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宸鴻苦吞三窘境 iWatch再補也難救

2014-08-04  TCW
 
 

 

因蘋果而重生,也因蘋果而落難,最適合拿來形容目前的宸鴻。

七月二十四日,宸鴻第二季法說會結束後,至少八家外資券商聯手調降目標價,最狠的莫過於德意志證券,由三百零五元對砍快一半:一百五十八元。

很難想像,六月中宸鴻最高價曾經來到三百零八元,不到一個半月股價竟上衝下洗二七%。

事實上,上半年宸鴻利多傳言不斷,例如iPad將採全貼合,此產品的毛利率會比單面貼合更高;甚至,觸控面板的in cell技術將遇到解析度「天險」,宸鴻有機會於iPhone 6之後的機型再度重回蘋果懷抱,成為最佳「轉機股」,股價挺進三百元。

但宸鴻真正誘人的題材,就是蘋果準備推出、未演先轟動的iWatch訂單。

這次蘋果對宸鴻下單,至少七百萬到八百萬支iWatch。

根據分析師估算,iWatch觸控面板雖僅有一吋多,但一支獲利約三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元),跟iPad mini相當,保守估算宸鴻接到七百萬支訂單,至少進帳新台幣六億三千萬元,超過宸鴻上半年的淨利。

「除了iPhone和三星手機外,不可能有單一機種有這種量,」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指出。據瞭解,iWatch的製程,由宸鴻買進藍思科技的藍寶石基板,採用兩面貼合,出貨給蘋果,且是獨家供應;這跟當初宸鴻接到蘋果的iPhone訂單一樣,屬於毛利率約一○%到一五%的高毛利產品。

當前困境:iWatch出貨延遲年底才貢獻獲利,外資看衰

正因為宸鴻是iPhone的獨家觸控供應商,股價一上市就突破五百元,外界都期待iWatch能讓宸鴻再度打上蘋果光,重演股價大躍升戲碼。

但是當市場滿心期待好消息時,宸鴻執行長孫大明在法說會卻提到:「受到客戶延遲出貨,業績要到第三季的九月才有起色。」孫大明口中的客戶就是蘋果iWatch,原本預估第三季就會開始貢獻獲利,現在至少得等到第四季。

這個壞消息,成了外資調降宸鴻目標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延遲出貨後,預估第三季宸鴻也得勒緊褲帶度小月,這是失望性賣壓的主因。一位歐系分析師就不諱言:「iWatch訂單是從零到一,外界想像空間大,少了這個,只剩下任人宰割的產品。」但是就算iWatch順利出貨,救得了宸鴻的獲利嗎?恐怕答案仍在未定之天。各分析機構不斷下修對iWatch訂單的期待,花旗環球證券預估最保守僅三百萬支,顯見對其前景有雜音。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說出對此產品的疑慮:宸鴻拿到七百萬支的量,但是組裝廠廣達卻僅有四百萬到五百萬支,數字兜不攏,到底是廣達會上修出貨量?或者宸鴻下調出貨量?還得視iWatch上市後的價格決定。

窘境一:iPad銷量下滑iPhone6排擠效應,訂單減量

宸鴻另一個金雞母是iPad ,但研究機構IDC出具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平板電腦第二季出貨量,iPad年減九.三%,是前四大品牌中唯一逆勢下跌者。

一位投顧研究員就認為,iPhone 6和iPad mini市場定位很近,在排擠效應下,iPad mini的銷量可能再下滑,一得一失難以估算。

今年蘋果占宸鴻營收約三八%,萬一iWatch賣不好,難保不重演過去獲利因蘋果而喜,也因蘋果而憂的戲碼。

再加上,鴻海旗下的觸控廠英特盛也成為iPad mini的供應商,後有追兵,就算iPad出貨量沒下滑,宸鴻降價壓力也不小。

窘境二:新產品不給力良率僅六成,做越多賠越多

另一個更大的憂慮則是去年宸鴻推出的產品TOL(touch on lens)被視為可跟iPhone使用的in cell技術相抗衡的觸控技術,宸鴻希望推銷給高階手機客戶,但推出一年良率僅六成,做越多、賠越多。巴克萊資本證券原本預估宸鴻第二季營業利益至少有五億五千萬元,但最後僅小賺九千八百萬元,分析師預估,唯有TOL良率提升到八成以上,才可能帶來獲利。

更重要的是,外界都忽略了宸鴻的財務未爆彈:達鴻。

窘境三:業外投資買貴重壓觸控筆電,股價慘跌

宸鴻三年前以每股三十一元,溢價買進友達旗下的彩色濾光片廠達虹科技(後改名為達鴻先進科技)。當年買進是為了生產筆電觸控面板,結果去年觸控筆電全球滲透率才一成,不到預估的一五%,達鴻興櫃股價更蒸發掉近九成。這次法說會,宸鴻再提列四億二千八百萬投資損失,其中有三億四千萬來自達鴻。

加上去年第四季提列的投資損失,宸鴻為了這個投資,至少損失十七億六千萬元,約當於二○一三年近四分之一的稅後淨利;內部人士認為,這件案子友達聰明出場,而宸鴻買貴了。

綜觀宸鴻近三季財報,投資損失金額都超過淨利,未來會不會再損失,得看觸控筆電的滲透率是否提升,否則iWatch再紅,恐怕也救不了宸鴻的沉重包袱。

【延伸閱讀】淨利連3季被投資損失拖累!——宸鴻稅後淨利與投資損失數據

2013年Q1稅後淨利(億元):46.42投資損失(億元):1.3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 3%

2013年Q2稅後淨利(億元):31.40投資損失(億元):1.31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4%

2013年Q3稅後淨利(億元):10.13投資損失(億元):2.32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23%

<<以下投資損失金額大於淨利>>2013年Q4稅後淨利(億元):-16.08投資損失(億元):14.22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NA

2014年Q1稅後淨利(億元):1.29投資損失(億元):1.7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1.38倍

2014年Q2稅後淨利(億元):3.23投資損失(億元):4.2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1.32倍

註1:稅後淨利為扣掉投資損失後的金額註2:2013/Q4淨利虧損,不計算投資損失對比稅後淨利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07

搞不定3大內憂 德國經濟很難救

2014-10-27  TCW
 
 

 

歐元區經濟面臨衰退,就連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也撐不住了嗎?

十月中旬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輿論最關注的話題,已不是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而是德國經濟失速。十月十三日的《金融時報》更稱,「德國經濟正走向衰退。」

三個月前,德國股市創歷史新高,歐元區正緩慢復甦,但突然間,德國預計連續兩季經濟負成長,出口與工業產值創五年半最大跌幅,三個月內股市重挫一二%。

兩年前歐債危機,德國經濟一枝獨秀,被視為歐洲救世主。為何如今卻和法國、義大利等國一樣,也成了歐洲衰退一族?

德國的經濟問題,不在「外患」,而是「內憂」,特別是企業投資意願下滑,反映的是,德國政府成了企業發展的障礙。

德國的巴斯夫(BASF)是全球化學製品營收最高的公司,正進行大規模擴廠。執行長巴克(Kurt Bock)卻表示,未來對德國的投資比重,將從目前的三分之一,降到五年後的四分之一。巴克對此的解釋是,「德國的產業已逐漸失去競爭力。」

目前投資占德國經濟比重為一七%,比已開發國家平均二一%還低。不管公部門或私部門,其投資金額已經下降到,連替換掉那些已折舊的設備都不足的地步,《金融時報》稱德國正在「吃老本」。

內憂一:政府不願花錢做建設過半公路橋梁待修,想擴廠企業縮手

但為何企業不願意在德國投資?最大原因就是德國政府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該花錢的地方不花。這主要是指其基礎建設老舊,卻未花足夠經費來維修。

EBM-Papst是德國一家生產工業用風扇的工廠,執行長洪多弗(Rainer Hundsdorfer)表示,他今年初本來打算投資五千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億元)擴廠。但當地道路狀況奇差,不但崎嶇難行,甚至狹窄到只要兩台卡車對向行駛,就無法通過。

洪多弗等了好幾年,始終等不到政府花錢改善這條道路,「企業並不負責修建公共基礎建設,這就是我們為何繳稅的原因。」他說,這種道路狀況,讓他懷疑在這種地方投資會有什麼好處,他打算把這筆錢用在國外設廠。

德國的基礎建設品質向來出名,但《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評比,二○○八年德國的基礎建設品質排名全球第三,去年降到第七。目前德國有半數高速公路橋梁極需維修,然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已把「財政平衡」列為明年目標,德國經濟部部長蓋博瑞(Sigmar Gabriel)就說:「為了短期效益而導致更多債務,對德國經濟沒有好處。」

在當前德國政府「勒緊褲帶」的政策下,為了不花錢解決基礎建設年久失修的問題,政府提出了「OPP」計畫,也就是引入民間資金興建基礎建設,蓋好後收取通行費,以償還當初建造的成本。不過,這種方式和政府抽稅興建相比,是否較便宜仍有疑問。德國聯邦審計辦公室曾調查七件這類引進民間資金的基礎建設,結論是其中五件若由政府自己興建,會更便宜。

因為民間資金借錢的利率是六%,然而目前德國公債殖利率不到二%。和民間借錢興建相比,德國政府若能以如此低的利率舉債,修建可使用數十年的道路橋梁,未必是賠本生意。然而這些對整個德國投資環境大有益處的舉動,在政府「平衡預算」的考量下,恐怕不可能出現了。

內憂二:退休金改革拖垮財政增加逾兩兆支出,甚至使缺工惡化

「該花錢的地方不花」,只是德國政府其中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它「不該花的錢拚命花。」

今年五月,德國國會通過退休金改革,將允許部分勞工六十三歲就退休,若再加上梅克爾曾承諾的方案:提高年老母親的退休金,預計未來六年,德國政府支出將因此增加六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三千六百億元)。儘管梅克爾稱之為「公平的政策」,但這些改革,仍是把錢花在那些已得到妥善照顧的老人身上,付代價的則是那些仍在工作的勞工。

德國「慕尼黑人口老化經濟中心」顧問蘇旁(Axel Borsch-Supan)批評,這是變相鼓勵德國人提早退休。即使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三歲,但有人會六十一歲就退休,申請兩年失業救濟,最後拿到全額退休金。

這對本來就苦於缺工的德國企業來說,退休金改革更是雪上加霜。德國是歐洲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面對勞動力的短缺及老化,企業主希望年長的勞工可以繼續工作。但這種改革計畫無異鼓勵勞工盡早退休,企業經營只會更加困難。

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史特豪爾(Thomas Straubhaar)認為,這些退休金改革計畫會帶來另一個後果。由於為這些計畫付出代價的,是目前三十至四十歲的青壯年,他們要付更多錢來撫養老人,但他們退休時卻領得更少,這些「三明治世代」最後終將因不堪負擔而離開德國。他認為,這種改革只是凸顯「老人的選票力量」,因為老人多是現任聯合政府的支持者。

除了錢花在不對的地方,德國政府對勞動市場的干預,也對企業帶來額外成本。今年七月,德國國會通過全國適用的最低工資,不管在什麼地方做何種工作,勞工每小時工資不得低於八.五歐元,這個數字比美國和英國高。在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裡,只有七個沒有最低工資制度,德國原本是其中之一,如今該國反其道而行,這又是梅克爾政府「公平」的政策內容之一,只不過這個政策並非免費午餐。

ING首席經濟學家布札斯基(Carsten Brzeski)說,短期來看,最低工資可以刺激經濟,但長期來看,它會構成德國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將會加速德國企業移往海外。

德國聯邦銀行總裁魏德曼(Jens Weidmann)也表示,最低工資將減少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位於慕尼黑的Ifo經濟研究所預估,未來二到三年內,最低工資將使德國減少二十萬個工作機會。

內憂三:能源政策加重企業成本高電價是美國兩倍,逼模範企業外移

除了對企業與勞工合約的干預外,另一個讓德國企業投資卻步的原因,就是德國政府極力推動的「能源轉型」。

這個政策的目標是:八年後關閉德國境內所有核電廠,十年後再生能源發電比率將提高至超過四成。根據德國政府的預估,「能源轉型」計畫在未來十五年,將帶來一兆歐元的成本,相當於當初東、西德統一所花的代價。

這筆成本,絕大部分都轉給民間承擔。事實上,二○○○年通過的《再生能源法》,政府保證以高價收購廠商的再生能源發電,這些成本都被德國政府以各種附加捐名義,向一般家庭與企業用戶徵收。德國企業支付的電價在過去五年上升了六○%,目前已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今年八月《華爾街日報》引述的調查顯示,有七五%的德國中小企業認為,「能源轉型」帶來高電價,是它們目前經營的主要風險。德國商業產業工會的調查也顯示,德國企業把「國內經營成本上升」,列為赴海外投資的動力,這是最近六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

已有不少德國企業因高電價而外移,近來能源價格下跌的美國,就成為它們的首選。包括巴斯夫打算投資十億歐元在美國擴建新廠,以充分利用美國頁岩油革命帶來的低廉能源價格。西門子也宣布,將從美國辦公室來指揮整個公司運作。

德國大車廠也把美國當成投資重點。BMW把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工廠,擴大為該公司全球最大的工廠;戴姆勒(Daimler)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組裝新式C型車。

從這些德國企業離開本國的現象來看,德國目前經濟減速,只不過是疥癬之疾,國內投資環境惡化,使得企業不願投資,才是經濟的心腹大患。而這問題的根源,來自德國政府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該由政府維修興建的基礎建設,德國政府按兵不動,反而去插手企業與勞工間的退休金、工資等合約安排;對能源的選擇,德國政府也用政治取代經濟決定,這些都對當地的投資環境毫無助益。

德國經濟底子固然雄厚,但有多少老本可以讓政府這樣揮霍?這將是未來所有關心德國經濟,甚至是歐元區何時復甦者,不可忽視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34

韓版安倍經濟學 難救軟趴趴消費力

2015-02-16  TCW
 
 

 

二○一五年開年已超過一個月,世界各國陸續公布去年經濟表現結果,其中,韓國算是落在前段班的好學生。二○一四年韓國經濟年成長率達三.三%,優於二○一三年的三%,但好成績背後卻潛藏危機。

弱勢日圓衝擊韓出口官員:比北韓還具威脅性

首先是日圓貶值效應衝擊出口。雖然名目出口額創歷史新高,但是以出口價格來說,韓國全年出口物價指數(以二○一○年為基期)卻降至八八.一一%,年衰退達六%,更創下二○○七年來最低值。

這背後原因就是日圓貶值。即便日本商品並不會完全排擠韓國同類商品,卻會產生價格壓抑。滙豐亞太區經濟學家範力民(Frederic Neumann)就認為,當日商靠貶值取得價格優勢時,韓國企業想要在市場上競爭,就必須降價。

目前韓國前十大出口項目中,包括電器電子、機械類、船舶、塑膠商品、鋼鐵、精密儀器、有機化學產品、鋼鐵和汽車產品,都和日本高度競爭。根據韓國貿易協會估算,在韓國和日本的五十大出口項目中,有二十六項互相競爭,比率達五二%,也難怪韓國前財長玄錫(HyunOh Seok)喊出弱勢日圓對韓國的威脅,比北韓還嚴重的警訊。

韓國出口占了整體經濟總產值(GDP)約四二%,如果再把出口所帶動的進口效應也納入,衝擊比率更超越六○%,且當廠商被迫降價搶市場,將衝擊獲利,同時也壓低後續的資本支出,更不用談加薪,使經濟陷入成長停滯的惡性循環。

再來,還有政府刺激經濟措施失敗。

向日借箭創「崔經濟學」房市止穩但消費力跟不上

去年七月上任的財長崔炅煥(Choi Kyung-hwan)推出規模達四十一兆韓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千億元)的經濟刺激措施方案,內容包括放寬購屋貸款條件、透過課稅要求企業加薪或多發股息、再投資等,希望能彌補外需衰退。

整個方案內容大致上跟安倍三支箭極為類似,並也有央行配合降息,加上崔不斷鼓吹「韓國經濟與日本九○年代『失落的二十年』相似」,因此外界沿用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之名,稱之為「崔經濟學」(Choinomics)。

但這套向敵人學習的邏輯,實際上卻有不少副作用。包括韓國政府原希望拉抬房市,創造財富外溢效應,卻忽略韓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已高達八七%,是全亞洲最高的國家,比通縮已久的日本還高。

且截至二○一四年三月底為止,韓國家庭負債金額比年度平均可支配收入,達一.五六倍,等於民眾大部分資金都壓在房地產上,根本就無力消費,更不用說當國外訂單取消讓企業獲利衰退時,因裁員或減薪所產生的財富緊縮效應。

反映在數據上,二○一四年韓國住宅交易量,增加到一百多萬套,創八年來新高,但韓國去年第四季民間消費成長力道,只有第三季的一半,僅成長○.五%,房市止穩但消費力卻沒跟上的死亡交叉。

從長期觀點來看,韓國的經濟問題和日本如出一轍,問題都在國家整體資源太過向大財團靠攏。

大財團變國家經濟地雷逃漏稅、發股利吝嗇惹民怨

由於韓國前十大企業集團幾乎占了總出口量的四分之三,比日本更高,而前三十大財閥,更占了韓國GDP將近八五%,光是南韓三星集團一家營收,就占了超過兩成,當經營方向錯誤,或市場占有率衰退(如蘋果搶食三星手機市占),韓國經濟就開始鬆動!

此外,大財團還處處找漏洞避稅。

根據《韓國時報》(Korea Times)引述韓國國稅局(The National Tax Service)資料顯示,光是過去七年來,韓國企業和個人在全球五十大避稅天堂直接投資金額,達二十五兆二千三百億韓元,其中八成都來自大財團。

影響所及,財團形象在韓國越來越差。去年十二月,大韓航空千金趙顯娥在紐約飛往韓國的班機上,賣弄官威要求滑行中的飛機回頭,耽誤了十一分鐘,更凸顯財團仗恃著家族勢力,不把民眾權益當一回事。

財大氣粗之外,韓國財團的公司治理也處處地雷。例如二○一四年九月,為了去化資金,現代集團三個子公司的董事會同意以一百億美元購買江南區。但在過程中,董事會連價格都沒有問就同意交易,引起股東譁然,只好大幅砍殺手中持股。

此外,賺大錢的財團,對股利發放的吝嗇,也引發不少爭議。整體韓國上市公司在二○一三年現金股息殖利率只有一.一%,前十大財團平均更連一%都沒有,對比德國有二.七%、英國三.六%,等於是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最後一名,也使得韓國股市指數至今沒有突破二○一一年所創下的歷史高點,比起德、英、美、台灣都差。

股市不振、經濟走弱,當然會反映在執政滿意度上。根據韓國蓋洛普(Gallup Korea)日前針對全國一千零九名成年人調查,只有二九%對總統朴槿惠施政給予正面評價,這是她上任以來首次跌破三成。

但就跟台灣一樣,除非朴槿惠能認知到問題在於大財團壟斷資源,導致中小企業和一般百姓被相對剝奪感加重,否則再多刺激方案頂多只能維持經濟成長率,恐怕守不住她的民調支持度。

【圖表】出口救經濟落空,股市難有起色——韓國近5年股市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47

踏入「花生醬」陷阱 最美CEO難救雅虎背後真相

2015-05-25  TCW

入口網站雅虎(Yahoo)真的沒救了嗎?為什麼連被市場寄予厚望的美女執行長梅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都自身難保?

現在的雅虎到底有多慘?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淨利衰退九三%。根據五月十八日收盤價計算,雅虎市值約為四百一十二億美元,扣掉其阿里巴巴持股與雅虎日本持股價值,在投資人眼中,雅虎的價值只值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換算下來,只約聯發科市值的五十分之一。

去年九月最慘時,其價值甚至低於零。

這些數字,搭配畫面也怵目驚心。今年三月,雅虎才剛慶祝完成立二十週年,卻宣布關閉雅虎在中國唯一的研發中心。在台灣,雖然台灣雅虎否認裁員,但一位雅虎台灣員工表示,「大家一片低氣壓……,」因為公司每季要做一次績效評估,淘舊換新。績效不合格,當天通知就要大家打包走人。

雅虎在二○一二年七月梅爾上任至今,股價最高曾上漲三倍。但今日,連股東之一私募基金公司Starboard Value都唱衰梅爾,要雅虎直接跟對手AOL合併!

到底這三年,梅爾做了什麼事?本刊搶先摘錄由美國商業網站「商業內幕」記者尼可拉斯?卡爾森(Nicholas Carlson)新書《梅麗莎.梅爾奮力拯救雅虎!》(Marissa Mayer and the Fight to Save Yahoo!)的精彩情節,看梅爾是否做錯了什麼,才導致連《富比世》 Forbes)雜誌都認為,雅虎的災難正等在前頭。

答案,令人有點意外,關於轉型,這位女CEO幾乎把教科書上可以做的良好示範,都做了。

她,每件事都做得漂亮考核每季一次,徵人、溝通親自來

根據書中所述,梅爾是個工程型的Geek CEO(怪咖執行長),她在谷歌(Google)任職時,管理產品使用者介面,Google mail和Google news上市前都由梅爾拍板決定。雅虎董事會對她抱持厚望,希望她能帶領雅虎從PC進入行動裝置時代。因為在行動時代,大家已經不習慣從入口網站進入頁面,這讓雅虎廣告業務大降。

卡爾森指出,梅爾喜歡用大量數據決策,曾因為在不同的藍色間游移不定,最後要部屬測試四十一種藍色陰影效果才決定。她外表雖亮麗,但多數時候不敢直視對方,少與人家社交。但她進入雅虎後,並未讓自己局限於工程產品面格局,轉型執行長該做的事情,她都算做得漂亮。

她動手改革。去年,雅虎的員工產值不到臉書(Facebook)和Google的三五%;她將一年一度的績效考核,改為每季一次,並淘汰最後五%的員工。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雅虎部門主管說:「這對公司本身是有幫助,因為你如果一年打一次(考績),有些人可能好幾個月都在擺爛。」

她精心選才。史丹佛(Stanford University)畢業的梅爾,自小到大都是資優生,相當在意學習成績。從她上任以來,便要求各分公司將新進員工履歷送到總部,清楚標示員工的學校排名和學習成績,就算是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也不能省略。她重視溝通。每週五下午四點半,總部餐廳舉辦的員工大會,梅爾親自回答從管理決策到對產品的任何疑慮,她撤掉辦公室前的警衛,讓雅虎人隨時可以走進辦公室反映意見。

雅虎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形容,「她(梅爾)天天都在看消費者意見,很多消費者直接丟e-mail給她。每天她forward(轉寄)給一線主管大概有七成是消費者對產品的意見。」

連布局未來,她也做了。

在她手上,雅虎的行動部門由六十人擴增到六百人,購併超過四十間公司,超過過去十七年,雅虎購併公司總數的約三分之二。

鄒開蓮認為:「過去雅虎最大的問題是strategy(策略)不清楚,到底雅虎是什麼?Marissa讓策略面清楚了mobile first(行動優先),user(使用者)導向的產品,都往這方向邁進。」

轉型領導者必備的行為,這位被《財星》連續四屆選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位CEO,都做了。

她,卻找不到公司強項策略資源分散,像麵包上的薄花生醬

但,從今年第一季獲利結構數字看來,雅虎新行動業務的營收成長,還是無法彌補核心廣告業務下滑,「雅虎的核心業務正在蒸發,」商業內幕網站指出。

如果說,雅虎本身的營運邏輯讓它難挽大局,梅爾與歷屆執行長所踏入的「花生醬」陷阱,讓雅虎翻身機會,大打折扣。

雅虎前資深副總經理葛林浩斯( Brad Garlinghouse)在二○○六年曾上書創辦人指出,Google擅長搜尋,臉書擅長社群,但是沒人知道雅虎擅長什麼。他批評雅虎缺乏聚焦,「傾向從外面空降領導者,帶來完全相異且不連續的策略。就像在每個機會都塗上一層薄薄的花生醬,卻沒有找出任何一個強項。」

這段內容被《華爾街日報》披露後,稱為花生醬宣言(peanut butter manifesto)。

回頭看梅爾這三年的轉型投資策略,確實如花生醬一般沒有大動作聚焦,社交、搜尋廣告流量通包,至今沒有一個購併案有明顯效益。

相較之下,如Google花了十七億美元購併YouTube,預估YouTube每年就能為Google創造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營收。

這與雅虎董事會的結構,有很大關係,不同於臉書、Google的雙層股權制,雅虎董事會極為實際,只要見到執行長業績下滑,它們就會立刻解雇執行長。梅爾上任前五年,雅虎就換了五位執行長。二○○九年擔任執行長的巴茲(Carol Bartz),雖讓雅虎獲利率逐漸轉好,但是營收沒起色,董事會一通電話就要他下台。歷屆執行長雷文松(Ross Levinsohn)最短的任期,只有六十五天。

董事會重視短期利益的做法,讓梅爾不敢冒險重壓新方向,不敢犯錯。「她只能不斷嘗試,然後最後看哪一個成功,」研調機構創市際執行長江義宇說。

鄒開蓮提到經理人的兩難,「你每次跨出一步,那收益是小的,可是你要犧牲的是大的,你每天都有壓力,你敢不敢跳出去?」根據書中所述,當職位與股價表現掛勾,梅爾也會陷入,到底要對股東短期利益,還是對公司長期策略負責的兩難。

為了穩定華爾街信心,發布財報的同時,這位做產品出身的執行長,花最多時間說明的竟然是:她將如何還給股東最多現金,如,分拆阿里巴巴股份等。她還要跟股東的主張妥協。原本她希望不要大幅裁員,以免動搖軍心,所以實施每季績效評估,但持股○?八%的股東卻喊話:「下手太輕,應該砍更多以降低成本。」所以才見到今年裁撤北京研發中心的舉動。雅虎前執行長雷文松預言:「未來不是梅爾被逼著下台,就是雅虎這間公司會被賣掉,又或者兩者皆是。」

一位台灣前雅虎主管說,這家公司現在最大困難是,臉書跟Google都是由創辦人拍板,但是大家卻不清楚,是誰在領導雅虎。

她,最大敵人竟來自內部董事會權力分散,短視延誤改革時機

轉型最大的敵人,有時不一定是對手,而是內部。

我們可以簡略直指:雅虎太過分散的董事會結構,確實拖延了其改革時機。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表示,股權分散可以善盡監督,但挑戰就是,股東會太過短視。臉書與Google就是看到雅虎等科技公司的經驗,在股權設計上,讓創辦人在董事會持有過半的投票權。

但,更需要深思的是:當一個經理人企圖做出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決策時,最後是否會滿盤皆輸?因為每個策略,都需要付出代價。

轉型,本來就需要大開大闔。臉書與雅虎幾乎同時從PC介面出發轉型行動市場,二○一二年,雅虎投入淨利二三%在研發費用上,但是同年,臉書砸入的研發費用卻是淨利的二十六倍。現在,臉書在行動網路廣告市占率成長第一,吃下約二二%的市場。

今年底前,雅虎計畫把阿里巴巴與日本雅虎的股權分拆,屆時,雅虎真正的獲利能力將在市場被赤裸裸的檢驗。跟過去相比,雅虎在梅爾的領導下確實展現有史以來最佳翻身機會,但是假設新獲利沒出來,沒人知道,這位美女CEO在雅虎的年代,還可以撐多久。

唯一可確定的是,她正歷經的矛盾,還在不同的轉型公司當中,不斷重演。

【延伸閱讀】改革,啟動5大策略● 重組董事會以高價收購激進股東羅布的股票,另找4個自己人加入

● 收購公司3年內收購超過40家行動相關新創公司(包括:Tumblr-11億美金,最大金額購併,Brightroll-6.4億美金、Flurry-2億美金、Qwiki-5千萬美金、Summly-3千萬..等)

● 策略透明化每週召開員工大會溝通策略轉型

● 淘汰不適任者績效考核1年1次變1季1次,重新招募行動業務人才

● 提升員工士氣提供免費早午餐、送員工1人1支智慧型手機

資料來源:雅虎 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45

美國頁巖油“垂簾聽政” ,歐佩克限產難救油價

時隔八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再度達成限產協議,目標為每日3250萬~3300萬桶(較今年8月水平減少0.6%~2.1%)。這個以內部博弈、爭奪市場份額著稱的組織震驚全球,美油一度暴漲6%。

盡管如此,各大機構似乎並不買賬。“是否達成限產協議不重要,關鍵還是人性。”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WTI(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輕質低硫原油期貨)下半年的價格運行區間為每桶35~55美元。

“即便按照每天3300萬桶的產量上限來計算,歐佩克需要在現有產量基礎上每天削減150萬桶。考慮到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的複產,預計沙特和伊拉克兩國每天至少要削減200萬桶才能實現產量上限,但這很難實現。”金曉表示,“從過往歷史看,歐佩克在絕大多數時候的實際產量均超過產量上限,最高時每天甚至高出400萬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今年6月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前油價由歐佩克定價,其供給數量直接決定油價。現在油價的頂部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不斷下降,為每桶40~50美元左右。歐佩克當前只能設定底層價格,其生產量越多,這個底就越低,而生產越少底就越高,但此時頁巖油的產量又會隨著油價走高而再度回升,進一步把價格打壓下去。”

石油限產“重出江湖”

歐佩克28日達成限產協議震驚了全球市場。要知道,從今年年初傳出“凍產”消息後,幾次限產會議都無疾而終。

9月28日,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歐佩克輪值主席、卡塔爾能源和工業大臣薩達出席新聞發布會

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Al-Naimi)2月16日表示,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俄羅斯同意產量凍結在1月11日水平,並認為這一水平是合適的。消息公布後,油價短線跳水,WTI當日最低跌至每桶29.59美元。市場對該消息顯然並不買賬。

另一個關鍵時點是4月17日。擁有全球60%產量的產油國匯聚卡塔爾多哈的凍產大會,共同商討將原油產量凍結在今年1月水平的可行性。然而,伊朗的臨陣缺席使得凍產會議開始時間三次推遲。4月18日淩晨三點左右,經過6個小時的激烈會談,限產協議最終未能在多哈達成。油價此後一路上行。

良運期貨大宗商品分析師何北當時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原本就預感凍產會議不會有太樂觀的結果,畢竟伊朗的制裁剛剛解除,對於增產蓄勢待發。”

今年6月的歐佩克凍產大會依然以失敗告終。俄羅斯能源部長當時表示,由於油價已經較年初大幅走高,目前凍產問題已經失去了迫切性。

“這表明歐佩克未能就新的產量目標達成協議,將維持目前無產量目標的狀態不變。”中大期貨研究院指出。

誰能料到,歐佩克在阿爾及爾舉行的特別會議上達成了減產協議。歐佩克表示將成立技術性委員會,研究限產的實施機制。委內瑞拉能源部長稱,歐佩克今年11月將決定減產實施的時間長度,之前會決定如何分配減產任務。

事實上,限產協議達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伊朗和沙特的讓步。嘉盛集團分析師拉紮齊達(Fawad Razaqzad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伊朗希望重回制裁前的產油水平,並爭取更多市場份額,但與今年早前不同,現在伊朗已十分接近每天400萬桶的目標。

金曉也表示,伊朗、利比亞和尼日利亞不在凍產的限制範圍之內,伊朗反而可以再增加一些。可見,年初凍產的主要“阻力軍”已經不對限產協議構成威脅。

此外,對“視市場份額如生命”的沙特而言,每天削減50萬桶的產量並不難接受。“沙特 8 月的原油產量是每天1063萬桶。”金曉表示,這一次歐佩克之所以能達成一致,也是沙特主動讓步的結果。

限產仍將“名不副實”

根據達成的限產協議,沙特和伊拉克兩國承擔著每天削減200萬桶的任務。但要真正實現並不容易。

沙特和伊拉克是過去歐佩克產量增長的引擎。“沙特8月原油產量是每天1063萬桶,每天削減50萬桶還是能夠接受的,但要與伊拉克分擔每天200萬桶的減產量,幾乎是一件不太可能實現的事。”金曉表示。

從歐佩克過往歷史來看,絕大多數時候的實際產量均超過上限,最高甚至每天高出400萬桶。

高盛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該機構認為,2017年歐佩克配額可能使油價每桶上升7~10美元,前提是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嚴格執行歐佩克的產量配額。2017年日產量可能比高盛預測的水平低48萬~98萬桶。不過,按照產量比配額高出4.8%的歷史平均水平計算,日產量目標將為3370萬桶,高於當前的產量水平。

鑒於限產協議的執行存在不確定性、配額可能超標、中斷生產可能超出預期及對非歐佩克供應的保守預測,高盛重申了今年年底每桶43美元、2017年每桶53美元的油價預測。

廣發期貨表示,連續數周的美國原油庫存超預期下降說明庫存正處於拐點,油價短期將維持漲勢;東證期貨則認為,就油價的未來走勢而言,市場對於歐佩克恢複產量上限政策的信心可能會驅動WTI油價短期向上突破每桶50美元,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

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大

限產協議的達成對全球經濟利好還是利空?

很久以來,各界默認的邏輯是,低油價對於全球增長的凈影響是正面的,因為原油進口國將從低油價中受益,其節省的油費將利好消費,而進口國總體消費力遠大於產油國,這將帶動全球經濟的增長。

不過,似乎這一個看似不變的“真理”也在發生變化。朱民表示,過去,石油生產國的消費系數很低,生產1美元石油,30美分將被用於消費;如美國等石油進口國,油價下跌1美元,90美分都被用於消費。可見,當1美元從沙特轉換到美國手里,全球消費就凈增加了60美分,因此油價處於中低位的凈影響是正確的。

但現在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金融危機後,美國開始重視儲蓄,美國家庭負債表還需要繼續修複,因此消費率有所降低。”朱民稱。

除此之外,無論凍產協議能否真正執行,全球能源格局的“結構性”變化仍將使得低油價長期持續,“100美元時代”重來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朱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油價很長時間會在低位徘徊,預計今年油價將處於每桶40~50美元,未來也不會走得很高。

所謂的結構性變化在於,歐佩克再也不是油價的唯一定價者,油價的頂部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不斷下降至每桶40~50美元。即使歐佩克減產或凍產,油價隨之企穩走高,此時頁巖油的產量又會再度回升,進一步將價格打壓下去。這也可能決定了“歐佩克宿命”。

“頁巖油的生產成本決定了未來油價,因此短中期油價也就維持在每桶60美元。”朱民表示。

換句話說,歐佩克此次達成限產協議,對於油價的提振作用已遠不如前,加上此輪油價走低本身就與全球經濟疲軟、需求下降有著直接關系,油價的高低對於經濟的刺激作用早已“捉襟見肘”。

從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來看,事實也正是如此。在油價長期走低的背景下,IMF已多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各國央行的貨幣寬松似乎也已經走到了極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32

收盤分析丨船舶制造單騎難救主 A股無緣“開門紅”

周五(2月3日),是雞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兩市呈現上午震蕩下跌午後企穩的走勢。早盤股指上攻60日線受阻,大金融、資源股等權重集體表現低迷,股指曾一度跌破5日線,午後次新股率先企穩,帶動大盤企穩回升。而創業板緊跟主板,兩者走勢基本一致。總的來看,午後股指跌幅收窄,個股曾有小反彈,後市仍存結構性機會。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40.17點,下跌19點,跌幅0.6%,成交額1,08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004.84點,下跌47.21點,跌幅0.47%,成交額1,32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76.76點,下跌9.47點,跌幅0.5%,成交額383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紅少綠多,軍工股成為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其中,軍工船舶領漲兩市,軍工混改中湖南天雁、軸研科技等掀起漲停潮;水泥建材、黃金等板塊也漲幅居前。大金融(保險、銀行)、資源股(有色、煤炭、兩桶油、鋼鐵)成為拖累大盤的罪魁禍首。今日盤中成交量也沒有放量殺跌的跡象,而跌停股數也沒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可見悲觀情緒並沒有迅速蔓延開去。

在概念板塊中,年報的高送、次新股轉紛紛活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眾莊股大跌,利君股份、雙象股份紛紛跌停;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傳聞影響,“明天系”個股全線飄綠,西水股份、華資實業封死跌停板。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6億元;深股通凈流入超7億元。另外,周五央行開展了500億元逆回購操作,7天、14天、28天逆回購量分別為20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鑒於今日有12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單日實現資金凈回籠700億元,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實現資金凈回籠。

值得關註的是,春節後央行此次把各期限逆回購利率較節前上調了10個基點,有意引導利率上行。同時上調SLF(常備借貸便利)利率,隔夜品種上調35個基點至3.1%。此前央行已經上調MLF中標利率10個基點,進一步回收了流動性。

方正證券任澤平認為, 政策性利率全面上調,已經事實上加息,顯露出央行偏緊的政策態度。目前來看,資金成本的上升可能對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形成利空,經濟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股票市場分子上升可對沖部分分母上升帶來的利空,因此股票市場所受的沖擊預計不大,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圍繞漲價和改革展開。

關於後市,廣州萬隆認為應該兩大思路應對:一方面,對於部分基本面向好、目前只是小幅的回踩並沒有擊穿上升通道的好股票,就應該堅定捂股,低倉位的朋友還可以考慮適當補倉;另一方面,對於業績地雷股、大股東天量減持股等已經成為眾矢之的的個股就不要心存僥幸,盤中有反抽時就應該果斷離場,謹防二次傷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36

金融雲端:任總有責 神仙難救

1 : GS(14)@2012-06-08 00:32: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07/164045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57

講膠所:神仙難救

1 : GS(14)@2012-08-08 11:48:4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9%E9%9B%A3%E6%95%91
昨日,思捷(330)公佈話搵到一件前Zara極高層Jose MMG(縮寫)做CEO,下晝大鑼大鼓開埋記招,「好消息」突如其來,思捷正股同相關Call輪齊齊怒升,正股一度爆過38%,有隻輪仲喪升咗12倍!
或者大家會話YY盲塞,但YY仍然堅持,呢隻股都係唔掂!先講啲衫,就算新CEO曉飛,ESPRIT俾一大堆中價品牌夾攻咗咁多年,要雄風再現,好難,再講公司舊年先賺得嗰七千幾萬,但就出成2888萬港紙年薪(未計其他花紅)禮聘阿Jose,會唔會有啲過份呀?
坊間點睇呢單嘢?零售股嘅分析員同傳媒話前景經已明朗,但都有堅正常嘅分析,例如滙豐證券就話仍然要評估新舊CEO交接會有過渡期同埋公司嘅轉型計劃。都係嗰句,呢間公司,神仙都難救,算吧啦!
Y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84

匯豐梁兆基:施政不妥協 普選難救

1 : GS(14)@2014-06-16 18:03:3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6/news/ec_gga1.htm

【明報專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早前發表新一份《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香港競爭力排名自2004年來首次跌出三甲,主要受管治架構及政治穩定因素拖後腿。金融發展局成員、匯豐亞太區顧問(業務策略及經濟)梁兆基認為,這是對港府的警號。他表示社會近年衝突增,惟反對者不是完全無理。他指出,港府回歸以來仍停於「精英管治」行政主導,未有正視如何吸納民意並政治妥協。


政策評分拖累競爭力 給政府警號

股市有上有落,市場瞬息萬變,梁兆基接受訪問時說,國際排名也有升有跌,不同城市各有優勢,而數字上落亦毋須緊張,但有需要明白排名背後的信息。香港今次在報告下跌一名,不會一沉不起,競爭力也不會「即時變差」,「否則新加坡就好大件事?成日都跌在下面,最近才上番來」。不過,港府在「政府政策」評分有退步,就是不爭事實,「(對排名下跌)你可以有很多解釋,立法會、有人扯後腿……但我不理是什麼原因,是差了。」他指是次競爭力排名下跌,帶給港府的信息是一個「警號」。

嘆「該做無做」 規劃失當拖慢基建

香港今年經濟表現評分優於去年,但受政府效能表現評分拖低,梁兆基嘆香港近年「應該做的沒有做」。建高鐵遇上遷拆示威、增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碰上白海豚,梁兆基隨口數來兩三項基建遇阻,「現在連垃圾(處理)都搞不到」,「你是怎樣的一個商業城市?」梁兆基說商業城市需政策、基建,軟硬件雙配合,現在「全部也拖慢,自然影響競爭力」。

「這些(基建)搞這麼久都不行,這是否表示反對聲音不對呢?不是,而是在規劃上肯定有問題。」梁兆基相信,政策拖慢的問題可能是出於政府醞釀、推展政策的過程,「若你解決到環境、拆遷的問題,我不相信反對者會盲目反對」。

民意膨脹 殖民年代行政主導不適用

梁兆基說,回歸前後管治模式有大改變,民權、民意日漸膨脹,「但沒有以民意為主導的政治制度,仍用行政主導,那一定會crash(有衝突)的」。他憶述,殖民政府行政主導強,推動政策速度也快,「有點新加坡味道」,但回歸以後民權意識漸增,殖民地年代的「行政主導」思維,已不適用於今天民權意識高漲的社會。

應融入民意 指政府「衝突多於摸索」

「政府執行上要撫平民意、擺平利益,要用另一套手法處理,要真的做諮詢,規劃前、中、後期也要做好,而行政立法關係也要和諧,否則政策只會多人反對。」不過,他認為,回歸以來港府亦未曾思索如何在《基本法》「行政主導」的框架下融入民意,政治妥協的管治文化仍未形成,觀乎過往港府表現亦「衝突多於摸索」。

梁兆基說,《基本法》寫明特區政府要行政主導,若港府不建立妥協文化,即使特首普選產生亦解決不了問題,「怎選也沒有用」,「因我們不完全是西方模式,也不是完全殖民模式,但香港從來沒有思考在既定基本法下,行政主導如何和民意基礎(磨合)、普選特首下如何執行妥協方案」。至於特首梁振英是否懂得妥協?梁兆基笑言問題已超出可回答範圍,「你說評選哪一個做得到(妥協),哪一個人做不到,你問泛民或建制派應會有更多意見」。

明報記者 梁卓怡
2 : GS(14)@2014-06-16 18:05: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6/news/ec_gga2.htm



總行成佔領據點 自信不受影響


2014年6月16日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在5月答問大會上表示,中環不少金融、工商及專業服務機構,正準備因應佔領和癱瘓中環而民事索償,不過,多個商會表示未有所聞。匯豐會否向和平佔中提民事訴訟?作為匯豐亞太區顧問,梁兆基聽「佔中」便面色一沉,不置予評,但透露他們「只在」研究一旦佔中發生,如何維持公司正常商業運作,「因我只是商人,又不是警方,不是要對付它(佔中)」。


研佔中應變方案

匯豐總行地下近年成為示威者的「佔領據點」。2011年香港示威者響應「佔領華爾街」行動,在匯豐地下紮營抗議「金融霸權」及社會不公﹔數月前泛民在匯豐總行門外紮營絕食,爭取的則是真普選。

「若有一班人坐在你家門外,你應該也會有不方便。」對於公司成為示威者留宿「熱點」,梁兆基自信公司「整體運作也不會受你(示威者)影響到」,他表示尊重公眾示威權利,「但你(示威)又唔係針對我,度先抵死﹗」

位處中環核心 笑言如新「三支旗杆」

梁兆基打趣說,匯豐總行已猶如昔日天星碼頭「三支旗杆」,「等於你以前等人,會約在天星三支旗杆」。他認為,匯豐位處中環核心地帶,位置或較有象徵意義,「但我不是說我們間銀行有代表性」。

政制不成問題 法治清廉更重要

梁兆基一再重申不評論佔中問題。他認為,對商界來說,政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全世界做生意什麼政制也有,不止是民主國家才可以做生意」。他認為,商界在共產、民主國家也可生存,「跨國機構在什麼地方也可以做生意,政制不是問題,反而是社會是否和諧穩定,是否有法治、治安和清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79

元旦拜佛「神佛難救」楊衞澤坐高鐵押京

1 : GS(14)@2015-01-07 01:08:24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衞澤前日被宣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內地媒體曝光楊被帶走細節,當日他罕有地乘坐高鐵被押往北京。網上又流傳楊元旦日仍去棲霞寺燒香拜佛相,被網民譏「違紀違法,神佛難救!」另有消息稱,楊曾批送給周永康兒子周濱的工程超過5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他自己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達20億元。


前晚,有南京網民將一張疑似楊衞澤被押送的現場照片傳至網上。當晚8時南京南站候車室內,楊戴着口罩,被幾名中紀委工作人員包圍。這些人穿着一樣的衣服和鞋子,木無表情,楊看起來「插翅難逃」。去年10月15日,楊的拍檔、前南京市長季建業被帶走時乘坐的是飛機,級別比季高的楊要搭高鐵,有網民調侃:「中紀委經費縮水?」



■網上流傳楊衞澤在元旦日去棲霞寺燒香拜佛的照片。

■楊衞澤(箭嘴示)在南京火車站,被幾名中紀委工作人員包圍。



南京市委書記涉周案

據悉,楊衞澤被抓當日下午正在南京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臨時接通知去省委開會,就再也沒能回來。楊的秘書、南京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張志炎和楊妻同時被帶走調查。知情者披露,去年下半年,楊曾有過兩次出訪計劃,地點分別為意大利與台灣,但都沒有獲得北京高層的批准。昨晚微博又熱傳一張楊衞澤元旦日參加南京市新年長跑活動後,當晚去棲霞寺燒香,台下平民人頭攢動,但楊卻有特權獲寺廟方丈迎他上台階。網民斥:「佛門都向權力獻媚,佛教如何度人?」又笑他「神佛難救」。此外,52歲的楊衞澤落馬,除被揭向周永康家族輸送巨額利益,以及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20億元外。還與季建業外父、原江蘇常務副省長高德正的實名舉報有關。高指楊任職交通廳廳長時,在修建滬寧高速公路中有重大貪腐線索。楊在無錫、揚州和南京任職期間,則利用權力大興土木,強拆民宅,怨聲載道,他曾在會上總結強拆經驗,提出對付被強拆戶最有效的方法是威脅、控制他們的孩子,即不配合者其未成年子女會有生命威脅。財新網/博訊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6/18992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0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