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學生學習能力排名:中國第一 美國低於平均水平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74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全球學生的閱讀、科學和數學能力進行了排名,結果發現美國學生的排名處於平均水平之下,中國上海的排名在三個方面中全部位列第一。新加坡、日本、香港、韓國的學生也名列前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6

三星業績低於預期 營業利潤降18% 為2011年以來首次下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137

三星電子今日發表業績預告,由於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飽和、需求放緩以及蘋果新款手機的沖擊,其公司第四季度業績低於預期。 據FT報道,2014年對於三星而言將更加艱難。韓元走強,三星出口前景、盈利表現未來難言樂觀。由於中國低成本智能手機生產商的異軍突起,三星尋找新增長點的壓力愈來愈大。 從業績預告可知,三星,這家世界上銷售額最大的電子產品公司,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大約8.3萬億韓元,同比下降18%,這是三星過去九個季度以來首次利潤下降。 三星營業利潤遠低於10萬億韓元市場預期,創下2012年第3季度以來新低。收入59萬億韓元,也低於分析師預計的65.1萬億韓元。公告沒有報告凈利潤的數據。 三星第四季度業績不及預期的一個原因:今年是三星總裁李健熙提出“新管理”戰略20周年,三星發放了8000億韓元一次性特殊獎金。 分析師表示,蘋果公司9月推出iPhone 5S之後,三星旗艦手機Galaxy S4銷售額大幅放緩;而大屏智能手機Galaxy Note3在未來蘋果公司推出大屏之後也將會承受更大壓力。 IBK Investment & Securities分析師Lee Seung-woo認為,三星智能手機業務表現得比預計更加疲軟,顯示屏業務由於市場供給過剩利潤承壓。 然而,由於芯片行業整合、供給不足,三星的芯片業務成了一大亮點,芯片主要生產商今年不會擴大生產規模,價格繼續回升。 但是,芯片業務並不能彌補智能手機業務的疲軟,因為智能手機業務貢獻的營業利潤占到了2/3。 最近,韓元升值,兌美元匯率已經創下近5年新高,公司出口產品價格對國外消費者而言大幅提高,因而投資者也在拋售三星的股票。 三星市值1900億美元,在過去兩周中已經下跌了10%,上周股價觸及近四個月低點。 也有一些分析師表示,這樣令人失望的業績公告只是暫時的,三星新款手機Galaxy S5會讓人們重新燃起希望。這款手機預計第二季度初發布。 大和證券分析師Jae Lee認為,業績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福利和匯兌損失。他預計,韓元走強使三星營業利潤減少了7000億韓元。 然而,IBK Investment & Securities分析師Lee Seung-woo卻表示質疑: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問題只剩下,三星智能手機還能保持多少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76

底薪低於基本工資 被老闆坑了?

2014-05-26  TCW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一席保證二十二K的談話,引來旗下集團員工梁小花的薪資單曝光,本薪十六K的梁小花,加上多種不同津貼,實領三十一K。到底郭董有沒有違法?梁小花有沒有被郭董給坑了?瞭解老闆不肯告訴你的薪資單秘密,才能保障自己權益。

依照規定,僱主要負擔員工勞保保費的七○%、健保保費的六○%,同時須每個月提撥勞工投保薪資的六%,存到員工的勞退專戶,做未來退休金。勞保、勞退、健保三個帳戶的投保薪資級距互相勾稽,所以僱主若偷吃步,三個帳戶就同步受影響。看梁小花的薪資單,比對自己的,解讀時有哪些眉角要注意?請兩大專家,勞動部專門委員黃維琛與一○四人力銀行人資發展部資深經理江錦樺,為上班族盤點最常見疑問。

常態性津貼視為薪資,應全額投勞健保

Q1:我的本薪(底薪)低、但津貼多,雖然實領薪水高於基本工資,但本薪卻不到基本工資,我的老闆是否違法?

A:勞基法並不是只看本薪,而是將常態性領取的所有薪水津貼,都列入保障範圍。如果這些是每月常態性領取的薪酬,就應全都視為薪資,必須全額投保勞保與健保。

仔細檢視,梁小花除了本薪外,固定額伙食津貼、輪班津貼、全勤獎金、加班費,雖然本薪只有十六K,但加上津貼後實領三十一K,高於勞基法最低工資,公司並未違法。

Q2:我的本薪遠比實領薪水低,會不會影響我的年終獎金、平日績效獎金?

A:如果公司用本薪計算年終獎金,就有可能。不同公司對於本薪的定義不同,有的公司本薪已內含大多數津貼,有的本薪扣除所有津貼。甚至,有公司本薪因歷史悠久金額極低,是以倍數做為計算員工不同職級額外福利的依據。求職者最好在應徵時就問清楚年終獎金計算基準。

失業給付、育嬰津貼以實領薪資做為投保級距

Q3:我的本薪遠比實領薪水低,會不會影響未來我領失業給付、育嬰假六成薪津貼的實際金額?

A:不受影響。失業給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都是由勞保給付,投保級距就是每月實領的薪資。就算你的本薪是七K,但只要平均每個月都領四十K、僱主誠實申報你四十K的薪資投保級距,實際請領時還是給付四十K的六成薪。

唯一的例外是不屬於勞保、勞退體系的公務員。公務員也有本俸(本薪)與實際薪資的差距。例如,初等考試錄取的公務員,本俸只有十一K,但加了職務加給後,實領約有三十K。雖然公務員年終獎金把職務加給也算進來,但是育嬰津貼卻是以本俸的六成薪計算,這也是許多公僕媽媽請育嬰假時,看到津貼實際金額會嚇一跳的原因。

Q4:我是常常往外跑的外勤人員,在前公司是實報實銷所有的計程車、大眾運輸車資,到了新公司不能報車資,改為每月給付固定的交通費。會如何影響我的勞保、勞退權益?

A:兩家公司的做法皆合乎法規。

車資若採實報實銷,是公司費用,不列入員工薪資;反之,每月固定給的車馬費則視為員工薪資。要注意的是,前者不用課稅、不納入勞健保的投保金額,所以繳稅少、健保費也少,但勞退、勞保的投保等級也因此較低;後者需課稅,勞健保支出較高,但勞退提撥退休金也較多,各有利弊。

舉例來說,若平均每個月車資花費三千元,跳槽時計算加薪幅度時,要記得扣掉這三千元固定支出,免得實際上反而遭減薪。

Q5:我的薪資單上列了每月伙食津貼一千八百元,老闆是不是想藉此名目,少幫我保勞保、減少勞退提撥金額?

A:不用擔心。你老闆不但沒有偷A 你的退休金,還貼心幫你節稅哦!所得稅法規定,勞工每個月可享有一千八百元的免稅伙食津貼,但是這個項目依然被勞保局視為每月固定薪資。所以列出這個項目不影響勞退、勞保、健保投保級距,反而還能減稅。如果公司沒列出伙食津貼,可以考慮爭取,以方便自己節稅!

獎金改季結利息公司賺、投保額變低

Q6:我的本薪比實際薪水低,會不會影響我的加班費?

A:公司必須依照實際薪水作加班費的計算基礎,否則就是違法!

依照勞基法,加班費是以正常上班時間的實際薪資除以三十做為日薪基準,再依加班的時間乘以一三三%︵每日加班兩小時內︶或是一六六%(每日加班兩至四小時)計算。

實務上常聽到黑心僱主以本薪計算加班費,或是將勞健保、員工福利金等金額扣除之後的薪資,才用來當加班費計算基準,這都是可向勞動部檢舉的違法行為。

Q7:公司說為了作業方便,把每月結一次的獎金改為每季才結一次,除了利息被公司賺走以外,我在勞保、勞退上吃虧了嗎?

A:是的,你可能被公司佔便宜了。根據法規,如果獎金每月發放,將被視為薪資,但若每季一次、半年一次才發放獎金,就不算常態收入,將降低受僱員工勞保、勞退、健保的投保金額。

Q8:我是月薪二十萬元的高薪一族,公司說變動薪資多一點,能讓我省健保費,這是真的嗎?

A:公司說的有點道理。勞保最高保額為四萬三千九百元,勞退最高投保薪資則是十五萬元,但是,健保費最高級距到十八萬元。

因此,月薪高於十五萬元的高薪族,反而希望領少一點月薪, 例如月薪從二十萬降為十五萬元,差額改以高額的獎金、年終領薪,以便多節省一些健保費支出。

二代健保實施後,當高薪一族的年終獎金、紅利加總超過投保薪資四倍(四個月月薪)時,超過部分必須繳交二%的補充保費。所以算到底能省的很有限,該繳的還是逃不掉。

Q9:如果員工發現僱主違法,怎麼辦?

A:雖然勞動部固定抽查企業是否違法,但全台有高達六十多萬家企業,仍容易有漏網之魚。不如直接向勞保局檢舉。可以書面或是上勞保局網站,提供具體情節、公司名稱、尤其是公司地址,都能在獲得保密的狀況,立案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14

何謂市場定價?山東自發債利率低於國債20基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56

(以上郭樹清在今年山東兩會期間討論的圖片來自齊魯網。) 本周山東自發自還的地方債竟以低於同期國債約20個基點的利率成功標售,引起業內質疑市場以外的“手”在主導地方債招標。而這一看來非市場化的利率出現在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領銜力推金融市場化的山東,也是讓人意外的一個原因。 本周四,山東省財政廳公告,當日招標的5、7、10年的地方政府債總額137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3.75%、3.88%、3.93%,較招標前日同期限國債利率分別低20、21、20個基點。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是第二家自發自還債券的地方政府。首家標售這類債券的廣東省與山東的信用評級均為最高級AAA,山東的經濟實力也並非遠勝廣東,本周的資金面比廣東發債時的6月下旬還更緊張,廣東自發債的中標利率卻基本與國債持平。 擔任承銷商的一家機構交易員向路透表示,此次山東地方的財政廳與主承銷商可能未溝通到位,部分機構從推動地方分行業務角度出發,出價過低,引發無序競爭,導致七家主承中至少有兩家未能中標。 北京一大型商業銀行的交易員道出了業內質疑者的心聲: 結果太意外了,這還叫市場化嗎?太絕決了。 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也認為,山東本次招標顯示出非市場化因素占主導,信用風險因素在定價中未體現。定價偏低可能部分源於,自發自還地方債由地方政府自行組團承銷,規模較少,非市場化因素如財政存款等,對銀行的需求影響更大。 也有廣東某銀行交易員向上證報表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一些機構通過買債表示對地方政府的支持,以換取財政存款,二是估計地方政府之間也會有一些“攀比”因素。預計後續其他省市的發行利率也有可能繼續低於國債。 不過,上海一家商業銀行的交易員認為,地方債屬於地方政府給地方銀行的政治任務,非市場因素占主導,對二級沒有參考意義。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山東新債並非市場化定價,對二級影響可能有限,難以確定後續自發自還的地方政府債會向山東看齊。地方政府無疑願意降低融資成本,但也要關註財政部對山東發債是否有相關表態。 自去年3月起,出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山東省省長的郭樹清頻頻出擊,從密集調研到山東“金改22條”文件落地,逐步加快山東金融改革步伐。郭樹清此前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也強調,要放松管制,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此次郭樹清主政的山東以少有的低利率融資,令市場意外,意外之中還有對地方政府無形的“手”左右市場的擔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71

蘋果Q2會議後點評--收入平穩但低於預期。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0364714
蘋果上個季度收入374億美金,比去年增長6%。低於之前的預期380億+的水平,之前預計增長10%。銷售iPhone 3520萬,也低於3600萬+的預期。是上個季度蘋果在美國和重點市場做了大幅度的iPhone降價折扣,以舊換新活動之後。毛利率依然保持39.4%。

iPad上個季度銷售1530萬台,去年同期1460萬台。主要是中東,中國,印度市場增長的帶動,但是普遍低於華爾街銷售預期。和IBM的合作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iPad在企業市場的應用。MAC電腦比去年同期增長18%,銷售440萬台。iTunes上季度收入45億美金,按年同比增長12%。下載量高達750億次。然後Luca(CFO)老生常談了很多蘋果生態系統的優勢。對下個季度的預測收入介於370~400億美金之間,這個也是低於之前普遍預期400+的收入。毛利率37~38%,(Q3因為要備貨生產新品,蘋果在產品新舊交替階段毛利率適當下滑也是正常現象。)
查看原圖
個人點評:

會議裡並沒有太多的驚喜,COOK談了很多WWDC已經發佈的內容,對商業,教育,金磚國家的增長和蘋果自身生態系統的讚美都是老生常談了。蘋果今年以來上漲25%(雪球數據),在科技巨頭裡表現很好,是因為今年投資者都普遍預期是蘋果的一個新品大年,iPhone6,4.4,5.5,iWatch,iPad Air2,iPad mini3都是今年投資者預期內的事。目前從整個生產備貨的瞭解,5.5和iWatch不在9月發佈是大概率事件,或者發佈也要推遲供貨。這也是這段時間GTAT跌的比較慘的原因。
查看原圖
另外4.7吋的125G版本的iPhone大概率也使用藍寶石屏幕。所以GTAT8月4日盤後發布財報之後如果趨於穩定也許是從新買入的機會,畢竟藍寶石屏幕肯定是要用。5.5和4.7還有一個差別就是OIS光學防抖,主要供應商是日本的ALPS。從蘋果Q3的預期收入也可以推算,就算9月發佈,出貨量也非常少,現在產業鏈裡對iPhone6零部件的備貨是巨量,兩倍於去年同期的5S/5C。而這些產能預計在四季度的聖誕節銷售旺季拉動蘋果全年的業績。
查看原圖
今年是4G替代3G的大年。國內中華酷聯,小米也都是高增長階段。對硬件產業鏈的核心零部件公司都是很好的帶動(比如SWKS),相比之前2年的互聯網行業股票的高成長,今年硬件公司表現普遍造好。但iPad應該會步入iPod的後路,在5.5吋發佈之後iPad的增長肯定會被抑制。本人和身邊很多人都準備買入5.5吋帶OIS防抖的藍寶石屏幕iPhone,然後至此對iPad說再見。喬布斯在世的時候對小尺寸iPad嗤之以鼻,看來確實有先見之明。隨著Phone的進化,和iPad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5.5吋iPhone+Macbook應該是更好的搭配。電池方面相比Android動輒3000毫安以上,iPhone6 4.7-5.5的容量在1800-2800毫安,因為iPhone軟硬一體的優勢,內部零部件運算和能耗上把控力更強,所以並不需要「軍備競賽」,無線充電,NFC都應該在新品中看到。今年是一波硬件大潮。隨著iPhone6逐漸進入量產,產業鏈上的公司要麼被蘋果點石成金,要麼名落孫山只能在下一個週期中尋求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21

人道主義危機低於預期 美軍重返伊拉克可能性降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622

美國國防部最新報告顯示,美軍“不太可能”重返伊拉克與ISIL極端武裝直接作戰。

五角大樓周三晚間發布報告稱,出動一支國際部隊進入伊拉克解救被圍困少數族裔必要性已“大大降低”,因為美軍評估團發現當地人道主義危機遠沒有想象中的嚴重。

美國軍方稱,為了評估在伊拉克Sinjar山被圍困的雅茲迪難民的情況,美軍已經派遣了一支人道主義救援團。該團體報告目前的難民的情況好於此前的預期。

五角大樓認為,雅迪茲人處境遠好於預期,要歸功於持續的食品和水空投。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道,美軍對極端武裝ISIL的空襲已經持續了近一周,美國、法國和英國均向庫爾德民兵提供武器抵禦ISIL的進攻。

周二美國向伊拉克增派了130人軍事顧問,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和特種兵軍官。

美軍派遣的一支總人數少於20人的軍事小組,在13日短暫進入伊拉克北部Sinjar山區,以對Sinjar山區的狀況進行評估,且並未參與任何戰鬥,目前這些人員已經在空軍的幫助下安全返回庫爾德首府埃爾比勒。

在2011年年底最後一批美軍撤離伊拉克,長達8年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極大消耗了美國的國力和在全球的影響力。知道目前為止,奧巴馬一直避免談及派遣美軍重回伊拉克與極端分子直接戰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30

歐央行本周啟動TLTRO 規模或遠低於1萬億歐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05

ijJ.j.DfYeFA (1)

歐洲央行將自本周起實施定向長期再融資工具(TLTRO)項目,但調查顯示該項目規模遠不及該行行長德拉吉此前所稱的1萬億歐元,或令其擴充歐洲央行資產規模1萬億歐元的目標落空。

彭博社月度經濟學家調查顯示,從資產購買到長期貸款在內的新刺激措施恐怕仍然無法使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到令該行行長德拉吉滿意的程度。德拉吉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他希望歐洲央行的資產規模達到2012年初時的水平,也即較現在增長約1萬億歐元的資產。他還稱,定向貸款將與資產購買項目形成互補。

歐洲央行將從本周起實施TLTRO項目,可為歐洲銀行業提供長達四年的貸款。德拉吉在7月曾表示,該項目規模至多可達1萬億歐元。但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們預期,該項目規模僅為5750億歐元,比上月預期的6500億歐元要少,盡管歐洲央行已下調基準利率以降低貸款成本。

資產購買項目方面,歐洲央行並未給出明確的規模或時間表,只是說會在10月2日的貨幣政策會議後確定該計劃的“形式”。但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歐洲央行將購買2500億歐元的ABS和1600億歐元的擔保債券(Covered Bonds)。

按此預期推算,即使加上5750億歐元的TLTRO,歐洲央行仍然無法增加1萬億資產。因此,投資者仍然在拭目以待,看德拉吉是否會通過采取具有爭議性的、大規模的量化寬松(QE)以達到目的。

荷蘭合作銀行資深市場經濟學家Elwin de Groot認為:

通過宣布把QE作為選擇之一,德拉吉已經成功地把自己逼進了一個角落里。因為如果事情並未如歐洲央行設想的那樣轉好,我們將會預期該行可能最終會被迫采取適當的Q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82

北戴河會議重大信號:改革優先於刺激 經濟增速低於7.5%可接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99

市場關於出臺重大刺激舉措的期望可能就此落空。

路透報道,中國高層領導人上月齊聚北戴河,他們一致認為年底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將是推進改革,優先於出臺刺激增長措施,並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目標的現實。

其援引解內部討論會情況的政策人士稱,這意味著不大可能出臺重大刺激舉措,比如全面降息或降準,但是一旦失業率上升,政府也做好了幹預的準備

文章還提到消息人士觀點,政府的底線就是穩定就業以及不發生大範圍的債務違約;在這種情況下,今年經濟增長7.3%-7.4%是可以接受的,中國政府可能會下調2015年的增長目標。

國家發改委的一名經濟學家還對路透表示,改革反腐的優先級是明顯高於短期政策調整。在大的政治周期下,整個經濟思維有所變化。

這一思路與習近平所提的“新常態”思路一脈相承,今年5月,習近平曾強調,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具體而言,就是需要適應經濟在經過30年的騰飛後,增速相對較緩的新態勢。

21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並不會因為任何一個經濟指標而對其經濟政策大修大改。

上周,官媒新華社也發出評論,稱市場期待強刺激,一方面是他們並未看清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一方面也是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改革的不信任。

有評論人士認為,對當前的中國而言,經濟增速放緩並非壞事,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這難以避免。雖然經濟表現不佳,但是就業不錯。

目前中國已經接近完成全年的就業目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曾透露,截止到8月份,今年中國的城鎮新增就業已經接近1000萬,接近全年目標。

除此以外,雖然近來制造業表現不佳,發電量在8月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但是服務業和銷售相對強勁,對經濟的貢獻率提升,這也是改革的目的之一。

今日亞洲股市全線下挫,港股開盤即跌1%,上證早盤收盤跌幅達1.58%,受外盤拖累,上期所工業品價格全線大跌。此外,布倫特原油、銅價下跌,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價格跌至80美元下方,創歷史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60

匯豐為法律費用計提16億美元 致三季度利潤低於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91

BN-FF054_HSBC_M_20141024171203

歐洲最大銀行匯豐控股為法律訴訟和客戶補償計提撥備16多億美元,致使該行第三季度利潤低於預期,僅增長了2%。

匯豐銀行周一稱,公司已在法國調查旗下瑞士私人銀行是否幫助法國公民避稅前夕被傳喚出庭。此前,瑞銀集團因同樣的案例在三季度付出了11億歐元保釋金的代價。

德意誌銀行、巴克萊、蘇格蘭皇家銀行都在第三季度支付了數額龐大的法律訴訟費用。高額罰金背後是一系列監管當局針對銀行的調查。

針對瑞士分行被調查一事,匯豐警告稱:“盡管聽證會和任何此類的調查結果懸而未決,但由於這些事件可能令銀行有可能被罰款,強加給銀行的處罰或其他方式可能是顯著的。”

消息人士先前表示,匯豐是六家與FCA進行約15億英鎊集體和解談判的銀行之一。匯豐稱:“與FCA就匯率調查提出和解方案的談判還在進行中,結果可能包括一大筆罰金。”

匯豐集團首席執行官Stuart Gulliver表示,補償和罰金將持續傷害公司利潤,但銀行“盈利能力仍然強大,銀行在這些事情發生後仍能賺錢。”

匯豐在今日的公告中稱,第三季度稅前利潤同比增長2%,從去年同期的45.3億美元增加至46.1億美元,低於分析師的預期;調整後的稅前利潤下滑至44億美元;凈利潤從32億美元增至45.3億美元。

匯豐第三季度調整後的營收持平於155.8億美元。同期,不良貸款數額下滑。

匯豐為FCA匯率操控調查計提撥備3.78億美元,為與聯邦住房金融局就9月份向房利美和房地美銷售住房抵押證券案件達成和解計提5.5億美元。

匯豐還計提7.01億美元撥備用以向英國客戶提供補償,包括向客戶不當銷售按揭保險保障金計提5.89億美元。

此外,匯豐第三季度的重組成本為6800萬美元。

匯豐控股股價在周一倫敦早盤一度下跌1.6%,至6.29英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16

歐元區GDP預期遭下調 通脹預期遠低於央行目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45

eu-flag broken

歐元區大型經濟體在六年內經歷兩次衰退,受此影響,歐盟委員會下調了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

歐盟委員會預計,歐元區GDP今年將增長0.8%,2015年將增長1.1%,低於5月1.2%和1.7%的預測。

歐盟委員會經濟部門主管Marco Buti表示,

全球金融危機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歐元區經濟空隙依然較大,拉低了通脹。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下跌也拖累了通脹。

慘淡的經濟前景凸顯出歐元區複蘇乏力。

盡管歐元區失業率已經開始從紀錄高位下降,但德國和法國等核心經濟體的發展正面臨挑戰。

今天的報告預計,歐元區通脹將在2015年達到0.8%,遠低於歐洲央行略低於2%的通脹目標,也低於歐洲央行1.1%的預計。

歐盟委員會認為通脹將在2016年加速至1.5%,高於歐洲央行1.4%的預期。

面對疲軟的經濟增長和低迷的通脹,歐洲央行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歐洲央行已經將基準利率削減至紀錄低位的0.05%,並開始購買擔保債券來推動增長。

歐盟委員會預計,歐元區的失業率將逐漸下降。委員會預計失業率將在2015年降至11.3%,在2016年降至10.8%。歐盟委員會預計2016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為1.7%。

歐盟委員會稱,

歐元區經濟複蘇不僅疲軟而且脆弱。自今年年中以來,信心指數持續下降,現在跌回2013年底水平。經濟數據表明,今年年底前經濟活動將十分疲軟。很難說經濟不景氣只是受到了臨時性因素的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