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曾主導產業用地減量化 上海規土局長莊少勤調任國土部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莊少勤已於近期調任國土資源部,擔任該部規劃司司長一職。

截至記者發稿,在上海規土局的官網上,還保留著莊少勤的原職務信息。

新身份

國土部23日舉行了《關於深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指導意見(試行)》新聞發布會。此次發布會上,莊少勤以國土部規劃司司長的身份出席。

在此之前的11月12日,2016年“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會議重點探討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問題。

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莊少勤也以國土部規劃司司長的身份參會並發言。

在發言中,莊少勤對我國國土空間規劃的未來發展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國土空間規劃應該要“見城”、“見人”、“見方式”,要充分適應城市化對城市、對人、對生活方式乃至城市治理方式的變化要求;二是要充分體現國土空間規劃的有位、有利、有用,充分發揮“多規合一”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的“三底”、“三線”作用,利用政策性、實施性強的優勢,為城市發展創造更多附加值;三是要利用講學術、講協作、講生態的國際開放平臺,實現國土空間規劃行業轉型,通過強化政府與學界、地區與地區、國內與海外的交流,營造互聯網思維下跨界合作的良好行業生態。

此外,莊少勤還表示希望上海能發揮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科技發展先行者的作用,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更多的經驗。

莊少勤生於1965年,廣東揭西人,博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

在調任國土部之前,他一直在上海工作,歷任東新區城市建設局副總工程師、副局長,區重大項目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浦東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衛生管理局(水務局)局長、黨組書記,楊浦區委常委、副區長,奉賢區委副書記、副區長、代理區長、區長。

2013年7月,莊少勤接替馮經明開始擔任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一職,後者此後調任上海地產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上海土地“新政”

在莊少勤擔任上海市規土局局長期間,上海啟動了新一輪的土地管理“新政”,目標是實現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的“負增長”。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莊少勤表示,2015年上海真正實現了產業用地減量化,甩掉了“掛賬”的包袱,並開始“還賬”(每年還1000公頃)。除此以外,土地供應結構的探索也有所成效,對開發商的運營能力提出要求。

他稱,2016年,上海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編制出臺新的土地規劃,將土地資源和資源環境作為發展的主要考慮因素,實現內涵開發和彈性開發;更加註重城市地質環境,將城市環境安全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例如城市沈降、土壤安全、水質環境等。

作為國內土地資源約束最突出的特大城市之一,上海已遭遇了土地資源的“天花板”。因此需要全面實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海一方面提出“五量調控”新思路,通過“總量鎖定、增量遞減、存量優化、流量增效、質量提高”實現建設用地“負增長”,並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倒逼城市的發展轉型。一方面也提出城市有機更新。

數據顯示,上海從2011年至2015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從5143公頃逐年減少至1935公頃,年均降幅超過20%。

在這期間,上海也開展了第六輪城市總體規劃“上海2040”的編制工作。

通過這輪規劃,上海不僅要實現“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發展目標,還需要探討一個超大城市睿智發展的創新轉型新路,聚焦解決超大城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

莊少勤也表示,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上海越是要謀劃長遠規劃,越是要強化底線思維。這個底線思維,具體表現人口、土地、環境、安全四條底線上。

目前,上海2040已經完成公示,並於11月10日正式提交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按照程序,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後,將正式上報國務院審批。

莊少勤此番擔任國土部規劃司長,其前任是今年6月升任國土部副部長的趙龍。

2015年6月,趙龍被任命為國土部規劃司司長。一年後的2016年6月,趙龍開始擔任國土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規劃司司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72

國土部部長:推動建設用地減量化發展或零增長

據中新網報道,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27日在北京表示,當前中國耕地保護中的主要矛盾是實現耕地占補平衡,補足補優。未來要推動建設用地減量化發展或零增長,促進新增建設不占或者盡量少占耕地。

27日,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這一意見是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第三份關於耕地保護的文件,距離上一份耕保政策出臺已有20年時間。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當日的會議上指出,中央對於耕地保護的一系列指示和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央加強耕地保護的堅決態度。

余欣榮認為,首先,耕地保護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工業化、城鎮化不可避免要占用土地,但不能因為需要“占”,就放松“嚴”的要求,甚至用劣地、坡地、生地來濫竽充數。

此外,耕地保護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目前,農業資源超強度開發,“四海無閑田”,東北黑土地退化、西北地區土壤次生鹽漬化等問題突出,南方一些地方耕地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屬的汙染,生態環境已經亮起了“紅燈”。

而且耕地保護是保護農民利益的迫切需要。承包地是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和最基本的生計保障,涉及的面積最大,利益關系也最複雜,必須把這塊地保護好、把農民的權利維護好。

姜大明指出,具體而言,實現耕地占補平衡,補足補優,有以下四個重點:

一是抓住“不占少占”這個根本,嚴格耕地管控性保護。對補充耕地能力不足的地區,要適當調減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用“以補定占”落實耕地嚴保嚴管。

而且,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必須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掛鉤,用好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等節約集約用地辦法,推動建設用地減量化或零增長,促進新增建設不占或者盡量少占耕地。

二是抓住“補足補優”這個重點,加強耕地建設性保護。此次意見提出的一項重大改革,就是采取“算大帳”的辦法,允許把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複墾出的新增優質耕地,統籌用於占補平衡、落實補充耕地任務。

三是抓住“利益調節”這個核心,健全耕地激勵性保護。如: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對耕地保護任務重的地區加大補償力度,讓保護耕地的地區不吃虧;探索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基金,對承擔耕地保護任務的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進行獎補,讓保護耕地的群眾得實惠,增強保護耕地的持續動力。

四是抓住“占補責任”這個關鍵,加強耕地保護考核監督。要把耕地占補平衡任務落實情況作為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強調耕地保護黨政同責,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守住耕地紅線的第一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