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長股估值的簡潔公式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2a84137fe42cc10028388a3b.html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股票投資人》中提到一則成長股估值的簡潔公式,

我們可以用來作為日常心算,例如瞭解某一個市盈率對應的期望盈餘增幅是多少。

這個公式是:

價值(true value = 當期(正常)盈餘 × 8.5 + 2倍預期年成長率 )

其中,成長率是指:未來710年的預期成長率。

例如,對於成長型公司,我們預期他今後710年能保持10%的利潤增幅,

True Value的對應的市盈率是28.5倍。

(註:保持10%利潤增幅,表示10年後的盈利是當前的2.59倍,這並不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目標。)

最後別忘了,對於保守的投資人而言,要用True vlue60%的價格買進,才算有安全邊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8

轉貼:一個前輩的對行業的理解。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3898e5c8a5ed28137f3e6fa6.html

第三條,先行業,後個股。先行業後個股是什麼道理?我們買個股,經過這麼多年,大家都有體會了,買個股,就要買這個行業的龍頭。 買最好的,你要買肉製品,肯定買雙匯;我要買鋼鐵股,就買寶鋼;我要買紅酒,就只能買長城干紅和張裕,我不會隨便亂買;啤酒,顯然是青島啤酒和燕啤酒;乳 業,首屈一指是伊利股份和蒙牛,就不會去選三元和新希望這樣的;電子行業,中興通訊,假如華為上市了,那也在裡面,大家都要買龍頭。買龍頭,還要看行業, 個股裡面還要選擇。一般現在都不會去買垃圾股,可是同樣是龍頭,我認為選擇行業也很重要,選擇個股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行業進行區分,因為時間不太多,我只 能大概簡單講一下。

為什麼要區分行業?首先,一定要區分穩定成長性行業和週期性行業,象食品飲料藥品等,是穩定成長性行業,比如藥品,不會因為經濟形勢好,我就多吃藥,每天吃三斤半,經濟形勢不好,就只吃一粒,感冒藥都不吃了。週期性行業,它就不一樣,大家最大的誤區,在市盈率方面最容易上週期性行業的當,你看,04年宏觀調控到現在,很多公司虧損,都是虧損在週期性行業。04年,週期性行業,鋼鐵、水泥、石化、汽車、銀行,這些行業,它們的市盈率非常之低,當時市盈率好像只有2、3倍,你要是只看市盈率,以為市盈率不到10倍,你去買這些週期性行業,那就要上大當,週期性行業實際上剛剛相反,市盈率高的時候,業績一塌糊塗的時候,恰恰值得買。 舉個例子,黃金,黃金的價格暴漲,金礦的股票也暴漲,可這個時候不能買,你等到黃金的價格接近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大概是每盎司220 美元左右,金價跌到那個時候,金礦開採都沒什麼賺頭,就會停止開採,一停止開採,你就會看到金礦企業的市盈率非常之高,它可能高到上百倍,但是恰恰在這個 時候,你去買金礦的股票,在金價每盎司220美元的時候去買金礦的股票,那就賺大錢了。在週期性行業,很容易在市盈率、淨資產方面上當,所以我認為,首先 區分行業很重要。

我再舉一個為什麼要先選行業,再選個股的例子,我們從精益求精的角度講,選擇行業的重要性在哪裡?有些行業,它就是產生不了大牛股,你看美國道瓊斯指數就可以看出,大牛股都產生於哪裡?大牛股都產生於製造業、服務業、採掘業。 你把組成道瓊斯指數的上市公司一翻,絕大多數都屬於這三個行業,我們講通用電器、可口可樂、吉列剃鬚刀,都是製造業,沃爾瑪、一些著名銀行都是屬於服務 業,埃克森石油、中國的中國石油都屬於採掘業,大牛股都是出生在這些行業裡。哪些行業就是出不了大牛股呢?你想想看,公用事業,就出不了大牛股。你看看歐 洲股市,從荷蘭股市開始,有兩百年歷史了,有哪一個公用事業股成大牛股的?煤氣、地鐵、高速公路、隧道、電力、橋樑,這樣的公司, 我建議大家別買,不是說這些不能賺錢,而是說你要想在它身上賺到100倍、10倍,太難!我們要做一個職業投資者,就要有一個思想意識,就是說,不想成為 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億萬富翁的投資者,我說不是好投資者,我們想當億萬富翁,我們的選股就要考慮考慮,不要從公用事業股中去選,煤氣、高速公 路、地鐵,它們的價格受管制,你要想讓地鐵提價,老百姓要罵娘的,你怎麼能讓地鐵成為牛股?地鐵修一下,修高速公路,動不動向銀行貸款幾十個億,資本開支 巨大。而製造業呢,你看中興通訊,它已經把產品賣到歐洲去、賣到非洲去了,這就是製造業的優點,它可以賣到最偏遠的地方,可以賣到地球各個角落,可口可樂 就是這樣的例子,沃爾瑪在全球擴張,銀行在全球擴張,這些行業才可以產生超級大牛股,十年漲十倍,沃爾瑪從誕生開始,漲500倍。

有些行業,確實要進入夕陽行業,我們就不要買。例如,柯達,不生產黑白膠捲了。手機, 剛問世的時候,是無比光輝的朝陽行業,但現在呢,大家很清楚,手機又是個夕陽行業,做手機的實在太多,它已經不賺錢了。有些行業注定不能賺大錢,舉個例 子,航空公司,我從來不買航空公司的股票,我給它起個名字,叫兩頭受氣的行業,什麼叫兩頭受氣啊?它一方面成本不斷上升,航空公司的成本是兩個,一個是汽 油,一個是大量的人工,石油永遠是漲價,而人的工資,我們回想一下看看,這麼多年到現在,你什麼時候看到工資是下降的?每個城市的最低生活費都在提高,我 們沒看到下降。深圳航空是做得最好的,做得這麼好,它一架飛機,也要110個人,地勤、空姐、機長為一架飛機服務,成本永遠在漲,航空公司的底下這一頭, 成本在受氣。那一頭又受氣了,是售價,機票老打折。

可是有些行業,兩頭都受益,一邊降低成本,一邊提高價格。你看美國的菲力浦莫利斯,生 產萬寶路香煙的,還有上海的中華牌香煙,它的煙能夠不斷地引進新技術,不斷地降低成本,煙草加工,把人力開支一年年縮減,反過來,煙草價格一年年上升。中 華牌香煙,1000元一條,比文革的時候漲多少,我們就要找這種行業,它既能無限地提價,又能夠不斷地降低成本,而不能買航空公司這樣的,成本提高,售價 降低。青島海爾,我很佩服它,很優秀,可是它處在一個很不幸的行業,鋼材、原材料都不斷漲價,可是家電很多企業,互相殺價,價格不斷下跌,所以我從來不買 家電的股票。我們一定要把行業分清楚。

————————————————————————————————————————————
關於「大牛股是來自製造業、服務業、採掘業」這個論點我是第一次看到,好像還真有道理!
對週期性行業,低市盈率是個陷阱,這一點也是非常精闢。(該觀點在彼得林奇的書裡面曾經講過)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航空股是糟糕的。巴菲特曾開玩笑說:帶輪子的股票都不買。他指的是航空股和汽車股。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9

直覺與隨機性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1a1777a958cb81fa1f17a223.html

最近一段時間看了幾本書,看後還有點印象的大概有三本

BLINK Fooled by Randomness 《黑天鵝》

當然啦我看得都是中文版,只是我不喜歡前兩本書名的翻譯。

BLINK被翻譯成決勝兩秒鐘,

Fooled by Randomness被翻譯成隨機致富的傻瓜。

其實這書從書名到內容都不相干「致富」什麼事,
估計也是書商為了銷量考慮,趁著投資熱,改了個吸引眼球的名字,沖個銷量。呵呵


前面那本
BLINK是講關於直覺的,

後面兩本的作者都是塔勒布,都是關於隨機性的。


BLINK
裡面講到兩個有趣的實驗(其實有很多,只是我記得的不多,呵呵)

說第一個吧,先讓被測試者看一個陌生人,然後第二步是讓被測試者從一些人的照片中把剛才的那個人找出來,
這一點很容易,被測試者們都可以做到的。

然後更改試驗方法,在第二步之前,先讓被測試者回答工作人員的一些問題,
比如:剛才那人的頭髮是什麼顏色?眼睛是什麼形狀?等等關於五官描述的問題。

然後再讓被測試者從照片中尋找剛才的那個人,測試結果是,很多被測試者都找不出來了。

這個測試結果暗示什麼呢?

也許是:理智的思考,或者說,思考的太多,反而會妨礙我們的直覺能力。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一個熟悉的漢字,當你懷疑是不是寫錯的時候,就愈看越不像了,
到最後不得不詢問周圍的人呢,這個字寫的對嗎


再說第二個,這次測試的對象是醫生。他們被提供很多患者的病例信息,
第一次只給這些醫生一些簡單的病例信息,讓他們做出診斷,(好像是關於心臟病的),
然後再給醫生們關於患者的詳細的信息,比如幾年前還患過什麼病啊,做過心臟手術沒有啊,
讓後再讓醫生修正他們的診斷,再繼續如此,提供更詳細的信息,比如患者的家族病史啊等等。
總之,就是患者詳細的信息從簡單到複雜不斷的提供給醫生,醫生修正他們的診斷。
然後考察醫生們的誤診率。

實驗的結果表明,隨著醫生掌握更多的患者詳細的信息,他們的誤診率上升了。

這暗示什麼?也許是:過多的信息,妨礙判斷的準確性


很顯然這個不是普遍規律,對於某些確定的領域比如數學物理工程橋樑等計算,你知道的越多判斷越準確,

但對於不確定的領域,在經驗直覺很重要的領域,比如醫學,就是這樣的領域,
而不幸的是,投資也是這樣的領域
我不禁要想,是不是我對一個公司,收集到的信息越是詳盡豐富,當超過某個限度,當信息過多的時候,是不是反而妨礙了判斷?

去看公司的產品,詢問消費者的感受,去工廠參觀,瞭解領導人的職業簡歷,甚至揣測他們的性格……如此等等

是不是有可能,反而不如簡單的看看報表、看看銷售增長的趨勢,看看競爭對手的趨勢,做一個簡單的判斷,
也許簡單的判斷準確率會更高呢?


無獨有偶,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也有相似的觀點,
他說「信息對知識有害」,尤其是每天充斥在各種媒體上的財經新聞,各種利多利空的消息和分析。
塔勒布的做法是像躲避毒藥一樣躲避這些信息,
塔勒布自己也是一個出色的交易員,而他的大多數時間是用來閱讀和冥想。
顯然他是一個異類。呵呵

塔勒布的兩本書,都是講隨機性的。

在人的思維習慣中,對隨機性或者說概率的思考是很差的,
尤其是當概率很小的時候,我們的判斷會很離譜。


舉個例子吧,有個問題如下:

1)假設某種病的發病率是1/1000

2)而某檢測手段的假陽性率是5%

3)某人做該項檢測的時候,結果顯示為陽性,那麼他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名詞解釋:

假陽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又稱誤診率或第Ⅰ類錯誤。

即實際無病,但根據篩檢被判為有病的百分比。

其實這裡還有個假陰性率的問題,即有病的患者卻檢測顯示陰性。我們假設本例中假陰性率為0,即該檢測不會漏過真的患者。


我用這個問題問了很多朋友,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回答
95%,實際上這是錯的,後面我再解釋為什麼。


塔勒布強調,我們通常低估了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
而他自己的交易策略就是在這些『黑天鵝事件』中獲利,比如
911事件,比如次貸危機。

說實在的,塔勒布的書看起來很混亂,而且有些部分我也感到有詭辯的味道。
但還是給我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提到一個黑色幽默,

一個船沉了,有些倖存者,
牧師說,這些倖存者都是每天祈禱的,所以他們得到上帝的眷顧得以倖存下來。
旁邊一個人問牧師:那些每天祈禱但是隨著船一起沉了人呢,他們在哪裡?


這是說「沉默的證據」。


這讓我聯想到現在電視上,流行的財經類的脫口秀節目,

常常是一個美女主持人問某成功人士,

「您覺得你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嗯我認為是努力做好人,做好事,還要厚道,還要懂得堅持。。。。。。」

但那些一樣做好人、一樣做好事、甚至更厚道、更懂堅持的,但卻失敗了的人們呢?
他們在哪裡?有沒有機會讓他們上脫口秀講話呢?

這些成功的CEO們,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
也許只是巴菲特口中的那「全美扔硬幣比賽」的優勝者罷了,
正在那裡誇誇其談「我是如何連續扔出十次正面的
….」。


還有一個話題,關於俄羅斯輪盤賭。

有個無聊的富翁,跟你打賭,在左輪手槍裡面放上一顆子彈,轉一下。

如果你朝著自己的腦袋扣一次扳機槍沒響,他就給你一千萬美金。願意麼?

我想只要不是那種「不富貴毋寧死」的人,大家還是會拒絕的。呵呵


但從概率上講,贏面很大啊,呵呵,你有
5/6的贏面能贏得一千萬啊。超過80%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當輸的情況是不能承受的時候,贏面的大小已經不重要了

用在投資上來說,意思就是,不管你的投資準確率或者勝率有多高,只能拿你輸得起的錢去投資。


據說,很多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就是買入同行業的強勢股同時賣空弱勢股,
那麼不論大勢向下還是向下他都可以盈利,
如果大勢向上,強勢股長得更多,多頭的利潤彌補空頭損失之後還有剩餘,
反之大勢向下依然。


但這樣的差距造成的盈利可能不夠有吸引力,怎麼辦呢?用槓桿。


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們都可以穩定的獲利,


但有沒有可能他們做多的強勢股下跌,做空的弱勢股上漲呢?呵呵,可能性很小。
還有就是在不同市場的債券的套利,原理也是相似,
同樣也是因為利差太小,必須用大的槓桿。據說當年長期資本公司,就是死在這種小概率事件上,


。。。俄羅斯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動盪,結果它所沽空的德國債券價格上漲,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債券等證券價格下跌,它所期望的正相關變 為負相關,結果兩頭虧損。它的電腦自動投資系統面對這種原本忽略不計的小概率事件,錯誤地不斷放大金融衍生產品的運作規模。LTCM利用投資者那兒籌來的 22億美元作資本抵押,買入價值3250億美元的證券,槓桿比率高達60倍。。。。。


概率小則小矣,但不是他們想的那麼小,
甚至塔勒布認為,這世界所有的重大事件、每個重大的進步和重大的衰退、都是小概率事件引起的,
而不是人們計劃或者能預測的。

回到俄羅斯輪盤賭上面,如果賭局規則稍微修改一下,
改成是你替另外一個人作出決定,後果由他承擔,而你則提取介紹費,
如果他贏了一千萬美元,你可以得到提成一百萬,如果他輸了,他就去死。呵呵,
這樣的規則下,你還會放棄這個機會嗎。可能只能靠道德去約束力了吧?

塔勒布是黎巴嫩人,出生在身世顯赫的官宦家族,但後來的戰爭讓他的家族失去一切,
移民去了美國,我想正是他的家族經歷對他的思維方式有決定性的作用,他寫道:

……我的祖先的確有過富極一時之後在一代人之內又變為一貧如洗的尷尬體驗。我身邊的人們只知道生活在穩定、直線地改善,覺得這種劇烈的倒退是不可能發生的……

…… 我還生動地記著我自己尊貴的祖父,前副總理,他的父親也當過副總理(我從未見過他不穿西服的樣子)住在格里法達的一幢沒有什麼特徵可言的公寓裡,離雅典不 遠,他的房產在黎巴嫩內戰期間被炸燬了。順便說一句,經過了戰爭的浩劫以後,我發現屈辱的貧困遠比物質的危險更嚴酷(對於我來說,似乎保持著全部尊嚴而 死,遠比一輩子當看門人更可接受,這也就是我討厭金融風險的原因之一)……

我想正是我們這代中國人,成長在國家順利發展的一代人,才會總是會低估風險,
認為一代又一代的生活改善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美國人也是這樣,他們過了太長的幸福日子。呵呵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回溯中國過去的
400年,
中國如同現在這樣穩定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的日子也是罕見的。
我們僅僅是太幸運了。

最後回到那個概率問題。答案不是95%,而是大約2%

可以這麼去想,如果有1000人中,其中一個真正的患病者,
如果這
1000個人都去做檢測,因為該項檢測的假陽性率有5%
因此大概有
50個無病的人顯示陽性,加上一個真正的患者,因此有51個陽性檢測結果,
所以,他患病的可能性是
1/51 ,即約等於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0

貴與不貴?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fc5dedf93a0deb5c252df2e4.html
我通常不碰PE高的股票,「貴」的東西我不敢碰。
所以在我挖掘股票的時候第一層就先把PE高的給過濾掉了,
前段時間有個前輩提點我,他說,「貴有貴的道理」
是啊,不能把Mr.Market當作傻子啊,既然貴那是有道理,便宜也有便宜的理由。

我現在想來,「貴」的股票有兩種:
1)企業高增長,大家對他有「繼續高增長的預期」,因此他的PE高。
2)企業利潤下降,每股收益降低了,相比於股價而言,PE高了,「貴」了

對於第一種情況,我是受到西格爾的那本《投資者的未來》影響較大,他強調「成長率陷阱」
大意如此:投資一個股票最終的收益,並非取決於該公司增長率,而是取決於預期與現實的差異。
而高增長的公司通常由於被大家看好,總是很貴,因此長期下來反而投資收益不高。

對於第二種情況,我一直忽略了。
「好的企業,經歷著暫時的困難」正是一類好的投資機會,(當然是指長線投資啦)。
這時候就要分析了,什麼是暫時的困難,是什麼導致了利潤的下降,
這些因素會改變嗎?企業能否克服這個困難嗎?

我過於關注企業的現狀了,買股票就是買將來。對趨勢的研判才是關鍵。
當然研究發展趨勢的時候,現狀就是出發點,當然也是需要弄清楚的,(只是必要但不充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1

樓市、股市、匯率、通脹、就業、消費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3a58044e0abf24cfd1c86a9c.html

看看最近越南的情況,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1)匯率在短的時間內逆轉。3月份想要美元兌換越南盾還是非常困難,要憑每日限額。但到了5月份,銀行裡面已經沒有美金了,官方匯率形同虛設,各國分析員都是以黑市價為準。
2)股市暴跌三分之二、本幣快速從升值變成貶值、房市下跌、物價上漲,通脹達到25%,這些是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3)只有持有黃金是安全的(美金也行,雖然貶值,但沒那麼快)

這對我們有什麼提醒呢?
當然和越南的國力和經濟規模不能跟中國相提並論,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也是相當強。

但還是要未雨綢繆啊,
這是我的一點零星的思考:

1)股市下跌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只是看到有人在股市攔腰一刀之後仍說這是牛市,我有點感嘆。

2)樓市下跌的可能性也在迅速增大,深圳已經跌的很多,上海還沒有,但我身邊已經有不止一個同事開始出售僅有的一套住房了,想成交不容易。
此外,李嘉誠等人的操作應該給大家一個啟示,如果再想說李嘉誠如何不懂中國國情,請參考之前國內專家們對巴菲特的中石油操作的品論。

3)高通脹不意味著房地產價格不會跌,當然更不可能意味著股市不會跌。

4)本幣從升值到貶值的切換速度,可能是超過我們的預期

5)高通脹不可避免。昨天上海宣佈「出租車用液化氣的價格從之前的每升3.60元上調至4.70元」,成品油短缺已經十分嚴重,壓制漲價的必然導致短缺,一方面惜售,一方面促進購買(甚至刺激成品油的出口走私!)

6)政府對成品油的補貼一旦維持不住,放開之後,必然導致通脹加劇,成品油的漲價會迅速傳到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7)通脹加劇會逼迫ZF推出更加緊縮的經濟政策。

8)抗通脹的政策會導致就業的困難。從短期講,失業率和通脹率是蹺蹺板,沒法子同時擺平兩邊的。
      所以在這種年景,有一份工作很重要,不要失業。

9)經濟的困難會減緩消費增長,當人們面臨資產縮水、物價上漲、經濟前景和就業都不確定的時候,會自然的縮減消費,尤其是比較貴的東西

10)我們老百姓如何才能保護手裡的儲蓄不被通脹所侵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2

無題,胡想.....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3dbd42c69bdeb71e9d163ded.html

想起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這樣的:

一個主持人和兩個嘉賓,嘉賓A和嘉賓B。
主持人手裡有兩個信封,兩個嘉賓隨機的各自挑選一個信封。
兩個嘉賓各自打開自己的信封(不讓對方看到),裡面是一張支票,有金額。
此時,主持人告訴他們,這兩個信封中的支票,其中一個的金額是另外一個的兩倍。
問嘉賓,你們願意交換對方手裡的信封嗎?


如果兩個嘉賓都是理性和明智的,他們應該這樣思考,

比如嘉賓A發現自己手裡的支票是1萬元,
那麼他想,嘉賓B手裡的支票可能是5千元,或者是兩萬元。
而信封是隨機抽取的,沒有偏向,所以各自的概率應該是50%。
如果交換後發現是5千則自己虧5千,如果交換後發現是2萬元,則賺1萬。
所以交換獲利的期望應該是:

50% × (-5000) + 50% × 10000 = 2500元

所以理性的嘉賓A應該選擇交換行為。

但問題是,這個分析過程也同樣適用於嘉賓B
所以,嘉賓A和嘉賓B都願意與對方交換,都認為自己能從交換中獲利。

結果是,從主持人的角度看,
兩個理性的和明智的人,爭相交換對方手裡的信封,顯得很愚昧,呵呵。


我想起這個問題是因為正好看到『寡頭』這一章,
又提到囚徒困境的案例,本來囚徒困境是博弈學裡面的一個著名例子,
但這次是從經學學的角度開看待囚徒困境,他的核心思想就是:
在寡頭競爭的環境下,如果競爭的各方,都採取對自己有利的「優勢策略」,
(優勢策略的意思是:無論對方採取什麼態度,己方採取本策略都將佔優的策略。)
每一方都採取優勢策略,其結果反而是最終每一方都受損。

在囚徒困境中,對雙方而言,『坦白』都是優勢策略,
但雙方都選擇坦白的時候,雙方都受損。

開頭的那個例子中,交換得雙方只是沒有獲利,還沒有到受損的程度,
但如果主持人決定對交換的行為收取一定金額的手續費,(印花稅? 呵呵)
只要手續費與交換獲利的數學期望值相比較小,微不足道,那麼雙方嘉賓仍會選擇交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3

關於FCFF估值的一點看法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fe11cff2180f7015b07ec51c.html

有位匿名網友留言,問及FCFF估值方法。我就以我這很侷限的認識解釋一下,僅供參考。呵呵

FCFF原理簡單,就是自由現金流折現,

計算過程還是有點麻煩的,需要excel來幫忙,而且不同的人,計算可能方法細節還是有點出入的。

但主要思路是一致的,即:通過估計超額收益年數、銷售增長率、淨運營利潤率、稅率、折舊率、再投資率、運營資本佔用、等等,計算出每年的自由現金流,然後根據WACC資金成本計算貼現值。然後是企業殘值計算,最後加上現金減去負債和優先股。即可得到企業整體價值。

如果你要學著自己計算,我推薦一本書《股票價值評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整本書兩百多頁,就是講一個如何進行FCFF評估的問題,呵呵,很詳細的,學了之後你就會了。

不過,最後還是提醒一下子,不能把這個估值看的太重要。定性比定量更重要

所有的估值都是預測,而預測都是不准的,

且不說,資金成本的選擇,還有對銷售增長率、稅率、淨運營率、這類關鍵指標的預測,

即使是看起來不起眼的,如再投資率、運營資本佔用率等。

調整其中任何一個參數,都會導致估值結果相差很多,有時甚至是幾倍。

定性比定量更重要。

首先要確定企業是好的,估值是最後、也最不重要的一步,

僅僅是防止你因為太喜愛一個企業,而以一個荒謬的價格買入。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4

隨筆: 自信與謙虛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5d4d0e2931ae44f899250ad0.html

自信是一種好的品質,謙虛是一種美德。
但過猶不及,如何平衡這兩種品質,則需要中庸之道。

記得在一本書裡面看到過,國外曾對司機群體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
結果是有8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排在前50%。
顯然,多數司機是過於自信了。

在股票市場裡也是一樣,很多人在入市時就已經知道幾個簡單的事實:
1) 長期看,股市裡大多數人終將是虧損的。
2) 大多數散戶的業績是比不過基金的。
3) 大多數基金的業績是比不過指數的。
但事實上散戶們仍然前仆後繼,親歷親為。
願意選擇指數基金的人寥寥無幾。為什麼呢?
這可能也要解釋為,多數人是過於自信了,尤其是男股民,呵呵。

幸好有熊市。熊市的虧損教會我們謙虛。

最近的幾筆虧損的交易,都讓我損失慘重。
去年底,有只我看中的股票,從高點跌了20%,我覺得機會不錯了,於是買入。
結果一路跌到今年三四月我認輸出局,我虧損了40%,
但若當時不走,到今天差不多又跌了55%。
這幾天剛剛賣掉兩個股票,都是今年五六月之間進的,
買的那時候他們已經從高點下跌很多了,一個是30%,另一個是70%。
但到我認輸出局的時候,又正好都是虧損了46%左右。

回想我當初做出這些選擇的時候,是什麼心態,是隨意?是盲目?是妄想?或者是其他
第一個當時是預期有一個好的年報,想博一個年報行情。結果年報業績的確好,
甚至比我預期的還要好,但股價跌了幾乎一半。
第二個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在網上幾乎找不到他的消息和資料,
結果中報業績很差,但股價已經提前表現了,我是後知後覺的。
第三個又是一個常見錯誤,我指望著他會成為某某第二。
甚至我在親自去看了他的店面銷售不理想之後,我還是愚蠢的、一廂情願的『希望』,
但中期業績出來之後,我才終於明白,
這只青蛙依然是青蛙,跟其他大多數青蛙一樣,它並沒有變成王子。

這些學費不可謂不昂貴。
投資應該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任何輕率輕信盲目妄想都會得到懲罰。
回頭想想,似乎那些道理我之前也都明白。但只有真的疼了,才記得住。

我的小孩現在剛兩歲多,我還能清楚的記得,他很小的時候我抱著他,
他總是試圖去摸那個電飯鍋蓋,我說燙得很,不要摸,他總是不聽的。
直到有一次,我不小心讓他摸到了,他燙得大哭。從此之後不用我說他也再都不敢碰了。
人很難以從別人的經驗中汲取教訓。
看來人的本性如此,即使如今我已至中年,其實也沒有改變多少。
如果有人能做到的,那應該被稱為智者了吧。

前天在網上,遇到移民去澳洲的朋友,我們談到如今的股市慘不忍睹。
我說,作為新股民,我算是趕上了好時光。
他可能認為我在為虧損而懊惱,在說反話。
其實我倒是真這麼想,雖然虧損讓我疼痛。

就像所羅門王戒指上的那句話「這也會過去」。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都會過去的。
假如有人打算將股市投資作為第二職業,打算在這裡面沉浸上幾十年的。
他必將經歷多次牛市和熊市的循環,那麼在剛入門的時候,
是經歷牛市好還是經歷熊市好呢?是經歷虧損好還是經歷盈利好呢?
如果他剛入門即趕上香港2003年的行情,然後經歷過04、05、06、07的好年景。
他那時候買什麼都賺錢,他會是什麼心態呢?是能保持謙虛,還是自信膨脹呢?
等到08年的熊市來臨的時候,恐怕等待他的就是毀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5

PE投資的某種定義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ee4459225df070b34723e840.html

PE投資的某種定義

PE投資,就是把「現金」交給某些企業,企業把這些「現金」轉變成「現金流」,

然後再把這個「現金流」拿去資本市場出售,得到「更多的現金」,從而實現PE的退出。

 

 

如何應對某些「很貴」的PE投資機會?

 

「貴」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貴」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downside的 風險大」而導致的貴,

意味著這筆投資可能血本無歸,那麼應對方法是減少投資尺寸,分散投資。

 

另一種「貴」是upside limited,

這種機會的downside很小或者幾乎沒有,但入股價格貴,升值空間有限,

那麼應對這種「貴」,則應當加大投資尺寸。

越是貴,則應該買的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6

還是必須「從上而下」……還是必須學會放過……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d26c53092a8274dc3ac76341.html

昨天注意到一個公司,感到相當有興趣,簡單說情況這樣的:

 

1863 思嘉集團,Market captal 合適, 50億港元左右。

上市時間不長,增速快, 毛利高,  PE 低, 公司小, 股價便宜,正是我試圖尋找的那種高成長小公司,

當前股價對應2010年估計PE只有 13倍,銷售和利潤的2011年增速預期是60%以上。那麼預期2011年的PE僅有8倍。

我看他的賬面顯示,繳稅不少,現金流情況也不錯。沒發現財務上疑點(除了非流動資產中設備預付款太高)。

然後把這個想法和朋友分享,結果他直接告訴我,這家是個 『FAKE' 公司!

 

一開始,我還不太甘心就這樣放棄,

想了一晚上,決定還是算了吧,寧肯放過,不能拿錯。

 

我還是必須反省以前犯過的錯誤,被財務數據所吸引而步入一些陷阱。

首先,還是要從「自上而下」的分析來做「一票否決」,而這個公司的業務太複雜,超過理解能力

其次,若有所懷疑,還是寧肯放過。

 

另外,該公司共有三名非執行董事,最近有兩名辭任,這才上市幾個月時間, 這可不太尋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