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升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92.html

內銀業績比之前更反映實際情況:
一,按年盈利必須上升、
二,經濟情況受限,壞帳浮現避無可避、
三,在存款高增長,市場利率相對較高情況下,息差表現上半年其實遠遜預期。

無疑,市場仍然會大致認為,內銀資本充足比率仍高、不良貸款比率仍在控制範圍。

基於第一個假設,稍為留意的話,其實內銀資本之升,是受惠於採取國際標準內評法去計估資產、惟不能忘記,銀監會來年還有一個風險權重規劃要落實,屆時銀行風險權重資產亦會告上升。

至於不良貸款比率,目前行業平均大概是百分之一點零八,一點零八只反映被列入成為不良貸款佔貸款組合比重數字,一旦將拖欠貸款計算在內,以工行為例,百分之零點九九不良貸款比率,隨時超過百分二點五!!!

拖欠貸款比率數字較少為市場關註,但留意的話,將拖欠貸款類期數稍為細分的話,大部份銀行在九十日或以上拖欠類貸款,升幅最為明顯,換句說話,今年年初開始無錢還貸款,其實是進一步拖延。

按內銀拖欠一百八十日作出歸類不良貸款的話,幾敢肯定,內銀壞帳浮面目前值屬初端。

今年為止,單工行、農行、中行及交行,已經為壞帳撇帳,或者轉售,涉及六百億規模,一三九八僅撇帳額,半年已達去年全年數字七成,形成每間銀行撥備幅蓋率平均下跌二十個百分點。

內銀要應付資本水平,要處理壞帳,要顧及盈利,跟中央要銀行多放多貸,多照顧中小企目標完全相違,這等同於中國企業下的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嚴重分歧案例,而內銀一日有政府做大股東,而政府一日不放棄規劃式經濟及年年要達增長目標決心,呢個結,永世難解。

投資者要內銀有派息,亦要內銀資本充足,同樣是矛盾之極。

幾年前,內地年均盈利增長超過兩成,派息比率超過三成,現在內銀盈利增長跌至低於一成,派息比率依然維持,這未計其實新增壞帳因素。

民行減派息,股價受影響,但某程度上,民行能夠減派息,是銀行本身福氣。

內銀現時靠五、六厘派息維持股價,而內地卻每兩年集資,去維持資本,內銀太過矛盾,太多死結,每個數字,都反映羊毛出自羊身上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0

城商行上半年不良“雙升” 尚福林要求規範跨界業務發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0355.html

城商行上半年不良“雙升” 尚福林要求規範跨界業務發展

一財網 李靜瑕 2015-09-24 00:06:00

根據城商行年會上發布的《變革與發展——城市商業銀行20年發展報告》的數據,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8.08萬億元,為1995年的40倍,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10.49%。

“20年來,城商行經過重組合並、轉機建制、轉型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9月22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5年全國城商行年會上表示。

根據城商行年會上發布的《變革與發展——城市商業銀行20年發展報告》的數據,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8.08萬億元,為1995年的40倍,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10.49%。

對於城商行20年的發展,尚福林首先肯定了城商行的歷史貢獻,包括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支持地方經濟、完善現代商業銀行體系、活躍金融市場、探索我國銀行改革的方法和路徑。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銀行業面臨不良“雙升”、盈利增速放緩以及轉型等多重壓力。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城商行不良貸款余額升至11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265億元;不良貸款率1.37%,較年初增加0.22個百分點,“雙升”壓力較大。

“伴隨經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城商行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突出表現在不良貸款持續反彈,流動性風險增大,信息科技風險突出,操作風險增多,跨界業務風險上升。”在上述會議上,銀監會副主席曹宇表示。

面對新的經濟形勢,積極應對“三期疊加”,尚福林也對城商行提出了加快轉型發展,促經濟轉型升級、嚴控風險等要求。

跨界合作風險難控:將撤負責人、撤網點

“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是銀行業的重要使命。”尚福林稱,從抵禦風險能力上看,小銀行發生風險的概率會高一些。城商行在當地市場份額較大,是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的主力軍之一,要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對於不良“雙升”壓力,銀監會要求城商行要著力遏制不良貸款上升勢頭。通過不良核銷、資產轉讓、貸款重組等措施消化存量,采取貸款重組、重簽合同、收回再貸以及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等方式減少增量。同時,也要兼顧支持實體經濟。

近年來,機構之間跨界合作越來越頻繁,此前風險事件也頻頻發生。對於跨界業務發展,尚福林提出城商行要按照“透明、隔離、可控”的原則,加強銀行融資與非銀行融資之間的防火墻建設,切實防範外部風險向城商行傳染。

尚福林表示,當前經濟金融形勢較為複雜,跨業業務通過業務合作也可能將風險傳染給城商行。一些社會案件,也出現銀行員工內外勾結,去賣一些違規開發的理財產品,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如果說這件事管不了,或者說開了營業網點又難防範這種風險,那這個營業網點負責人就別幹了;如果負不起這個責任,那這個網點幹脆就撤了。”尚福林在會上稱。

在防範流動性風險方面,尚福林表示,流動性風險往往是商業銀行最為致命的風險。而新修改即將於10月1日實施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去除了存貸比,引入巴Ⅲ的流動性覆蓋率加上流動性比例的指標監管,將要求銀行對流動性風險更精細化。不過流動性覆蓋率的監管並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城商行,資產規模小於2000億元的不適用。

“城商行負債穩定性差,承受市場波動沖擊的能力較弱,防範流動性風險更是如履薄冰。”尚福林稱,要及時開展壓力測試,提升負債來源的穩定性、結構的多元性、成本的適當性等。還要還要探索建立流動性互助機制安排,提升流動性風險抵禦能力。

此外,對於近一段時間城商行案件高發的情況,尚福林也要求城商行抓緊開展案件風險隱患排查,及時報告案件信息,加強員工管理等,遏制案件高發勢頭。

探索轉型:不能千行一面、追求全能

轉型,是近幾年來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課題。

“銀行轉型提了很多年,但與經濟社會對金融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拼規模、壘大戶、爭牌照等問題仍然存在。城商行面臨很大發展壓力,規模小,人才缺乏,發展轉型的必要性、緊迫性都很大。”尚福林稱。

而城商行機制靈活,規模小,船小好調頭,在轉型發展方面有自身的優勢。銀監會也要求,城商行要充分發揮立足城市、立足居民、立足地方經濟的獨特優勢,不能千行一面、追求作全能銀行。“差異化競爭也是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的唯一選擇。”

城商行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尚福林提出了可分別探索專業市場領域的特色銀行發展模式,以及特色業務領域的專業化銀行發展模式。

一方面是向專業市場領域的特色銀行轉型,另外一方面則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特點,重點致力於發展部分核心競爭力強、客戶吸引力大的特色業務。

銀監會鼓勵城商行發展普惠金融,提升普惠金融可獲得性,關鍵要解決好服務門檻和服務價格兩大問題。截至2014年末,城商行小微企業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高達41.2%,高於商業銀行20%多的平均水平。

“針對當前城商行普遍存在的資本補充壓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包括在新三板上市。”曹宇表示,支持城商行通過引進合格股東進行增資擴股、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新型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城商行轉型,銀監會盡管要求向專業化特色銀行轉型,同時也支持城商行的多元化。曹宇表示,支持城商行根據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審慎開展綜合經營。按照分類監管的原則,支持符合條件城商行投資設立金融租賃、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支持城商行適應網絡技術發展,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

同時,銀監會還鼓勵城商行之間股權合作,支持有資本、有人才和有經驗的城商行跨區域收購兼並高風險行,整合行業資源,移植經驗模式,化解行業風險。

據銀監會介紹,全國先後成立城商行近150家,目前經過重組合並仍有134家。其中共有49家城商行和20家城信社,堅持市場自願原則,通過重組、聯合、收購和兼並等方式重組為11家城商行。

“收購重組不能改變城商行的功能定位,不能貪大求全,不能盲目擴張,要繼續堅守定位,聚焦目標客戶,下沈網點服務,做精做優主業。”曹宇表示。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43

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1.3萬億 不良持續“雙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264.html

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1.3萬億 不良持續“雙升”

一財網 李靜瑕 2015-11-13 09:53:00

11月12日,銀監會發布2015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29萬億元,同比增長2.21%。同期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1.19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

對比今年,第二季度的數據,第三季度不良貸款的增加規模以及不良率的上升幅度均有所緩和,不過依然面臨“雙升”的壓力。

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73.4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70.6萬億元,關註類貸款余額2.81萬億元,較二季度末上升0.16萬億元。

“針對信用風險計提的減值準備較為充足。”銀監會稱。根據統計數據,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22634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73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90.79%,較上季末下降7.59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04%,較上季末上升0.06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方面,9月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6%,較上季末提高0.19個百分點;加權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99%,較上季末提高0.19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15%,較上季末提高0.2個百分點。

銀監會統計,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產總額為192.7萬億元,同比增長14.78%,負債總額為178.2萬億元,同比增長14.01%。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1

國內鋼價大漲成交乏力 鐵礦石價格庫存“雙升”

據鋼鐵最新市場報告顯示,雖然是沖高回落,但目前總體而言鋼價較前有較大的上漲,不過後續成交乏力。鐵礦石價格也在上漲,而港口庫存也在上升。

國內知名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最新市場報告顯示,最近一周,國內現貨鋼價綜合指數報收於94.73點,一周上漲3.01%。目前,黑色系期貨品種的價格飆升後震蕩盤整,鋼坯價格沖高至每噸2100元後又重回2000元的關口。鋼材現貨市場也是呈現沖高回落的走勢,但總體依然出現大漲。鋼市價格拉漲後市場成交乏力,但市場庫存仍處於低位,部分鋼廠上調出廠價等因素,使得市場的信心尚可,對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

據分析,在建築鋼市場上,價格繼續大幅上漲,上海、濟南、廣州等地噸價一周全線上漲10元至170元。在京津冀市場可以看到,價格先漲後跌,前期因為期貨走高加上唐山地區限產,市場價格被拉漲,但因為成交乏力以及鋼坯價格下跌,商家在周後期開始降價拋貨。不過,在市場庫存壓力不大的情況下,鋼價相對還是能保持平穩運行的狀態。

板材價格也在上漲。熱軋板卷價格大幅上漲,上海、廣州、京津冀等地噸價一周全線大漲30元至130元。有的地區市場庫存水平較低,商家積極拉漲,終端采購積極,加之新貨抵達速度較慢,對價格有一定的支撐力。中厚板價格漲幅擴大,上海、鄭州、西安等地噸價一周漲幅都超過百元。不過,也同樣存在價格上漲後,成交受阻,市場信心轉弱等問題,只是因為新資源到貨速度比較緩慢,市場的銷售壓力尚可。

鐵礦石市場價格上升,但庫存也在增大。據“西本新幹線”的最新報告,在國產礦市場上,河北地區鐵精粉價格小幅上漲。受唐山地區限產措施的影響,相關礦山的開工率有所下降,對國產礦價格走勢形成了一定的提振作用。進口礦價大幅上漲,但在接近噸價60美元關口後出現了回落。截至14日,普氏62%品位鐵礦石指數報收於每噸59.05美元,一周上漲4美元。由於鋼廠盈利好轉加大了補庫的力度,港口鐵礦石交易較為活躍。不過,港口鐵礦石庫存卻在繼續大幅攀升,創出2014年12月以來的新高。

多數機構對鐵礦石後市的預期仍不樂觀,有的甚至警告,鐵礦石價格的上漲,缺乏基本面的支撐難以繼續,鐵礦石價格風險可能延續至明年。

相關機構分析認為,7月上半月,國內鋼價在淡季中持續上漲,期貨對現貨價格的拉動作用明顯。不過,從6月份經濟數據來看,粗鋼產量創出歷史新高,投資增速全面下行,顯示國內鋼市供需層面並未得到明顯的改善,鋼價上漲缺乏基本面的支持,短期內鋼市可能將會轉入震蕩整理的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95

夜盤開盤:黑色系領漲 煤炭雙雙升逾2%

夜盤開盤,黑色系領漲,焦炭、焦煤、動力煤分別漲2.2%、2%、0.6%。螺紋鋼、熱軋卷板、鐵礦石分別漲1.6%、1.1%、2.1%。

中國煤炭市場網市場總監李小龍此前指出,“今年焦煤焦炭近期處在一個修複貼水的過程,盤面會有一波漲勢,且焦煤供給是長期偏緊的一個品種,今年整體是呈一個重心上移的過程。”

同時,對於黑色系此次反彈,有觀點指出,不同於去年四季度,黑色系遠期預期相比近月缺貨並不十分牢固,弱受更強因素擾動則隨時遇到再次修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72

2016滬市公司營收、利潤雙升 上證所將全面加強一線監管

2017年4月30日,滬市1264家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順利收官。5月4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發布滬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

過去一年,滬市上市公司扭轉了2015年營收和利潤雙降的局面,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4.55%和1.29%。整體來看,滬市公司2016年寶呈現出藍籌主板市場的優勢地位明顯、實體類上市公司業績整體改善、並購重組助推效應得到強化、投資者回報繼續保持高位水平等七大積極特征。

未來在監管上,上證所表示將繼續全面加強一線監管,整治市場亂象,抑制上市公司“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具體包括,從嚴監管概念炒作、“忽悠式”重組、大股東清倉式減持等市場亂象,繼續完善高送轉、股東減持、權益變動等相關配套制度。另外,持續推進全方位、實質性監管,讓中介機構承擔起“看門人”的責任。最後,對杠桿增持、舉牌等行為,強化出資方、資金來源、杠桿水平等方面的穿透式披露,在揭示風險的同時,也避免違規杠桿資金流入股市,防止金融風險的交叉感染,維護市場穩定。

7大積極特征

2016年,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4.46萬億元,同比上升4.55%;共實現凈利潤約2.18萬億元,同比上升1.29%,扭轉了2015年營收和利潤雙降的局面。

整體上看,滬市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占兩市比例分別為74.66%和78.99%,藍籌主板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貢獻仍占主體地位,藍籌主板市場的優勢地位依舊明顯。

具體從滬市企業的業績表現來看,代表國家支柱性行業龍頭的上證50、上證180公司的經濟貢獻最為顯著。上證50實現營業收入12.97萬億,凈利潤1.41萬億元,占滬市整體53.04%、64.75%,上證180實現營業收入18.16萬億,凈利潤1.92萬億元,占滬市整體74.26%、87.90%。

另外,國有企業繼續發揮了支柱和龍頭作用。報告期內,滬市國有公司(包括金融類)數量648家,約占總體的5成,實現營業收入20余萬億元,占滬市整體比例約9成;實現凈利潤約1.97萬億元,占比90%。

2016年,實體類上市公司業績整體改善的趨勢也較為明顯。數據顯示,扣除金融類企業,滬市實體類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91萬億元,同比上升5.72%;實現凈利潤0.72萬億元,同比上升12.98%,實現了收入與盈利的雙增長。

相較於2015年滬市實體類公司營業收入8.57%和凈利潤21.93%的降幅,滬市非金融類企業一改2015年走勢疲弱的態勢,2016年實體經濟回暖態勢顯現。不少傳統行業企業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業績得到明顯改善,如萬華化學等;同時,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不少企業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助力,如中國建築等。

傳統過剩行業的調整初見成效,戰略新興產業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數據顯示,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動能持續較快增長,其中尤以汽車、電子、醫藥制造、電氣機械等新興制造業更為明顯,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43萬億元,同比增長15.31%;實現凈利潤1421.85億元,同比增長17.21%,業績保持了高於滬市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長。

另外,2016年,在整體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回落的情況下,汽車、電子、醫藥制造、電氣機械等新興制造業投資增速保持上升趨勢,達到17.42%,較上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同時,新興制造業占滬市營業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11.16%上升至2016年的12.87%,新興制造業對整個實體經濟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

服務消費行業方面,近年來,滬市利潤貢獻公司已經以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為主。。2016年,滬市包括房地產、金融、文化、信息技術、飲食、零售百貨等在內的服務業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約1.7萬億,占總體比例已近八成,貢獻極大。

就過去一年監管風暴不斷的並購重組來說,2016年,滬市公司並購重組呈現量減質增的總體態勢。全年共完成並購重組594家次,交易總金額8500億,較上一年度同比分別下降31%和18%。

重大資產重組方面,共有178家公司停牌啟動重組,同比下降28%;共披露150個重組預案,同比下降1.32%;89家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涉及交易金額3500億元,合計增加市值1900億元,新增市值超過百億公司13家。與往年相比,2016年滬市並購重組回歸價值創造本源,與宏觀經濟改革更為合拍。

總體來看,滬市2016年並購重組有三個亮點。首先,150單重大重組中,接近130家公司涉及橫向或縱向產業整合,交易金額近4000億元,方案數量和交易金額的占比均達到滬市整體重組公司的8成,聚焦主業做強做精做細產業鏈成為滬市並購重組的主基調。

其次,重組產業多分布於實體行業,主要集中於電子、醫藥、化工、房地產等與國民經濟休戚相關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標的資產屬於實體行業的方案數量與交易金額均超過滬市整體的80%,並購重組的方向呈現出回歸實體經濟的良好態勢。

最後,全部並購重組案例中,近1/2集中於高端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療、新能源等新興行業,展現出通過整合協同,加速向高端價值創造發展的新方向,並購重組支持企業產業轉型中升級發揮的作用更加明顯。

在投資者回報方面,2016年滬市公司分紅整體比例為31.38%,與往年基本持平。統計顯示,共有870余家公司推出派現方案,占公司總數的69.38%,同比增加約2個百分點;合計派現6800余億元,同比增加約1.5個百分點。

分紅公司里,代表藍籌績優股的上證50和上證180成分公司依然是分紅主力,分別派現4068億元和5747億元,占滬市分紅總額的59.56%和84.15%。從行業分布情況看,金融業的派現力度最大。

從公司分布情況看,持續穩定高比例分紅公司群體正在逐漸形成,單年分紅比例在50%以上的企業174家,30%以上的634家,其中有300余家公司連續三年分紅比例超過30%。諸如中國神華、福耀玻璃、大秦鐵路等公司已經成為滬市公司長期大比例分紅的典範。

最後在公司成本費用方面,2016年,在國家“三去一降一補”宏觀政策影響下,滬市實體經濟(非金融類公司)在成本節約、費用控制、現金流量方面都呈現良好趨勢,整體經營質量有所改善。

四個不平衡因素

上證所在滬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中也指出,滬市上市公司發展存在四個不平衡因素。首先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發展不平衡,部分傳統產能行業業績仍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例如,受國際油價低位震蕩、國內天然氣價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石油開采業及加工業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約5%。其中,石化油服等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另外,傳統產業的增長持續性仍待觀察,新興動能規模尚小,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仍需培育。

第二是金融與非金融企業利潤貢獻和發展速度不平衡,滬市金融業貢獻占比過大的局面仍然延續。統計顯示,2016年,金融業公司實現凈利潤1.46萬億元,在其營業收入約20%的情況下,凈利潤占滬市整體比例高達2/3,滬市利潤貢獻還存在過於依賴金融業的情況。

同時,金融業發展規模有所趨緩,在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比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下滑3.59%。其中,滬市21家上市銀行,2016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63萬億元,同比僅微增0.36%;實現凈利潤1.30萬億元,同比僅增長1.74%,遠低於非金融類公司的增長率。

第三是國有民營企業經濟增長不平衡。總體上看,滬市國企業績的增長水平低於滬市平均水平。除金融行業外,滬市國企主要分布在采掘、電力、交通運輸、汽車、鋼鐵等傳統制造業,受周期性、總量性等因素影響,2016年國企營業收入同比僅上升2.41%,並且凈利潤下降1.28%,低於滬市平均水平。

此外,國企、民企經營業績增速差異明顯。2016年,與國企營業收入微增,凈利潤下滑相反,民企營業收入和利潤實現了“雙升”,增長率分別達到20%和29%,並且遠高於滬市平均水平。

第四是不同公司財務質量和經營風險不平衡,部分公司出現業績滑坡甚至虧損。統計表明,419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降,其中145家公司同比下降50%以上;236家公司主營業務虧損,其中,131家依靠政府補助、資產處置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實現盈利;107家公司出現虧損,占公司總數的8.47%,其中31家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等財務指標觸及退市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有2家公司因連續三年虧損被予以暫停上市。

盈利公司中,部分公司盈利質量不高。統計數據表明,1157家盈利公司中,212家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負,部分非金融類公司存在杠桿比率較高的現象,有180余家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70%以上。

另外,還有部分公司在財務報表信息質量和內控方面存在問題。具體來看,51家公司年度報告被年審會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部分公司會計政策、估計和處理不規範,對財務報表結果產生不當影響。此外,部分公司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公司治理和規範運作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陷。

繼續加強一線監管

上證所表示,將繼續全面加強一線監管,整治市場亂象,抑制上市公司“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

首先上證所將鞏固整治市場亂象的成果。從嚴監管概念炒作、“忽悠式”重組、大股東清倉式減持等市場亂象,繼續完善高送轉、股東減持、權益變動等相關配套制度。

第二,將持續持續推進全方位、實質性監管。要從公司、中介、交易、會員等各方面,全面強化一線監管。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堅決打擊,切實強化公司責任意識,讓中介機構承擔起“看門人”的責任,凈化市場環境,改善資本市場生態。

第三,將實施穿透式監管,防止金融風險向實體經濟傳導。對杠桿增持、舉牌等行為,強化出資方、資金來源、杠桿水平等方面的穿透式披露,在揭示風險的同時,也避免違規杠桿資金流入股市,防止金融風險的交叉感染,維護市場穩定。

在服務上,上證所將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吸引更多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在藍籌主板上市。統計顯示,近一年來,滬市180余家新上市公司中,80%的新公司屬於高端設備制造、信息技術、文化傳媒等戰略新興行業。

另外,上證所將促進更多公司利用可轉債、優先股等再融資品種發展壯大;也將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利用並購重組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幫助上市公司化解過剩產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加大政策咨詢服務力度,提高信息披露事後審核效率,引導鼓勵上市公司主動利用資本市場持續改善經營質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88

2月全國首套、二套房貸利率“雙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09/1197623.html

全國房貸市場最新數據“出爐”。融360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月全國首套和二套房貸平均利率分別環比上漲了0.55%、0.03%,達到5.46%和5.79%。值得註意的是,往年春節過後,房貸市場均較為寬松,但今年春節以後,全國各地銀行房貸利率卻出現“普漲”。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全國房貸市場將繼續保持收緊的態勢。

數據顯示,2月份,在全國35個城市533家銀行中,有53家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上升,占比9.94%;有7家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降,占比1.31%;有469家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與上月持平,占比87.99%。本月共有34家銀行分(支)行暫停受理首套房貸業務,較上月減少3家銀行分(支)行。上海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最低,為5.06%;鄭州最高,為5.92%;一線城市平均利率處於5.06%至5.44%之間。19家主要銀行中有15家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已超過基準上浮10%,較上月新增4家。銀行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最低為基準的1.063倍;最高為基準的1.16倍;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行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分布在基準上浮8%至10%之間,較上月區間未發生變化。

融360分析認為,一線與二三線城市房貸利率仍將保持差異化上浮。目前,一線城市除深圳外,都在收緊落戶限制,而二線城市放松落戶限制。未來二三線城市銀行或會在房貸業務申請受理方面給予一定優惠,但基於資金成本的上升,房貸利率仍將保持上漲趨勢。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侯雲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98

中國太保半年成績單:營收和凈利實現大幅雙升

8月26日,中國太保(601601.SH,002601.HK)發布2018年半年報稱,集團營業收入在半年內首次突破兩千億大關,達到2046.94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926.33億元,同比增長17.6%。集團實現凈利潤82.54億元,同比增長26.8%,實現雙升態勢。

數據還顯示,截至6月底,集團總資產達到12859.2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8%;內含價值3092.4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總客戶數已達到1.23億。

二季度業務改善明顯

2018年上半年,市場面臨環境變化、監管政策調整、產品形態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在“保險業姓保”的堅持下,中國太保壽險轉變銷售方式和產品結構,推動新業務價值率持續走高。

半年報顯示,太保壽險業務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62.89億元,較去年的197.49億元同比減少17.5%;新業務價值率41.4%,同比提升0.8%。此外,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剩余邊際余額達2634.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4%。

得益於長期堅持“聚焦期繳”戰略,個險續期業務同比增長43.7%,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10.37億元,同比增長18.5%。

值得註意的是,太保壽險長期保障型產品新保規模大幅提升,在行業“回歸保障”的形勢下,公司業務轉型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一季度,行業整體新保出現負增長,太保壽險亦出現一定幅度的負增長。在一季度負增長的不利局面下,二季度以來明顯改善。

中國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在致股東信中寫道,未來太保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壽險業務長期依賴形成的季度發展不均衡矛盾越來越突出,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個險新保增長承壓,新業務價值出現負增長;產險非車險業務再次出現承保虧損,說明非車險業務承保盈利基礎仍然薄弱;資管新政背景下,對保險資產負債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凈投資收益下滑

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中國太保集團管理資產達15809.0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其中投資資產11772.4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9%;第三方管理資產4036.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7%,第三方管理費收入達到5.01億元,同比增長8.9%。孔慶偉表示,資產管理堅持穩健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上半年實現年化凈值增長率4.8%,同比上升0.3%,投資業績總體表現平穩。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凈投資收益261.69億元,同比減少8.1%,主要是權益投資資產分紅收入減少所致;年化凈投資收益率4.5%,同比下降0.6%。

具體來看,上半年公司新增及到期再配置資產主要配置方向除債券類資產外,還包括債權投資計劃、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銀行協議存款等固收類資產。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公司債券投資占比46.7%,權益類資產占比13.2%,較上年末下降1.4 %,其中股票和權益型基金占比6.7%,較上年末下降0.7 %;非標資產投資2362.45 億元,在投資資產中的占比達到 20.1%,較上年末上升 1.3 %。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於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