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交易权威人士细剖中铝“世纪大交易”流产真相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0/HTML_8KETGN1FD55M.html


真相往往最后才浮现。

6月8日晚9时许,全程参与了中铝力拓交易的一位权威人士终于打破“缄默”,主动向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相关报道详见本报6月9日13版《中铝“力拓残局”求解》)

“市场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电话中,尽管声音仍伴有些许沙哑,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显然已从之前的失望和愤怒中平静了下来。

长达30分钟的交流中,该人士始终保持语速平缓,力求以最简练的语言向本报记者展示这场“世纪大交易”之所以会最终流产的真实原因。

“ 这两天,外界对于力拓毁约的原因做了种种分析,但真实的原因远比外界想象的简单。”该核心人士指出,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笔跨境并购交易,外界 之前普遍把交易的阻力对准了所谓的“政治因素”——澳反对党以及澳审查机构——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英文简称FIRB)。

但实际上,力拓此次之所以选择撕破脸皮式的毁约,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3月份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反弹,资产泡沫瞬间浮起,交易继续成立的基石已被无情击碎。”该核心人士指出。

无独有偶。6月9日,之前手机始终无法接通的中铝高层有关负责人悄然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独家专访,“金融危机给了中铝一个海外巨资并购的机会,但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力拓提出的交易条款修改使中铝无法接受,中国企业不能出了大价钱买回的却是非优质资产。”

距离6月5日晨,力拓董事会撕毁195亿美元的交易过了整整72个时间后,中铝及相关利益方正在逐步走出“受伤”阴影,开始积极面对现实。

FIRB并非最终否决力量

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产品价格跳水,欧美资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于前一年高点大举买入力拓股份的中铝公司,迎来了创造历史的机会。

2009 年2月12日下午2时30分许,中铝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包括本报在内的全世界媒体高调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 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并将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通过引入中铝注资,力拓可以偿还2010年10月前的总计189亿美元的贷款。

迄今为止全球跨境交易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就这样出炉,这一重磅交易迅速引起世界各界的高度瞩目。

“澳政府以及力拓股东对于中铝公司是‘红色企业’的偏见,可能是此次交易能否最终成行的关键。”2月16日,英国一家老牌财经媒体的专栏作者如此评价。

该专栏作者指出,今年9月份,即将面临巨额财务压力的力拓集团,之所以选择接受中铝的注资“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要市场不发生大的变化,力拓必将会全力帮助中铝在债务压力来临之前,促成交易的完成。

事态似乎也在朝着外界预料的方向迈进。

3月中旬,中铝力拓交易先后通过澳大利亚反垄断机构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英文简称 ACCC)、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英文简称Federal Cartel Office)两关审查后,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宣布,交易将在原定的30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天直到今年6月15日。

公开资料显示,整个4月,力拓的董事会一直在伦敦和澳本土积极召开相关股东沟通会,向反对交易的股东们做出解释。

“不熟知内情的人直到5月底,还在为即将到期的FIRB审批结果担忧。”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实际上,进入5月后,力拓董事会已经逐步转向,面对明显好转的资本市场,力拓董事会逐渐明显考虑摆脱中铝的注资交易,转而寻求公开市场配股融资。

5月22日前后,新任力拓董事长杜立石的表态其实在预示力拓已经改变立场,他对媒体表示,面对变化不定的市场,他不会将一个会被否决的方案提交给股东讨论。

力拓底气:配股采用“硬包销”

“ 全程关注本次交易的人士应该可以捕捉到,FIRB的审批并不是力拓毁约的根本动力。”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尽管FIRB延长了对中铝力拓交易的审查时间,最 后也正是这90的天时间,让力拓董事会最终坚定了信心,选择通过公开市场的配股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财务危机。

但是,FIRB的这个做法符合标准程序,合情合理。毕竟通过195亿美元的交易,中铝将在力拓的持股比例上实现翻一番,达到18%,这个数字绝对是足以引致FIRB进行严格审查的。

4月1日,中铝公司掌门人熊维平在香港参加中国铝业(601600.SH,2600.HK)2008年年报业绩会上时亦明确对外表示,FIRB对中铝力拓交易没有什么倾向性。

“全球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特别是美联储在今年3月份开始开动印钞机以后,全球资本流动性的重新充裕才是导致力拓毁约的根本原因。”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力拓之所以在宣布撕毁合约后,马上与必和必拓宣布合资及启动配股计划,力拓的底气就在这里。

该权威人士透露,目前,面对资产市场的全面回暖,摩根大通英国合资公司及瑞士信贷和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集团已经开始着手为力拓承销高达152亿美元的配股行动。

“据我们了解,这个配股行动中,由于考虑到市场具有充裕的流动性,几家国际投行已经明确表示将采用余额包销的方式。”该权威人士认为,这对于力拓来说,尽管即将花费的承销费用将会较高,但承销商这种绝对的“硬包销”方式,在现在的情况下,将保证力拓能够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融到足够的现金。

来自海外媒体的最新报道显示,力拓集团日前已宣布,将按每40股配发21股的比例配售,力拓英国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14英镑,筹集资金约合118亿美元;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28.29澳元,筹集资金约合34亿美元。

6月9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中铝高层没有针对是否会参与力拓的配股计划,给出明确态度。

“这几天,包括中铝的牵头财务顾问野村证券在内的中铝相关利益方正就接下来要不要参加力拓的配股进行全面思考。”上述权威人士指出,从目前的市场条件看,如果中铝不参加配股,也几乎已无可能改变力拓能够拿到足够多现金的现实。

“现在不管是中铝还是中铝的财务顾问,我想都已从失望和愤怒中走了出来,理性的态度将会左右中铝最终是否会做出参与力拓配股的行动。”该权威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6

中铝2010年打造七大业务板块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163331.html


1月21日,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中铝将进一步拓展、完善其旗下业务板块,并形成铝、铜、稀土、工程项目、贸易、矿产资源、海外业务七大业务板块。

吕友清介绍,2010年,各板块的主要任务是:铝板块将继续进行结构调整,铜板块将进一步扩大资源、稀土板块主要是打基础阶段、工程项目板块将进一步走向海外、贸易板块将优化流通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中铝将专门成立一家“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主要目的是在国内进一步开拓资源,也不排除“出海”找资源;同时,中铝将进一步加强中铝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的业务,“以前海外控股公司只是一个子公司,今年将上升到板块公司的高度,承担更大作用。”吕友清说。

其进一步完善业务板块的背景是,中铝陷入亏损泥潭、并逐步成为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

1月18日,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发布2009年全年业绩预亏公告称,2009年上半年,由于国内外对铝的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能过剩,导致上半年公司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

吕友清坦承,2009年,中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到2009年底,中铝总共亏损120亿元,“相当于把折旧全部亏损了”,但目前“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吕友清表示,在企业亏损情况下,中铝力降成本。“中铝2009年全年主要产品生产成本同比均有大幅度下降,氧化铝单位制造成本同比下降18%,电解铝成本同比下降17%,电解铜同比下降35%。”

吕友清还表示,目前市场形势整体向好,氧化铝、电解铝价格已呈现上涨趋势,市场需求也出现强劲反弹迹象,中铝不仅基本恢复了闲置产能,还在酝酿新的投资。

吕友清预计,2010年,氧化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将震荡攀升,下游需求将持续上升,同时,能源价格的上涨趋势基本成定局,这也将推动有色金属价格上升。

此外,中铝将进一步整合国内资源,并继续进行海外投资。吕友清表示,中铝已加快国内资源整合步伐,“中铝的业务布局重点不是新建产能,而是积极与国内资源企业合作。”

吕友清说,中铝目前没有与力拓洽谈合作,但没有停止继续向海外资源领域进军。

中铝方面表示,2010年,中铝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700-1800亿元,利润达到50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12

中铝突然行动:控股江钨 剑指江铜?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6/168755.html


2010年3月13日,江西省政府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江西省政 府与中铝将在有色金属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双方以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控股)及其下属企业为合作先导,共同构建稀有稀土发展平 台,中铝通过增资、收购、项目投资等方式,实现对江钨控股的控股。

中铝熊维平总经理称,此次合作是中铝推进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战略转型的 重要举措,除了稀有金属以外,还与江西省铜、铝加工企业寻求合作。

合作引发了市场对中铝可能染指江西铜业的联想。不过,熟悉中铝国内资本运 作的一人士透露,“就并购而言,中铝还没有和江西铜业有相对正式的接触”。

突然控股

“非常突 然。”据江西省国资委宣传处的人表示,其得知中铝将控股江钨控股的信息也是源于网络。

在江西省政府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江西省国资委主任、党 委书记李天鸥出席了签约仪式。

上述人士认为,中铝与江西省政府的合作还仅停留在高层,“只是签了一个框架协议。”

“做为改制 的一部分,江钨集团应该进一步股权多样化,引入中铝显然符合这个方向。”江钨集团一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江西省政府《关于同意江西稀有 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有关事项的批复》(赣府字[2008]89号),江钨控股2008年的主辅公离成立合资公司就是为了实现江西稀钨的上 市,“江钨集团公司将进一步改制为股份公司并作为整体上市的平台”。

根据江西稀钨的发展规划,该公司计划通过整体改制和股权多元化打通私募 融资渠道,计划2010年底前实现整体上市,力争整个私募和IPO融资达到60亿元以上。

根据公开资料,江钨于2008年12月31日成 立,其主要资产是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西稀钨)70%的股权,以及相关有色冶金设备制造企业和其它辅业。

据知情人士介 绍,江钨控股在稀有稀土金属和钨的上游拥有雄厚的实力,“在江西肯定是第一”。江西是我国南部最重要的离子型稀土和钨产地,相关企业众多。

江 钨控股旗下资产经历了两次大分离。2003年,旗下主要资产与中国五矿合资成立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有限),并由中国五矿控股。江钨控股于 2008年进行主辅分离,其中的稀有稀土金属和钨业资产以及江钨有限49%的股权与上海望潮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江西稀钨,江钨控股拥有江西稀钨70%的 股权。

弦外之意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江钨控股近年来发展相当不错,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都有可 观的增长,“它并不缺钱,从本身的发展来说并不需要中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钨有限是江钨控股最优质的资产,但控制权却不在自己手里。”上述知情人士认为,中铝入股江钨控股一定程 度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于中铝而言,江钨控股亦有鸡肋的味道,据悉江钨有限2009年营业收入为88亿,利润总额为2.03亿,江钨 集团2007年销售收入为43.88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目标为100亿元。

根据去年国务院分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 内有色金属产业将面临重组。

在江西省政府发布的新闻通稿中,称“支持中铝与江西省属重点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开展广泛的重组、股权投资等合作, 合作的项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看起来,中铝有了入主江西铜业的条件。

不过,一位熟悉中铝国内资本运作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就并购而言,中 铝还没有和江西铜业有相对正式的接触,这是并购可不是普通的合作”。

“各地政府热情欢迎中铝去投资只是一个表象。”上述人士表示,地方政府 给中铝的投资条件并没有变优,“特别是像江西铜业这样的地方优质骨干企业,要并购它,现在条件还不具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08

中铝扭亏 铁矿石将列入主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30/xOMDAwMDE3MDcxOQ.html


“我们正在向国资委申请,将铁矿石和有色金属调整为中铝的两大主业。”3月29日下午,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对本报记者表示。

同 日,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发布2009年报,年报显示,2009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6.46亿元,与上年同期的 净利润0.09亿元相比大幅下降51722%。

针对外界对“中铝在2009年巨亏的背景下,公司高管薪酬仍在增长”的质疑,吕友清解释,中 铝总经理熊维平2009年2月份到任后,即全面停发了包括中铝股份在内的所有高管人员的绩效工资;中铝股份2009年度报告披露的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层 薪酬及奖金情况,是去年初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的计划方案。“我本人的薪酬去年降低了25%。”

在公布2009年巨亏的“坏结果”同 时,中铝释放了扭亏为盈的信号。29日,熊维平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铝今年1-2月份已经实现盈利。

紧随中国铝业年报公布的多份研究报告 显示,中铝将持续面临成本压力。吕友清也坦承,2010年乃至未来几年,中铝的最大挑战,依然是降低成本。

突然盈利?

中铝 “在今年1-2月份已经实现盈利”之前,是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1.4亿元,远逊于市场预期。从账面上看来,中铝扭亏“有点突然”。

一位长 期研究中铝的有色业分析人士表示,从财务报表上看,中国铝业第四季度管理费用“异常剧增”。财报显示,中铝去年第四季度管理费用高达11亿元,比去年前三 季度平均高出5亿元。

“去年第四季度出乎意料地亏损了十多亿,有两个原因,一是管理费用高出去年前三季度平均水平5亿元,另外就是第四季度 计提资产减损6.7亿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该分析人士进一步表示,中铝没有解释管理费用是如何发生的,而计提资产减损可以随着氧化铝等 资产价格回升,重新提回来。

对此,吕友清对本报记者解释,从去年8月份开始,中铝就结束了历时12个月的亏损,实现了经营性盈利。

关 于去年第四季度管理费用突兀增长,吕友清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中铝旗下部分公司进行了人员分流,对近四千职工实行了内退,而根据会计准则,支付给内退员工 的所有费用要一次性提进年报。“一个员工一年大概需要3万多元,内退时间持续5年,一人就需15万元,4000员工就接近6亿元了。”

一位 接近中铝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铝2009年报“原本可以做得更漂亮一点”,原因是“公司总经理熊维平是2009年中途上任,2009年年报难看一点没 关系,2010年报就要尽量好看一点了”。

目前,中铝面临降成本压力。吕友清说,中铝作为传统国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成本”,因此, “降成本的难度会很大”,但中铝正致力通过技术进步、延伸产业链等途径来控制成本。

熊维平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中铝正在与煤炭水电资源丰富的省份谈项目,“目前已与青海甘肃在内的煤炭丰富的 有关省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如煤炭采购权等谈判得以落实,加快公司煤-电-铝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也与水电资源丰富的云南和青海等地的发电企业联系合作事 宜,但具体项目还没最终确定。”

之所以进军煤炭和水电领域,吕友清解释,中铝之前有自备电厂,但后来发现需要煤炭和水电资源的支撑,中铝本 着降低成本的原则,往产业链上游方向延伸。

此外,氧化铝价格走势与中铝业绩密切相关。吕友清预计,2010年,氧化铝价格将震荡往上,“大 趋势是向上的,但由于资本市场存在波动,必然会给氧化铝价格带来影响”。

主业调整

吕友清透露, 中铝今后将重点发展铁矿石开采和销售业务。“我们正在向国资委申请,将铁矿石调整为中铝的主营业务之一”。

中铝此前鲜有涉足铁矿石业务,为 何将铁矿石“空降”为中铝主业之一?“我们是力拓的单一最大股东,力拓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还是全球铁矿石巨头,这是中铝发展铁矿石业务的优势。” 吕友清说。

吕友清还称,中铝与力拓合作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将成为中铝发展铁矿石业务的契机。

但熊维平在业绩发布会上表 示,西芒杜铁矿石目前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还存在内外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从外部看,主要是几内亚政局和社会的稳定问题,从内部看,主要是铁矿石开采出 来后的运输方案还有待确定。

中铝即将调整的另一大主业为有色金属业。吕友清表示,铝业是中铝的传统优势业务,但中铝今后在铜、钨、稀土等金 属领域将继续发展,打造多金属集团。

然而,多位市场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铝2009年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摊子铺得太大,反而削 弱了中铝在铝业的优势,存在主业不清晰的问题”。

对此,吕友清坦承,存在上述质疑“是肯定的”,“中铝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走多元化道路,中 铝的多元化,是有限的多元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2

氧化铝价格雪崩 中铝博赛冰火两重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3/4NMDAwMDE4ODI4NQ.html


又是一场雪崩。

短短两个来月,国内氧化铝价格已经跌去了五分之一,目前约为2400元/吨。

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再一次大跌。之前的那次,氧化铝价格在6000-7000元/吨的高位上被“腰斩”,

价格雪崩之下,央企和民企却表现迥异。

7月22日,从南川方面传来消息,中铝重庆分公司计划于8月18日正式投产。如果认真算起来,它离原计划已晚了1年多。

但它的命运仍不确定。

“现在各方面已做好准备,好不容易才能保住成本。”中铝重庆分公司宣传部部长常先生说。可他同时强调,“如果价格再跌,就难说了。”

与之相反的是,一周前,博赛矿业(重庆唯一的氧化铝民营企业)却在南川锣鼓齐鸣——第三期30万吨/年氢氧化铝技改工程如期竣工投产。

鼎泰拓源的卖厂闹剧

6月8日,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出现了一个预挂牌项目:重庆鼎泰拓源氧化铝有限公司。这让重庆铝业界在炎热的夏季率先感到了一丝寒意。

鼎泰拓源位于重庆武隆县白马工业园渝湘高速白马出口处,主要从事铝土矿、氧化铝生产和销售,年产15万吨氧化铝。它也是重庆市政府关于氧化铝“一大两小(一大:中铝;两小:鼎泰拓源和博赛)规划布局的项目之一。

鼎泰拓源最早是一家民营企业,由重庆鼎泰、重庆拓源和重庆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由于鼎泰是重庆电力公司的三产企业,鼎泰拓源后被纳入重庆电力成立的多元化企业渝能集团。

去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要求主多分离。鼎泰拓源这块“唐僧肉”被中电投抢到,交由旗下的九龙电力托管。

工人们还记得,2006年投产初期,高达6000多元/吨的氧化铝价让公司甚为红火。

可惜好日子并没能持续多久。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鼎泰拓源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先是遇到金融危机,然后是铝价的再度下跌。

“厂里现在依靠贵州的矿石作原料。如今氧化铝价格降到2400元/吨不到,可我们的直接成本(不含税)就是2300元/吨,怎么生产?”鼎泰拓源人士说。

去年9月,这家老牌氧化铝厂停产。150名工人已解聘,250人保留劳动关系,只有100人还在上班。公司内部人士称:“停产主要因为技改”。

无奈之下,中电投只好将其出售。公告称,1.6亿元可买下鼎泰拓源全部的股权。

但戏剧性的是,预挂牌还不到一个月,公告就被撤下来了。重庆联交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没有接到转让方要求正式挂牌的消息。

“我们不卖了,也没人买。”7月21日,鼎泰拓源市场部人士说。

鼎泰拓源真的无人问津吗?

事实上,早在2月初,博赛就曾流露出收购意向,有传闻称双方甚至已谈好价钱。可在一周前,博赛董事长袁志伦却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现在做好自己的事情,鼎泰拓源暂时不考虑。”

中铝也曾是潜在买家之一。

早在2006年,中铝重庆分公司在南川奠基时,就“惦记”过鼎泰拓源。但记者走访该公司时得知,此次中铝高层并无意收购。

“虽然没人买,我们的技改项目仍定于今年12月投产,并开始筹划氧化铝年产能从15万吨扩建到40万吨。”鼎泰拓源有关人士说。

但据记者所知,40万吨的氧化铝扩建项目尚未获批。

中铝延缓投产

曾经的香馍馍为何陷入没人要的境地?

其实,潜在收购方的日子同样难过。

中铝的氧化铝项目总投资50亿元,堪称重庆直辖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该项目2006年4月奠基,由年产80万吨一级品砂状氧化铝的氧化铝厂、155万吨精矿的选厂、165万吨的矿山和热电厂四部分组成。

按照重庆市政府和中铝的设想,依托重庆南川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到2008年底,80万吨氧化铝项目投料试车出产品;2012年前,中铝重庆分公司形成160万吨产能、力争40万吨电解铝项目开工,再形成100万吨的铝材加工的完整铝产业链,把重庆打造为中国铝加工之都。

然而,金融危机重创中铝,项目开工没多久就被迫暂停,投产的日期一拖再拖。

7月13日,位于南川水江镇的中铝重庆分公司一派平静。记者前往厂区看到,厂房、生产线、员工宿舍都已建好。

该公司宣传部部长常先生一脸无奈的说,“现在不敢投产,一投就亏。”

老常来自山西,和其他骨干一样都是从中铝各分公司抽调而来。去年10月时,中铝重庆分公司已壮大到1000多人,但因为迟迟未能投产,几百名技校生已经暂时“放走”。

谈到工厂一再推迟投产的原因,常部长表示,“南川的铝土矿品位太低,选矿、脱硫等成本高,必须配外面的好矿才能生产,而现在的(氧化铝)价格和当初的成本核算差距太大。”

博赛的成本账

不景气的氧化铝行情让中铝和鼎泰拓源表现低迷。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赛的新产能却如期投产运营。

7月13日,博赛先锋氧化铝厂30万吨氢氧化铝技改工程在南川竣工投产。袁志伦说:“该项目的投产,使该厂形成了6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能力。在明年一季度烧结法投产后,产能将继续增加到80万吨。”

该技改工程始于2007年,总投资近10亿元,历时34个月。

按照博赛的计划,力争在明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利润超10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强。

尽管氧化铝行情不振,但博赛有关负责人称,“我们目标不变”。。

这位负责人的底气在于,博赛能够更好的控制成本。

目前,博赛先锋氧化铝厂85%的矿石来自国外。上述负责人表示,尽管从国外进矿的含税成本不低于2700元/吨,但因进口铁矿石量大,从而摊薄了运费。

同时,不低于计划。“除了先锋氧化铝厂继续扩产外,我们的突破点在国外。等先锋氧化铝厂的产品被全部运到博赛阿坝铝厂,用于生产电解铝。“这样一来,虽然氧化铝的成本比市场价高,但给自己的厂消化,至少不亏本。”博赛负责人说。

钢铁网李旬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电解铝价格也在走低,已降到14000元左右,不少电解铝厂面临减产。但阿坝铝厂地处灾区,电价具备优势——才0.2元/度左右。

上述博赛负责人认为,“其实中铝的产业链更长,但各个分公司独立核算,成本不能平摊。而民营企业盘子小,机制就比较灵活了,决策也更快,这是国企难以比拟的优势。”

尽管氧化铝价格波动剧烈,但博赛仍制定了扩产至120万吨的庞大计划。

“我们的突破点在国外。等博赛在加纳的铝土矿大规模开采后,我们的成本就会更低。”上述人士说。






中铝海外换帅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xMMDAwMDE5MDUxMA.html


海外资源收购,在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整体业务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一场中铝海外业务板块管理层的换血,已悄然完成。

8月4日,中铝方面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6月,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已离任,继任者陈基华,为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执行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此前的7月13日,本报记者曾致电王文福询问“中铝投资蒙古铜金矿进展”一事,王文福表示,他已在不久前离职,当时在香港休息。

2009年6月,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计划以力拓毁约宣告失败,王文福是该项交易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此外,中铝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奥鲁昆铝土矿项目亦由王文福负责,但今年6月,中铝已宣布“终止奥鲁昆铝土矿项目的开发协议”。

一位接近王文福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注资力拓失败后,王文福“一度压力很大”,而奥鲁昆铝土矿项目被迫搁置,则“使他心灰意冷”。在这位人士看来,王文福是“因为压力,个人主动辞职”。

中铝海外公司的人事变动,并未影响中铝的海外战略。

7 月23日,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目标不会改变,将把“走出去”置于公司战略转型的大格局中,在未来5年内再造 一个“海外中铝”。2010年初,中铝已提高了海外控股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上升至“板块公司”的高度,不再是子公司。

而在王文福离职之时,借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中铝与力拓已重启合作关系,双方已于7月29日就合作开发西芒杜铁矿签订了一项约束性协议。

据中铝方面介绍,除了秘鲁铜矿项目和西芒杜铁矿项目等,中铝海外公司还在蒙古、马来西亚、沙特等国推进铝电项目,在越南推进氧化铝工程总承包项目。





“最亏钱”央企:中铝巨亏72.5亿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Q.html

上周五,国资委对外公布了2009年度央企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以72.5亿元的亏损额,成为去年“最亏钱”央企。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铝2009年利润总额为-72.5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为-42.5亿元。

去 年,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也创下了其上市以来最差业绩。中国铝业2009年年报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铝产品市场处于行 业周期低谷的不利影响,国内外相关行业对铝的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能过剩,导致铝价低位运行,公司2009年亏损46.5亿元。

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去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铝板块不景气。

但铝行业不景气不足以成为中铝亏损的全部借口。本报记者查阅铝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山东铝业、中孚实业、焦作万方等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亏损最大的依然是中国铝业。

申银万国一位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和其他同业上市公司相比,中铝的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最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铝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精简公司机构,努力降低管理费用,并收获一定成效,但吕友清坦言,作为传统国企,中铝降成本的难度依然很大。

今年,中铝铝业板块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尽管中铝在一季度实现扭亏,但进入二季度,氧化铝价格再度跳水,产能过剩局面没有得到缓解,中铝铝业板块业绩不容乐观。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铝成为最不被看好的有色金属。

中 州期货方面也表示,近期,有色金属呈现涨势,铜、锌一度显现出了冲击前高的势头,但铝由于缺乏资金的关注,表现明显较同类品种逊色。尽管期间中国铝业将氧 化铝现货价格从每吨2650元上调100元至每吨2750元,但此举并没有对铝价构成明显提振。考虑到铝市基本面上诸如需求受到抑制、产能持续过剩等因素 压制,预计短时内铝价将延续弱势。

中铝方面似乎也意识到,继续依靠传统铝业板块来改善业绩,似乎希望不大。目前,中铝正寻求发展其他资源能源业务的机会。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将努力向铝相关上游行业延伸,向煤炭、自发电一体化、铁矿石等其他金属领域以及海外优质资源开发项目发展。

中铝最近最显目的动作是与英澳矿业巨头力拓再度联手,合作开发西非几内亚铁矿。尽管双方已与7月底签订约束性条约,但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铝进军铁矿石开发领域的路还很长。

此外,中铝还正在向稀土、钨矿等领域进军,但面临包钢稀土、五矿集团、江西铜业等同业竞争。目前,除铝业之外,中铝在其他金属资源领域的收获不多。

中国铝业今日已停牌,停牌原因为“拟披露中报”。


中铝击败五矿 有望入主北京矿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yOMDAwMDE5NjQyOQ.html

9月7日,一位接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下称北京矿冶)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有望被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重组。

由于中铝与北京矿冶的业务吻合度最高,国资委有意将北京矿冶纳入中铝旗下。

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未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中铝将重组北京矿冶。吕友清表示,中铝一直在寻找资产优良的重组对象,而北京矿冶科研实力突出,二者原来就是“一家人”。

上述消息人士对记者称,北京矿冶被重组已成定局,在所有潜在重组方中,国资委目前最中意中铝。“今年年底前要搞定重组,估计国资委改变主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公 开资料显示,北京矿冶是我国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主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 有色金属工业局,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国资委,旗下有上市公司北矿磁材(600980.SH)和当升科技 (300073.SZ)。

中铝击退五矿

在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透露,五矿正在与北京矿冶洽谈重组。

5月份,北京矿冶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五矿,中铝也希望重组北京矿冶。

“中铝过来是自然的事情,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分出来的。”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说。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与北京矿冶原本都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虽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于1998年解散,但双方业务关系一直密切,“仍然是一家人”。

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领域具有雄厚研发实力,中铝的很多矿冶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项目交由北京矿冶完成。

然而,近几年,中铝在国内有色业的资深地位遭到后起之秀五矿集团的挑战。五矿集团成立之初,承担钢材、有色金属、电工电讯器材等商品的进出口业务,随着业务多元化,金属及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成为五矿集团的主业之一。

今年年初,五矿集团被国资委指定为长沙矿冶研究院的重组方,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铝也曾有重组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意愿。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资委考虑到五矿在整合长沙矿冶研究院上比中铝更具优势,中铝因此出局。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五矿已确定退出重组北京矿冶。

7月23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间隙,周中枢没有对本报记者确认五矿是否还在洽谈重组北京矿冶,与“两会”期间的表态相比,周中枢的态度显得消极。

除了五矿,中钢集团、中国有色、中冶等,也对重组北京矿冶表达了较大兴趣。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作为国内十大科研院,实力远在长沙矿冶研究院之上,加上央企重组的方式为无偿划拨,“业内几乎所有央企都表达过重组意愿”。

上述接近北京矿冶的人士表示,考虑到中铝在整合北京矿冶方面最具优势,国资委已认可中铝重组北京矿冶。

北京矿冶是“香饽饽”

按照国资委央企重组思路,被其他央企重组的企业一般“实力弱小、业绩较差”。北京矿冶虽然规模相对小,却是大伙儿都抢着要的香饽饽。

上述消息人士不久前曾往北京矿冶调研,该人士表示,北京矿冶“是隐藏在同行业当中的强者”。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科研院所,不能将北京矿冶与中铝这样的产业集团比规模,业内的很多公司依赖北京矿冶的工程与技术,如果中铝重组北京矿冶,不能称作“强者吞并弱者”,而是“强强联合”。

北京矿冶官方资料显示,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和金属粉末材料等研究领域代表国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力,工程设计具有甲级资质。

目前,北京矿冶拥有10个研究设计所,一个工程公司,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北京矿冶还是北矿磁材的控股股东,总市值约17.73亿元,被市场称为“纯正的迷你型央企”。此外,北京矿冶控股的当升科技已于2010年4月在创业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矿冶还是刚成立不久的“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成员企业。据记者了解,北京矿冶被国资委选入“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原因是,北京矿冶的锂电正极材料具有国内领先技术优势,成为国际最大六家锂电池生产商中五家的供应商。

另外,北京矿冶磁性材料(包括磁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钨电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这意味着,中铝一旦重组北京矿冶,不仅研发和工程设计实力大增,而且将获得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会。

科研院所重组思路敲定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国资委还未正式敲定由中铝来重组北京矿冶,但北京矿冶纳入产业集团的重组思路,已成定局。

目前,国资委“央企至少留100家”的任务大限将至。其中,科研院所重组,是央企重组的一大任务。

科研院所又称科技型央企,主要由一些国家部委隶属的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经历了几轮央企重组,目前还剩下10家左右规模较大的科技型央企。

致力于科研院所改制研究的天强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科研院所花钱的地方少,现金储蓄比较丰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科研院所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正是各大央企集团争抢科研院所的主要原因。

目前,科研院所重组的思路有两个,一是将科研院所纳入所对应的产业集团,二是科研院所之间联合。

一位国资系统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资委对科研院所的重组思路已经敲定,那就是上述两种思路的第一种。“大多数科研院所报上来的重组方案是纳入产业集团”。

而科研院所与产业集团的重组效果良好,是这一重组模式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但也有少数科研院所排斥纳入产业集团,以钢研集团为例,据本报记者了解,宝钢和鞍钢几年前就有意并购钢研集团,但钢研集团一直不愿意“被重组”,理由是,钢研集团是为整个钢铁业服务的,不能纳入单个企业。



扭亏艰巨 中铝不改百亿募资逆市扩产计划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8/2NMDAwMDIwMzI2Nw.html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定向增发承销商瑞银证券相关人士处获悉,中国铝业A股定向增发计划正在筹备当中,但目前尚未确定最终增发方案。

一位接近中国铝业的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定向增发的资金投向不会改变,但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增发价格及额度可能会有相应调整。

去年7月,中国铝业宣布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A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铝业公司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

上述计划的批文已于10月14日到期。中国铝业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董事会已延长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和授权决议的有效期十二个月。

然而,在全国电解铝和氧化铝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铝业上述募资扩产计划遭到市场质疑。

此外,继今年二季度出现亏损后,中国铝业刚出炉的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铝业亏损1.18亿元,每股亏损0.0087元。

经历了二、三季度的连续亏损后,1-9月份,中国铝业净利润减至4.1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的业绩对中铝实现全年扭亏目标至关重要。

逆市扩产

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建成后,中国铝业将新增230万吨氧化铝产能。

这 一扩产计划,与当前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相悖。据上海有色网的调研数据显示,根据目前中国新建项目,至2010年年底中国氧化铝产能将达到4200万吨/ 年,同时未来三年仍将有超过500万吨/年的电解铝项目和800万吨/年的氧化铝项目建成投产,氧化铝作为从铝土矿直接加工出来的初级产品,也是电解铝生 产的重要原料,目前,氧化铝的扩产速度已经超过电解铝的产能增速,因此,控制产能的任务非常严峻。

中铝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氧化铝总体存在过剩现象,但局部依然有需求。“国内有将近一半的氧化铝依赖进口,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新建呢?”

以中国铝业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为例,该项目“将改变重庆氧化铝长期依赖外地进口的现状”,以前重庆的氧化铝主要依靠进口或从青海等地购买,“成本比本地产的氧化铝高两成”。

负责兴县氧化铝项目招商引资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该项目于2007年引入中铝作为投资方,当时双方一致认为该项目建成后,可缓解中铝位于西部的电解铝冶炼厂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上述中铝内部人士反对“中铝不顾行业产能过剩一味扩产”的说法,“我倒是认为,这些项目能够完善公司铝产业链,降低电解铝的冶炼成本,帮助中铝获得更多资源。”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重庆市除了引入中铝投资80万吨氧化铝项目,还计划发展配套的电解铝项目,而电解铝全球产能过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氧化铝扩建同时伴随着电解铝扩建,我认为这不会有很大市场前景,新建的氧化铝产能应该用于降低进口比例,而不是电解铝扩产的依据。”光大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

扭亏艰难

即便中铝扩充氧化铝产能有益完善其产业链,但中铝的经营形势依然不乐观。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尽管现在有色金属价格呈现涨势,但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铝是最不被看好的有色金属。

不久前,中铝总经理熊伟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今年要克服的困难很多。

中 铝最大的困难依然是降低成本。据本报记者了解,氧化铝和能源价格是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电解铝生产成本中,氧化铝原料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 33%,能源成本则占比重更大达到了39%,人工成本只占6%,其他生产原料成本占13%,其余9%则是生产必须的其他成本。

在上述几项成本中,中铝的人工成本不但较同类企业偏高,氧化铝原料及能源成本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除了氧化铝原料进口程度较高,各地取消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的优惠电价,提高限制类与淘汰类企业电价加价标准,并对超能耗产品制定惩罚性的电价,另外,国家拟推行的直购电试点工作也暂停实施,都为中铝居高不下的成本雪上加霜。

但中国铝业预计2010年全年公司将实现盈利。

多位分析人士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即使盈利,幅度也不会太大,四季度电解铝和氧化铝价格都有望提升,但在国家调控房地产的背景下,铝业的需求有限。”上述光大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另一位分析人士则认为,股份公司在账面上实现盈利并不难,但放大至集团层面,利润会打折扣。

转型短期难见效

正是由于铝业的市场空间备受挤压,中铝谋求向多金属公司转型。

面对缺乏增长想象力的行业形势,中铝开始转型。熊维平曾表示,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战略转型,已进军煤炭和铁矿石领域。

上述两块业务的拓展未来主要由上市公司中国铝业来完成,其中煤炭方面拟用三年时间建成2-3个资源利用率高、与下游铝产业链合理配套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形成完善的煤电铝产业链。

铁矿石方面,7月29日公司与澳大利亚力拓签署正式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经营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铝获悉,中国铝业将参与山西介休煤炭资源整合,与山西铝厂、介休路鑫煤炭气化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股东共同成立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中国铝业出资约5.37亿元,持有煤业集团34%的股权。

此外,中铝还计划进军江西稀土业,整合南方稀土。

但上述转型计划难以在短期内见效。据本报记者了解,几内亚铁矿项目尚处于前期调研阶段,中铝对进军江西稀土业也抱着半遮半掩的态度。

中铝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过程艰难,但中铝转型的决心很大,路径清晰。



中铝“活着”:熊维平详解“最亏钱”央企扭亏之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0/4MMDAwMDIxMDI4MA.html

中铝总算“活过来了”。

“我们结束了连续两年的巨额亏损。今年,我们将全面实现盈利,不但是上市公司实现全面盈利,整个集团的七个业务板块也将实现全面盈利,盈利额达两位数。”熊维平如此概括中铝2010年的业绩。

2010年12月,坐在本报记者面前的熊维平,讲述他回归中铝担任总经理一年零十个月的日子时,偶尔会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情绪——他试图让他人尽量去理解中铝所经历的“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曾经是惊险的一幕:2009年仅前两个月,就亏损了30多亿。对于这家央企巨头来说,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

用熊维平自己的话说,中铝这艘全球铝行业的航空母舰、曾经的盈利大户,居然到了要力保生存的地步,“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

如今,中铝最坏的时光已然过去,但重温最好的时光,仍然雄关漫道。面对内部多年的沉疴,中铝的内部管理体制僵硬、结构庞大冗杂,如果不从根本上获得再生的活力,下一次市场急转直变之时,“大兵”中铝也许还有这么幸运吗?

中铝的管理层还必须准备打一场更持久的结构调整仗。熊维平说,这两年中铝做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解决生存问题;另一件事,就是在去年7月份启动了“管根本、管长远”的深度结构调整。

熊维平告诉本报记者,中铝未来海外业务要占到总体业务量的50%以上,再造一个“海外中铝”,并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家跻身国际矿业公司前十强的企业。

这是中铝的新梦想,但若步履不稳、一着不慎,也将为中铝招来巨大的风险,熊维平准备好了吗?

巨亏

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后,中铝被市场套上了亏损的紧箍咒。

熊维平难以忘记他临危受命的第一天——2009年2月27日,在办公室翻看中铝2009年1月份的业绩报表, “亏损18个亿啊!”

熊维平还没来得及重新熟悉中铝的一切,2月份的业绩报表再次递到他面前,16亿元的亏损额,令熊维平意识到,他接掌的昔日“铝霸王”,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2009年前两个月一共就亏损了30多亿元,我走之前中铝都是高盈利的企业。”

中铝内部也是一片惊讶。仿佛昨天的中铝还能信手拈来地赚个盆满钵满,今天一下子就陷入亏损,连过渡都没有。

此时,更大的风险是,中铝人还沉浸在“铝业是周期性行业”的旧思维中,以为亏损会随着市场好转而结束。

市场没有给中铝情面,亏损才刚刚开始,直至“触及灵魂”。2009年中铝以72.5亿元的亏损额,成为当年“最亏钱”央企。

2009年,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也亏损46.5亿元,创下了其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这样的业绩,已经让中铝陷入了为生存而战的地步了。

回归市场化

中铝开始自救,首要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活着”。

熊维平回忆中铝在金融危机中的困难处境,至今依然“难以想象”。

以中铝河南分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曾对中铝业绩贡献很大,但由于设备老化、资源状况差,扭亏难度远大于中铝其他分公司。在此情况下,从2010年3月开始,河南分公司管理层降薪幅度高达50%,中层干部全部停发绩效工资,只发每个月800元基本生活费,一线员工也普降工资。

熊维平向本报记者透露,在2009年3月,中铝总部副处长以上干部就停发绩效工资,公司总经理降薪幅度达30%,副总经理降薪幅度达20%-25%。

这些非常措施在中铝此前从未有过。“提到这件事,我和我们的领导班子,是心里最痛的一件事,这不是好事。办企业是给员工造福,现在反过来要降薪。但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企业考核时跟效益挂钩的。”熊维平说。

生存受到威胁时,企业的本能反应是缩短战线。中铝曾在2009年9、10月间,关闭了氧化铝总产能的38%,关闭了电解铝总产能的24%。

谈到中铝24万员工付出的代价,熊维平用“很痛心”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在这场中铝称之为“控亏增盈攻坚战”中,中铝格外“抠门”。本报记者所了解的一个细节是,中铝山西分公司组织员工从废弃矿中拣出20万吨矿石。

熊维平认为,中铝实现全面盈利,不是完全由市场带来的,是中铝实实在在降低了成本。

熊维平表示,从2008年12月份到今年10月份,中铝铝板块成本下降68亿元,在这68亿元里,“有我们员工的工资贡献”。

目前,中铝已开始增加员工的11、12月份工资。

向央企通病开战

内部结构调整是中铝保生存之外的另一场战斗。

与所有陷入困境的央企一样,总是从外部寻找原因,比如行业的周期性因素。这几乎成为本能了。对于巨亏中铝来说,如何打破这样的寻找“替罪羊”的旧思维?

一场猛烈的风暴在中铝内部发酵。最后中铝的管理层得出的结论是:中铝公司陷入严重亏损,从根本上来说,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不是铝行业周期性带来的,也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带来的。

中铝管理层认为,中铝的根本问题是产品结构、产品竞争力、公司体制机制问题。熊维平坦承,中铝的确存在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不适应市场突发危机的问题。

“如果我们强调是金融危机等客观原因,我们也许还可以稀里糊涂走大半年,但不是这样的,整个铝行业的结构都变了,04年以前,中铝垄断全国氧化铝市场,现在中铝只有30%(市场份额)。”熊维平表示。

这一说法比中铝在上市公司财报中表述的市场原因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同样遭遇市场危机,其他民营铝企并没有出现像中铝这样大的亏损,有的甚至还盈利。

中铝主业属于基础行业,成本对于产品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此前,中铝一直宣称其制造成本最低,但市场的疑问在于,既然有成本优势,为何在同样的价格条件下,其他企业有盈利,中铝却亏损?

“我们干什么都引进设备,价格非常高,折旧也高,再加上人多、机构多、官多、管理费用高,这些一加上去,完全成本就比别人高了。” 熊维平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样几乎成为问题央企的通病。

此后,中铝开始更多讲究完全成本,不仅仅局限在生产环节,其他环节的成本都计算进来。

原来,中铝是“双总部”管理结构,即集团公司和中国铝业股份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生产全部根据预算走,导致企业不关心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变化。

此后,中铝已改为“一总部七板块”,总部成为管控中心,主管战略规划、投融资决策、资源分配、重要干部人事任免、绩效考核,不再具体管企业,“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根据市场变化做决策”。

熊维平认为,通过内部改革,中铝内部已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扩张新冲动

如果说,中铝的保生存和内部结构调整之战,是以“存量资产”为基础,那么,中铝要实现“跻身国际矿业公司前十强”的目标,则需要“资源增量”。

今年,中铝向国资委申报主业时,申请将煤炭和铁矿石作为中铝的新主业。国资委的审批结果“出乎中铝意料”——除了石油、天然气,所有固态金属资源中铝都可以涉及。

熊维平说,中铝肯定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增量项目主要是铜、煤炭、稀土、铁矿石等资源。

煤炭资源是中铝首先需要的。由于铝业是耗煤大户,中铝每年约需2000万吨煤,煤炭也是铝业的主要原料成本。

目前,中铝已参与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并且与内蒙、青海等省区签署了煤炭资源合作。

熊维平说,中铝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两大煤炭基地。

铁矿石方面,由于与力拓合作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中铝将获得约20亿吨权益矿。但熊维平坦承,几内亚项目基础设施还很欠缺,对中铝和力拓挑战都很大。

此外,熊维平还向本报记者透露,中铝还在与国内一处铁矿谈合作,中铝有望获得该铁矿的探矿权。

中铝也计划在稀土资源上有所斩获。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铝目前正在江西、广西、广东等地寻找稀土资源。不过,中铝重视的是稀土新材料,而不是分离技术,这一战略有别于兄弟央企五矿集团。

熊维平对记者表示,在获取资源方面,中铝明年还会有突破。

中铝还将继续海外找矿。熊维平介绍,中铝海外找矿的具体战略是,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发铝土矿、铜矿、铁矿等资源,发展冶炼业,在能源丰富的国家发展电解铝,在消费集中的国家发展金属加工业,并通过海外建设工程总承包,把企业办到海外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