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中西琴俠 維修達人之心聲

1 : GS(14)@2015-10-07 01:44:03

唐健垣,中國古琴學會副會長,外號「箏怪」,南音愛好者稱他「南音箏聖」。又有人稱他為「雜家學者」,研究甲骨文、古琴、古箏、南音、粵曲、茶藝、文玩等等,現建立「正聞琴坊」製作和雕飾古琴。



【專題籽:音樂入魂】常言道,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在這物質豐盛的年代,物件壞了,可以買新的;人寂寞了,連醉生夢死都可以買。久而久之,放棄比擁有更容易,「買過新」、「換過新」的習慣,讓人忘記修補的意義。可是對於音樂人來說,伴隨自己的樂器豈只是件物件般簡單?彈指間抒發內心感受,不是「換過新」就能取代,就像小王子始終如一鍾愛自己星球的玫瑰花一樣。於是乎,中西樂的維修達人,擔當的都是同一使命──為樂器修補裂縫岔子,注入新生命,讓它重新發出真正屬於它的聲音,再次替樂手說話。

修古琴 還原大自然聲音

修理的意義何在?其實,觀乎怎樣對待自己喜愛的事物,已略知其人一二。修補,就是不貪快,重新梳理問題的癥結,從歲月年輪的裂縫中,尋回舊物的價值,回憶喜歡的初衷,過程裏學到的是珍惜,是生活。自言「此生只為雅琴來」,唐健垣一生與琴有緣,中學時期受國學大師饒宗頤啟蒙,其後師承梅庵琴派吳宗漢、台灣民族藝師山林派孫毓芹。1967年開始學琴,兩年後開始做琴和修琴,46年來修理過唐、宋、明和清的古琴,也會利用明、清古杉木製仿古琴。「一花一世界,大自然透過花草樹木與人對話。」每塊古木都有自己的聲音,每張琴都有它要說的韻事,唐師傅說修琴就是要搶救先人的藝術結晶,「古人做琴技術高明,即使是一張被水浸過的古琴,現在拿上手只要風乾依然完整有味道;二胡琵琶就算新造也容易找到好音色,但古琴是文化的聚集,以木做的樂器一定以舊為好。」



古木越老越好 新琴像小孩說話

做古琴的木最大特性就是木身夠乾透,木質越老,泛音、顫音的頻率越高,令音色更加蒼古回甘;要令木身夠乾必須經過歲月的沉浸,即使利用高溫焗或烘乾,其音色也不夠純正。「學彈琴,好少人會買新樂器,新琴極其量只是有音無韻,發出的只是鐵線味,好像小孩子說話般;但木頭、灰漆老化能讓琴音有甜美韻味,共鳴好舒服。」唐師傅覺得古琴比其他樂器敏感,不像鋼琴,按一下鍵便拉動琴內槓桿,然後敲響弦線發出聲音,關係疏離;古琴是手指與琴弦直接發生關係,弦下無琴碼,好的修琴師先要把中國文化融會貫通,才能把琴的神韻細膩表達。唐師傅雖然年屆七十,依然熱衷修琴與彈琴,每每眉飛色舞,引經據典,確實是位文人雅士;彈指間關節時而靈活有力,時而輕描淡寫。他邊彈邊說,當初學琴時發現老師們用的古琴都是明琴、清琴,破破爛爛,而他們往往都是靠自己修理,認為彈琴一定會碰到琴的不同毛病,於是趕快學習修琴技巧,「很多古琴都來自宋朝、明朝,飽經歲月侵蝕已經脫漆,琴身開裂,脫漆便用天然材料鹿角灰加生漆樹的汁液,把琴身磨平;琴身開裂便釘合,有些木頭太重我就乾脆把琴鋸開減薄,木頭有裂縫就將它修補。修琴最重要的是知識,不是技巧,選對木材,還要懂得使用,即使年輪疏密都有影響,還要兼顧灰漆比例的配合等等。」



拆大宅 牆身藏唐代古琴

除了頭痛醫頭外,有時遇到千年古琴,唐師傅也會直接破開琴身修理,務求改善音韻。他最難忘的修琴體驗發生在某次廣東新會拆古宅時,在古老大屋的夾層牆上出土了一些小古董,其中發現了一張琴,「初初覺得木頭很重,於是我將它破開,以為是宋琴,後來發現裏面是用雙層面板製成,一層是杉木,一層是梧桐木,硬軟木組成如陰陽結合,只有唐朝製的琴才會用這個方法。」大喜過後,唐師傅用毛筆掃走琴內的灰塵,發現刻了「貞觀二年製」數個小字,彈奏時聲音古雅,琴身斷紋清晰,「相信是當時屋主逃難,又不想隨便掉棄這一張琴,於是就藏在牆身裏。」修琴,既是修補瑕疵,也是修補古人與現代人的歲月斷層,重現古樸淡雅的聲音,唐師傅作總結:「古琴的聲音要有內容,有餘音,不過份張揚。作為修琴人,職責就是挖掘它應有的內容。」珍惜古人留下的餘音,同時在過程中還原大自然的聲音,以此達到調劑性情,道法自然的意境。



要令琴身重現光潔,需用砂紙打磨,配以乾磨或濕磨,直至琴面平整均勻為止。

這些銼木頭的專用工具,已跟隨了唐健垣不知多少日子。

古琴若脫漆,便用天然材料鹿角灰,加生漆樹的汁液混合而成的灰漆髹漆。



經典收藏,唐「貞觀二年製」的雙層面板琴,琴背面的「琴外韻」三字,是饒宗頤為琴而題的名字。

這兩張均是北宋古琴,(上)雲表龍璈琴、(下)紀侯鐘琴。



修結他 彈出人性化聲音

長髮大男孩Kenneth Angus在結他維修界無人不識,本身是獨立樂隊Nowhere Boys主音結他手的他茹素,酷愛六七十年代英倫搖滾和結他手,大學一年級時因太熱愛結他中途輟學,到美國MI(Musician Institute,是一所流行音樂學院,提供當代音樂界多種學士學位、副學士、證書課程)修讀結他演奏,其間他第一支擁有的電結他Gibson Nighthawk損壞了,「結他頸損壞嚴重,柄與頭完全分離,曾經給木匠修理,最後發現還用錯了膠水。」經MI老師搶救後,整支結他竟然可以修補得天衣無縫,沒有任何破爛的痕迹,Kenneth驚覺維修結他的樂趣可能比彈結他更好玩,之後進修結他技術課程,師承John Carruthers(他修理過結他大師David Gilmour、Santana、Richie Sambora等名人的結他),學曉製作電結他,同時也練得一身維修好本領。「以前結他壞了就修理壞的部份,不會想去改良結他,近幾年全世界的趨勢是大家都開始好願意花錢,大家的耳朵好像比以前更靈敏,現在的人肯花錢、肯研究pickup、cable等的分別,不斷改良自己的樂器。」



毒的浪漫 修畢結他拍照放面書

Kenneth認為他的職責就是為結他發出它應有的聲音,加強它的表達能力,可以彈出較人性化的聲音,「要做到這點,本身一定要是結他手,不一定要彈得好好,但必須知道聲音的原理和構造是怎樣,興趣比耳朵的靈敏更重要。」現在結他唾手可得,但願意花錢維修的依然大有人在,好多人是因為一份情而維修結他,即使醫番都嘥藥費,幾百元買回來的結他都有人願意維修,「曾經維修過好幾支結他,維修費差不多等如結他本身價錢,我早說不化算,但原來是老婆送給他的,或者是先父留下來的。」紀念價值勝過一切,最教他難忘是為家強修理家駒留下來的Dobro(Beyond《長城》MV內家駒用的銀色結他)結他,「家駒影響我彈結他,那年代好多結他手都受他啟蒙而接觸搖滾樂,維修時我好激動,對我意義也很重大,可以親手維修自己喜愛的結他手的結他。」木工、電工一直都是男人最「毒的浪漫」,「我最享受的是修理好,抹乾淨然後拍照,放上facebook那一刻。」再毒點,連焊接都是一種不能自拔的樂趣,「就算是焊接一條線,或用不同方法繞線,發出的聲音都不同,以電結他舉例來說,用不同的ground(地)線,用PVC線焊接,還是用古舊的push back(布編織連接線),聲音已經有好大分別,影響整支結他的輸出。」



最貴不一定最好 用樂器表達自己

久經年月,結他品牌不同系列的年份、生產地及零件運用,品牌如何有系統地downgrade,從而縮減成本或真正改良哪一部份的聲音,他都瞭如指掌,「越來越多人懂得guitar setup,要令自己的結他多點特色,就要在modification上比別人多想一步,不是把所有最貴的物料放在一起就一定最好,發出的聲音會好古怪,失去原有深厚的特性,有時不斷實驗,加加減減反而效果更好。」
Kenneth說即使是電結他,小至連螺絲長短粗幼都有影響,拾音器(pickup)不是最大影響,hardware對聲音的準確性才是最大影響。維修多年,他開始發現一個現象,「好多樂手都本末倒置,不斷改良樂器但又無好好練習技術,沒思考怎樣利用樂器表達自己。選對自己的樂器,即使用好一般的樂器都可以好利害,你看Nirvana的 Kurt Cobain,他的結他不知從哪裏拾回來的,好平宜,但他就是幾個chords已經表現到好強的statement(表達)。」訪問期間,他多次強調玩音樂一定要有個人statement,如他喜愛的英國殿堂級結他手Jeff Beck、David Gilmour,往往就是簡單幾個音都有意思,真正懂得用樂器說話;而我相信他一雙手,就是樂器與樂手間的橋樑,幫助尋找樂器裏等待發掘的聲音。



Kenneth Angus,結他維修達人,酷愛六七十年代英倫搖滾,大學中途輟學,往Musician Institute進修,維修家駒的結他時最激動。

Kenneth說買齊工具成本差不多幾萬元不等,但修理一支結他才不過幾百元至千元,所以收徒弟真是無能為力。

修理結他基本工具,多年來由ebay不斷購入。



Kenneth的珍藏結他
Gibson Lap Steel

這支是英年早逝的創作歌手兼結他手Jeff Buckley的父親Tim Buckley彈過的結他,Tim Buckley同樣是民謠唱作歌手奇才,Kenneth說賣家跟Tim Buckley是老友。

60s Gibson Hofner Galaxy是Kenneth珍藏結他之一。



記者:胡靜雯攝影:黃子偉、徐振國編輯:陳漢榮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06/19321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