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拎LV包到扛奶粉 陸客赴港買氣急凍 北京降稅拚內需 香港零售業吹冷風

2012-12-31  TWM
 
 

 

當中國經濟降溫,香港也感受到寒意,儘管二○一二年造訪香港的陸客人數成長,平均消費金額卻下滑。加上中國自一三年起降低七百多項商品進口稅率,以刺激內需,香港零售業將逐漸受到波及,後續效應值得台灣觀察。

撰文‧周岐原

十二月十七日,中國財政部發布消息,將自二○一三年元旦起降低七八四種商品進口稅率。在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裡,「擴大內需」是新領導團隊上台後首要任務,這時執行減稅,自然是中國當局為刺激民眾買氣開出的政策藥方;但尚未浮現的影響是長期吞服這則藥方,固然有益中國經濟,無形中也可能壓抑香港的經濟表現,副作用有多強,還得持續觀察。

攤開長達十六頁的減稅產品清單,在生活用品方面,醬油、嬰兒食品、護膚產品、隱形眼鏡一一入列,其他還有汽車生產線機器人、鋰電池等工業用產品。這一份洋洋灑灑的清單,和香港經濟有何關聯?重點在其中一行文字:「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暫定稅率由二○%降為五%」。

奶粉降稅 中國政策風向球故事,要從深圳的羅湖口岸說起。這個全中國人流數量最大的陸上口岸,兩端連接香港新界北區和中國本土,每日迎接無數從香港返國的旅客。如果站在海關櫃枱檢視這些旅客,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過去,他們在香港購買名牌精品;如今,他們幾乎人人拖著一捆紙箱,裡頭裝的東西,正是奶粉。

近年來,無論大陸旅客參加自由行或團體旅遊,只要目的地是香港,當他們北返故鄉,奶粉是必定攜回的「特產」。因為受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中國家長對國內銷售的奶粉嚴重缺乏信心,即使價格較貴,只要號稱是「香港來的」奶粉,仍十分受歡迎。

正因如此,這次中國將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進口稅率從二○%降至五%,便隱然具有更深涵義,因為食用特殊配方奶粉者畢竟占少數,一旦日後北京當局將一般嬰幼兒奶粉也納入減稅範圍,大陸消費者不必託人跑一趟香港,也能買到比以往價格更低廉的進口奶粉,香港零售業的買氣豈不遭遇更大衝擊?

其實,中國經濟颳起的寒風,早已令經營消費通路的香港業者感到涼意。在「十一黃金周」這個大陸民眾出遊的傳統旺季,今年香港期間整體零售金額成長僅約七%,是自由行開放後增幅最低的一次。

香港困境 值得台灣借鏡以人數而言,今年一至十月造訪香港的大陸旅客達一八七七萬人,幾乎是香港人口的三倍之多,這個數字固然比二○一一全年還高,但在經濟軟著陸下,以購物闊綽著名的大陸客,今年也縮手了。

以金額區分,過去大陸民眾到香港旅行一趟,平均每人花費金額約八千港幣(約三○四○○新台幣),到了今年,則下降至六千港幣(約二二八○○新台幣)。「旅客從拎LV到扛奶粉」,不僅是中國經濟調整的跡象,更是香港支柱產業的警訊。「(今年)平均客單消費有下降趨勢,估計對高端品牌的影響大一些。」一位法人研究員指出。

從港島銅鑼灣到九龍廣東道,大陸遊客是撐起香港名牌精品消費最重要的力量,當陸客不再砸重金血拼,將令零售業銷售下滑,香港高不可攀的店面房價,勢必也將受到波及。因為在香港物價持續上揚同時,歐元匯率正在貶值,大陸頂級消費者到歐洲旅行一趟的開銷,只比前往香港略高,這些豪客自然會選擇歐洲。

從奶粉聯想到名牌,中國逐步降低進口稅率對香港衍生的影響,更令當地業者心驚膽戰。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指出,中國購買奢侈品比重從○八年占全球總額的一四%,至一二年達二七%,幾乎成長一倍,然而中國對珠寶、名錶、化妝品和高級菸酒等產品仍課徵高額關稅,因此中國商務部一再表態,指出將降低奢侈品關稅,引發國內熱切討論。如果中國真的降低奢侈品稅,對香港市況的打擊勢必遠大於奶粉。

在香港大嶼山的貝澳露營區,今年就上演從未出現的場景:好幾個來自中國的旅行團、總共上百位陸客,拎著帳篷、裝備進駐營地,將整個營區擠得水洩不通。其中有一家五口,在香港旅行期間只造訪觀光景點,既沒購物也未投宿飯店,七天行程下來,僅僅花費約二千港幣(約七六○○新台幣)。

中國自○三年七月開放港澳自由行迄今,已有九九三一萬人次造訪香港,這股人流強力拉動香港經濟;當造訪香港的大陸觀光客人數開始見頂,入境香港後不再「買東西、吃東西」,高度仰賴陸客的香港經濟該如何轉型?香港零售、觀光業者今日面對的困境,值得正在力拚「陸客商機」的台灣好好設想。

中國降稅拚內需

2013年主要降稅品項

商品名稱 最惠國

稅率(%) 2013年暫定稅率(%)

醬油 28 15

其他健身及康復器材 12 6

隱形眼鏡 10 6

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 20 5 零售包裝嬰兒食品 15 5 汽車生產線機器人 10 5

護膚產品 6.5 5

資料來源:中國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63

“電商國八條”出臺 降稅減負扶持電商創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679.html

“電商國八條”出臺 降稅減負扶持電商創新

一財網 關健 2015-05-08 19:00:00

5月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其核心思路是為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部署綱領,解決這種新興業態在發展中的障礙。其中既涉及近期被熱炒的電商征稅問題,也瞄準了農村電商、跨境電商、智慧物流、信用體系、等2015年行業熱點的脈搏。

阿里巴巴、京東2014年上市的光環效應,以及國內電商行業給經濟帶來的提振和稅收貢獻,讓電商成為最高監管層關註的一個焦點。

5月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核心思路是為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部署綱領,解決這種新興業態在發展中的障礙。其中既涉及近期被熱炒的電商征稅問題,也瞄準了農村電商、跨境電商、智慧物流、信用體系、等2015年行業熱點的脈搏。

《意見》稱,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大市場。電子商務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成為促進創業、穩定就業、改善民生服務的重要平臺,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意見》分八大條共29項,《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結合近期電商行業的一系列熱點,梳理出“電商國八條”的幾個聚焦點。

電商國八條”焦點一:降稅減負

《意見》表示,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相關優惠政策,小微企業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加快推進“營改增”,逐步將旅遊電商、生活服務類電商等相關行業納入“營改增”範圍。

5月6日下午,稅務總局下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堅持依法治稅更好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見》,其中一條為“各級稅務部門2015年內不得專門統一組織針對某一新興業態、新型商業模式的全面納稅評估和稅務檢查”。

這被業內解讀為電商利好,即杜絕地方稅務部門選擇性執法,凡是按照國家規定應該征稅的企業和個人,都應納稅,不應該單獨針對某一類企業。2015年4月份起,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地稅務部門相繼約談轄區內的電商企業,以尋找新稅源。

按照國家現行征稅法規,對於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月銷售額在2萬元以下的免增值稅。且自2014年10月起,月營業額低於3萬元的納稅人免征營業稅。國八條相當於針對電商征稅給出了總體方向,即降稅減負。

“電商國八條”焦點二:跨境電商

從2014年2月份天貓國際跨境B2C平臺上線後,跨境電商的勢頭迅速升溫,2014年“雙十一”當天,阿里巴巴首次將跨境貿易納入“雙十一”購物節範疇,當天交易覆蓋了全球217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清明小長假期間,中國人在日本消費超過60億元。

針對跨境電商,《意見》聚焦在通關效率上,表示要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檢驗檢疫、結匯、繳進口稅等關鍵環節“單一窗口”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簡化與完善跨境電子商務貨物返修與退運通關流程,這其中涉及的政府部門包括海關總署、財政部、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外匯局等。

相比於國內電商的次日達、甚至當日達配送體驗,進口是一個涉及眾多中間環節的長鏈路。據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目前跨境進口電商主要有保稅和直郵兩種模式,像2014年雙十一,一些海外商家就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前將“爆品”備貨至寧波等中國沿海的保稅倉庫,消費者下單後的配送體驗類似於在本土購買。

日前,阿里通過旗下1688平臺打造B2B跨境進口分銷平臺,其思路也是為海外進口商提供打包式的單一窗口,相比於傳統進口模式,國內批發商如果從1688全球貨源平臺進貨,成本可降低20%~40%,時間也可節省15~60天。

“電商國八條”焦點三:農村電商

《意見》表示,利用“萬村千鄉”市場網絡改善農村地區電子商務服務環境,建設地理標誌產品技術標準體系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支持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宣傳和銷售地理標誌產品,鼓勵電子商務平臺服務“一村一品”,促進品牌農產品走出去。

在農村電商的布局上,阿里、京東、蘇寧等成為搶食者。以積極轉型互聯網的國內零售巨頭蘇寧為例,通過改造、新建鄉鎮服務站的方式,來豐富蘇寧在東部幹線物流覆蓋地區的毛細血管物流,服務站同時提供代客下單、商品銷售等服務。

而投資了海爾日日順物流的阿里巴巴,為其天貓大家電產品的下鄉進村提供了物流支撐。同時,阿里平臺上的新疆館、寧夏館等,也在幫助當地農產品以品牌化思維輸出給城市消費者。

“電商國八條”焦點四:信用體系

這一輪有關電商假貨、不良商戶的討論已經了兩個多月。《意見》要求,建立健全電子商務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動電子商務企業信用信息公開,推進人口、法人、商標和產品質量等信息資源向電子商務企業和信用服務機構開放,逐步降低查詢及利用成本,並促進電子商務信用信息與社會其他領域相關信息的交換共享。

日前阿里巴巴開出了5月份首張炒信罰單,23個天貓商戶因發物流空單被清退,這背後是靠菜鳥物流大數據的跟蹤與分析得出。隨著民間征信業務進入試水期,商戶的信用大數據成為電商平臺監控資源。

《意見》同時指出了強化科技與教育支撐的方向,稱加強電子商務領域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交易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究開發。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09

劉尚希回應“死亡稅率”:不可能依靠降稅使企業有利潤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今天(28日)表示,降成本僅僅依靠現有的降低稅負,比如稅率下調、社保繳費適當的下調,階段性的措施是可以的,但是不可能依靠降稅、社保繳費使企業有利潤。

在出席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6”時,劉尚希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主線,具體操作上是“三去一降一補”。“我講降成本,降成本要和當前熱議的一個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就是稅負問題。”

劉尚希說,前不久有專家提出企業死亡稅率的問題,引起了熱烈反響。後來,企業家曹德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講到中美之間辦企業的成本的比較,其中也談到了稅。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掙不掙錢,其實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創造附加值的能力,二是成本的控制。”劉尚希分析說,如果創造附加值的能力很強,能創造高附加值,那麽企業就會很有競爭力,哪怕成本高一點也能承受。當然成本的控制能力也很重要。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考驗。成本的控制既取決於企業自身,也取決於外部環境、體制機制,有的不是完全由企業能控制的,與經濟發展的階段、經濟形勢的變化都是聯系在一起的。

劉尚希說,當前,企業、行業及整個經濟都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可以說處在爬坡過坎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創造附加值的能力還不是很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里、價值鏈里,整體來看我們是處於微笑曲線的底端,不是在兩側,也就是說企業、行業基本上都還是附加值不算高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意味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掙錢就相當困難,因為利潤會比較薄。而另一方面,成本又升得比較快,有些成本是到了這個發展階段不可避免的,不是通過政府的努力可以解決的。”他說,比如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上升是經濟進步的一個表現。如果工資不漲,那麽經濟的發展目的就丟掉了。

“還有環境成本,過去對環境成本相當一部分是由社會來承擔的,沒有內部化,一些企業在排放方面沒有達標,有的汙染物就直排了,對企業來說成本省了,這個成本體現在社會的成本,環境變糟糕了。”劉尚希說,控制汙染對於企業來說毫無疑問,治汙的成本就得上升。原來由社會承擔的一些環境成本內部化,表現為企業的身上,像這種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這個階段,可能這種環境成本的上升是比較快的,如果企業不能消化,就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

劉尚希說,當然,還有一些成本的上升是與體制機制有關,比如融資成本的問題,與實體經濟或者金融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不順導致的。

針對目前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比較難,在金融體系中自己在轉,變成了錢生錢遊戲的問題。劉尚希認為,首先要考慮為什麽,它不願意進入實體經濟,或者說它不能進入實體經濟。

劉尚希認為,這個問題與金融體制有關,金融的壟斷性還沒有完全打破,再一個就是金融監管,分業監管帶來的監管套利可能就會吸引相當一部分資金在金融體系中轉圈。“如果這種監管套利能獲取利潤,何必要去帶到實體經濟領域,帶給實體企業呢?金融企業低風險、高回報,什麽掙錢幹什麽。”

劉尚希還介紹了一個新情況,比如電,對於傳統的制造業來說,用電成本比較高,但是電價居高不下。“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邊是電廠產能過剩,另一邊電價很高,搞職工電試點,電廠高興、企業高興。電價的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了企業的成本上升。而且這種運營成本不但沒有下降的趨勢,還有上升的趨勢。這就與我們的行政性壟斷聯系在一起,這說明改革是不到位的。”

“這些都是與改革相關聯的企業成本問題,怎麽去均衡。”劉尚希說,其實還涉及到大家最關心的稅,調研中發現稅收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變化不明顯,但是稅收占利潤比重的變化非常明顯。因為利潤變薄了,企業虧損了。從行業來看,利潤大幅度下滑,這種情況下,稅占利潤的比重自然就上去了。

“其實是企業成本的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小相對負擔就加重了。”劉尚希認為,當前,顯然要解決企業負擔重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稅負的問題,是綜合負擔的問題。“為了解決企業綜合負擔重的問題,顯然不僅僅是降稅,還必須要推動各個方面的體制改革。比如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的,社保體制的改革、金融體制的改革,其中還有國企體制的改革。”

劉尚希認為,這些體制機制的改革不全面推進,降成本僅僅依靠現有的降低稅負,比如稅率下調、社保繳費適當的下調,階段性的措施是可以的,但是不可能依靠降稅、社保繳費使企業有利潤。 “所以,這個事情兩面看,一方面通過改革使企業有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降低五險的成本,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一方面通過金融體制改革,降低融資的成本。”劉尚希說,通過物流體制改革降低物流的成本,通過行政性壟斷的改革降低現在用人成本,當然還有土地制度的問題。“只有推進改革,有了更好的營商環境,有了更好的體制機制,同時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企業創造附加值的能力不斷的增強,利潤空間就會擴大。”

 

12月28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劉尚希在“財經戰略年會2016”上演講。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81

美制造業巨頭坐不住了 致信國會:快降稅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表示,將在未來數周內推出“現象級”減稅計劃,但有些企業已經有點坐不住了。周二部分美國制造業巨頭高管致信國會,要求議員盡快修改企業稅法,並對一項頗具爭議的旨在降低出口稅加大進口(邊境)稅的草案大加贊揚。

共有16位本土制造業企業高管簽署了這封聯名信,包括飛機制造商波音CEO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機械制造商卡特彼勒CEO恩波比(Jim Umpleby),軍工巨頭雷神總裁肯尼迪(Thomas Kennedy)及聯合技術總裁海耶斯( Gregory Hayes),他們認為現行稅收制度傷害了美國勞工的權益,限制了商業投資環境和經濟增長。

這封信也突出了1986年稅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實施及此後一系列稅制改革下,美國政界和商界一直存在的巨大分歧。1986年頒布實施的《稅制改革法案》是美國最具根本性的稅制改革方案之一。目的在於改革稅法,以實現“公平、簡化和增長”目標,它同以往主要是為增加稅收以解決聯邦政府預算持續的巨額赤字的目的所進行的改革是很不相同的。

制造業巨頭力挺“寬出口,緊進口”

這封信的發起者是最近成立的“美國制造業聯盟(American Made Coalition)”成員,他們對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提出的稅制改革計劃頗感興趣。

根據該計劃,企業稅率將從目前的35%降至20%,並允許出口商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生產成本。不過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中進口成本無法省去,也就是對進口貨物征收的邊境調節稅(border adjustment)將保留。該方案與歐盟增值稅體系進口制度類似,這也導致了美國貨價格在歐洲明顯高於本土。

信中指出,這種改革與世界其他國家類似,結束海外公司因“(美國本土)企業稅”而獲得價格優勢,保護美國工作崗位並促進經濟增長。

瑞恩的方案也遭到了零售業的強烈反對,上周塔吉特 、百思買和J.C.潘尼百貨等全美八大零售商主管來到白宮與特朗普會面,建議白宮不要征收邊境稅。零售業巨頭警告說,這將推高企業的運營成本,並最終轉嫁到客戶頭上。

減稅未必能提振經濟

能否有效控制赤字,是決定減稅政策成敗的關鍵。1981年里根總統上臺之初,就推出了一個力圖大規模減稅的經濟複興稅收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該法案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由70%降至50%,最低邊際稅率則從14%降至11%,同時還引入加速折舊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但在第二年,由於膨脹的財政赤字將利率由12%左右推高到20%以上,美國經濟出現了1.9%的負增長。1986年里根第二任期內推出的稅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則是在不減少財政收入的前提下減稅,取得了一定效果。

對於特朗普而言,擺在他面前的情況並不樂觀,美國正面臨不斷上升的債務及巨大財政赤字壓力,特朗普要好好想想如何彌補減稅帶來的政府開支缺口。根據聯邦預算責任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的數據,2007年至2016年,美國中央政府債務/GDP比率從35%飆升至77%,僅次於杜魯門時期創下的103%的紀錄。

減稅誘惑難敵避稅 矽谷難言回歸
不少擁有較高品牌價值、專利和版權的矽谷企業,往往會把分公司設在低稅制的地區,例如歐洲、亞洲或加勒比海地區,然後盡可能把業務轉移給分公司,從而減少應納稅款。目前蘋果、谷歌已經把海外經營的所得稅負降到個位數,很難想像20%的公司所得稅率會吸引這些企業大量回流美國。

當然避稅必須合理合法,否則就會面臨巨額罰單。比如2月10日《華盛頓郵報》爆出美國參議院調查結果,微軟通過在美屬波多黎各開設分公司等“合法手段”,每年能夠少繳約15億美元的稅款。微軟在波多黎各的分公司2011年的銷售額高達40億美元,但是員工僅有177名,但這種避稅方式確實是完全合法的。而蘋果則因被歐盟裁定在愛爾蘭的稅收違反法律、被要求向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天價稅款”,目前雙方依然未能就賠償達成共識。

除了減稅方案,特朗普政府還面臨在3月份提交新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如何在減稅、財務支出及債務上限等問題上取得平衡,是現階段擺在特朗普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