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圖解彙總(三):房地產泡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464

如今,似乎全世界的投資者和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要進行改革、冷卻房地產市場,代價就是經濟增長的放緩,而隨著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金融債務龐大,許多經濟學家甚至擔心中國經濟會遭遇硬著陸,一旦經濟增長降到5%以下,就會引發失業率飆升和社會不安定。

步入2013年,硬著陸的說法似乎已經漸漸淡去,但中國的信貸問題是否會演變成超級大泡沫、房地產市場的熱度以什麼方式收場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等問題日益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來自摩根士丹利、渣打銀行、瑞信、美銀美林等華爾街大牌投行的經濟學家已經針對中國的經濟風險提出了許多警告和分析。

以下內容來自全球各大投行,用圖表和分析的方式表達了其對中國經濟風險的擔憂:

請參見本系列前兩個篇章:

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圖解彙總(一):信貸泡沫

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圖解彙總(二):硬著陸風險幾何?

13)中國房價虛高

據IMF統計的全球各城市房價/工資比率,中國一線城市的這一比率要比發達國家還高。圖中紅色代表中國大陸幾個城市的房價/工資比率:

14)而且房價一直都在上漲

下圖為搜房網統計的中國百城平均房價走勢圖:

15)中國家庭負債與房地產泡沫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提供的下圖顯示,中國的家庭負債基本上全部都來自於房屋貸款,抵押貸款佔家庭負債比例要遠高於其它國家:

16)人口情況變動趨勢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阻力

摩根士丹利的圖表顯示,中國工作年齡人口占比正在縮減,而老年人口占比開始膨脹,這正是計劃生育的一個結果。

17)更糟糕的是,食品價格還在飆漲

野村證券分析師表示:

「通脹水平的上漲限制了政策寬鬆的空間,這也更印證了我們的觀點:信貸和貨幣增長幅度將在未來數月內持續下降。

「我們預計中國第三季度CPI增長還將保持在2.7%左右,並在第四季度攀升至3%以上的水平。這將限制中國央行下調基準儲蓄利率的能力,目前這個利率為3%。

「此外,豬肉價格的激增也對中國通脹製造了進一步的上行風險。」

18)瑞信總結了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情況

簡單來看,中國經濟所有的增長動力都在衰減,比如,勞動力增長率正在縮小;加入世貿組織的益處越來越小;房地產市場的膨脹;實際資本成本的上漲;債務槓桿的高水平;人民幣升值以及政策方面的不利因素。

(The En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9

高盛:圖解大宗商品基本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554

以下是高盛精選的6張圖來解釋全球大宗商品的關鍵基本面,這其中包括:主要大宗商品的儲量、來源、成本、價格、使用等方面。

1. 主要商品的蘊藏可用量與年均增長量

2. 主要商品的用途結構

3. 主要商品的生產國結構

4. 主要商品的消費國結構

5. 主要商品的價格趨勢

6. 高盛的主要商品在2013年和2014年的價格變化預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700

圖解美國經濟(一):投資、就業與GDP增長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761

聯邦快遞公司(FedEx)一直是經濟學家們密切關注的一個公司巨頭,因為這個公司的動向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全球經濟活動情況,該公司CEO Fred Smith上週在「重建美國經濟增長」論壇上做了一次演講。

演講中,Fred Smith展示了他總結的美國經濟圖表。還對經濟緩慢增長下的持續失業問題表達了特別的擔憂。

Fred Smith表示,「美國經濟增長缺乏動力的核心因素是缺乏投資、對外國石油的依賴以及無法建立生產能力更高的貿易關係。」

此外,Fred Smith還贊成企業稅改革,稱這能夠鼓勵商業投資,也與創造就業息息相關。

以下是這位CEO整理的美國經濟圖表:

很長時間以來,美國GDP增長的平均水平一直在下降:

如果沒有投資,就沒有就業增長:

上世紀90年代,可能美國經濟中存在過度投資的問題,許多投資湧向了沒有市場的商業領域:

如果今天缺少投資,那麼就意味著未來缺少經濟增長:

如今,美國的公共建設佔GDP比例已經降至1948年以來最低水平:

「我們一直在吃老本兒」,政府淨投資一直在下滑:

(more to com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2

圖解全球股市估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815

湯森路透的以下圖表展示了各國股市估值,從圖表來看,墨西哥、瑞典和瑞士等少數國家比十年均值高,多數國家股市估值都沒有超過十年來平均水平,有的還更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73

圖解中美影子銀行體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367

「影子銀行」在全球兩大經濟體大行其道。分別來自美聯儲和高盛的研究讓兩國影子銀行體系的脈絡清晰地呈現在你面前。

美國

下圖來自紐約聯儲的研究,美國影子銀行全圖(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上圖顯示的是美國影子銀行信貸流的全景。

考慮其複雜性,如果你想要瞭解這張圖的每一處細節,你可以參閱紐約聯儲的論文

 

中國

中國影子銀行系統概覽如下:

 

高盛認為,中國影子銀行與正式銀行系統之間的複雜關係如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94

圖解全球信貸變化趨勢(2007-2012)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434

下圖是高盛援引世行數據的統計,分析了全球181個國家在2007年-2012年的對私人部門的國內信貸佔GDP的百分比變化趨勢。其中,紅色越深顯示信貸增速越快,黃色越深顯示信貸增速下跌越快。

Zerohedge點評道:這簡直就是一張下一個危機在哪爆發的指示圖。

高盛在其最新的報告中預計,從2008年底到2013年底,中國銀行業的資產將增加14萬億美元。正如惠譽所稱,這相當於美國整個商業銀行部門的規模。也就是在五年時間內,中國將複製整個美國銀行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97

圖解中國經濟失衡的根源——並非政策惹的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394

雖然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了30多年,但其帶來的問題也是「驚人的」——經濟結構中消費與投資比重的失衡。很多人會認為這是長期金融壓制政策造成的結果,但前世行中國主管黃育川認為,這種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更多是一個小農經濟大國快速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結果——這是自然而然的。他還指出,誤讀經濟失衡的根源會導致錯誤的針對性政策。他寫道:

中國經濟增長不平衡是事實。在過去10年了,消費佔GDP的比重已經穩步跌至了35%——這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的最低水平,同時投資的比重上升至超過45%,同樣也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如下圖所示)。但這些不平衡是脆弱的一面(正如大部分觀察者認為的),還是中國經濟騰飛的結果,因此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問題呢?

(藍線代表私人消費,紅線代表投資)

很多分析師把這些不平衡歸咎於低利率,加上被低估的人民幣匯率支持,它們被認為是壓制消費,鼓勵過度投資的因素。但這個觀點是具有誤導性的,因為這些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是金融壓制,而是一個廣泛成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這個過程已經導致家庭收入佔GDP的比重下降,儲蓄率上升,加在一起解釋了過去15年裡,消費佔GDP比重的下滑。

上述的一切都可以利用Arthur Lewis贏得諾貝爾獎的模型得到,該模型顯示了農業部門的過剩勞動力轉移到現代經濟體系中,是怎麼與投資上升相伴而生的,並導致了高速但不平衡的增長。他的分析還預測了其它情況,當勞動力供應收緊,增長放緩,經濟將變得更為均衡——現在普遍被稱為「劉易斯拐點」。

這些不平衡來源於城鎮化後勞動收入佔GDP比重變化帶來的影響,因為工人從農村轉移到以城市為基礎的經濟活動中。比如說,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種大米產出1萬元,在支付投入成本後,淨收入為9千元。那麼,他把2千元存起來,並消費了剩下的7千元。在國家宏觀經濟的統計中,他的經濟活動轉化成了佔生產總值70%的消費水平。

假如他轉移到深圳,並在富士康(蘋果)找到一份工作,每年的收入變成了3萬元。象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一樣,他存一半消費一半,也就是1.5萬元。蘋果把他的勞動與資本和進口部件結合在一起,生產出附加值為6萬元的iPad。那麼,現在他的消費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已經降到了25%。

如下圖所示,這種特定的勞動力轉移,在國家宏觀經濟的統計上會顯示出,勞動收入佔產出的比重從90%下跌到50%,同時消費佔GDP的比重從70%下跌到25%。

這個過程通過每年數千萬勞動力轉移的過程中不斷重複。這已經導致農業部門工人佔總勞動力的比重從約50%大幅下跌至35%,同時工業和服務業的工人比重也出現了同等的上升(如下圖左圖所示)。因為在工業領域中,勞動收入佔產出的比重低多了(相對於農業部門的接近90%,工業部門只有約50%,如下圖右圖所示),勞動收入佔GDP的比重已經大跌。

(藍線為農業,綠線為服務業,紅線為工業)

但這種下滑並不存在任何不正常的地方,因為外來務工人員賺的錢和消費水平都是過去的幾倍,企業又能夠通過不斷增加吸收勞動力和投資來擴張,同時國家也有益於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兩位數的經濟增長。

(家庭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

(中國不同地區的家庭收入佔GDP的比重,紅線代表西部,藍線代表東部,綠線代表東北,紫線代表中部)

....(如上圖所示)如果金融壓制或人民幣匯率是中國增長不平衡的根源,那這種消費的下滑就不應該存在巨大的地區性差異,因為全國的定價體系都是類似的。此外,如果存在地區性差異,那麼就應該認為,鑑於東部處於工業和商業的中心,這種消費比重的下滑應該更明顯。但實際上情況是相反的。從2000年開始(90年代末中央政府實施開發大西部戰略),大西部而不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歷了家庭收入佔GDP比重大跌40%,同時其它地區過去幾十年出現的下跌則更為平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21

圖解中日韓經濟發展模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998

在過去50年裡,成功從中等收入經濟體發展到發達經濟體的成功案例並不多——只有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其它大部分的新興經濟體要麼無法達到更高的發展階段,要麼已經陷入了被稱為「中等收入陷阱」的階段——經濟增長由開發廉價勞動力或自然資源來驅動。

然而,那些成功跨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成功案例都有一個特徵,在經濟騰飛以後,會存在長期的高投資水平,這正好就像中國今天的情況。

把中國的情況與韓國和日本對比,顯示出了非常類似的發展模式。在經濟開始騰飛以後,南韓和中國都經歷了30年類似的投資佔GDP比重的上升。可用的數據也顯示,日本的發展趨勢也是類似的。

(投資佔GDP的比重:藍線代表1965年開始的韓國經濟;黃線代表1950年開始的日本經濟;青線代表1980年開始的中國經濟)

然而,從上圖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在最後幾年,中國的情況開始與其它國家出現分化——中國的投資比重繼續上升,並超過了其它任何經濟體曾經達到的最高比重。這也意味著,中國應該已經接近非平衡增長期的終點,因為其它國家在經歷30年高投資水平以後,經濟都開始了再平衡過程。

如果關心中國的經濟增長失衡,就應該關注中國與其它成功的國家發展模式最近幾年出現的分化,根據其它國家的發展經驗,中國的消費水平可能應該開始修正了。

實際上,中國家庭支出的增長與韓國的歷史發展經驗是完美匹配的。在兩國的情況中,家庭支出在經歷了30年經濟增長以後,都乘了10倍。如果勢頭持續,中國家庭支出將在未來幾十年裡,繼續穩定的上升。

(以本幣計算的家庭消費支出:藍線代表1965年開始的韓國經濟;青線代表1980年開始的中國經濟)

中國與其它成功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國家的最大不同點是,在經歷三年的高水平投資以後,中國經濟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平均每個僱員產出的GDP規模,以美國作為標準並定為100:藍線代表1965年開始的韓國經濟;黃線代表1950年開始的日本經濟;青線代表1980年開始的中國經濟)

中國的勞動生產率起點比其它亞洲發展中國家都要低得多,經濟增長轉化成勞動生產率的大幅上升只是10年前才開始。

當韓國經濟在90年代開始出現再平衡的時候,它的勞動生產率已經接近美國的一半。

(青線代表韓國固定資本形成總值佔GDP的比重,對應左坐標;藍線代表韓國勞動生產率與美國的比值,對應右坐標)

日本在70年代經濟開始再平衡的時候,當時其勞動生產率已經接近美國的60%。

(青線代表日本固定資本形成總值佔GDP的比重,對應左坐標;藍線代表日本勞動生產率與美國的比值,對應右坐標)

雖然過去1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仍不足美國的1/4,與70年代末的韓國類似,比60年代的新加坡和日本還低。

(青線代表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總值佔GDP的比重,對應左坐標;藍線代表中國勞動生產率與美國的比值,對應右坐標)

  • 世界大企業聯合會表示:

在追趕甚至超越一些新興市場對手的勞動生產率上,中國已經做得很好了....然而,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正在以相當快的速度放緩 ,儘管中國總的勞動生產率仍不足美國的20%。可以認為,中國經濟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勞動生產率的增速就開始下滑了。

最近IMF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應該降低其投資佔GDP的比重10個百分點,這將把中國的投資比重降到其他國家處於相應發展階段的類似水平。

IMF寫道:

很明顯,達到該水平(投資佔GDP的比重)本身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而這應該伴隨著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的改革...國際經驗實現,這是所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中國過去幾年可能過分投資了,但其增長模式在過去30年和其它成功的經濟體大概是一致的,其中包括消費支出的增長。經濟觀察者可能更應該關注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可能正如前世行中國主管黃育川指出的,「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挑戰是推動增加勞動生產率的改革。」在追趕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上,中國經濟還有漫漫長路——但這才是中國長期增長前景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08

「十月也瘋狂」——圖解股票市場歷史上的關鍵十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875

「瘋狂9月」已經過去,全球市場的確在這一個月內遭遇了許多大事件,因此經歷了一番動盪,已然開始的10月又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Andrew Nyquist為投資者總結了股票市場歷史上8個具有代表意義的10月。

除了1929年和1987年,每逢10月的股票市場總體上還是有較為積極的表現。從歷史經驗來看,10月向來是主動投資者開始行動的時刻,這個月的交易通常能夠決定交易員這一年是賺是賠。

從1987年股票市場崩潰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2年科技股泡沫,再到2008年全球經融危機導致的股市崩潰,10月都是對市場有巨大衝擊的一個月份。接下來請通過圖表來回顧近期歷史上的10月股市:

1987年10月,股票市場崩潰:

1990年10月,股市見底:

1997年10月,亞洲金融危機波及美國,股市遭受衝擊:

1998年10月,股市上漲:

2000年10月,科技股泡沫導致股市出現劇烈波動:

2002年10月,科技股泡沫影響下,股市觸底:

2008年10月,在雷曼兄弟破產之後,股市崩潰:

2011年10月,股市觸底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63

鬆趣圖解(4) :怪獸老闆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boss-leader/

最近報界熱炒一樣叫「怪獸老闆」的東東,或者呢期睇得《半沢直樹》多。這類討論由來已久,網上也有很多圖解:

 

1. 齊心與私心

這一幅圖,令我想起韓劇《巨人》:時德一見到主角李光慕未死,就丟底地產商大小姐去追隨佢,寧願幾條友踎木屋
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平凡,靠自己的力量會生存得好辛苦。
如果有一個人,佢地認為跟佢搵食實無衰,而且呢個人唔會為左一己利益出賣其他人,很多人都願意追隨佢。
所以,孫大炮都可以係leader,而蔣毛只是Boss,最大的分別就係私心。

boss-vs-leader01

 

2. 老細有四大類:

A. 有名有實:Doing Your Job
B. 無名有實:Informal Power and Influence
C. 有名無實:Irresponsible
D. 無名無實:Following

boss-vs-leader02

3. 目標和理想

讀《品三國》有一句話(大意):董卓、呂布、袁紹、袁術,同曹、劉、孫最大的分別是,前者只有利益,而後者起碼裝出來是有目標和理想
工會領袖都係領袖,而有D老細可以無人理,就係呢個分別
而許多時所謂目標和理想,其實是團體甚至是大眾的利益
而有一些老細做著損害團體甚至大眾利益的行為,又怎會是一個領袖?

boss-vs-leader03

 

4. 怪獸老闆

唔駛睇字,齋睇圖都明了!

boss-vs-leader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