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老手 每日剪報預見三次股災

 

2011-3-28  TCM




想像當一個人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在他的腦子裡,所能想到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家人、財產或未完成的心願?

二○○九年底,瑞展產經研究董事長陳忠瑞,因為病毒侵入免疫系統引發敗血症,醫院開出病危通知。連遺書都已經寫好的他,交代家人在他住院期間,一定要幫他 做的一件事,竟然是要幫他如期收好每一天的報紙,因為,那是他數十年來「做筆記」最重要的素材。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回來的陳忠瑞笑著說,「我到快病死了,都 還很惦記這件事情。」

按日期記!兩則報導,讓他逃過金融海嘯

對陳忠瑞來說,這一本本年復一年累積出來的投資筆記,曾幫助他三次躲過股市萬點崩盤危機,也總能精準預測多頭起點,為自己賺進可觀財富和人生經驗。

影響股市的因素非常複雜,但陳忠瑞的投資筆記,卻是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做。每一年,他都會準備一本當年度的年曆記事本,每天把當日各大財經報紙上最重要的消 息,依日期剪貼或是手抄到記事本上。「用時間記錄是最好的,」陳忠瑞解釋,「會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按照時間發生,跟時間最有關係,尤其是投資的東西。」

陳忠瑞舉例,在○七年某一天的報紙,看到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現任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發表一篇〈資產泡沫化〉的文章,提到美國房屋貸款成數高達一一○%,且房貸被包裝為各類衍生性金融商品,形成過度 槓桿,陳忠瑞至今清楚記得當時的新聞,「Stephen Roach提到說,這個資產泡沫化以後就會變成一個危機。」

隨後在○八年初,陳忠瑞又剪貼到美國第一大抵押貸款公司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 wild)發生危機的新聞,「我把這兩件事情聯想在一起,」他認為,資產泡沫化已經發生,這將成為觸發景氣崩盤的關鍵。

當時,台股三度幾乎上攻萬點,市場一片看多,唯獨陳忠瑞發表看空。「後來就很多事情發生了,」陳忠瑞回憶,當許多人在金融海嘯受傷慘重,他卻全身而退。

只抓趨勢!從不記指數,卻聞出台積電利多

然而,整理筆記的過程,往往也幫助陳忠瑞發掘出好公司。

在每天的新聞中,他發現台積電不斷朝向二八奈米和四○奈米投資,且資本支出幾乎和英特爾(Intel)一樣多。陳忠瑞開始思考,台積電到底想要做到哪些生 意?

在今年初的台積電法說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揭曉答案,過去最流行的電腦,裡面全都是「Intel inside」,但是現在,從智慧型手機到最夯的平板電腦,裡面的晶片,幾乎都是台積電出品。「台積電要取代英特爾,」陳忠瑞說,「這就是靠筆記,很多這 方面的報導,你就搶在市場前融會貫通。」

進入股市數十年,陳忠瑞至今還是不會去記錄每天的大盤指數或成交量,他認為,筆記中要記最重要的事,就像投資,要抓住最重要的趨勢。

包括各種經濟的重點指標,諸如中央銀行、主計處和經建會公布的數據、歐美國家的國債,以及大型研究機構和大師級的國際專家對趨勢的預測及看法,都是陳忠瑞 必定記錄的訊息。

雖然已經是股市老手,但陳忠瑞還是像個菜鳥,每天必定剪報、做筆記。有趣的是,當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舊聞,陳忠瑞記錄的是當下和過去,但股市卻是一場預測 未來的心理戰,「這才是記筆記的精髓啊!你記錄那麼多東西,最終是要幫助你未來的決策。」陳忠瑞承認,在股市中,他還是常常會被「套牢」,但長期的筆記功 夫,卻總能讓他「贏大輸小」。

問到陳忠瑞,這些筆記,是不是就像自己的小孩;他笑著說,小孩會離開自己,筆記不會。筆記是陳忠瑞重要的資產,而這份資產,還會一直持續累積下去。

延伸閱讀:筆記撇步1依照日期、時間順序做每日筆記 2總體經濟、資金、產業、公司為4大必記內容 3不間斷持續記錄,才能看出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0

直擊全球最大科技創投高峰會 英特爾明年要玩什麼? 預見2012年 全球科技三趨勢


2011-11-28  TWM





「股神」巴菲特開始買科技股了!當市場以為明年科技春燕不來,巴菲特卻反手買進IBM與英特爾。

到底巴菲特預見了什麼?

《今周刊》帶你到洛杉磯海邊,直擊這場由英特爾做東的全球最大科技創投高峰會,邀來全球900位CEO等級的企業領袖,進行三天閉門會議。

預見2012年,英特爾到底要玩什麼?

撰文‧賴筱凡

十一月中旬,就在「股神」巴菲特公開披露買進科技股的這天,位於洛杉磯機場南方一小時車程的杭廷頓海灘(Huntington Beach),異常地繁忙。海灘邊,靜謐的太平洋上灑滿了橘黃色的陽光,飯店人員則神經繃緊地安排各項細節,準備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九百位CEO等級企業 領袖,這是一場規模堪稱全球最大的科技創投高峰會。

這已經是英特爾第十二年主辦的高峰論壇,與會的來賓不是各界企業領袖,就是一年操盤上億元的創投高手。在國際經濟情勢一片混沌之下,他們拋下手中的工作, 不遠千里地飛到這裡,就是寄望這場會議能為不確定的二○一二年,勾勒出可以依循的產業曙光。

目標很明確

任何東西都有英特爾的色彩「除想了解明年的科技趨勢之外,大家都想知道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在這裡找到更有利的合作夥伴。」說話的人是英特爾資本 (Intel Capital)董事長索達尼(Arvind Sodhani),這是他在英特爾工作的第三十年。財務出身的他,是英特爾的財務大總管,直接報告給英特爾總裁歐德寧(Paul Otellini)。

身為英特爾三位執行副總裁之一,索達尼有別於另外兩位主管晶片業務,他是手握英特爾一年上百億美元投資大權的關鍵人物,更是全球科技趨勢走向的樞紐,一旦 在索達尼筆下批准的投資案,也意味英特爾將全力投入。他就像點燃蒸氣火車的列車長,不只帶著英特爾投資,更拉動全世界科技業的發展方向。

「我們正處於一個聯網世界(connected world),目前全世界有四十億個行動網路裝置(指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但預估二○一五年將會達到一五○億個。」在索達尼眼裡,不管是持續 成長的電腦使用人數,或是越來越多、遍布世界各地的數據中心,甚至是社群網站、應用程式,都將讓行動網路裝置越來越多,所以英特爾必須抓住這樣的機會, 「英特爾資本將會非常積極地投資整個聯網生態環境,讓連結全世界的夢想成真!」站在英特爾的高度,索達尼明白,他們不是要做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他們要打造一個生態環境,產品裡面內建英特爾的處理器,軟體是英特爾投資的公司所設計,開發工具是英特爾旗下的公司提供,甚至應用程式(App)由英特爾 找來的第三方開發商所寫,防毒軟體也由英特爾旗下公司開發。

索達尼的目標很明確:不只要內建英特爾處理器(Intel inside),還要任何東西都有英特爾的色彩。所以,英特爾投資半導體設備商、無線通訊晶片開發商、數據中心的軟體解決方案,更會看到英特爾投資網路公 司、社群遊戲代理商,還有更多的App開發商、數位內容供應商。因為,索達尼要把全部的人,都拉進來這個英特爾畫起來的大圈圈裡。

過去兩年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躥出,讓蘋果與安謀︵ARM︶這類公司將肥厚的利潤全端走,全世界最熱賣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沒有英特爾的份。 英特爾要想急起直追,不是光跟安謀比誰的處理器效能比較好就有用,他們必須從根本下手,將NB廠、手機廠全都綁在英特爾的生態環境裡。於是,除了原有的華 碩、宏碁、聯想、索尼之外,谷歌︵Google︶進來了,然後是三星、宏達電。

就在索達尼鋪陳的聯網世界中,英特爾總裁歐德寧接著登場了。他大手一揮,給了這三個數字:「四十五億個行動聯網裝置,三千億個Gb的數據傳輸,一.二億兆 個電晶體。」你能想像,一旦越多行動聯網裝置出現,英特爾就能製造越多電晶體。為了要讓行動上網變得更方便,一場NB革命在歐德寧鳴槍下,超輕薄筆電蓄勢 待發。

今年八月,英特爾在台北的一場關鍵記者會宣示砸下近百億元資金,就為了讓英特爾資本能夠更專注投資超輕薄筆電。「我們內部已將超輕薄筆電訂為明年的最高指 導原則。」英特爾PC事業群行動平台部門總經理Erik Reid的話,一點也不誇張,光是索達尼三十分鐘的開場演講,提到超輕薄筆電的次數就不下十次,更別提歐德寧。

百億元資金砸下去,英特爾資本的一百位主管經理(MD)也跟著動了起來,他們要做的就是全方面地找出有利於超輕薄筆電的供應商,然後投資它。以電腦製造王 國|| 台灣為例,英特爾台灣區資深總監孫承中透露,「我們目前看的案子,先以新功能為主,像是觸控。」確實,明年微軟極受矚目的平台Win8,將正式上市,英特 爾與微軟兩個老戰友連手,就是希望可以扳回一城,挫挫蘋果的銳氣。

趨勢一:超輕薄筆電

砸百億元重金,發動筆電革命歐德寧坦言,整合能力像蘋果一樣的人,實在太少,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爾找上谷歌合作,過去英特爾與微軟同屬封閉組織,但是現在, 英特爾要轉向開放,在開放平台上,歐德寧同樣要爭取發球權,超輕薄筆電就是第一槍。

「很多人說PC已死,但我不這麼認為,越來越多的水平整合將會浮上台面,重點是我們如果不做點什麼,就可能會落後。」在歐德寧銳利的眼神背後,有著英特爾 巨大的野心,雖然超輕薄筆電今年才剛推出,但英特爾的目標已經訂出來|| 超輕薄筆電將占有四○%的筆電市場。

英特爾甚至明確地將產品藍圖全畫了出來,今年超輕薄筆電先用Sandy Bridge的處理器,明年為了要將待機時間拉到比iPad還長,開機速度能和iPad一樣快,新一代處理器Ivy Bridge要接棒,二○一三年將會再推Haswell處理器,全面推動筆電轉型。

於是,台下九百位CEO等級的企業領袖,心裡都有了底。抱著資料,帶著一絲興奮,擎泰董事長特助張民右坐在一字排開的CEO裡,他的角色顯得相當特別。隨 著三星、宏達電、諾基亞都成了擎泰的客戶,他要來這裡找更多開拓業務的可能性,而超輕薄筆電就是擎泰的機會。

高峰會的第二天下午,張民右有個相當重要的會議,他要與英特爾全球業務副總裁唐克銳(Thomas Kilroy)碰面,談的重點就是超輕薄筆電。依照目前超輕薄筆電多數採用固態硬碟(SSD),對做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控制晶片的擎泰而言,等於市場大開。

英特爾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晶片廠,還有英特爾資本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投作後盾,最重要的就是,英特爾握有全世界科技產業最綿密的科技人脈,因為英特 爾不只投資對它有幫助的公司,英特爾還替它們找客戶。以擎泰為例,貢獻其八成營收的最大客戶,也是最大股東的三星,就是英特爾替擎泰介紹牽線的。

英特爾資本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羅斌的工作,就是負責替這些英特爾已投資的公司,找供應商、找金主、也找客戶。像是去年,羅斌就帶著英特爾資本旗下的六家公 司悄悄來台,他們要拜訪的人,正是大舉投資雲端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羅斌牽線下,六家廠商裡頭,兩家成功打入廣達供應鏈,「它們不只能替廣達做cost down,還能給廣達最新的技術。」二○一二年羅斌會更忙,台灣身為超輕薄筆電生產重鎮,不只他們要來台灣找投資機會,還會有更多國外公司希望能到台灣找 生意。

趨勢二:軟體與內容

多平台優勢,三十億元做App 站在聯網世界的基石上,如果說超輕薄筆電是英特爾想賣給消費者的最終產品,那麼英特爾拿三十億元成立AppUp基金,就是在消費者上鉤前,所拋出的誘餌。

猜猜看,全世界每天上傳到臉書(facebook)的照片有多少?歐德寧揭曉了這個答案:是二.五億張。當每天全球超過十一億人都在使用社群網站,能讓消 費者願意花錢買單的不再只有硬體效能多好,還要能夠有豐富的軟體與數位內容。亞馬遜賠錢也要賣的平板電腦Kindle Fire告訴我們,誰能夠在平板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上提供最多內容,消費者自然就會上門來。

英特爾想吃App市場的理由很簡單,「全世界每一秒,就有七百個App被下載到行動聯網裝置裡。」光是今年六月,全球下載App的次數就超過兩百億次。歐 德寧很清楚,縱使英特爾是一家硬體公司,App卻是他們不得不進入的市場。

然而,看在市場人士眼裡,英特爾要走的路還很遠,「這麼多人都想做App,就算市場不潑英特爾冷水,但一家硬體公司要做到像蘋果App Store,或是谷歌的Android市集,不太容易。」面對市場看法,英特爾軟體與服務事業群資深副總裁蕾妮.詹姆士(Renee James)倒是很有信心,「微軟、谷歌,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App平台放到別家去,可是,沒有人做得到,但英特爾可以。」因為英特爾擁有跨平台的優勢, 他們既與微軟合作,與谷歌也是夥伴。

從中牽線

大舉投資數位內容供應商

為了更有效利用這個優勢,英特爾還大舉投資了數位內容的供應商。坐在會場外的角落,來自台灣的社群遊戲代理商SNS+營運長林彥文,等著要與另一家同為遊 戲代理商的執行長碰面。年僅二十五歲的他,穿梭在會場裡,顯得很不起眼,但短短兩天高峰會,英特爾已經替他的公司安排了不少潛在的合作機會。

SNS+是英特爾在台灣最新的一項投資,「英特爾會看上SNS+,就是因為他們不只有台灣市場,還有泰國、越南、香港、韓國等市場。」市場人士分析,依照 SNS+才創辦不到兩年,手上就代理超過六十種臉書遊戲,是相當有潛力的遊戲代理商。

像SNS+這樣的數位內容供應商,英特爾不只非常感興趣,甚至希望透過英特爾的力量,直接把這些數位內容綁進英特爾客戶的產品裡。也就是說,英特爾居中引 導,在下游華碩、宏碁、索尼、聯想的筆電、手機、智慧電視裡,把英特爾投資的數位內容及App,一起綁進去。

例如去年英特爾與索尼、谷歌合作的第一款智慧電視,就有許多數位內容,由英特爾從中牽線。除此之外,去年英特爾花七十六.八億美元收購資訊安全軟體廠商邁 克菲(McAfee),就是關鍵的指標。「英特爾絕對無法安於硬體收入,消費者要更多服務,所以他們勢必會大力投資軟體。」創投業者觀察。

所以,當英特爾楬櫫軟體、內容投資大旗,投資客也開始蠢蠢欲動,大舉在市場上尋找投資標的,遠從日本飛到洛杉磯參加高峰會的日本創投人士,就積極在軟體與 數位內容下手。

當聯網世界成了不可違逆的趨勢,雲端生活將會充斥在你我的生活裡,就像索達尼說的,數據中心將會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數據中心需要伺服器、各式軟體 解決方案,不論網路傳輸、各種硬體與技術,都布滿了英特爾想投資的商機。

雲端將如何巨大的改變人類生活,就在英特爾針對一千位美國成年人所做的一項調查裡,我們可以見到端倪。兩年前,他們在聖誕節最想採購的禮物,前三名分別為 筆電、可攜式MP3與液晶電視;如今,他們最想採購的聖誕節禮物是筆電、iPad與電子書。後者的這三樣產品,都與雲端計算有著高度關聯,可見其影響性。

趨勢三:行動網路

雲端、消費型網站潛藏黃金因此,英特爾的動作早就遍及雲端計算裡的每個環節,像是今年五月,英特爾資本就投資了雲端儲存技術平台的供應商大陸創新科公司。 在台灣,則找上能夠提供網路傳輸單晶片技術的泰發。

攤開英特爾在雲端的投資組合,從雲端服務、儲存管理、資訊安全、雲端平台、數位簽證,幾乎是全面性的布局,就連谷歌、蘋果搶食的電子錢包市場,英特爾都想 從中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英特爾還將投資眼光移到消費型網站,所謂消費型網站,泛指可能與消費行為相關的網站。今年八月,一場高達千萬元的投資案,在大陸開花結果,一家 大陸B2C購物網站耀點100,被英特爾資本相中,在第二輪增資時,成功引進英特爾這個大股東。

耀點100可說是不折不扣包著大陸皮、台灣骨的台灣網路公司,四位創辦人當年在台灣創辦的興奇科技,○八年被台灣雅虎收購,成為替台灣雅虎貢獻龐大營收的 購物中心。這四位創辦人再到中國創業,如果不是英特爾投資他們,可能台灣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耀點100。

與耀點100相似的投資案,英特爾相當積極的在進行,尤其是他們開始將重點轉移到新興市場後,亞洲成了英特爾重兵部署的關鍵市場,不只因為大陸成為全球最 大的PC消費市場,亞洲潛藏新創公司的成長潛力,更是讓英特爾磨刀霍霍的主因。

在九百位企業領袖看到英特爾預見二○一二年科技未來後,「我們開始擬訂明年策略方向。」○九年獲英特爾投資的半導體廠家登董事長邱銘乾說,每年來參加英特 爾高峰會,最大的收穫就是能掌握英特爾的動向,然後跟著制定方向。

對他們而言,英特爾是科技業的巨人,參加這場英特爾做東的高峰會,等於讓他們站在巨人肩膀上,預見二○一二年的科技趨勢。當從來不曾買過科技股的巴菲特, 都開始低調敲進英特爾股票,在英特爾眼裡看到的二○一二年的科技趨勢,也將成為明年投資科技業的重要風向球。

一分鐘認識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

成立時間:1991年

資金來源:由英特爾每年稅後盈餘提撥主要功用:替英特爾尋找策略投資且具價值的新創公司累計投資金額:104億美元總投資公司數:1185家(194家成 功IPO,286家為英特爾所購併)2011年投資金額:4.72億美元,可望突破5億美元站在巨人英特爾肩膀上,預見2012年三大科技趨勢!

趨勢一

超輕薄筆電Ultrabook 英特爾砸下近百億元資金,與iPad一搏;開出超輕薄、電池待機時間要比iPad長、開機時間要與iPad一樣快的高規格。

已投資標的:與Ultrabook相關,初步鎖定觸控相關產業

趨勢二

數位內容與軟體

英特爾投資30億元,成立新基金AppUp,找來第三方開發商合作,打造專屬、跨平台的App Store,與蘋果App Store一別苗頭。

已投資標的:McAfee、SNS+等

趨勢三

雲端與消費型網路

英特爾看準全球每天11億人使用臉書的市場,全面布局雲端供應鏈;另關注新興市場消費力道強勁,投資消費型網路公司,大搶內需財。

已投資標的:泰發科技、耀點100等點石成金!

英特爾資本的投資組合中,今年有6家公司成功掛牌上市,其中台廠占3家公司名稱 英特爾持股 英特爾的加持

家登

(3680) 8.3% 通過三星認證,進而擠進18吋晶圓規格制定的贏者圈。

KY譜瑞

(4966) 7.08% 兩次增資,英特爾都力挺。

擎泰

(3555) 3% 成功引進三星大客戶,不只貢獻營收,還讓三星成為擎泰最大股東。

900位CEO的三天閉門人脈學用餐交流:三餐與不同與會者用餐,發掘每個可能的客戶、合作夥伴或金主。

牽線媒合:安排900場連結會議,讓潛在合作廠商坐下來談投資、談訂單。

小組簡報:透過分組,給予每位CEO上台簡報1分鐘,快速認識相關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2

可預見的非理性—從阿膠、茅台、房地產、普洱茶談起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3st8.html

還記得《可預見的非理性——怪誕行為學》的篇首,梁小民先生有個小故事,大體上可以理解東阿阿膠這些年的控制營銷策略,這本書非常引入入勝。

去年在北京一家經營奢侈品的商店底樓看到東阿阿膠的專營店,翻看了幾個產品的生產日期,發現1-2年的存貨很多。這和白酒有些類似,凡是存貨可以隨著(一 段)時間保值/增值的,大體上都存在這種可能。包括房地產也是如此。即產品具備消費和投資雙重屬性,即便並不是公認的「投資品」,仍然具備這種屬性,例如 東阿阿膠、普洱茶等等。

當然不是每個具有這種雙重屬性的產品都能走向這種道路,需要營銷手腕才能啟動,例如06年後的東阿阿膠。但一旦啟動,這個過程具有很強的自我強化特徵。體 現在廠商的不斷提價和保持對渠道鋪貨的「飢餓感」上。而由於「存貨」價值沒有任何「跌價風險」,銷售前景看好的時候,消費屬性甚至讓位於投資屬性了。例如 房地產、茅台、普洱茶,甚至還包括當年的蘭花草。當然,這個美好的自我強化過程,最終會被打破,但轉折點非常難於預測。在此之前,廠商供不應求,提價+量 增的雙重引擎會促使公司業績大幅增長,這是投資者最如飲甘露的時期,但很少人能從中嗅到危險。

最終,它們還是要回到「消費屬性」上來,房子終究是用來居住的,茅台終究是用來喝的,阿膠終究是用來補血的,蘭花草終究不過是用來觀賞下的。最終的消費屬 性對於消費者的黏性,決定了最終走向反向自我強化的危險程度。另外,正向自我強化過程越是脫離消費屬性,其最終的結果越是危險。

因此,按照風險來看:第一,消費黏性越強的公司結局越好;第二,「存貨」保值/增值程度越強的公司結局越好;第三,行業/公司在此過程中,偏離消費屬性越小,結局越好。

 

07年云南爆炒蘭花,便是一例,蘭花珍稀品種一度炒到十幾萬一株。而且越是價格暴漲,似乎產品越是供不應求,自我強化過程開始了。渠道商開始嗅到利潤,瘋 狂湧入。不少出售蘭花的花店,都瘋狂從云南進貨,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很多都有豐富的經驗,本不應該相信平時僅有觀賞價值的蘭花會值這些錢,但最終理性讓位 給非理性(因為只有非理性才能跟風賺錢)。當然,這個過程非常劇烈,投資屬性佔據絕對上風,最終持有大量蘭花的,卻並不是真正的消費者。然後「去投資屬 性」,這個反向自我強化過程慘烈至極,最終塵歸塵、土歸土,蘭花仍然只是用來觀賞的。

 

房地產行業又是一例,而且非常精彩。但房子的消費屬性顯然比蘭花高太多。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套住房是基本生存的需求(剛需),因此一旦加入這個自我強化 過程來,逆轉的難度極大,對所有參與者的迷惑性也極大。直到最終消費屬性停滯(例如城鎮化停滯,經濟增長停滯),人們才會發現,大家手中持有的房子,並非 是自己用來居住的。於是反向自我強化開始,存貨降價—投資者存貨大量湧出—消費屬性不暢—產品降價導致的消費者觀望—刺激投資屬性繼續消弱。這個過程非常 慘烈,例如香港1997-2003年的房地產;2007-2009年的普洱茶等等。

 

很遺憾,茅台為代表的白酒(特別是高端白酒)、阿膠、黃金飾品等等,也落入這個俗套。其中最特殊的是茅台,它和其他所有公司產品都截然不同。這是因為這種 模式最終一定會遭遇轉折的原因就是消費者對價格的彈性問題。即便在某些階段,某些奢侈品(定義不同)對消費者的價格彈性是剛性的(甚至在價格提升時,需求 反而會擴大)。但終究,可選消費品必然隨著價格的不斷抬升,其消費群體和消費量會縮小。當最終萎縮的需求遭遇不斷提高的供給(看看這些年白酒行業的利潤, 社會資本必然會不斷湧入,提高供給,即便是高端白酒),逆轉就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時間而已。

 

唯獨茅台是特例,它的消費屬性具有很強的剛性,甚至反彈性(價格越高,需求越旺)。因為第一,茅台在某些群體心目中的歷史特殊性;第二,茅台自身帶有的 「社交屬性」。當然,茅台自身的品質也是關鍵,但也許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種獨一無二的反價格彈性,加上長時間的存貨升值導致的投資屬性劇增(例如 XX名人又囤積多少茅台云云),茅台的這個自我強化過程持續時間之長,可能和房地產一樣,只會被政策所打破。(去除掉其反價格彈性屬性後,才會進入反向自 我強化過程)在茅台不斷提價打開了空間後,五糧液、洋河、汾酒等等,白酒行業的好日子真的太好了,但它們與茅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阿膠也是如此,什麼獨特的水資源、驢皮的稀缺性云云,都是浮云。但作為啟動和推動這個自我強化過程是很有利的。每一個房地產商銷售時,都稱自己是:「稀缺 地段」,是否真的稀缺,天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個營銷的噱頭。阿膠的作用自然不容置疑,只不過它和房地產、茅台、甚至白酒、葡萄酒不同,它的消費屬性較單 一,就是補血養顏,無非加上禮品屬性。換言之,它是可選消費品,且有替代。太貴了,一般消費者大可不吃而已。而房地產有剛需屬性,酒類有社交屬性,有時候 即便你不想喝,社交屬性也會促使你去消費。因此,阿膠的風險遠大於其他幾類。況且,這幾年的「控制營銷」,提價幅度之大、頻率之快,透支消費屬性的速度歎 為觀止。我不清楚何時這個趨勢會發生轉折,但可以肯定必然發生。

 

其實,這種產品、公司,如果不過度透支消費屬性,例如將價格提升幅度控制在可承受範圍(例如略超過CPI),則有可能不出現過分的反向轉折。這種公司符合巴老的理想消費品企業。

 

另一種反例是可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幾乎很長時間沒有辦法提價,但由於通脹因素,如果這種飲料不具備味覺累計(多喝就會反感),那麼理論上它的成長空間 會更大的多。這是芒格在1996年對可口可樂前景過分樂觀的原因。因此大眾消費品的空間顯然會更大,成長也更加緩慢(只能依靠銷量提升,而且只能依靠消費 屬性提升,不像房地產、白酒、普洱茶等,是價格+銷量的雙輪驅動),但這種驅動是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回頭看,過往對這種產品、行業、公司的理解還是太膚淺了,以至於錯過了很多大好機會,罪不可恕。現在該好好看看了,什麼樣的公司「存貨」是具備這種特徵 的,什麼樣的公司會找到營銷的突破口從而打開這種正向自我強化過程?另外,避開那種正向強化週期過長,已經過度透支消費屬性的行業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5

預見燒肉店瓶頸 乾杯進攻新戰場

2012-8-27  TCW




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上,日本拉麵第一品牌、《電視冠軍》三連霸的一風堂台灣首店前,大排長龍;突然間一聲「砰!」的悶響,有人中暑倒地,嚇得乾杯一風堂社長平出莊司叫救護車送病人到醫院。

「太恐怖了!」平出說,「一風堂的客人,比我預料的多出兩倍。」

走出舒適圈!兩大潛藏危機讓它轉向

一風堂五月在台北開張以來,不分平假日平均每日翻桌率達二十次,創下一風堂全球紀錄;五月營業額破千萬,六月份超過九百萬元,比系出同門的乾杯燒肉營業額多出近兩倍;平出打算五年內開出十三家一風堂,目前,他已站穩多角化策略的第一步。

開一風堂之前,平出莊司開了十五家乾杯燒肉,開店十三年來平均每年營業額成長一五%、淨利率維持一五%到二○%的成績單,今年營業額預計超過七億元。

他曾說:「開店從零到一最困難,第二家以後開始複製,不困難。」既然如此,為什麼他要在企業仍快速成長時,走出舒適圈,跨入不熟悉的拉麵領域?

因為他預先看到獲利的兩大潛藏威脅。

客層飽和北部受歡迎,南部行不通

「按我們原有的業態開店,主打高價燒肉市場,相對高所得、年輕人口多、都會區,三大條件缺一不可。」平出莊司說,「但在薪資凍結、出生率低的趨勢下,五年後乾杯會遭遇瓶頸;我開不出現在形態的乾杯燒肉!」

乾杯燒肉旗下包括乾杯、紅酒乾杯和老乾杯三個系列,分別主打二十多歲年輕人、三十歲左右「孫芸芸型」都會女子、四十歲以上商務人士這三類人,平均客單價從 七百到兩千元;無論哪一種類型,都具備外食、都會小酌和高消費的特性。這種鎖定客層、強調商店個性的做法,適用於外食產業發達的北部都會區。

平出分析,越往南部,非都會區外食人口少,外食時帶著爸媽、爺奶和小孩,適合一站購足的複合式或吃到飽餐廳,特色餐廳無法滿足其需求;但複合式或吃到飽餐廳,在都會區會缺乏特色,無法吸引客人;「做不出特色,直接拉低利潤。」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秘書長洪雅齡也指出,燒肉對北部人而言是「目的性消費」的店,消費者會因為特殊理由光顧,但南部人認為,想吃燒肉就到大賣場買烤具、買肉,自家門口烤一烤就行,何必花大錢?「消費者會認為自家就可以做到了,而不願意為附加價值多付錢。」

成本拉高現在開店比之前貴五百萬

最大的挑戰來自房租。尤其台北市東區,現在的房東多數不是原屋主,新屋主為維持投報率,租金也翻兩、三倍。平出近日去看忠孝東路頂好商圈附近面積八十五坪 的店鋪,租金一百一十萬元,他立刻拒絕;「房租成本必須控制在營業額的五%到一○%,房租若一百一十萬元,很難ㄍㄧㄥ出營業額。」

其次是硬體設施,現在開一家乾杯,比五年前開一家相同的乾杯,成本高出三成。包括社區意識抬頭,排煙設備成為必裝設施;日本進口燒肉烤爐也因日幣升值而漲價;加上燒肉店的冷氣用量是一般餐飲業兩倍,電費漲價比五年前高出一倍左右。

「以前開家乾杯成本約一千五百萬,現在大約要兩千萬,」平出說,「按照這種漲法,五年後很難維持一成的淨利率。」

平出在兩年前開始思索因應之道:打開海外市場。他觀察到,東南亞新興市場即將進入十三年前台灣經濟起飛的階段,牛肉消耗會因所得提高而增多,所以打算明年年底登陸泰國曼谷;正在此時,已經打入歐美市場的一風堂邀請平出共同開店,讓他看到更大的機會。

一方面,一風堂在紐約蔚為風潮,成為國際品牌,共同拓展海外市場既可提高乾杯燒肉的海外知名度。

同時拉麵是隨意性消費產品,與燒肉互補,中午賣拉麵、晚上賣燒肉,可分擔租金壓力,大幅降低乾杯燒肉海外拓點的風險。

而一風堂在日本拉麵界是A咖,平出這回做出一風堂全球最佳成績,未來與其他一線日本餐飲品牌合作的機率大增,有助於他形塑多品牌餐飲集團。

另方面,就島內展店而言,拉麵店營業時間(十二小時)比燒肉店多一倍、用電量少(冷氣僅燒肉店一半)、翻桌率高(一天二十次,燒肉店僅三次)可彌補略低的客單價,成本回收可比以往二十個月更快。

欣葉餐飲集團執行董事李鴻鈞認為,過去十三年,乾杯燒肉專注在牛肉專業,利用採購優勢,可將一整條牛有效運用,並且搭配特色酒品,清楚區隔客層。跨足拉麵,有助於他分散獲利來源過度集中的風險。

除打開海外市場,平出讓日本最大牛肉進口商住金物產入股乾杯一二%,將牛肉成本從三四%壓低至三○%;同時將既有的乾杯產品線延伸到家庭族群,明年二月將在京站二館推出家庭式燒肉居酒屋,並改從單點式餐點角度切入牛肉消費市場,今年第四季推出「牛舌定食」。

跨足多品牌是中小型餐飲業的趨勢,但許多公司都在不了解自己能耐下貿然跨界,最後只得鎩羽而歸。平出從了解自身的限制出發,確認未來方向後再掌握機會,夢想才不致落為空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89

一年前預見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524/18269356

張震遠嘅香港商品交易所唔掂,向證監會交回牌照,再引來警方調查,弄出政治風波,梁振英當然大受打擊。商品交易所生意少,蝕到喊,非自今日始,左丁山查番本欄剪報,查到2012年1月31日,本欄講商品交易,曾引述金融L,有以下一段:
「金融L話:『好難講,香港炒期貨,幾十年來炒唔旺,無內地企業參與做對沖嘅話,始終系成交太淡靜,吸引唔到本地炒家入市。內地企業做對沖好,炒單邊好,到目前為止,都系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或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玩,睇唔到香港點樣可以爭取到大生意。
家張震遠檔商品交易所嘅交投靜得可怕,經紀生意甚少,但開大咗個頭,張主席都唔知點收科。佢當初話搞燃油期貨,在內地交收,但內地唔批准,現在只有黃金交易,但成交額完全唔係金銀業貿易場嗰皮!咁搞法,我地行內人都估緊HKMEX究竟蝕皮費可以蝕得幾耐?』」
嗱,蝕得幾耐呀,咪蝕到今年五月十六日囉,之後就趁長週末宣佈交回牌照,與客戶平倉,而平倉合約少得可憐,得181張,可見其生意之慘淡。金融L年半前已預測中曬。
現在市場質疑(以資深華資經紀,詹培忠老友張華峰議員代表),其他經紀遇到資金不足,資本不足嘅情況,好快就會被證監會釘牌,點解張震遠嘅商交所可以拖咁耐,仲由得佢自動交回牌照㖭?另一派意見就話經紀過往爆煲,多數因為生意太好,如資本不足,容易傷及無辜客戶,故此證監會要吼到實,但張震遠嘅商交所剛好相反,係生意太淡,客戶寥寥可數,說不上要「保護投資者」,故此證監會較為容忍。但無論如何,資本不足即受證監會警告,乃是大原則噃,證監會可唔可以有兩種解釋呀。證監會砌雍澄軒表現勇猛,對商交所則好似高歌一曲「心太軟」,事實上係惹人思疑嘅,更令人不解嘅就係行政會議居然在星期二不開會,理由是沒有議程,簡直係天大笑話,無議程啲局長全去咗放假呀?香港社會經濟太平穩定到政府無事可做呀?與張震遠無關係呀?搵你信!梁特首以勤力著名,行政會議突然放假一天,確匪夷所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68

投資最重要的技能:預見未來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0781763

本文導讀:

成長股的選擇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前瞻,如果能比市場前瞻,那麽就會取得超額收益。資本市場股價最後所演繹的是整個市場對於未來的世界觀。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必須去思考未來世界演變的方式,並且通過對科技,經濟增長變化的方向做前瞻性的配置而獲得優秀的回報。

很多年以前,看過一部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預見未來》(英文名叫Next)。片中凱奇扮演的主人公有著能看到未來的能力,於是他在賭場玩21點總能贏錢,和美女搭訕也總能找到最好的方法。而在投資中,毫無疑問如果一個人能預見未來的市場,那他就一定能賺到大錢,成為投資回報率最優秀的人!

當然,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們中間沒有人能擁有看到未來的能力。但這從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明白了投資成長股的核心要素,對於未來世界發展的前瞻性眼光。筆者一直認為,投資組合最終是一個基金經理對於未來的世界觀,組合反映的是他對未來世界如何演變的方向。如果能正確預判到未來世界的樣子,或者大眾心中未來世界的樣子,那麽就一定能賺取超額收益。

自上而下看,市場的大邏輯也是朝著未來世界的方向所演變。2009年中,市場在3400點左右見頂,之後股指一路回落。從中所反映的是對於中國經濟必須轉型的預期。雖然在2009年的年中,政府還依然在實施4萬億經濟刺激的過程之中,但市場已經預感到了這種不斷提高杠桿的增長方式將不再可持續。於是2009年3400點以來,代表舊經濟周期的鋼鐵,有色,基建,傳統制造業等都開始跑輸市場,而代表挖掘內需的醫藥和消費開始走強。到了2012年底,隨著新的領導人開始換屆,市場對於未來的預期也是經濟的徹底轉型。畢竟老的領導人和新的領導人代表著不同的利益以及經濟發展的思路。不出意外,2013年我們看到創業板的大牛市。但此次創業板牛市和2010年的那次有著核心的不同。此次創業板的牛市代表的是轉型方向,任何符合轉型方向的行業都出現了上漲,而不單純是炒作任何300打頭的股票。而到了今天,在經濟中觀數據不斷低於預期,領導人出現拖地思路後,市場對於未來的預期又是保增長和轉型並進的思路。於是代表保增長的地產股和代表確定性轉型的新能源汽車等都在2014年出現了比較強勁的表現。

然而,我們在通過自下而上的角度或許能更容易看到這種對未來事件演變所帶來的投資機會。筆者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發現A股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新的事物容忍度極高”。這種特點背後有兩個邏輯,從表面簡單的邏輯看,是古老的“籌碼”理論。因為大部分的投資者手中並不持有這些新東西的籌碼,無論是基因測序,還是在線教育,或者是移動醫療。於是在投資者對於新事物的學習過程中,開始有了新的買家購買籌碼,帶動股價上漲。但從深一層的角度看,是市場投資者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多的80後投資者,他們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也相信著科技改變世界的理論。未來的世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互聯網對於我們生活的全面改造。從這個角度去看,筆者也認為投資可以追尋一些目前互聯網滲透率還在10%左右的行業,並且未來會從10%向50%滲透率發展的行業。可以說,過去幾年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也帶動了整個投資者對於新興科技的關註度。

事實上,新興科技一直是成長股投資的主題,也是筆者認為“預見未來”投資的核心一部分。從過去一百年的歷史來看,人類勞動效率的提高,科技的進步發展都來自於科技上的變革。從最早的火車,汽車等,到後來的電腦,再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所以在不斷去學習新的科技,並且買入那些能夠改變我們未來的高科技行業公司,是獲得超額收益的良好途徑。但我們必須意識到一件事情,由於科技的發展是變化的,在投資中我們也必須懂得“推成出新”。對於那些老化的科技,我們需要思考是否繼續持有,或者是更換成更加新一代的科技。從滲透率的角度看,當一種科技已經大規模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了,那麽其長期增長空間也變得有限。所以用一句很俗的話去總結“我們必須擁抱未來,而不要留戀於過去”。這也導致對於成長股的投資中需要一定的換手。每個季度跟蹤這些成長股的數據,行業變遷,公司成長速度等,去審視這些明星成長股是否變的老化,是否會被新的技術所取代。

總結而言,雖然我們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但是投資中如果能擁有對於未來世界發展的前瞻性,發掘科技的變遷,經濟增長方向的變化等,那麽會極大幫助投資者取得超額收益。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投資組合是否會過於老化,不斷“推成出新”,保持投資組合中符合未來世界的方向。

個人一點小小感悟,和朋友們分享,歡迎交流討論。

點拾原創。

1)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幫我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不吝感激!轉載請註明出處哦!

2)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訂閱點拾,直接查找公眾號:點拾,也可查找微信號:deepinsightapp

3)本觀點僅供交流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4)也歡迎您將自己的原創思考給我們投稿,投稿請發送:[email protected]
@Ricky @盧山林 @國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50

雷軍北大演講:一定要預見未來5年的大方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3/147907.html

i黑馬:“臺風來的時候,豬都會飛”這句人人都在說的流行語,雷軍在演講中稱”我也是抄來的“,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方式是神馬?雷軍說到,對於年輕人,第一點,沒有堅實的基本功,沒有勤奮是成功不了的。第二點,有了勤奮,有了堅實的基礎,也不一定能成功,還需要什麽呢?還需要臺風口。還需要把握這個大的發展機遇,把這個機遇把握好,抓住這個機會,你才有機會成功。“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看五年以後的事,想三年,認認真真做好一兩年。”

15分鐘的演講時間夠不夠?

 

這個時間對普通人來說恐怕都不夠用,更不用說是在小米發布會上動輒講兩個多鐘頭的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這個艱巨的任務來自於在北京大學開幕的“一刻”演講。顧名思義,每個演講者只有15分鐘時間。這是風靡全球的TED演講大會的中國版。

 

剛從世界互聯網大會回來的雷軍精神奕奕的登上了講臺,他似乎還沈浸在前日與馬雲、張朝陽等互聯網大佬的唇槍舌戰中,首先拿昨天的事情開起了玩笑。

 

“昨天主持人問了一個問題,說我曾經說過小米要5-10年趕超蘋果,但他卻把這個問題拋向了在場的蘋果副總裁,問他怎麽看,這樣我覺得很尷尬。”雷軍笑稱,“但後來我冷靜下來了,我想起了馬雲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雷軍此番話引起臺下一片笑聲和掌聲。

 

  • 以下為雷軍演講及問答實錄:

 

大家好,非常感謝在“一刻演講”跟大家交流,這麽一個大的話題。昨天我在烏鎮參加了全球互聯網峰會,在這個會議上有馬雲,也有蘋果公司的高級副總裁,主持人拋出了一個問題,說雷軍你說你有一個目標,要用5到10年的時間做智能手機市場風格全球第一。我忙著點頭,我的確說過,但是他們又問我,他去問蘋果公司的高管,說你怎麽看?這個蘋果公司的高管也很厲害,他說Easy to say hard to do,我英文很差,正好我聽懂了。

 

在那一刻我覺得很尷尬,主持人說雷軍你怎麽想?那一瞬間我非常非常的尷尬,我冷靜了一下,我說馬雲在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刻說過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的演說水平遠遠沒辦法跟馬雲相比,馬雲的號召力和演說水平,我是望塵莫及。除了我湖北普通話之外,我覺得我作為一個技術和理工科的人來說,跟他的口才比不了,因為馬雲也是畢業於非常非常有名的名校,不亞於北京大學,叫杭州師範大學,專門培養老師的,真的比我能說。


尤其是我聽說了馬雲還講過,像他這樣的人都能成功的話,80%的中國人都可以成功,聽得我們每個人都熱血沸騰,他說我高考幾次落榜,好不容易上了杭州師範大學,還找不到工作。馬雲今天有資格講這個話,講得也特別震撼,每一個,尤其每一個屌絲都渴望像馬雲一樣逆襲。


講完馬雲這句名言以後,我又補了一段話,我說4年多前,小米剛剛創業,在中關村十來個人、七八條槍要去做手機,有誰相信我們能贏呢?手機這個行業是刀山火海,前面有三星、有蘋果,後面有聯想、有華為,我們看到摩托羅拉不行了,諾基亞也不行了,黑莓也不行了,連HTC也不行了,最近索尼也不行了,這個市場競爭極為激烈。一個正常人想到智能手機,就覺得這個市場競爭很激烈。


三年前,我們產品剛剛發布,僅僅用了三年時間,誰又想過這十來個人的小公司,用了不到三年時間,有蘋果、有三星、有華為、有聯想這樣的市場里面,殺到了全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當我們今天有這樣的業績,有這樣的起跑線,我覺得我們總應該有這一點點夢想,用5到10年時間殺到全球第一吧。所以夢想還是要有的。4年前我夢想的動力源於哪里呢?


其實辦小米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很難的事情,為什麽呢?是因為我在辦小米之前,我有幸參與了金山軟件的創辦,今天我依然是金山軟件的董事長和大股東,而且我還有幸的辦過一個電商公司叫卓越網,應該來說我的人生也足夠了。在IPO之後,我退休了,還幹了三四年投資,而且做天使投資,業績還不錯,絕對能進入中國天使投資界的第一排系列,肯定沒問題。

 

你說做投資總不用天天這麽操心吧,是什麽樣的動力使我下定決心去幹這麽累的一件事情呢?這件事真的很累。我在那個階段,在我做天使投資,在我從金山退休的那個階段,我有天晚上從夢中醒來,我問了我自己一個問題,我40歲了,在別人眼里功成名就,已經退休了,還幹著人人都很羨慕的投資。我還有沒有勇氣去追尋我小時候的夢想,我覺得歲數越大,談夢想越難,我覺得大家現在都是最有夢想的時候,你們到了40歲的時候,還有夢想嗎?面對殘酷的現實,還有幾個人能笑對今天、笑對明天呢?


我當時問我自己,我還有沒有勇氣去試一把?這麽試下去風險很高,有可能身敗名裂,有可能傾家蕩產,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在別人眼里已經是個成功者,我需要冒那麽大的風險去做這麽艱難的一件事情嗎?其實我真的猶豫了半年時間,最後我覺得這一種夢想激勵我自己一定要去賭一把,我說只有這樣做,我的人生才是圓滿的,至少當我老了的時候,我還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曾經有過夢想,我曾經去試過,哪怕輸了。所以我最後下定了決心,辦了小米,辦小米剛開始,我認為我100%會輸,我想的全部是我怎麽死,我真的很慶幸,我們竟然只有了三年,完成了一個令我自己都無法相信的結果。


我曾經在武漢大學的操場上沿著400米的跑道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好幾個通宵,我怎麽能塑造與眾不同的人生。我想在我們中國這個土壤上,我們能不能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我覺得只有這樣你才無愧於你的人生,才會使你自己覺得人生是有價值、有意義、有追求的。


那麽我的夢想是什麽?我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夢想?是因為我跟大家同樣歲數的時候,在我18歲的那一年,曾經青春年少,無意之中在圖書館里看了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那是我大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我在武漢大學的圖書館里面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叫《矽谷之火》,那是1987。這本書講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些矽谷的英雄創業的故事,其中主要的篇章就是講蘋果喬布斯的,書中說喬布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代表著美國式的創業。


我記得90年代的時候,比爾·蓋茨而成功的時候,比爾·蓋茨講說我不過是喬布斯第二而已。喬布斯在80年代就已經如日中天,當時看了這本書激動的我自己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清晰的記得看完這本書以後,我在武漢大學的操場上沿著400米的跑道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好幾個通宵,我怎麽能塑造與眾不同的人生。我想在我們中國這個土壤上,我們能不能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我覺得只有這樣你才無愧於你的人生,才會使你自己覺得人生是有價值、有意義、有追求的。

 

當然,在二十六七年前的中國,條件比今天差很多,要做點事情遠沒有今天容易,有這樣的夢想,Easy to say hard to do,當我有這樣的夢想以後,我認為放到語言上是沒有用的,怎麽能落實到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我當時給我制訂的第一個計劃,在二十六七年前,兩年修完大學所有過程。


我真的是武漢大學在80年代不多的兩年修完所有課程的人,而且我絕大部分的成績應該都是年級第一,幾乎所有專業課程。我記得我兩年修完了成績,在我們同學里面排到第六,我們全年級100多人。所以怎麽能夠落實到第一個夢想,我能夠在一個賽道上把學習弄好,因為我認為你還是要有基本功的沈澱,有了第一個基本功的沈澱,我們又給出了第二個目標,大家說你沒有本事在一級學報上發表論文,我用兩年時間,在我大二的時候,在一級學報上發表了論文。


所以有夢想是件簡單的事情,關鍵是有了夢想以後,你能不能把這個東西付諸實踐,你怎麽去實踐,你怎麽給自己設定一個又一個可行的目標。當然,有了這樣的目標還是不夠的,因為要成功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需要你長時間的堅忍不拔、百折不撓。


就像我自己,到了我40歲退休以後,我還有沒有勇氣去試一把,所以非常感謝一刻演講給了我這個機會。今天我可以很自豪的跟大家分享,我在40歲的時候,沒有忘記我18歲的夢想,我去試了。雖然我知道今天的小米說成功為時過早,談擊敗蘋果為時過早,但是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看五年以後的事情,想三年,認認真真做好一兩年。

 

我比大家大概大兩輪的年紀,20多歲,我也跟很多年輕人經常交流夢想,我自己特別特別喜歡的一句話叫“人因夢想而偉大”,在21日下午開會討論的時候,還有人說這是美國哪個總統講的,我說我抄來的。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你有了夢想,你就變得與眾不同。周星弛也講過一句名言,叫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麽差別。所以你關鍵要有夢想,有了夢想,是你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以後,你一定要為自己的夢想去準備各種堅實的基礎。


那麽談到夢想的實現,我最近還有一句話挺出名的,也是我抄來的,叫“臺風來的時候,豬都會飛”,聽說過嗎?你要成功了,要找臺風口,當臺風飛過來的時候,豬都可以飛。你想是豬都可以飛,當然了,這個話我其實想表達兩層的意思,尤其是給在座的同學們,我覺得第一個,沒有堅實的基本功,沒有勤奮是成功不了的。我覺得第二點,有了勤奮,有了堅實的基礎,也不一定能成功,還需要什麽呢?還需要臺風口。還需要把握這個大的發展機遇,把這個機遇把握好,抓住這個機會,你才有機會成功。


那麽小米把握的是什麽機會呢?為什麽這個臺風這麽厲害呢?其實小米精準的踏到了智能手機換機的時間點,諾基亞不行了,蘋果剛剛起來,小米應運而生,用了一套全新的模式,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面成了中國第一。其實整個成長速度遠超想象,小米三年做下來,今年大概有多大的規模呢?今年大概銷售6500萬只手機,營業額大概會在700億人民幣到800億人民幣,這是一個三四年的創業公司。這個應該已經創造了全球的奇跡,這背後是什麽呢?


這背後是堅實的基本功和非常好、非常好的對時機的把握。所以我自己工作了20多年,我對各位同學們的建議就是,我覺得第一條要有夢想,第二條要設定step by step的努力的目標,要制訂階段性的目標,不要著急。第三點就是要重視機遇的重要性,我覺得很聰明的一些同學都覺得聰明加勤奮天下無敵,其實僅有聰明和勤奮是遠遠不夠的,怎麽把握時代的機遇,怎麽在大方向上正確,我覺得這點也非常關鍵。


今天的一刻演講,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問答環節===

  • 提問1:我考上了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這次期中考試,雖然自己已經盡自己所能的去考了,也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但是我們院的那些大神們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難免會有一些失落。

 

【雷軍】這是上北大清華的同學們一個普遍的問題,一個學生的崛起,就意味著100個同學的失望。因為我當年的同桌上了清華,也跟我講了同樣的觀點,他覺得很痛苦,他怎麽努力都進不了前10名。


我其實想跟大家講個秘密,我覺得考試不是最重要的,這次我有幸在大學一年級上學的第一天,我去聽了一個老教授的一堂課,叫“怎麽上好大學”,我今天都受益終生。


他講得上大學的目的是學會怎麽學習,不在於你學的東西。不是我們真的要100%的把每個考試考到100分,一定要考到全年級第一叫成功,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學會怎麽學習。學會怎麽學習,為什麽重要呢?因為我比大家早畢業25年以上,在我自己的工作崗位里面,我就換過很多的崗位,我早期做WPS,後來做金山毒霸,後來做電子商務,後來做投資,後來做手機,它的跨度是極大的。


我覺得核心問題是我知道怎麽學習,我知道怎麽學習以後,可以克服每一個專業之間的差距。所以你們畢業以後,80%人都不會幹你們上學時候學得這些東西,我幾乎可以肯定。那麽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你怎麽去適應新的崗位,把握新的機遇?所以大學里真正學的是如何學習,上研究生是學得如何工作,所以你把這個基本點把握住了之後,可能比大學里考不考第一更重要,好不好?所以不要羨慕學神,其實沒什麽用。

 

  • 提問2:我不是小夥伴,我已經49歲了,我是來自天津的媒體。今天剛剛從幾千里遠的外地奔這兒來,感謝您跟我們分享您的勵誌故事,我想請問您一下,現在好多中青年步入社會以後創業比較困惑,剛才您說您大學期間學習總是名列前茅,如何處理好學習跟創業的關系?

 

【雷軍】其實我剛才強調的學習是學習的能力,就是說你知道怎麽去琢磨和學習一個新的方向。對於創業來說,尤其第一次創業,每個人都是小學生,怎麽學會創業、怎麽學會管公司,其實每件事情都需要學習。所以最最重要的是你要具備學習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培養,我今天就不講了,太複雜了。


我覺得第二點,我要講得是學習的態度,尤其是已經20多歲、30多歲、40多歲、50多歲、60歲,關鍵是你怎麽具備一個學習的態度,就是你願不願意敞開心扉去學習,如果你願意的話,有一種極為簡單的學習方法,就是你遇到了困難、問題,99%的問題和困難別人都知道,你只要去問一下就行了,你不需要自己琢磨。


極少有人是天才,去琢磨一個別人沒有琢磨過的問題。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們,你們遇到的99.99%的問題,都已經有答案,只要你問一下就行了。所以你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琢磨,也不需要因為自己想不出答案得抑郁癥,你只要去問一問,敞開你的心扉去問問別人,去看看書、去找一找,很多問題都已經有答案了,沒有答案的問題,其實不多。


比如說你在創業,你遇到很多問題,你找人家創過業的,做到一定規模的問一問。你做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麽解決。其實我覺得我當年創業的時候,我就是去問了一下而已,我遇到這個問題,我找一個朋友去問一問、去請教,人家就告訴我了。這個問題都解決了,他告訴你,你很快就掌握了。


還有一點我當年也定了很多的管理雜誌,我把里面講得很多的管理故事都精讀過,我知道他們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他們怎麽想的、怎麽解決的,所以學習的方法和學習態度都同樣重要。

 

  • 提問3:我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如今在北大就讀了計算機碩士。您有夢想,並且把夢想實現,我聽到的都是你一路關於成功的過程,我們現在年輕人非常害怕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也害怕現實的殘酷將我們曾經的夢想一次次的扼殺。我想請教雷師兄,您當年在最失敗、最痛苦的時候,是什麽力量讓你繼續堅持前進呢?除了當年18歲的夢想之外,還有其他的嗎?謝謝。

 

【雷軍】我們的讀者比較喜歡看成功的故事,其實過去我講遭遇挫折,怎麽渡過挫折,我講得非常的多。因為我整個互聯網圈算是年輕一代的老革命,我創業的年頭比他們長很多很多,過去遇到過非常多的挫折坎坷,我覺得幫你渡過挫折和坎坷,第一肯定是夢想和信念,因為你有這個東西,才是你真正內心無敵的東西。


因為你渴望去成功,你渴望做成這件事情,他比什麽都重要。如果你說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什麽東西重要,我覺得還有熱愛,你喜歡這件事情,你愛這件事情,你把這件事情變成愛好,你做這件事情就不會覺得累,也不會有牢騷,遇到困難都很容易去解決。


比如說我做手機,就是因為我是個手機的發燒友,我喜歡這個,我每天都琢磨,我不覺得累,我也不覺得這是工作,它就是你的愛好。所以如果大家未來要創業會選擇工作,我覺得引導的方向最最重要的是你喜歡,一定要選喜歡的事情。選你喜歡的事情,錢多錢少不在乎,累不累不在乎,我覺得這樣更容易成功。所以無論你今天念什麽專業,未來你找什麽工作,甚至你去創業,我建議找你喜歡的事情。謝謝!

 

  • 提問4: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因為在小米或者是之前的金山不只是您一個人,是您背後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您是如何帶領團隊的?

 

【雷軍】這個問題我在大學的時候琢磨清楚了,我覺得跟人合作挺容易的。第一合作的過程中,你願不願意多幹活,有功勞、有錢拿的時候,能不能少拿一點就好了。


多幹活、少拿錢,誰都願意跟你合作。總結一句,所有人都喜歡容易,如果你願意吃虧,所有人都會喜歡你。如果你要當好隊長,你就是要願意吃虧,多幹點活,榮譽的時候往後站,其實這個是相對容易的。因為為什麽要這樣做呢?我說每個人,包括我在內,每個人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的誇大自己的能力,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的誇大自己的貢獻,所以我們需要用放大鏡看我們周圍同事的工作和貢獻,用放大鏡,因為這樣才是公平的。因為你的自己已經放大了,你的自我已經放大了,你怎麽看待跟你一起的小夥伴呢?


你拿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點,你就平衡了,你就覺得可能不是你少拿了,他們就應該奮鬥的多,他的合作關系就好。因為我自己上大學的時候跟一些小夥伴一起創業的過程中琢磨出來的,我覺得如果你這麽想,我覺得你的領導力就不是問題。在這一點,我覺得我也特別欣賞和佩服這些在大學辦社團,或者辦各種俱樂部、各種活動的這些同學們,我覺得在大學要培養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領導力打交道和溝通的能力,我覺得這個能力非常非常的重要,可能比大學考多少分重要。


為什麽呢?因為我自己也面試超過一萬人,我真的幾乎不看你考了多少分,因為我也實在分不清楚這門課得90分鐘,和那個系的同學60分有多大的差距。因為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老師給的標準不一樣,我相信今天的大學一樣如此。所以我面試的時候真的分不出來,你是不是第一對我不重要。


我看到的是你是北京大學第一要畢業了,畢不了業肯定不行。我們看到的是說你拿了多少次獎學金,你辦了什麽社團、你發過什麽文章、你幹過什麽項目,甚至你當過班幹部、學生會幹部、團委幹部,這都異常重要,因為這背後意味著你的組織能力、你的情商、智商。


如果你一心一意考試,考了第一,發現所有的面試官都不在乎,除非你在挑戰杯獲獎。上大學四年,主要是為了畢業的那張簡歷,你要想你的簡歷怎麽寫?人的一生都在寫簡歷,你希望你的簡歷怎麽寫?如果你知道這次考試目標不是考試第一,怎麽寫這份簡歷,你就知道怎麽上好大學,所以最最重要怎麽寫好簡歷。

 

  • 提問5:好多年前就已經說這個行業要洗牌,很多要死掉,但是這麽多年越洗越多,雖然很多廠家死掉了,但是更多的廠家加入進來。小米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功,顛覆了整個手機的想法和玩法,想問雷軍先生,您覺得未來三年或者五年,這個行業會怎麽洗牌?怎麽玩法?哪些企業會活下來?哪些企業會死掉?

 

【雷軍】這個問題我真的回答不了。因為全球今天表現特別好的公司沒幾家了,不算中國公司,只有蘋果。三星、LG、索尼今天都遇到了困難,這也是市場化競爭的結果,我覺得未來中國市場不算國際品牌,三家、五家、十家、二十家,我覺得差不多。這個行業是個極度競爭的行業,包括小米在內都是危機感很足的公司,我覺得怎麽能夠活下來,最最重要還是創新,怎麽能做出不同的東西,怎麽有不同的玩法。

 

  • 提問6:雷總您好,你說有臺風的話,就算豬也會飛起來。我想問的一個問題,這個臺風我們要怎麽去發現?您在創業過程中如何把握到正好的這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使小米在這麽短的時間里,獲得這麽長足的發展。還有您在大學的時候,您是如何這麽有預見性的找到了這一本書,發現了這麽一個臺風的眼。

 

【雷軍妙答】我上學的時候,應該是很偶然的看到這本書,我不知道為什麽。可能冥冥之中天註定,怎麽尋找臺風口,其實有規律。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看五年以後的事情,想三年,認認真真做好一兩年。其實大學的時候怎麽看五年呢?你們只要去看大學畢業,你們的學長畢業五年他們在幹嗎,大概就是你未來五年的走向。


比如說你今年大四,你就找五年前的學長,他們都在幹嗎都在哪些單位,我估計也八九不離十,這是統計學規律。五年以上是極容易預測的,有了五年這個指南以後,你想未來三年你要怎麽幹?接著想你怎麽一兩年對付好,我記得我當年為了兩年修完所有的學分,我第一件事情就去找那些老鄉,大學四年級的,跟他們把所有的教材和當年的考卷拿來,挨個去問系里的每個老師他們什麽特點,都已經做了詳細的資料分析,然後有針對性。


包括我做企業的時候,我以前做金山的時候,我就覺得美國市場、日本市場、韓國市場,比我們領先5年以上,每年多去幾趟就預見到了未來。你既然未來的方向都有了,接著想怎麽落地,這個事情是不是簡單了?在座的同學們可能不會去做。


我覺得方法論很重要,你考慮問題的時候,先想方法論,我怎麽用一個捷徑對待這件事情,我說得基本不是捷徑,就是考慮問題的思想方法。
你知道五年是什麽大方向,你在那兒等著就行了。我自己在2006年、2007年,八九年前,我成功的遇見了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我從2006年就開始在臺風口那兒等著,投了一堆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所以我是國內甚至全球最早預見到移動互聯網,並且大規模開始投資這個領域的人,我今天肯定是賭對了,如果你沒有這種預見性,你會想到去做小米嗎?你不會。


一聽到,你頭就大了,這麽多公司,競爭這麽激烈,你怎麽贏?根本就沒法幹。所以核心問題就是你要有五到十年的預見能力,預見能力的方法,去問比你畢業五年的學長,去找比中國市場早五年的行業,甚至是你去學習互聯網行業的經驗去對付某個傳統行業,這都是領先五年以上。你掌握了互聯網行業的規律去對付非互聯網行業的時候,事半功倍,勢如破竹,你要有好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99

瑞典兩個「世界第一」 台灣年金的關鍵解方 他山之石》提早31年預見危機 改革成果全民都服氣

2016-03-28 TCW

這個國家,早在一九八四年就發動年金改革,並被世界銀行當成年金改革的典範。經歷十四年的大改革,竟能讓全民信服,還能兼顧公平及永續。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台灣現在呼之欲出的年金改革,是由準政務委員林萬億幕後策畫,而他的改革核心,就是來自瑞典在九○年代的年金改革。其實,瑞典的年金制度,出了兩個「世界第一」。

一九一三年,瑞典就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全民強制性年金制度的國家。在原本的舊制中,勞工一毛錢都不用出,老年給付都靠稅收財源,是完完全全的社會福利。

然而,瑞典的福利不是白吃的午餐,原本制度下,八○年代租稅負擔率(稅收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平均高達五成(台灣當時約為一八%);而且,靠稅收退休能領到的錢不多,雖然政府在原本制度上疊上一層隨收隨付制的補充年金,退休替代率也只能撐到五○%左右。

最重要的是,瑞典政府發現,當人口結構開始老化、經濟成長降低時,這個仰賴稅收及隨收隨付制的年金制度,如果未來不做調整,財務可能就會出問題。

選後的迫切危機

推翻舊制 七黨聯合起草法案瑞典退休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桑丹(Annika Sundén)曾指出,當時瑞典退休金的計算薪資基礎,是退休前收入最高的十五年平均薪資,雖然比起台灣的計算方式已很嚴格,「但仍然造成退休金支付上的不公平,再加上提早退休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因此也引發了社會討論。這可說是年金改革的起點。」她說。

一九八四年,政府便著手開始研究年金改革的可能性,桑丹也是瑞典第一批研究者。「如果當時沒有開始討論,依照預估,我們的退休金在去年(二○一五年)就會破產。」她說。相較於瑞典在擔心三十年後的事,距離人口老化的高標「超高齡社會」也還早,台灣的退休基金都將在未來十年陸續虧損、破產,並進入超高齡社會,瑞典人真的想得很遠!

一九九○年,瑞典經濟衰退、失業率增加,再加上原本年金設計上的缺點,年金改革已是全民期待。

一九九一年大選時,原本執政的社民黨下台,勝選的四大黨,組成中間偏右的聯合政府,在當選後,就以改革年金制度作為最優先的政策。

而聯合政府的目標,就是完全翻新舊制度,他們當選後,馬上成立「國會年金改革工作小組」,研擬方案。這個小組,也就是台灣新政府五月將組成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原型。不過,瑞典的改革團隊,主要由執政的四個黨派與在野的三個黨派,總共七黨聯合起草法案。

仍遇反對聲浪

光尋求共識 就花了三年討論然而,瑞典的年金改革,在當時仍然引起國內少數批評,因為年金改革工作小組拒絕讓利益團體參與討論,把退休者團體擋在門外。瑞典紀錄片導演尤瑟森就拍了一部《誰想要退休?》的紀錄片,指責年金改革是「黑箱作業」。

面對社會不同的聲音,工作小組在討論上也遇到困難。「一開始,每個黨要的東西都不一樣。」當初主導工作小組的自由黨議員康伯格,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但是,經過一番痛苦漫長的討論,我們終於達成共識。」多久?這一討論,就是三年。

一九九四年,康伯格終於完成改革方案的起草,送至國會審議。「但那都是形式了,因為這法案就是我們七黨一起討論出來的,全國的意志都在上面了。法案最終以八五%的高票數表決過關。」康伯格說。

改革一:確定提撥制

費率一致 以終身平均薪資計算這個瑞典四百多萬保險人期盼的新制度,維持隨收隨付制的精神,但把第一層原本「確定給付制」(如台灣勞保和退撫)改為「確定提撥制」(如勞退新制),變成「所得年金」及「附加年金」。

只要是有工作的人,不分公務員及勞工,都依個人薪資所得繳納一八.五%的總保險費(其中勞工負擔七個百分點,雇主負擔一○.二一個百分點,政府補足尾數),存在每個人的帳戶。

而你的個人帳戶,會透過每年寄發橘色信封來向每一位公民解說。在這個橘色信封裡,有保險人個人帳戶內累積的存款及利息,未來退休後每個月可領退休年金;若想拿到五五%所得替代率,必須工作到何時,還有基金操作績效等資訊。現在瑞典民眾更能在網站上查詢,也提供了各種預測工具,幫助民眾規畫退休。

瑞典新年金從確定給付制,改為名義上的確定提撥制,不僅讓國家財政從原本下一代養上一代的沉重負擔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對退休給付的條件改得更嚴格。

原本計算薪資是以十五年最高平均薪資計算,瑞典改為十六歲後到退休的終身平均薪資。同時,基金也對全國所有人公平對待。「不論你是誰,同一世代,大家投進去的錢一樣多,退休後拿到的也會一樣。」康伯格說。

瑞典在設計新年金時,為了確保基金財務能長長久久,不用每隔幾年就年金改革,還幫基金裝了一個「自動導航裝置」。

改革二:自動平衡機制

每年計算 兩年未達平衡就調整

 

這是瑞典的另一個世界第一。它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自動平衡機制」(Automatic Balancing Mechanism, ABM)來調整退休金給付的國家。基金每年會計算資產、潛藏負債,並納入經濟情況的變化,和國民平均壽命、退休年齡、薪資成長等變數連動,看財務是否能夠平衡。當連續兩年平衡率低於一(年金潛藏債務超過資產)時,就會自動啟動平衡機制,調低該年度退休金的給付,直到年金財務恢復平衡為止。

「會這樣設計,是因為我們經歷過痛苦的政治協商。所以,大家都想省事一點,讓年金的運作『去政治化』。」康伯格解釋。

這個機制,成為瑞典基金永續的一大關鍵。當台灣卡在年金改革的政治角力中,誰也不肯退讓;瑞典的自動平衡機制,配合原本就公平的給付制,讓全民真正共同承擔,還能維持世代平衡。

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按照基金統計,在一九九○年出生的瑞典年輕人,將比一九四○年出生的老人,少領一四%退休金,多工作兩年。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年輕人吃虧,但按照預期壽命統計,他能比現在退休的老人多活四年,因此還能多領兩年退休金,算起來,並沒有吃虧。

「身為福利國家,我們需要每一個人盡可能地工作,國家才有稅收。因此,我們在設計退休時,也盡量鼓勵老年工作。」康伯格說。

改革三:漸進式退休

老人工作領薪資 還可領年金當時除了將退休年齡從原本的五十五歲延後到六十一歲(現為六十五歲),新年金還引入漸進式退休制度。如果在六十七歲前都繼續工作,漸進式退休者可一邊工作領取薪資,並領取部分年金,還可累計額外的年金權利,讓老人樂於工作。

瑞典的年金改革,因為公平,社會在團結氛圍下沒有分裂;又因應人口老化客觀條件,能夠永續。世界銀行把瑞典的經驗,當成年金改革的教科書,稱讚它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例子。從流程到制度的設計,也都值得台灣學習。

二○一六年,台灣已有如瑞典當時期待改革的社會氣氛,但我們沒有瑞典當初充裕的時間,可以慢慢討論。政府能否善用機會,打造讓全民安心退休的新年金制度,就看台灣版的年金改革委員會,能否順利。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60

副學士泡沫爆破早可預見(2016/7/21) 林本利

2016-07-21  NM

今年7月13日,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放榜日。一如以往,2萬多名考獲符合入讀大學最低要求的考生,只有六成能夠取得八大政府資助院校的學額,餘下的只能考慮報讀自資院校的學士或副學士課程,每年學費高達十萬元以上。

眾所周知,今日香港高等教育的亂局,是前特首董建華一手製造出來的。九七回歸後香港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樓價大幅下挫,經濟出現衰退和通縮,失業率攀升。董建華為了降低失業率,便在200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專上學額大躍進,要在十年內令適齡青年接受大專教育的比例,由三成增至六成,專上教育學額由27,000個大幅增加至55,000個。董建華提出專上學額大躍進,美其名是提升年輕人的教育水平,以配合香港知識型經濟的發展,背後目的顯然是想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讓他們在學校多花兩年時間才出來找工作。此外,政府鼓勵資助院校和私校開辦自資課程,大興土木興建校舍,聘用大量教職員,亦可以增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確實一舉兩得。經過十多年的測試,專上學額大躍進的成效又如何?早於2009年,本地全日制專上學額已高達54,000個,佔適齡(17至20歲)入讀人士的比例接近七成。連同在海外升學和修讀兼讀學程的學生,接受專上教育的青年比例高達八成,遠超原先六成的目標。很明顯,專上學額急速膨脹,不少資助院校「出賣」大學品牌,開辦數以萬計的自資副學士及學士課程,純粹是從商業角度出發,為大學賺取額外收入,好讓大學高層賺取更高薪酬,以及退休後還有一個賺錢的落腳點。

過去本地大學校長的薪酬,大致與公務員首長職級相若,每年200多萬元。即使加上房屋津貼,每年薪酬亦應在300萬元左右,又怎會出現年薪高達500萬元,甚至超過750萬元的荒謬情況?大學高層的額外薪酬,相信不少是來自開辦牟利的課程,除了自資副學士和學士課程,還有碩士修讀課程(例如MBA)。特區政府若想鼓勵更多中學畢業生入讀大學,便應透過壓縮成本(特別是教授薪酬),將節省得來的資源用作大幅度增加資助學額,讓更多符合入學要求的考生獲配學額。中文科的最低要求,應由3級下調至2級,才不會妨礙其他科目成績優異的考生在港升學。現時本地院校學士學位課程的平均單位成本高達20多萬元,明顯物非所值,成本遠高於海外一流院校。不少大學教授每年收取數百萬元薪酬,但早已沒有再做研究工作,只在報章發表「偉論」,或者花大量時間與商界及政界人士搞好關係,方便日後取得受薪職位。過去傳媒揭發不少大學教授涉及抄襲,使用虛假數據,甚至貪污瀆職事件,可見本地高等教育的貪腐問題極之嚴重。今年5月,社聯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副學士畢業生的收入與高中畢業生相若,肯定影響今年各自資院校的收生數目。去年36所自資院校中,已經有8所收生不及預期一半,就連港大開辦的明德學院也出現財困。其實早於2011年2月,筆者已在此撰文,指出隨着中學畢業生人數銳減,學生遲早知道副學士課程是個大騙局,到2016年便會出現大專殺校潮,大量校舍空置,教職員被裁。副學士泡沫爆破,院校收生不足,出現財赤等問題,五年多前已可預見!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www.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66

他預見了這個矽谷獨角獸騙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212/160295.shtml

他預見了這個矽谷獨角獸騙局
創業家 創業家

他預見了這個矽谷獨角獸騙局

他準確地預見了Magic Leap這家獨角獸公司的“騙局”。

12月9日,多家海內外媒體,包括The Information等,報道稱AR公司Magic Leap根本沒有做出所謂的增強現實產品,所有的產品效果視頻都是一家叫Weta的視覺特效公司制作的,一時業界嘩然。這是一家先後拿了谷歌、阿里巴巴、摩根斯坦利等知名公司和風投機構合計14億美元、估值高達45億美元的公司,雖然公司創始人連發幾十條推文辯解,但Magic Leap已然有了“騙子公司”的嫌疑。

這不是孤例。

矽谷另外一家由斯坦福大學畢業的美女霍爾姆斯擔綱CEO的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號稱不需要從靜脈取血,只需要在指尖取“幾滴血”即可完成200多種檢測。這項所謂的新技術,既減少了血液儲存運輸成本,檢測時間也由過去的十幾個小時縮短到4 小時,單次驗血收費更只有2.99美元,還不到傳統驗血價格的一半。這家公司很快拿到了甲骨文公司創始人的投資,估值迅速漲到90億美元。但2015年10月,曾兩獲普利策獎的記者John Carreyrou 撰寫報道揭露Theranos的檢驗儀器檢驗結果有嚴重偏差。

2016年1月美國醫保與醫療救助服務中心對Theranos的檢測儀器重新調查,結果顯示Theranos公司的實驗室在操作過程和化驗結果中都存在大量缺陷。此後,Theranos遭到索賠數額達上億美元的訴訟。今年6月,《福布斯》把去年曾經高居美國白手起家女富豪首位的霍爾姆斯的個人估值從45億美金調整至“0”。霍爾姆斯財富神話破滅,Theranos被認為典型的矽谷騙子公司。

楊寧是中國青年天使會的會長、樂博資本創始合夥人,他曾帶中國投資人到美國矽谷看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項目,也遇到了矽谷的騙子公司。10月26日下午,他曾在黑馬營課堂上(黑馬營14期將在12月14-16日開課,敬請期待)做過幹貨和血淚分享:《如何識別矽谷的騙子公司》。他準確地預見了Magic Leap這家獨角獸公司的“騙局”。

互聯網時代買了站票,人工智能時代要買商務艙

(中國)互聯網發展十幾年之後,我感覺差不多快“翻篇”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冒出來的機會,不管是滴滴,還是Uber、OFO、摩拜、直播,這些都屬於互聯網大行情里面邊角料的機會,很難真正在互聯網主戰場幹掉那三大(BAT),因為它們已經具有碾壓式的優勢。

我是最早在中國看到互聯網機會的人(之一),1999年跟兩個同學做了ChinaRen,比李彥宏還早。李彥宏回國的時候,我已經把ChinaRen並購到搜狐。當時李彥宏找我,說能不能在搜狐的首頁上掛上百度的搜索引擎。我當時是搜狐的CTO,還管這事兒,所以我還幫了李彥宏。

我就感到非常郁悶。這就好像高鐵要開通了,我起得特別早,排隊買了票,上車以後我看到馬化騰、李彥宏、馬雲,在商務艙觀光座躺著,很開心,我在旁邊站著。互聯網這個高鐵我是坐上了,也上了市,也賣了公司,套了現。但是,是個站票。

最近我聽說開始修人工智能的高鐵了。這次我看清楚了,得買個商務座。我開始大量的在人工智能上買票,買這麽多票一定有個商務座吧。為什麽這麽說呢?整個大的(人工智能)浪潮,從2013年慢慢開始湧動,基礎科技的進步,確實快到爆發點了。

前(段時間),馬雲發表了一個重要言論:未來人工智能的基礎是大數據。也就是說,由於巨頭有大數據,所以會永遠霸占未來人工智能最牛逼的位置,小創業公司別想了,你們肯定撼動不了。

這句話說得一點兒都不對,未來人工智能的根本一定不是大數據。對大數據的依賴,是當前人工智能算法的缺陷,不是它的特點。深度學習,依賴大數據。在人工智能進化過程中,會有更先進的算法,對大數據的依賴會下降。

現在的深度學習是什麽?我比喻成掉坑式學習,不停地掉坑爬起來,掉坑爬起來。而我提倡的發展方向是小數據學習方法,不要爬那些坑了,直接給我一張地圖,告訴我坑在哪。

人類通常是在別人的體驗中去學習。比如一個老人講他的故事和體驗,我們就學會了,根本不用真的經歷他所經歷的。

你問我有沒有小數據學習方向?我也沒有,預言家從來不需要自己去實現自己的預言。其實,我也提倡很多團隊認真搞這個方向,不要再繼續搞深度學習了。

我可能是中國最早一批關註人工智能的投資人,經歷了泡沫的升起和破滅。現在人工智能項目挺冷的,大部分人都在喊正在看,其實很少人在投。只有早期項目能拿到錢,中後期項目非常難拿到錢。

原因是什麽?投資人A輪、B輪以後,他們看的是數字,而不是概念。Face++為什麽好融資?因為有數字。很多(項目)第一輪就10億元估值,接下來會很麻煩。投資人是要有回報的,不是做福利的。這(按)10億(元估值)投進去,必須要找一個起碼(按)15-20億(元估值投)的人接。人家說,你讓我當接盤俠?不當。看看數字。投資人最喜歡的數字是什麽?第一是利潤,有利潤就有市盈率。沒有利潤看收入,收入大也行,像京東。收入也沒有?投資人說,那也沒關系,咱喜歡第三樣東西:用戶。最慘的是啥?啥數字都沒有。完了,(你得)繼續在那講概念、說故事。

那些矽谷的騙子公司

2013年以來,我見了大量的公司,在中國、美國也投了很多公司,加起來有40多家,(發展)比較好的像億航、靈感科技、小覓機器人。有的創業者不行了,做死了,我完全OK。我不能接受的是什麽,我被騙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大量的騙子。騙子和努力創業失敗,這有根本性的不同。騙子的動機就是壞的,他們明知這東西不可能,制造一個環境,讓你認為他們已經達到了某些階段性的成果,騙你錢。

為什麽這幫(矽谷騙子)人天天找“老中(中國投資人)”去投呢?

老中,第一有錢,第二好賭,第三不懂,特別好!老美,第一沒錢,第二那幫人很謹慎、很精,第三美國科研體系很牛X,(老美)投資人都認識大學教授,他們本身的技術水平比較高。

2014年我帶(中國)青年天使會(的投資人)去矽谷考察、投資。大家一看,全是有技術含量的公司,都這麽便宜!我們動靜比較大,各路騙子都來了。一路上,我們見了很多騙子。

我居然還被騙了。很難想象,我被一個人工智能公司騙了。

我自認為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是很懂的一個人,還被騙。徐老師(徐小平),對這個領域不太懂,他反倒沒投。

他們是做深度學習2.0的。這是個非常大的計劃,目前的芯片不能跑他們的算法,要自己做芯片,算法和芯片一體化。傳統的計算機科學,不管什麽碼和變量,都是基於符號。他們的計算不是基於符號,是基於感知。聽起來好牛X的樣子!

我們還算是見過世面的人,剛看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我跟我的合夥人說,大神啊,還去山中修過道,有可能他們就是當代的圖靈。跟他們接觸過程中,他們的行為舉止感覺詭異。他們是夫妻倆,但他們的夫妻身份我很懷疑。他們有個孩子,我懷疑小孩不是他們的,感覺是借來的。在美國的時候,我們去他們家里吃了頓飯,過程中非常有儀式感,穿著袍子跟我們吃飯,還焚香。但這種詭異,我們解讀為,大神都很詭異,他們不是一般的創業者。

他們能跟那些教授非常順暢地對話,對人工智能還真的是很懂的。你想想,能過我這關,表示他們學的東西還是很紮實的,對其他人的論文研究很透。他提的東西如果完全不靠譜,我也肯定不會被騙。

他們襲擊的是你最大的欲望。我最大的欲望是改變世界,如果有深度學習2.0,很難抵抗的,你知道嗎?我們在任何技術文檔都沒看到的時候就投了100萬美金,其中20萬美金在沒有簽協議就打給他們了。當時我為啥還心存僥幸?我說,想騙我的話就騙這100多萬美金?後來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是他們整個大計劃的第一步,騙我們這100多萬美金確實不值。(後面接的是)中國的一個大機構,投了他們1000多萬美金。

投完之後,(我們)覺得可能有什麽(問題)。今年四五月份,他們又來北京,一起吃早餐。我跟他們講,我的合夥人對你們意見很大,要撤資。我說,我還是相信你們的,但是,我要看一下你們的技術文檔。他們說,不讓我看技術文檔是為了我好,因為他們的東西太先進了,我知道了會給我帶來危險。我說,沒關系,我也不會傳播,你們也不用給我拷電子文檔,無論是打印版還是電子版,我只要看一遍。說來說去就是不給。

(我們意識到這家公司有問題),有人提議,要不然等下一輪把他們賣掉?我的另一個合夥人說,算了,到時候(接盤的)人埋怨你。(我們通過仲裁)把本兒和利息要回來就行了。也不用證明他們是騙子,因為挺困難的。我們就找到投資協議里一個小問題,說他們沒有執行合同,要把錢退回來。案子現在在仲裁,估計我們還得出庭,要回錢的問題不大。

有一個在美國德州做廉價火箭的,在他們的辦公室,有一個火箭發動機模型,給大家看的時候就點了個火,噗!就這一下,很多老中投了,我們沒投。還有一個無人機項目,一扔上去,就跟著你狂拍,那基本上也是個騙子,好多老中也投了。

有個項目,(通過)一個儀器,一滴血里能數出各種病毒的數量,完全改變了病毒檢測的模型,因為過去都是用抗體檢測病毒的。

當時我代表一堆老中說,錢不是問題,估值也不是問題,只要東西牛逼,老中不怕貴,只怕東西不牛逼!但是,我是搞技術的,我跟他們說,按照我的步驟,在我的觀察下,能做出這個檢測,我們就投你。然後,他們跟我解釋,為什麽不能做檢測。我說,不管,我們這群老中,我帶頭的,我說了算。他們說,考慮一下給答複,然後沒影了。

還有所謂的AR公司,斯坦福教授做背書,主打深度學習,其實是拿著做完處理的視頻騙人,(網上流傳的)那是在中國融資時候出來的視頻,馬雲還投了8個億給他們,之後就沒消息了。沒有人見過他們的東西,號稱見過的都是他們的水軍。

騙子有這樣幾個特征:

第一、特別神秘。微軟那個眼鏡不神秘,習主席也讓戴上看看。好公司不神秘是最重要的,因為你牛x怕什麽啊?牛x的人背書,這是騙子的第二大特點。第三、創始人背景非常特別,有很多爆點,天才似的人物,但舉止詭異,異於常人。第四、沒有搞過苦逼的研究,偉大的成就來自於靈光一現。

矽谷 Magic Leap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