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龙鱼”下月赴港上市益海嘉里最多募资35亿美元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23/20090923032907536.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益海嘉里集团高层证实,该公司已确定于10月5日起公开路演,10月12日起公开招股,10月23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此次拟发行73.3亿股,其中约14.3%为旧股,募集资金额度高达20亿~35亿美元。

粮油业务整体上市

        据悉,早在今年7月底,益海嘉里已向港交所递交申請,目前,公司已委任中银国际为其上市的独家保荐人,中银国际、高盛及摩根士丹利为其联席账簿管理人。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昨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益海嘉里的上市,将是所有在华的粮油业务的整体上市。

        益海嘉里集团是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在华投资的以粮油加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2006年底,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以27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并将嘉里粮油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益海嘉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之一,与中粮形成寡头竞争局面。其主要业务是以“金龙鱼”为首的小包装食用油,约占据了国内市场50%的份额。资料显示,益海嘉里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

上市去外资“马甲”

        近 年来,外资背景正在成为益海嘉里在中国业务拓展的障碍,尤其是今年5月,金龙鱼食用油率先涨价,更是将这家新加坡独资企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对外 资是否已经威胁到国内粮食安全的争论,给益海嘉里的进一步业务扩张造成了负面影响。“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公司变身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穆彦 魁表示。

        据了解,益海嘉里原本选择A股上市,但由于外资企业在A股上市面临程序和政策上的诸多困难,最终公司放弃了在A股上市的计划。

募资推广米面业务?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募资才是益海嘉里此时选择上市的根本目的,尤其是其正在大力推进的大米和面粉业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丰益国际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丰益国际销售收入由去年一季度的71.4亿美元降至49.6亿美元,同比减少30.6%,但公司一季度仍获得3.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8%。

        对此,穆彦魁表示,“我们的资金并不紧张。”但当被问及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时,穆彦魁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早在2005年,益海嘉里便开始了米业的品牌运作,该项业务每年销售增速超过50%。而从今年开始,益海嘉里开始加快拓展速度,成功推出“金龙鱼”牌大米。这让已经面临食用油“垄断者”质疑的益海嘉里,再度遭遇同样的指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0

“金龙鱼“出水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909/t2569115.htm


  通吃
郭氏家族布局中国粮油市场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家族系内公司发挥原料、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兵分两路”展开了对中国油脂市场的合围。
一方面通过嘉里粮油聚焦产业链后端的油脂精炼领域及销售环节,巧妙借道中粮等国有粮油企业成立了南海油脂,打造了“金龙鱼”等一系列小包装食用油品牌, 迄今合计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并在此过程中引领中国人食用油消费结构的转变,为其整合中上游资源打下了厚实的市场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丰 益控股与在原料方面具备优势的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合资成立益海集团,布局产业链中端的压榨环节,趁2002-2003年期间大豆过山车行情 导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之际,横扫国内中小型榨油厂,大肆进行并购,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就了益海集团在中国压榨领域的霸主地位,截至2006年, 益海在大豆压榨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超过16%,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同时,丰益控股利用其在棕榈油原料上的优势,全面参股“中粮系”旗下油脂企业。 由此,郭氏家族在中国油脂产业链中下游几乎形成了“通吃”的格局。
在产业链中下游的全面布局,为郭氏家族的海外棕榈油原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需 求,且由于产业链前端的原料种植环节的超高利润率,郭氏家族通过扩大棕榈油种植和加工获取了更为丰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市场的布局,郭氏家族 得以将其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油料作物种植的优势与中国广阔的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
而在兵分两路潜行逐步取得在中国油脂 行业的领先地位后,在中粮强势崛起以及“世界棕油霸主地位”遭到马来西亚国内公司挑战等背景下,郭氏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以确保其在中国粮油领域的领 先地位,同时发挥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以稳固其竞争优势:以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收购整合,打造丰益国际这一郭氏旗下粮油资产运作平台,而后 通过这一平台以66亿新元的代价换股收购了包括嘉里粮油及益海集团在内的郭氏旗下所有与粮油有关的资产,将郭氏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整合到丰益国际,实现 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规模化的统一。
协同效应带来了业绩的快速提升,按2008年的净利润来看,丰益国际已经超越世界第三大粮商邦基。丰 益国际的市值由此暴涨至2008年底的124亿美元,为其下一步的扩张所带来的融资需求打下了基础。不仅如此,2009年7月丰益国际开始谋划分拆全部中 国业务在国内上市,以应对中国国内政策和舆论逐步对内资粮企倾斜,谋求“去外资化”。与此同时,丰益国际以同样的从下游到上游的手法开始了在中国大米市场 的大规模布局。
马来西亚郭氏家族企业掌门人郭鹤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国际社会认识的马来西亚华人。从白糖、酒店、地产、船务、保险 到媒体,郭鹤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异常低调的作风,也为他的事业抹上许多传奇色彩(附文1),自《福布斯亚洲》2006年开始编制马来西亚40大富豪榜 以来,他年年位居榜首,尽管2008年遭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在2009年的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上,郭鹤年仍以高达90亿美元的身家蝉联首富,财富仅比 2008年减少10亿美元。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郭鹤年已将商业王国扩展至香港,1974年其在香港成立了嘉里控股有限公司,从此“嘉里” 成为郭氏家族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广泛业务的标志。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嘉里粮油)是郭氏粮油集团(简称KOG)在中国投资粮油生产企业的专业性投 资公司。
1991年,郭鹤年的侄子郭孔丰联合印尼油棕王吴笙福(Martua Sitorus)、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及中粮联合创办了丰益控股(图1),成为郭氏家族控制下的另一粮油业务平台。2000年,丰益控股与 ADM合资组建了益海集团(简称益海)。正是通过嘉里粮油、丰益控股、益海,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郭氏家族“兵分两路”展开了对中国粮油市场的合围。



如今,嘉里粮油通过“金龙鱼”等十多个品牌,约占据中国食用油市场50%的市场份额,而其基于对终端市场的掌控力进行的产业链整合手法,同样精彩。


 

  着手下游,打造嘉里粮油
小包装食用油市场霸主地位


  在股权结构及品牌所有权上预埋伏笔,等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后,迫使中粮“割肉”金龙鱼。从合作到分手,中粮事实上充当了日后自己最大竞争对手进入中国市场的“引路人”,而嘉里粮油经过20年深耕细作,占据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半壁江山。


借道中粮,布局中国食用油消费终端市场
  上 世纪80年代末,嘉里集团(Kerry Group Ltd,简称嘉里)与中粮集团(简称中粮)全资子公司香港鹏利有限公司(TOP GLORY CO LTD,简称鹏利)在香港合资成立了南海投资(香港)公司(简称南海投资),嘉里占51%,鹏利占49%(之后鹏利将该部分股权装入中粮香港上市平台中粮 国际(00506.HK)),开启了郭氏正式进军中国粮油市场的大幕。
1990年2月24日,鹏利将其在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简称 南海油脂)当中80%的股权及已缴付的出资额计2800万港元转让给了南海投资持股81.25%的控股子公司耀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耀合),耀合取代鹏利 成为南海油脂的大股东,而耀合其余18.75%的股权则由中粮持有。不难看出,虽然“中粮系”持有的实际股权为多,但由于嘉里在南海油脂直接大股东耀合的 控股公司南海投资中持有51%的多数股权,因此南海油脂的实际控制权却掌握在嘉里手中(图2)。



而这一看似无关紧要的股权安排,却成为嘉里在与中粮的合作中掌握主动的关键一环。
1990年1月8日,南海油脂正式开业,刚开始仅是一个精炼厂,在深圳蛇口保税区以精炼进口大豆毛油为主,不过“金龙鱼”品牌的出现,使这一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1991年,南海油脂推出了“金龙鱼”品牌的小包装食用油,用“福利油方法”打开市场缺口,并迅速扩张。
据2002年3月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的销售统计,“金龙鱼”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8.67%,稳居小包装食用油榜首,而南海油脂也成为中国油脂贸易行业的开创者与龙头企业。
由于嘉里在股权结构上的精心设计,以及在“金龙鱼”商标归属权上的安排,使得中粮在双方的合作中处于劣势:中粮在合资公司中间接持有的股份总和约 47%,是名符其实的第一大股东,但却没有控制权。而更重要的是,“金龙鱼”商标归属权并不属于南海油脂,而是放在了新加坡郭氏集团名下。显然,如果嘉里 另建新厂,使用“金龙鱼”品牌生产和销售同种产品,中粮并不能得到利益。在此博弈格局下,中粮很难分享到“金龙鱼”快速成长的果实。这为双方合作的破灭埋 下了隐患。
事实上,双方的“同床异梦”在合作后不久便已显露,在南海油脂后,嘉里九度追加投资,炼油生产罐装基地从一个增加到八个,分别位于 深圳、青岛、西安、成都、厦门、上海、广西防城港、辽宁营口港,不过除深圳南海油脂外,嘉里没有继续与中粮合作。而中粮也从1992年起开始另立山头自创 品牌,1995年,中粮正式推出“福临门”品牌,开拓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并于2001年初将“福临门”业务注入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国际,希望依托香港 资本市场,加大对“福临门”的投入。
2001年11月30日,中粮国际正式与新加坡公司Queensman签订了南海油脂的股份出售协议,理 由是“出售南海公司令本集团得以集中资源开发‘福临门’品牌。由于本集团于南海公司之投资比例无法令本集团全面控制南海公司之管理,故董事认为本集团应集 中及强化资源,以管理及开发旗下以本集团享有独家使用权之‘福临门’为品牌之食用油生产及分销业务”。
从中粮国际的角度,此单合作相当失败。 公告显示,中粮国际以3.8亿元的代价转让了南海投资49%股权,录得投资亏损500万港元。而此时,南海投资已进入良性盈利通道,1999、2000年 除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后股东应占纯利分别达到4460.9、5601.9万港元。更让人扼腕的是,中粮事实上充当了日后自己最大竞争对手进入中国市场的“引 路人”。
此后,嘉里粮油陆续受让了耀合等公司持有的南海油脂股权,至2006年7月12日,南海油脂成为了嘉里粮油的全资子公司。

  多品牌策略效果彰显,市场份额高达四成
  除金龙鱼 外,嘉里粮油陆续在中国市场推出了16个品牌,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胡姬花、鲤鱼、元宝、香满园、花旗、手标、巧厨等。这种多品牌战略在中国企业中是罕见的, 按照当时南海油脂总经理李福官的说法,与其等竞争对手和自己争夺市场,不如自己先设置竞争对手,根据市场需求,在不同层面,从高到低,在不同品种上,设立 不同定位的品牌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12月12日,嘉里粮油小包装油销量突破百万吨。
而嘉里粮油的多品牌策略效果彰 显,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食用油品牌市场占有率》调研报告,2008年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为金龙鱼,实际占有率和加权占有率分别为 30.83%和29.98%,胡姬花排在福临门和鲁花之后,实际占有率和加权占有率分别为4.84%和4.64%,加上香满园、元宝、鲤鱼等上榜品牌,嘉 里粮油旗下品牌占据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总体份额达四成。
更重要的是,嘉里粮油以小包装食用油布局中国市场,改变了中国老百姓以菜籽油为主的 传统消费习惯,转而消费以大豆和棕榈油等进口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小包装食用油。据农业咨询机构东方艾格的数据,2006至2007年度,豆油和棕榈油占据 了中国植物油消费市场的前两位,消费份额分别为37.3%和21.4%(图3)。



中国食用油市场消费结构的转变,为郭氏集团整合产业链中上游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据中国 粮油学会数据,目前豆油生产原料的80%依靠进口大豆,而棕榈油则全部进口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作为在马来西亚有深厚根基的大粮商,在中国市场的终端 控制力为其整合马来西亚种植基地埋下了精彩伏笔。



结盟ADM谋划中游,
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


  在产业链中游,郭氏集团以丰益控股直接控制的益海为平台,并乘中国“大豆危机”之际,低价收购榨油厂,在中国大豆加工市场占据约2成的份额,并与嘉里粮油良性互补,全面覆盖中国粮油市场。


 趁中国“大豆危机”之际大规模并购
  丰益控 股刚成立之际,主要从事棕榈油贸易业务,随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等地通过一系列收购、新建等扩张,布局广泛涉及棕榈油种植、生产、贸易、物流等 领域,是郭氏家族粮油资产业务平台。利用规模、增长潜力、地缘、准入壁垒较低等优势,丰益控股将棕榈油业务扩展的重心放到中国和印度市场。丰益控股在华的 布局主要依托其与ADM合资组建的益海进行,而业务重点主要集中在大豆压榨及豆粕等产业链的中游环节。
而2003-2004年的“大豆危机 ”,为益海在中国的攻城掠地提供了绝无仅有的良机。据中国油脂网资料,2000年以前,中国的大豆压榨以内资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即使到了2003年,外 资大豆压榨产量也仅占全国产量的18%。但2004年,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导致众多中国 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此后,大豆价格骤降,每生产一吨豆油就会亏损500-600元。数据显示,国内压榨企业70%停产,大量企业倒闭,造成了中国的“ 大豆危机”(附文2)。
趁此机会,国际四大粮商大举进入中国(附文3),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抢占市场。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现有的97家 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下 降,而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却从9%快速提高到了48%。益海就是这一时期外资在中国迅速扩张的典型代表。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5 年的短短两三年期间,益海收购了国内不下10多家中型榨油厂,相继在烟台、秦皇岛、周口、连云港、福州、武汉、泉州、昌吉等二三线城市建立了粮油生产基 地。2006年上市的丰益国际公告中,对此有过这样一段描述,“益海虽然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但其发展、布局非常之快,从2002年开始,益海通过新建、收 购老国有企业、设备改造等方式在两三年内迅速扩张,在防城港、连云港等地已合资建立了10多家生产厂家和20多家销售公司,在合并时(指2007年6月) 总投资近5亿美元,拥有750多万吨的大豆、花生、棉籽、菜籽的加工能力,年可生产各类大豆油200多万吨、花生油16多万吨、菜籽油20多万吨、棕榈油 60多万吨。在中国市场控股或参股的知名食用油品牌包括‘口福’、‘鲁花’、‘丰苑’、‘四海’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益海大豆日加工能力达到 3.5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了16%,成为中国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国业务成为丰益控股的主要业务,从2005年第一季度丰益控股棕榈油的销售收入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华销售收入将近占其总收入将近一半(图4)。



  益海、嘉里良性互补,郭氏家族全面覆盖中国粮油市场
  益海与嘉里粮油虽同为粮油企业,但在中国内 地的业务拓展布局正面竞争很少,互补性却很强。在产品的定位上,益海以口福品牌以及为家乐福等大型卖场贴牌等低端产品为主,主要以价格策略占领小包装食用 油低端市场,嘉里粮油则以金龙鱼引导中高端产品线,以鲤鱼及部分区域品牌占领低端市场,而胡姬花则在部分地区以花生油稳坐高端市场,产品的定位上双方体现 了高端与低端的有机组合;在生产企业地理布局方面,益海11个生产基地位于安徽芜湖、河南周口、河北秦皇岛、四川广汉等二三线城市,而嘉里粮油的8大生产 基地主要位于天津、上海、深圳等航运方便、消费水平高的国内一二线城市,二者交叉覆盖不同市场;在产业链上,益海侧重于产业链中游,嘉里粮油则聚焦产业链 的下游。
通过益海与嘉里粮油,郭氏家族已在国内粮油市场形成了高、中、低端产品,覆盖一、二、三线城市的全方位布局。


 

  谋划上游,获取更丰厚利润

  在下游和中游的双线布局,有力带动了郭氏在上游的扩张。早在2005年底,其旗下PPB油棕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共拥有约36.32万公顷油棕种植 面积,较2002年激增了近3倍,并占据了中国棕榈油市场约70%的份额。同时,借助在上游的优势,郭氏得以参股“中粮系”油脂企业,最大限度地分享了中 国食用油行业成长。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这种上下游的跨境布局,郭氏可有效利用各国不同的税法进行避税,使其海外种植企业的利润率高达约24%,远高于其 在中国终端市场的1.5-4%。

  中、下游布局带动上游扩张
  益海与嘉里粮油在中下游的全方位布局迅速增加了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为此,在布局中国粮油市场的同时,郭氏家族企业加快了在产业链前端棕榈油种植与生产环节的开拓。
丰益控股成立当年,便收购了印尼7100亩土地,建立油棕种植园。2006年,丰益控股旗下丰益国际联手ADM花费580万美元一举并购5家印度尼西亚 种植公司,其种植土地储备因此增加了8.5万公顷。之后通过一系列并购,丰益控股种植园面积迅速增加,截至2008年底,丰益控股已将油棕的种植面积提高 到22.33万公顷,其中在印度尼西亚拥有16.08万公顷,在马来西亚拥有6.25万公顷(表1)。此外,通过Plasma计划,在印尼管理3.39万 公顷土地。



作为郭氏家族旗下另一家上游企业,PPB油棕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之一,扩张速度 更是惊人。2002年,PPB集团旗下的PPB油棕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油棕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7、2.57万公顷,总计超过10万公顷;到2005年 底,PPB油棕总共拥有约36.32万公顷土地储备,其中约8万公顷位于马来西亚,28.32万公顷位于印尼,增加了近3倍之多。
在增加油棕 种植园面积的同时,郭氏家族也加大了棕榈油产能的扩张。自1995年丰益控股建立第一家棕榈油压榨工厂起,之后便在棕油研磨、压榨、精炼等生产环节不断扩 张,产能得以迅速提升。2006年,丰益国际将郭氏家族系内公司马来西亚主要的棕榈油及棕榈仁油精炼商与出口商—PPB集团旗下的PGEO公司(简称 PGEO)收归囊中。并购公告显示,2006年,该公司35%的产品销往中国。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到2008年,丰益国际加工的棕榈原油达到 150.52万公吨,比上年提高了26%,棕仁加工达到了35.03万公吨,比上年增长了25%。2007年,丰益国际的棕榈油和月桂油贸易从2006年 的790万吨上升到1340万吨,而2007年销往中国的棕榈油达到400万吨以上。而中国粮油信息中心的信息显示:2007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不超过 600万吨。此外,公开行业数据显示,益海嘉里占据了中国棕榈油市场约70%份额(后文将益海嘉里并购过程详细阐叙)。
也就是说,通过对中国市场的布局,郭氏家族得以将其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油料作物种植的优势与中国广阔的市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实现了产业链上的纵向一体化。

  借原料优势参股“中粮系”油脂企业,
全面分享中国食用油行业成长
   自中粮1992年另立山头自创品牌以来,中粮与ADM、丰益控股就开始了全面的合作。1992年,三者合资的北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在天津建成,此后十余 年间,位于江苏张家港的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山东的黄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广东增城的东洲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等相继投 产,主要产品包括“福临门”系列食用油、“四海牌”豆粕等。2000年11月,中粮、ADM、丰益控股三家又共同投资组建了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专门 负责福临门牌小包装油的统一销售和推广。而“福临门”品牌已连续十年位居中国小包装食用油领域的第二品牌,仅次于“金龙鱼”。
在这些合资项目 中,中粮显然吸取了在与嘉里合作中失败的教训,牢牢掌握了控股权,不过丰益控股也持有数量不少的股权(表2)。在中粮另外两家合营企业莱阳鲁花及山东鲁花 浓香当中,中粮持有24% 的权益,而丰益控股则透过香港嘉银(莱阳)有限公司在此两公司持有25%的权益,合营企业旗下的“鲁花”目前是中国花生油领域的第一品牌。



而中粮之所以选择ADM、丰益控股作为合作伙伴,很大程度是因这二者在原料供应上的优势。 ADM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及贸易商之一,丰益控股背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生产基地,很大程度上掌控了棕榈油的种植、压榨和销售环节,是全球最 主要的棕榈油供应商。中粮国际在公告中坦言,“本公司的合营公司安排,令本公司受惠于合营伙伴(ADM和丰益控股)在油籽加工业的丰富经验及良好信誉、原 料购买和供应实力以及先进技术及管理专才,有助提升本公司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也就是说,在益海、嘉里粮油布局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同时,郭氏家族 通过丰益控股参股“中粮系”旗下油脂企业,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分享中国食用油行业成长。

  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使郭氏家族在上游原料环节获取更丰厚利润
   中下游的布局形成了巨大的原材料需求,能够使郭氏家族旗下的海外棕榈种植与加工基地通过提供原料分享到更为丰厚的利润。2002年,PPB油棕为控股股 东PPB集团贡献了38.83%盈利,是其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从之后合并了嘉里粮油、益海的丰益国际2008年财报也可以看到这一玄机,2008年丰益国 际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棕榈油和月桂油的精炼与销售、种植和棕榈加工(表3),二者加起来占到了收入和税前利润的65%、54%,而以小包装食用油为代 表的消费品仅占收入和税前利润的16%、4.2%;而从税前利润率来看,种植和棕榈加工的税前利润率高达24.74%,远高于消费品的1.58%。


  产业链上下游遭遇挑战

  应该说,郭氏家族布局中国市场的战略思路非常清晰,在中国粮食体制转轨时期的空隙中,抓住了一切机会扩张,并占领了中下游市场的大比例份额。然 而,中粮进入宁高宁时代后的市场化运作,以及马来西亚种植业格局的转变,对其苦心经营的上下游一体化模式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冲击。

  2006年3月17日,中粮合并中谷粮油集团的重组事宜正式获得国资委批准,作为国资委169家直属中央企业中最大的两家粮油企业集团,中粮承 担了中国95%以上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业务,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而中谷粮油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粮油流通企业之一,在国内有珠江、长江、黄 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京津塘地区五大重点经营区域,有购销网络、仓储运输、粮油加工和科技开发四大运营体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构建了粮食、油脂、饲料 和科技工程四个产业链条。
二者合并的意义不言而喻,中粮虽然承担了中国95%以上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业务,但由于国内粮食内、外贸的旧体制,中 粮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一直难以实现,在国内缺少粮食专用码头、仓储等基础设施,导致其粮食物流体系严重滞后。而中谷有珠江、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 古、京津塘地区五大重点经营区域,存在购销网络、仓储运输、粮油加工和科技开发四大运营体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恰好与中粮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
中粮同中谷集团合并后,旗下的全资、控股和参股的油料压榨和油脂精炼企业达15家,总资产达到约700亿元,日压榨各种油料能力超过3万吨。
而中粮在宁高宁的带领下,以“全价值链”战略思想为核心,加快了在粮油产业链上的布局,同时加大了资本运作的力度,除兼并中谷外,还通过境内外资本市 场,对新疆屯河、深宝恒、华润酒精、丰原生化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并购重组。而在2006年10月9日,中粮上市旗舰中粮国际还宣布了分拆粮油等农产品加工 业务上市,打造粮油加工业务专业化资本平台中国粮油控股(简称中国粮油,00606.HK)的计划。  2007年3月21日,中国粮油完成在香港联交所 的分拆上市,原中粮国际更名为中国食品,主营食品饮料业务,而中粮原先部分没有进入上市公司的粮油业务通过此次重组,注入中国粮油,中国粮油成为中粮主营 粮油加工业务的资本平台。
分拆前后的变化非常明显。重组前的2006年10月8日,中粮国际市值96.6亿港元,分拆后上市当天,中国食品市值161.3亿港元,中国粮油市值达到198.5亿港元。中粮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的加强为其今后的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从财务指标上看,进入“宁时代”的中粮集团业务颇有起色,截至2006年底,中粮集团资产总额达1067.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94.9亿 元、利润总额37亿元、上缴税金24.3亿元,分别比2004年底增长78.6%、78.3%、134.2%、63.1%。
除在中国市场遭到 中粮的强劲挑战外,在东南亚,丰益国际棕油霸主地位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2006年11月27日,马来西亚联昌投资银行提议,将隶属国民投资公司 (PNB)的森那美(SIME,4197)、牙直利集团(GUTHRIE,3131)与金希望(GHOPE,1953)业务合并,以310亿令吉将旗下资 产整合在联合动力(Synergy Drive)旗下,这项合并一口气将至少8家上市公司除牌,总值之高、规模之大在马来西亚堪称史无前例,涉及这项合并计划的上市公司除了上述公司外,也包 括森工程服务(SIMEENG,2992)、森联合产业(SIMEPTY,1856)、牙直利园丘(GROPEL,2399)、高与低原 (H&L,2402)、文德甲(MTAKAB,2518)与国家产业(NEGARA,2437)。合并完成后,联合动力有望成为世界最大油棕种植 集团。该合并计划广受马来西亚政经两界看好,他们认为联合动力无论在采购、运作、研发、资本、人力资源等条件都可促进成本效应。


 

  通过资本市场
全面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


通过打造的丰益国际这一资本平台,郭氏实现了旗下粮油资产的整体上市,有效整合从原料生 产、精炼加工到终端销售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打通了产品制造链和商品流通链之间的隔阂,实现了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经 过这一系列运作,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ADM对郭氏旗下益海的直接股权转换成了间接持股,益海的外资身份开始淡化,有利于减少其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的阻力。

  在中粮国际宣布分拆粮油加工业务单独上市两个月后,2006年12月14日,郭氏家族的粮油资产资 本平台丰益国际(Wilma,F34.SI)高调宣布了高达43亿美元的大并购计划,郭氏家族开始全面整合旗下粮油资产,而此时距离丰益国际借壳益康亚太 上市完成不到半年时间(见郭氏财技一)。

  二次并购,全面整合粮油产业链
  丰益国际2006年12月14日发布公告,并购方案分为两部分, 其一是以约27亿美元的代价并购郭氏集团(Kuok Group)的棕榈园、食用油、粒谷物及相关业务(简称“KG并购”,见“郭氏财技二”),其二是以约16亿美元的代价并购母公司丰益控股(Wilmar Holdings)的食用油、粒谷物及相关业务,包括ADM亚太集团所持股权(简称“IPT并购”,见“郭氏财技三”)。
通过这两次并购,丰益国际实现了通过KOG直接掌控嘉里粮油旗下中国市场业务的目标,并实现了益海的打包上市。

  大并购打通产业链的同时实现“去外资化”
  丰益国际的这两次大并购,实际上是郭氏集团系内粮油资产的调配与整合,其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是通过此次并购,新集团将覆盖从原料生产、精炼加工到终端销售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其业务贯穿整个价值链,打通了产品制造链和商品流通链之间的隔阂(图5),实现了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以降低成本。



其次是并购后,郭氏集团在华的重要平台—益海和嘉里粮油实际上也实现了合并,成为规模更为 庞大的益海嘉里集团(简称益海嘉里),新成立的益海嘉里旗下大豆压榨企业达到12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3.4万吨,年可加工大豆1000万吨,同时拥有 8家花生、棉籽和菜籽压榨厂;日精炼油脂能力超过1.3万吨,年精炼各种油脂能力超过400万吨,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油脂油料企业集团。由于嘉里粮油在 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而益海在豆油压榨领域占绝对优势,因此这次合并实际上也是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组合。
其三,由于近年 来,对于外资在中国粮食市场的垄断布局,国内对包括ADM在内的国际四大粮商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而通过此次并购,ADM对益海集团的直接持股转化成间接持 股,有利于消除外界对益海外资身份的质疑。事实上,益海管理层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益海的“侨资”身份,以撇清与ADM的关系,益海嘉里财务总监陆玟妤在接受 媒体采访中就曾表示:“ADM只是买了我们在新加坡挂牌的股票,益海嘉里的董事长郭孔丰也是爱国华侨郭鹤年的侄子,并不像有些误传的说益海嘉里是ADM控 股的企业。”

  并购后协同效应彰显
  IPT并购与KG并购完成后, 在产业价值链上,丰益国际实现了纵向一体化,而在横向规模上也得到迅速提升,并购完成后,丰益国际不仅炼油产能大幅提高,而且用于油棕种植的土地储备迅速 翻倍,由并购前的21万公顷增加为57.34万公顷。瑞信(Credit Suisse)也在研究报告中认为,合并后的丰益国际可提炼世界1/4的棕油。显然大规模生产可以产生规模经济,降低加工成本。
产业价值链上 的全方位布局与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使得丰益国际的发展势头迅猛。财报显示,丰益国际2007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51亿美元,为并购前2006年第 三季度所实现净利润3630万美元的5.4倍。与此同时,各大业务板块所贡献的税前利润也开始均衡化(图6),说明协同效应所带来的范围经济提升了集团的 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环境下,丰益国际2008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达9.2%, 较2007年大幅提升3.2个百分点,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也由2007年的13.3%大幅提升至17.5%(图7);而2009年一季度,尽管丰益国际销 售收入同比减少30.6%,但净利润仍同比增长10.8%,进一步说明了合并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借中国业务上位,丰益国际净利润超越邦基
  丰益国际2009年3月4日公布的2008年财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91.45亿美元,同比增加77%;净利润达到15.31亿美元,同比暴增164%。
而此前,国际三大粮商ADM、邦基(Bunge)、嘉吉(Cargill)相继公布了2008财年财报,ADM收入为698.16亿美元(截至2008 年6月30日),邦基为525.74亿美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嘉吉为1204.39亿美元(截至2008年5月31日)。
在净利润方面,AD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四家分别为18.02亿美元、10.64亿美元、39.51亿美元、15.31亿美元,嘉吉利润总额位居首位,丰益国际已经超越邦基,并以164%的大比例增幅领先,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
从收入结构来看,丰益国际2006-2008年收入分别为70.16亿、164.661亿及291亿美元,而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就达到了41.77亿、 84.82亿、143.26亿美元,分别占到了总收入47%、52%和49%(表4),中国区域在丰益国际业务区域构成中占绝对权重(图8),可见中国市 场对丰益国际的高成长影响巨大;同时,丰益国际对中国的投资呈直线上升趋势,也足见其对中国市场高度看好(图9)。




  中国业务分拆上市玄机
  2009年7月6日,丰益国际正式对外证实,已指定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其中国业务IPO的筹备工作。益海嘉里副董事长穆彦魁对媒体表示,上市地将选在香港,时间上希望“越快越好”。
益海嘉里如需融资完全可以借助丰益国际这一资本平台,此次看上去毫无必要的分拆在华业务、二次上市的举措,无疑另有原因,丰益国际管理层又是出于何种的考量呢?
事实上,在丰益国际等外资粮油企业在华业务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国内舆论对其在中国垄断布局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就不绝于耳,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以鼓励内资粮油企业的发展。2008年9月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业,引导 内资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资源,培育一批加工量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而对外资 进行了限制,意见中提出,外商兼并、重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及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办理。
而在国家发改委下发 《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规定企业可以参与托市收购,根据规定,在油菜籽市场价格回升到每市斤2.00元以上前,中央财政给予委 托企业每市斤0.10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这样一来,压榨企业的每吨成本就少了200元。在这份100多家企业的名录里并没有一家外资企业,益海嘉里当然 也不在其中。
显然,如果益海嘉里在国内上市,将会使企业更加“本土化”,有利于其中国业务的稳定性以及减少在国内进一步扩张可能遇到的政策阻 力。而事实上,益海嘉里的分拆上市实际上正是针对这一的外部环境的变化,穆彦魁坦言,益海嘉里在国内上市,融资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在于上市之后,益海嘉里 便能顺理成章变身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国内企业,摆脱“外资”的称号和限制。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郭氏财技一:
反向并购打造粮油资产资本运作平台

  丰益控股设置优惠的并股与保值条款将原股东留下,不仅稀释了原股东在新公司中的股权,同时也将大多股东留在新公司内,为丰益国际保持上市地位以及后来绝对控股新公司埋下伏笔。
郭氏家族借桥中粮,成就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领域的霸主地位,而在2002-2003年间的大豆危机后,又乘中粮裹足不前之际,用很少的代价大肆并购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掌控中游。
2004年10月,有“中国摩根”之称的宁高宁空降中粮;年底,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被收编至中粮旗下。因应竞争对手的新变局,郭氏家族开始酝酿旗下粮油资产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打造粮油资产资本运作平台。

  2005年12月23日,新加坡上市公司益康亚太(Ezyhealth)发布了丰益控股对其反向并购的方案,根据该方案,益康亚太向丰益控股定向增发215亿股新股,以购买丰益控股旗下棕油业务,完成资产注入,而丰益控股的棕榈油业务也借助这一资本平台完成借壳上市。
丰益控股注入了与棕油业务相关的企业群—52家公司,该企业群涵盖了种植、运输、贸易等相关企业,它们是从事油料种植、棕油提炼、压榨等业务的大型企 业。截至2004年底,丰益控股的棕油业务年营业额达50亿美元(83.5亿新元),税后净利6040万美元,净有形资产值为2189万美元。
分析显示,益康亚太是较为理想的借壳标的。首先,股本相对较小。截至2005年12月23日,益康亚太总股本为2.617亿股,且自2000年上市以 来,股价表现不佳,2005年6月27日更是创下了最低价0.025新元,市值偏小无疑有利于降低并购成本;其次,独特的股东结构。益康亚太的主要股东大 多为新加坡本地多家挂牌公司的主席、董事经理以及挂牌公司本身,郭氏家族在新加坡广泛的人脉资源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最后,原益康亚太总裁冼琼珠以500 万新元回购公司现有业务(有形资产净值约为740万新元),使益康亚太实现“空壳化”,有利于丰益控股注入核心资产。
丰益控股的反向并购方案 设计较为巧妙,根据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守则,益康亚太若要继续保留上市地位,发行股本中必须由不少于1000名股东持有。而为了达此目标,丰益控股设置优惠 的并股与保值条款将原股东留下。据并购方案,在配售股票之前,益康亚太原股东手中的股票每10股并为1股,当时每股价格为0.05新元,并股后每股0.5 新元。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原股东并股后配售时手中股票贬值,丰益控股特别设立了保值条款:假如股票配售价低于0.55新元,原股东将可获得相等于股票配售 价和0.55新元之间差额的现金赔偿,但以每股0.20新元赔偿为最高额。这些做法不仅稀释了原股东在新公司中的股权,同时也将大多股东留在新公司内,为 丰益控股后来绝对控股新公司埋下伏笔。
在完成棕油业务注入以后,丰益控股在益康亚太中的持股比例高达98.8%,根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相关规 定,要保持益康亚太的上市公司地位,公众还须持股12%以上。为此,丰益国际以0.8新元/股的价格公开发行了3亿股,将总股本扩大为25.33亿股,公 众持股比例超过12%,而其以81.92%的持股比例仍然保持绝对控股(图1),益康亚太也被更名为Wilmar International Limited,即丰益国际。

 



通过借壳上市,郭氏家族不仅打造出了粮油资产运作平台—丰益国际,为之后的运作打下了基 础,并且还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了2.4亿新元,为集团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资金来源。2006年7月14日,反向并购正式完成,以当日1.05新元的收盘价计 算,丰益国际的市值达27亿新元,是注入的2189万美元有形资产(截至2004年末)的80倍。


 

  郭氏财技二:
巧妙设计KG并购方案,嘉里粮油接轨资本市场


  以换股方式并购上市公司股权,在降低丰益国际的财务压力的同时,有利于保持其上市地位;而针对特殊股权结构采取定向增发、分部并购的方式,在简化并购程序的同时,有助于降低现金支出压力。


2006年底,丰益国际发行约24.03亿股,以约41亿新元(以2006年12月13日 收盘价1.71新元计算,约合27亿美元),并购郭氏集团旗下三家企业(图1)—PPB Oil Palms Berhad (简称PPB油棕),Kuok Oils & Grains Pte Ltd (郭氏粮油,简称KOG)和PGEO Group Sdn Bhd(简称PGEO)。



这三家公司不仅涵盖了郭氏集团的棕榈园、食用油、粒谷物及相关业务,而且与中国市场息息相 关。其中,KOG是嘉里粮油的控股股东,透过嘉里粮油已在中国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投资了20多家企业,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网络,而且嘉里粮油2003年食 用油销量达100万吨,销售额130多亿元。KOG的特种油脂生产与销售在中国150个城市都覆盖了销售网络,在2005年其销售规模达到了24万吨。此 外,PPB油棕是马来西亚上市公司,主要进行油棕的种植与压榨,而PGEO是马来西亚主要的棕榈油及棕榈仁油精炼商与出口商,公告显示其2006年就有 35%的产品销售至中国。
截至2006年12月13日,PPB油棕总股本4.45亿股,市值约40亿令吉,如果用现金收购将会加重丰益国际现 金流压力,由此,丰益国际以每股PPB油棕股票换取2.3股丰益国际股票的比率,对PPB油棕进行收购,根据换股交易价(丰益国际每股1.71元、PPB 油棕每股9.046令吉,当时的汇率为1新元兑2.30令吉),总共约发行了10.24亿新股。
资本市场对此次换股并购高度认同。2006年 12月17日,恢复买卖的丰益国际大涨20%,收报2.05新元,而PPB油棕涨幅也达17%,收报10.50令吉。由于丰益国际股价涨幅高于PPB油 棕,实际上有利于提高PPB油棕股东换股的积极性,提高了此次换股并购的成功率。
而促使PPB油棕公众股东换股对维持丰益国际上市地位至关重要:换股后马来西亚公众持有丰益国际股份的比例约为7.1%,再加上6.7%的新加坡公众持股比例,正好超越了12%的底线。
而PGEO和KOG为郭氏集团系内公司,达成交易较为简单,丰益国际直接以增发方式展开收购。PGEO的股权分为两部分,其中,PPB油棕持有 34.24%股权,剩下的65.76%由联邦集团(FFM)持有,而联邦集团也是PPB集团下属子公司,丰益国际发售2.87亿新股购买联邦集团所持全部 股权。
鉴于KOG特殊的股权结构,丰益国际分两部分完成对KOG的并购,首先Kuok(Singapore)Limited、Harpole Resources Limited和Greenacres Limited(三者都是郭氏集团成员企业)手中持有的72%股权;其次是联邦集团直接持有的17.1%股权以及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的10.9%的股权 (合计28%的股权)。
对于第一部分股权,丰益国际发行了7.86亿新股,以约13亿新元的代价获得KOG72%的股权;对于第二部分,则通过向联邦集团及其子公司定向发行3.06亿新股,折合价值5.226亿新元收购其余的28%股权。这样一来,丰益国际即将KOG100%收入囊中。
2007年5月,丰益国际对PPB油棕、PGEO的收购完成,6月28日,对KOG的并购也正式完成。并购完成后,丰益国际通过KOG直接掌控了嘉里粮油旗下的中国市场业务。

 

  郭氏财技三:
ADM配合,IPT并购顺利推进益海集团打包上市

 

  ADM旗下公司整合,简化了并购程序,而ADM对益海集团的直接持股转化成间接持股,有助于消除外界对益海集团外资身份的质疑。


在对郭氏集团KG资产展开并购的同时,丰益国际以16亿美元(约合25亿新元,以2006 年12月13日每股收盘价1.71元计算)收购母公司丰益控股的食用油、粒谷物及相关业务,包括ADM及其子公司所持有的股权(图1)。其中,丰益国际发 行10.22亿新股,以约17亿新元代价收购控股股东丰益控股旗下分支机构,同时,丰益国际发行4.27亿新股,以约7.306亿新元收购ADM旗下分支 机构ADM(亚太)、ADM(中国)和Global Cocoa。而IPT并购则更是与中国业务直接相关,资产产能有93%来自于中国,IPT在华业务正是通过益海集团进行。



为了简化并购程序,丰益控股成立了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持有IPT资产,丰益国际向丰益控股定向增发10.22亿新股收购SPV,并购完成后,该SPV成为丰益国际的全资子公司。
按理说,此次最大的障碍可能来自于益海集团的另一外资股东—美国ADM公司,因为ADM是本次郭氏集团系内大并购最大的外部股东,然而,ADM在这起并购中不仅未成为障碍,反而成为这起并购强有力的推动力量,使得丰益国际顺利完成了一系列股权调整。
在丰益国际2006年12月14日发布并购公告后,ADM旗下子公司Global Cocoa兼并了旗下另一子公司ADM(中国)所有的股份,这样一来,丰益国际并购Global Cocoa 就相当于并购ADM(中国),无须再同ADM(中国)签订单独的并购协议。最终,ADM将在IPT资产中的股权置换成4.27亿股丰益国际新股。2007 年5月10日,丰益国际正式与ADM旗下三家分公司签订股权收购协议。2007年6月22日,IPT并购获丰益国际股东大会通过,收购丰益控股相关资产完 成。
KG并购与IPT并购完成后,丰益国际总股本扩大为63.87股,其中,丰益控股持有丰益国际48.5%股权,而郭氏集团持有约31%股权。ADM直接持有6.7%,以及间接持有的19.6%股权(图2)。



按本次大并购全面完成2007年6月18日丰益国际3.12新元的股价计算,公司市值高达130亿美元,丰益国际成为新交所市值最高的农业类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8

“金龙鱼”幕后老板插足 光明收购澳糖企泡汤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06/998207.shtml


  每经记者 陶斯然 发自上海
一个星期前,光明食品集团(以下简称光明集团)内部人士还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表示,拿下澳洲最大糖企,志在必 得。一夜之间,局势就发生了彻底逆转。
昨日(7月5日)清晨,澳洲糖业巨头CSR公司突然发布消息,表示同意将其旗下的糖业及可再生能源部门 以17.5亿澳元 (约合109.6亿人民币)卖给全球粮油巨头丰益国际。在此之前,光明集团是与该公司传出收购绯闻的唯一一家公司,外界猜测其收购价极可能是17.5亿澳 元。
CSR公司的这项声明,意味着之前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中国食品业海外最大收购案已经失败。
光明集团意外失败
7月5日, 从澳洲方面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之前一直传闻光明集团即将完成收购的CSR旗下的糖业及可再生能源部门被CSR公司以17.5亿澳元的价格卖给了新加 坡丰益国际。
“这个消息让我们十分震惊。”一位光明集团的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了解,甚至在本次交易中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光明 集团副总裁葛俊杰也是在7月5日清晨才通过媒体知道此事。昨日下午,记者致电葛俊杰,其表示目前正在就此事件召开紧急会议,“事情以后再说。”
突如其来的改变打乱了光明集团的部署,种种迹象表明,光明集团对此始料未及。7月5日,记者致电多位光明集团人士,对方均表示正在参加紧急会议。葛俊杰 也向多位媒体人士表示,变化让他“意想不到”。
不过,卖家CSR公司董事长伊恩布莱克本似乎对交易十分满意,“出售糖业及可再生能源部门完成 了公司分离两大完全不同类型业务的目标,可以让CSR公司更专注于建筑产品业务。”
0.7亿澳元差价促收购失败?
光明集团与CSR公 司就收购一事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接触和谈判,为何最终却被丰益国际 “横刀夺爱”?《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光明集团的最终报价,或低于CSR公司的心理预期。
光明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光明集团给CSR公司的最 终报价为16.8亿澳元。此前,有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光明的最终报价将是17.5亿澳元。
目前尚无法知道,光明集团是在最后时刻将报价从 17.5亿澳元降至16.8亿澳元,还是一直以16.8亿澳元为最终报价。
不过,这0.7亿澳元的差价或成了本次交易中关键性的一点,据 CSR公司透露,其与丰益国际的最终成交价为17.5亿澳元。有分析人士认为,0.7亿澳元的差价或是光明集团最终竞购失利的原因之一。
事实 上,为了促使交易完成,光明集团已经提过一次价。2010年1月,光明首次向CSR公司表达了收购的意愿,第一次报价为15亿澳元。今年4月,有消息称, 为了达成收购,光明食品集团第二次进行了报价,价格高达17.5亿澳元。
“横刀夺爱”者丰益国际
此前,无论是媒体的报道还是CSR公司的 声明中,都没有提到丰益国际。在以黑马的姿态夺去CSR公司旗下的糖业及可再生能源部门之后,丰益国际又一次走在了聚光灯之前。
新加坡丰益国 际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粮食、食用油及农产品供应商、贸易商之一,年营业额100多亿美元,在中国有多家投资企业,业务涉及粮油、化工、能源、房地产等行业。
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植物油行业十强企业之一。国人熟知的“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等食用油品牌背后,都有新加坡丰益国 际有限公司的身影。
“丰益国际之前的投资主要还是在粮食领域,最主要为植物油,本次收购CSR公司旗下的糖业及可再生能源部门,或意味着其战 略的调整。”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对上游资源的争夺是这类大公司最为重视的。”
据了解,CSR公司旗下的糖业部门拥有澳大利亚原糖产能的 45%,占到了全世界原糖交易量的4%,收购完成之后,丰益国际将会一跃成为国际糖业举足轻重的巨头。
对于本次收购,CSR公司常务董事 JeremySutcliffe解释道:“丰益国际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业务上市公司之一,市价总值达到310亿澳元。西斯尔糖和再生能源资产被丰益国 际收购后,借助丰益国际的资源,可以在全球领域内建立起粗糖压榨、精炼和可再生能源业务的低成本优势。”
“从目前来看,丰益国际收购澳洲糖企 对国内市场不会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从本次收购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国际巨头的资本运作经验和能力,这也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一位投行的人士如此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11

杜金龍、蕭明道、郭恭克等七大名師獨家公開 修練四手絕活 判斷走勢、檢視持股 提高投資勝率

2013-09-23  TWM
 
 

 

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蒐羅七位股市高手、三十五件股市觀察面向,只要能做對幾件,就能提高投資勝率。

撰文‧林心怡、歐陽善玲

年前,陳太太聽信「專家」建議,挪出多年儲蓄以九百元買進七張宏達電,四個月後股價腰斬,她不甘心地再加碼二十張,滿心期待奇蹟出現,眼看股價再跌到二四○元,她再加碼四十張;直到股價僅剩二百元附近時,她絕望了,終於忍痛賣掉,大賠近一千萬元。

同樣也在兩年多前作多過宏達電的投資達人羅詠樂,卻有截然不同的投資結果。他每天都會花時間研究技術線圖,檢視手中持股,當他發現宏達電股價破線時,不但停損出場,還陸續找機會反手作空,扣除虧損。

這說明了,股市輸家心中在意的是股價,等待的是奇蹟;但股市贏家心中在意的是客觀條件,等待的是買賣點!輸家的情緒是焦躁的、是茫然的;而贏家的精神是篤定的、是了然於胸的。而這些差別就在於每日收盤後修練的真功夫。

在此,我們歸納出許多投資專家與中實戶贏家們,收盤後最常做的投資功課,從研判大盤走勢、建立選股名單、檢視手中持股規畫,與提升投資素質中,蒐羅出「收盤後股市高手默默在做的三十五件事」,提供不同投資性格的人練功方向的參考。

第一招:研判大盤多空走勢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盤走空,個股也難有行情;因此,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做好投資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研判大盤多空走勢」;而觀察的指標包括總經面的國際股匯市變化、三大法人的籌碼面變化,以及技術指標形態與量能潮變化,都是研判大盤走勢的重要參考依據。

每天收盤後,杜金龍必做的投資功課,就是從網路上調出大盤技術線圖,一一檢視其多空指標與形態強弱,用他擅長的波浪理論規畫大盤行情,以KD值、RSI、MACD來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首先,杜金龍會以周KD掌握波段行情,當周KD低檔黃金交叉且超過二十,而MACD也在低檔出現交叉向上時,他會認定後勢會有中波行情。相反的,當周KD從高檔八十向下死亡交叉,且MACD出現高檔黃金交叉,則會面臨中段整理。至於觀察RSI在七十以上則為超買區,三十為低檔超賣區,當高檔向下交叉為賣訊,低檔交叉向上則為買訊。目前,杜金龍綜觀所有技術觀察指標對大盤研判的結論是,大盤正走波浪理論的「三~三波」,台股大盤後勢可期,高點可望在十月見到九○一五點。

而統一國際副總經理廖繼弘的盤後功課,則以「均線與乖離率」研判大盤走勢。例如,當均線上揚,而大盤指數在各均線之上,可確定行情趨勢往上;反之,就要留意下修風險。至於乖離率,則指大盤指數與均線的距離,均線之上代表「正乖離」,代表潛藏賣壓越大,股價越有機會拉回;反之,當「負乖離」越大,投資人低檔撿便宜的心態越濃,股價越有反彈的機會。

廖繼弘說,當大盤跌深與月線負乖離逾一○%、季線負乖離逾一五%時,都是底部買訊;而大盤飆漲與月線正乖離逾一○%、季線正乖離逾一五%時,則為高檔賣訊。此外,為研判大盤走向,杜金龍每天盤後也會上「台灣證交所網站」蒐集「三大法人進出動態、融資融券變化與外資借券放空動態」。

杜金龍指出,漲勢啟動時,會出現「資減券增」的形態,這時後勢往往會有波段行情可期;當「資增券增」時,仍有機會持續漲勢;直到漲勢再創高點,出現「資增券減」時,代表盤勢即將進行整理,宜先做賣出動作。至於國際財經資訊方面,除美國聯準會政策動向,杜金龍還會特別留意「匯率變化」;他認為匯率為股市先行指標,其中又以美元與日圓走勢對新台幣影響最大,且通常是「新台幣升、股市漲;新台幣貶,股市跌」。

第二招:檢視手中持股 汰弱留強對大盤多空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後,再來就是檢視自己手中的持股,進行汰弱留強。

收盤後,技術派高手蕭明道最常做的功課,就是檢視個股量價結構,挑選下跌量縮價不跌標的。他認為,正常情況下,當市場走多,個股的量價結構應是「價漲量增」、K線收紅;反之,個股應是「價跌量縮」、K線收黑。掌握這個簡單原則,首要功課就是將手中持股的量、價表現全部瀏覽一遍,對個股的強弱就有個了解。

此外,若大盤上漲,多頭趨勢成形,但手中個股卻出現量增、價不漲,且收黑K情況,就要特別小心,宜提防頭部出現,選股也應盡量避開,以免押錯寶。同樣的道理,當市場明明走空,但手中個股卻出現低檔爆量、收紅K的情況,即代表個股底部可能出現,應該持續持有。

蕭明道強調,當個股在低檔,出現長黑K棒後股價立刻止跌回升,且量縮不再見低價的個股,就是長線持有的首選。他以超過二十年投資經驗分享,這樣的股票優勢,在股價整理過一段時間,籌碼沉澱乾淨;一旦下跌量縮不破低點,就代表股價底部支撐強勁,只要多頭點火,漲勢就會相當凶猛。

對於手中持股的檢視,蕭明道也希望投資人能掌握手中持股周線、月線及季線的扣抵位置;因為各期均線不僅代表這段時間的多空趨勢,也有助漲、助跌的特性。蕭明道說,「這就叫做借力使力、不費力。」一旦投資人了解個股各期均線扣抵位置,以及所代表的意義,自然就能對手中持股有基本的掌握,甚至搶先一步,挖掘好股。

此外,著重技術面選股的廖繼弘也特別提醒,通常KD值在八十附近,一般被視為高檔過熱區,尤其向下出現死亡交叉時,代表有過熱反轉疑慮;不過一旦出現「高檔鈍化」時,這類股票後勢都很強勁,股價上演噴出行情的機會也高;所以不但可以伺機介入,也可以持股續抱,不用急著賣出。

而以基本面作為買賣依據的投資人,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分享,除了重視產業前景外,也應定期追蹤「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與「營收成長指標」作為進出場的依據。當短期營收(三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十二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反之,宜買進股票或持股續抱。

在營收成長指標部分,郭恭克則會鎖定營收、毛利率、營益率等,要能逐月、逐季成長者,才能持股續抱或買進;反之,宜賣出,例如殺價競爭的筆電代工廠就要避開。

在檢視個股合理買賣價方面,他也主張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來推算股價的合理性。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也就是說,期待報酬率越高,就須以相對便宜價買進,一旦股價超出期待報酬率,就可以獲利了結。

第三招: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懂得掌握手中持股的強弱,這些功課也同樣可以用來尋找、建立自己未來要買進的觀察股名單。

在建立觀察股名單上,技術派投資達人蔡森會先觀察期貨以及大盤日線、小時線與五分鐘線,作為台股大盤多空走勢的研判。他認為,期貨指數是大盤的領先指標,一旦期貨小時線出現一根帶量長紅,並突破前波高點,那就代表短線大盤即將翻多;此時就要同步篩選當日股價走勢較強的個股。

蔡森說,這波大盤翻多關鍵日在八月二十九日,當時台股期貨小時線就出現帶量長紅,且越過前波高點。收盤後發現這個狀況,就必須回頭搜尋當天,或留意隔天股價表現強勁的個股。就過去經驗來看,這些個股走勢也相對亮眼。

換言之,利用期貨小時線,先觀察大盤是否有反轉跡象,再對照大盤走勢,若兩者皆有強烈翻多訊號出現,再進一步篩選當日表現較強的個股,列為買進名單。另外,熟記大盤及個股的量價結構,也是投資高手建立「買進池」的常見作法。

蔡森盤後便會「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突破壓力線的個股」。所謂壓力線,就是將一段時間內的股價高點連成一條線,並向右延伸畫出;值得買進的個股,就是股價突破壓力線的標的。這不僅能用於個股強弱的研判,也適用於大盤。

蔡森舉例,像這波大盤高點可從五月二十二日八四三九點,到七月十八日八二六五點連成一線,並將此線視為短期壓力線。九月五日,大盤最高收在八一六九點;站在這條壓力線之上,代表接下來多頭企圖心強烈,指數可望由此再展開另一段行情。以這種方式,尋找突破壓力線的個股,並將其列為買進觀察名單,也是投資達人常用的方式;相反地,當股價跌破由一段時間低點所連成的支撐線時,選股就要盡可能避開。

除了技術面選股外,著重基本面與中長期投資的投資高手黑傑克,盤後會尋找產業趨勢向上,後勢有想像空間的標的。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參加上市公司的業績發表會、投資同好的討論會,並且建立有用的人脈網絡,尋找符合任何一項「五新」(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的產業,然後到股市「公開資訊觀測站」或「鉅亨網」,檢視看好產業的營收與毛利率的變化,挑選適合的個股。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則指出,資訊爆炸的時代,想做好投資功課,最忌諱是盲目地追求無止境的資訊。他認為,「善用自己的專業」,在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是確保獲利的不二法門。因此,盤後應選擇性地閱讀、蒐集資訊,甚至建立相關人脈,強化在產業趨勢,或公司營運方面的深度。

第四招: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像在塑化業工作的人,就要鎖定塑化相關情報;在航運公司上班的人,也可從本身專業出發,蒐集有利資訊。」他強調,每個人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專業」,而市場上投資機會五花八門,各行業訊息真假難辨,投資人若能利用自己的強項,學習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效,才可能在市場上長長久久。

毛仁傑認為,資料蒐集與閱讀重點,在質、不在量,為確保資訊品質,投資人可主動出擊,籌組討論會或讀書會,藉由多方交流,來彌補個人思考的不足,久而久之,還可提升自己對產業的敏感度。「最後就會發現,善於思考才是決定投資勝負的關鍵;而利用相互討論方式,深化思考力,則是值得學習的作法。」總之,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在操作時,則能順勢應變、果決行動。「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盤中買賣雖只是一通電話、一個按鍵的動作,但背後卻是日積月累的真本事!

股市高手盤後默默在做的35 件事

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1.國際面:觀察經濟重要指標(恐慌指數、美元、油價等)及匯率變化。

2.籌碼面:追蹤法人進出狀況、資券變化、借券放空動態。

3.籌碼面:從摩台指未平倉量解讀外資籌碼動態。

4.技術面:從波浪理論形態規畫大盤走勢。

5.技術面:觀察大型權值股漲跌與成交量,研判多空氣氛。

6.技術面:觀察均線扣抵位置,若在相對高檔代表均線將下彎偏空,反之偏多。

7.技術面:留意大盤與各期均線的乖離變化。

8.技術面:留意KD、MACD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9.技術面:留意RSI低檔交叉向上與高檔向下的多空指標。

10.技術面:留意期貨及大盤日線、小時線相關走勢。

11.技術面:謹記前3日大盤低點,若跌破3日低點,就要減碼,反之加碼。

檢視手中持股,汰弱留強12.技術面:觀察持股上升趨勢線,跌破即為賣出訊號。

13.技術面:出現頭部、破底形態就該出場。

14.技術面:日或周KD持續高檔鈍化(80以上),宜持股續抱。

15.技術面:短線追漲操作者,遇K線帶量收黑、跌幅3.5%就要停損。

16.基本面: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當短期營收(3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12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

17.基本面:營收成長指標能逐月、逐季成長者可續抱;反之宜賣出。

18.資金面:隨時檢視手中資金部位,永保二成以上現金,以便不時之需。

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

19.技術面:留意周KD高檔鈍化(80以上),股價沿著10日走高者。

20.技術面:留意股價突破箱形整理區間,帶量收紅K棒者。

21.技術面: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準備突破壓力線的個股。

22.技術面:W底成形,即將突破頸線的個股。

23.技術面:留意個股下跌過程中,已出現價穩量縮者。

24.技術面:檢視各期均線扣抵位置,鎖定均線翻揚個股。

25.技術面:留意突破前3日高點的個股進場買點。

26.基本面:蒐集研究報告,尋找趨勢向上,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27.基本面:留意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等「五新產業」。

28.基本面:選擇產業歷久不衰、年年穩健配息,ROE>15%,盈餘再投資比率<80%,市占率高的龍頭股。

29.基本面: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推算買股合理價,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

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30.檢視:檢討盤勢與自己的預期是否相符,針對錯誤提出改善辦法。

31.反省:落實賺賠出場檢討,修正弱點,避免重蹈覆轍。

32.研究:上網搜尋研究報告、閱讀有口碑的財經部落客文章尋找投資靈感。

33.求知:多閱讀財經與投資心理學的文章,提升投資專業與心理素質。

34.人脈:培養產業人脈網絡,參加可教學相長的討論社群,蒐集投資素材。

35.紀律:克服恐懼與貪婪,釐清自己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交易,並嚴守紀律。

股市重要資料搜尋參考網站

網站 主要功能

奇摩股市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鉅亨網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研究報告、重要財經資訊台灣股市資訊網 查詢個股歷年營收資料、經營績效公開資訊觀測站 檢視季報、年報等財報資訊財報狗 以財務指標選股並同時比較多檔財報資訊

撿股讚 以殖利率挑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1

金龍魚、福臨門降價一成 或將引發行業降價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102

繼今年3月宣布降價後,國內食用油巨頭益海嘉里再次下調主力食用油產品價格。圖為9月1日,江蘇南通一超市的食用油櫃臺擺放整齊的金龍魚食用調和油。 (東方ic/圖)

繼3月小包裝食用油降價之後,近期市場部分金龍魚、福臨門經銷商得到通知稱將再次下調小包裝食用油售價,屆時食用油價格將迎來年內第二次大幅下調。預計在11月初前後各大超市零售價格將會得到調整。

益海嘉里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該公司旗下金龍魚品牌的調和油、菜籽油以及豆油品類價格降幅為10%~13%。今年3月底,益海嘉里已對金龍魚品牌食用油價格進行過下調,調價的主要有調和油、菜籽油以及豆油品類,降價幅度大概在10%左右。兩輪下來,食用油價格下跌超過20%。

另外,中糧相關人士也表示,公司旗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福臨門也主動下調了調和油、豆油、菜籽油的價格,降幅約為10%。目前降價通知已經下發,預計數周內市場價格會調整到位。

《21世紀經濟報道》稱,金龍魚與福臨門是國內主要的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市場占有率在40%左右,福臨門市場占有率在15%左右。二者是國內食用油的風向標,此時宣布降價或將引發更多的企業跟隨。

對於本輪食用油降價,卓創資訊分析師段連表示,主要原因是散裝油價格的持續回落。2014年以來散裝豆油,菜籽油等價格持續下跌。豆油、菜籽油等油脂期貨品種近期價格已經跌破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低點。現貨價格同樣如此,以江蘇為例,江蘇地區一級豆油目前價格5900元/噸左右,同比跌19.2%。江蘇地區進口四級菜籽油目前價格5900元/噸,同比跌28.5%。

除此之外,國內市場需求低迷也促使食用油企業降價。業內人士表示,勤儉節約、反對公款吃喝等新規定的實行,使餐飲業受到影響,食用油消費減少。

中國食品上半年包裝油整體銷量較去年下降8.7%,其中福臨門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銷量同比下降3.6%,受油價下行影響,該部分業務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16.1%,但是原材料成本下降有助於該公司減少虧損,2014年上半年上述業務虧損減至0.612億港元。

而益海嘉里母公司豐益國際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受降價促銷因素的影響,豐益國際2014年上半年小包裝糧油產品銷量達到270萬噸,同比增長11.6%,盡管銷量上升,因為單價下降,上半年豐益國際該業務收入3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過成本下降也讓豐益國際受益,該公司上半年稅前利潤達到1.08億美元,同比大增25.4%。

業內人士認為,食用油價格預計已經見底,繼續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後期預計價格將有所回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28

兩大名師杜金龍、張智超 跟著法人學五個好習慣 投資勝率翻倍

2015-02-09  TCW
 
 

 

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與大眾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張智超,堪稱是台灣證券法人自營部的長青樹,兩人皆曾獲金彝獎(自營商的最高榮譽),但他們之所以能在高壓環境中屹立不搖,歸功於數十年來建立的投資好習慣。

撰文‧歐陽善玲、黃瑋瑜

投資機構法人的動向一向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他們的操作不僅要符合法令,更要嚴格遵守種種內控規定,堪稱是投資戰場中的一群紀律部隊。在嚴格遵守紀律的同時,如何兼顧績效,其中的「眉角」,有許多值得散戶學習之處。

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操盤經驗長達二十五年,目前是在位最久的券商自營部主管,紀錄迄今無人能破。被投資圈視為台股「活字典」的他,道出之所以能在新人輩出的殘酷環境「生存」下來,主要歸功於三個好習慣。

盤前暖身:四點半起床,看新聞、沙盤推演杜金龍說,在股市交易的日子裡,他總是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六點半就進公司,數十年如一日。股市在九點開盤前,他其實已經做了至少四小時的盤前功課與沙盤推演。

「準備愈充分,就能降低盤中市場波動所帶來的種種情緒干擾,照著原本所定的策略走。」而盤前所有辛苦的準備,大體上只為養成一個習慣:絕不臨時起意買股或賣股。杜金龍口中的盤前準備,包括機構法人每天開盤前的固定晨會,這也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場會議。在會議當中,要報告當日的看盤重點,與研究團隊討論前一天拜訪客戶的情形與追蹤事項,同時要決定當天的交易策略與觀察標的。

但其實在這場晨會開始之前,杜金龍的盤前準備功課,早在天還未亮就已悄悄展開,「早上四點半起床後,我習慣先看美股收盤,順便瀏覽一下債、匯市及商品表現;到五點半,兩大財經日報送來,就可先翻閱掃描一下標題,看有什麼重要新聞。」身為法人的他,在股市交易的日子,總是上緊發條,每小時、每個特定日子,都有固定要做的事。

而在台股開盤前半小時,杜金龍會針對當日盤勢先做判斷,並推測成交量。心裡有底後,就不盯盤,也很少在盤中進出,最多就是看一下指數或強勢股波動幅度,多數時間還是關注即時新聞。「法人多在盤後決定隔日要買賣的股票,除非受到美股或某些因素影響,才在盤中微調,否則不太容易臨時起意。」在機構法人操盤,因為考核制度之故,杜金龍必須面對短、中期的績效壓力。價值投資那套理論,可用在自己的投資,但對杜金龍這樣的專業操盤者而言,卻行不通。面對這種壓力,他必須強迫自己養成「只買主流股、只買強勢股」的習慣。

杜金龍從財經新聞與研究報告兩個面向,來判斷人氣所在。早上六點半一進公司,他就先打開電腦瀏覽鉅亨網,看看新聞點閱排行榜。接著,再對五至六家大券商的最新研究報告進行瀏覽。

預測盤勢:開盤先看委託買賣張數,掌握趨勢杜金龍建議,如果報告來源只有開戶券商,可以與兩三好友分享報告,也能達到同樣效果。他說:「像最近油價跌,塑化研究報告最熱門,寫報告的人也最多,從這裡可看出現在市場人氣重心。」「九點零一分,我習慣先看委買、委賣張數,對盤勢方向有初步想法;例如前一天美股大漲,但台股卻開高走低,就要了解原因。又像大盤開低,接著又拉上來,或弱勢股並沒有跌,意味低檔承接力道強勁,可能代表趨勢將反轉,或得從八大類股中找到主流股。」下午一點半收盤後,杜金龍展開真正的研究功課。「我會花半個小時,將集中市場八百多檔個股當日走勢掃過一遍,只要相對大盤強勢,K線在低檔出現爆量上漲的,就會列入觀察名單,隔日再追蹤。「像這樣的強勢股,晚報攤開來都有;還有證交所公布的資訊,也是一定要掌握的重點。」另外,下午四點匯率收盤,五點,政府會定期公告各總經數據;例如,每月七日公布進出口貿易數字,二十二日公布外銷訂單,二十七日公布景氣對策信號及綜合判斷分數等。一直到晚上八點半,融資餘額、當沖及借券數字出爐,杜金龍在股市緊湊的一天,才算告一段落。

大眾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張智超,則是近幾年受到矚目的操盤者新星,過去幾年他所帶領的自營部團隊,年均報酬率維持在五○%以上,更為大眾證券賺進數以億元計的利潤。

張智超說,他的作息時間與其他大多數專業機構操盤者並無太大不同,但他自認為有一個投資習慣倒是滿與眾不同的:「我是會做長線的!」調整節奏:長線釣大魚,短線釣小魚這麼說好了,「長線釣大魚,短線釣小魚」,就是張智超口中與眾不同的習慣,這與大多數的券商自營部短進短出的快節奏風格大相逕庭。

張智超說,短線選定熟悉的三到五檔個股觀察,長線則在年初就要決定十至十五檔的目標清單。在建立長線觀察個股名單上,張智超第一步會尋找具有技術專利、創新優勢的公司,再從中選擇市占率具有高成長的標的,觀察所屬產業的市場是否持續擴大,公司營收年增率是否有顯著成長,最後還要注意公司管理階層現況,「你要去設想大股東的想法,如果常上媒體放利多消息,很可能是有出貨的情形。」除此之外,張智超的盤中功課,最重視的就是資金管理。「多數人無法在股市中賺到錢,大部分都是賺少賠多,而這當中的賠錢,通常來自於過度自信而不停損。」因此,他歸納出「四分之一原則」,為的就是讓賺錢的部位放大,且習慣於快速停損。

他舉例說明,若每檔標的可投入金額為一百萬元,在獲利前的資金水位,必須控制在四分之一以內,也就是二十五萬元,直到股價超過買進成本產生獲利,才能加碼放大部位,而四分之一的部位若虧損超過兩成,就要立即執行停損。

張智超進一步解釋,四分之一原則建立在獲利才加碼、控制虧損的基礎下,即使遇到多空循環、全球股災,也能成功避開系統性風險。且在面對破底恐慌,判斷是否逢低進場撿便宜時,也可依照此原則,只要資金水位還在四分之一以內,就可進場攤平成本,但因為有虧損兩成停損的機制,控制資金進場時機,就變得相當重要。

分析籌碼:下午五點找公司派分點,摸出低點至於獲利出場的時機,張智超首先會判斷是否出現爆大量的利多,若答案是肯定的,就要主動減碼,來維持上漲時的獲利,而一旦漲多拉回形成第一個低點後,股價反彈再跌破第一個低點時,則是被動減碼的時機,要注意的是,維持上漲獲利是分批減碼,被動減碼則是全部出清。

下午五點公布每檔個股的分點進出後,也是張智超專心研究籌碼面的時間。他說,買一支股票前,要研究這支股票之前有哪些主力或是公司派在買,「判斷主力或公司派的分點很簡單,你要找出這支股票前三次的相對低點是哪些分點在收購股票,就有可能是其公司派分點。」一般人買股票,基於保守原則下,往往會等股價上漲才買,但公司派會買在市場沒人敢買的時間,是因為他們了解更多資訊,能搶先在低點進場。「這時候要找出四、五個像是公司派的分點,並且每天觀察有無偷跑的動作。」下班後與周末假日,張智超為了舒緩每天盯盤交易的緊繃神經,和很多人一樣,靠著維持運動的習慣,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他每周會安排兩次游泳、一次桌球,而且打球時絕對運動到全身大汗淋漓才肯休息。他說,全神貫注地盯盤交易,其實相當花費體力,但越在這種情況下,更要維持高強度的運動,才能讓身心靈與頭腦都保持在顛峰狀態!

杜金龍(投資資歷近30年)

現職:凱基投顧董事長

杜金龍如何練絕招?

好習慣1 絕不臨時起意進場盤前至少做4小時功課,盤中時不受情緒因素影響操盤。

好習慣2 只買主流股

從鉅亨網的新聞瀏覽排行榜與每天最新的法人研究報告,判斷主流股。

好習慣3 只挑強勢股

收盤後花半小時,將集中市場800多檔個股當日走勢掃過一遍,只要相對大盤強勢,K線在低檔出現爆量上漲,就會列入觀察名單,隔日再追蹤。

張智超

(投資資歷20年)

現職:

大眾證券

自營部副總經理

張智超如何練絕招?

好習慣1 長短線涇渭分明年初挑10~15檔股票,作為長線名單。短線操作維持3~5檔。

好習慣2 1╱4原則停損保本在標的獲利之前,每檔資金水位控制在1╱4以內,直到股價超過買進成本產生獲利,才能夠加碼放大部位。一旦1╱4的部位虧損超過兩成,就停損出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72

金龍魚母公司非洲稱王 有三招央企可以效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185.html

金龍魚母公司非洲稱王 有三招央企可以效法

一財網 胡軍華 李一杉 馬曉桐 2015-05-07 20:57:00

豐益國際繞開大豆、玉米這些大宗農產品品種,以及跨國糧油巨頭經營多年的美洲和歐洲市場,在非洲找到了用武之地。

5月7日,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公布今年一季報,當季銷售棕櫚油560萬噸,同比持平,稅前利潤由於棕櫚油價格下滑等因素同比減少至1.5億美元。

這一數字並沒有改變豐益國際在非洲市場的強勁表現。

金龍魚從1996年起,一直占據中國小包裝油銷量冠軍寶座,公開資料顯示,除了中國,擁有金龍魚品牌的豐益國際,如今成為非洲大陸最大的食用油供應商。

豐益國際看上去是突然在非洲市場登頂,實際上這家公司在非洲市場已經布局了17年。

棕櫚油占非洲食用油消費量的70%以上,豐益國際目前在非洲擁有5.9萬公頃的棕櫚種植園,另外它的合資企業還管理著由非洲小農戶和合作者擁有的超過15萬公頃棕櫚種植園。

此外,豐益國際在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共經營七個食用油精煉廠,每年食用油精煉產能超過160萬噸。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說:“現在,我們在非洲13個國家開展業務,截止2014年底,豐益國際累計在非洲投資8億美元。”

跨國糧油巨頭“忽視”的機會市場

豐益國際進入非洲市場是從棕櫚種植開始的。

豐益國際第一個棕櫚種植園項目,位於烏幹達卡蘭加拉區錫斯群島,被稱為世界上景色最美的棕櫚種植園,可以俯瞰整個維多利亞湖。

1998年,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下,烏幹達政府在該國最偏遠貧窮的地區之一卡蘭加拉區啟動油棕櫚種植項目,豐益國際與當地的合作夥伴接下了該項目。

豐益國際此後又相繼在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亞建立了多個棕櫚種植園。

非洲大陸是棕櫚油凈進口國,這種狀態預計持續到2030年。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目前非洲棕櫚毛油每年生產約220萬噸,其棕櫚油需求50%以上由進口來滿足。與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相比,非洲棕櫚油單產較低,是食用油凈進口國。棕櫚油占非洲食用油消費量的70%以上,預計在2014年至2030年增長60%以上。

棕櫚油是豐益國際的強項。在大豆、玉米等國際農產品市場,ABCD(即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業內稱之為四大糧商)這樣的跨國糧油巨頭經驗豐富,以帶頭大哥嘉吉(Cargill)為例,已經成立150周年,深得國際大宗農產品交易的精髓,但是棕櫚油例外。

棕櫚的種植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非洲也適宜棕櫚種植。2014年,全球棕櫚油產量5960萬噸,85%產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豐益國際則是棕櫚油貿易和加工的老大。

2014年,豐益國際加工和買賣的棕櫚油達到2460萬噸,位居全球之首。此外,豐益國際還擁有23.8萬公頃的棕櫚種植園,也是世界最大的棕櫚種植上市公司。

憑借棕櫚油業務,豐益國際可以跟ABCD一較短長。而非洲既是棕櫚油的產地,又是消費棕櫚油的主要市場之一,正好可以發揮豐益國際的長處。

中糧集團2014年大舉走向海外,收購了荷蘭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尼德拉的部分股權,另外又收購香港農產品、能源產品、金屬礦產品全球供應鏈管理公司來寶集團旗下的來寶農業的部分股權。市場人士表示,看上去中糧給人感覺又大又強,企業真實的實力不一定就水漲船高。

在大豆、玉米等大宗農產品的主要產地,ABCD等跨國糧油巨頭在美國、阿根廷等地已經建立了完備的倉儲、物流設施,期貨等風險控制輔助工具運用純熟,中國企業“出海”,未必能從ABCD嘴里搶一塊肉下來,而豐益國際繞開大豆、玉米這些大宗農產品品種,以及跨國糧油巨頭經營多年的美洲和歐洲市場,在非洲找到了用武之地。

打通產業鏈

過去17年,豐益國際在非洲做了全方位的布局。除了建設棕櫚種植園和壓榨廠、棕櫚油精煉廠,豐益國際還在非洲推廣自有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

豐益國際是非洲市場小包裝油的最大生產企業,覆蓋的市場包括加納、科特迪瓦、尼日利亞、南非、烏幹達、贊比亞、津巴布韋。在上述大多數國家中,主要的食用油品牌由豐益國際擁有。

棕櫚毛油精煉後,除了得到食用棕櫚油,運用油脂化工的工藝,可以提煉很多種成分,用來生產肥皂、洗滌劑、油漆、精細化妝品,這些都是高附加值的產品,一些產品的利潤率遠遠高過食用油。

豐益國際在埃塞俄比亞的第一筆投資是與從事肥皂和洗滌劑制造的Repi公司成立合資公司,這家公司在當地市場有諸多知名日化品牌,如Largo,Ajax,O2,羅蘭瑪雅。豐益國際在烏幹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也有肥皂和洗滌劑的生產工廠。

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有助於豐益國際最大限度獲得每個產業環節的利潤,不同環節形成合力,從而有效降低成本。

一位熟悉豐益國際的人士說,該公司一個很大的優勢是別人不大關註的,那就是真正能做到上下一心、兄弟企業間能步調一致、相互支持,俗話說“團結一心其利斷金”。

中國的糧油央企也在延長產業鏈,業內人士評論,一些央企的上下遊一直以來是割裂的,沒有形成共振,在形成合力方面還有很多要做的工作。

分享財富,共同開發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非洲經濟開始起飛。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1995年至2003年,非洲經濟年均增長4.5%,增長速度世界第二;在未來十年里,GDP預計每年平均增長6%。

聯合國預計非洲人口將在2050年高達18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0%。超過70%的非洲人從事農業工作,這個領域將是非洲轉型的重點。

豐益國際開發非洲市場,基本上都是與當地企業合作,很少單幹。

豐益國際在科特迪瓦的種植園,是通過向當地最大農產品集團SIFCA SA投資實現落地的。2011年,豐益國際與PZCussons公司一起通過招標程序成功競標位於尼日利亞十字河州的六個種植園,面積總計約25000公頃。這其中大多數種植園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建設的,卻在20世紀70年代逐漸荒蕪。在招標過程中,豐益國際與十字河州相關部門以及當地利益相關團體進行細致的談判,就技術上和財務上的條款進行了多輪談判後,才達成協議。

在食用油精煉、糧油種植等領域,豐益國際也大量以合資的形式進入,並且輔以培訓本地員工、為當地員工和家人改善教育和醫療條件等措施,以贏得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接納。

一位曾經在跨國糧油巨頭工作的人士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如果大舉在海外買地,以占有為目的,不少會受到抵制,最好的辦法是用好當地雇員,以合作的形式開展經營,更容易為當地所接受。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24

早餐市場3000億 金龍魚、億滋都想“占個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016.html

早餐市場3000億 金龍魚、億滋都想“占個座”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09-17 08:06:00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場之一,沒有強勢的早餐品牌,市場極度分散。肯德基、星巴克這些西式餐飲品牌已經進入這個市場,而各種連鎖中式包子鋪、面包店也迅速湧出,早餐正在經歷一場現代化改造。

周強是益海嘉里電商渠道的負責人,大部分時間在匆匆趕路,為了介紹金龍魚的早餐策略,他花了15分鐘找到一臺狀態最好的投影儀。周強說:“金龍魚希望來一場早餐革命,這事得用PPT來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場之一,包子、饅頭、油條、豆漿在很長時間里一統天下,沒有強勢的早餐品牌,市場極度分散。肯德基、星巴克這些西式餐飲品牌已經進入這個市場,而各種連鎖中式包子鋪、面包店也迅速湧出,早餐正在經歷一場現代化改造。

金龍魚是最新進入的一家。近日,金龍魚聯手O2O平臺閃電購在上海推出Morning Cup早餐產品,以“杯子蛋糕+豆奶粉”的組合抓住年輕白領。

早餐“藍海”

金龍魚沖進早餐市場,有多重動因。

油、面、米是金龍魚的主力產品,國內這些產品的生產廠家眾多,加工工藝和技術設備大同小異,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已經逐漸凸顯,價格戰不時上演,利潤微薄。2015年上半年,擁有金龍魚品牌的豐益國際小包裝糧油業務收入31.8億美元,實現稅前利潤1.16億美元,稅前利潤率僅為3.6%。

豐益國際向肯德基等餐飲連鎖企業提供食用油、面粉,這些是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電子商務渠道銷售部的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杯子蛋糕這樣的深加工產品利潤率要遠高於初加工的面粉、食用油。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昕認為:“金龍魚此番推出的蛋糕與豆乳產品,不僅豐富了其食品、飲料的產品線,同時也能夠與其原本的糧油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在金龍魚的產品系列中,金龍魚澳大利亞麥芯粉和一級黃大豆兩大原有產品所屬的面粉和雜糧的產品線能夠很好地為蛋糕與豆乳產品的生產提供原料供應。同時,蛋糕粉中的植物油等各種食用油均為金龍魚公司的主營產品。可以說,金龍魚在早餐食品領域的發展是其產業鏈垂直整合的一大突破,並能夠幫助協調各產品間的產能,同時也是充分利用自身產品供應鏈優勢的體現。因此,此次新品的推出從戰略布局來講,金龍魚充分利用了其原有業務的優勢,產生了協同效應。”

金龍魚以食用油著稱於國內市場,而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食用油消費有見頂飽和的態勢,早餐市場的發展空間要大得多。

中國的早餐市場有多大?各方觀點不一。跨國食品巨頭億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億滋內部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到2017年,中國早餐市場每年的規模將達到1595億多元人民幣(約250億美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場之一。

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電子商務渠道銷售部介紹,2011年國內早餐食品市場容量是2000多億。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估算,2015年全國早餐市場的量級已經超過3000億, 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

各顯神通分羹

如何在早餐市場分到一杯羹,各方各顯神通。

麥當勞、肯德基的早餐早已成為中國市民早餐菜單上的常客。6元起步的價格囊括主食和飲料,蔬菜、面點、肉類混合,營養搭配全面。一些常見快餐連鎖品牌如必勝客、星巴克最近也進入了中國早餐市場,並提供了各種品類的早餐可供選擇。

金龍魚的杯子蛋糕是與韓國希傑公司合作的產品,準確名稱是“Morning Cup原味預拌蛋糕粉”,蛋糕所需的絕大多數配料都已經預調好裝入紙杯中,只要再打入一個雞蛋拌勻,放進微波爐中烘烤幾分鐘,就成為新鮮出爐的蛋糕。

杯子蛋糕這種產品,達利園、康師傅也有,是工廠統一生產後配送到零售終端,與現做的金龍魚杯子蛋糕相比,新鮮與美味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金龍魚推出的豆奶粉也頗有淵源。2008年底,益海嘉里收購了在東北地區名氣很大但已停產的晨星島豆奶業務,接手後,要突破維維豆奶形成的先發優勢難度不小。而維維豆奶這些年雖然占據市場優勢,豆奶業務也無法擺脫增長乏力的狀況。

在摸索多年後,金龍魚的豆奶粉以“1+7”的形式出現,“1”是豆奶粉,“7”則是分開包裝的7種輔料,有抹茶、芝士、巧克力等多種口味,可以自由搭配。

周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可換口味的豆奶粉和杯子蛋糕受到了不少年輕女性的青睞,雖然只是在電商渠道出貨,但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各賣出20萬份左右。

挖掘早餐市場,億滋也想了新招。億滋近期將首次在中國市場發布“belVita焙朗早餐餅”。“belVita焙朗早餐餅”專為早餐設計,億滋方面稱研發人員花了15年研發這種產品,該公司稱有營養、美味和便捷三大特點,原材料是多種谷物,含有堅果和水果顆粒,經過特殊的慢火烘焙技術,含有膳食纖維,保留了豐富營養。

王昕稱,國內食用早餐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的早餐食物單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身體健康的需要。目前,市場上可選擇的方便早餐食物很多,但都有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是不能提供人體早餐所需的能量和營養。但是隨著各大食品品牌布局高端早餐市場,各類高端方便的早點已經逐漸占據市場份額,從西式的高級全麥面包,到中式的無添加、無油炸面點,國內早餐品類已經逐漸向便捷、營養、高端的方向轉型。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03

樂陞許金龍賣遊戲又賣咖啡的盤算 一天之內 購併怡客、入股日本AltPlus

2016-05-02  TWM

從遊戲產業跨足投資一之鄉與怡客,兩個案子都有好品牌及好價位,讓許金龍意外介入。 但面對「不務正業」的質疑,他說,「我都當作一種祝福,沒有人能阻止樂陞的前進!」四月二十四日下午,樂陞科技宣布旗下一之鄉以一.三億元收購怡客咖啡;二十五日一早,又與日本手遊上市公司AltPlus簽約,以約新台幣二.五一億元認購該公司可轉債。不到一天之內,樂陞接連宣布兩個投資案,連同過去幾年不斷擴展的投資與購併,讓外界相當好奇,到底樂陞董事長許金龍想幹什麼?

「AltPlus這個案子,是華人企業取得日本上市遊戲公司第一大股東的首例。」簽約隔天,接受《今周刊》採訪的許金龍,還是難掩內心的興奮。

站在許金龍旁邊、正準備回日本的AltPlus社長石井武也說,除了樂陞外,還有很多日本和中國的遊戲公司都有意投資AltPlus,「最後選定樂陞,是因為樂陞和旗下負責美術製作的樂陞美術館,與日本遊戲業者有良好的合作經驗,未來有利洽談日本遊戲的IP(版權)授權和合作開發。」積極擴版圖 從廈門到日本近幾年來積極展開收購與策略聯盟的樂陞,除了Altplus與怡客,今年三月初,也宣布完成收購廈門同步網路集團的募資案,總金額達五十三.四億元,去年初也以一.三九億元買下一之鄉,若再加上遊戲產業中的真好玩及遊戲橘子等入股案,樂陞顯然是近年來最積極擴張的遊戲業者。

若統計樂陞從二○○○年成立至今,公司已透過各種方式募資一一○億元,這些資金都用來作為營運資金與收購企業所需,若再計算一一年股票上櫃至今,樂陞的市值也從十五億元左右,大幅擴增至一五○億元,五年市值擴大十倍,也讓許金龍贏得「遊戲產業拚命三郎」的稱號。

不過,在案子一件件陸續完成後,質疑的聲音也冒出來了,一方面不了解樂陞做了那麼多收購案,效益為何?另外,樂陞為何口袋那麼深,一直源源不斷地有資金投入?

尤其在去年第二季,許金龍個人的股票質押比一度攀高到九四%,樂陞因此成為空方鎖定放空的標的,股價從最高一九○元以上,至去年八月底大幅崩落至七十元以下。

對於質疑,許金龍回應,去年是因除權三六%,必須增提股票擔保,成為空頭打壓標的,但他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所有的詛咒都是一種祝福,沒有人能阻止我的前進。」而且他自己一直相信,「人是英雄,錢是膽,這句話沒錯,但膽識又比只有膽重要,人才有膽識,錢要支持有膽識的人。」許金龍坦言,去年股價急跌之際,他正忙於募資、收購談判,對於市場耳語的確感到心力交瘁。這段期間他頻繁飛往美國、日本、中國等地,「有時甚至一天就來回。」如今私募案募資完成,也敲定連串購併案,許金龍形容自己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意外跨糕餅 為了延續品牌對於去年初才開始的一之鄉投資案,許金龍承認,「這不是做好產業分析才去投資的,其實是意外。」一年多前,一之鄉創辦人想退休,當時他的孩子不願接班,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他認真評估後發現,公司完全沒有負債,還有現金八千萬元,又是四十年老品牌,只要花一.三九億元就可全部買下來,「很便宜!」因此便在去年一月直接收購。

在樂陞介入經營後,一之鄉已由前一年度虧損千萬元轉為盈利。許金龍也認為,既然已跨入糕餅行業,就不能抱持玩票心態,發現若與怡客合作,一之鄉只要供給怡客全台六十個據點的蛋糕,一年就可增加三千萬元營收;加上怡客二十二年來,只有去年首度因轉投資而虧損五百萬元,營收仍達三.六億元,卻只賣一.三億元,因此談了半年後,終於又敲定這個案子。

許金龍說,很多投資要看出發點,怡客的創辦人生重病,也沒有小孩接班,透過朋友來找他,「台灣很缺品牌,把好品牌延續下去很重要。品牌延續不見得要一代傳一代,而是要一棒接一棒。」他說,讓樂陞專業團隊接下這一棒,也能為集團創造更新的價值。

據去年合併財報,以一之鄉為主的「餐飲部門」對樂陞貢獻約二.五億元營收,占全年整體營收約一一%,若加計怡客,這兩個被許金龍稱為「療癒系」的投資案,預估一年總計營收可達六億元以上,樂陞花了二.六九億元取得幾乎全部股權,可以直接把營收計入樂陞集團事業體中,似是一樁划算交易,但市場對這個無心插柳之下的新事業如何評價,還得繼續看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60

幾乎是中國翻版 金龍魚母公司在印度能重演傳奇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031.html

外電報道,蘋果和親密小夥伴富士康將在印度建新工廠,印度現在不只是智能手機火爆,食用油市場的機會也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5月25日,跨國糧油巨頭豐益國際宣布,與印度五大快消品上市公司之一盧奇大豆制品公司(Ruchi Soya Industries Limited)達成協議,雙方將建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生產銷售食用油和大豆制品。

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創立於1986年,主要生產和銷售食用油、大豆制品、人造黃油和烘焙用油,同時也是印度最大的豆粕、卵磷脂出口企業。1992~1993年,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建立了印度第一家日處理能力200噸的大豆加工廠。截至目前,在印度的加工廠已經達到20個,分部於印度全境。

這家公司不僅僅只是在印度大豆加工領域活躍。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在印度建立了106處倉儲和物流綜合設施,與該公司合作的經銷商超過5000家,零售點超過70萬個,多年經營的龐大銷售網絡使這家公司成為印度最大的五家快消品公司之一。

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年營業額約為50億美元,在孟買證券交易所上市。

豐益國際披露的信息顯示,在與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合作成立的合資公司中,豐益國際預計將占股66.66%,後者占股33.34%。

合資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油籽壓榨、精煉,油籽加工副產品開發,大豆制品及副產品開發,油脂化工,生物柴油,糧食業務,蓖麻油及副產品加工。在上述業務領域,豐益國際與盧奇設立的合資公司擁有獨家的制成品采購、營銷和分銷的權力。

印度食用油市場的現狀近似於中國20世紀90年代。

印度有13億人口,與中國相差無幾。在食用油的消費上,印度正在經歷歷史性轉型。中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油瓶,從國營糧店或者市場途徑買油吃,吃的食用油是黑色渾濁沒有經過精煉的毛油,沒有什麽眾人皆知的食用油品牌。

如果時空倒流,印度現在的情形近乎中國當年的翻版。

中印兩國人口數相差不大,而且印度食物烹調喜歡用油,但是從食用油的消費量看,2015/16市場年度,據美國農業部數據,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總量3477萬噸,印度僅有2145萬噸,印度僅是中國消費量的60%左右。中國食用油消費量最近5年增長緩慢,5年僅增長了約18%,印度增幅28%。印度消費者現在對食用油的消費,已經越來越註重品牌,越來越在意食用油的健康與安全。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表示,印度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將推動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相關方對此非常樂觀。他說合資公司將充分利用投資方在食用油領域的強大實力,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成為印度最頂尖的快消品公司。

1991年,豐益國際創立,抓住了中國市場食用油消費升級的機會,將小包裝食用油推向市場,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食用油消費習慣,旗下的“金龍魚”等品牌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一直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直到今天。

印度食用油市場與中國略有不同,大豆油在中國是第一大消費油種。印度每年2000余萬噸的食用油消費中,有一半是棕櫚油,棕櫚油是印度第一大油種。2016/17市場年度,印度棕櫚油國內消費量預計為1050萬噸,其中1025萬噸來自進口。

豐益國際是世界最大的棕櫚種植和棕櫚油加工和出口企業之一,2015年,豐益國際精煉棕櫚油和下遊產品的銷量達到2350萬噸。

豐益國際1999年進入印度市場,與當地企業阿達尼(Adani)建立了各占50%股份的合資公司,目前已經在印度17個具有戰略價值的地區建設壓榨和精煉工廠,在印度食用油市場擁有超過20%的市場份額。豐益國際與盧奇結盟後,市場份額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