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馬遜中國:小公司的大公司打法 遭遇7年之癢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30/234413.html

今年是亞馬遜踏入中國市場的第八個年頭,也是王漢華任亞馬遜中國總裁的第七年。但在其還有半年就將任職滿八年之際,王漢華決定離開亞馬遜中國。

他向騰訊科技否認了自己將會加入蘋果公司的傳言,但表示「要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會離開互聯網。」

7年,王漢華已經打破了職業經理人擔任跨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的時間記錄。2005年4月他出任卓越亞馬遜CEO時,卓越一年的銷售額不過1億左右,而現在亞馬遜中國的年銷售額很可能已經突破百億。

這對亞馬遜中國來說是巨大的成長,但是相比中國電商的整體發展速度,亞馬遜中國並不是最快的。艾瑞發佈的2012年二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數據顯 示,在自主銷售為主B2C市場,亞馬遜以6.7%的市場份額位居京東(50.2%)和蘇寧易購(9.4%)之後排名第三。後兩者的崛起都晚於亞馬遜進入中 國。

但是作為進入中國較早的跨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中國目前並未掉隊。老對手噹噹目前市場份額僅為3.3%,尚不及亞馬遜中國的一半。

「亞馬遜中國一直很穩,一方面是亞馬遜這家公司本來就很穩,另一方面是王漢華也是一個很穩的人。」一位前亞馬遜中國高管告訴騰訊科技。

正是這種穩健的作風,使得亞馬遜中國在中國電商市場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競爭力。但也是過於求穩,讓亞馬遜中國錯過了跑馬圈地做大市場的機會。

目前電商或許是整個中國互聯網裡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2010年年底麥考林、噹噹網相繼上市,2011年京東獲得15億美元融資,2012年年初唯 品會 上市,資本、人才、媒體關注都聚焦到了電商行業。傳統電商巨頭阿里也一直在努力鞏固自己的位置,而騰訊也在電商行業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相比互聯網,電商是一個更新的行業,更缺乏行業規則。這導致電商行業競爭手段層出不窮,尤其是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各家電商公司都是無所不用其極。這種無序的競爭甚至可以被稱為混亂。

亞馬遜中國卻「置身事外」,避免了惡性競爭也錯過了機會。事實上,作為跨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在中國遇到的政府阻力要小很多,也有更大的自由度。這也是很多人看好亞馬遜中國的原因。

但是,亞馬遜中國並沒有避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通病。雖然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是公認的具有長遠眼光的人,亞馬遜中國仍然佔據著中國電商的重要位置,但現在也是時候來做一次診斷了。

小公司的大公司打法

毫無疑問,亞馬遜是一家大公司。亞馬遜201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達到138.1億美元,同比增長26.9%。

剛剛完成對卓越收購時候的亞馬遜中國是一家小公司,但在中國市場環境下,他使用的卻是大公司的打法。 「對王漢華而言,他是職業經理人,他要向亞馬遜總部匯報。但是其他電商公司都是本土創業者,亞馬遜當然幹不過他們。」一位前馬遜中國員工表示。

美國亞馬遜有一套成熟的打法,但是中國競爭環境不一樣:美國是成熟市場,而中國是新興市場。亞馬遜中國的競爭對手都在燒錢,都在跑馬圈地,而亞馬遜 則做做深耕市場,主要投入都在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但由於中國基礎設施較差,需要的投入巨大而且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熟悉亞馬遜中國的人士透露,亞馬遜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京東還極小,亞馬遜中國的唯一競爭對手就是噹噹網。「但後來有一段時間紅孩子的銷售額都超過了亞馬遜中國。」

原卓越亞馬遜物流與供應鏈總監、現聯合美妝COO黃朗陽告訴騰訊科技,在亞馬遜中國最初的幾年,大家對中國電商並沒有經驗,也沒有很好的模仿對象,所以一直沒有找到好方法。

亞馬遜中國最初的確沒有摸到做電商的門道。雖然亞馬遜中國員工都知道對亞馬遜而言用戶體驗很重要,但沒有人能很好的理解清楚如何做到最好的用戶體驗。這就導致亞馬遜中國無法把美國總部的企業文化帶到中國來,並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需要。

無法避免的跨國公司病

亞馬遜並不是一家以廣告見長的公司,這一點也影響到了亞馬遜中國的預算。在電商公司都極其重視營銷的時候,亞馬遜中國的市場預算卻被總部壓的很低。

「美國有燒錢砸廣告的教訓,後來沒砸錢做廣告也成功了。但是在中國,現在競爭是處在不理智的狀態,大家都在燒錢。」優購網COO張小軍告訴騰訊科技。他在亞馬遜中國工作時曾有一段時間的工作匯報對象就是王漢華。

張小軍介紹說,亞馬遜看重每個單子的聯繫次數(Contact per Order),希望用戶儘量都可以直接在網上完成,而不需要使用客服電話。相對中國的電商公司,亞馬遜中國做的不錯,但是和亞馬遜全球比,還有一定的差 距。但亞馬遜總部的很多預算都是根據CPO來定,這導致了中國的市場費用少之又少。

有限的市場費用也影響到了亞馬遜中國的品類擴充。在進軍3C數碼類產品後, 亞馬遜中國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總部進行一定的廣告投放。

這些極少的廣告措施顯然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營銷戰。由於中國電商還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促銷成了各家電商吸引新用戶的常規做法,比如京東有618, 天貓有 11.11。但是亞馬遜不信奉促銷,認為促銷是毒藥,會上癮。這讓亞馬遜中在促銷活動中就顯得較為被動,有相關人士透露,有時候亞馬遜中國想要做一次促 銷,等得到總部的審批之後,但這時早已錯過了促銷的最佳時機。

王漢華曾對騰訊科技表示,亞馬遜中國從來不懼怕價格戰,雖然亞馬遜中國不會發起價格戰,但如果別人發起價格戰,那麼「你敢打,我敢跟」。現在看來這句話多少也有些無奈。

亞馬遜是一家技術驅動的電子商務公司,技術一直為貝索斯推崇,而亞馬遜的後台系統等IT體系也都為業界所稱道。但是在2005年完成對卓越的收購之 後,亞馬遜技術系統的遷移到2008年才基本完成,到2010年才真正算是整合完畢。系統整合完成後,亞馬遜中國就可以利用亞馬遜的智能排序系統,能夠更 精準的去建設自己的物流體系。

但是,系統整合完成後,帶來的不僅僅只有好處,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中最不利的一點是,亞馬遜的系統是為成熟市場準備的,對國內環境不適應。

比如亞馬遜有自動調價系統,能監測競爭對手產品的價格對自己的產品價格進行調整。但是這個系統在中國卻經常被其他電商公司「耍」,其他電商公司可以 故意針對亞馬遜中國的系統去降價或者漲價,系統有時候會根據對方的引導而做出判斷。當然,這些系統目前也一直都在完善的過程中。

對於亞馬遜中國而言,當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為王漢華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我認為亞馬遜中國要找一個合適的人不容易。可能會找技術圈或者有零售行業的人,而不會在電商行業挖人。」黃朗陽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45

分類網站現7年之癢:流量日稀 商家逃離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579.html

  7年過去,當騎著小毛驢的姚晨像一場颶風颳過了大江南北,分類信息網站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在高峰期近20 0 0家分類信息網站如今已經所剩無幾,僅剩的幾家也處於流量下降的困境中。

大浪淘沙過後,即便是趕集網和58同城這樣的行業巨頭,也不得不在變局中採取策略,摸索新的商業模式。元旦過後,趕集網旗下螞蟻短租即宣佈完成千萬美元的融資,並正式分拆,釋放押寶「短租」行業的信號,而58同城早已轉身電商之路。

都喊「不缺錢」的兩家網站,如今要如何將每日千萬級別的流量轉化成可觀的成交額,顯然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

 業務模式太單一

2012年,無論是大嘴姚晨騎著驢,四處吆喝「找工作、找房子、找保姆……啥都有」的熱鬧,還是楊冪高喊「58同城,一個神奇的網站」的喧鬧,都漸漸黯然。經歷了2011年鋪天蓋地的廣告大戰後,過去一年迎接趕集網和58同城這兩家國內分類信息網站領軍企業的,是一連串高管離職、資金鏈斷裂、裁員、縮減團購業務等各類不利傳聞。

趕集網和58同城,這兩家同時模仿國外C raigslist的網站,在2005年前後腳上線。經歷了7年的發展,不清晰的盈利模式與虛假信息氾濫,正困擾著國內生活分類信息網站的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裡,兩家網站都遭遇了流量急劇下滑的困境。南都記者查閱流量統計網站alexa數據發現,趕集網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為411位,排名下降52位,而58同城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是245位,排名下降54位。從統計數據上看,兩家網站的流量排名都已在200名之外,並長期處於下降趨勢。

一位從事分類信息服務的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這兩家同時模仿C raigslist的分類信息網站,收入的增幅一直沒有跟上 廣 告 投 放 和 運 營 成 本 的增長進度。C raigslist的員工人數不超過50人,卻創造了億元廣告收入,在全球50個國家佈局了570個分類廣告分站。而58同城和趕集網均擁有數千名員工,每年必須支付巨額的薪水和廣告費用,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目前,分類信息網站的盈利模式分為「廣告營收」和「會員」兩類。「廣告營收」的模式主要是增值廣告收入,類似於搜索引擎的排名。而「會員」則是指註冊認證會員收取的費用,一般佔整體營收的50%。長期的入不敷出,使分類信息網站在面對早期的「殘酷」洗牌後,不得不著手處理增長瓶頸,兩家公司在過去幾年都曾經嘗試摸索更多元化的商業模式,佈局涉及交友、團購、短租、懸賞、遊戲等多個領域,但卻舉步維艱。

2012年4月,上線剛滿一年的團購業務,被趕集網匆忙「外包」給窩窩團,趕集團購的域名直接跳轉至窩窩團域名下的雙方聯合運營頁面。一直依靠龐大的市場投入進行業務擴張和用戶增長的團購業務,在資本的寒冬下被首先放棄。團購專家、團購導航網站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向南都記者解釋稱,如今趕集以及窩窩團的關係,更像是「導航站和團購站」,趕集網其實就是流量變現。

除此之外,對虛假詐騙信息監管不嚴,也讓分類信息網站漸漸失去用戶的信賴,面臨誠信瓶頸。南都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用戶,得到的回應是信息魚龍混雜,需要自己辨別真偽,信息搜尋越發困難。「比如你要找個人租房的信息,結果打過去發現大部分都是租房代理公司,租房照片名不副實,要不就是房子已經出租,難以甄別有效真實信息。」一位用戶表示。

在百度裡,如果輸入「58同城騙子」可以發現253萬條與此相關的搜索信息,而與「趕集網騙子」相關的有502萬條。分類信息網站最初的誕生,源於人們對隨時發佈或尋找有效生活信息的剛性需求,但當分類信息網站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成為各種「托」的聚集地,其發展前景將越來越撲朔迷離。

 依靠短租衝破牢籠?

儘管前路艱難,但無論是趕集網還是58同城,顯然都不甘於現有業務的發展,轉而尋求將大量用戶流量變現的途徑,實現快速擴張後的盈利突破。

今年元旦剛過,趕集網旗下螞蟻短租即宣佈千萬美元的融資,是目前短租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此次融資由優點資本領投,藍馳創投、紅杉資本參與。此外,成立一年多的螞蟻短租正式從趕集網分拆,已完成新公司註冊及相關事宜並開始獨立運營,由翟光龍出任首席執行官。

去年9月,趕集網C E O楊浩湧透露螞蟻短租業務的運營數據在最近三個月的訂單數平均增長率超過25%,已成為趕集增長最快的業務。而翟光龍給出的新近三個月的數據則是15%- 25%的高速增長,總體訂單數已達到近30萬間夜。

短租業務的商業模式,是為房東和租客提供在線溝通和交易的平台,為用戶提供普通民宅、家庭旅館等閒置房源,最初被趕集網當作O 2O模式的一種試水。

一位接近趕集網的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螞蟻短租近半的流量來自趕集網,螞蟻短租獲取租戶和房東收取10%左右的分成,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暫時不會盈利。

與此同時,58同城也在嘗試從一個純粹的分類信息平台轉變為一個C 2C交易平台,例如北京站的二手3C數碼板塊開通在線支付交易功能,進入「電商化」階段。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廣告費用大、運營成本高、收入的增幅沒有跟上,從2011年走入2012年整個分類行業遇到了階段性困難。

公開數據顯示,無論是趕集網還是58同城都已進行過三輪融資,前者三輪融資共計9500萬美元,後者三輪融資總和1 .2億美元。眼下上市步伐停滯,儘管兩家網站都喊「不缺錢」,但如何將每日千萬級別的流量將轉化成可觀的成交額,顯然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

數據

據流量統計網站alexa數據,趕集網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為4 11位,排名下降5 2位,而5 8同城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是2 4 5位,排名下降5 4位。從統計數據上看,兩家網站的流量排名都已在2 0 0名之外,並長期處於下降趨勢。

南都記者 謝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19

新華匯指數於2013年運營概況及2014年之變化

這個指數是上一年的2012年1月3日發佈,經更新後的指數又在2013年1月6日發佈,我們就回顧一下吧:

該指數的成分股合共26隻,包括:

0030    佳訊控股
0136    馬斯葛集團
0209    中國大亨飲品(前崇高國際)
0263    中國雲錫礦業(前順豪物業發展、新貽投資、保興投資)
0273    威利國際(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
0279    民豐金融(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
0329    參龍國際(前金龍集團、如煙集團)
0412    漢基控股(前合盈國際、東峻集團、大雄科技)
0474    昊天能源(前永保時國際)
0692    中國家居(前正興(集團)、寶源控股)
0720    意達利控股(前和記行)
0736    中國置業投資(前銳鴻集團、上億國際、北方興業)
0885    福方國際
0901    鷹力投資(前萊福資本)
0913    合一投資
0928    野馬國際(前德發集團)
0986    中國環保能源(前南興)
1004    麗盛集團
1063    新確科技(前錫威國際)
1141    保興資本(前雄豐集團、新創綜合企業、保興投資、北京御生堂)
2324    首都創投(前中國北方企業投資、德泰大中華)
8022    彩娛集團(前雅高控股)
8037    朗力福集團
8153    科地農業(前智庫科技、中國3C集團)
8202    匯創控股
8212    譽滿國際(前問博控股、香港生命集團)

基數均為100點。

至2013年12月31日,4大指數如下:
泛華匯平均指數(以100點為基數)    229.00
泛華匯加權指數(以100點為基數)    327.37
泛華匯平均指數(以反向log,100點為基數)    43.50
泛華匯平均指數(以反向e,100點為基數)   14.71

今年因為垃圾股市況特佳,這些股由於屬超級資本人士控制,在這個狂潮下,使四大指數反映了,在少於一年的時間之間,在平均股價上,上升了1.29倍,市值則因部分狂印股票的新股表現良好,故狂升227.37%,垃圾都由64.81億變成212.18億元,表現使入瘋狂。至於以log及e計算的反向指數更下降至43.50點及14.71點,下降56.50%及85.29%,在資產普遍升值的過程中,他們今年的表現非常出眾,終於一脫「若要生活好,別要掂華匯」的印象。

至於成份股方面,由引入成份股以來下跌最多為朗力福集團,跌幅達69.79%,其次為佳訊控股及科地農業,下跌幅度達69.59%及56.64%,而大部分股份均有升幅,其中有幾隻升幅以倍計,包括新確科技,上升19.35倍,其次是中國環保能源,上升18倍、第3是野馬國際,升3.35倍。整體來說,今年有18隻跑贏大市,8隻跑輸,還算不錯。

在股本擴張幅度方面,馬斯葛集團股本擴張幅度達29.61倍,名列第一,其次為彩娛集團及民豐金融,增幅達7.53倍及3.68倍,但中國大亨飲品、中國雲錫礦業、漢基控股、昊天能源、和記行、麗盛集團、科地農業、香港生命集團的8家公司本年沒印發新股,但其餘的股本增長速度好誇張,在年底甚至變成瘋狂抽水,可謂是瘋狂抽水機。

至於市值方面,整體看僅增加227.37%,至212.18億,新確科技增幅第一,達90倍,由3,200萬增至28.67億,其次為及中國環保能源及馬斯葛集團,分別增加56.58倍及16.63倍,簡直瘋狂。今年有22隻股市值增加,主要是因為股價暴升,以及瘋狂增加股票數目,之前是股價暴跌和狂印股票,現在是股價暴升和狂印股票,可以看到他們炒作的融資能力的瘋狂。

在未來來看,估計大市值的股票如新確科技中國環保能源、中國家居會暴跌,小市值的股票如中國大亨飲品、中國雲錫礦業、中國置業投資、首都創投、彩娛集團、朗力福集團、科地農業、匯創控股等會高速印發新股,使市值增加,其中部分已表達印發新股意向,請大家小心。

今年組合檢討方面,會減少1隻股票,使組合降至25隻,為:
0901    鷹力投資(前萊福資本)

但筆者會考慮增加一個新集團的指數,但仍在籌備中。希望大家耐心等候。

雖然今年是大幅上升,但這系股票於大部分時間無人贏錢,所以希望大家能夠避免購入上述股票,以招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02

智能手機的七年之癢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7

中國手機行業連續第七個季度出貨量下滑,工信部剛剛發佈的2014年一季度的手機產業數據顯示,手機出貨量為1.0億部,同比下降24.7%。同時,另一個令人感到擔憂的現象是手機品類的創新,也大幅度下滑,本季度手機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

4月9日三星稱,由於智能手機銷售額增長放緩持續對營收造成壓力,該公司淨利潤將出現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營業利潤為8.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95億元),同比下滑4.3%。

4月10日,工信部發佈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行業運行狀況》,數據顯示,手機出貨量為1.0億部,同比下降24.7%,銷量下滑程度令人吃驚。而此前IDC發佈的《亞太區手機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為9080萬部,與第三季度的9480萬部相比,下滑了4.3%。

從蘋果07年1月發佈iPhone以來,智能手機產業正好過去七個年頭,坐穩山頭沒多久的三星、蘋果和中華酷聯們,又要面對當年功能機前輩們的困境了嗎?

七年之癢,在於產品已經缺乏創新

今年2月MWC大會的時候,儘管各大手機廠商拿出看家產品,但仍被媒體集體吐槽缺乏新意。智能手機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產品升級已經幾乎沿著既有的路線發展,即屏幕尺寸更大、分辨率更高、處理器更快、核數更多、機身更薄、鏡頭像素更高等,已經很久沒有看到真正的顛覆式創新。

即便是此輪創新的領頭羊蘋果,創新能力也在下滑,當年諸多人換5S,顏色是關鍵,土豪金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證明,你看,我換機了。而對iPhone6的期待也主要集中在屏幕的大小。而三星最近發佈的S5,外觀相比S4已經難再改變,只是增加了防水、指紋、心率監測等功能,已經越來越難以找到換機的理由。

領先者缺乏創新,跟隨者則直接扯下了價格的遮羞布。

今年中華酷聯都開始學習小米模式,所謂模式其本質就是「專注最好賣的機型+最高效率的生產和銷售」,模式複製之下,智能手機領域更是進入紅海,一方面產品上極度趨同,幾乎都是模仿三星S5和Note3式的大小屏搭配,CPU基本都是8核,做工設計無非都是窄邊、全金屬框之類;另一方麵價格則極度接近成本,產品競爭從產品本身的差異化轉變為產業鏈的競爭,把價格競爭拉到極致。

中低端產品已經足夠好,這直接壓縮了高端智能手機的市場空間,據Gartner稱,去年第四季度,三星的市場份額從上年同期的31.1%下降至29.5%,蘋果的市場分額從上年同期的20.9%下降至17.8%。三星已經不得不開始發力低端市場,蘋果去年試水5C可惜仍定價過高而未能佔到低端的好處。

但中華酷聯小米的增長前景也不樂觀。今年幾大廠商都摩拳擦掌準備擴大出貨量,近期小米稱要達到6000萬,華為之前稱要達到8000萬,酷派、聯想等也計劃出貨量6000萬。廠商狂奔的背後,市場並不是那麼大。數據顯示,美國智能手機的滲透率達到了64.7%,歐盟智能手機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55%,韓國則達到了73%,中國接近40%,要消化產能只能靠新興國家,不過依照目前速度時間也不會太長了,在大部分人擁有了智能手機之後,在手機配置已經足夠高、新機型缺乏吸引力的情況下,換機需求將逐漸減弱。

這和PC、功能機當年快要走到盡頭的情形,非常的相似。

沒有永遠的王者,只有不變的輪迴

誰將成為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增長點?今年的焦點在智能硬件,這波智能硬件潮基本指明了未來的方向,可是,智能硬件的興起,是幫助手機重回增長曲線,還是顛覆手機和取代手機?

在車聯網領域,Carplay模式曾引發了激烈的爭議,是汽車本身成為一個強大的智能手機,還是成為手機的一個屏幕。但即便存在汽車硬件更換週期長等諸多問題,汽車本身還是需要有智能,不管是行駛層面的智能,還是對司機和乘客的輔助智能,汽車不會只成為手機的附屬。

在智能電視領域,隨著智能電視的升級,將能滿足更多內容互動和遊戲娛樂,多屏應用必然會分散手機的時間份額,減少用戶對手機的投資。

在最威脅手機地位的智能穿戴領域,曾經大多都是圍繞手機來設計的,比如手環之類只是一個傳感器,計算、存儲和展示還是在手機上,但從google所展示的glass和watch的應用場景中,你能明顯感覺到手機的旁落,手機只是充當著類似路由器的角色,隱藏在看不到的角落,人們從掏出手機,變成了舉手看手錶、或者抬眼看眼鏡這類更便捷的操作。

在智能日益泛化到各個硬件的趨勢下,手機更多的是成為一個連接中心、存儲中心和屏幕,從這個角度看,智能硬件還需要手機,還不會顛覆手機,但是,不可避免的分散手機的使用,就如同當前手機和PC的關係,手機不會減少PC,但是會減少PC使用,從而減少PC的更新率。

因此,即便智能手機本身不會像功能機般被顛覆和取代,智能硬件也不會幫助手機回到原來的增長曲線,因為熱點將會轉換,用戶的熱情將會轉換。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必須賭對未來,否則下一個舞台將會轉變主角。

於是,在智能手機誕生七年的時間點上,Google發佈了Android Wear,三星拚命的推Gear死守Tizen操作系統,這都是為了找回安全感。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還不知道能否贏得下一個未來。而中華酷聯們,這些還不是該考慮的事情,畢竟,等到局勢明朗了,只要跟隨就又是一片晴天。

作者公眾號「東言東語」 dongyandongyu001,微博 @silverlion,歡迎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18

倫敦房價跌幅創六年之最 英國樓市也現松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43

英國8月房屋要價降幅創同期紀錄最大,其中倫敦房屋要價環比下跌5.9%,創逾六年來最大跌幅,又一跡象顯示倫敦房產市場正在降溫。(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地產網Rightmove Plc公布數據,倫敦8月房屋要價環比下降5.9%至55.2783萬英鎊,創2007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而8月英國房屋要價環比下跌2.9%,創同期降幅紀錄。

通常而言,夏季是英國房產需求淡季。Rightmove表示,今年房屋要價跌勢較預期更甚。而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引入的更嚴格按揭貸款規則,和市場對高利率的預期均給房產市場施壓。

Rightmove主管Miles Shipside表示,因按揭貸款成本上升、監管更為嚴厲,買方和賣方都對個人財務狀況愈發謹慎。這限制了買家支付的意願和能力,也幫助降低了賣家對價格的預期。

倫敦房價跌幅最大的要數一些價格相對較貴的地區,包括肯辛頓、切爾西、卡姆登、哈默史密斯和富勒姆。

在一些所謂的“百萬英鎊”地區,肯辛頓8月房屋要價環比跌7%,均價降至220萬英鎊,同比跌1.4%;卡姆登環比跌7.2%。

Shipside表示,高端房賣主是最為“酌情”決定的一群人,所以他們能等到一年中交投最活躍的時間入市。因此該趨勢給倫敦高價住宅地區房價構成的打壓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80

七年之「殃」,23萬億市值去哪兒啦 格雷厄姆粉

來源: http://xueqiu.com/2542075134/32145537

編者按:自6124點以來,至今已整整七年,A股的慘烈熊市時間超過了任何一個時候,以前往往五年能來一個牛熊來回的預期早早被打破了。伴隨著這一切的是,23萬億市值隨風飄散,廣大散戶遭受七年之“殃”。
對比道瓊斯早早過了危機強的高點,A股啊A股,什麽時間你才能趟過6124的“珠穆朗瑪”


來源:重慶商報
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達到6124點巔峰,時至今日,7年過去,上證綜指還糾纏於2400點能否被攻克,然而簡單的指數漲跌並不能完全彰顯A股市場在這7年中所發生的變化以及固守的成規。與此同時,雖然整體來看大盤在近幾年的震蕩走勢中表現乏力,但仍有部分股票憑借自身制勝“基因”成功穿越牛熊市場周期。

  市值之殤 七年損失23萬億

  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攀上6124點的空前高峰。周五報2374.54點。7年之間出現了3750點的斷層。而在大盤指數滑落的背後,則是A股市值的持續蒸發。

  據本報數據中心統計,2007年10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1471只股票,總市值35.6萬億元;截至周五,在A股市場上市交易的個股已達2557只,總市值約29.7萬億元。如果單純從數學上計算,7年總市值蒸發5.9萬億元。

  不過,這種統計方法並不能透徹地反映7年來A股市場市值變動的真實情況。如6124點之時創業板尚未上市,現今創業板股票已達395只,總市值接近2.3萬億元。

  本報數據中心在進行精確計算後發現,2007年10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1471只股票,總市值35.6萬億元;到周五收盤時,這1471只股票市值為18.52萬億元,總市值蒸發17.08萬億元。另外,2007年10月16日6124點之後上市新股1087只,這些股票在上市首日的收盤市值合計約17.19萬億元,至周五收盤時,其總市值只有11.08萬億元,縮水約6.11萬元。以上兩項相加,7年期間A股總市值累計蒸發23.19萬億元。

  個股之殤 243股股價遭腰斬

  在市值財富灰飛煙滅的背後則是個股股價的大面積崩潰。以周五收盤價(經後複權處理)計算,2007年10月16日以來,A股市場共有947只個股的股價出現下跌遭,其中中國鋁業等243只個股的股價在此期間遭遇腰斬,即便將統計口徑收窄至2007年10月16日以前上市的1471只股票,也有多達212只個股股價下跌了50%以上,中國鋁業、中國遠洋等24只個股股價跌幅超過80%。

  據了解,導致上述個股陷入股價腰斬泥潭的原因主要有三類:一是部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急劇惡化,引發股價崩盤,如以中國遠洋為代表的航運、有色金屬、化工、鋼鐵類個股。二是部分個股股價在牛市時積累了過多的泡沫,一旦行情轉壞,虛假的股價繁榮立刻煙消雲散,典型案例便是發行價格高得離譜的中國石油。另外,部分基本面較為穩定、股價也較為合理的個股在大盤持續熊市的環境中遭遇了錯殺,比如銀行股。

  伴隨個股股價的大面積崩塌,A股市場的估值中樞和股價中樞一瀉千里,6124點時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和平均股價分別為56.83倍、20.11元,但至周五收盤時,這兩項數據已分別降至13.87倍、15.64元。

  擴容之殤 A股失血4.8萬億元

  統計顯示,在萬盛股份等4只新股於周五登陸滬深兩市之後,A股市場在最近7年間總計上市新股1087只,在當前A股總市值排行榜上高居前10位的中國石油、農業銀行均是在2007年10月16日之後方才上市。

  新股擴容抽取了大量資金。統計數據顯示,1087只個股在發行階段實際募資總額達到1.37萬億元。相對於IPO直接融資,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再融資途徑募得的資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統計,2007年10月16日以來,已先後有1515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增發或配股,再融資規模合計約2.89萬億元。

  除了各種名目融資的直接“抽血”外,A股市場在最近7年間還遭遇了持續的“失血”。據本報數據中心統計,2007年10月16日至今,A股市場累計解禁限售股2.21萬億股,解禁總市值約19.83萬億元。與之對應的是,最近7年以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高管、財務投資者總計凈減持約356.9億股,凈減持金額高達5509.4億元。


  股民之殤 過半賬戶無心交易
面對在相當長時期內難有起色的A股市場,投資者參與交易的熱情一落千丈。據中登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在2007年10月15日~10月19日期間,A股市場的賬戶總量為10364.93萬戶,當周新開A股賬戶約有105.5萬戶。時隔7年之後,雖然A股市場的賬戶總量已升至17687.55萬戶,但如果以當周參與交易的賬戶數據進行對比,其變化更是令人失望,6124點當周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約有2096.41萬戶,但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處於交易狀態的A股賬戶只有997.58萬戶,也就是說,過半賬戶已經沒有興趣繼續交易。

  除了參與交易的投資者數量大幅下滑外,處於交易狀態的投資者的交投積極性也是大不如前。2007年10月15日~10月19日期間,A股市場的日均換手率和單只個股日均成交金額分別為3.89%、1.93億元,而最近一周A股市場的日均換手率和單只個股日均成交金額卻只有3.72%、1.78億元。

  6124之殤 A股的珠穆朗瑪峰

  就6124點之後A股市場慢慢熊途的成因,業內人士認為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加以分析。

  長城證券投資顧問龔科認為,從宏觀上看,受全球經濟形勢動蕩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近年來呈現降溫趨勢,GDP年度增速已由2007年的13%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5%,傳統周期性行業的景氣度持續下滑,特別是房地產、金融、能源等權重板塊屢次遭遇地產調控、利率市場化、債務風險等利空事件的沖擊,這對以傳統藍籌股為骨幹的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自然會帶來打壓。同時受貨幣政策結構性偏緊因素的壓制,A股市場的資金面也難以推動大盤上行。

  廣發證券投資顧問王立才則指出,與成熟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證券市場深層次的機制性障礙仍然不少。比如市場淘汰機制尚未完全發揮功效,內幕交易仍時有耳聞,這使得A股市場的投機屬性更甚於投資屬性,加劇了A股市場的波動。

  上海證券投資顧問李竺松也表示,相對於宏觀因素,A股市場自身存在的一些微觀缺陷對大盤的沖擊更為明顯,A股市場的“抽血、失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此外,A股市場此前積累的虛假包裝、財務造假等隱患在日益嚴苛的市場檢驗中逐一曝光,這也使得相當部分個股遭到股價回調的厄運。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總的來看,6124點就像是A股市場的珠穆朗瑪峰,要想成功翻越,其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68

投資者抄底石油基金 10月資金流入量創兩年之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26

石油基金
ProShares Ultra Bloomberg Crude Oil 基金價格走勢

追蹤原油價格走勢的基金受到兩年來最大程度的熱捧,投資者認定原油價格必然會從熊市中反彈。

彭博數據顯示,在美國上市交易的四只規模最大的石油上市交易產品(ETP)本月截至20日流入資金總額達到3.34億美元,創出了2012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包括United States Oil Fund和ProShares Ultra Bloomberg Crude Oil在內的這四只ETP的流通股數量已增至5530萬股,創下九個月高點。

作為美國市場和全球市場基準的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和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s)的價格各從6月份高點下跌20%以上,按通常定義由此進入熊市,不過最近資金開始源源不斷流入上述產品的基金。包括法巴和美銀在內的多家銀行已發出了原油市場頹勢可能很快就會過去的預測。

追蹤WTI油價的United States Oil Fund昨日上漲0.5%,今年以來下跌了11%,追蹤Bloomberg WTI原油分指數的ProShares fund昨日上漲1.3%。今年以來下跌了17.5%。

“有些投資者就喜歡接下落的飛刀,”舊金山ETF.com的首席投資官Dave Nadig昨日表示。”看著眼下石油市場正在發生的一切,你可以想都不想地說’到了一定時候總要見底’。許多投資者依然認定油價的長期趨勢必是要上百。”

昨日紐約市場WTI期貨上漲10美分至每桶82.81美元,之前該合約價格曾在10月15日創出每桶81.78美元的2012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倫敦市場布倫特原油價格昨日上漲82美分至每桶86.22美元,之前它也曾在10月15日創下每桶83.78美元的四年低點。

Tyche Capital Advisors基金經理Tariq Zahir表示,“大家都想在這個價位抄底,ETF是購買石油最簡單的方法,所以你看到了大量的資金流入。油價下跌的有點太多,太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23

上路了,不回頭 -- 2014年之總結與2015年之近期計劃 一葉扁舟20

來源: http://xueqiu.com/3905629206/34795962

歲末年初,總得寫點什麽。無他,給自己留個記錄,忠於自己即可。

先來總結,下一篇談計劃。

2014總結之概要與收益篇

2014年就這麽結束了。這一年對我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我終於脫開羈絆,投身全職投資行列。十年IT行業的職業生涯走到盡頭,竟然沒有一絲不舍。至於為什麽選擇投資作為我的下一站,這是一個談很久的話題,簡單而言,原因有三, 第一,個人興趣,借用人家的話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任何事情都做不到最好。第二,這是一個好的職業,投資是一個可以不斷積累的職業,和好的公司一樣,有天然的護城河,門檻極低,真正入門卻很難,如同醫生一樣,沒10年積累,看不好病,但,老而彌香;投資場上,只要能活下來,就能賺錢。第三,時間自由,空間自由,容易達成一個平衡的生活。

扯遠了,無論如何,上路了,不回頭。

說一下投資業績吧。相對於市場整體而言,一般般。由於是9月開始專職投資,所以9月是我的收益計算起點,真正投資生涯的起點。凈值從9月1日開始計算,14年從1月到8月收益不到10個點,可以忽略不計。

9月份專職投資以來,拜臺風所賜,4個月資產總收益48.48%;全年收益多加幾個點,沒具體再算。我把資產分為AB兩類,其中B類股票類風險投資收益92.02%;A類穩定收益4.93%;總資產的收益總額147萬,資產總額增加至413萬;

既然說到業績,就簡單說一下我的投資思路,作為一個曾經大虧過的人,風險控制毫無疑問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為了每個月有口糧,我把一半資金用於做固定收益投資,如打新股,網貸,貨幣基金等,另外一半資金用於股市,期貨等風險投資,這兩部分資金動態調整,股市好的時候,大部分會調整用來投資股市,差的時候,大部分資金調整至固定收益投資,這讓我在14年,每個月的都是正收益,所有收益每個月都不回撤。但是,在風格轉換的時候,難免保守,其中我在11月收益就比較差。今年大部分收益,還是在12月取得的。



從細分項目來看,收益分布如下:

14年基本沒用外部杠桿,通常只在體系內做動態調整;看到雪球上很多牛人通過杠桿獲得了讓人驚嘆的超額收益,最近我也一直也在反思這個問題,不用杠桿是否浪費了這麽好的大牛市?目前的看法是,杠桿要謹慎使用,尤其是我這種後面懸崖,前面險峰的新手專業投資者,活下來才是關鍵,未來還有幾十年,穩健才是王道。不攀不比,以平常心對待投資。

2014年總結之收獲篇

收益不是收獲。

資金的數額提升只是浮雲,人的提升才是關鍵。

雪球是個好地方。這里讓我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投資投機流派的高手,我人笨,不愛發言,潛水多,評論少。偷師學藝,收獲頗多。後面會有對應的感謝。

14年,我個人最大的提升,莫過於以下五點。
1.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的核心是敗而不倒。投資這個遊戲,玩的是錢,虧光了,就game over了。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可是,除了個別天才,絕大部分人只有經過大虧,才知道風險的厲害,投資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再好的機會都沒得玩了。

我也一樣,從05年下半年第一次進入股市到現在,經歷過3次大虧損,其中一次,虧掉兩年工資,關鍵還不僅僅是虧錢,而是伴隨而來的失敗感,《炒股的智慧》看過很多遍,從那次虧損以後才算真正看懂,至少看懂那本書里面關於風險的描述和作者經歷虧損以後的心路歷程,虧損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把錢再賺回來,從第三次虧損開始,我發誓,再也不要虧這麽多。

我相信幾乎所有的趨勢投資者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書里談到,巨額虧損是投資者真正成熟以前的最後一課,但願,我已經走過了這個階段。

2014年,我努力控制虧損的幅度,通過低風險投資甚至部分固定投資為整體盈利提供緩沖墊,定下來任意連續兩個月必須正盈利的規則,幸運的是,14年,我做到了每個月都是正盈利。

2015年,還是要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敗而不倒,未求戰,先思敗,在入場前,先要定好所能承受的最大虧損額度,也就是止損線,一旦達到止損線,必須離場。隨著盈利的增加,止損線也適當往後調了,目前是-30%,任何標的,只要達到30%的虧損額,必須離場。

每次牛市都會有一批人破產,這次牛市也不例外,並且由於這次是杠桿牛市,死人註定會更多,更快,沒有止損線的保護,是非常危險的。

2. 概率思維

概率思維,在14年逐漸固化在我的投資套路里。熊長牛短的A股市場,註定了,遊擊戰會比較多,只有當贏面大的情況下才會入場,保證了從整體上保持盈利,在牛市來臨以前,我也很有信心能夠賺到錢。

作為一個趨勢投資者,概率是必須考慮的事情,很多炒股書籍,比如《炒股的智慧》《走出幻想,走向成熟》都有重點闡述概率思維的重要性,@阿土哥a ,是我在雪球里面所見到的用賭場理論來指導投資最為徹底和赤裸裸的一位,阿土哥a的10倍杠桿交易中行轉債,堪稱經典(只會欣賞,不會模仿)。使用贏面+賠率+賭註(倉位)三者的結合指導交易的思想,也讓我受益。多謝阿土哥a。

3. 對沖思維

對沖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這讓我從多空兩方面來看待交易和持倉本身。而不僅僅是多頭思維

對沖思維,讓我不再擔心踏空,上漲是一種趨勢,下跌也是一種趨勢。只要趨勢確立,就可以進場賺錢。

為什麽會想到對沖呢?是因為套利和打新股。在牛市確立之前,想辦法尋找確定的收益,是我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做的事情。打新股,在平衡市和下跌市里面很好的低風險投資,但是,門票的下跌風險,以及新股申購期間的上漲風險(對,上漲也是風險,因為資金都去打新股,上漲時,有踏空風險),我學會了使用股指期貨對沖。

股指期貨的對沖,一度貢獻了我同期一半以上的收益,超過17萬。這似乎讓我腦洞大開,原來,錢也可以這麽掙。

4. 機構思維

看過@刺猬吃大餅 兄的關於散戶的悲劇宿命論述,深以為然。然後反思自己,在14年,的確一個大的進步,就是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純散戶,而是經常會用機構思維來考慮問題,反思操作。當遇到進退兩難的情況,我會反思,如果我是機構,我會怎麽做。例如11月底,我當月收益大幅跑輸指數,同時倉位較低,主要原因是思路還是沒有轉換到牛市思維上來,打新股導致浪費了當月大部分上漲行情,而此時指數已經從2401狂漲到2682點,很多人都在等回調,認為這不可能,必須回調,我在12月策略路線中的反思如下:
“我 這幾天時常在想,假如我是一個基金經理,我所管理的基金,這幾天剛剛募集完畢,如果暫時不考慮基金操作的各種限制,那麽我會采用什麽樣子的建倉路線?我會 馬上打滿倉位?還是逐步建倉?我會買金融股?還是買創業板?還是買各種題材股?我會采用激進路線麽?我會裹足不前等待回調麽?”
帖子如下:http://xueqiu.com/3905629206/33440721
最後的結果是,我在11月底12月初大舉買入,12月收益31%;98萬;一舉趕超大盤。

包括之後用凈值來衡量業績,也都是在向機構靠攏。我知道,我還差很遠很遠,但是,如果現在不開始練習這種思維,未來會走更多的彎路。

5. 資金的時間成本
曾經有過套牢,然後鴕鳥戰術,閉眼不管。老子有的是錢,有的是時間,就和你耗上了。結果呢。。。2年過去了,股價跌掉60%。呵呵。

2014年,接觸了網貸,投資平臺從陸金所,到人人貸到紅嶺創投,年息8%到18%不等,100萬資金,躺在那里,一個月就可以有1.5萬收益,這讓我忽然開竅,第一,原來資金有時間成本,資金需要去掙錢,留在手里,不掙錢就是犯罪,虧損更是罪上加罪!第二,錢生錢需要時間,一夜暴富,可遇不可求。

從此,不再套牢!

2014年總結之失誤篇
2014年,我在那個標的虧損最多?想了很久,查了所有交易記錄,基本上我所有交易過的標的,都賺錢了,虧損最大的一支股票是$寧波富邦(SH600768)$ ,其實我只是投入了不到1%的資金,2萬塊,虧損10%多,差不多2000多塊。本來就是試錯,被咬一口,就走,股價再也沒有回到我之前的買入價格,也沒有重新買回的理由了。

所以,從成功率角度,我幾乎做到了極致,幾乎不虧錢。可是。。。可是。。。我的盈利為什麽這麽少呢?

我犯了幾個錯誤:
1)熊牛的風格轉換適應較慢
我的10月份總收益超過6%,股票類資產更是大幅增長10%以上,與此同時上證指數只增長2.38%,但在11月,我的收益大幅跑輸大盤,主要的原因在於,我還沒適應大藍籌甚至於牛市已經來臨的市場,10月份通過對沖獲得超額收益,11月對沖卻大幅拉低了我的收益率。

2)此外,打新股作為平衡市的輔助手段,在大盤上漲的時候,占用了大量資金,也直接降低了我的收益率,更悲催的是,打新股讓我丟掉了之前看好的中國平安,和平安轉債,這是我2014年最大的遺憾。

3)知行沒能合一。
知道,未必能行的出來。看對了行情,選對了標的,未必能掙到大錢。其實關鍵還是在於,是否能夠堅持牛市思維。特別佩服@阿土哥a @雲蒙 ,看的準,拿得住,坐得穩,縱有如此大的超額收益,也能穩坐泰山。這是我2015年需要操練的功課。

好在,2015年,為時未晚。

2014年總結之武器篇
要打仗,必須有武器。

開個A股賬戶,搞個萬三手續費,也算有了一支AK47。對於長線投資而言,這基本上也就夠了。

不過呢,作為趨勢交易者,我需要尋找各種不同的交易機會,當找到一個趨勢,但沒有順手的武器的時候,這種心情可想而知。

12月底,期指1501合約升水120點,時間長達兩天,而港股2823折價4%,2823跟蹤A股最大的50支股票,之前走勢和滬深300的相關度達到96%-99%;當時計劃通過杠桿港股2823,做空1501期指合約,來進行套利,結果資金晚到,沒能成行,錯過了15萬以上的利潤。

說點開心的,2014年嘗試了很多武器,包括正回購,分級基金,股指期貨,商品期貨,港股;很好玩,很有意思。分別說一說;
1)正回購,好東西,低成本杠桿工具,9月份開通,原計劃通過正回購加杠桿買轉債,嘗試過以後,未能堅持,浪費了一次好的賺錢機會,呵呵。這里要感謝@DAVID自由之路 , 通過David的文章,知道正回購買債加杠桿的投資方式。
2)股指期貨,這是個好東西,8月份開通,並持續和A股股票對沖玩了3個月,腦洞大開,玩過以後,才知道,原來A股如此仁慈,期貨才是真正的吃人市場,每天無負債清算,有人虧有人賺,還要交手續費,而股票市場,從某些時間點來看,可以皆大歡喜,大家都賺錢,雖然從長期來看,還是零和遊戲。玩了三個月,盈利8萬多,距離最高點,利潤回撤50%。摸摸腦袋,還在。最後總結,無對沖,不期貨
3)外盤,IB賬戶。這里要感謝@雲蒙 ,雖然我已經有幾年的港股交易經驗,但武器方面,爛的很,通過招商銀行的香港網銀買賣港股,都不好意思說。因為身居香港,開股方便,在11月份滬港通開通後,去耀才證券開了戶,傭金萬6+,不過融資杠桿的息率要4%+,比IB賬戶要高很多,而且按金比例也比IB高。因為雲蒙的帖子,過去開了IB賬戶,入金10萬美金,12月31號,買入南北車,兩個交易日,盈利20%,凈賺10萬港幣,現在已經申請綜合投資帳戶成功了,哈。謝謝雲蒙。
4)分級基金,這要感謝集思錄和@張翼軫 , 套利能有幾十萬的收益,估計也只能在這種級別的大牛市才能見到了。

2014年總結之杠桿思考篇
杠桿永遠都是雙刃劍。
我個人喜歡低成本杠桿。如折價的分級B 150001, 股指期貨,正回購,港股的低成本融資,牛市自帶天然杠桿的券商股等等。
但是,杠桿的使用,還是要適當,如果能做到適當使用杠桿,則可以進可攻,退可守。過大,繃的太緊,退無可退,抗無法抗,只能斬倉,甚至可能爆倉。

這撥牛市一定會讓一批人破產,因為虧損和踏空更能激發人的賭性,高位上杠桿是自取滅亡的快捷之路,07年不可以上杠桿的散戶扛到現在可以解套,只是被割了7年的韭菜,上了杠桿爆倉,則如同被刨了根。(問題是,你知道什麽點位是高位麽?如果不確定,還是控制杠桿率比較好。)

2015年的近期計劃,另起一篇文章。
http://xueqiu.com/3905629206/34813796
目前持倉

$華泰證券(SH601688)$ ,$海通證券(06837)$ ,$券商B(SZ150201)$ 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095

【數據不枯燥】“雙11”如何跨越“七年之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084.html

【數據不枯燥】“雙11”如何跨越“七年之癢”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雷 張逸俊 2015-11-11 07:40:00

近年來,“雙11”電商大戰持續升級,面對今年“七年之癢”的到來,各家又將作出哪些新的突破。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38

政大、台科大牽手 教育部非狀況外 吳思華最後一搏 一個月完成十年之功?

2016-02-29 TWM

隨著少子化現象加劇,大學整併議題夯,希望整合資源、提升學校能見度,但政治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二月十七日發出聯合聲明,要朝併校方向談合作,仍震驚各界。

這是因為,台科大二○一五年一月才和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結盟為「國立台灣大學聯盟」,進行一起選課、招生計畫,突然迸出要與政大合併,不但校內溝通尚未成熟,相關學校內部也議論紛紛。

消息一出,教育部對外宣稱「很驚訝、不知情」,然而,熟悉內情人士透露,政大與台科大的合併案背後,教育部長吳思華著力甚深,為了拉抬過去他曾任校長的政大排名,讓兩所過去合作關係不深的學校,突然走向「結婚」一途。

據指出,吳思華一月親自出馬,邀集兩校校長談此案,兩校之後還到教育部做專案報告,教育部並非狀況外。吳思華的動作,也被解讀為在五二○卸任部長之前,想要有最後一番作為。

兩校曾赴教部 做專案報告「我們本來就知道兩校要談合作,但不一定是合併。」教育部技職司科長劉育秀的答覆,間接說明教育部事前知情,但就她了解,台科大目前傾向先從產學交流開始做,畢竟台科大是技職龍頭,需要確保合併後,高職生的升學管道不會受損,也有待兩校師生、校友更多意見蒐集,「不可能在政黨輪替前完成合併。」從資源分配來看,政大和台科大合併是很現實的考量,過去教育部的「十二所頂尖大學計畫」共千億元預算中,兩校都只分到二、三億元,接下來資源要從十二所,集中到「五所達國際辦學標準的卓越大學」,在重視國際排名的學術現實中,重人文的政大,必須尋求理工強的台科大合作。

政大主祕王文杰證實,兩校校長一月開始討論,認為兩校在不同領域都是頂尖的,可以互補,「可朝打亞洲盃、世界盃目標邁進」,雙方都有意願。

台科大副校長李篤中說:「事情發展非常快速,還在溝通階段。」過往的合併案,動輒談上十年還不一定成功,這次政大與台科大,背後有教育部高層支持,才能在各項評估和願景未具體提出時,就高調表態,但在兩校內外都有歧見的情況下,是否能順利在政黨輪替前獲致結果?外界等著看。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