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密三星Note 7為何頻頻爆炸:電池隔膜變薄存安全問題

上周,質檢總局發布通告稱,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召回部分Galaxy Note 7。據悉,本次召回範圍內的電話機電池在陽極與陰極隔離膜局部變薄,並且絕緣膠帶未完全覆蓋極板塗層的情況下,出現短路現象,導致電池異常發熱,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燃燒,存在安全隱患。

電池隔膜為何會變薄?變薄後會導致哪些安全隱患?據《科技日報》報道,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的陳立桅研究員對此進行了解讀。

據陳立桅介紹,手機電池使用的鋰離子電池,是通過鋰離子在正極與負極之間的來回運動而實現電池的充放電功能。在充電時,充電器的電流將正極中的鋰離子趕了出 來,這些鋰離子經過正極與負極之間的電解液“遊”到負極中;而放電時,這些鋰離子又從負極中經過電解液“遊”回正極中,為手機工作提供了電能。在這個過程中,正極與負極一定不能直接接觸,否則就會發生短路,造成電池的異常發熱,甚至會導致起火爆炸等危險。

如何保證電池內部的正極與負極互相不接觸並且之間還有充足的電解液給鋰離子來回“遊動”呢?這就是通過鋰離子電池中的一個關鍵材料——隔膜來實現的。那麽,隔膜變薄是生產設計失誤還是另有隱情?

陳立桅推測,這可能是手機廠商為了提升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延長手機電池續航能力,而采用了更薄的隔膜材料,但是由於對隔膜材料質量控制不嚴或者工藝缺陷,導致隔膜局部變薄,不能有效隔離正極與負極,從而造成了電池的安全問題。

陳立桅表示,手機廠商非常關註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幾乎所有廠商都在追求在有限的體積內裝進更多的電能,以延長續航能力。”

但是,業內共識,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陳立桅解釋:“儲能行業和電子行業的發展規律有很大不同:後者是廣為人知的摩爾定律,集成電 路芯片中可容納晶體管數目成指數增長,大約每18個月就能提高一倍;而電池性能的提升過程是臺階形的,在現有電池材料基礎上,能量密度每年能有2%—3%的提升已經相當不錯。”因此,電子產品的性能提升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之間存在一個剪刀差,並且隨著時間不斷擴大。

陳立桅坦言,目前手機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逼近“極限”,廠商為了能在更小的體積內提供更多的能量,只能想方設法擠壓輔助材料所占的空間,給電池“瘦身”。

可是,“瘦身”與“安全”在手機鋰電池上卻難以兼得。

“同樣一塊電池,如果隔離膜變薄,減少了這部分的體積,就能多裝一點點正極和負極材料,可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和手機的續航時間。但是,越薄的隔膜對工藝的要求 越嚴格,稍微的質量瑕疵或電池工藝失誤都有可能造成隔膜缺陷,進而導致電池的短路。”陳立桅道出了其中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62

潛台詞造成隔膜 王維基

1 : GS(14)@2013-04-24 00:01:46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A%94%E8%86%9C/90250
我說話一向直腸直肚,腦袋想多了,嘴巴要走得快,來不及包裝,想到甚麼便說甚麼。這種性格容易令人誤解,亦損失很多朋友。可能有人會認為我囂張傲慢,口不擇言或是無禮。與我共事愈久的同事就愈會明白,這是我的性格,也是我選擇的做事方式。
我不喜歡修飾言詞,雖然婉轉、動聽的說話會讓聽者情緒上更容易接受,但我卻認為,說話的包裝只會容易令人誤解其真實意思,甚至讓人猜想背後的潛台詞。或許會因為說話表達得不全面,令人不得不再三思、解讀箇中的潛台詞,猜測說話背後真正的意思。
當一群受眾的思考能力有所不同時,大家對潛台詞的理解和認知就會有所不同,造成隔膜,這正是修飾言詞的一大缺點。
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採用這種婉轉、動聽的說話技巧,認為這是成熟、理所當然的表現,但我卻不認同。我的做法是直接向同事傳遞我的喜惡,這樣更直接地建立互信,長遠來說,令團隊工作更有效率。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15

【爺孫零隔膜】孫女為爺爺出書圓夢 記錄那些年的青春浪遊

1 : GS(14)@2017-05-19 05:44:29

新書印了三百本,訪問當天送到開箱,爺爺才知道「玩咁大」,摸住書喃喃道:「早知不印那麼多。」一邊專心翻看,還不下三次提Maggie:「譯成英文吧!我的朋友看不懂。」



「佢一直數回以前的故事,所有的表妹、表姐、堂弟、堂妹,講到大家都記得了!現在他說上一句,我們就接到下一句了。」你有沒有一個長氣爺爺?你又有無心機聽他講故事呢?何詩文(Maggie)有個二十後爺爺何應坤,他的夢想是做作家。十年來,他常在孫兒的功課本,用圖畫與文字,寫下自己91年來最深刻的經歷與回憶,如二三十年代的印度茶園、三四十年代的雪山、乘搭長達一公里的印度火車、四十年代行船遊歷英國與歐洲的事跡,將當中遇過的朋友、趣事都記下來。Maggie將之輯錄成《奇蹟的記憶》,幫爺爺爺影埋造型照,開埋專頁,就快搞簽書會,自問只是爺孫倆自High之作,卻是一家人,特別是爺爺,最漂亮的夢想與回憶。



Maggie與表弟妹為爺爺把十年著作,部份翻成中文,編好打入電腦。

(左)嫲嫲來自印度,平時愛造衫,也幫爺爺扮形象。

Maggie幫爺爺開「爺爺青春浪游記」面書專頁。爺爺的花睡衣,配嫲嫲的棗紅外套,貝雷帽及眼鏡,斯文「20後文青」Look誕生。

從聯絡那刻起,Maggie已不下幾次提點:「爺爺好長氣喎,有時我都會聽到失神。」入屋,我都未坐好,爺爺已開始講故事,「我在印度大吉嶺出世,那裏的茶樹好矮,採茶好辛苦,因為是山區嘛......。」兩個鐘,知道爺爺在茶園長大,二次世界大戰時坐火車逃到亞三省(緬甸邊境),17歲為了看看中國大陸長甚麼樣子,學人行船,遊歷歐洲多國,在昆明經歷文化大革命,八十年代來到香港。書裏他遊歷了半個地球;戰時遇到女扮男裝的商人女兒、看醫生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車;火車全長一公里,為追車,從行走中的這條火車,跳到隔籬軌的另一條火車(咁當然係慢駛的),有勇有謀,超級驚險。



1946年爺爺還在印度,當時踩單車,褲腳要塞進襪子裏。

1955年與嫲嫲的家人合照。

二戰時爺爺在緬甸邊境養的好朋友小公雞,很懂人性,跟出跟入,還陪在爺爺床邊睡。爺爺很想念牠。

九十年來的冒險遊歷,講不完,把孫仔小學時的練習薄,改成「爺爺的傳記」,「寫了好多好多本,整個櫃子都塞滿了。」爺爺沒讀多少書,傳記用中英印度文寫成,有時三國語法相混,在家鬧人用印度文,說話用中文與英文,Maggie只做微調,那是爺爺的說話特色:「我用尼泊爾、印度字典,然後譯做英文,再找回中文字,有時中文字典的字好細,就按字的大概形狀寫出來,詩詩(Maggie)解讀,寫了有十年啦!」天天寫,寫了十年從不覺乏味,孫仔孫女一直幫忙整修輸入電腦。縱橫交錯的記憶左修右補,是爺孫幾人的希望工程,「因為我喜歡寫嘛,一寫就好似進入了故事裏面,停不了,有時孫仔打機,我寫到三四點也不睡覺,嘈住嫲嫲睡1覺,又一齊買麥當勞食。」



以前的火車班次,疏落得幾天才一班,去看個醫生都要坐幾天火車的。

爺爺的書用印度文、英文與中文寫成。

訪問中阿爺好好中氣,講完一單,氣都未吸,笑着續講第二單。Maggie托住頭,手撓住爺爺,看著爺爺,不知有沒有在聽,卻看得出來好開心。Maggie在序言中說:「出這書,是要報答他多年來的疼愛及金手指秘笈。」那時爺爺不眠不休為她的Game Boy米奇老鼠遊戲打爆機,隔天不聲不響遞給她一張寫滿100關破關密碼的「秘笈」。不是每個爺爺都懂講故事,但貪玩,是祖孫兩代關係親密的秘訣。



書名《奇蹟的記憶》,副題:「一個難民的故事,短傳記。信不信由你。」角落再整句「BELIEVE IT OR NOT」,統統都是爺爺的意思。

兩爺孫一個打機,一個寫到三更半夜,「不知不覺就清早了!」

聽了和看了幾十年的傳記,Maggie:「我想爺爺一定把自己美化了好多,有勇有謀的。」世代相隔,Maggie明白兩代間總有思想隔膜,但是在爺爺顛沛流離的一生中,爺爺只記得好奇、驚訝與感恩的故事,讓她常記住好奇心的重要:「你想想,去到九十多歲的人生,仍對這麼多事物好奇,這是很難得的,而且反思一下自己,為何可能因為工作太忙太累,對好多外面的事物沒興趣,為何一個老人家經歷了許多,仍對好多微小的事物好好奇好開心。」
facebook專頁:爺爺青春浪游記記者:陳慧敏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9/20025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