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普京"瘋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071

烏克蘭局勢不斷發酵,然而,從經濟利益看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理應都不希望看到局勢繼續擴大。那為什麽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還找不到利益的平衡點呢?這可能是因為普京的“意外”出牌,錯過了達到均衡的時點,而這些意外因素可能都並非來自“經濟利益”因素。請看歐洲國際關系理事會的智囊們的解讀: 1.普京是否一直希望侵占克里米亞? ... 莫斯科的確有些強硬派可能會完全無視國際法。他們會同意使用任何手段重新統一斯拉夫民族的領土(Slavic lands)。然而,大部分的當權者實際一直持有相反的立場... 普京自己一直熱衷於站在遵循國際法的一邊,比如說在利比亞、敘利亞和多個國際問題上普京的立場。因此,侵占克里米亞對普京來說不可能是個容易的決定。他肯定認識到一些極端重要的東西受到威脅了。這里的推論是,普京捍衛他認為受到威脅的重要東西時,他可能會做出比我們認為更過的行為。   2.普京瘋了(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 ... 看起來,普京認為危險的極端團體會奪取基輔的權力。他可能真的認為,基輔事件代表了一次典型的人民革命。正如Finona Hill指出的,人民革命的全部概念都與普京相悖。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當時俄羅斯也爆發了自己的革命,普京並沒參與其中...普京可能更容易地認為,蘇聯的解體是背叛者和其它國家合謀導致的。 類似的,普京可能認為當前烏克蘭事件是西方的陰謀,這也是普京對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的觀點。或者他可能認為當前的局勢是西方魯莽行為導致的:就像西方卷入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的行動一樣。因為普京認為,在這兩事件中,西方都一直支持反對合法領導人的邊緣和極端的團體,天真地希望民主會在舊政權倒臺以後紮根。普京認為,西方也在對烏克蘭使用相同的邏輯,所以決定他不能容許烏克蘭發生任何這類事件。 ...   3.普京是否希望用克里米亞要挾烏克蘭? 一些分析師認為,俄羅斯將會突然停止和平克里米亞,但為了要挾烏克蘭,將會讓克里米亞保持類似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法律狀態。看起來,俄羅斯的真正目的是要獲得對整個烏克蘭的影響力,而不僅是克里米亞。但難以準確的預測莫斯科認為什麽才是足夠和可靠的要挾。 2月末在基輔上臺的政府是弱勢的。..其並沒有代表理應代表的整個社會。理論上說,莫斯科要獲得對新政府的影響力是很容易的,只要結合使用合法和隱蔽的方式。但莫斯科並沒有作出這樣的嘗試。 暫時,尚不清楚克里米亞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化”(有點象美國用臺灣問題要挾中國)能增加莫斯科對烏克蘭多少影響力。但與不到一個月前相比,現在基輔作出妥協的空間少多了。民族主義的很多人可能會對克里米亞的離開松一口氣,因為這只是帶走了2百萬的俄羅斯族選民和俄羅斯的軍事基地。 在過去一周的時間里,俄羅斯可能一直依靠西方給基輔施壓。西方正對莫斯科的動作和不知道其會如何應對問題而感到恐懼。所以,如果莫斯科不是侵占克里米亞,而僅限於“德涅斯特河沿岸化”,很多西方國家會感到松一口氣。西方國家已經準備對基輔施壓接受俄羅斯開出的條件,當然,這也會導致烏克蘭長期存在糟糕的政府,結果,未來會制造更多的麻煩。但莫斯科並沒有嘗試利用西方的力量,現在利用也可能太晚了。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囤積兵力可能會令西方更堅決地對抗俄羅斯,而不是作出罪惡的妥協。同時,囤積兵力也說明了莫斯科對利用西方向烏克蘭施壓不感興趣。莫斯科希望對基輔實施的控制可能要比威脅與合作更進一步。   4.普京這樣做只是為了應對國內的壓力? 一些分析師認為,整個克里米亞事件的開始,只是為了留住越來越不希望普京的國內民眾。...侵略行為的確增加了普京的支持率。...但也難以認為,這會成為約束普京行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因為普京短期內不需要面對選舉的考驗。   5.國際制裁能阻止普京嗎? ... 國際制裁,和普京和俄羅斯寡頭立場的背離(估計阿布以後不能去看切爾西的球賽了,怪不得切爾西昨天輸球了),只會在中期產生影響。但不足以阻止普京在周日和未來幾年的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81

制裁俄羅斯?盤點普京反擊西方的五大手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953

上周,俄羅斯外長Sergey Lavrov表示,由西方主導的對俄羅斯的任何制裁都將“自食其果”。但俄羅斯具體可能怎麽做呢?通過以下幾個手段,普京完全可以讓美國及其盟友的日子不好過。 1、加大對中國軍售力度。此前,俄羅斯已經同意向中國出售蘇35和先進的常規性核潛艇。如果美國繼續在烏克蘭問題上施壓,那麽莫斯科大可以將與中國的合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中俄兩國都在發展高超聲速武器,為什麽不能聯合研發呢?如今,一個國家單獨研發第五代戰機並不容易,為什麽中俄不能就此啟動一個新項目呢?如果事態變得很糟,俄羅斯甚至可以退出中導條約(INF),將A2/AD武器系統賣給北京。總而言之,如果俄羅斯覺得軍費不夠,想讓美國難受一下時,這麽做是輕而易舉的。 2、滿足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雖然中國已在去年底與俄羅斯達成大規模合作協議,但中國仍願意更多地購入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任何天然資源。雖然此前中俄貿易進展因為價格問題而放慢甚至暫停,但這一次莫斯科可以更靈活一些。 3、向伊朗出售武器。莫斯科如欲尋求給華盛頓制造更多麻煩,可以軍售伊朗並在其核問題上做文章。普京甚至可能暗示出售非常先進的軍用武器S-400系統給伊朗。試想一下,若核談判失敗且伊朗擔心西方會攻擊其核設備,此時俄羅斯提供先進武器,美國能不擔憂嗎? 4、給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所有想要的武器。雖然俄羅斯去年夏天對敘利亞化學武器事件的解決方案令美國不悅,但若普京打算報複,則美國及其同盟無法從俄羅斯得到任何好處。俄羅斯甚至可能給敘利亞提供更多化學武器以作為威懾。 5、殺手鐧——停止對歐洲供應天然氣。除了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幾乎所有國家都要仰仗俄羅斯的天然氣度日。下圖顯示了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顏色越深,說明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占該國需求的份額越高。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俄羅斯的天然氣,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90

普京:別逼我進入狂暴模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195

按照布魯金斯學會專家的分析,俄羅斯主動挑起圍繞克里米亞半島的問題,針對的並非烏克蘭本身,而是西方國家,因為普京已經把不斷向東擴張的歐盟看成北約的政治武器,而歐盟對烏克蘭的邀請已經越過了普京設定的紅線。這次普京不顧短期的經濟利益下狠手應對,就是要警告歐盟不要“獨占”烏克蘭。 本周普京快速“吃下”克里米亞半島,踩入了西方的禁區,令局勢再度加劇,似乎有點出人意料。但普京強硬應對其實也符合布魯金斯學會的分析邏輯,“如果我們(西方)決定嘗試對他來硬的,他將更硬地反擊。”就在普京本周二對克里米亞問題表態前,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報道: 歐盟擴大委員會專員Stefan Fule稱,歐盟重申願意接受烏克蘭為歐盟成員。 正如布魯金斯學會分析的,讓烏克蘭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作出抉擇,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外交策略。烏克蘭是誰都不能獨自吞下的硬骨頭,烏克蘭單方面傾向哪一邊,都會導致歐洲的政治局勢不穩。 然而,西方領導人看似還沒接受這個事實,起碼暫時不能在政治層面上作出這樣的妥協。本周五,在俄羅斯完成合並克里米亞半島的最後法律程序的同時,歐盟宣布與烏克蘭簽訂合作協議,據路透社報道: 歐盟和烏克蘭本周五簽訂了具有政治合作核心元素的協議... 該協議承諾烏克蘭和歐盟將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合作,但更多關於自由貿易的實質性協議將會在5月烏克蘭舉行新總統選舉以後才會簽訂。 這似乎再次擊中了普京的痛處,因為歐盟再次嘗試獨自“吃下”烏克蘭,這是普京所不能接受的。雖然歐盟的外交官員認為,歐烏簽訂了合作協議仍然可以令烏克蘭保持中立,然而,普京真的會這麽看嗎?智庫機構開放歐洲是這麽分析的: 北約明顯是軍事聯盟,而歐盟也有自己的國防政策:歐盟派軍隊幹預爆發沖突的地區和執行軍事任務,比如說在索馬里、波斯尼亞和非洲的任務。里斯本條約也加入了聯合防衛的條款。並非所有的歐盟成員國(包括奧地利)都是北約的成員國,但奧地利已經派出軍隊執行歐盟的任務。雖然歐盟不等價於北約,但在柏林+協議(Berlin Plus Agreement)的條款下,它們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了。就算對中立國家來說,這兩者的區別現在已經變模糊了。 ...如果按照當前加入歐盟的程序,烏克蘭是不大可能加入歐盟的,也很可能維持在歐盟的防衛協議之外,除非為烏克蘭制定特殊的條款。 這應該令俄羅斯感到擔憂嗎?邏輯上來說不應該,因為歐盟和我們所看到的烏克蘭,都不是好戰的巨頭,不會對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造成威脅。但從俄羅斯多疑的角度看,“更緊密關系”可能會令其產生錯誤的結論。 (藍色代表僅是歐盟成員,綠線代表同時為歐盟和北約成員,橙色代表僅是北約成員)  從上圖可以看出,俄羅斯更像是一只被逼上懸崖邊的老虎,如果歐盟希望再踩入其最後的立足點——烏克蘭,俄羅斯就要和你拼命了。因此,本周五歐烏簽訂的合作協議,可能會再次激怒俄羅斯,令烏克蘭局勢進一步惡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53

奧巴馬祭出大殺器:斷掉普京搖錢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024

      (普京的老朋友,Gunvor的聯合創始人Gennady Timchenko) 在普京咄咄逼人的氣勢下,奧巴馬周四終於揮出了一記重拳。 針對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地區,美國周四宣布新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對一批俄羅斯關鍵能源公司和經濟界要員。 其中大宗商品交易公司Gunvor的聯合創始人Gennady Timchenko尤其引人註目。 作為一家私有大宗商品交易公司,Gunvor是嘉能可、維多 和 托克之後全球第四大石油交易商。2012年Gunvor收入達到930億美元。 此外,奧巴馬政府還針對著名的俄羅斯銀行(Bank Rossiya),以及為俄羅斯領導層提供實際支持的4名富商實施了制裁。 英國《金融時報》曾經詳細報道過Bank Rossiya的創業史,稱該銀行兩位高層Yury Kovalchuk 和Niko­lai Shamalov同樣是普京的“摯友”。 美國財政部說: Timchenko作為Gunvor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他的活動直接與普京相關。普京擁有對Gunvor公司的投資,並可能直接掌握Gunvor的資金。 上世紀90年代Timchenko在前蘇聯外貿部供職時結識了普京,當時普京在聖彼得堡負責對外貿易。 在普京執掌大權並沒收前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後,政府把尤科斯大部分公司獎勵給了OAO Rosneft公司,而Timchenko創立的Gunvor公司從Rosneft公司拿到了大筆合同。 那麽普京究竟在Gunvor利益究竟有多大? 2007年俄羅斯政治問題專家Belkovsky告訴《衛報》 普京擁有三家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巨額股份,他“在海外的不透明的信托網絡”控制的資產達到400億美元。 普京“實際”控制了俄羅斯第三大石油勘探公司 Surgutneftegaz 37%股份,價值200億美元。他還擁有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巨頭Gazprom的4.5%股份,並“至少”擁有Gunvor 的7.5%股份,這家大宗商品交易商是由普京的朋友Gennady Timchenko擔任總裁。 一俄羅斯反對黨領袖Alexei Navalny本周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 Gennady Timchenko是普京最親密的四個夥伴之一,“他們就是克林姆林宮黑手黨,替普京搜刮俄羅斯民脂民膏。” 但是奧巴馬昨天制裁前,普京似乎已經做出了先發制人的預案。 Gunvor集團昨天發布發布聲明稱,由於預料到可能發生的制裁,為了保證公司業務不受影響。Gennady Timchenko在3月19日把股份賣給了Torbjorn Törnqvist,因此Törnqvist成為了集團最大股東,持有85%的股份。其余13%股份由公司高層持有,Gunvor集團不存在外部股東。 那麽這位Torbjorn Törnqvist先生又是誰呢?   即便你查遍福布斯和彭博社富豪榜,都找不到他的人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69

想掐住普京的命門?還要靠華爾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400

                   (普京指導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工作) 當美國和歐盟決定對俄羅斯和克里米亞官員實施簽證制裁時,西方手中其實還有更有力的武器:迫使機構投資者削減手中的俄羅斯資產。 自2009年全球央行向經濟註入流動性以來,有超過1萬億美元資金流入俄羅斯,這事實上要歸功於追求高收益率的跨境資本。 這些資金絕大部分流入俄羅斯國有企業。比如美國債券共同基金PIMCO,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均是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的主要投資者和貸款人,而Gazprom正是歐洲與俄羅斯天然氣爭端牽涉的核心公司。 一些分析師和經濟學家指出,如果切斷莫斯科的這部分資金來源,將對俄羅斯造成巨大沖擊。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Eswar S. Prasad告訴《紐約時報》: “機構投資者正開始仔細考慮對俄羅斯投資,這將會構成真正的壓力,” “但這是一個未知領域:由於俄羅斯幅員遼闊和重要性,不能預知這麽做的成本。” 據路透數據,過去4年中大型投資者共購買了價值3250億美元的俄羅斯股票和債券。其中2350億美元流向Gazprom天然氣公司或者像 Sberbank銀行這樣的俄羅斯大型國企。 市場對PIMCO在2010年發起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需求強勁。但PIMCO的資金招募書明確表示,公司有權拋空世行廉潔榜單排名墊底,或者遭到聯合國制裁國家的債券。 俄羅斯看上去符合上述標準。俄羅斯在世行腐敗指數排名16,其政府廉潔度僅好於阿塞拜疆和盧旺達。不過聯合國對俄羅斯制裁目前仍然遙遙無期。 即使去年4月新興市場暴跌,但是目前機構投資者普遍對俄羅斯樂觀。 據數據提供商Evestment的數據,去年機構投資者對俄羅斯的敞口仍然維持在860億美元附近。 但是一些投資者已經發出了警報。德意誌銀行策略師John-Paul Smith在研報中說,普京正越來越把能源公司Gazprom,以及 Sberbank銀行作為自己的政治工具。 John-Paul Smith說沒有其他新興國家,像莫斯科那樣頻繁幹預大型國企的業務。他說由於腐敗和烏克蘭危機,應該把俄羅斯股市從全球基準股指中去掉。 每天根據指數投資在各國企業間流動的投資高達數十億美元。由於指數基金和ETF基金必須遵循基準指數權重投資,把俄羅斯從基準指數中剔除,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目前俄羅斯在 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markets index)中的比重為4.9%,僅小於中國、韓國和巴西的權重。這個權重意味著指數投資者必須在組合中配置相應的資金。 俄羅斯在債券市場將面臨投資者更大的壓力。截至去年年底,俄羅斯在摩根大通新興市場企業債券指數(JPMorgan Chase’s emerging market corporate bond index )中比重為7.6%,為所有新興國家中最高。 John-Paul Smith說: “由於Gazprom和Sberbank越來越被當作政府的工具,它們已經不再是合理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91

你讀懂了普京增兵烏克蘭的潛臺詞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190

雖然本文作者認為,上周末美國國務卿克里和俄羅斯外長Lavrov的馬拉松式會談已經就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方式達成了“邪惡的”臺下共識,特別是克里在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特別強調:1)烏克蘭表示其支持克里米亞地區獲得更多自主權;2)並沒有試圖威脅俄羅斯的利益。然而,克里米亞獨立公投的順利進行,似乎已經把烏克蘭危機推到一發不可收拾之勢的地步,一邊倒支持並入俄羅斯的公投結果,是否已經終結了用和平外交手段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機會呢?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兩位專家似乎給出了啟示。以下是德國《明鏡周刊》對Fiona Hill和Cliffored Gaddy的采訪: 明鏡:接下來會怎樣? Gaddy:最後的解決方式可能是:如果公投結果如期傾向於並入俄羅斯,這將是普京作出決定的時候了。我可以想到普京會這麽說:“不,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國際先例。為了尊重國際法等因素,克里米亞在烏克蘭的法律框架內取得特殊的自主權可能是更好的方案。”普京已經把局勢推到極限,這給普京在周日公投以後有回撤的空間。   明鏡:這聽清來不錯。 Gaddy:但如果我們下周對抗普京,如果我們不能領會普京發出的信息,那麽普京將不得不重複該信息。每當普京重複一次,局勢將變得更為嚴峻。   明鏡:信息是? Hill:他已經受夠了我們針對他和俄羅斯的所有行動。他認為西方在嘗試壓制俄羅斯,並無視他所設定的紅線——幾年前對北約擴張的紅線,和現在關於歐盟和烏克蘭的紅線。 Gaddy:普京處理這次危機的風格是,他作出行動,並把局勢推向極限而又不突破極限。接著他不行動,等待觀察我們的反應。他非常認真地觀察每個敵對的領導人的行動。如果我們決定嘗試對他來硬的,他將更硬地反擊。 Hill:我們應該非常謹慎,不要利誘他,威脅他。因為普京已經重複地明確表示,他將百倍奉還這種侮辱。 ... 明鏡:我們不得不接受把克里米亞送給俄羅斯? Gaddy:Yes,不論希不希望。對於我們的外交官和政客來說,工作就是尋找一個方法向西方人們證明,我們並沒有完全投降。現在我們必須尋求一個不用利誘和對抗普京的方式。這不是因為我們害怕他攻擊我們,而是因為普京從不讓步。 Hill:對普京來說,這並非是烏克蘭的問題。這是與我們對抗的問題。基本上,他認為這件事關乎我們是否理解他的信息——我們做到什麽程度,我們能否找到一些妥善處理的方式。直到我們理解該信息前,普京將繼續以烏克蘭作為要挾。 明鏡:美國和歐盟能做什麽改變普京的看法? Gaddy:對普京來說,去年最關鍵的事態發展並非北約的東進,而是歐盟的角色。普京深信,歐盟正在扮演北約的政治武器。烏克蘭和歐盟的合作協議,要點是要求烏克蘭在俄羅斯和歐盟之間作出選擇,這是個失誤。普京認為這是對其關稅聯盟的威脅,是試圖削弱其經濟。 ... 明鏡:普京害怕西方的制裁嗎? Gaddy:他知道俄羅斯的經濟很脆弱。因此我們必須問自己:如果他清楚這些代價,那麽他現在這麽做必然有真實的動機。答案是,為了他的生存空間。他認為,現在這麽做比繼續等待造成的傷害更小。 明鏡:那麽西方可以做什麽? Gaddy:我們必須建立符合雙方利益的歐盟合作渠道,這意味著烏克蘭可以以某種方式同時與歐盟和俄羅斯主導的關稅同盟建立聯系。 Hill:德國可以發揮作用,默克爾仍然在俄羅斯有一些公信力和名望。我們必須找到方法發出信號:OK,我們知道了,讓我們把危機解決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94

俄指烏炮擊俄邊境致死傷 普京稱不可接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72

(上圖攝於今年6月紀念二戰諾曼底登陸的活動期間。由左至右依次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捷克總統Milos Zeman、德國總理默克爾、奧地利總理Tony Abbott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昨日俄羅斯媒體報導,發自烏克蘭方向的炮彈落入俄烏邊境俄方城市,導致一死兩傷。俄外交部稱此系烏克蘭政府“挑釁行為”,警告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後果”。俄總統普京同日表示,烏政府繼續軍事行動,使俄方遭襲“不可接受”。 據俄羅斯官方通訊社俄塔社報道,7月13日晨,數枚發射自烏克蘭方向的炮彈落入俄羅斯俄烏邊境附近的羅斯托夫州頓涅茨克市,造成兩棟民房受損,一人死亡,另有兩人受傷,這是自烏東部局勢沖突加劇以來首次造成俄境內人員傷亡。 當天,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稱,俄外交部已向烏方發出外交照會,並召見烏方駐俄臨時代辦,對俄領土遭炮擊事件表示強烈抗議。聲明說,俄方認為該事件表明俄烏邊境地區緊張局勢升級,將導致“不可逆轉的後果”,再次要求烏方采取措施杜絕此類“挑釁行為”發生。 當日晚些時候,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向媒體透露,普京當天在巴西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時稱,烏當局仍在進行軍事行動,普京對此深表憂慮。普京同時強調,烏當局持續進行軍事行動,導致俄領土遭到來自烏克蘭方向的炮彈襲擊,釀成悲劇,這是“不可接受的”。 佩斯科夫說,烏克蘭境內的所謂聯絡組織應該致力於保證烏東部停火,恢複監督工作。 同在當晚,親西方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譴責俄羅斯軍方破壞烏克蘭領土完整,在烏方平定烏東部地區親俄分裂武裝叛亂期間,俄軍發起對烏政府軍攻擊。 波羅申科的辦公室發表聲明稱,在與歐洲理事會範龍佩通話中,波羅申科敦促歐盟全面評估俄羅斯的一系列非法入侵行為,包括俄方重型軍事裝備越過俄烏邊境,以及俄軍攻擊烏克蘭政府軍陣地。 同在昨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電話會談時談到了烏克蘭危機。英國官方的電郵聲明稱,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俄羅斯要支持停火,釋放所有人質,制止向烏境內輸送武器和戰機,參與制定談判的方針。 上周五,歐盟宣布,將對俄個人制裁名單增加11人,稱制裁對象支持烏克蘭東部自稱獨立的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共和國叛軍首領。此前,因今年3月的烏克蘭內亂和俄羅斯並入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區,歐盟已制裁72人和兩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19

普京表態:將盡一切可能結束烏克蘭沖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419

震驚世界的馬航MH17航班被擊落的事件發生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承諾,俄羅斯將盡一切可能結束與烏克蘭之間的沖突。 普京在當地時間淩晨公布在網站上的演講稿上呼籲,所有對該地區安全負有責任的人們、所有此次事故罹難者的同胞們都應該承擔人民賦予其的重任。 普京還表示,“俄羅斯將盡一切可能改變目前東烏克蘭的沖突局面,將目前的軍事對峙局面轉變為談判桌上的討論,要堅定和平外交的決心。” 普京並沒有直接指責烏克蘭領導層,但他表示,馬航MH17航班的墜毀是6月停火沒能成功的結果。 值得註意的是,普京在演講稿中避而不談此前自行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共和國”,而是用其地理位置名稱Donbas來指代該地區。 此前,普京在20日分別與英國、澳大利亞、荷蘭和德國領導人通電話,表示俄方願為馬航MH17客機空難調查提供必要幫助,在對空難調查結束前,重要的是要克制做出任何倉促結論和發表政治化聲明。 因為馬航飛機被導彈擊落,目前普京在國際社會中備受指責。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表示了不滿,克里稱美國對國際調查員連續第二天被拒絕接近墜機現場表示“非常擔心”。 英國、荷蘭、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法國、烏克蘭等國均對美國的立場表示支持,各國紛紛呼籲普京在國際調查上采取更加合作的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85

俄羅斯忙於撇清幹系 憤怒的澳洲人要禁止普京參加G20會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295

在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反政府武裝有很大嫌疑時,俄方竭力撇清幹系,並指責烏克蘭政府。因不滿俄羅斯對馬航MH17客機被擊落事故的反應,澳大利亞威脅,如俄方不幫助推動調查,就會設法禁止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今年11月的G20峰會。 澳大利亞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昨天批評俄羅斯對馬航客機墜毀慘劇的反應,稱“讓人非常、非常不滿意”。他認為,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反政府勢力有嫌疑,所有跡象顯示,擊落馬航客機的導彈來自該勢力控制區,俄政府絕不能包庇這股勢力。 艾伯特說: 不要任何搪塞、不要任何借口、不要任何相互指責、不要對那些可能得到俄羅斯支持、又可能牽涉此次可怕事件的人有任何庇護。 當記者問到普京該不該參加11月的G20峰會時,作為東道主澳大利亞的領導人,艾伯特回答:“我們先觀望,看今後怎麽發展。” 艾伯特要求俄羅斯支持全面又公正的國際調查,呼籲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立即展開獨立調查的決議。他還說: 因為發生在烏克蘭的領空俄羅斯就可以擺脫責任,這種觀點經不起真正仔細的推敲。 對艾伯特的講話,俄羅斯方面憤怒回應: 艾伯特先生的言論不可接受。……艾伯特先生本人沒有親自收集證據,沒有拿出行動,只憑推測,這是在犯罪。 本月17日,在飛經俄烏邊境的烏克蘭領空時,一架馬航MH17航班波音777客機被導彈擊落,機上28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人生還。遇難者主要來自荷蘭和澳大利亞,荷蘭公民有150多人,澳大利亞公民有28人。 次日的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期間,俄羅斯代表丘爾金在發言中首先“撇清”,稱俄方與馬航客機墜毀“沒有任何關聯”,就針對俄羅斯的“含沙射影式攻擊”表示強烈不滿。 丘爾金指責美國和歐洲國家偏袒烏克蘭,令局勢進一步激化。他按普京的說法,重申“客機是在烏克蘭墜毀,烏克蘭對事件顯然負有責任”,因為“任由民航客機穿越危險的戰區”反映了“烏克蘭當局不負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96

奧巴馬:普京有“直接責任”迫使親俄派合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29

周一,奧巴馬稱普京有直接責任迫使親俄派配合墜機現場調查,親俄派不讓調查人員完全進場,不知背後隱藏什麽。普京稱會合作,但要體現在行動上,讓調查人員進場,這是最起碼能做的。奧巴馬重申仍傾向於用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問題。(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奧巴馬嚴肅呼籲普京迫使親俄派反對者停止阻撓有關人員進入墜機現場調查。他表示,我們必須確保真相公布於眾和問責機制的存在。奧巴馬譴責親俄派分裂者轉移墜機現場的證據和屍體,稱此舉讓人疑惑,親俄派究竟想隱瞞什麽? 奧巴馬稱,俄羅斯和普京要承擔起責任,確保調查能繼續推進。是時候讓普京認真思考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了。如果普京不能這麽做,繼續支持親俄派反對者,西方將加大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對於究竟是哪派將MH17飛機擊落,奧巴馬沒有給出新的線索。 此外,奧巴馬提到巴以沖突問題,他表示美國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死亡表示關切,必須將關註點放在停火協議上,以使加沙和以色列停止戰鬥。 由於馬航墜機事件,美國敦促歐盟對俄羅斯加大經濟制裁。迄今為止,歐洲對俄羅斯制裁速度落後於美國,歐洲擔心對俄制裁可能會傷害本國經濟。不過考慮到MH17遇難者中有多名歐洲人,美國官員們認為歐盟可能會有動力加大對俄懲罰。 奧巴馬發表講話期間,美股小幅反彈,黃金價格小幅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