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霍金精神 王文靜

2012-01-23  TCW




總統大選落幕了,該回到踏實過日 子的生活節奏。這個月,今年開春最讓我有感覺的新聞倒不是誰選上總統,因為,大多數的總統都只是一時的風雲人物。這個月,最讓我眼球駐足的新聞是──物理 學大師霍金(Stephen W. Hawking)七十歲生日。

一月八日,是霍金的生日,也是伽利略逝世日。七十年前的一月八日,伽利略逝世三百週年這天,霍金誕生。以一位二十一歲就已經被診斷出罹患賈理格氏症的人 (俗稱漸凍人,發病後被認為能活超過十年者低於一○%),全身癱瘓、無法說話,卻能長壽活到七十歲,並到全世界演講、甚至拍戲、寫書。他生命的精彩,卓越 研究都是在發病後才陸續發表。譬如,三十二歲提出黑洞蒸發現象,被視為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三十九歲提出「宇宙無邊界」,改觀人們對於宇宙的看法。四 十六歲,出版《時間簡史》一書,全球熱賣超過四十種語文版與一千萬本,推動科學的普及化。他被喻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今年一月八日,劍橋大學為他舉行一整天的宇宙學座談會慶生,但他因為身體狀況不勝負荷而沒出席。這則新聞在傳遞兩個訊息,一則是他七十歲,再者是他無法出 席公眾場合的擔憂。

雖然二十一歲就被診斷出看不到生命的未來,只能苟延殘喘,但霍金與酒精打交道、消沉一陣子後,就決定不向命運妥協。「無論生命如何不堪,你一定可以做些 事,而且順利完成。有生命就有希望。」他跟想安樂死的人如此說。友人、諾貝爾獎得主偉爾契克說:「霍金非常聰明、風趣,他總是能鼓舞這個世界。雖然罹患重 病,仍孜孜不倦的鑽研學術。」

即使被困在一張輪椅上,他活得比任何人都精彩,活出影響全人類的生命價值。老天爺給他一個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同時,也給他一個最辛苦的軀體。當最好的牌 與最爛的牌都在手上,最幸運與最不幸都在一身,你該如何?你能如何?霍金可以抱著殘障的身軀自怨自艾過一生,也可以運用聰明的腦袋活出精彩與影響力。他選 擇不讓生命有藉口。一如美國職籃明星「小飛俠」布萊恩在這個月與騎士隊之役,在右手腕傷勢仍痛的情況下,協助湖人隊再下一城,寫下連續三場得分超過四十分 的紀錄。同時,NBA生涯單場破四十分的紀錄累積達一百一十次,在籃球史上居第三。

他對於自己的負傷上場,不認為該是理由:「沒有人願意聽到我手腕受傷,因而打出一場糟糕的比賽,沒有人想要聽這種藉口。」

二○一二年,全世界景氣不明朗,不容易過。我想,有為數不少的人將會抱著藉口過這一年;然而,還會有另一種人反芻「小飛俠」與霍金的故事,披荊斬棘迎接新 年。

(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4

霍金:《宇宙的起源》演講 米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34cdc10100a8cg.html
 
根據中非Boshongo人的傳說,世界太初只有黑暗、水和偉大的Bumba上帝。一天,Bumba胃痛發作,嘔吐出太陽。太陽灼幹了一些水,留下土地。他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後吐出一些動物,豹、鱷魚、烏龜、最後是人。

  這個創世紀的神話,和其它許多神話一樣,試圖回答我們大家都想詰問的問題:為何我們在此?我們從何而來?一般的答案是,人類的起源是發生在比較近期的事。人類正在知識上和技術上不斷地取得進步。這樣,它不可能存在那麼久,否則的話,它應該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一點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應該很清楚了。

  例如,按照Usher主教《創世紀》把世界的創生定於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時。另一方面,諸如山嶽和河流的自然環境,在人的生命週期裡改變甚微。所以人們通常把它們當作不變的背景。要麼作為空洞的風景已經存在了無限久,要麼是和人類在相同的時刻被創生出來。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宇宙有個開端的思想。例如,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相信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某種永恆的東西比某種創生的東西更完美。他提出我們之所以看到發展處於這個情形,那是因為洪水或者其它自然災害,不斷重複地讓文明回覆到萌芽階段。信仰永恆宇宙的動機是想避免求助於神意的干涉,以創生宇宙並啟始運行。相反地,那些相信宇宙具有開端的人,將開端當作上帝存在的論據,把上帝當作宇宙的第一原因或者原動力。

  如果人們相信宇宙有一個開端,那麼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開端之前發生了甚麼?上帝在創造宇宙之前,他在做甚麼?他是在為那些詰問這類問題的人準備地獄嗎?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十分關心宇宙有無開端的問題。他覺得,不管宇宙有無開端,都會引起邏輯矛盾或者二律背反。如果宇宙有一個開端,為何在它起始之前要等待無限久。他將此稱為正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已經存在無限久,為甚麼它要花費無限長的時間才達到現在這個階段。他把此稱為反題。無論正題還是反題,都是基於康德的假設,幾乎所有人也是這麼辦的,那就是,時間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時間獨立於宇宙,在這個背景中,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直至今天,在許多科學家的心中,仍然保持這樣的圖景。然而,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廣義相對論。在該理論中,空間和時間不再是絕對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相反地,它們是動力量,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確定其形狀。它們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夠定義。這樣談論宇宙開端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這有點兒像去尋找比南極還南的一點沒有意義一樣。它是沒有定義的。

  如果宇宙隨時間本質上不變,正如20世紀20年代之前一般認為的那樣,就沒有理由阻止在過去任意早的時刻定義時間。人們總可以將歷史往更早的時刻延展,在這個意義上,任何所謂的宇宙開端都是人為的。於是,情形可以是這樣,這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但是所有記憶和物理證據都顯得它要古老得多。這就產生了有關存在意義的高深哲學問題。我將採用所謂的實證主義方法來對付這些問題。在這個方法中,其思想是,我們按照我們構造世界的模型來解釋自己感官的輸入。人們不能詢問這個模型是否代表實在,只能問它能否行得通。首先,如果按照一個簡單而優雅的模型可以解釋大量的觀測;其次,如果這個模型作出可能被觀察檢驗,也可能被證偽的明確預言,這個模型即是一個好模型。

  根據實證主義方法,人們可以比較宇宙的兩個模型。第一個模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而另一個是宇宙已經存在了遠為長久的時間。一對孿生子在比一年前更早的時刻誕生,已經存在了久於一年的宇宙的模型能夠解釋像孿生子這樣的事物。

  另一方面,宇宙去年創生的模型不能解釋這類事件,因此第二個模型更好。人們不能詰問宇宙是否在一年前確實存在過,或者僅僅顯得是那樣。在實證主義的方法中,它們沒有區別。

  在一個不變的宇宙中,不存在一個自然的起始之點。然而,20世紀20年代當埃德溫.哈勃在威爾遜山上開始利用100英吋的望遠鏡進行觀測時,情形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哈勃發現,恆星並非均勻地分佈於整個空間,而是大量地聚集在稱為星系的集團之中。

  哈勃測量來自星系的光,進而能夠確定它們的速度。他預料向我們飛來的星系和離我們飛去的星系一樣多。這是在一個隨時間不變的宇宙中應有的。但是令哈勃驚訝的是,他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飛離我們而去。此外,星系離開我們越遠,則飛離得越快。宇宙不隨時間不變,不像原先所有人以為的那樣。它正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隨時間而增大。

  宇宙膨脹是20世紀或者任何世紀最重要的智力發現之一。它轉變了宇宙是否有一個開端的爭論。如果星系現在正分開運動,那麼,它們在過去一定更加靠近。如果它們過去的速度一直不變,則大約150億年之前,所有星系應該一個落在另一個上。這個時刻是宇宙的開端嗎?

  許多科學家仍然不喜歡宇宙具有開端。因為這似乎意味著物理學崩潰了。人們就不得不去求助於外界的作用,為方便起見,可以把它稱作上帝,去確定宇宙如何起始。因此他們提出一些理論。在這些理論中,宇宙此刻正在膨脹,但是沒有開端。其中之一便是邦迪、高爾德和霍伊爾於1948年提出的穩恆態理論。

  在穩恆態理論中,其思想是,隨著星系離開,由假設中的在整個空間連續創生的物質形成新的星系。宇宙會永遠存在,而且在所有時間中都顯得一樣。這最後的性質從實證主義的觀點來看,作為一個可以用觀測來檢驗的明確預言,具有巨大的優點。在馬丁.萊爾領導下的劍橋射電觀測天文小組,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對弱射電源進行了調查。這些源在天空分佈得相當均勻,表明大部分源位於銀河系之外。平均而言,較弱的源離得較遠。

  穩恆態理論預言了源的數目對應於源強度的圖的形狀。但是觀測表明,微弱的源比預言的更多,這表明在過去源的密度較高。這就和穩恆態理論的任何東西在時間中都是不變的基本假設相衝突。由於這個,也由於其它原因,穩恆態理論被拋棄了。

  還有另一種避免宇宙有一開端的企圖是,建議存在一個早先的收縮相,但是由於旋轉和局部的無規性,物質不會落到同一點。相反,物質的不同部分會相互錯開,宇宙會重新膨脹,這時密度保持有限。兩位俄國人利弗席茲和哈拉尼科夫實際上聲稱,他們證明了,沒有嚴格對稱的一般收縮總會引起反彈,而密度保持有限。這個結果對於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十分便利,因為它避免了有關宇宙創生的難以應付的問題。因此,這對於蘇聯科學家而言成為一篇信仰的文章。

  當利弗席茲和哈拉尼科夫發表其斷言時,我是一名21歲的研究生,為了完成博士論文,我正在尋找一個問題。我不相信他們所謂的證明,於是就著手和羅傑.彭羅斯一起發展新的數學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證明了宇宙不能反彈。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就存在一個奇點,這是具有無限密度和無限時空曲率的點,時間在那裡有一個開端。

  在我得到第一個奇點結果數月之後,即1965年10月,人們得到了確認宇宙有一個非常密集開端的思想的觀察證據,那是發現了貫穿整個空間的微弱的微波背景。這些微波和你使用的微波爐的微波是一樣的,但是比它微弱多了。它們只能將匹薩加熱到攝氏負270.4度,甚至無法將匹薩化凍,更不用說烤熟它。實際上你自己就可以觀察到這些微波。把你的電視調到一個空的頻道去,在螢幕上看到的雪花的百分之幾就歸因於這個微波背景。早期非常熱和密集狀態遺留下的輻射是對這個背景的僅有的合理解釋。隨著宇宙膨脹,輻射一直冷卻下來,直至我們今天觀察到它的微弱的殘餘。

  雖然彭羅斯和我自己的奇性定理預言,宇宙有一個開端,這些定理並沒有告訴宇宙如何起始。廣義相對論方程在奇點處崩潰了。這樣,愛因斯坦理論不能預言宇宙如何起始,它只能預言一旦起始後如何演化。人們對彭羅斯和我的結果可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上帝由於我們不能理解的原因,選擇宇宙的啟始方式。這是約翰.保羅教的觀點。在梵蒂岡的一次宇宙論會議上,這位教皇告訴代表們,在宇宙起始之後,研究它是可以的。但是他們不應該探究起始的本身,因為這是創生的時刻,這是上帝的事體。我暗自慶幸,他沒有意識到,我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剛好提出宇宙如何起始。我可不想像伽利略那樣被遞交給宗教裁判廳。

  對我們結果的另外解釋,這也是得到大多數科學家贊同的解釋。這個結果顯示,在早期宇宙中的非常強大的引力場中,廣義相對論崩潰了,必須用一個更完備的理論來取代它。因為廣義相對論沒有注意到物質小尺度結構,而後者是由量子理論制約的,所以人們預料總要進行這種取代。在通常情況下,因為宇宙的尺度和量子理論的微觀尺度相比較極為巨大,所以是否取代無所謂。但是當宇宙處於普朗克尺度,也就是1千億億億億分之一米時,這兩個尺度變成相同,必須考慮量子理論。

  為了理解宇宙的起源,我們必須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相結合。裡查德.費恩曼對歷史求和的思想似乎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法。裡查德.費恩曼是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他在帕沙迪那的脫衣舞酒吧裡敲小鼓,又是加州理工學院卓越的物理學家。他提議一個系統從狀態A到狀態B經過所有可能的路徑或歷史。

  每個路徑或者歷史都有一定的振幅和強度。而系統從A到B的概率是將每個路徑的振幅加起來。存在一個由蘭乾酪製成月亮的歷史。但是其振幅很低。這對於老鼠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宇宙現在狀態的概率可將結局為這個狀態的所有歷史迭加得到。但是這些歷史如何起始的呢?這是一個改頭換面的起源問題。是否需要一個造物主下達命令,宇宙如此這般起始呢?還是由科學定律來確定宇宙的初始條件呢?

  事實上,即便宇宙的歷史回到無限的過去,這個問題仍然存在。但是如果宇宙只在150億年前起始,這個問題就更加急切。詢問在時間的開端會發生甚麼,有點像當人們認為世界是平坦的,詢問在世界的邊緣會發生甚麼一樣。世界是一塊平板嗎?海洋從它邊緣上傾瀉下去嗎?我已經用實驗對此驗證過。我環球旅行過,我並沒有掉下去。

  正如大家知道的,當人們意識到世界不是一塊平板,而是一個彎曲的面時,在宇宙的邊緣發生甚麼的問題就被解決了。然而,時間似乎不同。它顯得和空間相分離。像是一個鐵軌模型。如果它有一個開端,就必須有人去啟動火車運行。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將時間和空間統一成時空。但是時間仍然和空間不同,它正像一個通道,要麼有開端和終結,要麼無限地伸展出去。然而,詹姆.哈特爾和我意識到,當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結合時,在極端情形下,時間可以像空間中另一方向那樣行為。這意味著,和我們擺脫世界邊緣的方法類似,可以擺脫時間具有開端的問題。

  假定宇宙的開端正如地球的南極,其緯度取時間的角色。宇宙就在南極作為一個起始點。隨著往北運動,代表宇宙尺度的常緯度的圓就膨脹。詰問在宇宙開端之前發生了甚麼是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在南極的南邊沒有任何東西。

  時間,用緯度來測量,在南極處有一個開端。但是南極和其它的點非常相像。至少我聽別人這麼講的。我去過南極洲,沒有去過南極。

  同樣的自然定律正如在其它地方一樣,在南極成立。長期以來,人們說宇宙的開端是正常定律失效之處,所以宇宙不應該有開端。而現在,宇宙的開端由科學定律來制約,所以反對宇宙有開端的論證不再成立。

  詹姆.哈特爾和我發展宇宙自發創生的圖景有一點像泡泡在沸騰的水中形成。

  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歷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許多小泡泡出現,然後再消失。這些對應於微小的宇宙,它們膨脹,但在仍然處於微觀尺度時再次坍縮。它們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於不能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來不及發展星系和恆星,更不用說智慧生命了,所以我們對它們沒有多大興趣。然而,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會膨脹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時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縮。它們會繼續以不斷增大的速率膨脹,形成我們看到的泡泡。它們對應於開始以不斷增加的速率膨脹的宇宙。這就是所謂的暴脹,正如每年的價格上漲一樣。

  通貨膨脹的世界紀錄應歸一戰以後的德國。在18月期間價格增大了一千萬倍。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脹相比實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還微小得多的時間裡膨脹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貨膨脹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脹是非常好的事情。它產生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均勻的宇宙,正如我們觀察到的。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勻的。在對歷史求和中,稍微具有無規性的歷史和完全均勻和規則歷史的概率幾乎相同。因此,理論預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勻的。這些無規性在從不同方向來的微波背景強度上引起小的變化。利用MAP(微波各向異性)衛星已經觀察到微波背景,發現了和預言完全一致的變化。這樣,我們知道自己正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早期宇宙中的無規性,意味著在有些區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這些額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這個區域的膨脹減緩,而且最終能夠使這些區域坍縮形成星系和恆星。請仔細看這張微波天圖。它是宇宙中一切結構的藍圖。我們是極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產物。上帝的確在擲骰子。

  在過去的百年間,我們在宇宙學中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膨脹的發現,粉碎了永遠存在並將永遠繼續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圖像。取而代之,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和時間本身都在大爆炸處起始。它還預言時間在黑洞裡終結。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以及黑洞的觀測,支持這些結論。這是我們的宇宙圖像和實在本身的一個深刻的改變。

  雖然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來自於過去一個高曲率的時期,但它不能預言宇宙如何從大爆炸形成。這樣,廣義相對論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學的核心問題,為何宇宙如此這般。然而,如果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合併,就可能預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它開始以不斷增大的速率膨脹。這兩個理論的結合預言,在這個稱作暴脹的時期,微小的起伏會發展,導致星系、恆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它結構的形成。對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勻性的觀測,完全證實了預言的性質。這樣,我們似乎正朝著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確方向前進,儘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當我們通過精密測量空間航空器之間距離,進而能夠檢測到引力波,就會打開極早期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從最早的時刻自由地向我們傳播,所有介入的物質都無法阻礙它。與此相比較,自由電子多次地散射光。這種散射一直進行到30萬年後電子被凝結之前。

  儘管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偉大成功,並非一切都已解決。我們觀察到,宇宙的膨脹在長期的變緩之後,再次加速。對此理論還不能理解清楚。缺乏這種理解,對宇宙的未來還無法確定。它會繼續地無限地膨脹下去嗎?暴脹是一個自然定律嗎?或者宇宙最終會再次坍縮嗎?新的觀測結果,理論的進步正迅速湧來。宇宙學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和活躍的學科。我們正接近回答這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   

  謝謝各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64

由「霍金世界盃公式」聊到一個投資意識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34i.html

據報導說,有當代愛因斯坦美譽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受博彩公司帕迪鮑爾(Paddy Power)之托,欲幫英格蘭提高世界盃奪冠的概率,推算出天書般的數學公式:[參見1]

 

由“霍金世界杯公式”聊到一个投资意识

X0是已知變量;
  T是體育場所在城市的氣溫與25[表情]的差異;
  α是倫敦到體育場的距離,單位為公里;
  β1=1時,英格蘭隊的對手來自東歐,否則為0;
  β2=1時,英格蘭隊的對手來自西歐,否則為0;
  β3=1時,英格蘭隊的對手來自美洲,否則為0;
  γ=1時,裁判來自歐洲,否則為0;
  δ=1時,體育場的海拔大於500米,否則為0;
  ε=1時,開球時間在當地的18:00或之後,否則為0;
  η=1時,球隊陣型為4-3-3,否則為0;
  θ=1時,球隊身穿藍色或紅色球衣,否則為0。
    有趣的是,霍金這個數學模型解析了諸多要素,但唯獨缺少一個最最重要的要素:每場比賽11個上場球員怎樣。令人怎麼都沒法想通吧?
    由霍金發明公式這事,讓人不禁回想起上屆世界盃一件神奇之事,一條章魚猜中了所有的比賽勝負。於是乎,這會兒有球迷發問:「霍金教授,敢不敢與章魚帝比試一下?」哈哈!
    「足球是圓的」,世界盃難以預測,這就是世界盃的魅力!所以,霍金公式、章魚帝之事只可當作世界盃助興話題而已,不可當真。就拿霍金說吧,儘管演算出了這個天書般的公式,但他還是不會下注於英格蘭,因為他要把錢用在崇高的宇宙基礎狀態的研究上面。如果真的要玩一把的話,他將投注於巴西隊。霍金還表示,他將把博彩公司付給他的報酬捐贈給運動神經元疾病協會和救助事業上。可見霍金教授的真實用意及善意!
    不過,每逢世界盃,總會吸引許多人或團體或機構,根據各自的計算模型來預測比賽,但結果都令人大失所望。
    世界盃為什麼測不準呢?實在是因為它是個不確定性的複雜適應系統而對於複雜適應系統,比如,世界盃、股市、金融市場、宏觀經濟、等等,任何模型都不能覆蓋其不確定性部分,不能窮盡所有因素,因此難免出錯,常會發生「黑天鵝」事件。於是我們看到,一條章魚打敗了所有世界盃競猜者、不少家庭婦女做股票業績超過專業投資機構、中國大媽做黃金曾經戰勝過華爾街投行家們、宏觀經濟學家預言屢屢失敗、等等,舉不勝舉。
    於是乎,我們面對那些不確定性的博弈場,漸漸意識到,採用什麼理念及方法無所謂對與錯,只有贏與輸。股市有言「股市無專家,只有贏家或輸家」,也折射出了這個道理。
    對與錯是對確定性問題的邏輯評判,而贏與輸是對不確定性結果的客觀驗證。如果把「贏與輸」這個投資意識運用到金融投資這個不確定性的領域,能使投資(或投機)行為更加務實有效。不糾纏於方法是對是錯,著重思考怎麼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樣的話,就能掙脫教條主義束縛,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對待,不死搬硬套投資理論,避免刻舟求劍式的操作方法,有利於及時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在投資(或投機)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即使巴神大爺也免不了犯錯,他曾坦言自己做錯的遠遠多於做對的。
    其實,許多投資出錯並非方法不對之故,而是事實真相不明所致。這時,懷疑或責怪自己採用的方法沒有多大意義,也無濟於事,而需要做的是及時糾正錯誤,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損失,而且說不定還可由此發現贏利的機會呢,因為出現偏差,就有可能存在機會;錯的越大,孕育的機會也許越大。
    所以說,投資只有儘量避免或減少犯錯和及時糾錯,才能立於不敗。索羅斯無疑是這方面的典範。索神大爺說,知錯就改是成功的秘訣。這可能是「贏與輸」投資意識的最高境界吧?
    當然,如果片面或錯誤地理解「贏與輸」這一投資意識,熱衷於投機取巧,一味追尋黑馬、超級大牛什麼的,妄想短期暴富,縱然你使出渾身解數,再怎麼「及時糾錯」,不但不能立於不敗,反而死得快,敗得慘!
    成功是沿著一連串錯誤的軌跡而達到的,我們都是在不斷地犯錯中長大,投資也一樣。
    最後,再接本文開頭的話題玩玩。或許有人開玩笑地問:「如果霍金公式失效,怎麼辦?怎麼及時糾錯呢?」
    霍金的公式針對的不是連續性的投資市場,而是一次性的賭場,他的公式也是一次性的,沒有對沖機制供你「套期保值」,因此,你完全相信他,賭輸了,世界盃也結束了!只能等到下屆他再搞出個新公式,你再試試!哈哈!

世界盃即將開賽,先來樂一樂!

 

[參見1]:《霍金欲幫英格蘭奪冠世界盃推出數學公式

 http://top.sina.cn/tech/2014-05-29/tnews-ianfzhnx7380017.d.html?vt=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32

幫霍金找外星人的俄國富豪


2015-08-03 TCW




「沒有什麼問題比『我們是否是孤獨的?』更重要,」對外星人感興趣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如是說。現在 終於有人出錢幫他找出答案:七月二十日,俄羅斯富豪米爾納(Yuri Milner)捐出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一億元),和霍金共同啟動尋找外星人的十年計畫,身為金主的米爾納也成為焦點。

今年五十四歲的米爾納,《富比世》估計其身價三十四億美元,出身猶太家庭的他,靠著投資臉書、推特、阿里巴巴等公司致富。米爾納對科學興趣甚濃,大學念物 理系的他,認為科學家沒有得到社會應有尊重,曾抱怨:「霍金在全球前兩百位名人只能吊車尾,」於是三年前他創立有「科學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突破科學 獎」,這個獎提供三百萬美元獎金,讓有傑出研究成果的科學家,也能享受如奧斯卡得獎般的榮譽。

米爾納對探測外星人興致高昂,他的名字「尤里」,和史上第一個進行太空旅行的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同名。他和霍金的尋找外星人計畫「突破傾聽」選在七月二十日宣布,也因為當天正是人類史上首次登陸月球四十六週年紀念。按他們的構想, 「突破傾聽」計畫將利用無線電波及光學等技術,搜索和地球類似的數百萬個星球,以及上百個星系。

天文學家估計,在人類身處的銀河系,有十億個星球和地球有一樣條件,因此尋找外星人並非全然是幻想。只不過若找到外星人後會如何?事實上霍金雖相信外星生命存在,卻主張人類不應和外星人接觸,因為它們可能侵略地球,就如當年歐洲人入侵美洲一樣。

米爾納則認為即使找到外星人,人類生活也不會有大變化,「人們還是繼續工作,我也會繼續投資。」他表示若這十年找不到外星人,「我會再贊助十年。」米爾納的計畫未成功,人類在宇宙裡找尋生命的努力將永不會停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84

霍金:引力波的發現是科學史上的重要一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985.html

霍金:引力波的發現是科學史上的重要一刻

一財網 錢童心 2016-02-12 11:20:00

北京時間2月11日23點30分,物理學家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所謂引力波,是100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以光速傳播的時空波動,就好像石頭丟進水里產生的波紋一樣,引力波被視為宇宙中的“時空漣漪”。

物理學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北京時間2月11日23點30分,物理學家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所謂引力波,是100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以光速傳播的時空波動,就好像石頭丟進水里產生的波紋一樣,引力波被視為宇宙中的“時空漣漪”。愛因斯坦曾預言,引力波無法被探測到,因為即使是天體碰撞形成的最為強大的引力波,傳到地球時也將變得非常微弱。同為黑洞專家的物理學大師霍金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這是科學史上的重要一刻。

霍金說:“引力波提供了看待宇宙新的方式,發現它們的能力或許能使天文學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項發現是首度發現黑洞的二元系統,是首度觀察到黑洞的融合。”他還表示,“除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可以期待透過宇宙史看到黑洞,甚至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時期初期宇宙的遺跡、看到其中一些最大的能量。”

這項新的發現所探測到的引力波,是由13億光年之外的兩顆黑洞在合並的最後階段產生的。這兩顆黑洞的初始質量分別相當於29顆太陽和36顆太陽的質量。合並後合成為一顆質量相當於62個太陽的高速旋轉的黑洞。其虧損的質量以強大的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到宇宙空間。

去年9月,美國科研人員利用“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兩臺孿生的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了引力波,隨後花了數月時間來驗證數據並通過審查程序,直到美國東部時間2月11日上午10:30宣布了這一重大科學發現。這標誌著全球各地研究團隊數十年的努力達到了最高潮。

外媒援引資助這項研究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負責人France Cordova稱:“如同伽利略首度把天文望遠鏡指向星空,這項新發現,就會加深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引發超乎意料的發現。”引力波以光速傳播,由引力波產生的時空扭曲非常微小,Cordova表示,人類將迎來天體物理學全新領域的誕生。

過去幾十年,人類都從未停止過對引力波的追尋。早在1974年,物理學家約瑟夫·泰勒和拉塞爾·赫爾斯發現了一顆編號為PSR B1913+16的脈沖星,他們發現該脈沖星處於雙星系統中,其伴星也是一顆中子星。根據廣義相對論,該雙星系統會以引力波的形式損失能量,軌道周期每年縮短76.5微秒,軌道半長軸每年減少3.5米,預計大約經過3億年後發生合並。

泰勒和赫爾斯的發現間接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也因此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再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馬里蘭大學的物理學家韋伯發明了一種共振型的引力波探測器。該探測器有多層鋁筒構成,直徑1米,長2米,質量約1000千克,用細絲懸掛。當引力波經過圓柱時,圓柱會發生共振,進而可以通過安裝在圓柱周圍的壓電傳感器檢測到。韋伯曾在相距1000公里的兩個地方同時放置了相同的探測器,只有兩個探測器同時檢測到的信號才被記錄下來。1968年,韋伯宣稱他探測到了引力波,引起科學界的轟動,但是後來重複實驗都失敗了。

直到1991年,麻省理工學院與加州理工學院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資助下,開始聯合建設“激光幹涉引力天文臺”(Ligo)。Ligo的主要部分是兩個互相垂直的幹涉臂,臂長均為4000米,兩臂交匯處,從激光光源發出的光束被一分為二,分別進入互相垂直並保持真空狀態的兩個空心圓柱體內,然後被終端的鏡面反射回原處,並在那里發生幹涉。若有引力波通過,便會引起時空變形,一臂的長度會略微變長,而另一臂則略微縮短,這樣就會造成光程差發生變化,激光幹涉條紋就會發生相應變化。

Ligo於1999年初步建成,2002年開始運行。此次發現引力波的兩臺孿生引力波探測器分別位於華盛頓州的漢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列文斯頓,彼此相距3000公里。只有當兩個探測器同時檢測到的相同信號,才有可能是引力波。

電磁波只能讓人類看到大爆炸38萬年之後的景象,而引力波則能讓人類回到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瞬間。因此引力波一直被認為是人類認識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的發現也必將引發一場天文學的革命。除了檢驗廣義相對論之外,引力波還有助於證明其它版本的引力理論是否正確,比如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還將推動引力量子化的研究,並最終把引力融入其它三種基本相互作用,完成愛因斯坦的偉大夢想。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93

霍金搞笑談黑洞

2016-02-22  TWM

在2月11日,國際科學家證明黑洞受撞擊將產生重力波,驗證愛因斯坦百年前的理論為真。黑洞大師霍金接受BBC訪問時,也讚歎:「科學史將因此產生革命性變化。」事實上,這位被譽為當代「最有趣科學家」的霍金,近期也在網上講授黑洞知識;他一邊傳授艱澀天文學,一邊插科打諢地解釋,任何事物都可能進出黑洞,所以,人即使掉入黑洞也不是窮途末路,「不要放棄,會有出路的。」A mountain-sized black hole would be enough to power the world's electricity supply. It wouldn't be easy to harness a mini black hole. If we had such a black hole, about the only way to keep hold of it would be to have it in orbit around the earth. A black hole could emit any collection of particles, a working television set, or a leather-bound volume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though the chance of such exotic emissions is very low. The message of this lecture is that black holes are not the eternal prisons they were once thought. So if you feel you are in a black hole, don't give up. There's a way out.

一個跟山一樣大的黑洞將足以產生全球發電量的能源,可是要控制一個迷你黑洞並不容易。

如果我們真的有一個這樣的黑洞,唯一掌握它的辦法就是讓它繞著地球轉。黑洞可能放射出任何集合粒子,比如一台能用的電視機,或是一套皮革裝訂的《莎士比亞全集》,只是要放射出這麼奇特事物的機率是滿低的。這堂課要說的是,黑洞並不是像以前大家想像的是一座永世不得掙脫的監牢。所以,如果你覺得你掉進了黑洞裡,不要放棄,會有出路的。

keep hold of 掌握例句:They managed to keep hold of the ball through the game.

他們整場比賽都掌握控球權。

orbit /ˋɔrbɪt/ n. (天體)運行軌道例句:The satellite was launched into orbit around the Earth.

衛星發射後,繞著地球運行。

exotic /ɛgˋzɑtɪk/ a. 奇特的、異國風情的例句:There are many exotic creatures living in the jungle.

熱帶雨林裡,充滿很多奇特的生物。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38

限制“殺人機器人”首次政府會議終將召開 霍金曾警告

8月22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討論限制“殺人機器人武器”措施的首次政府專家會議預計於明年在日內瓦召開。這意味著為制定相關條約的討論將啟動。

報道稱,這種武器可以探知攻擊目標並自動挑選敵人進行殺傷。與急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I)形成對比的是,關於對限制“殺人機器人”的討論一直沒有取得進展,非政府組織(NGO)之間要求禁止開發的運動在擴散。

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投資開發的四足步行機器人“LS3”,圖片由Boston Dynamics提供。(來源:共同社)

國際人權組織:或許數十年後“殺人機器人”就將被開發出來

日媒指出,現階段殺人機器人被認為尚不存在,沒有國家在公開場合表示對該類機器人的開發有興趣。但是如果投入實戰之中,可以期望減少本國士兵的犧牲。還有觀點認為“如果安裝有基於國際法的系統程序,將不會進行非人道的殺傷。”

不過,實際問題錯綜複雜。比如機器是會發生故障的。如果被恐怖分子獲得的話,其危險性不可估量。而且因為無需顧及士兵的性命,開戰的門檻降低。誰來負責法律上的責任。此外還面臨將人類的生死問題委托給機器是否合適等倫理問題。

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RW)分析認為包括美國在內至少有6個國家具備開發能力。HRW警告稱:“並非數十年後,而是數年後就有可能被開發出來。”

關於殺人機器人,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締約國會議從2013年起舉行了數次非正式專家會議。今年12月份舉辦的會議將正式決定召開各國政府專家出席的官方會議。

不過CCW相關人士指出,因在如何定義“殺人機器人”等眾多問題存在爭議,限制條約的草案不可能短時間內制訂出來。認為“期待討論取得進展是過急的想法。”

據悉,HRW和日本的“幫助難民會議”等超過20個國家的NGO和市民團體合作的“反對殺人機器人運動”,認為一旦被開發出來則難以限制,所以要求“先行禁止”。

霍金等千名專家曾聯名抵制“殺人機器人”

去年,也有來自全球各國1000多位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發表公開信,警告稱這種致命性全自動化武器將於數年內成為現實,而不是幾十年後。

這些科學家和專家包括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和蘋果聯合創始人斯蒂芬-沃茲尼克等。在公開信中,他們聲稱 ,如果任何軍事大國或組織致力於研發全自動化武器,那麽全球性武器軍備競賽將不可避免。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的發展,全自動化武器將可能成為明天的AK-47。

該公開信警告說,繼火藥與核武器的發明之後,可以獨立確定和襲擊目標且不需人類進行任何幹預的武器系統的開發,將會帶來“第三次戰爭革命”。

它描繪了未來沖突的可怕情形,類似於系列電影《終結者》中的場景。

電影《終結者》中的殺人機器人

該信還說:“對於執行暗殺、破壞國家穩定、征服民眾或選擇性殺死特定民族等任務,自主式武器是理想選擇”。“因此,我們認為,人工智能軍備競賽對人類而言是無益的。人工智能可以讓戰場變得對人類——尤其平民——而言更安全的方式有許多種,不用創造新的殺人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68

小紮、霍金強強聯手,1億美元探測“第二地球”信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社交網站Facebook創辦人紮克伯格、俄羅斯企業家米爾納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正式展開耗費1億美元的“突破聆聽”計劃,利用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探測來自“比鄰星b”的訊號。

8月25日淩晨,英國《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動。論文宣布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這所謂的“另一個地球”,被稱為“比鄰星b”,引起了天文愛好者和科幻迷的熱捧,這一新發現也得到眾多天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就在這一轟動性消息公布的第二天,由著名科學家霍金等人聯合啟動的“突破聆聽”計劃就宣布將自己的目標對準“比鄰星b”。

“比鄰星b”最大的魔力正在於它與地球的距離——僅為4.2光年。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唯一“踮著腳尖”用現有技術大概能夠著的地點。雖然4光年距離遙遠,但科學家相信,未來數代的超高速宇宙飛船,可在數十年內抵達“比鄰星b”。

而早在今年4月,霍金等人啟動的“突破聆聽”計劃,就意在探索太陽系外生命,而目標正是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霍金表示,該計劃發射的納米飛行器,會在幾分鐘內加速到光速的20%,用20年時間飛到比鄰星。

“比鄰星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很可能是一顆巖石星球,科學家估計其形成於49億年前。它從比鄰星接收到的能量大約只有地球接收到太陽能量的70%。它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內,其表面溫度理論上適合液態水存在,上面或許存在生命的繁衍,但還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一論斷。

由於距離母星比鄰星實在太近了,“比鄰星b”上將遭受到非常強烈的紫外線和X射線照射,比地球周圍的太空環境更為惡劣,或許很難適合生命生存。但人們依然希望“眼見為實”。

人類很早就希望能接觸地外文明。但在現實中,尋找外星生命最大的成績還只是“火星上曾經有液態水”這種級別的,連是否有過微生物都不確定。而納米飛行器的技術障礙如何突破,也許在十多年之後才能有答案。

但霍金警告稱,人類應該趕在外星生物發現人類之前發現他們。霍金表示,若接到來自外星生物的訊號,人類必須謹慎響應,“就像美洲原住民首次遇見哥倫布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64

霍金反對特朗普汙蔑《巴黎協定》 曾稱其迎合低級趣味

據美國《Newsfusion》網站報道,近日,375位科學家聯名致信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因其曾揚言要取消2015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在這封公開信中,科學家們對特朗普有關氣候變化的言論表示反對,並且呼籲美國政府繼續為巴黎氣候協定的落實做出貢獻。這些聯名致信者包括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億萬富翁慈善家詹姆斯·西蒙斯、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九位華盛頓大學的教授。

《巴黎協定》於去年12月被美國以及其他的190多個國家接受采納,並且於本月被中美雙方正式批準。這份協定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避免全球平均氣溫繼續上升3.6華氏度(即2攝氏度)規劃了方向。

據《紐約時報》報道,聯合國秘書長特別顧問納巴羅(David Nabarro)表示:“我們非常確信《巴黎協定》將能在2016年年底前正式生效。”

特朗普:氣候變化是“一場徹底的、昂貴的騙局”

因為《巴黎協定》被視為是1992年里約氣候條約以及其他協定的一個補充,因此白宮聲明在嚴格意義上參議院的行動不受這項協定的約束。當有足夠多的國家提交了他們的批準後,這項協定會自動生效,預計日期為今年年底。

然而國會中反對這項協定的人宣稱他們將設法截斷與這一協定相關的項目的資金來源。今年5月,特朗普在一次競選集會中宣稱他要廢除巴黎氣候協定並且停止為聯合國有關氣候變化的項目提供資金。

特朗普公開發言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巴黎協定》對美國企業不利。他表示,如果他當選,將會“廢除”《巴黎協定》,並停止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支持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

正是特朗普的這番言論激起了科學家們聯名寫公開信,他們在信中寫到:“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不是騙局或是陰謀,而是明明白白的事實。”

科學家們認為特朗普宣稱要廢除《巴黎協定》是別有用心。

科學家們稱,如果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等同於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根本不在乎氣候變化這個人類引起的全球性問題。管好自己就行了。”這樣的做法會為緩解並適應氣候變化采取有效的國際戰略造成很大的障礙。就這樣退出國際社會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不僅對全球氣候,還將對美國的國際可信度造成長期嚴重的破壞。

霍金:特朗普是一個迎合低級趣味的煽動民眾的政客

據報道,簽署這封公開信的科學家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以及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由學者組成的非官方組織,在科學和科技方面對美國提供建議。在信上署名的科學家說,這是他們的個人行為,不代表美國國家科學院。

斯蒂芬·威廉·霍金

值得一提的是,霍金之前就曾指出地球現在所面臨氣候變化威脅。在5月的一次采訪中,霍金表示失控的氣候變化比行星撞地球所帶來的危害更加的緊迫,也是在這次采訪中,霍金將特朗普稱作“迎合低級趣味的煽動民眾的政客”。

據英國獨立電視臺(itv)5月31日報道,霍金表示,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的受歡迎程度超越了他的理解範圍。

此前,在談論起特朗普時,霍金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輕蔑,但這次在被問到“能否用您掌握的宇宙學和物理學知識對其作出科學解釋”時,霍金也不得不說:“我做不到。”

“他是一個煽動者(demagogue),對社會最底層(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的人來說,他是有吸引力的。”霍金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67

NASA攜手霍金打造微型星際飛船 20年飛到比鄰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攜手,將共同打造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飛行的納米飛行器。據新華社援引英國《獨立報》11日的報道,這一納米飛行器將用20年時間飛到距太陽系最近的恒星之一比鄰星。

霍金今年4月12日在紐約宣布啟動“突破射星”計劃,將同俄羅斯商人尤里·米爾納、美國社交網站臉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合作建造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飛往比鄰星的微型星際飛船。

據介紹,計劃建造的納米飛行器以電腦芯片“星片”為船體。該芯片僅有二三厘米見方,幾克重,但集成了攝像機、光子推進器、導航和傳輸部件。芯片會安裝上名為“光帆”的超材料布蓬,通過地面發射高能激光助力推進,“光帆”可吸收激光能量,帶動微型飛船前行。

不過,這種微型星際飛船如何“熬過”20年的太空飛行依然存疑,因為宇宙高能射線可能會導致飛船失靈。

報道說,NASA本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一次國際會議上對此提出了3點建議。

一是調整航線避開高能輻射區,但這可能會導致航程增加數年,也不一定能保證飛船不受損;二是在電子元件上加裝保護層,但這會使飛船增重、變大,速度因此降低;三是建議打造能自我修複的“星片”芯片。

“芯片內修複已經被討論很多很多年了,”NASA研究員韓振宇(音譯)說。

報道說,目前相關研究尚處於理論階段,為實現星際飛行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研究者仍有相當多工作要做。

今年8月25日,英國《自然》雜誌一篇論文宣布,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距太陽系僅4.2光年。這一所謂“另一個地球”被稱為“比鄰星 b”。次日,“突破射星”計劃宣布將目標對準“比鄰星 b”,以探索太陽系外生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