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跑笑生意】開心麻花:擁抱大劇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4/149609.html

黑馬說:一笑解千愁。殘酷現實之下,笑不僅體現人生態度,更是一門剛需生意。搞笑行當古已有之,當下手法則更為豐富。舞臺劇、網絡劇、動漫均在此列。此中萬變不離其宗要義在於,受眾因開懷一笑而暫忘煩惱並收獲快樂。當然要付費。雖然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我們發現了開心麻花、有妖氣以及萬合天宜。作為新銳內容供應商典型代表,此三家創業企業圍繞笑生意已各有所成,且均已走上商業擴張道路。專註喜劇創作的開心麻花已啟動業務擴張計劃。 

文 | 本刊記者 彭卡茜
編輯 | 齊介侖


兩個四年令開心麻花家喻戶曉:連續四年登上春晚;全國商業化複制已有四年。
 
基於百老匯駐演模式,11年來,開心麻花已總計上演舞臺劇23部,走訪城市40余個,大劇場演出2000多場,已成為大劇場喜劇行業最為成功的民營娛樂公司之一。 

演員包裝術
 
春節剛過,在開心麻花春晚作品《投其所好》里扮演郝建的沈騰一度被媒體炮轟。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大年三十,觀眾因前述小品而捧腹,但很快,小品中郝建的一句“拒絕黃、拒絕賭、拒絕乒乓球”成為公眾指摘的目標。大年初三,標題為《春晚小品<投其所好>引乒乓國手不滿》的文章被多家網站置於頭條。文中,沈騰為此致歉稱,“拒絕乒乓球”系“拒絕拍馬屁”的口誤。
 
“看得還過癮嗎?”大年初七見到沈騰時,他曾這樣對《創業家》記者發問,心情絲毫沒有受“口誤爭議”的影響。他斜對著記者坐下,不停變化著姿勢,三兩句閑聊中連著好幾個包袱。
 
2015年是沈騰代表開心麻花連續登上春晚的第四年,也是他效力開心麻花的第十一年。
 
開心麻花出品的喜劇小品是其風格化話劇的延續,通過幽默、反諷的形式講述一個接地氣且能反映老百姓真實生活的故事,笑料里往往蘊含小智慧。此外,這些草根逆襲的故事有相對高的“安全系數”和群眾好感度。
 
開心麻花的最初作品大多以包袱串起全劇,以時事盤點為最大特色。從《烏龍山伯爵》、《旋轉卡門》等劇開始,時事包袱已大量減少。這些在《投其所好》中有了更深層次的體現——搞笑式評論盤點已然被調整為有故事情節的反諷式表達。
 
這種變化基於開心麻花對觀眾喜好的觀察和把控。
 
剛來開心麻花那會兒,沈騰的身份是導演。當時該公司很多喜劇都是圍繞笑點在做,包袱全靠“梗”的堆砌。比如,把時事翻出來,弄到喜劇里,但時間長了,觀眾就不買賬了。
 
“現在都是圍繞好的故事做笑料,市場對這種積極向上、透著溫暖的喜劇有大量需求。”沈騰說。  
 
話劇演出都高度依賴演員,但喜劇表演人才可遇不可求。在開心麻花總裁劉洪濤看來,在過去近一百年里,中國人對喜劇都是不重視的,它被認為是不入流的。
 
“過去認為,哈哈大笑有損形象。現在雖然沒有那麽多禁忌了,但整個漢民族的文化基因就是不茍言笑的。”劉稱。
 
另一現實是,多數藝術類院校對文化課不太重視,表演者自身文化底蘊不夠深厚。成材率極低是喜劇人才稀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開心麻花的話劇平均時長為 2個小時,多采取集體創作這一形式。一個劇本往往由6-9人共同創作完成。基本流程為:編劇和導演為同一人,先由此人捋出一個劇本主題思路,然後交由藝術評估委員會(共9人,包括3個創始人和一些資深藝人),獲得一半以上投票的項目才能通過,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和總裁劉洪濤均有一票否決權。
 
“當9個人投出來的結果方向不對時,我們會否決。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行使過這個權利。”劉洪濤介紹稱。
 
 十幾年來,像“郝建”這樣深入人心的“明星角色”,開心麻花已炮制過太多。完全“麻花制造”的藝人如《大城小事》中的“美男子”常遠、《夏洛特的煩惱》的導演彭大魔、《烏龍山伯爵》的編劇兼導演閆非、被冠以“千場女王”的麻花一姐馬麗等,目前仍奔忙於全國各劇場舞臺。現在,開心麻花在全國各地的簽約藝人已達數百位,他們是開心麻花的核心競爭力。
 
喜劇市場委實不小,但能產出喜劇人才的地方卻極少。就開心麻花未來規模化複制而言,人才複制或為最大考驗。為配合大體量演出這一模式,開心麻花陸續還要在各個城市建立劇組。
 
現在,每有新劇要上,開心麻花就會舉辦一個短期培訓班,同時招募臨時演員。臨時演員一般是在話劇圈或全國各大演藝類院校中尋找。開心麻花每年會舉辦1-2屆免費的喜劇培訓班,報名來的大多是表演系本科畢業生。幾百號人參加面試,往往僅能留下40人進入複選,再經過兩個月培訓,最多能留下10個人。
 
就人才流失問題,劉洪濤稱,人往高處走是自然法則, 但作為公司負責人,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將公司發展的速度跟上藝人的成長速度,讓兩者的訴求保持匹配。
 
已有兩三年沒演過話劇的沈騰對《創業家》記者表示,他很想念開心麻花的舞臺。他說,好多人離不開麻花是因為離不開這里的喜劇土壤,這里文化氛圍很好、領導也很民主。
 
試水大劇場
 
開心麻花從一開始就模仿的是百老匯的模式,即一個劇巡回演,演上千場。開心麻花就是在大劇場里不停地“擰麻花”。
 
在見到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和出品人遇凱前,懷揣電視劇導演夢的田有良一心想把遇凱已出版的小說《鉆石王老五的艱難愛情》改編成電視劇。碰巧那年(2003年)因非典聚不來班底,又臨近年底,幹脆說弄個賀歲舞臺劇吧。於是三個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開心麻花。
 
緊接著,2004年,開心麻花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作為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個試水項目推到了商業市場上,並在行業內首次提出了“爆笑賀歲喜劇”這一概念。
  
首場演出定在中戲的逸夫劇場,足足演了40場。那時,國內話劇一個劇不會演7場以上,而開心麻花,作為話劇圈的一支草根力量,一出現就不停地演,看起來有些高調。
 
全新的品牌和風格並沒有被市場立刻認可,開心麻花一度票房慘淡。有一天慘到只有7張票。劇場經理叫停了演出,但又覺得他們挺可憐的,於是場租也不收了。公司創始人與演職人員一起,站在劇院門口為觀眾賠不是並付來回路費。
 
這種模式是否可行?市場對喜劇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幾個創始人都對未來產生了迷茫。在不斷收到眾多鼓勵,比如“沒想到你們可以演這麽新鮮、幽默的話劇”後,遇凱決定重拾信心。他拍板將該劇放在海澱劇院加演第二輪,賭一把,如果做成了,就將其作為主業一直做下去。
 
等來的是好消息——第二輪票被搶購一空。《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爆紅,開心麻花逐步從贈票躍升至“一票難求”,上座率一路攀升,終至100%。
 
2008年,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召開,國家政策對文化創意產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已將其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社會各界對該領域也開始有了更多關註。   
 
隨著市場被慢慢培育起來,一開始只做話劇的開心麻花,後將品類進行了擴充:先是加入了原創音樂劇,後又有了以《三只小豬》為代表的兒童劇。此後5年間,開心麻花開始從只有賀歲季演出向全年演出常態化轉變。演出量大增。這當中,遇凱起到了巨大作用。
 
於開心麻花,遇凱可謂打江山之人,他一手將開心麻花的品牌樹立了起來。但自2010年年底,因身體不適,他已退居公司幕後,創始人張晨開始接手公司運營管理。
 
雙子座的張晨是天生戰略家,屬於文化商人。在他接手管理後,開心麻花在劇本創作和品類擴充上一直沒停下來。
 
漸次全國布局
 
劉洪濤是一位非常有執行力的職業經理人。後來,與遇凱私交多年的他選擇了加入開心麻花,從張晨手中接過了運營、管理的接力棒,拉開了該公司全國商業化複制的序幕。
 
劉洪濤入職不久,開心麻花即決定與資本市場靠近。考慮到上海、深圳是國內兩個交易所所在地,又是兩個資金高度密集的城市,張晨想,如能在兩地分別有開心麻花的持續演出會對公司未來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大有幫助。後,開心麻花決定分別在上述兩地建立分支機構。     
 
上海是一個比肩北京的文化大都市,但它比較精致,市民對這種相對生猛、粗放、北方特色的喜劇能否接受,開心麻花並無百分百的把握。深圳則人口結構偏年輕,互聯網化程度很高。
 
2011年初,劉洪濤親赴深圳探路。
 
第一件事就是選劇場。當時深圳多數劇院屬國有企、事業單位,一個劇場的資產高達兩三億甚至更多。對於開心麻花來說,把資金押在劇場上,成本太高。於是他們選擇了租劇場演出這一模式。
 
當時,深圳能演話劇的劇場僅有四家,即華夏藝術中心、保利劇院、深大劇院和少年宮劇場。開心麻花最終看中了保利劇院。
 
首場演出當日恰為光棍節,他們決定一連演七場《烏龍山伯爵》。為加強推廣,劉洪濤還邀請深圳廣電集團作為出品方之一。
 
在此之前,深圳市有史以來話劇演出場次均在三場以下,即使是著名導演的話劇也一般只演一場。因此,當時深圳廣電領導對開心麻花連演七場這一方案不贊同,提出了改演出場次的建議。
 
但劉洪濤已經做好了“大不了七場都賠錢”的準備,堅持原計劃。第一場的出票結果是,一千個座賣了八百多,到第三場就已經是滿座了。直到在後臺看到觀眾的真實反應,劉洪濤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真正落了地,且對深圳市場陡增信心。
 
2011年下半年,劉洪濤也曾轉戰上海開拓市場,但這一過程難言順利。
 
對開心麻花來說,最好的劇場應該是800—1200座位的,這樣觀眾能比較直觀地看表演。若離舞臺太遠,體驗會差很多。上海的演出很多,但一千座以上的商業劇場就那麽幾個,還都被其他演出占了。
 
開心麻花要想在上海一炮而紅,合作目標非上海大劇院莫屬。上海大劇院屬於上海市政府下邊的一個正局級單位。在劉洪濤看來,上海人比較有契約精神,但他們對作品特別挑剔,動輒需中國一流甚至世界一流。很可惜,上海大劇院對開心麻花一無所知。
 
2011年12月某天,劉洪濤接到了一個電話:上海大劇院的院長跟副總當晚將抵京,晚上想看看開心麻花的年底賀歲戲。劉洪濤非常高興。但他馬上意識到,票賣光了。
 
迫於無奈,當晚劉洪濤陪同兩位領導在聲控室看完了整場演出。因二人對開心麻花印象很好,於是後期合作頗為順利。
 
決定將國有劇場開放給一個民營劇團做演出,這種“恩賜”此前是從未有過的。此事件成了文化界新聞,上海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開心麻花頂著壓力開始賣票。第一場,1600個座位賣了接近八成。劉洪濤在幕後默默地觀察著觀眾的反應,直到第一場演出完,他才放下忐忑,確信開心麻花在上海也能“擰”。
 
 2012年,開心麻花首登春晚舞臺。此後,這一草根民營團隊開始被主流媒體認可,它的喜劇作品也得以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傳播。來自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演出邀請,無形中對開心麻花的全國商業化複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初,劉洪濤希望用不斷演出這一模式逐步打造品牌,各地巡演基本都是從北京派組下去。但當深圳和上海區域分部組建起來後,他意識到,開心麻花有必要劃區域運營了。
 
2011年,開心麻花開始按區域設置重點城市,先成立辦事處或公司,建立營銷團隊,拷貝北京總部的商業模式,再從當地慢慢培養演員。
 
從那時起,開心麻花的全國演出已不再完全依靠過去北京大本營的團隊,當地團隊羽翼漸豐。此外在北京,演出場地已不再局限於海澱劇院,可多個劇院同時完成。
 
2012年,北京人藝60周年慶時提出了一個口號——創紀錄演到200場。事實上,這一數字,開心麻花早在2010年就已突破,之後逐年遞增:2010年210場,2013年718場,2014年接近1000場。這一戰績在民營舞臺劇公司中首屈一指。
 
“這些場次,北京團隊貢獻了一半,外地43個城市均有演出,幾乎都是省會城市。目前只有西藏還沒去過。”劉洪濤介紹稱。
 
在深圳、上海、天津、成都、沈陽之外,2014年,開心麻花又在青島、南京等地開設了分公司。

多業務並進
 
開心麻花從一開始就是大劇場演出,而大劇場和小劇場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都迥然不同。
 
用劉洪濤的話說,開心麻花的票房是小河流水,並不高,但在大劇場演出公司里,開心麻花目前是第一。2013年,開心麻花光舞臺劇的票房收入就已突破億元,2014年則增加到了1.5億,凈利潤達3000多萬。
 
盡管目前收益不錯,但作為公司領導,張晨、遇凱、劉洪濤仍頗感困惑:這一商業模式的確成就了開心麻花,但一定程度上也對開心麻花的未來發展形成了限制。
 
在國企夾縫中生存,他們逐步認識到,股權結構優化勢在必行。此外,在規模化複制過程中,他們發現,大部分國企操控的劇場對來自民企的合作邀請並不十分熱情,因此開心麻花需要有實力的投資方進入,以幫助他們完成這一資源對接。
 
2013年,開心麻花引入了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的一筆風投。該基金負責開心麻花項目的投資人周琳對《創業家》記者表示,當初決定投資開心麻花的邏輯是,它是一家以公司品牌為核心的企業,相較趙本山、賴聲川、孟京輝這類以個人品牌烙印為核心的企業,它更具生命力。
 
此外,在周看來,開心麻花的話劇風格和表演形式沒有太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周立波是明顯的海派文化代表,在華東地區比較受歡迎。趙本山的二人轉,主要偏華北、東北地區,但在長江以南,接受度相對不高。
 
“開心麻花沒有那麽鮮明的地域烙印,它是以‘草根文化+時政點評’這類內容為主的。”周琳說。
 
綜而觀之,舞臺演出處於娛樂產業金字塔的較低層級,而電影在塔尖。2014年,開心麻花已在考慮借助資本的力量進入影業發展快車道。規劃中,舞臺劇和影業將是開心麻花未來發展最核心的兩塊業務。
 
“做話劇很辛苦。前年我們收入才過億,背後需要辛苦付出一年。它所能創造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跟電影票房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劉洪濤希望將開心麻花影業做成一個小而美的業務。
 
劉洪濤告訴記者,目前開心麻花的23個舞臺劇中,22個為原創,僅1個是引進的版權(《瘋狂的石頭》),而這22個原創舞臺劇,大部分具備轉化成電影的潛質。
 
十一年來,崛起自民間的開心麻花,已成為國內大劇場喜劇先鋒。開心麻花的目標是,未來3年,在全國建立8-10家分公司,各分公司都能提供標準演出,未來5年,演出總場次達到3000場以上。
 
 周琳說,作為內容提供商,開心麻花通過在全國的演出已打出了品牌知名度,未來該公司希望能夠與一些劇場合作,為開心麻花冠名,或能夠與國有劇院聯合運營。
 
2015年年初,開心麻花推出了網絡劇《江湖學院》,而大電影《夏洛特的煩惱》也已進入籌劃階段。不久後,開心麻花還將在原創音樂劇、國外版權引進等方面做出更多嘗試。
 
采訪中,劉洪濤多次提及,文化創業需要一種情懷。“我們始終覺得,做喜劇是一件很有公德的事,它教會大家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當下某些社會不公。”
 
劉洪濤特別向往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該雜誌團隊成員很少,但多年來在國際財經界享有巨大的媒體影響力。他們並不追求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幾十年來專註在雜誌本身,熱愛著他們的工作。
 
“我們應向《經濟學人》學習,將喜劇一直專註地做下去。”劉洪濤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卡茜,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62

開心麻花計劃在創業板上市 正準備找券商來輔導

開心麻花發布公告稱,公司準備在合適的時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IPO),擬聘請中信建投作為IPO輔導券商進行上市事項輔導工作,並擬向公司所在地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派出機構申請輔導備案。

開心麻花表示,公司計劃借助國內資本市場,抓住機遇,進行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據了解,開心麻花主要從事舞臺劇、音樂劇以及兒童劇的創作、編排和演出,同時從事演出劇目的衍生業務,如電影及網絡劇的制作等,曾出品 《夏洛特煩惱》 、《驢得水》等電影。2016年上半年,開心麻花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42.01%;凈利潤3448.7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2.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63

開心麻花“出走”新三板 娛樂公司奔IPO”小目標”

不安分的娛樂股鬧出走 只為實現IPO”小目標”雖然開心麻花(835099.OC)的出品的電影講的都是小人物的傷心事,但它在資本市場里可是徹徹底底地上演了一出喜劇,近日,開心麻花發布上市輔導公告,稱將在合適時間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IPO),這份轉板公告可以說是給旗下藝人馬麗戀情曝光的最好賀禮。

開心麻花在公告中自信地表示,未來發展整體勢態良好,計劃抓住機遇,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盡管開心麻花要離開新三板了,但是它在掛牌的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可是刷足了存在感。

在2015年底掛牌新三板後,開心麻花在一個月內先後進行了了兩次定增,估值增加了16倍。2016年1月,開心麻花向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晨以2.4元/股的股票發行價格完成了首輪365.24萬元的募資。

而距離第一次定增正式完成才一個星期,2016年1月29日,公司再次公布《股票發行方案》,發行價格一躍為106元/股,較幾天前剛完成的第一輪定增價格高了44倍,公告顯示,本次定增擬發行數量不超過284萬股,募集金額3.01億元。計算可得,開心麻花該輪估值高達51.8億元,在整個新三板公司中的排名為第60名。

緊接著,開心麻花就因傲人的賺錢能力在2016年5月入選首批創新層企業。財報顯示,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實現凈利潤3448萬元,同比增長93%。開心麻花解釋增長主要來自於舞臺劇演出增加,且上座率提升,此外,因收回電影《夏洛特煩惱》的票房分成,公司現金流凈額為1.3億元,同比增長79倍。

從2003年發展至今,開心麻花基本上保持一年一部原創劇的步伐,已擁有《夏洛特煩惱》、《烏龍山伯爵》等20余部優質IP,主創人員更是連續3年登上春晚舞臺。在《夏洛特煩惱》電影版狂卷了14億元票房後,開心麻花趁熱打鐵,推出《驢得水》,也以2500萬元的低成本博得1.73億元票房。

截止2016年6月30日,開心麻花已有12家子公司,經營範圍涵蓋電影、音樂劇、網絡劇、兒童劇、藝人經紀等領域,目前有沈騰、馬麗、艾倫、王寧、常遠等百余位簽約藝人,以及專職的創作團隊。其中沈騰和馬麗儼然成為了目前影視界最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頻頻出現在綜藝節目、真人秀中,據悉,目前沈騰的片酬達到了2000萬元左右,而馬麗的片酬也突破了1000萬元。

盡管目前的開心麻花風頭正盛,但其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上海證券出具的開心麻花研究報告中指出,影視演出產品是一種產品需求不確定性較強的文化產品,消費者對演藝產品的主題、內容、風格等方面的需求變化是比較快的。而開心麻花去年12月份電影《熱情是火》的票房失敗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據數據統計,2016年內地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為457.12億元,僅比2015年同比增長3.73%。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影視龍頭股萬達院線、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市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曾經的票房保證馮小剛因為簽了對賭協議,為了多點院線排片,也拿出了”小鋼炮“的架勢和王思聰爭得面紅耳赤。

伴隨著影市的“理性回歸”,開心麻花’盈利能力的天花板還需要市場的檢驗。此外,之前轉板成功的新三板公司大多集中在工業、信息技術和醫療等行業,開心麻花能不能成為第一支轉板成功的影視股,延續之前的好運氣還不得而知。

如今,越來越多的演藝類新三板公司開始向上市公司整合,開心麻花並不是唯一對轉板“蠢蠢欲動”的演藝類新三板企業。樂華文化被共達電聲收購,中匯影視被三七互娛並購。而掛牌企業和力辰光(836201.OC)、基美影業(430358.OC)也已經開始披露IPO信息,停止在新三板上披露信息。

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很多出走的企業通過新三板融資得到資本的助推後會謀求更大的發展,但企業仍要結合自身情況和長期戰略規劃對轉板進行綜合考慮。

縱觀新三板影視娛樂類掛牌企業的“前世今生”,記者發現很多企業是在A股上栽過跟頭才來新三板的。

楊麗萍的雲南文化曾兩次試圖登陸A股市場。2012年,由於IPO暫停和公司自身改制問題,使得雲南文化A股IPO失敗了;2013年,雲南文化又試圖借殼ST天龍實現登陸A股市場的夢想,仍舊失敗。直到2015年10月23日,雲南文化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新三板首家演藝類企業。

無獨有偶,作為《潛伏》出品方的青雨傳媒(832698.OC)也曾在主板上接連受挫。公司先是選擇通過IPO登陸創業板,然而在史上最嚴財務核查下,因為公司2013年度業績較2012年度下降不符合創業板上市要求,公司被迫撤銷了IPO申請。隨後青雨傳媒想借道萬好萬家曲線登陸A股之路,又遭到了證監會並購重組委的否決。兜兜轉轉,青雨傳媒最終來到了新三板。

此外例如能量傳播(833482.OC)、星光電影(834588.OC)等演藝公司也都有過IPO失敗轉而登陸新三板的類似經歷。

分析人士稱,新三板要加速自己在規範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打造獨特的市場魅力,才能吸引來優秀的企業,並且留住優秀的企業,抵擋住企業出走IPO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05

開心麻花2016年凈利潤下滑45% IPO之路或將遇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6/1098769.html

近年來,影視公司資本化進程逐步加快,其中不乏黑馬公司借助“風口”上迅速崛起,開心麻花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家公司於2015年掛牌新三板,市值51億元,被譽為新三板的“話劇第一股”,一年後就轉戰IPO。

然而,事情發展的並不順利。4月20日,開心麻花發布了2016年年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億元,同比下滑23.81%;實現歸屬掛牌股東的凈利潤7187.5萬元,同比下滑45.08%;扣非後凈利潤只有6063.82萬元,同比減少51.77%。

開心麻花證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籌備IPO,對業績下滑的事情,不便作出過多解釋。

不過,有券商分析師認為,影視行業的泡沫正在退去,如果開心麻花業績暴跌,肯定會影響到公司轉板。

開心麻花業績猶如“過山車”

2015年9月份,開心麻花首次發布《公開轉讓說明書》,宣告進入資本市場。當月,公司第一部電影《夏洛特煩惱》上映,人氣票房雙雙爆發。2個月後,《夏洛特煩惱》票房突破14億元,開心麻花在資本市場上也是炙手可熱。

也正是這部電影,使得開心麻花2015年業績節節攀升。回溯公司歷年業績,2014年,開心麻花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全部來自舞臺劇和衍生收入;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8301.73萬元,其中舞臺劇及衍生收入占95.4%。

而《夏洛特煩惱》上映後,公司業績突飛猛進。根據其2015年業績報告(更正後),2015年開心麻花實現營業收入為3.83億元,同比增長了154.8%,其中舞臺劇收入占比下滑至48%;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了234.15%;

開心麻花在年報中表示,2015年公司凈利潤大幅提高,主要是2015年電影項目取得了較高的回報。

實際上,爆款並不是年年都有的。2016年,是電影市場轉折的一年,泡沫逐漸被擠出,行業趨於理性。不少影視公司的業績受到影響,開心麻花也不例外。2016年,開心麻花主控的《驢得水》票房收入1.73億元,雖然仍然盈利,表現明顯不如《夏洛特煩惱》。

一般來說,電影票房的爆發,需有眾多因素一起推動。上述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影是一個難以量化的行業,這跟傳統企業不一樣,口碑好的電影不一定就有高票房,目前還沒有哪個影視公司,能做到部部盈利。所以,對於影視公司而言,風險意識格外重要。目前A股的影視公司,比如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都是一年之內推出多部電影,以此對沖風險。開心麻花在電影行業算是新手,所以如果貿然同時操作多部電影,也會是一個挑戰。所以,如果單憑電影賺錢,短期內仍是個‘運氣活’。”

在開心麻花2016年年報風險提示中,也明確寫明“2015年公司首部電影《夏洛特煩惱》票房收入超過14億元,促使公司業績水平較2014年大幅提高。2016年公司黑色幽默電影《驢得水》口碑高居2016年華語電影豆瓣評分第一名,但受影片類型及市場環境的影響,票房收入約為1.7億元,收入貢獻相對較少,導致公司2016年業績水平較2015年有所下滑。”

IPO之路或將遇阻

對於開心麻花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業績暴跌是否會影響IPO的順利進行。今年1月9日,開心麻花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議案,公司啟動創業板IPO。3月13日,開心麻花公告稱,公司於1月16日向北京監管局報送上市輔導材料。

根據披露,開心麻花擬發行4000萬股股票,發行價格待定。目前開心麻花總股本約為3.6億股,此次欲發行的股票數量約占發行後的10%。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崔誌娟告訴記者,“公司排隊IPO時業績下滑,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衡量公司業績下滑後,是否還滿足上市標準;二是,業績變動幅度如果非常大,也會引起監管層重視,審查風險。”

實際上,開心麻花也曾因為“估值神話”,引發過爭議。2016年1月份,開心麻花以2.40元/股的價格發行152.182萬股,由公司董事長、實控人之一張晨認購,募資365萬元;時隔不到兩個月,開心麻花再以106元/股的價格發行284.1835萬股,募資超3億元,共引入了11名新增投資者,其中東方證券認購金額近5021萬元。前後兩次跨度極大的股票發行價格,也使開心麻花的市值從1億多元躍升到了50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開心麻花成功IPO,公司市值也將水漲船高,一夜暴富不再是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58

超26億!最長國慶檔賺錢不再“羞羞的” 收14億!開心麻花真的“開心得像花兒”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9/115261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趙橋

雙節(中秋國慶)合一,8天長假使得今年國慶檔成了“最長國慶檔”。根據藝恩數據,截至10月8日晚9時,全國院線票房達到26.06億元,超過歷年國慶檔票房,也是國慶檔票房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而此前的紀錄保持者為2015年國慶檔,7天收入了18.63億元票房。今年這個最長國慶檔,也成為史上最賺錢國慶檔。

8天的國慶檔戰場,六部種子選手對決,《羞羞的鐵拳》出乎意料地成為最大贏家!據藝恩數據,截至10月8日晚9時,《羞羞的鐵拳》上映9天票房已超14億元,不僅完全碾壓在國慶前被大眾列入“種子選手”的其余五部電影,在今年總票房榜上也已經排在第六,僅次於此前收獲了15.51億元的《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了解到,如今《羞羞的鐵拳》排片率仍然高達37.4%,該片票房超過15億元有望向20億元進發。並且其作為開心麻花的第三部電影作品,如今票房離2015年開心麻花的首秀《夏洛特煩惱》也僅一步之遙。這也成就了開心麻花這家話劇向電影轉型的公司,連續三部作品“零失敗”的紀錄。

票房收入懸殊

有人笑就有人哭,今年國慶檔可謂是“收入懸殊”很大的一年!此前大眾預測的六大重頭電影中,除了《羞羞的鐵拳》獨占鰲頭外,其余電影的票房表現都差強人意。

《英倫對決》是成龍大哥再一次回歸好萊塢的巨作,排在票房第二位,但票房也尚不足5億元,而《英倫對決》的主投方是上市公司文投控股(600715,SH)的子公司耀萊影視。

王晶導演的《追龍》,由劉德華、甄子丹主演,豆瓣評分也是六部電影中最高的,豆瓣電影的評分為7.6分,可以說是王晶的“最佳”電影,但在《羞羞的鐵拳》的強勢碾壓下,藝恩數據顯示,截至8日晚間9時,其累計票房為3.9億元。

時隔兩年再次在國慶檔對戰開心麻花的大鵬導演的喜劇電影《縫紉機樂隊》,藝恩數據顯示,截至8日晚間9時,其累計票房為2.5億元,距離上一部《煎餅俠》11.63億元的票房還相去甚遠。

李晨導演、範冰冰主演的空戰主旋律大片《空天獵》,藝恩數據顯示,截至8日晚間9時,其累計票房為2.4億元。

相較於上面五部電影均過億的成績,最慘的是“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吳磊、任達華、昆淩等主演的《極致追擊》,該片由熙頤影業出品,上映9天,藝恩數據顯示,截至8日晚間9時,其累計票房僅159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國慶檔《羞羞的鐵拳》之所以一馬當先,跟其高排片率也有關。據每經影視記者了解,9月29日,《空天獵》和《縫紉機樂隊》提前上映,而9月30日,《羞羞的鐵拳》一上映排片率就立馬碾壓其余電影,而彼時才上映一日的《縫紉機樂隊》和《空天獵》的排片率立馬降了下來。

每經影視記者9月30日去某影院發現,《縫紉機樂隊》的全天排片僅8場,隨後《羞羞的鐵拳》持續維持高排片率,這一定程度助推了其票房的穩步增長。

今年國慶檔有口碑有票房

有意思的是,盡管《羞羞的鐵拳》笑傲國慶檔,其余電影“暗淡”陪跑,但也催生了“最賺錢”國慶檔。

按照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10月1日到目前(10月8日晚9時),全國總票房突破26億元,超過歷年國慶檔票房,也是國慶檔票房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藝恩數據亦顯示,截至10月8日晚9時,全國院線票房達到26.06億元。而此前的紀錄保持者為2015年國慶檔,7天收入了18.63億元票房。

與此同時,今年國慶檔的六部電影中,有三部電影的豆瓣評分超過了7分,作品的口碑完成度較高。

除了評分最高的《追龍》7.6分,《羞羞的鐵拳》和《英倫對決》分別為7.4分和7.3分,而《縫紉機樂隊》豆瓣評分6.9分,也比去年國慶檔收獲8.14億元票房《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豆瓣電影評分5.3分高出許多。

總體而言,今年的國慶檔有口碑、有票房,也是最賺錢國慶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20

開心麻花奔20億的“鐵拳” 背後還有哪些玩家在狂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9/1155193.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都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然而,誰能想到,開心麻花自《夏洛特煩惱》後,本被懷疑會“三而竭”的第三部電影《羞羞的鐵拳》卻創造出了一個新高度。

藝恩數據顯示,截至今天17時,《羞羞的鐵拳》累計票房已經達到19.29億元,而上映20日仍然牢牢占據29%的排片,也使得這部電影突破20億大關已經毫無懸念。

▲10月19日全國影片排片統計(圖/CBO中國票房)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10月18日,《羞羞的鐵拳》票房已經僅次於《戰狼2》的56.77億元、《速度與激情8》的26.71億元,拿下了今年票房榜第三名的寶座。



▲截至10月18日,2017電影票房排行榜(圖/貓眼專業版)

而以讓觀眾“爆笑”為目的的《羞羞的鐵拳》,除了開心麻花這一“親娘”,背後還哪些投資方正在狂歡呢?

開心麻花,行業中少見的幸運者

都說電影創作是很有偶然性的,所謂的爆款誕生往往都沒有一個固定套路,並不是劇本出眾、導演大牌、投資到位就一定能夠催生出一部爆款電影。

電影是否能夠拿到好的票房和口碑,雖然基因類似,但總是有偶然性、或者說是運氣成分,也有是否迎合觀眾口味以及審美等因素,藝術向來都有不可預測的成分,因此電影行業最大的不確定性也正在於此。

對於每家公司來說,更是如此,要想按照同一個模式就能夠不斷孵化爆款電影,這個想法很好但實行起來卻很難。

▲《羞羞的鐵拳》劇照

不過,開心麻花似乎是行業中少見的幸運者。

2015年,在舞臺劇方面做得風生水起的開心麻花將其中一部舞臺劇《夏洛特煩惱》改編為電影,進行了第一次電影行業的試水。

導演是話劇導演,第一次做大電影;主要演員是在話劇領域有所名氣但在電影行業是新人的沈騰、馬麗。這部上映前關註度小的《夏洛特煩惱》一戰而紅,累計拿下了14.42億元票房,是2015年全年總票房的第五。《夏洛特煩惱》的成功也伴隨著開心麻花新三板的成功掛牌。

▲《夏洛特煩惱》豆瓣評分7.4分(圖/豆瓣)

2016年,開心麻花第二部電影《驢得水》,同樣話劇改編、同樣話劇導演執導,雖然類型是小眾的黑色幽默,但以1000萬的超小成本獲得了1.73億元的票房,票房收益率476%,豆瓣評分也高達8.3分。

2017年,第三部電影《羞羞的鐵拳》,據相關媒體報道稱成本7000萬元左右,是國慶檔上映的五部大片中成本最低的一部,如今票房卻直逼20億元。即使扣除宣發、票補等相關費用,《羞羞的鐵拳》背後的投資方也賺得盆滿缽滿了。

除開心麻花,還有11家公司也要分杯羹

面對如此收獲,《羞羞的鐵拳》背後狂歡的又都是誰呢?

開心麻花自然占據首位。值得註意的是,開心麻花似乎並不滿足於新三板相對不太活躍的市場,於今年1月宣布申請IPO,並暫停了新三板股票轉讓交易。但開心麻花出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相關法律文件簽字律師之一,因個人發展需要從原律師事務所離職。因此根據相關規定,開心麻花不得不中止IPO申請。不過,就在《羞羞的鐵拳》上映前,9月28日,開心麻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恢複審查通知書》,同意恢複公司申請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查。

正在等待IPO的開心麻花上半年的業績不太理想,根據開心麻花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開心麻花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9.43%。而《羞羞的鐵拳》20億票房的光環無疑將對開心麻花的業績有著極明顯的提升,這是否會助推開心麻花IPO呢?

▲開心麻花2017年度半年報(更正後)

除了開心麻花“笑得”開心之外,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出品方中,除開心麻花外,還有新麗傳媒和貓眼影業,這兩家公司均有上市公司光線傳媒參投。光線傳媒於10月18日也主動在互動易平臺上提到光線傳媒回應,公司未直接參與影片《羞羞的鐵拳》的出品,公司的參股公司貓眼文化、新麗傳媒是該影片的出品方,貓眼文化還是其發行方。對於貓眼文化和新麗傳媒的利潤公司會相應確認投資收益。

聯合出品方中,則包括萬達影視、大地時代文化、橫店影業、金逸嘉逸、捷成世紀、淘票票影視、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天浩盛世影業、錦元素國際傳媒。

▲《羞羞的鐵拳》部分參與公司(圖/貓眼專業版)

上述公司也能夠在《羞羞的鐵拳》中分到一杯羹。

雖然說,爆款電影並沒有所謂成功的基因,但開心麻花讓人開心大笑的實力還是佩服,盡管對於《羞羞的鐵拳》這種套路的電影,有人喜歡也有人表示很無趣,但在觀眾口味多元化的現在,兩部電影成為近15億元、20億元爆款,也一定有其功力所在。

開心麻花相較於其余電影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其電影都來源於話劇的孵化,而話劇每年各個城市的巡演正好是最好的檢驗和前期調研,但要若想做更成熟的電影作品,開心麻花還需要多多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501

开心麻花:小剧场话剧的“大”尝试

1 : GS(14)@2010-11-06 13:21:27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06/163449.html
    对于一家没有政府支持的民营文化公司,是如何连续7年为观众不断制造快乐,并实现盈利的呢?
               
           舞台剧眼下正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演得如火如荼。这类舞台剧以令人发笑为卖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另类的休闲娱乐方式。虽然话剧圈里不少编导对这类“都市搞笑剧”不屑一顾,但却不妨碍它成为文化投资人的一片“热土”。
  在诸多活跃着的戏剧工作室里,北京开心麻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心麻花),在别人都为80~200人的小剧场打拼时,它却主攻800~1200人的大剧场市场,不但站住了脚,还实现了盈利。
  对于一家没有政府支持的民营文化公司,是如何连续7年为观众不断制造快乐,并实现盈利的呢?
  误打误撞的“大剧”尝试
  传统的话剧或舞台剧都是在框式剧场中演出,一般可容纳观众800~1200人,而随着近年来中西方对舞台剧的新探索,小剧场话剧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大剧场能容纳的观众是小剧场的10倍,但是制作成本可能要翻20倍甚至更多。”容燕经营着一家布景公司,常常承接一些舞台剧的布景工作。
  “时空交替,地点转换,往往都需要撤台转换布景,常见的是两组布景,也有三四组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运用有效地配合表演。”容燕说。大剧场制作要比小剧场舞台剧复杂得多。
  一位话剧圈的投资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虽然舞台剧是文化投资人的热土,但是投入少,回报也很低,如果单场剧制作成本超过1万元,就只能赔钱。不过,即便这样也无法阻止投资人对这一领域的投资热情,纷纷涌向小剧场演出试水。
  先期使用大剧场并以小剧场话剧为主要演出模式,近而实现盈利的开心麻花属于少有的成功者。
  据开心麻花的创始人张晨回忆说:“当初决定做舞台剧,也没想那么多,第一部剧就是在中戏逸夫剧场演出的,之后渐渐熟悉了大剧场的制作营销模式,就这么一直走下去了。”
  当初麻花团队的管理层曾坚定地认为,投资大剧场话剧,虽然制作成本是小剧场话剧的20倍,但票房收入也能达到10倍甚至更多,运作下来却发现,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在话剧不温不火的那几年,空座率非常之高,还有很大一部分赠票,一场戏下来票房收入只有屈屈几千元,可谓是“高风险低回报”。
  如何解决高风险成为管理层面临的首要问题。开心麻花的解决方法是靠公司化运作,一方面引入制片人负责制,由制片人负责各自项目的成本控制,同时制片人相互之间也要竞争。另一方面,坚持中低票价策略,保证票房。
  一般的小剧场话剧一轮的演出约在10~15场, 必须在这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收支平衡。但是麻花的很多剧轮次概念并不清晰,演出场次多,平摊了很大一部分制作成本。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演出,演员越演越纯熟,观众的口碑更高了,就越加吸引观众,带动了票房和票价提升。
  麻花的一部戏能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演出过百场,这在很多剧团是不敢想象的。有人指责开心麻花缺少足够的新戏支撑,每天重复上演同一部戏,靠量堆积不是个办法,早晚有一天观众会反感。但是张晨认为,近年来麻花推出的新戏速度和质量都明显提升,在经典作品与创新作品之间取得了平衡,票房一直保持得不错。“话剧此前一直是小众,还有更大的空间让新观众走进剧场。”张晨说。
  逃离北上广
  话剧圈里人都说,目前在中国,只有北京、上海和广州有小剧场话剧生存的土壤:北京有传统的文化积淀,但是商业化程度不如上海;买票看戏是上海小白领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而广州也有不错的群众基础。
  虽然如此,但是一些剧团仍纷纷把自己的经典之作带向全国各个城市进行巡演,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舞台剧。“巡演的成本要大大高于固定在一地的成本,因此多数必须有赞助,或以公益的形式演出。”该话剧圈投资人对记者说。
  就在2011年贺岁档临近时,开心麻花将他们的经典之作《白日梦》和《江湖学院》带到了外地演出,并成立了天津分公司,准备让“麻花”在传统的“麻花之都”落地生根,让天津观众开心地吃麻花、看麻花。
 张晨坦陈,这次对新兴市场的“开荒”工作,难度不小。在票价上,开心麻花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了适当下调,但是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买票看戏,还需要时间。
  对于在天津这类新兴市场,开心麻花的管理团队做好了赔钱的准备。当初北京市场就是赔了两年之后才渐有起色,在天津可以借鉴北京的经验,它会比北京更早盈利,张晨对此很有信心。
  在记者采访开心麻花时,排练场的院中停放着几辆漂亮的MINI Cooper。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宝马公司看好了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市场,投钱进行了广告植入尝试,而2009年是奔驰Smart与麻花合作,上述合作都是这些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看过麻花的戏后主动找到他们谈的。
  虽然植入式广告目前已经成为舞台剧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在张晨看来,这并不意味着舞台剧新的春天来到了。“对定制化开发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仅占市场的1/3到1/2的份额,核心还是要把自己的主业做好,否则过多的商业广告植入只会令观众厌烦。”
  北京银基一邦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CEO周立兵认为,现在为客户订制植入式广告,往往从剧本创作阶段就开始介入,话剧受众群虽小,但是更加看重受众质量。“相比其他的小剧场话剧,开心麻花的受众群体面广,演出场次多,这是大品牌热衷合作的主要原因。”而周立兵认为,舞台剧的商业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全国性地演出会比单一地方剧演出更受到广告客户的欢迎。
  压宝音乐剧
  随着开心麻花被广大观众熟知,不仅有品牌广告商找到他们,也有话剧的投资客们找到他们,但是开心麻花都婉拒了。“条件成熟的时候,开心麻花自然会考虑引入风险投资。”张晨解释,对于之前的婉拒,是因为麻花还处于新生阶段,时机并不成熟,接下来的重点是开拓新兴市场,并准备在音乐剧方面大发展。
  几年的运营经验让开心麻花的管理团队深切地感受到,以话剧为基础向其他剧种进行复制的相融性很低,发展节奏远不像IT行业那般能够在各个方向爆炸式发展。尽管复制性不高,但受众在文化领域的消费需求却在扩大,为了抢占市场,他们不得不加快融资,以寻找向演出市场多个方向大规模扩张的可能。
  虽然目前舞台剧仍以话剧为主,但是开心麻花已开始向音乐剧拓展,“在市场上投放一种新的产品,至少能够在影响力上获得领先。”而《白日梦》正是这样一部音乐剧。经过7年深耕北京市场,开心麻花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热心观众。张晨相信,音乐剧能够更深刻地影响他们。因为在音乐剧当中,有更多原创内容,不仅如此,借助音乐传播比单一的台词传播更加多元。
  “音乐旋律、歌词内容、演奏方式等,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心麻花的观众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充满着活力,一场剧下来,其中的旋律、歌词就很可能被他们学会,随意地哼唱,甚至是借此改编,都有很大的空间,而这都是基于某部音乐剧而来的,影响力自然放大了许多。”戏剧圈投资人也很看好音乐剧的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43

开心麻花:玩出来的顶级品牌

1 : GS(14)@2010-12-17 13:49:48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3/173354.html
 金秋十月的北京,一辆改装得古色古香的MINI COOPER奔驰在大街小巷,据说这就是《江湖学院》的送票车,而送票的人则是该剧导演,被称为鬼才的彭大魔。  随后,这辆MINI COOPER又被开上了《江湖学院》的舞台。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伪装成搬运工的太监,最终用金钱收买了那个曾经看不起他的厨师追求了很久的女子。当太监从MINI COOPER里出来时,厨师惊问:“你不是那个搬运工吗?”太监骄傲地用他独特的嗓音回答:“谁说我是搬运工,我爸是李刚!”
  在观众们爆笑声中,MINI COOPER的可爱形象深入人心。
  事实上,早在2009年,这个游戏已经被同一团队玩过。当水晶白色的Smart载着女主角轻盈地停在舞台中央时,正是整部《白日梦》的第一个高潮,小巧的车身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其精心设计的片段则令很多观众对Smart赞不绝口。
  这个将广告植入得如此明目张胆、却又惹人怜爱的公司,正是如今炙手可热的话剧界领军者——开心麻花。
  2003年,《翠花,上酸菜》的导演田有良找到张晨和遇凯,原本打算做电影的三个人,却因为突遇“非典”,只得商量转做舞台剧。
  现代舞台剧应该具备哪些文化基因,才能吸引观众?三人探讨后最终决定:定位于金字塔中部,热爱刺激,又极富活力的时尚人群,以相声、舞蹈以及夹枪带棒的语言形式,做把时尚、快乐和智慧拧在一起的纯娱乐戏剧。
  2003年底,《想吃麻花现在给你拧》以爆笑贺岁舞台剧的形式新鲜出炉。
  如果只是单一的小成本舞台剧,开心麻花就跟其他的戏剧工作室一般无二。高度的商业化操作成为开心麻花的商业模式——以明星主持与歌手为强心剂,年度热点事件为噱头,采用恶搞手段,摒弃戏剧工作室的小剧场模式,走千人大剧场路线,密集的媒体式轰炸,贺岁档上演……这种电影界的“大片模式”,使得开心麻花成为了民营话剧界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这当然只是开心麻花的第一步。要实现盈利,还必须有更特立独行的招数。
  2008年12月,开心麻花贺岁话剧《甜咸配》在海淀剧院上演。恶搞场景层出不穷,大总统袁世凯手捧着imini,对清华、同方两名守卫报以揶揄之词的场面,令人忍俊不禁。与此同时,LG、蒙牛、思魅欧珀莱、联通等众多品牌也通通融入剧中,极富想象力的植入台词让台下观众拍案叫绝。开心麻花令广告台词植入第一次出现在话剧当中。
  从剧本创作阶段就开始让广告介入的方式,以及其更为聚焦的受众群体,使开心麻花获得了大品牌广告商的青睐。2009年开始,Smart及MINI COOPER纷纷登上开心麻花的剧目。
  虽然将广告植入剧目已成为开心麻花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但张晨并未就此满足,开心麻花开始尝试“出品机构-制作-票务推广”的产业链模式,以期扩大项目覆盖面,构建集团化协作机制,促进低投入高产出,降低项目运作成本和风险。
  如今,开心麻花已拥有包括《想吃麻花现在给你拧》、《白日梦》、《索马里海盗》等13部作品,在千人以上的大剧场演出超过1000场,2009年各项收入近2000万元。
  “这么玩挺逗”是张晨创办开心麻花的初衷,如今,这个玩出来的公司,已然演绎成为国内舞台剧的顶级品牌。
  不过,开心麻花仍然面临着极大的市场挑战,整体而言,舞台剧市场必将凭借其演艺资源和资本优势,最终形成国营垄断的局面,如开心麻花之类的民营演出机构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对此,张晨自认还没有找到突破点,不过他正在尝试多元化路径,比如在漫画、儿童剧、网络视频、贺岁影片等方面寻求机遇。同时,开心麻花也在考虑加快融资,以谋取演出市场多个方向大规模跑马圈地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