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陽投資撤回公募設立申請 朱雀投資稱仍在進行

4月12日,第一財經記者從上海知名老牌私募、重陽投資相關人士處獲悉,重陽投資已於近期主動撤回了公募牌照申請,現階段將專註於當前的私募業務。

證監會4月7日披露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顯示,重陽投資仍在公募申請名單之上,但最新進展仍停留在2016年10月31日,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這也就意味著,從彼時至今的半年內,重陽基金未獲得監管層的進一步反饋。

前述重陽投資人士告訴記者,重陽投資一直立足並專註於權益投資,相較而言,公募基金業務更為多元化。“經過反複討論研究,公司認為現階段專註於當前的業務,發揮自己的強項,有利於更好地服務客戶,體現’客戶利益第一’的經營理念,因此決定暫不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重陽投資多年來堅持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堅持’客戶利益第一’的經營理念。當前證監會加強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加大對資管行業的規範力度,有利於價值投資理念的實踐,有利於資管行業的健康發展。”該人士表示,重陽投資將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不斷提高投資管理能力,為我國資管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重陽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2月。2009年6月,專註於資產管理業務的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7月,重陽投資改制為股份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兩億元。2015年11月,上海重陽投資有限公司改制為集團公司。

據了解,基於資產管理行業的特殊屬性,重陽投資自成立起即采用合夥模式經營,合夥人會議是公司日常事務的最高決策機構。公司的執行事務合夥人、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裘國根擁有二十余年的投資經驗,備受業界敬重。

大型陽光私募“私轉公”的浪潮始於2015年3月,蔣錦誌掌舵的上海大型私募景林資產采用股權收購的方式入股長安基金,拉開了“私轉公”浪潮的序幕。同年4月和9月,原北京大型債券私募、鵬揚投資掌門人楊愛斌聯手上海華石投資發起設立鵬揚基金,原上海知名私募、凱石益正資產總經理陳繼武聯手李琛以個人名義發起設立凱石基金。

2015年12月16日,重陽投資正式進軍公募,由上海重陽戰略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重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設立重陽基金。此舉在業內影響深遠,陽光私募“私轉公”的浪潮被推到最高潮。

隨後,“私轉公”的陣營陸續迎來百億級私募機構。2016年5月,上海百億級私募博道投資掌門人莫泰山同樣發起了設立公募的申請。2016年9月,另一家上海百億級私募朱雀投資也加入了申請公募基金的隊列。

“公司申請公募事宜仍在進行之中。”12日晚間,朱雀投資相關人士向記者回應稱。

就目前“私轉公”的情況來看,2016年6月,鵬揚基金獲批成立,成為業內“私轉公”的首例;2017年3月3日,凱石基金獲批設立,成為市場上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重陽投資已經撤回申請,博道基金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朱雀基金處於受理補正狀態。

據記者了解,此前私募申請獲得公募牌照,由於涉及到兩個業務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和輸送、內幕交易的風險,監管層審批慎之又慎。分析鵬揚基金和凱石基金“公轉私”的模式不難發現,兩家公司均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對原有私募業務產品的“切割”和轉移。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鵬揚基金和凱石基金對私募業務的處理方式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為其獲批“清障”的作用,私募欲做公募,大概率需效法前人,“一條腿走路”,這也讓部分公司存有猶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90

Twitter已撤回對美國土安全部的起訴 但事情並未結束

根據上周五公布的一封信件,美國國土安全部已針對聯邦官員是否濫用職權展開內部調查,事件起因是近期有聯邦官員對Twitter Inc. (TWTR)施壓,要求該公司披露一個批評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賬號的真實身份。

據華爾街日報24日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總監察長John Roth在寫給俄勒岡州參議員Ron Wyden的信中確認了上述調查。Wyden此前曾呼籲,針對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簡稱CBP)於3月14日向Twitter發出行政傳喚、要求公司提供和賬號@ALT_USCIS有關的信息的決定,政府應展開內部調查。

3月份,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兩名代理人要求Twitter提供了與該帳戶相關的IP日誌,電話號碼和其他識別信息。Twitter在聯邦法院起訴美國國土安全部,指稱國土安全部非法傳喚該公司,要求提供披露一位特朗普(Trump)政府批評者身份的記錄。這起訴訟在舊金山聯邦地區法院提起。Twitter在其投訴中認為該命令違憲,並表示一個非常規的法規不足以揭露個人用戶。

根據訴訟,國土安全部下屬的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3月14日向Twitter以傳真形式發出行政傳喚,要求該公司提供與帳號@ALT_USCIS有關的用戶信息。@ALT_USCIS以及幾個替代帳號聲稱代表聯邦機構內部持不同意見的官員,很多都是批評特朗普政府的官員和移民政策。該帳號有近4.6萬個粉絲。該訴訟要求聯邦法官根據聯邦法律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裁定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的傳喚非法並且不可執行。

起訴美國政府,使Twitter有機會確立自己言論自由捍衛者的形象,扭轉用戶增長乏力的頹勢,使投資者感到興奮,提振營收。

但後來,Twitter又撤回了針對美國政府的訴訟,稱政府已經撤回要求提供一個批評特朗普賬戶信息的命令。

Twitter律師馬克·弗拉納根(MarkFlanagan)在向法院提交的文件中寫道,司法部一名律師周五通知Twitter稱已撤消上述命令,命令“不再有任何效力或作用”。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政府緣何會撤消上述命令,以及是否完成了相關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656

族興新材臨門撤回上市材料 119家擬IPO新三板公司業績下滑

周五創業板發審委會議前一天,族興新材(830854.OC)臨時申請撤回IPO申報材料,成為繼邁奇化學(831325.OC)之後又一家在IPO排隊期間撤回申報材料的新三板公司。

族興新材還沒有公告撤回申報材料的原因,但是公司周四召開了一場實際控制人缺席的臨時股東大會,否決了董事會提出了把主辦券商更換為保薦人天風證券的議案,並且延長上市決議12個月。

隨著年報披露季結束,雖然擬IPO企業整體板塊表現亮眼,但也有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目前已進入IPO輔導的426家新三板企業中,有119家業績出現下滑,7家陷入虧損。

市場人士指出,偽IPO行為反映出當前部分新三板企業的浮躁情緒,企業應當做好主業,掂量自身是否有上市的實力。從投資者的角度,沒有IPO概念可能更遭,集郵策略仍然是今年重要的投資邏輯。

族興新材IPO臨門退縮

5月4日晚間,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公告稱由於族興新材申請撤回IPO申報材料,因此取消5月5日發審委會議對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長沙族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鋁顏料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7月掛牌新三板。去年4月,公司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獲得證監會受理,並在新三板停牌。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凈利潤4307萬元,同比增長33%,營業收入2.47億元。

族興新材成為繼邁奇化學之後又一家在IPO排隊期間撤回申報材料的新三板公司,族興新材也是去年10月恢複審查後二度“撤單”。

今年3月31日,邁奇化學向證監會申請撤回IPO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申請文件,成為新三板上首家主動要求終止IPO審核的公司。邁奇化學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會同比大幅下滑。

2月底,邁奇化學被中國證券業協會抽中現場檢查,財報顯示,邁奇化學存在毛利率和應收賬款快速增長。公司去年凈利潤5463萬元,同比增長66%。

目前,族興新材還沒有公告解釋撤回申報材料的原因,記者致電公司,截至發稿尚未與公司取得聯系。

就在5月4日,族興新材公布了5月2日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結果。股東大會否決了公司與華林證券解除新三板持續督導協議、與公司保薦人天風證券簽署持續督導協議的議案,通過了延長了IPO並在創業板上市決議有效期12個月的議案。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50.9%的梁小斌缺席了本次股東大會。

族興新材上市之路可謂坎坷,去年9月,族興新材就曾申請中止審查,因為給公司出具IPO法律意見書、律師工作報告簽字律師之一於智迪從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離職了,直到10月31日更換簽字律師後,才恢複正常審核狀態。

今年4月,族興新材又對2012年以來的財務信息進行了更正,包括直銷經銷收入占比、原材料和能源采購金額、前五大供應商、關聯交易以及應收賬款的細節。公司認為,更正內容不屬於會計差錯,而是數據統計錯誤。

雖然是新三板上的擬IPO概念股,但族興新材對市場並沒有參考價值,公司在新三板上幾乎沒有發生過交易,也沒有進行過定增。2016年3月,公司股票曾經以1分錢成交兩萬股。

根據公司招股書,這筆交易原來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梁小斌與原高管米成群之間的糾紛,梁曉斌曾向米成群許諾股權激勵,米成群離職後,雙方就此前約定發生了爭議。2015年12月,深圳南山區法院判決梁曉斌向米成群轉讓2萬股公司股票。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對第一財經表示,未來新三板已申報IPO企業撤回申請材料以及已上市輔導企業中止上市輔導案例將會大幅增加。“那些業績大幅下跌的,特別是凈利潤不到1千萬元的,估計會慢慢撤材料。”

119只“郵票”業績下滑

由於新三板市場流動性持續低迷,越來越多掛牌企業選擇上市道路。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截至目前已有426家新三板企業啟動了上市輔導。投資者也會更加關註有IPO意向的公司,專門收集擬IPO公司股票的投資策略被稱為“集郵”策略。

不過,隨著年報披露季結束,雖然擬IPO企業整體板塊表現亮眼,但也有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記者統計發現,有119家掛牌公司2016年凈利潤出現下滑,金山頂尖(430064.OC)凈利潤下降高達9倍,去年虧損約1900萬元。好買財富凈利潤下降接近4倍,虧損約9100萬元。

虧損最多的擬IPO現代農裝(430010.OC)是在新三板上最早啟動IPO的掛牌公司。公司去年凈利潤-3.6億元,同比下滑20%,凈資產變為-2690萬元。根據股轉業務規則,公司戴上ST的帽子,股票簡稱將更為“ST現代”。公司主辦券商申萬宏源警告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還有23家正在IPO排隊的企業也出現利潤下滑,麟龍股份(430515.OC)凈利下滑55%至6700萬元,恐龍園(833745.OC)凈利潤下滑52%至3000余萬元,網銀互聯(835239.OC)凈利潤下滑49%至934萬元。

以外,還有35家擬IPO企業未按時披露去年年報,被股轉強制停牌。有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有部分企業在IPO過程中需要規範財務狀況、甚至調整數據,因此可能延誤了報年報的時間。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對第一財經表示,從數據看,確實存在一些假IPO、偽IPO行為,反映出當前企業IPO的浮躁情緒。他認為,企業應該把主業做好,從自身角度考慮有沒有實力沖擊IPO,不要追逐熱點,以IPO預期忽悠投資者。如果融了一大筆錢反而IPO沒有成功,會更加耽誤自己。

資深個人投資者大胡告訴記者,雖然擬IPO企業中存在業績差和造假的現象,但是沒有IPO計劃的個股中這類情況可能更加糟糕。因此,集郵仍然是今年最顯性的投資邏輯,但集郵也要看顏值,關註企業的價值和成長性。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認為,企業IPO失敗撤回新三板後,重新融資發展再去沖擊IPO是有可能的。但是短期來看股價會受到較大壓力。

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去年新三板市場整體比較沈悶,出現集郵概念以後市場有一定漲幅,這批資金進入是因為看到上市的可能,如果企業退回到新三板,這些資金必然面臨撤出的問題,並且很難尋找到買家。

(第一財經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41

邁奇化學複牌大跌66% 因業績下滑撤回IPO申請

5月9日消息,邁奇化學今日複牌,該股開盤即大跌,盤中一度重挫逾78%,截至發稿,該股下跌66.43%,報4.8元。

邁奇化學為創新層企業,目前擁有2個做市商。此前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於2016年5月18日獲證監會受理,公司股票自同年5月23日停牌。

停牌期間,由於公司2017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預計2017年上半年同比業績大幅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中上市條件的情形。

為保障投資者利益,邁奇化學於2017年3月31日向證監會撤回了上市申請。4月19日,證監會決定終止對公司行政許可申請的審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33

BATJ悉數參與?聯通連夜撤回混改方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7/1139246.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實習編輯 方芳

經過四個多月的停牌,中國聯通混改方案終於落地。8月16日,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公布混改方案並宣布,將引入包括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在內的14位戰略投資者,認購中國聯通A股股份,交易總對價約780億元。同時中國聯通擬向核心員工授予約8.5億股限制性股票,價格為每股3.79元。

不過,16日晚間,中國聯通A股關於混改的公告突然從上交所網站“消失”。截至發稿,中國聯通A股尚未發布最新公告。

在業內人士看來,聯通混改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自身資金短缺的問題,有利於公司經營決策機制的改進。與互聯網巨頭合作,資源互補,可以促進聯通的轉型。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14家巨頭入局,混改後如何進行有效的決策管理,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牽動互聯網半壁江山

作為國企混改試點,牽動各方神經的聯通混改,此前就和BAT等互聯網巨頭“緋聞”不斷,而這次有了確切消息。

根據公告,中國聯通此次將引入14家企業,主要包括大型互聯網公司、垂直行業領先公司、具備雄厚實力的產業集團和金融企業、國內領先的產業基金等四大領域的巨頭企業。

據王曉初介紹,引入的民營戰略投資者中,騰訊擬投資110億元、百度擬投資70億元、阿里巴巴擬投資43.3億元、京東擬投資50億元、蘇寧擬投資40億元、光啟互聯技術擬投資40億元、淮海方舟信息基金擬投資40億元,鑫泉基金擬投資7億元。國有企業有兩家,中國人壽擬投資217億元,另外一家是中國中車。

中國聯通公告顯示,混改前公司總股本為約211.97億股。在此次混改過程中,公司擬向戰略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約90.37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約617.25億元;由聯通集團向戰略投資者協議轉讓其持有的約19億股公司股票,轉讓價款約129.75億元;向核心員工首期授予不超過約8.48億股限制性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約32.13億元。

上述交易對價合計不超過約779.14億元。上述交易全部完成後,按照發行上限計算,聯通集團合計持有公司約36.67%股份,新引入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約35.19%。

在公司治理結構設計上,混改方案指出,將以市場化運營為原則,擬通過混改形成多元化董事會和經理層,堅持同股同權,讓參與進來的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有話語權,適當引入新的國有股東和非國有股東代表擔任公司董事。這意味著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將有機會進入決策層。

知名電信專家陳誌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互聯網企業能給聯通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如果雙方能真正加強合作協同,或許能給聯通帶來文化和競爭方式上的改變。混改後的聯通或許能為電信運營商闖出一條新路,不再把精力和資源投在狹窄的傳統電信業務方面。

“中國聯通在傳統的移動通信業務上陷入被動,在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競爭中不具備優勢,未來可以通過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獲得大發展。”電信分析師康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聯通或在物聯網、雲業務、渠道效率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

聯通擬通過5G搶占先機

中國聯通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期內公司4G用戶凈增3426萬戶,總數達到1.38億戶,4G用戶月戶均數據流量達到3330MB,遠高於去年同期。財報指出,中國聯通將以流量釋放為引領,推進產品向流量型產品轉型。

不過,方正證券研報指出,聯通與移動在移動通信網絡質量上的差距大約對應34萬個基站,需要約500億資金。截至今年上半年,聯通4G用戶數僅為移動的23%,甚至不及中國電信的1.52億戶。不過,方正證券指出,混改有可能解決這筆資金缺口,加上混改在體制機制上對聯通的推動作用,混改將推動聯通進入快速發展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聯通此次的混改方案指出,對4G網絡進行持續擴容和能力提升刻不容緩,虛擬現實技術、物聯網、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業務也對中國聯通網絡的速率、連接數、時延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募集資金將用於“4G能力提升項目”、“5G組網技術驗證、相關業務使能及網絡試商用建設項目”和“創新業務建設項目”。

中國聯通表示,未來必須聚焦核心業務、提高4G網絡服務能力,滿足數據流量高速增長的需求。同時,中國聯通需要發展和建設更加智能化和靈活化的5G網絡,以滿足未來日益多樣化的業務需求,並通過提前布局5G網絡建設、搶占市場先機。

陳誌剛認為,當前聯通最大的挑戰在於網絡能力和服務能力,這是聯通兩大傳統短板,需要聯通提升網絡口碑和服務口碑,重振市場和用戶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聯通在混改的同時,還向員工發了一筆“福利”。中國聯通擬向核心員工授予約8.5億股限制性股票,價格為每股人民幣3.79元。記者註意到,中國聯通A股停牌前股價為7.47元。這意味著,這些核心員工能以幾乎五折的價格買到聯通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00

鴻茅藥酒聲明:接受譚秦東醫生的道歉 撤回報案和訴訟

5月17日下午,鴻茅藥酒發聲明稱,向涼城縣人民公安局撤銷報案,並向涼城縣法院撤回對譚秦東侵權訴訟。

此前,因鴻茅藥酒事件被內蒙古涼城警方刑拘的譚秦東醫生其妻微博發布道歉聲明,譚秦東表示,寫作相關文章使用“毒藥”作為標題,是想吸引讀者,強調該藥品的禁忌癥,希望對特殊人群起到警示作用,對鴻茅公司表示歉意,希望獲得諒解。

以下為內蒙古鴻茅藥酒股份有限公司聲明(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95

申報少、撤回多,證監會澄清IPO審核8000萬盈利門檻“潛規則”

“我會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進行審核,審核政策始終沒有變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周五稱。

這一表態正是對近期有關IPO申報盈利門檻“潛規則”的回應。今年以來投行界口耳相傳一條證監會發審委審核口徑——創業板、中小板、主板申請首發上市,申請人最近一年凈利潤至少分別要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否則“免談”。

該口徑並未從監管部門直接證實,但是發審會審核否決率高企,申報企業紛紛撤回,使得市場各方多有疑慮,今年以來申報企業數量也大幅減少。

不過,高莉解釋稱,前一段時間有部分首發企業未能通過發審會審核,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業務經營不合規;二是內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三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範;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但她也對證監會將嚴格把握上市公司“入口”做出明確表態。她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把市場準入關,防止病從口入,是發行監管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下一步,證監會還將繼續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要求,有序推進首發審核工作,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從源頭上保證上市公司質量。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除否決率較高之外,今年以來IPO還呈現另外兩大特點——申報企業數量銳減、終止審核數量激增。

從申報情況來看,如圖所示,藍色條柱為預先披露數量,企業遞交IPO申請,證監會予以受理之後會在證監會官網進行預先披露;黃色條柱為預披露更新數量,排隊企業在上發審會審核之前會對申報材料進行更新,這一程序完成也意味著即將上會審核。

從圖中可以看到,2018年以來藍色條柱維持低位,黃色條柱則較高。這意味著新申報企業數量較少,但存量排隊企業消化速度較快。截至5月10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15家,其中,已過會29家,未過會28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9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

新申報企業比去年明顯減少,但是終止審核的企業數量卻更多。2017年共有146個IPO項目申請撤回,但今年不到5個月,已經有129個企業終止了IPO審核。其中1月份12家、2月17家、3月79家、4月17家、5月至今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44

茅臺集團:申請撤回“國酒茅臺”商標行政訴訟案件起訴

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3日宣布,申請撤回“國酒茅臺”商標行政訴訟案件起訴,並向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致歉。

茅臺集團表示,“‘國酒茅臺’商標註冊申請,已歷時十多年。對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複審決定,我們充分尊重,也樂於接受。日前因內部工作銜接問題遞交的訴訟申請,公司決定依法向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申請撤回,並謹此向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及各相關方表示誠摯歉意。”

2010年,茅臺集團向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註冊第8377491號“國酒茅臺”商標。2016年,商標局的不予註冊決定送達到茅臺集團。2017年1月,茅臺集團向商評委提出複審申請,希望這一商標可以獲得註冊。2018年5月,商評委作出複審決定,決定不予核準註冊。

而在2010年,茅臺集團提出“國酒茅臺”的商標申請時,就有包括律師事務所、酒類經銷商、國內著名白酒企業等31方提出了異議。

責編: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32

高盛撤回12新窩輪申請

1 : GS(14)@2011-04-02 12:51:11

2011年4月2日
【明報專訊】高盛窩輪計算公式錯誤事件昨日再有新發展,該行昨晚突撤回12隻擬發行窩輪上市申請,稱為專注解決今次事件,將暫停發行新窩輪。不過,前日停牌的4隻問題窩輪基礎上市文件原來暗藏「護身符」,由於上市文件中載有容許「更正錯誤」條文,所以高盛昨天與港交所(0388)開會時,仍堅持毋須為今次嚴重失誤負責。

高盛昨日傍晚在聯交所發出通告,自願撤回12隻分別於29日及30日公布擬發行上市的股份掛窩輪上市申請。高盛發言人昨日發出電郵解釋,對4隻日經窩輪文件中的技術性錯誤深表遺憾,並已在條款及條件許可下作出修正,為專注解決是次事件,該行將暫停發行新窩輪,但會持續為已發行窩輪提供流通量。

銷售文件載容許「更正錯誤」條款

港交所發言人昨日表示,根據上市規則15A.36(1),所有上市的結構性產品,修訂有關的「條款」及「條件」必須取得交易所批准。不過,高盛有關代表昨日與港交所開會時認為,是次發行的窩輪,其基礎上市文件載有容許「更正錯誤」的條文,有關條文可應用於是次事件。

高盛知會交易所,指是次「更正」是根據發行人文件的條文所作出,並非「更改條款」,因此毋須得到交易所同意。港交所發言人指出,至於「更正條款」是否應用於是次事件,將由法院審理,交易所不作任何評論。資料顯示,90年代中曾有本港窩輪發行商以台灣交易所的指數發行窩輪,其後被台灣當局指該發行商未獲授權推出相關窩輪,發行商最終要「更改條款」,港交所批准發行商要求,但條件是要所有窩輪持有人同意。

交易所重申,會確保發行人透過刊發公告,知會市場更正有關窩輪文件內容的原因和依據,讓投資者決定採取何種行動。據了解雙方下周會繼續開會,即高盛最快要待下周一始刊發有關公告。

高盛(亞洲)衍生工具部執行董事司徒光耀昨坦承,有投資者致電查詢,但拒絕回應是否涉及索償問題。他稱暫時仍針對事件與港交所討論,至昨日未有任何定案,他指現階段難以估計4隻窩輪何時可以復牌,「只有同交易所達成全面共識,先可以考慮復牌。」

高盛拒談索償問題

此外,前日盛傳參與「夾高」4隻高盛日經窩輪的對基金IMC,發言人昨日回應本報時強調,未有買入該批窩輪,因此不會發表任何意見。
2 : GS(14)@2011-04-02 12:55:32

港窩輪史上最大失誤
高盛「計錯」數 潛在索償6億
2011年4月1日


【明報專訊】「輪場」爆出逾廿年香港窩輪史上,最大潛在索償事件,全球最大投行高盛在港發行的4隻日經指數窩輪,發行文件中出現「最簡單的最大失誤」,將結算價計算公式「由除變乘」,造成報價與結算價差距逾100倍,有市場人士估計,高盛可能面臨逾6億元的索償額。

公式除變乘 結算價差逾100倍

高盛4隻日經225平均指數窩輪,包括兩隻認購證10073及10074,以及兩隻認沽證10075及10076昨日於10時54分全部申請停牌。市傳有對基金因洞悉高盛在發行文件中,列錯計算公式,故於昨日刻意「夾高」股價,使該4隻窩輪在停牌前不足2個小時內,股價分別暴升1.3倍至10.8倍不等,成交額則由3.5萬至188萬元,總成交涉及約255萬元。

根據高盛發出公告,指昨日停牌4隻窩輪「每手買賣單位的現金結算金額」陳述錯誤並作出修訂,將計算公式中匯率因素「由除變乘」。由於該批窩輪報價上未有出錯,假設日經收市水平及行使水平分別為11300點及11000點,窩輪報價應為0.0704元,但若按錯誤公式計算,發行商在結算日卻須以7.98元結算價格贖回窩輪,兩者差距高達112倍(見附表)。

有證券界人士估計,因牽涉發行商計算公式錯誤,不排除有投資者就是次事件索取賠償。若按4隻窩輪的街貨量和錯誤結算價計,索償額可高達6億元。不過,高盛未有就有關消息作出回應。

高盛昨日在通告中表示「指數保薦人(高盛)不會就指數的任何錯誤向任何人士負責……亦無責任知會任何人士有關錯誤……不就有關任何計算指數方法的任何修訂或改變作出保證,亦無責任一直計算、刊載及發布指數。」似有毋須負責之意。

高盛通告:不會就錯誤負責

消息人士指,歐資基金IMC為昨日參與「掃貨」的對基金之一,本報記者昨日曾向IMC查詢,是否持有上述窩輪及會否就結算公式失誤問題索賠,但發言人至截稿前仍未有正式回應。

有關是次「擺烏龍」事件,港交所發言人表示,會與發行商聯繫,了解投資者保障情,暫不評論賠償問題。對於何時讓上述窩輪恢復交易?發言人強調,發行商須確保窩輪在公平及資訊流通的情下交易,且確保交易要有秩序,不會引致市場混亂時才可復牌,同時,取消交易則須經買賣雙方同意。證監會稱不對個別事件作評論。

(明報記者鄧偉忠、鄧亮、龍彩霞報道)
3 : GS(14)@2011-04-02 12:55:45

業界:聽任改文件 損投資者信心
2011年4月1日
【明報專訊】本地監管機構罕有地默許高盛發行的窩輪停牌,並修改上市文件,遭致各方炮轟。不少市場人士均直言此情聞所未聞,更有歐資投行的衍生產品主管相信,監管當局若聽任發行商修改文件而毋須付出代價,日後投資者購買窩輪的信心或受損。「證監會平日教導投資者購買金融產品一定要看相關文件,昨日不少投資者可能因參考了文件,覺得市場同類產品中,高盛的日經窩輪較『抵買』,於是追入」,該名人士指。他估計,事件背後的原因是高盛不願承擔錯誤的巨額損失。」

他認為,若港交所此次讓高盛過關,對於投資者顯然是不公平,「以買樓為例,與業主簽定買賣合約後樓價上升,業主可否反悔?」

他坦言,以往窩輪發行商「開錯價」的情亦不少見,通常這類個案發行商惟有自己低調承擔損失,如高盛般公開「承認」銷售文件錯誤的,反而是首次。

投資者組織:高盛輸打贏要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窩輪的上市文件出現錯誤,責任顯然在於發行商,應予投資者相應賠償。「高盛此舉可謂輸打贏要,若投資者只能從民事途徑索賠,監管機構無動於中,勢必打擊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窩輪市場的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87

甲公司是否可獲豁免嚴格遵守《創業板上市規則》第 7.03(1)條及11.10條的規定,以使其招股章程所載的會計師報告毋須包括截至其最新財政年度結束時止的財務資料﹖(於2013年6月撤回;並由GL25-11取代)

1 : GS(14)@2013-07-07 15:11:22

研究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