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台铭的破窗效应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741


文/东方愚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曾提出一个“破窗效应”,意思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楼里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虚无缥缈 暗示性的纵容,结果更多的玻璃被打碎了。

现在,60岁的郭台铭和他旗下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正遭遇着破窗效应。半年内10名员工跳楼自杀,富士康眼看就要成为“全民公敌”,这让郭台铭 这位“台湾首富”很是不爽。因为这搅乱了他的好心情——比他小24岁的娇妻曾馨莹继为他生下一个宝贝女儿后,再有身孕。

富士康究竟是不是“血汗工厂”?我认识的几位曾对富士康强烈质疑的朋友,这两年都曾到过富士康调研,他们的结论是,富士康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在珠三角 属于中上,如果要称之为血汗工厂,那么整个珠三角“世界大工厂”则处处淌满血泪。

我将信将疑,怀疑他们在富士康的调研路线是被控制的。到了2010年4月,我所供职媒体的一名实习生,“卧底”进入富士康做工人,一呆就是近1个 月。他出来后,感受与我几位朋友完全一样。

一个非常微妙、不易被觉察的现象是,媒体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机构也想从富士康身上挖掘出点什么。据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深圳市总工会等都试图从媒体 对富士康的调查报道中挖掘些可以构成他们发声条件的细节,但遗憾的是,他们最后说没找到,因为富士康的环境是“中等偏上”。

你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媒体、工会组织用自己的标尺丈量出的富士康都比想象出的形象要高那么半尺时,是否就构成了“平 衡”或失声的充要条件?就像人们一方面对官商勾结深恶痛绝,一方面又对黄光裕一审被判14年徒刑表示同情一样,对郭台铭,媒体和工会一方面对工人境遇富有 同情,一方面又对富士康手下留情。这并不是说要痛打落水狗,而是说,当心里的坐标系是预设的,格局自然就是小格局。

“N连跳”最大的悲哀还在于,无论再多的悲剧上演,中国内地代工厂工人群体自己很难主动找到一个发声的渠道或方式。他们只有等着媒体来关注,等着更 严重的事件发生时引起有关部门的主意。而即使如此,你所在的工厂,还必须是富士康或玖龙纸业这种首富大佬旗下的工厂,否则就没有足够的注意力效应。说句不 尽恰当的话,“N连跳”可能会跳出一个全新的富士康,但更多的代工厂呢?

我想起了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我在《王永庆管理日志》一书中提到一处细节, 1980年代开始,他就给台塑工厂里的员工每年发4.5个月工资的年终奖,超过了一些台湾同行,用现在的时髦语来说,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了,然而,一二 十年过去了,同行企业中美和石油、以苯等给员工的年终奖都是14个月工资了,台塑仍按兵不动,年终奖不与企业效益挂钩,结果员工们终于有一天无法忍 受,2005年开始游行示威,工会抗议。王永庆不得已,只好自掏腰包,将2004年年终奖提高为6个月的工资并发放“礼盒”。

与台湾地区相比,中国内地的世界工厂是另一个世界,一来你别指望同行的员工待遇先行高于你——大家比的是均贫而非均富,二来,工人们永远也不会像台 塑工人们一样犀利畅快地行动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权益。

2009年11月10日,我在台北参加第七届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时,遇见郭台铭,他说,创业可分为四个时期,创意发现、落实创意、经过市场检验和拓 展事业版图。如今他的富士康在“市场检验”中,好多窗户的玻璃破碎了,抑制这种“破窗效应”的,显然不应只是郭台铭一人。它更应是中国式“世界工厂”自下 而上变革的一次契机。

(本文为《东方企业家》专栏文章,在写此文的5月21日早上,又有一名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真是杯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1

郭台銘的難題 鄭崇華早已解決

2010-6-28  商周





在富士康員工發生連續十二跳的意 外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將基本工資調高至人民幣兩千元,並且宣布工廠將大力朝自動化、無人化方向轉型。然而,郭台銘和許多製造業台商,在二○一○年所 碰到的問題,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已經找到答案。

六月十八日台達電在中國蘇州,舉辦吳江廠十週年廠慶。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指出,「工業自動化 部門(指機電事業部)是台達電明日之星。」

這個部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發製造自動化生產設備所需的關鍵零組件,包括變頻器、馬達或溫度控 制器等。海英俊認為,中國製造業朝向自動化轉型,有兩大動力,一是在能源短缺的時代,必須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第二個就是富士康引出來的效應,要用自 動化代替人工。」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海英俊認為,機電事業部的年營收成長幅度將達到三○%,甚至高於集團二○%的平均成長率。

台上一分 鐘、台下十年工;早在三十年前,台達電就已經成立自動化的部門。鄭崇華說,「在台灣,有段時間即使願意加薪也不一定找得到人,」一九八○年代,台股狂飆, 因為想靠股市快速致富,許多人不願意再做勞動工作,在那當下,鄭崇華發現,只有靠發展自動化,才能不被流動的勞力牽制。

自製設備,又賣零組 件

如今,台達電已經發展出兩大「自動化」單位,一是對外銷售自動化設備零組件的「機電事業部」;另一個則是對內,為集團各部門提供自動化生 產設備的「自動化工程處」。換句話說,台達電雖然不是賣設備的廠商,內部卻擁有自己的「設備廠」。

當製造業台商忙著降低人工比重,急著到處 添購新的生產設備時,台達電內部早已有能力自己做設備,這個能力,在面對中國勞動結構性轉型的此刻,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中國薪資上漲,成 為每個製造業台商近在眼前的壓力,這個壓力則成為台達電機電事業部的商機。自製的「設備」僅供台達電「內用」,而被看好營收年成長三○%、對外銷售的產 品,則是賣給自動化設備廠的機電零組件。

過去半年,大盤的跌幅為三‧七八%,但台達電股價漲幅卻高達七‧八四%,這間成立已近四十年的老 店,如今仍在不斷創造新題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39

大话王郭台铭的7张“空头支票”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24/145338.html

8月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称为鸿海集团)与河南省政府高调宣布,其在郑州投产的富泰华精密电子生产线正式开工。这标志着笼罩在一连串员工自杀事件阴影中的富士康正加速逃离深圳,将自己庞大的产能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扩散。

   一面是国内其它地方政府对富士康的欢迎之举,一面却是郭台铭在台湾受到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一连串跳楼事件后,郭台铭在岛内被骂作“台湾之耻”,并遭到 台湾学术界的严厉批判。超过180名大学教师联名批评富士康造成全世界前所未见的劳资困境,并呼吁,如果郭台铭决定返台设厂,马英九政府不应该袒护,而是 要严格审查。

  如此窘境在某种程度上是长期以来郭台铭自己种下的恶果。郭台铭很爱开“口头支票”,但却屡次轻言许诺却未予兑现,迄今为 止,郭至少有7次出尔反尔事例,这让其在台湾越来越失去政府当局和公众的信任感。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质疑:在诸多国内地方政府热盼富士康前往投资之 际,郭会认真履行他的每一项口头承诺吗?

  空头支票

  郭台铭开过很多空头支票,其中最为人熟知、无法兑现的就是要拍一百部电影。

  2007年起,鸿海一度表现出建构“华人迪斯尼”、“华人好莱坞”的气势。

  除了在其祖籍地山西耗资2亿美元建造了一座影城,郭台铭更宣称将斥资30亿美元拍摄100部电影,为华人电影工业打一剂强心针。但现在,除了一部郭富城主演的《白银帝国》外,其他99部电影还没有任何投拍迹象。

  《白银帝国》导演姚树华是鸿海电影事业的负责人,也是鸿海集团旗下新奇美公司执行长段行健的夫人。姚树华对《环球企业家》坦言:“我第一次当电影导演,名不见经传,能动员大牌演员与团队,说穿了都是冲着郭董还有晋商题材。”

  姚树华祖籍亦是山西,是旅美的戏剧博士,虽然曾经执导多部舞台剧,但《白银帝国》是她首部电影处女作。郭台铭曾经钟意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希望将之搬上银幕,但随即不了了之。

  在高科技本业上,郭台铭最大的一张支票,就是是否进军笔记本计算机制造。

   2008年,宣布在重庆建造新制造业基地的惠普,让广达、仁宝、英业达等全球前三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以及供应链上的大小厂商都跟着进驻重庆。广达计算机 董事长林百里是郭台铭多年的好兄弟,被后者尊称为“大哥”。郭台铭曾经亲口向林百里承诺,不会跨入笔记本电脑代工:“我说不做Notebook,就不做 Notebook。”而广达也一直是鸿海笔记本连接器最大的客户,双方多年维持良好关系。

  但现在,鸿海已经开始大力挖角广达的工程师,林百里大为不满。在广达内部会议中,林百里已不愿意提到鸿海这两个字,并出暗讽之语:“Red sea(红海,与鸿海谐音)以前不做笔记本电脑,现在跳进来做,会被杀得很惨,我们已经跟Red sea在不同层次了。”

  如此出尔反尔,郭台铭并不是第一次。近年来,台湾地区政府亦大力游说包括鸿海在内的台湾众多高科技大公司加大对本岛的投入。郭亦多次承诺,但多数没有成真。

  一是,在马英九于2008年当选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后,郭承诺投资19亿台币,打造高雄软件园区研发大楼与云计算中心。

  二是,郭台铭打算在台湾苗栗投资100亿台币兴建太阳能电池与模块厂,但至今没有动作。一度传出苗栗县政府将协助鸿海取得卓兰镇白布帆地区的25公顷土地,但都还没有定案。

  三是,将在台北周遭设立大型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但也还在纸上规划阶段,连用地都还没有找着。

   第四张最大的空头支票,则是在2008年8月,前“台湾行政院”院长刘兆玄在上任后首次拜访郭台铭时,郭当场对刘允诺斥资1000亿元,在台湾打造“数 字环保科技城”。郭台铭的概念是:用打造新城市(北京)的方式来打造鸿海营运总部,形成一个数字环保科技城,涵盖无线宽带科技、数字医疗以及人文、教育训 练等,将容纳24万人居住。鸿海将因此增加2万名工程研发人员、5000名技术性工作人员与5000位全球营运管理人员的工作机会。同样地,这一数字环保 科技城大计现在踪影全无。

  唯一比较确定的投资计划是郭台铭已经与台北市政府签约投资37亿台币,打造“台北信息园区”。该计划预计在明年动工,2014年完工。

  郭台铭另一个广为周知的时间表是,从2002年起,他就曾多次说过要在2008年退休。当然,他再次食言了。

  2002年起

  到2008年退休。2005年6月鸿海股东会上,郭台铭再次说:“愈多人不相信我要退休,我愈一定要做到,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99.9%在2008年一定交棒出去,不会延后,而且还会提早,让年轻人愈早学习愈好。”

  遥遥无期。郭台铭今年说要再做十年,做到70岁,届时他真会放手吗?

  2005年起

  绝不会进军笔记本代工制造,2006年10月,郭台铭在宏碁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晚会上说:“我说不做Notebook,就不做Notebook”。

  去年8月与惠普在重庆投建年产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线

  2006年

  台北大型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

  没有下文

  2007年11月

  投资30亿美元拍一百部电影:“在我退休之后,我想最少投资拍100部电影”。

  除《白银帝国》外,再无下文

  2008年6月

  投资19亿台币打造高雄软件园区研发大楼与云计算中心:“会落实对马英九加强投资高雄的承诺,保证会扩大对高雄的投资。”

  计划招聘3000名工程师,如今只有1/10

  2008年7月

   投资1000亿台币兴建数字环保科技城。郭台铭对原台湾行政院院长刘兆玄说:“我原本并不打算扩大在台投资,因为台湾本身没有天然资源,地理位置也不是 最佳,不过在新政府政策开放的趋势下,决定加码投资台湾。鸿海将建立一个太阳能光电、节能减碳和智能科技为主的数字环保科技城,不过地点尚在评估,详细的 规划方案会在六个月内向行政院提报。”

  六个月过去后,没有下文,刘兆玄已在去年8月因风灾危机处理不善下台。鸿海近期曾解释仍在找寻适合地点

  2010年2月

  郭台铭在群创旺年会上宣布投资100亿台币,在台湾苗栗投入太阳能电池与模块厂

  至今仍在觅地建厂中。“我们很广的在看,但不会很急着跳进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0

益通私募案一夕翻盤的幕後 吳世章不惜得罪郭台銘的盤算

2011-2-14  TWM




益通私募案大翻盤,其幕後原因在於,鴻海希望取得未來營運主導權,但葉國一願意單純投資,不干涉原經營團隊的管理權限,才決定英業達勝出的最後結果。

撰文‧賴筱凡、周岐原

益通私募股權案在一夕間翻盤,原本「自認」是買主的鴻海意外落空,反而是英業達集團成功達陣。「為何是葉國一,不是郭台銘?」這個市場亟欲了解的答案,只有益通高層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郭台銘被拒於門外,益通原來經營團隊仍然可以掌握主導權,可能是關鍵的因素。

對益通而言,自從轉投資Adema出問題後,益通已連續兩年共虧損兩個股本,日常營運更加艱難,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公司方面多次表示,手上現金足夠,目前營運無虞,但再不情願,益通也得拿出半數股權來募資,與更「有力」的投資者進行策略聯盟,這是形勢比人強的結果。

一位益通高層就私下透露,「今天茂迪(股價)能有十五倍本益比,遠比其他同業高,就是因為它背後有個富爸爸叫作台積電,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益通董事長吳世章寧可捧著過半股權,也要找個有力靠山。於是從益通決定辦理私募開始,公司就多方進行洽談。

不 過,急於尋求合作對象,並不代表益通非選鴻海不可。據了解,英業達從洽談過程最初,就是最理想的候選人。即使連私募案浮上台面後,市場幾度傳出將由鴻海拿 下益通股權,熟知詳情的人士都多次認定:「絕不會是鴻海!」鴻海宣告出局,原因何在?儘管益通總經理趙伊尹與財務長羅來煌,都不願在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 但從深知交易內情人士的說法,也能推敲部分答案:「鴻海就是要主導權啦,但葉國一不一樣,他就是純投資者的角色。」也就是說,鴻海除了認股開價較低,也要 求未來經營主導權;相較之下,葉國一出價較高,還願意專心扮演股東。站在益通經營階層的立場,兩者吸引力高下立判,益通即使冒險得罪鴻海,也要選擇英業 達。另外,益通高層也透露,目前公司暫無考慮人事異動,「最快要等董監選舉過後再說」。由這句話也不難理解,英業達最後為何出線。

一位長期 觀察太陽能產業的外資分析師則提醒,益通本來體質不錯,即使面臨虧損,事業仍有可為,關鍵是「人」。他分析,過去兩年益通換掉三任總經理,連財務主管也頻 繁更動,「人的問題難解,要是新接手的人沒辦法解決,益通根本不會有任何改變。」益通與鴻海、英業達的「三角戀」,在股權花落英業達後,算是告一段落。 「老大」葉國一讓益通董事長吳世章保有主導權,也給現有團隊另一次機會,但吳世章能否讓益通一掃陰霾,重新出發,還有待時間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6

身價超越王雪紅、蔡萬才 、郭台銘的總和 亞洲股神 李兆基傳奇

2011-5-30  TWM




這是一位香港富豪奮鬥的真實故事。

一位少年帶著一千港幣到戰後的香港打拚,如今拚出華人第三富豪、五千億台幣的身價。

台灣前三大富豪:王雪紅、蔡萬才、郭台銘,資產加總都還不及他。

這位今年82歲的主角,是香港樓王,也是亞洲股神,更是一位人生智者。

《今周刊》透過管道獨家取得他最新出版的私人回憶錄,分享給所有讀者。

他是香港恆基集團主席:李兆基。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陳兆芬你一定看過港劇中,爾虞我詐的商場爭奪戰。以下是一位香港富豪真實的奮鬥故事,或許少了那麼一點鉤心鬥角的味道,卻有著更多的人生智慧。

這裡是一九四八年的老香港,中環的文咸東街上。

全香港的銀樓幾乎都聚集在這裡,此時,國共戰爭正打得火熱,不少內地的財主都逃到這裡來買賣黃金,人潮塞滿整條街,生意暢旺得很。

有個學生模樣的小男生,帶著身上僅有的一千港幣,來到這裡打拚。他成天穿梭在這幾十間金號銀鋪間,人挺勤快,腦筋靈活,對識別黃金的成色與金價,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頗受幾家銀樓老闆讚賞。他一手外匯一手黃金,隨著金價越炒越高,沒多久,就賺到一小桶金,發財了!

小男孩沒有以此滿足,他告訴自己:「我還要更努力。」時光荏苒,過了半甲子,當年靠著黃金發了人生第一筆財的男孩,如今成了香港知名的富豪,財富早已是當 年的好幾萬倍,身分更不一樣了,但今年八十二歲的他,日前還告訴自己,「我的人生目標還沒有完全達到,還要奮鬥呢!」

從一千港幣到五千億台幣

致富不奢華 香港樓王住老舊大樓這位拚搏精神不輸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香港富豪,正是恆基地產集團主席李兆基。

多數的台灣人對「李兆基」三個字或許不太熟悉,但只要去過香港的人,一定對香港最高摩天大樓──位於中環的國金中心(IFC)不會陌生,這棟矗立在東方之珠上最閃亮亮的地標,就是李兆基名下恆基地產的代表作。

而之前創下香港豪宅天價的「天匯」,折合每坪五百萬元新台幣起跳,就位在香港最貴的半山上,也是恆基地產另一代表作。

對所有香港人而言,「李兆基」早已是名聞遐邇的企業家。按照《富比世》雜誌二○一一年最新排名,李兆基的資產一九○億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五千億元,名列 華人富豪榜的第三名,這樣的身價,甚至比台灣前三大富豪:王雪紅、蔡萬才與郭台銘的資產總和加起來還要多。其中,台灣首富王雪紅的資產不過李兆基的三分之 一。

但這位白手起家、如今在香港擁地超過一百萬坪的大富豪,在參透金錢帶來的所有意義之後,談起「富有」,他拿起一張便條紙,親手寫下:「奉勸世人,應知『不 貧』、『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樂。」和一般富豪最不一樣的是,七年前,也是他七十五歲那年,他的事業方向,出現極大的變化,他從地產實業家轉進股 市,短短幾年間,為自己贏得「亞洲股神」、「亞洲巴菲特」的稱號。

儘管李兆基名下擁有七家香港掛牌公司,總市值超過一兆元新台幣,在七十五歲以前已經登上香港首富的地位,但在事業版圖不斷擴充的過程中,他其實甚少沾染股 市,卻在七十五歲時,才用私人名義成立「兆基財經」投資公司,憑藉數十年商場上養成的人脈與智慧,短短三年,基金規模從五百億元港幣,一躍成一千二百億元 港幣,績效勝過許多市場上的資深操盤人,從此,「香港樓王」變成了「亞洲股神」。

但無論是地產或是投資,這位香港富豪始終有著一定的堅持,包括三十年來,香港地產不知翻了幾番,他身為香港樓王,卻始終住在麥當勞道上,一棟外觀略嫌老舊 的大樓裡;也不管他身價多了幾個「零」,但身上西裝永遠都是同一位老師傅所製作,沒有名牌。說儉樸或許矯情,但與許多香港富豪生活相比,絕對談不上奢華。

日前,這位富豪以不公開的方式,將他八十二年來的拚搏人生,請香港作家梁鳳儀主筆,寫成四百多頁的回憶錄,在香港,人稱四叔(編按:他在家中排行老四)的 李兆基仍然不改低調本色,因此這本回憶錄僅限私人珍藏,至今並未公開發售,他只分送給親朋好友,《今周刊》透過管道取得,並且得到四叔的同意,在台灣首次 獨家公開。

從黃金商人到地產大亨

看準資產保值與香港潛力 逆勢操作李兆基是廣東順德人,和幾位著名的香港商人包括壹傳媒老闆黎智英、新世界發展的鄭裕彤同鄉,李兆基的成長環境不錯,從小家裡就開金鋪,他從六歲起,就被父親要求到「鋪頭」學習,練就一番看家好本領。

小小年紀的他,能一眼看出黃金的成色高低,從不失手,當時已是全順德黃金市場的高手,因此靠著精準的黃金買賣,讓他獲利豐厚;此外,他還懂得「熔金」的好 本事,也就是把收到的黃金重新熔爐,設計多款小巧好看的成品,在當時單調貧乏的金市裡,很得市場喜愛,從小就展現市場行銷的功力。

但李兆基志不僅此,十八歲那年,他帶著口袋僅有的一千港幣,和一身黃金交易的本領,踏上香港的土地。當時的香港銀樓,幾乎都聚集在中環文咸東街一帶,到現 在,這裡還留有許多老銀樓,其實就是李兆基在香港的發跡地。他很快在這裡,為自己攢到了一小筆財富。當時正值文革時期,父親李介甫列為地主階級,財物被充 公,李兆基賺來的第一桶金,剛好解決家中燃眉之急。

李兆基在回憶錄裡談及賺錢之道,他說,「要大富,必先成小富。因為第一筆財富最重要,有了它作為踏腳石,即是錢搵錢(錢滾錢),才易於成功。」四叔就是奉行這個原則,他拿著賺到的第一筆財富,事業就此展開。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在黃金外匯上賺到了錢,但隨著金價起起伏伏,反而讓他參透了金錢的價值,他認為實體的資產才能長久保值,因此,儘管在金融市場獲利,但他卻做了逆勢的決定:進軍地產。

二十九歲那年,他和後來都在香港商場上頗負盛名的兩位好友郭得勝、馮景禧共同成立「永業公司」,這是這位香港樓王在地產業的「起灶厝」;五年後,原班人馬 再成立「新鴻基企業」,新鴻基至今還是香港地產業響叮噹的公司,香港名宅「凱旋門」就是代表作。四叔雖然後來個人因故退出新鴻基,但恆基與新鴻基兩家公司 在業務上還是常有合作,例如香港地標國金中心就是雙方合蓋。

從合夥經營到獨立創業

更積極獵地 帶兒子一起去「看地盤」淡出新鴻基後,四十四歲,是李兆基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因為這一年,四叔終於開創真正屬於自己的王國──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正式誕生。

成立之初,當時的香港經濟還令人有些擔心,但李兆基看準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動盪結束後,香港經濟將會快速起飛,大舉在市場上購地。在市況仍然紛亂的局勢下, 只有少數地產公司敢像恆基一樣大動作,他說他相信自己的判斷,因此當時的經營策略就是「地照買,樓照起」,同時「製成品(蓋好的成屋)照賣」。

恆基地產的知名度與出售的樓盤,此時開始大量在香港地產業湧現,一九八一年,香港股市大牛市啟動,李兆基看準時機,利用借殼模式將恆基推上市,從此身價三級跳,達到十億元港幣,正式躋身香港前十大富豪之列。

回憶錄中形容李兆基一路的發跡過程說,「七○年代是李兆基的成長期,八○年代是李兆基的發達期,九○年代之後則是高峰期」,上市之後的恆基,比起之前還要 更積極獵地,手上握有的樓盤隨時都在二十個以上。李兆基的兒子李家誠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從小最常和爸爸進行的『親子活動』,就是看地盤(建築工 地)」,當時的李兆基事業版圖還不像現在驚人,勉強擠得出一點點閒暇時間,因此看完地盤,父子還會相偕上茶餐廳,大啖豆腐花、羊扒等平民美食,李兆基說, 這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這一點,和差不多同時期崛起的台灣地產老闆頗為相似,台灣三重幫第二代林鴻聯也曾說過,從小就是跟著父親聯邦建設董事長林榮三到處看地,幾乎成為父子間最重要的交流時光。

如果說三重幫是台灣地產業的巨擘,那麼香港地產界也有所謂「四大天王」,香港媒體曾以此評論這四大富豪:「長江實業」李嘉誠雄才大略,「新鴻基」郭得勝穩健有為,「新世界發展」鄭裕彤勇氣過人,「恆基地產」李兆基則是眼光遠大,先聲奪人。

說李兆基「眼光遠大,先聲奪人」絕不為過,因為八○年代之後的恆基地產,確實一路勢如破竹,最多時,手上樓盤超過一百個,在彈丸之地的香港,這個數字相當嚇人。

但不同於商場上爾虞我詐的廝殺,這位地產大哥大卻有一股仗義性格,和一般商人認錢不認人很不一樣。

從奮力拚搏到懂得讓利

「留一手讓對方踩」 寧不賺錢回饋客戶例如他常教兒子,「必要時要『預留一手』」,意思是說,要留一些空間,讓對手「踩過來」。這話不是隨便說說,幾十年來,他的恆基地產幾乎 和香港各大小地產公司都合作過,因此四叔又被稱為「百搭地王」,換句話說,四叔在市場上鮮少惡言相向,他幾乎沒有敵人,人人都可合作,大家一起賺錢。

又例如,常關注香港新聞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新鴻基的郭家三兄弟,常有一些家族紛爭,四叔雖然退出新鴻基多時,但以三兄弟的「父執輩」身分,李兆基好幾次扮演過調停者,只是四叔從未對外說過,也看得出為人確有令人服氣的一面。

在香港商場拚搏多年,李兆基有幾件事,令所有香港市民都印象深刻。

○四年時,李兆基的個人公司用非常漂亮的價格,簽署一張為期二十五年的天然氣購買合約,當時國際油價每桶二十五美元的價位,但才沒多久,油價一路狂飆,漲到每桶六十美元,按理帳面獲利驚人。

但李兆基想想,決定還是用成本價,將這紙合約出讓給他旗下的上市公司「中華煤氣」,這在向來錙銖必較的香港市場引起一片譁然,「四叔竟然有錢不賺!」根據 當時香港媒體計算,二十五年下來,此舉可讓中華煤氣的所有客戶每年節省超過八億元港幣的驚人數字,但李兆基卻只對媒體淡淡地說:「便宜來,便宜去,我對得 起大家。」又例如香港目前最高價的樓盤,當屬恆基地產位在半山干德道上的「天匯」,前年他也把自己名下的權益,以低於市價的方式,轉讓給恆基地產,為恆地 立刻帶來潛在獲利,對股東非常慷慨。

此外,香港房價曾在九六年時飆到最高點,當時香港政府和現在台灣類似,背負極大的高房價壓力,結果李兆基這位大哥大率先做出史無前例的「帶頭降價」之舉,把自己當時手上在新港城的樓盤,降價八%,當產業龍頭率先調降房價,瞬時也讓政府壓力頓減。

李兆基愛不愛錢?當然愛錢。但他懂得賺「長久錢」,而不是「眼前錢」,這或許是恆基王國屹立不搖的祕密之一。

從香港樓王到亞洲股神

奉行「四大基本法」 大賺數倍出場市場瞬息萬變,香港地盤有限,價格越飆越高,眼見地產業越來越微利,但全世界的資金卻不斷湧進香江,他順應情勢,在七十五歲這一年,利用香港 金融中心的優勢,一腳踩進股市投資,但李兆基以前的想法還是沒變,地產業雖然利潤不再,但「實業」畢竟還是風險較低的產業,可以和所有公眾股東分享利益, 股市風險比起樓市高出太多,因此他只用私人名義成立「兆基財經」,即使後來他獲利亮眼,被封為「亞洲股神」,但至今沒有改變他不上市的想法。

從此之後,每次只要李兆基出現在媒體面前,記者的問題永遠繞著股市打轉,希望四叔對於盤勢,給予一點意見,投資人就受用無窮了。

但外界的殷盼越高,李兆基越不敢輕易發言,尤其在○八年的海嘯之後,四叔坦言,兩千億元的資金賠掉一半,「樓去半邊」。他從不諱言自己也會錯看,也會虧 損,但香港投資人對他的期待依舊,因此,四叔拗不過,在他的回憶錄中寫下自己的投資心得,供好友們參考,「希望以後大家不要再問了」,以下是《今周刊》的 摘錄:

投資基本法一:選擇國家

李兆基不斷前往世界主要金融城市考察。對美國、日本、歐洲等地進行深入調研。他認為中國最好,原因是「中國領導班子產生得宜」。

他認為國家元首的素質對國運盛衰影響極大。今日中國最高決策核心,無不經歷過多年的千錘百鍊才能入局,都是從基層培養和實幹起來的。這與西方總統選舉制度有很大差異,例如美國總統往往缺乏實戰經驗,難在上任後即刻有彪炳功業表現,故李兆基看好中國。

投資基本法二:選擇投資貨幣本位美元受雙赤字影響,期貨價連年下挫,美元弱勢由此可證。投資時應轉貨幣本位為高息貨幣,例如英鎊或澳元。

投資基本法三:選擇行業

沿用與揀選國家同出一轍的理念,即選行業亦將重點放在增長潛力較大的行業,大致而言屬「火」的能源業包括煤炭及石油,屬「金」的保險業及銀行業,以及屬「土」的地產業等。

投資基本法四:選擇股份

李兆基認為投資股票應選擇各行業之佼佼者,即所謂龍頭股,只要該行業發展空間大,龍頭股一定占盡優勢,例如地產龍頭股,土地儲備大部分為早期買下成本較低的舊地,利潤自然豐厚。

這套「李氏基本法」看似四平八穩,但確實是李兆基股市獲利的準則,他依循這套方法,在○五、○六年大買中國人壽、中國石油,結果都大賺數倍出場。

儘管投資成績了得,但李兆基在公私場合,從來不談自己正買進什麼股票,他說:「這是謹遵股市投資之道。」

從水火不容到互相關懷

與妻離異成好友 二十五年未傳緋聞李兆基育有二子三女,子女間的相處都算和樂,但他自己卻在一九八五年、五十六歲那年和元配劉惠娟離婚了。李兆基凡事坦然面對,他在回憶錄 中,連這件事都願意談,他坦言:「我和前妻離婚時,真的有點勢成水火,各不相讓」。但畢竟兩人都有成熟的人格,在離婚多年之後,○九年和一○年,李兆基的 生日,劉惠娟都送來寫著「心無罣礙」和「春暖福至」的字畫給他,李兆基說:「可見她對我仍然關懷,也許意味著這些年過去了,她細心思量,承認我是個好人, 我在她的心目中和生活上占有一席位。離異了二十五年,能得到今天這樣的結果,我已經很快慰了。」離婚後的李兆基始終沒有再婚,在八卦媒體橫行的香港,也幾 乎從未傳出緋聞,他甚至一直住在這棟當時為了前妻而取名「惠苑」的大樓裡,一住就是三十年,這位大富豪甚至連在家裡,都把主臥室讓出來,自己睡在僅二百平 方呎(折合大約六坪)大小的客房裡,他想,「我不是曾為很多小家庭設計過只有幾十平方呎大小的房間嗎?」李兆基曾說,他從來沒有長遠偉大的夢想,無論是當 年在黃金市場裡打滾的窮小子,還是如今的「香港樓王」、「亞洲股神」,他人生每個時期的每個希望,都化作腳下力行的每一件細微的事,逐步執行。

如果用台灣現代的說法,應該就叫作「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最近十年,李兆基十次現身,有五次都是為了公益捐款,今年已經八十二歲的他,有六個內孫,近期一張他抱著三胞胎孫子的合照,在照片裡滿溢幸福的笑容,這張照片登遍香港各大媒體,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位香港富豪的奮鬥故事,也是一個「知足常樂」的故事,或許,李兆基當初決定寫下這本回憶錄,所要傳遞給後代子孫的,也就是這樣最基本的處世精神而已。

李兆基

出生:1929年,出生於廣東順德

現職:恆基集團主席

稱號:香港樓王、亞洲股神、四叔經歷:1963年與香港著名商人馮景禧、郭得勝合組「新鴻基」

學歷:小學畢業

近期成績:《富比世》2011全球華人富豪榜排名第三(190億美元身家)。

家庭:其妻劉惠娟(1984年離婚),子李家傑、李家誠,女李佩雯、李佩玲、李佩儀

李兆基的飆富人生

從1000港幣到5000億新台幣身價

1000港幣起家

15歲 掌管家裡開的金鋪與銀號,獨當一面18歲 辭別父母,隻身到香港中環的老金鋪街打拚,賺到第一桶金29歲 偕同其他7人合資成立「永業企業」,進軍香港地產業30歲 與妻子劉惠娟結為連理,56歲因觀念不合離婚「三劍俠」闖蕩香港地產界34歲 與郭得勝、馮景禧另起爐灶,成立「新鴻基企業」36歲~40歲 「新鴻基企業」壯大期,三人各有其長、各司其職,在地產業戰無不勝,贏得「三劍俠」的美名43歲 「新鴻基企業」上市,三人分道揚鑣,各自成立公司發展

開創「恆基兆業王國」

44歲 創立「恆基兆業」,全力發展地產,推動公司上市51歲 初次投資中國地產,於廣州興建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52歲 「恆基兆業地產」正式在港上市,就此登上香港富豪之列,同時入主香港中華煤氣與香港小輪兩家上市公司,恆基集團成形64歲 斥資收購美麗華酒店,入主飯店業67歲 《富比世》全球富豪第四名,首次成為亞洲首富

從地產界跨足投資界

75歲 成立私人投資的「兆基財經」,正式從地產轉向股市。兆基財經在上市前透過配股取得大量H股,3年內,資產由500億大增至1200億港幣,最多時甚至到2000億港幣,被香港人奉為「亞洲股神」。

用財富回饋社會

62歲 與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共同捐贈600萬美元資助美國耶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計畫66歲 成立仁安醫院,慈善擴展至醫療服務77歲 啟動「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萬農民及萬名鄉村醫生培訓計畫」79歲 捐贈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等多所大學院校,致力培育人才

李兆基的兆元帝國

● 集團7家公司合計市值2715億港幣(約1兆元新台幣)● 計算其個人及其家族持股,其身價高達1408億港幣(約5248億元新台幣)● 若按照《富比世》雜誌排名,李兆基家族身價190億美元(約5500億元新台幣)

李兆基

恆基兆業帝國

恆基兆業地產(0012)持股62%,市值735億元香港小輪(集團)0050 持股34%,市值9億元恆基兆業發展(0097) 持股69%,市值15億元香港中華煤氣(0003)持股42%,市值519億元 港華燃氣(HKG1083)持股67%,市值68億元美麗華酒店(0071)持股44%,市值24億元陽光房地產基金(0435)持股93%,市值38億 元兆基財經(未上市)持股100%,市值粗估1000億元註:1.以上身價計算未計入私人投資「兆基財經」。

2.市值單位為港幣,以5/23收盤日計算。

資料來源:恆基兆業與陽光房地產基金2010年年報、港交所

李兆基精采語錄

人生

◎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人生不能無憾,我們只能努力活得精采。

◎ 我的志向為「上善若水」,願望是「自然無為」。現在的「志向」是希望慈善公益能如水般灌溉萬物,就能昌盛、繁衍;「願」是凡事自然無求,安康地生活下去。

成功

◎ 先疾後徐,先聲奪人,徐圖良策(指培養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準備,才能先別人一步 )。

◎ 三個人好比一把筷子,一枝就容易斷,團結一起就不容易斷。

◎ 「止、定、靜、安、慮、得。」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經營

◎ 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指做小生意要勤奮,做大生意要精於盤算)。

◎ 從來不會自私地只顧自己盈利,而不照顧業務對手,信譽是最要緊的。

◎ 我喜歡人誠懇敦厚,商場上的「公司業績」及「股東利益」是重要的事務,競爭謀利是理所當然的,但做事必須合情合理,公正不阿。

◎ 我將生意看作一個小朋友一樣,只要用心栽培,日後就會有很大成就。

子女教育

◎ 少年得志,狂妄自大;遊手好閒,不思勤奮,是失敗之源;放縱自己,輕佻浮躁,早晚會闖禍;凡事不可忘本,飲水而不思源,後果堪虞。

◎ 一曰忍、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凡事忍讓,可以保持人生過程中的不傷和氣。

投資

◎ 只要心水清(投資趨勢看得通透),等待就可以有不俗的回報。

◎ 商人的投資行為就好像吃東西般,嗅出哪裡有香味便往哪裡跑。

◎ 市場上有起有落,也就一定有攻有守。攻守的原則應是「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即是說有市場可為則為之,無市場時就靜待時機,千萬要忍耐,別急進,別只見小利,因小不忍則亂大謀,欲速則不達,最重要是具備長遠眼光,從宏觀視事,只看重蠅頭小利,必大事不成。

公益

◎ 古有明訓「救萬民於水火」,我不想辜負上天給我的厚愛,不是很多人能像我一樣創造財富,所以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竭力幫助年輕一代受良好教育及為貧窮的人解決困苦。

◎ 做公益與做生意一樣,要有十分收穫,務求四兩撥千斤,發揮更巨大影響力,單純的救濟對我是不滿足的,財力、物力要有加上心思之後的成果。

◎ 我不是捐錢救濟窮人,是誠意地扶助他們自力更生,我之所以重視教育,因為能夠讓億萬人民受惠,千萬年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5

賈伯斯的遺願 郭台銘的聖戰

2012-4-9  TWM




「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這是成 吉思汗終其一生的最佳寫照,套用在鴻海郭台銘身上,再適合不過。

郭台銘這一生,打過非常多戰役,勝戰不計其數,他砸下473億元入股夏普,全為蘋果iTV這個大餅。

贏了,鴻海年營收再上衝15.8%;輸了,他的「三螢一雲」大夢將獨缺一角。

這是郭台銘的聖戰,能否再攀上人生巔峰,就看這一役!

撰文‧賴筱凡 研究員‧楊卓翰「二○一一年是準備年,從一二年到一六年,鴻海營收每年最少要成長一五%。若以營收三兆元來算,至少每年營收要增加四千五百億元。」去年六 月鴻海股東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耐著性子,逐項闡述未來布局,為股東做下承諾。

但他沒辦法告訴股東,鴻海股價能否重回二百元光景,即使面對小股東曾抱怨股價僅剩百元不到,他也只能悶著頭做苦工,不斷強調:「現在投入的都是無形資本 財,短期內看不見效益,但長期會貢獻出來。」二百八十多個日子過去,鴻海股價一度探底來到六十一.五元,但郭台銘沒有多說什麼,因為他得有耐心,等著這段 沉潛的日子過去,等著鴻海生產基地大遷移的效益浮現,更等著一樁談了九個多月的合作案敲定,一吐過去兩年的怨氣。

終於,耐心布的局,總算開花結果了!三月二十七日,日本大阪的櫻花正燦爛地綻放著,陸續飛抵大阪的鴻海高階主管們,正在為最後簽約階段做緊鑼密鼓的準備, 鴻海集團內部與觸控面板有關的總字輩以上層級主管,幾乎都集合到這裡,因為這個合作案將是鴻海集團未來五年能否再爆發成長的關鍵,這紙合約更將關係到蘋果 下一世代重要產品——iTV。

「我很想創造出一種非常容易使用的整合型電視機,這樣的電視機可與所有的行動裝置及iCloud(蘋果雲端)無縫接軌、完全同步。」這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Steve Jobs)在接受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為他的自傳採訪時,所留下的伏筆。充滿各式按鍵的DVD播放器、複雜的有線電視頻道遙控器,這些都令賈伯斯感到使用上的不便利,「新裝 置(iTV)會具備你所能想像最簡單的介面。我終於想出要怎麼做了。」在賈伯斯的想像裡,他為蘋果畫下的第三個關鍵產品藍圖,正是iTV,因為當 iPod、iPhone、iPad顛覆音樂播放器、手機與電腦產業,他認為再來就是電視革命。

何謂iTV?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用三個概念來解釋,「那就是雲端、Siri(語音控制)與內容。」二○○七年、一○年,蘋果前後推出兩 款Apple TV機上盒,雖然銷售量不佳,卻可略見端倪,賈伯斯想像中的iTV要能直上雲端,不用外接DVD播放器,就能上iCloud點選影音內容,甚至他還要將遙 控器丟掉,改用聲控、手勢控制,他要的iTV得既簡單、又優雅。

他精心的盤算

培植「小雞」 把觸控大餅留在自己家裡於是,當iPhone、iPad一季已能為蘋果貢獻逾三三八.二億美元的營收,iTV潛在市場自然充滿了想像,蘋果要做iTV已經 箭在弦上,這一點,郭台銘比誰都清楚,「三螢一雲」(手機、電腦、電視三個螢幕與一個雲端)的三個螢幕,他手上已經握緊了兩個,卻獨缺電視。

「若iTV能在電視市場拿下一一%市占率,在鴻海組裝每台電視可賺進九百美元的假設下,光是iTV就能夠為明年鴻海營收增加一五.八%。」這是長期追蹤鴻 海的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在兩個月研究後,所做出的推估。

換言之,在這些前提下,不論其他產品如何,光iTV一年就能讓鴻海營收多一五.八%。如果這個數據夠精確,那郭台銘怎能不為iTV瘋狂?他心中的布局正式 浮上?面。

一一年初春沒多久,那是面板業最難熬的景氣寒冬,面板驅動IC廠只能跟著勒緊褲帶,可是卻有一家小廠忙得不可開交,訂單一筆筆地湧進,它是天鈺科技。「天 鈺現在是老郭(指郭台銘)力捧的小金雞,原本奇美電給聯詠的單子,有一些都流到天鈺去了。」面板驅動晶片廠之間開始有了耳語,郭台銘要扶植天鈺的傳言不脛 而走。

一樣是全球籠罩在歐債風暴下的春天,四川成都高新區裡,一家又一家的鴻海新枝芽卻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鑫成、業成、睿志達,這些在當地政府口中的「富士康 核心配套公司」,是為了將四川成都打造為iPad生產基地而生,但在鴻海集團布局裡,這些小雞肩負更重要的責任,它們就像是觸控面板供應鏈上的每一個鏈 結,一環又一環地卡緊在這條供應鏈上,成為郭台銘布局的第三個螢,也就是iTV的先行軍。

「群創合併奇美電已經一年多,還是不見整併效益,iPhone所需的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奇美電的良率又拉不上來。」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郭台銘 原本以為拿下奇美電能為他的「眼球計畫」(編按:從手機、平板電腦到液晶電視,凡是需要面板的資訊產品,鴻海都要一網打盡)添上一大助力,但萬萬想不到的 是,奇美電的整合過程超乎他的想像,甚至兩大股東對於公司營運的看法始終南轅北轍,「所以,老郭開始向段總(奇美電董事長兼執行長段行建)調人,擁有觸控 面板專長的人馬他都要。」於是,奇美電負責觸控面板的主管開始一一被點名,包括原本在群創主掌工廠業務的楊弘文、奇美電觸控面板主管周賢穎、徐同炤等,甚 至主掌奇美電中小尺寸面板業務副總許庭禎,都是郭台銘急欲借將的人選。

在郭台銘擘畫的觸控面板布局裡,關鍵零組件的保護玻璃、觸控感應器的貼合、觸控模組的組裝,他都要緊握在手裡,所以睿志達、業成、鑫成一一在成都高新區裡 冒了出來。「睿志達就是正達的角色,負責做玻璃加工;業成主要做觸控模組的貼合,就是宸鴻在做的事;鑫成就負責後段組裝,再由天鈺供應驅動IC。」業內人 士說,這些小雞的任務編組再清楚不過,郭台銘要把觸控面板這塊大餅,留給鴻海自己吃。

「這些小廠都是鴻海要做觸控的布局,鴻海內部連上市櫃計畫都想好了,在台灣將成立一家新控股公司叫『業鑫』,它的角色就是觸控面板小廠在台灣的法人代表, 形同控股公司。」曾在這個任務編組的奇美電員工透露,郭台銘要做觸控這件事,是有計畫性、全盤考量地在進行。

然而,倘若只為了攻占觸控這塊戰場,郭台銘無須如此大費周章,不僅先在深圳的深超光電投產一條LTPS面板五代線,又在成都設立天億科技,投資另一條 LTPS六代線,一前一後兩條產線投資總額超過一千一百億元,為的不是別的,正是iTV。

粉嫩的櫻花瓣隨風飄落,三月天的大阪略帶點寒意,剛從河南新鄭參加完黃帝拜祖大典的郭台銘,搭著私人飛機就往日本飛;另一頭,鴻海集團中與觸控面板相關的 子公司主管,也紛紛飛往大阪,他們這一行的重大任務,就是敲定與夏普的合作案。

評估了近一年的合作案,事涉未來五年鴻海的成長性,能否在iTV再下一城,就看這件合作案。

他心中的無奈

奇美電良率始終拉不起來 只好另覓出路熟知內情的人士透露,打從去年初起,鴻海便開始與夏普談合作案,「最早談的內容是奇美電要與夏普JV(共同合資),所以老郭請段總找了一組人 馬,under(隸屬)在段總辦公室底下,專責談與夏普的合作案。」但鴻海與夏普的關係,可不是最近才牽上,最早得從○六年說起。「那時鴻海旗下的深超光 電,與中國電視品牌TCL、夏普,希望在中國合資成立面板廠,三方已多有來往。」熟知內情的人士解釋,只是當時的時空環境對於夏普較有利,「那時面板景氣 正好,電視面板產能吃緊,夏普的姿態可高了。」然而,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誰也沒料到,兩年後金融海嘯一來,面板產業也跟著掉進虧損無底洞。「三方合 資案八字還沒一撇,金融海嘯就來,全球面板產能供過於求,合資案自然也跟著吹了。」業內人士說。

另一方面,原先郭台銘寄望群創、奇美電、統寶三合一,能夠進一步卡位關鍵的新面板技術,尤其是從統寶手上承接而來的LTPS技術,比既有的液晶面板更省 電、解析度更高,是自iPhone 4之後極具戰略意義的技術。

他苦心的布局

等待年餘 等到夏普虧損危機趁機入股「偏偏奇美電的LTPS良率拉不起來,老郭為此到苗栗竹南廠坐鎮了好幾回,主掌奇美電LTPS產線的許庭禎,原本是老郭跟前紅 人,但iPhone 4S、新iPad訂單都沒奇美電的份,就知道奇美電在LTPS技術的落後,完全沒跟上老郭的腳步。」業內人士說,在LTPS面板的推進上,奇美電掉單,負 責中小尺寸面板的許庭禎也跟著「黑」了。

所以,去年以來,鴻海在LTPS面板的布局,早不對奇美電懷抱希望,郭台銘寧可在深超光電用舊機台改產線,花五個月把一條LTPS五.五代線建起來,甚至 與中國的天億顯示科技合資天億科技,投產LTPS六代線,就是不願再等奇美電。

可是,夏普就不一樣了,不只將位在日本中部的三重縣工廠產能,用來生產iPhone,位在日本龜山的面板廠,夏普還計畫將其中第一工廠投入iPhone面 板的生產,第二工廠則將用來投產iPad面板。夏普手上不僅握有應用在iPhone面板上的LTPS技術,iPad 2與新iPad採用的IPS(廣視角)面板,技術也都在夏普手上,就連能夠大幅提高解析度的IGZO(氧化銦鎵鋅)技術,夏普也頗有領先優勢。

這麼一來,如果能與夏普結盟,郭台銘等於拿下了未來五年面板發展的最重要戰鬥裝備,一場成吉思汗揮兵北上的精采練兵,才要上演。

「老郭確定奇美電跟不上腳步後,奇美電在這場面板戰爭裡,就已被淘汰。」知情人士不諱言,一開始與夏普的合作方向,是由奇美電與夏普合資新公司,後來卻是 由鴻海集團內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CCPBG)副總裁戴正吳領軍與夏普接觸。

郭台銘想在供應鏈的垂直整合中,填上面板這最後一塊拼圖,他的雄心大略一直沒有改變,但變的是,從原先寄望於奇美電,到後來與許文龍家族之間的心結難解, 只好另覓他法,而遇上百年最大虧損、需款孔急的夏普,意外成了郭台銘的另一個選項。

就在郭台銘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飛到大阪,與夏普簽約的這一天,段行建正好與玻璃龍頭廠康寧高階主管碰面,康寧高階主管一見段行建劈頭就問:「鴻海入股夏 普,你知道嗎?」據悉,段行建先是一愣,錯愕之意已溢於言表。

於是,三月二十七日,鴻海、夏普這樁史上最大的台日合作案,就像炸彈般撼動整個亞洲科技界,更令人意外的是,郭台銘不只讓鴻海入股夏普,甚至用個人名義投 資二三五億元,取得夏普十代線?工廠SDP(Sharp Display Products)的四七%股權。

這座全球唯一的十代線,一次可切割六片六十吋液晶電視面板、八片五十七吋液晶電視面板,甚至可以同時切割十五片四十二吋電視面板,在大尺寸電視面板生產 上,具有成本優勢。只是,過去這兩年來,全球不景氣讓大尺寸電視需求低迷,夏普的十代線也難脫巨額虧損的泥淖。

不過,在iTV初期設計往大尺寸面板開發,夏普的十代線正好是iTV面板生產工廠的最佳基地。郭台銘不只要搶下iPhone、iPad的發球權,在下一輪 iTV的戰爭中,他要長驅直入,直取電視面板的大餅,為他的「眼球計畫」拼上最後一塊拼圖。

在郭台銘的棋盤裡,第一步先是將周邊零組件供應鏈齊備,上市掛牌計畫也躍然紙上,所以睿志達、鑫成、業成各有其角色。尤其在奇美電轉為純面板供應商,過去 群創底下的電視組裝業務全數回歸鴻海後,昔日群創內部擅長後段組裝業務的大將,也將歸建鴻海。

「像是當初被段總調來,負責談夏普合作案的這組人,都已經確定轉調至業鑫。」熟知內情人士說,不論是要以業鑫作為法人代表,大舉對外招兵買馬各式面板人 才,或是在成都高新區的全球最大光電園區,郭台銘的面板版圖已臻成形。

他手上的籌碼

已完成供應鏈布局 取得關鍵產能第二步,郭台銘取得關鍵面板產能,入股夏普、投資十代線。面對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爭議,讓他的計畫停擺,「鴻海其實也只是代工廠,能替奇 美電填補多少產能?真的很有限,我們還是得做其他客人的生意。」段行建身邊幕僚的話,多少透露出雙邊關係已經起了微妙變化。

所以,以夏普替換奇美電,是不得不做的決定。更何況,在蘋果刻意地稀釋三星、樂金顯示(LGD)供貨比重下,若能在成本最高的面板,讓夏普從第三供應商, 一躍成蘋果面板的最大供應商,鴻海不只對大客戶有功,與蘋果之間的關係也將更形緊密。

第三步,郭台銘要拿下的,就是通路。

近年來,郭台銘屢屢宣示要在中國市場布建綿密通路,搶攻十三億人口的內需市場,確實,在鴻海旗下的通路商賽博數碼取得蘋果大中華區的一級代理權後,鴻海的 目標很清楚,郭台銘不只要替蘋果生產iPhone、iPad、iTV,他還要替蘋果賣這些產品,蘋果一點倉儲成本都沒有,直接從鴻海的產線上,運進賽博數 碼的蘋果專賣店裡。

為了在第一時間取得最好的據點,賽博開始參與中國地方的都市計畫,還有一組人馬專門獵地、找地、看地。「賽博的作法就是,在地方政府做都市計畫時,就參加 討論,所以賽博可以拿到最好的通路據點,做最大的商場。」鴻海集團人士透露。

他擘畫的遠景

打通人脈布建通路 準備迎接iTV商機「你可以看到,老郭每天搭私人飛機在中國各地不停地飛,只要各地高階官員訪台,郭台銘一定力求親自作陪,打點政商人脈。」業內人士分 析,最終牽涉到的,還是鴻海在中國的通路布局。

然而,賽博數碼直到去年才取得蘋果大中華區代理權,過去五年iPhone、iPad大賣,賽博幾乎沒有參與到,iTV可就不同了,在賽博董事長張瑞麟的積 極布建下,中國擁有超過四十個據點,只要iTV一組裝好,郭台銘還要替蘋果賣電視。

當今年全球電視出貨量上看二.一二億台,假若iPad顛覆PC產業的效應捲土重來,造成的衝擊將不只是讓全球電視品牌重新洗牌,消費者的收視習慣都可能跟 著改變。這也難怪,全球電視產值超過一千億美元,郭台銘寧可砸下四七三億元,搶夏普產能,也要在iTV供應鏈卡到一席之地,而不是像過去,僅作為一家電視 組裝廠。

不過,企圖掀起電視革命的,也不只有蘋果一家。過去一年來,在Google領軍下,索尼、三星相繼推出連網電視(Internet TV),看中的同樣是數位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電視。只是,市場初步反應平平,但這仍澆不熄各家品牌廠進軍電視的決心,「這是數位家庭的最後一塊拼圖, 我們若不預做準備,等到市場需求爆發後,就來不及了。」已經著手開發電視的聯想研發主管不諱言,連網電視之戰才正要開始。

這場郭台銘的聖戰,也是蘋果繼iPhone、iPad之後的全新戰役,確實,誠如一開始所提,倘若如楊應超估算,iTV將讓鴻海營收再往上跳一五.八%, 等同於一年讓鴻海增加四千五百億元的營收,這個數字如此迷人,也為郭台銘砸下四七三億元入主夏普,揭開謎底。

過去兩年打從富士康員工跳樓開始,鴻海著手將生產基地大遷移,不僅營運費用大增,大環境趨勢對鴻海的衝擊,在在都讓鴻海股價一路探底,即使郭台銘在去年股 東會上向小股東喊話,仍擋不住資本市場對鴻海的不信任,讓鴻海股價一路崩跌,最低還曾見到六十一.五元,氣得小股東直跳腳,就連郭台銘也悶到不行。

隨著郭台銘大動作入主夏普,為蘋果砸重金投資布局,將iTV之戰的熱度升到最高,去年對小股東的承諾也逐項實現,再次擦亮他「成吉思汗」的招牌,鴻海王國 若要再創事業高峰,端看郭台銘能否在iTV這場聖戰中,助蘋果一臂之力,擊退三星,開啟新一代的電視革命。

iTV

iTV就是「蘋果電視」,既是電視又是電腦,是蘋果公司企圖整合數位電視、網路服務的全方位「智慧型電視」。分析師指出,蘋果電視將可以和 iTunes 及 App Store等商城整合,直接用電視透過網路購買節目、影片等。市場預測,蘋果電視將會像 iPhone一樣,是掀起革命的超級產品。而廠商則早已紛紛針對蘋果電視的技術供應鏈,進行卡位。

郭台銘「眼球計畫」最後一塊拼圖 —— iTV 繼iPhone、iPad改變世界後,蘋果iTV的出現將再掀起另一場電視革命,帶動鴻海營收再向上衝15.8%,是郭台銘「眼球計畫」之中的最後一塊拼 圖。

iTV的三大魅力

Siri(語音控制)

賈伯斯認為,iTV必須是一台能與消費者互動的電視,一改消費者被動收看電視的單向行為。

iCould(雲端存取)隨著iCould推出後,iTV所有影音內容將可透過iCloud輕易存取,成為iTV的一大賣點。

3D體感

遙控器介面一直為賈伯斯詬病,因此,用3D體感手勢控制iTV,可能改變消費者習慣。

iTV供應鏈 鴻海布局完備40吋以上大面板:夏普、奇美電

觸控模組:鑫成、業成

保護玻璃:正達、睿志達

PCB電視板:臻鼎、志超面板驅動IC:聯詠、天鈺

網路晶片:瑞昱

組裝:鴻海

機殼:鴻準

電源供應器:台達電

機上盒(STB):正文、鴻海

註:黃字為「鴻家軍」

5分鐘看懂面板新技術

1.「色彩魔術師」──AMOLED 主動發光二極體螢幕代表產品:三星Galaxy SII智慧型手機AMOLED特性是色彩濃豔、顯示像素高、材質輕薄,是三星獨有的技術,且在太陽下也能自動發光。

2.「自然派畫家」──IPS 平面轉換螢幕代表產品:iPhone 4S、iPad IPS面板圖像自然清晰、貼近真實,細節表現較優秀,且對觸控反應靈敏,可視角度大。

3.「液晶新標準」──LTPS 低溫多晶矽螢幕代表產品:數位相機、MP4、觸控螢幕基板LTPS較傳統液晶體積小,成本低,畫素及色彩都要更上一層樓,成為面板標準配備。而生產 AMOLED及IPS這類觸控面板時,都需要LTPS來當基板。

4. 「超高清面板」──IGZO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

代表產品:尚無

IGZO可產出比LTPS更薄、更精緻的螢幕,解析度可達超高清(4K)等級,為夏普獨門絕活。

布局iTV!郭台銘策動三部曲

首部曲:整編國內兵力

鴻海在稱霸全球面板代工業的途中不斷練功,把面板產業的上、下游全部串聯起來,以轉投資及成立子公司的方式,把面板供應鏈化整為一,就為了搶占iTV大 餅。

1 業鑫

主要業務:台灣法人代表,預計掛牌上市

資本額:尚未揭露

2 鑫成

主要業務:觸控模組廠

資本額:7.65億元

3 業成

主要業務:觸控感應器貼合

資本額:3.5億元

4 睿志達

主要業務:玻璃加工

資本額:11.2億元

5 天億科技

主要業務:LTPS第六代面板生產線

投資金額:1029億元

6 天鈺科技

主要業務:面板驅動IC

資本額:15億元

7 深超光電

主要業務:中小尺寸面板生產

資本額:450億元

二部曲:聯合海外盟軍

雖然已有優秀的代工生產線,但鴻海的技術仍待突破。此次入股夏普,成為鴻海取得技術的捷徑。

1 拿下IPS、IGZO兩大關鍵技術「IPS」是蘋果產品的核心觸控螢幕技術,iPhone及iPad都得靠它。掌握IPS,等於掌握蘋果現有技術。 「IGZO」則是一種可以應用在中型及大型面板的全新技術,iPad及iTV未來都有應用前景。

2 全球唯一10代線,搶占大尺寸面板產能夏普雖然嚴重虧損,卻有其他廠商不敢貿然投入的大尺寸面板產線。針對蘋果電視布局的鴻海,自然不會放過這寶貴的產 能。

三部曲:稱霸亞洲市場

擁有從零件組裝到生產技術,鴻海接下來瞄準的是蘋果產品在亞洲的通路及商場。從原始材料一路到消費者手上,全程掌握蘋果產品的價值鏈。

1 賽博數碼拿下蘋果大中華區最大代理權鴻海旗下通路商「賽博數碼廣場」,已取得蘋果亞洲一級專賣權。在只有北京及上海有Apple Store的中國,展店超過40家連鎖店的賽博,將成為蘋果通路的代名詞。

2 參與中國都市計畫,搶占通路要道在中國「十二五」主軸都市化浪潮中,郭台銘也積極買地。例如砸下重金在四川重慶購入都市計畫精華地段,為擴充通路店準備。

面板10代線

常見面板產能提到之6代線、7.5代線、8代線、10代線等,主要是以玻璃基板尺寸大小區分,以夏普10代線為例,所能容納之玻璃基板面積為2850毫米 乘以3050毫米,等於一次可以切割六片60吋面板,換算每片成本約為773美元,對照6代線一次只能切割兩片65吋面板,每片成本達1053美元,10 代線的成本更具優勢。

不退讓!Google TV陣營聯合抗蘋儘管蘋果iTV未推出先轟動,Google TV陣營無所畏懼,積極結盟英特爾、三星等大廠,搶先推出Google TV,讓相關台廠供應鏈也跟著沾光。但Google TV推出至今,在影音內容授權上仍受限制,叫好卻不叫座。

品牌:三星、索尼、樂金

電視晶片:英特爾、Marvell、

聯發科

組裝:鴻海、仁寶、緯創、瑞軒面板:三星、LGD、友達、奇美電電源供應器:台達電、光寶科

記憶體:三星

相關晶片:博通、晨星、瑞昱、群聯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1

郭台銘的勝氣

2012-8-20  TCW




西元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建立全世界第一個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這世界上,沒有成吉思汗征服不了的土地。

然而,歷史上記載,唯一令蒙古大軍二度吃敗仗的地方,就是日本。幫助日本打敗蒙古大軍的,是被日本人稱為「神風」的兩場神秘颱風。

八百零六年後,被稱為現代成吉思汗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企圖征服日本,挑戰蒙古帝國魔咒。

郭董野心:買夏普,刷新台灣企業海外投資金額

郭台銘建立的鴻海帝國,同樣橫跨歐亞大陸,他的帝國下轄員工超過一百二十萬人。他過去十年來,購併、投資的工廠,從北歐的芬蘭到東歐的斯洛伐克,進而橫跨大西洋至中南美洲的墨西哥。

但,他從未北伐日本。

過去的日本,是台灣企業的宗主國,幾乎所有最先進的技術與服務,台灣企業都是向日本請益、買技術。就連郭台銘三十八年前創業,成立鴻海精密,同樣向日本臣服,購買設備。

現在,郭台銘反向操作:投資、購併台灣企業技術的宗主國,而且瞄準的是日本第三大消費電子集團夏普(Sharp)。

日文的「勝氣」二字,代表不想輸給別人,此刻的郭台銘,就是這種心情。

郭董失算:夏普虧損擴大,引發鴻海市值蒸發

郭台銘在今年三月底,不僅以台灣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金額,新台幣五百零八億元投資日本夏普取得九.九%股權,及夏普面板十代 線堺工廠(簡稱堺工廠)。他更自掏腰包,質押三十七萬張股票,投入個人二百五十二億元資 金,展現前所未有的決心。

沒想到,四個多月後,這樁海外投資案,卻成了郭台銘此生至今最大賭注。

因為這場海外投資案,引發鴻海集團市值蒸發、認列虧損,郭台銘個人押上市值三百一十四億元的鴻海持股;光是八月前九個交易日,鴻海的市值上下震盪已超過一千三百三十六億元。

八月五日,逼著郭台銘跳出來宣布,與夏普重議入股價格,差點讓他征服日本計畫失敗的,就是夏普的股價暴跌事件:四個多月內跌幅高達六八%股價,猶如當年吹垮蒙古大軍東征日本船隊的神風。

郭台銘為了征服夏普,雙方在過去四個月,對投資案的說法,更曾出現八種不同版本(見九十四頁表),不斷互相鬥智、鬥力。

場景,拉到距離新北市土城鴻海總部一千七百三十公里遠,位於日本第三大城,大阪市阿倍野區的夏普總部。

八月十二日,《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來到大阪夏普總部,土黃色的大樓僅四層樓高,要不是牆上掛上有紅色的「SHARP」品牌字樣,根本不知道這是日本第三大消費性電子集團的總部。

企業外觀與它富有盛名的「液晶之父」毫不相稱,附近沒有櫛比鱗次的商業大樓,只有四、五層樓的辦公建築,也沒有時髦的星巴克咖啡廳,這裡是大阪舊城區,如同台北的萬華。

九月十五日,將是夏普成立一百週年紀念日,然而,這裡卻完全沒有一百週年該有的欣喜氣氛,周遭街道上也沒有相關字樣,外界關注的,只剩下「何時」才會發出鴻海與夏普的「正式聯合聲明」。

時間,拉回到八月十日下午四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郭台銘剛結束與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一個多小時的密會,他一看到《商業周刊》記者,原本嚴肅的表情,在聽到與夏普相關的提問,立刻切換成自信、開朗的語調。

當被問到「鴻夏戀」的羅生門事件,究竟是夏普背後的銀行團,或是現任夏普社長奧田隆司是否有不同意見時,郭台銘連忙說,「不是不是,都沒有意見。這種東西 是要一個程序,要一個時間,原則定了,要有時間去做,這麼一個大事,對不對?要調整的話,日本比較慢,要經過很多的董事,很多的開會,原則上沒有變,就是 要經過process(處理)時間。」

「這在日本已經很快了,辦一個不管現金增資、減資,股份調整需要時間,不會慢。」

談到心情起伏與否時,郭台銘淡定的笑答,「唉呀!我做生意都幾十年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對不對?怎麼會起伏?很平靜。」

果然,八月十三日,日本媒體指出,為了因應鴻海的投資金額減少,夏普正考慮發行次級債券因應。同時,計畫將生產液晶顯示器模組的海外工廠賣給鴻海,這些工廠分別位於墨西哥、波蘭、中國、馬來西亞。

顯然,郭台銘攻打日本這一仗,已經獲得初步的勝利。

從八月一日到十日,是郭台銘最驚濤駭浪的時刻,僅鴻海一家的市值,就上下震盪一千三百三十六億元。

郭董入主夏普,是為了夏普的面板產能與技術,但攤開夏普四月到六月財報,面板正是虧損擴大的主因。面板部門不僅占夏普營業虧損總額比重高達六七%,全年更是原本預估虧損額的十倍,根本原因是夏普品牌液晶電視的銷售逐年下降,導致面板供過於求。

然而,當夏普四月到六月財報預估虧損不斷擴大,裁員人數從一千人上調到三千人,最後更高達五千人,壞消息一個接一個,股價直直落,郭台銘八月十日證實,在三月底簽約時,他對夏普四月至六月的鉅額虧損,毫不知情。

面板,已經是科技業公認最燒錢的事業,郭台銘二○一○年合併奇美電後,到今年第二季,奇美電已連虧八季,總額高達一千一百五十四億元。從奇美電三合一至今,市值蒸發了二千八百億元,郭台銘與鴻海集團持股約一二%,也得吞下三百三十六億元的投資虧損。

不僅多位外資分析師不看好鴻海投資面板的決定,任何一個懂算術的人,看到奇美電這筆爛帳,說什麼都不敢再投資面板業。

郭董企圖:從蘋果代工廠,變策略聯盟夥伴

為何向來精打細算的郭台銘,被奇美電燙到了不僅不怕,竟然還要去投資一個更燒錢的夏普?郭台銘圖的究竟是什麼?

讓郭台銘捲入這場最大賭注,得從鴻海的營收結構說起。

鴻海去年營收三兆四千五百億元,蘋果iPhone、iPad組裝的訂單,貢獻了約一兆二千億元;今年鴻海營收預估成長一五%,蘋果貢獻度也將提高到一兆四千億元。蘋果的一舉一動,都高度牽連著鴻海的營運表現。

蘋果雖然少不了鴻海,郭台銘心中卻一直有個缺口想補上,而夏普,就是這最後一塊拼圖。

巴克萊董事總經理楊應超分析,鴻海明年起將對蘋果提供面板、電池、鏡頭模組、聲控、軟板、機殼等關鍵零組件,以蘋果iPhone、iPad為例,屆時鴻海占蘋果的銷貨成本比重,也將從今年的一○%跳升至五○%。

這背後的意涵,就是鴻海將從一個純粹的蘋果產品代工廠,躍升為策略聯盟夥伴,地位更加穩固、關係更加密切,獲利率也可望提升。

夏普能夠提供的,就是獨步全球的液晶技術,包括這次夏普取得蘋果最新款iPhone面板訂單的FFS顯示技術(Fringe Field Switching),以及未來能與三星AMOLED抗衡的最佳利器氧化銦鎵鋅(IGZO)等技術。友達高層表示,夏普在此間的進度是全球最快、最成熟 的,未來絕對會強烈威脅到三星。

蘋果盤算:促成鴻夏合作,擺脫三星面板供應

這個發展正好與蘋果積極擺脫三星的策略不謀而合,新款iPhone面板已確定由夏普、LG Display、Japan Display三分天下,原最大供應商三星,則首度掉出供應鏈外。八月二日,夏普社長奧田隆司更是罕見的主動宣布,本月起面板將對蘋果出貨。

一位熟悉鴻海內部運作的人士透露,「夏普的東西,奇美電沒有辦法做出來,這裡面牽涉到很多的技術、設備、專利,儘管群創、統寶已經涉獵很久。」

正因為奇美電做不出蘋果要的面板,才讓郭台銘決定再走一步「險棋」。

郭台銘打造鴻海帝國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的比別人更敢下險棋,再一步步的化險為夷,不斷的在談判、衝突、妥協的過程中,擴大自己的領土。

去年三月起,鴻海就不斷與夏普接觸、談判,每次看到當時夏普會長、現任高級顧問的町田勝彥,郭台銘總是說,「町田先生,夏普和我們一起合作的話,絕對能戰勝三星,讓我們一起拚吧!」

直到今年三月初,已經追求夏普將近一年的郭台銘,突然接到來自夏普總部的邀約,決定接受鴻海的合作提議。

「原來沒有準備要簽約,突然間一、兩個星期就簽約了。雙方互相了解的程度不夠,鴻海這才發現,哇!原來夏普這個坑洞這麼大啊?我光投錢沒有影響力,不是被 他抓得死死的?所以郭台銘一定會急,一定會要介入,他越急、越強勢,夏普越怕。」一位熟悉郭台銘的人士觀察,「郭台銘四月之後飛了九趟日本,都是非常深度 的主導,而且隨著夏普的股價跌得越多,他主導得越強勢,這讓夏普嚇到了。」

六月二十六日,夏普的股東大會上,夏普社長奧田隆司扮起強勢的黑臉,他公開宣布,拒絕鴻海提高持股比率,及增派董事的要求。

一位曾與夏普三位高層接觸過的科技界人士透露,夏普真正具影響力的決策者,是當初與郭台銘簽下合作投資協議的町田勝彥,而夏普現任會長片山幹雄與社長奧田隆司,大多都聽從町田的決策。

「事實上,做業務出身的奧田,比研發出身的町田、片山兩人,更支持夏普與鴻海合作。」這位科技界人士指出。

對夏普內部來說,接受蘋果提議,讓外來企業鴻海入股,而且維持在九.九%的比率,不超過一○%,就是希望鴻海只扮演資金提供者的角色。因為只要一旦持有夏 普股權超過一○%,根據日本法令,就有提案解散公司的權力,將對夏普營運造成極大的影響力,恐怕連現在主導夏普營運的町田、片山等人的地位,都會不保。

「你有看過,因為公司虧損而引咎辭職的總經理,卻是升任董事長的嗎?」一位科技界人士分析,夏普就是如此的企業,片山在三月底因為夏普巨幅虧損而去職社長,但是卻升任為會長(即董事長)。

面對日本企業這樣的保守心態,強勢的郭台銘不惜讓衝突白熱化,爭取屬於自己有利的籌碼。郭台銘在過去四個月內,企圖強勢主導夏普營運,甚至不惜在距離夏普 總部十分鐘車程的堺工廠的辦公大樓,拍桌大罵,透過衝突,不斷撞衝夏普的各種可能性。

這也正是這場「鴻夏戀」,從一開始的恩恩愛愛,到最後演變成為羅生門事件的「關鍵變數」。

因此,當郭台銘宣稱與町田、片山在八月三日達成重新議價共識後,卻突然由代表奧田的官方發言人否認,表示維持原議,顯然夏普內部,也正在演出一場對抗郭台銘的黑、白臉戲碼。

「我相信郭台銘不知道夏普的坑有多大,夏普本身也不知道第二季會掉這麼快,因為電視是一個commodity(標準品),」一位前鴻海高層主管分析,「夏 普沒預估到日本市場會掉這麼快,第二個它沒想到它竟然會掉的比日本市場還快;如果他們(預測)那麼準的話,也不會變成今天這樣。」

夏普第二季電視銷量僅有去年同期的一半不到,衰退率比今年第一季的三五%再急速擴大,還遠高於日本液晶電視的整體衰退率一一%。

研調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總經理謝勤益分析,液晶電視持續跌價,夏普在主流規格如三十二吋不斷虧損,今年重回高毛利、高單價策略,卻讓它的銷售量市占率掉得更快。在液晶電視唯一還成長的新興市場,夏普更因為反應慢,痛失商機。

即使夏普高層,企圖保持住日本企業的獨特文化,但因為夏普本業的快速沉淪,日本媒體幾乎一面倒的看衰夏普,已經沒有不與鴻海合作的本錢,尤其是夏普背後最大的債主,日本銀行業者已經施壓要夏普尋求資金援助。

到今年六月三十日為止,夏普的短期債務高達七千一百八十八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七百億),是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的三.三倍。

八月九日,就在「鴻夏戀」惹出軒然大波之際,又傳出夏普兩大債權銀行瑞穗金融與三菱日聯,計畫在九月中要求夏普徹底重組業務,才能取得新的貸款融資條件。巧的是,隔天晚上,夏普官方就鬆口認了「重新議價」。

郭董戰術:重演與奇美電角力戰,逼夏普退讓

這個情景,似曾相識,現在鴻海與夏普的拉鋸戰,幾乎就是今年初,郭台銘與許文龍的奇美電角力戰翻版。

前年三月新奇美三合一之後,鴻海派與舊勢力奇美實業派,因為對於未來奇美電營運方向出現歧異,而陷入雙方對峙的角力戰,在去年初郭台銘希望切割觸控面板等 利基產品為子公司時,達到最高點。郭台銘當時也不斷的透過談判、衝突的方式,一步步的以奇美電少數股權的角色,挑戰奇美電最大單一股東奇美實業的底線。

背後的助力,就是銀行團給原本公司派的壓力。到今年六月三十日為止,奇美電流動債務逼近二千五百億元,還比上半年營收二千二百五十億元高出許多。去年儘管 奇美電前董事長廖錦祥多方請託,仍無法讓銀行團繼續注資,為了換取鴻海財務上的支持,這場角力戰最後在今年五月中,由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落 幕,郭台銘方面大獲全勝,只以約一二%的持股,贏過奇美實業的一七%股權,獲得奇美電主導權。

郭董挑戰:日方保守文化,將讓合作變硬仗

有了奇美電的前車之鑑,在這場台日企業的角力戰中,手中擁有銀彈的郭台銘,面對需錢孔急的夏普,可說占盡上風。未來「鴻夏戀」的聯合聲明若出爐,可以想像最後將朝對郭台銘有利的方式,展開合作。

然而,即便鴻海最後能以貼近市價的價格取得夏普股權,雙方的合作考驗,也才剛剛開始。擁有百年歷史的夏普,儘管是日本偏向西方文化的關西企業代表,還是有其保守的傳統。

町田五月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也自暴,三月二十六日當他握著郭台銘的手,敲定入股案時,臉上掛著笑容,心裡面卻是想著,「日本的家電名門要被台灣企業奪走 了」、「尖端技術要外流了」。但礙於日漸升高的庫存,堺工廠稼動率(產能利用率)一度低至三成的現實,町田壓抑下這種心 情。面對要靠技術屬國(夏普先前將面板技術授權給友達)度過難關,日本民族心的優越感難免受挫。

這一波面板業不景氣當中,索尼(Sony)、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已經接受日本政府安排,合併為Japan Display;唯有生產出全球第一台液晶電視的夏普拒絕加入,堅持改革、將液晶視為重要本業而投入,持續走自己的路。

日本科技業,從二○○六年以來,已經開始進行跳樓大拍賣,未來日本企業尋求國際資金援助的,夏普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家。八百年前,成吉思汗靠著鐵騎、速度與團體戰,踏破世界各地。雖然蒙古帝國東征日本失敗,卻給當時單打獨鬥的日本武士,帶來極大的衝擊。

現在郭台銘的鴻海,就像是成吉思汗的鐵騎,講求速度、團體戰,現在的夏普,反而像八百年前的日本武士,因為只懂得單打獨鬥,所有關鍵零組件自產自銷,一味鎖國而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郭台銘此刻若能成功進軍日本,取得投資夏普最優惠的條件,無異是打破了成吉思汗魔咒,或許也將為台灣科技業長期缺乏核心技術,只能為人代工的宿命,找到一條全新的出路。

【延伸閱讀】台日最大聯姻,雙方說法出現8種版本――鴻海入股夏普大事紀與夏普股價走勢

2012年3月27日鴻海宣布以每股550日圓價格,投入67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256億元)購入夏普9.9%的股權。郭台銘以個人名義投資新台幣252億元,入股夏普面板十代線堺工廠

6月18日版本1:郭台銘表示正與夏普協商,提高持股比率

6月26日版本2:夏普正面拒絕郭台銘增資

7月19日版本3:鴻海協商董事席次,夏普不回應

8月3日版本4:鴻海公告無須履行3月簽訂的入股協議,遭夏普駁斥,表示價格不改變

8月5日版本5:郭台銘稱夏普主動提出重新議價

8月6日版本6:夏普堅稱鴻海會履行最初價格。股價盤中跌至176日圓,為近38年來最低;3月以來跌幅高達68%

8月7日版本7:鴻海表示,會跟夏普發表聯合聲明,破除投資人疑慮

8月10日版本8:夏普承認重新協議,8月底將發布聯合聲明

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各新聞網站 整理:劉于甄

【延伸閱讀】郭台銘圖什麼?花508億買夏普,穩住蘋果1.4兆訂單第1部分:鴻海集團用256億,買夏普9.9%股權取得技術第2部分:郭台銘個人用252億,買夏普十代面板廠取得產能

付出什麼代價?若以原定認股計畫可能面臨的風險

鴻海集團:市值蒸發3,100億元第2季認列投資虧損64億元

未來3季投資虧損恐擴大 夏普今年度預估虧損2,500億元,恐讓鴻海投資虧損擴大

郭台銘個人:個人身價縮水鴻海集團股價下跌,個人身價連帶縮水372億元

質押股票追繳壓力37萬張鴻海質押股票,若股價跌破70元將被迫融資追繳

註:市值與身價計算區間為2012年3月27日到8月3日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夏普財報、各新聞網站整理:劉于甄

【延伸閱讀】郭董用購併換訂單,營收越衝越高 ──鴻海營收與購併大事紀

2003年鴻海營收3,714億鴻海購併芬蘭藝模集團,切入諾基亞機殼供應鏈鴻海購併摩托羅拉墨西哥廠,取得摩托羅拉組裝訂單鴻海購併國?砦q子,取得思科、阿爾卡特等重要網通客戶

2004年 5,415億鴻海購併湯姆笙深圳廠,取得光碟機關鍵技術與產能

2005年9,117億富士康購併奇美通訊,取得摩托羅拉高階手機ODM市場鴻海購併安泰電業,跨足汽車電子和零組件市場

2006年 1兆3,203億鴻海購併普立爾,成為全球數位相機代工前三大廠

2007年1兆7,026億

2008年1兆9,504億

2009年1兆9,591億群創購併統寶,目標成為全球前三大手機面板商鴻海購併索尼墨西哥廠,取得北美液晶電視訂單鴻海購併戴爾波蘭廠,掌握歐洲PC和伺服器市場群創以近新台幣兩千億購併奇美電,為鴻海最大購併案,讓兩家公司營業虧損逾兩百億

2010年2兆9,972億鴻海購併索尼斯洛伐克廠,鞏固歐洲電視組裝訂單

2011年3兆4,527億鴻海購併思科墨西哥廠,取得STB機上盒訂單

2012年預估3兆9,706億鴻海購併夏普,預計以約新台幣二百五十六億取得夏普九.九%股權郭台銘個人投入新台幣二百五十二億,取得夏普堺工廠三七.六一%股權

資料來源:萬寶投顧、公開資訊觀測站整理:劉于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90

前進越南奠勝績 廣隆光電年營業額上看六十億元﹁不老騎士﹂李耀銘的電池藍海學

2013-11-11  TWM
 
 

 

占有越南蓄電池三分之一市場的廣隆光電,也是越南第一大的鉛酸電池廠,今年隨著安全環保GEL膠體電池外銷歐美試單順暢、越南加入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簽訂而受惠,就將要賺回一個股本。

「大廟不見得適合我拜,不如務實評估市場,開闢自己的桃花源。」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海外設廠時,選擇前進越南,證明避開一窩蜂的產品和市場廝殺,不但能拓展活路,還能愈走愈暢通。

這位電池產業界的天王,二十三年來帶領廣隆披荊斬棘,遠征越南,每股稅後純益︵EPS︶從二○○八年的僅僅○.五元,去年衝高到七.五八元,表現相當突出,他笑著說:「我這位不老騎士,明年股東常會上該要交棒給兒子、總經理李瑞勳了,所以要拚一場風光交接。」所謂風光交接,還有另一層涵義。廣隆越南隆安省濱瀝、德和兩座廠,每兩年就得再加倍擴廠,現有的三十多甲地、三千多名員工,因應越南加入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的經濟效應,以及中國受限於環保法規而轉向廣隆採購的訂單,帶動產能滿檔,將興建第八棟廠房甚至再看地找廠,擴充生產線。

一窩蜂西進中

投資越南攻下國內市場

回憶起九六年前進越南的關鍵時刻,跌破許多股東眼鏡,許多股東質疑「怎麼不是去中國?」李耀銘說,中國幅員遼闊,許多省市都派高幹爭取廣隆前往設廠。有了太多的選擇等於沒選擇,一時無從決定,加上中國大力發展鉛酸蓄電池產業,這一行勢必很快地進入紅海戰爭,他擔心占得的優勢終究會被稀釋。再考量到中國的人治色彩,採取穩健經營的他,決定到距離台灣也不遠的越南,另闢蹊徑。

跟著三陽機車越南廠的熟人上街考察,李耀銘發現,光是胡志明市就有兩百萬輛機車,至少占了全國的四分之一,要是這些車都換成廣隆電池,廣隆絕對可以﹁吃得飽還吃得好﹂。

而在越南做一顆鉛酸電池的成本約是二.五元,與台灣的四.五元、日本的四.八元相比,簡直是做一顆、賺一顆。所以他說服股東接受他「安心經營三十年」的市場評估結論,投資進越南,並且把英國留學回來的李瑞勳長期派駐當地,親自管理。

要敢於洞悉現實與未來趨勢,與眾不同,才有路走。李耀銘指出,找地點時,越南官方以為他會選擇都市,他卻把眼光投向郊區,雖然乍看很偏遠,在地工人卻很珍惜就業機會,流動率自然就低,事實也印證了他的考量確有過人之處。

反觀中國,果然一步步躍居為全球最大鉛酸蓄電池生產國。而由於鉛酸蓄電池在製程中容易造成汙染及中毒問題,中國自○六年起取消了鉛酸蓄電池出口退稅一三%的優惠,低價競銷你死我活。一一年浙江發生血鉛事件,導致八成廠商停產歇業,李耀銘兩手一攤:「幸好我沒去中國設廠,不然光是取消退稅,沒利潤的廣隆將進退兩難。」做出越南設廠的抉擇,李耀銘解釋,日籍大廠湯淺、神戶、統力三分台灣鉛酸電池天下,要正面較勁,可說毫無勝算。為了不陷在紅海廝殺裡,才轉移陣地,搖身一變成為在越南的外資廠,同時又是內銷越南國內的龍頭廠。

在越南境內,上市公司PINACO專賣汽車電池,日本GS專賣機車電池和外銷,廣隆必須看向還未被開發的新興市場空間,發展出機車和電動腳踏車電池內銷加UPS(不斷電系統)的導向,才能做出區隔。

朝著這個通路走,廣隆做到了唯一生產密閉式電池且進攻售後維修服務AM(after market)市場的電池大廠,人棄我取,把向來被忽略的修補汰換型AM市場變成優勢地盤,李耀銘看到的市占是從零邁向五成,打著台灣精品獎旗幟,訴求物美價廉有保固,逐年取得了鉛酸電池市場占比達三分之一的事業版圖,這就是他與眾不同的藍海策略。

李耀銘拿出○.五安培體積的電池,驕傲地說:「打著自有品牌﹃LONG﹄,廣隆這個與眾不同的迷你兵器雖然小,卻可以蓄電至一千安培,是獲利高的好產品。小電池目前外銷美國,擁有認證,可用作醫療院所、居家看護老人求救用的呼救器以及防盜器,可量身定做。廣隆的產品線廣度完整,電池達四百多種,擁有因應差異化建構的彈性製造技術,小單也能接,替全球多家知名電池供應商OEM代工,正是廣隆勝出對手的強勢競爭力。」

新利器歐美開賣

轉進環保、安全新能源路線隨著越南加入TPP,經濟繁榮面看漲,越南國內市場對於鉛酸電池電力的需求直線上升,「鉛酸電池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我看好廣隆的業績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好景至少有十年、二十年。」李耀銘說。

尤其,廣隆結合先進電腦輔助設計及生產技術製造的高效能GEL膠體電池,免保養、加水,可自行充飽電力循環使用,環保、安全,今年已出單歐美兩萬多顆,後續也獲得追加的訂單,踏出成功的步伐,將是市場未來成長的主動力。

「當然,鉛酸電池、鋰電池在市場裡的占比和成長指數算是旗鼓相當的,但鉛酸電池能讓廣隆賺到錢,才是王道。我慶幸在手機、電動車興起,帶動鋰電池行情很夯的浪潮之下,保持冷靜,沒有貿然投入,否則競爭者眾,要不就是虧錢,要不就是勉強地撐著。我依然是這句話:﹃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跟別人一樣去搶單,勢必沒利潤。」之前向廣隆訂了一批貨的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深表贊同,未來太陽能、風力發電在台灣的技術應用成熟化,廣隆環保電池符合能源再生發展,願景值得期待。

成就年營業額直逼六十億元的新高,李耀銘說創業心法是:不強與別人爭鋒。「明年股東常會上兒子將接董事長,我希望傳承給他的是挑戰自己的膽識、與眾不同的前瞻觀點。」

李耀銘

出生:1938年

現職:廣隆光電董事長

經歷:廣興針織總經理

學歷:彰化高工

廣隆光電

成立時間:1990年創立

資本額:8.15億元

主要客戶:

必翔電能高科技、美國MK Battery、APC等;在越南以LONG品牌行銷機車電池

近三年獲利:

2010年EPS6.82元2011年EPS3.9元2012年EPS7.5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23

再喊股價衝200 郭台銘的三個大夢 一場股東會 看鴻海的野心與難題

2016-07-04  TWM

六個多小時的股東會,郭台銘透露,想做好人生第二次創業, 他再次宣告不退休,65歲郭台銘,如今有了新的三個大夢。

從昔日的代工霸主到如今經營夏普品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年在股東會上情緒澎湃,鴻海集團成功入主夏普,締造歷史新頁,二十二日上午,股東會一登場就吸引逾六百名股東湧入,現場座無虛席,郭台銘一上台就笑問:「過去一年,各位股東滿意吧?」小股東齊聲高喊:「滿意!」這場股東會自上午九時進行至下午三時多,累計逾六個小時,雖然未突破往年紀錄,但最大的亮點,在於鴻海特別規畫了夏普產品展示區,擺出大尺寸液晶電視、零水鍋、RoBoHoN機器人、智能家庭等琳琅滿目的商品,供股東參觀、體驗。

這一天,六十五歲郭台銘精神抖擻,卯盡全力回答股東問題,他首度透露自己未來的三個夢想。他說,經營夏普是他人生第二次創業,一定要將夏普做好、幫助夏普成功轉型,鴻海和夏普也將合作布局智慧家庭、智慧辦公、智慧工廠等領域,實現技術、獲利雙成長。他也再度表示,鴻海股價沒衝到兩百元,不會退休。

鴻海集團各事業將持續擴張,以「雲移物大智網(編按:指雲端運算、移動裝置、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生活、智慧工作網路)+機器人,」為戰略主軸,啟動轉型,以全世界作舞台、打造日不落的鴻海。

最後,更重要的是,「要用科技改進人類的生活、打造健康生活,提供人們乾淨的空氣、食物和水。」這,是郭台銘的三個大夢。

第一夢:讓夏普轉型成功

救財務,比照鴻海打三呆鴻海七月一日將完成所有法律程序,正式入主夏普,來台採訪的日本媒體難掩憂慮,不斷詢問郭台銘未來計畫。面對日本國民的憂心,郭台銘信心喊話,首度對外提出專利技術商品化、營運成本再優化,及人才績效重新評估等整頓夏普三大策略,從產品、財務及人才面向著手,要「先節流、再開源。」郭台銘說,「對我人生來講,這是另外一次創業!我希望能幫它(夏普)轉型成功,這是我的目標,達不成、不退休!」他採取三大作法,第一,鴻海要將夏普的專利轉成技術、技術再轉為產品,進行商品化的過程中,講求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讓有競爭力的產品推陳出新,加強銷售夏普產品。

其次,從海外市場強化夏普的財務、降低營運成本,並裁撤不當的海外高成本合資公司。郭台銘說,夏普在許多海外市場與當地經銷商、通路商成立不少合資公司,導致成本太高,甚至有退休員工回來包夏普生意,「這次我們進去,全部要砍斷!」第三,將對夏普員工重新進行技術及工作指標評估。過去夏普採取團隊評分,但鴻海將增加個人評估,觀察個人表現是否達標。

面對投資人對夏普財務黑洞有所疑慮,郭台銘認為,夏普財務問題是過去積累而成,但鴻海正全力清除,七月起就將仿照二○○八年金融海嘯來臨的狀況沙盤推演,全盤掌握最壞狀況,「我們在財務上,一年要做兩次『打三呆』,就是呆帳、呆料和呆人,任何『或有負債』加緊提列,採保守會計原則。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郭台銘說,自己和副總裁戴正吳每天工作到深夜,力求重振夏普。鴻海未來還將搶攻通路端,直接用網路、雲端打通任督二脈,將商品寄到消費者家中,並持續布局軟硬結合及虛實整合,從零組件到消費端,採一條龍計畫,將產品拓展至全世界。

第二夢:打造日不落鴻海

從製造業轉型到科技服務

論及鴻海及夏普近期討論度最高的產品,「機器人」當仁不讓:由鴻海操刀代工的日本軟銀機器人Pepper,及夏普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可攜式人型機器人手機RoBoHoN,已開始瞄準各國市場。

事實上,鴻海集團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發展戰略,力求轉型為「科技服務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銘對機器人主攻醫療長照領域亦期望甚深,他在股東會上強調,夏普RoBoHoN將以台灣作為人工智慧試驗點,進入醫院進行照護。

RoBoHoN是一款高度約十九.五公分、重量約三百九十公克的超萌小機器人,標榜具備人工智慧,可通話、發電子郵件、照相、錄影、提醒行程等,推出時立即備受討論,郭台銘認為它可與老人、兒童互動,作為照護、錄影及陪伴的角色。

Pepper則已進駐比利時列日(Liege)醫院、奧斯坦德(Ostend)AZ Damiaan等醫院,負責接待訪客、提供資訊,也能陪同或引導訪客及行動較緩慢的病患到院內各區,在充飽電情況下可以運作二十小時。醫院希望藉由導入機器人,提供不同以往的服務與溝通方式,同時降低孩童對醫院的恐懼。

另外,Pepper還在法國家樂福賣場協助民眾選購酒品或建議料理食譜、日本雀巢則雇用Pepper銷售咖啡機。在台灣,企業端鎖定金融、零售、教育及醫院客戶,明年中還將推出消費型Pepper,主攻教育、醫療長照應用。

郭台銘說,「一個人要活到一百歲很容易,但一個企業要活到百歲非常困難,鴻海現在才四十二歲,可是要活到一百歲越來越難,所以我們現在大量起用新世代,讓台灣、大陸、美國、日本等全世界年輕人來受訓。」郭台銘說,「我希望將四十幾年來累積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人要長青、企業也要長青。」郭台銘指出,世界在變、企業在變,他現在努力的目標是將鴻海看長看遠,在最艱困的時機、經濟低迷時期大舉投資技術與外企、接觸新科技及新產業,從製造業轉型至科技服務公司。

「我們不會著眼於一年、一季,而是著眼於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為了鴻海能存活到一百歲,現在『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台灣很小,我們必須將世界作為舞台。」郭台銘說,「任何地方,有市場就應該有我們的據點,有科技就應該有我們的投入,我要打造的是一個能歷久長青、百年不衰的日不落鴻海集團。」

第三夢:用科技延長壽命

瞄準醫療業,打造健康生活Pepper和RoBoHoN都提及在醫療照護領域的應用,郭台銘在股東會上,亦兩度引用《黃帝內經》:「上醫醫未病、中醫醫將病、下醫醫已病。」一說。他強調,科技真的可以延長人類生命,自己的下一個夢想,就是用科技打造健康生活、改善人類的生活。

郭台銘感性地透露,當年若沒有媽媽給他的十萬元,就沒有鴻海。曾患有帕金森氏症、高齡九十一歲的郭台銘母親初永真,也是透過醫療團隊照護,手抖問題減少九成,精神狀況相當好,「媽媽現在很厲害,會去健身房健身。」「今天看到很多老伯伯、老股東來,我很高興,希望你們都能跟我媽媽一樣長命百歲。」郭台銘說,「為迎接老人經濟來臨,鴻海成立了樂活養生健康事業群,著眼於預防醫學,就是『未病』及『將病』的預防。樂活健康事業群就是要加強個人保健、建立個人大數據,如今鴻海員工都已建立健康雲,將健康狀況記錄在雲端;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醫療健康產業在大中華區有極大市場。」鴻海仍在持續擴張版圖,在變化多端的科技產業及經濟局勢裡力求突破,六十五歲的他有了新的夢想,能否如其所言「掌好鴻海集團的舵」,就待時間驗證。

救夏普老郭的3帖藥方

讓技術可以賺錢

1. 將夏普的專利轉成技術、技術再轉為產品2. 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3. 讓有競爭力的產品源源不絕推出

擺脫財務黑洞

1. 從海外市場強化夏普的財務、降低營運成本2. 裁撤不當的海外高成本合資公司

掃除「公務員」文化

1. 對夏普員工重新進行技術及工作指標評估2. 夏普過去採取團隊評分,鴻海將增加個人評估,觀察個人表現是否達標3. 比照鴻海,每年「打三呆」(呆帳、呆料、呆人)

撰文 / 鍾張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88

郭臺銘的焦慮和鴻海轉型

過去一段時間,郭臺銘跟他的鴻海略顯被動。2016年增長乏力,以致出現上市19年以來首度負增長,比2009年遭遇金融危機沖擊後還略顯難堪。這背後,是它的代工版圖面臨巨大的結構調整。過去郭臺銘雖然也為集團制定了所謂“八屏一網一雲”的藍圖(2014年6月公布),但截至目前,仍是手機、PC類產品代工更有聲量;其他領域雖有持續布局,包括一些巨資並購,但對整個藍圖的落地,似乎一直沒有進一步明晰的動作。

而近期一天宣布兩大合作,先夏普後軟銀,隨後又傳出消息聯手臺積電競購東芝閃存業務,崢嶸頓顯。

雖早已收購了夏普,但是雙方之前的既定路徑,基本設定在面板與太陽能領域。如今,延伸到了醫療與健康科學領域。

雙方將成立Sharp Healthcare and Medical,鴻海間接子公司Fabrigene Limited為控股方。郭臺銘表示,將鎖定夏普在生命科學領域深耕數十年的人才、技術、設備、專利,利用公司原來匯集的國際醫藥管理人才與經驗,以及大中華區銷售能力,拓展生命科學、健康環境、影像醫學三大面向。

可以看到,這里面有一個核心,那就是三大方向雖然都是相當專業,但幕後都有顯示技術支撐。當然,現在的顯示技術與半導體越來越高度融合。通俗地說,已經是一個半導體顯示的時代。

這到底反映了鴻海的什麽趨勢?筆者個人覺得,這是郭臺銘主掌的變革動向,就是朝行業互聯網、物聯網邁進。而它選擇的健康醫療,既是國計民生無法脫離的剛性部分,也是現實產業中利潤非常高的領域。

對鴻海來說,這一步不但跳出了面板產業局限於家電與手機等狹隘用途,開始走向更廣泛的無所不在的顯示時代,朝工業互聯網領域邁進,更是意味著它基於制造業的平臺化戰略得以深化。要知道,鴻海可不只是一個硬件代工企業,它是一個遠勝IDM模式的綜合性的巨頭,在全球電子業領域,除了處理器不生產之外,其他幾乎所有部件、軟件都不在話下,而且它還有強大的模具與材料布局。

這能讓它走出過度側重PC、手機及其他消費類電子代工的風險。過去的業務雖然規模非常龐大,但力弱稀薄,而且波動非常劇烈,幾乎是每隔幾年就來一次巨大的震蕩。當年它是整個PC業代工巨頭,PC成長乏力後,它強化手機代工,一度是摩托羅拉全球最大的代工廠,但隨著它轉型失敗,加上2008年遭遇經濟危機,鴻海一度遭遇巨大挑戰。不過,當蘋果引領的新一輪智能手機熱潮開啟後,它迅速依靠整體優勢,切入蘋果產業鏈,成功完成了替代。這也是2009年郭臺銘重新回歸集團擔任CEO的危機背景。

與它競爭的另一巨頭偉創力,當初被鴻海超越後,很快剝離了PC與手機等消費電子的大部分訂單,全力沖刺其優勢領域,即2B代工,從而避開了郭臺銘的強悍沖擊。截至目前,雖然偉創力規模遠不如鴻海,但業務版圖相對穩定。

之前鴻海也曾有過直接的2B布局,如服務器形態,但因為直接依托PC產業鏈,越來越透明;較早時候還布局過汽車,至今也在積極滲透,甚至還有不錯的無人駕駛專利,但兩年前,它將無人駕駛的部分專利賣給了谷歌,似乎在等待更為成熟的涉入機會;至於在能源領域的布局,其中的太陽能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

這種重度垂直的領域,比如能源、健康、醫療,也是GE、西門子、飛利浦、東芝等巨頭的地盤。而這幾年,韓國三星也在強力沖刺,在其版圖里這部分恰恰也是它面向未來轉型的方向,且連續的危機一定會推動三星轉型速度加快。

就是說,郭臺銘的危機感應該是非常強烈的。當人們為三星擔憂的時候,筆者感覺它的老對手的焦慮似乎更重。

要知道,蘋果雖依舊是全球最賺錢的企業,但手機出貨整體增長乏力,尤其核心重鎮大中華區開始明顯萎縮。2017年,即便蘋果iPhone8大賣,想再持續創造過往幾年的神奇,也幾乎不可能了。手機業已經高度成熟,且鴻海的蘋果訂單正持續被分流,它與蘋果之間,雖然不會分裂,但未來雙方都不可能將自身的命運押在對方身上了。

況且郭臺銘已經67歲,壓力應該很大。即使現在看上去依舊青春不老,但他至今仍未能破除兩大魔咒。

一是接班人話題。早在2002年,郭就開始思考6年接班計劃,即到2008年,通過建立聯邦制組織架構從中選擇接班人。2006年~2007年,他已將日常營運重任分化交給九大事業群總經理。其中,二弟郭臺強因年齡與他接近,接棒可能反小;三弟郭臺成40歲出頭,年輕有為,且掌握最大現金流業務,外界認為非他莫屬,奈何2006年他突發血癌。2006年年終尾牙當晚,郭臺銘重申2008年退休計劃,寫了一幅“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辟土真英雄”的對聯,送給臺下許多高管,說是鼓勵年輕幹部搶班奪權。但實際上,他依然屬意郭臺成,認為他能好起來。只是,2007年郭臺成再度病發,夏天就病逝了。

郭臺銘的兒子郭守正無意電子代工業,頗讓其惱火,但也無法強制。大女兒郭曉玲缺少專業能力,不可能接掌大權。自那以後,郭臺銘不但沒有向下分權,反而重回前臺,一直執掌局面至今。

二是股價魔咒。2009年,郭臺銘對投資人說,鴻海股價若不能重回200元以上,他就不退休,然而以目前的股價離達標還太遙遠。

未來一段,如果不能盡快強化2B業務布局,並在營收與利潤方面有相當的成長動能,即使手機、PC等產品線的代工版圖繼續增長,甚至通過垂直整合深度布局,比如收購夏普後可增強與蘋果合作的黏度,但從資本市場角度來說,鴻海的概念開始陳舊,將很難獲得資本市場追捧了。

2016年經歷了IPO後歷史上第一個衰退年,2017年將是鴻海發展史上的關鍵樞紐。郭臺銘與鴻海必須在這一年將過去確立的新願景,進一步落地,並形成一定的勢能。

所以,鴻海與軟銀的再度牽手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事實上,鴻海與軟銀的合作領域確實已相當廣泛,有多個項目在前。但這次的牽手,則是側重投資。

筆者看來,這一布局,相對於牽手夏普、印度能源廠、ARM的研發中心,將直接體現產業布局的速度。那就是嫁接軟銀的產業力量與投資經驗,整合自身資本和全球強大的制造力、技術、產業鏈整合能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通路,來快速換取一個新的市場。

筆者從中感受到了一種緊迫感。巨頭鴻海也將進入一輪資本驅動的行業整合增長周期了。

郭臺銘表示,這一合資公司,符合集團整體投資策略,有利於探索和發掘嶄新的投資機會,推動集團永續發展。而且,關鍵是合資公司將由鴻海進行管理。

雙方沒有更細節的表達。但筆者預感,它們將集中在物聯網行業、互聯網領域。結合富士康的主業,它應該會借助資本培育手機之外的多種智能設備、工業智能產品、機器人等單元。當然,不會是純粹的硬件,一定是軟硬件系統。因為我們看到,軟銀與谷歌、鴻海與谷歌之間,已經有強烈的磁化效應。

應該說,在消費電子領域,軟銀尤其ARM生態與鴻海的合作早已有很多年,只不過都是間接合作。而面對未來,雙方的訴求其實非常一致,就是放大ARM的生態,從消費類業務延伸到各種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層面。鴻海能提供強大的設計、制造以及服務能力。

未來,鴻海不排除借此滲透到芯片代工領域。因為,半導體與顯示工業越來越趨於融合,而且該領域也是鴻海整個價值鏈上獨缺的部分。以郭臺銘的個性,他應該不會繼續做個觀望者。

當然,現有的移動互聯網事業版圖一定還會壯大。只是說,想再度出現一個類似手機這種壯觀、集中、規模龐大、影響深遠的產業鏈,已經極難。

而筆者認為,鴻海未來將走出手機左右的局面,走向各種碎片化的智能終端服務,並且滲透未來的物聯網,那可是幾百億的終端連接,總量遠遠大過手機。

回頭看郭臺銘早前公布的“八屏一網一雲”藍圖,你會發現,其中的規劃其實已經涵蓋了今日的動作,但挑戰依然巨大。因為鴻海許多代工廠,過去多年適應了大規模的標準化生產,要想滲透到“八屏一網一雲”的世界,它需要適應小量多樣的生產,且必須充分體現即時訂單。這不但涉及整個供應鏈的重塑、生產線的改造、物流的改造、渠道體系,連內部整個管理、組織、流程、業務模式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絕非小事。

值得慶幸的是,至少在龐大的制造能力、強大的設計能力、強大的材料及模具工業、全球化運營能力等方面,鴻海目前的優勢還很難被超越。

最近3年,郭臺銘頻繁出現在許多物聯網、雲計算的重點行業會議上,不但在大陸的貴州等多省互聯網+戰略中密集布局,還是烏鎮互聯網大會這種高端場合的貴賓。他與馬雲等人似乎早就形成了極高的默契。筆者相信,這一幕會促成鴻海奠定全球產業的新格局,它的參與感會進一步深化。

這個階段,除了強化在大陸的布局,鴻海也不可能放棄海外,這是它的商業模式決定的路徑依賴。類似與夏普、軟銀的戰略合作,接下來應該會有更多,尤其是與軟銀的投資動向值得關註。鴻海基於制造業建立起來的商業帝國,確實已經具有很強的平臺匯聚能力,盡管挑戰巨大,面向未來的競爭,這家巨頭仍有它強大的實力。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誇克傳媒創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