TCS合成裝置,均實現了閉路循環利用。這是改良西門子法和傳統西門子法最大的區別。

 

CVD還原反應(將高純度TCS還原為高純度多晶硅)是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工藝中能耗最高和最關鍵的一個環節,CVD工藝的改良是多晶硅生產成本下降的一項重要驅動力。

 

3.與主要生產工藝的比較

 

改良西門子法在多晶硅生產領域已經應用了幾十年,至今它的主導地位仍然牢不可破。通過CVD技術的改良、中間氣體生產技術的進步和規模化效益的凸顯,二次創新的改良西門子法已經成為目前技術最成熟、配套最完善、綜合成本最低的多晶硅生產工藝。

 

從2008年開始大舉進入多晶硅生產領域、目前產能分列全球前兩位的中國$保利協鑫能源(03800)$和韓國OCI是改良西門子法的典型代表。利用成熟的技術、完善的配套和自身產能規模的迅速擴張,保利協鑫和OCI在控制多晶硅生產成本方面很快做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也給原有的世界多晶硅生產大廠(所謂的多晶硅七巨頭)帶來很大壓力。

 

最近公佈的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保利協鑫的多晶硅生產成本已經降至18.6美元/公斤(包括設備折舊成本,大約佔14%),綜合電耗可低至65度/公斤。

 

(1)硅烷法

要聊硅烷法,就不得不聊到挪威的REC公司(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REC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純硅烷供應商,一度佔據全球電子級硅烷市場80%的份額,對採用硅烷法生產多晶硅有很強的動力。

 

和保利協鑫專注於多晶硅生產、產業鏈條相對單一不同,傳統多晶硅大廠多為電子材料綜合供應商,如德國Wacker的產品涉及多晶硅、有機硅、聚醋酸乙烯、白炭黑等,而挪威REC、美國MEMC($休斯電子材料(WFR)$)則是全球電子級硅烷的重要供應商。

 

硅烷法製造多晶硅也是一種化學方法,核心工藝是利用高純度硅烷在反應器中熱分解為高純度硅。硅烷法可以分為兩類,較早出現的是硅烷西門子法(Silane Siemens), 即用硅烷(SiH4)而非TCS作為CVD還原爐的原料,通過硅烷(包括副產品SiH2Cl2,下文簡稱DCS)的熱分解和氣相沉積來生產高純度多晶硅棒 料,REC旗下的REC Silicon公司(位於美國,包括原Asimi和SGS)採用過此方法生產電子級多晶硅;不過,REC近期的多晶硅擴建項目採 用了另一種硅烷法——硅烷流化床法(Silane FBR),將硅烷(UCC法製成的硅烷可以包含副產品DCS)通入加有小顆粒硅粉的流化床(FBR)反應爐內進行連續熱分解反應,生成粒狀多晶硅。

 

和REC採用的硅烷流化床法類似的是由美國MEMC最早推出的流化床法, 以STC、H2、冶金硅和HCl為原料在流化床(FBR)高溫(500℃以上,不算很高)高壓(20bar以上)下氫化生成TCS,TCS通過一系列歧化 反應後製得硅烷氣,硅烷氣再通入有小顆粒硅粉的流化床反應爐內連續熱解為粒狀多晶硅。這種方法制得的多晶硅純度相對較低,但基本能滿足太陽能級多晶硅的要 求。

 

查看原圖

(流化床法的工藝簡圖)

 

硅 烷法的優點在於熱解時溫度要求較低(800℃左右),流化床法還有參與反應的硅料表面積大、生產效率高的優點,所以還原電耗低於改良西門子法;另外,硅烷 流化床法是一個連續生產的過程,除定期清床之外設備可連續運行,也不需要換裝硅芯、配置碳電極等,這些優點均反映為硅烷法生產多晶硅的現金成本很低。以 REC為例,2011年Q4硅烷流化床法生產多晶硅的現金成本已降至14美元/公斤。

 查看原圖

 (REC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的生產成本)

 

 

不 過,硅烷流化床法相對改良西門子法還不是很成熟、單位建設成本也比較高,2011年Q4 REC的單位研發成本是4美元/公斤,單位折舊是8美元/公斤, 多晶硅生產的綜合成本為26美元。另一方面,改良西門子法在二次創新(提高CVD產能、優化CVD單位功耗、改進STC氫化工藝等)後,無論是還原電耗還 是綜合電耗都有顯著降低,考慮到目前改良西門子法的單位建設成本已經很低(保利協鑫約30美元/公斤),其生產多晶硅的綜合成本仍然優於硅烷流化床法。以 保利協鑫2011年Q4的情況為例,多晶硅綜合成本為19.3美元/公斤,不僅優於REC硅烷流化床法的同期成本,也優於REC制定的2012年Q4目標 ——23美元/公斤。而且,硅烷法對安全性要求很高(硅烷易爆炸,被REC Silicon收購的日本小松Komatsu在應用硅烷法時就曾發生過嚴重的 爆炸事故而不願擴大生產;REC Silicon的6500噸新生產線Silicon III在投產後不久也出現過氣體洩漏的安全問題而被迫緊急搶修); 硅烷分解時容易在氣相成核從而生產相當比例(10%以上)的硅粉,變相拉高成本;流化床法製成的多晶硅純度也相對較差。

 

 

至於$英利綠色能源(YGE)$當 初為什麼會選擇硅烷法,個人認為是自身急於「彎道超車」+外部專家「忽悠」的結果。資料顯示,英利的六九硅業選擇用四氟化硅法生產硅烷,一期工程採用硅烷 西門子法,利用CVD爐熱解硅烷生產高純度多晶硅,設計年產能3000噸;計劃中的二期工程則準備採用硅烷流化床法,通過流化床反應裝置將硅烷熱解為粒狀 多晶硅。

 

暫且不論受專利嚴格保護的硅烷流化床法(六九硅業一期工程還沒有應用此方法),單是生產高純度硅烷的四氟化硅法, 六九硅業要自主掌握也有很大的難度。四氟化硅法又稱休斯法,是美國MEMC的專利技術,雖然適合大規模生產高純度硅烷,但工藝難度高、設備龐雜(特別是提 純)、投資巨大,而且不像改良西門子法在關鍵設備及工藝方案上有成熟供應商。因此,六九硅業的「自主研發」進展得很不順利,不僅硅烷法自產的多晶硅成本遠 高於外購,而且實際產量也一直遠低於設計產能;2011年Q4,英利對六九硅業進行了高達人民幣23億元(合3.615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處理。

 

 

(2)冶金法

有別於改良西門子法和硅烷法的化學方法,冶金法是 利用物理方法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其典型工藝是將純度好的冶金硅進行水平區熔單向凝固成硅錠,去除硅錠的外表部分和金屬雜質聚集的部分後,將硅錠粗粉碎並 清洗,並在等離子體熔解爐中去除硼雜質,然後二次區熔單向凝固成硅錠,再次除去外表部分和金屬雜質聚集的部分然後粗粉碎和清洗,最後在電子束熔解爐中除去 磷和碳雜質直接生成太陽能級多晶硅。

 

 查看原圖

 

 (冶金法的典型工藝流程,摘自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技術發展現狀及展望》)

 

從理論上講,冶金法的工藝要比改良西門子法簡單很多,綜合電耗也低許多(大約22度/公斤,改良西門子法最優也在65度/公斤),所以投資少、建設週期短、生產成本低。

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講冶金法現在有多麼厲害,可以取代改良西門子法,那他一定是在「忽悠」。

 

原因很簡單,純度問題成為冶金法多晶硅的致命傷,綜合考慮後目前並無成本優勢。最早採用冶金法生產多晶硅的是日本鋼鐵企業JFE,早在2001年它就投入了一條冶金法中試線,不過這位先驅很快發現冶金法實際成本太高且看不到可以明顯降低的前景,最終停止了中試線的運行。

 

之 前,讓大家開始對冶金法多晶硅充滿期待的真正原因是太陽能級多晶硅高企的價格,而非冶金法多晶硅本身。由於化學法製造多晶硅投資巨大、建設週期和達產週期 長,使得太陽能級多晶硅的供應剛度很大,而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光伏市場的連續啟動讓需求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出現非常明顯的增長,使得太陽能級多晶硅的 價格出現急劇攀升並維持420美元/公斤的高價到2008年上半年。正是這種背景下,冶金法多晶硅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亮相,阿特斯太陽能利用這種多晶硅生產 的光伏組件(轉化率13.3%-14%)獲得了訂單,而後賽維LDK簽訂了用冶金法多晶硅(由加拿大TIM和挪威Elkem供應)為德國電池Q-Cell 代工硅片的協議。國內採用冶金法生產多晶硅的企業主要有上海普羅和$銀星能源(SZ000862)$,挪威Elkem(除了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Elkem還是全球最大的冶金硅供應商)於2011年被中國藍星集團收購。

 

而 現在的情況呢?優質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現貨價格已跌至25美元/公斤附近;化學法多晶硅的供應量十分充足(前四大供應商的產能已經可以滿足30GW以上光伏 組件對多晶硅的需求);更為關鍵的是低轉化率的光伏產品已經沒有市場,而純度低,製成的光伏產品轉化率低、易衰減正是冶金法多晶硅的硬傷。挪威Elkem 的情況顯示,冶金法多晶硅必須與電子級多晶硅摻雜後才能滿足太陽能級多晶硅的基本條件,製成轉化率15%-16.5%的光伏電池。短期內,多晶硅純度低、 產出的電池效率易衰減成為冶金法難以突破的瓶頸,使其不僅不可能取代化學法,而且也難以充當「有益的補充」這一角色。

 

 

4. 改良西門子法仍將是最主要的生產工藝

 

綜上所述,改良西門子法依然「綜合素質」最優的多晶硅生產工藝,短時間內被其他工藝替代的可能很小。

 

其實,從產業應用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目前的四大多晶硅供應商(保利協鑫、德國Wacker、美國Hemlock、韓國OCI),除Wacker在Poly 5生產線有650噸的流化床法產能之外,其餘產能(截至2011年末約為18.1萬噸)全部採用改良西門子法。

查看原圖

 

因此,本系列的後續文章都將把改良西門子法作為研究對象,第二篇文章將探討改良西門子法的成本控制與新工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3

多晶硅研究系列2: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構成與控制 Mono

http://xueqiu.com/4136177129/21685307

在第一篇文章中,通過對多晶硅主要生產工藝(TCS改良西門子法、硅烷流化床法和冶金法)的比較我們發現:

 

1.基於TCS的改良西門子法仍是多晶硅生產最主要的方法
改良西門子法目前為全世界提供了85%以上的太陽能級多晶硅;截至2011年底,全球TOP4多晶硅供應商(保利協鑫、德國Wacker、美國Hemlock、韓國OCI)的18.165萬噸產能中有18.1萬噸是TCS改良西門子法,佔比超過99.6%。

 

2.TCS改良西門子法仍是綜合成本最低的多晶硅生產方法
由 挪威REC(REC.OL)主導的硅烷流化床法儘管能耗更低,但在考慮折舊後的綜合成本上並無優勢(4Q11,REC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的綜合成本 是$26/kg,同期,保利協鑫的綜合成本是$19.3/kg),而且這個局面似乎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REC預計今年Q4將降至$23/kg,這個 數值仍高於保利協鑫去年底實現的$18.6/kg)。


接下來,我們以改良西門子法為對象,研究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構成和控制。

 

一、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構成

以成本領先的$保利協鑫能源(03800)$為例 ,我們考察一下太陽能級多晶硅綜合成本的構成情況。

查看原圖
(3Q11保利協鑫多晶硅綜合成本的構成情況,來源:國泰君安國際評級報告)

 

如 上圖所示,電力成本、TCS(三氯氫硅)成本和折舊是多晶硅生產中最大的三項獨立成本,分別佔到總成本的32%、21%、16%;排在其後的是蒸汽成本和 人力成本,佔比降低到7%和6%;其他成本主要包括氣體成本(如氫氣、氯氣)、用水成本、設備維護和保養成本等,佔比達到18%。

 

不難看出,在產業層面上,降低多晶硅綜合成本的關鍵是控制電力成本、TCS成本和折舊成本。


二、多晶硅生產的成本控制和新工藝

 

1. 電力成本的控制

多晶硅生產最主要的成本是電力成本。要降低電力成本,辦法無外乎兩個:減少綜合電耗和尋找便宜的電。

 

(1) 尋找便宜的電

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企業把多晶硅產能建在了電力成本相對低廉的地區——水電豐富的西南地區和電力富餘、電價很低的新疆地區,如下游產能位於浙江嘉善的$昱輝陽光(SOL)$選擇了在四川眉山建設多晶硅產能,一期工程位於重慶萬州(利用當地水電資源)的$大全新能源(DQ)$把二期工程放在了電力成本更低的新疆石河子(用電成本約為0.3元/度,而產能位於江蘇徐州的保利協鑫電價成本在0.65元/度之上);而A股$特變電工(SH600089)$旗下的新疆硅業和$航天機電(SH600151)$旗下的神舟硅業則分別選址新疆烏魯木齊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另外,也有一些產能位於中部地區的多晶硅企業是通過尋求當地政府支持的辦法,來獲得優惠電價以降低電力成本。

 

(2) 減少綜合電耗

關 鍵是要減少還原電耗,因為將高純TCS在CVD爐中還原為太陽能級多晶硅是整個生產過程中電耗最高的環節,還原電耗一般會佔到總電耗的50%-60%。保 利協鑫在4Q11財報會議上表示,「最新還原爐電耗可低至每公斤40千瓦時,綜合電耗可低至每公斤65千瓦時」,還原電耗佔總電耗的62%;國內另一家多 晶硅主要供應商目前的綜合電耗為100度,還原電耗佔到55%-58%。

 查看原圖

(CVD還原爐示意圖,來源:瓦克化學《FIFTY YEARS OF WACKER POLYSILICON》)

 

如 上圖所示,高純TCS氣體被氫氣還原成高純多晶硅的反應是發生在電加熱至1000~1100℃的預製硅棒表面(氣相沉積),為防止還原爐內表面發生氣相沉 積,也為維持爐體的機械強度,整個爐體的內表面需要用冷卻液進行冷卻。而電加熱高溫硅棒與爐體內表面之間的巨大溫差使得大量的熱能通過冷卻表面損失掉,還 原過程中需要對硅棒進行持續加熱,這正是還原電耗很高的主要原因。

 

CVD還原爐生產是一個非連續過程,要降低多晶硅的單位電耗就要提高還原爐的單爐產能和縮短單爐生產週期。現實情況中,提高單爐產能比縮短生產週期更為可行,目前的收效也更為明顯。

 

全球CVD還原爐主要供應商$GT Advanced(GTAT)$(原GT Solar)的研究表明,增加預製硅棒數量和提高還原爐運行壓力是提高單爐產能的有效辦法。

 

如下圖所示,單台還原爐的產能隨著硅棒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條件下,常壓還原爐(1bar,1個大氣壓)的產能只有加壓還原爐(6bar)的三分之一。

查看原圖
(CVD還原爐單爐產能與硅棒數量、反應壓力的關係,來源:GTAT研究報告)

 

正是如此,我們看到CVD還原爐的硅棒數量在持續增加,從之前的10對棒、12對棒、18對棒、24對棒發展到目前的36對棒、48對棒,PolyPlantProject公司(PPP)去年還推出了54對棒的還原爐。

 

當然,需要明確的是,也不是硅棒數量越多越牛B。當硅棒數量(包括還原爐尺寸)大到一定程度後,繼續增加帶來的節能效益變得微乎其微(如下圖所示)。

查看原圖
(單位還原電耗與硅棒數量、反應壓力的關係,來源:GTAT研究報告)

 

由 上圖可以發現,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加壓還原爐(6bar)的單位電耗不到常壓還原爐的一半。典型例子是,大約10年前,常壓還原爐為主的時代,日本三 菱通過48對棒的常壓還原爐才實現了還原電耗83度/公斤,單爐產量5噸,而現在36對棒的加壓還原爐就能實現還原電耗低於50度/公斤,且單爐產量超過 5噸。目前,6bar的加壓還原爐已經普及。


近年來,通過工藝優化CVD還原爐的單爐年產能和單位電耗都取得明顯的進步。GTAT 提供產品參數顯示,從2006年4月推出的第一代產品——SDR100型還原爐到2010年9月推出的第四代SDR400型還原爐,單爐年產能從150噸 提高到400噸以上,單位電耗從90度/公斤降至45度/公斤。GTAT 2011財年年報披露,將要推出產能更大、能耗更優的第五代產品—— SDR600型還原爐,按計劃2011年夏天會在客戶現場進行樣機測試。

 

查看原圖

(近年來CVD還原爐產量和能耗的進步,來源:GTAT產品宣傳冊)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我們和廠商都不應該只追求某一兩項指標的超越,無論這個指標是「硅棒對數」還是我們的目標——「單位電耗」。基於既有條件,在高單爐產能、低單位電耗和恰當的投資成本、運維成本之間尋求平衡才是生存之道。

 


2. 折舊成本的控制

 

影響多晶硅生產單位折舊成本的因素主要是產能的單位建設成本、開工率和折舊年限的選擇。

 

(1) 產能的單位建設成本


關 於產能的單位建設成本有一個經驗法則是,年產量1萬噸工廠的單位建設成本是年產量1500噸工廠的一半。這跟傳統化工廠的CAPEX情況類似,因為多晶硅 廠的蒸汽、冷卻水、氫氣等的供給及循環利用裝置、精餾提純裝置、尾氣回收裝置、熱能回收裝置、凝水回收裝置、控制系統的建設成本,乃至整個工廠的設計成 本、工藝成本都有很強的「規模效益」。

 

與之類似的情形是,多晶硅廠在原有產能基礎上進行擴張時也會受益於過程裝置的共享,從而使單位建設成本較前期有顯著下降。典型案例是韓國OCI(036490.KQ)和保利協鑫。@周旭輝1007 先 生撰寫的深度研究報告《OCI 與保利協鑫成本下降之路》顯示,韓國OCI P3期多晶硅產能的初始規模是1萬噸,對應的單位建設成本是88美元/公斤 (2010年12月建成);之後在原有產能基礎上進行擴建,首次新增的8000噸產能,單位建設成本陡降至40美元/公斤(2011年10月建成);再次 擴建的7000噸產能,單位建設成本進一步降至35美元/公斤(原計劃2011年12月建成,後延至今年Q2)。保利協鑫IR負責人@汪滿健 先生在雪球i訪談中表示保利協鑫2011年新增產能的單位建設成本低於30美元/公斤。當然,除新舊產能間裝置共享產生的「協同效益」之外,單位建設成本的大幅下降也得益於近期設備價格的明顯降低。

查看原圖
(新舊產能的協同效益使OCI的單位建設成本大幅降低,來源:長江證券《OCI 與保利協鑫成本下降之路》)

 

除 了規模效益和協同效益之外,提高設備國產化率也是國內廠商降低單位建設成本的途徑。保利協鑫(江蘇中能)一期產能完全採用進口設備,到四期、五期產能時設 備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了80%,還自主設計了關鍵設備——還原爐和單體10萬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冷氫化裝置。類似的情況還有昱輝陽光,其二期產能(今年 Q3投產)採用的CVD還原爐和冷氫化裝置就是自行提供設計方案、托國內廠商生產的。

 

最後,選擇合適的工藝方案和恰當的生 產設備也可以降低單位建設成本。GTAT提供的資料顯示,一個年產6000噸的多晶硅項目,配備20台300噸(MTA)還原爐將比配備30台200噸 (MTA)還原爐節省數千萬美元的資本支出(CAPEX),因為每台還原爐都需要配備氣體供給、冷卻水供給、尾氣回收、冷卻水回收、電源系統、控制系 統,30台還原爐還需要更大的廠房面積(當然,後續運營時需要更多的操作人員,運營、維護成本也更高)。氫化工藝及裝置(將STC氫化為TCS)的選擇也 是如此,保利協鑫2011年9月投入運行的單體冷氫化裝置已經達到10萬噸(MTA),而目前市場上最大的熱氫化轉化爐產能也不會超過500噸 (MTA),這使得冷氫化裝置的單位建設成本更低。下圖是2009年GTAT測算的不同工藝方案和產能規模對氫化裝置單位建設成本的影響,儘管有點過時 (冷氫化工藝現在的優勢應該更為明顯),但仍具有指導意義。

查看原圖

(工藝方案和產能規模對單位建設成本的影響,來源:GTAT研究報告)

 

(2) 開工率

 

高的開工率能有效地攤薄單位產量的折舊成本。國內新建的多晶硅項目從正式投產到實現設計產能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通常是18個月,甚至更久),在此期間,單位生產成本隨著產能利用率的上升持續下降。

查看原圖

(昱輝陽光的產能利用率和多晶硅生產成本,來源:據公司財報整理)

註: 按擴產後3500噸的年產能計算,昱輝陽光4Q11的產能利用率是124%(擴產前產能為3000噸/年),不過考慮到昱輝陽光在4Q10財報會議中指 出,擴產過程並無資本性支出(CAPEX),計算產能利用率對單位折舊成本影響時,4Q11的產能利用率可以算作145%(上圖中紅色數字)。


(3) c折舊年限


折舊年限對單位折舊成本的影響更像是個「財務技巧」。通常情況下,多晶硅企業生產設施的折舊年限是10年。少數企業,如保利協鑫,把生產設施折舊年限定在了15年,有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這個差別使其「虛減多晶硅生產成本$2/kg」。


3. TCS成本的控制

 

(1)冷氫化工藝


降低TCS成本,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實施冷氫化改造,因為較之「古老」的熱氫化工藝,冷氫化不僅可以降低TCS的生產成本,還能提高TCS的自產率。

 

之前,受制於專利保護和技術門檻,國內多晶硅企業全部採用的是熱氫化工藝。近年,隨著專利失效,國內工藝及設備配套的逐步完善,保利協鑫(江蘇中能)、洛陽中硅(前身是我國多晶硅「老四廠」之一的洛陽硅業)、$南玻A(SZ000012)$(宜昌南玻)、昱輝陽光(四川瑞能)、大全新能源、$賽維LDK(LDK)$、特變電工、樂電天威、天威硅業、航天機電(神舟硅業)、四川永祥(上市公司$通威股份(SH600438)$於 2010年2月將持有的四川永祥股份全部回售給母公司通威集團,退出多晶硅生產)、東汽峨半(前身是我國多晶硅「老四廠」之一的峨嵋半導體)等國內主要多 晶硅廠商都相繼推出了冷氫化技改計劃或在新建產能中採用冷氫化工藝。其中,保利協鑫(江蘇中能)是實施最早,也最成功的一家,使多晶硅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從公開數據來看,保利協鑫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生產成本目前已經是全球領先)。

 

a. 降低TCS生產成本

—— 冷氫化工藝需要的反應溫度在550℃左右,遠低於熱氫化需要的反應溫度1000~1250℃,而且硅粉被氯化氫氣體氯化的次要反應是放熱反應,可以被主反 應(氫化反應)吸收利用,所以冷氫化工藝的單位電耗在0.7-1.2度/公斤,熱氫化工藝則要達到2.5-4.0度/公斤;

 

——熱氫化工藝需要使用碳加熱元件加熱,這不僅會引入碳污染,而且碳加熱元件屬於「耗材」(一般壽命在3000小時左右),增加了運行成本;

 

——冷氫化工藝的TCS轉化率更高,可以達到25%-28%,熱氫化的TCS轉化率只有16%-20%;

 

——採用冷氫化工藝後氫化尾氣中的氯化氫氣體不需要回收,在STC(四氯化硅,還原反應最大的副產品)氫化為TCS的同時,冶金級硅粉也被氯化氫氣體氯化為TCS;

 

——冷氫化工藝的反應裝置是流化床,理論上可以連續運行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TCS合成反應的流化床不同,冷氫化反應中金屬硅粉的雜質變成了揮發性物質隨反應氣體一起離開了流化床,不在床內累積,流化床不需要每隔6-10周停機清理一次)。

 

國 際多晶硅巨頭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WCH.DE)、韓國OCI都採用了冷氫化工藝。從國內的情況來看,目前使用熱氫化工藝生產的多晶硅 最優成本也要30美元/公斤(如昱輝陽光4Q11,主流熱氫化廠商在35-40美元/公斤),這基本上已經是熱氫化工藝的成本底限了,而同期冷氫化工藝的 最優成本已降至19.3美元/公斤(保利協鑫4Q11)。

 

不過,@周旭輝1007 先生2011年3月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的冷氫化裝置還不能很好地處理冶金級硅粉連續加料和固體粉塵回收問題,影響了連續生產,使「設備實際運行率在60%以下,與國際平均 90% 的水平相差甚遠」。

 

國內參與冷氫化設備供應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精功科技和東方電熱。$精功科技(SZ002006)$是國內多晶硅鑄錠爐的主要供應商,2011年9月它與朝陽科技成立合資公司開始進入多晶硅生產線冷氫化改造市場。$東方電熱(SZ300217)$是國內電加熱器的主要供應商,通過與保利協鑫、洛陽中硅的合作,成為國內冷氫化裝置耐腐蝕、耐高壓電加熱器的主要供應商。


b. 提高TCS自產率

由於TCS轉化率更高、單體反應裝置產能更大(10萬噸 VS. 500噸)、伴隨有氯化反應等,採用冷氫化工藝後可以顯著提高多晶硅項目的TCS自產率。

 

資 料顯示,通過氫化STC自產TCS的成本僅是外購TCS成本的三分之一,這使得多晶硅生產成本隨TCS自產率的提升而降低。典型案例是保利協鑫,該公司從 2009年開始實施冷氫化技改,2010年7月首期20萬噸冷氫化裝置(4×5萬噸)投產後,總的氫化產能已達到50萬噸/年。公司2010年度業績報告 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氫化產能加大後帶來TCS自產率上升,多晶硅生產成本隨之下降。

 查看原圖

(TCS自產率提高使多晶硅生產成本下降,來源:保利協鑫2010年度業績報告)


(2)其他方法

 

降低TCS生產成本的其他辦法有,通過尾氣干法回收和深冷回收提高原料利用效率;通過凝水回收、熱能回收、廢水綜合回收、高效精餾技術、優化物料輸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增加反歧化裝置將易燃易爆的將DCS(二氯二氫硅)轉化為TCS,提高TCS的轉化率。


冶 金級硅粉是生產多晶硅的重要原料,為降低冶金級硅粉的獲取成本,保利協鑫(江蘇中能)今年收購了工業硅供應商四川協鑫硅業的全部股權。四川協鑫硅業建在四 川省阿壩州理縣,利用當地豐富和廉價的水電資源生產工業硅,目前已經投資建設了2台16500千伏安(KVA)和4台33000千伏安(KVA)的工業硅 爐,設計年產能8萬噸,可以滿足下游江蘇中能目前6.5萬噸多晶硅年產能對冶金級硅粉的全部需求。


4. 運營團隊的多晶硅生產經驗

 

與 下游的硅片切割、電池製造和組件封裝環節不同,多晶硅生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化工生產過程,對運營團隊的生產經驗要求很高。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偏 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運營經驗,項目達產週期過長:很多新產能從建成到量產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至於滿產並獲得持續的運行和穩定的產品質量,更是 需要數年時間。而有的多晶硅項目乾脆一直都沒能實現滿產或穩定的產品質量。

 查看原圖

(2010年國內多晶硅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來源:長江證券《OCI 與保利協鑫成本下降之路》)

 

來自GTAT的資料顯示,國外一流多晶硅企業憑藉其豐富的運營經驗,新建項目通常在半年之內就可以達到設計產能並穩定運行。

 

當然,國內有幾家多晶硅企業最近兩年也進步很快。通過招募有美國MEMC($休斯電子材料(WFR)$)、挪威REC等傳統大廠任職經驗的專業人員,以及在生產實踐中認真摸索,它們開始積累和應用自己的生產經驗,不僅生產本逐步減低,有的項目實際產量也已經超過了設計產能,在多晶硅生產上表現得越來越嫻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4

云服務封閉圈:電視生產商可能的未來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nep.html

近日同電視業內的朋友聊天,作為一個業外人士,提出了一些天馬行空的看法,似乎還有些可能,現總結留念如下:

 

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終端化。類似雪球Linan同學總結手機的未來就是人的第六官,那麼電視屏幕的越來越大,注定它是第七官,與手機彼此無法替代的基於云應用的第七官。

 

未來電視的消費者需求:大屏幕視頻(3D)、大屏幕交流(高清群體FACETIME等)、傻瓜型操控(語音、手勢、腦電波等)、人機互動(遊戲、健身等)、云服務中轉放大(手機、電腦交互共享)等。

 

電視生產商的不可替代性:通過硬件的生產或是創新,注定是時間的敵人,賣價接近成本。但是通過云成為人與人交流的第七官,那麼等同QQ,你可以不玩,你的圈子不允許你不玩

 

不可替代的實施可能性:每台電視都具有唯一的ID, 如同網卡。如果生產商將自己生產的電視構建成一個封閉的人際交流圈,那麼它具有排它性,這是客戶粘性的開始。可以設想,國內廣電的同軸網雙向改造完成只是 時間的問題,全國性的骨幹網也是時間問題,1號電視與10號機,一起隨著云上的健身操嘮嗑,爽!這個圈子越來越大的時侯,你不得不買這個品牌的電視。

 

封閉圈的實施可能性:從產品轉向服務再升級為圈子,才可能賺取超額利潤。蘋果是最好的案例,其從卓越的功能機升級到同類型產品的奢侈品再到生活圈工具的轉變。想想愛馬仕、LV不也是如此嗎?人注定是要通過社交來滿足自己高層次的需求,而社交天然是排他性的,是個封閉圈。不擁有某些資源,是進不了這個社交圈的。如此,電視成為人際關係終端的封閉圈是可行的。基於第三方與圈外的交流與封閉圈不構成衝突。

 

未來的遙控器:具備內容輸入功能,類似IPHONE是現在幾十年不變遙控器的最好替身。百度、360不要造什麼智能手機了,造遙控器吧!更能固化入口權。

 

生產商的戰略實施路線:硬件固化每台機器的ID--》廣電某省網運營商云服務平台搭設--》基於ID的免費高清3D視頻云服務(類似高清3D視頻收費服務)--》視頻交互共享健身、遊戲--》高清群體FACETIME(基於政策的制約)--》完成云服務的溝通教育,全面實施云服務終端的產品戰略--》哥賣的不是電視,是「云」。

 

備註:本文探討的未來可能就是5年以內的事情。雪球棗樹同學說,未來只有眼鏡,我似乎恍然大悟。5、6年前我就開始接觸視頻眼鏡了,儘管佩戴不是很舒服,但是我相信未來的技術一定會滿足大視頻的需求。被打敗了!未來沒有電視,只有眼鏡!

 

胡思亂考,很有意思!

--二元寫於2012年5月17日13: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