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疑點重重 員工帶走證物! 深入黑心工廠 38小時現場直擊


2011-6-6  TWM




昱伸香料公司是整起起雲劑風暴的核爆中心,但事發後,員工還按照原來上下班時間進出,《今周刊》經過長達三十八小時直擊,親眼目睹賴俊傑的大舅子從公司裡帶出許多祕密文件、帳冊。一樁台灣食品安全史上最嚴重的風暴, 但檢調對證據的保全卻是如此輕忽,令人不解。

撰文‧劉俞青、燕珍宜 攝影‧陳俊銘昱伸香料的本業是供應給食品工廠與生技公司原料,按理說,「整潔」應是工作環境最起碼的要求;但這裡卻是又髒又亂。位在中和老舊工業區裡的昱 伸,是在一條死巷巷底,門前常停滿裝卸貨的貨車,貨車往往還沒熄火,車煙陣陣,而昱伸的「加工」過程,甚至就在距離這些貨車不到兩公尺的騎樓下進行。

據鄰居透露,案發前,每天早上賴俊傑的大舅子就會拿著一口大鍋爐,在昱伸的騎樓下起火烹煮不知名的東西,一煮就是一個多小時,烹煮時還會傳出陣陣異味,很 多鄰居此時都會把門窗關上, 因為「臭味又來了!」煮完之後還要冷卻、裝桶,裝放後的塑膠桶,就隨手放在車棚的空地上,到了傍晚,等著貨運公司前來收貨,大半的製作過程,幾乎都暴露在 一般環境下,談不上「衛生」;如今回想起來,這個過去鄰居間戲稱的「巫婆湯」,「該不會就是我們吃下肚的有毒起雲劑吧?」除了這道每天例行公事之外,每個 月還會有一到兩次,從昱伸的後巷傳出陣陣的惡臭,「每天早上前面的味道還能勉強忍受,後面這味道就難聞到令人想吐。」鄰居說,隨著惡臭散播,甚至讓他們的 浴室裡結上一層滑滑的溼液。幾年前,有鄰居忍不住向衛生局檢舉,但衛生局人員來看了看之後,也是不了了之。

而這,恐怕就是我們每天在冰涼的飲料、許多保健食品裡,吃到的有毒起雲劑製作過程。

髒亂不堪的工作環境已經令人擔憂,但更叫人神經繃緊的是,事發至今,檢察官除了當天進行搜索,且收押賴俊傑之外,並未對其個人或公司資產提出假扣押等更進 一步的動作,以至於事發之後,員工還能繼續按照原來上下班時間進出,《今周刊》甚至親眼目睹賴俊傑的大舅子從公司裡帶出許多祕密文件、帳冊,而鄰居還看到 貨車照正常時間來收貨、送貨,一切如常。

然而,一個台灣食品安全史上最嚴重的風暴,不只重傷食品產業,甚至重創台灣產品國際形象,但檢調單位對證據的確保卻是如此輕忽,令人不解。

另外,當衛生局官員接獲線報,指出昱伸疑似還在繼續營運,特地派人前來檢查時,明明工廠裡還有至少四名員工在內工作,但衛生局官員無論是按電鈴、拍鐵門, 員工統統不予理會,等到官員走了,沒隔多久,鐵門緩緩拉開,幾名員工在《今周刊》記者的目視下,提著大包小包魚貫而出,消極抵制所有單位的調查。

但在檢調沒有進一步積極動作,例如斷水斷電,甚至證據封存之前,周邊單位包括衛生局等官員,似乎也只能徒呼負負,對於昱伸上下惡劣的不配合態度,無可奈何。

事實上,起雲劑風暴延燒至今,昱伸始終是整起事件的核爆中心,但在這裡,我們仍看到許多疑點待解。例如《今周刊》突破重圍,深入昱伸的倉庫目擊,看到這裡 堆放著數以百雙計的女鞋,有如鞋子工廠的倉庫,這些鞋子究竟與昱伸起雲劑本業有何關聯,被收押的賴俊傑應該要有合理的交代。

又例如,賴俊傑和鄰居都無往來,唯獨與隔壁供應各大早餐店美乃滋的大盤商──「東穎食品」關係密切,包括昱伸的倉庫與美乃滋工廠就直接相通,但《今周刊》 在相通的美乃滋工廠裡,赫然發現好幾百箱的埃索(ESSO)工業用潤滑油,這些潤滑油無論是在製作美乃滋的工廠,或在製作香料的昱伸工廠裡,都不應該出 現,而這些疑問,無論是昱伸或是東穎的負責人,都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但截至目前為止,衛生局只公布與昱伸往來的上下游廠商,但對於真正的風暴核心──昱伸,還有許多待解的疑團。這幾天,鄰居還經常見到賴俊傑妻子的車子駛到 巷口,似乎想要回來,但看到許多媒體守候,車子又掉頭駛離。工廠裡究竟還有多少讓賴俊傑妻兒拚命也要回來搶救的證物?令人好奇。

直擊1 故意不理稽查!

衛生局稽查人員下午二點多到昱伸工廠的門口按門鈴,查訪工廠是否還在繼續營業生產,但是按了許久,沒有人應門,待了幾分鐘之後,只好離開。

員工開門閃人!

不過 ,到了傍晚六點半左右,工廠鐵捲門拉開,一名男性員工與三名女性員工,陸續從工廠離開,顯然案發之後,他們仍然繼續進駐昱伸工廠,只是對衛生局的來訪,故意相應不理。

直擊 2 員工搬離證物 !

其中一名男性員工手中提了二袋資料袋,帶走許多祕密帳冊、文件與私人物品。

仔細看資料,最上方的資料寫著「有用塑化劑,不知那麼毒」,另有許多聯絡電話,可能是其內部的討論文件或下游廠商的聯繫資料,但檢方為何未查扣,任由員工帶走?

直擊 3 工廠持續進貨!

雖然已經被勒令停工,但是本刊仍然目擊有人來送貨,前來送貨的人士表示,他是送蒟蒻粉。據鄰居透露,案發後確實還有貨車在進出貨。

直擊 4 環境又髒又亂!

昱伸是食品業的上游香料廠,但其四周環境,卻是又髒又亂,東西隨意堆放,據鄰居透露,賴俊傑的大舅子每天就在門口調製產品,工廠經常發出惡臭。

直擊 5 發現大量女鞋!

我們深入昱伸倉庫直擊,發現裡頭有成堆的鞋盒,大約有好幾百雙,打開鞋盒,裡頭有各式女鞋。昱伸是香料工廠,為何擺放大量鞋子,啟人疑竇,與塑化劑有何關聯,檢方應該查清楚。

直擊 6 竟有工業用油!

和昱伸倉庫相連的隔壁工廠──東穎食品,這間房子是昱伸負責人賴俊傑出租給東穎,是一間美乃滋工廠,在工廠內發現有上百箱的工業用潤滑油,這與昱伸有何關聯?或另有隱情?檢方應進一步追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1

外表如鄰家阿伯 卻神祕大搞黑心事業 賴俊傑賣有毒起雲劑 賺到上億身價

2011-6-6  TWM

這次起雲劑風暴源頭賴俊傑,像鄰家阿伯一樣,行事極為低調,工廠開了二十幾年,卻從不與鄰居打交道。

據《今周刊》調查,靠著賣有毒的起雲劑,他賺進上億元家產,在新北市至少有四間房子,財力可觀。

撰文‧劉俞青

這一次,整起起雲劑風暴的核心,從位在新北市中和區的「昱伸香料」公司點燃,昱伸的負責人賴俊傑,這名全台灣起雲劑的最大供應商,幾十年來,不知「餵食」 多少「毒物」讓台灣人吃下肚。在鄰居眼中,他是個神祕人物,從不和人打交道,但根據《今周刊》抽絲剝繭調查後發現,外表平凡如鄰家阿伯的賴俊傑,財力一點 都不差,上億元家產恐怕都是靠著幾十年來販售有毒起雲劑的所得。

現年五十七歲的賴俊傑,自高工化工科畢業後,就到賓漢香料公司當學徒,學會起雲劑配方之後自立門戶,還曾到二專化工科進修學習更豐富的化學知識;他也曾經在日本公司上班,學了化工技能之後,回到台灣自己開起香料公司。

不與鄰居打交道

二十年多來 無人走進過昱伸工廠事實上,昱伸香料是國內一家老字號的香料行,一九八五年就成立,成立至今已經二十六年,而負責人賴俊傑平常低調神祕,不與鄰居溝通,連抽菸聊天的機會都沒有,在這個街坊鄰居彼此都熟識的巷子裡,顯得非常特殊。

鄰居說,二十多年來,甚至沒有一個人走進昱伸的工廠過,除了三不五時的臭味傳出之外,究竟昱伸在生產什麼,一直到新聞爆發,鄰居們才恍然大悟。

而賴俊傑就在這個占地三十餘坪(權狀二十坪,其餘是違章加蓋)小工廠裡,靠著這一桶桶的有毒起雲劑,幫自己賺進至少四間以上的房子,其中含兩棟透天厝。也讓妻兒過著不錯的生活,或許談不上奢侈,但比起台灣大多數人,絕對要優渥許多。

這四間房子,包括目前昱伸所在地的工廠廠房,是一間三樓半的建築,為賴俊傑早年就買下的房產。而前幾年,賴俊傑眼光不錯,又把隔壁的廠房也一併買下來,目 前租給一家美乃滋工廠使用,如今房價高漲,光是這兩間廠房,就價值不菲。前一陣子,同一排的廠房有人要出售,一間開價就要四千七百萬元,而根據當地房仲估 計,賴俊傑這兩間連棟廠房加總,如今市價至少七千五百萬元起跳。

而就在距離昱伸廠房不到五百公尺處,一間舊式五層樓的公寓裡,賴俊傑在這裡也有一戶,以前是賴俊傑的媽媽住在這裡,後來媽媽過世後,目前也是出租中。

但賴俊傑自己則不住在中和,他住在板橋區民生路上的大樓裡,但事發之後,這幾天人去樓空,他的妻兒顯然另擇他處居住,是否還有「第五間房」不得而知。但光 是手上這四間不動產,包括兩間出租的房子,每個月穩定的租金收益估計就有六到八萬元,加上販售有毒起雲劑的所得,其實已經足以讓賴俊傑一家人衣食無憂。

或許因為財力不弱,因此賴俊傑的兩個兒子,從高中起就到美國依親就學。為了陪伴兒子,當時賴俊傑夫妻甚至把台灣的公司交託給大舅子負責,舉家遷移美國,賴俊傑還在美國做起醃肉生意,但後來或許是不能符合美國人的口味,虧了一些錢後,又回台灣繼續經營昱伸。

以兒子之名命名公司

公司收貨 由另一個兒子負責父母在台灣努力「攢錢」供給,兒子也確實表現不俗。其中一個兒子,同時公司名也是以他的名字「昱伸」命名,目前在《台北時報》 (Taipei Times)擔任政治線記者。賴昱伸頂著美國休士頓大學政治與法語雙學位的高學歷,去年初還考上外語導遊、領隊普考的雙料榜首,當時他還接受媒體採訪表示 考取這個導遊領隊執照,自稱是個「全方位的生活達人」。

另一個兒子則經常在工廠裡幫忙,據了解,工廠裡進貨原料的貨單上,收件人通常不是賴俊傑的名字,而是這個兒子「賴育承」,可見他應該對公司事務涉入頗深,值得檢調注意。

賴俊傑的工廠員工並不多,我們守候多日,只看到三名女性員工以及一名男性員工。鄰居透露,昱伸的員工只有這幾位,而其中這名男性員工是賴俊傑的大舅子,就是鄰居口中每天在調製「巫婆湯」的人,到公司帶走相關文件的人也是他,顯然在公司擔任重要的角色。

至於賴俊傑的太太則是偶爾到工廠幫忙,案發後,她兩次試圖回工廠,顯然平日對工廠的情況就有相當的掌握。從這些跡象顯示,除了那三名女性員工,賴俊傑的工廠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員在經營。

賣了一輩子香料,為了牟取暴利,非法把起雲劑裡的棕櫚油換掉,換成廉價的工業塑化劑(DEHP),大賺黑心錢,害慘大家,最終將換來牢獄之災。

賴俊傑財力可觀

光是房地產就上億

1.新北市中和區永和路177巷地坪:20坪 建坪:71坪

市價(估)3800萬元

2.新北市中和區永和路177巷地坪:20坪 建坪:71坪

市價(估)3800萬元

3.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999巷公寓

地坪:23.5坪

市價(估)800萬元

4.新北市板橋區民生路一段大樓

市價(估)16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2

黑心醬油毒害全台 夜市、小吃、餐館幾近全淪陷 政府管理無力 全民深陷美味危機

2013-05-20  TWM
 
 

 

上班族的一天,從早餐店的速食、中午的便當,到晚上夜市的排隊美食,樣樣都令人垂涎。但根據研究,吃下這些美食,恐怕讓人一天之內就吃下十幾種的食品添加物,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中,健康也悄悄亮起紅燈……。

撰文‧編輯部 攝影.攝影組每天早上,前往公司的路上,上班族Hank奔到早餐店,隨手從架上拿著早已做好的火腿三明治和一瓶優酪乳,付完帳匆匆趕著上班。中午的午餐會報,則一面聽簡報,一面攤開行政助理團訂的便當。一打開,炸雞排、醃黃蘿蔔、豆腐再配上翠綠的炒大陸妹和少許的酸菜,香味撲鼻而來,讓他忘了惱人的公事,三兩下就一掃而空。

到了晚上,和女朋友相約逛街吃消夜的Hank,走進夜市,滿坑滿谷的攤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但賣相極佳,而且俗擱大碗。小兩口先吃了一串烤蝦,再排隊買了一份大腸包小腸,看著鄰攤賣著用各式水果串成的糖葫蘆,忍不住也吃了一串。接著,各自點了一杯最愛的青蛙下蛋。最後要離開了,望見攤位上每個只賣十元的麵包,二話不說買下好幾個,準備隔天當早餐。

只是,忙了一整天,吃了一整天回到家後,Hank總是覺得口乾舌燥,還常常會有心悸想吐的現象。他不懂的是,三餐按時、足量的吃,卻為何一天比一天容易累?

吃太多﹁非食物﹂

上班族一天可能吞下多種食品添加物這是一般上班族最真實的寫照。你的一天當中,吃的、喝的,是否也和Hank大同小異呢?如果是,那麼請小心!你恐怕已不知不覺吃下一、二十種食品添加物。對食物和病理學有專精的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提出警告,口乾舌燥、易累、提不起勁,以及心悸想吐,可能無法全歸咎於工作壓力太重,而是吃下了太多的「非食物」!

我們來解構一下一般上班族一天默默吞下的人工添加物。以Hank為例,他一早拿的火腿三明治,其中的美乃滋可能含了乳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改良劑;火腿則有添加亞硝酸鹽來保色、防腐;而優酪乳則不排除加了去除酸味的香精和甜味劑。

中午的便當也是化學添加物的大本營。雞排用以蘇打粉為主成分的嫩精,讓肉質鬆軟保水,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祕密;炒大陸妹加點小蘇打粉讓顏色翠綠,也是自助餐料理的常態;至於豆腐和酸菜、醃黃蘿蔔,則有以下的可能:豆腐添加過氧化氫來漂白、酸菜為吃起來口感、味道更好,而用了品質改良劑、結著劑和調味劑;鮮黃的醃黃蘿蔔則靠黃色四號色素加持。

夜市更令人擔心,讓烤蝦脆感十足的硼砂、大腸包小腸保色的﹁聖品﹂亞硝酸鹽、糖葫蘆裡的色素、甘精和糖精,青蛙下蛋中的己二烯酸(防腐劑)……。算一算,一天之內,你我都暴露在十多種人工添加物的高風險中。

獨家揭露

夜市現危機,多項國民美食驗出違標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為了進一步查證,《今周刊》在四月二十九、三十日兩天,於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及高雄瑞豐夜市全台三大夜市,採買了二十二件台灣人最愛吃的夜市美食,如大腸包小腸、涼圓、雞排、青蛙下蛋、臭豆腐等,還透過餐飲業者前往台中專賣食材、雜貨的建國市場,購買一般自助餐店、攤販、餐廳最常使用的廉價醬油、滷肉用的爌肉精、鹼粉、嫩精等,送往包括消基會及衛生署也委託送驗的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添加物」風險,一探究竟。

而五月九日報告出爐,則有驚人的發現!其中送驗的食品中,餐館和攤販常用的醬油和夜市販售涼圓檢出了有超標使用人工添加物,甚至違法使用已禁用的化學物。

醬油方面,分別檢驗出「甲基咪唑」及「單氯丙二醇」等兩種化學物。「甲基咪唑」的化學名稱為4-MEI,為焦糖色素的成分之一,可使食品顏色呈黃棕色澤,曾在可樂被驗出。參與《今周刊》這次「為國民美食把關」行動,有毒物專家之稱的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說:「這是很強的致癌物質,在夜市裡用來醃漬或製作滷汁,會使得致癌物質存在於食物中。」由此可知,《今周刊》送驗的醬油為化學合成醬油,廠商為求快速製成及價廉,因此添加焦糖色素,讓顏色漂亮。

至於「單氯丙二醇」則是化學醬油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化合物,在衛生署的法規規定,不得超出○.四ppm,此次驗出○.八六八ppm。而衛生署二○○九年所公布的研究資料就指出,﹁單氯丙二醇」被視為具基因毒性的致癌物質。「我們的衛生署法規相對寬鬆,這是很強的基因毒性的化合物,在動物實驗中,我們發現這種毒物會攻擊動物的基因,產生細胞突變,這就是造成癌症細胞的開始。」吳家誠語重心長的表示,在歐洲曾經有名牌醬油被檢驗出含有單氯丙二醇成分,被要求全面下架。林杰樑指出,WHO認定這是極可能致癌物質,超過一ppm就會增加罹患乳癌、腎上腺癌的風險,並對男性生育能力產生影響。

一檢出在市面上廣為流傳的醬油竟有違規添加物,《今周刊》立即組成了調查小組針對貨源及流通範圍,兵分多路追查其對台灣人的影響層面。首先,我們從醬油罐身所登載的製造廠商地址和電話,試圖從製造源頭查起。結果發現這名為「雙鶴」的醬油製造商,○五年設立登記為「雙鶴食品」,但其在經濟部商業司和網路上工商黃頁所登錄的地點,卻分別位於新北市三重和五股,而直到○八年,又在商業司撤銷雙鶴登記改為「一江食品」,但一江在商業司及財政部所揭露的地址,分別在新北市新莊區和桃園縣平鎮市,不過仍以﹁雙鶴﹂為品牌。

為了一解何以該廠商會有「一廠四窟」的疑惑,本刊調查小組立即循線就近前往新莊、三重勘查,竟發現這兩個登記地都位於一般民宅中,完全不像生產基地,其中我們詢問了緊鄰新莊據點的鐵工廠,鄰居則表示,該公司早在一、兩年前搬遷。

吃多少下肚?

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誤食由於疑竇越來越大,我們直接去電一江食品,業者則表示新莊僅為發票地址,五股才是工廠基地,於是《今周刊》調查小組直接前往該據點直擊,並佯裝攤商探詢,果然目擊昏暗、雜亂的工廠內,正有成批成批的醬油準備出貨。而從該廠商提供的型錄,我們得知其製造的品項高達五十多種,足見其影響層面比我們想像中的大。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在閒談之際,業者表示「雙鶴牌」醬油鋪貨地點早已遍及全台,還依客戶需求分等級販售,從每罐(五公升裝)八十元至一、二百元都有,甚至還幫迪化街通路商代工,以「台農醬油」貼牌對外販售。而這種每罐一百元左右的低價醬油,約莫僅僅一般醬油的五分之一價。

為了全面了解究竟「問題醬油」已被多少人吃下肚?《今周刊》進行第二層次的追查。我們先是透過一江食品所提供的台中銷貨據點,直接前往台中的大盤購買,該經銷商表示,大台中地區大盤直接配銷的據點就有一百多點,另外還有幾十家中盤以及建國、南屯等傳統市場也銷售「雙鶴」醬油。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中,包括一中、逢甲、東海等知名夜市許多攤商都使用該醬油,就連火鍋店也是愛用者。「龍井有一家雞排攤還一周叫貨四十箱(一百六十罐)呢!」「我們一個禮拜在台中就要出貨五百箱(二千罐)!」若由此推估,全台恐怕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外食族誤食了。

而諷刺的是,當我們再度回到迪化街醬油商店,某店老闆娘介紹了數種價位在一百五十元左右的產品,而當記者探詢更低價的醬油時,只見老闆娘表情尷尬,而坐在一旁的老闆不悅地說:「你要便宜的醬油,都有添加化學藥劑,吃多了都要洗腎的,我們不會賣這種東西!」事實上,同一條街上,就有人販賣老闆口中吃了會導致洗腎的醬油。

對此吳家誠建議,民眾若要避免買到化學醬油,或是化學醬油混合釀造醬油,最好選擇CNS標章,以及釀造公會的認證標章,醬油上要標明純釀造,才稍可安心些。

標示不清

標示﹁澱粉﹂ 實際用料為何難界定而衛生署日前發布查驗出的「工業修飾澱粉」被違規使用在食品的事件,其實《今周刊》也在官方消息發布之前,檢查出問題食品。我們將在南部購買的涼圓送驗,就檢驗出含有「順丁烯二酸」化合物,這是屬於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才會有的致癌成分。修飾澱粉使用廣泛,包括麵包、甜點、麵條等等,只要與澱粉相關的加工食品,都可能加入,好讓食物吃起來Q彈軟嫩,且不容易腐敗與硬化。

修飾澱粉在全世界有六○%是工業用途,一○%用於飼料,約三成屬於可食用,加上任何化工行都能方便取得,因此很容易被濫用。記者嘗試到台北市天水路的化工行購買「修飾澱粉」,一罐五百公克,新台幣二五○元,上面標示為「α澱粉」。「很多廠商在標示上,會直接寫『澱粉』,讓人搞不清楚,因此民眾在選用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吳家誠說。

對於此次的化驗結果,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表示,目前衛生署未核准使用「順丁烯二酸」為食品添加物,該產品屬於違反︽衛生管理法︾第十二條規範,可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但如此的罰則是否過輕,則仍有爭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認為,化學修飾澱粉只有熱量,沒有其他營養價值,若業者大量使用不明食品添加物,更可能對食用者的肝、腎造成負面影響。

但專家也澄清,並不是所有的化學添加物就一定有害,政府把非天然萃取或天然食材但以人工方式製造的食品添加物皆納入規範,共分為十七類、五百多項,也都明訂了範圍和用量。一般來說,符合規範的食品添加物進入體內後,也能如同一般食品在體內消化、吸收、代謝及排泄,不至於危害健康,「錯就錯在使用失當,也就是說,是『人』的錯!」

業者﹁愛不釋手﹂

求便宜、好吃、省事,食品添加物被濫用食品添加物之所以被濫用,不外乎因為這小小的化學物質,對食品從業人員來說,有著「成本變便宜」、「食物變好吃」、「賣相變好看」、「保存變持久」和「流程變快速」五大功能,難怪會讓業者愛不釋手。

「業者做菜會東加西加,這要怪消費者啊!」一位從事外燴辦桌多年的總鋪師就忿忿不平地說,在預算有限下,人人都要「俗擱大碗」,以辦桌來說,客戶要求每桌五千元就要總鋪師辦出一萬元的菜色,為了賓主盡歡,師傅叫貨時,龍蝦、烏魚子、干貝、鮑魚樣樣都有,但可能都是山寨版,也就是用許多其他的肉,加人工添加物合成做出的「人造肉」。現在供應商也會習慣問:「龍蝦,要叨一扮(哪一類,指真貨還是假貨)?」而吃辦桌的人,看到桌桌都有龍蝦頭,其實很多是上一攤回收的。這些祕密,供貨商、總鋪師甚至客戶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今周刊》蒐集近六年來國內各衛生機構查驗違法(超標或使用禁用品)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其中防腐劑違規件數以三八四一件居冠,顯見為了讓食物保存持久,是導致添加物濫用的禍首。在台中經營歐貝納烘焙坊的蔡孟書舉證歷歷:「去年夏天,我從一家大排長龍的麵包店買一袋果乾吐司,沒想到在炎炎夏日,吐司七天後都沒壞。怎麼可能?我自己做的,三天就發霉了!」食品添加物的魔力,還在於能夠「無中生有」。常被電視節目邀約的美食名嘴、現任恩承居粵菜海鮮餐廳負責人林秋香指出,有一次上節目,就有添加物達人,用了A牌的人參雞精加上B牌紅棗香料混在一起,再加上不知名的添加劑,結果她閉上眼睛一聞,居然和四神湯味道一模一樣。「你想想看,連我這麼多年的做菜經驗都真假難辨,更何況一般人?」吳家誠也憂心地說,「目前許多火鍋店都標榜有不同口味的湯底,檸檬香茅、豚骨的,但誰有這麼多時間一一各自熬煮?恐怕是要靠人工添加物來加持!」

荼毒下一代

食品添加物多少都會對健康產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化學添加物不是食物,即使合法,仍具有少許的毒性,一旦長期攝取,毒素便會累積在體內。醫界人士就憂心忡忡表示,許多添加物吃下後,初期未必會有明顯的症狀,但隨著時間累積,毒性囤積後,對負責解毒的肝及負責排毒的腎臟就會形成負擔,進而影響肝腎功能。若食用的劑量過高,或食用者本身代謝功能不佳,就有可能中毒,產生噁心、頭痛、嘔吐、心悸或過敏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抑制中樞神經、器官受損、染色體變異,甚至有生下畸胎或致癌危機。

最令人擔心的是,相對於成人,食品添加物對兒童的殘害更深,許多含有添加物的零食、飲料,就是荼毒下一代健康的殺手。根據英美等國的研究報告,經常食用含有人工色素及防腐劑混合的食品,有可能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明顯過動的行為。

然而儘管政府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落落長,看來已為老百姓作了把關,但事實上,其中仍充斥著漏洞與陷阱。

為降低使用者的戒心或罪惡感,製造商會為食品添加物編造一個美化的名稱。例如嫩精,「送到主廚手上,品名上就寫著嫩精,讓人認為這只是一罐讓肉類更保水、更軟嫩的絕佳助手,而不會去追究到底有什麼化學成分。」台中董月花客家人文餐廳行政主廚洪飛龍說。

誤用陷阱一:

巧立名目,非專業人士易誤用而廚界養成教育不足,觀念積非成是,也會造成添加劑錯誤使用。林秋香就指出,有一次看到一位香港師傅居然在一碗十人份的湯,足足放了滿滿一湯匙的味精,被糾正了,還理直氣壯地說:「你這麼要求,我不會做菜!」據了解,目前相關單位對於食品添加物的檢測和規定,都是針對單一化學品,以白老鼠進行「最小產生病變劑量」或「最大不起病變劑量」實驗,再把得出的劑量以嚴格一百倍的數值規範到食品法規上。聽起來很安全,但林杰樑表示,很多食品添加物所產生的病變,是陸陸續續才被醫學證實的,因此,在醫學上還沒法證實對人體有害前,會先認定為可以使用,出問題了再一一剔除。也就是說,在法律落後於醫學的腳步下,我們早已默默吃下許多「合法,但有疑慮」的食品添加物了。

誤用陷阱二:

檢驗漏洞,制度趕不上實質迫害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的風險,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吳家誠另提醒,其實,非法的食品添加物,只要不是毒品,都很容易在一般的化工材料行或網站上買到,「會不會拿工業用的化學品用在食品上?就看業者的良心了。」同時,因測試或檢驗都僅針對單一化合物來進行,因此,若合併使用多種化合物,或是在條件複雜之下使用,就難以把關了。現代食品製作的程序和成分都變化多端,使用的添加物也種類繁多,很可能會激起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而侵害到人體。

吳家誠舉例,食品中已經添加了己二烯酸當防腐劑,若再加上亞硝酸鹽來保色,即使加己二烯酸和亞硝酸鹽都是合法的,但兩者相遇,很可能產生二硝甲基吡咯,而科學研究證明,這是一種頗強的致癌物。

誤用陷阱三:

複合使用添加物,毒性無從察覺兩樣食品中各自的添加物也會相互結合,例如喝了含有己二烯酸當防腐劑的劣酒,再吃進一根有亞硝酸鹽的香腸或臘肉,就等於不小心吃下了二硝甲基吡咯。

可怕的是,這樣的協力效應不僅會在吃的時候進行,也可能會在烹調時產生。再以香腸為例,經過亞硝酸鹽處理保色的香腸,在燒烤後除了會產生致癌物質苯芘類多環芳香化合物之外,還會產生致癌力更強大的硝基苯芘類毒性物質。

另外,個人飲食偏好,如喜愛吃香腸、臘肉、熱狗等醃肉食品,容易累積較多的亞硝酸鹽;而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對添加物沒什麼反應,但某些特定體質或疾病的人則會起不良的反應,如常食用蜜餞、豆乾、金針等製品,其上作為漂白劑的亞硫酸鹽,就容易加重氣喘患者的病情。

吃,原本是一件美事,但在講究速成的現代,連美食都變調了。黑心餐飲業者固然應受到譴責,但一味追求色香味與便利、便宜的消費者也要負責,在國人罹癌率再創新高的今天,是改變飲食習慣的時候了。而對於現行衛生相關法令,也要以更嚴格的標準訂定,方能真正為國民的健康把關!

純釀造醬油 VS. 化學醬油傳統的釀造醬油是以黃豆、小麥等為主原料,由麴菌慢慢將之分解發酵,再經過熟成、調煮、殺菌、澄清及過濾等步驟而製成。由於製程時間約需4到6個月,而且原料利用率較低,成本相對較高,為了降低售價,化學醬油應運而生。

化學醬油是以被搾過油的「脫脂黃豆」為原料,經鹽酸加熱水解、加鹼中和、過濾後調製而成,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在鹽酸水解的過程中,會產生單氯丙二醇(3-MCPD),聯合國農糧組織曾做過實驗,在高劑量的情況下對實驗動物具有腎臟及神經方面的毒性,但是在人體上並無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我國衛生署將單氯丙二醇的規範訂定為0.4ppm。 (辛曉昀)主廚示範瞬間料理 出「美食」滷肉 豬肉數塊 燉煮過程加入爌肉精不須長時間烹調,就能呈現味道香濃的滷汁味醃大黃瓜 醃製過程加入綠色和黃色色素 色澤鮮豔的醃大黃瓜即可上桌醃黃蘿蔔 蘿蔔去皮醃製過程加入黃色4號色素 無須等蘿蔔慢慢變色,醃黃蘿蔔就製作完成糖醋排骨 生排骨數塊 烹調過程加入黃色5號色素可呈現橘黃色的糖醋排骨低價醬油驗出致癌物!

雙鶴醬油檢驗出兩種有害化學成分,其中,單氯丙二醇明顯超標兩倍以上。食用過量對人體可能造成細胞突變,進而致癌。另甲基咪唑成分,衛生署雖尚未訂定標準,但過量食用,有可能造成白血病與肺癌。

市售涼圓

驗出違規化學物:順丁烯二酸檢驗結果:內含379 ppm(mg / kg)化學成分解析:為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成分對人體傷害:經老鼠實驗,會產生癲癇、腸胃出血及肌肉無力等症狀夜市美食危機四伏!

最常濫加食品添加物的夜市國民美食香腸(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加入亞硝酸鹽可使香腸保持鮮紅色並具防腐效果,過量食用恐致癌。

蝦子(泰國蝦、烤蝦、蝦仁煎) 硼砂硼砂能增加蝦子的彈性、脆度及改善其保水度,積存體內將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已禁止用於食品。

雞排(炸雞排、烤雞排) 嫩精分為天然的木瓜酵素成分和化學的小蘇打粉成分,能使肉質軟化,但後者若食用過量會使人有心悸、嘴脣發麻、短暫失去味覺等症狀。

粉圓(珍珠奶茶、青蛙下蛋) 防腐劑主要用於抑制粉圓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保存期限,過量食用會造成肝腎負擔,有致癌風險。

水果(現切水果、糖葫蘆) 糖精、甘精主要讓水果更甘甜,過量食用甘精會傷害肝臟和消化道,而糖精吃多了則有致膀胱癌的危險。

小心!食品添加物就在你身邊!

防腐劑

常見品目:己二烯酸、苯甲酸等21種 用途:抑制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後遺症:有致癌風險,形成肝腎負擔 常用食品:調味料、豆類及醃漬品等含水量高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硼砂(冰西) 脆丸、油麵、魚、蝦積存體內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有時引起紅血球破裂或腦膜痙攣而有少尿、禿頭、貧血、體溫失調、腸胃潰瘍。

福馬林(甲醛) 豆類(如豆芽菜)、乾製品(如蘿蔔乾、蝦米)、穀類(如米粉)、動物內臟、鳳爪 原為工業上清潔劑及防腐劑,具防腐及漂白效果,有不法商人非法用於食品。不當使用造成頭疼、昏睡、呼吸困難、消化障礙、嘔吐。

水楊酸 酒、醋、糕餅類(湯圓) 甲基水楊酸為合法香料,因具抑菌效果,常被非法當防腐劑,不當使用會造成耳鳴、頭痛、盜汗、發冷、嘔吐、呼吸困難、心臟衰竭。

殺菌劑

常見品目: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4種 用途:殺滅食品上所附著微生物後遺症:胃痛、嘔吐、呼吸困難、精神錯亂及致癌 常用食品:食用水、魚肉煉製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過氧化氫(雙氧水) 豆腐、豆乾、素雞、麵腸、魚漿、肉漿製品等有漂白和去除異味效果,但法令規定不得作食品漂白劑。會刺激腸胃黏膜,吃多可能引起頭痛、嘔吐,有致癌性。

抗氧化劑

常見品目:BHA、BHT、Vit E、Vit C等25種 用途:防止食品主成分氧化而變質後遺症:對眼睛皮膚有刺激性,對肝、腎、腸胃可能有致癌性 常用食品:油脂、魚貝類、水產醃漬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對健康可能影響BHA、BHT 油脂、速食麵、口香糖、乳酪、奶油 BHT確定為致癌劑,BHA有些研究顯示具有致癌性。

漂白劑

常見品目:亞硫酸鉀等8種 用途:讓食品色素褪色後遺症:過敏、腹痛、噁心及嘔吐 常用食品:飲料、麵粉及其製品、蜜餞、乾貨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吊白塊 米粉、黃葡萄乾、麥芽糖、洋菇、芋頭、蓮藕、牛蒡本為工業用的漂白劑卻被使用於食品中用作漂白和防腐,不當使用會有頭痛、頭昏、嘔吐、呼吸困難,尤其氣喘病患者更易引發哮喘。

螢光增白劑 洋菇、白蘿蔔、吻仔魚 有致癌風險。

亞硫酸鈉 蜜餞、脫水蔬果、金針、蝦、冰糖 可能引起蕁麻疹、氣喘、腹瀉、嘔吐,亦有氣喘患者致死案例。

保色劑

常見品目:亞硝酸鈉、硝酸鉀等4種 用途:保持或增進食品的顏色後遺症:致畸胎、突變、肝毒性及誘發癌症 常用食品:肉或魚製品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銅鹽 粽葉、青豆、皮蛋、海帶 用途為保持及增加綠色,促進蛋白質凝固,但會引起呼吸系統、皮膚和眼睛等疾病。

亞硝酸鹽 香腸、火腿、臘肉、培根 與食品中的胺結合成致癌物質亞硝酸胺鹽。

品質改良劑

常見品目:三偏磷酸鈉、硫酸鈣、食用石膏等77種 用途:輔助釀造或食品加工,改良食品品質後遺症:多為安全 常用食品:烘焙、釀造及粉末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溴酸鉀 麵粉(麵筋改良劑) 致癌。

氧化鉛 皮蛋 主要促進蛋白質凝固,使用不當會造成食慾不振、精神衰弱。

著色劑(色素)

常見品目:食用紅色6號等27種 用途:對食品著色後遺症:肝、腎毒性、尿液著色、染色體變異 常用食品:生鮮、飲品、海帶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鹽基性芥黃 糖果、黃蘿蔔、酸菜、油麵 頭痛、心跳加快、意識不明。

鹽基性桃紅精

(紅花米) 糖果、蛋糕、紅薑、話梅、肉鬆 全身著色,排出紅色尿液,可能使肝功能下降。

奶油黃 醃黃蘿蔔、麵條、蛋糕、餅乾 致肝癌。

蘇丹紅 蝦、熟肉、餡餅、辣椒粉 分為蘇丹紅1、2、3、4號,不當使用有致癌性。

黃色四號 餅乾、糖果、油麵、醃黃蘿蔔、火腿、香腸、飲料 以石油工業產業煤焦為原料合成,有害物質混入的機會很多,本身毒性強,有致癌性的隱憂,會引起蕁麻疹、氣喘、過敏。

香料

常見品目:香莢蘭醛等90種 用途:增強食品香味後遺症:噁心、嘔吐、暈眩、抑制中央神經系統 常用食品:飲料、麵包、餅乾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香豆素 飲料 引起肝、腎毒性,致癌。

調味劑

(人工甘味劑)

常見品目:L-麩酸鈉(味精) 、檸檬酸、糖精等53種 用途:賦予食品酸味、甘味、甜味後遺症:影響腦部發育、致高血壓、腎臟病 常用食品:蜜餞、餅乾、現切水果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甘精(乙氧基苯脲) 蜜餞、飲料等(甜味劑) 會傷害肝臟及消化道,致癌。

糖精、甜精 蜜餞、瓜子、醃製醬菜、飲料 由動物試驗顯示,會致膀胱癌。

阿斯巴甜 飲料、口香糖、蜜餞、代糖糖包 眩暈、頭痛、癲癎、月經不順、損害嬰兒的代謝作用。(苯酮尿症者不可食用)。

膨脹劑

常見品目:碳酸氫鈉、明礬及合成膨脹劑等14種用途:使食品體積產生膨鬆效果後遺症:頭痛、食欲不振、破壞呼吸系統、骨質疏鬆 常用食品:麵包、餅乾、油條

黏稠劑(糊料)

常見品目:鹿角菜膠、CMC等21種用途:賦予食品滑溜感與黏性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低,但大量攝取可能腹瀉常用食品:啤酒、果醬、烘焙食品、冰淇淋

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

常見品目:鹽酸、氫氧化鈉等10種用途:提供食品加工上所需之酸及鹼後遺症:腐蝕消化道、干擾維生素吸收等症狀常用食品:化學油、味精、食用油、水果罐頭

乳化劑

常見品目: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12種常用食品:人造乳酪、口香糖、果醬、冰淇淋、巧克力用途:讓水與油等無法相互混合的原料可結合乳化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

營養添加劑

常見品目: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122種

用途:強化食品營養

後遺症:噁心、口渴、多尿、肝、脾、心、腎等負擔常用食品:乳品、嬰兒食品、穀類、肉製品

結著劑

常見品目:磷酸鹽類等16種 用途:增加食品保水性、乳化性、黏性後遺症:阻礙鈣吸收,使血液中磷過多

常用食品:肉及魚製品

溶劑

常見品目:己烷、丙二醇等6種用途:便於從果實萃取油脂或精油,亦用於溶解香料或色素後遺症:噁心、暈眩、脾胃疼痛、痛性痙攣常用食品:口香糖、餡料、啤酒

其他

常見品目:矽樹脂、矽藻土、胡椒基丁醚、蟲膠等13種常用食品:錠劑、膠囊食品、穀豆類用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具有消泡、過濾、防蟲、被膜等功能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註1: 指目前合法但有健康疑慮; 則是法令上已禁用;後遺症指用途不當或過量使用所招致的危險。

註2:衛生署公告有17類、近800多食品添加物,採正面表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6

通路知情不報 滿街黑心食品

2013-05-27  TCW
 
 

 

誰能把關「吃」的安全?主管機關?供應商?通路商?

不,他們雖然比民眾對食物更專業,卻難以信任。在食品產業鏈中,三大漏洞,讓黑心食品總能長驅直入,直達顧客嘴裡。

稽查員專業不足,又易遭暴力威脅》

目前,衛生署為控管食品安全,設下兩道檢驗關卡:海關邊境查驗、衛生局市場查驗。海關邊境查驗做為第一道關卡,針對輸入食品進行抽檢。但是,現在一年四十六萬批報驗產品,由不到八十人負責,平均抽驗率只有五%,加上許多食品添加物以工業原料報關,根本不在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食管局)檢驗範圍。

若海關邊境查驗無法有效防堵,衛生局市場查驗便格外重要。其中最關鍵的查緝人員,是散布全台二十二所衛生局、約四百人的衛生稽查員。

衛生稽查員維護人民的「食用安全」,一如警察保障社會安全。但是,稽查員擁有同樣職責,卻在人數、經驗,第一線的「硬碰硬」能力上,都和警察有天壤之別。

由四百人負責市面上超過百萬件的流通商品,也許力有未逮,但人數,還不是最棘手的問題。

「為什麼都抓不到?因為在檢查的人都是菜鳥!」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說。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全台稽查員八成由護理師轉任,食品專業知識不足、缺乏產業經驗;近年,職前研修又從兩個月砍至兩、三天,實際稽查時,訓練不足的稽查員如何識破業者把戲,是一大問題。

現行任用制度下,護理師只要透過醫事人員任用條例,就可直接轉任稽查員,比起食品科系出身、必須通過公務員高普考才能成為稽查員的報考者,輕鬆許多。此外,由於稽查員多以女性為主,面對不肖業者時,遭口出穢言、黑道威脅等時有所聞,導致許多稽查員怕事、放棄深入工廠查緝,並將主力轉向包裝標示、販賣場所的衛生抽查等表面性的檢查。

例如,只檢查外包裝是否完整標示有效日期、防腐劑,或通路「看得見」的環境清潔度;至於消費者吃下肚的食品,是否含有未登錄的添加物,則不得而知。

食管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透露,因稽查員遭受暴力事例頻傳,衛生署曾申請設置「衛生警察」,卻遭立法院駁回,地方警察又無法時時配合,稽查員安全堪虞。

違規不敢重罰,不肖業者一犯再犯》

毒澱粉事件延燒至今,雖查獲兩家違法添加業者協奇、怡和,但目前仍未遭受停業處分,且只「重罰」六萬元。

不僅如此,此次毒澱粉商品名單中,過去因米粉「含米量過低」遭檢舉的日正食品竟再次上榜。蔡淑貞解釋,目前《食品衛生管理法》(簡稱食管法)雖有一年內再犯則勒令停業的規定,但僅限於「類似情節」。

換句話說,摻雜違法添加物或不實標示,因違規情節不同,一年內都有各犯一次錯的機會,第二次才停業,衛生署對廠商不免太過「寬容」。

「食管法最高也就罰到六百萬,比起他們(不肖業者)賺的錢,根本不痛不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痛批,衛生署不敢重罰業者,大家才一犯再犯。雖然食管法的修正新法將施行添加物強制登錄,但也未說明「不登錄會怎麼罰?」形同虛設。

毒澱粉事件雖是五月中正式對外揭露,但食管局坦承,早在三、四月就已耳聞風聲,但因送驗、蒐集證據,必須延遲公告。不過,事先知情的不只食管局,就連部分廠商、通路商都早早接獲消息,例如統一超、全家超商都早在事件爆發前,便將問題產品火速下架。

送驗八小時完工,為何得花一個月》

「大家都知道,送驗八小時就能完成,食管局怎麼可能要花到一個月!」江守山質疑,一個月是用來檢驗,還是給業者「反應時間」?其中,通路商的知情不報、默默下架,到事件發生後才喊冤,更讓他無法同情。

「廠商自行送驗,根本是個笑話,」江守山說,通路業者宣稱商品當初交貨時,廠商都有出示檢驗報告,所以他們也被蒙在鼓裡;但事實上,供應商拿「沒有問題」的商品去送驗,是業界人盡皆知的事情,如統一超、全家等大企業若真想對消費者負責,再花一筆數萬元的檢驗費用,根本是舉手之勞。

此外,便利商店若提早接獲順丁烯二酸被使用在食品中的訊息,為何僅是「第一時間」下架,而未對外通報?對此,統一超回應:「衛生署還沒公布,只能先做分內之事。」全家則表示,為釐清該物質是否有害,花上不少時間。「一個月,讓共犯結構裡很多人都安全下莊了,」一位業界人士評論,「不知者無罪,但知情卻『裝沒事』,也是罪過。」

【延伸閱讀】5大關卡失守!「加味」彈牙麵條吃進肚—台灣輸入食品檢驗流程圖

第1關:海關邊境查驗原因:工業原料不在抽檢範圍PASS

第2關:衛生局市場查驗原因:稽查員專業不足難分辨PASS

第3關:廠商檢驗報告原因:拿不含添加物麵條送驗PASS

第4關:通路商送驗原因:成本低、賣相好,懶得複驗PASS

第5關:消費者埋單原因:只看麵條彈牙程度埋單PA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48

黑心醬油後續追蹤》三大漏洞 凸顯台灣食品危機四伏 政府的態度 比毒醬油流竄更令人心驚

2013-05-27 TWM
 
 

 

《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獨家揭露了毒醬油事件,引起關注,連日來案情越演越烈,除了問題醬油越查越多外,政府的處理態度也在民間出現批評聲浪,到底我們的食品安全出現了哪些漏洞?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

自從《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針對八五六期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獨家揭發的「黑心醬油」事件,並召開記者會後,不但許多外食族人人自危,就連相關業者包括醬油製造商、通路、經銷商,甚至餐廳和攤販都紛紛出面自清,深怕自己被這整起猶如「塑化劑」翻版的案件給波及。

政府衛生相關單位在記者會後,第一時間就責成新北市衛生局到《今周刊》揭露的「雙鶴」醬油製造商一江食品,封存包括醬油、醬油膏、蠔油、白醬油及辣醬等十二種品項,共二八九六桶、一萬四四八○公升的產品,並採樣檢驗。另外,進廠採樣當時,也發現一江廠房內有天花板漏水、地面積水、蜘蛛網、成品直接放在地板上等環境髒亂情形,相關單位限業者在一周內完成改善,否則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六萬至六百萬元。

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迅速地在十七日檢驗出包括雙鶴小辣醬、尚鶴醬油膏、福味香醬油、雙鶴醬油、勝發油膏、雙鶴醬油膏、一江油膏、巧香醬油特製魚露、郁芳醬油膏等九項產品超過「3–單氯丙二醇」衛生標準○.四ppm的規定,不合格率居然高達七成五,甚至超量最高的「巧香醬油特製魚露」,含量更高達○.九五ppm,足足超標二倍多,因此除了依法要求一江將不合格產品下架回收外,也要求限期改善,且依法處以三萬元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漏洞一:

衛生單位輕描淡寫違規事項這次衛生相關單位高效率的查案作風的確頗令民眾激賞,只不過事發至今,以至於調查過程當中,也出現幾個相當關鍵的漏洞,凸顯了台灣食品安全上的危機,讓民眾十分擔心。

首先,食品藥物管理局在抽驗結果尚未出爐之際,卻先發出聲明表示,《今周刊》發現毒醬油內的兩項致癌物﹁3–單氯丙二醇﹂和﹁4–甲基咪唑﹂,皆為醬油加工過程自然產生的衍生物,「非人為刻意添加」。甚至指稱,醬油製程中,受溫度控管影響自然產生單氯丙二醇是「無可避免」的。至於甲基咪唑雖然可能引起實驗大鼠癌症,但致癌的劑量需要極高,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人體癌症,消費者無須過度擔心。

漏洞二:

食品安全法規落後於國際

雖說政府或許是為了「安定民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而出此言,但連日來相關單位「非刻意添加」、「無可避免」、「無證據顯示會致癌」等說辭,難免給人「避重就輕」的觀感。名廚阿基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稱,「早在十幾年前,台灣的醬油就曾被外國驗出同樣問題,政府不該只是用攝取量低,不至於傷身來試圖安撫民眾,把關要再更嚴格。」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重批:「我們的衛生單位訂的法規就是太寬鬆、太輕忽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了!」就拿單氯丙二醇來說,吳家誠就堅稱其為致癌物,甚至會對男性生殖能力產生影響,雖然這只是製程中產生的化合物,但之所以會衍生,也是因為業者用非天然釀造的化學方法製造醬油,用鹽酸水解才產生的。

從本刊這次的調查過程中,也可以證明這些化合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事實上,本刊原僅想針對夜市美食和攤販、餐廳常用的廉價醬料進行抽驗,對於該驗什麼化學添加物並未預設立場。因此在抽樣後,經檢驗單位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建議,由SGS內部專家從多年的專業和檢查經驗值,針對各送驗食品列出可能危害健康的化合物而進一步檢驗。換句話說,不管雙鶴醬油有沒有問題,「單氯丙二醇」和「甲基咪唑」在專家的眼中,早已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物質」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單位對單氯丙二醇輕描淡寫,認為無傷大雅,又何須訂定標準?「這豈非自相矛盾?」除了政府對食品上的有害物質認定不夠嚴謹外,我國落後的食品安全法規也令人心驚膽戰。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指出,很多「合法使用」或「未被禁用」的化學添加物,不是沒毒,只是暫時還未被醫界證實有害健康。

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在日本早被禁用,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風險,台灣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而這次未被列為「違禁品」的甲基咪唑,歐美也都訂定標準予以管理,衛生署也正研擬其規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本刊送驗的食品中,其實在夜市採買的醃製芭樂亦檢驗出有甜精的成分,但由於SGS表示,台灣法令僅禁止「現切」水果不得使用,因此未認定「醃製」芭樂上的甜精違法,於是本刊也未對外公布。但吳家誠則認為,甜精在先進國家已全面禁用,因此就算是醃製的,法令上也不該縱容。

漏洞三:

業者「非刻意」誤傷事件頻傳不過,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原料製造商、通路和餐飲業者的專業知識和良心了。以這次問題醬油的製造商一江食品,其實該公司從案發至今,可說是坦然接受檢驗,負責人李權峰在本刊和衛生單位相繼驗出毒醬油後更表示:「可能我們操控上失誤,就產生一些超量的部分,現在已經全面下架回收。」製造商的這番說辭,許多人姑且願意相信其為「無心之過」,不過這也凸顯台灣許多食品製造商的專業和把關功夫應進一步強化,否則「誤傷」事件將繼續存在。

而業者的心態亦值得政府輔導。以此次被本刊調查小組發現的通路商台農醬園來說,由於其產品是委託一江食品代工,才捲入其中。照理說,台農原本應僅為事件中的配角,甚至是受害者,但總公司人員卻在事發後被媒體詢問時輕率地表示:「上游廠商已取得最新檢驗證明書,︽今周刊︾是烏龍報導!」然而,衛生署最新的檢驗結果,證明本刊非但沒有「擺烏龍」,甚至問題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可見台農醬園在委外代工時,並未嚴格把關。

無論雙鶴毒醬油事件是「非刻意」抑或「無可避免」,整起事件都說明了台灣人距離「吃得安心」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從政府的法令、相關單位的認定標準,以至於業者的態度,恐怕要更嚴謹才行。

22件夜市食品及原料中,2件檢出違規,其他暫無疑慮《今周刊》於4/29、4/30兩天,分別於台北市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瑞豐夜市等三大指標夜市,隨機抽樣22件夜市食品,包含一桶夜市使用醬油、安粉,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 檢驗結果法規標準青蛙下蛋 防腐劑 己二烯酸0.16g/kg 1.0g/kg以下蝦仁煎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現切蓮霧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糖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香腸亞硝酸鹽(以NO2計) 未檢出 0.07g/kg以下雞排(皮)*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肉)*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醬油4-甲基咪唑 1.2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3-單氯丙二醇 0.868ppm (mg/kg)0.4ppm(mg/kg)以下安粉 三聚氰胺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鋁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醃黃蘿蔔 食用色素檢出食用黃色四號 可使用蝦棒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烏賊燒 丙烯醯胺未檢出 不得檢出麵包 防腐劑 未檢出 2.5g/kg以下涼圓 順丁烯二酸 379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海干貝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檢驗結果 法規標準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以NO2計) 0.010g/kg 0.07g/kg以下防腐劑 未檢出 2.0g/kg以下醃漬芭樂 防腐劑未檢出 2.0g/kg以下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0.16g/kg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0.53g/kg 1.0g/kg以下糖葫蘆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月亮蝦餅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辣炒年糕(醬汁) 食用色素 未檢出 可使用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豬血糕 食用色素 未檢出可使用鹽酥雞(貢丸、魚丸、熱狗、豆乾) 丙烯醯胺 未檢出不得檢出註:未檢出意指低於檢出限量之測定值;*來自士林夜市,**來自瑞豐夜市資料來源:SGS台灣檢驗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6

揭發食品藥物管理不為人知的隱情 三大共犯 讓台灣淪為黑心食品之島


2013-06-10  TWM  
 

 

毒澱粉事件延燒將近一個月,事情越演越烈,甚至登上國際版面,但實情是,早在衛生署發布相關新聞前四日,《今周刊》即已查出問題涼圓採用毒澱粉,事後更由業界人士證實衛生署隱瞞案情二個多月,究竟其中的隱情為何?是誰害台灣的顏面盡失?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

堪稱為「新版塑化劑」的「毒澱粉」風暴,自從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於五月十三日主動發出新聞稿,表示該單位查獲了兩家製粉廠非法使用工業澱粉||順丁烯二酸後,事情延燒將近一個月,非但沒有平息,反而在統一、愛之味等食品大廠捲入的狀況下,民眾恐慌情緒越演越烈。

尤其隨著新加坡查獲了從台灣進口的食品也含有順丁烯二酸,甚至連被不少人認為是「黑心王國」的中國大陸都要將台灣製的食品下架,讓這項有損台灣顏面的醜聞登上了國際版面,新聞強度超越了「台菲危機」,整起事件不但傷了國人的健康,更讓台灣的國際形象輸得一敗塗地。

共犯一 :政府

官方敷衍卸責 查緝得過且過因此,連日來社會上交相指責,民眾怪業者黑心,急於自清的食品大廠和餐廳、攤商則怨政府規定含糊讓他們誤觸法網,而官方則為了息事寧人,一面查緝,卻也一面宣稱順丁烯二酸的毒性很低,要民眾「不要過度恐慌」,就連輿論也呈現分歧,有人更批評媒體危言聳聽,誇大了毒澱粉的毒性。事情發展至今,眾說紛紜,唯一的共識是,誰都想揪出讓我們「傷及國本」的元凶!

但究竟是誰害台灣從舉世聞名的「美食王國」淪為「黑心之島」?「台灣會變成食品添加物王國,可說是政府、業者到消費者三方造成的共業!」毒物專家、台灣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一語點破了問題的癥結。然而如此強烈的控訴並非空穴來風,我們姑且先還原整個新聞事件發生的始末,一一檢視起。

事實上,早在毒澱粉事件公諸於世前,《今周刊》有感於國內食品添加物使用過於氾濫,在四月中旬就決定執行封面議題||「要命的恐怖食材」,於是在四月二十九、三十日兩天,兵分多路前往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和高雄瑞豐夜市隨機採買了三十多項大排長龍的人氣美食,同時也委託餐飲界人士提供了業界常用的醬油、嫩精等食材,送往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進行化驗,而報告結果在五月九日出爐,除了驗出「黑心醬油」外,也同時查驗出在高雄採買的涼圓含有順丁烯二酸,這比衛生署對外公告日期還早了四天。

當本刊得知有「黑心醬油」和「黑心涼圓」後,計畫在五月十五日出刊當日召開記者會,以提醒民眾小心。在此期間本刊廣邀民間社團法人、食品衛生相關業內人士、專家學者以及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官員等,針對驗出的違法化學添加物進行專業判讀。

孰料,當天就有食品衛生業內人士透露,本刊查驗出的順丁烯二酸,其實衛生單位已經「盯很久了」,也掌握了毒澱粉的來源和流向,只是遲遲未對外公布。而如是的說法,後來更由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間接證實,衛生署早於二、三月間就已經查出毒澱粉了,但卻足足拖了兩個月才公布。

然而,誰先驗出或誰先公告並不是重點,其中的隱情才耐人尋味。因為巧合的是,衛生署埋藏了二個多月的「祕密」,卻偏偏選在《今周刊》出刊暨記者會前夕(五月十三日)發出新聞稿公告,於是隔日(五月十四日)各大報即以斗大的篇幅報導毒澱粉事件,讓風暴正式浮上枱面。而媒體曝光當天,就有業內人士揣測,衛生署可能因為得知《今周刊》即將要開記者會昭告天下了,知道「紙包不住火」,或擔心落入「資訊落後於媒體」的批評聲浪,而急於在關鍵時刻讓事情曝光。

共犯二:廠商

法令規範落後 不肖商鑽漏洞事實上,沒人可以證實衛生署居心何在,是早就想公布只是時間純屬巧合,還是真的被本刊逼上梁山,才萬不得已公布?但據了解,在這「祕而不宣」的關鍵兩個月,毒澱粉這茶壺裡的風暴,在食品業界早已傳得沸沸揚揚,最後知道的竟然是無辜的老百姓,不但讓違法業者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也讓民眾默默吃下不少毒物,執法單位的心態十分可議。

除了執法心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外,衛生單位的專業更令人無法恭維。拿此次新加坡驗出我國食品有毒澱粉一事,民間就有「政府把關不嚴,丟臉丟到國外!」以及「台灣查驗水準不如新加坡!」等撻伐聲;事實上,國內食品衛生管理不但檢驗技術不如人,連法令規範亦落後於國際標準,而這也讓有心廠商趁機大鑽漏洞。

首先在檢驗技術方面,從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退休的員工Mike就語重心長地透露:「舉例來說,政府規定核准的農藥有三三六種,但能被檢驗的只有二五○種,這代表農夫至少還有八十四種農藥使用了,而且確定驗不出來的!」另外,衛生署對於食物製造或食品添加物使用過程中所造成的化合物,其相關規定更是含糊。

以《今周刊》在黑心醬油中驗出的甲基咪唑和單氯丙二醇來說,官方的說法都以這兩者皆是產製過程「自然產生」的衍生物,而「非人為刻意添加的」為由避重就輕帶過,甚至因為不是添加物,就沒有進行規定或從輕管理。

對此,吳家誠憂心地說,「政府不斷地『從輕詮釋』,表示甲基咪唑和單氯丙二醇等是自然產生的,廠商就算是刻意添加的,也因為政府的說辭,得到了『免死金牌』而被合理化了,這無異是大開違法『方便之門』!」更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添加物可分為單方(單一化學物所製成的)及複方(多種化學物組合製成的),照理說,複方的食品添加物由於組成複雜,同時在製程中很容易產生化學反應,應該查核得更嚴,「但荒謬的是,衛生署目前對於食品添加物的規定是查驗『單方』而不查『複方』。」Mike說舉例而言,若由「糖精」單方製成的食品添加物,就得要經過查驗並要登錄才能使用,但若這「糖精」是除了糖精本身以外,加入了部分「甜精」複方製成,也只需要登錄「糖精」,而「甜精」竟無須查驗登錄,因此不少廠商會將非法的化學物質和合法的添加物複方使用,來暗度陳倉。

業內人士更爆料,拿這次的毒澱粉風暴來說,許多廠商就偷偷將有害物質加入其他食品添加物中,例如把順丁烯二酸加在膨鬆劑內,就變成複方添加劑,而可以夾帶過關,這也正是何以許多在台灣被認證過的食品,到了國外卻被揪出漏洞。

因此,面對近來許多被查到使用違規食品添加物的大廠出來自清喊冤,表示並不知情,許多專家學者十分不以為然。這些大廠,應該有為消費者食品安全把關的道義責任,工業用澱粉與一般食用修飾澱粉,價差有四到六倍之多,最近衛生署查獲的工業用防腐劑,也有三到四倍,這麼大的價差,食品大廠在採購時,難道不應該更謹慎小心、主動送驗?

吳家誠重批這些獲利豐厚的大廠,非但未從塑化劑風暴中學到教訓,更未拿出龍頭廠商的風範,卻一味地利用政府的差不多心態,大鑽漏洞,「實在要不得!」

共犯三:社會

為廉價省成本 添加物橫行不過,除了政府和廠商責無旁貸外,國人對於美食的定義扭曲,也是台灣的食品添加物氾濫的主要幫凶。以開設粵菜料理和經營坐月子餐而聞名的恩承居負責人林秋香就指出,「業者做菜會東加西加,這要怪消費者啊!」她表示,在社會普遍有「俗擱大碗」的消費風氣,為了省成本,餐飲業者只好尋求做菜流程快速、簡單,吃來仍美味,成本低廉的食品添加物來滿足消費者。

而對於台灣過度的「廉價主義」,事事要求cost down,Mike更認為:「這與辦了十多年的『中華美食展』、大行其道的『美食節目』,以及被視為台灣觀光命脈的『夜市美食』脫不了關係!」他分析,每年的中華美食展,都由一堆食品廠商贊助,其中大多是食品材料廠,因此代表台灣的美食不但充滿著添加物色彩,在聘來的美食家,也很自然而然地標榜美食要「軟嫩」、「香Q」、「彈牙」,間接幫食品添加物抬轎,而在不斷地強調「加添加物變美食」的狀況下,就造成了積非成是的概念。

至於美食節目,主持人和美食家也過於強調美食要「色香味俱全」,其中廉價超值,甚至是銅板美食,更常被媒體拿來作為吸睛的賣點,因此才導致台灣的食品「只求色香味廉價,而不論真材實料」。

台灣曾有傲視全球的頂尖美食,但近年來卻因為一樁樁的黑心事件而蒙塵,上自政府、廠商,下至普羅老百姓,你我都應該為了確保台灣的食品安全而先改變自己。

衛生署公布毒澱粉與《今周刊》食品送驗大事紀2013/4/15 《今周刊》決定執行「食材安全」封面故事專題。

2013/4/23 《今周刊》調查小組與SGS討論食品檢驗事宜,確認標準送驗流程。

2013/4/29 《今周刊》調查小組前往台北士林夜市採買夜市美食。

2013/4/30 將士林夜市美食送往SGS檢驗。

2013/5/8 第一批(4/30送驗之物品)檢測報告出爐2013/5/9 1.第二批(5/2送驗之物品)檢測報告出爐,結果發現:A. 高雄採買之涼圓驗出含「順丁烯二酸」379ppm B. 台中採買之醬油驗出含「3-單氯丙二醇」、「4-MEI」2.《今周刊》決定於5/15出刊日召開記者會,將毒醬油及 毒涼圓(澱粉)公諸於世。

3.業內人士向本刊調查小組透露,衛生署已默默查驗順丁 烯二酸多時,並已掌握相關來源和流向;惟遲未對 外公布。

2013/5/10 將檢驗結果提供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進行專業判讀,並確認相關法規,同時邀請該局前來參與《今周刊》記者會。

2013/5/13 1.食管局提供書面回覆,確定順丁烯二酸為違法添加 物,不應存在於澱粉類食品中。

2.食管局婉拒參與《今周刊》記者會。

3.食管局當天同步發出新聞稿,表示 已查獲「工業澱粉」,已掌握兩家 製粉廠的修飾澱粉及地瓜粉驗出「 順丁烯二酸」。

2013/5/15 《今周刊》856期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出刊,並於10:00召開記者會公布毒醬油和毒涼圓(澱粉)。

台灣食品安全人力與經費

遠低於國際水準

食品安全主管機關的心態鬆懈,是讓台灣淪為黑心食品島的主因,除此之外,如果從經費、人力的角度分析比較,其實也能看出政府對國人食品安全的長期輕忽與漠視。

早在2009年,監察院的一份報告就已反映了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管理不足。當時監察院針對台灣未能因應世界潮流成立「食品衛生安全委員會」,對行政院與衛生署提出糾正。該份報告指出,台灣投注在食品安全管理的經費與人力相較於他國,明顯偏低。

雖在2010年,衛生署將食品衛生處、藥物食品檢驗局,以及管制藥品管理局合併改制為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後,食品衛生管理獲得了經費與人力員額的補充,但若將今日狀況與各國2008年的標準做比較,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就人力資源而言,台灣的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平均每人須服務16萬人,遠高於美國的1.5萬人、英國的8.1萬人,以及香港的1.3萬人。而在經費部分,投注在食品安全相關的預算,若換算為每位國民平均分配額,台灣每人僅獲得新台幣37元,遠低於美國的160元、英國的158元,以及香港的458元。

(陳彥廷)

我國與英、美、香港之

食品安全相關預算

國家/地區 食品安全相關預算(台灣為2012年,其餘各國為2008年預算) 折合新台幣每位國民分配額(元)台灣(新台幣) 8.68億新台幣37 美國(美元) 15.32億美元 160 英國(英鎊) 1.43億英鎊 158 香港(港幣) 7.69億港幣 458 我國與英、美、香港之食品衛生行政管理人力與平均每人服務國民數對照國家/地區 食品安全相關管理人力(台灣為2012年,其餘各國為2008年人力)平均每人

服務國民數

台灣 144 161915 美國 19500 15385 英國 738 81301 香港 552 12663

資料來源:監察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19

揭開政府「掛保證」的荒誕真相 三大紕漏 政府成黑心肉粽詐騙共犯

2013-06-17  TWM
 
 

 

每當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就見廠商拿著檢驗單位的合法認證自清喊冤,但近日爆發的「過期粽」事件,黑心廠商竟自稱CAS認證的優良工廠,「政府掛保證」的檢驗制度也瀕臨瓦解。

撰文‧李建興、林麗娟

繼「毒澱粉」、「毒醬油」事件掀起軒然大波後,在端午節前夕,竟然又爆出黑心肉粽事件||禹昌冷凍食品將去年端午節後,被通路賣場大潤發退貨的一六三二顆(第一批被查出的數量)肉粽冰存一年,今年則剪標再貼上明年六月才到期的新標籤進行販售。

政府掛保證 出事無責任?

截至目前,野火越燒越烈,估計該公司共有十六萬顆問題粽,甚至還以營養午餐的管道入侵校園,被學子吃下肚,這使得民眾不禁感嘆:「到底還有什麼是沒毒的!」而連日來如骨牌效應的「黑心食品」新聞,更有人以「福爾謀殺事件簿」戲謔處處是危機的台灣。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先前毒澱粉和毒醬油事件,民眾將矛頭指向政府把關不夠嚴謹,造成問題食材有機可乘流入市面,這次出問題的禹昌,卻是頂著所謂CAS(台灣優良農產品)認證工廠的名號,也就是「政府掛保證」的姿態行非法情事;因此整起「過期粽」事件,最讓民眾膽戰心驚的不再是食品有多毒,而是連「政府都無法相信」,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小覷。

事實上,禹昌在業界並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其前身為成立於一九七六年的双麟調理食品公司,剛開始以冷凍水餃、湯圓代工起家,後因前東家經營不善,股東變賣;因此,在二○○一年時,由曾經營多家餐廳的現任董事長吳美珠,與當時在大陸投資房地產致富的現任總經理林金忠,各出資三千萬元購下經營權,由吳負責研發口味,林開發通路。

多年來,禹昌業務推廣有成,不但以「水皎嫂」、「双麟」等等品牌打入各大量販店、公家機關福利總處、學校團膳等,甚至還幫國內各大食品廠代工,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包括水餃、抓餅、生煎包、肉粽等二十四種品項,也外銷至英、荷、法、美、加拿大與比利時等六國。尤其在冷凍水餃通路覆蓋率高達八成,堪稱國內最大冷凍水餃供應商,總體營業額更高達三億元左右。

漂白手法一:以偏概全法

單一檢驗充作全產品合格

因此,當「過期粽」事件爆發後,不少食品業內人士皆感震驚,「如此業績亮麗、信譽良好的大廠也會出事?」而這也讓大眾對平時強調品管嚴格,遇事就拿著政府認證來自清喊冤的廠商,進一步產生了疑慮。

一位退休的衛生署食品管理局官員Mark就義憤填膺地說:「許多人都以為政府『掛保證』就可安心,殊不知政府認證紕漏百出,讓廠商有機可乘,用合法掩護非法,甚至拿來大作廣告,等於政府成為黑心廠商的『白手套』,進行漂白之實而不自知!」Mark的批判並非空穴來風,以禹昌來說,其生產的產品有部分的確通過了CAS檢驗,但荒謬的是,公司竟以「CAS認證工廠」為名對外行銷,讓下訂單的上游廠商、機關團體、通路或社會大眾,誤以為其全部產品皆為政府拍胸脯保證的「安心食品」。

對此,在事發之後,CAS發證單位||農委會就緊急出來澄清,「CAS認證是針對個別單一品項檢驗後認證,並無對整個工廠進行認證的情況!」並重申:「只有CAS產品,沒有CAS工廠。」更值得注意的,事實上,早在二○一一年,禹昌為高雄市中正國小製作營養午餐中的貢丸,被驗出含有氯黴素、恩氟沙星等禁品,該產品即被撤銷CAS認證。但禹昌卻挾著CAS優良形象之姿,甚至公司網站的網址還是www.casfood.com.tw,不只食品業界被蒙在鼓裡,就連前中華職棒球隊興農牛,還曾接受禹昌贊助,將LOGO秀在明星球員陽建福等人的球衣上。

而諸如禹昌這種「以偏概全」的事件,絕非單一個案。以毒澱粉案為例,當事件一延燒,不少廠商就拿著自家的產品送驗,並打著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等檢驗單位認證的字眼大打廣告,對此專家就提醒:「一般檢驗單位只針對送驗的品項與指定的成分進行檢驗,非指定的項目則不主動進行檢驗。」舉例而言,若A廠商拿粉圓來驗順丁烯二酸,檢驗機構只能確認該送驗產品有沒有順丁烯二酸或是否違標,就算合格,也不代表A廠商所有的粉圓都是合格的,或沒含其他違禁成分,更遑論要認證A廠商是合格廠商。

漂白手法二:暗度陳倉法

將產品轉包給下游代工

「就算製造廠是合格的,也不代表生產出的產品就是安全的,畢竟,是誰做的還不得而知。」Mark指出,由於在食品業界,代工生產十分普遍,因此就算客戶向合格的廠商下單,一旦該廠又轉單由下游廠代工,品質就容易出現漏洞。

這次向禹昌下單的桂冠食品就吃了悶虧,據了解,桂冠其實為求慎重,在五月也曾要求到禹昌廠房觀看肉粽製作流程,沒想到禹昌早就沒有生產肉粽了,是轉由下游工廠嘉品公司代工。因此桂冠前往查廠時,禹昌就找來嘉品的人員充當員工,演一齣好戲模仿假生產線,讓桂冠公司信以為真,同意訂購二萬顆肉粽。這也難怪事情爆發後,桂冠出面喊冤。

同樣的情事,這絕非首例。在五月《今周刊》八五六期「要命的恐怖食材」封面故事中揭露的黑心醬油,其中由迪化街通路商台農醬園販售的自有品牌醬油「台農醬油」,就是由問題廠商一江食品代工的。當時台農在本刊召開記者會後也大聲叫屈,表示有看到代工廠最新的檢驗報告,卻渾然不覺被下游廠給欺瞞了。

正因為接單的歸接單,生產的歸生產,才使得黑心廠商有機可乘,用代工的手法瞞天過海。但更荒誕不經的是,就算是接單與生產的為同一公司,卻也未必單純。

拿此次禹昌委託的下游代工廠嘉品公司來說,其有嘉義縣政府核發的合法商業登記,但卻沒有工廠登記;更令人不解的是,該公司在經濟部商業司的公司登記中又註明著「核准設立,但已命令解散」,雖然主管機關經濟部中部辦公室解釋,該公司已於去年五月二十三日核准登記,後來發現其超過六個月未進行營業運作,依︽公司法︾規定,命令解散,然而這對一般大眾而言,實難從字眼上辨別出嘉品到底合不合法?也無疑又給了黑心廠商大鑽漏洞的好機會了。

漂白手法三:魚目混珠法

公司合法登記工廠卻沒登記再看黑心醬油廠商一江,工廠登記的地點為新北市新莊市,早已人去樓空,而真正還在生產的地點在五股區,卻沒有工廠登記,致使廠商做生意時,常常拿著其中一合法商號掩護其他非法據點。由此可知,不可信的政府「掛保證」,絕不只有檢驗認證一項。

對此,以開設粵菜料理與經營坐月子餐而聞名的恩承居負責人林秋香就忿忿地說:「政府每次一出事就大舉查緝餐廳、攤商,但問題很多都出在製造廠,就沒人告訴餐飲業者,哪裡買貨才是安心的!」而台灣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也語重心長地表示:「國內的食品相關檢驗,的確有進步的空間!」看來政府若不檢視驗證機制,不僅民眾吃得不安心,在食品業中,恐怕會有更多的詐騙情事出現。

你一定要知道

詐騙食品業的黑心廠商——禹昌公司名稱:禹昌冷凍食品興業有限公司

資本額:5950萬元

負責人:吳美珠

核准設立日期:2001年9月19日工廠設立:1990年9月4日(原為双麟調理,後於2001年由吳美珠購入,改為禹昌)

營業額:近3億元

產品品牌:水皎嫂、双麟、禹昌、卡大粒、春雨、胖嘟嘟產品系列:水餃、蒸餃、抓餅、鍋貼、餡餅、生煎包、蘿蔔糕、湯包、包子、饅頭、湯圓、餛飩、珍珠丸、燒賣、肉粽、高麗菜捲、春捲、獅子頭、水晶餃、貢丸、營養肉排、香酥魚排、薯條、日式火鍋料等販售通路:全聯福利中心、福利總處、量販店、連鎖超市、農會超市、商店、學校團膳、便當食材、早餐食材、鹽酥雞食材、火鍋餐飲、一元水餃外銷國家:英國、荷蘭、比利時、法國、美國、加拿大

黑心事項:

1. 以部分產品獲CAS認證之名,打著CAS認證工廠進行業務推廣,有瞞騙下單廠商與社會大眾之嫌。

2. 未告知下單食品廠將訂單轉由代工廠代工,客戶查廠時,還臨時召來人員假冒。

3. 下游代工廠為地下工廠。

4. CAS認證已過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4

《事件主角》賣假油、苛刻員工 為的是什麼? 黑心油商的貪與惡

2013-10-28  TWM
 
 

 

一個庄腳囝仔,從小油販變身油商大王,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為何鋌而走險?

《今周刊》採訪團隊自十月十八日晚間陸續直擊大統製油工廠、醬油觀光工廠,以及高振利台中豪宅、三條村祖厝等新聞現場,取得第一手訊息。

走近位在彰化縣線西鄉的大統長基製油廠,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品質至上,安全第一」八個楷體大字。陽光刺眼的周末午後,穿著綠色制服的員工,正揮汗如雨地從寫著「吃出健康,油此開始」的卡車貨櫃裡,搬出從各地運來的大統油品。感受到大門外的媒體關注目光,一位貌似主管的員工無奈地拉高聲調說:「我們只是來加班整理退貨,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十月十六日上午,彰化地檢署會同衛生局官員,搜索彰濱工業區內的大統長基製油工廠,赫然發現,大統生產的「百分之百特級橄欖油」,竟然是以廉價的棉籽油混合橄欖油、再加入銅葉綠素調色而成。由於大統是台糖代工廠商、又是全國第三大煉油廠,長年以來,不知有多少民眾吞下黑心食品,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吃得健康養生。

台中西屯極品豪宅 首度曝光欺瞞消費者惡行遭揭露後,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迫於壓力出面致歉,卻仍大言不慚地宣稱,橄欖油成分不純是「內部管控疏失」;專家認定食用後將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銅葉綠素,在他口中更搖身一變成為「國外一公斤好幾千元的健康食品」。為滿足個人貪念,不惜犧牲國人健康,以及東窗事發後強辯硬拗的惡形惡狀,在在讓高振利成為全民撻伐對象。現在,人人都想知道,身價三十億元大油商,究竟是如何貪婪、墮落。

假油事件後,各界一直試圖搜尋高振利住家及過去事蹟,但因他行事低調,鮮少參加地方活動,始終難有突破。《今周刊》透過管道,掌握登記在高振利名下、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宏台別莊房產後,成功潛入社區,提供高家豪宅最精確資訊。

僅有一百六十戶獨棟別墅的高級社區宏台別莊,位置緊鄰台中市西屯路三段,卻靠著大量的成蔭綠樹,隔絕了鬧市喧囂。由於住戶多為企業主或外商高階經理人,社區管理極為注重隱私,游泳池、網球場等設施不對外開放,每一戶也各以庭院及圍牆隔開,非住戶若想進入社區,得先通過保全崗哨的仔細盤查。

當地房仲業者表示,宏台別莊產權是以整塊建地作為交易單位,所有權人可自行翻修、重建屋舍,單價因此較一般房地產高出許多,平均成交價每戶介於新台幣六千萬元至七千萬元之間。然而登記在高振利名下的,是一座占地八十三.六二坪、樓高四層,室內面積總共一二八坪的美式庭園住宅。相對於鄰居多半是屋齡二十七年的老宅,重新翻修過的高家大宅,不但是整個社區最新、最高、最顯眼的豪宅,從純白高級石材的歐風外牆、鑄鐵花的大門,以及雙車位、花木扶疏、植栽整齊的庭園,都不難看出是主人砸下重金委由名師設計。

再往內一看,庭園內擺放的則是SAAB名車,車號為55連號,該輛汽車要價三○八萬元。據了解,除了這輛SAAB之外,他還擁有其他三輛名車,包括:賓士、VOLVO、福斯等,車牌號碼都是55連號。在在彰顯門內主人的豪氣與講究,足見外界推估高振利坐擁三十億元的身價,絕非空穴來風,但其致富手法卻令人不齒。

今年六十一歲的他,出生在彰化縣溪州鄉三條村。這個村落人口稀少,建築老舊,村民多以種花生為生,高振利的家就在村內某個三合院裡。

高振利的父親高朝雨經營肥料、種子生意,一九五○年代曾當選溪州鄉鄉民代表,在地方上頗受人敬重,高朝雨育有五子一女,高振利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三。

出身溪州偏鄉 白手起家成為大油商據三條村村民透露,高家第一代為人親和,儘管家世背景不差,但因三條村交通不便、資源匱乏,高家在第二代就紛紛離鄉背井求發展。

高振利在成立觀光工廠後,還曾派遊覽車招待全村村民前往鹿港參觀,回程時更贈送鄉親每人一桶大統醬油。在村莊內的聖天宮改建時,以高振利為首的高家五兄弟皆有捐錢修廟。

但看似大方的高振利,在三條村卻有兩面評價。一位住在高家附近的婦人即表示,高振利事業有成後,其實鮮少回鄉,就連村民到觀光工廠參觀時,也未見高振利出面接待,「不知道要說他低調,還是派頭大?」落腳台中以後,高家的種子生意依舊經營得有聲有色,但高振利志不在此。

二十三歲那年,高振利獨自開設大統油行,兩年後成立大統長基食品,三十多年來,從一名自製花生油、等待客人光顧的油販,一路拚出如今的身家。

一位前大統長基主管透露,高振利對這段白手起家的經歷,相當自豪,曾說過:「我能有今天,都是從當年一杓一杓地舀著花生油開始的。」《今周刊》二十一日實地走訪三條村發現,在這個人口嚴重老化的農村裡,絕大多數居民對年少離鄉的高振利印象不深,不少人甚至在假油事件爆發之前,不知道村裡出了這麼一位大老闆。就連目前還住在高家祖厝的堂兄弟也說,高振利除了極少數幾次在清明節返鄉掃墓以外,幾乎未曾在當地現身。

三條村長夫人雖然不認識高振利,卻透露當地居民因地理位置偏遠、交易物資不便,一直都有將在地花生榨油自用的傳統。高振利投入油品業,很可能就是因為年少時打下基礎,再透過自修不斷精進,這似乎就是高振利致富過程中,與故鄉最緊密的聯繫。

創業初期,高振利經常「老闆兼業務」,獨自載著花生油、沙拉油等各式油品走遍全台餐廳與小吃店,以土法煉鋼形式拓展業務。

一九九○年,高振利一面進口葵花籽油、橄欖油和玉米油,同時又打入軍公教福利社通路,大統的產品銷量因此直線上升,也讓他攢下足夠的資本,在台中工業區買地建廠。

台中工業區內 仍有一億元資產︽今周刊︾亦前往這座高振利起家的工廠,發現工廠門口高掛享國國際以及特典工具兩家公司的招牌。進一步追查後,占地七一六坪的工廠產權,仍登記在大統長基公司名下,間接證實了高振利在台中工業區仍有此筆價值一億元的資產。

與高振利同樣出身溪州、畢業於三條國小的張山明,九○年代初期也在台中工業區經營五金工廠。在張山明眼中,當年的高振利個性直率,總是笑臉迎人,一直到他將工廠遷往彰濱工業區之前,兩人始終維持密切互動。

一位十年前曾與高振利有公事往來的社團幹事也說,曾有一段時間,高振利經常出席社團活動,雖然搬出台中工業區後,高振利就沒再回來,但無論如何,他都難以想像待人客氣的高振利,有一天會淪為千夫所指的「黑心商人」。

一切的改變,似乎是從彰濱工業區開始。○三年,經建會為了鼓勵企業進入工業區,推出前兩年廠區土地免租金的優惠政策。正有意再提升產能的高振利把握住機會,將大統長基遷往彰濱線西區現址。移師彰濱以後,大統除了將起家的油品衝到全國第三大以外,也開始銷售燕麥片、酒類等產品,逐步朝綜合性食品公司的目標邁進○九年,為拉抬沙拉油市占率,高振利斥資兩億元買下高雄縣湖內鄉的七千坪工廠作為煉油基地;過不多久,又砸下三億元重金,購入彰濱鹿港區的一萬三千坪廠房,正式投入過去從未接觸的醬油生產,並興建觀光工廠,希望一舉打開品牌知名度,讓通路及行銷方式與油品幾乎全然相同的大統醬油,得以快速搶市。

當年高振利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曾大膽預言,沙拉油新廠與醬油觀光工廠落成後,大統營收可望明顯成長;只要年營收由二十億元翻倍達到四十億元、甚至五十億元,他將考慮在國內掛牌上市。對照國內最大麻油商富味鄉食品,去年十一月以每股三十六元登錄興櫃,二十二日收盤時的股價已達到六十九.三元,身價大漲近一倍,不難想像,掛牌上市對高振利而言,是多麼龐大的誘惑。

今年離職的大統業務經理回憶,過去三年來,高振利渾身充滿幹勁,經常凌晨兩、三點都還在巡視廠房,就是為了確保出貨產量維持高檔;在全國十個營業點聘用兩百餘名業務員推銷產品,更讓人直接感受到大統搶拚市占率的野心。

讓大統掛牌上市的雄心壯志,是否直接導致高振利使用低價油混充高級橄欖油牟取暴利,外界不得而知。但《今周刊》掌握的一起真實案例,卻能看出高振利為了打響品牌名號,可以不擇手段。

力求掛牌上市 不擇手段打響品牌今年五月,大統長基有意為自家生產的「大統鮮味澳洲大燕麥片」申請健康食品認證,但在接受衛生署委託的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審核時就遭駁回。原因是大統附上的原料檢驗報告及產品功效評估,是○六年的舊資料,但大統卻在○九年換過燕麥片採購商;也就是說,大統提供的資料,評估的是早已不存在的商品,形同偽造檢驗報告闖關。魚目混珠遭拆穿後,大統不願依藥技中心要求,重新花錢進行原料功效分析,反而試圖透過關係,尋找不必重做檢驗卻能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的方式,結果當然沒有下文。

為衝高營收,大統長基位在彰濱的兩座工廠幾乎二十四小時無休。一位與高振利合作近二十年的貨車司機透露,去年五月,彰濱工業區一家金屬工廠發生爆炸,強大的震波讓周邊十多家工廠房舍受損,幾乎所有廠家皆選擇暫停營業,唯獨玻璃遭震碎的大統,在高振利要求下,員工隔天一早就開始清掃廠區,並於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作業。

也有離職員工在網路爆料,高振利為了節省成本,總是要求載貨卡車超載,但卻以一般載重情況計算油價,若油價超支就得由司機自行吸收,平時更常以各種名目苛扣員工薪資。種種行徑,與高振利在台中的極品豪宅相對照,顯得格外諷刺。

爭議不斷 昔日夥伴等著看他﹁落魄﹂十月十九日,《今周刊》走訪位在鹿港的觀光工廠,高振利引以為傲的「景點」萬里長城,以及象徵兩岸大和解的毛澤東與蔣中正銅像,都顯得格外冷清;廠區中央的商品中心更是門可羅雀,幾位售貨員站在收銀機前發呆。一位女銷售員被問起高振利是不是很刻薄時,快速地點了點頭,當記者繼續追問哪裡刻薄時,她卻搖搖頭不願多談。

一位長期為大統維修機器的技師,二十日上午來到大統工廠前觀望,「我就是想來看看他落魄的樣子,這個人就是沒度量,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跳出來說他?」儘管高振利接受《今周刊》電話查證時,對於苛刻員工指控全盤否認,但從一起法院判決案件,不難得知高振利平時的惡形惡狀。

去年七月,高振利為調配人力,要求一位周姓員工,由線西廠轉調至剛成立的高雄廠或鹿港觀光工廠任職。周不願接受,遂要求資遣,但高不願意付資遣費,且不滿員工不聽命於他,竟在廠房內咆哮,雙方因此鬧上法庭。根據判決書所述,他曾爆出一連串粗口:「我兩樣讓你選,還需要遣散,遣散你個屁股啦!回去被X屁股啦!」周姓員工要求高振利自制,反倒使他情緒更加激動:「我講大聲一點讓裡面的人聽…遣你的X掰啦!你就不是女生,我就是罵你,我怕你三小?我很敢死啦!什麼我也敢」「你這種要做就做,不做去被X屁股啦!管你家什麼種人?你兄弟做兄弟人,我也一樣啦!」「幹XX,總統府也一樣!」這段對話全被周姓員工錄下,成為他告上法院,要求終止契約並領取資遣費的呈堂證供。雖然高振利在法庭上辯稱,對話當下自己「語氣平和」,諸多不雅字句是「慣用口頭禪」,絕未辱罵員工。但此說辭無說服力,一審判決高振利給付資遣費及加班費共十二萬元;高決定上訴,二審法官反而判決高振利需多賠九萬餘元,共計二十一萬元。

隨著大統假油風暴越演越烈,社會對高振利家族的不滿情緒也日益高漲,就連與世無爭的三條村也難置身事外。雖然村民對高振利沒有太多情緒,卻還是不免擔心自己吃下肚的油究竟安不安全。年逾七旬的村長廖錦順妻子話說到一半,突然走進屋裡,拿出兩瓶中元普度時獲贈的沙拉油(非大統產品),「你們幫我看看這油有沒有問題!」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卻讓我們不知如何反應。村長夫人遞出油瓶:「那就幫我拿去驗驗看吧!反正我現在也不敢吃這些,我現在煮菜,都改用自己做的豬油了。」平凡的市場油販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成為身價破億的企業家。高振利的從商經歷,原本應該是絕佳的勵志典範;然而他在致富後,仍以假油牟取非法利益的貪婪野心,以及藉勢欺人的惡狠嘴臉,更讓人對財富造成的人性扭曲,感到萬分恐懼。就連一再強調高振利「平時人沒那麼壞」的貨車司機,談到他以劣質油混充高檔產品銷售的詐欺行徑時,也只能無奈地說:「一碼歸一碼,這件事情上,他真的不值得被原諒!」一名黑心油商貪謀暴利,視全民健康為無物,的確不值得原諒,更不能原諒的是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問題,竟沒有人把關!

高振利

出生:1952年,彰化縣溪州鄉三條村

現職:大統長基董事長

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靠造假配方 攢下超過30億身價

宏台別莊住家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宏安巷7弄XX號房屋1筆118坪、土地1筆84坪(向合庫設定抵押5000萬元)

高振利名下不動產

市值7000萬元

起家厝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2段 房屋1筆、土地1筆新北市新店區 房屋1筆、土地1筆台中市北區 房屋1筆、土地3筆台中市西區 房屋2筆、土地4筆

市值共15億元

大統長基名下不動產

彰化縣線西鄉彰濱東七路6號房屋1筆 土地1筆 市值1.83億元彰化線鹿港鎮工業西七路1號房屋1筆 土地1筆 市值11.33億元台中市南屯區工業區22路6號房屋1筆 土地2筆 市值1.1億元

一滴油的黑心實錄

1.進口少許橄欖油

2.混入大量低價油 若含棉酚恐導致不孕3.添銅葉綠素調色 導致肝硬化

4.出貨賺取暴利

高振利家族

高朝雨(父)

高振裕

高振強

高振能

高振利 高慈薇(女) 高千惠(女) 高健恆(男)

高振源

高素蓮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

負責人:高振利

成立時間:1977年,另於2003年通過ISO 9001國際品保認證資本總額:1億3600萬元

年營業額:20億元

粗估利潤:3至5億元

員工:220人

地點:彰化縣鹿港鎮彰濱工業區工業西七路1號產品:分為大統食用油與大統鮮味系列,油品包括橄欖油、進口葡萄籽油、葵花油、花生油、玉米油、蔬菜油、芥花油等,鮮味系列包括大燕麥片、細燕麥片、紅豆、綠豆、黃豆、薏仁、特砂糖、黑糖等。

大統長基(總公司)

陳素盆(監察人) 股份數4,112,823 高千惠(董事) 股份數1,144,918 高慈薇(董事) 股份數1,144,918 高振利(董事長) 股份數4,907,505

大順製油(子公司)

陳素盆(監察人) 股份數2,380,000 高健恆(董事) 股份數748,750 高慈薇(董事) 股份數748,750 高振利(董事長) 股份數6,865,000 撰文‧鄭閔聲、李建興、林麗娟、梁任瑋、楊紹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6

收服四大唱片商 讓披頭四跳腳罵黑心

2013-11-04 TWM
 
 

 

30歲瑞典天才 把全世界音樂變免費就算是天才,也有踢鐵板的時候。出生於瑞典的丹尼爾.艾克為了達成他的網路創業夢,也踢了不少鐵板。今年三十歲的他,是怎麼從瑞典盜版王國出發,變成全球音樂產業最重要的人?

撰文‧楊卓翰

大家都說音樂產業不行了。在網路時代,從音樂、電影、電視劇,甚至書本都可以透過盜版免費下載,超過六成五的音樂被非法盜版下載,也難怪,全球音樂產值迅速萎縮。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統計,去年全球音樂產業產值是一百六十億美元,僅是十年前的一半。

空前絕後

用免費 讓音樂產業起死回生你也可以想像,當 Spotify創辦人兼執行長丹尼爾.艾克 ︵Daniel Ek︶跳出來,向索尼、環球唱片、華納、EMI等年年虧損的四大唱片老闆說:「把音樂版權全部交到我手上,我有辦法拯救你們:﹃就是讓全世界的音樂都變免費!﹄」的時候,大家會怎麼想。他那流氓般的大光頭一點幫助都沒有,沒有人把他當真。

讓全世界的音樂變成免費,可以讓音樂產業重新賺錢?這個看似荒謬的邏輯,丹尼爾讓全球音樂公司跌破眼鏡,成為Spotify這個網路音樂平台在全球各地稱霸的唯一公式。成立五年的Spotify,在今年九月底正式進軍台灣,成為它征服的第三十一個國家。

現在,台灣消費者也能享受全球兩千四百萬用戶的服務:只要下載軟體,你就可以免費合法地在線上收聽兩千萬首歌曲,包括滾石合唱團那張已經絕版的現場專輯;或是商店還來不及鋪貨的女神卡卡最新單曲。只要忍受一點廣告,你就可以立刻在Spotify享受。

兩千萬首免費歌曲能賺多少錢?去年Spotify營收達到五.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八十億元),比起前年成長了兩倍,也是台灣類似音樂服務業者KKBOX的九倍。雖然公司仍然虧損,但去年Spotify從音樂公司購買的版權等於全球音樂產值的二○%,其規模僅次於iTunes;去年全球數位音樂產值超越傳統實體唱片, Spotify整整一倍的營收成長絕對是最大功臣之一。

所以《時代》雜誌把Spotify列為十個改變世界的新創公司之一;出生於瑞典、今年才三十歲的丹尼爾,也被《富比世》雜誌以「全球音樂產業最重要的人物」之稱而登上雜誌封面。連美國知名網路創業家,臉書首任總裁西恩.帕克(Sean Parker)在聽到Spotify後,都親自警告佐克伯,臉書應該「投資所有可能的錢在這傢伙身上,否則你一定後悔。」因為他,重新定義了現代音樂的商業模式。

不過,丹尼爾的創業生涯爬得很高,也曾跌得很重。二十一歲的丹尼爾,曾開著法拉利跑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高級夜店撒錢,但不到兩年,他卻窮到得搬回父母家借住。見過大風大浪,讓他選擇和一般創業家不一樣的路,才有了Spotify舉世無雙的創造。

單親家庭出身的丹尼爾,繼父是位電腦工程師,讓他從小就對程式很熟悉。丹尼爾曾說,他在小時候拿到了一把吉他和一台電腦,從此決定了他的一生。一九九七年,十四歲的他用學校電腦製作廣告網站;十六歲時他申請要當谷歌的工程師。他在接受電視採訪時害羞地說:「結果谷歌要我先念完高中再來申請。」

少年得志

賣掉自創公司 入袋五千萬不過,他在高中畢業後沒有去谷歌,瑞典皇家科學學院(全球頂級理工大學,也是負責評選諾貝爾獎的學院)把他挖去,給他一筆獎學金希望他好好念書。

丹尼爾在學校的二個月,發現課本上都是理論和假設,讓他充滿挫敗。於是,丹尼爾加入賈伯斯、比爾.蓋茲的「輟學俱樂部」,自己成立公司,寫網路廣告軟體;○四年,二十一歲的丹尼爾把自己創立的公司賣給了瑞典當時最大的網路行銷上市公司Tradedoubler,這筆交易,讓他入袋一百萬歐元(約新台幣五千萬元)。

「天才總是容易辨認,而丹尼爾則是明顯的天才。」Tradedoubler董事長馬汀.羅倫佐(Martin Lorentzon)回憶。這位董事長比丹尼爾年長十四歲,他自己也是以創業為樂的冒險家,更是丹尼爾的「伯樂」。當馬汀見到當時丹尼爾的「辦公室」只有一張床墊和幾台筆電時,他就知道這孩子和一般創業者不一樣。

不過,丹尼爾並沒有善用他的財富。賣掉公司後,他買了法拉利跑車,還在市中心買了閣樓套房,整天在最高級的夜店泡著,最後終於入不敷出,甚至欠了一屁股債。「我當時真的迷失自己了,不知道我想做什麼,只知道我有太多錢。」丹尼爾說。最後,他把車子、房子都賣了還債,搬回家裡和父母住,每天彈吉他、玩樂團。如果沒有馬汀,丹尼爾的創業故事可能在這裡結束。

○六年,馬汀.羅倫佐辭去Tradedoubler董事長的職務,想再創業,他找上了失志在家的丹尼爾。「我知道丹尼爾有潛力,所以我提供資金,讓他東山再起。我們先租了辦公室,但連產品是什麼都不知道!」馬汀說。他先花了一百萬歐元種子基金投資丹尼爾,而丹尼爾則註冊了公司名字「Spotify」。

丹尼爾這次一改作風,不求短線操作,放慢腳步,每天就在空蕩蕩的辦公室和馬汀聊天、上網,直到有一天,丹尼爾想到他們該做什麼了。

喜歡音樂的丹尼爾發現,在瑞典這個盜版王國(瑞典還有「盜版黨」,在歐盟議會占有一席位,主張網路盜版無罪化),很多人雖然不願意買專輯,但是也不想當盜版用戶。

耐心等待

策畫七年 將Spotify推向世界因此,丹尼爾和馬汀決定做起網路音樂平台,和以往的盜版分享不同,Spotify幫消費者買下音樂版權,再用少部分VIP用戶每月一四九元的收費來賺取營收。「這個創新,讓我們變成消費者和唱片公司間不曾存在的橋樑,像幫吵架的夫妻牽起了手。」丹尼爾說。

一開始向唱片公司推銷企畫時,沒人相信丹尼爾。直到丹尼爾「先斬後奏」用盜版音樂當音樂庫,真的建起驚人的用戶流量後,唱片公司才嚇得一身冷汗。「Spotify免費所創造的市場,是傳統收費制度沒有辦法比較的。他們才發現,這是音樂產業的未來。」丹尼爾說。

不過,版權的法律問題仍然費時,丹尼爾等了兩年才解決歐洲的法律問題,讓歐洲版在○八年上線。

「一般的網路創業者才沒有耐心等兩年!」如今已是Spotify董事長的馬汀說:「丹尼爾很有耐心地把一切都磨成型。」而丹尼爾又等了三年,才在一一年將美國版上線。之後又再過了二年,台灣、香港和新加坡才持續上線。

但Spotify雖然用免費創造了不可思議的營收,它仍然無法讓虧損縮小。丹尼爾去年要付出五億美元的版權費,比當初創立時還要多出三倍,而雖然用戶成長快速,但付費使用者並沒有等比成長,這讓Spotify的獲利能力被畫上問號。

其次,因為Spotify變得太大,造成許多藝人指責其壟斷數位音樂市場。

例如知名樂團齊伯林飛船和披頭四,都拒絕讓專輯在Spotify播放。曾來台開演唱會的英國知名搖滾樂團電台司令(Radiohead)也公開反對Spotify,說丹尼爾是「吸藝人血」的黑心商人。

但這些指責,無法阻止Spotify的快速成長。

據了解,在新加坡成立總部後,丹尼爾如今已是倫敦、斯德哥爾摩、加州、新加坡等四地的空中飛人,到處接觸全球的創投和唱片公司。

Spotify的創新商業模式若要正式宣布成功,恐怕還要等到公司正式獲利的那一天;不過,光是憑著截至今天、如同傳奇一般的成績,或許已經為眾多網路創業者提供了足夠的興奮劑,從音樂、電影、電視劇,甚至書本,在不久的未來,會不會都將「Spotified」呢?

丹尼爾.艾克

出生:1983年

現職:Spotify創辦人兼執行長地位:《時代》雜誌改變世界的十大新創公司、2011年《富比世》音樂產業最具影響力人士Spotify叩關,KKBOX嚴陣以待 —— Spotify與KKBOX比較Spotify KKBOX

瑞典 公司總部 台灣

173 2012年營收(新台幣億元) 20 2400 使用者量(萬人) 1000 2000 歌曲數量(萬首) 1000 無限暢聽 免費 每日5首歌月費149 可選付費(新台幣元) 月費149

32國

歐洲、美國、亞洲等 服務地區 7地區台、香港、澳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資料來源:Insigh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00

從衣錦還鄉到商譽掃地黑心油風暴 崩解頂新五千億食品國?

2013-11-11  TWM
 
 

 

披著衣錦還鄉的綵帶,過去四年,頂新魏家四兄弟的良好形象在台灣被高高舉起,但不過兩、三天光景,頂新集團的商譽被重重摔下!這一次,頂新能從食安風暴中安然走出來嗎?

這一次,頂新摔得很重!一場混油風暴,讓成立五十五年、市值高達五千億元的頂新集團,商譽岌岌可危。

從爆出「頂新製油」也向大統長基購買含有銅葉綠素的食用油開始,整整四十八小時之後,頂新油品董事長魏應充才在官網上,以錄影方式說明,「有關媒體報導,他(大統)賣給頂新製油的油,有含銅葉綠素,我們聽了之後,非常訝異跟吃驚……,我們特別致歉。」將近六十小時之後,才與弟弟魏應行共同現身鞠躬道歉。但頂新集團所屬轄下的味全油品,已經帶給消費者無比的不安,辛苦建立的商譽,就在街頭婆婆媽媽對油品恐懼的耳語中,迅速崩壞。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味全在台灣委託頂新代工的二十一項油品全部下架之外,味全賣到廈門的油品,也比照台灣下架;但市場人士研判,一時之間,頂新集團的傷害恐怕還難止血,例如有媒體直擊到日前才在台北一○一大樓美食街風光開幕的「德克士炸雞」,也是使用該屏東廠出產的油品。此外,在中國市場高達二千家通路的德克士炸雞,以及威震江湖的「康師傅泡麵」所內含的油包,是否因此受到影響,將是頂新集團在此風暴的「最高警戒」,這顆深水炸彈的爆炸力,還在密切觀察中。

鮭魚返鄉成佳話

四年來貢獻鄉里不遺餘力

事實上,距離頂新魏家四兄弟風光從中國返台,媒體開始以「衣錦還鄉」、「鮭魚返鄉」形容魏家,至今不到四年;這四年之間,魏家始終努力維護形象,包括魏家四兄弟夫妻共八人,一起站上第二代喜宴的舞台,營造「兄弟團結」的形象,深植人心。

私底下,魏家人也確實認真投入宗教公益,例如魏家老三魏應充,也是這次在官網上鞠躬道歉的頂新油品董事長,幾乎每個周末都可以在花蓮的慈濟活動上,看到他們夫妻共同出力的身影;而老二魏應交也長期全力護持中台禪寺。

此外,四兄弟也不吝惜回饋鄉里,本刊在混油事件爆發後走訪彰化永靖,鄉裡有一座意善寺,他們每年固定捐助香油錢,寺中於前年新修的太子宮,魏家四兄弟共同具名捐款三百萬元。永靖鄉長李詩焱與魏應州是同學,對於魏家對地方的貢獻頗為肯定;但這次一摔跤,恐怕過去再多再好的形象,都要毀於一旦了!

但在此之前,從一九八八年赴中國發展起算,魏家四兄弟前後花費二十五年時間、胼手胝足創立的「康師傅帝國」(在香港掛牌上市的康師傅控股,市值高達新台幣五千億元),幾乎可用「傳奇」二字形容。

說是「傳奇」,是因為魏家的發跡並不順遂,但自從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攻進中國人心之後,集團茁壯的速度,又快速到令人難以置信。

魏家第一步踏上中國,是一九八八年,但在八八年之前,魏家究竟在台灣如何發展?根據頂新集團在官網上的說法是,一九五八年,四兄弟的父親魏和德在彰化縣永靖鄉創立了「鼎新製油工廠」,後來更名為「頂新製油」,以生產食用的植物油為主;到八○年魏家父親過世,便由大哥魏應州帶領三位弟弟繼承家業,直到八八年赴中國發展,才迅速壯大。

彰化小油行起家

赴中發展失利 靠泡麵翻身但實際上,未赴中國發展之前的魏家,僅止於彰化小鎮上的一家小油行,在台灣的規模可能連中小企業都還談不上,因此也未受到外界與媒體特別的注意,到底當時魏家發生什麼變故?為何突然要舉家離開台灣?至今說法不一。

《今周刊》採訪多位彰化地區的耆老,雖然沒有人能以肯定的語氣證實,但多位長者都說:「一九七九年在台灣爆發米糠油中毒事件,似乎與後來赴中國發展的頂新家族成員有關。」而網路上類似的耳語更多,其中有多篇文章寫道:「在台灣釀成米糠油汙染事件的就是『頂新集團』。」儘管耳語在網路上不斷流傳,但都未見頂新集團鄭重否認;而本刊求證味全公司,公關協理陳文敏表示,「這麼久的事情了,詳細情形我不知道。」這雖然已經是三十四年前的往事,但對許多受害人的身心而言,卻是一輩子難以走出的傷痛!

當時位在彰化溪湖鎮上的「彰化油脂公司」,因為生產米糠油的過程中受到多氯聯苯的汙染,使許多人食用之後,皮膚出現大面積的膿包,長期身體器官也受到嚴重的傷害;後來法律判決彰化油脂負責人陳存頂等三人須賠償一億多元的罰金與相關刑責,在當時雖然算是天文數字的賠償,但據了解,被告在漫長的法律訴訟中都已脫產,因此受害人根本沒得到半毛錢賠償。

這次事件是台灣食用油史上,首次爆發嚴重的中毒事件,受害者高達兩千多人,多數受害者都集中在彰化縣福興鄉、鹿港與台中地區;但如今已經是橫跨兩岸食品第一大廠的頂新集團,究竟在三十四年前的舊案中扮演什麼角色,令人好奇。

其後,魏家就舉家赴中國發展,一開始還是連番受挫,先是推出叫好不叫座的清香油,因為價位太高不被市場接受;緊接著又推出蛋捲商品,還是失利;最後是魏家老四魏應行有一次在火車上肚子餓,泡了一碗方便麵食用,沒想到香味引來整節車廂乘客的注意, 才讓魏家決定投入資金製造「康師傅方便麵」。從此之後,一炮而紅,也奠定頂新集團在中國食品市場難以撼動的地位。

當時在彰化地區還有一則傳言,由於魏家在中國發展一開始並不順利,四兄弟不斷在市場上找尋資金,除了因此引進日本三洋集團的參股之外,彰化地方上也有一位金主情義相挺,願意不斷注資。幾年之後,頂新終於苦盡甘來,第一次發放股利,這位金主拿著所配發的股利,就足以在永靖鄉上蓋起第一高樓,也在地方上傳為佳話。

危機處理不及格

拿出墾荒精神 才能挽回商譽儘管在中國市場發光發熱,但魏家兄弟始終抱著有朝一日,能夠返鄉光宗耀祖的心願,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魏應交曾在中國受訪時表示,「我懂事之後,台灣各種事業已經各有山頭,食品有統一和味全……,可是我深信,我比別人年輕,我會努力。」因此,當數年之後,魏家的羽翼日益豐滿,剛好一九九八年台灣味全公司爆發經營權之爭,魏家就在市場主力幫忙下,成功拿下味全公司經營權,也等於拿下當時魏應交口中的「台灣食品業山頭」。

二○○九年之後,魏家資金更是大舉回台,包括如今在宏盛帝寶,四兄弟分別買下三到四戶、總計十四戶的豪宅,成為台灣房地產多頭市場的最大贏家之一;與當時的成本價格相比,魏家四兄弟光在帝寶的房產上就淨賺將近四十億元。此外,在一○一金融大樓的股權、雙北精華地段的土地標售上,也都屢有斬獲。

而魏家兄弟每回出現在媒體上,也展現一如頂新集團的企業理念:「誠信、樸實、創新」,給予外界誠懇實在的優良印象。但這一次,這一跤,摔得七葷八素,頂新集團第一時間的危機處理不及格不說,未來,要如何把流失的商譽,一如當年在中國市場墾荒一樣,從頭建立起來,最嚴峻的考驗才剛開始。

頂新集團

業務:食品製銷

旗下品牌:康師傅、味全等2012年營收:新台幣3600億元

集團歷史:

1958年 鼎新製油工廠成立

1988年 進軍中國

1992年 康師傅泡麵問世

1998年 購併味全

2000年 取得全家便利商店在中國的經營權2009年 成為101大樓最大民股股東頂新魏家財富逾2000億股票市值約1392億元 單位:新台幣

上市公司

● 康師傅控股市值5058.4億元魏家持股25%,市值1264.6億元

● 味全市值260億元

魏家持股35.24%,市值91.6億元

未上市公司

● 頂巧控股股本20.88億元魏家持股88%,市值18.37億元● 台北101金融大樓股本47億元魏家持股37%,市值17.39億元

房地產市值共692億元

台灣豪宅

● 宏盛帝寶14戶,58億元● 渥然居1戶,0.8億元● 敦南苑1戶,3億元● 頂禾園9戶,33.8億元

中國投資

● 上海南京西路1788號商場,約50億元● 上海虹橋吳中路企業總部,約126億元

台灣投資

● 台北市臨沂街「頂禾園」預售案,37.5億元● 新燕三重廠,300億元● 台北市大直「長虹旗艦」大樓● 台北市長春路「素直」建案,18億元*● 華票大樓,46.3億元*●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市民大道口土地,11.4億元*● 台北市中山北路11戶透天厝,7.5億元*

註:*為頂新投資金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梁任瑋、蔡曜蓮

撰文‧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