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島聯信協助做空機構獵殺中概股報告最低千元

http://news.imeigu.com/a/1328637664597.html

殺聲陣陣,血流成河。2011年,中國概念股在海外證券市場被輪番斬殺,誰是殺手,誰在為「空軍」輸送子彈?誰又在充當馬前卒?

因渾水、香櫞、AlfredLittle等以中國概念股為主要「獵殺」對象的國外調查平台連續發佈多份質疑報告,致使多家美股中概上市公司股價大跌、損失慘重。在做空中國概念股的「盛宴」中,從調查機構製作調查報告,到做空者獲利,一個利益鏈條逐漸隱現出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除去國外調查機構通過做空獲利以外,一家名為「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公司 (以下簡稱青島聯信)曾與做空機構合作,向對方有償提供部分企業工商資料,成為整個做空鏈條中的關鍵一環。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青島聯信董事長李春陽說,他們只調查過「幾個公司」,「和他們合作的一些業務都是一些小業務,不是我們的主營業務」。

不過據青島聯信工作人員透露,該公司依據官方工商資料製作而成的針對國內外公司的 「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已明碼標價:每調查一家公司,青島聯信最低僅收取1000元費用。

做空中概股攻防戰

2010年6月,國外調查公司渾水公司(MuddyWaters)在其網站上發佈了一份針對中概股上市公司東方紙業的研究報告,稱其存在欺詐行為。據媒體報導,在報告發佈當天,東方紙業股價下跌13.2%,並在半年中下跌32.89%。

繼渾水公司之後,香櫞公司(CitronResearch)和AlfredLittle也為投資者熟悉。他們分別發佈報告質疑中國閥門、泰富電氣和希爾威金屬礦業等公司,導致上述公司股價暴跌。

上述機構不是 「義務打假者」。實際上,瞄準中概股公司開展細緻調查、發佈報告打擊其股價、最終借此獲利,這條捷徑已經被購買了中概股「空單」的調查公司和個人所熟悉。 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指出,「MuddyWaters做空高速頻道,先借入一部分股票,進行賣出操作,當股票跌到一定程度,又贖回買入還上,利用差價賺 錢。」

不過,要針對中概股公司製作長達數十頁的、令人信服的調查報告,遠隔重洋的民間調查機構乃至個人是如何做到的?

隨著媒體的關注,國內諮詢公司的身影在做空者的隊伍中也開始隱現。

比如媒體報導稱,約翰•伯德(JohnBird)對中國天一醫藥的阻擊借助了青島聯信提供的工商資料;媒體報導還指出,在渾水公司做空中國高速頻道 的案例中,渾水公司通過將工商資料中的財務數據與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的財報數據對比,發現兩者不符而對中國高速頻道的「營收和利潤虛高假象」提出 了質疑;另有報導指出,在約翰•伯德「獵殺」天一醫藥後,渾水等公司曾多次購買了青島聯信提供的工商資料。

這家「青島聯信」公司究竟有何神通,它是如何與做空機構合作的呢?

調查最低千元起價

據記者調查,青島聯信目前的經營範圍為企業管理諮詢,財務管理諮詢,市場調查;軟件與網絡的開發與維護。信用卡業務繳費提醒服務;受銀行委託個人繳費提醒服務(未簽署《委託協議書》不得從事該業務)。

在青島聯信的大量招聘信息中,均顯示其開展了「應收賬款管理和呆壞賬的催收與買賣業務」,並顯示其為「美國收賬協會(ACA)」「國際債權人協會(CI)」會員。經營範圍中的 「繳費提醒業務」如何變成了「收賬業務」呢?

在青島聯信開展的業務中,還包括 「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針對該業務的具體內容,記者匿名諮詢了一名青島聯信的工作人員,這名工作人員開口即問:「你要調查國外公司還是國內公司?」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說,「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即依據官方工商資料(包括企業的註冊信息、財務信息等)對企業資信進行背景核實,並製作成「企業信用報告」回饋給客戶。

針對國內公司的調查,調查費用為「每份1000元人民幣」;針對「美國公司」的調查,調查費用則為「1000元到1200元」;資信調查的展現形式即為「企業信用報告」。

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雖然青島聯信「一般不做」實地調研,不過「只要能承擔得起費用」,青島聯信可安排律師開展實地調查,此類服務資費較高,「主要是律師的費用,按照小時來收費,還有報銷律師往返的機票。律師費一小時幾百塊錢,機票費用則按照發票報銷」。

據報導,青島聯信的官方網站信息也顯示,其能夠為客戶製作「企業投資深度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目標企業的公開信息、官方信息、「採訪」關聯方獲得的信息、詳細的財務分析等。不過等到記者查詢時,目前其官方網站已經無法打開。青島聯信工作人員稱,其「正在維護」。

青島聯信的「調查」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得知,青島聯信的大股東、法人代表、總經理為李春陽。1997年,時年24歲的李春陽從一家貿易公司辭職後,聯合原同事姜姓股東與一名王姓股東創建了青島聯信。

青島聯信成立時,李春陽出資3.5萬元、姜姓股東出資3萬元、王姓股東出資3.5萬元;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市場調查、商務中介、信息諮詢服務。市場調查服務後曾一度被從經營範圍中取消。

經過兩次增資後,該公司目前註冊資金為600萬元,3名創始人中王、姜二人轉讓股權後離開該公司。目前,李春陽與其他10名新股東持有該公司股份,其中李春陽持有股份超過80%。

2月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青島聯信取得了聯繫,但對方不願意與記者見面。記者通過青島聯信的公開地址來到了這家公司的總部,它位於青島市中山路一棟商務大樓的23層。

其辦公室外面只有門牌號,而無公司標誌。外表類似普通居民住宅。記者進入房間後發現,該房間約30平方米,有4、5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旁辦公,不過他們並不願意與記者溝通。

就是這麼一個看似普通的公司,其招聘信息卻顯示,它已經在國內12座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有200多名員工,其業務已經開展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曾與做空機構合作,李春陽並不否認。他表示,青島聯信曾向做空機構提供過部分公司的工商資料,「調查過幾個公司」。不過,他不願意談及這些做空機構以及公司的名稱,並否認對工商資料做出過分析與評論,也否認替做空機構開展過實地調查。

實際上,國家工商總局頒佈的《企業登記檔案資料查詢辦法》第九條規定,「查詢人不得利用獲得的資料開展有償服務活動,也不得公佈企業登記檔案資料」。

國家統計局頒佈的 《統計法實施細則》《涉外調查管理辦法》規定,受境外組織或個人委託、資助或與其合作進行的市場調查和將調查資料、調查結果提供給境外組織或個人的市場調查,均為涉外調查。

通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可查詢獲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名單。不過據查詢,名單中並不包括青島聯信。

青島聯信總經理李春陽:未與渾水、香櫞、EOS基金合作

每經記者 吳豐恆 發自青島

日前,因為被指協助國外做空機構調查、做空中概股,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被投資者關注。青島聯信在中概股被做空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連線了青島聯信總經理李春陽。

李春陽並不否認與做空機構開展過合作,不過,李春陽否認與渾水、香櫞、EOS基金等進行了合作。以下是電話訪談實錄:

確曾有償提供工商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據說你們公司和國外的一些基金有合作,包括把通過工商部門獲得的一些資料提供給一些基金,是嗎?

李春陽:這些資料實際上通過任何一個律所都是可以獲得的,(媒體)爆出這些消息後我們就很謹慎了。

NBD:是他們(做空機構)給你們下訂單,主動找到你們的嗎?

李春陽:應該講一開始他們可能是通過一些中介機構來獲取資料,可能我們是其中之一,應該說有可能是他們主動找到我們的情況居多。

NBD:你們的客戶中有沒有EOS(依奧斯)基金?

李春陽:沒有,我們從來沒有和這個基金接觸過。從其他的報導你也可以看到,他們在國內有調研人員。而且我們也只是提供一些官方的資料,也不會參與他們的那些調查。NBD:你們把工商資料賣給了他們?

李春陽:也不能說是賣,因為這些資料都是可以查詢的,只要通過律師。

NBD:他們要給你們付一定的費用?

李春陽:這個應該說會有。

NBD:你們和渾水公司有合作嗎?

李春陽:我們和渾水、香櫞都沒有合作,他們的調研能力……我們都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拿到那些信息的,奇怪的是,有很多媒體就把我們公司給聯繫上了。 之前有那麼一、兩次跟我們公司有聯繫,因為那些公司大概都聯繫不上,因為他們好像是註冊了的空殼公司,所以就以為是我們,其實是不對的。

他們的做法「是一條不歸路」

NBD:你的意思是像你們這樣的公司其實是有很多?

李春陽:對。

NBD:你們有沒有做一些偷拍的調查?

李春陽:我們不會去做的。我們也沒有(對工商資料)添加任何的分析、評論之類的。

實際上,我們也感覺到這些做空機構有點變化。之前他們大多數是發現了疑點,然後來國內通過一些官方資料來求證。而且求證了之後,應該講初期的時候他們把握得還是比較準的,求證了之後發現有問題就會公佈出來。

現在我們發現他們有和基金合作的聯動趨向,是先定位,再聯合調查,通過媒體公佈。這種做法我們也不是很贊同,所以我們現在也不會跟他們合作。有些做 空的機構可能前面成功了幾次,現在就覺得這是一條很好的賺錢的途徑,就想一直做下去,這點我們是很不讚同的,在有限的幾個作假的公司被揪出來之後,他們一 直做下去可能就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公司,甚至會傷害到他們合作的基金,最後也會傷害到他們自己,我認為這是一條不歸路。

NBD:一開始你們不知道基金要把資料拿去做什麼嗎?

李春陽:對的。其實他們通過任何律師事務所都可以拿得到,後來我們就不給他們提供或者是通過抬高價格,他們就逐漸幾乎沒有這種委託了,趨向於去找一些其他機構去做。

NBD:你們提供一個公司的資料收取多少費用?

李春陽:這個不方便透露。

NBD:你說的短暫的合作是多長時間?

李春陽:我們也就只調查過幾個公司,具體幾個我印象也不是很深。

NBD: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完全中止合作的?

李春陽:應該是去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們發現苗頭不對。

(責任編輯:胡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2

獵殺中概股第三季:最神秘的做空者背後,更隱秘的基金

http://www.infzm.com/content/70164

驚險的這一幕,發生在中概股公司與做空者的較量過程中。2011年11月15日,當被做空的中概股公司德爾電器聘請律師去一家基金EOS的註冊地址調查時,遭遇這場動作片般的情景。

循著這些蛛絲馬跡,一個個更隱秘的角色浮現。而新的一輪較量,正在法庭上展開。

2012年1月9日,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股票交易代碼:SVM)向美國紐約州高等法院遞交了一份修改後的起訴書,增加EOS基金(EOS Holdings LLC)及其總裁與研究總監以及國際金融研究和分析集團(IFRA)及其高級分析師作為被告方。

2011年9月的原起訴書中,希爾威指控Alfredlittle.com和Alfred Little等散佈對希爾威的虛假誹謗報告,不法漁利(參見本報2011年12月15日《諜戰,與「鬼影」們交手》、2011年5月26日《追殺中國造假股》)

「打假專業戶」Alfred Little(以下簡稱AL)是2010年以來「中概股造假」風潮中最活躍而隱秘的匿名做空者,曾先後發布針對15只中國概念股的看空報告。IFRA是其常常僱用的一家研究機構。

「我們認為,Alfred Little和IFRA背後的真兇,就是EOS。」希爾威董事長兼CEO馮銳說。但EOS基金和IFRA尚未對希爾威新的起訴進行公開回應。

EOS從「巧合」中浮現

種種蹊蹺,都將線索指向了EOS

2011年9月初希爾威被攻擊後,馮銳等人一開始「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聘請調查人員對AL身份進行調查後,結論是:AL是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虛擬身份。

「但狐狸再狡猾也會露出尾巴的。」近日,馮銳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了追蹤並鎖定AL「真身」的故事。

9月底,希爾威在與德爾電器(同樣是被AL質疑過的中概股公司)的一次溝通中首次得知「EOS」這家公司。德爾告訴希爾威,2011年3月9日,一 位關注德爾的分析師收到一封由「SnappyDog」發自「[email protected]」的郵件,郵件中一份由AL撰寫的看空報告說 「德爾電器是一個騙局」。通過對「SnappyDog」這一關鍵字的網絡搜索,德爾僱請的偵探追查到43歲的美國加州男子Joseph Ramelli。再根據一份2008年的新聞稿和Joseph Ramelli的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查到此人為EOS基金工作。

當時,EOS基金的官方網站顯示,它在溫哥華、成都等地有辦公室,由卡尼斯(Jon R.Carnes)領導。

EOS在成都有辦公室這一線索,令馮銳忽然聯想起根據其做空報告,AL曾將礦石樣本從希爾威的河南礦區拿到位於成都的某地質檢測中心去送檢,「當時我們還納悶,AL為什麼不就近在鄭州送檢,而背著十幾斤重的石頭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城市,合理的推測是他們常駐成都。」

另外一條線索也指向EOS的總裁卡尼斯。德爾的律師就訴訟事宜與AL進行過多次電子郵件往來,通過AL的電郵IP地址可以追溯到美國舊金山市一家虛 擬主機服務提供商黑橡(Black Oak)計算機公司。律師向其發出證人調查傳票後,黑橡提供的證據表明,卡尼斯是該IP地址的擁有者。而用於註冊該上網賬號的地址,是卡尼斯的父母擁有的 一處拉斯維加斯的居所。

德爾提到的另一個人也令馮銳訝異。此男子名叫Shawn Rhynes,做空報告發佈前,Shawn曾以對沖基金Quantum Asset管理董事的身份,多次聯繫過德爾公司討論做空報告中的指控項。這令馮銳想起,2011年8月份Shawn也曾以同樣的身份聯繫希爾威。

更「巧合」的是,2011年11月15日,德爾的律師前去拜訪EOS的註冊地址,也就是卡尼斯的父母位於拉斯維加斯Highvale Drive大道上的居所時,卡尼斯不在,應門者自我介紹是Shawn Rhynes。隨後,便發生了「動作片」般的驚險一幕。

11月16日凌晨,EOS基金中英文官方網站上的十多位成員信息被悉數刪除。

這種種蹊蹺,讓希爾威和德爾將EOS基金和卡尼斯作為重點對象開始調查。

追查EOS

EOS基金並沒有在中國內地進行工商註冊,其在中國市場活動的實體是註冊於香港的EOS亞洲投資公司,並在成都、上海、北京等地租用虛擬辦公室作為對外發佈地址

EOS是家怎樣的機構?卡尼斯是什麼人?

EOS官網上有一張卡尼斯和「股神」巴菲特的合影,它的來歷是卡尼斯為紀錄片《巴菲特報告》提供了幫助,在電影的首映式上巴菲特向卡尼斯等人表示祝賀。據公開資料,卡尼斯是一位動作電影製片人。

但卡尼斯的履歷中,「主業」還是投資。他今年39歲,1992年成立EOS基金的前身卡尼斯投資集團(CIG)並擔任總裁。EOS官網稱他早年是一 位成功的電子股票交易商。從2001年起CIG更名為JCAR基金,轉型為長線價值投資者。從2004年起,JCAR基金改名為EOS,致力於在中國尋求 投資機會,已投資25家中國公司。

據EOS前合夥人周鴻榮介紹,卡尼斯大一時就做電子商務賺了100萬美元。2002年前後,卡尼斯幫一家中國製藥企業融資130萬美元並在紐交所上市,遂決定來中國發展。

「EOS」取自希臘語,意為專司為生長的植物提供晨露的「黎明的女神」,其大股東是一地平線基金(One Horizon Foundation),一地平線的「監護人」(Protector)是卡尼斯。

EOS基金並沒有在中國內地進行工商註冊,其在中國市場開展投資活動的實體是註冊於香港的EOS亞洲投資公司,並由EOS亞洲在成都、上海、北京等地租用虛擬辦公室作為對外發佈地址,成都是其主要基地。

工商資料表明,EOS亞洲的股份全部由一地平線基金持有。EOS亞洲的總經理為卡尼斯,法人董事是一地平線基金,兩位個人董事即卡尼斯的父親Walter Carnes,和家住上海普陀區長壽路的EOS中國區總監劉莉。

EOS官網上最近的一條消息是:由於投資業績不佳,我們決定於2011年6月底對基金進行清盤,並將剩餘現金返還給股東。

EOS總裁卡尼斯

EOS與AL、IFRA的三角聯繫

EOS的成員,與匿名做空者AL及其常用的調查公司IFRA之間存在著各種關聯

EOS網站上內容進行刪改後,官網上「團隊」一欄只剩下卡尼斯一人。希爾威和德爾留存的EOS官網頁面截屏顯示,除了卡尼斯外,EOS的成員還包 括:執行董事Zane Heilig,股票交易主管Joseph Ramelli,亞洲區經理黃崑(Kun Huang),投資調查總監黃曉夫(Jeff Huang),中國區

總監劉莉,合夥人和常務董事周鴻榮(George Zhou),副總裁劉北辰(Beth Liu)、黃必強、祝蜀云、王希平、Christian Arnell等。

有趣的是,這些成員們身上出現了種種「巧合」,希爾威與德爾發現EOS與大名鼎鼎的匿名做空者AL及其常用的調查公司IFRA之間存在極其可疑的關聯。

2011年3月29日,為客戶提供信息發佈的美國企業新聞通訊公司(PR Newswire)發佈了一篇由AL編寫的攻擊西安寶潤(CIE)的做空新聞(目前已刪除)。 希爾威律師在11月底向美通社發出調查傳票,美通社於12月21日反饋了當時該新聞發佈者的相關信息。記錄顯示,此條新聞由72歲的美國密西根州公民南 希·黑裡格以BVV Worldwide傳媒公司的身份提供,她親筆簽署了一張1495美元的支票支付給美通社,該支票從她的居住地址寄出。

南希還在美通社留下了兩個聯繫電話,一個是香港號碼,另一個是加拿大溫哥華號碼。

用Google對這兩個電話進行搜索,希爾威發現該香港號碼就是AL常用的調查公司IFRA聯繫人Andrew Wong在IFRA網站上公佈的號碼。

而另一個溫哥華號碼則與希爾威獲得的卡尼斯的電話相同——2011年9月底,希爾威的調查員前往EOS基金在溫哥華的辦公室的地址,發現該地址是一間虛擬辦公室,就詢問前台秘書如何聯繫到卡尼斯,秘書在一便條紙上手寫了一個電話號碼,正是同一個號碼。

希爾威的調查還發現,EOS溫哥華經理為42歲的美國男子Zane Heilig,而南希正是他母親。

馮銳介紹,2012年1月3日,希爾威調查員前往Zane Heilig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家中拜訪。南希告訴調查員她是Heilig的母親,BVV由Heilig創辦,那條新聞是兒子匯錢給她,委託她向美通社支 付上述費用並發布消息,而Heilig和卡尼斯是共事多年的好友。

AL與EOS之間的聯繫,由此得到確證。至於IFRA與EOS之間,同樣很可能有關係。

希爾威發現,10月12日夜裡,Andrew Wong和卡尼斯在同一天都在成都用同一個IP地址上網。

同時,成都華域數字娛樂公司官網的公開信息顯示,10月12日卡尼斯參觀了華域,並留下合影。

根據這些,希爾威的調查人員甚至大膽懷疑Andrew Wong可能就是卡尼斯。

南方週末記者向IFRA發去採訪函。2012年2月3日,一位自稱Andrew Wong助手的男子致電南方週末記者,稱加拿大和美國警方並未對IFRA進行調查,反而在與之合作。隨後,對於記者就IFRA和EOS、AL之間的關係 「是否屬同一團隊」的提問,Andrew Wong在一封長郵件中並未答覆,而是再次強調「出於安全考慮,我們並不公開真實身份」以及其言論自由的權利。

對於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約請,AL網站管理編輯Simon Moore沒有回應。

先做多,再做空?

一方面它是25家中小中國公司的投資人,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中的一些已上市中概股卻又「巧合」地被做空。

在這場大獵殺中,隱秘的EOS因其難以迴避的角色衝突而成為備受爭議的一個主角:一方面它是25家中國公司的投資人,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中的一些已上市中概股卻又「巧合」地被做空。

南方週末記者查證發現,EOS官網公開的5家已投資公司中,有3家上市,但3家均股價大跌。

其中CEU(中國教育聯盟集團,2007年獲EOS投資340萬美元)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2010年11月,一家投資機構Kerrisdale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將CEU評級為F(即Fraud,欺詐),目前CEU已被紐交所摘牌退至粉單市場。

CLNT(中國風能技術,2008年獲EOS投資75萬美元)在 納斯達克上市,2011年11月7日,CLNT因公共所持股票的市值未達到納斯達克上市要求而收到退市警告,該公司普通股隨後從納斯達克全球市場轉板至納 斯達克資本市場交易以避免退市,其股價在一年內從超過4美元跌至目前的0.275美元。在此期間,公司首席財務官是一位與EOS關係密切人士——2006 年前他是EOS亞洲的全資股東,後來將股份全部轉給一地平線,他離開後加盟一家投資基金Barron Partners並任中國區總裁,而這家基金與EOS一起投資了包括CLNT在內的多家公司。

不過,據南方週末記者調查,EOS在中國的投資項目遠不止上述這些公司,而它未披露的公司中,有多家受到AL或其他做空者攻擊。

中國清潔能源(SCEI)就是其中一例。這是資本市場上中概股被做空的一個著名案例,而EOS其實隱身其中。

SCEI官網的公司新聞中,一條發表於2008年3月的題為「銀石資本(Silver Rork Capital)考察索昂科技」的消息(索昂科技是SCEI前身)稱,「2008年3月10日,銀石資本總裁Jon Carnes先生及亞太投資經理Beth Liu女士一行抵達西安對索昂科技進行了考察和訪問。」這條消息中對銀石資本的介紹與EOS歷史完全一致:由Jon Carnes於1992年成立,最初命名為CIG,2001年更名為JCAR,2004年啟用新名稱EOS。

隨後銀石資本也確實投資了SCEI,SCEI在2008年提交給美國證交會的8-K表格文件顯示,銀石資本曾持有281931股SCEI股份,佔總股本的1.66%。

一位SCEI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很清楚地記得,當時EOS副總裁劉北辰陪同去SCEI考察的並非卡尼斯,而是一位又高又瘦且愛喝普洱茶的 伊扎特(Ezzat)先生。所有談判盡職調查等工作都由劉北辰與SCEI接洽,卡尼斯始終未露面。至於為什麼新聞稿中會出現卡尼斯,這位人士稱,「這些都 是當時劉北辰給我們的銀石公司的簡介。」

記者還發現,2011年4月SCEI任命的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主席JosephLevinson,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間任EOS投資的另一家公司德利國際新能源(CSOL)的董事。

2011年5月,AL發佈看空報告,指稱SCEI董事長任寶文靠製造「中國的龐氏騙局」從中國投資者手中詐騙了2000萬美元。SECI此後一蹶不振。

SCEI董事長任寶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銀石資本是通過資本論壇會知道SCEI,並主動聯繫了他們,隨後入股。大概在2010年下半年退出(AL做空SCEI是2011年4月末),從入股價格和退出價格看,銀石大概能賺3-4倍。

同樣的歷程也在另外幾家被投資公司中出現。這幾家公司目前大多已轉至粉單市場交易,股價在幾美分左右。

基金做空流程

EOS以成都為基地,聘用分析師在中國進行對中概股公司的調查。他們行事非常謹慎。

從EOS的投資軌跡中不難發現,EOS的成員與被做空的中概公司之間,也有著蹊蹺的聯繫。

曾任EOS合夥人和常務董事的周鴻榮,是EOS所投資的鴻利煤焦的特別顧問,他還是中國高速頻道(CCME)和江波製藥(JGBO)獨立董事。後兩家公司均是中概股被做空的典型案例。

不過,周對南方週末記者堅稱自己已離開EOS多年,對於EOS或卡尼斯是否做空中概股一事毫不知情,「實際上我一直在幫助中國公司反擊做空者,我恨死他們(做空者)了。」周鴻榮現任新君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交易部總監。

EOS基金的另一位副總裁Christian Arnell曾是中國綠色農業(CGA)和奇虎360公司的投資者關係聯繫人,2010年9月AL和IFRA發佈報告質疑CGA的納稅和土地使用權支出問 題後,Christian被CGA發現私自與IFRA的Andrew Wong通信,並因此被辭退。奇虎360也在2011年被Citron等做空者質疑股價高估。

據《成都商報》報導,EOS副總裁黃崑已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2012年元旦過後,分析師們也被列入調查對象範圍。讓警方找到黃崑的一條重要線索,是當EOS亞洲僱傭的家住西安的「調查員」把礦石樣本送檢時,其面部被檢測中心的監視器錄下,警方沿此摸出上家。

已經接受過警方詢問的EOS非正式僱員鐘林(化名)對媒體揭示了EOS的「任務流程」:黃崑等人把目標公司的資料從網上下載打包發給他;他逐一進行 分析,重點會關注其中的財務報告;利用專業知識發現其中的漏洞或疑點,然後把他們的發現通過電子郵件告知黃崑。至於「做空報告」由誰來撰寫,他並不知情。 兩年來鐘林為EOS做了七八個任務。

不過,卡尼斯顯然不願意承認這些。對於南方週末記者的求證,卡尼斯回信說,「很遺憾我只能說希爾威(對我們)的起訴絕對無理,但目前我不便多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2

恆大地產被做空背後 Citron報告準確性存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5/3MNDA2XzQ1OTk3MQ.html

21世紀網 恆大地產遭遇飛來橫禍。

在這個端午假期,網絡上最熱的話題非恆大地產被調查機構Citron(香櫞)做空莫屬。

Citron報告稱恆大地產以虛假信息及賄賂掩蓋公司資不抵債。在Citron報告發出後,恆大地產的股票大跌,21日,恆大地產跌幅11%,當天恆大市值縮水76.26億港元;6月22日,再跌3.53%。

一篇報告,使恆大地產損失慘重。那麼Citron報告到底準確度如何?

債務現金疑問

Citron指出造假點之一是恆大地產以參股公司的名義對外借款,但由恆大地產提供擔保,形成表外負債,涉嫌故意低報債務。

註冊會計師馬靖昊表示,如果參股公司符合併表條件,就不存在表外負債的情況;如果不符合併表條件,恆大只需披露擔保情況,如遇官司糾紛,應計提相應的預計負債,但不能將擔保金額全部視為負債。

不過市場亦有不同的看法。

一 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創投人士向21世紀網表示,投資者全面評估企業投資價值和風險,不能僅僅看財務報表,也需要關注表外業務。舉例子,我們集團資產100億 元,假如給別人做擔保,也可以擔保100億元乃至更多,但在我們的財務報表上,一分錢都看不到。一旦被擔保的企業或者項目出問題,銀行就要找擔保人要錢, 到時候,表外的業務,就變成真真實實的會計上的損失了。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表外業務看成負債,也有道理。

據悉,目前銀行按照風險權重,把表外業務按照一定係數,折算後計入資產負債表。但實體企業領域,尚沒有進行這樣的操作。

Citron指出的第二個造假點為恆大的貨幣資金收益率不但低於同行,也低於央行活期存款利率,涉嫌高報現金餘額。

Citron的報告指出,企業一般會把手上的營運現金流存入銀行,作活期存款。按照恆大財報公佈的企業營運現金流,Citron計算了從2010年至2011年恆大現金流的利息回報後發現,這筆現金的利息回報率比央行公佈的同期短期存款利率還要低。

數據顯示,2010年初至2011年底,恆大的營運現金流平均利息回報率從未超過0.5%。而其他地產公司,如綠城、華潤置地等企業的現金流平均利息回報率多在0.5%至1.5%之間。 因此,Citron認為,恆大所公佈的龐大的現金流存在造假。

恆大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該公司的平均現金流量為284億元。Citron研究後發現,若參照公司的平均現金流利息回報率來計算,該公司的現金流量僅為119億元。Citron即認為,恆大在現金流上誇大了約170億元。

馬靖昊表示,Citron就此指責現金造假有點武斷,因為它並沒有考慮銀行存款在各個月份之間的變動。

減值額被誇大

Citron指出第三個造假點「其他業務」相關資產應計提大額減值準備,恆大過分多報足球、排球及文化產業項目價值。

Citron稱「其他業務」相關資產應計提大額減值準備。Citron估算方法EBTI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值):就算把EBTIDA定在50%,其他收入按照10倍市盈率得到的估值為43.5億元,而賬上金額為162億元,則高估118.5億元。

Citron所述的其他部分資產人民幣162億元是恆大集團內部往來餘額抵消後,其他部分資產實際為人民幣85億元,其中酒店資產人民幣39億元,以及與房地產開發相關的建築公司及足球、排球、文化產業公司等。

會 計人士認為,這些資產存在減值可能性,但證據不充分。因為資產是否減值,取決於賬面價值是否大於資產可回收淨值,而可回收淨值是可變現淨值和未來現金流折 現值較高者。目前來看,其他業務未來現金流卻是不太好,但如果其對應的資產是非專用的房屋、土地的話,可變現淨值還是很高的。

可以說,恆大酒店資產人民幣39億元的可變現淨值就很好。

另外,馬靖昊認為,如何評價足球隊的估值,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足球隊的虧損,並不能簡單的說足球隊不值錢,因為培養幾個球星就有可能扭虧為盈。

評估方法錯誤

Citron在報告中指出恆大租金回報率(租金收入/投資性房地產平均餘額)僅0.58%,租金回報率太低。因此,認為投資性房地產價值被嚴重高估,物業投資應計提大額減值準備。

馬靖昊表示,由此就得出投資性房地產價值被嚴重高估是不負責的行為。

原 因是恆大投資物業約31%處在在建狀態,暫未產生租金收入,而部分完工投資物業租金尚處於較低水平,因此租金回報率低是正常的。只要他的可變現淨值,即在 市場上出售它可收到的金額高於賬面價值,就不存在減值的風險。如果市場售價出現趨勢性的下跌,那它就應該計提跌價。目前房地產市場還看不到這種下跌的趨 勢。

恆大地產(03333.HK)6月11日發佈新聞稿宣佈,2012年5月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3.7億元,同比增長33.3%,環比增長26.6%,並創下集團單月銷售最高紀錄。

當月,恆大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面積17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4%,環比增長25%。5月恆大的合約銷售均價為每平米6009元,環比增長1.3%。

此外,投資性房地產中反映的單位開發成本與營業成本中反映的單位開發成本存在較大的差異,Citron指出涉嫌將部分開發成本資本化。

其依據為,以2011年為例,投資性房地產單位成本為7335元,而營業成本中的單位開發成本僅4260元,涉嫌虛減成本。

Citron認為,這個巨大的差異只能用費用的資本化來解釋。每平米的製造成本的差異*總的投資性房地產的面積=資本化所高估的投資性房地產。

馬 靖昊認為,Citron研究並不到位。該報告在計算投資物業的成本時,假設一個車位的建築面積為10平方米,而此假設完全不合理且顯示報告裝卸人嚴重缺乏 行業經驗。車位的建築面積實際上除汽車本身停放佔據的面積外,還需要包含停車場公共通道的分攤,因此每個車位的建築面積為25-30平方米。若如此計算, 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與商品房的銷售成本區別並不大。

此外,前者是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後者是商品房的銷售成本。拿兩者進行直接對比,本身從邏輯上講不過去。

實際上沒他們之間沒有直接可比性,成本上的差異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應該參考其設計標準,而不是簡單的對比。而Citron不僅進行對比,而且還將差異化武斷的認定為製造費用資本化所高估的投資性房地產。

Citron指出恆大第五個造假點為土地儲備成本核算有誤。

Citron 表示,恆大2011年轉出的每平米土地成本竟然為-115元,而Citron預估每平米為520元,因此,Citron認為其中導致的差異635元轉出的 土地為轉出土地的費用低估額。而實際情況為恆大交付物業500萬平米,結轉的土地成本是37.8億,實際每平米為756元。

Citron指出恆大的6個造假點--6.其他收入的應收賬款高估。

Citron指出2011年上半年,恆大其他業務營業收入共4億,但相關應收賬款卻從12億增加到22億,其他業務應收賬款餘額增量大大超出其他業務營業收入,非常不合理。

馬靖昊表示,其實看看年報就知道,恆大的是「其他應收款」,不是「其他業務的應收賬款」。

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網表示,其他應收款通常包括暫付款,是指企業在商品交易業務以外發生的各種應收、暫付款項,例如備用金、保證金等,Citron在報告中,竄改了會計科目。(21世紀網 陸曉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6

做空潮再襲中概股:近50家企業遭停牌或退市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9409/

從恆大到奇虎360,外國做空機構對中概股開始了新一輪獵殺。

自2011年3月開始,以渾水、香櫞為代表的外國做空機構,頻頻針對涉嫌造假的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發佈亦真亦假的調查報告。面對這些借做空牟利的神秘機構的攻擊,多數「中招」的在美上市企業罕有招架之力。

那些「敗走麥城」的中概股,股價暴跌甚至被停牌,並觸發了全行業的生存危機。除幾十家企業被迫退市外,有不完全統計的數字顯示,當前有近40家中概股股價跌至1美元以下。

與此同時,如迅雷、神州租車等原本有意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則取消或推遲了既定的IPO計劃。據統計,整個2012年上半年,僅有1家中企在美國掛牌。

美國做空機構觸角伸向港交所

恆大遭遇做空的事實說明,美國做空機構已不再侷限於在本土獵殺中該股,它們開始將目光放到香港。

7月4日,恆大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賴立新出現在香港警務處。市場推測,恆大此行是為了報案。

6月20日,美國做空機構香櫞發佈了長達57頁的研究報告,稱恆大資不抵債,用欺詐手法掩飾資金問題。報告發出後,恆大股價一度下跌超過20%。隨後,恆大立刻召開公開電話會議對香櫞進行反駁,並強調要追究其責任。

香櫞此前已做空過近20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並因此成為名聲大噪的「業界明星」。此次做空恆大,則是其首次將觸角伸至香港市場。

香櫞並不「孤單」,在2010年前後,美國「冒出了」不下40家做空網站。其中,渾水、Geoinvesting等機構均將做空的準星瞄向過中國概念股。

這些做空機構的戰績彪炳。至2011年底,已有接近50家中該股因被指責財務造假而被停牌或退市。

「做這件事情是有成本的,所以我必須賺錢。」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做空牟利的大體操作步驟為,做空者預先判斷股價會下跌,然後先從市場上借入股票賣出;待股票下跌時,再從市場上買入同樣數目的股票歸還。

據此,有人把渾水、香櫞等刻意做空機構的盈利路線圖簡化為,「跟蹤-確認-下單-出具報告-做空」。

做空中概股的豐富「回報」

豐富的「回報」驅動著這些2010年前後出現的公司不斷的攻擊中概股。

美國60餘歲的約翰·伯德即通過做空中概股獲利甚豐。他在發現中國天一醫藥庫存訂單等方面存在問題後,於2009年8月以每股15.7美元的價格賣空了幾萬股天一醫藥的股票。

起初,他一度損失掉了9萬美元。但隨著後來因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介入調查和天一醫藥下調營業收入預期,天一醫藥股票暴跌30%以上,伯德淨賺了一百多萬美元,「收穫遠遠比想像的要豐厚。」

而那些市值更為龐大的中國企業,給予做空者們的「回報」更加豐厚。公開報導顯示,2011年6月,渾水曾發佈了一份40頁的報告做空市值超過50億美元的嘉漢林業。隨後僅半個月內,其市值就跌去了40億美元。渾水的這份報告可謂「每頁價值1億美元,可謂一字千金。」

卡森·布洛克曾透露說,由於做空機構之間存在著相互競爭的關係,「就像投行之間的競爭一樣」,所以做空機構常各自為戰,「很難在相互分享信息,無法在一起工作」。

事實上,做空機構「並肩作戰」、集體圍獵一家公司的案例並非沒有。來自中國廈門的軟件企業東南融通,市值一度達到10億美元。但在2011年4月下 旬香櫞發佈第一篇質疑其會計造假的報告後,渾水、OLP Global等機構做空者紛紛跟進。僅僅21天後,東南融通便被納斯達克停牌。

無獨有偶,中國高速頻道退市的過程中,亦同時承受了渾水和香櫞的火力攻擊。

中概股是一隻「爛蘋果」?

在美國成功上市後,一些「編故事」企業的缺陷,迅速被做空機構舉起的顯微鏡捕獲。

為何獨獨青睞中概股?香櫞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認為,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中國有更大的流動性。這是他「在這個市場有更多做空機會的原因」。

還有,做空機構蜂擁而上,還因為它們嗅到了中國概念股中一些「爛蘋果」上存在著業績造假、運作不規範等「縫隙」。SEC官方數字顯示,2007年底 到2011年3月之間,共有159家中國企業通過反向併購進入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OTCBB)——通常情況下,這些企業在國內IPO很難獲批。

根據公開報導,中國企業為反向併購付出的成本並不算太高,少則六七十萬美元,多則不超過300萬美元。在向各路資本掮客支付幾十萬美元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會按美國通行的相關制度將企業的報表粉飾得鮮亮。

部分中概股的「名不副實」,單是從其在美上市後的名稱便可窺到一二。位於山東的職工人數200餘人的嘉周化工,在OTCBB的名稱為「中國化學公司」;中國綠色農業的前身則是楊凌鼎天濟農腐殖酸製品有限公司。

在美國成功上市後,部分企業企圖以做假賬取悅投資者。而當「做空潮」來襲後,這些「編故事」企業的缺陷,迅速被做空機構舉起的顯微鏡捕獲。

比如,香櫞質疑中國高速頻道的依據是,「業績好到令人難以置信,但這樣一家賺錢的公司卻居然少有報導」;而香櫞發難東南融通的關鍵點則是,其連續4個財年均逾60%的利潤率遠高於「同樣在美國上市的軟通動力、海輝軟件、柯萊特等同行」。

又如,渾水在「獵殺」新能源企業大連綠諾時,在報告中詳盡地描述了綠諾在財報中有不存在客戶及偽造數據;而渾水在指責東方紙業存在欺詐行為時,一口氣列舉了其「誇大2008年營收27倍」等九宗罪。

做空報告被指不靠譜

做空機構的報告有時會被質疑缺乏「真憑實據」,甚至被指「無中生有」。

做空機構的研究報告未達到無往不勝的境界。

「報告中包含針對本公司若干毫無根據的指稱或評。」6月21日,恆大地產逐條批駁香櫞的做空報告稱,香櫞背離了會計常識。

有投行為恆大背書時表示,香櫞對中國的房地產缺乏深入的瞭解,缺乏真憑實據的支撐,其指控「有譁眾取寵的感覺」。同樣,香櫞在2011年底連續攻擊奇虎360時,也被指為漏洞百出、犯了許多常識性錯誤,並被質疑「懂不懂中國互聯網?」

「很多中概股受到做空機構攻擊的理由都是無中生有。」全國工商聯併購公會於去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稱,最後真正被證實有問題的中概股企業只是少數。

但從結果來,除奇虎360、新東方等極少數企業退敵有方外,大部分遭到做空的中概股企業下場悲慘。

通常情況下,做空機構的研究報告一經發佈,中概股就隨即股價暴跌。跌幅動輒超過50%已屬司空見慣。如綠諾科技被渾水公司指責後的一個月內,股價最大跌幅達到了87%。

相比更嚴重的是,2011年的前五個月中,包括綠諾科技、東方紙業、中國高速頻道等在內的25家中概股企業因被指責財務造假而慘遭停牌或退市。而至2011年底,這一數字已接近50家。

潛伏在工廠中的做空調查員

圍繞著做空中概股,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業已形成。機構所僱用的調查員,有的會爬上工廠的牆頭拍照,甚至會冒充員工跑到電力公司查用電量。

與動輒市值幾億美元的對手相比,做空機構的規模實在過於微型——據媒體報導,香櫞僅有一名正式員工,即老闆萊福特本人;渾水公司則由創始人卡森·布洛克和工廠專家比爾組成。

有些做空者還保持著神秘的色彩。當希爾威和德爾電器決意向做空者Alfred Little反擊時,卻發現無法通過對方留的手機號和郵箱與其聯繫上,甚至Alfred Little是男是女、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無從得知。

多半時候,它們在完成一單研究報告時,需要借助他人或機構的幫助。有媒體報導稱,圍繞做空中概股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產業鏈。產業鏈上,中國的諮詢公司、線人以及公司的獨立董事、律師事務所等均有明確的分工。

萊福特認為,要調查一家中國企業,應該先觀察其管理者。他表示,盯上恆大是因為「恆大主席是個很時尚的人,他會把這種特性帶入他的企業」,而交鋒奇虎360也是發端於「周鴻禕是個激進且富有爭議的人物」。卡森則說,其產生想法前,「很多人跟我說某隻股票有問題」。

通過切入點選擇好目標公司後,做空機構會僱用國內財經院校的大學生前往目標公司實地蒐集情報。其「潛伏」的手段千奇百怪:有的爬上工廠的牆頭「鬼鬼祟祟」地拍照,有的則在工廠前攔住路人詢問開工情況,有的扮成採購商與企業的銷售人員展開攀談。

「恨不得當場把他吃了。」泰富電氣董事長楊天夫的手下有次當場逮住了一名調查員,此前還有人冒充泰富的員工多次跑到電力公司窺探用電量。而希爾威遭到做空時,礦區門外被調查員安裝了攝像頭並連拍20多天,同期公司還接待了一些剛進工廠就到處拍照的「投資者」。

國內的一些諮詢公司也被指向做空機構「輸送過彈藥」。據悉,一家名為「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公司,曾向約翰·伯德和渾水公司售賣過天一醫藥和中國高速頻道的工商資料及信用材料,每份一千元左右。如果做空機構需要,它還可以接受委託安排律師赴目標公司實地調查。

同時,一家遭做空的中概股曾爆料稱,其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涉嫌向做空機構提供了「彈藥」——該公司納稅材料。在希爾威被做空時,幾個內部員工、合作夥伴和所在地公共部門工作人員,都涉嫌向做空機構提供了機密文檔。

中企赴美上市遇「冰封」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那些未直接遭受做空的中概股,也因為這場「做空潮」動搖了美國投資者的信心,無法置身事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6月,大約有38家中概股股價已不足1美元。根據「1美元退市規則」,今年上半年十餘家股價萎靡的中概股企業收到了退市警告。

有外媒評價道,中國概念股過去10年中所累積的市場信譽,已然土崩瓦解——在做空機構未攻擊之前的2009年,中概股全線上漲,平均收益約13%,有5家中概股累計漲幅甚至高達1000%。

如今,「『買了就賺』的中國概念股受到熱炒」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同作古的,還有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熱情。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中國企業將門檻不算高的美國資本市場視為IPO的沃土。據《中國經濟週刊》報導,2010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達到45家,融資38.86億美元,「甚至出現了一週之內5家中國公司掛牌的盛況」。

但在中概股被做空波瀾乍起的2011年中,上述數字迅速銳減至「可憐的」11家,其中第四季度為零。普華永道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從美國資本市場退市的中概股企業有19家,同期卻僅有唯品會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完成IPO,融資7200萬美元。

中企赴美步入「冰封期」,概因當前中概股慘淡的生存環境。

曾提交IPO申請的迅雷,於去年10月取消了在美上市計劃。普遍的分析認為,迅雷取消IPO與中概股遭遇的信任危機有關。今年5月,神州租車暫停了醞釀許久的赴美IPO計劃。神州租車方面將原因歸咎於「當下中概股的整體形勢不好」。

此外據統計,為規避相關限制,目前將近一半的中國在海外上市企業採取了「協議控制」(VIE)模式。去年5月,正值中概股遭遇狙擊最猛烈之際,馬云繞開大股東雅虎將支付寶股權轉移,極大動搖了境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心。

去年下半年,曾有傳言稱,證監會擬全面取締VIE模式。此消息雖然被官方闢謠為「訛傳」,但新浪、網易等中概股股價短時間內大幅下跌。有分析認為,作為中概股「原罪」之一的VIE模式,以後不排除被做空機構拿來作為「掘金」的可能。

「短期看,美國資本市場很難回暖。中國概念股重建信任需要時間。」神州租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5

誰在陰謀做空--1068事件再回顧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0kt.html
公司和大股東

一、1068於2005年10月上市,當時大股東持股53.47%的股份,到去年6月底大跌時,大股東的股權已經高位減持和稀釋到了25.39%;

二、在1068上市前的2004年底,雨潤食品無償借給大股東12.57億的資金,同時,2004年5月,1068的大股東在二級市場購入了600280南京中商29.49%的股權;

三、隨後的幾年,1068的大股東一路減持1068,同時一路增持600280南京中商,為什麼呢?

四、2011年6月底,1068傳聞被渾水做空,股價暴跌,各位注意一下:1068的大股東竟然在7月4號增持00159華南投資2.09億股(持股從2%增加到6%),當時00159二級市場的股價大概是1.2元左右,估計成本超過2億元,這又是為什麼呢?

五、2011年7月,1068股價繼續下挫,大股東終於在7月12、13、15號增持1030萬股,平均做價22元,耗資2.27億左右;

六、增持後到8月17號中報公佈前,1068的股價暫時穩定在18元上方,1068也明顯在極力維護股價,中報業績大增,核心利潤增長了70%;

七、從8月24日起,公司先後披露3名高管行使認股權套現,一共行權1020萬股,價格接近18元,套現近8000萬元;

八、高管行權後,1068從18塊跌到了13塊;

九、有媒體報導中糧與1068大股東談判收購事宜,但談判最終破裂,具體細節不清楚(大家可以上網搜索相關報導);

十、9月份中旬1068在13塊整理,月底再次大跌到7.7元,26號,公司公告媒體負面報導及行業困難影響3季度利潤減少,並有機會影響到4季度(9月初確實有少量媒體報導雨潤有屠宰場自檢出1頭帶瘦肉精的豬,注意是一頭,是自檢出,不是市場銷售的);

十一、11月1號,公司公告3季度利潤下降25%,並說4季度依然困難,理由同上,但這個時候媒體已經沒有什麼報導了,不但沒有食品安全的報導,連財政補 貼之類的都沒有了。而同樣是2011年下半年,同行雙匯和眾品的營收和利潤都處於正常水平,自9月底到今年6月,1068的股價一直在8-13元之間徘 徊;

十二、2012年2月25號,南京中商宣佈大股東高價要約收購9.7%的股權,耗資3.76億元,最終於6月初完成此次收購。而在2011年7月到目前為 止的一年中,儘管1068的股價已經從大股東增持時的22元跌到了7元以下,1068的大股東沒有再增持一毛錢,上市公司也沒有回購一毛錢;

十三、南京中商目前總資產70億元,總負債高達64億元,資產負債率90%以上,單是銀行借款就有36億元,那麼大股東為什麼要從2004年的二級市場買 入29.49%的股權並一路增持到目前的57.13%的股權呢?與之對應的是,1068的股權從2005年的53.47%降到了目前的25.94%。另 外,大股東還增持了00159華南投資的股權,並且是在1068的股價大跌時增持的。這種反差,能說明什麼呢?

十四、從去年6月大跌前起,以大摩為首的代持機構,短倉持續上升,目前已經升到20%以上,其中僅大摩就從一年前的4%一種攀升到目前的9%。


本人


再看看本人的操作和分析記錄,有博客、雜誌文章、論壇、Q群聊天記錄等為證:

一、2011年初,本人以22塊多的成本買入1068,至當年6月,股價一度上漲到30元,本人因看好行業,雖然感覺大股東可能有點問題,但堅持看多股票;

二、6月底,1068股價大跌,本人在6月30號寫了《在恐懼中前行--買入雨潤食品》;

三、在股價一路下跌的過程中,本人開始深入瞭解和分析1068,到今天一共原創過14篇帖子,轉載過6篇帖子,最初我對公司質疑較少,比如9月26號的 《1068雨潤食品為什麼一跌再跌》,10月18號我還寫了《駁1068雨潤食品財務造假》,當時股價已經處於最底位8塊到反彈後的13塊之間。看著股價 這麼殘,我真是一邊罵大股東不厚道(這個算是誹謗嗎,如果是那我認罪,我確實罵過大股東不厚道,博客上有記錄),一邊說大股東有能力,同時我也開始反思的 檢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操作行為,但我仍然看多股票,並且自嘲自己是雨潤的性奴。實際上,1068那時已經跌這麼慘,套這麼深(我在破8塊時抄底加倉了,反 彈到12塊時又拋掉了加倉的部分,其中還買過一個CALL,最後當然是歸0),我想一般人也不可能再割肉了,都只剩下骨頭了,做空對於多頭思維重的小散來 說,就更不可能了;

四、由於我不斷的查找雨潤和屠宰行業的資料信息,整理後在自己的新浪博客發了不少帖子,又常和股友們互動交流,這期間我對1068的瞭解漸漸深入。媒體和 業內人士也開始關注我,其間還有一上市券商老總通過博客找到我,希望我去他們那做研究員。我在工廠做了十多年的會計,近年確實對股票投資非常感興趣,也想 過轉行,但最後因為一些原因雙方沒有談妥,我放棄了這個機會;

五、2012年2月11號,我在《證券市場週刊》上發表了《雨潤食品疑粉飾財報》的文章,針對公司預告2011年業績同比大減的事件,做了財報可能粉飾的 推斷,在我的博客,簡單的歸納了1068主要的問題,以及估計1068的可能結局,同時也再一次反思了自己的錯誤,當然,雜誌上的內容與博客會稍有不同, 編輯在審稿時,對一些敏感的措辭做了處理,但整個思路和主要內容完全一樣,這個有心人也可以去雜誌的網站上對比一下。這裡我也要檢討一下,因為自己平常說 話太直接,也因為身處社會最底層,沒有社會影響力,所以在論壇和自己的博客上發言時,沒有太注意措辭,有些可能還比較激烈,這也是導致我現在受某些人所謂 「誹謗」和「侵害商業信譽」攻擊的因素之一。
補充說明一下,我第一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上的文章是2011年10月底的《免費槓桿撬動惠理集團》,即《雨潤食品疑粉飾財報》並不是我第一篇公開在有影響力的雜誌上的文章。說得再直接一點,並不是因為有人蓄意利用我做空1068,我才被媒體認識的;

六、2012年3月20號,我在《證券市場週刊》上發表《稅收籌劃調劑雙匯雨潤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毛利率》,文章結論是「從稅收籌劃的角度同理推斷,雨潤 過去數年毛利率相對雙匯發展較高,是合理的。」同日,某知名博主及職業投資人轉載了我的這篇文章。因為該人士自己《雨潤食品並未造假》,分析的東西可能並 不正確;

七、2012年6月初,雪球的營運人員私下問我是否願意做一期文字訪談,並問我訪談哪個方面好,我當時建議談財報分析,對方建議我聊個股比較有針對性。我 說自己對806惠理略有瞭解,對956新天綠色等風電運營和電力行業也略有瞭解,還有就是銀行,寫帖子比較多的是1068雨潤,但之前有兩位著名投資人已 經談過1068,806也有人談過了。後來雪球的運營還是建議我談1068,把時間定在6月27號晚上,星期三,並且提前一週在網站上做了公佈;

八、2012年6月24號,有位叫「鳳凰投資山莊」的雪球股友問了我《1068雨潤食品雪球訪談記錄》第一個問題,當時還沒有到27號,但我還是提前回了 個貼子,帖子是26號早上9:20回的。當時我也沒太在意,寫的問題也只是從一個方面進行了推理,因為不是要發表文章,所以不是太嚴謹,包括措辭。當然, 我不是說我要否定當時自己的觀點,我的意思是我對自己提出的質疑,除了上邊說的理由外,我其實是可以從3個甚至多個角度進行交叉驗證推理的,那樣我的推理 會更有說服力些。當然,若是知道會惹出這麼大的麻煩來,我當初措辭就會謹之又謹了,或者乾脆就不寫了。

九、26號晚上,我在等兒子學畫畫的過程中無聊,少有的去看了一下自己的新浪微博,結果發現有人轉了第一個問題的回覆,在此之前我基本都不怎麼發微博,覺 得內容太少,難以深入,經常是一週才查看一二次。這個事我還同雪球的一個營運朋友聊過多次,我接受新東西確實是太保守,他老說微博好玩,可能也同他的話有 關,我才從那晚起,每天看一下自己的微博。

十、26號晚我還意外發現了《新財富報告》編導發給我的一條微博,是關於一篇《香港媒體對中國狀況的發出了強烈遣責》的貼子,我在後邊指出了該報導上的一 些宏觀數據錯誤,比如工資佔GDP的比重之類,我也是隨便寫的幾句話而已,對方說看了我的文章,覺得我水平不錯,問我有沒有興趣去參加幾期節目。所以,我 認為我週日參加鳳凰衛視資訊台的《新財富報告》節目,與1068事件並無直接關聯,至少人家欄目組沒有某些人說的那樣想利用我搞1068,當然,節目內容 實際上完全沒有涉及1068;

十一、27號,網易發表了《雨潤食品遭投資者質疑 大股東涉嫌挪用50億資金》的文章,並且有大量的其它媒體進行了跟進報導,但當天1068股價並未大跌,27號晚上,我按約參加了雪球的文字訪談節目;

十二、28號早上,網上已經基本搜索不《雨潤食品遭投資者質疑 大股東涉嫌挪用50億資金》的文章了,但開盤後,1068就跌了三五個點,隨後跌幅加大。我那個時候還在整理頭天晚上的訪談記錄,直到中午臨近收盤前才弄好,這時候1068已經跌了9個多點了。所以,造成影響的文章應該主要是《雨潤食品遭投資者質疑 大股東涉嫌挪用50億資金》,而不是我的雪球訪談記錄,並且我的訪談記錄裡質疑1068的篇幅不大,對行業的問題分析較多,同時我也給了1068正常20塊的估值,並一如既往的看好屠宰業,也認同1068的核心業務沒有問題,最後也對自己的投資錯誤進行了反思和檢討。

通過對1068公司及大股東的一些事件回顧,再結合我本人與1068有關的歷史記錄,大家應該可以一眼看出,我到底有沒有陰謀,有沒有違法,有沒有取得不當利益。雨潤食品和個別投資者對我的舉報和質疑,到底有沒有事實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70

做空大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153_all.html

 王東明說自己特別無奈。

  8月22日下午,中信證券11層會議室內,轉融通研討會正在進行。談及近日被謠言無端「空襲」事件,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頗有感觸。一週前的「黑色」星期一,中信證券以9.10%的跌幅領跌券商股,其由頭之一便是網絡傳言「董事長王東明外逃」。

  「發佈謠言之後,藉機拋售、做空個股,是否算作操縱市場?是否該負法律責任?」王東明問。

  與中信證券同時中槍的還有張裕A、蘇寧電器等諸多藍籌。這場由網絡微博傳播謠言而致大盤藍籌大跌的做空行動發生之時,正值轉融通業務推出前夕,市場由此將做空罪魁移至試點兩年的融資融券及即將到來的轉融通頭上。

  面對王東明的疑問,中國證券金融公司負責人笑談,「你『外逃』了不要緊,證券市場準備多年的轉融通因為這個黑鍋,推不出來可就事大了。」

  回望A股,上證綜指已跌至2100點附近,空襲事件反映投資者信心脆弱的同時,亦引發業內思考:金融創新勢在必行,而相關監管措施該如何與之配套?全面做空時代的證券監管機制該如何在開放與規範間獲取平衡?

藍籌受挫

  8月13日,券商板塊下跌7.75%,位居A股跌幅榜首。在龍頭股中信證券-9.10%領跌下,西南證券、光大證券等一度逼近跌停,華泰證券、海通證券、東吳證券等也大跌近9%。同期,其他市場藍籌股亦紛紛在利空傳言中被拋售大跌。

  值得關注的是,幾隻大跌個股的融資融券指標,尤其是融券指標出現較大幅度異動。市場各方由此揣測,A股融券做空威力顯現,A股全面做空時代拉開帷幕?

  大跌之後,中信證券希望立刻找到問題的源頭,但受制於技術手段及企業屬性,中信證券對信源的尋找缺乏權威性,且不具備問責相關方的權力和資格,最終並未斬獲。

  關於中信證券的傳言始於8月13日下午,先後有「中信證券海外投資巨虧29億」「董事長王東明被帶走」的傳聞出現在論壇微博上。

  受此影響,13日收盤,中信證券重挫逾9.10%,並帶動券商股整體大跌,成為拖累當日股指走低的主要板塊之一。14日、15日,中信證券再度下跌1.64%和1.02%。作為上半年漲勢高於大盤的券商板塊龍頭股,短短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1.68%。

  14日晚間,中信證券發佈澄清公告稱,從8月13日起出現的各種傳言均與實際情況不符。公司目前經營狀況良好,資產質量優良,管理團隊穩定,各項業務進展順利。同時,公司董事會秘書鄭京鄭重聲明:未向任何人發佈「公司裁員減薪」「里昂證券員工大規模流失」等不實信息。



誰在拋空

  此次藍籌股受挫迅速被市場貼上「中國版渾水模式」的標籤。在市場人士看來,做空A股模式已經出現,那麼究竟誰在做空?如何做空?實體企業是否已 與資本大鱷聯手,開始操縱市場?關聯者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抑或QFII?甚至「海外投資軍團」?⋯⋯這些均成為市場假想的做空主力。

  8月20日,一家借道QFII投資A股的國際投資公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海外資金目前投資A股僅限於QFII一種正規渠道,「任何QFII的額 度是有限的,依照蘇寧電器那兩天單日270萬手的成交量,17億的成交額,憑QFII一己之力,無法在資本市場掀起那麼大的量。」

  另外,該經理認為,QFII內部有嚴格的投資程序,不會將較大力量置於單只個股上,且一般QFII投資操作的換手率低於國內機構水平,不會配合突發消息做短期的買賣交易。

  最重要的是,「我們進入中國市場已經不容易,不能因為要配合某個企業做空,而破壞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形象和未來。」

  根據經驗,QFII通常會顧及中國政府的規則,如果大量做空,超出範圍,交易記錄被監測到,該QFII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會很難。「如果有QFII真的願意冒險大規模賣空個股的話,這麼做的風險絕對大過收益。」某QFII人士表示。

  對於此次大跌,某海外機構人士表示,「空」方主力應該是部分持倉機構前期積累了一些獲利盤。如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表現整體超過大盤,「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大規模殺跌。另外,市場處在熊市中,壞消息會加碼,助跌。」

  一位QFII人士表示,此次大跌的拋空者應該以國內公募基金為主。因為公募基金有強大的股東力量,研究背景,同時與市場、監管層、銀行及社會各 界有絲絲縷縷的關係,根據以往經驗,每當市場波動,公募基金總能夠最先抓住機會。而此次大跌的券商板塊,向來是公募基金踴躍駐紮的根據地。

  公開數據顯示,二季度持倉中信證券較高的主動型基金有華寶興業旗下的行業精選股票型投資基金,持倉3349萬股。而最近幾個季度,諾安旗下幾隻主動型基金持有中信證券保持較高倉位已經連續了四個季度,今年二季度諾安平衡證券和諾安靈活配置基金仍持有合計3627萬股。

  同時,今年二季度持倉西南證券較高的主動型投資基金有南方基金旗下的兩隻債基,合計持有212萬股;持倉光大證券較高的主動型基金有華夏基金旗下的兩隻股基,合計持有2371萬股。

  此外,重倉持有蘇寧電器千萬股以上的機構也以基金為主,因此業內分析認為,在13、14日大舉賣出蘇寧電器的機構席位很可能為基金所為。

融券「躺著中槍」

  在機構拋空之外,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此次大跌是少數機構借融券做空A股,不過,分析這些個股的融券情況就發現,融券賣空在A股市場依然人微言輕。

  滬深兩市融資融券數據顯示,8月13日、14日、15日,中信證券的融券賣出量分別是224.9萬股、329.2萬股、193.9萬股,對比此前兩個交易日中信融券賣出量分別為92.5萬和62.5萬股的數據,中信證券的融券賣出量確曾在此間出現放大的跡象。

  除了中信證券,張裕A、蘇寧電器也相繼遭遇大跌,同時其融券指標出現異動。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下稱證金公司)總經理聶慶平在轉融通研討會上表示,此次事件,融券真是「躺著也中槍」。

  聶慶平表示,轉融通試點業務正在籌備當中,尚未啟動,當前證券公司僅能使用自有證券開展融券業務,其規模非常有限,因轉融通原因造成個股大跌的 說法無從談起。同時,證金公司針對融資融券業務的監控數據也表明,8月13日交易周部分個股出現大幅下跌與傳聞所說的大量融券賣空交易沒有關係。

  融資融券交易數據顯示,8月13日,即中信證券大跌9.1%的當天,中信證券總成交金額19.83億元,融券賣出金額僅為0.25億元,當日融券賣出金額佔當日成交總額的1.26%,比上一交易日下降了0.68個百分點。

  同日中信證券融資買入額1.66億元,是上一交易日融資買入額的6.25倍。融資買入額是融券賣出額的6.64倍。截至8月17日,中信證券累 計融資買入金額達208.61億元,累計融券賣出金額為39.49億元,前者是後者的5.28倍。另外,截至8月17日,中信證券融資餘額13.45億 元,融券餘額0.27億元,前者是後者的49.81倍。

  蘇寧電器同樣如此。8月14日,蘇寧大跌7.11%時,當日總成交金額為7.99億元,融券賣出金額為849.08萬元,融券賣出金額佔當日成 交總額的1.06%,較上個交易日下降了0.04個百分點。同日蘇寧電器融資買入額為4580.79萬元,是上一交易日融資買入額的2.87倍,是融券賣 出額的5.4倍。

  8月14日當天,蘇寧電器融券償還額為573.89萬元,是上一個交易日的12.59倍。截至8月17日,蘇寧電器累計融資買入金額達到76.3億元,累計融券賣出金額為15.7億元,前者是後者的4.86倍。

  更早之前,受負面消息「農藥門」影響,張裕A在8月10日大跌9.83%。但根據融資融券數據監測,8月10日,張裕A融券賣出金額僅為295 萬元,當日總成交金額為6.28億元,融券賣出金額只佔當日成交總額的0.48%,比上一交易日下降了0.05個百分點。同日張裕A融資買入額為2581 萬元,是上一交易日融資買入額的2.95倍,融資買入額是融券賣出額的8.75倍。

  「這些數據顯示出兩個現象,一是上週部分個股大跌的當天,其融券賣出額佔日成交額的比重非常小,融券交易不對其價格走勢形成主導;二是這些股票 當天的融資做多大幅超越融券做空,說明兩融市場投資者並未單邊看空。」聶慶平認為,數據顯示,融券賣出並非中信證券等個股下跌的原因,投資者應當對此有科 學、理性的認識。

  銀河證券高級投資顧問於久卓表示,在目前券源很少的情況下,通過融券做空這種短期操作的方式只是臆想。

全面做空時代

  8月初,證金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已經分別就轉融通業務,向25家券商下發了相關制度的徵求意見稿。8月13日,11家券商正式 遞交轉融通業務試點方案。8月18日,證金公司、證券交易所、中登公司、國泰君安等具備試點資格的券商參加最後一輪通關測試。至此,備受業界關注的轉融通 業務已經箭在弦上,隨時待發。

  8月22日,證金公司總經理聶慶平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轉融通試點推出各項工作正在加緊準備,公司75億元註冊資金作為初期轉融資資金已經到位,公司將進一步增資擴股至120億元,目前董事會已通過增資預案,近期將就此召開股東大會。

  他透露,轉融通業務雖將同時推出轉融資、轉融券兩項業務,但由於轉融券業務涉及較多的法律及技術問題,所以實際業務開展時,將會以轉融資在先。同時開展業務初期,轉融券標的範圍將限制得較窄。

  中信建投融資融券部陳新湘將「沒有融資融券的資本市場」比喻為「開車只有油門,沒有剎車」。而有了融資融券的市場,相當於有油門,也有剎車,只是剎車不靈。未來轉融通開通後,「將是一個油門更大,剎車更靈,投資者想開就開,想停就停的市場」。

  在這樣一個多空自如的市場,完善健全的運營規則至關重要。

  銀華基金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轉融通開啟後,希望對機構投資操作行為有更為細緻的監管細則。

  「比如這次通過發佈謠言、做空一家公司,與跟風、拋空上市公司,以及知悉內幕消息拋售之間是否有更明確的界定?這些行為分別應該追究什麼責任?」這位經理說。

  此次大跌中受挫的一個上市公司證券辦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造謠的成本太低,如果不嚴懲造謠者,轉融通會成為市場的噩夢。「希望法律法規方面能形成更為具體的規則,嚴懲惡意做空上市公司行為。」

  聶慶平表示,A股的做空機制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在西方國家的融券交易機制下,投資者可以有預謀地做空,如投資者可以到場外借券,借券之後放消 息,股價下跌後再賣出獲利。「我們的融券賣空都是在賬戶內進行的,不可以通過場外借券,借券賣空實行的是即借即賣的機制,就是融券之後就要賣出。這種有監 管的賣空機制容易發現並制約投機因素,避免了西方成熟市場融券的弊端,更沒有西方的裸賣空機制。」

  對於市場提出的個別投資者通過散佈消息打壓個別股票的行為,聶慶平認為,對於這種情況,投資者應關注股票的基本面,而不是聽消息。

  他強調,從監管角度來看,則要判斷這種行為是否有散佈虛假消息和操縱市場的嫌疑。

  聶慶平表示,監管機制將在投資者、券商、交易所、證金公司等各個群體間形成立體式的風險控制體系。「推進創新的同時,能夠最大化地防範風險。」■

  本刊記者張冰、鄭斐,實習記者劉卓哲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4

什麼是做空?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2188376
什麼是做空?

借入別人的股票賣出就是做空。

買入認沽期權,也是做空。

賣出自己持有的股票,指望以更低的價格買回來,某種程度上也能算做空。

這麼說人人都是做空者。

每天有多少人做多,就有多少人做空,否則就沒有交易的可能性。所以做空與做多是完全平等、對等的。

做空以後發一篇講述自己做空理由的文章(報告),和做多後發一篇講述自己做多理由的文章(報告),性質是完全一樣的。為什麼大家對後者習以為常,對前者卻深惡痛絕呢?

關鍵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阻止大家這樣做,尤其到了社交媒體時代。惟一能做到的是,要求大家披露,哦,原來你丫買了呀,難怪看起來像個托。



接下來大家會問了:如果他那個做空的報告,胡說八道怎麼辦?

我們可以先換個角度,從做空者那邊去看。如果一個做空者,拿著一個胡說八道的報告去做空,我們除了佩服他的勇氣,只能祝他好運,提醒他爆倉的風險了。

好公司不怕做空,被做空了股價可能也很淡定,就像citron做空一家公司,因為報告實在太水,股價紋絲不動,那麼這時候我們如果還有多餘的同情心,那就可以關心一下做空者的遭遇了。



當然,不排除這樣的情況,他的報告漏洞百出,股價卻確實跌下來了。

那麼他做空成功了,祝他好運。

那麼股價為什麼會跌呢?

當然是因為受這報告影響的投資者賣出了。

會受一份漏洞百出的報告影響而賣出的投資者,公司能指望他們成為長期投資者嗎?

對於公司管理層、股東來說,如果不是非要在股價下跌的時候賣股套現,股價短期下跌對公司的治理和經營有什麼影響呢?屁影響沒有。如果公司管理層、大股東或者其他的投資者認為股價下跌公司低估了,不正好回購、買入股份鞏固對公司的控制權?這甚至可以說是做空者送錢來了。

所以做空者掙的,其實是不堅定的投機分子的錢。反正他們不是在這裡把錢虧掉,就會在那裡把錢虧掉,所以沒什麼好同情的。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做空報告真假摻半,有真的信息,有假的信息,有成立的邏輯,有不成立的邏輯。

這個時候股價往往會下跌,管理層則爆跳如雷。

管理層爆跳如雷,一方面是因為股價下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做空報告揭露了公司治理和經營中不願告人的秘密。

這個時候投資者應該深深地感謝做空者幫我們義務排雷呀。

因為報告真假摻半,這時候公司和做空者往往陷入曠日持久的爭辯,反正大家都抓住對方不成立的局部,想證明對方全部不成立,各種擺事實,講道理,直至攻擊、謾罵。

有完全沒有錯誤的報告嗎?

永遠都不會有。

是報告就會有錯誤。

如果報告需要沒有錯誤才能發表,那麼這個世界上任何信息傳播相關的業務都不要做了,這就跟某些人定義的言論自由一樣:只有「正確的」言論才享有自由,那麼誰來行使這個前置審批權呢?如果有前置審批,就沒有任何自由。

不能因為報告裡有錯誤,就否定整個報告的價值,只要報告裡有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報告就有價值,甚至,錯誤本身也有價值。

有沒有問題的公司嗎?

沒有。

有問題的公司就會倒閉嗎?

通常不會。

但不能因為公司整體沒有問題,就不認為局部存在的問題不是問題。



還有一種說法是所謂「惡意做空」。

這個世界上最難搞清楚的就是別人的主觀動機了。

有「惡意做空」,那麼有「善意做空」嗎?

還有「善意做多」嗎?有「惡意做多」嗎?

搞不清楚的概念,無法執行的規則,還是不要也罷。



再加一句套話吧。
在政治上,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
在資本市場上,我不做空,但尊重做空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58

史玉柱是在做空民生銀行嗎?

http://xueqiu.com/9777829407/22234684
$民生銀行(SH600016)$是雪球上討論非常熱烈的一家公司,史玉柱既是民生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也是這些年公開唱多民生銀行的第一人。因此關注民生銀行的朋友自然會關注史玉柱。偏偏今天某網站發佈了一條新聞《雙面史玉柱:沽空民生銀行真相調查》,史玉柱,這個民生銀行的大多頭什麼時候變成空頭了?

事實是,史玉柱從來都不是民生銀行的空頭。

不妨詳細聊聊史玉柱和民生銀行。史玉柱究竟持有多少民生銀行頭寸?初始投資金額多少?民生銀行的頭寸佔史玉柱全部身家多大比例?史玉柱的淡倉究竟是什麼?淡倉的風險在哪裡?在一一道來之前先亮出我們的觀點:

1,史玉柱在民生銀行上的A+H股市值已經達到65億元RMB左右,是其個人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2,史玉柱並非沒有看錯過民生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對政府救市力度估計不足大量拋售之後後悔;

3,史玉柱在2001年3月以來的增持中已經賺了13億RMB的紙面財富(淡倉的期權費沒有計算,應該也比較少);

4,史玉柱的淡倉本質上仍然是看多行為,並非媒體所理解的看空;

5,史玉柱的淡倉總共0.3億股,風險很小;

史 玉柱最初入股民生銀行是在2003年9月。當時,馮侖旗下的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備上市,萬通認為參股銀行會對資本市場對其的地產主業估值產生 不利影響,決定出售銀行股權。而馮侖和史玉柱又是朋友,當時史玉柱以上海健特生命科技限公司名義,從馮侖手中買下了1.43億股民生銀行國內法人股,當時 民生銀行的流通股股價為8元左右。但史玉柱的交易價格一直未有過披露,史當時對媒體的公開說法是「民生銀行的轉讓有保密協議,沒有辦法告訴你轉讓價格,不 過我所有的銀行股投資加起來也就幾個億。」

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上海健特持有民生銀行A股91865萬股,佔其總股本的5.13%,當時價值33.43億元,位列第3大股東;但因為金融危機的到來,史玉柱開始減持。

值 得提及的是,2009年年底,民生銀行在香港上市成功。後來,史玉柱也曾對減持表達過後悔,「套現是前年初,看不清金融危機底部在哪,公司決定抱著現金過 冬,首次把已持股約7年的華夏和民生減持。我們以為金融危機會持續2年,但政府太偉大,半年就消除危機。不相信政府就要付代價,教訓啊!」

但 增持的機會很快又來了。2011年1月份,民生銀行拋出A股定向增發不超過47億股、融資不超過214.79億元(每股4.57元)的再融資方案,上海健 特計劃耗資65億元認購14.24億股,成為該方案中擬認購數量最多的股東。史玉柱稱,「這次增發消耗完巨人投資(即上海健特控股股東)的現金,失去再投 資能力,俺該消停了。」

後來這個定增方案被否,史玉柱不得不進入二級市場進行增持。2011年3-9月史玉柱總計46次增持民生銀行A股股份,按照披露的每筆購入均價加總計算,共斥資約384287萬元;32次增持民生銀行H股股份,合計約斥資181098萬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4.60億元。

進入2012年以後,2012年6月4日和6月5日,史玉柱連續兩日買入民生銀行H股,合計數量2440萬股,耗資約1.7億港元,而這距離其上一次增持民生銀行H股(2011年9月30日)已經超過了8個月。

截 止2012年6月30日,史玉柱在民生主要持股有:A股部分通過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持有,總計805,600,038股(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 95.14%已發行股由巨人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而史玉柱先生持有巨人投資有限公司95%已發行股)。而H股部分主要包括344,479,500股H股好倉 (其中的13,200,000股H股乃涉及以現金交收的期權),另外還包括部分淡倉,下文我們會交代。

近期,史玉柱再次小幅增持了民生,2012年9月6日,史玉柱增持公司好倉500萬股,耗資2880萬港幣,成交均價5.76港幣,變動後持股3.494795億股。

彙 總2011年3月以來的增持情況,史玉柱共增持民生銀行A+H股總共約11.6億股,耗資總額約為55億元,每股成本4.7元左右,這是分紅前的持股成 本。民生兩年合計分紅0.55元(稅前),扣除分紅的影響,史玉柱的增持成本應在4.4元RMB左右,其中A股的成本大約在4.5元RMB左右,H股成本 大約在4.1-4.2元RMB左右,民生銀行在9月14日A、H兩市的收盤價格分別為5.74元RMB和5.27元RMB,史玉柱2011年以來增持的部 分盈利合計約13億RMB,其中A股盈利約9.66億RMB,H股盈利約3.5億RMB。

今年3月31日,史玉柱發佈微博表示,「我會繼 續長期堅守民生銀行:1、民生是全國唯一分行無貸款權的銀行,風控超強,壞賬率真的很低。2、民生三年前就做好迎接利率市場化的準備,中間業務收入比重逐 年大幅提升,產業鏈打造已成規模。3、民生正在二次騰飛,去年效益趕超了興業和浦發,祝願今年會趕超中信,明年下半年趕上招商,成為股份商業銀行老大。」

史玉柱在微博上不斷表白對民生銀行的信心,但部分媒體和個人投資者卻認為史玉柱另一方面也在做空民生銀行。對此,他們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

6 月7日,史玉柱在微博中透露出他與投行對賭的信息:「香港的投行金融產品很豐富。比如,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買入某股票或認股權(好倉)時,同時向投行承諾: 三年後的今天,如果股價低於現在股價的50%,那麼投資者就向投行支付金額=現在股價的50%-三年後的股價,該行為(淡倉)可大幅降低買入股票的成本。 金融產品風險巨大,除非你對該股票十分瞭解,有十足信心。」

實際上,公開數據完全可以查到,史玉柱在香港擁有37,600,000股H股 淡倉(其中的13,200,000股H股乃涉及以現金交收的期權),由VogelHoldingGroup Limited持有。VogelHolding Group Limited由史玉柱先生的女兒史靜女士全資擁有。史玉柱是VogelHolding Group Limited的實際控制人,因而間接擁有VogelHolding Group Limited持有的344,479,500股H股好倉及37,600,000股H股淡倉

今天史玉柱在微博中對理解錯誤的媒體解釋道: 「1、淡倉不等於做空,做空是下跌中盈利,但我們是虧錢,性質屬做多。2、本公司持有十多億股股票和認股權證,淡倉僅0.3億多股,數量極小。3、淡倉期 限三年,15年6月前股價跌,我們沒損失。投行不會因此做空。4、媒體在亂算淡倉虧損時請扣除三年累計分紅。

那麼淡倉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V部的概要——權益披露的定義:

「好倉"是指,如你對股份本身持有權益,包括透過持有、沽出或發行金融文書(包括衍生工具)而持有權益,並因而具有例如以下的權利與責任,你便屬於持有「好倉":

(1)你有權購入相關股份;(2)你有責任購入相關股份;(3)如相關股份價格上升,你有權收取款項;或(4)如相關股份價格上升,你有權避免或減低損失。

「淡 倉"是指,假如你根據證券借貸協議借入股份,或持有、沽出或發行金融文書(包括衍生工具)而具有例如以下的權利與責任:(1)你有權要求另一人購入相關股 份;(2)你有責任交付相關股份;(3)如相關股份價格下降,你有權收取款項;或(4)如相關股份價格下降,你有權避免或減低損失。

根據 史玉柱的說法,史玉柱應該是賣出了一部分民生銀行的看跌期權,行權價只有當時他買價的一半。賣出看跌期權,負負得正其實是看漲,他可以在三年持有期間收取 相應的期權費(賣東西當然要收錢),只要民生未來三年股價高於行權價-總計三年分紅額-期權費,這筆期權費就歸史玉柱所有,成為史玉柱的利潤,而只有在民 生股價跌破行權價-分紅額-期權費後才會被迫行權,從而造成虧損。也就是說史玉柱賣出淡倉實質上也是一種看多行為。

這裡面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層面:史玉柱賣空淡倉是否有風險?只有一種極端情況:遇到完全不能預期內的金融危機,民生銀行跌幅過大(假設遠遠低於3.5港幣的行權價),史玉柱身家大幅縮水現金流遭遇困境,又不得不以3.5港幣的行權價大筆購入,最後爆倉。

這可能嗎?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因為淡倉的總量也就0.3億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48

外資做空神器:民生銀行是一枚「有縫蛋」

http://www.ltkdj.com/news/hyfx/2012/929/129292391HB0DF3C0BJD2186J446G.html
    民生銀行(600016)正在遭遇史上最嚴重的一輪空襲,儘管1~6月淨利潤同比增長36.89%,但依然難以平息外資投行對它「資產質量轉差、淨息差受壓」等指責。但蹊蹺的是,外資投行一邊頻繁發佈唱空報告並通過大宗交易平台甩賣製造恐慌,逼迫賣家高折價率甩賣。另一隻手則在不停接貨。

  民生銀行「躺著中槍」?

  正是擁有史玉柱、郭廣昌等赫赫有名的商界大佬以及王松齊、巴曙松等知名經濟學家等全明星股東陣容,而且去年「利潤高的都不好意思公佈」,使得這次國際投行對於民生銀行的狙擊更加引人關注。在中期業績發佈後,國際投行瑞信、摩根大通、花旗、貝萊德、惠譽紛紛先後發布做空報告或下調評級,並不斷增加民生銀行的淡倉金額。截至8月31日,民生銀行的淡倉金額高達54.42億港元。其中,貝萊德淡倉比例從0一舉增至0.8%,摩根士丹利從5.56%增至6.43%,花旗銀行從7.99%增至8.01%。

  空頭不斷加倉引發了民生銀行H股率先下跌,後來蔓延至A股。「盈利見頂、淨息差受壓、資產質量轉差,」面對做空者的咄咄逼人,9月5日,A、H股價盤中最大跌幅一度達5.06%、7.44%。市場分析認為,外資投行唱空、對沖基金配合砸盤、大宗交易平台跌停賤賣、融券量異常飆升從而製造恐慌這些伎倆屢見不鮮,大宗交易平台的甩賣更像是「左手出,右手進」的「雙手互搏」,只是為了給市場留下一個強烈看空信號。9月3日,民生銀行現身大宗交易平台,以5.24港元/股、折價率達9.34%的價格成交500萬股。按照正常邏輯,500萬股完全可以在二級市場賣出,但卻選擇自虧約500萬港元,大費周折地通過大宗交易平台以跌停價賣出,其「用心」可見一斑。

  據港交所數據,9月3日,摩根士丹利賣出896.23萬股,但當天買入229.96萬股。在4日、5日、6日、7日、10日摩根士丹利分別增持351.50萬股、33.57萬股、266.79萬股、994.11萬股、566.45萬股。在10日增持完成後,摩根士丹利所持民生銀行H股好倉比例達6.94%,超過8月24日水平。而貝萊德所持比例也有所回升,9月7日回到了7.32%。

  「蒼蠅」愛叮有縫蛋

  多空博弈的背後,是銀行業在實體經濟放緩背景下高增長難以為繼,特別是作為中國民間資本代表的民生銀行資產質量存在隱憂。當前A股市場多家銀行股股價已經跌破了淨資產,也折射出市場對於銀行業的擔心。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對《紅週刊》表示,中國已經走過了傳統產業外延快速擴張的階段,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繼續擴張步伐勢必放緩。而2008年底以來的4萬億擴張和高速信貸增長為當前產能過剩和潛在風險埋下了隱患。一旦出現「黑天鵝」,銀行淨資產對於債務的保障能力將不再可信。

  增長率潛在放緩、資產質量隱憂是目前中資銀行面臨的通病,在外資投行看來,民生銀行這些問題更為嚴重。民生銀行為中小商戶提供的核心金融產品——商貸通,受到小微企業貸款需求不足和同業間競爭加劇影響,規模擴張速度放緩。數據顯示,上半年商貸通規模增長182億,同比降低7.8%,慢於資產規模的擴張速度,這也使得其成長性遭受質疑。另外,降息和拉存款競爭繼續壓縮民生銀行的淨息差,摩根大通稱,民生銀行第二季度淨息差較上一季度下降16個基點。從中報來看,民生銀行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0.53億元,同比增長36.89%,但相比一季度出現大幅下降。

  民生銀行資產質量隱憂也成為外資「戲謔」的把柄。今年以來多起重大的企業貸款違約事件中,民生銀行均保持最高出鏡頻率,先是曝出民生銀行對賽維LDK授信10億元,目前已使用6.1億;接著,又被牽涉進熔盛重工186億元銀行貸款案中;爾後,又被曝出捲入資金鏈緊張的東方造船的5000萬融資糾紛中。相比這些,由製造業引發的失約風暴更令人擔憂,尤其是為鋼貿企業提供的貸款,據媒體披露,民生銀行僅對上海鋼貿貸款就超過百億,能否收回還未知。而中報顯示,民生銀行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雙升」,2012年中期不良貸款餘額89.76億元,比上年末上升14.3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69%,比上年末上升0.06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61

談談我是如何融券做空賺錢的——專訪深圳職業投資人黃生

http://www.ltkdj.com/News/szcc/2012/929/12929225330F99ECJCHE1I9G0800FJB.html
  當轉融券做空還停留在紙面概念時,深圳職業投資人黃生(化名)已經依靠做空中信證券  (600030)、蘇寧電器(002024)等個股賺到了一筆。對於投資者來說,做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因為對於做空標的的專業判斷、風險的控制以及高達50萬的融券門檻,讓機構和散戶喜憂參半。

  本期《紅週刊》專訪了黃生,從一個職業投資者角度談談他的做空體驗。黃生有6年商業銀行投資部門工作經歷和7年PE股權併購投資工作背景,目前為深圳光孚投資公司投資總監。

  重在挑選做空標的

  《紅週刊》:您說「民生銀行(600016)對中國中小企業貸款貢獻比較大,所以不應該被做空」。難道說做空時還有道德判斷標準,而不是財務基本面?

  黃生:呵呵,我發的這條微博遭到了很多人質疑,他們都認為做空與民生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貢獻是毫無關聯的兩碼事。但我不這麼認為,民生銀行本身估值水平那麼低(4.16倍PE——編者注),對中國小微企業發展的貢獻那麼大,幹嘛要去做空這樣一家好公司呢?其實我們做空者也有信仰,正面的、積極的企業我們都不會去做空,再說民生銀行風險管理水平很好,違約貸款也處於可控制範圍之內,從財務角度講也沒必要去做空這樣一家公司。

  《紅週刊》:那麼您如何選擇做空標的呢?

  黃生:做空標的選擇因投資者的個人風險偏好、價值觀而異,但基本的方法都是相通的。我一般從以下幾點下手來尋找做空標的:首先是估值被嚴重高估的;其次行業中出現的由正面向負面轉折的股票,還有從財務角度尋找出現財務造假的公司。

  《紅週刊》:具體說說怎麼操作。

  黃生:對於估值被嚴重高估的公司,我是這麼來選擇的,觀察股票價格是否遠遠高於其內在價值。通過自由現金流的折現(DCF)模型,以3A級長期債券收益率6%作為折現率計算公司現值,然後把現值與公司股價以及同行業公司的股價進行比較,若股票價格遠遠高於現值或者是同行業公司價值,該股就可能是比較好的做空對象。當然估值沒有統一的標準,公司價值最後還要靠自己判斷。

  做空行業基本面拐點的股票,比如光伏產業、鋼鐵產業,這些產業明顯產能過剩,行業內很多公司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升高。還有遠洋運輸業、航運業,佣金收入持續低迷的券商行業,這些行業都存在基本面的轉折。事件驅動則是另外一種做空機會,如健康元(600380)採購地溝油製藥事件等。

  通過財務造假來欺詐投資者的上市公司比較多,最主要手法的是虛增利潤,比如通過關聯交易虛構營業收入。識別關聯交易中的利益輸送,我們可以觀察實際控制人相關企業來看其採購標的價格、賣出標的價格是否公允價值,或者其產品毛利率是否正常;我們還可以查其壞賬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等等。

  分析判斷高於一切

  《紅週刊》:投資標的選擇好後,該選擇什麼樣的時機去掛單賣空,如何平倉?

  黃生:具體掛單、成交、平倉方式要看個人的選擇,如果通過研究發現一家上市公司股票被嚴重高估就可以隨時掛單、立即行動,相信自己的選擇。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在裡面,就會猶豫徘徊,這時可以選擇做一些資產對沖的組合,主要是買進一些有上漲預期的、跨市場的品種,有可能是債券,有可能是貨幣,也有可能是一些被嚴重低估的股票,而且這個品種不一定與做空標的有直接關係,但操作方向是相反的。對於平倉的操作、具體的掛單技巧和做多模式是一樣的,反過來做即可,最終視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而定。其實在整個過程中要想做到獲利還要靠自己判斷,為什麼要賣空它,一定要有足夠的理由,決定成敗最重要的是準確地選擇合適的投資標的。

  《紅週刊》:國外的做空機構如渾水,在做空過程中要調查上市公司的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等各方面,
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是怎麼做的?

  黃生:將公司所披露的公告、報表等所有的公開信息都調出來,進行詳細的閱讀、分析,跟同行業的公司進行對比分析,然後對這個公司進行估值,看這個公司是否存在欺詐、被高估,或者存在一些重大的錯誤,也會去做一些實地調研,比如說賣空白酒股,我們會向白酒公司的經銷商瞭解其市場供應。我們手段特別多,有時候還會去傾聽他們的競爭對手的說法、去調查公司真正的服務人群,即使自己沒有時間去實地調查也會請朋友去實地調查,這是除了分析其公開信息外之後的重要方法。

  國際模式是方向

  《紅週刊》:國外的做空模式和國內有何不同?

  黃生:做空模式其實都差不多,國外為做空者提供了股指期貨、融券以及各種金融衍生產品,比我們的種類更多,也沒有什麼限制,而且還有裸做空,也就是說可以賣空自己手中根本沒有的股票。我們A股目前能融券做空的標的還太少,這也決定了做空的高門檻,很多散戶都不能參與。

  《紅週刊》:未來中國主流的做空模式將向哪個方向發展?

  黃生:目前是向著股指期貨發展,但股指期貨的品種還是太單一了,只有滬深300的股指期貨,未來的轉融券應該也會成為一個新的潮流。國外的裸做空模式力量非常大,當一個公司基本面出現問題就會遭遇致命打擊。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裸做空在中國總有一天也會到來,這是時間問題。若轉融券發展後,造假公司股價還高高在上,遠高於其內在公允價值,那麼這些公司會被做空機構瞄上,對股價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散戶若不適應,可能被邊緣化

  《紅週刊》:之前您關於中信證券、蘇寧電器的做空言論都一語中的,能否透露下您下一步看空的公司?

  黃生:這個現在還不太方便說,但高估值的、週期性行業,對資金需求特別多的行業板塊,負債率特別高的,行業週期還在惡化中的公司都是潛在的做空對象。另外,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要看該公司有沒有條件被做空,因為有的個券是融不到的,也可以去香港借借,看能不能融到這個公司的券,若不可以,那就沒辦法了。

  《紅週刊》:做空意味著讓散戶遠離股市?

  黃生:我建議散戶投資者不要輕易去做空,因為做空風險很大,他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既要懂得給個股估值——這家公司到底該值多少錢,還要對這家公司財務有非常專業的判斷,對這家公司可能存在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判斷,而且還要對行業和公司進行長期的跟蹤,同時在做空中還要有一定對衝風險的手段,這樣即便做錯了也不至於受到很大的損失。但散戶投資者因水平、或者理念不適應,不能運用這個投資工具,未來肯定會被邊緣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