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铝解决了目前的生存问题”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1-01/100213236.html

《新世纪》周刊 实习记者 蒲俊

  财新-《新世纪》:你2009年初到中铝时,中铝内部怎么看待亏损局面?

  熊维平:内部主要是两种情绪。一种是惊讶——前几年中铝一年盈利100多亿元,现在是怎么回事?更多的人觉得没问题,亏损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危机过去了我们就会好的,这种情绪比较重。

  公司领导层达成了较清醒的共识,中铝在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经营出现这么大问题,不是因为金融危机,也不是因为铝行业产能过剩和竞争对手的强大,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产品结构和竞争力以及既有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不适应突然而来的危机的冲击。

  财新-《新世纪》:你回到中铝近两年的时间,主要做了些什么?

  熊维平:一是持续两年的控亏增盈攻坚,解决生存问题;二是2009年7月中铝启动“管根本、管长远”的深度结构调整,这是解决后危机时代中铝公司的发展问题。

  中铝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严重挑战、遇到的严重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中铝24万人的努力和代价难以想象;中铝的内在变化也难以想象。2010年结束 了两年的巨额亏损,全面实现盈利,除了上市部分盈利,集团七个板块全部实现盈利,2009年亏了70多亿元,2010年实现盈利,解决了目前的生存问题。

  财新-《新世纪》:中铝目前在资源项目上有何发展计划?

  熊维平:2009年在获取资源上有了重大进步。铁从无到有,几内亚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很欠缺,对中铝和 力拓挑战都很大,但毕竟是优质资源。煤炭原来没有,最近参加山西的整合,不单如此,我们和内蒙、新疆、甘肃、青海都是从煤开始,要做自备电,我们希望用三 年时间至少做两大煤炭基地。2010年铜资源的增加,铝土矿在国内外的增加,数量都相当可观,在稀有稀土方面也迈出了重要步伐,等到2011年这些方面也 会有很大的突破。

  财新-《新世纪》:中铝在“走出去”方面是什么样的战略?

  熊维平:继续“走出去”,中铝不是什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是结合国家资源战略,结合中铝自身的优势。我们关心的是国家紧缺的铜、铁、焦煤、优质铝土矿这些重要资源,争取一流资源,至少是二流资源。控股不是特别重要,刚刚走出去,绿地项目好说,在产的项目要控股谈何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5

“稀土国家队”隐现:五矿中铝初涉地方整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xOMDAwMDIxNzYxOQ.html

南方稀土整合再掀“圈地运动”,“国家队”中国五矿集团(下称五矿)和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已加速抢占资源阵地。

1月20日,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五矿和中铝正在南方各个地区洽谈稀土业务合作。而中色集团等央企也在争取成为稀土“国家队”中的一员。

其中,五矿和中铝的稀土战略有诸多相似之处——都以获取资源为目标之一,均有发展稀土下游深加工产业的计划,都侧重获取中重稀土。

这意味着,“国家队”在稀土整合上难免发生激烈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五矿与湖北竹山拟合作开展竹山县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而中铝也与广西、广东清远洽谈稀土合作业务。这标志着五矿、中铝等稀土“国家队”在整合地方稀土资源方面获得初步进展。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稀土矿权改革,以有效推进稀土资源整合。

而国资委主任王勇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国资委支持五矿中铝等有实力的央企整合地方稀土资源。

“国家队”加速地方圈矿

1月19日,中铝投资规划部相关人士透露,中铝拟与广西有色集团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开发广西境内的稀土资源。

本报记者获悉,在中铝之前,另一家央企中色集团也与广西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稀土的协议。

广西有色集团某一级子公司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色有意整合广西稀土资源,并承诺帮助广西有色集团旗下唯一稀土业务平台金源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不过,由于“中铝开出的条件优于中色”,加上中铝在广西有色金属领域的多年深耕,广西自治区政府最终选择与中铝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铝整合地方稀土资源的另一斩获是江西钨业集团(下称江钨)。上述中铝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借助江钨整合江西的稀土资源已在计划之中。

除了广西和江西,中铝还正在与广东清远洽谈稀土合作项目,但目前尚未签订任何协议。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进入广东稀土业“有难度”,因为广东省已将广晟有色集团作为唯一稀土业务平台。

上述人士还告诉本报记者,除了计划整合上述地区的稀土资源,中铝还在与其他地区洽谈稀土合作业务,但目前尚不方便公开。

另一位中铝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将通过多种途径发展稀土业务,“江钨和广西就是两个不同模式”。中铝不会局限在获取稀土采矿权,当然,能获取资源是中铝的最佳选择。

五矿则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圈矿”。

本报记者获悉,尽管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已新立门户,但五矿并未放弃湖南的稀土资源,还计划扩大湖南稀土冶炼企业的产能。

此外,五矿还在湖北稀土业崭露头角。

与中铝一样,五矿还在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寻找新的稀土整合机会。

至此,中铝和五矿已经明确成为稀土“国家队”的主角。

五矿暂时领先

在稀土业务上,和五矿相比,中铝算得上是“新兵”。

据本报记者了解,五矿在稀土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湖南、江西拥有稀土产品冶炼加工企业,拥有13600吨/年的稀土分离能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的离子型稀土分离企业集团,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稀土产品经营商。

中国稀土学会的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虽然五矿目前没有稀土采矿证,但实际拥有的中重稀土产量是全国最多的。而未来随着整合力度的加大,五矿有望成为正宗稀土开发商。

此外,五矿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的实力较强,这为五矿整合地方稀土资源带来优势。因为地方政府往往不具备勘探技术和资金实力。

五矿在稀土业务上的优势还表现在出口贸易方面。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表示,2010年,五矿的稀土出口海关排名第一。

而中铝在稀土业务的实力相对薄弱。不过,中铝依然凭借其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成为稀土整合龙头。

在中铝的多金属战略中,稀土发展计划的重要性仅次于中铝的传统产品铝和铜。而面对基础薄弱的现状,中铝在发展稀土业务上采取了“聚焦重点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攻略,力争在3-5个稀土元素上形成绝对优势。

重视稀土新材料研发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稀土整合中,有实力的大型央企应该重视下游深加工技术,特别是稀土新材料的研发,这是中国稀土业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稀土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发展深加工技术,进行稀土材料创新研发,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有条件和实力。”林东鲁表示。

发展稀土新材料,正是中铝和五矿的发展计划。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不会专注于稀土分离,因为国内分离产能已过剩,中铝将注重高端稀土材料的研发。

尽管五矿是我国最大离子型稀土分离企业,但周中枢明确表示,今后,五矿将加强稀土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据本报记者了解,五矿股份的六大业务中,科技是其中一大板块业务,五矿的科技板块将以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大冶金等方面的科研投入。而我国金属类企业很少有单独的科研业务板块,研发能力弱小一直是金属类企业发展的掣肘。

林东鲁表示,我国稀土业的未来是技术创新,谁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占据了稀土业的未来。

但发展稀土加工技术的前提是保障资源供应。因此,五矿和中铝将继续在各个地方“圈矿”。

周中枢表示,对于稀土等市场地位较为显著的商品,五矿将着重提高上游资源配置比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8

中鋁探險南戈壁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30_all.html

  距離參股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近兩年後,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601600.SH / 02600.HK,下稱中國鋁業)再次展開海外項目大手筆收購。

  4月2日,中國鋁業發佈公告,宣佈要約收購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01878.HK,下稱南戈壁)。

  根據與南戈壁股東艾芬豪(Ivanhoe Mining Ltd.)簽訂的鎖定協議,中國鋁業將以8.48加元/股(約等於65.97港元/股)收購南戈壁1.05億股普通股,佔南戈壁普通股總數的57.6%。

  根據協議,截至7月15日晚,中國鋁業最終將收購南戈壁不超過60%,但不低於56%的普通股,總出資不超過10億美元。

  如果說入股西芒杜鐵礦項目還是沿著前任總經理肖亞慶的足跡前行,此番控股蒙古南戈壁煤礦,則可以看作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總經理熊維平主掌中國鋁業之後,第一次大手筆實施新戰略。

  熊維平曾多次強調中國鋁業在主業領域的煤電一體化思路,以及母公司中鋁公司做大煤炭板塊和鐵礦石板塊以實現戰略轉型。

  在礦業淘金火熱的蒙古,中國鋁業入股這一煤礦資產並不算出色,運行數年來一直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無法與同在南戈壁省的另一煤礦塔本陶勒蓋(Tavan Tolgoi)項目相比。

  中國鋁業入主後,在物流等基礎設施上還需要大筆後續投入,可能將超過此次收購的金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熊維平真正看重的,可能是艾芬豪參與的另一個蒙古礦業項目——奧尤陶勒蓋銅金礦(Oyu Tolgoi,下稱OT)。

「不能一條『鋁』走到黑」

  南戈壁在蒙古擁有四個煤礦項目,其中敖包特陶勒蓋(Ovoot Tolgoi)項目已經開始運營,其餘三個項目以及敖包特陶勒蓋地下項目仍在開發中。煤炭資源量達到7.37億噸。2010年和2011年,敖包特陶勒蓋項目分別產出原煤279萬噸和457萬噸。

  就資產本身質量而言,南戈壁難稱優良。由於出產焦煤含硫和含塵量較高,與其他蒙古競爭對手相比,敖包特陶勒蓋的價格和利潤都更低,一度在市場上還曾出現銷售困難。

  數位業界人士透露,中鋁有意收購南戈壁的消息已經流傳了超過半年。艾芬豪在去年就一直表示有意出售南戈壁,計劃將重心轉至與力拓共同開發的一個世界級項目——OT銅金礦。

  中國鋁業此次收購選擇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作為財務顧問。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交易的達成主要是巴黎銀行在其中穿針引線。

  曾經與中鋁前董事長肖亞慶、中鋁海外控股前總裁王文福並稱為中鋁海外業務「三駕馬車」之一的邰宇,2010年辭去中鋁海外開發部執行副總裁一職後,便加入了巴黎銀行。

  兩位礦業界資深人士亦向財新記者證實,邰宇在這個交易中有重要作用,「他至少可以說服中鋁投這個項目。」

  熊維平願意被「說服」控股這一並不算優良的項目,一定程度上表明,中鋁在向上游擴展的選擇空間有限。

  在2011年末一次媒體見面會上,熊維平曾向財新記者強調中鋁煤電鋁一體化戰略,「現在電價漲了,形成煤電鋁一體化,我們的電解鋁才有競爭力。」

  電力成本約佔電解鋁成本40%。2011年四季度,鋁價跳水,國內銷售電價當年進行了兩次上調,導致中鋁的鋁板塊業績下降。

  熊維平深感「中鋁不能一條『鋁』走到黑」,他為中鋁選擇的出路是控制上游煤炭資源,降低電力成本。中鋁目前在國內已經獲得了約40億噸煤炭資源,其中大部分為動力煤。

  「鋁不掙錢是因為電貴,電不掙錢是因為煤貴,如果都有,那鋁不賺錢還有煤賺錢,總的來說還是可以賺錢。」一位資深礦業投資人士部分肯定了熊維平策略的正確性。

  除了主業領域的煤電鋁一體化,熊維平近年來強調最多的,就是煤炭板塊和鐵礦石板塊的發展,以此實現中鋁向資源企業的戰略轉型。他希望能實現中鋁「跨越式」發展,通過五年到十年時間,使中鋁上游資產比重達到50%,海外資產比重達到35%。

  這可以視為是對肖亞慶關於中鋁「多金屬國際化」發展戰略轉型思路的進一步具體化,不過,熊維平面臨著與肖亞慶同樣的挑戰:進入中鋁缺乏充足經驗的上游資源領域,有沒有做事的能力是關鍵。

  「當然可以花錢買這個技能,請專業人才。經驗也可以買,你花點錢甚至虧點錢也可以買,但是短期肯定有很大挑戰。」前述資深礦業投資人士認為。

  最難的還是國際市場上可供投資收購的資產有限。作為後來者的中國企業,在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力拓等多年精心耕耘過的地盤裡,要想獲得價廉物美的資產可能性很小,即使是收購一處資產不算優良的大礦,還不得不付出較高的溢價。

運輸是最大挑戰

  中國鋁業此次收購出價,較3月30日南戈壁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收市價溢價28.10%,較香港交易所收市價溢價28.86%。「這個溢價不算高,因為中鋁要控股,這個溢價算是慣例。」前述資深礦業投資人士認為。

  瑞銀在4月2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則指出,這個對應南戈壁2011年26.7倍PE的收購價亦不便宜。瑞銀給出的中國煤礦企業交易範圍是2011年的7.7倍-11.9倍PE。

  在香港上市的兩年中,南戈壁經營表現和財務狀況並不令人滿意:2010年淨虧損1.16億美元,2011年淨收入5770萬美元,但經營虧損3800萬美元。

  中國鋁業2011年年報則顯示,截至2011年末,其資產負債率達62.99%,流動負債 623.60億元人民幣,非流動負債366.19億元人民幣。

  此次收購,中國鋁業計劃通過內部自有資金,或通過銀行借款實現外部融資,或兩種方式結合來籌集收購所需資金。無論中國鋁業採用何種方式,都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由於國內內蒙古、山西等地動力煤產量較大,有熟悉蒙古煤炭投資的人士認為,南戈壁的動力煤開採規模短期內不會出現較大增長。

  摩根士丹利則分析認為,以焦煤為主的產品格局使得中國鋁業將以向中國銷售南戈壁的產品為主,而非提高其發電用動力煤的自給率。

  去年10月,中鋁下屬的中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負責開發塔本陶勒蓋煤礦東區開發的蒙古國有企業珍寶公司(Erdenes MGL)簽署貿易合同。三年內,中鋁每年將購買1500萬噸產自塔本陶勒蓋東區的焦煤,其中的30%會再銷售給日本和韓國企業。

  3月27日中國鋁業與南戈壁簽署的合作協議也約定,在成為南戈壁股東後,中國鋁業將為南戈壁提供24個月的包銷安排——可以以市場價購買南戈壁100%的煤炭,同時為南戈壁的運營提供電力支持。中國鋁業還表示將提升鐵路運輸能力以滿足南戈壁物流需求。

  運輸其實是中鋁這一策略順利實施的最大挑戰。

  前述熟悉蒙古煤炭投資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銷售情況和運輸條件的限制,是南戈壁一直沒能達到預定目標的主要原因。

  南戈壁產品主要通過策克口岸進入中國,向東儘管有策克—臨河鐵路,但這是條臨時運輸線,運費較高,運力也很緊張。

  在蒙古境內,南戈壁已經中標從敖包特陶勒蓋至西伯庫倫口岸的公路項目,計劃2012年上半年開始建設。「運輸這些基礎設施必須做,否則開了也是運不出來,但投資就比較大了,可能幾十億美元。」前述熟悉蒙古煤炭投資的人士表示。

  由於其國企身份,很少有人擔心中國鋁業在這一項目開發上的後續資金能力,但從商業角度看這是不是一筆好生意,也就變得難以討論。

  在腐敗問題相當嚴重的蒙古,中國國企被認為錢袋子足夠深,「商業運作就要打一些折扣。」前述礦業投資人士認為。

意在OT銅金礦?

  除了艾芬豪,中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亦擁有南戈壁約14%的股份。2009年10月,中投向南戈壁以可轉換債券的方 式投資了5億美元。2010年1月,中投將2.5億美元可轉債實施轉股,價格為11.88加元/股。這個價格甚至高於中國鋁業此次收購報價。

  有PE行業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在南戈壁IPO之前,艾芬豪曾經找過多家PE,希望能做上市前(Pre-IPO)投資,價格也比上市價低得多,但是沒有人投。

  「沒有人理解為什麼中投要抬艾芬豪的轎子,而且是以IPO後的高價進去。我認為這是個錯誤的投資,到現在也沒賺過錢。」這位行內人士還透露,除了中國鋁業,並沒有其他公司對於收購南戈壁項目感興趣。

  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亦表示,南戈壁項目地質不好,開發成本也高。中國鋁業與艾芬豪的交易現在達成,主要有兩個原因:對於艾芬豪,如果再等下去,開發成本更高,項目估值會更低;對於中鋁,意在艾芬豪與力拓共同開發的OT銅金礦。

  這或許可以解釋熊維平的戰略意圖:通過此次收購,為艾芬豪開發OT銅金礦提供部分資金,日後再從艾芬豪收購部分OT銅金礦股份。

  OT銅金礦也位於南戈壁省,是世界最大的銅金礦之一,初步探明銅儲量為3110萬噸、黃金儲量為1328噸、白銀儲量為7600噸,投資規模達到45億美元。艾芬豪目前持有這一項目66%的股份,剩餘34%由蒙古國政府持有。

  力拓為了這個項目與艾芬豪拉鋸戰數年,目前通過間接持有艾芬豪51%的股份在這一項目中佔有實際的主導權。

  中鋁則是力拓單一最大股東,擁有力拓約12.88%股份。熊維平曾數次表示,對OT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十分關注,並與力拓等方面洽談過相關事宜。

  艾芬豪只是一家初級礦業公司,幾乎沒有業內人士認為它會參與OT項目的長期建設和生產。

  「中鋁通過持股力拓,已經一腳踩進這個項目裡了,這次拉上艾芬豪,中鋁獲得一個優先購買權,這是應該的。」一位多年從事礦業資產交易的人士認為。挑戰在於沒有人知道艾芬豪和力拓之間是如何約定的,「力拓絕對不會輕易放棄控制權,而且到時候艾芬豪的要價肯定不會低。」

  前述PE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經常能夠收到艾芬豪發來的關於OT項目的進展報告,意在尋求可能的合作者。不過他同時認為,力拓跟中鋁已經夠密切的了,「所以我想中鋁不需要通過這個收購謀求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4

中鋁棄購南戈壁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07/100434232_all.html

 9月3日,中鋁股份有限公司(02600.HK/601600.SH,下稱中鋁)在要約時限到期前一天宣佈棄購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01878.HK,下稱南戈壁),與南戈壁大股東的鎖定協議亦告終止。

  原本這項旨在獲得蒙古南戈壁省一處煤炭資產的收購計劃在今年7月15日前完成。4月12日,中鋁宣稱與南戈壁大股東Turquoise Hill Resources Ltd.(原名艾芬豪,Ivanhoe Mining Ltd.)簽訂了鎖定協議,將以8.48加元/股(約65.97港元/股)收購南戈壁不超過60%,但不低於56%的普通股,總出資不超過10億美元。中鋁在此次棄購公告中給出的解釋是,這樁交易在可接受的時間內取得監管批准的可能性較低。

  沒有人對棄購感到意外。在經歷了兩次要約延期之後,市場已普遍預期這一交易難以順利完成。南戈壁股價已對此作出了充分反應,從交易宣佈到交易終 止,南戈壁股價幾乎單邊下跌,足足跌去了近70%。這體現了市場預期的準確——中鋁的要約收購從一開始就顯得草率,因為蒙古的政治局面及經濟制度一貫複雜 棘手,此外,還疊加了政府今年5月頒發了新外國投資法,南戈壁與蒙古政府關係糟糕,以及煤炭市場行情不斷走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對於中國而言,蒙古擁有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便利的地理位置,「比起非洲,蒙古是中國企業更應該去爭奪的地方」,不乏礦業資產交易人士持此觀點。但熟悉該國礦業投資環境的人士也一直在提醒「蒙古很難成事」。

強勢蒙古政府

  此次謀求收購南戈壁,本是熊維平主掌中鋁之後主導的首次海外重大收購,符合其近年來煤電鋁一體化的發展思路。但就在公佈要約收購消息後,便很快遭遇來自蒙古政府的阻力。

  蒙古礦產資源和能源部於4月16日在烏蘭巴托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要求暫停由南戈壁的全資附屬公司SouthGobi Sands LLC擁有的若干許可證的勘探及開採活動。南戈壁旗下惟一一個已經運行的煤礦敖包特陶勒蓋(OvootTolgoi)的許可證也在暫停之列。這一暫停舉動 針對的正是中鋁的收購計劃。蒙古政府稱需要檢閱擬進行的所有權變動。而南戈壁在收購事前並沒有向蒙古政府進行過諮詢。南戈壁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Alexander Molyneux將蒙古政府的這一行動視為「敵意」。數天後,中鋁宣佈,在獲得蒙古政府的監管批准之前,不準備收購要約南戈壁的股票。

  暫停許可證只是開始,隨後蒙古政府開始重新制訂其外國投資法。多數業界人士認為,中鋁的收購是修法的主要驅動力,儘管蒙古政府否認這種說法。5 月17日,蒙古國家大呼拉爾(議會)通過了《關於外國投資戰略協調法》,這項新法律將礦產資源、銀行金融和新聞通訊三個行業確定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外 國投資者及其利益相關方和第三方簽訂股份買賣或轉讓協議,需通過在蒙註冊企業向政府提出申請;購買三分之一或以上的戰略企業股份需政府同意;對於戰略企業 董事會的組成、對企業決議的否決、礦產品交易、礦產品價格等方面的相關協議需獲政府同意;外資參股戰略企業超過49%,外資投資超過1000億圖格里克 (約合4.8億元人民幣)需政府提交國家大呼拉爾討論決定。

  蒙古對外關係部部長贊登沙塔爾(G.Zandanshatar)曾公開表示,這項新法律與礦業領域關係更為密切。蒙古礦產資源和能源部則於5月 30日宣佈,南戈壁的許可證暫停已獲解除,惟有關新法律及敖包特陶勒蓋的許可證將由內閣及大呼拉爾討論。而大呼拉爾一年只召開兩次,能否被排進議程是未知 數。多個蒙古政府監管機構由於狀況不明朗,也不願意向南戈壁提供相應的批文,其中甚至包括環境影響評估方面的審批。

  針對收購遭遇的政策變故,7月初,中鋁宣佈將要約期延後一個月。南戈壁也公告稱已向蒙古政府提交投資爭端通知,包括但不限於蒙古礦產資源和能源 部未能履行與南戈壁若干勘探許可證有關的開採前協議。但後續局面始終未能改觀。在8月中旬南戈壁二季度業績電話會上,Alexander Molyneux表示,新外國投資法還在調整,可能仍會發生變化,自己並不清楚蒙古政府到底將如何去審查和考慮這一收購。在第二次要約延期 後,Alexander Molyneux毫不諱言個人的悲觀看法——這一收購已經很難完成。他還透露,中鋁已有一個月沒有與南戈壁進行有實質意義的接觸。

  一位接近本次交易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鋁是不得已選擇的棄購南戈壁。中鋁與南戈壁一直有溝通,但隨著事態發展,兩家公司之間的溝通作用已經不大,需要的是政府層面的溝通。他還透露,中鋁曾寄希望於中國政府出面與蒙古方面進行協調,但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但仍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中鋁的棄購有主動意願,持續低迷的煤炭市場和南戈壁不斷走低的股價,令其需要重新檢視當初的要約收購決定。近半年來, 國內煤價不斷下跌且港口庫存位於高位。南戈壁股價則自4月2日的60.5港元/股跌至9月5日收盤時的17.78港元/股,縮水70.6%;而中鋁的收購 價較目前股價已溢出73%。「中鋁可能也覺得貴了」,一位資深礦業投資人士認為。

中鋁轉型難

  對於中鋁來說,棄購南戈壁雖可視為審時度勢的理性之舉,但仍重創了其「蒙古戰略」。幾乎與收購南戈壁同步,中鋁還於4月23日宣佈擬有條件收購 永暉焦煤股份有限公司(01733.HK,下稱永暉焦煤)29.9%的股份,收購金額達23.92億港元。永暉焦煤的主要業務是蒙古焦煤的中國進口和物流 業務,與南戈壁在產業鏈上銜接緊密。

  「棄購南戈壁對中鋁的蒙古佈局肯定有影響。收購南戈壁在前,永暉焦煤在後。現在很容易讓人聯想後一樁交易能不能成。」一位接近永暉焦煤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

  中鋁可謂陷入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最近交出的半年報亦十分難看,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達到32.53億元人民幣。截至6月30日,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高達69.54%。

  如此財務狀況的中鋁是否適合大舉進行上游收購?市場對中鋁的發展方向也看法矛盾。鋁價徘徊在成本線附近,鋁板塊面臨嚴峻挑戰,如果想要讓業務多 元化、上游化,向煤、鐵礦發展,則需要大量資金,也承擔巨大的財務風險。有資深投資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以中鋁現在的情況,不宜繼續尋求海外資源收購;但 只靠原先的主業,中鋁也很難扭轉頹勢。

  「海外資源收購還是得一步一步做吧,做得好當然好。但(南戈壁這樁交易)如果做成了反而是壞事,不如不做。」一位中鋁內部人士如此認為。他將中鋁定位為資源類公司,認為比起成本控制,更關鍵的是資產質量。

  中鋁前任總經理肖亞慶在任上提出了「多金屬國際化」發展戰略轉型思路,而熊維平近年來強調最多的是煤炭板塊和鐵礦石板塊的發展。中鋁的上游轉型思路清晰,實踐之路卻跌跌撞撞。

  不過也許下一輪機會就要來臨。隨著資源商品價格的下跌和全球經濟前景的持續不明朗,礦業資產的估值也在走低。有礦業界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目前是進行資產收購的合適時機,但他同時認為,大部分中國公司不會在現在出手,原因是受制於自身財務狀況。

  對於中鋁來說,在自己並不熟悉的上游領域,國際市場上可供投資收購的資產十分有限。在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力拓等多年精心耕耘過的地盤裡,中 國後來者要想獲得價廉物美的資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南戈壁的收購即是一例,其資產難稱優良,當初除了中鋁之外,鮮有感興趣的買家。此外,對收購時機以及收 購標的的政治經濟風險進行綜合考量並做出正確判斷,這是完成一樁成功收購的關鍵能力。

對蒙投資風險遞增

  失去中鋁這個買家之後,南戈壁首先要做的是修復與蒙古政府的關係,恢復正常生產運營。今年二季度,南戈壁的原煤產量銳減至27萬噸,比2011年同期減少了69%,環比減少75%;營收841.2萬美元,同比減少82%,環比減少79%。

  摩根大通的分析報告對南戈壁的生產恢復頗為樂觀,「面對被中鋁收購導致的憂慮已正式消除,相信南戈壁能重新專注於恢復旗下核心煤礦的生產及營運。」而對於大股東Turquoise Hill來說,出售南戈壁的願望不會改變。在力拓控股Turquoise Hill之後,這一資產愈發顯得不那麼重要。「有人在等著撿便宜。」前述礦業投資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這位人士對財新記者還數次提到了蒙古的官員腐敗問題,「新政府上台,要撈油水。」在蒙古,中鋁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被視為「錢袋子」,這為商業運作打了不少折扣。

  「在蒙古做項目說到底都是個人的事」,一位熟悉蒙古投資環境的人士表示,他將蒙古的情況稱為寡頭資本主義。從項目能否得到批準到勞工入境,每個環節都需要應付蒙古的大小官員們,否則就可能面對無盡的拖延。

  按照反腐NGO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佈的2011年世界廉政指數,蒙古排在183個國家中的第120位,中國則排名75位。今年8月2日,蒙古前總統、蒙古人民革命黨主席那木巴爾·恩赫巴亞爾(Nambaryn Enkhbayar)因腐敗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成為蒙古國自1921年建國以來第一位被捕獲罪的國家元首。

  此外,收購南戈壁在蒙古舉行大選前兩個多月宣佈,也成為各政黨試圖在政治上得分的工具。對這一收購發難可以迎合蒙古國內的資源民族主義情緒,比起在蒙古浸淫多年的日韓企業,近年蜂擁進蒙古的中國投資者似乎更不受蒙古民眾歡迎。

  歐亞集團(Euroasia Group)的中國及蒙古事務分析師馬暘認為,儘管5月頒佈的新法律適用於所有國家,但可能會更加針對中國。他認為,考慮到中國對於蒙古經濟的重要性,蒙 古不會遠離中國,但需要保證掌控這個國家礦業資源的是烏蘭巴托而非北京。但正是比鄰的「大胃口」客戶——中國,幫助礦產資源豐富的蒙古走上了高速的經濟發 展之路。2011年蒙古經濟增長率超過17%,礦業收入佔GDP的五分之一,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引進外國投資者的多個礦業項目中,蒙古國民都享有股權 或現金形式的分成,但他們仍對政府拚命把礦產資源和土地賣給外國人感到憤怒。

  艾芬豪創始人羅伯特·弗裡德蘭(Robert Friedland),曾在本世紀初拿下蒙古的數個礦業資產,其中包括世界級的奧尤陶勒蓋銅金礦(OyuTolgoi)。但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羅伯特在今年4月成功地退出Turquoise Hill,而想從力拓接盤的中鋁卻沒有這樣的運氣。

  位於烏蘭巴托的金融機構Origo Partners MGL分析師Dale Choi向財新記者表示,對於新政府而言,現在是重新思考新外國投資法並平衡各方利益的好時機。但歐亞集團的分析報告則認為,在大選之後,民粹主義可能給 蒙古的投資環境帶來更多的風險。在7月大選中獲得大呼拉爾相對多數席位的民主黨,在競選期間將自身打造成為一個培育中產階級和低稅收國家的政黨。

  據蒙古方面的統計,截至2011年,在蒙古投資的中國企業達5639家,佔全部在蒙投資企業數的49.4%;中國對蒙古投資存量達到28.5億美元,佔蒙古外資總額的48.8%,居首位。

  中國企業大約從2005年開始投資蒙古礦業,但並未在大型項目上獲得突破。神華集團已對同在南戈壁省的塔本陶勒蓋(TavanTolgoi)煤 礦西區(下稱TT項目)謀求數年,儘管在去年曾經傳出過神華中標的消息,但目前這一資產的歸屬仍不明朗。一位神華集團高層曾無奈表示,蒙古政府總在變。有 蒙古政客稱將爭取今年年內確定T T項目的外國投資者名單,但前述熟悉蒙古礦業投資的人士認為「這沒有可能性,蒙古國政客把說謊發揮到了極致」。

  而數年前,首鋼等中國企業在蒙古開發的圖木爾泰鐵礦項目曾遭遇因執政黨更迭項目被收歸國有,且至今仍未得到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99

中鋁何處去

2014-01-27  NCW
 
 

 

身處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中鋁在虧損泥淖中掙扎,市場化改革遠非一日之功。

海外項目成果和艱巨挑戰並存,比起多金屬礦業公司轉型,“本質脫困”任務更

加緊迫

◎ 本刊記者 蒲俊 文pujun.blog.caixin.com 距離熊維平回歸執掌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已經過去五年了。他上任時,中鋁正從金融危機前每年盈利百億滑向虧損泥潭。2010年結束兩年虧損後,又經歷了2011年下半年開始的鋁價單邊下行,謀求多金屬國際化礦業公司的轉型也絕非坦途。

2012年,中鋁虧損96億元,2013 年前三季度再虧42億元。這家總資產 472.48億元的央企,目前資產負債率約85%。

中鋁董事長熊維平1月17日在北京向財新記者表示,集團的最新目標是在2015年實現 “本質脫困”——整體以及各個板塊保持盈利,鋁板塊完全成本排在行業的前50% 甚至前25%,從而使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夠抵抗行業周期性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1月10日,以鋁板塊為主要資產的上市公司中國鋁業(601600.SH)發佈盈喜,預計2013年歸屬上市公司的股東淨利潤10億元。但市場上不乏觀點認為,這是通過向集團出售資產的資本運作實現的。2012年,中國鋁業淨虧損 82.3億元。

除了鋁板塊,中鋁的核心主業還包括銅和稀土。去年12月,中鋁秘魯特羅莫克(Toromocho)項目投產,這是中國海外最大的銅礦項目,預計2014年能夠實現10億元利潤。幾乎同時,稀土平台中國稀有稀土有限公司迎來了戰略投資者焦作萬方(000612.SZ)的3.89億元注資。

“我們這個階段中鋁是轉型,壓力比較大,市場變化了,以前優勢的東西可能不再是優勢。 ”熊維平這樣形容自己擔任中鋁董事長的五年,他說: “這是難忘的五年,我們沒放棄過。 ”

沉重的主業

進入新年,國際鋁價延續了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跌勢,目前約合13700元 / 噸左右,而國內中東部地區的電解鋁盈虧平衡點大約在15500元 / 噸,即鋁價在此之上才可能盈利。

電解鋁行業的產能過剩從來都不是秘密,中國國內目前約有3400萬噸電解鋁產能,全年產量2400萬噸,開工率七成。加上下游產品市場需求放緩,鋁價缺乏支撐。

更雪上加霜的還有新疆、內蒙古等地的低成本新建產能正在進入市場。高華證券曾在一份調研報告中預計,到今年年末,國內電解鋁年化產能將達到3880萬噸,其中70% 的新增產能位於新疆和內蒙古,因為當地企業擁有的自備煤礦和電廠,它們的生產成本明顯低於中東部產能。受此影響,鋁價重心仍在下移。新疆的新建產能在鋁價到達13000元 /噸時仍然能夠實現盈虧平衡。

去年10月的 《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到了電解鋁行業,但“去產能”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閉電解槽成本高,複產時間短,還需要考慮地方政府的關切。

“不能跟地方政府搞僵了,虧損也不減產,不停槽。 ”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一位人士去年11月曾向財新記者表示,他們還需要顧及周邊大量鋁加工行業的原鋁供應。

鋁行業需求和價格的變化對中國鋁業的影響明顯。2011年上半年,中國鋁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12 億元,全年縮至2.37億元,2012年巨虧82.3億元,2013年前三季度仍有18.46 億元虧損。

“有虧損行業,但不一定在裡面都是虧損企業。氧化鋁電解鋁都有盈利企業,還是從自身找原因,自身競爭力不夠造成的,沒成為行業不好的時候裡面最好的企業。 ”熊維平承認這一點。民營南山鋁業(600219.SH)去年前三季度就獲得了4.95億元淨利潤。

2001年,中鋁在原中央所屬部分鋁業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其中包括中國的第一家氧化鋁廠和第一家電解鋁廠,它們現在都還在產。老企業,人員多,工藝設備落後都是現實問題。氧化鋁方面,其落後產能與低溫拜耳法的能耗相差一半,中鋁這部分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有400萬噸,而2012年中國鋁業的氧化鋁產量約1200萬噸。

中鋁與其他民營鋁廠在人員上的差距更是明顯。一個200萬噸的氧化鋁廠,民企大約需要1000名工人,而中鋁旗下同樣規模的企業,科級以上幹部就有1000人,整體規模在6000-8000人。

除了上述 “歷史問題” ,中鋁在至關重要的能源成本方面也處於劣勢,其電價成本較行業均值高出0.12元 / 度。

比起信發、魏橋這樣擁有自備電廠的民營企業,中鋁的“煤電鋁一體化”戰略提出數年,2010年還野心勃勃地計劃三年時間至少做兩大煤炭基地,但受項目審批緩慢等因素的影響,遲遲未能取得進展。

位於平果的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鋁土礦資源優良,是中鋁鋁板塊情況最好的企業,但接近0.6元 / 度的電價高于行業平均約0.17元。電力成本約占電解鋁成本的40%,在自備電廠尚未建成的情況下,平果鋁也曾試圖通過直購電降低生產成本,但即便在政府協調下,同電網也不好打交道,過網費(輸配電價)也很難談下來。

內部艱難轉型

中國鋁業從2013年5月起,開始啓動向集團出售資產,包括貴州分公司氧化鋁生產線、全部的鋁加工企業股權,以及中國鋁業鐵礦控股有限公司65% 的股權,交易價格分別是44.29億元、20.67 億元人民幣和20.67億美元。

這一系列資本運作對中國鋁業避免“ST”至關重要,僅出售鐵礦資產形成的投資收益影響在稅後就有約40億元。

但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鋁業非經營性因素帶來的利好已接近尾聲,短期將維持震蕩。

熊維平承認,出于對市場壓力和日後銀行貸款、發債成本增加的考慮,避免“ST”很重要,但他並不認為中國鋁業轉盈完全是由於向集團的資產回售實現。考慮到2013年的鋁價給中國鋁業帶來的超過30億元減利,中國鋁業較2012年扭虧規模超百億元,並不完全來自資本運作,內部改革帶來的減虧額度超過30億元。

“拿到集團的要麼關掉,要麼進行市場化改革。 ”熊維平稱。

去年中鋁回購的貴州分公司氧化鋁生產線,其所在區域按照貴陽市的規劃將從工業區變更為商業區,中鋁計劃異地新建生產線,並逐步關停現有生產線,中鋁寄希望于新生產線能夠在成本上更有競爭力,同時現有的5000畝土地也將進行綜合開發。

在 人 員 精 減 方 面,2013年 四 季度,擁有24萬人的中鋁通過內退減少了19000名員工。據財新記者瞭解,國資委為此通過財政出資40億元,將分三年進行。不過熊維平承認, “一下子減到跟民企一樣,不可能” 。

在內部,中鋁在旗下17家企業進行了市場化改革試點,包括市場選聘一把手、經營層風險抵押,今年還可能試驗 職工持股。對於檢修和一些輔業,也採取了一些手段以盤活存量。

在鋁板塊增量上,包括氧化鋁和鋁土礦等新建產能,中鋁樂意尋找合作者,包括優秀的民營企業,也能夠接受控股和參股的方式進行合作。

隨著山東等地自有鋁土礦資源的逐漸衰竭,中鋁主業在海外的動作也可能進一步增大。2012年8月,中鋁同印尼Indonusa 公司簽約合作開發西加里曼丹鋁土礦項目,去年產量為110萬噸,今年預計能達到300萬-400萬噸。

印尼對於包括鋁土礦在內的原礦出口禁令已經在今年早些時候生效,去年由於已經存在這一市場預期,中國的鋁土礦進口量增長近一倍至7000萬噸,由於提前囤貨,目前鋁土礦供應問題不大,今後由於出口要跟項目掛鈎,中鋁可能會在當地建設電解鋁產能。在老撾,除了已經與當地公司合作的資源勘探工作,中鋁也在探討在當地建設氧化鋁生產線的可能。

在鋁板塊掙扎圖存的同時,中鋁也沒有放棄向綜合性礦業公司轉型的目標,盡管這一過程由於鋁市場低迷會受到負面影響。2013年,鋁板塊資產占中鋁的46%,其他板塊都有盈利,集團非鋁板塊實現利潤超過40億元。

海外項目挑戰

去年12月,秘魯特羅莫克銅礦項目投產,這個項目距離首都利馬150公里,然而國家級公路需要走上6個小時,海拔從0驟升至5000米。利馬是炎熱的夏天,采場卻在下雪。

特羅莫克項目擁有當量銅金屬資源量約1200萬噸,設計年產銅精礦含銅22 萬噸,設計服務年限超過30年。2008年5月,中鋁公司8.6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秘魯礦業公司,從而進軍這一綠地項目。

整個項目資本支出約35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融資逾20億美元。預計項目產銅的經營現 金成本為每噸1508.8美元。

按照承建這一項目的中鋁礦業國際(03668.HK)的披露,該項目今年三季度將全部達產,之後計劃在現場加工硫化銅礦石,然後將銅精礦主要銷往中國冶煉和生產精銅。不過,由於項目電力供應晚于預期,項目初期階段所開采的礦石品位較低,這有可能導致 2014 年全年預期的銅產量由 19.05萬噸降至12 萬-15萬噸。

更重要的是位於幾內亞的西芒杜(Simandou) 鐵礦,該資產可謂優良——資源量27億噸,平均品位65.5%,但也十分複雜。僅基礎設施建設就包括一條長約700公里、跨越幾內亞的鐵路,以及用于運輸鐵礦石及相關產品的新深水港口。

2010年7月,中鋁與力拓簽約聯合開發西芒杜項目,2011年4月,幾內亞政府與力拓達成諒解協議。按照該協 議,幾內亞政府最終能夠獲得礦山項目35% 的股權和基礎設施建設51% 的股權。而在開發方中,中鋁以13.5億美元的對價獲得44.65% 的股權,力拓持股50.35%,另外5% 由國際金融公司(IFC)所有。

目前,按原計劃于2015年投產已不可能——需要幾內亞政府批准新的投資框架協議,再次確認項目合法性,同時由於幾內亞政府拿不出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要新的融資方案。力拓CEO 山姆 · 威爾士(Sam Walsh)此前向財新記者表示,投資框架協議有在年初得到幾內亞國家代表大會的批准。

2011年11月,西芒杜項目中方聯合體成立,成員包括中國鋁業香港有限公司、寶鋼資源(國際)有限公司、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中鐵建中非建設有限公司及中國港灣工程有限公司。有參與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方聯合體成員衆多,意見也難以統一, “局面比較糾結” 。

熊維平仍然把中鋁定位為一家礦業公司。 “還是要獲取資源,開采和運營成本低的優質資源。 ”他說, “主要是銅,鐵不會再找了,再就是鋁土礦,還有煤,主要是焦煤。 ”2012年,中鋁曾放棄收購蒙古的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去年又退出了秘魯嘉能可斯特拉塔公司的拉斯班巴斯銅礦競購。但熊維平稱,做成也未必就是好事。對於現在市場上的項目資產價格,他認為, “好東西一定貴,一流礦公司一定要買好東西,但是性價比要高,財務模型要做好,價格要合理” 。

稀土方興未艾

一個多月前,焦作萬方公告將向中國稀有稀土有限公司投資3.89億元,成為其戰略投資者,持股20%。後者是中鋁的稀土板塊平台,中鋁廣西有色稀土有限公司(下稱中鋁廣西稀土)是其主要資產之一。

中鋁廣西稀土總經理胡穀華曾向財新記者介紹,按照中鋁對稀土板塊的規劃,計劃今年年初開始接受上市輔導,兩到三年內國內主板上市。

中鋁廣西稀土資產約13億元,包括一個在產的稀土礦,2013年前十個月,主營營業收入9.3億元,利潤總額9758 萬元。

2011年9月,中鋁廣西稀土被廣西確認為稀土資源與產業整合發展的首要平台和主體企業,也被中鋁公司定位為旗下稀土板塊運營中心。廣西是我國南方稀土礦儲量大且唯一尚未進行規模開采利用的省區,已探明稀土儲量110萬噸,遠景預測總量678萬噸。2012年,國內稀土采礦權由113個減少至67個,廣西省僅有一個——中鋁廣西稀土在崇左擁有的六湯稀土礦,產能500噸 /年。

廣西在過去兩年較大力度的稀土資源整合後,如今因盜采原因,已經放慢步伐,中鋁廣西稀土仍在同政府確認和強化資源整合首要平台的身份。崇左礦山的運營情況對於中鋁廣西稀土後續的資源獲取相當重要,除了日常生產經營,公司每年投資數百萬元用于老礦山複墾。

在稀土下游,中鋁廣西稀土計劃建設賀州、崇左和南寧三家稀土產業園。

賀州稀土產業園已經奠基,計劃的年產1000噸熒光粉項目和年產2000噸永磁材料技改項目啓動建設,還在同德國 VAC 探討合作的可能,VAC是一家生產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器件的公司。崇左稀土產業園以國盛分離項目為重點,在批文齊備後,還計劃尋求投資者,出讓30% 的股權。南寧稀土產業園選址已經基本確定,一期30畝,共100畝,計劃建成研發和物流中心以及實驗工廠。

胡穀華對於下游業務態度比較謹 慎,前期的思路是“上游為主,下游參股,引進合作” 。

但在目前稀土產品下游需求不振,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項目建設、資源獲取和保障都存在不確定性。中鋁在稀土行業作為新進入者,人才儲備不足,中鋁廣西稀土的不少管理層來自平果鋁廠或是雲南銅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32

秘魯中南部發生6.9級地震 中鋁Toromocho銅礦未遭損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345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秘魯中南部發生里氏6.9級地震,早先美國地質勘探局給出的地震級數為7.0級。秘魯是全球第三大白銀、銅、鋅和錫產出國。

美聯社引述地震初期報告顯示,地震發生時間為格林威治時間周日23:21(GMT),距離首都利馬約471千米,震源深度58千米。

地震發生在沿海地帶,路透引述當局稱,因為震中在內陸,所以排除了海嘯警報的可能性。

在秘魯東南部相鄰地區有幾個大型礦山,其中就包括中鋁旗下的Toromocho銅礦項目,中鋁稱該地區沒有遭受損失。

秘魯相關部門表示,目前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告。

稍早前,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ME)稱,CME全球電子交易系統(CME GLOBEX)因技術故障暫停交易,並推遲開盤時間。這影響了在CME全球電子交易系統上交易的美股指數、黃金、銅等資產的交易。

隨後CME宣布,將在北京時間9:30開始預開盤,10:00正式開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80

以權謀私?美情報部門負責人交易中鋁股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82

據Foreign Policy Magazine報道,前美國情報部門NSA(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Keith Alexander在職期間持有並交易了與中國和俄羅斯相關的商品公司股票,其中中國鋁業在列。

作為美國三星的上將,Alexander的投資組合看起來非常與眾不同。業內人士認為他的投資方式即便是專家也無法理解。不過負責道德問題的美國官員認為Alexander交易沒有什麽出格之處。

Alexander曾執掌NSA8年之久,主要負責對國外政府和商業機構進行間諜活動,其中就包括中國以及俄羅斯的公司。因此市場有人懷疑他是否利用職務之便獲得內部信息而進行交易。

根據Foreign Policy Magazine記者Jason Leopold的報道,Alexander曾經在2008年1月7日賣出了此前持有的Potash股份(一家加拿大鉀肥公司。中國、俄羅斯和加拿大是鉀肥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同一天,Alexander還賣出了中國鋁業(全球第二大鋁業公司)的股票。雖然交易本身並未給他帶來很大的收益,並且POT在他賣出後還一度大幅上揚,但是鉀肥和鋁業市場的獨特性還是令人感到可能存在貓膩。

而在Alexander平倉POT和中國鋁業不久,美國就公開指責俄羅斯和中國對其進行網絡戰。美國情報官曾表示中國鋁業利用中國軍方黑客盜取其在鋁業市場美國競爭對手的信息。

由於NSA的官員表示只能提供6年之內的交易信息,因此Alexander何時買入的中國鋁業並不得而知。美國官方一直強調情報部門所獲得的信息將只會用於國家安全,然而斯諾登事件爆發之後,美國民眾對於情報機構的質疑與日俱增,Alexander本人也因此被迫離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04

葛紅林的中鋁命題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101/26815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萬曉曉 李超 嚴凱 主政成都十多年的葛紅林馳援中鋁,這在外界看來有些意外。有人公開作詩贈別,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京華此際臨危命,巴蜀何日再清流”。

10月20日下午,中鋁公司的幹部會議上,中組部副部長王京清宣布任命葛紅林為中鋁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尤其指出,葛紅林“創新推動工作能力強,敢於抵制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

今年58歲的葛紅林,連續3屆當選成都市市長。據《南方周末》報道,在第三屆選舉會的640張選票里,獲贊成票639張。在地方主持工作十年後能幾乎全票獲選,這在外界看來很是難得。

這樣的政商輪轉在葛紅林的職業生涯里並不陌生,此前“空降”成都從政時,其也以“城市CEO”自稱,認為主政企業和主政城市某種程度是相通的,一個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一個是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不過這一次,葛紅林面臨的問題有些棘手。中鋁旗下的中國鋁業股份(601600)在過去5年累計虧損達118億元。葛紅林到任的第二周,中鋁股份再發財報,前三季度共虧損超過54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93%。

對於中鋁新主政者葛紅林來說,面臨最大的問題可能不僅是如何脫掉A股“虧損王“的帽子,帶領中鋁“實現2015年本質脫困”,還有如何消除中鋁人心底的“陰霾”。

馳援

人事任命之後,葛紅林走馬上任。剛剛到任的一周,他在辦公室里接見前來拜訪的國開行、寶鋼、鴻海等合作夥伴之後,雙休日則是去下屬企業調研,第一站選在山西。

為什麽首先調研山西?中鋁一位內部人士認為,一是距離近,周末時間來往方便;二是好幾家下屬鋁公司較為集中在山西,對於一站式了解鋁行業布局有利。也有人認為,或許與被查的孫兆學有關。

一個月前,曾被視作“救火隊長”的中鋁總經理孫兆學,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遭調查,孫曾經在山西鋁廠工作十多年,後來又任中鋁山西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務。過去一年時間,中鋁公司連續兩名高管涉嫌違紀遭調查,高層的震蕩也給公司未來平添更多不確定性。

10月25日,葛紅林一連跑了中鋁山西分公司等5家公司調研,周日,則到山西華聖鋁業電解鋁和鋁業通道等崗位實地調研,“抓好本質脫困的方案實施,通過短平快項目保證現金流的安全,有限的資金要用在刀刃上,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生產經營優勢,把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轉化為扭虧脫困的成效”,這些是葛紅林著重強調的。山西華聖鋁業是中鋁旗下重點虧損的子公司,2013年虧損1.44億元。

一位中鋁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近期葛會多利用雙休日時間,去下屬企業調研,而且事先不會通知”,該位人士說,葛在山西分公司的調研情況在內部通報後,很多下屬企業高管表示,周末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得隨時待命。

基層調研是葛紅林在成都做市長時就有的習慣。通常選在周末和節假日,帶著一個秘書下鄉與當地農民、市民攀談,並不表明身份。之前有太多這樣的例子,比如,離成都幾十公里以外的大邑縣安仁鎮,要建設中國最大的民營博物館建川博物館,一個周末,工人看到工地上有幾個陌生人出現,於是要求讓他們離開。

等到工地負責人出來時,才發現是“葛市長”。甚至,葛紅林也多次在一些村落暗訪時,被當地村民認為長得像“葛市長”而被圍觀。

葛紅林到任中鋁之後的第一次幹部大會是以視頻會的方式召開,“這是中鋁第一次以這種方式開會,以前都是讓旗下子公司的幹部到北京來跑一趟”,上述人士說。在他看來,無論誰來當中鋁的“一把手”,中鋁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脫困、扭虧。畢竟,中鋁公司業務龐大人員眾多,有下屬公司66家,並有5家控股子公司實現境外上市。

這幾年,中鋁公司在前兩任掌門人的手中迅速壯大,目標是成為包含鋁業、銅業、稀土等多金屬礦業公司。2012年,中鋁公司旗下中鋁股份巨虧82.3億元,被稱為A股市場“虧損王”。次年,中鋁股份通過資本運作等手段實現扭虧。然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再登A股“虧損王”,凈虧損高達4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561%。

過去的5年時間,中鋁股份總虧損達到118億元,公司持續地在為本質脫困、轉型升級做努力。

作為中國最大的氧化鋁、原鋁生產商,中鋁股份在這幾年遭遇鋁行業的激烈競爭,生產經營成本壓力加大,行業的產能過剩則加劇公司生存壓力,此外,低碳經濟時代到來,公司發展更是受到環境制約影響。

盡管公司致力於通過運營轉型提升管理、調整產量,開展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以對沖現貨交易風險等多重措施,但在機構和投資人眼里,“中國鋁業股份公司主營環境仍面臨較大壓力,對公司來講,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對公司基本面發展仍不容樂觀”,信達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

10月31日,葛紅林到任的第二周。中國鋁業股份公司再報虧損幅度持續加大,出爐的第三季財報顯示,前三季共計凈虧損超過54億,凈利潤同比下降193%。

今年年初,中鋁公司的前任掌門人熊維平曾提出系列改革措施,試圖讓中鋁整體“在2015年一定要實現本質脫困”,並強調,“絕不能說是經濟周期來了,價格波動了又虧損,這個不叫本質脫困”。如今,這也是擺在葛紅林面前的挑戰。

挑戰

“葛董事長到中鋁現在只有兩周時間,不可能快速拿出操作性的措施,我們認為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牌”,中鋁公司一位管理層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畢竟,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改變,而葛對鋁行業的熟悉也需要一段時間。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看不到希望,是不是換人就一定會有希望,這個還不好說”,該人士表示。在中鋁公司內部看來,中鋁老將熊維平的離任有些意外。

經濟觀察報獲悉,熊維平的離任確實有些突然,“17日熊維平還在香港參加路演,18日剛回到北京就面臨談話,20日周一,組織上便對外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一位中鋁人士表示。

今年1月,熊維平在做困境總結時指出,“一是身處產能過剩的行業無法選擇;二是2012年,中鋁股份重負虧損82.3億元,‘十大虧損戶’的帽子沈甸甸的”。

用熊維平自己的話來說,“我沒有趕上好的市場,這幾年我承受的壓力很大,整個領導班子、各級企業的領導幹部也是一樣”。

中組部副部長王京清在任命會議中表示,“熊維平同誌2000年中鋁公司成立之初就來公司工作,十余年來恪盡職守,為公司的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009年擔任中鋁公司主要領導,面對鋁行業的嚴峻形勢,帶領班子成員和廣大幹部員工在戰略轉型、減虧增效、市場化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積極成效的工作。”

在熊維平最初接任中鋁掌門人的2009年,中鋁便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原中鋁一位高管當時曾披露,“2008年至2009年的兩年里,(母公司)中鋁總共虧損達120億元”。

而在此之前,中鋁曾一度風光無限。2007年,中鋁以百億元在雲銅最高價時入主,造就國內有色最大並購案。2008年,中鋁聯合美鋁140.5億美元(其中美鋁出資12億美元),成為鐵礦石巨頭力拓集團最大單一股東,造就中國企業最大一起海外並購。

2010年,中鋁公司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宣布“進一步拓展、完善其旗下業務板塊,形成鋁、銅、稀土、工程項目、貿易、礦產資源、海外業務七大業務板塊”,並且決定,成立中國銅業公司,在這七大業務板塊里著重發展銅業。由此可以看出,中鋁公司開始致力於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上,豐富中鋁的業務單元是在熊維平主政期間中鋁最大的一個變化。多位中鋁內部人士曾告訴經濟觀察報,若不是數年前改變單一鋁業務的戰略,在目前鋁價不斷下跌的背景下,中鋁早就撐不下去了。然而,自2012年鋁價斷崖式跳水之後,中鋁旗下中鋁股份的業績便和另外兩家重虧的央企中國遠洋、中冶並列提及,被扣上了A股“虧損王“的帽子。與此同時,雲銅集團也因“股票案”步入內部整治階段,與其他板塊一樣,並沒有為中鋁形成有力支撐。

造成虧損的原因,在中鋁看來,“除了老企業多人員多,還有身處體制內部,在市場化方面與別人差距大”,主要體現在,“管理人員是否能上能下,員工是否能出能進,員工收入是否能升能降”。據介紹,中鋁公司旗下24萬員工,還有10萬人的離退休人員。

這幾年,中鋁確定了向綜合型礦業公司轉型,開展內部運營管理,並精簡機構。

2013年,除了鋁業之外的其他業務板塊貢獻了43.5億元的利潤,內部運營轉型則為業績提供了26億的支持。為了帶好團隊,熊維平用節省出來的效益的4%-5%獎勵員工。此外,中鋁總部管理人員壓縮30%以上,並且,從西南鋁業公司開始試行市場化改革,市場化選聘一把手,由一把手再提名經營班子。

但屋漏偏遭連夜雨,2013年11月,中鋁公司副總裁李東光因個人原因,接受有關部門調查。今年9月,中紀委監察部在官網發出消息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總經理、現任中鋁公司總經理孫兆學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對中鋁來說,到2015年要實現本質脫困,這個目標不會因為一把手換了就改變,扭虧是中鋁目前面臨最重要的目標。其他一些重點戰略也不會改變,比如,繼續推進國企改革,推行員工持股等。”上述中鋁一位管理人員說。

為什麽是葛紅林?

“空降兵”葛紅林要如何帶領中鋁走出困境,完善既有戰略,外界仍將拭目以待。

10月29日,葛紅林主持的中鋁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努力打造“法治中鋁”,他強調,“要充分認清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政治要求也是經濟要求;充分認清依法治企、依法經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掛帥中鋁之後,葛紅林將會進一步推動公司法治工作與改革發展的深度融合。在強化的重點工作中,他還提到,“重點在資本運作、股權多元化改革、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企業轉型升級和國際化經營上加大力度”。

在中鋁目前布局的七大業務板塊里,葛紅林提出,要減少“出血量”和“出血點”,抓好新項目的建設,防止新的“出血點”,並且,謀劃明年的工作計劃,啟動“十三五”規劃,並與企業所在地的規劃銜接。

這樣身份的轉變,在葛紅林的職業生涯里也並不陌生。在2001年空降成都從政之前,葛紅林的職務是上海寶鋼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兼上海寶鋼研究院院長。

葛紅林掛帥中鋁在外界看來看似偶然,實則有必然邏輯。在從政成都之前,葛紅林具備寶鋼這樣大型集團企業的管理經驗,在鋼鐵企業工作19年,且同在冶金系統,同屬資源性企業。正如中組部副部長王京清所說的,“熟悉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和地方經濟工作,領導經驗豐富”。

長期在企業任職的經歷,曾幫助葛紅林在主政成都期間,尤其註重與企業的對話。“務實、執行力強、善於解決複雜問題”,是外界對於葛紅林的評價。

葛紅林也稱自己是“城市CEO”,他曾總結,從主政企業到主政城市,一個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一個是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在某種程度上兩者是相通的。

參加過葛紅林在成都的企業座談會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氣氛非常務實,相互交流沒有空話,企業都是直接說問題,談想法,沒有話題禁區”,“不管大的小的,只要是有問題,企業家都喜歡找葛市長撒撒嬌”。

由於出身企業經營,葛紅林也善於理解企業的問題。在其主政十年來,成都的投資環境大幅提高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252家落戶成都,居西部之首。此外,葛紅林還致力於將成都打造成一座“世界田園城市”。

經濟觀察報記者曾在 2012年隨美國GE公司出席創新中心落戶成都的活動,當時,葛紅林作為成都市市長歡迎GE公司董事長傑夫·伊梅爾特,雙方脫稿演講的風趣幽默給在場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葛紅林對傑夫·伊梅爾特說,“我原以為當市長的第二三年就能看見你,沒想到等了九年,但仍說明GE是家非常具有遠見的企業。”傑夫·伊梅爾特回應稱,大家都知道“葛”的拼音就是GE,葛市長也就是GE市長,回美國後希望設一天“葛公司”,這樣就和成都結下永久之緣。

葛紅林在關鍵時刻的決斷力也令人印象深刻。四川汶川地震當天晚上,成都亦有強烈震感,驚慌失措的市民集聚街頭,不敢回家。為安撫民心,葛紅林決定自行發表一個電視講話。2008年5月12日20:26,葛紅林出現在電視上,明確告知市民“除危房外,當晚市民都可以進室內正常休息”。

對於這個大膽且有些冒險的電視決定,葛紅林在之後對媒體表示,“那個時候做不做決定、做什麽樣的決定,完全取決於我,真要出了事,我是準備掉腦袋的”。

在中鋁的幹部大會上,中組部副部長王京清對葛紅林做了如此評價:“葛紅林同誌作風樸實深入,要求自己嚴格,敢於抵制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有長期觀察成都政壇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這句話顯然是有所指”。

“領導幹部要行得正、站得直,才能做到履職盡責,敢於擔當”,履新中鋁之後,葛紅林強調,“要深刻總結身邊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例,汲取教訓,為中鋁扭虧脫困提供作風和紀律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78

中鋁巨虧163億 有望登頂A股“虧損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28

因大規模資產減值和鋁價下跌過快等原因,中國鋁業2014年或巨虧163億,有望成為A股“虧損王”。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601600)1月30日公告預計,2014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63億元左右。數據顯示中鋁前三季度虧損54億元。

中鋁在周五的公告中稱,公司本期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是對部分長期資產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二是電解鋁平均價格下降幅度大於成本下降幅度;三是對內部退養及協商解除勞動關系人員計提辭退福利費用。

中國鋁業2013年凈利為9.48億元,相當於2014年的業績下滑了1819%。

不過,就在上周中國鋁業宣布,在連續數年虧損後,2015年中鋁有望實現各板塊全面扭虧。

重大資產減值

公告顯示,資產減記規模為人民幣55億元左右,包括:

中國鋁業重慶分公司80萬噸氧化鋁項目因持續虧損,於2014年7月停產,計提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約人民幣33億元。

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四家矽產業子公司嚴重虧損,並已全面停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人民幣14億元。中鋁還將對上述四家矽產業子公司采取破產清算或解散清算的方式終止經營。

此外,中鋁還決定拆除幾家分公司的報廢生產線,並因碳素價格下降,對河南分公司的炭素生產線長期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人民幣8億元。

中鋁在去年底曾打包出售控股子公司中鋁寧夏能源公司所屬四家矽產業子公司,掛牌價格分別為2386.15萬元、1元、1元和2元。因其中三家子公司的市場評估值均為負資產,所以掛牌價也為象征性的1元、2元。

鋁價走低

除了企業自身原因,大宗商品整體價格暴跌無疑是中鋁巨虧的根源之一。

上海期交所期鋁價格今年1月屢創新低,月中時曾跌至12415元人民幣/噸,創六年來最低,從9月中旬以來;鋁價已經下跌超過16%。

路透社援引北京顧問機構AZ China估計,中國目前有超過半數產能虧損經營,就連接受補貼後還是虧錢。AZ China預估今年中國國內約有100-130萬噸的供給過剩。

在此同時,中國鋁制品出口去年成長約19%,分析師預期這樣的趨勢將延續至2015年,因本地市場價格低於國際市場。

中國12月未鍛造鋁及鋁制品出口從11月的39萬噸跳增至54萬噸,增幅達38%。

不過鋁價格持續走低,可能導致中國關閉部分產能。中國研究機構安泰科(Antaike)估計,自去年底以來已有約40萬噸的鋁產能退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76

葛紅林的中鋁扭虧元年:公司各個板塊不得虧損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5/0308/273335.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超 馳援中鋁4個多月,葛紅林的白頭發多了很多。4個多月前,這位鋼鐵系統出身的研究型高管主政成都10多年。回歸商界之後,全國人大代表,中鋁董事長葛紅林向經濟觀察網記者坦言,“管理一座城市和管理一個企業角色完全不一樣,對企業來說,每一步都涉及到生與死的問題”。

葛紅林的壓力來自於中鋁的業績。此前,中鋁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鋁業(601600.SH)發布業績預告,2014年全年預虧163億元,此次虧損規模也一舉打破了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虧損紀錄。

在入主中鋁的最初,葛紅林忙於在各地分公司調研了解情況,但對於有行業研究背景的他來說,這並不是什麽複雜的問題。此後,葛紅林開始為了完成中鋁2015年本質脫困努力,在入主中鋁的幹部大會上,葛紅林亦承諾,“將努力完成這個目標”。

這意味著,2015年將成為葛紅林帶領中鋁扭虧的元年。

沒有讓人等太久,葛紅林很快拿出了自己的藥方。根據經濟觀察報此前的報道,在中鋁2015年幹部大會上,對於2015年的結構調整計劃,葛紅林形象地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形容。

具體來說,做加法,堅持做強做優做精主業,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做減法,淘汰落後,處置不良資產,止住“出血點”,減少“出血量”;做乘法,把創新驅動作為扭虧脫困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做除法,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

葛紅林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今年中鋁的業績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改善,我已經要求今年各個板塊不得虧損。”按照葛紅林的要求,從2015年開始,下屬子公司將按月按季完成經營目標,並逐月聽取板塊扭虧脫困進展情況的回報。

實際上,葛紅林對鋁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有著清醒的認識。“目前,電解鋁確實存在過剩,但高端應用還是欠缺,以鋁代鋼是一個重要的方向。”葛紅林分析,“區分開來看,在移動物體中,以鋁代鋼肯定是一個趨勢,如軌道交通,包括一些新材料等;而靜物中,鋁的應用也在加強,關鍵是要做好鋁的深加工。”其中,“以鋁節木、以鋁代鋼、以鋁代銅等使鋁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除了改進管理和加強技術創新,全球化的視野定位也是葛紅林主政中鋁提出的發展思路,特別是對中鋁來說,近些年的發展也一直飽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搞經濟要立足經濟全球化,一定要放到全球,要註意全球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葛紅林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中鋁的發展不僅僅在中國,包括生產要素的配置等都要放眼全球。”

“經濟危機來臨時,企業要堅持,比的是誰最後倒下。”葛紅林最後說道,“當處於經濟恢複期時,企業要找準路子,比的是誰最先站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